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半岛电视台

指数 半岛电视台

半岛电视台(الجزيرة,羅馬化转写:;意为“岛”或“半岛”,指阿拉伯半島)是一家以卡塔尔首都多哈為基地的國際电视媒体,開播於1996年,由出資的拥有。除了阿拉伯語之外,並同時以英語、土耳其語等多種語言,向全球播出以新聞為中心的節目內容。 半岛电视台地处阿拉伯世界,在新闻报道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视角,它在节目中开创性地引入了电话采访,电视论战等节目,尤其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它多次率先播放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录像声明,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除了新闻频道外,半岛电视台还开设有几个专门的频道,包括体育频道组合,公共政务频道和儿童频道等。半岛电视台于2015年开通中国区的业务,包括官方微博以及公众号。 除电视频道以外,半岛电视台另有一个英阿双语的官方网站。在此任职的记者都是来自於各阿拉伯国家。电视台共有60多名记者、2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球共有25个记者站。由於播出範圍遍及全球,使半島電視台被認為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阿拉伯媒体。.

283 关系: Al Jazeera News Live加沙船队冲突基地组织半岛 (消歧义)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卡塔尔卡塔尔历史卡塔尔政治卡達半島電視台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南蘇丹內戰南蘇丹解放運動南方電視台 (拉丁美洲)古賽爾戰役台北電視節史哲維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内战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5月-2011年8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1月-2012年4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9月-2012年12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名譽殺人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塔瓦库·卡曼多哈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案太平島太陽花學運時間軸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媒體列表孟山都孙书云安巴爾衝突安華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争议尼姆爾·尼姆爾巴勒斯坦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审查中國茉莉花革命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中非共和国冲突 (2012年–至今)...希沙姆·甘迪勒世界人权大会世越号沉没事故帕維爾·古巴廖夫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叛乱九一一袭击事件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年表亚德兰科·普尔利奇亚西尔·阿拉法特亞丁機場戰役库尔德斯坦工人党库尔德斯坦民主党代尔祖尔省冲突令谷伊宁二·五事件伊德利卜市战役伊莎德·曼吉伊朗綠色革命伊朗里亞爾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爆炸案伊斯蘭前進軍–自由敘利亞軍衝突征服沙姆陣線德拉雅大屠杀在YouTube上訂閱人數最多的用戶列表地方协调委员会國際新聞頻道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利比亚内战中的死伤情况哈姆扎·阿里·哈特贝之死哈巴图拉·阿洪扎达哈爾曼迪爾·薩希卜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冯建梅强制引产事件全民大悶鍋公共事務黨公共廣播克劳斯亲王奖克里米亞共和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校友列表倫敦攝影棚BeIN SportsCCTV+CNBC亞洲台的黎波里之战 (2011年)瞬間看地球玛丽·科尔文獨立公投碎片大厦祖拜達·莎爾娃特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穆罕默德·穆尔西穆阿迈尔·卡扎菲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第三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第一次伊德利卜省冲突第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第四次德拉省戰役米苏拉塔之战維吉尼亞·拉吉維多里歐·艾里格尼纏擾纳尔逊·曼德拉经济自由战士维基百科维基扫描器网络广播美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伊拉克人权美国的人权纪录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羅蘭·比歌烏戈·查維茲热比娅·卡德尔瓦迪代夫围困战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花押 (鄂圖曼帝國蘇丹)韩越关系韓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萨拉凯卜战役香港寬頻bbTV香港有線電視解放摩蘇爾马哈茂德·梅基马里北部冲突马来西亚回教驻华外国记者协会骯髒戰爭 (阿根廷)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辛迪·希恩迪阿巴利戰鬥迪拜火炬大厦范俭茉莉花革命舍阿奈比山武裝衝突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尔·戈尔阿尔达·图兰阿布達比羅浮宮阿以冲突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阿萨尔大屠杀阿都拉·巴达威阿里埃勒·沙龙阿里·法扎特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阿拉伯卫星电视台阿拉伯語變體蘇丹游牧民族衝突蘇萊曼尼亞唐人街赛义夫·阿拉伯·卡扎菲間諜電報邁克爾·布朗命案自由叙利亚军自由电视台臺灣電視台列表里亚德·法里德·希贾卜艾库贝尔大屠杀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雙峰塔送水节陳嘉韻I24newsLAM莫三比克航空470號班機空難TVBS新聞台Unifi TVWannaCryWorld Wave柬埔寨-北韓關係杜马战役核武器擁有國列表梅纳戈空军基地围困战極道樱花频道民族民主党 (埃及)气旋纳尔吉斯江南Style沈旭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法國的柏柏爾人法蘭西24朝鮮半島與越南關係朝鮮戰爭細菌戰有线电视新闻网是松豐三郎昔兰尼加新华社新西兰纪录片基金会新闻自由文茜的世界周報敘利亞人權拉乌夫·拉希德·阿卜杜·拉赫曼拉米·哈马达拉拉斯坦2003年7月2003年9月2004年10月2004年1月2004年6月2006年11月2006年7月2006年8月2006年9月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2007年净选盟大集会2008年加沙戰爭2008年西藏骚乱2009年3月2009年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2010年阿克蘇爆炸襲擊事件2011年4月中國2011年埃及革命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1年葡萄牙立法選舉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2012年大马士革之战2012年巴林大獎賽抗議2012年布尔加斯汽车爆炸事件2012年蘇丹與南蘇丹邊境衝突2012年至2013年埃及抗議活動2012年戈尔诺-巴达赫尚冲突2013年10月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2013年埃及政变2013年埃及政變事後動盪2013年墨西哥气罐车爆炸事件2013年不丹國民議會選舉2013年倫敦馬拉松2013年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爆炸案2013年雷伊漢勒爆炸案2013年洪都拉斯大选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2013年新加坡小印度骚乱2014年5月2014年6月2014年8月2014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2014年加丹加出軌事故2014年以巴冲突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塔吉克代表團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秘魯代表團2014年泰國軍事政變2014-15年也门政变201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2015年1月2015年5月2015年巴加大屠殺2015年巴马科丽笙酒店遇袭事件2015年麥加朝覲踩踏事故2016年2月迪亚巴克尔爆炸案2016年3月伊斯坦布尔爆炸案2016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2016年7月喀布尔爆炸袭击2016年9月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2017年4月2017年6月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2017年委内瑞拉制宪大会选举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4chan925臺灣保釣行動 扩展索引 (233 更多) »

Al Jazeera News Live

#重定向 半岛电视台.

新!!: 半岛电视台和Al Jazeera News Live · 查看更多 »

加沙船队冲突

加沙船队冲突發生在2010年5月31日的地中海上,以色列海軍部隊在公海襲擊了6艘載有國際活動者的船隻,此船隊名為“自由加沙船隊”,這些國際活動者計畫突破以色列的加沙封鎖以運送人道救援物資到當地。據以色列消息來源,加沙艦隊拒絕改變航向至阿什杜德港後,以色列的海軍部隊開始登船,之後以色列強迫船隊航向阿什杜德港並扣留了船上所有的乘員與援助物資,以色列承諾會將檢查過的非違禁援助物資送往加沙。 在懸掛葛摩旗幟的藍色馬爾馬拉號船上,有9名乘客遭登船以軍殺害,另1名重傷乘客昏迷4年後不治死亡。在衝突中有60名船隊乘員和10名以色列國防軍軍人受傷。 以色列聲稱,其士兵遭小刀和金屬條伏擊,還被奪走手槍。國際之間強烈批評以色列的行動,並為死傷者深感遺憾,要求調查衝突經過。聯合國安理會也譴責此次事件至少造成10名平民死亡並有多人受傷,並呼籲要迅速公正的調查衝突。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稱這次事件為正當防衛。以色列表示將釋放50名乘客和船員,其餘629名拒絕透露身份者則被監禁。.

新!!: 半岛电视台和加沙船队冲突 · 查看更多 »

基地组织

蓋達組織--(القاعدة,意为“基--地”), --;又譯凱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兰教軍事組織,為賓拉登於1988年成立,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其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目前的領袖是查瓦希里醫師。.

新!!: 半岛电视台和基地组织 · 查看更多 »

半岛 (消歧义)

半岛是一種三面环海,一面连陆地的地形。还可能指:.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半岛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

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Al Jazeera English),是全球第一家总部位于中东地区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总部位于卡塔尔多哈,也是全球三大24小时英文新闻频道之一(另外两家是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 News)和美国有線電視新聞網國際新聞網絡(CNN International)。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是半岛电视台(阿拉伯语)的姐妹频道。 该台播出的节目都以高清製作為主,包括新闻以及时事分析、纪录片、现场辩论、时事及体育节目。她摒弃过往新闻频道采用的“中心指挥”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其设在多哈、吉隆坡、伦敦、华盛顿特区的制作中心“接力式”的制作新闻,被戏称为“跟着太阳跑”,也希望提供包括地区性的声音以及全球性观点给非英美观点的超过十亿英语使用者的潜在市场中的观众。 2008年6月,該台節目《News Hour》榮獲第48屆蒙地卡羅電視展最佳24小時新聞節目大獎。.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首都,原稱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缩写为 D.C.),以及簡稱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the District)等。中文通常簡稱華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大多數美国聯邦政府機關、與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並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最富裕、財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該地區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爲181,185美元,冠绝全美。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的首都。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暫代首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權充十年首都的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兩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公里)的長方形区域,不仅包括了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了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經他们多次请愿,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弗吉尼亚。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鎮、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稱。.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

卡塔爾(قطر;,當地方言的Johnstone, T.M. "." Encyclopaedia of Islam.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卡塔尔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历史

卡塔尔在7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年葡萄牙入侵,1555年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遭土耳其统治200多年。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1882年英国入侵,并于1916年强迫卡塔尔酋长接受奴役性条约,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二次大战后,美势力渗入。1971年3月,英国宣布同海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于同年年底终止。1971年9月1日,卡塔尔宣布独立。.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卡塔尔历史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政治

卡塔尔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为卡塔尔埃米尔。在中,卡塔尔成为了君主立宪制国家。根据卡塔尔宪法,伊斯兰教法是卡塔尔立法的主要来源。.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卡塔尔政治 · 查看更多 »

卡達半島電視台

#重定向 半岛电视台.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卡達半島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

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即2016年印度廢鈔令,是指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自2016年11月9日起废止500、1000印度卢比紙幣的事件。 2016年11月8日20点15分(印度标准时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一场特别电视演讲中发布公告:2016年11月9日起,中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紙幣于当日午夜起失效,并宣布发行500卢比和2000卢比的紙幣,民众可到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 圣雄甘地系列的其余面值纸币仍可以继续使用,不受事件影响。印度政府声称,此项政策是为废止那些用于资助恐怖主义的这一版本的钞票以及在该国打击洗黑钱,此举亦可以减少腐败(在家中藏钱)、毒品威胁、走私的现象。.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 · 查看更多 »

南蘇丹內戰

南蘇丹內戰是南蘇丹自2013年未遂政變所引發的內戰。2013年12月14日,苏丹人民解放军一支部隊試圖發動政變。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總統次日宣布已鎮壓政變成功,但戰鬥在12月16日恢復,且衝突擴展至種族緊張地區瓊萊省。根據報導,內戰開始至今已有至少500人喪生,而受傷人數超過400名。 南蘇丹總統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抨擊前副總統芮克·馬查爾煽動了此起政變,但馬查爾否認,且批評了基爾實施強權政治。國際媒體則多描述該事件為丁卡人與努爾人的種族衝突,然而如屬於丁卡人的總統顧問反而加入了努爾人陣營當中。.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南蘇丹內戰 · 查看更多 »

南蘇丹解放運動

南蘇丹解放運動(,缩写为SSLM)是活动於南蘇丹上尼羅省的武裝團體。.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南蘇丹解放運動 · 查看更多 »

南方電視台 (拉丁美洲)

南方電視台(La Nueva Televisora del Sur,缩写为Telesur)是拉丁美洲的一個地面和衛星電視聯播網,總部設於委內瑞拉加拉卡斯。為促進拉美的一體化,其報導針對拉美的事件,但被批評為偏向左派。 電視台的創辦人是委內瑞拉人,他創辦這個電視台是因他得知卡塔爾的半島電視台的成立十分成功,阿拉伯人有了屬於他們的電視台,而且半島電視台能有效地向國際社會反映阿拉伯人的心聲,而拉丁美洲沒有一個這樣的電視台,所以創辦了南方電視台,但被指獲得當時的委內瑞拉總統乌戈·查韦斯支持。 截至2017年,南方電視台由委內瑞拉、古巴、厄瓜多尔、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和乌拉圭六國政府共同持有。.

新!!: 半岛电视台和南方電視台 (拉丁美洲) · 查看更多 »

古賽爾戰役

古賽爾戰役(Al-Qusayr offensive)是開始於2013年4月4日,由敘利亞政府軍和真主黨所發動的戰役, 目標攻佔古賽爾附近被敘利亞反對派佔領的所有村莊,使古賽爾逐漸陷入包圍,進而攻打。另外,此地區也是霍姆斯戰役中重要的補給運輸路線。.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古賽爾戰役 · 查看更多 »

台北電視節

台北電視節(英語譯名:Taipei TV Festival)簡稱TTF,自2004年起每年9月舉辦,主辦單位為中華民國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據官網介紹,電視節盼促進臺灣成華語影視人才供應重鎮,引領臺灣影視產業向國際化發展,也建立亞洲電視節目共同交易平台。展覽地點原為圓山大飯店,2013年第十屆起改至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三館。 台北电视节十年来建立了不错的基础,達成商机與年俱增。文化部影视局表示,2004年首屆參加廠商33家,第十屆增至14國家95家廠商,外銷節目時數成長。參展廠商包括台灣主要電視公司及媒體製作公司,中國大陸及香港媒體,國際媒體如美國之音、英國廣播公司、福斯國際電視網、韓國放送公社、半島電視臺等。.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台北電視節 · 查看更多 »

史哲維

史哲維(Erich Shih,),中天電視新聞主播、《時事求是》、《兩岸秘密檔案》(廈門衛視合作節目)節目主持人。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學院國家安全研究所。 2014年5月15日被發現頭部被套塑膠袋,陳屍在臺北市仁愛路住處,現場沒有留下遺書,警方據現場跡證初步研判可能是自殺,須進一步調查死因。中天於當日晚間發表聲明表示,慟失傑出優秀主播。.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史哲維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反对派

叙利亚反对派(المعارضة السورية)是反对什葉派分支阿拉维派主导的叙利亚政府及其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求叙利亚政权更迭的叙利亚遜尼派政党和团体的总称(此总称也可包括遜尼派聖戰組織、蓋達組織、塔利班等恐怖份子在叙利亚的分支,但通常并不把它们包括在内)。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在2011年出现了新的转折,叙利亚内战后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叙利亚国家理事会”,已经设法得到了西方社会支持和承认為对话伙伴。2012年11月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建立,这个组织被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并且视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政变夺取政权之后,叙利亚处于紧急状态。1971年以来,叙利亚国家元首一直由阿萨德家族的成员擔任。哈菲兹·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的时间里,反对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被禁止;五个主要安全服务机构主要是为了监督政治异议而建立;在紧急状态下,可以不尊重人权或绕过正当程序启动军事程序和戒严;囚犯被羁押在恶劣的环境中並遭受折磨和殴打。2000年6月哈菲兹·阿萨德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继承了家族独裁统治。当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叙利亚抗议者开始加入和巩固反对派委员会。.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反对派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

对于叙利亚内战,国际各方所持态度不一,有支持總統巴沙尔·阿萨德的一方,也有要求巴沙爾下台的一方。阿拉伯联盟、联合国以及西方各国政府强烈谴责2011年叙利亚政府针对抗议者的暴力打压和控制,并认为这导致了叙利亚内战的发生。许多中东国家政府一开始支持政府及其“安全措施”,但随着死亡人数的上升,尤其是在哈马,中东国家政府变得更为中立,同时谴责政府和反对派的暴力行为。俄罗斯和中国针对联合国对叙利亚政府实行制裁的两项计划投了否决票。.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1月至4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5月-2011年8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5月至8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5月-2011年8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9月至12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1月-2012年4月)

本页面记述2012年1月至4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1月-2012年4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本页面记述2012年5月至8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本页面记述叙利亚内战在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

本页面记述叙利亚内战在2013年1月至6月期間的主要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名譽殺人

名譽殺人(honour killing),是指女性被一个或以上家族、部族或社群男性成员以維护家族名声、清理门户等理由杀害,这类事件往往发生在封建制度的地区。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计,每年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达5,000件。 「名譽殺人」的凶手主要是死者的男性家庭成员,大都跟受害者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多數为几个人。受害者几乎都是女性,被杀害的原因主要是“失贞”和“不检点”,常见的情况有被强奸,被怀疑通奸,打扮时髦举止轻浮,拒绝被指定的婚姻,想要离婚等。此外,也有一些更极端的情况。 古老或極端傳統的華人社會也有類似荣誉谋杀的行為,稱為祭家法、洗門風。梁家麟在《剪影中國人》一書中,就記述了在封建社會下,一個家庭為得到貞節牌坊,光大門楣,逼女兒殉夫的殘忍故事。 現今的名譽殺人則多分布在保守的部落地区,在少数伊斯兰国家也存在荣誉谋杀的案例。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属于前伊斯兰时期一些地方的陋习,并非伊斯兰教所倡导的。此外,很多伊斯兰学者对存在的荣誉谋杀进行过谴责;另外,还有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保守地区,意大利黑手党亦有名譽殺人的传统。由於人口外移到西方社會,也把這種習慣帶到當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在部分落後地區,甚至有經過當地部族會議所允許的名譽殺人,兇嫌及共犯會被部族成員包庇而造成調查上的困難。不過目前現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將名譽殺人視同犯罪行為。.

新!!: 半岛电视台和名譽殺人 · 查看更多 »

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

謝赫·塔米姆·本·哈邁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الشيخ تميم بن حمد آل ثاني,)為現任卡達酋長國的埃米爾,同時也是前任卡達埃米爾哈邁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的第四個兒子。.

新!!: 半岛电视台和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 · 查看更多 »

塔瓦库·卡曼

塔瓦库·卡曼(توكل كرمان,),也门政治家,是也门政党Al-Islah的高级成员,2005年创立无锁链女记者组织并任主席。2011年10月7日,卡曼、埃伦·约翰逊·瑟利夫與莱伊曼·古博薇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她們以非暴力鬥爭方式來維護女性安全以及女性能充分參與和平建立的權利」,卡曼獲獎時年僅32岁,得獎當年为历屆和平奖最年轻的得主,但這個記錄已經被2014年的得主─16歲的巴基斯坦人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打破。.

新!!: 半岛电视台和塔瓦库·卡曼 · 查看更多 »

多哈

多哈( )位于波斯湾畔的著名港口,是卡達的首都,卡塔尔10个区之一。多哈是卡塔尔的第一大城市以及全国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2009年时,人口为998,651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0%。 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于2006年12月1日至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这可能是亚运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2011年12月,多哈举办第20届世界石油理事会,同年的12月,2011年泛阿拉伯运动会也于多哈举行。在2012年,多哈举办了第十八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2022年,多哈将会举办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

新!!: 半岛电视台和多哈 · 查看更多 »

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案

天安门撞桥事件(或称金水桥事件;中国大陆官方定性后称之为“10·28”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是一起于2013年10月28日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城楼前的汽车袭击事件。事件中共有5人丧生,其中3人在事发吉普车内随汽车的燃烧当场死亡,其他2人分别是来自菲律宾和广东的游客。该事件之后被中国警方称为“重大事件”,并称其为北京地区发生的首宗“恐怖袭击事件”。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称对吉普车冲撞天安门事件负责。 2014年6月2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电视专题片《恐怖主义的网上推手》,该电视专题片首次披露了该事件的现场监控视频。.

