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協辦大學士

指数 協辦大學士

協辦大學士為中國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為从一品。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大學士與協辦大學士。在協辦大學士方面,滿人與漢人各兩名。 清人雅稱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中堂,而李鴻章於同治七年獲授協辦大學士,故時人多稱之為「李中堂」。.

115 关系: 劉墉 (清朝)劉綸劉益 (清朝)劉權之劉汝藻劉於義卓秉恬協佐大學士參知政事同平章事大学士孝全成皇后孫士毅孫孝愉孫嘉淦宣統朝得諡人物表宰相寶鋆富俊尊室廣尊室訢尹繼善中堂于敏中康基田張之萬張光憻張勳復辟張勳復辟職官張明講彭元瑞彭蕴章徐郙徐桐全慶兆惠王維楨 (阮朝)砵甸乍祁寯藻福錕程景伊穆彰阿第一次順化條約第一次鸦片战争翁同龢瑞常盧蔭溥盛昱韋文李莊有恭...荣庆額勒和布顧命八大臣裴殷年高春育謝瓖賈楨麟魁麟書麻恭黃仲敷黃琨 (阮朝)黃恩彤辛丑条约辛酉政变范富庶范登興范慎遹阮尚𩕏阮知方阮登洵阮述阮有排阮有𧩡阮文祥阿桂閻敬銘鄭懷德 (阮朝)長麟耆英陳劉慧陳大受陳廷樸陳踐誠柏葰枚中桔恩壽恩承李鴻章松筠杜堮杜文心梁國治楊琳 (越南)武仲平武光玡段廷𧀲段文會汪由敦清朝官職表清朝内阁潘清簡朱珪 (清朝)戊戌变法戴均元明亮 (清朝)浙江巡抚文煜文淵閣領閣事敬信托津書麟曾逢年1805年4月5日 扩展索引 (65 更多) »

劉墉 (清朝)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屬高密)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政治人物,書法家。 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文清。.

新!!: 協辦大學士和劉墉 (清朝) · 查看更多 »

劉綸

劉綸(,康熙辛卯九月二十七日-乾隆癸巳六月二十三日),字如叔,又字眘涵、宸翰、慎涵、慎翰,號繩菴,又號繩庵、春涵。乾隆三十八年卒,谥“文定”。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詞人,擅長古文辭。.

新!!: 協辦大學士和劉綸 · 查看更多 »

劉益 (清朝)

劉益(,康熙五十年十月十八日-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初九日),字旡方,號絜亭,室名賜書樓。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分屬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協辦大學士和劉益 (清朝) · 查看更多 »

劉權之

劉權之(),字雲房,湖南長沙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協辦大學士和劉權之 · 查看更多 »

劉汝藻

劉汝藻(),字湘南,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女詩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劉汝藻 · 查看更多 »

劉於義

劉於義(),字喻旃,號蔚岡。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劉一夔之子,劉復之父,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一世。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學者。.

新!!: 協辦大學士和劉於義 · 查看更多 »

卓秉恬

卓秉恬(),字靜遠、靜波,號海帆,四川華陽縣(在成都市境)人,清朝大臣。 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殿試位列三甲第七十三名,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山東道監察御史,次年改吏科給事中。歷升工科掌印給事中、鴻臚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太僕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僕寺卿、太常寺卿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兵部尚書,歷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協辦大學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拜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晉武英殿大學士。仕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垂五十餘年,未嘗外任,為官清正嚴謹,作風敢言,皇六子奕訢師傅。鴉片戰爭爆發,上疏力主禁煙。咸豐五年(1855年),卒於任內,贈太子太保,諡文端。.

新!!: 協辦大學士和卓秉恬 · 查看更多 »

協佐大學士

#重定向 協辦大學士.

新!!: 協辦大學士和協佐大學士 · 查看更多 »

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於唐朝首先設置,並非正式官位,而是三省長官以外的官員,加上此頭銜(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的頭銜),即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等於成為宰相群的一員。 宋代太祖時,為分割宰相權力,故在同平章事(即宰相,簡稱平章),底下設參知政事(簡稱參知、參政),原不知印,不升政事堂,為宰相的副職,開寶六年始升都堂議政,至道元年與宰相輪班知印,後來實際權力大致等於宰相,遼、金、元等朝多沿用此制。參知政事一職,明代洪武九年以後不存,清代的協辦大學士有時亦美稱參知,但已為虛職而無實權。 地方亦有參政一職,洪武九年,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以左、右參政為布政使之副職。清初略略沿用,乾隆時廢。.

