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南唐

指数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目录

  1. 549 关系: 劉彥瑫劉言劉鋹劉文裕劉晟历代帝王庙十国十国皇后及妃嫔列表十国春秋卢文进南京城墙南京历史南京市南京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南唐南唐二陵南唐書 (陸游)南汉南昌 (消歧义)南昌城隍廟南昌城門南昌市南昌府南昌鐘鼓樓升州 (唐朝)升州路 (南京)后周后周攻南唐之战后周攻后蜀之战吴越国吴越国州县列表同慶 (于闐)合肥市壓勝俑大同 (辽朝)大中桥大周后大冶县大冶市大有 (年號)大明 (大义宁)天子傳奇天会 (北汉)天德 (闽)天德 (村上天皇)天德皇后 (閩)天福 (后晋)天禄 (辽朝)天长县... 扩展索引 (499 更多) »

劉彥瑫

劉彥瑫,五代十国楚国长直都指挥使。 947年五月初八夜里,楚王马希范去世,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建议立武平节度使兼主持永州事务的马希萼。劉彥瑫和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都希望立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代理镇南军节度使马希广。五月十一日,劉彥瑫等称有马希范遗命,共同拥立马希广。马希广的异母弟弟天策左司马马希崇写信给马希萼,说劉彥瑫违背先王的遗命,废除长兄而拥立少弟。马希萼从永州前来奔丧,八月廿四日,到达趺石。劉彥瑫告诉马希广,请派侍从都指挥使周廷诲等人率水军前往迎接,周廷诲劝马希广杀掉马希萼。马希广不同意,把马希萼送还朗州。949年马希广想要把朗州让给马希萼。劉彥瑫极力抗争,于是派劉彥瑫为监军。八月十八日,在仆射洲打败马希萼的水军,俘获三百只战船。950年十月楚王马希广任命劉彥瑫为战棹都指挥使、朗州行营都统。在湄州迎战,劉彥瑫乘风势焚烧朗州的战舰,不久风向回转,反过来烧了自己的战舰。劉彥瑫调头逃跑。马希广派遣劉彥瑫召令水军指挥使许可琼率战舰五百艘屯驻城北渡口。十二月十一日,朗州步军指挥使何敬真进攻,许可琼、劉彥瑫按兵不去救援。马希广大军战败。李彦温与刘彦瑫各领千余人护送马希范和马希广的儿子们赶赴袁州,投奔南唐。.

查看 南唐和劉彥瑫

劉言

劉言(),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吉州刺史彭玕的屬下,909年,南吳佔領江西一帶後,隨彭玕投奔南楚。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楚馬氏內鬥,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湖南大亂,王逵、周行逢等將領因此叛變,割據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度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而時為辰州刺史的劉言驍勇善戰,素得當地原住民的人心,遂被王逵、周行逢等人推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不久,南唐將領邊鎬率軍入南楚潭州(今湖南長沙),馬氏舉族投降,南楚滅亡。南唐召劉言等人入朝,然而劉言等人拒絕。廣順二年(952年),劉言遣王逵、周行逢等人攻潭州,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收復。廣順三年(953年),劉言被後周任命為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充武平節度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 本來,潭州是武安節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的都城所在地,這時劉言以潭州毀於戰亂,請求後周將湖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遷往朗州,因此引起被任命為武安節度使的王逵不滿;而劉言為王逵擁立,王逵不願居其下,劉言亦認為王逵是潛在的威脅,總總的原因,二人因此對立。 同年(953年)稍後,劉言身邊將領被王逵與周行逢聯手翦除,王、周二將隨即攻朗州,劉言被擒,不久被王逵派將領潘叔嗣殺害。 L劉 Y L劉.

查看 南唐和劉言

劉鋹

劉鋹()原名劉繼興,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末代君主,是南漢中宗劉晟之長子,原封衛王。.

查看 南唐和劉鋹

劉文裕

劉文裕,字以宁,北宋保州保塞(今河北省保定市)人。 宋太祖祖母简穆皇后刘氏的侄孙,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补殿值,开宝八年(975年)从讨江南南唐,中箭神色不变。宋太宗即位,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秦州、陇州巡检。李雄飞和无赖恶少年勾结,纵酒赌博,伪造圣旨,擒拿文官。劉文裕擒李雄飞立功,迁军器库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宋太宗征北汉太原,分兵控制石岭关。领儒州刺史、为高阳关都监,刘文裕与大将崔彦进击退契丹国万骑入犯。雍熙三年(986年),从潘美北征,因为陷失骁将杨业,削籍,流放登州。不久,宋太宗知道杨业失陷是由于监军王侁,召还劉文裕,为镇州兵马部署。端拱元年(988年),劉文裕卒于屯所,赠宁远军节度使。.

查看 南唐和劉文裕

劉晟

漢中宗劉晟(),原名劉弘熙,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君主,是南漢建立者劉龑之子,劉玢之弟。.

查看 南唐和劉晟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

查看 南唐和历代帝王庙

十国

十国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十国

十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十國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十國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南唐和十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查看 南唐和十国春秋

卢文进

卢文进(),字国用《旧五代史》卷九十七,或大用《新五代史》卷四十八,范阳人。爵封范阳郡王,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燕、晋及其后身后唐、吴、南唐及契丹将领。他在仕途初期叛投契丹,帮助构建契丹定期入侵中原领土的战略,但后来又再叛回到后唐。当后唐被契丹所支持的后晋推翻后,卢文进害怕,逃到吴国,在吴国和南唐度过余生。.

查看 南唐和卢文进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现指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大部为夯土城牆,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約20公里為磚造,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規劃內城部局,內外城牆又與天體赤道、黃道二十八宿作對應,有朝有廷有市,並非較簡單的前朝後市布局。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查看 南唐和南京城墙

南京历史

南京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于此。南京一名得于明朝,永乐迁都后称应天府为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民国初年,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南京正式成为行政区名。1927年,定名为南京特别市,是为中华民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随着溧水县、高淳县在1983年划入南京市,南京辖区达到目前规模。.

查看 南唐和南京历史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南唐和南京市

南京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南京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不包括已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查看 南唐和南京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查看 南唐和南唐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前兩位帝王的陵墓,包括南唐烈祖李昪的钦陵和中主李璟的顺陵,后主李煜死于洛陽,葬北邙山,因此在故都没有自己的陵墓。.

查看 南唐和南唐二陵

南唐書 (陸游)

《南唐書》,南宋陸游撰,凡十八卷,紀傳體南唐史書。其中本紀三卷,列傳十五卷。記述南唐自公元937年先主李昪建國至975年後主李煜在位時為北宋所滅共39年之史事。此書敘事簡明扼要,保存了大量關於南唐史的珍貴史料,为南唐史中之佳作。.

查看 南唐和南唐書 (陸游)

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后失)。971年为北宋所灭。今日廣州頗多南漢開國傳說,北京路有南漢遺跡。.

查看 南唐和南汉

南昌 (消歧义)

南昌,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南昌 (消歧义)

南昌城隍廟

南昌城隍廟,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南昌知府趙文奎興建。明朝以前城隍廟位於南昌城東(今象山北路),明朝重建後移址於城東南。根據清朝乾隆年間的《南昌府志》中的《南昌府治圖》、《三湖九津圖》兩幅地圖,南昌城隍廟的原址位於今象山北路西面的工人文化宮處。此外,南昌歷史上先後有過數個城隍廟,位於城區不同的位置。但工人文化宮處的城隍廟是其中最後、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 據《南昌名典》記載,城隍廟「直深三十八丈,橫闊二十六丈」。陳宏緒所著的《江城名跡記》記載城隍廟縱深約有120米,寬約有80米。 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知府胡本惠對城隍廟進行修葺,張房傑為之作《記》。景泰年間(1450-1456)知府蘇仕再修,韓楊作《記》。萬曆年間(1573-1619)知府范淶複修兩廡。南昌城隍廟的衰敗始於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南昌由日軍佔領,城內民不聊生,百姓逃亡,城隍廟的香火因此日益衰弱。抗戰勝利後,南昌光復時的城隍廟已經破爛不堪,一度成為國民政府的「難民救濟總署」的辦公處。1949年以後,城隍廟又成為南昌市公安局的臨時辦公處。 南昌城隍廟作古不及100年,其遺址已不複存,但廟門楹聯仍被記載下來:.

查看 南唐和南昌城隍廟

南昌城門

南昌城門,是指南昌在現代以前所存在的諸城門。 南昌城建歷史長達2200多年,但南昌的最末一次大規模城池建設是明代初年,「明代七門」也是於此時間建成。民國初期,由於現代化城市建設,南昌的古城門連同城墻一併被拆除,現只存「七門」作地名使用。.

查看 南唐和南昌城門

南昌市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 “洪”或“昌”,别称“天下英雄城”。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建城歷史逾二千二百年,古称“豫章”、“洪都”、“洪城”,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通粤闽,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江南名城、中国水都。 南昌辖6区3县,设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面积0.74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0.2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面占29.8%,素有“物华天宝”之美誉。2017年南昌人均GDP9.4万元(1.45万美元),常住人口537.14万人  。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来是江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制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南昌区位优势独特,成为沪昆高铁、沪深高速铁路、沪广高速铁路、京九高铁、福银高铁等线路交汇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辦城市。.

查看 南唐和南昌市

南昌府

南昌府,南唐时设立府,至北宋初年废除。元朝,朱元璋将洪都府改为南昌府,明、清两代皆设,至民国初年废除。辖区与今日江西省南昌市相若。 南昌府:冲繁难,首府。下辖: 南昌县:冲繁难,倚郭(府东偏)。 新建县:冲繁难,倚郭(府西偏)。雍正七年末(1730)割星子县吴城镇复来属。府同知驻吴城镇。 丰城县:冲繁难。 进贤县:冲。 奉新县:冲。 靖安县:简。 武宁县:繁难。县丞驻木高。 义宁州:繁疲难。明宁州,嘉庆六年(1801)更名。州同驻查津。 铜鼓厅:简。明宁州铜鼓营,雍正元年(1723)移瑞州同知驻铜鼓城,仍属宁州(义宁州);光绪三十二年末(1907)于铜鼓营置厅,改属瑞州府,设抚民同知;宣统二年(1910)复属府。.

查看 南唐和南昌府

南昌鐘鼓樓

鐘鼓樓,位於今南昌狀元橋附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時任都指揮的宋晟在广济桥西南岸興建鐘鼓樓,全樓飛檐五層,內有重屋三層。樓前築台,台上置有日圭,室內置有漏壺計時,樓後設有陰陽學署。鐘鼓樓是舊時南昌人掌握時間的一處標準。 鐘鼓樓建成之後,普賢寺的銅鐘移至於樓內,這也就是「南昌三寶」之一的「鐘鼓樓銅鐘」。(鑄於南唐乾德五年,即967年,高七尺,周徑一丈四尺八寸,重10064斤。) 1494年,江西巡撫都御史鄧公輔覺鐘鼓樓已破舊,便命南昌府同知張汝舟拆舊建新,新樓高達七丈,屋廣40丈,共有房屋18間。陰陽學署和漏壺之室按照舊制仍置設在屋內,而舊有的日圭之台被移至大門之。大門上懸有「授時」二字的牌匾。南昌府經歷(正八品官銜)王興隆親自督辦重建工程。1496年3月,新建鐘鼓樓竣工,工程共用木料近萬根,瓦片近25萬塊。 1587年7月,知府范淶再次修葺鐘鼓樓,並於竣工後作詩一首,曰「共上高樓意若何,樓中玉漏瞰清波」。 明朝末年,鐘鼓樓毀於兵禍。清朝初年,江西巡撫、兵部侍郎蔡士英重建鐘鼓樓,兵部右侍郎萬恭為之作記。新建之樓高有八丈,寬達四丈,「飛榱勒棟,叢銳錯節,聳東湖而隘西山」。 清朝末年,鐘鼓樓再次被焚毀,江西官府在章江門內西大街(今子固路)興建鼓樓,將舊樓的銅鐘一併遷來。鼓樓於每日黃昏鳴鐘十八響,隨後發鼓以為全城報時。同時每夜五更,每隔兩小時則敲鼓12下。次日凌晨五更時,再鳴鐘聲。現鐘鼓樓只作為南昌一地名而存在了。 Category:南昌建筑物.

查看 南唐和南昌鐘鼓樓

升州 (唐朝)

升州,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在今江苏省境设立的州。治所在今南京市。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设置,倚郭上元县。后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淮南,并于907年建立吴政权,昇州位于吴国境内,后升金陵府,并置江宁县,与上元县同为倚郭。南唐代吴后,改为江宁府,并建为西都。宋平定江南后,又降江宁府为昇州,1018年重升为江宁府,南渡後改为建康府。.

查看 南唐和升州 (唐朝)

升州路 (南京)

升州路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条重要街道,位于秦淮区。该路为东西走向,东起中华路(三山街),西到水西门,与莫愁路交汇,横贯南京最古老的城区。该路在南唐时期已经形成金陵城内的东西干道。1930年代拓宽成为现代马路,并以南京历史上的名称命名为昇州路。 Category:南京街道.

查看 南唐和升州路 (南京)

后周

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9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 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查看 南唐和后周

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是五代末期发生的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事从955年12月17日,后周世宗派大军南伐开始,战斗中双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经历过多次争夺。战斗持续了两年零五个月,于958年4月8日结束,最终南唐失去了其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领土。.

查看 南唐和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后蜀之战

后周攻后蜀之战,是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5月发动的一场针对后蜀的战役,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

查看 南唐和后周攻后蜀之战

吴越国

吳越(907-978)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公元907年所建。都城為錢塘(杭州)。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共有五位君主,傳國七十一年,末主錢弘俶於公元978年獻土入宋。.

查看 南唐和吴越国

吴越国州县列表

吴越国州县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今浙江全境及上海、江苏、福建部分地区吴越国的所有州县。吴越的存在年代,由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开始,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向北宋纳土为止,前后七十一年,是十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吴越的州县建置及地名变迁,受到五代时期复杂政治军事环境的显著影响。钱镠在世时,占据淮南、江西的杨吴是吴越的主要外患,因此尊奉中原王朝、牵制杨吴及其后继者南唐,就成为吴越的主要国策,这一点也反映在了吴越地名的变更之中(如避后梁“诚”“茂”字讳、后唐“昌”字讳、后晋“塘”字讳,又如因厌恶杨氏而尽去“阳”字等。)。至钱弘佐在位时,吴越又在南唐灭亡闽国的战争中夺得福州,使得吴越的版图达到最大。同时,今天的嘉兴市也在吴越国时期第一次形成州一级行政区划(开元府/秀州),奠定了今天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大致面貌。至其灭亡时,吴越国共据有杭、越、苏、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福十三州及衣锦军,总计七十九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吴越国各州、军,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州、军、县名及隶属均以978年为准。.

查看 南唐和吴越国州县列表

同慶 (于闐)

同慶(一作开庆,912年-966年)是于阗李圣天(尉遲烏僧波)的年號,共计55年。 据李崇智考证,同慶元年相当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目前敦煌文书中所能见到最晚的同慶年号是同慶三十年。而966年之后,史籍已不记李圣天,因此推断其年号下限为该年或稍后。 另有学者考证,同慶年号讫于944年,此后还有天兴(约950年-963年)、天寿(963年-966年)年号。.

查看 南唐和同慶 (于闐)

合肥市

合肥市,简称合或肥,有时亦简称庐,别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和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环抱巢湖,位于安徽省正中央,分别与东边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南边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西边的六安市,北边的淮南市相邻。现辖4区4县1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9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 合肥历史悠久,自秦汉建制已有二千余年,历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

查看 南唐和合肥市

墨是東亞傳統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煙、松烟、明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質型態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於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 墨的水分及膠的成分不同,會影響到墨的黏度。在不同場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另外,初製成的墨的水分亦較多。另有存放時間較長的墨,其緻密度較高,並經過長年累月的乾燥,使墨色的立體感更高。這種墨被稱為「古墨」。 眾墨之中,最為精美、優質之上品為徽墨。.

查看 南唐和墨

壓勝俑

壓勝俑,是在唐代初年開始出現的一種墓葬土俑。其出現原因主要與古人希望制勝邪物和祈福納祥有關。.

查看 南唐和壓勝俑

大同 (辽朝)

大同(947年二月-九月)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8个月。 大同元年四月辽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南唐和大同 (辽朝)

大中桥

大中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北、龙蟠中路西侧,始建于唐代,古称白下桥,曾改称上春、长春、大忠等名。位于龙蟠路西侧,连接大光路与建康路和白下路,几经拓宽,现为南京城南的一处交通要道。.

查看 南唐和大中桥

大周后

周娥皇,即大周--,乃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南唐後主李煜第一任皇后,與妹妹小周后都是钱塘美女。她十九歲時,與李煜成婚,生育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懷獻王李仲宣與高陽公主。.

查看 南唐和大周后

大冶县

大冶县,中国旧县名,1950年前为今天的湖北省黄石市区和大冶市。.

查看 南唐和大冶县

大冶市

大冶市位于中國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现为縣級市,由黃石市代管。面积1566.3平方公里,人口95万人。 大冶市地处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内,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是全国闻名的青铜文化故里,矿藏荟萃之乡和保健酒基地。 大冶以鐵礦而著名。有“金汉口,银保安,破铜烂铁大冶县”的传言。其它矿藏有金、银、铜以及煤炭、石膏等非金属矿藏。 大冶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查看 南唐和大冶市

大有 (年號)

大有(928年三月-942年三月)是南汉高祖劉龑的年号,共计15年。.

查看 南唐和大有 (年號)

大明 (大义宁)

大明(931年-937年)是大义宁杨干真的年号,共计7年。诸书记载其后还有鼎新,光圣(或作克圣)。 李家瑞认为李家瑞,用文物补正南诏及大理国的纪年,历史研究,1958年第7期光圣乃兴圣之误。《滇云历年记》综各书作改元光圣,又改兴圣,李崇智认为亦误。李兆洛《纪元编》又称光圣一作克圣,注曰:别见。 又沈德符《正闰考》载有鼎新年号,不详何时。《护国寺南钞》中有“义宁二年”之语,李家瑞认为应是杨干真国号纪年,而非年号。《云南志略》又有不同,谓“干真国号义宁,改元曰光圣,曰皇兴,曰大明,曰鼎新,曰建国,凡九年。”今不取。.

查看 南唐和大明 (大义宁)

天子傳奇

《天子传奇》是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1993年出狱后第5次创业而创作的主打漫画。原本黄玉郎是打算推出另一部狱中构思作品义勇门来打头炮,但由于首徒祈文杰的劝说,认为《天子传奇》比较好意头,有利于玉皇朝发展,是以改由《天子传奇》作为黄玉郎的重新创业作。 目前为止,《天子传奇系列》一共出版了八部,分别有《天子传奇1开周篇》、《天子传奇2秦皇篇》、《天子传奇3流氓天子》、《天子传奇4大唐威龙》、《天子传奇5如来神掌》、《天子传奇6洪武大帝》、《天子传奇:三国骄皇》和《天子传奇8苍天霸皇》。 2010年,從漫畫改編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天子传奇Online》推出。.

查看 南唐和天子傳奇

天会 (北汉)

天会(957年—973年)是北汉君主劉鈞開始使用的一個年號,共計17年。 天会十二年劉鈞死,劉繼恩沿用。九月劉繼恩被殺,劉繼元沿用。.

查看 南唐和天会 (北汉)

天德 (闽)

天德(943年二月-945年八月)是闽殷帝王延政的年号,共计3年。.

查看 南唐和天德 (闽)

天德 (村上天皇)

天德(957年十月廿七至961年二月十六)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村上天皇。.

查看 南唐和天德 (村上天皇)

天德皇后 (閩)

天德皇后,張氏,為大閩天德帝王延政的皇后。因王延政封富沙王,张氏本来是为富沙王妃,天德元年(943年),王延政称大殷皇帝,立张氏为皇后。.

查看 南唐和天德皇后 (閩)

天福 (后晋)

天福(936年十一月己亥—944年六月)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开始使用的年号。天福七年六月(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沿用到944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1-142,147-149,156 ISBN 7101025129,前后共计9年。 后晋灭亡后,劉知遠建立后汉,947年二月-十二月沿用天福年号。吳越世宗錢元瓘和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馬希範、荆南文獻王高從誨也用此年号。947年吳越忠遜王錢弘倧,荆南文獻王高從誨、楚废王馬希廣(四月)再用此年号。.

查看 南唐和天福 (后晋)

天禄 (辽朝)

天祿(947年九月-951年九月)是辽世宗耶律阮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5年。.

查看 南唐和天禄 (辽朝)

天长县

天长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唐朝,为今天安徽省天长市的主体。唐朝时设千秋县,后改名为天长县。.

查看 南唐和天长县

天长市

天长市是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的省直管县级市,东临高邮湖,因伸入江苏苏中腹地,故而有“安徽东大门”之称,也是安徽省距离长江口最近的城市。位于江淮分水岭到苏北平原过度地。总人口约63万人,市区人口约20万人。其南部与六合,仪征接壤处的金牛山水库(金牛湖地区)是天长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 。 天长市1993年3月29日起由地级滁州市代管,2008年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扩权试点县。天长在文化上属于江淮文化区/淮扬文化圈,经济上属于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天长是安徽省民营經濟最活躍的县市之一。天长是醫療體制改革示范县,被称为县域医改的“天长模式”。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查看 南唐和天长市

天显

天显(926年二月-938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13年。 天显元年七月阿保机逝世,皇后摄政。至天显二年十一月辽太宗即位沿用。.

查看 南唐和天显

天慶 (朱雀天皇)

天慶(938年五月廿二至947年四月廿二)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朱雀天皇與村上天皇。.

查看 南唐和天慶 (朱雀天皇)

天曆 (村上天皇)

天曆(947年四月廿二至957年十月廿七)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村上天皇。.

查看 南唐和天曆 (村上天皇)

太后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據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稱:「《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於是始以為稱。」,認為太后一號始於戰國時期秦國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後趙國趙孝成王即位時亦依秦國先例尊生母為太后(--)。後漢朝立,太后一號亦被沿用。雖難以考究《事物紀原》中關於太后一詞的起源之說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時就有太后出現,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於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分與地位總是凌駕於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份太后的專權。 奧斯曼帝國君主的生母有蘇丹皇太后的尊封。欧洲君主的母親,如果丈夫是前任君主亦会得到类似太后的头衔,反之则不一定。中文翻譯時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会将稱為太后,君主母亲是退位君主亦不例外。.

查看 南唐和太后

太宁公主

太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唐元宗皇帝李璟之女。 太宁公主嫁给了定远节度使(治所濠州)刘崇俊之子刘节。但是,李璟讨厌刘崇俊的为人,寿州姚景死后,刘崇俊贿赂权贵,请求兼领寿州,李璟命刘崇俊移镇寿州,派楚州刺史刘彦贞驰入濠州,取代他镇守濠州。.

查看 南唐和太宁公主

外王內帝

外王內帝,又稱內帝外臣,是古代漢字文化圈的在國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外交時自稱國王的雙重體制。此體制在南越、西夏、大理、越南各朝代以及日本都使用過,渤海、吴越(钱镠在位时)、南唐(958年—972年)、高丽(1275年前)虽然一般对内也称王,但存在类似的体制。.

查看 南唐和外王內帝

奚鼐

奚鼐,是中国唐朝造墨名家。河北道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他制造的墨有光气,有奚鼐墨、庚申印文。他儿子奚超迁居歙州,南唐赐姓李。李超之子李廷-珪-也是著名的制墨家。.

查看 南唐和奚鼐

奉新县

奉新县在江西省西北部,为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奉新县

如皋文庙

如皋文庙是旧时如皋县的县学文庙,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后数次迁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迁老城东南隅。现仅存大成殿,在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院内。1983年公布为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正面披檐,形成重檐效果。内有楠木圆柱30根。梁枋彩画为清代所绘,属苏式彩画,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整体风格具有明末清初建筑特色。殿前有回廊、月台,青石雕栏。 殿内尚存有清高宗御笔“至圣集贤”匾以及沙元炳、姜任修“太史”匾等6块。.

查看 南唐和如皋文庙

姜堰区

姜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泰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查看 南唐和姜堰区

孟賓于

孟賓--,字國儀,號玉峰叟。連州(今屬廣東)人。 早年喪父,事母以孝聞。後晉天福九年(944年)進士及第,五舉始第。楚王馬希範聘爲零陵(今湖南零陵)從事。楚亡,隨馬氏歸降南唐,授豐城(今江西境內)主簿,再遷淦陽縣令,曾因赃罪入獄,後被李後主特赦。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歸老連州,不久卒,卒年八十七。著有《金鰲集》,已佚。.

查看 南唐和孟賓于

孟贯

孟贯字一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生卒年均不详。早年居南唐,与伍乔、江为为诗友。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南征,至廣陵,孟贯渡江献诗,首篇《书贻谭先生》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之句。世宗閱後不悅曰:“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無主’之說”。仍释褐(脫掉平民的粗衣)授官。餘事不詳。有《孟一之诗集》一卷,今存。.

查看 南唐和孟贯

孝章皇后

孝章宋皇后(),宋太祖皇后,號爲「開寶皇后」。.

查看 南唐和孝章皇后

孫魴

孙鲂,字伯鱼。南昌人。 畫工之子。家贫,但聰敏好學。广明年间,郑谷避乱宜春,孙魴前往学诗,遂有诗名。南唐帝李昪召見,授宗正郎,卒於任上。工於詩,以《題金山寺》最著名,幾與张祜並美,辛文房謂“騷情風韻,不減張祜”,吳任臣稱“與張祜詩前后并稱,一時以為絕唱”。有《孫魴詩集》三卷,《孫魴詩》五卷,均佚。《全唐詩》存詩三十五首、殘句五。《全唐詩續拾》補詩一首。.

查看 南唐和孫魴

孙晟

孫晟(),初名孫鳳,又名孫忌,封爵魯文忠公,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他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杨吴、南唐的官员,他在南唐中主李璟时官至宰相。当南唐被后周攻打时,李璟派他作为使者出使后周,以图说服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结束他的南征,柴荣因为孫晟没有向他透露南唐的情报,而且对待自己傲慢不恭,于是将他处死。.

查看 南唐和孙晟

宁都县

宁都县在中国江西省东南部、贡水支流梅江上游,是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宁都县

宣懿皇后 (後周)

宣懿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任皇后,是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之女。性格明果、胸怀大志。 开始符氏嫁给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当时後漢高祖刘知远刚刚去世,相士说符氏有皇后之命,坚定了李守贞反对新皇帝刘承祐的决心。李守贞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反叛,枢密使郭威奉命讨伐,李守贞兵败自杀。李崇训亲手杀了自己的弟妹们,又欲杀妻,符氏匿于帷幔后,逃出一命。李崇训死后,符氏从帷幔中走出来,对冲进来的军士说:“郭公与吾王父有旧,汝辈无犯我。”郭威闻报,把她带回符彦卿的魏王府,让她与父母团聚。她的母亲认为她婆家灭门,她应该出家修行,符氏生气道:“死生有命,谁能髡首跣足以求苟活也!”郭威非常欣赏符氏的沉稳勇敢,收符氏为义女。 郭威建立后周,命养子柴荣镇守澶渊(今河南濮阳)。柴荣的夫人刘氏死后,郭威将符氏许配给柴荣为继室。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郭威死后,正月廿一,柴荣即位,是为世宗,四月十九,册封符氏为皇后。符皇后谦和而有教养,而世宗脾气暴躁,符皇后从容劝说,使世宗能够冷静,于是世宗更加敬重符皇后。 世宗要率兵征讨南唐,符皇后认为不宜亲征,世宗不从,符皇后只好同行。南征没有进展,时值炎暑又遭暴雨,符皇后身染重病,回到京师汴京后,于显德三年(956年)七月廿一,于汴京(河南开封)滋德殿病逝,终年二十六岁。世宗十分悲痛,为她服丧七日,谥为宣懿皇后,葬懿陵。.