新!!: 半岛电视台和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案 · 查看更多 »

太平島

太平島(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Ligaw / Ligao,),位居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位在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浬(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約30公里)。目前由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實際控制與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事後中華民國對於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新!!: 半岛电视台和太平島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時間軸

太陽花學運是指自2014年3月18日開始,由臺灣學生主導並且以中華民國立法院為主要據點的社會運動。其中在當天9時,反對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告存查的學生佔據了立法院議場。儘管內政部警政署曾經多次嘗試驅離佔領議場的抗議學生卻都宣告失敗,與此同時來自臺灣各處的示威群眾也紛紛前往立法院附近支援。.

新!!: 半岛电视台和太陽花學運時間軸 · 查看更多 »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5月1日,巴基斯坦當地時間當地2011年5月2日,美國海豹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重要嫌犯、同時也是伊斯蘭教激進派的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瑪·賓·拉登。 這次代號為「海神之矛」(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作戰行動,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授權後,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協同指揮下進行這次進攻。美國在嚴密監控該棟位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後,證實賓·拉登已經自阿富汗邊境地區躲往位於巴基斯坦的住所。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前身為海豹6隊)负责实施这次攻击,另有數名中情局特工提供必要的支援。 這次突襲行動結束之後,美軍將所發現的賓·拉登的遺體帶回坐落於阿富汗的基地進行身分辨識。在經過包括DNA測驗、以及他的親人指認後,確定賓·拉登已死於此次的突襲。隨後於賓·拉登死後不過24小時內,根據伊斯蘭傳統迅速運往北阿拉伯海處,然而美國因諸多理由捨棄傳統阿拉伯土葬的習俗,而改以海葬的方式進行。同時在稍早美国东部时间晚間11點35分,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親自在白宮宣布賓·拉登已因此次作戰行動遭到擊斃。巴基斯坦官方也在不久之後宣布,證實賓·拉登是由美軍擊斃的事情。 5月6日,基地組織所下轄的激進網站證實賓·拉登的死亡,並發誓要以殺害更多平民的方式報復這次突襲。其他還有如巴基斯坦好戰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也聲稱,他們並不阻止人們對美國與巴基斯坦發起報復行動。但對於美國絕大多數民眾來說,賓·拉登的死亡受到絕大多數人的熱烈慶祝。同時包括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以及絕大數政府的正向歡迎,許多西方國家的輿論也對這一行動抱持正面看法。但也有一些人對此進行強烈的譴責,包括古巴政治家菲德爾·卡斯楚、位在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哈馬斯領導人等都抱持反面看法。另外也有些團體認為這是不理會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殺戮行動,特別是對於為何不活捉手無寸鐵的賓·拉登而將其擊斃,受到了如國際特赦組織等團體人士的質疑。.

新!!: 半岛电视台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查看更多 »

媒體列表

以下是世界各地主要媒體列表。.

新!!: 半岛电视台和媒體列表 · 查看更多 »

孟山都

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是一家美國跨國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總部設於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縣的克雷沃克爾()市。其生产的旗舰产品農達,即年年春(Roundup)是全球知名的嘉磷塞除草剂,亦是有關產品在全球的最高佔有者。该公司目前也是基因改造(GE)种子的领先生产商,占据了多种农作物种子70%–100%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國本土,更佔有整個市場的90%。 此公司由約翰·弗朗西斯·奎尼(John Francis Queeny)於1901年成立,在1940年代主要生產塑膠,包括聚苯乙烯和合成纖維。孟山都作為一家成果顯著的化學公司,除了在不對稱氰化反應相關研究有突破成果外,也是第一家大規模生產發光二極管的公司。這家公司在以前也製造了有爭議性的商品,譬如殺蟲劑DDT、落葉劑橙劑、以及注射進牛隻體內的基因改造的牛科生長激素。 孟山都公司在八零年代走入生物技術領域,在接連率領三個學術團隊之下,1983年公佈,完成首批植物基因修改。同時也是在1987年第一個在田間試驗中,第一個把轉基因改造作物種植在田間的公司。一直到1997~2002年期間脫離化學工業產業前,此公司仍然是在美國的十大化工企業之一,而透過企業併購和分拆的過程,成為現在的生物技術公司。 孟山都同時也是農業應用生物技術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先驅,20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加州就使用由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和其他生物技術藥物公司開發的技術。在這種商業模式中,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在研究和研發,和透過農民的使用,收取生物專利的執行費用。孟山都的這種生物科技的經營模式,並將此模式運用到農業上,隨著這樣的運動擴充並創新到全球,有別於過去傳統農業,1980年代因農民重新採用並發展植物變種而與公司發生衝突。其種子專利模式也被認為是一種生物剽竊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因種種緣故,孟山都公司引發了許多爭議。 2018年6月7日,按照相关计划,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成为孟山都的唯一股东。 新公司延用拜耳为公司名,具有117年历史的“孟山都”则不再作为公司名使用,而是成为拜耳资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拜耳旗下的品牌名称。.

新!!: 半岛电视台和孟山都 · 查看更多 »

孙书云

孙书云,(Sun Shuyun,)。旅英華人獨立製片人,作家。她製作的紀錄片包括《半邊天》、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A Year in Tibet(《西藏一年》)、Marco Polo - A Very Modern Journey,其中《西藏一年》被美加法德等國40多個電視台播放。她的著作包括Ten Thousand Miles Without a Cloud(中譯本《萬里無云》)、The Long March、A Year in Tibet(中譯本《西藏一年》),其中《萬里無云》、The Long March被譯成多國語言。.

新!!: 半岛电视台和孙书云 · 查看更多 »

安巴爾衝突

安巴爾衝突是於2013年12月30日起,在伊拉克安巴爾省爆發的軍事衝突。事件的起因為伊拉克的安全部隊掃蕩位在拉馬迪的一個遜尼派抗議營,部族民兵憤而開戰。12月31日,政府軍為了緩和情勢而選擇撤出安巴爾省,此後來自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的民兵進一步攻佔以遜尼派為多數的城市費盧傑和拉馬迪部分區域。許多拉馬迪的地方民兵則決定相互聯合,與政府軍共同對抗ISIL。.

新!!: 半岛电视台和安巴爾衝突 · 查看更多 »

安華

拿督斯里安華·依布拉欣(Dato' Seri Anwar bin Ibrahim;)是马来西亚政治人物,曾在2008至2015年间是马来西亚国会反对党领袖。他也是人民公正党创党人,顾问及实权领袖,曾担任7届檳城州區國會議員。 安华在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巫統)的时期,从1993年至1998年间曾是马来西亚第七任副首相,在1991年至1998年间也是财政部长。后来他被首相马哈迪革职,于1999年4月起被监禁。他被监禁引起人权组织和一些外国政府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批评。随着2004年被释放出狱,他成为在野党的领导人,并率领在野党组成人民联盟,参与了2008年及2013年大选。 安华自2015年因第二次肛交罪成立后被联邦法院判入狱五年,失去议员资格,随后在雙溪毛糯监狱里服刑。 在囚禁期间,一个新的在野党联盟希望联盟成立,并推选安华为联盟实权领袖。 自2017年11月以来,安华因肩膀旧伤而保外就医,随后一直在医院接受复健。安华的刑期原本于2018年6月8日届满,但随着希盟在5月9日全国大选中胜出,马哈迪新政府指令特赦局着手处理安华的特赦事宜,并使安华于2018年5月15日在得到国家元首特赦后重获自由。出狱之后安华正式加入希望联盟党主席理事会,而其他成员有马哈迪、旺阿兹莎、林冠英、末沙布和慕尤丁。.

新!!: 半岛电视台和安華 · 查看更多 »

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争议

下方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整个央视方面的系统,包含中国环球电视网)有关的争议。.

新!!: 半岛电视台和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争议 · 查看更多 »

尼姆爾·尼姆爾

尼姆爾·巴克爾·尼姆爾(نمر باقر النمر;),通常被稱為謝赫尼姆爾,曾是一名於沙地阿拉伯東部省的伊斯蘭教什葉派謝赫。他批評,受年輕人支持,向政府要求在沙地阿拉伯舉行。他聲稱在2006年被捕期間被毆打。2009年,他批評沙地政府,並建議如果不改善被歧視的的待遇,東部省便應該獨立。此導致政府對他發出通輯令,最後他和另外35人被拘捕。在期間,尼姆爾呼籲示威者以「語言的轟鳴」而不用暴力抵抗警察,以及預測如果政府的打壓持續,沙地的機關將會被推翻。因此,他被《衛報》視為「在起義中持領導角色」。 2012年7月8日尼姆爾在警察形容為「交火」後腿部中槍被捕。數千人因此有數次的示威,而其中兩人Akbar al-Shakhouri和Mohamed al-Felfel被警察的槍火擊斃。尼姆爾開始絕食,身上有被施以酷刑後的痕跡。Asharq人權中心在8月21日對尼姆爾在絕食期間的健康表示關注,呼籲國際的支持及要求允許家人、律師及人權活動人士見尼姆爾。 2014年10月15日,尼姆爾被因「尋求『外國干涉』沙地阿拉伯、『不服從』領導人及武裝對付安全部隊」被處死,而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尼姆爾由於在當天於Twitter發佈關於該死刑的資訊被捕。尼姆爾·巴克爾·尼姆爾在2016年1月2日前不久和另外46人一同被處決。他的處決在中東被什葉派信徒以及什葉派國家伊朗譴責,此外亦被反對宗派主義的遜尼派信徒和西方人物譴責。沙地阿拉伯政府並無把他的遺體歸還予家屬,指機關已把所有屍體埋葬。.

新!!: 半岛电视台和尼姆爾·尼姆爾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新!!: 半岛电视台和巴勒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近10%,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7年中国國內生產總值827122亿元(12兆25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農業)65468亿元,增加值占比7.9%;第二級产业(工業和建築業)334623亿元,增加值占比40.5%,第三級产业(服務業)427032亿元,增加值占比51.6%。根据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数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若依購買力平價则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农业国和第二大服务业国。中国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和世界最大貿易國(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超過200多種製品產量和出口量排行首位、數十種出口產品占世界70%以上。由于中国經濟成長仰賴投資和出口收益,2010年後--明顯地減速,中國政府為此調整經濟結構,改以消費帶動經濟成長,2016年時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6%。 中国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開放私人財產的所有權,成為國家資本主義的典型例子。政府主導能源生產、重工業等戰略工業,视製造業為重要的經濟基礎。 《-zh-hans:财富; zh-tw:財星; zh-hk:財富;-》在2015年-zh-hans:财富世界500强; zh-tw:財富世界500大; zh-hk:財富世界500強;-中有106家上榜,所涵蓋的30種行業前三名中有採礦原油生產(15家)、銀行(11家)和金屬產品(10家)。《--》於2015年發布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上,由阿里巴巴集團、百度、華為、小米科技、海爾、騰訊、萬達、格力、聯想集團、京東商城位列前十名;《富比士》報導的前十大上市公司中則有5家中國企業,包括銀行總資產最多的中國工商銀行。今日中國股票總市值為全球第二名、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居世界首位。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在中国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则相对落后。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亿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亿93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迄今中國政府預算收入和支出都位居世界第二名,2010年的財政赤字有人民幣1兆元,2016年時達到人民幣2.83兆元。.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在中国大陆落地的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及中国大陆的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审查,这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绝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也有电视内容审查,但审查方式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的省市有线电视网(多指广东省)可以收看得到的境外电视台(绝大部分)都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电视台。大陆的媒体被政府部门层层监控,所以电视审查一般情况下也就只会应用到那几家可以在中国大陆播放的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电视台。另外针对大陆三星级或以上酒店及涉外单位的卫星电视节目也有审查。.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审查 · 查看更多 »

中國茉莉花革命

中國茉莉花革命,由匿名人士通过互联网发起,開始於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北京時間),在中國大陆多個大城市的鬧市或廣場、澳門、香港,部分海外地區和台灣同時進行。此後舉辦者宣稱活動固定於每星期日下午二時在各城市人流最多地點或是中心廣場進行散步和圍觀。該活動運用網際網路與參與者進行協調聯絡。但是由于严密的安保措施,中國大陸一直没有发生大型的抗议活动,而在港澳台地区,也只有數十人曾參與集會。 雖然活動發起者以「茉莉花活動」為名,但因該活動緊接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後,一些媒體以「中國茉莉花革命」稱呼此活動。其鼓勵民眾在特定集會點以和平聚會、散步和圍觀的方式進行活動,類似1989年9月4日星期一發生於東德萊比錫圣尼古拉教堂的星期一示威,而星期一示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接連促成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兩德統一。 中國政府對中國茉莉花革命嚴陣以待。在首次集會時,現場聚集了大量媒體記者和圍觀民眾,如同活動守則「只需走到指定地點,遠遠圍觀、默默跟隨,順勢而為」的要求,因此集會者不需明確表態參與。另一方面,中國官方於集會時間前就在集會點派駐大批警察和便衣,以疏導人流與交通及防止發生衝突為由驅散圍觀民眾、防止民眾聚集,並多回帶走示威民眾及個別手持茉莉花的人士,為了防止活動情況透過媒體報導而讓更多人參與,中國公安曾拘禁境外媒體記者。.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國茉莉花革命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

中国新华电视中文台(CNC),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24小时华语新闻频道,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开播。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表示,该台的开通是“新华社着眼于当今世界新技术发展导致的全媒体格局、着眼于丰富健全自身通讯社的业务形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而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负责人则称:“我们办的是新华社的中国新闻电视网,而不是CNN、不是BBC、不是半岛。”.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肯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肯亞的相關事務由。.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非共和国冲突 (2012年–至今)

中非共和國衝突是指開始於2012年12月10日Uppsala Conflict Data Program Conflict Encyclopedia,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In depth: The Seleka Rebellion, viewed May 16, 2013, http://www.ucdp.uu.se/gpdatabase/gpcountry.php?id.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中非共和国冲突 (2012年–至今) · 查看更多 »

希沙姆·甘迪勒

希沙姆·甘迪勒(Hisham Kandil或Hesham Mohamed Qandil,هشام قنديل,)前埃及總理,2013年7月3日隨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被軍方罷黜而免職。2013年12月24日被拘禁。.

新!!: 半岛电视台和希沙姆·甘迪勒 · 查看更多 »

世界人权大会

世界人权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Human Rights)是1993年6月14至25日联合国于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一次大会,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的首次人权会议,主要成果是《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世界人权大会 · 查看更多 »

世越号沉没事故

世越號沉没事故(),也稱為世越號船難、世越號慘案,為2014年4月16日的一起韓國船難,發生在世越號客輪自仁川港駛往濟州島途中。發生事故時載著476人,其中325人是安山市檀園高等學校的高中學生。共有304名乘客和船員在這場事故中罹難,是韓國1970年底以來最嚴重的渡輪災難。2014年4月16日8時48分(世界協調時間2014年4月15日23時48分)時,該船在高速直線航行中突然失去控制、發出一聲巨響後,以不符合工程力學的方式瞬間向右急轉彎。 8時49分,該船劇烈傾斜並急停,船上的閉路電視系統和自動識別系統也都突然在同一時間故障,加上沒有安裝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關鍵的航行數據丟失,導致事故起因難以查明。8時50分,船隻打橫漂移。8時52分,船員透過廣播命令全體乘客留在原地待命。8時55分,該船在距離以北2.7公里處發出遇難求救訊號。9時46分,船長和部分高級船員率先棄船逃離。10時21分,該船傾覆下沉。172名生還者中,大約超過一半被最早趕到的民間漁船和商船救起。在事故的第三天,即4月18日中午前完全沉入海底。船體於2017年打撈上岸。 海洋警察廳的第一艘巡邏艇抵達現場後,先救走船長和部分船員,雖然能透過窗戶看到被困的乘客,但並未立即救援,僅在周邊徘徊等待上級指示。在黃金救援時間的72小時內,現場沒有展開任何營救行動,海洋警察廳要求韓國國軍部隊原地待命、封鎖事發海域、阻擋外界救援、將民間潛水員排除在外、要求美軍直升機撤離。相關政府部門無法掌握情資、互相推卸責任、發布虛假消息造成混亂,青瓦臺也向主流媒體施壓。因此引發韓國民眾的反政府情緒、社會影響和政治危機。2015年韓國大法院終審定讞,船長殺人罪成立,判處無期徒刑。.

新!!: 半岛电视台和世越号沉没事故 · 查看更多 »

帕維爾·古巴廖夫

帕维尔·尤列维奇·古巴廖夫(Павел Юрьевич Губарев;),乌克兰亲俄政治家,乌克兰社会进步党(总部位于乌克兰东南的亲俄政党)成员。出生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顿涅茨克辛维尔顿涅克斯克。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發生後,在顿涅茨克建立独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並擔任人民政府行政长官。2014年3月6日被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逮捕。.

新!!: 半岛电视台和帕維爾·古巴廖夫 · 查看更多 »

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叛乱

也门胡塞武装组织革命是发生在也门共和国的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与也门政府之间的内战。.

新!!: 半岛电视台和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叛乱 · 查看更多 »

九一一袭击事件

九一一袭击事件(亦稱“9·11”恐怖袭击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简称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承認發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zh-hans:阿灵顿县;zh-tw:阿靈頓郡;zh-hk: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楼,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4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zh-hans:索美塞特县;zh-tw:桑莫塞郡;zh-hk:索美塞特縣;-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或失踪。绝大多数的伤亡者为平民,其中有87个不同国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验尸官确认,至少有1人因暴露于世贸中心倒塌时的烟尘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美国爱国者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反恐立法,并扩大执法权。美国一些证券交易所在袭击发生後的當週內都处于关闭状态,股市在重新开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相關類別的股票。价值數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在这次袭击中被摧毁,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顿下城经济乃至於美國经济帶來严重破坏。 而五角大楼的损毁部分在1年内清理并修复完毕,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楼罹难者纪念园。2006年一幢新办公楼于世界贸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楼原名为“自由塔”,高1,776-zh-hans:英尺;zh-hant:英呎-(541-zh-hans:米;zh-hant:公尺-),2009年改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2014年完工,成为美国第一高楼,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还将建造另外3座大楼,但最终因故延期。 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大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和“气球炸弹”空袭美国後,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袭击,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国势力首次对美国领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袭击。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踪的总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新!!: 半岛电视台和九一一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Євромайдан,Евромайдан)是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的反政府示威,2013年11月21日開始,至2014年2月國會投票通過解除總統亞努科維奇職務後結束。主要起因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另外,總統亞努科維奇2014年1月17日簽署新法,禁止幾乎所有形式的抗議活動,而再度引發民怨。因此,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台、提前舉行選舉。紀錄片《凛冬烈火:乌克兰为自由而战》詳細記錄此次示威活動,人權組織宣布在佔領為期93天中,示威鎮暴已造成至少125人死亡,1890多人受傷,還有65人失蹤。.