新!!: 協辦大學士和參知政事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協辦大學士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協辦大學士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a;),钮祜禄氏,名不详, 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满洲镶黄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丰帝的生母。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从全嫔开始(当时同时入宫之四人中,其他三人为贵人,惟其为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于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众说纷纭,成为清宫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当皇后后铁腕治后宫也说明了道光帝对其非比寻常的爱重支持,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新!!: 協辦大學士和孝全成皇后 · 查看更多 »

孫士毅

孫士毅(),字智冶,號補山,浙江仁和縣(今屬餘杭區)臨平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協辦大學士和孫士毅 · 查看更多 »

孫孝愉

孫孝愉(),字德和,號壺園,山西興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廕生出身。 協辦大學士孫嘉淦次子。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廕生選刑部浙江司員外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四川按察使調任福建分巡台灣兵備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遷直隸按察使。著有《壺園詩稿》二卷。.

新!!: 協辦大學士和孫孝愉 · 查看更多 »

孫嘉淦

孫嘉淦(),字錫公,號懿齋,又號靜軒,諡文定,山西興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協辦大學士和孫嘉淦 · 查看更多 »

宣統朝得諡人物表

本表列出宣統朝獲得諡號的人物。.

新!!: 協辦大學士和宣統朝得諡人物表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協辦大學士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寶鋆

寶鋆(),字佩蘅,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寶鋆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大臣,并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体仁阁大学士。與恭親王、文祥等自同治初年掌管樞務,是洋务运动时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光绪年间,为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文靖”。.

新!!: 協辦大學士和寶鋆 · 查看更多 »

富俊

富俊(),字松巖,卓特氏。蒙古正黃旗萬舒保佐領人。清朝政治人物。諡文誠。.

新!!: 協辦大學士和富俊 · 查看更多 »

尊室廣

尊室廣(;),越南阮朝宗室、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尊室廣 · 查看更多 »

尊室訢

尊室訢(;),字樂之(),號蓮亭(),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時期的輔政大臣,保大帝時期的輔政親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尊室訢 · 查看更多 »

尹繼善

尹繼善(v,),字元長,號望山,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尹泰之子。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協辦大學士和尹繼善 · 查看更多 »

中堂

中堂可以指:.

新!!: 協辦大學士和中堂 · 查看更多 »

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清朝政治人物。江南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坛区)人。狀元及第,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襄。《清史稿》有傳。.

新!!: 協辦大學士和于敏中 · 查看更多 »

康基田

康基田(),字茂園,山西省興縣人。清朝官員,善治水,曾任河東河道總督、江南河道總督等職。.

新!!: 協辦大學士和康基田 · 查看更多 »

張之萬

張之萬(),字子青,號鑾坡,清朝狀元,政治人物。直隸南皮縣(今屬河北省)人。為官數十年,官至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卒謚文達。 晚清洋務名臣張之洞是其從弟。.

新!!: 協辦大學士和張之萬 · 查看更多 »

張光憻

張光憻(,),本名張登憻,建福帝即位後,避諱“登”字,改今名。字子明,號菊溪。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張光憻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是指張勳與其舊長官宗社党黨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擁護時年12歲的逊位皇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因發生在丁巳年,時人稱之為丁巳復辟,又因張勳所部的定武軍,人稱辮軍,故稱辮軍復辟。前後歷時共十二天,被段祺瑞討伐而失敗,張勳流亡天津。.

新!!: 協辦大學士和張勳復辟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職官

張勳復辟職官列出1917年張勳復辟时期的中央及地方主要職官。.

新!!: 協辦大學士和張勳復辟職官 · 查看更多 »

張明講

張明講(;)是越南阮朝時期的一位大臣、將軍。.

新!!: 協辦大學士和張明講 · 查看更多 »

彭元瑞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禮、兵、工三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每次遇見民间水旱疾苦,一定反复具陈,甚至於痛哭。乾隆常笑他:“汝又来为百姓哭矣!”彭元瑞博學強記,善對楹聯,時有令譽。彭元瑞身居紀曉嵐門下的第一把交椅。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時,彭元瑞是十位副總裁之一。乾隆稱其與蔣士銓為“江右兩名士”。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武英殿校录缺出,彭元瑞替女婿饶文震咨送,引起諸生不滿;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彭元瑞之侄彭良馵為子賄買吏員執照,事發,良馵以家有老母求饒,彭元瑞替其容隐。先后被御史初彭龄、张鹏展参奏,遭革职,日後客居怀庆。嘉慶八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

新!!: 協辦大學士和彭元瑞 · 查看更多 »

彭蕴章

彭蘊章(),字琮達,一字詠莪,號小園,别號澗東墨客,晚號詒谷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彭蕴章 · 查看更多 »

徐郙

徐郙(),字颂阁。嘉定(今上海)人。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同治元年(1862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十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

新!!: 協辦大學士和徐郙 · 查看更多 »

徐桐

徐桐(),字豫如,号廕軒,清末守舊派官僚。漢軍正藍旗人,尚書徐澤醇之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出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徐桐固守理學,極端排外,支持義和團,庚子之變時自縊殉國。著有《治平宝鉴》。.