查看 南唐和宣懿皇后 (後周)

宫廷画家

宫廷画家(Court painter)指的是为皇室或者贵族家庭绘画的画家,他们有固定的薪水,退职后还可以获得养老金。有些國家還設有專門培訓宮廷畫家的機構。.

查看 南唐和宫廷画家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查看 南唐和宰相

宜黄县

宜黄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44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21.1万。.

查看 南唐和宜黄县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查看 南唐和安庆市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查看 南唐和安徽历史

安远县

安远县在中国江西省南部、贡水支流濂江流贯,是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安远县

安溪县

安溪县(An-khoe-koān),古稱小溪、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97.7435万(2010年),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1990年代末,台湾人将电信诈骗技术传入安溪县,在该县下属的魁斗镇和长坑乡迅速传播,这两个乡镇有许多人从事电信诈骗,有「电信诈骗之鄉」之稱。.

查看 南唐和安溪县

宋偓

宋偓(),本名延渥,字从水,河南府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五代十国到北宋初年将领。后唐庄宗李存勖外孙,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婿。其生母为后唐义宁公主。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宋延渥十一岁时,父宋廷浩战死,继补殿直。后汉乾祐初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驸马都尉,娶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复授昭武军节度使,移镇滑州。郭威起兵,他率所部投靠郭威。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授他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周世宗时,从征淮南,任右伸武统军,行营右厢都排阵使,复领战舰数百,大破南唐舟师。周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加封他为检校太师,从太祖征扬州,为行营排阵使,在平定李重进扬州叛乱中,以训练水军有方,改任保信军节度使。开宝年间,封邢国公,宋太祖孝章皇后宋氏即宋偓之长女。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加同平章事,从征北汉太原、辽国幽州,宋太宗命他知沧州。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为右卫上将军。后来知同州,死后赠侍中,谥号庄惠。.

查看 南唐和宋偓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查看 南唐和宋史

宋灭南唐之战

宋灭南唐之战从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至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發動统一戰爭中,聯合吳越國及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陆军渡江,攻破金陵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最终灭掉南唐的著名戰役。.

查看 南唐和宋灭南唐之战

宋灭南汉之战

宋灭南汉之战,是于北宋开宝三年至开宝四年,一场由北宋发动,针对南汉的战争。该战役最终导致南汉灭亡,其地尽数归宋。.

查看 南唐和宋灭南汉之战

宋福金

宋福金(),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 福金是她的小名。她是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宋韫的女儿。自幼在乱军中流离,被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王戎收留。徐知诰娶王戎之女为妻,宋福金为陪嫁的媵妾,在916年为徐知诰生下兒子徐景通。后又生子徐景迁、徐景遂、徐景达。王氏早故,宋福金扶正为继室夫人。受封广平郡君,晋国君。 升元元年(937年)十月初五,徐知诰取代南吴称帝,建立南唐,十月廿六,立宋福金为皇后。徐知诰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李昪晚年服丹药,常常发怒,多亏宋福金劝解使很多人幸于一死。升元七年(943年)二月廿二,李昪去世,李璟即位,尊宋福金为皇太后,大臣劝宋福金临朝听政,宋福金不同意。保大三年(945年)十月,宋福金去世,祔葬李昪的永陵,谥号元敬皇后。.

查看 南唐和宋福金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南唐和宋朝

宋朝建筑

宋代建築,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時期,於北宋及南宋境內的建築,一如以往的朝代,繼承著前朝的建築傳統。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碩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層数增多,更出現了不规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築物的類型多樣,其中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由於注重意境的園林設計特意追求把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的意境,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從大木作衍生的小木作專事精細木件加工,追求建築細部刻畫,往往會製作以3厘米為材的斗拱,建築風格變得纖巧秀麗,柔弱纖秀,曲線柔和,注重裝飾,華麗而繁細。郭黛姮,2003年(第一章·緒論)建築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不像唐代渾厚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柔的感覺。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櫺、樑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 建築群的佈局變化多端,既有單一軸線的建築群,又有多條軸線的建築群,還有十字軸線的建築群。建築物高低有序,層次分明,寺院在層層殿堂平面推展,時而十字工字,時而凹字凸字,或作曲尺,圓形圓弧亦非罕見,當中穿插高閣,時常出現雙閣對峙,三閣鼎立。形象多變,遠勝前朝。 數千年來,建築智慧多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但關於建築的文獻亦早已存在,在傳世的中國畫中描繪的建築物也讓歷史學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築的配搭。宋朝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為後世朝代的建築提供了可靠依據。另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建築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以掌管宮室建築,使建築技術的傳承更加系統。為明朝的《營造法式》與清朝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奠定了基礎。 宋朝在經濟活動、農業、文化、都市化與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發展。盛唐年間的人口最高達7500万,而宋代人口卻由初年的約5840万增加到的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15776萬。大部分的宋代政治性城市都發展為經濟中心,譬如汴京與臨安。建築方式打破了之前的裡坊制,而轉變為坊巷制,擺脫了裡坊圍牆的限制,容許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業活動不再受到時間約束。各地遍布驛站、商店和中國戲曲舞台——勾欄。社會開始出現官商合流,經濟活動空前蓬勃,商業建築盛極一時。農業方面,土地開墾面積(高达7.0亿亩)與畝產量皆為唐代最高值的兩倍。華北地區的鐵產量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曾高達12.7萬噸左右。造船業方面,能夠製造運載1536噸貨物和裝載500—600人的船隻。人民生活富庶,追求享受的風氣蔓延,皇室、官員、文人、富商爭相建造園林。 文化方面,理學、文學和藝術都有較大的發展。自北宋起,儒學與佛教復興,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興建。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標誌了史學的發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籌辦官學,地方民間也大量舉辦學校,城鄉書院林立。當時著名的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

查看 南唐和宋朝建筑

宋朝皇室

宋朝皇族為「趙」姓皇室。.

查看 南唐和宋朝皇室

寧化伏虎禪師

寧化伏虎禪師,五代末年禪師,法號惠寬,福建寧化縣葉嶺人,俗姓葉。在汀州开元寺修道,時聞猛虎為患。公家出示,求人除害,無人敢揭其榜。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年),禪師自願入山,虎匐伏於地,聆聽禪師說教,後禪師即乘虎下山,人稱「伏虎禪師」。後又於调军嶺上建普護寺,苦無水源,禪師以錫杖擊破石壁,從此泉水不竭。 保大七年(公元949年),汀州大旱,門閥士紳恭請禪師祈雨,禪師應允。但備炭柴,端坐其上,歎曰:「七日不雨,我即自焚。」誦經嚴坐七日,第七日即降甘霖,一郡皆服。 宋太祖建隆三年,禪師圓寂,以其功績,敕封“威濟靈應普惠禪師”。《臨汀志·仙佛》:「敕賜威濟靈應普惠妙顯大師葉姓,法名惠寬,寧化縣人。」 宋紹定年間,伏虎禪師與定光禪師顯靈,抵禦匪寇;明嘉靖間,鄧茂七攻打汀州,伏虎禪師與定光禪師又顯靈,端坐城牆,將腳伸長,竟能下護城河洗滌,鄧茂七等賊驚駭不已,即刻逃遁。從此,定光禪師與伏虎禪師廟宇時常合辦法會,互相邀請。.

查看 南唐和寧化伏虎禪師

小周后

小周后()南唐末主李煜第二任皇后,大周后的妹妹,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懷獻王李仲宣姨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棋艺精湛,精于情趣享乐,為当时著名美女。.

查看 南唐和小周后

山南西道節度使

山南西道節度使,又稱興元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山南西道地方的藩鎮節度使、宋代節度使之一。.

查看 南唐和山南西道節度使

崑山慧聚寺

崑山慧聚寺,是一所江蘇省昆山市的佛寺兼媽祖廟,建於梁武帝天監十年(511年),由帝師慧向為開山住持,咸豐十年(1860年)毀於戰火,2005年由崑山市政府批准,共花費人民幣6億元,眾多臺商檀越發心合力重建,是全中國最大的閩南式寺廟。也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並建造一殿稱「慧聚寺天后宮」,供奉臺灣鹿港天后宮分靈而來的媽祖,故也被視為媽祖廟,又稱慧聚天后宮。.

查看 南唐和崑山慧聚寺

嶧山刻石

峄山刻石高218厘米、宽84厘米 。两面刻文,共15行,满行15字,相传为李斯所书。《峄山刻石》高218厘米、宽84厘米。峄山刻石书体是小篆,也就是仅存不多的小篆刻石,传说是李斯的书法手迹,但于史无据。.

查看 南唐和嶧山刻石

巨然

巨然,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國南唐画家,開元寺僧人,钟陵(今江西省南昌附近)人,也可能是建业(今江苏省南京)人,南唐滅亡後,隨後主李煜降宋,至汴梁。 其“受业于本郡(指今江苏南京)开元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师从董源,和董源並稱「董巨」。.

查看 南唐和巨然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南唐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上饶公主

上饶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吴皇帝杨溥之女。 她在吴国太和年间嫁给左仆射徐景迁。徐景迁死后,公主不久也去世。徐景迁之父徐知诰取代吴国,建立齐国。册封徐景迁高平郡王,公主为燕国君,谥号贞庄。.

查看 南唐和上饶公主

上高县

上高县位于中国江西省西北部,是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上高县

严续

嚴續(),表字興宗,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南唐的官员,他在南唐最后两个君主李璟、李煜时官至宰相。.

查看 南唐和严续

中华路 (南京)

中华路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境内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著名街道,南到中华门(旧名聚宝门)内内秦淮河上的镇淮桥,北到内桥接洪武路,并与白下路交汇。中华路沿线自北向南与建康路、昇州路、长乐路等重要街道交汇。 自南唐在此开辟御道以来,中华路作为南京古城的中轴线,历经了千年繁华。在明清鼎盛时期,本路曾是全城最繁华的街道,并以本路为界,将城市南部的繁华街区划分为门东和门西两大部分。当时全路分为四段:南面从镇淮桥到下江考棚称为南门大街;从下江考棚到大功坊(瞻园路)即今长乐路口附近称为花市大街;从大功坊到今建康路、昇州路十字路口称为三山街;再向北到内桥称为府东街。 在1930年代南京首都建设的高潮中,中华路被拓宽改建成现代柏油马路,两侧改建成近代式样的商业建筑。1990年代又经过改造,两侧新建不少骑楼风格的商铺。 Category:南京街道 Category:秦淮区.

查看 南唐和中华路 (南京)

中华门

中华门为中国南京城正南门,位于内外秦淮河之间,原名聚宝门。中华门城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中国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中华门门内是内秦淮河,以镇淮桥连接自南唐以来历经千年繁华的中华路;门外是外秦淮河,以长干桥连接雨花路。 中华门城門上的題字則是在1931年的雙十節前夕,由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所題。.

查看 南唐和中华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陵墓的列表。.

查看 南唐和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台湾作家柏杨编,1977年12月星光出版社出版。共974页。1990年代起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大陆版於1986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大32开,395页,上下两册。 全书采用家谱与年表相结合的形式,将中国自三皇五帝至伪满洲国的君主王朝的世系皇族以史表形式列出。每表都注明公元纪年。是作者为自己编写的《中国人史纲》、《柏楊版資治通鑑》所作的工具书。本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提供了方便。本书包括序表(历代王朝关系位置表、历代王朝国号表、历代帝王数表、历代立国年数表、历代帝王籍贯表、历代建都表、建都分布表)、帝王篇、皇位世系篇、皇后篇、亲王篇、公主篇、草莽帝王表、历代年号表,统计出中国历史83个王朝(政权)、559位帝王。.

查看 南唐和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中國公主列表

中國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國歷史有載之公主(皇女)一覽:.

查看 南唐和中國公主列表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查看 南唐和中國皇儲列表

中國狀元列表

中國狀元列表,收錄了中國自科舉制度開始後,歷朝所有獲得狀元的人物。.

查看 南唐和中國狀元列表

中國風俗畫

中國風俗畫的起源可回溯至漢代。在遼陽、望都等墓地出土的墓葬藝術中,許多壁畫、帛畫、畫像磚等作品上,常可以看見以「民間風俗、社會實況」為主題的繪畫題材。但是「風俗畫」一詞最早卻是出現在唐代,在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一書中:「韓滉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而由此書可知「風俗畫」被定義為畫作的題材之一。 風俗畫題材多樣,以下依據不同主題列舉名作以供參考: 以歷史事件呈現為主者,例如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即記錄唐明皇車馬抵達蜀地避亂之事;以娛樂休閒為題材者,例如北宋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呈現兒童遊玩等畫面;以醫藥病理為主題者,例如宋代李唐的《炙艾圖》;以床笫交合為題材者,例如明代唐寅《鴛鴦秘譜》,描繪男女性事歡愉;以生產活動為主者,例如明代呂文英《貨郎圖》一類記錄貨郎、打草鞋、農業生產、唱戲等等職業;以歲時節令為主題者,例如清代丁觀鵬的《太平春市圖》,呈現新春、燈節等民俗活動與歡慶場面;或是集合各點而成者,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以上主題舉凡人間百態,皆係風俗畫系統之題材範圍。.

查看 南唐和中國風俗畫

中國追尊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被追尊君主。.

查看 南唐和中國追尊君主列表

中兴 (南唐)

中兴(958年正月-二月)是南唐元宗李璟的年號,共计2个月。.

查看 南唐和中兴 (南唐)

中兴 (年号)

历史上有下列朝代以中兴作为年号。.

查看 南唐和中兴 (年号)

中国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此页面乃关于中国在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列表,数值依据购买力平价因素。 本页內所述之王朝并不全然以一国为准。例如汉朝、元朝、清朝等王朝的疆域包括目前中国疆域之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朝代于列表中乃根据曾记载的数值换算來相应。美元数目是以当前美元价值为基础,并纳入购买力平价之后考量的预估;相关预估来自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其他一切对历史上的经济数值之评估一样,相关之货物與价值上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确,仅供参阅人评估参考。 表中的“——”表示参考文献中缺乏相关数据。.

查看 南唐和中国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查看 南唐和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南唐和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查看 南唐和中国人口史

中国开国皇帝列表

开国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社会中的各个朝代的创立者,但未称帝有奠基作用的不算在内。开国皇帝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自称皇帝始,中国历史上包括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内的开国皇帝约有100人。.

查看 南唐和中国开国皇帝列表

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太后,本表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國後,历任受封的皇太后。.

查看 南唐和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查看 南唐和中国皇帝

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年龄列表,所列是皇帝年龄可考者,年龄都是虚岁,而非周岁:.

查看 南唐和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

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有登封市(武则天赐), 天长市(唐玄宗赐) ,泰宁县(宋哲宗赐) , 宝丰县(宋徽宗赐) , 肇庆市(宋徽宗赐) ,凤阳县(明太祖赐) ,天津市(明成祖赐) ,阜康市(清高宗赐) ,嘉义县/市(清高宗赐)等。.

查看 南唐和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

中国统一

中國統一,是指將中國人居住地區构成一个統一国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各地中国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中國政權的統一,多數是北方政權統一南方政權。現今主要的「中國統一」意即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與中華民國統治的台澎金馬地區(個別管制領域)統合成一个統一的主權國家和國家政權,即中國,結束自1946-1949年國共內戰及1949年中共建政造成的海峽兩岸分治局面。.

查看 南唐和中国统一

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又称國畫,古时称为丹青,泛指中华文化的传统绘画艺术,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狭义的国画指青绿设色画水墨画,而广义的国画则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壁画、锦画、刺绣、重彩、水墨画、石刻乃至年畫和陶瓷上的绘画等的艺术,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油画和水彩畫等。 国画历史悠久,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帛画作《龍鳳仕女圖》,傳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朝摹本。在五代十国以后中国文人艺术家得到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宋代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元兩代後,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明代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風俗畫因此產生。清末,繪畫材料多元,朝多方面發展。 「书画」則是書法和繪畫的总稱,尤專指東洋世界傳統的書法和繪畫。由於東洋世界作畫傳統以墨為主,並輔以書法題字,在畫作上題詩,為書畫同源之始,因此兩者經常並稱。中国古画「远取其势,进取其质」很多中国古画的写实在于画家不仅仅是画出了形状,而且记录了建筑的结构,音乐乐器,舞蹈。很多学者根据这些了解到了以前的乐谱,舞步,甚至以前的小吃都可从画里摸索出来。.

查看 南唐和中国画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查看 南唐和中国首都

中国舞的历史

中國舞的历史悠久。如今的一些中国舞蹈,如长袖舞,至少早在周初就存有记录了。中国舞蹈艺术在唐代达到了顶峰,但后来衰落了。近代舞蹈重新兴起,现今中国舞蹈的发展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查看 南唐和中国舞的历史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查看 南唐和中国朝代

中国性文化

中国性文化是指在中国形成的关于性的文化。.

查看 南唐和中国性文化

中興

中興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中興

中正曆

《中正曆》,《新五代史》作《齐政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唐陈承勋編纂,屬於陰陽曆。 南唐烈祖升元四年(940年)三月到四月颁布施行。之前南唐使用唐朝的《崇玄曆》,《中正曆》内容不详,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以后,南唐奉后周、北宋年号,但历法仍旧使用《中正曆》,直至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宋朝正式向南唐颁历后,才改用《欽天曆》。.

查看 南唐和中正曆

常州 (江苏)

常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辖境在今江苏省南部。 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 大业初年改为毗陵郡,移治晋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唐分置武进县,同为州治)。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曾改昆陵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晋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州,复为常州。 土贡:、绢布、纻、红紫绵巾、紧纱、兔褐、皁布、大小香秔、龙凤席、紫笋茶、署预。户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口六十九万六百七十三。 下领五县:晋陵县、武进县、江阴县、义兴县、无锡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常州、无锡、江阴、宜兴等市地。 唐朝末年,藩镇军阀混战,常州在不同军阀之间数度易手。 光启二年(886年),镇海军将张郁陷常州。 五月,武宁军将丁从实陷常州,驱逐刺史张郁。 龙纪元年(889年)十月,杨行密攻陷常州,刺史杜陵被杀。 十二月,孙儒攻陷常州和润州。 大顺元年(890年)九月,杨行密再度攻陷常州、润州。 闰月,孙儒攻陷常州。 大顺二年(891年)正月,甘露镇使陈可言攻陷常州。 景福元年(892年)三月乙巳,杨行密攻陷楚州、常州,刺史陈可言被杀。 景福二年二月,杨行密攻陷常州。 五代十国时,属杨吴、南唐政权。 北宋时,常州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西路。太平兴国初年,当是避赵光义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崇宁时,户一十六万五千一百一十六,口二十四万六千九百九。贡白纻、纱、席。下领四县:晋陵县、武进县、宜兴县、无锡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常州路。.

查看 南唐和常州 (江苏)

常梦锡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一说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常梦锡幼年好学,在岐王李茂贞属下为秦州、陇州从事。李茂贞死后,儿子李从曮即位,承制任命常梦锡为宝鸡县令。後唐长兴年间,常梦锡跟随李从曮入朝,因为左右诋毁,他南奔杨吴。徐知诰任用他为大理司直。随至金陵,为观察推官。徐知诰受禅,建立南唐。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李昪(徐知诰)见他有见识,任命他入值中书省,进位给事中。当时枢密院在东省,常梦锡参与机密。他因为南唐继承出身藩镇的杨吴,皇帝事无巨细,管理太多,应该恢复唐朝的旧制。又说宋齐丘、陈觉、冯延巳、魏岑都是小人,不当任用。多次规劝在东宫的太子李璟。李璟即位,想要任用常梦锡为翰林学士,宋齐丘因为常梦锡不依附他,让他出任池州判官。宋齐丘出镇後,李璟召回常梦锡,历任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复设宣政院,由常梦锡主持。后来魏岑为枢密副使,勾结冯延巳,常梦锡与他们论争不胜,罢宣政院,常梦锡只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称病纵酒,很少参与朝会。鍾謨、李德明再次推荐常梦锡,李璟任命常梦锡为户部尚书、知省事。常梦锡认为自己被小人推荐,非常不高兴。他没有儿子,女婿王继沂主持家务。有人说王继沂和常梦锡的妻妾有私,常梦锡出其妻妾,奏贬王继沂到虔州。冯延巳为相,贬他为饶州团练副使。常梦锡因醉得病,李璟可怜他,任命他为东都留守。周宗劝他戒酒治病,他听从。李璟召他为卫尉卿、吏部侍郎、学士。交泰元年,与客人谈话时,忽然去世,时年六十一岁。几个月后,宋齐丘倒台,李璟叹道:“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追赠右仆射,谥号康。.

查看 南唐和常梦锡

东至县

东至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池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北望安庆,南邻江西。.

查看 南唐和东至县

东流县

东流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南唐,为今天安徽省东至县的组成部分。1959年5月与至德县合并成为东至县。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县份.

查看 南唐和东流县

三明市

三明市(闽中语三明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級市,拥有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国家森林城市、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三明市地处沙溪沿岸,位于福建省西部,东连福州、泉州,与南平、龙岩,西接江西省的抚州和赣州,北依南平,西南邻龙岩,全市面积2.29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常住人口253万。.

查看 南唐和三明市

乐平市

乐平市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赣东北,东接婺源县,德兴市,南接弋阳县,万年县,西接鄱阳县,北接浮梁县及景德镇市。总面积约1973平方千米(城区约1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92.72万人,辖2个街道办、15个镇、1个乡、1个农科园和1个水库管理局下辖14个镇。.

查看 南唐和乐平市

九國志

《九国志》,共五十一卷,北宋文人路振編撰紀傳體史書。 寫五代十國时南方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东汉(即北汉)、南汉、闽、楚九国之事蹟,君王传记为世家、臣子传记为列传。后来,路振之孙路纶补撰北楚二卷,又称《补九国志》。明清以来佚失,清朝邵晋涵在《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由周梦棠重编为十二卷、列传一百三十六篇。并在卷首补撰世家。 Category:五代十国史书 Category:北宋典籍 Category:紀傳體 Category:11世紀書籍.

查看 南唐和九國志

九锡

九锡是中国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赏赐。“锡”同“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锡之說始於周代,齊桓公曾接受其中的二錫,於汉代形成,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王莽,元始五年(5)五月,富平侯张纯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议郎等一起向太皇太后上书,称颂王莽功德可比伊尹和周公,请加“九锡”。因自王莽始,受九锡者之后大多篡位,故之后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

查看 南唐和九锡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查看 南唐和九江市

乾德 (北宋)

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也是北宋的第二个年号。共计6年。南唐后主李煜、吳越忠懿王钱俶用该年号纪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5,148 ISBN 7101025129。 乾德三年冬,北宋灭后蜀,得一镜,背后竟刻有「乾德四年」的字样。赵匡胤见後大惊,问赵普,现在才乾德三年,怎会有乾德四年?赵普不能答。赵匡胤又问范质,范质说前蜀王衍也有乾德年号。赵匡胤叹道宰相需用读书人。.

查看 南唐和乾德 (北宋)

乾和

乾和(943年十一月-958年七月)是南汉中宗劉晟的年号,共计16年。.

查看 南唐和乾和

乾祐 (后汉)

乾祐(948年-950年)是后汉高祖劉知遠开始使用的一个年号。乾祐元年二月后汉隐帝劉承祐即位沿用,一直到后汉灭亡。共计3年。吳越忠懿王钱俶,荆南文獻王高從誨、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馬希廣(到950年十一月)亦用此年号。北汉世祖劉旻、睿宗劉鈞从951年继续沿用此年号到956年(乾祐四年-九年)。.

查看 南唐和乾祐 (后汉)

广顺

广顺(951年-953年)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共计3年。吳越忠懿王钱俶、荆南貞懿王高保融亦用此年号。.

查看 南唐和广顺

广政

广政(938年-965年正月)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年号,共计28年。.

查看 南唐和广政

义安区

义安区,原为铜陵县,位于中國安徽省铜陵市西北郊,长江沿江南岸,是铜陵市下辖的一个区。面积87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244100。政府驻顺安镇。 唐代前期,铜陵县境原为宣城郡南陵县;唐文德元年(888年),析南陵县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置义安县,隶宣州,县治设于今顺安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昇州,县治迁至铜官镇。2015年12月,撤销铜陵县,该设铜陵市义安区。.

查看 南唐和义安区

于林

于林,明朝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 于林曾于洪武三十一年接替徐齐任兴化府知府一职,永乐元年(1403年)由周宗璲接任。.

查看 南唐和于林

庐山

庐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文明旅游风景区、世界名山大会的发起者。庐山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脉,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游览目的地。 庐山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鄱阳湖西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人物蒋介石、毛泽东等。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非常大,堪称中国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曾在此大兴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形成了今日牯岭镇的雏形。北伐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夏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山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商讨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对日宣战的庐山谈话,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三次在此主持大会,即著名的“庐山会议”。.

查看 南唐和庐山

庐山市

庐山市,原名星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庐山南麓、鄰鄱阳湖西岸,是旅游名市。 总面积为894平方公里(2005年),截至2011年末人口为26.4万;市人民政府驻南康镇。市城有周瑜点将台,五老峰下有白鹿洞书院。温泉镇的泉水有天然硫磺矿,水温在70-90度。江西省工人疗养院就设在温泉。秀峰风景区内的瀑布因诗仙李白作《望庐山瀑布》而老幼皆知。金星砚制作技艺被收录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Ⅷ—76)。 1975年星子县宋墓出土《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被认定为海内孤本。2008年,据此重编的两部古籍善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查看 南唐和庐山市

交泰

交泰(958年三月-五月)是南唐元宗李璟的年號,共计3个月。.

查看 南唐和交泰

二徐真君

二徐真君,又稱二徐大王、二徐真人,是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中的神祇、王爺信仰,生前是南唐的兩名藩王,江王徐知証(大徐),饒王徐知諤(小徐)兄弟,合稱二徐。在臺灣,他們常被稱為徐府大帝與徐府千歲。.

查看 南唐和二徐真君

应乾

应--(943年三月-十月)是南汉中宗劉晟的年号,共计8个月。.

查看 南唐和应乾

五代十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五代十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南唐和五代十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五代十國行政區劃

五代十国时代各自为政,但各国都仿照唐朝制度,在自己的国境内建立了各府州等。行政區劃基本上為四級制,為道—節度使—府(州)—縣制,由於道已為廬設,實際上仍是三級制。.

查看 南唐和五代十國行政區劃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南唐和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君主列表

本表主要列出五代十国时期各政权君主,及追尊未实际统治、不被广泛承认的君主。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查看 南唐和五代十国君主列表

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五代十国所有的藩王.

查看 南唐和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五代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登場的人物。.

查看 南唐和五代史人物列表

五代音系

五代音系,是指唐末以來、直至五代這數百年間中原漢語的音韻體系,是中古漢語的演進時程之一。這一時期華夏不定、戰爭頻紛,所以五代音系較隋唐音系有非常顯著的變化。.

查看 南唐和五代音系

廣德公主 (南唐)

廣德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义父徐温之女。 徐温在杨渥死后,就掌握了吴国的政权。其女嫁给将领李建勋。徐温死后,义子徐知诰继承其位,最后取代吴国,建立齐国。册封徐温之女为广德长公主。939年,徐知诰自称唐朝的后裔,改名李昪,为本生父母发丧,与皇后斩衰值守于祭堂,如初丧之礼,早晚拜祭五十四天。广德长公主以丧服到祭堂哀哭尽礼,如同父母之丧。.

