目录
25 关系: 劉永年,华严宗,南宗 (道教),南七真,南五祖,台州市,天台山 (浙江),中派,东派,五祖七真,仙道人士著作列表,张伯端,彭鶴林,佛教,北宗 (道教),内丹术,出家,全真道,白玉蟾,道教,薛式,闵一得,李道纯,潮阳区,性命双修。
劉永年
劉永年,名永平,又名廣益,號永年,一號順理,自稱白龍洞道人。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的重要人物。 為張紫陽的門徒。紫陽物化後七年,劉仍晤之於王屋山,劉在虎丘山成道。被奉為全真道“南七真”之一。 劉永年傳道於翁象川(翁葆光)。翁註《悟真篇》,主张“双修”。 Category:宋朝道教人物 Category:全真道.
查看 南宗和劉永年
华严宗
华严宗,又稱賢首宗,漢傳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賢首國師」,故此宗或稱為「賢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往大唐,从賢首法藏学华严,後至日本,住于大安寺。日本始有华严宗。十宗略说华严为经中之王,秘于龙宫,龙树菩萨乘神通力诵出略本,流传人间。 有唐杜顺和尚者,文殊师利化身也。依经立观,是为初祖。继其道者,云华智俨、贤首法藏以至清凉澄观,而纲目备举,于是四法界、十玄门、六相、五教,经纬于疏钞之海,而华严奥义如日丽中天,有目共睹矣。后之学者,欲入此不思议法界,于诸祖撰述,宜尽心焉。 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並從《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緣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圓融的學說,發揮事事無礙的理論。此派從盛唐立宗,至武宗滅佛後,逐漸衰微。華嚴宗祖庭為陝西華嚴寺,現僅存磚塔兩座,杭州慧因寺曾有「華嚴第一道場」之譽,此外终南山至相寺以及五台山顯通寺亦為重要的華嚴宗道場。日本華嚴宗大本山為奈良東大寺。.
查看 南宗和华严宗
南宗 (道教)
南宗是道教全真道的一支,人稱金丹派,本內丹之學,而後歸本於全真,人稱全真南宗。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北宋张伯端,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南五祖)。该派不提倡出家,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
查看 南宗和南宗 (道教)
南七真
南七真為北宋時期,道教全真道金丹派(南宗)尊奉的七位重要人物,而因他們多在南方活動,所以稱為「南七真」。 相傳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南宗初祖張伯端,在成都遇到廣陽真人劉海蟾,因而修煉得道。張伯端傳劉永年與石泰,石泰傳薛式、薛式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白玉蟾傳彭鶴林。 南五祖繼承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修煉內丹,即「性、命」為主,而且認為儒、佛、道三教是同源一理。與北方全真派的思想差異,主要在於南方頗重視符籙、雷法,並且不提倡出家。.
查看 南宗和南七真
南五祖
南五祖為北宋時期,道教金丹派(全真道南宗)尊奉的五位為重要人物,而因他們多數在南方活動,所以稱為「南五祖」。相傳張伯端於熙寧二年(1069年)在成都遇到廣陽真人劉海蟾,海蟾並授予張伯端「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張將此訣傳給石泰,石泰又傳給薛式、薛式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 “南五祖”再加上張伯端的弟子劉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鶴林,則被奉為“南七真”(见五祖七真)。.
查看 南宗和南五祖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查看 南宗和台州市
天台山 (浙江)
天台山()主要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东北-西南走向,南连仙霞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138米,在天台县城东北,为花岗岩组成。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国清寺,华顶山72峰,石梁飞瀑,高明寺,赤城山,寒山湖,龙穿峡以及百丈坑(琼台仙谷),有大八景小八景。同时,天台山也是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的发祥地,更因活佛济公出生于此而闻名。.