新!!: 協辦大學士和徐桐 · 查看更多 »

全慶

全慶(v,),葉赫那拉氏,字小汀、諡文恪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702001715-1號,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協辦大學士和全慶 · 查看更多 »

兆惠

兆惠(p,),字和甫,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时将领,封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

新!!: 協辦大學士和兆惠 · 查看更多 »

王維楨 (阮朝)

王維楨(;),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的輔政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王維楨 (阮朝) · 查看更多 »

砵甸乍

軍中將砵甸乍爵士,Bt,GCB(Sir Henry Pottinger,),--,英國軍人及殖民地官員,1843年成為首任香港總督。.

新!!: 協辦大學士和砵甸乍 · 查看更多 »

祁寯藻

祁寯藻(),字叔穎,一字淳甫,避諱改實甫,號春圃、息翁,山西壽陽人。清朝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祁寯藻 · 查看更多 »

福錕

福錕(1834年11月5日-1896年10月10日),愛新覺羅氏,字箴庭,清宗室,滿洲鑲藍旗人,康熙次子理密親王允礽六世孫,因其當上大學士後於朝廷聲名顯赫,人稱福中堂。 福錕為咸豐八年(1858年)舉人,九年(1859年)己未科第二甲進士,授任吏部主事,晉升吏部員外郎。 光緒五年(1879年),由吏部員外郎遷右庶子,擢任太僕寺卿。 光緒六年(1880年),賞任副都統,任西寧辦事大臣。 光緒八年(1882年),召命授任兵部侍郎,再歷調刑部侍郎及戶部侍郎。 光緒十年(1884年),擢任工部尚書,兼任步軍統領,後被受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兼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後再調戶部,任協辦大學士。福錕於戶部駁斥機器製造及鼓鑄錢幣之弊,議革職,後改留任,很快得以復職。 光緒十五年(1889年),被加封太子太保銜,再封詹事府右庶子。當時,崇文上疏彈劾東閣大學士張之萬交納外官,結黨營私,命福錕偕同刑部尚書潘祖蔭訪查,後證明張之萬之清白。 光緒十七年(1891年),授任體仁閣大學士。 光緒二十年(1894年),皇太后萬壽,賞雙眼花翎。時年京師常有盜案發生,福錕先禁止步軍以嚴刑迫令盜犯招供,遂令盜賊更顯放肆,於是福錕決定奏請通佈緝捕章程,嚴拿罪犯,得允。 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甲辰(1895年6月26日),福錕致仕。 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丙申(1896年10月10日),福錕卒,光緒皇帝派貝子溥倫領侍衛十人,前往奠酒,並賞陀羅經被。賞其子毓方為郎中。尋予諡文慎。.

新!!: 協辦大學士和福錕 · 查看更多 »

程景伊

程景伊(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四十五年,即),字聘三,清朝政治人物。江南武進縣 (今屬常州市)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程景伊 · 查看更多 »

穆彰阿

彰阿(p;),字子樸,號鶴舫,別號雲漿山人,郭佳氏,滿洲鑲藍旗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穆彰阿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順化條約

《第一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3)),又稱《癸未和約》(Hòa ước Quý Mùi, 1883),指的是1883年8月25日越南阮朝與法國在順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次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1881年,法國商人從越南前往中國雲南邊境貿易的時候,遭到山賊的阻撓。翌年,法國便以此為由出兵北圻,佔領了河內。越南嗣德帝邀請黑旗軍抗擊法國,並向中國清朝求救。清廷僅派遣廣西兵前往救援。法軍在北圻遭到越軍、清軍、黑旗軍的圍攻,戰爭陷入僵局。1883年,法國決定攻打越南首都順化來扭轉戰局。8月18日,孤拔率七艘軍艦自北圻來到順化河口,炮擊順安屯;兩天之後,法軍攻佔順安屯,佔據了香江入海口,兵臨順化城下,要求與阮朝政府談判。 此時嗣德帝病逝,刑部尚書阮文祥、兵部尚書尊室說專權。協和帝對阮文祥和尊室說甚為不滿,朝廷陷入混亂之中。阮朝對法軍的到來甚為懼怕。阮文祥帶著法籍主教 加斯帕爾(Monsignor Gaspar)來到法軍陣營,請求停戰兩天,以進行談判。 法方全權代表弗朗西斯·儒勒·何羅芒(François-Jules Harmand)隨後來到順化,向越南朝廷下達蠻不講理的最後通牒,其語氣仿佛修昔底德《戰爭志》中的彌羅斯對話一般。越南皇帝和大臣們根本沒有機會對條約的內容進行討論,也無法對法方進行談判。 8月25日(陰曆七月廿三),越方代表協辦大學士陳廷肅、吏部尚書阮仲合,同法方代表何羅芒、路易·歐仁·德·尚波(Louis Eugène Palasne de Champeaux,越南譯作「參哺」),在順化皇城簽訂和約。.