查看 南唐和廣德公主 (南唐)

建瓯市

建瓯市(|lmc.

查看 南唐和建瓯市

建隆

建隆(960年-963年)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使用的年号。也是北宋的第一个年号。 当时其他还残留的一些五代十国政权也用此年号纪年。宋朝於963年十一月正式向南唐頒曆後,南唐後主李煜才停止使用後周顯德年號,开始用北宋建隆年号纪年(963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荆南侍中高保勗、高繼沖从960年八月开始用此年号,直到963年五月投降北宋为止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5,148,157 ISBN 7101025129。.

查看 南唐和建隆

建都之议

建都之议是明朝初期洪武年间,明廷关于定都去向的争论。.

查看 南唐和建都之议

建阳县

建阳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

查看 南唐和建阳县

建阳区

建阳区(閩北語羅馬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的一个市辖区,南平市人民政府驻地。别称大潭、潭阳、潭城,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地处闽北中心。常住人口34.7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4.52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建城于公元205年,迄今1800多年,是福建省最早的县邑之一,受闽越文化影响深厚,在闽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上建盏工艺、印刷业和理学教育高度发达,在国内闻名遐迩,有南闽阙里之称。.

查看 南唐和建阳区

建武軍

建武軍,五代十国后期南唐的行政区划。 南唐烈祖李昪昇元六年(942年)以天长县置建武軍。不久改新和州置雄远军,治所在天长县(今安徽省天长市)。南唐元宗李璟中兴元年(958年)正月,改建武軍为雄州。二月,后周取得雄州,将雄州改为天长军。.

查看 南唐和建武軍

会同 (年号)

会同(938年十一月-947年正月)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10年。.

查看 南唐和会同 (年号)

伍乔

伍乔(生卒年不详),南唐庐江(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作《庐山书送祝秀才还乡》诗云:“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江南通志》、光绪《庐江县志》记,乔于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遂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伍乔星,旦入国学访得乔,勉之进取。后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庐州府志》记伍乔墓在庐江城南马厂岗,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为庐江柴埠渡南岗。.

查看 南唐和伍乔

张居咏

张居咏(),封清河公,谥号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唐宰相,可能在被南唐取代的吴国也为宰相。.

查看 南唐和张居咏

张令铎

张令铎,原名张铎,后周太祖赐名令铎,五代十国到宋朝初年将领。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陈桥兵变的六功臣之一。.

查看 南唐和张令铎

张延翰

张延翰(《十国春秋》卷二十一《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字德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吴国和南唐官员,在吴国末年和南唐初年为宰相。.

查看 南唐和张延翰

张恨水

張恨水,性别:男,一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自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在20世纪的汉语文学史、白话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有一妻兩妾。.

查看 南唐和张恨水

張遇賢

張遇賢(),五代十国时岭南农民起义首领。循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 原是博罗县胥吏,因南汉殇帝刘玢暴虐,民众起义,光天元年(942年)七月,义军以張遇賢为首领。張遇賢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由黄伯雄为副,以曾景全为谋主。攻破循州,众至十余万,起义军都穿红衣,人称“赤军子”。次年越南岭,在南唐境内虔州(今江西赣州),连克数县,在白云洞建造宫室营署。刚刚即位的南唐中主李璟派边镐、严恩镇压。943年十月,為其部將李台所執降南唐。張遇賢被送到金陵后被杀。.

查看 南唐和張遇賢

張洎 (南唐)

张洎,字師黯,一字皆仁,安徽滁州全椒人。張璪之祖父。.

查看 南唐和張洎 (南唐)

張漢思

張漢思,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末期、宋朝初年人。 閩國永隆六年(944年),朱文進、連重遇殺閩帝王延羲,朱文進並自立為閩主。張漢思曾與留從效、董思安、陳洪進等人反抗朱、連一黨。朱文進被殺,殷帝王延政降於南唐後,張漢思亦隨之歸南唐,並於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屬下任統軍副使。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留從效去世,繼立的留紹鎡年紀尚小,無法完全掌控軍政,被將領陳洪進誣指欲歸附吳越,將其送往南唐。張漢思因此被陳洪進推為清源軍留後,陳洪進任節度副使。 但是張漢思此時已經年邁而不能處理軍政,事情都是由陳洪進決定。張漢思曾經因害怕陳洪進專權,就在酒宴上埋伏士兵準備殺死他。酒過三巡,忽然地震,和張漢思同謀的人恐懼,就告訴陳洪進,陳洪進趕緊離開酒宴,自此事以後,張漢思就嚴佈重兵以防陳洪進。 建隆四年(963年)四月,陳洪進袖藏大鎖,穿著平常服裝進入軍府,喝退值勤衛兵,張漢思在裡面,遂被陳洪進反鎖,並被迫交出印信,後來被軟禁,幾年以後去世。.

查看 南唐和張漢思

众驹争槽

众驹争槽,是947-951年间,十国的马楚政权中,马殷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爆发的战乱。其结果,南唐趁虚而入,消灭马楚。由于当事人各方都姓马,故名。.

查看 南唐和众驹争槽

弋阳县

弋阳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隶属于上饶市。.

查看 南唐和弋阳县

开宝

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共计9年。开宝九年十月宋太宗即位沿用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5,148,160 ISBN 7101025129。 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南唐后主李煜用该年号纪年(968年十一月-975年十一月),至灭亡。.

查看 南唐和开宝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币面钱文上下右左直读为“开元通宝”,上右下左回旋读为“开通元宝”。 “开元通宝”虽然为唐代的主流钱币,但并非年号钱,在唐朝289年时间里也铸行过年号钱,如唐高宗的“乾封泉宝”(始铸于公元666年)、唐肅宗的“乾元重宝”(始铸于公元758年)、唐代宗的“大历元宝”(始铸于公元766年)、唐德宗的“建中通宝”(始铸于公元780年)、唐武宗的“会昌开元”、唐懿宗的“咸通玄宝”(始铸于公元870年),还有史思明的“顺天元宝”,和非年号钱“得壹元宝”(始铸于公元760年),以上以“宝”字命名的钱币最为多见,其中“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和“咸通玄宝”为地方官铸,这些钱币发行量不大,而唐朝始终以“开元通宝”为主要通货。唐朝以后的各朝各代钱币也以“通宝”、“元宝”或“重宝”等命名。.

查看 南唐和开元通宝

开运 (后晋)

开运(944年七月—946年)是后晋出帝石重贵的年号,共计3年。吳越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馬希範、荆南文獻王高從誨也用此年号。.

查看 南唐和开运 (后晋)

彭泽县

彭泽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素有“赣北大门”之称。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

查看 南唐和彭泽县

佑民寺

佑民寺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處佛寺。其位於八一公園的北面,東湖的東岸。全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公元503年),先後重建七次,多次易名。.

查看 南唐和佑民寺

何喬

何喬,一作伍喬,江西德化(现九江)人,江西歷史上第三位狀元。其生活於五代十國年間,仕於南唐。(《狀元史話》,蕭源錦,1992).

查看 南唐和何喬

何若愚

何若愚,金代中期人,或称元代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史无记载。 金人阎明广称:“近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攥《指微论》三卷……近于贞元癸酉间,收何公所作《指微针赋》一道。”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贞元乃金海陵王年号,癸酉即贞元元年,当南宋绍兴23年(1153年),故清代张金吾说他是“金中世人”,这是比较可信的。 也有人称“南唐何公”之“南唐”指时代,但考察何若愚所作的《流注指微赋》,赋中引用了范九思、王纂等医家治病的故事。范九思为北宋嘉祐(1056~1063年)中人,故“南唐”并不是指南唐后主李煜的时代(961~975年),而是指地方,可能是指河北的行唐县。 何若愚先写有《流注指微论》三卷(已佚),后将其改写成《流注指微赋》,完成时间不晚于1153年,即阎明广收录该文并撰注《子午流注针经》的时间。他的针灸学术思想,发扬了《内经》、《难经》中有关气血流注,按时盛衰等理论,结合当时盛行的干支和象数,创立了“子午流注”针法。 阎明广为《流注指微赋》注释,载于《子午流注针经》中。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查看 南唐和何若愚

何敬洙

何敬洙(),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是五代十國的南唐中书令。 何敬洙躯貌短陋而矫捷有力。少习武艺,早年投军,开始在吴国楚州(治今江苏省淮安市)刺史李简帐下任军校。李简死后,转投金陵徐知诰,为裨将。进天威军都虞候。保大三年(945年),南唐灭闽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之役,为行营招讨步军都指挥使,会同查文徽攻闽,何敬洙功居诸将之首,拜楚州团练使。他谨守职责,关心属境民众疾苦,常化装儒生或商贾,到乡村了解百姓生活情况。保大八年(950年),马楚马希萼附南唐,受命入援,迁武昌军节度使。拜镇国将军,加中书令、参知国事。李煜即位后,他以脚病辞官,转任右卫上将军、封芮国公。乾德二年(964年)二月,何敬洙去世,时年七十七岁,李煜废朝三日,赠鄂州大都督、左卫上将军,谥号威烈。.

查看 南唐和何敬洙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南唐和佛教

徐铉

徐鉉(),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末宋初文學家、書法家。.

查看 南唐和徐铉

徐游

徐游(),本名徐景游,徐知诲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员。.

查看 南唐和徐游

徐溫

徐溫(),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唐末軍事人物。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廟號義祖。.

查看 南唐和徐溫

徐景运

徐景运,南唐大臣。徐温的孙子。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三月,南唐皇帝李璟任命太弟太保、昭义节度使冯延己为左仆射,前镇海节度使徐景运为中书侍郎,和右仆射孙晟都为同平章事。徐景运不久被罢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之职,而任太子少傅。.

查看 南唐和徐景运

徽州

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於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來,下轄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治所在歙縣。元升為“徽州路”,明清為“徽州府”。1987年徽州地區改名為地級黃山市,徽州行署同時改為黃山市政府。繼民國38年婺源縣改隸江西省後,重要屬縣績溪縣改隸宣城地區。目前徽州雖然已不是行政區劃,但因歷史原因和六縣間相近的文化認同,有部分人士希望恢復徽州的行政地位。 現在“徽州”一詞除了指“徽州區”外,更多指的是具有共同歷史、文化和語言,歷史上長期由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所轄的歙縣、績溪、休甯、祁門、黟縣和婺源六縣區域。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州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包含以徽劇、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藝術形式。在原徽州區域內,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兩處世界遺產,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三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處世界地質公園,二處國家地質公園,三處國家森林公園和十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處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查看 南唐和徽州

後主

後主一词始出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为官,因此在编写《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就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後主,后来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政权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后主一般无廟谥。.

查看 南唐和後主

保大

保大,可以是:.

查看 南唐和保大

保大 (南唐)

保大(943年三月-957年)是南唐元宗李璟的年號,共计15年。楚恭孝王馬希萼在保大八年至九年用此年号(950年十二月-951年十一月)。.

查看 南唐和保大 (南唐)

保大泉

保大泉,又称还阳泉、南唐义井,是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清凉寺僧人广惠建造的一口井,位于南京清凉山公园崇正书院内。外径1米,井深13.2米。井栏原有碑文“大唐保大三载岁在乙巳”等一百字,但后来损毁严重。1916年古物保存所成立后,凿制了新的井栏,镌刻“唐保大三年立,南唐义井,古物保存所”。清凉寺僧常饮井水,须发不白,故称“还阳泉”,化验结果表明是因为井水中含有较多锶。1982年疏浚时,新建六角两层还阳井亭。.

查看 南唐和保大泉

保俶塔

保俶塔()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的一座塔,为西湖风景区标志之一,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俶塔始建时代有争议,一般认为系北宋初年开宝年间(968-976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他的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九级宝塔,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为七层楼阁式。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倾斜,重修,为八面七级,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制构件为明代旧物,1996年,朽坏的塔刹被更换。.

查看 南唐和保俶塔

化书

《化书》為五代南唐谭峭所作,该书以万物变化之道而立论,故名《化书》。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雖是一部道书但是也涉及當時許多社會經濟,及政治權術方面的論說。.

查看 南唐和化书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查看 南唐和北宋

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统一战争,是宋朝建立后,对五代十国剩余的割据政权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及北汉的统一战争。 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970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投降(975年);之后,吴越、清源軍節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979年)。 不过,宋朝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二次讨伐辽国失败,燕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 。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正式從中國本土独立出去 。.

查看 南唐和北宋统一战争

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與種類眾多,重要者如舊藏於南薰殿的歷代159幅帝王像、59幅皇--像、202幅先聖名臣像 ,以及70件限展書畫和已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的各類品項。截至2017年5月31日為止,藏品總計有696,476件冊。.

查看 南唐和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刘崇远

劉崇遠,自号金华子。唐朝河南(今属河南洛阳)人。 生卒年不詳。早年好道術,喜吟咏。唐末爆發黃巢之亂,避居江南,中年后出仕南唐,歷官上饶、晋陵县令,後官文林郎、大理司,後“罢秩归京”。入南漢,任容州都监,又曾任合浦知府,監制鹽鐵發運公務,又任都承務郎、赐紫鱼袋。曾重修宴石寺和静默堂,並建紫阳观。著有《耳目記》二卷、《金華子》三卷。.

查看 南唐和刘崇远

刘仁赡

刘仁赡,(900年-957年),南唐大将。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历黄州、袁州二州刺史。治军严明。李璟即位,让其掌管亲信的部队。任寿州节度使时,后周来攻,他固守城池,终因营田副使孙羽等献城,他重病在身,不得已而降。 Category:南唐人.

查看 南唐和刘仁赡

嘉鱼县

嘉鱼县是中国湖北省咸宁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汉平原长江之滨,北邻武汉,南接赤壁。总面积1,018.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为319,196人。.

查看 南唐和嘉鱼县

周世宗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於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在位6年。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柴榮本身是郭威正室柴皇后的侄子),是中國少数由外戚继承宗室的皇帝,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建樹,號稱英主。.

查看 南唐和周世宗

周行逢

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靜江軍士卒,於南楚馬希萼在位時任靜江指揮副使。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當時的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周行逢、王逵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周行逢因此率部逃回朗州(今湖南常德),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再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廣順二年(952年),周行逢與王逵等諸將為劉言所命攻擊先前被南唐所佔據的南楚故都潭州(今湖南長沙),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恢復。 廣順三年(953年),周行逢與王逵聯手,擒殺劉言,後周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則被王逵任命為知潭州事。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周行逢再被後周任命為武清節度使(鄂州節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當年,湖南饑荒,百姓只能吃草和樹木的根,周行逢開倉賑濟,救活很多人。 顯德三年(956年),王逵為岳州(今湖南岳陽)團練使潘叔嗣所殺。潘叔嗣迎周行逢入朗州,而周行逢反將潘叔嗣殺害。不久,周行逢即被後周任命為武平節度使,並完全控有今湖南一帶。 周行逢年輕時曾因犯罪臉上被刺字,但不以為恥,反而因出身貧賤,深知民間疾苦,因此能用心於百姓之事,革除馬氏家族加諸在人民沈重的稅賦,法規簡單,官民皆稱便。選擇的部屬都是清廉之士,而本人也很是節儉。然而自劉言、王逵以來的將兵多驕橫,周行逢對他們則是用法嚴厲,果斷誅殺。周行逢性情猜忌,亦多計略,常派人出去刺探諸州秘密,將兵有謀反或叛逃者,一定先知道而誅殺。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病重,遺命親信僚屬輔佐其子,年僅11歲的周保權統領軍務,並告訴周保權:「我出身貧賤,一同闖蕩的十個好友中,除了張文表外都已被殺,我死之後他必會作亂,可命楊師璠討伐他。」周行逢去世後,被追封為汝南郡王。 Category:五代十国人物 Category:武平節度使.

查看 南唐和周行逢

周本

周本(《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西平恭烈王,在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又称弘农)为将,短期於取代杨吴的南唐为将。.

查看 南唐和周本

周文矩

周文矩(),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宫廷画家,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南唐李昪异元年间(937—943),已在宫中作画。后主李煜(961—975年)朝任翰林待诏,擅人物仕女,多以宫廷贵族或文士生活为题材,兼画山水、屋木、佛道。绘画风格接近唐代画家周昉而更纤丽,多用颤动的“顫笔”画衣纹,线条挺健又略带抖动和顿挫。宋人称其“用笔深远,于繁富则尤工”。.

查看 南唐和周文矩

咸宁市

咸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北邻长江,京广线、107国道、京广高速铁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咸宁因背靠幕阜山、踞临长江而成为华中首府武汉门户,同时又是武汉1+8城市圈成员之一。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4軍、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直系主力,并在两天后包围武昌,旋即占领武汉三镇,史称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桥战役。.

查看 南唐和咸宁市

唐 (消歧義)

唐最常指的是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李淵所建。 此外唐也可能指:.

查看 南唐和唐 (消歧義)

唐年县

唐年县,中国古县名。.

查看 南唐和唐年县

唐王

唐王,一个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在一些古典小说和戏曲里,也把唐朝乃至后唐、南唐的皇帝称为唐王,如《西游记》称唐太宗为唐王陛下。.

查看 南唐和唐王

唐景思

唐景思(),秦州(今甘肃省定西市)人,五代十国将领。 唐景思少年以屠狗为业,开始在前蜀投军,前蜀灭亡,他归顺后唐,任贝州行军司马。后汉乾祐年间任沿淮巡检使。后来被家奴诬告有异图,差点被杀。他持家清廉,家无余财。后周显德年间,唐景思从柴荣征南唐,屡有战功。唐景思在攻打濠州时阵亡,追赠武清军节度使。.

查看 南唐和唐景思

冯延巳

冯延巳(),原名馮延嗣,是五代时词人,广陵人。字正中,一说名延己,但支持延巳的较多。南唐时官至宰相,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老师。他是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額的兒子,弟弟馮延魯亦是著名文人。死後谥号忠肅,有《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词风清丽,善写离情别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李煜影响很大。冯延巳、李煜被认为直接影响了北宋以来的词风。有“吹皱一池春水”名句。.

查看 南唐和冯延巳

兴化市

兴化市是位于中國江苏省泰州市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淮河、黄海和京杭大运河之间的里下河地域内,是中国百强县。兴化是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又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和新兴旅游城市。兴化市拥有耕地180万亩,157万人口,非农业人口28.84万人,辖28个镇、6个乡、一个省级开发区。.

查看 南唐和兴化市

元宗

元宗作为庙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查看 南唐和元宗

元德昭

元德昭(),字明遠,撫州南城人,吳越國政治人物。 元德昭本姓危,伯父是唐末割据江西东部的抚州刺史危全讽。父親危仔倡官至信州刺史,受淮南兵驅趕到杭州。武肅王錢鏐收留他,以賓禮相待,署為淮南節度副使;危仔倡後來不喜歡自己原本的危姓,故改姓元氏。元德昭最初擔任鎮東節度巡官、錢塘縣縣令,之後累授睦州軍事判官、知台州新亭監。 父親在信州時曾帶同他和兄弟給日者占卜命運,日者指著元德昭,說只有他受文武官避席,是宰相的材料,並鼓勵他自愛。到文穆王錢元瓘時期,元德昭擔任教令;當時朝政缺人,林鼎向錢元瓘推薦他;二人談話後錢元瓘對林鼎感嘆:「元德昭有輔弼才幹,我的子孫無憂了。」,於是元德昭掌管文翰機密事宜。忠遜王錢弘倧出師閩國,兵務都交給元德昭,其後拜為丞相。 忠懿王錢俶繼位,他的待遇越來越好。顯德二年(955年),吳越派吳程攻打南唐常州,活捉趙仁澤到西府,元德昭向錢俶陳情,顧念趙仁澤的忠義,不要殺死趙仁澤。顯德六年(959年),他和吳延福一同向後周入貢,獲得禮待。元德昭持重多謀略,做事果㫁,每當國政有爭議時,他一到議論就能停止;軍中有士兵不遵守法紀,他就用理論說服。 乾德六年(968年),元德昭去世,虛歲78歲,贈封太保,諡貞正。.

查看 南唐和元德昭

光华门

光华门(原正阳门)是南京城墙上明代所开的13个城门之一。正阳门是南京南城墙三座城门中,最靠东的一座,西面距通济门1450米,东北面距朝阳门2590米。明初,从通济门接原有城墙,向东延伸段城墙的中间位置上,开辟了正阳门。 作为京城的正门,正阳门并不在南京城的正南方,而是明显偏于东南。这是由于朱元璋在扩建南京城时,保留了南唐以来的金陵城及其西、南两面城墙和东城墙的南段,新扩展的城区分别位于京城的东部和西北部,使得扩展后的整个京城呈不规则形状。在新扩展的城区东部,修建了宫城和皇城,并形成一条纵贯城东的南北中轴线:正阳门是南端的起点,向北分别是洪武门、外五龙桥(跨外御河)、皇城正门承天门、端门、宫城正门午门、内五龙桥(跨内御河)、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北安门。 正阳门虽然是京城的正门,城楼高大,设有瓮城;但在南京城的13个城门中,规格并非最高:聚宝门、通济门和水西门分别都有三道瓮城,四道城门。 正阳门前面的护城河非常宽阔,现在称为月牙湖。正阳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夔脚桥。.

查看 南唐和光华门

光天 (南汉)

光天(942年四月-943年二月)是南汉殤帝劉玢的年号,共计2年。.

查看 南唐和光天 (南汉)

光德

光德(949年—952年)是朝鲜半岛高麗王朝皇帝光宗王昭之年號。.

查看 南唐和光德

剑州 (五代)

剑州,五代和北宋期间在今福建省设的一个州。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升延平军置,治所在剑浦县(今福建省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三明、顺昌、沙县、尤溪、永安、大田等市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以利州路有剑州,改为南剑州。 Category:南唐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福建的州 Category:南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三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7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剑州 (五代)

剑浦县

剑浦县,中国古县名。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改龙津县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为剑州治。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改名南平县。宋朝时置银场及茶焙于此。 Category:闽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福建古代县份 Category:南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剑浦县

皖口之战

口之战,是宋灭南唐之战的关键一役,对阵双方为北宋和南唐。该战事爆发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十月,并于当月结束战斗。此战最终由北宋取得胜利。.

查看 南唐和皖口之战

皇甫暉

皇甫暉(),五代時期軍事人物,魏州興唐府(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曾以一介小卒之姿發動鄴都之變,引發了後唐莊宗之死,與後唐明宗的即位,後晉時繼續擔任將領,因契丹的攻擊,投奔南唐,官拜奉化節度使,後與後周作戰,被後周將領趙匡胤擊傷,傷重而死。.

查看 南唐和皇甫暉

皇殿側巷

皇殿側巷,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老城區孺子路,是南唐仁宗李璟末年遷都南昌的宮殿遺址。交泰元年李璟决定建南都在南昌,并开始在该处营建常春殿、澄心堂等建筑物。.

查看 南唐和皇殿側巷

石城县

石城县在中国江西省东南部,是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石城县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为宋朝四大书院之首,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1939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书院尽毁,2006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查看 南唐和石鼓书院

王審知

閩太祖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Bân Thài-chó͘;),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國王,909年至925年在位。 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與王審邽之弟。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他也獲封觀察副使,後福建觀察使升格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繼承兄位。後梁篡唐後,後梁太祖於909年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正式建立閩國。 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統治福建期間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納中原逃離戰亂的人才,又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審知在福州逝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得知後賜諡忠懿。王延翰稱大閩國王之後,諡他為昭武王。王延鈞稱大閩皇帝後,再改諡號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為宣陵。 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查看 南唐和王審知

王令谋

王令谋(《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知诰(后名李昪)的近臣,吴末宰相,劝徐知诰夺取帝位,但在徐知诰夺位建立南唐前去世。.

查看 南唐和王令谋

王延政

閩天德帝王延政(閩東語:Uòng Iòng-céng;), 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的第十三子,人稱十三郎。王延翰、王延鈞、王延羲之弟,王延羲在位時任建州刺史。.

查看 南唐和王延政

王彦超

王彦超(914年 - 986年),字德升,大名府臨清縣(今河北臨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歷任許多藩鎮節度使,封邠國公。贈尚書令。.

查看 南唐和王彦超

王侁

王侁,字秘權,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官员。.

查看 南唐和王侁

王全斌

王全斌(),--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出身將門,膽識過人,先后在后唐、后晋、后周任职。在北宋平定後蜀的戰役中,擔任主要將領。.

查看 南唐和王全斌

王克貞

王克貞,字守節,江西廬陵人。 南唐保大十年狀元,累官至觀政院副使。北宋時,知汉州,值舍人院。历任滑州、襄州、梓州等知縣。受命編修《太平廣記總類》,參與編撰《太平御覽》。.

查看 南唐和王克貞

王皇后 (杨溥)

王皇后,杨吴睿帝杨溥的皇后。初为德妃,大和五年(933年)九月初一册为皇后。天祚三年(937年)十月,杨溥禅位于南唐李昪,第二年(938年)十二月廿八,杨溥卒于丹阳宫,王皇后不知所终。 |- style.

查看 南唐和王皇后 (杨溥)

王继勋 (闽)

王繼勳,五代末闽国宗室大臣,字绍元,泉州晋江县(今福建省晋江)人。郡望瑯琊临沂。曾祖父王恁,祖父王审邽,父亲王延祯。是王延政的本家侄儿。.

查看 南唐和王继勋 (闽)

王继沂

王继沂,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閩國天德帝王延政的儿子。 王延政反对哥哥王延羲称帝,945年,南唐元宗李璟灭闽国,王延政、王继沂父子投降。闽国灭亡后,他们居住在广陵,周世宗攻克扬州,对王延政、王继沂父子和楚国亡国之君马希崇抚存有加。.

查看 南唐和王继沂

王爺千歲信仰

王爺千歲信仰屬於人鬼崇拜之類,是臺灣及閩南地區最為盛行的道教信仰之一,也是臺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

查看 南唐和王爺千歲信仰

王環

王环(),五代十国镇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后唐天成初年,孟知祥镇西川,王环在其属下。孟知祥建立后蜀,王环典掌军卫。孟昶嗣位,王环兼领左、右卫,后来出任为凤州节度使。周世宗攻凤州,王环曾屡败后周军队,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伐后蜀,秦州(今甘肃秦安)被围,王环援兵。秦州、成州、阶州皆降,王环独坚守百余日,直至力屈城破被擒。周世宗以王环忠於所事,释免其罪,拜其为右骁卫大将军。显德四年(957年),随周世宗南征南唐淮南,在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遇疾病卒。.

查看 南唐和王環

王顺妃 (南唐烈祖)

王顺妃,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烈祖李昪的元配夫人。 父亲是昇州刺史王戎,李昪的义父徐溫为李昪主持娶妻。王夫人性至孝。徐溫卧病期间,李昪(徐知誥)夫妻一直在床前伺候。徐温问谁来了,李昪说:“知誥在斯”。问还有谁,李昪说“知誥之妇”。王夫人被封为魏国君。去世后,徐温常常叹息。为王氏陪嫁的宋福金被扶正,即李璟的生母。昇元元年(937年),李昪即皇帝位,追封王夫人为顺妃。.

