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同仁堂 (天津)
天津同仁堂,咸丰二年(1852年)始建于天津,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之一,是天津市保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老字号企业之一。其牌匾上“同仁堂”为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亲笔题写。 2005年2月28日,天津同仁堂以1.06亿元人民币竞得另一家全国老字号企业——天津“狗不理”。.
查看 华世奎和同仁堂 (天津)
天津劝业场
天津劝业场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著名的老字号商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井陉矿务局津保售煤处总经理、天津买办高星桥集资创办,法商永和营造公司保罗·慕乐设计建造,1928年末建成并开业。坐落于原天津法租界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今和平区和平路290号,滨江道152-166号),与惠中饭店和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相对,目前,天津劝业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查看 华世奎和天津劝业场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查看 华世奎和天津市
天津庆王府
天津庆王府是庆亲王奕劻长子,乾隆帝玄孙,正紅旗總族長,農工商部尚書,庆贞亲王载振在天津的故居。该建筑建于1922年并于次年(1923年)落成,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剑桥道(Cambridge Road)(今和平区重庆道55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市庆王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项目。 .
查看 华世奎和天津庆王府
天津鼓楼
天津鼓楼是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的一座仿古建筑,是国家2A级景区。重建于2001年,现周边辟为商业街区,名为鼓楼商业街。原天津鼓楼为天津三宝之一。.
查看 华世奎和天津鼓楼
天津老城
天津卫于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弘治年间(1493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处建造鼓楼。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城墙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老城的一些历史遗迹还有一些保留。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其他均建成仿古商业街、购物中心或者商品房。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将这里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定名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
查看 华世奎和天津老城
天津意式风情区
天津意式风情区,又称“新·意街”,前身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是天津市河北区的一处具有意大利风情的旅游风景区,亦是亚洲唯一一处具有意大利风格的大型建筑群。在其作为商业地产项目推广期间,被称作新·意街、意大利风情区或海河意式风情区2011年,根据天津市规划局编制公示的《天津市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正式定名为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
查看 华世奎和天津意式风情区
宪政编查馆
宪政编查馆,清末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中的一个官方临时研究机构。1905年置考察政治馆,1907年8月清朝决定仿行立宪,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由军机处王大臣督饬,设提调二员综理馆中一切事宜。设编制局、设计局、官报局,译书处、图书处、总务处。宪政编查馆主要工作是翻译各国宪法,研究国情,办理有关宪政的折件,初步拟定有关法规。1911年5月清朝取消军机处并设置内阁时,宪政编查馆改名法制院,隶属内阁,由内阁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兼充宪政编查馆大臣。.
查看 华世奎和宪政编查馆
严修
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中国著名教育家,与华世奎、孟广慧、赵元礼共称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与张伯苓同为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南开校父”。天津府天津縣(今天津市)人,祖籍宁波慈溪县,是清末巨商严信厚的堂侄。子嚴智鍾。.
查看 华世奎和严修
张士骏
张士骏(),字子腾,直隶丰润县大齐坨人,中国天津律师。.
查看 华世奎和张士骏
張伯英
張伯英(),原名啟讓,一名白英,字勺圃,號雲龍山民,室名小來禽館,江蘇徐州人。 父張仁廣为通判。張伯英出生于徐州三堡榆庄,師從徐葵南、冯煦,与葵南子徐树铮为同窗。光绪戊子年(1888年),十八歲參加金陵鄉試,與其叔張從仁同科中舉,传为佳话。為家計,开馆授徒。1926年任《黑龍江通志》總纂。工書法,以行書见长,与王书衡、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 Z Z张 B伯 Category:江苏咨议局议员.
查看 华世奎和張伯英
陈慈黉故居
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泰国华侨实业家、金融家陈慈黉及其家族兴建的大规模民居建筑群体,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有“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 。现在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华世奎和陈慈黉故居
慶親王內閣
慶親王內閣成立於清朝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結束於同年的九月十一(11月1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內閣,由慶親王奕劻組閣。 當年清政府宣布廢除軍機處,實行內閣制,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和諸大臣;然而由於內閣成員共13人,9人為滿蒙貴族,其中7人為皇族,因此被批評者譏諷為「皇族內閣」。 慶親王內閣成立之日暨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還頒佈了《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由於慶親王內閣為中國歷史上之始創,所以清政府宣稱為慎重起見,未實行新《內閣官制》,僅是根據《內閣辦事暫行章程》成立。而軍事上的所有問題也不由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而是由軍諮府大臣載濤負責。.
查看 华世奎和慶親王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