新!!: 協辦大學士和第一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又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年) 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圣旨於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新!!: 協辦大學士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翁同龢

翁同--(),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中国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新!!: 協辦大學士和翁同龢 · 查看更多 »

瑞常

常(v,),石爾德特氏,字芝生,號西樵 ,諡文端,蒙古鑲紅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協辦大學士和瑞常 · 查看更多 »

盧蔭溥

盧蔭溥(),宇南石,號霖生,山東德州人,清朝大臣,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從政五十餘年,歷任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尚書。.

新!!: 協辦大學士和盧蔭溥 · 查看更多 »

盛昱

宗室盛昱(,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巳時-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丑時),字伯希,又字伯熙、伯兮、伯羲、伯韞,號韻蒔,室名意園、鬱華閣、栘林館。清朝遠支宗室鑲白旗第三族。清朝政治人物、學者。.

新!!: 協辦大學士和盛昱 · 查看更多 »

韋文李

韋文李(;),越南阮朝官員,岱依族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韋文李 · 查看更多 »

莊有恭

莊有恭(),字容可,号淳夫、滋圃,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人,籍貫福建省晋江。清朝狀元、政治人物。 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侍讀學士、中丞、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太子少保,江蘇、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7月病卒於福建任上,享年55歲。.

新!!: 協辦大學士和莊有恭 · 查看更多 »

荣庆

荣庆(),字华卿,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清末军机大臣,参与新政。.

新!!: 協辦大學士和荣庆 · 查看更多 »

額勒和布

額勒和布(v;),字筱山,觉尔察氏,滿洲鑲藍旗人,晚清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額勒和布 · 查看更多 »

顧命八大臣

顧命八大臣(英文:The Eight Regents) ,又称赞襄政务大臣,是清咸丰帝臨終前指派,輔弼新君载淳的八位大臣,為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其中以肃顺為首。 清咸丰辛酉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莊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遗诏三名御前大臣和五名军机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这八个人被稱作「赞襄政务王、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 不久,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親王奕訢等隨即發動了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八大臣非死即貶,即祺祥之变,或稱辛酉政变。.

新!!: 協辦大學士和顧命八大臣 · 查看更多 »

裴殷年

裴殷年(;),本名裴文禩(),字殷年,後以字行,號遜庵(),又號輶軒(),又號海農(),又號珠江(),越南阮朝官員,成泰年間擔任輔政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裴殷年 · 查看更多 »

高春育

春育(;),字子發(),號古驩龍崗(),越南阮朝末期政治家、歷史學家。.

新!!: 協辦大學士和高春育 · 查看更多 »

謝瓖

謝瓖(,),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謝瓖 · 查看更多 »

賈楨

賈楨(),字筠堂,山東登州黃縣人,晚清官員。 贾允升长子。道光六年榜眼,授翰林院編修。道光十六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六子奕訢讀。歷任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左都御史、禮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咸豐年間,兩拜體仁閣、武英殿大學士。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犯京師,帝命賈楨留守,日危坐天安門,阻外軍不令入。翌年,咸豐駕崩,授命顧命八大臣輔導新君,東太后與西太后發動祺祥之變,賈楨與周祖培、沈兆霖、趙光上疏,請東西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贈太保,諡文端。.

新!!: 協辦大學士和賈楨 · 查看更多 »

麟魁

麟魁(),字梅谷,索綽羅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麟魁 · 查看更多 »

麟書

麟書(),爱新觉罗氏,字芝弇、又作芝葊。清宗室,滿洲正藍旗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籤分宗人府主事。曾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考試御史閱卷大臣、殿試讀卷大臣、貢士朝考閱卷大臣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卒。諡文慎,贈太子太保銜,入祀賢良祠。.