查看 南唐和王顺妃 (南唐烈祖)

王逵

王逵(),一作王進逵,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靜江軍士卒,於南楚馬希萼在位時任靜江指揮使。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當時的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王逵、周行逢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周行逢因此率部逃回朗州(今湖南常德),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再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廣順二年(952年),王逵與周行逢等諸將為劉言所命攻擊已為南唐所佔據的南楚故都潭州,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恢復。 本來,潭州是武安军節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的都城所在地,這時劉言以潭州毀於戰亂,請求後周將湖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遷往朗州。廣順三年(953年),王逵被後周任命為武安節度使(府治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位在被任命為朗州大都督、武平節度使(府治在朗州)的劉言之下,王逵因此心生不滿;而劉言為王逵擁立,王逵不願久居其下,劉言亦認為王逵是潛在的威脅,總總的原因,二人因此對立。 同年(953年)稍後,王逵與周行逢聯手翦除劉言身邊將領,並攻擊朗州,朗州城陷,劉言被擒,不久王逵派將領潘叔嗣殺害劉言,後周隨即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王逵受後周世宗柴榮所命進攻南唐,軍過岳州(今湖南岳陽),王逵的手下對岳州團練使潘叔嗣勒索賞賜,貪得無厭,而仍不滿足,遂向王逵誣指潘叔嗣有叛變之意,王逵怒形於詞色,潘叔嗣大為恐懼,因此先發制人,偷襲朗州。王逵回師反擊,在武陵城外與潘叔嗣會戰,戰敗被殺。 K W Category:武平節度使.

查看 南唐和王逵

王朴 (後周)

--(),字文伯,東平(今中国山東東平西北)人,五代时期政治人物。 幼時穎悟好學,通晓历法。後漢乾祐三年(950年)中狀元,授校書郎。依附枢密使杨邠。--見後漢隱帝孱弱,杨邠又与王章、史弘肇等交惡,遂辭官歸鄉。后周廣順元年(951年),郭威養子柴榮為澶州節度使,以王為掌書記,後為推官。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为周世宗,王由比部郎中累進至樞密使,“大臣、藩鎮皆憚之”。二年,奉詔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邊策》,主張“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得吳,則桂、廣皆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風而至。”他建議先攻南唐,再取南漢、後蜀,最後攻契丹以平定北漢。 顯德三年(956年)八月,奉詔考正曆法,撰成《欽天曆》十五卷,在唐《崇玄曆》基礎上多有改進,構造九服晷影函數(正切函數)。不久,又以--知開封事,擴大京城,開廣街道,使之宏偉壯闊,成為日後汴京的雛形。世宗兩次攻淮南,--為東京副留守。顯德六年(959年)正月,奉詔考正雅樂,得八十一調,並造“律準”,詔有司依調制曲。二月,至河陰檢查黃河堤壩,於汴口立水閘。三月,奉詔樹斗門於汴口,歸朝時,拜訪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兩人正常交談,突然間--昏倒,猝逝。周世宗聽到噩耗,“即時幸其第,及樞前,以所執玉鉞卓地而慟者數四”。將其畫像祀於宮中功臣閣。宋太祖登基後,一天路功臣閣見到--的畫像,竟肅立不動,整理御袍,肅然鞠躬,口中念念有詞:“倘此人在,朕不得著此袍。”著有《太清神鑑》六卷,旧本题后周王朴撰,是专论相法之书。.

查看 南唐和王朴 (後周)

王明 (宋朝)

王明(),字如晦,大名成安人,宋朝軍事人物。曾參與討平南汉末代皇帝劉鋹。.

查看 南唐和王明 (宋朝)

王操

王操,字正美,江南人。 南唐事迹不詳。入宋後,上《南郊頌》,授太子洗馬。曾奉使隴右,至石濠驛,作《黃葵詩》:“昔年南國看黃葵,雲鬢金釵向後垂。”。官至殿中丞。王操能詩,今存《訥齋小集》一卷。事蹟可見於《詩話總龜》前集卷一一(引《雅言繫述》)。 W C操.

查看 南唐和王操

王景仁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改名于90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初为唐朝末年吴王杨行密将,后与杨行密之子和继承人杨渥有争执,被迫逃奔钱镠,后梁太祖皇帝朱全忠欣赏他的能力,作为后梁封臣的钱镠又将他送到后梁,太祖用他为将。但在随后对吴国和梁北面敌国晋国的战事中,他并不成功。.

查看 南唐和王景仁

灌嬰

嬰 (),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漢朝開國功臣,官至太尉、丞相,諡號為懿侯。 《江城名跡記》記載江西南昌人奉灌嬰為南昌城隍廟城隍,南唐時封「輔德王」,宋淳祐八年(1248年)封「忠惠王」,頗得香火。.

查看 南唐和灌嬰

与笔、墨、纸是中国傳统的文房四宝。 硯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查看 南唐和硯

祖堂集

《祖堂集》,禪宗著作,記錄了禪師的語錄以及傳承,重要禪宗史學著作,也是現存最早的禪宗燈史著作之一。作者為南唐泉州招慶寺靜、筠兩位禪師,再經後世補完,共20卷本。此書在中國失傳,現存於高麗大藏經中,在20世紀初時被發現,重新印行。.

查看 南唐和祖堂集

福州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埠,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查看 南唐和福州历史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查看 南唐和福州市

福建历史

福建历史為福建省的歷史:汉地的一部份。福建在上古时代原為百越人聚居地,屬揚州;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是第一個在福建設立行政機構的中國政權,但秦王朝并未能对福建实施直接管辖,福建地方政權作為秦的實際藩屬國而存在。 漢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仍為藩屬國,都城設於东冶。三國時期,孫吳於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

查看 南唐和福建历史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查看 南唐和福建省

禪宗宗派

漢傳佛教發展至中唐時,以禪宗為最盛,在晚唐至北宋時期,發展出許多禪宗宗派。這些宗派,雖然多數的傳承已經斷絕了,但對於漢傳佛教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查看 南唐和禪宗宗派

禾市镇

市镇是江西省泰和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县境西部,古称早禾市,是赣中地区的一个农业重镇,全镇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境内有著名的千年古陂——槎滩陂。.

查看 南唐和禾市镇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查看 南唐和禅让制

种时光

种时光,种姓,名时光,(921-971)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烈祖李昪的后宫,江西人。 种时光性情警悟,通书计。十六岁入宫,属于乐部的宫伎。被皇后宋福金推荐,得幸生李景逷。李景逷因为是李昪当皇帝後生的儿子,非常宠爱,种时光被封为夫人。李昪常常发怒,种氏侍候从容,缓解李昪的怒火。李昪因为儿子齐王李景通玩弄乐器,斥责他。种时光于是说李景逷才过於李景通,李昪大怒,将她幽禁在别宫。数月后,命她剃度为尼。李景逷在李昪在位时没有封爵。李景通即位为元宗,封李景逷为保宁王,种时光到李景逷王府赡养,封为王太妃。宋福金想要惩治种时光,被元宗劝阻,种时光以五十寿终。.

查看 南唐和种时光

秦淮河之战

淮河之战,是北宋灭南唐战争中的重要一战。此役爆发于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正月十七日,并于次日结束。宋军宣告胜利。.

查看 南唐和秦淮河之战

秀峰风景区

峰,為江西省星子县秀峰风景区。.

查看 南唐和秀峰风景区

秀峰摩崖

峰摩崖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秀峰风景区,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此地原有秀峰寺,始建于南唐,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寺虽毁,但秀峰一名却沿用下来。此处有唐代至民国时期的石刻和碑铭,其中著名的有:.

查看 南唐和秀峰摩崖

窅娘

窅娘,本名、生卒不詳,南唐後主李煜宮人,出身平民,本為採蓮女,十六歲時,因姿色嬌美,而選美入宮。據說她的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樣,故賜名“窅娘”。.

查看 南唐和窅娘

章仔鈞

仔鈞(),字仲舉,一字惟重,號彰良,避諱閩王王延鈞,又稱章勻,五代閩國浦城(今福建省浦城縣)人。 仔鈞出身官宦世家,早年不屑藩鎮,故隱居不仕,後聞閩王王審知甚賢,沈思之間,向上天祈禱,地忽湧泉,故決意投奔。謁審知,一見如故,審知曰:「識卿遲矣」,表仔鈞為高州刺史、充西北行營招討制置使,領馬步卒五千人,駐西岩山。 仔鈞治民寬和,以禮樂化民,平息訴訟,時常與民眾同歡共飲,軍事上治軍謹嚴,防備南唐、吳越有功,封檢校太傅,金紫光祿大夫、武寧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追贈為瑯琊王。 其妻練雋封渤海郡君、越國夫人,因曾制止南唐的王建封、邊鎬二將在建甌屠城,被鄉民建廟祀奉。.

查看 南唐和章仔鈞

筠州 (唐朝)

筠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以地产置,治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以地产筠篁为名”(《太平寰宇记》)。次年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高安、宜丰、上高、樟树、万载等市县地。北宋时,分樟树市置临江军,割万载县属袁州,辖境缩小,属江南西路。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讳,改名瑞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南唐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筠州 (唐朝)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查看 南唐和篡位

練姓

練姓是漢姓之一。.

查看 南唐和練姓

繁昌县

繁昌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长江南岸,是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584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为27.88万。.

查看 南唐和繁昌县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查看 南唐和纪传体

續唐書

《續唐書》,清朝人陳鱣撰,凡七十卷。 陳鱣以後唐為唐朝皇統的延續,南唐為後唐的延續,並以兩國為正統,五代十國其他國家均列入世家中。後清末廣雅書局收入《光緒廣雅叢書》中。.

查看 南唐和續唐書

练氏夫人

练氏夫人(),名练雋,练湖(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人物。因避免建州被屠城,为今日建瓯人所尊崇。 练氏夫人为闽国西北行营招讨使章仔钧之妻。章仔钧以五千人镇守浦城的西岩山。一次,南唐包围闽军的营寨,章仔均派边镐、王建封两名小校前去建州(今南平建瓯)求援。二人因雨耽误时间,按律当斩,练氏夫人力谏,派子勸告逃走,投奔南唐,後來這兩人都做了南唐的大將。 943年,王延政割据建州称帝,建国号大殷,年号天德。翌年攻破福州。南唐得知闽国内乱,派查文徽率兵攻打建州。当时南唐军以王建封为先锋、边镐为接应,建州马上就要被攻陷,查文徽下令破城之后屠城。二人得知练氏夫人居住在建州城内,为了报恩,便偷偷携带金银财帛和白旗一面,通告了唐军将要屠城之事,要求她将白旗插在以免于灾难。练氏夫人拒绝了所有赠品,归还白旗,声称保护全城百姓免于屠杀便是他们最好的报恩;如果一定要屠城,她全家都愿意与全城百姓一起殉难。二人大为感动,便制止了屠杀行为,保全了建州百姓。翌年,闽国为南唐所灭。.

查看 南唐和练氏夫人

美女

美女,為一般理解是指美丽的女性。然而,审美眼光及标准因應個人及文化而有所差異。.

查看 南唐和美女

真州 (北宋)

真州,中国北宋时设置的州。 南唐时迎銮镇,北宋置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升为真州,赐名仪真郡,治所在扬子县(今江苏省仪征市),属淮南东路。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仪征市和南京市六合区等地。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真州路,二十一年复为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废改州为仪徵县,省扬子县入之。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南京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0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真州 (北宋)

猛火油

猛火油,即石油,是古代中國使用石油作為戰爭用途時所稱呼的。.

查看 南唐和猛火油

烈祖

,中国皇帝的廟号。.

查看 南唐和烈祖

爵誉村

爵誉村位于中国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地处牛吼江东南岸,共有近五百户人家,约三千人口,村民以周、康、张、萧、胡五姓为主。 爵誉原称“龙源”,周氏和康氏两族在唐末迁居此地,其中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到此地后,创建槎滩陂,是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宋朝时,周氏出了“一门四进士”:周倚、周伦、周僭三兄弟及侄周庆章。后又有周中和中了进士,并被仁宗赐名周中复。同时,康氏出了一位大将军康友政,被赐名为康航川。一村中出了这么多文臣武将,被皇帝誉为“爵崇誉隆”,后村名遂演变为“爵誉”。历代中进士者共有42人之多。 爵誉村曾有大小宗祠近五十座、庙宇二十多座,现存周氏宗祠(久大堂)、康氏宗祠(孝德堂)、宝诰堂、佥宪坊、成德堂、国师大夫等二十多座宗祠和庙宇。另外还有大量保存较好的古民居。.

查看 南唐和爵誉村

瑞金市

金市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现由赣州市代管。.

查看 南唐和瑞金市

瓦官寺

官寺又称瓦棺寺,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为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瓦官寺历经多次兴废,建筑早已无存。2003年重建的瓦官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门西花露北岗12号。.

查看 南唐和瓦官寺

田欽祚

欽祚,宋朝潁州汝陰(安徽省阜陽市)人。 父田令方,官漢虢州團練使,被伶人靖邊庭叛殺。欽祚早年任後周的殿直,不久改供奉官,從柴榮征淮南,為前軍都監。 入宋,拜為閣門通事舍人,後擢升為西上閣門使,平南唐後,以功加領汾州防御史。970年,契丹六萬騎南下,田欽祚出征,趙匡胤指示他:“敵至即戰,勿與追逐”。欽祚以三千人打敗了契丹六萬人,將其逼退,宋太祖喜曰:“契丹數入寇邊,我以二十匹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 欽祚“性陰狡,多所忤犯,好狎侮同列,人皆惡之。”郭進與田欽祚素不和,屢揭其醜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命郭進守石嶺關,派田欽祚作監軍。郭進被田欽祚逼死。田欽祚在石嶺關,“恣為奸利諸不法事”,宋太宗知道後,降其為睦州防禦使,仍護石嶺關屯兵。太平興國六年秋,改房州團練使,一年後,又改柳州,當時柳州未開化,多瘴氣,因此感染疾病,欽祚上表求返京,遷郢州團練使。太宗征幽州時,命欽祚與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為排陣使,但時欽祚有重疾,當晚因太高興而過世。有子田承誨、田承說。.

查看 南唐和田欽祚

番木鳖碱

木鳖碱(Strychnine,又稱番木虌鹼,马钱子碱,又译士的宁,士的年,有时被错写成土的宁)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一般用来毒杀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对人类亦有剧毒(成人的致死量约为5mg/kg体重)。番木鱉鹼可提煉自馬錢子(Strychnos nux-vomica L.),978年賜死南唐末代君主李後主用的牽機藥可能就是番木鱉鹼。.

查看 南唐和番木鳖碱

留從效

留从效(),字元--,五代時泉州南安桃林场(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曾任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

查看 南唐和留從效

留紹鎡

留紹鎡,生卒年不詳,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縣)人,為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之兄留從願之子。因留從效無子,遂和其兄弟留紹錤二人被過繼為留從效之子。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留從效病重,留從願在漳州(今福建漳州),留紹錤剛好至南唐進貢,遂命留紹鎡统領軍務以繼其位。留從效去世後,留紹鎡年紀尚小,無法完全掌控軍政,被將領陳洪進誣指欲歸附吳越,將其送往南唐。.

查看 南唐和留紹鎡

牽機藥

牵机药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毒药,其药物成分主要为马钱子。服用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 牵机药的出名之处在于它毒死了南唐李后主。 Category:毒藥 Category:中国医学史 Category:藥物.

查看 南唐和牽機藥

白夫人 (徐溫)

白夫人,一说姓田,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义祖徐温的第一任夫人。她事跡不详,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李昪)取代南吴建立南唐,李昪追尊他的养母(徐溫的第二任夫人)李氏为明德皇后,而没有给白夫人以合适的尊号。 后来,白夫人的儿子徐知证、徐知谔在宋朝時,據說能顯靈替鄉民治病,成为福建民间信仰的二徐真人,白夫人因而得到了道教的祭祀。宋理宗封徐温为忠武真人,白氏为仁寿仙妃。 明成祖封徐知证为金阙洪恩真君,徐知谔玉阙洪恩真君,白氏为淑善仙妃。明宪宗封白氏为安宁护国恭靖元君,在洪恩灵济宫供奉。北京现有洪恩灵济宫所在的灵境胡同,福建现有灵济宫碑、灵济宫碑亭。.

查看 南唐和白夫人 (徐溫)

白奉进

白奉进(),字德升,云州清塞军人,五代十国时期将领,先后效力于晋国、后唐、后晋。《旧五代史》卷九十五.

查看 南唐和白奉进

白下区

白下区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曾经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于2013年撤销,与秦淮区合并为新的秦淮区。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为61.95万。白下区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二区(城东区)。白下区与江宁区、建邺区、秦淮区、玄武区、鼓楼区相邻。.

查看 南唐和白下区

白下路

白下路是中国南京城内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位于秦淮区。白下路西起中山南路,东到大中桥(古称白下桥),全长1504米,宽28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现在的白下路一带在南唐时是皇宫正门外横街的东段,到明代时又开辟为东西向的官街,名为中正街。1901年清末南京开辟马路时,升平桥至内桥的中正街是首批开辟道路之一。当时路宽6至9米,为砂石路面,可通行马车。1931年民国时,根据首都计划,将西段从中正路(今中山南路)到太平路(今太平南路)长644米的路段拓宽到28米,铺设宽18米的沥青和弹石路面车行道(中间10米铺沥青,两边铺弹石),并在路两侧铺设各宽5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1934年,又修筑太平路以东路段,但只建成86米长的路段,其余大部分路段没有加宽,只是表面加铺沥青。白下路东段拓宽于1990年代。.

查看 南唐和白下路

白鷺洲公園

白鹭洲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城南,武定门内北侧,秦淮河利涉桥与桃叶渡的南边,处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白鹭洲公园在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朝初期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1929年辟为公园,取名“白鹭洲公园”。白鹭洲公园是以桥为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园内有独孔桥、三孔桥、七孔桥,也有四角重檐的亭桥等。水陆面积18公顷,其中水面5.2公顷。秦淮区政府从2005年开始对白鹭洲公园进行改造建设,2007年建成开放。目前该园的特色是每晚在湖面水上舞台举行的“夜泊秦淮”文化演出。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宋将曹彬败南唐于白鹭洲,后世江流西移,洲与陆地相连接,位置已不可考,有说在江东门外,往时江东门外沙洲众多。诗中白鹭洲的位置并不在现在的白鹭洲公园。但公园名字与此诗有关。1924年修葺鹫峰寺庙的遗址,在一堵墙上发现一块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碑。当时有士绅集资修茶馆,见园中风景亦是湖中有洲,遍布芦苇,颇有白鹭洲风貌,遂名白鹭洲茶庐。1929年,市政府接管此地,沿用茶馆名称,正式辟为白鹭洲公园。园中有抱柱联:此地为中山故苑,其名出太白遗诗。.

查看 南唐和白鷺洲公園

白鹭洲 (南京)

白鹭洲,是南京历史上的长江江心沙洲。今已不存。白鹭洲得名于,沙洲上聚集的白鹭。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即指此处沙洲,北宋大将曹彬败南唐于此,但后世江流西移,洲与陆地相连接。.

查看 南唐和白鹭洲 (南京)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書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割據政府於都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白鹿洞與嶽麓、雎陽、石鼓並稱天下四大書院。.

查看 南唐和白鹿洞书院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漢姓的书,成书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查看 南唐和百家姓

花錢

花钱,又作厌胜钱、压胜钱、押胜钱、民俗钱币、绘钱、画钱、玩钱、吉祥钱等,是東亞古代非貨幣用的硬幣以及現代一些仿古幣的統稱,起源于中国,用于馈赠、玩赏、配饰、卜卦、辟邪、紀念、祝福、博弈、性教育等用途的非正式流通的钱币,为官方或民间铸造,与作为正式流通货币的“正用钱”相对。 花钱是正式货币的衍生物,属于中国钱币文化和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查看 南唐和花錢

花露水

花露水是一種由香精和酒精配製而成、或由各种花(如桔子花、玫瑰花)经蒸馏所得的產品,主要在中国流行,功能类似于香水。但是目前在中国使用的花露水为夏季产品,有驱蚊止痒的功效。 唐代即有花露水,冯贽《云仙杂记·大雅之文》載:“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熏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南唐時张泌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

查看 南唐和花露水

芜湖县

芜湖县位于中國安徽省东南部,是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古称鸠兹。面积942.2平方千米,人口53.9万人。 春秋時代因这附近一帶的湖泊草丛中鸠鸟众多,被吴国命名为鸠兹邑,流经此地的长江一段由此别名鸠江,故址在今芜湖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汉时又因此地湖泊众多,芜草丛生,得名芜湖。.

查看 南唐和芜湖县

芜湖市

芜湖市(普通话:Wúhú Shì;芜湖话:Vúhú S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南京都市圈组成城市之一,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查看 南唐和芜湖市

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Sui 隋 (581-618,计37年) Tang/T'ang 唐 (618-690,705-907,计289年) Five Dynasties 五代 (907-960,计54年) Later Liang 后梁 (907-923,计17年) Later Tang 后唐 (923-936,计13年) Later Jin/Chin 后晋 (936-946,计11年) Later Han 后汉 (947-950,计4年) Later Zhou 后周 (951-960,计10年) Ten Kingdoms 十国 (902-979,计78年)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历史事件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朝代 | 隋朝 | 唐朝| 五代十国 Category:隋唐 Category:五代十国 Category:中国史年表.

查看 南唐和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韩令坤

韓令坤(),宋朝磁州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市)人。 五代十国后周周世宗在位时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随李谷攻南唐,克扬州,俘获唐将马延鲁、陆孟俊。显德六年(959年),主持从开封府东引汴水入蔡水的工程。赵匡胤建立宋朝,历任成德军节度使,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2015年5月河北磁县在修建道路时发现韩令坤墓,墓葬规模宏大,建造精致,有壁画及石刻墓志介绍其生平。.

查看 南唐和韩令坤

韩熙载

韓熙載(),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宰相,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後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时,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交泰元年(958年)货币贬值,提议铸铁钱,提高币值。一枚新大钱,当十枚旧钱;一枚新小钱,当二枚旧钱。仿“开元通宝”规格,徐铉为书篆文。新钱铸成,广为流通。韩熙载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后升任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 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工书法,与徐铉齐名,常替人做銘志碑記。熙载性放荡不羈,蓄有爱妓王屋山,經常在姬妾前,以手摸賓客的下體,議論生殖器的大小,以為笑樂。皇帝李璟賞賜他的金銀財帛,他全分給歌姬妾侍四十餘人,自己不留一錢。他自己經常飲食斷絕,三餐不繼時,便扮成乞丐,背起竹筐,走到各姬妾住處乞食。南唐後主李煜聽說韓熙載生活“荒縱”,派顧閎中夜入韓宅,窺看其縱情聲色的場面,目識心記,後畫成《韓熙載夜宴圖》。卒后追贈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有《定居集》、《拟议集》(已佚)、《格言》50余篇。.

查看 南唐和韩熙载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據宋《宣和画谱》所載為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現存此本摹於宋代,元代汤垕《画鉴》、清代孙承泽《庚子消夏记》、顾复《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皆著錄,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末流出宫外,1945年,张大千以500兩黃金的鉅款購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據記載,南唐的周文矩亦作《韓熙載夜宴圖》,元朝時兩作俱在,現今僅存顧本傳世。另有唐寅摹本,现收藏於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查看 南唐和韩熙载夜宴图

韓幹

韓幹(),唐代画家,以画马著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又说大梁(今河南开封)人。 韩幹少年时只是一名酒店的雇工,后来被诗人王维赏识,资助他学画,学成后被召为宫廷画师,初師曹霸,後自獨善。官至太府寺丞。画艺较全面,善画人物画像,尤善画马,重视写生,皇帝命他拜当时画马名家陳閎为师,他不听命,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由于他重视写生,所以画马超过古人,后代画马名家如李公麟、赵孟頫都曾向他学习,他还画过许多肖像画和佛教宗教画,但传世不多。 牧馬圖,絹本。縱27.5公分,橫3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淺設色畫,黑白雙馬,胡人騎一而控二。幅上宋徽宗題「韓幹真跡 丁亥御筆」八字。人物與馬俱極生動,徽宗瘦金體書題字亦挺勁,並有南唐御府藏印,為韓幹真跡無疑。 另有玉花駿、照夜白等駿馬圖。.

查看 南唐和韓幹

韓國起源論

韓國起源論是指一種基於韓民族優越主義的觀點,將其他国家文化等的发源地说成是朝鲜半岛的現象。表现包括將中国、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與技术宣稱為朝鮮半島所创造和發明,宣稱他國名人均分别是韓國人和韓國人的後代,以及宣稱某名人具有韓國血統等。.

查看 南唐和韓國起源論

聪明小空空

《聪明小空空》,2012年上映于中国大陆的古装剧,主演是潘长江、鲍国安、巩汉林、李丹阳、陈浩民,讲述了北宋时期一群法王寺小沙弥嬉笑搞怪除恶扬善的故事。.

查看 南唐和聪明小空空

遂川县

遂川县是中国江西省所辖的一个县,隶属于地级吉安市,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罗霄山脉南段东麓。总面积3102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54.2万。.

查看 南唐和遂川县

鍾皇后

鍾皇后(),南唐元宗李璟皇后、南唐後主李煜生母。 在南吴的时候,鍾皇后的父亲鍾泰章曾帮徐温杀死张颢,夺得权力。之後,鍾泰章将次女鍾氏许配给徐温义子徐知诰的儿子徐景通。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南唐,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封齐王,鍾氏为齐王妃。升元七年(943年)三月初一,李璟即位,立鍾氏为皇后。鍾氏为人节俭淡然,生皇子李弘冀、李从嘉(即李煜)、李从善(存疑)、李从谦。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即位,尊生母鍾皇后为聖尊--(因避諱鍾氏父親鍾泰章的泰(太)字,不稱皇太后),乾德三年(965年)鍾太后得病,李煜亲侍汤药,十月,鍾太后病逝。祔葬李璟的顺陵,谥号光穆皇后。.

查看 南唐和鍾皇后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為唐代画家阎立本根据何延之的《兰亭记》故事所作。描绘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弟子袁辩才的手中将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稱的《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僕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查看 南唐和萧翼赚兰亭图

落星墩

落星石,又名落星墩,亦称德星山,历史悠久。位于星子县紫阳堤南二里湖中心,是星子县地标性建筑和象征性文物古迹,与湖口县大孤山(又名鞋山)遥相呼应。.

查看 南唐和落星墩

顾闳中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詔,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 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据说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沖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窺其放浪的夜生活,僅憑目識心記,繪成了《韓熙載夜宴圖》。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Category:南唐画家 Category:中国宫廷画家 Category:南唐官员 H闳中.

查看 南唐和顾闳中

袁州谯楼

袁州谯楼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鼓楼路的中段,即现宜春鼓楼。1984年被列为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以“袁州古天文台遗址”之名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南唐和袁州谯楼

裹腳布

裹脚布,是裹脚用的布。其主要来源于中国封建社会以女子足小为美的传统,女子的家中长辈或父母在女子六七岁时用长布将女子的脚紧紧裹住,直至其骨折变形变小,裹其脚的布就叫做裹脚布。 据传说,裹脚的传统来自于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喜欢小脚的女人,便命令他的一位妃嫔裹脚,从此社会上就兴起了裹脚的风气。而此种风气在经历了宋明理学时期后发展更盛。在现代社会中,裹脚普遍被认为是陋习,是对妇女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迫害。.

查看 南唐和裹腳布

西都

西都可以指: 中国:.

查看 南唐和西都

馬希崇

希崇(),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王馬殷之子,馬希萼同母弟。馬希廣在位時於天策上將府任天策左司馬之職。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因而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並且經常將馬希廣的一舉一動告訴馬希萼,以為內應。 後漢隱帝乾祐(950年),叛變的馬希萼攻占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自立為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任命馬希崇為節度副使,將政事都交給馬希崇,然而馬希崇也只是交給下屬而已,政事因而混亂,而馬希萼又對士卒不加賞賜,因此軍心思變。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在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況下,徐威等將領兵變,馬希崇被推為武安留後,馬希萼則被移往衡山縣囚禁。馬希崇繼立後,亦縱酒荒淫,人心不附。當時南楚情勢,內有數股勢力割據,外有強鄰南唐虎視眈眈,徐威等欲殺馬希崇自救,馬希崇察覺其中變故,遂密迎南唐大軍保護。不久,南唐將領邊鎬率軍進入南楚,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 南楚亡後,馬氏家族一度被遷往南唐,馬希崇被封為永泰節度使,居住揚州(今江蘇揚州)。後周世宗顯德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攻南唐,佔領包括揚州在內的淮南地區,馬氏家族遂又被遷往後周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馬希崇被任命為羽林統軍。其後事蹟史書未載,不知所終。.