新!!: 半岛电视台和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年表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Євромайдан)是一系列仍在乌克兰发生的游行示威和骚乱事件,最早于2013年11月21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始,主张支持欧洲一体化。随后抗议行为不断升级,其目的也转向要求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下台。还有一些参与者是来抗议政府在2013年11月30日晚暴力驱散独立广场的人群的。此外,示威者还抗议、滥用权力和。.

新!!: 半岛电视台和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年表 · 查看更多 »

亚德兰科·普尔利奇

亞德蘭科·普爾利奇(,)為克羅埃西亞政治家,曾經於中擔任主席,並且在克羅埃西亞赫塞哥波士尼亞共和國擔任唯一一任的軍事指揮官暨總理一職。其早年畢業於經濟學院,之後於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年時他擔任了莫斯塔爾的市長,並於1989年成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一職。1992年時任命其為首席財務總監,之後在1992年8月14日時擔任克羅埃西亞赫塞哥波士尼亞共和國防事務委員會最高負責人以及總理一職。1994年6月時則擔任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國防部部長暨副總理,最後在1996年1月開始到2001年1月為止則擔任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外交部部長。 由於涉嫌統治克羅埃西亞赫塞哥波士尼亞共和國時針對波士尼亞克人(主要為穆斯林民眾)以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賽族人犯下戰爭罪以及種族清洗等罪刑,因此與其他六名重要政府官員遭到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進行審判。在審訊期間法庭認為其與克羅埃西亞國防部部長、克羅埃西亞總統弗拉尼奧·圖季曼、克羅埃西亞參謀長與克羅埃西亞赫塞哥波士尼亞共和國總統马特·博班等官員展開了,2013年5月29日時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判處其有罪並且必須服25年的有期徒刑。.

新!!: 半岛电视台和亚德兰科·普尔利奇 · 查看更多 »

亚西尔·阿拉法特

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محمد ياسر عبد الرحمن عبد الرؤوف عرفات القدوة الحسيني,),通称亚西尔·阿拉法特(ياسر عرفات)或他的昵称(كنية;Kunya) 阿布·阿马尔(أبو عمار,),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领袖,巴勒斯坦领导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及巴解组织最大派别法塔赫的领导人,1994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后任主席。他是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之一。.

新!!: 半岛电视台和亚西尔·阿拉法特 · 查看更多 »

亞丁機場戰役

亞丁機場戰役(Battle of Aden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一場爆發於2015年3月19日的軍事衝突。3月19日清晨,葉門軍隊中支持前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的部隊向亞丁國際機場發動攻擊,與效忠國際公認的葉門總統阿卜杜拉布·曼蘇爾·哈迪軍隊交戰。.

新!!: 半岛电视台和亞丁機場戰役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Partiya Karkerên Kurdistan/پارتیا کارکەرێن کوردستان,缩写为PKK/پکک;Kürdistan İşçi Partisi;حزب العمال الكردستاني),中文名称通常翻译为库尔德工人党,是一个于1970年成立的政党和武装团体,目标是在它宣称的库尔德斯坦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的库尔德人民族国家,包括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东北部、叙利亚东北部和伊朗西北部,但是这些国家反对任何此类领土变更 。该党成立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库尔德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基础。该党曾长期由阿卜杜拉·奥贾兰领导,直至他于1999年被土耳其当局逮捕 。在此之后,该党放弃了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转而提倡民主邦联主义Abdullah Ocalan, "Prison Writings: The Roots of Civilisation", 2007, Pluto Press.

新!!: 半岛电视台和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پارتی دیموکراتی کوردستان Partîya Demokrata Kurdistanê,简为“PDK”;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简为“KDP”),也有媒体译为“库尔德民主党”,简称“库民党”,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主要的库尔德人政党之一,1946年成立于伊朗库尔德斯坦的马哈巴德。.

新!!: 半岛电视台和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代尔祖尔省冲突

在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发生的针对巴沙尔政府的抗议活动开始于2011年3月,在政府军於2011年7月在当地展开军事行动之后,示威活动演变成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新!!: 半岛电视台和代尔祖尔省冲突 · 查看更多 »

令谷

令谷(),谱名桥,化名王子云,是時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的独生子,名字“谷”取自母亲谷丽萍的谷姓。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生前曾组建类似美国耶鲁大学的“骷髅会”的北京大学“战略及国际研究委员会”。2012年3月18日,令谷在駕駛法拉利跑车时发生车祸身亡,在2座跑车搭载3人乘客的情况下, 多家国际媒体作出了包含政治谋杀、车上性行为在内猜测的报道。.

新!!: 半岛电视台和令谷 · 查看更多 »

伊宁二·五事件

伊宁二·五事件,或称“伊宁事件”“二·五、二·六事件”(),官方称为“伊宁‘2·5’打砸抢骚乱事件”,有中國境外流亡維吾爾人稱其為中國政府製造的伊寧屠殺。是1997年2月5日(农历腊月廿八日,距离春节还有2天,距离肉孜节还有5天)至2月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发生的一系列抗议示威暴力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宁二·五事件 · 查看更多 »

伊德利卜市战役

伊德利卜市战役是一场发生于叙利亚北部伊德利卜的战役,开始于2012年3月10日。战役发生地所处的伊德利卜省被认为是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一个重镇,而此次战役的背景就是叙利亚政府军试图重新夺回多个反对派的据点。在3天的战斗之后,政府军重新夺回了伊德利卜市。.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德利卜市战役 · 查看更多 »

伊莎德·曼吉

伊莎德·曼吉(Irshad Manji,إرشاد مانجي ‘Irshād Mānjī; 生于1968年),加拿大作家、记者和伊斯兰教改革的倡导者。她在网上发起了《伊智提哈德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开明的网络,以促进人们从人权角度审视伊斯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伊斯兰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块。 曼吉所著的《伊斯兰问题》(The Trouble with Islam Today),已经被翻译成超过30种语言出版,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印尼语。 曼吉制作了公共电视网纪录片《信者无畏》(Faith without Fear),於2008年获得艾美奖提名。她曾經出现在世界各地许多电视台上,包括半岛电视台、加拿大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MSNBC、有線-衞星公共事務網絡、有線電視新聞網、公共电视网、福斯新聞頻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及家庭票房。.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莎德·曼吉 · 查看更多 »

伊朗綠色革命

伊朗綠色革命(پیامدهای انتخابات ریاست‌جمهوری دهم ایران)是2009年伊朗的一次大型的反政府群眾運動。在2009年伊朗總統選舉中,官方宣布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以絕對優勢成功連任,但是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前總理米爾-侯賽因·穆薩維認為選舉存在嚴重選舉舞弊,要求重新選舉。從6月13日凌晨開始,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選舉不公和艾哈邁迪內賈德政府,以及要求伊朗進行改革,實現自由和民主。由於穆薩維用綠色作為競選顏色,因而示威群眾大多身穿綠衣或者佩戴綠絲帶、頭巾等,揮舞綠旗,形成「綠色海洋」,因而被稱為「綠色革命」。 示威抗議活動由伊朗首都德黑蘭蔓延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伊朗僑民。截至目前為止,最高時刻有超過300萬人在德黑蘭參與示威。是伊朗革命以來最嚴重的騷動。這次運動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由於伊朗政府進行信息管制,封鎖和驅逐媒體,導致伊朗國內局勢不能及時傳遞出去,但是伊朗民眾頂風利用新興的網絡工具,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和代理伺服器,將示威和政府鎮壓的實況報道出去。所以很多人也稱這次運動為「Twitter革命」。 迫於民眾的反對壓力,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宣布調查選舉舞弊指控,並作部分重新計票,但是示威民眾對這一舉措仍然不滿,要求必須重新選舉。示威民眾和伊斯蘭革命衛隊之間發生衝突,36人在衝突中喪生,其中多名學生在政府武裝攻佔德黑蘭大學學生宿舍時被殺害。而4,000多名改革派知名人士被政府逮捕。.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朗綠色革命 · 查看更多 »

伊朗里亞爾

伊朗里亞爾 (波斯語:ریال ;貨幣編號IRR;標誌:﷼)是伊朗目前的流通貨幣。輔幣單位第納爾。1里亞.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朗里亞爾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爆炸案

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爆炸案发生于2008年9月20日晚19时59分。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中心的万豪酒店门口发生了自杀式袭击。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在万豪酒店入口车辆安全检查处强烈爆炸,造成多人伤亡。 爆炸发生当天白天,巴基斯坦新当选总统扎尔达里刚刚于巴参议院和国民议会(下院)的联合会议发表演说,声称巴国不会成为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的天堂,政府不会向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低头,巴国必将持续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前進軍–自由敘利亞軍衝突

伊斯蘭前進軍–自由敘利亞軍衝突是從2013年12月6日起進行的戰鬥,同屬敘利亞反對派的伊斯蘭前進軍(Islamic Front)和自由敘利亞軍爆發軍事衝突。 伊斯蘭前進軍(the Islamic Fornt)又可譯為伊斯蘭陣線。背後有土耳其及卡達的支持。.

新!!: 半岛电视台和伊斯蘭前進軍–自由敘利亞軍衝突 · 查看更多 »

征服沙姆陣線

征服沙姆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جبهة فتح الشام),原名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t,جبهة النصرة لأهل الشام,中文报章和联合国多误译为“叙利亚人民胜利阵线”,部分中文媒体称为“胜利阵线”,正确意译应为“支持阵线”),原是基地組織在敘利亞和黎巴嫰的分支。2016年7月28日,努斯拉陣線宣佈改名並脫離基地組織。 敘利亞內戰開始後,該組織於2012年1月23日宣佈成立,並成為內戰中一支強大的參戰力量。該組織已被聯合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俄羅斯、英國、美國和土耳其認定為恐怖組織。.

新!!: 半岛电视台和征服沙姆陣線 · 查看更多 »

德拉雅大屠杀

德拉雅屠杀是叙利亚内战期间发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德拉雅的一起屠杀,时间为2012年8月20日至25日。.

新!!: 半岛电视台和德拉雅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在YouTube上訂閱人數最多的用戶列表

本列表為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上訂閱人數前50名的頻道列表。訂閱頻道的功能自2005年10月開始啟用 ,而YouTube則自2006年開始計算最多訂閱頻道的排名。當時最多訂閱者的頻道是Smosh,有3000名訂閱者。自2013年以來,位居這份名單榜首的是PewDiePie,至2018年1月止,他的頻道有超過6000萬人訂閱。.

新!!: 半岛电视台和在YouTube上訂閱人數最多的用戶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方协调委员会

地方协调委员会 是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诞生的、由地方组织与个人组成的一个网络活动报道组织。2011年6月,《纽约时报》称LCC在叙利亚“开始呈现出关键性作用”。该组织支持公民抵抗,反对武装对抗和外国军事干预。.

新!!: 半岛电视台和地方协调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國際新聞頻道

国际新闻频道是指在多個國家24小時播出新聞節目的電視頻道,一般以報導國際新聞時事為主。下表以洲為單位分類。.

新!!: 半岛电视台和國際新聞頻道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

二次利比亞内戰起源於利比亞境內兩個對立政權之間的武裝衝突:一方為當時受國際承認的世俗政府(托布魯克政府),由民選的國民代表大会與哈福特將軍發動的「尊嚴」行動所支持;另一方為“伊斯蘭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国民议会與參與「利比亚黎明」行動的宗教武裝聯軍所支持。雙方陣營都是包含許多立場不定的民兵組織所組成鬆散的军事同盟。2014年10月起,第三支勢力伊斯蘭國通過占領德爾納從而加入戰爭。2016年初,受國際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立,成為內戰中另一新勢力。 埃及军队与阿拉伯联盟也通过空袭利比亚的“利比亚黎明”行动和伊斯兰国来干涉內戰。卡塔尔與土耳其则资助“利比亚黎明”行动。 2014年初,利比亚由2012年選出的大国民议会(GNC)实际执政。不久,意识形态为伊斯兰主义的政黨公正与建设党便勝過佔大多數的中間派和自由派,控制了大国民议会,在2013年6月選出努里·阿布·赛赫民為大国民议会主席。塞赫民被指控濫权压制言论与调查。St John, Ronald Bruce (4 June 2014).

新!!: 半岛电视台和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内战中的死伤情况

本文列举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的具体死伤情况。 2011年9月8日,过渡委员会的卫生部长Naji Barakat估计说:到目前整个过程中共有3万人死亡;至少5万人受伤,其中2万人受重伤。这个数字没有得到独立机构的核实。.

新!!: 半岛电视台和利比亚内战中的死伤情况 · 查看更多 »

哈姆扎·阿里·哈特贝之死

哈姆扎·阿里·哈特贝(حمزة علي الخطيب,罗马化:Hamza Ali Al-Khateeb),(1997年10月24日-2011年5月25日)是一名13岁叙利亚男孩,在德拉被叙利亚政府羁押致死。2011年4月29日,他在一次抗议中被拘留。2011年5月25日,他的尸体被送到了他的家里,有严重瘀伤、烧伤痕迹、三处枪伤和生殖器被切断。哈姆扎的家人向记者和活动家分发了他的尸体的照片和视频。受到视频和图片的震撼,成千上万的人在网上和街头抗议活动中表示对哈姆扎的支持。.

新!!: 半岛电视台和哈姆扎·阿里·哈特贝之死 · 查看更多 »

哈巴图拉·阿洪扎达

毛拉·哈巴图拉·阿洪扎达(هبت الله اخونزاده,),普什图人,塔利班第三代领袖,原为前任领袖阿赫塔尔·曼苏尔的副手,2016年5月曼苏尔被美军无人机炸死后,由他继任塔利班领导人职位。.

新!!: 半岛电视台和哈巴图拉·阿洪扎达 · 查看更多 »

哈爾曼迪爾·薩希卜

哈爾曼迪爾·薩希卜(旁遮普語: ਹਰਿਮੰਦਰ ਸਾਹਿਬ;Harmandir Sahib),又名达尔巴尔·萨希卜(旁遮普語: ਦਰਬਾਰ ਸਾਹਿਬ,读音;Darbar Sahib) 高建章,锡克·辛格·阿卡利:锡克民族与锡克教,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67-71页,非正式俗称为金庙(Golden Temple),位于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是錫克教最重要的谒师所(gurdwara)。 其所在都市阿姆利则(直譯為不老花蜜之池)在公元1577年由第四世錫克教古鲁拉木達斯(Guru Ram Das)開闢 ,其後第五世古魯阿爾瓊(Guru Arjun)決定在此城中心設立谒师所哈爾曼迪爾·薩希卜,並在其中供奉錫克教經典古鲁·格兰特·萨希卜(Guru Granth Sahib或稱Adi Granth)İsmail Hâmi Danişmend, Osmanlı Devlet Erkânı, Türkiye Yayınevi, İstanbul, 1971 (Turkish)。第六世古魯哈果濱(Guru Hargobind)繼任後在此廟宇旁設立錫克教五大權位之席之一的「永恆寶座(Akal Takht)」。 该庙的名字中,“哈尔曼迪尔”(旁遮普語:ਹਰਿਮੰਦਰ,Harmandir)是由两个梵语词汇“Hari”和“Mandir”结合而来。“Hari”是无所不在的神的名字之一,字面意思是“除去所有灵性生活(Aatmic-Jeevan)之障碍者”。“Mandir”意思是“住宅,住处,居处,房子,宫殿,寺庙,住所”等等。所以“哈尔曼迪尔”的意思是“神之住所”或“神的庙”,通过这里可以体验到灵性的充分舒展。“萨希卜”(旁遮普語:ਸਾਹਿਬ,Sahib)源于阿拉伯语(,Sahib),意思是“持有者、拥有者、所有者”。 身為神之住所,哈爾曼迪爾·薩希卜的興建理念並不是只限錫克教徒供奉,它其實象徵著對於宗教多元性的開放態度與平等對待 ,為了表示誠意,第五世古魯阿爾瓊(Guru Arjun)在興建此廟之時特別邀請伊斯蘭教蘇非派聖者Mian Mir來奠定廟宇的基石。哈爾曼迪爾·薩希卜的四個入口也是象徵著歡迎四面八方所來的各教信徒 。 哈爾曼迪爾·薩希卜每日約有十萬人參訪朝拜,廟內共分12個區域,除聖殿外,還有香客休息室、誦經堂、法師起居室、修道殿、膳廳、儲藏和陳列室等。其中廟内也設有世界最大的免費食堂稱為“瑯加”(Langar),這個概念由錫克教創始聖人那納克(Guru Nanak)提出,同樣為倡導“眾生平等”,不論種族地位、宗教信仰,都能平等地坐在食堂上獲得一頓飯菜的理念。 今日的哈爾曼迪爾‧薩希卜谒师所(gurdwara)是在1764年由錫克教領導人Jassa Singh Ahluwalia帶領教徒重建的。在19世紀初,錫克帝國君主藍季特‧辛格(Maharaja Ranjit Singh)派人將其表面鋪上一層金箔,據說金色的廟頂共用去了750公斤的黃金,故得其別名“金廟 (The Golden Temple)”。.

新!!: 半岛电视台和哈爾曼迪爾·薩希卜 · 查看更多 »

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谢赫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الشيخ حمد بن خليفة آل ثاني,)是卡塔尔国前任埃米尔。他是埃米尔哈利法·本·哈迈德·阿勒萨尼的长子,因不满其父统治,于1995年6月26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父而继位。2013年6月25日哈迈德則在電視演讲中宣布退位,并且把王位與政治權力传给王储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他並且表示:「我們國家開啟嶄新下一頁的時機已經到了,並且將會由新一代的人們扛下這個責任。.

新!!: 半岛电视台和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 查看更多 »

冯建梅强制引产事件

冯建梅强制引产事件发生于2012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镇坪县怀有第二胎七个月的妇女冯建梅被。地方官员要求冯建梅缴纳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4万元罚款。两人拒绝配合,地方官员逮捕冯建梅,迫使她签订引产协议后,把她放倒注射。据报事件使冯建梅精神受创,身体状况欠佳。 6月11日,家属发布冯建梅夭折孩子的照片。图片在网上疯传,在国内引发争议,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强制引产问题,中国政府对此作出回应展开调查。6月26日,调查组确认冯建梅不具有生育第二胎的法定权利,但尽管如此,她的权利遭到当地计划生育局的侵权,因此两名官员被撤职,另有五人受惩处。6月27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向全国各地派出督查队伍,审查地方计划生育部门的做法。冯建梅的丈夫邓吉元聘请律师追究刑事责任,但家属最后决定庭外和解。 事件导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国内和国际上受到更多的关注。冯建梅的案子经常出现在批评计划生育的社论中,也是互联网在政府审查环境中赋予普通民众权力的一个例子。7月5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谴责冯建梅案和强制引产的决议。2016年1月1日,经过连月来的讨论,计划生育政策被两孩政策取代。.