新!!: 協辦大學士和麟書 · 查看更多 »

麻恭

麻恭上將,CB(General George Alexander Malcolm,),英國軍人,1841年8月來華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1843年6月27日成為香港首任輔政司。 麻恭1825年加入英國陸軍,此後長年在印度服役,期間曾於1827年至1830年為其擔任孟買總督的父親約翰·馬爾科姆爵士擔任副官,後來分別於1831年和1839年透過捐官方式升任上尉和少校。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麻恭於1841年8月跟隨新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兼駐華全權公使砵甸乍爵士抵華,擔任公使館秘書官兼駐華英軍總司令歌賦爵士的副官。1842年8月,他參與有關草擬《南京條約》的談判,並促成英方與清廷代表在8月29日正式簽署條約。麻恭在同年12月把條約帶返英國確認,翌年3月再把條約確認本帶到香港,為換約儀式作好準備。另一方面,根據記載,麻恭隨英軍北伐期間,於1842年7月途經揚子江堤岸,與公使館助理秘書吳思南使用一台達蓋爾照相機拍攝沿途風光,成為現存最早有關在中國拍照的記錄。 1843年6月26日,英國與清廷在香港就《南京條約》舉行換約儀式,席間麻恭負責宣讀《英皇制書》和《皇家令狀》,然後由砵甸乍誓就任為首任香港總督兼英軍總司令,意味清廷正式依據《南京條約》割讓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翌日,麻恭獲委任為首任香港輔政司,同時成為首批44名太平紳士之一。然而,麻恭在任約一個月後,就因為要把《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帶返英國而在7月31日離港。此後他未曾返港回任,直到翌年5月輔政司一職才正式由卜魯斯接替。 事實上,雖然香港遲至1843年6月才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但早在英軍於1841年1月登陸香港後,已對香港作出實際管治。當1841年8月砵甸乍履任和率英軍北伐後,香港事務由駐華商務副總監莊士敦代為打理,期間他大舉出售香港土地,除了英商和其他外商受惠外,甚至於麻恭也是得益者之一。麻恭當時與吳思南同獲批出皇后大道中近美利操場以東海軍軍營附近的一幅土地,並闢作專門售賣雜貨的廣州市場,據文獻記載,該市場至少直到1873年仍然屹立原址。晚年的麻恭主要定居於英國倫敦,並於1874年晉升上將。此外,他由1866年起榮任(1881年後改組為)上校,直到去世。.

新!!: 協辦大學士和麻恭 · 查看更多 »

黃仲敷

黃仲敷(;),越南阮朝北圻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黃仲敷 · 查看更多 »

黃琨 (阮朝)

黃琨(;),原名黃--,越南阮朝官員,維新帝的輔政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黃琨 (阮朝) · 查看更多 »

黃恩彤

黃恩彤(),字石琴,山東寧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道光進士,初在刑部擔任京官多年,歷升江蘇按察使、布政使等職。鴉片戰爭期間,參與對英談判,並隨同耆英、伊里布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此後調職廣東,官至廣東巡撫。卸任後鄉居數十載,著述甚豐。.

新!!: 協辦大學士和黃恩彤 · 查看更多 »

辛丑条约

《辛丑條約》,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議定書》,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十一國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協定。被認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名辛丑条约,亦有“九七皇耻”一说。原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皇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新!!: 協辦大學士和辛丑条约 · 查看更多 »

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又称祺祥之变、祺祥政变或北京政变。1861年(咸丰十一年,农历辛酉年)咸丰帝逝世后由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和道光帝六子恭亲王奕訢、道光帝七子醇亲王奕譞等人,联合发动的宫廷政变,消滅了咸丰帝遺命的顧命八大臣勢力。而後由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執政,是為兩宮聽政。.

新!!: 協辦大學士和辛酉政变 · 查看更多 »

范富庶

范富庶(,),字教之(),號竹堂(),別號蔗園(),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范富庶 · 查看更多 »

范登興

范登興(;),字絜矩,越南阮朝官員,阮初封興讓侯。 范登興是嘉定城新安府新和人,父親是建和先生范登龍,母親范氏姓。少年時代勤奮好學。景興五十七年(1796年),阮福映在在嘉定開科取士,范登興通過科舉考試,出仕為府禮生,在貢士院任職,後又為奮武衛參論,參與進攻富安府的戰鬥。景興六十年(1799年),升任吏部參知,經常跟隨阮福映出征,為其出謀劃策。 嘉隆四年(1805年),阮福映稱帝,令范登興兼掌長舵事。由於范登興頗有學識,阮福映非常器重他,常與他討論治國之道。嘉隆六年(1807年),遷京北鄉試場提調。嘉隆十二年(1813年),升禮部尚書。嘉隆十五年(1816年)冬,又兼掌欽天監事務。 嘉隆十八年(1819年)冬,阮福映逝世。臨終前,他將范登興和黎文悅任命為顧命大臣。嗣君明命帝繼位之後,范登興又奉明命帝之命,與尊室曎一起主持編纂《玉譜》,擔任監修。明命二年(1821年),擔任國史館副總裁。 明命三年(1822年),范登興因事免職候審,發往廣南效力。明命四年(1823年),廷議范登興應降四級調用,明命帝以其在廣南效力有功,改為降兩級調用,貶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不久升任吏部左參知,兼管翰林院,仍任國史館副總裁。明命五年(1824年),復為禮部尚書。明命六年(1825年),明命帝巡視廣南,范登興奉命留守順化京城。同年夏病逝,壽六十一歲。追贈榮祿大夫、柱國、協辦大學士,諡忠雅。嗣德二年(1849年),加贈特進、榮祿大夫、太保、勤政殿大學士,封德國公()。夫人范氏姓封一品德國夫人,諡端慈,建祠堂於京城祭祀。其四世祖宗都有追贈官職。 嗣德五年(1852年),與鄭懷德、黎光定等人補祀中興功臣廟。嗣德十一年(1858年),列祀賢良祠。.