查看 南唐和馬希崇

馬希廣

希廣(),字德丕,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王馬殷第三十五子,馬希範一母同胞之弟,個性謹慎溫順,馬希範對他疼愛有加。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後漢封馬希廣天策上將軍、楚王,因而馬希廣、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949年),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的馬希萼叛,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馬希廣夫妇被擒。马希萼为了避免后患,处死马希广。马希广临死还在背诵佛经。马希广夫人被杖杀于闹市。马希广有子藏在慈堂,后不知所终。马军指挥使李彦温与战棹指挥使刘彦瑫奉马希广其余诸子去袁州奔南唐,马希广诸子后在南唐都城金陵去世。.

查看 南唐和馬希廣

馬希知

希知(),马楚武穆王马殷庶子,排行不详。 马希知在楚国没有官职,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知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知被周世宗任命为节度行军司马,卒年不详。.

查看 南唐和馬希知

馬希範

楚文昭王馬希範(),字寶規,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是楚王馬殷的四子,馬希聲之弟,與馬希聲同年同月同日生。.

查看 南唐和馬希範

馬希隱

希隱(),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少子,排行不详。 马希隱在马希范在位时为静江节度副使。马希广、马希萼争位,南汉刘晟派吴怀恩入侵,马希广让彭彦晖防备。马希萼以彭彦晖为桂州都监。马希隱让蒙州刺史许可琼来桂州帮自己抵制彭彦晖。吴怀恩占领蒙州。刘晟以舅甥之情劝投降,吴怀恩兵临城下,马希隱投奔全州,桂州归南汉。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马希能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隱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隱被周世宗任命为节度行军司马,终于其职。.

查看 南唐和馬希隱

馬希萼

楚恭孝王馬希萼(),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武穆王馬殷之子,馬希聲、馬希範之弟,馬希廣之兄。馬希範在位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鎮守朗州(今湖南常德)。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因而馬希廣、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949年),馬希萼叛變,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自稱順天王,並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佔領潭州,擒馬希廣。不久,將馬希廣賜死。 馬希萼當初因認為後漢偏袒馬希廣而轉向南唐稱臣,故一改馬殷以來臣服中原的態度,未待冊封即自稱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登位後,志得意滿,殺戮報復,縱酒荒淫,將事務都交給馬希崇,然而馬希崇也只是交給下屬而已,因此政事混亂,又對士卒不加賞賜,遂軍心思變。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佔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為武安留後,馬希萼被囚禁於衡山縣。馬希萼抵衡山後,復被廖偃、廖匡凝、彭師暠等擁護稱衡山王。不久,南楚為南唐所滅,馬希萼被南唐任命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仍封楚王。其後在入朝的時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三年後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去世寿五十四岁,諡恭孝王。.

查看 南唐和馬希萼

馬希貫

希貫(),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子,排行不详。 马希貫在楚国没有官职,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马希能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貫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貫被周世宗任命为千牛卫大将军,卒年不详。.

查看 南唐和馬希貫

馬希能

希能(),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子,排行不详。 马希能在楚国没有官职,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马希知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能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能被周世宗任命为左屯卫大将军,卒年不详。.

查看 南唐和馬希能

馬希濬

希濬(),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子,排行不详。 马希濬在楚国没有官职,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马希能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濬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濬被周世宗任命为节度行军司马,终于其职。.

查看 南唐和馬希濬

馬希朗

希朗(),马楚武穆王马殷庶子,在三十多个儿子中,年纪很小。 马希朗在楚国没有官职,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朗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朗被周世宗任命为行军司马,卒年不详。.

查看 南唐和馬希朗

馬光贊

光赞(),字保图,马楚恭孝王马希萼长子。 恭孝王马希萼去长沙,留马光赞守朗州。后来长沙陷落,马光赞署武平军留后,命何敬真为朗州牙内都指挥使,率军戍守。王逵之乱,推举马光赞的从兄马光惠知州事,马光赞被罢黜。归顺南唐,官至镇南军节度副使,保大十一年(953年)四月去世,年三十四岁。.

查看 南唐和馬光贊

許可瓊

許可瓊,五代時南楚大將。许德勋之子。 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萼遂與蠻族軍兵圍潭州,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希萼本與許可瓊密約,分治湖南,楚王希萼既克長沙,竟不賞許可瓊,又懷疑可瓊怨望,出為蒙州刺史。馬殷少子桂州節度副使馬希隱,檄蒙州刺史許可瓊,共同對付彭彥暉。可瓊引兵趨桂州(今廣西),與馬希隱陣前合兵,殺退彥暉。彥暉奔回衡山。可瓊留屯桂州。 后来南汉将吴怀恩来犯,马希崇又已举国投降南唐,马希隐、许可琼无计可施,只能饮酒哭泣。南汉皇帝刘晟仗着自己是马希隐的姐夫之子,趁机写信说要帮助马希隐,马希隐想投降南汉却又下不了决心。吴怀恩到桂州,马希隐、许可琼弃城奔全州,静江军为南汉所得。许可琼在全州去世。 X K.

查看 南唐和許可瓊

马光惠

光惠,马楚武穆王马殷嫡长子马希振之子。 恭孝王马希萼投降南唐,留马光赞守朗州。王逵推举马光惠知州事、权武平节度使,王逵和朗州牙内都指挥使何敬真、诸军指挥使张倣參決軍府事。马希萼對南唐皇帝李璟具奏,李璟遣使詔諭,王逵納賞而不答詔書,南唐也沒有詰問。馬光惠性情懦弱,嗜酒誤事,不能服眾,不久被廢,送往南唐金陵。.

查看 南唐和马光惠

马楚

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以其为马氏所建,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都长沙。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 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省全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部和广东省北部。楚自896年马殷受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于南唐,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 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查看 南唐和马楚

詹敦仁

詹敦仁(914-979),字君澤,號清隱,福建清溪縣(今安溪)人,祖籍光州固始縣(今河南),安溪建縣以來,首任縣令,後被尊稱為靈惠尊王。.

查看 南唐和詹敦仁

高安市

安市是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北,毗邻南昌市。.

查看 南唐和高安市

高審思

審思(),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及南唐的重要軍事將領。 高審思年少時便事奉楊行密,他以驍勇聞名於軍中。劉信平定虔州,高審思當時爲裨將,屢立戰功。高審思爲人厚重寡言,齊王徐知誥非常驚奇,常使高審思綜領親兵。其後在睿帝楊溥禪讓徐知誥時,高審思拜為壽州節度使,加任中書令。高審思將壽州增修城隍,守備甚為嚴密。有人向高審思說:「以公威畧,守此堅城,何懼而過爲畏儒也?」高審思回答說:「兵機多變,不可不懼,有備無患,策之上也。」。 其後後周軍隊南侵壽州,未能卒破,當時的人多認為是高審思留下的功績。其後高審思以七十八高齡於鎮中逝世,諡號為「忠」。 當初有術士曾言高審思位居不到刺史之職,高審思時常受命刺史常州,但是他固辭不行,而其後位兼將相,由始至終都富貴顯赫,可見術士之言不足信。.

查看 南唐和高審思

高尔夫球历史

夫運動的確切起源已不可考,目前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起源於中世紀的蘇格蘭 。.

查看 南唐和高尔夫球历史

高帝

帝,正式名称为高皇帝。经常与太祖廟号一起给予王朝創始者。.

查看 南唐和高帝

高丽大藏经

丽大藏经,又称八萬大藏经,是13世纪高丽王朝高宗用16年时间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经之一。高丽大藏经内容全面,准确无误,做工精美,为韩国第32号国宝。其保存地韩国海印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 高丽大藏经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高丽大藏经涵括北宋,契丹和高丽的大藏经版本,並有高麗高僧所添加的內容,对了解古代中国和契丹的大藏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高麗大藏經在1962年被列入大韓民國國寶,並在200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查看 南唐和高丽大藏经

高從誨

從誨(),字遵聖,五代時期荊南君主(南平王)。為高季興之長子。曾仕於後梁中央政府,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時,告歸其父,被高季興任命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 後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後唐冊封為南平王的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嗣位。由於高季興在位末期曾與後唐決裂,並向南吳稱臣,而唐強吳弱、唐近吳遠,因此高從誨嗣位後,回歸向後唐稱臣,為後唐任命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 長興三年(932年),被封為渤海王。後唐閔帝李從厚應順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 高從誨與部屬聊天,談到鄰國楚王馬希範非常奢侈。高從誨說:「像馬王那樣,可以說是大丈夫了」。孫光憲對答說:「天子諸侯,禮有等差。馬希範那種乳臭兒驕奢僭越,圖一時之樂,不謀遠慮,沒多久就要滅亡了,又有什麼好羨慕的!」高從誨久而悟,說:「你說的是」。之後,高從誨對梁震說:「我自己反省平生花費,實在太多了」。於是捨棄各種玩樂,以讀書作為消遣,省刑薄賦,南平國於是十分安寧。 荊南(南平)地狹兵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向中原政權的進貢,只要經過荊南,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會款待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款待或讚賞,就把財物歸還,而且還會覺得這種行為很丟臉。後來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先後據有中原,南漢、閩國、南吳、南唐、後蜀皆稱帝,高從誨為求賞賜向他們都稱臣,所以各國都叫他們為「高賴子」或是「高無賴」。 後漢隱帝劉承祐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贈尚書令,諡文獻王。其子高保融繼位。.

查看 南唐和高從誨

高遠

遠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查看 南唐和高遠

高越 (南唐)

越(),字冲远,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员。.

查看 南唐和高越 (南唐)

高懷德

懷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北宋初年將領。.

查看 南唐和高懷德

鬼谷洞

谷洞位于中国江西省贵溪市冷水镇麻地村云梦山的半山腰处,处于龙虎山东南部,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五洞天。《明一统志》载:鬼谷先生原名王诩,春秋晋平公时人,尝入云梦山采药,居青溪之鬼谷,因此为号。 鬼谷洞的山脚处原有凝真观,属正一派,是道教第十五洞天奉祀祖师和天神地祗的场所,始建于南唐,后屡修屡毁,今仅存遗址。1998年底在原址上塑鬼谷仙师神像。.

查看 南唐和鬼谷洞

词 (文学)

词或辭,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國古代诗體的一种,亦稱曲子词、诗馀、长短句、樂府。始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聲。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查看 南唐和词 (文学)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查看 南唐和诸侯

谢德权

谢德权(),字士衡。福建福州人。 南唐时,署庄宅副使。宋朝,补殿前承旨,迁殿直、陕西巡检,改右侍禁。宋咸平二年(999年),因安抚宜州少数民族起义有功,任广州、韶州、英州、雄州、连州、贺州六州都巡检使,后提点京城仓草场。后迁内殿崇班、提辖三司衙司,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后出知泗州,改西染院使。 Category:谢姓 Category:福州人.

查看 南唐和谢德权

谭峭

谭峭,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学者。字景升,福建莆田市华亭(华亭旧为泉州府清源县县址)人。谭峭生于唐咸通年间。父谭洙,国子监司业。 自幼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华山、泰山、嵩山等名山。后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寒暑无侵。后居南岳,炼丹成,能隐形变化,乃入青城山隐居。 谭峭著《化书》(《谭子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认为万事万物皆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后复归于虚,“其化无穷”。 据《泉州府志》载称,南唐主李煜曾赐谭峭以“紫霄真人”之号。福建有不少人奉之為神,又稱譚仙或譚公,但與惠州、香港流行拜祭的譚公(原名譚德)並非同一神祇。 沈汾《續僊傳》有記載。.

查看 南唐和谭峭

豐城公主

豐城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唐烈祖皇帝李昪的长女,元宗皇帝李璟的妹妹。 豐城公主在南唐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升元元年(937年)十月甲申,徐知诰(李昪)建立齐国。十一月丁巳,追封儿子徐景迁为高平郡王,长女为丰城公主。.

查看 南唐和豐城公主

貞靜皇后

貞靜皇后程氏(),建王、南唐成宗李恪妻。李恪是唐憲宗第八子,但《舊五代史》認為南唐皇室自稱為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後代,而《資治通鑒》認為南唐皇室自稱為唐太宗之子吳王李恪的後代。 她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南唐定宗,封貞妃及生南唐成宗李超。昇元三年(939年),李昪即南唐皇帝位,尊封李恪諡號孝靜皇帝,廟號定宗。而程氏就被上諡號貞靜皇后。.

查看 南唐和貞靜皇后

鲍修让

鲍修让,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官员,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吴越忠懿王钱俶时同参丞相府事。鲍君福之子。 鲍修让年轻时少言寡语,治军严整,有法度。官至上直指挥使、衢州刺史。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鲍修让为戍将,在福州护李孺赟。李孺赟背叛吴越,鲍修让杀了他,把首级传到杭州。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他随从吴程攻打南唐常州,来响应周世宗的大军。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担任知福州彰武军事,改上直诸军都钤辖使,同参丞相府事。在任上去世。.

查看 南唐和鲍修让

趙弘殷

趙弘殷()涿郡保州人(今河北省保定清苑区),後遷居洛陽。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與繼位者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赵敬之子。宋朝建立后,追尊昭武皇帝,庙号宣祖。.

查看 南唐和趙弘殷

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中國南京玄武湖南岸鸡笼山东麓的山阜上,是南京的著名佛寺。.

查看 南唐和鸡鸣寺

鹘离底

离底,辽国(契丹)大臣。契丹人。辽太宗时南府宰相。 天显十一年(936年)鹘离底以南府宰相从太宗南下帮助石敬瑭攻后唐。九月,战于太原西北,因临阵怯退,与奚族监军寅你已、将军陪阿遭太宗责备。闰十一月,鹘离底奉命与南宰相解领、奚族监军寅你已、将军陪阿等北还。会同元年(938年)七月丁卯,辽太宗派遣鹘离底出使后晋,梅里了古出使南唐。.

查看 南唐和鹘离底

黄山

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主体以花岗岩构成,最高处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 黄山徽派内涵深广,是中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 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赞叹说:“五嶽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嶽”。徐霞客评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并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1979年邓小平游览黄山,说“这里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黄山198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黄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且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1990年12月黄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首批最佳管理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

查看 南唐和黄山

黄保仪

保仪,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后主李煜的后宫,江夏人。 父亲是黄守忠,遇乱流落湖南,在马楚为偏裨。马楚之乱,黄守忠阵亡。边镐入长沙,得到了黄氏,几年后,因为容貌美丽,入太子后宫。李煜即位为后主,冊封为保仪(南唐归顺后周和北宋後,后宫的位号)。容态冠绝一时,工书札,她专掌宫中书籍。大周后、小周后相继被李煜专宠,黄氏虽然被赏识,终不得几次幸御。但她卻也是李煜後宮唯一有正式位號的,李煜学柳公权的书法,把钟繇、王羲之的墨帖交给黄保仪收藏。北宋灭南唐,李煜让黄保仪把墨宝全部烧毁。黄保仪随从北迁,卒于开封府。.

查看 南唐和黄保仪

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齐

齐王

王是指春秋战国齐國的君主,或一個封號:.

查看 南唐和齐王

龚慎仪

龚慎仪,南唐大臣。后主李煜时期,任给事中。开宝3年(970年),宋太祖赵匡胤欲讨伐南汉,在此之前先让当时已向宋臣服的李煜作书劝说南唐后主刘鋹臣服。李煜命大臣潘佑作书,由龚慎仪带往南汉。刘鋹得书大怒,囚禁龚慎仪。李煜向赵匡胤报告了南汉的态度,赵匡胤遂决定发动灭亡南汉的战争。战争结束,龚慎仪才得以回到南唐。 南唐灭亡后,原南唐昭武留后卢绛希望带领所部进入闽继续抵抗,途径龚慎仪任刺史的歙州,龚氏闭城拒守,卢绛大怒,遂派裨将马雄攻城。龚慎仪身着朝服出城,为马雄所杀。.

查看 南唐和龚慎仪

边镐

边镐,五代十国南唐金陵江宁人,小名康乐。 保大元年(943年)镇压张遇贤,任洪州营屯诸军都虞候。九年(951年)任信州刺史。从袁州进攻长沙,迫使马希崇投降。为武安军节度使。第二年,辰州刺史刘言反唐,击败边镐,边镐被削职。和后周的战争中,边镐被俘,后来被后周遣回,在江宁府去世。.

查看 南唐和边镐

辽圣宗

遼聖宗耶律隆緒(),遼朝第六位皇帝(982年10月14日-1031年6月25日在位),契丹名文殊奴。是遼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49年。遼景宗長子,母皇后萧绰。.

查看 南唐和辽圣宗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查看 南唐和辽朝

龙南县

龙南县在中国江西省南部,是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640.55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为321049。.

查看 南唐和龙南县

龙衮

龙衮字君章,吉州永新(今属江西)人。 父龙玙,北宋崇宁壬午(1102年)举人。龙衮約生於宋哲宗绍圣初年,娶妻罗氏,生子龙赞。七赴乡试未中。绍兴初年,避乱於龙川(禾河)东里(今永新县禾川镇),筑“龙川读书台”。,善绘画,作有《百马图跋》。卒年不详。著有《江南野史》二十卷,此書是第一部纪传体南唐史,记录南唐至北宋初的軼事,偶有疏略讹舛,故評價不高,四庫館臣評此書“流傳既久,固亦未可廢焉”,今存十卷,約三十四传。.

查看 南唐和龙衮

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古越人遗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到此定居,世代相传,以张天师闻名于世。.

查看 南唐和龙虎山

进香河路

进香河路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区中部的一条南北向干道,北起北极阁下的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进香河路建于1959年,将原进香河改为暗沟埋入地下,上方改造为道路。由北向南分别与东西向的北京东路、学府路、珠江路相交。路旁遍植杉树,学府路以北路两侧为东南大学校园和南京市审计署。.

查看 南唐和进香河路

蜡烛

蠟燭,是由蠟或其他燃料所製成,中有燭芯,點火之後可以持續燃燒的用品。 蜡烛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取代,现在蜡烛多是停电时的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和宗教場所等也会用到蜡烛。各地的集会或集体悼念活动,常会燃烧蜡烛。中国的传统婚礼会燃烧红烛,以示喜庆;丧礼则会燃烧白烛,以示哀悼。另外蜡烛也用于增温等。.

查看 南唐和蜡烛

錢弘佐

吳越成宗錢弘佐(),字元祐,五代時期吳越國君主。.

查看 南唐和錢弘佐

茶法

中國好飲茶,唐代始有茶法,由於利潤萬巨,宋、元、明、清皆实行茶叶专卖制度。.

查看 南唐和茶法

霹雳炮

霹靂炮,又稱火藥火毬,宋末年所發展出來的火炮,威力巨大,聲如霹靂,故稱之,由扭力投石机投射出。靖康元年(1126年),金入圍攻汴京,李綱在守城時曾用霹靂炮、紹興末年(1161年)虞允文領導的采石之戰中都立下戰功。 北宋開寶三年(970年)馮繼升發明火箭法,開寶八年(975年),宋朝在攻打滅南唐時使用了“火炮彈的稱”和“火箭”。1000年唐福製造了火箭、火球、火蒺藜,1002年石普製成火球,火箭。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藥製坊,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東京記》載,京城開封有製造火藥的工廠,叫“火藥窯子作”。 靖康元年(1126年)李綱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军已经将霹雳炮装备在水师舰船上。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伐宋时,虞允文在采石磯反击金军渡江,“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

查看 南唐和霹雳炮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又名霓裳羽衣舞,是一首唐代宮廷舞樂法曲,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嚮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 此曲曾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在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後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是金陵城破時,被李煜下令燒毀了。.

查看 南唐和霓裳羽衣曲

胡进思

胡进思(),一作胡思进,字克开,龚茂良《湖州灵昌庙记》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吴越国将领,在第三任国王忠献王钱弘佐年间当权。钱弘佐死后,胡进思与钱弘佐之弟和继承者忠逊王钱弘倧频繁冲突,乃至他害怕被钱弘倧所杀,在一场政变中废黜钱弘倧,代以王弟忠懿王钱弘俶(后名钱俶)。.

查看 南唐和胡进思

郭守文

郭守文,并州太原人。 父郭晖擔任後漢為護聖軍使,戰死於河中。郭守文十四歲入军旅,郭威收留其帐下,熟兵法,长谋略,补左班殿直,迁东第二班副都知。北宋初,迁西头供奉官。乾德二年(964年)冬,隨王全斌参加平蜀之役。以功选知简州(今四川简阳)。开宝三年(970年),隨潘美征南汉,生擒边将刘锨,迁升為翰林副使。开宝七年(974年),再随曹彬征南唐,平定金陵(今江苏南京),生俘后主李煜。李煜打算自殺,守文“因谓李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遂安。”升遷為西京作坊使,领翰林司事。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随大将党进伐北汉,於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大败汉军。遣调秦州(州治今甘肃天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率兵出石岭关,擊败刘继文,攻克代州,屯驻定州(今河北正定),抵抗契丹。以军功升东上阁门使,领澶州刺史,不久回京任内客省使。雍熙二年(958年),守文移任武州(今山西武寨)团练使,擊败夏州(今陕西横山)盐城镇岌罗腻等部族,“斩首数千节,俘获牲畜万计。”,又擊敗咩嵬族,收復麟州。任幽州道行营前军水陆都监。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計劃收复燕云十六州,守文被辽军流矢射中,继续督战,因“违诏逗留退兵”,降职为右屯卫大将军。端拱元年(988年),官至宣徽院使、北面行营都部署,在唐河(今河北唐县、望都)擊敗辽军。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卒,“军士尽流涕”。死之日,家无余财,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追爵“谯王”。有女郭瑶君是宋真宗之妃。.

查看 南唐和郭守文

郭廷谓

郭廷谓(),字信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武将,后效力后周、北宋。.

查看 南唐和郭廷谓

赣榆历史

赣榆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自秦代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查看 南唐和赣榆历史

赣榆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查看 南唐和赣榆历代沿革列表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查看 南唐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赣榆区

赣榆区,秦汉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15个镇,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查看 南唐和赣榆区

赤壁市

赤壁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的縣級市,原名蒲市,於1998年6月11日更改為現時的名稱,由地级咸宁市代管。.

查看 南唐和赤壁市

赵干

赵幹,中国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期间(961年-975年)为画院学生,擅长画山水、林木、人物。所画都是江南风景,多作楼观、舟楫、水村、渔市,点缀花竹,表现“烟波浩渺、风光明媚”的山水风光尤具独到。 传世代表作品有:〈江行初雪图〉 Category:南唐画家 G干.

查看 南唐和赵干

赵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後唐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保州保塞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後漢時,趙匡胤於後漢隱帝在位期間投奔郭威,之後郭威篡漢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而趙匡胤則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959年,後周世宗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殿前司諸軍。隔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防禦。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發生政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建國號「宋」,是為「宋太祖」,年號為建隆,建立長達319年的宋朝,史稱「北宋」。 太祖在位期間,致力於統一全國。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策略,先後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至宋太宗在位期間,迫使吳越、清源軍納土歸降,滅北漢,方才完成一統;太祖於961年及969年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自唐朝中葉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期能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太祖逝世,葬于永昌陵,得年50歲,在位17年。由其胞弟趙光義繼承帝位,是為宋太宗,並於同年隨即改元。由於北宋中期的筆記《續湘山野錄》記載了「燭影斧聲」事件,暗示趙匡胤是由太宗所加害。加上太祖死後,帝位非由其子繼承,而是由弟登基垂統,違反中國長子繼承的傳統,雖然太宗即位後延续了太祖許多的執政措施,但欲蓋彌彰,与太祖有关的皇室成員亦相繼離奇亡故。此后的皇帝亦由太宗的子孫继承,直至宋孝宗才回归太祖一脈,使太祖的死因並不單純,成為千古之謎。.

查看 南唐和赵匡胤

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 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赵普生于蓟州,后唐末年,赵迥舉族迁居恆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又遷至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初任陇州巡官,王勋很看重他,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同事。显德三年(956年),他成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幕僚。赵匡胤破南唐的滁州后赵普任幕府推官。之后宰相范质奏调赵普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死,柴宗训即位,是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查看 南唐和赵普

藍采和

藍采和姓许名坚,字伯通,是道教八仙之一,唐玄宗時人,手捧花籃。花籃裏包羅萬象,神秘莫測,芳香襲人,能廣通神明,驅除邪靈。 他經常並手持大拍版,穿著破爛的衣服,一隻腳穿著靴子,另一隻則打赤腳,於長安市上乞討,乞討得來的銀錢有時贈與窮人,有時花在酒肆中,醉了就唱歌,歌詞多充滿神仙之意。另外,他又喜歡於夏天穿厚厚的衣服,冬天躺在雪地上並且身上冒出白色的熱氣。相傳有人在童年及老年見過他,藍采和的容貌都沒有改變。而最後,藍采和得鍾離權度化,於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在八仙中排第六位。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有人研究,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据华轩居士最早的史料佐证为北宋乾德四年应李玄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才形成八仙之说,后有大罗神仙,八仙,其实神仙就是对老百姓做出贡献而故去的知名人士。民间有这样一说:“地方官员凡是罗姓的基本上都是实打实为老百姓做事实的”也许是一种偏见罢了。或许就是大罗神仙最早雏形。 實際上藍采和的年齡和性別是未知的。但是很多人說他是貌似少女的男童,道教一些經典的説法是兼具男女之特徵,也就是陰陽結合,加上性格古怪,使他成爲八仙中最神秘難懂的角色。.

查看 南唐和藍采和

藏书印

藏书印,也称为藏书章,是书籍收藏者用以标明书籍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藏书印通常由书籍的拥有者钤盖在书籍内页,可以表示个人所藏有,也可以表示是家族、学校或书阁、图书馆、租书店、寺院等机构的藏品。藏书印“兴于唐而盛于宋”。及至明清,随着藏书活动和篆刻艺术的发展,使用藏书章的风气逐渐在汉文化圈内普及开来。.

查看 南唐和藏书印

闽 (十国)

闽(閩東語:Mìng;閩南語:Bân;),五代十国的十國之一,由閩太祖王審知於909年時所建立。933年,閩惠宗王廷鈞稱帝,定國號大閩。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自立反抗景宗王延羲,並一度將國號改為大殷。閩國內亂造成最後被南唐所滅。閩國前後共歷經6位君王的統治,享國37年;而若從王潮攻佔福州當上福建節度使開始算起,王閩皇族統治福建共長達55年。.

查看 南唐和闽 (十国)

闽国州县列表

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的所有州县。 闽国的存在年代,由后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受封闽王开始,至后晋开运二年(945)南唐攻破建州,王延政出降止,前后三十七年。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较唐末仅新增闽清一县。及其子王延钧称帝时,将唐代所置的“场”(后备县)大量升县,福建遂从二十四县一变成为三十县。后王曦与占据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国与福州分庭抗礼,更是将仅有五县的建州拆成三州。于是闽国灭亡时,福建共有一府(长乐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镡州、镛州),共计三十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闽国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府、州、县名均以945年时为准。.