查看 南宗和天台山 (浙江)
中派
道教内丹学中派始于元代,由李道纯开创。原本无宗派名,因其丹法以“守中”为要,有别于南北丹派,故名。该派在丹法上特点是:糅合道释儒思想,将丹法理论集中于一个“中”字上。《性命圭旨》把守中看作守“性命之根”,这个中又叫“真中”。守中要在歸根復命,李道纯:“煉丹者,全天奪天地造化……返本還原,歸根復命,功圓神備,凡脫為仙,謂之丹成也。” 中派的主要著作有:李道纯的《中和集》、《三天易髓》;尹真人弟子的《性命圭旨》;黄元吉的《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等。.
查看 南宗和中派
东派
内丹学东派始于明代,由陆潜虚(陆西星)开创。陆潜虚称吕祖纯阳(吕洞宾)降临其所居“北海草堂”,授丹法要诀,即著说立说。因其活动于浙江沿海一带,故称东派。清代施北辰、安养素等为此派之嫡传。 其丹法实类似于内丹学南宗劉永年一系,主阴阳同类双修。用“凝神聚气”一法,所谓“创鼎于外,而炼药于内”“知彼我之气,同一太极之所分。”故“假夫同类之先天者以补之。而同类之先天则太阳之金也。以阳炼阴,形乃长存。” 主要阐述神归虚极,则先天发生,以剑追摄,以鼎烹炼,“少焉,降为新美之津,则自重楼而下游绛宫,入紫庭,复归其所藏之处而休焉。如此循环灌注,久久纯熟,气满三田,上下交泰,所谓“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也。造化至此,内炼之征见矣。然非深造而实诣,又乌知予言之有味哉!” 东派著作有《金丹就正篇》、《七破论》、《金丹大旨图》、《三五一》、《形遗》等。.
查看 南宗和东派
五祖七真
五祖七真是道教全真教對教內五位祖師和七位真人的合稱。原為北五祖與北七真的合稱。指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五祖師,加上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位真人。 隨著元代中後期流傳南方金丹派的與北方的全真教結合,原來的全真教被奉為「北宗」,而南方的金丹派則被奉為全真教的「南宗」,“五祖七真”亦衍生出新意涵。原本全真教的五祖七真被稱為「北五祖」和「北七真」,而南方內丹派的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被奉為「南五祖」,若果再加上張伯端的弟子劉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鶴林,則合稱「南七真」。.
查看 南宗和五祖七真
仙道人士著作列表
仙道人士係指有關仙道修煉的人士,包括內丹術及外丹術的研究修煉,道教內泛稱為道士。修煉內丹術者,稱為內丹家。丹鼎派為道教的道派之一,依修煉派別區分為北派、南派、東派、西派、中派五大學派,各學派皆有代表人物與著述,依朝代順序整理姓名(道號)如表:.
查看 南宗和仙道人士著作列表
张伯端
张伯端(),字平叔,一名用成或用诚(或谓得道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因尊为“紫阳真人”。又人称“悟真先生”。北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知名道教學者,據說得到全真教北五祖之中的廣陽真人劉海蟾而得道,成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查看 南宗和张伯端
彭鶴林
彭鹤林,名耜,字季益,宋朝福建福州人。隐居鹤林,人稱彭鹤林。幼習武。後入道教,成為金丹派南宗的重要人物。被奉为全真道“南七真”之一。为白玉蟾(海琼玉蟾先生)的门徒。玉蟾曾应鹤林之请,自浙次闽。 据白玉蟾之《鹤林靖铭》记载:彭耜季益,乙巳(西元1185年)生。弱冠时,梦至一所,恍如洞宫,匾曰:「鹤林」。寤而识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领治本竹,始知其山所瑞竹,复与鹤鸣山相联,于是悟「鹤林」之梦,乃鞭心以求仙。 彭作有《道阃元枢歌》、《鹤林赋》、《鹤林法语》 等。 Category:宋朝人 Category:道教人物 category:全真道.