新!!: 協辦大學士和范登興 · 查看更多 »

范慎遹

范慎遹(;),字觀成,號望山,越南阮朝時期官員、史學家。 范慎遹是寧平安謨縣人。九歲時,就師從於武范啓學習儒學。21歲時,又拜黃甲范文誼為師。 1850年,范慎遹中舉人,但未能通過會試。不過嗣德帝卻任命他出來當官,成為端雄縣的儒學教師。在此期間,編成《興化記略》,於1856年完成。 1857年,擔任桂陽(今諒山省桂武縣)知州。1873年,因法國侵略北圻,他前往河內交涉,擢河內巡撫。 1876年,調任吏部參知。1878年,進入機密院,成為皇子育德堂和正蒙堂的老師。他還負責監督國子監,並參與國史館修史,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1882年,法國再次侵略北圻,范慎遹奉嗣德帝之命,秘密出使清朝求救。1884年,范慎遹與阮文祥、尊室𤄫三人,作為阮朝的全權使者,出使西貢,與法國殖民政府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歸國後,擔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工部左參知。 在《第二次順化條約》簽訂之後,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85年,尊室說率軍突襲中圻欽使府,戰敗,挾持咸宜帝逃往廣治省山中,建立新所城。咸宜帝發出《勤王詔》,號召越南人起義,對抗法國的統治。7月29日,范慎遹欲跨海向北圻逃去,欲響應勤王運動,但被法國殖民政府逮捕,罷免一切官職,流放崑崙島監獄,後來與阮文祥、尊室訂一起被判流放塔希提島。10月23日,在旅途的第六天,范慎遹因糖尿病,死於馬來半島附近。他的屍體被法國水手投入海中。 河內市和寧平市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以紀念他忠於阮朝皇室、反抗法國統治的事蹟。越南設有范慎遹史學獎,以紀念其在史學上的貢獻。 Category:越南國子監官員 Category:阮朝戶部尚書‎ Category:越南歷史學家 Category:阮朝協辦大學士 Category:寧平省人 D Category:阮朝吏部參知 Category:阮朝工部參知 Category:嗣德三年庚戌科南定場舉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范慎遹 · 查看更多 »

阮尚𩕏

阮尚𩕏(;),越南阮朝官員。本名阮𩕏,成泰四年(1892年),成泰帝硃批賜“尚”字,改今名。.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尚𩕏 · 查看更多 »

阮知方

阮知方(;),原名阮文章(),字含章(),號唐川(),越南阮朝的大臣。在法國勢力入侵越南時,他曾率領越軍在峴港(1858年)、嘉定(1861年)和河內(1873年)抵抗法軍。.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知方 · 查看更多 »

阮登洵

阮登洵(,),字信夫(),號慎齋(),越南阮朝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登洵 · 查看更多 »

阮述

阮述(;),字孝生(),號荷亭(),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述 · 查看更多 »

阮有排

阮有排(;)是越南阮朝保大帝时期的機密院院長。他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有排 · 查看更多 »

阮有𧩡

阮有𧩡(;),原名阮有謀(),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有𧩡 · 查看更多 »

阮文祥

阮文祥(,),越南阮朝官員,他在嗣德帝死後擔任輔政大臣,在1883年至1884年期間曾先後廢立了三位皇帝:育德帝、協和帝和建福帝。他也是1885年反法勤王運動的領袖之一。.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阮文祥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協辦大學士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閻敬銘

閻敬銘(),字丹初,陝西朝邑縣(今大荔縣)人,晚清大臣,理財有道,有「救時宰相」之稱。.

新!!: 協辦大學士和閻敬銘 · 查看更多 »

鄭懷德 (阮朝)

鄭懷德(;),又名安,字止山,號艮齋,越南阮朝官員、文學家、詩人,受封安全侯。.

新!!: 協辦大學士和鄭懷德 (阮朝) · 查看更多 »

長麟

長麟,可以指:.

新!!: 協辦大學士和長麟 · 查看更多 »

耆英

耆英(),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清朝宗室正蓝旗人,官至两广总督。鸦片战争期间多次任钦差大臣代表清廷与英国和谈,后谈判失利而被清文宗赐死。.