查看 南唐和闽国州县列表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唐末五代道士。复姓闾丘,字大方,号“玄同先生”。舒州宿松(今中国安徽)人。是道教南岳天台宗的重要人物。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方远辑录《太平经钞》,将一百七十卷之《太平经》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唐昭宗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从学弟子二百多人。弟子有程紫霄、聂师道,胡谦先、孔宗鲁等。 L闾 L闾 F方.

查看 南唐和闾丘方远

董源

董源(),源一作元,字叔达,五代南唐著名画家,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人,亦作江南人。他曾擔任北苑副使,因此又称董北苑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

查看 南唐和董源

蒯亮

蒯亮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蒯亮

蒯亮 (北宋)

蒯亮,南唐處士。生卒年不詳。 北宋時期江東布衣,好夸誕之言,入為徐鉉門客,著有《稽神錄》。官錄事參軍。《全唐詩》中輯有李中的《贈蒯亮處士》詩。 J.

查看 南唐和蒯亮 (北宋)

钱弘僔

钱弘僔(),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第五子,因为前四个儿子都是义子,所以是实际的长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母亲鄜夫人。 钱弘僔和忠逊王钱弘倧都是鲁国夫人鄜氏所生。有谶语说“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左右边,子子孙孙万万年”(应指赵弘殷)。于是南唐李璟给儿子起名李弘冀。文穆王的儿子以弘字排行。文穆王四十岁才生下儿子,非常钟爱,授钱弘僔两浙副大使,果州团练使,检校太尉。得封吴越国王,封世子。天福五年四月廿九日得病去世,年十六岁。谥号孝献,安葬在钱塘天竺前山,改世子府为瑶台院。.

查看 南唐和钱弘僔

钱俶

钱俶()本名弘俶,因犯宋宣祖赵弘殷名讳,入宋後避諱,只称钱俶。字文德,小字虎子,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文穆王錢元瓘第九子,吳越最后一位國王。.

查看 南唐和钱俶

钱惟治

钱惟治,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吴越忠逊王钱弘倧的长子。 钱弘倧被迁到东府越州时,钱惟治出生,钱惟治被过继给了钱俶。钱惟治好读书,八岁为两浙衙内诸军指挥使,判军粮营田事,德化军使,检校太保,台州团练使。乾德四年宋朝授他为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和世子钱惟濬一日授节。宋朝伐江南南唐,他随钱俶克常州,因功改为奉國軍節度使。钱惟治入宋朝貢,宋太祖賜衣。宋太宗即位,進檢校太尉。 钱俶纳土归宋,钱惟治留守杭州,改鎮國軍節度使。雍熙年间从征遼國,鎮真定府。钱俶的兒子钱惟濬荒唐,钱俶死時,王妃把符鑰都給了钱惟治。钱俶死后,起复加檢校太師。後來因為家奴犯罪,被貶為右監門衛上將軍。去世時六十六歲。葬在洛陽邙山。擅長草書、隸書,被宋太宗、宋真宗父子稱道。妻子祁國夫人元氏,瑯琊郡夫人水丘氏。其子钱丕。.

查看 南唐和钱惟治

钱惟濬

钱惟濬,字禹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錢俶嫡子,錢惟演、錢惟濟的大哥。 显德二年(955年)出生就被封为世子。表授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副大使,检校太保,辖两浙管内土客诸军事。显德七年(960年),加检校太傅。建隆三年(962年),领建武军节度使。乾德初为检校太尉。六年(968年),开宝二年(969年),四年(971年),多次朝宋。开宝二年(969年)为镇东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处置使,两浙制置营田发运使。宋朝伐江南南唐,他随父克常州,因功为同平章事。宋太宗即位,加兼侍中。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母忧,起复为镇东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钱俶献土之前派他进贡,宋太宗派侯涉在泗州迎接。钱俶献土,钱惟濬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师,从征北汉、幽蓟,巡大名府。雍熙年间镇安州,端拱年间封萧国公。钱俶死后,起复加中书令。多次进献绫罗珍宝,还献女乐十人,被宋太宗赐物遣散。淳化年间,杭州进献历朝给吴越国的玉册铁券,宋太宗都给了钱惟濬。后来钱惟濬暴卒,年三十七岁,追封邠王(祁王),谥号安僖,葬在开封府南。他轻财酗酒,所以不得长寿。其子钱守吉,钱守让。.

查看 南唐和钱惟濬

蒲圻县

蒲圻县,中国旧县名,为今天湖北省赤壁市。.

查看 南唐和蒲圻县

邊姓

边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13位。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位的姓氏。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一万八千余。在中国大陆以外在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查看 南唐和邊姓

铜陵市

铜陵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濒临长江,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之一。全市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人口170.85万人(截至2016年末)。现辖3市轄區(铜官区、义安区、郊区)1县(枞阳县)。 铜陵以产铜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铜开采、冶炼的历史始于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故有“中国古铜都”之誉。.

查看 南唐和铜陵市

铅山县

山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武夷山脉北麓,是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铅山县

锺谟

锺謨(),字仲益。南唐政治人物。 祖籍會稽(今紹興)人,後徙崇安(今屬福建),最後僑居金陵(今南京)。南唐李璟時為翰林學士,進禮部侍郎,判尚書省,钟谟支持皇子李从善,不支持李从嘉,坐事被貶耀州司馬。建隆元年正月,元宗李璟听闻宋太祖受后周禅位,遣使到饶州,赐锺谟死,问他:“卿昔与孙晟使周,忌死而卿独生还何也”。锺谟顿首伏罪,遂被缢杀。著作皆佚,《全唐诗》收遗诗三首。 Z Z Category:绍兴人 Category:鍾姓 Category:武夷山人.

查看 南唐和锺谟

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五代十国时期周文矩的作品。画中内容为,南唐中主李璟与其诸兄弟下棋。因画中有屏,屏中有画,故得名“重屏会棋图”。 此图是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摹本。.

查看 南唐和重屏会棋图

重北人輕南人

重北人輕南人,是指中國歷史上宋朝存在的一種北方宋人歧視和防範南方宋人,以及視被宋朝征服、歸化於宋朝的南人為「二等臣民」的現象,是出身北方的宋代統治者在制度、政策方面歧視和壓迫「非我族類」的一面李翀《元代四等人制研究》, 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碩士論文, 2009-05。.

查看 南唐和重北人輕南人

至治 (大理)

至治(946年-951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良的年号,共计6年。 2009年2月出土《先生尹囗囗墓碑》署年“至治六年”,被认为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大理国文物。 《云南志略》误作主治。.

查看 南唐和至治 (大理)

金陵城

金陵城是五代十国的杨吴、南唐政权在金陵府(后改江宁府,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修建的城池。宋、元时沿用,为建康府府城、集庆路城。明朝初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城的基础上扩建为京城。姚亦锋.

查看 南唐和金陵城

采石之战 (974年)

采石之战,发生于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对阵双方为北宋和南唐,爆发于开宝七年闰十月,结束于当年十一月。宋军宣告胜利。.

查看 南唐和采石之战 (974年)

镡州

镡州,五代十国时设置的州。 闽国天福元年(943年),改剑州置,治所在龙津县(今福建省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三明、顺昌、沙县、尤溪、永安、大田等市县。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延平军。 Category:闽国的州 Category:福建的州 Category:南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三明行政区划史.

查看 南唐和镡州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严格意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但通常也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橋-梁-。.

查看 南唐和长江大桥

长沙历史

作为地名,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作为城市,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

查看 南唐和长沙历史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查看 南唐和长沙市

长泰县

长泰县(Tiông-thòa-koāiⁿ)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縣。土地面积912.6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7万亩,山地90.3万亩。.

查看 南唐和长泰县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南唐和苏州市

雄州

州,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雄州

雄州 (南唐)

洲,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一带。.

查看 南唐和雄州 (南唐)

雄遠軍

远军,五代十国后期南唐的行政区划。 南唐交泰元年(958年)因为周世宗占领长江以北,将和州侨置江南江宁府当涂县,史称新和州。不久改新和州置雄远军,治所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下辖当涂县。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朝灭南唐,改雄远军为南平军。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南平军升为太平州。.

查看 南唐和雄遠軍

雄武軍

武军,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雄武軍

雙瞳

重瞳,也称重华、雙瞳,分為雙目重瞳和一目重瞳。一說為人的一目之中具有兩個瞳仁,多見於史書或小說,例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四》:“以雪峰寺僧卓岩明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菽园杂记·卷十一》:“太宗……重瞳龙髯,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如钟,实乃苍生真主,太平天子也。”《蕉廊脞录·卷四》载无闷先生“左重耳,右重瞳”。然而現實世界經過現代醫學解釋,這種情況屬於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另一說指一个眼球中出现两个瞳孔的异常现象,亦可能是瞳孔中有痣被誤認為有兩個瞳孔。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相术中,重瞳被认为是帝王圣贤异相。《云笈七签·卷六十五》:“且教有内外,故理有深浅耳。求之形体,则有鳞身四乳,重瞳彩眉之异。”《水鏡集》卷二:“目有重瞳之明;皆王侯將相也。”《照瞻經》卷下:“重瞳,卿相位,目大多貪愛。” 重瞳一詞可泛指帝王的眼睛,或為虞舜或項羽的代稱。《玉壶清话·卷四》載:杨大年“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瞳。”李白《远别离》诗:“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一目具有兩個以上的瞳孔,即是患有所謂的,有時為先天性,有時為後天疾病造成,像是白内障。.

查看 南唐和雙瞳

通城县

通城县别称银邑,简称。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是咸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面积为1129.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8.21平方公里。2007年末,通城县总人口47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391022人,非农业人口86026人;男性248372人,占52.1%;女性228676人,占47.9%;县城隽水镇常住人口100433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87088人;乡村劳动力174438人,其中:男劳动力95477人,女劳动力78961人;人口密度为42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5.92‰;人口平均寿命73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通城县总人口的5.8%。通城距武汉200公里,距咸宁111公里。.

查看 南唐和通城县

通判

通判,中國古代官職之一,五代十國顺义元年(921年)始置。 學界認為通判一職始創立於北宋,朝廷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以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两者相互牵制,全称通判某州军州事,俗称通判、通州、州判、监郡、郡佐、州佐、治中、别驾、郡丞。事實上,五代十国时期,吳王楊溥於顺义元年(921年)已设立此职,表張延翰為江州觀察巡官,通判軍府事。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繼設有通判一職,張易“以水部員外郎,通判歙州刺史。”明朝期間為各府的副職,位於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稱為“分府”,管轄地為廳,此官職配置於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為輔助知府政務,分掌糧鹽鐵都捕,品等為正六品。通判多半設立在邊陲地帶,以彌補知府管轄不足之處。1911年,清亡,該官職廢除。 通判也被用作古代廳長的別名,如:噶瑪蘭厅通判。.

查看 南唐和通判

通文

通文(936年三月-939年七月)是闽康宗王繼鵬的年号,共计4年。.

查看 南唐和通文

院体画

山徑春行圖」(馬遠) 院体画,简称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狭义上是指中国古代皇室宫廷画家的绘画作品,广义上则包括宫廷绘画在内和受到宫廷绘画影响的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类别,以及倾向于中国古代宫廷绘画的这种画风。院体画风格多以工整细腻、细节繁复而写实逼真为主。 院体画在宋朝最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数量的宫廷画师。宫廷绘画对中国美术发展有重要影响。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的制度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唐朝时不少画家是为宫廷的需要而创作的,描绘宫廷生活成为流行一时的绘画题材,如《明皇幸蜀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都是杰出的作品。张萱、周昉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的仕女画多反映宫廷题材,张萱曾供职于“画直”一职。 五代时期,各个割据政权都比较重视绘画的发展,顾闳中即为南唐画院待诏,其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绘画作品。西蜀宫廷画家黄筌以其细腻富贵的画风成为这一时期宫廷绘画的代表,“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主要的两种画风的分流。 宋朝时期院体画逐渐走向成熟。宋朝在建国之初建立了翰林图画院,然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翰林图画院归内侍省管理,专门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画院通过考试录用或升迁人才,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和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多摘取诗句为题目。宋徽宗赵佶对皇家专门的画院即宣和画院的支持,使得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画院内人才济济,多是北宋影响深远的画家,如马贲、王希孟、张择端、李唐、朱锐、苏汉臣、刘益、富燮等。南宋初期则人用宣和画院旧人并补充当地画手重建画院,名家亦齐聚宫廷,有马远、夏圭、李嵩、梁揩、李迪等绘画巨匠,又一次掀起宫廷绘画高潮。 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意识落后而对文化的漠视,以及对汉人和中原文化的高压政策,朝廷亦不设立专门绘画机构,所以院体画的发展基本停滞。 明清时期,朝廷逐渐恢复宫廷绘画机构,院体画又有了一定的发展。明代没有专门的画院,但有宫廷画家,多取法宋朝院画,这一时期主要以戴进、吴伟最为突出,另有边景昭、孙隆、吕纪等。 清朝设有宫廷画院处如意馆,宫廷绘画受到文人画的很多影响,但缺乏创意。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画家供职于皇室,对中国画在透视与写实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地探索。.

查看 南唐和院体画

陪都

陪都(性質相同或相近的有「行都」、「留都」、「副都」或「別都」等)指一個國家在首都之外另外设立的都城,一般不設中央政府機構,通常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陪都至少都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个别陪都实际就是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或实际上的首都。与此相关的陪都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行都、留都、別都、陪都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含義略有差別。如通常是首都遷徙後原來的首都作為留都,具有臨時性質的實際首都稱為行都。比如,南宋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明朝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留京(又稱留都)。1932年淞滬抗戰後曾以洛陽為行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西京(即西安)為陪都,同年還都南京。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開戰,日軍快要進犯南京而將中央政府遷移到重慶,之後重慶市成為中華民國陪都直到二戰結束還都南京為止。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陪都”、“留都”、“副都”制度相对现代地缘政治分析来说有些是临时首都。.

查看 南唐和陪都

陳綱 (洪武知府)

纲,明朝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 陈纲曾于洪武二十七年接替张仁任兴化府知府一职,洪武二十八年由徐齐接任。.

查看 南唐和陳綱 (洪武知府)

陳洪進

陳洪進(),字濟川,清源郡仙遊(今福建莆田仙遊縣)人,一說臨淮(今安徽省凤阳县人),五代十國末期、宋朝初年曾任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年少時喜歡讀書,又學習兵法,以其才能勇略聞名鄉里。長大從軍後,在一次攻汀州(今福建長汀縣)的戰役中,因功被任命為副兵馬使。 閩國永隆六年(944年),朱文進、連重遇殺閩帝王延羲,朱文進並自立為閩主。陳洪進追隨留從效、董思安、張漢思等人反抗朱、連一黨,並被殷帝王延政任命為都指揮使。在朱文進被殺、殷帝王延政投降南唐後,陳洪進亦隨之歸南唐,留從效被任命為清源節度使時,陳洪進被任命為統軍使。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留從效去世,繼立的留紹鎡年紀尚小,無法掌控軍政,陳洪進遂誣指其欲歸附吳越,將留紹鎡送往南唐,反推年邁的統軍副使張漢思為清源留後,陳洪進則任節度副使。 張漢思此時已經年老而不能處理軍政,因此事情都由陳洪進決定。張漢思害怕陳洪進專權,因此在酒宴上埋伏士兵準備殺死他。酒過三巡,忽然地震,和張漢思同謀的人恐懼,就告訴陳洪進,陳洪進趕緊離開酒宴,自此事以後,陳洪進就被張漢思以重兵嚴防。 建隆四年(963年)四月,陳洪進袖藏大鎖,穿著平常服裝進入軍府,喝退值勤衛兵,張漢思在裡面,陳洪進將其反鎖,脅迫交出印信後將其軟禁。不久,南唐帝李煜順勢任命陳洪進為清源軍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自此割據泉、漳二州。乾德二年(964年),宋將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再任命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為「推誠順化功臣」。 陳洪進為求繼續割據,每年都向宋朝大量進貢,因此常向百姓徵收重稅,又命富人捐錢以免除徭役。而自己的子弟和親戚,反而交相賄賂,二州的百姓很是痛苦。 宋滅南漢、南唐後,陳洪進所轄泉、漳二州直接與宋朝接壤。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吳越王錢俶主動入宋朝覲見,因此宋太祖亦下詔命陳洪進入朝,行至中途,宋太祖剛好去世,陳洪進回泉州發喪。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陳洪進被加封為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入朝覲見,並奉表獻出泉、漳二州,結束割據,成為自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兩百年間,遍地藩鎮以來的最後幾個軍閥之一。宋太宗則改命他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陳洪進跟隨宋太宗的軍隊攻克太原(今山西太原),滅北漢。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被封杞國公。雍熙元年(984年),再被進封為岐國公。陳洪進此時已年過七旬,請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請。雍熙二年(985年),陳洪進因病在开封去世,宋太宗為此罷朝二日,並贈中書令,諡忠順(岐忠順公)。.

查看 南唐和陳洪進

陶穀

陶穀(903年~970年)字秀實,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 本姓唐,因避后晋高祖讳而改姓陶。《宋史》说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为人隽辨宏博,然奔竞务进”。早年為家校書郎,以文章闻名于世,累遷至中書舍人。後漢時為給事中,後周時為右散騎常侍。顯德初年授戶部侍郎,改翰林學士。出使南唐時,曾迷上韓熙載家姬秦蒻蘭,陶穀作長短句贈之。唐寅畫《陶穀贈詞圖》即是反映這段史實。开宝三年(970年)卒,赠右仆射。後世称之陶内翰、陶尚书。著有《清異錄》、《荈茗录》等。.

查看 南唐和陶穀

抒情诗

抒情诗是一种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含蓄。该种诗借景抒情,因此不会详写生活及事件的过程,一般無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与具有具体性、明确性的叙事诗相对,抒情诗具有含蓄性、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等特征,有的还会体现时代特色。 这种诗歌讲究押韵,有的还设置节拍与音乐。抒情诗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在意识中对现实进行审美改造,以此达到心灵的自由。.

查看 南唐和抒情诗

投石機

投石機或稱拋石機、--或--,是遠古時代與中古時代出現的攻城武器,可把石彈、巨石或爆裂物投到敵方的城牆、城內或者兵陣內而造成破壞。 漢語的「--」便是古汉语动词“抛”的名词形式,这种通过声调改变词性的手段被称为四声别义。「--」原指投石機與其彈,唐後也指由投石機發射的燃燒物,宋後也指由投石機發射的縱火物與爆裂物,明後也指大型管身火器。宋代之前「--」與「--」不同義,「--」只有「燒烤」的意思,宋代之後「--」逐漸有「--」的意思。就連「火砲」一詞最初也是指發射燃燒物或爆裂物投石機與其砲彈,明後才也指大型管身火器。.

查看 南唐和投石機

柳永

柳永(生卒年不詳,有學者推斷為987年-1053年),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又稱柳屯田。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早年在汴京生活,流連歌樓酒肆,寫下許多描述歌妓的艷詞,其風格較為卑俗,為士大夫所鄙視,影響了他的仕途,使他受到排斥,中年以後才中科舉,此後流宦各方,多任職各地的下級官吏。柳永多用民間流行篇幅較長的慢詞創作,不限於士大夫常用的小令,拓展了宋詞的形式,並擴大詞的視野,其詞主要描寫男女之情與羈旅行役,坦率生動,直言無隱,不避口語,善於融情入景和運用鋪敘手法,技巧高妙,影響了其後詞人如蘇軾和周邦彥的作品,後世通俗文學亦推崇柳永的地位。柳永作品輯為《樂章集》,現存詞200餘首,對宋詞的發展甚有貢獻。.

查看 南唐和柳永

柴再用

柴再用(),汝陽人,本名柴存。五代十國吳國的大將,先後在太祖楊行密、烈祖楊渥、高祖楊隆演及睿帝楊溥四朝中擔當重要軍事將領。.

查看 南唐和柴再用

柴克宏

柴克宏(),五代十國南唐大將,父親柴再用,在南吳軍中有功,官至德勝軍節度使。.

查看 南唐和柴克宏

柴桑区

柴桑区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查看 南唐和柴桑区

林姓

林姓是漢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7位,中國大陸第十七大姓氏,臺灣第二大姓氏。林姓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省四邑(今天,通常稱為江門五邑, 就是江門市管轄的新會,開平,鶴山, 恩平和台山)和台灣,是兩地的第二大姓氏,在海外华人中林姓也为大姓。韓國、日本及越南亦有林姓,分別讀作「임」(Im)、「はやし」(Hayashi)和「Lâm」。在韓國,林姓佔總人口的1.66%。 在介紹姓氏時,林姓多以「雙木林」作說明。.

查看 南唐和林姓

林仁肇

林仁肇(),福州人。本为闽国将领,后为南唐大將。 李後主時任南都留守兼侍中,在南昌訓練十萬水師,上言:“淮南諸州,戍兵各不過千人,宋朝前年滅蜀,今又取岭表,往返數千里,師旅罷敝。愿假臣兵數万,自壽春北渡,徑据正陽,因思舊之民,可复江北舊境。”李煜不同意。 宋太祖忌林仁肇,開寶五年(972年)遣人繪仁肇畫像,掛之別室,告訴南唐使者李從善:“仁肇願歸順我朝,先寄畫像為信物。”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從善遣使回報後主。後主將信就疑,以毒藥鸩殺仁肇。不久,宋军攻下南唐。.

查看 南唐和林仁肇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查看 南唐和李姓

李中

李中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南唐和李中

李中 (南唐)

李中,字有中。五代南唐隴西人。 五代時南唐昇元六年(942年)与刘钧等讀書於盧山國學。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征南唐,李中被俘獲,接受新命。显德六年(959年),以兄弟亡故,雙亲待養,上表请归故国,得周世宗准許,遂弃官归南唐。北宋乾德初任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縣尉,歷官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年)官至淦陽宰。入宋後行迹无考。工於詩,孟賓于称其诗如方干、贾島之徒。著有《碧雲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四卷。.

查看 南唐和李中 (南唐)

李平 (南唐)

李平,南唐政治人物。.

查看 南唐和李平 (南唐)

李仁達

李仁達(),光州人,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將領,曾割據福州地區。 李仁達後又改名李弘義、李弘達、李達、李孺贇等四名,以下皆統一為原名李仁達。.

查看 南唐和李仁達

李仲宣

李仲宣,字瑞保,南唐李后主李煜次子,大周后所生,其兄為清源郡公李仲寓,姨母小周后。.

查看 南唐和李仲宣

李仲寓

李仲寓,字叔章,南唐李后主李煜长子,大周后所生,其弟為岐懷獻王李仲宣,姨母小周后。.

查看 南唐和李仲寓

李廷珪

李廷珪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李廷珪

李廷珪 (南唐)

李廷珪,原姓奚,中国五代南唐制墨名家,河北易县人。 廷珪祖父奚鼐为晚唐制墨名家,得祖敏之法,以松烟为墨,称奚鼐墨而闻名。唐末战乱,奚氏為避乱迁居至歙州,因当地多松,仍以制墨为生,成为徽墨的开创者。后廷珪为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姓李,改名李廷珪。 廷珪所制之墨坚如玉,且有犀纹,时与澄心堂纸、龍尾石硯并称三宝,为南唐和北宋御用之墨。 Category:五代十國賜姓名者 Category:南唐人 Category:保定人 Category:奚姓.

查看 南唐和李廷珪 (南唐)

李建勛

李建勳(),字致堯,廣陵(今江苏扬州)人。 李德诚第四子。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出生,娶徐温之女(广德公主)為妻。早年為金陵巡官,南唐主李昪鎮守金陵時,任命為副使。李昪创建南唐,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周太祖廣顺二年卒。有集一卷。.

查看 南唐和李建勛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查看 南唐和李德诚

李後主 (電影)

是一部以粵劇形式製作的粵語歌唱電影,是一套七彩闊銀幕宮闕鉅片,於1968年1月30日公映(農曆正月初一),此電影由1964年開始籌備,1967年完成,,投資額150萬元,動用逾千演員。創下粵語片最大製作,最長映期和最高收入的紀錄。 本片是「仙鳳鳴影片公司」的唯一出品,也是當時粵語歌唱電影有史以來最大型製作的歷史故事。該片於1990年重映,紀念任劍輝逝世,並為「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籌集資金。而葉紹德的粵劇《李後主》則據《五代十國志》及本片改編而來。.

查看 南唐和李後主 (電影)

李志 (南唐惠宗)

李志,唐朝末年徐州判司,李超的兒子,是李榮的父親,李昪的祖父。 939年,李昪改国号唐,他被尊為皇帝,廟號惠宗,諡號孝安皇帝。.

查看 南唐和李志 (南唐惠宗)

李唐

李唐可以指:.

查看 南唐和李唐

李光准

李光准,闽国官员,闽景宗时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李光准在景宗王曦在位时,官至翰林学士、吏部侍郎。永隆四年(942年)十二月,任命李光准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永隆六年(944年)三月,朱文进、连重遇弑杀景宗,朱文进自立为闽王,李光准继续在朱文进属下。大殷皇帝王延政请求南唐出兵攻打福州。十二月,朱文进派同平章事李光准献国宝,归降王延政。朱文进被福州人所杀。.

查看 南唐和李光准

李神祐

李神祐(),北宋宦官,开封府人,李神福的弟弟。 少年时任殿头高品。宋太祖时,从征北汉太原、南汉广州,随曹彬南征南唐,屡建军功,奉命入京献捷书,被皇帝赐予锦袍金带。晋王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授南作坊副使。吴越钱俶归顺,宋太宗派李神祐去按府藏积蓄。北伐辽国燕蓟,太宗命他和刘廷翰率领精骑兵为大阵后援。又令率兵屯兵定州以防备契丹。后为崇仪使、洛苑使。至道年间,李继迁叛乱,西部边境不安,他担任灵州、环州排阵都监。宋真宗即位,北巡边境,道路阻塞,他单骑向诸将宣谕皇帝的密旨。敌人的数百骑兵到来,他的周围护卫大呼,好像召还伏兵,敌人退走。内侍考核,宋真宗亲自查问。有人哭诉品第不当,他和石知颙、张景宗、蓝继宗一起被削职。后来掌管御厨七年,终年六十六岁。.

查看 南唐和李神祐

李继勋

李继勋,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 后汉末年,枢密使郭威镇守邺都(大名府),李继勋往投。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继勋参加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今湖南零陵,虚职,当时永州在湖南割据政权武平节度使境内)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利州,今四川广元,虚职,当时利州在在后蜀境内)节度使。李继勋与赵匡胤等九人(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结为“义社十兄弟”,李继勋最年长,而且是第一个升任殿前都虞候(殿前司副长官)和节度使的。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时,“怠于守御”,南唐守军“出城来攻”、“破栅而入”,后周“将士死者数百人”,周世宗以李继勋武臣,“不之责也”。但是免去他的军职,改任为河阳三城(孟州,今河南孟州南)节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节度使而改为右武卫大将军。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攻辽,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李继勋在邢州,没有参与兵变。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赵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负责进攻及抗击北汉。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为使相。开宝元年(968年)、开宝二年(969年),李继勋两次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军出征北汉,开宝三年(970年),李继勋改为天雄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勋因病回洛阳,以太子太师致仕,同年去世,终年62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号庄武。.

查看 南唐和李继勋

李璟 (南唐)

唐元宗李璟(),字伯玉,原稱徐景通,南唐建立後,復本姓李,改名璟。對後周稱臣後,又為避後周信祖諱,而改名景。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君主,因此也被称为中主、嗣主。李璟的书法頗佳,词亦有名,與其子李煜並稱「南唐二主」。其詞“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作品被收入《南唐二主词》中。.