新!!: 半岛电视台和冯建梅强制引产事件 · 查看更多 »

全民大悶鍋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簡稱《全民大悶鍋》,英語:Everybody Speaks Nonsense)是台灣中天娛樂台的一個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前身為中天綜合台的同類節目《2100全民亂講》。初期模仿TVBS頻道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但逐漸走出自己的搞笑風格,多直接稱呼《全民大悶鍋》;製作單位為中大製作(與《2100全民亂講》相同),製作人為王偉忠、詹仁雄。節目從2004年9月20日起播出至2007年9月7日共769集,緊接節目改名為《全民最大黨》在2007年9月10日《全民大悶鍋》節目時段播出。 節目口號為「解悶!救台灣!」;主要以台灣政治事件的角色扮演反諷,穿插兩個小單元和兩段觀眾叩應;在攝影棚現場設有一個特製綠色電飯鍋「大悶鍋」,請來當天「最悶」的人、事、物前來說說心聲、消憂解悶,這也是節目名稱之由來。 該節目捧紅郭子乾、邰智源、九孔、許傑輝、唐從聖(從從)、-洪都拉斯-、林暐恆(阿Ken)、--(納豆)、大炳、白雲、寇乃馨、林立青、馮媛甄、--、張兆志(喬治)、陳彥壯(壯壯)、廖婧伶(安心亞)等台灣藝人(曾參加過表演的还有朱德剛、柯以柔、高凌風、倪敏然、陶立帆、薛志正、郎祖筠、丁小芹、瑤瑤、劉真、陳幼芳、傑夫()等艺人),以幽默演技與搞笑對白、演唱、單元劇,為對政治及社會現實問題不滿的台灣民眾解悶。 因諷刺時弊詼諧有趣並帶點惡搞,如「連爺爺您好」單元就是該節目較有名的單元劇。因模仿的人物涉及政界、娛樂界、體育界、財經界、甚至是電影角色,或維肖維妙、或搞笑萬分,十分受台湾海峡两岸的青年觀眾歡迎,在台灣批踢踢和中國大陸亦有專屬討論區;節目主持人先後在公開場合、以此角色扮演擔綱嘉賓(甚至與本尊同場表演)或是被模仿對象或是被坊間談論的模仿話題,也以此為各演員帶來以節目中的模仿為主題的廣告。.

新!!: 半岛电视台和全民大悶鍋 · 查看更多 »

公共事務黨

公共事務黨(Věci veřejné, VV)是捷克保守自由主義政黨。 現任黨魁為反建制調查記者與作家拉代克·約恩(Radek John),其主要綱領為政治透明與反貪腐。該黨目前在捷克眾議院擁有24席。 除了反貪腐,公共事務黨還支持財政保守主義。 該黨有部分右派民粹主義政策,不反對移民,但有少部分黨員的立場更接近中間偏左。 該黨支持直接民主制,黨員可透過網路公投改變政黨路線。.

新!!: 半岛电视台和公共事務黨 · 查看更多 »

公共廣播

公共廣播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媒體,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及)以其他方式(如向用戶收取費用或接受第三方捐助等)獲得资金所成立、运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讨论、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进民众参与政治决策。與一般商業媒體為營利考量,爭取廣告收入,而偏向播出收視率、收聽率較高的節目不同。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認為公共廣播服務是: 公共廣播媒體的運作經費來源不一,當中可能由政府撥付公帑資助,亦可能會接受個人或團體捐助;部份國家是向用戶收取費用取得,為維持公共性通常不會播放商業廣告(但少部份公共廣播媒體仍會播商業廣告),但可能會播出公益性質廣告及政令宣導等。有些地方的公共媒體除了提供電視播送外,也兼提供電台廣播的服務。.

新!!: 半岛电视台和公共廣播 · 查看更多 »

克劳斯亲王奖

克劳斯亲王奖(英語:Prince Claus Awards)是由克劳斯亲王基金会颁发的文化奖项,以纪念荷兰的克劳斯亲王 (荷兰)。 该奖项于1997年起每年颁发一次,以奖励对文化、社会发展等做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获奖者主要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

新!!: 半岛电视台和克劳斯亲王奖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共和國

克里米亚共和国(Respublika Krym;Республіка КримRespublikasy Krym;Къырым Джумхуриети, Qırım Cumhuriyeti),是2014年3月11日從烏克蘭獨立的共和國,國土位於克里米亞半島。首都是辛菲罗波尔。在2014年3月16日舉辦歸屬公投,公投结果以97%赞成的得票率获得通过,克里米亚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并于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後被合併到南部聯邦管區)。但此公投并未获得乌克兰、欧盟、美国及联合国承认。.

新!!: 半岛电视台和克里米亞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校友列表

以下是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著名校友列表:.

新!!: 半岛电视台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倫敦攝影棚

倫敦攝影棚(The London Studios),又稱南岸攝影棚(The South Bank Studios)或倫敦電視中心(The London Television Centre),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滑鐵盧的一座電視大樓,由倫敦週末電視所有,面積2.5畝,高24層。倫敦攝影棚是獨立電視台的主要攝影棚。.

新!!: 半岛电视台和倫敦攝影棚 · 查看更多 »

BeIN Sports

beIN Sports,中文媒体通常称作“贝因体育”、“拜因体育”,或沿用其旧称“半岛电视台体育频道”,是一家面向全球播出的体育电视网,为卡塔尔所拥有,原为旗下的“半岛电视台体育频道”(Al Jazeera Sports),2012年在法国开始使用“beIN Sport”作品牌名称开始播放节目,2014年,与面向阿拉伯世界播放的半岛体育台系列频道合并成立BeIN Media Group,现已与半岛电视台不再有关联,但BeIN Media Group却是半岛媒体集团旗下公司。.

新!!: 半岛电视台和BeIN Sports · 查看更多 »

CCTV+

CCTV+(CCTV Plus)是隶属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网的一家专门从事的新闻机构,于2010年12月推出,在全球超过70个国家,超过1600个电视频道上,以六种语言播送来自世界各地的报道。,国际视通(CCTV+)为中国境外约1700个电视频道以及数百家移动互联网媒体提供视频新闻内容,用户包括BBC、CNN、法新社、半岛电视台等。.

新!!: 半岛电视台和CCTV+ · 查看更多 »

CNBC亞洲台

CNBC亞洲台(CNBC Asia) 是亞洲的財經新聞台之一。此頻道於1995年開播,是CNBC頻道的亞洲分公司,母公司為NBC環球集團。此頻道節目大都在新加坡及香港製播,而總部位於新加坡凯联大厦6樓。.

新!!: 半岛电视台和CNBC亞洲台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之战 (2011年)

黎波里之战(معركة طرابلس maʼarikat Ṭarābulus)是2011年利比亚内战的一大战役,反对派武装于8月20日开始进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实现最终推翻卡扎菲统治地位的目标,最終於8月28日完全佔領該城。 由于该市有“美人鱼”之称,所以反对派将此次战役命名为“美人鱼黎明行动”。之所以选择在8月20日进攻首都,反对派领导人表示这是为了纪念公元630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于630年1月带领一万人向麦加进发,后来他们和平地佔領麦加)的历史周年日。.

新!!: 半岛电视台和的黎波里之战 (2011年) · 查看更多 »

瞬間看地球

《瞬間看地球》(Earth Live / Live on Earth)為一電視節目,由總部設在德國的Earth TV Network製作,然後出售給世界各地電視台或電視節目製作公司播放。.

新!!: 半岛电视台和瞬間看地球 · 查看更多 »

玛丽·科尔文

玛丽·凯瑟琳·科尔文(英文:Marie Catherine Colvin;),又譯瑪麗·卡彬,是著名的戰地記者,标志性特征是“独眼女侠”,生前三十多年一直在戰爭的前線報導新聞。她於2012年2月22日在叙利亚政府军炮击霍姆斯市时與法籍攝影記者雷米·歐赫利克(Rémi Ochlik)被轟炸中身亡。.

新!!: 半岛电视台和玛丽·科尔文 · 查看更多 »

獨立公投

立公投是一個地區的居民舉行投票,以決定是否成為一塊獨立的領土,多源於民族自決的因素。成功的獨立公投或可能不會導致獨立,這取決於政治因素以外有關的領土的共識結果。.

新!!: 半岛电视台和獨立公投 · 查看更多 »

碎片大厦

片大厦(The Shard),又稱夏德塔、摘星塔。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伦敦桥站西南侧的摩天大楼。高309.6米,为英國最高建筑物,欧洲第二高建筑物(不計電視發射塔)。耗资15亿英镑(包括收購土地及利息支出),2008年9月开工,2012年7月5日竣工外侧部分,2013年2月1日完工。.

新!!: 半岛电视台和碎片大厦 · 查看更多 »

祖拜達·莎爾娃特

拜達·莎爾娃特(زبيدة ثروت;)是一位於1940年6月14日出生的埃及演員。.

新!!: 半岛电视台和祖拜達·莎爾娃特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

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محمد حسنين هيكل, Mohamed Hassanein Heikal )是埃及及阿拉伯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及时事评论员。他在1957–1974的17年间担任开罗《金字塔报》主编。他曾是埃及总统纳赛尔的知己和顾问,也是萨达特总统初期的顾问。他参与了纳赛尔时代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一度在政府内任职,,担任总统新闻顾问。1973年,他访问中国,会见了乔冠华。从2004年起,他在半岛电视台主持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评论节目。.

新!!: 半岛电视台和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穆尔西

罕默德·穆罕默德·穆尔西·伊萨·阿耶特(محمد محمد مرسى عيسى العياط,),埃及工程师、大学教授、政治家及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第5任总统。2011年4月30日至2012年初任埃及的伊斯兰政党自由与正义党主席。2012年总统选举中击败世俗派候選人、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成为埃及史上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2013年7月3日,穆尔西被埃及军方罢黜,并且暂停现行宪法,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德里·曼苏尔随后被军方任命为代总统。穆爾西隨即被軍方拘禁,並受到起訴。2015年4月21日,法院判決穆爾西在2012年“以暴力對待示威者”罪名成立而謀殺罪名不成立,判處他入獄20年。同年5月16日因“越狱罪”被判处死刑(該判決於2016年11月15日被最高法院撤銷並下令重審)。2016年6月18日,他又因“间谍罪”、泄露“机密文件”罪被开罗刑事法庭分别判处25年和15年监禁,合计判处40年监禁,该判决相当于终身监禁。.

新!!: 半岛电视台和穆罕默德·穆尔西 · 查看更多 »

穆阿迈尔·卡扎菲

阿迈尔·穆罕默德·阿布·明亚尔·卡扎菲(مُعَمَّر القَذَّافِي ,),遜尼派穆斯林,利比亞革命警衛隊上校,利比亞绿色革命的精神領袖,前任利比亞實際最高領導者、獨裁者。對利比亞長達42年的统治使他成為阿拉伯國家中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者。 2011年2月初,受到埃及和突尼斯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出現反對卡扎菲统治的示威遊行,並很快轉化為内戰。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簽發针对卡扎菲的逮捕令。8月20日,反對派發動針對首都的的黎波里之戰,攻入了該市,並在全城搜捕卡扎菲。 2011年10月20日,多國傳媒報導引述卡扎菲已經被俘虜,並曾说是因雙腿傷重死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馬哈茂德·吉卜里勒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被捕,并在随后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支持者的交火中,头部和腹部遭到致命连环枪击身亡,终年69岁。.

新!!: 半岛电视台和穆阿迈尔·卡扎菲 · 查看更多 »

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全国过渡委员会所领导部队的清剿作战中遭连环枪击虐待折磨身亡。卡扎菲之死是象徵利比亞內戰告終的重要標誌,也是阿拉伯之春中的重大事件。 過渡政府軍攻佔蘇爾特大部份地區後,2011年10月20日向親卡扎菲部隊最後據點發動終極一擊,車隊向西逃亡時遇北约战机空襲。卡扎菲和几个保镖被迫躲在下水管道内,之后被执政当局的武装人员抓获。当时卡扎菲仅右臂受伤,并持有一把手枪,但在被抓获时他并未抵抗。在随后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支持者的交火中,卡扎菲因头部遭到枪击而不治身亡。同行的前國防部長阿布-贝克尔·尤尼斯·贾卜尔亦胸口中槍身亡,卡達菲五子穆塔西姆在蘇爾特被殺,次子賽義夫已于2011年11月19日在利比亚南部塞卜哈地区的小镇奥巴里落网。.

新!!: 半岛电视台和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 · 查看更多 »

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

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或阿卜杜勒-贾利勒、阿布達賈利(مصطفى عبد الجليل,Abdul-Jelil,Abd-al-Jalil, Abdel-Jalil, Abdeljalil or Abud Al Jeleil,)是名利比亚政治家。2007年1月到2011年2月,他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司法部长。他的各种反对侵犯人权的言论和立场在媒体中广受瞩目。在2011年利比亚示威、起义和内战中,他成为反对卡扎菲统治的主要领导人物,并担任总部位于班加西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

新!!: 半岛电视台和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三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是指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开始于2012年11月份反对派在大马士革农村省的攻势以及之后2013年1月政府军发动的反攻。.

新!!: 半岛电视台和第三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大马士革农村省冲突(即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是指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系列骚乱和冲突。这场冲突开始于2011年11月,在2012年3月陷入僵局。这场冲突是叙利亚内战的一部分。一开始,在大马士革郊区以及市区发生了一系列亲政府和反政府的抗议活动,在11月份叙利亚自由军(FSA)开始针对政府军目标发动袭击之后,局势严重恶化。 据称在2012年1月,大马士革农村地区和大马士革郊区的部分地区开始被反对派武装控制。2012年1月27日,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一场军事行动,夺回了大马士革的郊区以及扎巴达尼,这场攻势在2月11日结束。但是,行动之后战斗仍在继续。在2月15日,FSA开始试图招募新的成员并试图混在反对派抗议示威者之中。在政府军的行动之后反政府的抗议活动仍在继续。 2012年3月12日,据报道政府军与FSA首次在大马士革市中心发生大规模冲突。到了当年4月,在联合国特使科菲·安南的斡旋之下双方达成一项缺乏约束力的停火协议。但是,在停火协议失效之后,到了2012年7月,反对派武装突然攻入大部分大马士革的郊区以及周边的农村地区,发动了大马士革之战。.

新!!: 半岛电视台和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伊德利卜省冲突

一次伊德利卜省冲突是指发生于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叙利亚伊德利卜省的武装冲突。 自2011年10月以来,叙利亚自由军就已经开始针对叙利亚军队的巡逻部队发动袭击。在该省内抗议示威活动依旧在持续,但是抗议活动经常被安全部队用武力驱散。12月19日,很明显“一些从叙利亚军队叛逃的人开始控制一些城镇和村庄,他们几乎开辟了一些安全地带,在那里来自其他区域的抗议示威者可以寻求安全庇护,并且叙利亚政府军的逃兵也可以从那里出发开展行动”,叙利亚政府军对其中一块类似区域发动了进攻,在一座村庄屠杀了大量平民。在伊德利卜省农村地区的一处村庄,数百名政府军被拍到转投了反对派阵营,这促使当地一些居民一道开始反抗叙利亚政权。.

新!!: 半岛电视台和第一次伊德利卜省冲突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是叙利亚内战期间叙利亚政府军2012年8月至10月在大马士革农村省发动的一场攻势。.

新!!: 半岛电视台和第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德拉省戰役

四次德拉省戰役,又名2015年1月德拉省攻勢,是敘利亞反對派為了奪取政府軍於德拉省(Al-Shaykh Maskin)的營地,所發動的軍事攻擊。反對派意圖藉此確保德拉省至大馬士革高速公路的控制權,以及自身在德拉省的各個據點。.

新!!: 半岛电视台和第四次德拉省戰役 · 查看更多 »

米苏拉塔之战

米苏拉塔之战 (معركة مصراتة) 是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的一大战役,反卡武装与效忠卡扎菲的部队双方为了争夺利比亚的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的控制权而展开。在起义的最初阶段,卡扎菲政府控制了该国西部的大多数地区和城市,惟独米苏拉塔是被反卡势力控制着一座西部大城市。米苏拉塔战役是整个利比亚内战中双方争夺最持久且最激烈的一个战场,惨烈程度就比如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而在联军干预的最初阶段,联军就把解除卡部队对该市的包围作为一个重大目标。5月15日,反卡武装全面控制该市。.

新!!: 半岛电视台和米苏拉塔之战 · 查看更多 »

維吉尼亞·拉吉

維吉尼亞·埃琳娜·拉吉(Virginia Elena Raggi,;)是一个義大利律師和政治人物,羅馬市議會議員,畢業於羅馬第三大學,她在2016年6月20日當選羅馬有史以來第一位女。 她所屬的政黨是五星運動。她曾在2017年12月表示不會在2021年競選連任,原因是基於党內條款规定,党员只能担任兩屆民選公職。.

新!!: 半岛电视台和維吉尼亞·拉吉 · 查看更多 »

維多里歐·艾里格尼

維多里歐·艾里格尼(Vittorio Arrigoni,)是義大利的記者、作家、人權運動家。他生前長期與由巴勒斯坦人組成的組織國際團結運動合作,替巴勒斯坦人民一方在國際上發聲。 於2011年4月期間他在加薩遭到激進份子給綁架殺害,是繼2007年艾倫·約翰斯頓之後另一位於該地區遭綁的外國記者。.

新!!: 半岛电视台和維多里歐·艾里格尼 · 查看更多 »

纏擾

-- 纏擾(stalking)又稱糾纏、跟蹤騷擾、或死纏爛打,是指一個人或團體對另一個人給予過多的關注,而造成被關注著的困擾和恐懼。具體的行為包括站崗、尾隨和監視等,和騷擾及恐嚇有很大的重疊。美國的全國犯罪被害人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Victims of Crime)稱「兩人只要發生任何不想要的接觸,而直接或間接形成恐嚇或讓被害人感到恐懼」都可稱為纏擾,另一方面,在法律和心理治療中,纏擾另有更專門的定義。 過去法治人員常將纏擾視為家務事而不予理會,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被害人的沈重心理壓力、以及一些纏擾案件因警方的忽視而演變成殺人案,許多立法者、學者及人權團體開始推動將纏擾定罪,並對施暴著提供追蹤及心理治療。.

新!!: 半岛电视台和纏擾 · 查看更多 »

纳尔逊·曼德拉

納爾遜·羅利拉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科薩語發音:;.

新!!: 半岛电视台和纳尔逊·曼德拉 · 查看更多 »

经济自由战士

经济自由战士(英语:Economic Freedom Fighters,简称EFF)是一个南非左翼政党。前非洲人国民大会 (ANC) 青年联盟主席朱利叶斯·马勒马(Julius Malema)被开除出非国大后,与他的的盟友在2013年创建。马勒马已被宣布为该党“总司令”(commander in chief),指挥“中央司令部团队”的党中央结构。高级成员包括弗洛伊德·施范布(Floyd Shivambu)和报纸专栏作家安迪尔·姆恩格西塔马(Andile Mngxitama)。 2013年7月28日,在索韦托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勒马宣布新政党已经有了超过1000的成员,双倍于独立选举委员会(IEC)所需的注册资格。在新自由阵线 (FF+)被剔除选举资格后,成为参选政党之一。.

新!!: 半岛电视台和经济自由战士 · 查看更多 »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Wikipedia, 或 )是一個网络百科全书项目,特点是自由內容、自由编辑。它目前是全球網絡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参考工具书.

新!!: 半岛电视台和维基百科 · 查看更多 »

维基扫描器

維基百科掃描器(Wikipedia Scanner),簡稱維基掃描器(WikiScanner),是一個於2007年8月14日推出的工具程式,由美國駭客建立,為一個能讓公眾查詢的維基百科匿名編輯資料庫。通过把这些编辑与不同组织的IP地址交叉比對,可以查询哪些组织里的职员编辑了哪些条目。维基扫描器不能用来查询登录用户的来源。在维基扫描器的常见问题回答中,作者说他相信维基扫描器可以帮助维基百科有争议的条目获得更高的可靠性,他还表示他从来没有被维基媒体基金会雇用,他在维基扫描器上花的工作是“100%非商业性的”。.