新!!: 協辦大學士和耆英 · 查看更多 »

陳劉慧

陳劉慧(;),原名陳嘉善,後改名陳劉惠,成泰十三年(1901年)改今名,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陳劉慧 · 查看更多 »

陳大受

陳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清朝官員。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散館,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超擢,五遷至吏部侍郎。乾隆十一年(1746年)加太子少保,調任福建巡撫。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太傅。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任兩廣總督,次年卒于任上。賜祭葬,諡文肃。有《陈文肃奏议》。有子陳輝祖、陳嚴祖。.

新!!: 協辦大學士和陳大受 · 查看更多 »

陳廷樸

陳廷樸(;),越南阮朝官員。 陳廷樸是廣治省肇豐府由靈縣安舍總河中社(今屬廣治省由靈縣)人,協辦大學士賴安子陳廷肅之子。嗣德末年,任廣治山防使。後降為鴻臚寺少卿。成泰七年(1895年),任廣治按察使。成泰八年(1896年),改任承天府丞。後升任承天府尹。成泰末年,任安靜總督。維新三年(1909年)正月,升署協辦大學士。維新四年(1910年)十月,改領戶部尚書,充輔政大臣。維新六年(1912年)七月,法國政府贈陳廷樸一枚四項北斗佩星。維新七年(1913年)十二月,陳廷樸病情加劇,阮廷准他停職前往法國人醫院治療。戶部尚書暫由禮部尚書黃琨兼掌。維新八年(1914年)正月,晉封禮門子()。三月,陳廷樸在任上去世。.

新!!: 協辦大學士和陳廷樸 · 查看更多 »

陳踐誠

践诚(;),本名陳養鈍(),字時敏(),號遜齋(),本以字行,名陳時敏,後避嗣德帝諱,改名陳敏,嗣德帝賜名踐誠據《明鄉陳氏正譜》:「公諱養鈍,字時敏,號遜齋,欽奉御賜名踐誠。」(參見陳元爍、陳荊和《承天明鄉社陳氏正譜》,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83頁。)《大南實錄》亦載:「陳踐誠初名養鈍,字(雙行夾注:左從日右從寺)敏,以字行,號遜齋,後避國諱,改敏,奉御賜今名。」(參見《大南實錄·大南列傳正編第二集·諸臣列傳·陳踐誠傳》,茲參考許文堂、謝奇懿編《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匯編》,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520頁。),越南阮朝政治人物,明鄉人。.

新!!: 協辦大學士和陳踐誠 · 查看更多 »

柏葰

柏葰(v,),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斬首。.

新!!: 協辦大學士和柏葰 · 查看更多 »

枚中桔

枚中桔(;),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枚中桔 · 查看更多 »

恩壽

恩寿,字藝棠,索卓羅氏,满洲鑲白旗人。晚清政治人物。.

新!!: 協辦大學士和恩壽 · 查看更多 »

恩承

恩承(),葉赫那拉.恩承,字露圃,諡文恪,號履堂,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協辦大學士和恩承 · 查看更多 »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李鴻章 · 查看更多 »

松筠

松筠(v,),號湘浦,一說晚號百二老人,瑪拉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名臣。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共五十二年。.

新!!: 協辦大學士和松筠 · 查看更多 »

杜堮

杜堮(),字石樵,山東濱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侍郎。諡文端。 子杜受田,官至協辦大學士。孫杜翰,官至工部侍郎。.

新!!: 協辦大學士和杜堮 · 查看更多 »

杜文心

杜文心(;),原名杜文璦(),因犯育德帝諱,改今名,字玉軒,號家川(),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杜文心 · 查看更多 »

梁國治

梁國治(),字階平,號瑤峰、豐山,浙江會稽中塘梁巷村(今屬上虞)人。清朝政治人物、書法家。.

新!!: 協辦大學士和梁國治 · 查看更多 »

楊琳 (越南)

楊琳(;),字夢石(),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楊琳 (越南) · 查看更多 »

武仲平

武仲平(,),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武仲平 · 查看更多 »

武光玡

武光玡(;),越南阮朝官員、天主教徒,教名若瑟(Giuse)。.