查看 南唐和李璟 (南唐)

李炳 (五代十国)

李炳(),洺州肥乡人。祖父李豐,泰陵令。父李滔,洺州團練判官。 李炳被安国军节度使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薛怀让移镇同州,又为掌书记。 后周年间,夏阳富人张廷徽诬告赵隐等五人为盗杀人,且厚赂薛怀让子薛有光。薛怀让派官吏刑讯赵隐等迫其认罪,遣李炳、亲校贾进、蒙追、判官刘震等结案,赵隐等皆弃市。家人诣阙诉冤,后来真正的盗贼也被捕获,薛怀让获罪,后周太祖因薛怀让系宿将,饶恕不问,刘震等被杖责流放。 李炳历任邠州、凤翔判官,拜殿中侍御史、知舒州。宋太祖征南唐,沿途只有舒州供奉最多,李炳因功劳加侍御史,卒。子李沆、李维。.

查看 南唐和李炳 (五代十国)

李煜

李煜(),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鍾山隱士、鍾峰隠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史書描述其政治上毫无建树,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詞聖,作品千古流传。.

查看 南唐和李煜

李芳仪

芳仪李氏,传为五代十国南唐元宗皇帝李璟之女,后成为辽圣宗的妃嫔。 李芳仪事迹,《辽史》无载,最早见于赵至忠的《虏庭杂记》,記載:“圣宗芳仪李氏,江南李景女。初嫁供奉官孙某,为武疆都监。妻女皆为圣宗所获,封芳仪,生公主一人。 晁补之为北都教官,因览此书而悲之,与颜复长道作《芳仪曲》(《芳仪怨》)云: 江州庐山真风观,曾记录有太宁公主和永嘉公主皆李璟的女儿。《舊五代史》记载刘崇俊以其子节尚太宁公主,而永嘉公主事迹不详,所以清朝吴任臣编撰的《十国春秋》怀疑李芳仪即永嘉公主。 《辽史》有两处关于辽圣宗李姓妃嫔的记载,其一,辽圣宗的后宫李氏生第十三女耶律赛哥。其二,开泰二年(1013年)春正月,马氏为丽仪,耿氏为淑仪,尚寝白氏为昭仪,尚服李氏为顺仪,尚功艾氏为芳仪,尚仪孙氏为和仪。其中耿淑仪为皇子耶律侯古母,同时除孙氏外,其他妃嫔姓氏与公主生母姓氏重叠。六仪的顺序为丽仪、淑仪、昭仪、顺仪、芳仪、和仪。开泰二年,尚寝白氏为昭仪,尚服李氏为顺仪,尚功艾氏为芳仪。《辽史公主表》的排序中,耶律赛哥排在白氏之女和艾氏之女之间。耶律赛哥之母李氏与李顺仪可能是同一人。耶律赛哥约于统和十九年(1001年)由萧图玉尚之,从其父亲的生年和生育极限推测,她的生年,当在685年后至990年间。.

查看 南唐和李芳仪

李遇 (十国)

李遇(),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初年吴国武将。合肥人。.

查看 南唐和李遇 (十国)

李颇

李颇,亦作波或坡,南唐画家,江西南昌人。以善于画竹闻名,他所画的竹气韵飘举,落笔生辉,不事小巧,为后世画坛所推崇。《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收录有其作品。 Category:南唐画家 Category:南昌人 P.

查看 南唐和李颇

李超 (南唐成宗)

李超,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兒子,是李志的父親,李榮的祖父,李昪的曾祖父。 939年,李昪改国号唐,他被尊為皇帝,廟號成宗,諡號孝平皇帝。.

查看 南唐和李超 (南唐成宗)

李恪 (建王)

李恪(),唐宪宗第八子,元和元年(806年)始封建王。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死后,唐宪宗诏李恪为郓州大都督、平卢军淄青等州节度大使,以李师古之弟李师道为留后,但李恪不出阁。长庆元年(821年)五月廿一薨,无嗣。南唐皇室自称为其后代,追封其为“定宗孝静皇帝”。虽然《旧五代史》认为南唐皇室自称为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后代,《资治通鉴》认为南唐皇室自称为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后代。南唐后主李煜胞弟李从溥的墓志铭则认为自己是建王李恪的后裔。.

查看 南唐和李恪 (建王)

李榮 (南唐慶宗)

李荣,唐末徐州人,李昪的父親,在战乱中失踪,去世得很早。李昪被杨行密的部将徐温养大。 939年,李昪改国号唐,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庆宗,諡號孝德皇帝。.

查看 南唐和李榮 (南唐慶宗)

李昪

唐烈祖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海州人(今属江苏连云港),一说徐州人(今属江苏),另一说湖州安吉人(今属浙江),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

查看 南唐和李昪

李景遂

李景遂(),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母宋福金。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其兄李璟立他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终于退出储位,被改封晋王、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他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打球口渴,喝了袁从范下毒的水就死了,李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

查看 南唐和李景遂

李景达

李景达(),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四子,母宋福金。娶李德诚女。 937年十一月初九,李昪立他的儿子徐景达为寿阳公。南唐建立后,李景达与妻同姓,有内婚之嫌,李昪下诏以李德诚有大功,维持李景达夫妇的婚姻,赐李景达妻姓南平。939年五月初十,南唐册立寿阳公李景达为宣城王。李景达为人刚毅开朗,李昪很喜爱他,几次想让他继承皇位,宋齐丘极力称赞他的才干,李昪因为齐王李璟年纪居长而没有实行。李璟因此怨恨宋齐丘。徙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 945年,李景达的府僚谢仲宣向进言李景达劝说皇帝李璟召回宋齐丘,李璟于是让李景达亲自到青阳召宋齐丘。947年,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又改封李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改封南昌王李弘冀为燕王,为副元帅。李景达生性刚直。李璟常和宗室近臣饮酒,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等人在此时竭力谄媚,有时借酒喧哗大笑。李景达多次大声斥责他们。冯延巳在东宫饮宴时,他装醉,抚着李景达的后背说:“你不能忘了我!”李景达大怒,甩袖进宫,禀报李璟,请求杀掉冯延巳;李璟百般劝解,李景达只好罢休。李景达之后借口身体不适,不参加游乐宴会。 956年,李璟命令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领兵抵抗后周军队,任命陈觉为监军使,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李景达领兵二万从瓜步渡过长江,距离六合二十余里。南唐出兵赶赴六合,后周将领赵匡胤奋勇出击,大败敌军,杀死抓获近五千人。李景达军队到达濠州,远远为寿州声援,军命都出于陈觉之手,李景达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拥有五万军队,却没有决战之意。957年,后周军队围攻寿春,李景达从濠州派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和都军使边镐沿淮水而上救援寿春,军队驻扎在紫金山,李重进拦截出击,大败南唐军。刘仁赡请求让边镐守城,自己率部决一死战;齐王李景达不准许。最终李景达和陈觉都从濠州逃回金陵,只有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全军而还。 958年,李璟以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李景达因浙西正在用兵,坚决推辞,改任抚州大都督。后主李煜即位,李景达为太师、尚书令。971年,李景达在抚州去世,年四十八岁,赠太弟,谥号昭孝。.

查看 南唐和李景达

李景迁

李景迁(),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二子,母宋福金。生前随义祖父徐温姓,为徐景迁。 934年十一月,徐知诰召唤他的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徐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在南吴东都江都辅佐政务。935年加封徐景迁为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徐知诰命令尚书郎陈觉辅助他,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对徐知诰的长子徐景通是个威胁。936年六月初四,太保、同平章事徐景迁因患病罢官,任用他的弟弟徐景遂代替他做门下侍郎、参政事。937年六月,吴国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去世。之前有术士说徐景迁在兄弟里寿命最长,徐知诰也因此很喜爱他,但他享年仅十九岁。谥号定。不久其妻王妃原吴国上饶公主亦去世。徐知诰即位后追封次子为高平郡王,李璟(徐景通)即位,追封李景迁楚王。.

查看 南唐和李景迁

李景逷

李景逷(),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五子。 937年十二月初二出生,李景逷的母亲-种-氏受到李昪的宠爱,而齐王李璟的母亲宋皇后很少有机会能得到进见。李昪到李璟的宫中,碰上李璟亲自调弄乐器,大为恼怒,责备了李璟好几天。种氏便借此机会进言,说李景逖虽然年幼,但很聪明,可以继承皇位。李昪发怒说:“儿子有过失,父亲教训他,这是正常的事情。国家大略,女人怎能参预过问!”叱她下殿、去簮珥,幽禁于别宫,数月后命她剃度为尼,李景逷也失宠。943年八月初九,李璟即位后李立李景逷为保宁王。宋太后不满意李景逷的生母种夫人得宠,多次要害李景逷,李璟极力把他保全下来。李景逷改为信王,出为百胜军节度使,驻守虔州。后主李煜即位,李景达改为江王。968年,李景逷在虔州去世,年三十二岁,赠中书令,谥号昭顺。.

查看 南唐和李景逷

杨吴

吴()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南吴、弘農、淮南。.

查看 南唐和杨吴

杨玢

杨玢,五代時期南吳高祖楊隆演次子。本名杨继明。 楊隆演即吳國國王位後,於天祐十六年(919年)封楊潯為庐陵郡公,改名杨玢。楊溥即吳國皇帝位後,於乾贞元年(927年)封杨玢為南阳王,和南阳王杨璘、宜春王杨璆一起受封。吴禅位于齐,杨玢降封郡公。.

查看 南唐和杨玢

杨珙

楊珙,五代十国庐州合肥县人,杨吴宗室,杨溥的兄子,杨行密的孙子。 楊珙开始封为南昌郡公。乾贞元年(927年),杨珙被杨溥封为建安王。南唐受禅,楊珙等十二个吴国宗室降封为公。楊珙领康化军节度使(驻池州),兼中书令,939年,楊珙称病罢官,回到永宁宫去世。 杨溥的三个哥哥中,二哥杨隆演仅有一子见于《十国春秋》,三哥杨濛尚在人世且和楊珙一并被封为常山王。故杨珙很可能是杨溥大哥杨渥之子。.

查看 南唐和杨珙

杨琏

杨琏(),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吴睿帝杨溥的长子。开始封为江都王,930年,被立为太子,937年,娶徐知诰的女儿(後來的永興公主)为太子妃。同年,南唐建立,徐知诰成为皇帝,改名李昪,改封前朝太子杨琏为弘农郡公、平卢军、康化军节度使、中书令。940年,杨琏从睿帝墳墓平陵回京的时候,在船裡大醉暴亡。时人認為是李昪谋杀,李昪追谥他为弘农靖王。.

查看 南唐和杨琏

杨璘

江夏王杨璘,五代十国時期南吳睿帝楊溥次子。 楊溥即吳國皇帝位後,於乾贞元年(927年)封次子楊璘為江夏王,和南阳王杨玢、宜春王杨璆一起受封,加太尉。吴禅位于齐,杨璘奉玺绶给徐知诰。徐知诰把杨璘迁官增邑,降封郡公。.

查看 南唐和杨璘

杨璆

宜春王杨璆,五代十国時期南吳睿帝楊溥第三子。 楊溥即吳國皇帝位後,於乾贞元年(927年)封三子杨璆為宜春王,和南阳王杨玢、江夏王杨璘一起受封。他的大哥是太子杨琏。吴禅位于齐,徐知诰把杨璆降封郡公。杨璆不知所终。.

查看 南唐和杨璆

杨思恭

杨思恭(),绰号杨剥皮,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闽国及其分支政权殷国官员。他是殷国唯一的皇帝、后来成为闽国皇帝的王延政的宠臣,以对百姓严苛抽税闻名,导致百姓背弃王延政而欢迎入侵的南唐军队,导致了闽国的灭亡。.

查看 南唐和杨思恭

東都

東都為複都制體系下「位于東方的都城」的意思。.

查看 南唐和東都

松溪县

松溪县(闽北语:)地处福建省北部,为南平市的一个县。该县北接浦城县,南连政和县,西邻建阳区,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因古代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之称而得名。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北纬27°24’—27°51,东经118°33’—118°55’。辖3镇、6乡。通行闽北语松溪话,与建瓯话通话无困难。公路以省道310线为主干,通车389.8千米。.

查看 南唐和松溪县

杜昌业

杜昌业,南唐大臣。无锡人。 杜昌业是兵部尚书主管尚书省事,出江州任江州观察使,943年,李璟即位为皇帝,任用陈觉、冯延己、冯延鲁、魏岑、查文徽,他们把持败坏政事,南唐人把他们称作“五鬼”。杜昌业说:“国家用来掌握官爵的任免来驾驭群臣。如果一句话说中了皇帝的心意,就把他提拔到显要的地位。以后再有立功的人,拿什么来赏授!”946年,李璟命江州观察使杜昌业为吏部尚书,主管尚书省事。杜昌业回朝上任,翻阅帐册簿籍,拍案感叹:“几年之间,府库积累消耗过半,怎能持久!”其子杜镐。.

查看 南唐和杜昌业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的栖霞寺内,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密檐式舍利塔,同时也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大的舍利塔。该塔相传始建于隋朝年间,最初为木塔,塔毁后于五代南唐时期重建为石塔。该塔通高15米,由须弥座、塔身、密檐、塔刹几部分组成。1988年,栖霞寺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南唐和栖霞寺舍利塔

楚定王

楚定王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南唐和楚定王

楊隆演

吳宣王楊隆演(),字鴻源,原名楊瀛,又名楊渭,中国五代時期南吳君主,孝武王次子,楊渥之弟。.

查看 南唐和楊隆演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查看 南唐和楊行密

楊溥 (十國)

吳睿帝楊溥(),五代時期南吳君主,楊行密四子,楊渥、楊隆演之弟,南吳唯一正式稱帝的君主(先前僅稱王),楊隆演稱吳國國王時,楊溥被封丹陽郡公。.

查看 南唐和楊溥 (十國)

楊濛

臨川王楊濛(),字志龍,五代時期南吳君主楊行密第三子。.

查看 南唐和楊濛

槎滩陂

槎滩陂位于中国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南部牛吼江上,2006年与周矩墓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槎滩陂为南唐周矩(爵誉村周氏开基祖)始创,时间约在958年前后。 槎滩陂位于牛吼江从峡谷流出的地方,在此筑陂(溢流坝),将江水分流,枯水季节大部分水量流向水渠,丰水季节则江水溢流入天然河道。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为预防水灾,在槎滩陂下约七里处,又修筑有一段减水的小陂——碉石陂,故二者常联称为槎滩、碉石陂。.

查看 南唐和槎滩陂

樊知古

樊知古,字仲师。本名樊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北宋池州(今安徽贵池)人。 其先京兆长安人。早年為南唐書生,屢試不中,每天在采石矶钓鱼,“乘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後至汴京,授职舒州军事推官。宋太祖诏李煜,速派人护送樊母及妻儿过江。开宝七年(974年),召拜太子右赞善大夫。宋军出征江表時,以樊知古为向导。攻取池州後,留守池州。征南唐時,樊知古獻策,架浮桥于采石矶,大军遂得渡江。以功擢拜侍御史。 祥兴二年(1279)六月,文天祥被押赴大都,途经采石,作《采石》诗:“不上蛾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

查看 南唐和樊知古

樟树市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的南缘,是隶属于宜春市的一个县级市。.

查看 南唐和樟树市

樟树镇 (清江县)

樟树镇,原江西省清江县县治,1988年撤销,现为樟树市城区。 秦时,樟树镇是新淦县(今新干县)治所,名淦阳。 隋时,县治迁到南市村,即今金川镇。县治南迁后,淦阳改称清江镇。 南唐升元二年,析高安之建安、修德,新淦之崇学三乡为清江县,治所在潇滩镇(今临江镇)。清江镇更名樟树镇。以镇在樟树林中,故以树名镇。 1949年6月19日,清江解放,县人民政府治樟树镇,7月15日迁临江镇,1950年3月27日又迁回樟树镇。1988年10月26日,撤销清江县及樟树镇,设樟树市及鹿江、淦阳等街道。 樟树镇地处赣江袁水之交,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尤以其传统的药材交易市场和精湛的药材炮制技术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一说。历史上曾与景德镇、吴城镇、河口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 《搜神后记》、《太平御览》等书记有三国东吴大将聂友“夜射白鹿,中樟灭怪”的故事,故樟树镇又有“鹿江”、“鹿渚”的别称。.

查看 南唐和樟树镇 (清江县)

欧弘练

欧弘练,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人物,出仕楚国文昭王马希范为客将,稍迁天策府内都押牙。欧弘练有干才,颇忠于国家。天福八年(943年),节度判官拓拔恒知道欧弘练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惆怅着对他说:“王逞欲而愎谏(纵欲而不听劝谏),行见千口飘零矣(眼看王族千口人都要飘零了)。”马希范胞弟马希广继位后,马希广异母兄武平节度使马希萼不服,欧弘练效忠马希广,没有异心。乾祐元年(948年)八月,马希萼请求后汉朝廷让他与马希广分别上贡,请求后汉另外册封自己官爵,欧弘练与进奏官张仲荀合谋厚赂后汉宰相,拒绝其所请。九月,后汉降诏谕马希萼兄弟和睦,凡武平军所贡必须附在武安军(即楚国)得知。马楚政权得以多存活数年,欧弘练有功。 后来欧弘练入朝进贡,因楚国内乱,道路断绝,无法回国。楚国被南唐所灭后,后周太祖以环卫二尹授欧弘练、张仲荀,以欧弘练为左千牛卫将军。广顺二年(952年)十二月,已驱逐南唐军的武平军兵马留后刘言写信给欧弘练等,称自己已除寇盗,权主山河,奏请旧臣速归共议奉谁为主。于是周太祖任欧弘练为嘉州刺史,赴任。 H Category:五代十国军事人物.

查看 南唐和欧弘练

欄杆

欄杆,是土木工程附建設施,常見於人行道和馬路之间、桥梁两侧或建築物、公共設施周圍,功能如墙或籬笆。欄杆設置比圍牆更节约成本,又可以增加可视范围。欄杆物料可分為木材、石雕、玻璃、硬膠、金属等,或涂以油漆防腐,或鍍金倍加美觀。.

查看 南唐和欄杆

武帝

歷史上,東亞古代有多名皇帝的諡號為武帝:.

查看 南唐和武帝

武行德

武行德(),中国武将,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北周、北宋。.

查看 南唐和武行德

歙砚

歙砚是指出产于歙州(徽州)的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查看 南唐和歙砚

殷国 (五代)

殷是中国唐宋之交的五代十国时期一个短命的王国。.

查看 南唐和殷国 (五代)

水丘昭券

水丘昭券(),五代安國人。為東漢時司隸校尉水丘岑的後人。為人厚道,知書達理。吳越國武肅王錢鏐婆、母兩代出自水丘氏家族,昭券因為是國戚的緣故,入朝為官。 在忠獻王錢弘佐在任時,水丘昭券出任內衙都監使。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李璟率軍攻打福州,閩國國中大亂,閩國大將李仁達來吳越求救。吳越諸將欲以路遠難相拒,水丘昭券則從長遠利益考慮,力勸錢佐發兵相救。其後由水丘昭券掌管用兵事宜。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三月,大敗南唐軍,鞏固吳越國東南邊境。忠獻王想誅殺程昭悅,下令昭券深夜率領甲士千人圍攻他的府第,水丘昭券勸說:「昭悅家臣也,有罪當顯戮,不宜夜興兵。」忠獻王認為水丘昭券深知大體。 同年六月,忠遜王錢弘倧繼位,內牙統軍使胡進思等專橫無理。忠遜王與何承訓、水丘昭券謀劃,擬將胡進思驅逐至外地。水丘昭券認為「進思黨盛,未可猝去,不如姑容之,以待日後解決」。忠遜王猶豫不決,但是何承訓卻將此事告訴胡進思。數日後,忠遜王夜宴將吏,胡進思懷疑錢弘倧有意圖捕殺他,遂穿著軍服帶領兵帥親兵一百人,入見王於天冊堂。胡進思對錢弘倧說:「老奴無罪何故見圖。」 胡進思遂廢黜錢弘倧,禁錮他在義和院,另立其弟錢弘俶為忠懿王。他又殺害忠遜王舅父進侍鄜光鉉及水丘昭券。胡進思的妻子聽聞昭券被害後痛泣曰:「它人猶可殺,昭券君子也,奈何殺之。.

查看 南唐和水丘昭券

永丰县

永丰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永丰县

永乐 (张遇贤)

永乐(942年七月-943年十月,或作长乐)是南汉时广东循州农民起事领袖张遇贤的年号,共计2年。.

查看 南唐和永乐 (张遇贤)

永兴公主 (南唐)

永兴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第四女。 她在吴国天祚三年(937年)正月成为吴帝杨溥的太子杨琏的太子妃。李昪取代吴国,建立齐国。册封永兴公主。宋齐丘请公主离婚,李昪不许。她听到别人称呼他为公主,非常悲伤。随杨琏到池州。940年,杨琏从平陵回京的时候,在船里大醉暴亡。公主回金陵,自称未亡人,在佛前祈祷:“愿儿生生世世莫作有情之物”。二十四岁,无疾而终。.

查看 南唐和永兴公主 (南唐)

永隆 (闽)

永隆(939年闰七月-944年三月)是闽景宗王延羲的年号,共计6年。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考异称,诸书皆作通文四年改元永隆。只有闽国人林志仁《闽中启运图》载通文四年闰七月王延羲即位,明年改元永隆,五年被杀。而五代时人“转录国书多不凭旧文,出于记忆及传闻”。.

查看 南唐和永隆 (闽)

江姓

江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1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台灣,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查看 南唐和江姓

江宁府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

查看 南唐和江宁府

江州 (隋朝)

江州,在今江西省境内。 江州本是西晉时设立的一个州,幅员广袤,包括今天江西省、福建省的大部,和浙江省的一部分。南梁、南陈时,在地方大量分割设州,南陈将福建分割设立丰州。隋灭陈后,分割出饶州(鄱阳郡)、抚州(临川郡)、吉州(庐陵郡)、虔州(南康郡)、袁州(宜春郡)、洪州(豫章郡)。江州仅仅剩下湓城县(今九江市)和彭泽县。隋炀帝时江州改为九江郡,湓城县改为寻阳县。唐朝改九江郡为江州(天宝至德时一度改为九江郡),下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辖境相当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彭泽县、湖口县、都昌县等地,寻阳县改为浔阳县,南唐改为德化县。宋朝下辖德化、瑞昌、德安、彭泽、湖口五县。元朝至元年间改为江州路,1361年,朱元璋改为九江府。.

查看 南唐和江州 (隋朝)

江行初雪圖

〈江行初雪圖〉絹本,縱:25.9公分、橫:376.5公分。是五代南唐畫家趙幹唯一傳世的作品,卷首有南唐李後主以金錯刀 書:「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旅人策蹇,漁夫打漁謀生的生活細節,具有鮮明的江南區域畫風,在性質上則屬於風俗畫。這一件重要的南唐遺珍,在北宋初屬私人收藏,後入內府,為《宣和畫譜》著錄。後收入元朝內府及清朝內府,是件流傳有緒的精品,目前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查看 南唐和江行初雪圖

江西历史

隋代将州的级别降与郡同,此时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 唐代增加到8州37县,8个州分别为:.

查看 南唐和江西历史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查看 南唐和江西省

江都府

江都府,五代十国时设置的府。 杨吴定都扬州,升为江都府(南唐迁都江宁府,以此为东都),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江都、高邮、仪征、兴化、六合和安徽省天长等市县地。后周显德中复为扬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府 Category:杨吴行政区划 Category:南唐行政区划 Category:后周行政区划 Category:江苏的府 Category:安徽的府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南京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史.

查看 南唐和江都府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查看 南唐和江苏历史

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的子列表,列举在江苏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南唐和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南唐和江苏省

江浙

江浙,顾名思义,指长'''江'''、'''浙'''江一带,為一個地理泛稱。指代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的江蘇,上海,浙江以及周邊地區。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今天江蘇,上海,安徽)和浙江省的合称(全祖望的《江浙两大狱记》中记载的南山案发生在江北的桐城) 。古时多指代今苏南,皖南,赣东北和浙江省。 今天主要是指长江和钱塘江之间的近海地区。包括蘇南(南京,無錫,蘇州,常州,鎮江)上海、浙北(湖州,嘉興,杭州)等為核心的地區。同時這也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江浙的主體居民為吳越人,該地區又被稱作吳越地區。.

查看 南唐和江浙

江文蔚

江文蔚,字君章,五代建安(今福建建甌)人,一說許(今河南許昌)人。 生卒年均不詳。長興三年(932年)舉進士,為河南府推官。南唐時,為中書舍人,保大元年(943年)任御史中丞。因彈劾宰相馮延己被貶江州,後召還,累官禮部侍郎。卒,谥简。著有《六桂賦集》。有子江拯、孫江任皆進士。.

查看 南唐和江文蔚

汤悦

湯悅,本名殷崇義,池州青陽(今屬安徽省)人。一说陈州西华(今河南西华)人。 杨吴翰林学士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進士,歷官樞密使、右僕射。皇室的書檄教詔,皆出自其手,封為“范陽郡公”。中主李璟为避後周之兵锋,迁都南昌,命殷崇义以枢密使之职留守金陵与严续辅佐太子李煜。后主李煜即位,令民间行铁钱,导致物价上涨,殷崇义上疏请罢物价,李煜不听。开宝元年(968年),为左仆射、同平章事。次年五月,罢为润州节度使,仍同平章事。开宝五年(972年),南唐改官名,中书省、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殷崇義以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南唐亡,殷崇義入宋,为赵弘殷避讳,改名湯悅。湯悅封為光祿卿,宋太宗命他撰写《江南录》十卷。参与預修《太平御覽》。在修书时去世。二弟殷崇禮,改名湯淨。.

查看 南唐和汤悦

汉服

漢服,泛指漢人服飾,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的觀念,也是一種相對於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华梅《汉服堪当中国人的国服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4。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於商朝基本確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國地區漢族的主要服制。.

查看 南唐和汉服

沈彬 (唐朝)

沈彬(),字子文,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晚唐詩人。 寓居丹陽。自幼刻苦好学,喜诗文。唐末應進士,不第,後浪迹衡、湘(洞庭湖、湘江),好神仙之事。曾隱居雲陽山十年,學仙道,工於詩,與僧虛中、齊己為詩友。南唐李昪镇守金陵,召为秘书郎,不久以吏部郎中致仕。八十多歲時,李璟以舊恩召见他,赐粟帛。不久卒。有《閒居集》一○卷、《沈彬诗集》一卷,均佚。《全唐诗》录其诗十九首,《全唐诗补编》補其诗九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

查看 南唐和沈彬 (唐朝)

沈约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查看 南唐和沈约

沈韬文

沈韬文(),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湖州人。父沈攸,常州刺史。沈韬文性介洁好学,能属文。效力吴越国,为元帅府典谒,参画军务,时时有所禆益,累官左武卫上将军。 天福四年即齐国昇元三年(939年)二月,皇帝徐诰改名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四月,吴越国命沈韬文为使者出使南唐致贺。但其实吴越国王钱元瓘对李昪冒称唐朝后裔不以为然,沈韬文说:“这就好像乡校有姓孔的,人们称他为孔夫子,有何奇怪!”钱元瓘大笑,赏赐他卮酒。 天福五年(940年)十一月,沈韬文自检校太保授湖州刺史,甚有清名。.

查看 南唐和沈韬文

沈虎子

沈虎子,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官员,吴越忠懿王时丞相。 宋太祖伐江南南唐,命吴越出兵,忠懿王想要攻打常州,沈虎子进谏:“江南,是我国的藩蔽,今大王自己撤除自己的藩蔽,将用什么保卫社稷?”忠懿王不从,最后进兵攻克常州。978年,沈虎子随忠懿王归附宋朝,宋太宗授他官爵,在官位上去世。.