新!!: 半岛电视台和维基扫描器 · 查看更多 »

网络广播

网络广播(webcast)是使用流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将单个内容源分发给众多同时收听或观看者的媒体呈现方式。网络广播可以是实况或按需分发。基本上,网络广播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播”。 大型的网络广播平台包括现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通过在线电视或广播的流媒体同步广播),以及大量仅限于互联网平台的“电台”。网络广播通常包括提供非交互式线性流或事件。权利和许可机构向希望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进行互联网广播的人提供具体的“网络广播许可”。 网络广播在商业部门广泛应用于投资者关系介绍(如年度大会)、信息化教学(传送研讨会)和相关通信活动。然而,网络会议与不太相同,网络会议通常是为多对多互动而设计。 廉价、易访问的网络广播技术已使独立媒体蓬勃发展。已有不少引人关注的独立节目通过广播定期在线播放。这些节目通常由普通市民在家中制作,范围涵盖有关计算机、技术、新闻等诸多兴趣和主题,并在不断增加新的节目。 网络广播与播客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广播是直播,而播客是将媒体文件上传、存放到互联网上。.

新!!: 半岛电视台和网络广播 · 查看更多 »

美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世界上居前列,與俄羅斯居伯仲之間,以公開資料論述美國核武器數量比俄國略高數枚居世界第一,若考量隱藏性武器則有可能居第二,但美國的科技實力和眾多的航母與彈道飛彈投射平台使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性居世界第一。.

新!!: 半岛电视台和美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伊拉克人权

自2003年联军入侵以来,伊拉克的人权问题再一次受到国际的长期关注和持续性的争议。有消息人士指出美国领导的联军和伊拉克政府对反叛分子的镇压措施十分值得关注。美国政府正在对其军队和军火承包商在一些事件中违反国际和国内标准的行为的指控进行调查。英国也对它的军事力量进行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指控进行调查。在2009年2月底,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关于伊拉克人权状况的报告,回顾过去一年(2008年)伊拉克的人权状况。.

新!!: 半岛电视台和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伊拉克人权 · 查看更多 »

美国的人权纪录

《美国的人权纪录》是一份记载美国人权纪录的年度出版物,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出版。 报告首发於1998年, 作为对美国在《国别人权报告》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中批评中国的回应——《国别人权报告》中对中国的报道在首段出现。.

新!!: 半岛电视台和美国的人权纪录 · 查看更多 »

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

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英语:Abu Ghraib torture and prisoner abuse;也有媒体称其为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或虐囚门事件),是2003年美国军队占领伊拉克后,英美军员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中一系列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 · 查看更多 »

羅蘭·比歌

羅蓮·比歌(Lauren Bacall,),原名貝蒂·瓊安·佩爾斯克(Betty Joan Perske),是一位美國電影及舞台演員、模特兒及作家,以其低沉性感的嗓音聞名於荷里活內外。曾兩度贏得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亦因在《離譜戀曲》(The Mirror Has Two Faces)中的演出獲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及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更是金球獎、塞西尔·B·德米尔奖及奧斯卡榮譽獎得主。2014年8月12日,洛琳白考兒因中風過世,享壽89歲。.

新!!: 半岛电视台和羅蘭·比歌 · 查看更多 »

烏戈·查維茲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 ,前任委內瑞拉總統,左翼政治人物,任內以強烈的反美主義及推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聞名於世;但因為他四次皆是以民主選舉當選,其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以及壓制反對派、通過修憲公投擴大總統權力等,使他成為近当代全世界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2013年3月5日下午,委内瑞拉副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在军医院宣佈,查韦斯于当地时间16時25分去世,终年58岁。.

新!!: 半岛电视台和烏戈·查維茲 · 查看更多 »

热比娅·卡德尔

热比娅·卡德尔(維吾爾文:رابىيە قادىر,拉丁维文:Rabiye Qadir,),原先为一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商人,曾經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後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向境外組織非法提供國家情報」罪名判處入獄,於2005年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遠赴美國。现在為海外異議人士、新疆獨立運動領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定义为恐怖分子。熱比婭於2006年當选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第二屆主席,於2009年連任。她亦分別於2005、2006、2007、2009、2010年等多次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新!!: 半岛电视台和热比娅·卡德尔 · 查看更多 »

瓦迪代夫围困战

迪代夫围困战(Siege of Wadi Deif)是指发生于迈阿赖努阿曼郊外的两处叙利亚政府军基地—瓦迪代夫(Wadi Deif)和哈马迪亚(Hamadiyah)的围困战。这场战役开始于叙利亚内战期间的2012年10月11日。.

新!!: 半岛电视台和瓦迪代夫围困战 · 查看更多 »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或稱反貪腐倒扁運動、倒扁紅衫軍運動,為2006年8月12日起,由前立法委员施明德於台灣發起政治訴求運動,要求时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新!!: 半岛电视台和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 查看更多 »

花押 (鄂圖曼帝國蘇丹)

奧斯曼帝國蘇丹的花押(奥斯曼土耳其語:طغراء;,音译“图格拉”)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獨有的書法簽字或印章,這種花押會附加在所有的官方文件和信函上,同時也是做為蘇丹統治期間所使用的象徴和鑄造在硬幣上。 花押最初是出自蘇丹的手笔,再經由宮廷的畫師書寫在文件上,這種風格最初為奧爾汗一世所确立,之后的蘇丹皆有自己專屬的花押。.

新!!: 半岛电视台和花押 (鄂圖曼帝國蘇丹) · 查看更多 »

韩越关系

韓越關係(,),是指大韓民國和越南歷代政權的關係。 朝鲜半岛与越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初,当时一部分的越南皇族因国内的宫廷纷争而迁入高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半島和越南同樣分裂為兩個國家政權。大韩民国和同為反共的越南共和國(南越)關係密切。越南战争时,韩国应美国要求,派遣國軍加入南越阵营对抗北越,士兵大量死伤,许多越南无辜平民也被杀害,枯叶剂等后遗症持续至今。北越統一越南後,兩國關係十分惡劣。 1992年大韩民国与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邦交以来,多位韓國總統访问越南并对越战中的罪行谢罪。越南自革新开放以后亦学习韩国发展经济,现今韩国与越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越南與韓國為中國的鄰國,自古為中國的藩屬,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受到許多來自中國的影響,皆屬於漢字文化圈,以小中華自居。近代以來,兩國的遭遇與命運也十分近似,都曾淪為過列強的殖民地,也有過南北分裂、南北政權戰爭的歷史。 在語言文字方面,兩國在古代的很長時期都沒有本國的民族文字,皆是借用漢字表記。書面語為與口語完全不同的漢文,民族文字的喃字與諺文被發明後,在封建時代一直不得統治階級的重視,二戰以後,朝鮮半島與越南皆捨棄了使用千年的漢字,採用了諺文及國語字來表記本國語言,並把語言系統及正規化。1960年代,大韓民國參與越南戰爭後,兩國民眾開始關注對方的國家,這種相似的歷史與國情開始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

新!!: 半岛电视台和韩越关系 · 查看更多 »

韓流

韓流,是指韩国文化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现象。韩流一般以韩国电影、电视剧为代表,与韩国音乐、图书、电子游戏、服饰、饮食、体育、旅游观光、化妆美容、韩语等形成一个彼此影响和带动的循环体系,因而具有极为强大的流行力量。 “韩流”一词最初为中文媒体所提出,用來形容男孩團體H.O.T.帶到中國的韓國潮流。后来被韩国媒体广泛用于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Hallyu”已经在英语中被用来指代“韩流”。韩流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使韩国软实力世界排名和国家形象得到提高,韩流作为文化产业得到韩国政府的扶植。韩国政府期望通过韩流的发展,促进韩国文化在外国的推广,消除部分外国人的反韩情绪,促进朝鲜半岛的统一和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

新!!: 半岛电视台和韓流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1年3月17日通過有關利比亞局勢的決議,由法國、黎巴嫩、英國及美国提案 。这也是安理会历史上第二次对利比亚实施禁飞 。 一共有10個理事國對決議投贊成票(包括波黑、哥倫比亞、加蓬、黎巴嫩、尼日利亞、葡萄牙、南非,及常任理事國法國、英國、美國),5個理事國投棄權票(包括巴西、德國、印度,及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 決議要求「立即停火」,並授權國際社會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以除了外國佔領外的任何方法保護平民。.

新!!: 半岛电视台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سلمان ابن عبد العزيز آل سعود,,;)是沙特阿拉伯第七任,亦即現任國王兼首相、兩聖地監護人。是第六任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同父异母的弟弟,2012年被排定為王儲,阿卜杜拉駕崩後繼任職位。.

新!!: 半岛电视台和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 查看更多 »

萨拉凯卜战役

萨拉凯卜战役发生于2012年3月伊德利卜市战役政府军获胜11天之后。萨拉凯卜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该市是伊德利卜省第二大城市,地处阿勒颇至哈马、霍姆斯和大马士革的南北要道与阿勒颇至地中海拉塔基亚港公路的交会处,并且被反对派武装用来发动对政府军车队的袭击。.

新!!: 半岛电视台和萨拉凯卜战役 · 查看更多 »

香港寬頻bbTV

香港寬頻bbTV(HKBN bbTV)於2003年啟播,2017年1月1日停播,是香港的收費電視台之一,前稱香港寬頻電視及香港寬頻數碼電視,是香港寬頻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寬頻網絡有限公司(「香港寬頻」)所提供的服務之一,以私有的自家寬頻網絡技術傳送電視訊號。 由於香港寬頻數碼電視獲廣播事務管理局界定為互聯網電視,所以毋需領取電視台牌照,亦不受《廣播條例》監管,只受《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監管。.

新!!: 半岛电视台和香港寬頻bbTV · 查看更多 »

香港有線電視

香港有線電視(前稱九倉有線電視,Wharf Cable Television),是一間香港的收費電視。於1993年10月31日啟播,是由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Hong Kong Cable Television Limited)營運,獲得香港政府批准約達12年的專營權(其後獲批延續12年)。 有線電視播放的電視頻道現達134條,曾為全港電視台之冠,然而這個紀錄於2006年5月10日在now寬頻電視和無綫網絡電視的合作下打破。現在有線電視擁有多條自製24小時播放的頻道,提供新聞、娛樂和體育節目。 現時有線電視的主打頻道均以香港粵語播放,包括有線第1台、有線新聞台、有線重點新聞台、有線財經資訊台、有線兒童台、有線娛樂台、有線劇集台、有線18台、有線電影一台、有線經典電影台、有線HMC、有線Cine P.、有線體育台、有線體育2台、有線Sports Plus、有線球彩台、有線賠率台。另有多條外購的娛樂、紀實、體育、國際新聞頻道等等,使用國語及英語等語言播放。 有線電視最高峰時曾有100萬用戶,現時客戶人數達90多萬用戶(2017年),按年再跌5.08%,相對now寬頻電視,有缐電視用戶人數明顯下降。.

新!!: 半岛电视台和香港有線電視 · 查看更多 »

解放摩蘇爾

收復摩蘇爾(Liberation of Mosul)是伊拉克政府計劃中的攻勢。摩蘇爾早在2014年6月落入伊斯蘭國之手。伊拉克政府軍原定於2015年收復摩蘇爾,但是隨着伊斯蘭國於2015年5月在拉馬迪以150人的兵力擊潰6,000名政府軍,再次反映政府軍經過多月重整後,面對伊斯蘭國仍然不堪一擊,2015年反攻摩蘇爾的計劃被迫延後。2017年7月伊拉克收復摩蘇爾。.

新!!: 半岛电视台和解放摩蘇爾 · 查看更多 »

马哈茂德·梅基

哈茂德·梅基 或译为莫基、马基(محمود محمود محمد مكي) 是一名埃及资身法官,2012年8月12日,他被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任命为副总统。2012年12月22日,他宣布辞职。.

新!!: 半岛电视台和马哈茂德·梅基 · 查看更多 »

马里北部冲突

里北部冲突是指自2012年至今,马里北部地区的持续武装冲突,起初是尋求马里北部獨立的分離主義武装组织与马里政府军之間的戰鬥,至2013年已變為尋求控制全個馬里的伊斯蘭激進組織與馬里政府軍及多國部隊之間的戰鬥。.

新!!: 半岛电视台和马里北部冲突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回教

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而回教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其他土著为主信奉的宗教。截至2013年,有大约61.3%(1950万)马来西亚人是回教徒(穆斯林)。逊尼派(特别是沙斐仪学派)是该国回教的最大教派,传统上回教法的立法依据主要来自于沙斐仪学派。《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三条规定,回教是马来西亚联邦宗教,但《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十一条同时保障其他宗教和平传播和国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该国的法律制度以及判例是依据英国的英美法系,仅有回教徒受到回教法管辖,并且仅限于家事法与宗教信奉相关事务。 尽管有人提出马来西亚是一个回教国(Islamic state),但宪法条文阐明马来西亚是一个宗教自由的世俗国,而回教是马来西亚的联邦宗教而已。.

新!!: 半岛电视台和马来西亚回教 · 查看更多 »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China)也被称作驻华外国记者俱乐部,一个由在中国大陆的外国记者所组成的协会。.

新!!: 半岛电视台和驻华外国记者协会 · 查看更多 »

骯髒戰爭 (阿根廷)

骯髒戰爭(Guerra Sucia,Dirty War),發生於1976年到1983年間,阿根廷右翼軍政府國家恐怖主義時期,針對異議人士與游擊隊所發動的鎮壓行動。由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的阿根廷軍政府所支持的以暴力抵制持不同政見的人民。在這段時期,先後由魏地拉、罗伯托·爱德华多·比奥拉和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所領導的軍政府不合法的逮捕、拷打、殺害或強迫9,000名(此值確認為已經遭到殺害的人數)至30,000名的阿根廷人消失,而這些罪行是兀鷹行動的一部份。文件顯示阿根廷的殘忍管制為當時由亨利·基辛格、傑拉爾德·福特所領導的美國政府所知。 在阿根廷,關於骯髒戰爭的特赦令一直有所爭議(特赦令成為法律是在民主條例恢復後)。劳尔·阿方辛上台後,政府用特赦令開始審判在軍事政府裡的首席軍事領導者,但特赦一直不得人心。2005年6月,阿根廷最高法庭(Supreme Court of Argentina)廢除了被稱做句號法(Ley de Punto Final)、應得權威法(Ley de Obediencia Debida)的特赦令,開啟了起訴前軍事政府官員的大門。.

新!!: 半岛电视台和骯髒戰爭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

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أحمد معاذ الخطيب,)是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总裁,是叙利亚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前大阿訇。 哈提卜最初是物理学学者和工程师,是“叙利亚地质学会”和“叙利亚心理学学会”成员。此外,他曾任伊斯兰城市化学会主席,现为荣誉主席。.

新!!: 半岛电视台和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 · 查看更多 »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又名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مذبحة صبرا وشاتيلا,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是黎巴嫩内战和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发生于1982年9月16日至9月18日的一场大屠杀,事发地点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萨布拉街区和邻近的夏蒂拉难民营,凶手是黎巴嫩长枪党旗下的基督教民兵组织,并有以色列国防军提供协助。遇难人数大约在762人至3500人之间,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 这起大屠杀被视为是对新当选的黎巴嫩总统、同时也是黎巴嫩长枪党领导人的巴希尔·杰马耶勒遇刺事件的报复行动,而巴勒斯坦民兵组织则被错误地认定为是这起暗杀事件的凶手。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试图消灭以当地为据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到了1982年年中,在的监督下,在贝鲁特西部战斗之后几周内巴解组织撤出了黎巴嫩,之后不久这场大屠杀便发生了。屠杀发生时,多支武装力量——以色列国防军、黎巴嫩长枪党和南黎巴嫩军——都在萨布拉-夏蒂拉附近,这些武装正在利用多国部队刚刚撤走包围这贝鲁特穆斯林聚居区的阵地的机会重新部署。以军在巴解组织撤出后紧接着就推进至了贝鲁特西部,这被视为是违反停火协议的举动,也使得黎巴嫩长枪党能够展开对穆斯林聚居区的暴力突袭。以色列国防军包围了萨布拉-夏蒂拉地区并在其出口部署军队以防止居民逃离,以求血洗。并且在大屠杀发生期间应长枪党的要求在夜间发射照明弹,方便前者進行屠杀。 在屠杀事件参与者中,有一个被称为“”的团伙,由情报机构主管以及与以色列摩萨德联络官从那些因不服从命令或涉及犯罪而被开除出黎巴嫩力量的成员中招募的暴徒。这场大屠杀被普遍认为是由荷拜卡直接下令执行的(荷拜卡后则从政,长期在黎巴嫩议会活动并担任多个部长级职位)。荷拜卡的家人和未婚妻则在1976年中死于巴勒斯坦民兵组织及其黎巴嫩的盟友之手,而达穆大屠杀又是对当年初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穆斯林遭到基督教民兵组织屠杀()的报复。其他卷入大屠杀的长枪党领导人包括来自黎巴嫩南部的约瑟夫·艾德、长枪党宪兵队的Dib Anasta、来自贝鲁特东部的Michael Zouein和Maroun Mischalani。总共有300到400名基督教民兵直接参与到了屠杀中,其中有一些是来自哈达德上校的南黎巴嫩军。1983年,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的肖恩·麦克布赖德担任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以色列作为此地区的占领者,阻止此地区发生屠杀本应是其责任,需对此次事件负责,并认定这是一起反人道的种族灭绝事件,被委托调查这起事件的以色列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事件委员会发现以色列军队清楚地意识到这场大屠杀正在进行,且不僅沒有阻止還參予其中幫助屠殺平民。因此,以色列对大屠杀负有直接责任,而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需对“忽视大屠杀和复仇事件的存在可能性”负有个人责任,这迫使其引咎辞职。.

新!!: 半岛电视台和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辛迪·希恩

辛迪·希恩(Cindy Sheehan,),美國社會運動家,加州人,前反战运动人物,被稱为「和平母親(Peace Mom)」或“反战母亲”。.

新!!: 半岛电视台和辛迪·希恩 · 查看更多 »

迪阿巴利戰鬥

迪阿巴利戰鬥(Battle of Diabaly)是在2013年1月24日至1月31日期間,於馬利迪阿巴利爆發的戰鬥。伊斯蘭組織佔據了城市一星期的時間,但是馬利軍隊藉著法軍進行空襲的協助之下,最終收復迪阿巴利。.

新!!: 半岛电视台和迪阿巴利戰鬥 · 查看更多 »

迪拜火炬大厦

迪拜火炬大厦(Dubai Torch),或称玛丽娜火炬大厦(The Marina Torch)、火炬大厦(The Torch),一栋超高层的高档住宅楼,坐落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2011年建成时,该楼超过坐落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Q1大厦成为全世界最高的住宅楼。该楼地面以上共79层,高336.1米(1,105英尺)。.

新!!: 半岛电视台和迪拜火炬大厦 · 查看更多 »

范俭

范俭(),中国纪录片导演。拍摄题材多关注社会议题和人的内心,企图从纪录片中探讨复杂的人性和细腻的情感。2007年起成为独立的纪录片制作者,作品包括《活着》、《的哥》、《寻爱》、《吾土》、《摇摇晃晃的人间》等。他拍摄的纪录片曾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影展,包括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等。2010年,《活着》与日本放送协会(NHK)以及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合作,获得了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审团特别奖。2016年《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阿姆斯特丹长片竞赛单元的评委会大奖。.