新!!: 協辦大學士和武光玡 · 查看更多 »

段廷𧀲

段廷𧀲(;),本名段廷蕑(),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段廷𧀲 · 查看更多 »

段文會

段文會(;),原名段文評(),越南阮朝官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段文會 · 查看更多 »

汪由敦

汪由敦(),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安徽休寧人,清朝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汪由敦 · 查看更多 »

清朝官職表

清朝官職表列舉出清代乾隆以後的官職,分為文官、武官,官階高低由秩品來區分。本表所列官職限於中央和行省地區。蒙古各盟、旗之官制參見清代蒙古官制;新疆回部各地官制參見伯克制;西藏官制參見駐藏大臣及噶廈;青海地區官制參見西寧辦事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内阁

清朝内阁是清朝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九年(1670年),历时共二十七年确定。清朝也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

新!!: 協辦大學士和清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潘清簡

潘清簡(,),字靖伯(),又字淡如(),號梁溪()別號梅川()。越南阮朝時期的政治家、儒家、作家、历史學者。他是越南史料《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總裁官,曾於1863年出使法國,後來在法越戰爭法軍佔領南圻後自殺身亡。.

新!!: 協辦大學士和潘清簡 · 查看更多 »

朱珪 (清朝)

朱珪(),字石君,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学者。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清史稿》列傳一百二十七.

新!!: 協辦大學士和朱珪 (清朝) · 查看更多 »

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量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畫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新!!: 協辦大學士和戊戌变法 · 查看更多 »

戴均元

戴均元(),字修原,號可亭,江西大庾縣(今大余縣)人,祖籍安徽休寧隆阜,清朝大臣,居官五十餘年,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 狀元戴衢亨之叔父。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四川學政、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山東學政、刑部侍郎、戶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御史、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管理三庫大臣、協辦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文淵閣大學士、實錄館總裁、太子太師。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崩,戴均元與托津、盧蔭溥撰寫遺詔,因有「高宗降生於避暑山莊」之語,大學士曹振鏞指軍機擬遺詔犯了「重大錯誤」,道光帝嚴懲戴均元降四級留任,逐出軍機。道光元年(1821年),與莊親王綿課、協辦大學士英和監修寶華峪萬年吉地。道光七年(1827年),陵寢完工,孝穆成皇后入葬。翌年,地宮滲水一尺七寸,帝震怒,嚴譴在事諸臣,褫戴均元職,逮京治罪,擬重闢,念其耄老,免罪釋歸。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於大庾,享年九十五。 戴均元主持撰寫皇帝《實錄》與《起居注》,纂輯《明鑒》,草擬《科場條例》,在學問上頗有建樹。.

新!!: 協辦大學士和戴均元 · 查看更多 »

明亮 (清朝)

明亮(z;),字寅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諡文襄。.

新!!: 協辦大學士和明亮 (清朝) · 查看更多 »

浙江巡抚

浙江巡抚,是明清时期中国浙江省的巡抚。明朝稱為巡撫浙江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

新!!: 協辦大學士和浙江巡抚 · 查看更多 »

文煜

文煜(),字星巖,費莫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官员。.

新!!: 協辦大學士和文煜 · 查看更多 »

文淵閣領閣事

文淵閣領閣事,為中國清朝官職之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起設置於文淵閣,由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充。為帶職充任制職位,品等依照原本官職。文淵閣領閣事之主要業務為掌管、綜理宮廷內府藏書、典籍。其下屬官還有文淵閣直閣事、校理、檢閱、內務府司員、筆帖式等職位。 1912年清宣統帝退位後,該官職廢除。.

新!!: 協辦大學士和文淵閣領閣事 · 查看更多 »

敬信

宗室敬信()、敬信,諡文恪,愛新覺羅氏,清朝皇室,政治人物。.

新!!: 協辦大學士和敬信 · 查看更多 »

托津

托津(p;),字知亭,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大臣。.

新!!: 協辦大學士和托津 · 查看更多 »

書麟

書麟(v,),字紱齋,高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高晉子。初授鑾儀衛整儀尉,累遷冠軍使,擢西安副都統。乾隆三十八年,為領隊大臣,隨參贊大臣豐昇額征金川。金川平,圖形紫光閣。授廣西提督。 四十九年,出為安徽巡撫。五十二年,擢兩江總督。不久,因徇私失察褫職,遣戍伊犂。尋起複為山西巡撫。五十六年,仍授兩江總督。嘉慶四年,授吏部尚書,兼正紅旗漢軍都統,加太子少保。尋協辦大學士,授閩浙總督。五年,調湖廣總督,督師剿襄陽青、藍、黃三號教匪。六年,進剿徐天德、苟文明等,卒於軍中。贈太子太傅,封一等男爵,以子吉郎阿嗣,諡文勤。.

新!!: 協辦大學士和書麟 · 查看更多 »

曾逢年

曾逢年(),廣東省惠州府陆丰县碣石镇人,中國清朝時的軍事人物,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实授正二品廣東南澳鎮總兵官,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剿匪有功受賞戴花翎。.

新!!: 協辦大學士和曾逢年 · 查看更多 »

1805年

没有描述。

新!!: 協辦大學士和1805年 · 查看更多 »

4月5日

4月5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5天(闰年的第9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0天。.

新!!: 協辦大學士和4月5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