查看 南唐和沈虎子

沈汾

沈汾,一作沈玢,唐朝末年至五代南唐楊吳人。 南唐溧水縣令兼监察御史。娶南康公主成為駙馬,有感于神仙之事国史不书,于是搜集唐五代神仙故事,著有《續仙傳》(或称《续神仙传》)三卷。续葛洪的《神仙传》。上卷载飞升者十六人,以张志和为首;中卷载隐化者十二人,以孙思邈为首;下卷载隐化者八人。吳淑的《江淮異人錄》載有他的故事。.

查看 南唐和沈汾

泰宁县

泰宁县在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是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南唐和泰宁县

泰州 (泰州市)

泰州,中国五代十国时开始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置泰州,治所在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盐城市、兴化市、如皋市等地。南宋以后辖境缩小。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泰州路,二十一年(1277年)复改为州。属扬州路。元末迁治新城(今泰州市北)。明朝还旧治海陵县。洪武初以州治海陵县省入泰州。属扬州府。清朝为不辖县的散州。1912年改为泰县。1996年8月12日,组建地级泰州市。.

查看 南唐和泰州 (泰州市)

泰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泰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不包括已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查看 南唐和泰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泰和县

泰和县在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南,是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井冈山机场位于境内。“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8年底,全县人口53.4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查看 南唐和泰和县

泰和历史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江中游,现隶属于地级吉安市。泰和县正式建制于汉末兴平元年(194年),古称西昌县,“泰和”之名则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历史上,泰和县辖境时有扩张与缩小,最大时包括了现整个吉安市南部。但县治几乎总在方圆数里的一个小范围内迁移,核心区域始终未有变化。经多次析置后,到北宋中期,县境基本上稳定下来。泰和县所在的吉泰盆地,天然地形成一个大小适度的独立地理单元,自汉末在吉泰盆地置庐陵郡以来,泰和县绝大多数时期隶属于庐陵郡及其继承者——吉州、吉安府等。因此,关于泰和县的历史,无论文化、建制、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整个吉安地区息息相关。.

查看 南唐和泰和历史

泰兴县

泰兴县,中国古旧县名。 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街道办事处)。属泰州。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移治柴墟镇(今泰兴市西北口岸),元丰四年(1081年)还旧治。南宋属扬州,元、明属扬州路、府,清属通州。县治历有变迁。1992年撤销,改设泰兴市。 Category:南唐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江苏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县份 Category: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兴市 Category:93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泰兴县

法眼宗

法眼宗是漢傳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法眼文益為宗祖,出於六祖惠能門下青原行思之法系,為禪門五宗中最晚成立的一宗。法眼宗在南唐、吳越時期得到很大的發展,成為五代末期影響最大的宗系,以今浙江、福建为中心教区。宋初時,傳至永明延壽而達到極盛。宋代中葉以後,法眼宗逐漸衰落,法脈斷絕,但在高麗仍保持傳承。近代虛雲和尚重振禅宗,續五宗法脈,法眼宗得以恢復傳承。.

查看 南唐和法眼宗

洪州 (隋朝)

洪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得名。治所在豫章县(唐朝宝应初改为钟陵县,贞元中改名南昌县,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豫章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修水、锦江、潦水等流域和赣江、抚河下游地。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豫章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洪州。 五代南唐交泰元年(958年)升为南昌府,北宋初复为洪州,辖境缩小。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乙未金军主帅耶律马五屠杀洪州。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升为隆兴府。州境水陆四通,沃野垦辟,有鱼稻之饶,唐时有东南都会之誉。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先后治此。南唐末曾建为南都。宋为江南西路治。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南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洪州 (隋朝)

洪武路

洪武路是中国南京市秦淮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到白下路过内桥接中华路,北到中山东路接洪武北路。得名于明太祖年号洪武。 洪武路原是南唐皇宫所在,南端的内桥因而得名。明清时期名为卢妃巷、老王府、土街口,是南京城内南北干道之一,向南直通聚宝门。卢妃巷据称是明世宗妃卢氏所居。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定名为洪武路。1998年拓宽。 洪武路为新街口商圈的组成部分。.

查看 南唐和洪武路

游简言

游简言,字敏中。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人。 南唐李昪时期(937~943年),累迁内史舍人。李璟即位后(943年),迁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先后任吏部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游简言因病逝世,谥宣靖。 Category:游姓 Category:建瓯人 Category:諡宣靖 Category:五代十国宰相 Category:南唐官员.

查看 南唐和游简言

清凉寺 (南京)

南京清凉寺,又称石头清凉大道场、清凉陟寺,位于南京城区西部清凉山上,法眼宗祖庭,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查看 南唐和清凉寺 (南京)

清凉山

清凉山是中国南京城西部的一片丘陵山岗,海拔63米多,山势椭圆,蜿蜒伸展于汉中门至定淮门一带。.

查看 南唐和清凉山

清源軍

清源军(poj;945年-978年),964年后改称平海军(Pêng-hái-kun),是中國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鎮割據政權,其疆域大致在閩南,政治中心位於泉州。清源軍前後歷經4位節度使或留後(代理節度使)的統治,由閩國軍事將領留從效所建立。.

查看 南唐和清源軍

清溪縣 (南唐)

清溪縣,五代南唐时设置的县。 隋朝时,为南安縣地。唐朝咸通五年(864年),析南安縣西北部二鄉置小溪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置清溪縣。屬清源軍。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睦州清溪縣」(今浙江省淳安縣一帶)方腊盜起,官家諱之,故改為安溪縣。.

查看 南唐和清溪縣 (南唐)

湖口县

湖口县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之口,长江南岸,邻接安徽省。.

查看 南唐和湖口县

溧城镇

溧城镇,是下辖的一个镇。全镇面积75.51平方公里,人口17.99万人,辖35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溧城镇是溧阳市主城区所在地,自唐朝末年起至今1100余年一直是溧阳的政治中心。.

查看 南唐和溧城镇

溧阳市

溧阳市是下辖的唯一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三角洲西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北倚茅山山脉,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邻近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总面积1534.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79.10万人,常住人口76.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91万人。 溧阳市地处宁杭交通走廊上,宁杭高速公路、宁杭高速铁路、104国道、芜申运河等穿境而过,是宁杭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溧阳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境内拥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拥有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知名旅游景点。.

查看 南唐和溧阳市

溧陽縣

溧阳縣,中国溧阳市旧县名,即今江苏省溧阳市前身,历史上的溧阳县还包括今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的一部分。.

查看 南唐和溧陽縣

滁州市

滁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习惯上称“皖东”。是南京都市圈与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下设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等区县,代管天长市、明光市两个县级市。 滁州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距离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中心仅50公里,东与扬州市、淮安市接壤,西与淮南市、合肥市毗邻,南与马鞍山市相连,北与蚌埠市交界。.

查看 南唐和滁州市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查看 南唐和漢字文化圈

漳州 (古代)

漳州(閩南語:Chiang-chiu)是中国古代的州,於今日的福建省境內。 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分福州西南境置,《元和郡县志》:漳州“因漳水为名”。设置漳浦、怀恩二县,治所在漳浦县(今福建省云霄县)。属岭南道。开元四年(716年)移治李澳川,即今漳浦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省怀恩县入漳浦县。同年,泉州下辖的龙溪县划归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漳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漳州。二年移治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大历十二年(777年),汀州下辖的龙岩县划归漳州。户五千八百四十六,口万七千九百四十。下辖三县:龙溪县、龙岩县、漳浦县。大历后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 五代南唐保大三年(五代晋开运三年,945年)改名南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复为漳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漳州路。.

查看 南唐和漳州 (古代)

潍坊市

潍坊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人口935.7万。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潍县战役發生地,目前當地有大型中國民兵基地由當地人組成部隊,亦有解放軍基地。此地擁有全國著名的兩個蔬菜基地,為中國北方大型的蔬菜生産地之一。中国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潍坊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潍坊2016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746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 潍坊市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為国际风筝联合会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稱“風箏節”)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

查看 南唐和潍坊市

潘姓

潘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查看 南唐和潘姓

潘佑

潘佑(),幽州(今北京)人。南唐政治人物。 南唐時,累官虞部員外郎、內史舍人。借《周禮》變法,失敗。佑博通經史,尤喜老莊之言,文思敏捷,詞采斐然。其所草勸南漢書,累數千言,情辭款洽,甚有時譽。復擅行書草帖。著有《滎陽集》十卷,已佚。 後主李煜生活奢侈,潘佑七次上疏,徐鉉、張洎排斥潘佑,開寶六年,後主繫之獄,潘佑自殺。 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生平散見馬令《南唐書》、陸游《南唐書》、《宋史》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

查看 南唐和潘佑

潘美

潘美(),北宋初年名將,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人。在北宋滅南漢的戰爭中擔任主要統帥。官至客省使。.

查看 南唐和潘美

澄心堂紙

澄心堂紙是五代十国南唐後主李煜所製作的宣紙,因其卓越的品質被譽为中国古代名紙。.

查看 南唐和澄心堂紙

朱令赟

朱令赟(),有的史书作朱全赟,南唐武将。大将军朱匡业从子(一作子)。他椎额(额头突出如椎)鹰目,矫健敏捷又善射,军中称之为“朱深眼”;在宋灭南唐之战中发兵救援都城金陵,兵败殉国。《十国春秋》.

查看 南唐和朱令赟

朱延寿

朱延寿(),晚唐大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和内弟。他参与杨行密的众多军事行动,官至奉国军节度使(虽然未实际控制)。天复三年(903年),他因杨行密曾侮辱他而愤怒,图谋和杨行密的附庸宁国军节度使田頵和润州团练使安仁义一起反叛。杨行密得知,骗其妻、朱延寿的姐姐朱夫人告诉朱延寿,杨行密将把淮南托付给他。朱延寿到淮南军部扬州后,杨行密诛杀之。.

查看 南唐和朱延寿

朱匡業

朱匡業(),五代十國南唐軍事將領。楊吳奉國節度使朱延壽之子。朱延壽因謀叛罪而与兄弟们都被楊行密誅殺,當時朱匡業年紀尚幼,杨行密念及朱延寿有功而饶恕了他。稍為長大後,嗜酒使氣。徐知誥輔政時,提拔朱匡業爲軍校,累積軍功至諸軍都虞候。昇元年間,出任爲歙州刺史,有政績,改為建州留後;還朝後,授職神衛統軍。 後周入侵淮南時,中外震駭,盜賊乘此機會令盜竊時常發生,便以朱匡業爲內外巡檢使,朱匡業嚴正而無私,犯令者無所捨免,四郊皆肅然,夜晚門户可以不閉。正陽喪師後,朱元叛變,李璟提議親征,召朱匡業及統軍劉存中問二人方略,朱匡業輒然應對說:「運數之興,天地皆助;大事若去,雖英雄亦無如之何。」劉存中從旁贊揚他。因此杵逆李璟旨意,貶朱匡業為撫州團練使,流放劉存中至饒州。李煜襲位,召朱匡業拜為神武統軍,加中書令,其後逝世。 朱匡業有一子名為朱崇俊,為人矮小醜陋,身體瘦弱,然而長於以騎兵攻擊,馳突有若天神,早年逝世。.

查看 南唐和朱匡業

成宗

成宗,以下君主的廟號:.

查看 南唐和成宗

明德 (后蜀)

明德(934年四月-937年)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年号,共计4年。 明德元年七月后主孟昶即位沿用。.

查看 南唐和明德 (后蜀)

明德李皇后 (南唐)

李夫人,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义祖徐温的夫人。她事迹不详,只知她為徐溫第二任夫人(在白夫人之後),並為養子徐知誥 (李昪)之養母。昇元三年(939年),李昪即南唐皇帝位,尊封徐溫諡號“武皇帝”,廟號“義祖”,并为李氏上諡號为明德皇后,陵曰興陵。.

查看 南唐和明德李皇后 (南唐)

明故宫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列为第一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南唐和明故宫

昭惠王后

昭惠王后 韓氏(韓文:소혜왕후 한씨,)本貫清州,朝鮮王朝追尊王德宗李暲之妻,成宗李娎之生母。歷史上多稱呼其為仁粹大妃(韓文:인수대비),《內訓》一書的作者。.

查看 南唐和昭惠王后

显德

显德(954年-960年正月)是后周太祖郭威开始使用的年号(显德元年正月)。其后后周世宗柴荣在元年正月即位沿用(显德元年-六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继续沿用(显德六年六月-七年正月),前后共计7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3-145、147-148、157 ISBN 7101025129。 南唐元宗李璟于958年五月(显德五年)开始用后周显德年号纪年(對外稱用後周之顯德年號,但對內仍用本國之中興年號),直至962年十一月宋朝正式向南唐頒布明年的《建隆四年曆》為止。荆南貞懿王高保融用此年号至960年七月。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

查看 南唐和显德

昇平署

昇平署,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长街南口路西,是清朝中後期朝廷管理宮廷戲曲演出的機構,隶属内务府。.

查看 南唐和昇平署

昇元

昇元(或作升元,937年十月-943年二月)是南唐烈祖李昪的年號,共计7年。.

查看 南唐和昇元

流坑村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村民大都姓董,自称是董仲舒的后裔,实际可考的开基祖是董合。南唐昇元年间建村,原属吉州永丰县,南宋时改由乐安县辖。徐霞客到流坑村游历后记载:“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被誉为"千古第一村"。 流坑村现有1280户,5600人,耕地3572亩,山地面积53400亩,村落面积3.61平方公里,保存着明代建筑(含遗址)19处,清代建筑250多处。1997年8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批流坑村为江西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年6月,流坑村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流坑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流坑村四面环山,村边的牛田河(恩江)自东南向西北流去。从流坑村沿江到下游的峡圳村,两岸古樟有上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树龄的一级古樟有346株,400年以上树龄的二级古樟有2330株,200年以上树龄的三级古樟有1451株。.

查看 南唐和流坑村

海陵县 (古代)

海陵县,中国古代的县,在今江苏省境。 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即有此县。新朝时,曰亭间县。在今江苏省泰州市。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属临淮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南北朝时曾为海陵郡治所。隋朝开皇初年,海陵郡废,属南衮州。又并入建陵县,后析置江浦县,大业初年省入。终属江都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属扬州。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吴陵县,归于吴州,七年(624年)复为海陵县。景龙二年(708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县再度并入海陵县。五代南唐时设立泰州,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明朝洪武初年,废入泰州。.

查看 南唐和海陵县 (古代)

海陵区

海陵区是中國江苏省泰州市的主城区。1996年8月12日前为县级泰州市。位于东经119°38’至120°38’,北纬31°55’至33°12’。地处江苏省腹部,宁通公路()中段,卤汀河、南官河、泰东河、引江河、新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六条航道的交会点。西邻江都市,北、东与姜堰市接壤,南接高港区。面积203.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3.75平方千米。根据2006年统计年报,2005年底全区户籍人口35.5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府前路26号。 海陵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东煮海水为盐”,在海陵建太仓(后名海陵仓),并“开邗沟,通运海陵”。《太平寰宇记》称“海诸之陵,因以为仓。海陵之名从此始。”公元937年,在海陵县置泰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由此而始。.

查看 南唐和海陵区

浔阳县

浔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湓城县置,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以在浔水之阳得名。为江州治,天宝、至德间为浔阳郡治。五代南唐改名德化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江西古代县份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查看 南唐和浔阳县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查看 南唐和新五代史

文经

文经(945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英的年号,共计1年。 李兆洛《纪元编》将文经误作“文经武略”,文经武略实为段思英谥号。.

查看 南唐和文经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的文书工具,,即毛笔、墨、纸、砚。源於中国,再傳播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文房」之名意指「國家典掌文翰之地」(相當於國家資料庫),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在使用文房四寶之餘,文人雅士還給它們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詩中所歌詠的就是硯、筆、墨、紙。古人還戲言:筆為管城侯,墨為松滋侯,紙為好畤侯,硯為即墨侯,人稱四侯。 2007年,中國科學院科技史所、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

查看 南唐和文房四宝

政和县

政和县(闽北语:)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处,与南平市的建阳区、建瓯市、松溪县,宁德市的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以及浙江省的庆元县相邻。 全县人口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5万人,汉族人口占99.4%;县政府驻熊山街道。.

查看 南唐和政和县

應曆

應曆(951年九月-969年二月)是遼穆宗耶律璟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19年。.

查看 南唐和應曆

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

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谒祖進香,為昆山市慧聚天后宮所供奉之龍二媽、煌三媽,依習俗遵古禮回台谒祖進香。 第1次進香促成原因為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於2013年5月拜訪昆山慧聚寺天后宮,當時他說,如果有機會到台灣,想要帶一尊媽祖神像到台灣去,為兩岸同胞祈福。由寶成集團蔡其瑞牽線下,煌三媽在2014年6月26由慧聚天后宮啟程,28日至鹿港天后宫谒祖進香,29日返回慧聚天后宮,開創新進香模式。.

查看 南唐和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

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是五代时后汉軍事人物,吐谷浑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异父弟。 冒姓閻,因體黑又麻臉,故被稱為閻昆侖,早年擔任后唐明宗李亶的军校,累迁至刺史。後擔任泰寧(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节度使。因智詐而為郭威所忌。乾祐三年(950年),郭威起兵反後漢,在劉子陂(今河南封丘南)擊敗慕容彥超,彥超逃往兖州,開封尹侯益向郭威投降。郭威又擊敗劉承祐,後漢亡。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联络南唐、北汉反周,兵败投井死。.

查看 南唐和慕容彦超

承天寺 (泉州)

承天寺位于中国福建省鲤城区南俊巷,又名月台寺,是泉州城内与开元寺、崇福寺齐名的三大丛林之一。.

查看 南唐和承天寺 (泉州)

承平 (朱雀天皇)

承平(931年四月廿六至938年五月廿二)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朱雀天皇。.

查看 南唐和承平 (朱雀天皇)

招信軍

招信军,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军。 十国吴大和三年(931年),吴国升盱眙县(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为招信军。后入南唐时废除。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以盱眙县升为盱眙军,属于淮南东路,辖天长县、招信县。乾道年间,金国占领盱眙军。建炎元年(1227年)从扬州复置天长军(今安徽省天长市)。隶属淮南东路。 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盱眙降南宋,改盱眙军为招信军,还是属于淮南东路,辖天长县、招信县。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管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十四年(1277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1278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1280年),以五河县在淮河北,改属泗州。二十年(1283年),并招信县入盱眙县。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军 Category:南宋的军 Category:江苏的军 Category:安徽的军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 Category:9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南唐和招信軍

曹彬

曹彬(),字国华,北宋初名將,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在北宋滅亡南唐的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

查看 南唐和曹彬

怀宁县

怀宁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大别山南麓前沿,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东临安庆市区,西与潜山县、太湖县相连,西南部与望江县相接,北隔大沙河与桐城市相望。 怀宁县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59.8万。邮政编码246100。县人民政府驻高河镇(2002年1月18日由石牌镇搬迁至此)。怀宁县处沿江平原与皖西山区接壤地带。境内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皖河纳岳西、潜山、太湖南流诸水,横贯本县南部入长江。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294毫米。矿藏有铜、银、铅、锌、大理石、石灰岩等。.

查看 南唐和怀宁县

普賢寺

普賢寺,中国南昌的一处古寺,位於惠民門內。 普賢寺在晉代稱為「禪居寺」。公元400年間,時任太守熊鳴鵠將私宅捐作寺廟。唐朝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普賢寺改名「隆興院」,亦稱「隆興寺」。因為惠民門位於寺廟附近,城門因此被稱為「寺步門」、「寺福門」。民諺中的「燒香拜佛寺福門」之說,以形容當年寺廟香火之鼎盛。 南唐保大二年,宜春刺史邊鎬慕名來寺禮佛,同時捐鐵10萬公斤,雇請巧匠鑄造了一尊普賢菩薩乘白象的佛像。該像高丈餘,長兩丈,僅次於四川峨眉山萬年寺的普賢鐵像。此佛像也與佑民寺的銅佛、銅鐘齊名,成為南昌文物三寶。寺廟同時被稱為普賢寺。 據傳,明朝永樂年間普賢寺曾經重建。除了三寶之一的「鐵像」外,普賢寺還有一座千斤重的鐵香爐,香爐足為三勇士像。一足後來失缺,寺院住持便雇人補完。 挺立普賢寺內千年之久的鐵像與香爐,在文革期間被熔毀,普賢寺也因拓建南浦路而被拆除,現已無跡可尋。 Category:南昌建筑物 Category:江西佛寺 Category:晉朝建築.

查看 南唐和普賢寺

10

10(十)是9与11之间的自然数。.

查看 南唐和10

10世纪南京

南京于:901年-905年,为唐朝上元县;905年-914年,为杨吴上元县;914年-920年,为杨吴昇州城,辖上元、江宁等县;920年-937年,为杨吴金陵府(936年为杨吴西都);937年,为杨吴江宁府;937年-975年,为南唐都城江宁府(961年曾短暂迁都南昌府);975年-1000年,为北宋昇州。.

查看 南唐和10世纪南京

11世纪南京

南京于:1001-1018年,为北宋昇州;1018年-1100年,为北宋江宁府。.

查看 南唐和11世纪南京

12世纪南京

南京于:1101-1127年,为北宋江宁府;1127年-1129年,为南宋江宁府;1129年-1200年,为南宋建康府(1129年-1130年、1161年为金国占领)。.

查看 南唐和12世纪南京

1月1日

1月1日是公历年的第一天,距离全年结束还有364天(闰年则还有365天)。因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查看 南唐和1月1日

8月15日

8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27天(闰年是2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8天。.

查看 南唐和8月15日

亦称为 江南国。

天长市天显天慶 (朱雀天皇)天曆 (村上天皇)太后太宁公主外王內帝奚鼐奉新县如皋文庙姜堰区孟賓于孟贯孝章皇后孫魴孙晟宁都县宣懿皇后 (後周)宫廷画家宰相宜黄县安庆市安徽历史安远县安溪县宋偓宋史宋灭南唐之战宋灭南汉之战宋福金宋朝宋朝建筑宋朝皇室寧化伏虎禪師小周后山南西道節度使崑山慧聚寺嶧山刻石巨然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上饶公主上高县严续中华路 (南京)中华门中國君主陵墓列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公主列表中國皇儲列表中國狀元列表中國風俗畫中國追尊君主列表中兴 (南唐)中兴 (年号)中国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开国皇帝列表中国皇太后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中国统一中国画中国首都中国舞的历史中国朝代中国性文化中興中正曆常州 (江苏)常梦锡东至县东流县三明市乐平市九國志九锡九江市乾德 (北宋)乾和乾祐 (后汉)广顺广政义安区于林庐山庐山市交泰二徐真君应乾五代十國君主諸子女列表五代十國行政區劃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君主列表五代十国藩王列表五代史人物列表五代音系廣德公主 (南唐)建瓯市建隆建都之议建阳县建阳区建武軍会同 (年号)伍乔张居咏张令铎张延翰张恨水張遇賢張洎 (南唐)張漢思众驹争槽弋阳县开宝开元通宝开运 (后晋)彭泽县佑民寺何喬何若愚何敬洙佛教徐铉徐游徐溫徐景运徽州後主保大保大 (南唐)保大泉保俶塔化书北宋北宋统一战争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刘崇远刘仁赡嘉鱼县周世宗周行逢周本周文矩咸宁市唐 (消歧義)唐年县唐王唐景思冯延巳兴化市元宗元德昭光华门光天 (南汉)光德剑州 (五代)剑浦县皖口之战皇甫暉皇殿側巷石城县石鼓书院王審知王令谋王延政王彦超王侁王全斌王克貞王皇后 (杨溥)王继勋 (闽)王继沂王爺千歲信仰王環王顺妃 (南唐烈祖)王逵王朴 (後周)王明 (宋朝)王操王景仁灌嬰祖堂集福州历史福州市福建历史福建省禪宗宗派禾市镇禅让制种时光秦淮河之战秀峰风景区秀峰摩崖窅娘章仔鈞筠州 (唐朝)篡位練姓繁昌县纪传体續唐書练氏夫人美女真州 (北宋)猛火油烈祖爵誉村瑞金市瓦官寺田欽祚番木鳖碱留從效留紹鎡牽機藥白夫人 (徐溫)白奉进白下区白下路白鷺洲公園白鹭洲 (南京)白鹿洞书院百家姓花錢花露水芜湖县芜湖市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韩令坤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韓幹韓國起源論聪明小空空遂川县鍾皇后萧翼赚兰亭图落星墩顾闳中袁州谯楼裹腳布西都馬希崇馬希廣馬希知馬希範馬希隱馬希萼馬希貫馬希能馬希濬馬希朗馬光贊許可瓊马光惠马楚詹敦仁高安市高審思高尔夫球历史高帝高丽大藏经高從誨高遠高越 (南唐)高懷德鬼谷洞词 (文学)诸侯谢德权谭峭豐城公主貞靜皇后鲍修让趙弘殷鸡鸣寺鹘离底黄山黄保仪齐王龚慎仪边镐辽圣宗辽朝龙南县龙衮龙虎山进香河路蜡烛錢弘佐茶法霹雳炮霓裳羽衣曲胡进思郭守文郭廷谓赣榆历史赣榆历代沿革列表赣榆大事纪年列表赣榆区赤壁市赵干赵匡胤赵普藍采和藏书印闽 (十国)闽国州县列表闾丘方远董源蒯亮蒯亮 (北宋)钱弘僔钱俶钱惟治钱惟濬蒲圻县邊姓铜陵市铅山县锺谟重屏会棋图重北人輕南人至治 (大理)金陵城采石之战 (974年)镡州长江大桥长沙历史长沙市长泰县苏州市雄州雄州 (南唐)雄遠軍雄武軍雙瞳通城县通判通文院体画陪都陳綱 (洪武知府)陳洪進陶穀抒情诗投石機柳永柴再用柴克宏柴桑区林姓林仁肇李姓李中李中 (南唐)李平 (南唐)李仁達李仲宣李仲寓李廷珪李廷珪 (南唐)李建勛李德诚李後主 (電影)李志 (南唐惠宗)李唐李光准李神祐李继勋李璟 (南唐)李炳 (五代十国)李煜李芳仪李遇 (十国)李颇李超 (南唐成宗)李恪 (建王)李榮 (南唐慶宗)李昪李景遂李景达李景迁李景逷杨吴杨玢杨珙杨琏杨璘杨璆杨思恭東都松溪县杜昌业栖霞寺舍利塔楚定王楊隆演楊行密楊溥 (十國)楊濛槎滩陂樊知古樟树市樟树镇 (清江县)欧弘练欄杆武帝武行德歙砚殷国 (五代)水丘昭券永丰县永乐 (张遇贤)永兴公主 (南唐)永隆 (闽)江姓江宁府江州 (隋朝)江行初雪圖江西历史江西省江都府江苏历史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江苏省江浙江文蔚汤悦汉服沈彬 (唐朝)沈约沈韬文沈虎子沈汾泰宁县泰州 (泰州市)泰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泰和县泰和历史泰兴县法眼宗洪州 (隋朝)洪武路游简言清凉寺 (南京)清凉山清源軍清溪縣 (南唐)湖口县溧城镇溧阳市溧陽縣滁州市漢字文化圈漳州 (古代)潍坊市潘姓潘佑潘美澄心堂紙朱令赟朱延寿朱匡業成宗明德 (后蜀)明德李皇后 (南唐)明故宫昭惠王后显德昇平署昇元流坑村海陵县 (古代)海陵区浔阳县新五代史文经文房四宝政和县應曆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慕容彦超承天寺 (泉州)承平 (朱雀天皇)招信軍曹彬怀宁县普賢寺1010世纪南京11世纪南京12世纪南京1月1日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