新!!: 半岛电视台和范俭 · 查看更多 »

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Révolution de jasmin),指發生於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花而得名。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Mohamed Bouazizi)自焚,觸發境内大规模街頭示威游行及争取民主活動。事件導致時任總統本·阿里政權倒台,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場因人民起義導致推翻現政權的革命。 突尼西亞歷史上鮮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騷亂事件。事件發生前,各界普遍認為突尼西亞相對鄰近國家是較富裕和穩定的。 這起騷亂事件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西迪布吉德起義」(,Sidi Bouzid Revolt) 及「尊嚴革命」(,Dignity Revolution)。另有人認為一些新媒體將當地情況傳播至各地,有助於推翻本·阿里的政權,因此又稱作「Twitter革命」 或「WikiLeaks革命」。 茉莉花革命對北部非洲及中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示威抗議的模式亦受一些國家的民眾所效法(如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导致反政府的示威浪潮在一个月内席卷整个北部非洲与中東地區。突尼西亞此後成立過渡政府,並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達致民主轉型的國家。.

新!!: 半岛电视台和茉莉花革命 · 查看更多 »

舍阿奈比山武裝衝突

舍阿奈比山武裝衝突是指突尼西亞武裝部隊和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所爆發的武裝衝突,並且最後導致突尼西亞政府決定針對當地疑似恐怖份子之據點展開攻擊。最早在2013年5月、6月和7月時,當地執行任務的突尼西亞武裝部隊士兵便陸陸續續遭遇蓋達組織所埋藏的地雷攻擊,並且造成許多人被迫截肢或者因而視力受損。2014年7月19日時,蓋達組織更進一步針對巡邏中的士兵發動伏擊行動,造成8名突尼西亞武裝部隊軍人因而喪命。針對這些攻擊行動突尼西亞政府指控是蓋達組織於當地設置地雷以及發動伏擊,並且在8月3日時在舍阿奈比山附近開始以戰機和火炮進行大規模轟炸以試圖殲滅蓋達組織成員。.

新!!: 半岛电视台和舍阿奈比山武裝衝突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

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عبد الحميد أبا عود,Abdelhamid Abaaoud,),摩洛哥裔比利时人,伊斯兰恐怖分子。他曾在叙利亚一个激进组织控制的地区接受训练,后来回到欧洲。其涉嫌在比利时和法国组织多次恐怖袭击,并因参与2015年11月巴黎袭击事件而知名。 他曾给自己取名为阿布·奥马尔·苏西(أبو عمر السوسي,意为「来自」,他的祖辈在摩洛哥家乡的名字),也曾自称阿布·奥马尔·巴尔吉基(أبو عمر البلجيكي,意为「比利时的阿布·奥马尔」。.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2001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 - 至今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宣布在6个月内向阿富汗增兵30,000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1年7月美軍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談判。.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尔

小艾伯特·阿诺德·“阿尔”·戈尔(Albert Arnold "Al" Gore, Jr.,),美國政治家,曾于1993年至2001年间在比尔·克林顿執政时期担任美国副总统。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成为一名国际上著名的环境活动家,由于在环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的肯定,因而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戈尔任副總統前,曾出任过美国国会众议员(1977年至1985年)及美国国会田纳西州参议员(1985年至1993年)。他的父親亦曾任三屆国会參议员。.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尔·戈尔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图兰

阿爾達·圖蘭(Arda Turan,),土耳其足球运动员,司職進攻中場,現由西甲球隊巴塞隆拿外借至土超球隊巴沙克舒希。同時也是土耳其國家隊的隊長。 阿爾達·圖蘭有良好的控球能力、盤帶能力以及良好的傳球視野,並在21歲已經成為加拉塔沙雷的隊長。他在2013-14球季以主力身份幫助馬德里競技奪取西甲冠軍。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奪得西甲冠軍的土耳其籍球員。 阿爾達在2014年被衛報選為「世界上100名最佳球員」之一,位列第38名。 在2014年11月25日,阿爾達與另外40名球員一同被提名為2014年歐洲足聯年度最佳陣容。 直至2015年6月,阿爾達已經為土耳其國家隊上陣超過80場並打入14球。他在200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證明自己的價值。在2008年7月被西班牙雜誌選為「世上最佳100名年青球員」之一。 圖蘭個性剛硬火爆,跟他積極跑動的鐵血球風非常匹配。.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尔达·图兰 · 查看更多 »

阿布達比羅浮宮

阿布達比羅浮宮,是一座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沙迪維島占地24,000平方公尺的博物館。2007年3月7日巴黎羅浮宮宣布興建阿布達比新分館。2017年11月8日落成開幕。博物館為阿布達比和法國政府三十年協議的一部分。.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布達比羅浮宮 · 查看更多 »

阿以冲突

阿拉伯-以色列衝突(الصراع العربي الإسرائيلي、,הסכסוך הישראלי-ערבי、)是指在以色列和阿拉伯諸國之間已持續超過一個世紀的政治和軍事對抗,爭執的直接起因可能是受錫安主義成形之後的猶太人大量移民、1948年的以色列建國和泛阿拉伯主義的影響。自奧斯曼帝國瓦解後,兩方便因政治和民族主義的關係而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擁有權爭執不下。數十年以来,雙方的對抗已從大規模的中東戰爭轉變成較地區性的以巴衝突,但仍偶有武裝對抗事件發生。.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以冲突 · 查看更多 »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nited Liberation Front of Asom)是在印度东北地区多个分离组织中的一个,成立于1979年。该组织谋求通过武装斗争来建立自治政府。 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自称是为建立一个自治、独立的阿萨姆國家,与印度国家恐怖主义进行“解放斗争”的“革命政治组织”。该组织否认其为国家分裂主义组织,认为阿萨姆从来就不是印度的一部分(阿豪姆王国)。声称要把阿萨姆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阿萨姆邦原住民多属于黄种人(特别是傣族),主要来自邻近的不丹、缅甸与中国云南。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政府鼓励当时的东孟加拉国(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穆斯林大举移民到阿省。 印度政府于1990年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列为“恐怖主义组织”,而美国国会也将该组织列为“其他值得关注的组织”。目前,印度政府仍在进行由陆军牵头的对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的军事攻击。印度军方估计,至少有3000名反印武装分子活跃在不丹境内。.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 · 查看更多 »

阿萨尔大屠杀

阿萨尔大屠杀是叙利亚内战期间由反对派在攻占阿勒颇省阿萨尔镇之后犯下的一起屠杀事件。该镇位于阿勒颇市以西14公里处,在2013年7月22日被反对派攻占。反对派活动人士将这次屠杀归咎于圣战组织“胜利阵线”—一个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组织,以及安萨尔哈里发旅(Ansar al-Khalifa Brigade)。据称在屠杀中有51名已经投降的政府军士兵被处决。政府媒体则声称伊斯兰极端分子杀害了123人,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萨尔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阿都拉·巴达威

敦阿都拉·阿末·巴达威(Tun Abdu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馬來西亞前巫統主席,第五任首相(2003-2009),也是马来西亚任期第二短的首相(仅次于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他在任期内积极肃贪,成立皇家警察委员会推动改革,身为首相的自己自行立法加强原有的三权分立框架避免首相本身可干预司法等等,因此也被称为“廉洁之父”,然而官方授予的头衔为“人力资源发展之父”(Bapa Pembangunan Modal Insan)。他也时常被称为“伯拉”(Pak Lah),即大伯和阿都拉的合称。 在安華被开除入狱之后,马哈迪便委任伯拉担任副手,直到2003年才将首相一职交接给他。2004年马来西亚大选,伯拉因他的清廉作风和新首相效应下,带领国阵狂胜对手。然而伯拉因不愿受退而不休的马哈迪操控,并在任期内被马哈迪不留情面地抨击,加上反对党团结起来,使他领军的国阵在2008年第12届大选首次失去三分二的绝对多数议席的优势和五个州政权。2009年他面对马哈迪和巫统内部的长期施压逼宫,于4月3日宣布卸任,并由当时担任副首相的纳吉接任。伯拉也在随后获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授予“敦”头衔。.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都拉·巴达威 · 查看更多 »

阿里埃勒·沙龙

阿里埃勒·沙龙(אריאל שרון,,;),原名阿里埃勒·施恩内曼(אריאל שיינרמן),以色列军官及政治人物,曾任第11任以色列总理,直至2006年1月因中风而无法继续履职。 1948年以色列陆军建军时沙龙即为其指挥官之一。作为军人及军官他参加了,于中担任排长,参加多场战斗,其中包括。他在的建立、反扑行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六日战争、埃以消耗战争及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国防部长,沙龙亦指挥了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 沙龙被认为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以及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Israel's Man of War", Michael Kramer, New York, pages 19–24, August 9, 1982。在其指挥及赎罪日战争中对埃及陆军第三军完成合围后,以色列民众赋予其“以色列之王”这一称号。 沙龙从军队退伍之后进入政界,加入利库德集团,并于1977年至1992年及1996年至1999年在利库德领导的政府中担任职位。2000年沙龙当选利库德集团党首,并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以色列总理一职。 1970年代至1990年代,沙龙支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及加沙地带进行以色列定居点的建设;然而在其就任总理后,沙龙于2004年至2005年推动了。利库德集团反对这一政策,由此沙龙于2005年11月退出该党,新建前进党。外界预测沙龙将会赢得下一届大选,并通过一系列单方面撤离行动“将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地区大部撤出”。2006年1月4日沙龙中风昏迷,并陷入持续性植物状态,直至其于2014年1月过世。.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里埃勒·沙龙 · 查看更多 »

阿里·法扎特

阿里·法扎特(Ali Farzat,علي فرزات,),叙利亚政治漫画家。他在叙利亚、阿拉伯世界以及其他国际的报纸上出版了超过15,000张讽刺画。现任阿拉伯漫画家协会主席。.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里·法扎特 · 查看更多 »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الحركة الوطنية لتحرير أزواد,Mouvement National pour la Libération de l'Azawad,簡稱MNLA),以前的名称是阿扎瓦德民族运动(Mouvement national de l'Azawad,簡稱MNA)是活动于马里阿扎瓦德地区一个政治军事组织。该组织据说由图阿雷格人组成,曾经协助利比亚政府军作战,但是一些图阿雷格人站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一边。利比亚内战于2011年10月结束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随即宣布成立,并包含其他撒哈拉部落人。马里政府指控该组织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有联系,但是MNLA否认这一指控。.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العربية; "The Arabic One"),或音译为“阿拉比亚电视台”, 是一家沙特阿拉伯所有的泛阿拉伯主义电视新闻频道,使用阿拉伯语报道。2003年3月3日开始运营。总部位于阿联酋杜拜。最大产权主为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广播中心 (MBC)。 该台播出新闻、目前事件、商业和财经市场、体育、谈话节目和记录片等节目。其收视率在中东国家的观众中位居前列Peter Feuilherade (2003-11-25).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語變體

阿拉伯語變體(語言或方言)主要存在於六種不同區域,包括半島阿拉伯語、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語、黎凡特阿拉伯語、埃及阿拉伯語、馬格里布阿拉伯語和蘇丹阿拉伯語。阿拉伯語本身是源自阿拉伯半島的一種閃米特語族的語言。各變體間的最大差別是不同地區的口語。例如,。若細分,各國家、以至於各城市、各村莊都有不同的變體。 另一重要的差別是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口語用於幾乎所有日常對話,而書面語用於書面及經準備的講話。阿拉伯人的母語是當地流行的口語,而書面語則在學校學習。書面語本身也分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古典阿拉伯語,後者是前者的基礎,而阿拉伯人通常不將兩者區分開來。 更詳細地說,遊牧民族與定居民族間,鄉村與城市間,屬於不同族群、宗教信仰、社會地位、性別、年齡的人之間,所講的阿拉伯語變體都有所不同;當然這些不同不是絕對的。講阿拉伯語的人經常能根據講話的內容及對象選擇不同的說話方式。例如,遇到不同地區的人時,想證明自己的教育程度時,或者更注重口語時。這在全球化的時代特別明顯。.

新!!: 半岛电视台和阿拉伯語變體 · 查看更多 »

蘇丹游牧民族衝突

蘇丹游牧民族衝突是指自2009年以來蘇丹共和國和南蘇丹的游牧民族之間所爆發的武裝衝突,並且造成大量傷亡以及數千多人逃離家園。部落發生戰爭的原因在於缺乏足夠的水源、土地和牲畜等資源,特別是蘇丹南部的半乾旱氣候更使得這類情況極為嚴峻。此外一直到2005年時持續22年的第二次蘇丹內戰才正式結束,並且在2008年時和之間又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 2013年5月4日時,艾卜耶地區的部落之間爆發衝突並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聯合國維和部隊成員、恩哥克-丁卡部落(Ngok Dinka tribal)首領和17名美西里亞部落成員,這次事件主要是因為恩哥克-丁卡部落和美西里亞部落在該地資源分配不均所爆發的衝突。而到了5月底時達佛爆發的部落衝突則造成雙方共6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這次攻擊行動中巴尼哈勒巴部落(Bani Halba tribes)集結了30臺武裝車輛和一些馬來發動襲擊,而原因則是為了爭奪在飲料中常被當作穩定劑使用的阿拉伯膠。聯合國指出由於最近陸續發生的暴力事件,已經讓6,500多人逃離該地區。.

新!!: 半岛电视台和蘇丹游牧民族衝突 · 查看更多 »

蘇萊曼尼亞唐人街

苏莱曼尼亚唐人街位于伊拉克东北部城市苏莱曼尼亚的Kawa Mall。.

新!!: 半岛电视台和蘇萊曼尼亞唐人街 · 查看更多 »

赛义夫·阿拉伯·卡扎菲

赛义夫·阿拉伯·卡扎菲(سيف العرب القذافي;)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出生,為該國前領導人穆阿邁爾·格達費的第6個兒子。利比亞當局在2011年4月30日表示,賽義夫與格達費的三名孫子在北約联军於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对首都的黎波里的空袭裡因住處受到攻擊而身亡,得年29岁。賽義夫也曾在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時受傷,當時他才4歲。.

新!!: 半岛电视台和赛义夫·阿拉伯·卡扎菲 · 查看更多 »

間諜電報

間諜電報(Spy Cables),是指繼愛德華·史諾登洩漏稜鏡計畫後,於2015年被揭發的情報界醜聞案,範圍涵蓋全世界數十國情報單位,其來源主要是從流出,被洩漏的電報時間由2006年至2014年底。 2015年2月,半島電視台與英國衛報取得並公佈了主要從南非國家安全局(State Security Agency)內部流出的機密電報,多為該局與各國情報機構的通信電報。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道,此代號「Spy Cables」的文件全稱為「軍事目標分析」(Operational Target Analysis),內文長達128頁,是南非情報員對國際安全情勢的分析報告。被洩漏的機構主要包括有以色列的摩薩德、俄羅斯的FSB,及法國、約旦、阿曼的情報單位;與英國的秘密情報局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單位和美國駐非洲國家的情報單位等。.

新!!: 半岛电视台和間諜電報 · 查看更多 »

邁克爾·布朗命案

邁克爾·布朗命案於2014年8月9日發生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縣弗格森。事發時,18歲的非裔美國青年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以下簡稱布朗)在未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到28歲的白人警員達倫·威爾遜(Darren Wilson)射殺。 布朗並未攜帶武器, 且沒有任何犯罪記錄,在被射杀前他仅与警員接触了不到3分鐘。 當地警方認為布朗涉嫌一起搶劫案,但直到被射殺时他和警員之間都沒談到劫案一事。 警員威爾遜已經在當地警局工作了4年,之前還有2年待在別的警局, 也沒有違規記錄, 還曾被稱讚敬業。 這起事件引发連續多日的抗議行動,甚至出現暴動,警方派出大量警員、裝甲車,並發射了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試圖平息騷亂,FBI也已經介入調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向布朗的家人發出慰問,並要求美國司法部進行調查。而在8月16日,為了維持當地治安,州長傑伊·尼克松(Jay Nixon)宣佈當地進入緊急狀態,这意味着弗格森午夜到上午五點間将實施宵禁。 然而,宵禁也無法控制局勢,因此第二天州長出動密蘇里國民警衛隊以協助當地警察維持治安,宵禁命令則被撤銷。.

新!!: 半岛电视台和邁克爾·布朗命案 · 查看更多 »

自由叙利亚军

自由叙利亚军(الجيش السوري الحر;Free Syrian Army),也译作叙利亚自由军,有时也称为自由军官运动(حركة الضباط الأحرار)是一个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产生的反阿萨德政府武裝,由政府军变节而成。2011年7月29日,一个穿军服的人在发布的一个网络视频中宣告他们脱离了政府军并加入了反抗势力,并号召更多政府军士兵加入他们。该组织的创始人是里亚德·阿萨德上校,他宣布他们将与平民站在一起,以致力于同那些攻击平民的政府军作战,以最终推翻现政府为目标。 2011年9月,自由军与自由军官运动合併,成为一支主要的反对派军事武装。同年11月16日,自由军宣布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声明说:“基于现阶段的需要和叙利亚革命的要求,自由叙利亚军正在建立一个临时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宣稱目标是“推翻现政权,使叙利亚人民免受压迫,保护私人和公共财产。在阿萨德政权垮台时,避免出现混乱和报复行为。”當時自由軍號稱有3萬人,不過有外界估計其核心力量不超過2千人。.

新!!: 半岛电视台和自由叙利亚军 · 查看更多 »

自由电视台

自由电视台(Alhurra,الحرة),又译作“自由之声电视台”、“自由之音电视台”,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向中东及北非地区观众播放新闻和时事的公共阿拉伯语卫星电视台。.

新!!: 半岛电视台和自由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台列表

這裡講述的是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所能收到的第四台列表。如要在這個列表上快速尋找您所搜尋的字詞,請按下 + 鍵或 - 鍵 (Mac),然後使用尋找列進行搜尋。 臺灣的電視台,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簡稱NCC)。可分為無線數位電視台(無線數位電視事業)、衛星電視台(衛星廣播電視節目供應者)、有線電視業者、MOD、有線電視數位頻道、網路電視六大類型。.

新!!: 半岛电视台和臺灣電視台列表 · 查看更多 »

里亚德·法里德·希贾卜

里亚德·法里德·希贾卜(الدكتور رياض فريد حجاب,)是一名叙利亚政治人物。曾任农业部长,2012年6月23日起任叙利亚总理,於同年8月逃離大馬士革,加入反對派。.

新!!: 半岛电视台和里亚德·法里德·希贾卜 · 查看更多 »

艾库贝尔大屠杀

艾库贝尔大屠杀(Al-Kubeir massacre)是2012年6月6日,发生于叙利亚哈马省艾库贝尔(哈马附近的一个村庄)的一场杀戮事件。活动家表示包括儿童和妇女在内的许多平民被效忠当局的武装分子和安全部队所杀。而叙政府则说有9人被“恐怖分子”打死。.

新!!: 半岛电视台和艾库贝尔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

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Ahmet Davutoğlu,)是一名土耳其政治学家和外交官,曾任土耳其外交部部長及總理。.