查看 南宗和彭鶴林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南宗和佛教
北宗 (道教)
北宗,指的是道教全真道正宗,创始人为金朝王重阳。 王重阳本为咸阳門閥出身,善文也习武,曾中金朝武舉。48岁时在咸阳甘河镇遇鍾離權、呂純陽二仙,得内修真诀,遂棄官隱修,“尽断诸缘,同尘万有”,潜于终南山下。后远游山东,收徒传道,开创全真道。重阳在胶东半岛度化七位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号为“北七真”,其中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影响最大。 北宗丹法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炼以清净为主,即以“识心见性”为首要,以炼心炼已为基础。 相对于南宗“先命后性”的功法,北宗丹法以 “先性后命”为特征。 明朝以后,南北两宗多有相互融合。.
查看 南宗和北宗 (道教)
内丹术
内丹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視為道教气功(道家多称“煉氣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
查看 南宗和内丹术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查看 南宗和出家
全真道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中國道教的重要派别,於金代由王重陽於山东寧海所創。 元代,張紫陽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称南宗,把王重陽这支则称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
查看 南宗和全真道
白玉蟾
白玉蟾(),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闽清,生於琼州琼山。主張性命雙修,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一般认为,白玉蟾组织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团组织,为南宗的实际建立者。.
查看 南宗和白玉蟾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查看 南宗和道教
薛式
薛式()又名薛道光、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亦有说为陕西鸡足山人。為北宋時期道教金丹派南宗或「紫陽派」尊奉的五位為重要人物(南五祖)之一。 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雲遊長安,在開福寺修習禪法,因桔樨頓悟“無上圓明真實法要”,曰:“軋軋相從響發時,不從他得豁然知;桔槔說盡無生曲,井裡泥蛇舞柘枝。”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冬天,薛道光住在郿县青镇(即今陕西省眉县)遇到「杏林真人」石泰,得传授金丹大道。从此薛道光弃僧从道。后以丹法授陈楠。宋光宗绍熙二年(119l年)道成升仙,世寿114岁。著有《悟真篇注》、《还丹复命篇》、《丹髓歌》等。.
查看 南宗和薛式
闵一得
闵一得(),清代著名道士,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名苕蒪,字朴之,一字小艮,派名一得。浙江吴兴人。 年九岁入浙江台州天台山桐柏宫,从学内丹。后服官滇南。乾隆末年(1790—1795)去官,于吴兴(今浙江湖州)金盖山主持纯阳宫。主持该宫教务,并从事著述。 撰著有《金盖心灯》八卷,卷前列《道谱源流图》,以老子为道祖,吕岩为道宗。吕岩之下,分列刘海蟾、张伯端至白玉蟾等南宗五祖之传系,和王重阳至北七真之传系;继列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之传系,重点记述了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传人的事迹。是研究明、清龙门派历史的重要资料。又辑撰有《道藏续编》、《古书隐楼藏书》、《还源编阐微》、《大梵先天梵音斗法》等。《道藏续编》是闵一得收录明清以来晚出的丹经道书编辑而成,所录的道书都是明《正统道藏》所未能收入者。 M闵 M闵 M闵 Y一.
查看 南宗和闵一得
李道纯
李道纯,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 李道纯博學多才,他的內丹理論兼容並包,系統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守中要在归根复命,“炼丹者,全天夺天地造化……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功圆神备,凡脱为仙,谓之丹成也。” 李道纯通过对先秦以来的易学和老学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兼收并蓄宋代理学和佛教的心性之学,提出以“中和”为本的内丹学说。著有《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注》、《太上大通经注》、《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中和集》、《三天易髓》等。 Category:宋朝道士 Category:元朝道士.
查看 南宗和李道纯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查看 南宗和潮阳区
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内丹学术语,分性功與命功兩種,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道教内丹学亦可称为“性命学”,即一套“性命双修”为特征的学问。《中和集》、《性命圭旨》、《金丹心法》、《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等书都有关于“性命双修”的论述。 不同内丹学流派对“性”、“命”的理解及对两者的关系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认为性命、神形相依。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引北宋张伯端:“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性命双修又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等不同的次第,分别为内丹派南宗和北宗的基本倾向。 《庄子·庚桑楚》一文中,庄子提出:“长乎性,成乎命。”《周易·说卦传》 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说法。《性命圭旨》提出:“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
查看 南宗和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