新!!: 半岛电视台和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 · 查看更多 »

雙峰塔

雙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Menara Berkembar Petronas),别稱佩重納斯大廈、國家石油大廈、国油双塔、雙子塔及双子星塔等,是兩棟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也是马来西亚第二高的摩天大楼,该建筑也曾經是世界和马来西亚国内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位於台北市的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也是世界第八高的大樓。雙峰塔樓高452米,共地上88層,由美国建築設計師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設計的大樓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銹鋼與玻璃等材質。雙峰塔與鄰近的吉隆坡塔同為吉隆坡的知名地標及象徵。.

新!!: 半岛电视台和雙峰塔 · 查看更多 »

送水节

送水節()是柬埔寨一個重要的節目,即水燈節在該國的本土化,於每年佛曆12月15日,公曆11月、雨季結束月圓時慶祝,共三日。每年五月開始的雨季,為湄公河帶來大量雨水。部分河水倒灌進洞里薩湖。雨季結束,魚蝦隨湖水湧進河中,農民把豐收的水恭送出海,迎接收獲季節到來。 其中一項活動是傳統的划艇比賽,以紀念昔日高棉帝國水兵的強大:當年闍耶跋摩七世親率海軍出戰,打敗占婆軍隊,凱旋還朝。其他活動包括晚上拜月、吃扁米(糯米炒熟後舂扁的食品)、放水燈、煙花和游燈船。可是,佛教僧侶是禁止參與節日的,以防止違反色戒的行為。 2010年在首都金邊的送水節慶祝活動中,金边钻石岛由于桥晃动引发群众恐慌,发生金邊踩踏事故,导致至少347人死亡,另有至少395人受伤。.

新!!: 半岛电视台和送水节 · 查看更多 »

陳嘉韻

陳嘉韻(Melissa Chan,),美籍記者。 陳嘉韻三歲從香港移民美國。1998年核桃市高中畢業後,進入耶魯大學主修歷史。2002年畢業後進入紐約ABC News擔任助理記者。2004年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碩士課程同時在倫敦ABC News分處工作。2006到2007年在香港做自由投稿記者。2007年被卡塔尔半島電視台聘任擔任北京新成立的24小時英文國際頻道派駐記者。五年中寫了近400篇中國報導。 2012年5月8日卡塔尔半島電視台證實,該機構駐中國英文記者陳嘉韻簽證申請被中國當局拒絕。 2012年5月中國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節目主持人楊銳在微博中稱卡塔尔半島電視台女記者是「洋潑婦」,引起批評。但中央台發言人表示:楊銳的微博都是個人行為,不代表中央電視台的觀點。.

新!!: 半岛电视台和陳嘉韻 · 查看更多 »

I24news

i24news是一個報導國際與時事新聞的電視頻道,其總部設於特拉維夫之雅法港,以英語,法語,阿拉伯語播出,所有人為Patrick Drahi,而執行長為Frank Melloul。 該頻道自2013年7月17日開始播出,已僱用來自本地或世界不同地區約一百五十名記者,雖位在以色列,但未提供希伯來文報導,因其目標非本地觀眾,而是要向穆斯林族群和整個世界發聲,傳達以色列的觀點,抗衡其他包括半島電視台在內的國際新聞頻道,目前藉由衛星、有線及網路播出。.

新!!: 半岛电视台和I24news · 查看更多 »

LAM莫三比克航空470號班機空難

LAM莫三比克航空470號班機空難是發生於2013年11月29日的一宗航空事故。該班機屬於LAM莫桑比克航空,自莫三比克馬普托的馬普托國際機場起飛,原定降落於安哥拉羅安達的二月四日國際機場。根據報導,班機準時起飛,但未能抵達目的地并与地面失去联系,最終飞机残骸在11月30日於納米比亞的內被發現,機上33人確定已全數罹難。 事故發生時当地的天气报告顯示事发當時天氣惡劣。.

新!!: 半岛电视台和LAM莫三比克航空470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TVBS新聞台

TVBS新聞台,是屬於台灣TVBS旗下的電視新聞頻道,於1995年10月2日啟播,TVBS是臺灣第一個24小時本土新聞頻道;初名「TVBS 超級新聞網」(TVBS-Newsnet,別名「Super News」),是TVBS四個家族頻道中第三個啟播的頻道。 在台灣,本台被稱為「TVBS-NEWS」、「TVBS-N」,香港myTV SUPER稱為「無線衛星新聞台」。 TVBS新聞部位於TVBS「內湖大樓」九、十樓,而播報整點新聞攝影棚,位於「內湖大樓」一樓;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半岛电视台和TVBS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Unifi TV

Unifi TV(前称“HyppTV”)是由马来西亚电讯运营的宽频电视服务。.

新!!: 半岛电视台和Unifi TV · 查看更多 »

WannaCry

WannaCry(直译“想哭”、“想解密”,俗名“魔窟”,或称WannaCrypt、WanaCrypt0r 2.0、Wanna Decryptor)是一种利用NSA的“永恒之蓝”(EternalBlue)漏洞利用程序透過互联网对全球运行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攻击的加密型勒索軟體兼蠕虫病毒(Encrypting Ransomware Worm)。该病毒利用AES-128和RSA算法恶意加密用户文件以勒索比特币,使用Tor进行通讯,为WanaCrypt0r 1.0的变种。 2017年5月,此程式大规模感染包括西班牙電信在内的许多西班牙公司、英国國民保健署、聯邦快遞和德国铁路股份公司。据报道,至少有99个国家的其他目标在同一时间遭到WanaCrypt0r 2.0的攻击(目前已有大约150个国家遭到攻击)。俄罗斯联邦内务部、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和俄罗斯电信公司共有超过1000台计算机受到感染。中国教育网相连的中国大陆高校也出现大规模的感染,感染甚至波及到了公安机关使用的内网,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亦发布通报。 WannaCry被认为利用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永恒之蓝”(EternalBlue)工具以攻击运行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永恒之蓝”传播的勒索病毒以ONION和WNCRY两个家族为主。“永恒之蓝”利用了某些版本的微软伺服器訊息區塊(SMB)协议中的數個漏洞,而當中最嚴重的漏洞是允許遠端電腦執行程式碼。修复该漏洞的安全补丁已經于此前的2017年3月14日发布,但并非所有计算机都进行了安装。.

新!!: 半岛电视台和WannaCry · 查看更多 »

World Wave

World Wave(ワールドWave)是日本NHK BS1自2011年(平成23年)4月1日開始播出的國際新聞節目的總稱。NHK在1984年5月衛星第一頻道開播之後就開始每天播出數小時的世界新聞。1987年7月,舊BS1開始進行24小時播出,國際新聞節目的時間也得以延長。2011年4月1日,NHK全面改版BS的節目,將海外電視台製作的新聞集錦節目和NHK自行製作的早安世界(「おはよう世界」)和今日世界(「きょうの世界」)進行整合,改名為「ワールドWave」。各節目的主聲道為日語,副聲道則是用外語播出。.

新!!: 半岛电视台和World Wave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北韓關係

柬埔寨王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係(캄보디아-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관계),是指柬埔寨王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朝鮮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設有大使館,而柬埔寨則在朝鲜首都平壤有設有大使館。.

新!!: 半岛电视台和柬埔寨-北韓關係 · 查看更多 »

杜马战役

杜马战役是叙利亚内战期间的一场军事冲突,这场战役开始于2012年1月21日。战役爆发之前叙利亚自由军(FSA)转变了他们的战术,之前他们在大马士革郊区使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在转变战术之后FSA针对政府军发动全面进攻。在1月初,FSA成功控制了扎巴达尼市,因此在杜马(Douma)地区占据了很大一块地区。在政府军对大马士革郊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之后,杜马以及其他发生叛乱的大马士革郊区被政府军夺回。 在2012年秋,FSA发动了一场攻势,并在10月夺回了杜马地区。.

新!!: 半岛电视台和杜马战役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擁有國列表

前全世界一共有8個主權國家已經成功試爆核武器,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內容則認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為「核武器擁有國」,其中各國成功獲得核武器的先後次序分別為美國、俄羅斯(繼承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自從1972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訂之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北韓3个未簽署該條約之國家也陸續展開自己的核武器計劃。北韓雖曾於1985年正式同意《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然而在2003年宣布退出協議內容。此外以色列也被廣泛認為具有核武器的存在,但以色列政府則一直拒絕證實或者否認這一消息,不過也曾經間接透露已經進行了核武器試驗。對於這些已經確認擁有核武器或者被廣泛認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時候也會將它們稱作「核武俱樂部」。.

新!!: 半岛电视台和核武器擁有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梅纳戈空军基地围困战

梅纳戈空军基地围困战是一场叙利亚内战期间的军事对抗,交战双方一边为叙利亚自由军(FSA)及其同盟的伊斯兰恐怖组织,另一方为叙利亚政府军。.

新!!: 半岛电视台和梅纳戈空军基地围困战 · 查看更多 »

極道

極道(),俗稱,指的是是日本社会裡從事暴力或有组织犯罪活动的人士或团体。“ヤクザ”这一俗稱是來自日本紙牌遊戲花札(玩法一說是「おいちょかぶ」)的一個最壞組合「八九三」(ヤクザ)。或說是指鄉里仲裁糾紛的單位「役座」(ヤクザ)而來,因為江湖人士總是處於糾紛之中。還有人說是黑道人士作風高調,就像歌舞伎的演員「役者」(やくしゃ)一樣,轉音而成的。 歷史上,是來自於奉祀神農大帝、天照大神、八幡大菩薩、春日權現等神祇的商業團體衍生而成。江戶時代神社廟會週邊的攤商被稱為「的屋」(奉祀神農大帝、天照大神);及經營賭場的「博徒」(奉祀春日權現、八幡大菩薩),然而現代的日本黑道,他們的儀式活動,仍繼承過去「的屋」與「博徒」的影子。 雖然他們都自命為「任俠團體」,但通常日本政府和警方把他们指為暴力團,又公告了所谓的指定暴力团,華人熟知的山口組是其中之一。.

新!!: 半岛电视台和極道 · 查看更多 »

樱花频道

日本文化樱花频道(日本文化チャンネル桜),通称“樱花频道(チャンネル桜)”,是日本的一家电视台,一般被认为属于极右翼保守派媒体。.

新!!: 半岛电视台和樱花频道 · 查看更多 »

民族民主党 (埃及)

民族民主党(الحزب الوطني الديمقراطى),埃及前执政党,1978年7月9日由时任总统的萨达特宣布创立,同年10月2日正式建立,前身是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 自从萨达特于1981年10月6日被暗杀后,就一直由穆巴拉克领导,直到2011年2月11日他辞去总统之职而结束。 它自1989年开始成为社会党国际的成员,直到2011被开除出去。 2011年4月16日,埃及最高行政法院作出裁决,解散在埃及执政30多年的民族民主党,并没收其所有资产。最高行政法院一名法官说,该党在满足相关条件后,仍可根据政党法组建一个新政党。.

新!!: 半岛电视台和民族民主党 (埃及) · 查看更多 »

气旋纳尔吉斯

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英语:Very Severe Tropical Storm Nargis,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01B,中國大陸定為超級氣旋風暴)是2008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第一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也是自2006年的气旋马拉以来第一个登陆缅甸的风暴。纳尔吉斯橫掃了緬甸南部的海岸線,引起嚴重風暴潮,造成極大破壞,它在該國至少導致90,000人死亡,56,000人失蹤。它是緬甸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灾害,CNN引用美国官方估计最后的死亡人数将超过十萬人。 纳尔吉斯于4月27日在孟加拉湾中部形成,起初缓慢向西北移动,受惠于良好环境得以快速增强。4月29日系统受乾空气影响强度减弱,在开始转向东移后重新快速增强,并于5月2日达到强度的颠峰(至少为165公里每小时)。不久风暴在缅甸伊洛瓦底省登陆,进一步移入内陆后在缅甸与泰国的边境附近消散。.

新!!: 半岛电视台和气旋纳尔吉斯 · 查看更多 »

江南Style

《江南Style》(강남스타일;Gangnam Style;又譯江南範兒、江南風格、江南風)是南韓歌手朴載相(藝名PSY,暱稱鳥叔)的一首單曲,於2012年7月15日發佈,同時也是其第六张专辑《PSY 6甲, Part 1》的主打單曲。《江南Style》首次進入韓國國家音樂榜單“加翁排行榜”就登上榜首,並在南韓全唱片排行榜中奪得第一名。截至2017年11月27日,《江南Style》的YouTube網站的官方音樂錄像的觀看次數已經突破31億次,同時也是YouTube上觀看次數最多的韓國流行音樂錄影帶,以及觀看次數第四多的影片。.

新!!: 半岛电视台和江南Style · 查看更多 »

沈旭暉

沈旭暉(Simon Shen Xu-hui,)為香港國際關係學者,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課程主任、全球政治經濟碩士副課程主任,前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前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信報主筆(國際),研究方向包括中國民族主義與外交、國際反恐、中美關係、香港涉外關係等。同時為活躍於香港、中國和美國的民間智庫主席、及多份報紙雜誌的專欄作家。.

新!!: 半岛电视台和沈旭暉 · 查看更多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新!!: 半岛电视台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查看更多 »

法國的柏柏爾人

法國的柏柏爾人,是指生活在法國的柏柏爾人及其後裔,人口大約2000000人。.

新!!: 半岛电视台和法國的柏柏爾人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24

法蘭西24、法国24(France 24 / France vingt-quatre, )是法國一家國際新聞頻道,由法國政府資助,总部位于巴黎市郊的伊西萊穆利諾,开播於2006年12月6日,目前以法语、英语與阿拉伯语播出,預計2017年9月推出西班牙語版本。该台的口号是:超越新闻(Beyond the News)。其与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蒙特卡洛中东电台同樣由法國國營國際廣播公司(FMM)所經營,相對於前兩者以紅色為主色調,法國24則以藍色為主色調。.

新!!: 半岛电视台和法蘭西24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與越南關係

朝鮮半島與越南關係(),是指朝鮮半島與越南现在及过去存在的政权及人民之間的關係。 朝鲜半岛与越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初,当时一部分的越南皇族因国内的宫廷纷争而迁入高丽。越南战争时,韩国应美国要求,派遣國軍加入南越阵营对抗北越,士兵大量死伤,许多越南无辜平民也被杀害,枯叶剂等后遗症持续至今。1992年大韩民国与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邦交建立以来,多位韓國總統访问越南并对越战中的罪行谢罪。越南自革新开放以后亦学习韩国发展经济,现今韩国与越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越南與韓國為中國的鄰國,自古為中國的藩屬,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受到許多來自中國的影響,皆屬於漢字文化圈,以小中華自居。近代以來,兩國的遭遇與命運也十分近似,都曾淪為過列強的殖民地,也有過南北分裂、南北政權戰爭的歷史。在語言文字方面,兩國在古代的很長時期都沒有本國的民族文字,書面語為與口語完全不同的漢文,民族文字的喃字與諺文被發明後,在封建時代一直不得統治階級的重視,未能普及,近現代以後,兩國皆近乎完全地捨棄了使用千年的漢字,採用了拼音文字來表記本國語言。1960年代,韓國參與越南戰爭後,兩國民眾開始關注對方的國家,這種相似的歷史與國情開始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

新!!: 半岛电视台和朝鮮半島與越南關係 · 查看更多 »

朝鮮戰爭細菌戰

韓戰细菌战是指在1950年代开始的韓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控聯合國軍有利用炸弹和炮弹投放毒物、病毒、细菌或利用化学药品对战俘进行注射和试验的行动。美國方面則全盤否認,主張邀請第三方的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前往中国與朝鲜實地勘察,提案被蘇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多次否決。美國改為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調查,聯合國大會通過706号決議,而中朝對調查的決議置之不理,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放弃调查。1952年中朝邀请来自六国的科学家,組成“国际科学委员会”,进入朝鲜和中国调查,发表报告书,認為美军在朝鲜使用了细菌武器,但是中朝始終沒有提出科學證據支持其主張。细菌战是否事實,之后成为韩战期间双方的宣传战,并且至今还引发学术界的争论。.

新!!: 半岛电视台和朝鮮戰爭細菌戰 · 查看更多 »

有线电视新闻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縮寫:CNN)是美国一個透過有线电视與衛星電視播出的频道,由泰德·透納于1980年创办,由AT&T旗下的時代華納所有。除了在美國境內播出,也有境外頻道對全世界服務。其总部和主要播報室位于美国--的亚特兰大,而全球共有212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收看到CNN。CNN還運營有頭條新聞台。.

新!!: 半岛电视台和有线电视新闻网 · 查看更多 »

是松豐三郎

是松豐三郎(、Fred Toyosaburo Korematsu,)為一位二戰居住於美國西岸的日裔美國人。在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事變發生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發布第9066號行政命令,授權有關軍事首領設定軍事區,並將該區之日裔人士移至集中營。此刻是松豐三郎拒絕服從,成為逃亡人士,從舊金山逃入奧克蘭地區,之後於聖利安卓被逮捕並定罪。 1944年,是松訴合眾國案得到美國最高法院的支持,認為第9066號行政命令以及對是松的定罪判決合憲; 但是事後揭露的事證質疑了設置日裔美國人集中營的必要性,因此美國政府也對受難的日裔美國人進行賠償。 是松豐三郎作為人權鬥士,2011年加利福尼亞州以其生日作為紀念日;2015年維吉尼亞州跟進,成為制定是松豐三郎紀念日的第二個州。此外2009年起並設有是松豐三郎紀念機構(Fred T. Korematsu Institute)。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支持總統唐纳德·特朗普的旅行禁令,並駁回是松訴合眾國案裁定。.

新!!: 半岛电视台和是松豐三郎 · 查看更多 »

昔兰尼加

昔兰尼加(古希腊语:Κυρηναϊκή),在阿拉伯语中称为拜尔盖(),是利比亚东部的一个地区,得名于古希腊城市昔兰尼,古称“五城地区”(Pentapolis),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是克里特和昔兰尼加行省的一部分。 从1927年到1963年,昔兰尼加是意属利比亚和后来的利比亚王国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现在已被分为几个省。广义来说,这个名称至今仍在使用,地域涵盖包括库夫拉省的利比亚东部全境,与利比亚的另外两个地区相邻:西北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和西南部的费赞地区。 昔兰尼加是2011年利比亚利比亚国民解放军的基地,其政权利比亚全国委员会总部设于班加西。.

新!!: 半岛电视台和昔兰尼加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半岛电视台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纪录片基金会

2003年时,丹•沙南(Dan Shanan)和亚历克斯•李(Alex Lee)认为新西兰的纪录片产业需要进行培养和发展。而本地的纪录片电影制片人也同样需要一个行业的拥护者,能够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提高技术,并保障他们拥有和海外同行一样的资源和资金。 随着纪录片的观众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以及全球范围的纪录片数量不断增长,因此创办纪录片电影节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也为与观众建立沟通、创造对话提供了一种方式。.

新!!: 半岛电视台和新西兰纪录片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词条)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性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

新!!: 半岛电视台和新闻自由 · 查看更多 »

文茜的世界周報

《文茜的世界周報》(Sisy's World News),中天新聞台製播的國際新聞節目,於2005年9月3日開播,由知名新聞工作者陳文茜主持,是臺灣少數獨立製播國際新聞的新聞節目之一,同時也是中天新聞台老牌節目,開播至今近十年仍維持高收視率。.

新!!: 半岛电视台和文茜的世界周報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人權

敘利亞的人權狀況一直都廣爲國際組織所批評。, pg.

新!!: 半岛电视台和敘利亞人權 · 查看更多 »

拉乌夫·拉希德·阿卜杜·拉赫曼

拉乌夫·拉希德·阿卜杜·拉赫曼(رؤوف رشيد عبد الرحمن Rauf Rashid Abd al-Rahman;)是2006年伊拉克审判萨达姆时的主审法官。 拉赫曼是伊拉克哈拉布贾的一位库尔德人,他是1988年的受害者之一。在这次化学攻击中,萨达姆的秘密警察对拉赫曼施以酷刑,他的一些亲戚也在这次事件中丧生。2006年1月23日,拉赫曼取代,成为主审法官。伊拉克媒体曾批评称,被告萨达姆在法庭上未经允许大声说话时,阿明表现地“太过软弱”。此后阿明递交了辞呈。 在阿明递交辞呈之后,拉赫曼成为特别法庭的主审法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拉赫曼控告萨达姆犯有种族灭绝罪,将其判处绞刑。与萨达姆一起被判处死刑的还有他的一些助手。媒体批评拉赫曼在审判中对萨达姆抱有偏见。 2006年12月,拉赫曼通过旅游签证,举家前往英国。三个月后申请在英国的庇护权。后来他取消了申请。特别法庭宣称拉赫曼“仅仅是度假”,而拉赫曼本人拒绝对此作出评论。 2014年6月16日,在反政府组织“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发起的伊拉克北部内战中,拉赫曼被该组织擒获。萨达姆政权前高官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在脸书上的声明,拉赫曼于6月18日经该组织审判后立即处死。此消息被新闻媒体广泛引用。伊拉克政府未证实拉赫曼被处死,但也并未否认拉赫曼被俘虏之事。不过后来其家人和的发言人都宣称此报导是不真实的。.

新!!: 半岛电视台和拉乌夫·拉希德·阿卜杜·拉赫曼 · 查看更多 »

拉米·哈马达拉

拉米·哈马达拉(阿拉伯語:,)為巴勒斯坦國学者暨政治人物,是位于納布盧斯的的校長,也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成员。他在2013年6月2日時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任命為以法塔赫为主的巴民族权力机构的總理,接替离任的前总理萨拉姆·法耶兹。而除了在納賈赫國立大學擔任應用語言學的教授外,也在1998年時曾經擔任老家圖勒凱爾姆省的长官。 其在被任命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後於隔天開始籌組新的巴勒斯坦政府,並且於6月6日時宣誓就職。不過儘管其為法塔赫成員之一,英國廣播公司則在報導中認為其政治立場偏向獨立的態度。但是由於這項取代薩拉姆·法耶茲繼任總理的決定並沒有事先與实际控制加沙地带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馬斯)進行協商,使得哈马达拉政府不受到哈馬斯的承認。加沙地带仍由来自哈马斯的民选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管理,哈马达拉政府仅能管理约旦河西岸。 哈马达拉在就任总理的当月20日即向阿巴斯主席提交辞呈,阿巴斯于6月23日接受了辞呈。哈马达拉的辞职决定受到了伊斯兰教温和派的瓦斯蒂运动创始人穆罕穆德·达贾尼的称赞,达贾尼认为法塔赫领导层只不过把哈马达拉作为一个装饰的门面,而哈马达拉本人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尽管如此,阿巴斯还是任命哈马达拉为看守政府总理,直至新一届政府产生。同年9月19日,巴勒斯坦新一届政府产生,哈马达拉留任总理。.

新!!: 半岛电视台和拉米·哈马达拉 · 查看更多 »

拉斯坦

拉斯坦(الرستن)是叙利亚霍姆斯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霍姆斯以北20公里,距离哈马22公里。居于叙利亚的中间地带,该地有建于奥龙特斯河上的最古老的一座容纳2.25亿立方米的水坝。 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衝突中,该地于2011年9月下旬受到政府部队的围攻。9月27日,政府军在坦克和直升机的掩护下进攻当地的自由叙利亚军。一名变节军官通过电话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有400辆坦克开进了该地。官方的SANA报道,在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后到了10月2日当地的生活已经恢复平静。一个名叫Rami Abdul-Rahman的活动家告诉记者,政府部队把自由军赶出了该地。至少27人在战斗中死亡,其中7人是政府軍士兵和警察,10名是变节军。 反對派在2012年1月再次控制拉斯坦。 敍利亞政府於2018年5月16日在反對派轉移至伊德利卜省後,重新控制拉斯坦。.

新!!: 半岛电视台和拉斯坦 · 查看更多 »

2003年7月

2003年7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3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9月

2003年9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3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4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1月

2004年1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4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4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6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6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6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6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

烏克蘭議會選舉於2006年3月26日舉行。競選活動於2005年7月7日正式展開。2005年11月26日至12月31日進行政黨候選人名單的組成排序。 烏克蘭的議會選舉採用政黨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也就是在全國單一選區中依照各政黨或聯盟得票率進行席次分配。前次議會選舉,半數議員以比例基礎產生,另一半由單一選區選出。 在經歷2004年總統大選其間的協商與談判後,憲法於2005年修訂,廢止單一選區,由比例代表制給取代。此項修訂於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另外也將總統部分權力移轉至議會,使烏克蘭成為雙首長制國家。 根據選舉法及採用制度,政黨或選舉聯盟必須獲得百分之三以上的全國得票率才能獲得議會席次(百分之三門檻)。.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

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於200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在中國澳門舉行,為期9天。本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是中國澳門第一次承辦亞洲地區綜合運動會,也是澳門所舉行的第三個綜合性運動會,是亞奧理事會全部成員出席的亞洲室內運動會。.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2007年净选盟大集会

净选盟大集会(英語: Bersih rally)是于2007年11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发生的一场和平集会。这次集会是为了抗议现有选举制度的不公,即过分偏向于自马来西亚独立以来一直执政的国民阵线。 示威开始时人们主要在独立广场、崇光百货及Jamek清真寺等四处集合,并在经过皇宫大门前合为一队,之后向最高元首递交了一份要求选举改革的备忘录。因没有获得警方的准证,此次集会从马来西亚现行法律来讲是非法的。在马来西亚的国情来说,执政党以外的组织是根本无法获得警方的准证。较早前的估计参加集会人数在一万到四万之间。 此次集会的组织者为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净选盟,简称Bersih),也是此次集会的英文名称为Bersih Rally来源。Bersih在马来西亚语中是干净的意思。此次集会以黄色为参加者的记号,号称“黄色浪潮”(Gelombang Kuning)。.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7年净选盟大集会 · 查看更多 »

2008年加沙戰爭

加沙戰爭開始於2008年12月27日上午11:30(当地时间)。以色列国防军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执行代号“铸铅行动”(希伯来文:מבצע עופרת יצוקה, Mivtza Oferet Yetzukah, 英文:Cast Lead Operation)的空袭。摧毁了包括警察局、监狱和指挥中心等450个哈马斯目标。联合国说,头两天的空袭共造成32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1400人受伤。为报复以色列军事打击,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目标发射火箭弹和迫击炮还击。同时以色列北部也受到来自黎巴嫩方向发射的火箭弹袭击。 空襲持續一週後,以色列於次年1月3日派出地面部隊進入加沙地帶。 以色列聲稱,本次战争行动的起因是哈马斯利用停火期秘密运入大量火箭弹,并在停火期满后向以色列发射大量火箭,袭击平民,仅12月24日哈马斯就向以境内发射超过80枚火箭弹。 媒体指控以色列在人口密集的加沙地带使用违禁武器白磷弹,如《泰晤士报》 。以色列在2009年1月20日公开承认在加沙战争中使用了白磷弹。.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8年加沙戰爭 · 查看更多 »

2008年西藏骚乱

2008年西藏骚乱,又稱2008年藏区骚乱。自2008年藏区抗议事件後,中共政府在全藏各地展开爱国教育运动,並增派工作组人员和驻军,同時襲擊的風險導致入藏的觀光客減少。 抗议地点以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为主(称“三·一四事件”),事件波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藏人居住地区。之后世界各国包括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相关的藏人抗议活动发生。 部分藏族示威者為了纪念1959年3月10日武装起義49周年,在中國的藏区、藏南的部分藏族激进人士集体抗议。但後來演变成藏族暴徒襲擊漢族、回族平民和商店、汽车等民用设施,并直接造成18名平民死亡的事件。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声称,此次骚乱是由分离主义分子挑拨,并由达赖喇嘛“有组织、有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起来的”。"Top officials in Tibet's government accuse exiled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the Dalai Lama, of plotting the violence as part of what they describe as "separatist sabotage."":.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8年西藏骚乱 · 查看更多 »

2009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9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

2009年11月11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9年度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全球共有67人(代表全球现有的67亿人口)入选此榜。.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09年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 · 查看更多 »

2010年阿克蘇爆炸襲擊事件

2010年阿克蘇爆炸襲擊事件是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的一起爆炸襲擊事件,一名據官方報導為維吾爾人於當地時間8月19日10:30分,在聯防巡邏隊人群中使用三輪車引爆炸彈,導致至少7人死亡,14人受傷 。受害者多數亦為維吾爾人。.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0年阿克蘇爆炸襲擊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1年4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1年4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1年埃及革命

2011年埃及革命又稱埃及“1·25”革命,是指从2011年1月25日开始的由埃及民众爆发所进行的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罢工等抗议活动向政府表达不满。由于当日正值埃及法定警察假日,所以一个名为4月6日青年运动的组织选定该日作为示威活动开始的日子。抗议示威活动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最为激烈,在埃及的其他城市也有明显的抗议示威活动。超过一百万人参与了此次抗议,他们要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次大规模示威成为了自1977年埃及发生“面包暴动”以来近30年内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民主化的示威运动。 作为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的一部分,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数周--后开始,部分示威者还携带了突尼斯国旗以作为他们的影响力的标志。示威者围绕埃及警察粗暴执法,不满国家紧急安全法,公民缺乏自由选举权和言论自由权,政治严重腐败等政治问题以及失业率严重,低工资和高物价等经济问题展开抗议。示威活动组织者的主要要求包括:要求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军队结束戒严,终止紧急状态法,获得自由和正义的权利,组建一个负责任的民選政府,并由他们管理整个埃及的资源。 据报道截至1月29日,至少有105名示威者死亡,超过750名警察和1500名示威者受伤。埃及首都开罗在此次事件中被形容为“战区”,港口城市苏伊士一直有冲突和暴力事件发生。政府实行了宵禁,但实际上示威者并不遵守。同时,警察和军队也没有强行执行宵禁。忠于穆巴拉克的埃及中央安全警察在本次示威活动中已经逐步取代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埃及的军队。在警力资源匮乏的时候,出现团伙抢劫等现象,反对派人士称这些抢劫事件是由便衣警察制造的。民众因此自发组织了队伍以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 国际社会应对抗议活动的评价有好有坏,许多国家均呼吁希望抗议活动能够和平进行,并希望能进行一些改革。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府还对局势表示关切。与此同时,大多数政府已经发出了旅游警告,并且开始从埃及疏散本国公民。 穆巴拉克解散了政府并且任命该国情报主管奥马尔·苏莱曼为副总统,企图以此平息示威。穆巴拉克还任命前民航部长艾哈迈德·沙菲克为新政府总理,他将负责组建新政府。埃及反对各势力已共推巴拉迪代表他们出面与穆巴拉克政权谈判。面臨各方越来越大的压力,穆巴拉克宣布他和他的儿子将不会参与将于九月举行的重新选举。 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透过国家电视台宣布,穆巴拉克已经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 3月19日,埃及举行埃及宪法修正案全民公决,内容包括总统选举改革、是否同意今年第或明年初举行大选等九项议题。由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等批评者认为,此次公决时间仓促,难以组成政党以致会让穆斯林兄弟会和前执政的民族民主党将从中获利,因此他遭到大多数同意尽快举行大选的投票民众的激烈阻止。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人民议会选举分三个阶段进行,结果代表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与正义党获得498席中的235席,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 2012年6月2日,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因镇压示威者、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等罪名被开罗刑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6月17日,代表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罕默德·穆尔西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击败代表世俗派的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成为埃及史上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1年埃及革命 · 查看更多 »

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

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活动为从2011年2月14日开始持续至今的发生在巴林的示威活动,为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的一部分。初期示威者要求政府提供体面的工作和生活,要求公民享有大的政治自由度和赋予什叶派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等内容的民主政治改革,不久在巴林人口中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提出了推翻瓦哈比派王室统治的要求。 2月17日,巴林出动军队镇压了示威者。3月14日,在海合會的支持下,沙特和阿联酋的1500名军警进驻巴林帮助该国平息内乱,哈馬德國王宣佈全國進入三個月緊急狀態。这些举措受到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谴责。 警察对待手无寸铁的示威者的方式被描述为是“残酷的”,描述者有医生和写博客的。警察还在夜晚袭击什叶派居住的地区,在路障点殴打什叶派人,并拒绝让那些受伤的示威者得到救治。政府也摧毁了几座什叶派清真寺,因这些地方曾是反政府抗议的聚集点。抗议者们则进行绝食以表达不满。至今已有800多人受到逮捕,其中至少四人在被关押后死亡。.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 · 查看更多 »

2011年利比亚内战

2011年利比亚内战,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国内开始出现和平的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因而引发武裝反抗,演變成為內戰。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對卡達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達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達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達菲軍進攻反对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英法美等国开始武装干涉利比亚。 8月,反对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穆阿邁爾·卡達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10月23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宣告全國解放,戰鬥結束。然而利比亞隨後陷入軍閥割據和第二次內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1年利比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2011年葡萄牙立法選舉

葡萄牙在2011年6月5日舉行大選,選出全共和國議會230席議員。 佩德羅·帕索斯·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領導的中間偏右社會民主黨 擊敗時任總理若瑟·蘇格拉底領導的社會黨。"", Al Jazeera, 23 March 2011.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1年葡萄牙立法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

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发生于叙利亚内战期间的2012年5月14日。当时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正处于在联合国斡旋的停火阶段中。.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大马士革之战

大马士革之战(The Battle of Damascus,或 Operation Damascus Volcano)开始于2012年7月15日,是叙利亚内战的一部分。一些报道称有数千名反对派武装围攻首都大马士革,而反对派则把针对大马士革发起的战役称为代号为“大马士革火山与叙利亚地震”(Damascus volcano and Syrian earthquake)的解放行动。 在此期间大马士革的大部分商店都闭门停业,路上的交通车辆也很少。有不少居民已经逃离该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大马士革之战 · 查看更多 »

2012年巴林大獎賽抗議

在2011年賽事因為正在進行的反政府抗議活動遭取消後,2012年巴林大獎賽重返巴林。 官方不管示威活動正在進行以及暴力衝突層出不斷,仍做出舉辦這場賽事的決定,被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CNN、法新社及天空新聞台形容為「頗具爭議性」。《獨立報》更稱這場賽事是「體育歷史上最具爭議的比賽之一」。.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巴林大獎賽抗議 · 查看更多 »

2012年布尔加斯汽车爆炸事件

2012年7月18日在保加利亚布尔加斯的布尔加斯机场附近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被炸车辆装载了42名以色列人,且以年轻人为主,这些乘客来自特拉维夫,乘坐Air VIA的航班,抵达机场后正赶往旅馆。这次爆炸造成包括自杀式袭击者和大巴司机在内的共7人死亡,至少32人受伤,引起国际关注。 爆炸两个小时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谴责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这一袭击与1994年AMIA爆炸案是同一天,那次爆炸案就是被怀疑是伊朗与真主党制造的。.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布尔加斯汽车爆炸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2年蘇丹與南蘇丹邊境衝突

2012年蘇丹與南蘇丹邊境衝突是指在2012年蘇丹共和國和南蘇丹之間所爆發的軍事衝突,雙方主要於含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南蘇丹猶尼提省以及蘇丹南科爾多凡省一帶交戰,特別是蘇丹所治理、石油資源含量極為豐富的黑格里格(Heglig)成為主要爭奪地區。另外一方面,蘇丹與南蘇丹彼此也不斷宣稱艾卜耶等地區為各自主權領土的一部分。軍事衝突一直到2012年9月展開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後,才設法以談判手段來解決涉及雙方利益衝突的議題。.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蘇丹與南蘇丹邊境衝突 · 查看更多 »

2012年至2013年埃及抗議活動

2012年至2013年埃及抗議活動是指2012年11月22日穆罕默德·穆爾西廢除相關法令後所引起的一系列抗議活動,這次也常被視為2011年埃及革命之後引發的第三次示威浪潮。.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至2013年埃及抗議活動 · 查看更多 »

2012年戈尔诺-巴达赫尚冲突

戈尔诺-巴达赫尚冲突是指2012年7月末塔吉克斯坦政府军与托利卜·艾耶姆别科夫(Tolib Ayombekov)领导下的武装组织在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展开的一系列战斗。 西方媒体将这场冲突形容为塔吉克斯坦自2010年 甚至是塔吉克斯坦内战以来最严重的武装冲突。.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2年戈尔诺-巴达赫尚冲突 · 查看更多 »

2013年10月

; 武裝衝突.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

; 武裝衝突.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

; 科學技術.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

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是於2013年4月15日在伊拉克各地所發生的一連串爆炸與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5人死亡、逾350人受傷。於同月20日預定舉辦,這次選舉也是美國軍隊於2011年4月20日撤出伊拉克以來首次進行的省級選舉。.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 · 查看更多 »

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

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指的是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Євромайдан)期间,2013年11月30日起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的警民冲突。当天凌晨,别尔库特部队试图驱逐正在基辅独立广场集会的抗议者,被广泛报道滥用暴力、殴打示威者甚至其余民众,造成79人受伤,随后独立广场被清空。第二天(12月1日)基辅市内的亲欧盟示威者无视法院禁令,重新占领独立广场和基辅市中心区的多个要道,并于下午开始冲击多处国家机关,再与警方发生冲突,使100名警员受伤。冲突后,基辅市警察局长瓦列里·科里亚克宣布负责并请辞,但乌克兰反对派认为是时任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下令清场。冲突为亚努科维奇总统等多国政治人物所谴责,使11月21日开始的示威活动愈发激烈,并成为之后的许多人加入持续数月的示威活动的主要理由。.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 · 查看更多 »

2013年埃及政变

2013年埃及政变(阿拉伯语:;英语:2013 Egyptian coup d'état),发生于当地时间2013年7月3日,由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宣布穆罕默德·穆尔西总统职务被解除。阿德里·曼苏尔被任命为临时总统。许多要求穆罕默德·穆尔西下台的埃及民众对西方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之为政变感到愤怒,因为军队只是响应了民众的呼声,而穆斯林兄弟会发言人称这是一场政变,世界各国应该阻止政变发生。.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埃及政变 · 查看更多 »

2013年埃及政變事後動盪

2013年埃及政變事後動盪又被一些新聞媒體稱作「埃及危機」,是指在2013年7月3日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後引發的抗議及暴力事件。塞西被指责模仿穆巴拉克最出名的手法,利用省长培养高官忠诚度,掌控警察国家。 在穆爾西下臺後,反對政變之民眾便發起示威遊行要求恢復穆爾西的職權,並且嚴加譴責埃及軍方以及受到軍方支持而組建的臨時政府。但是多次的抗議行動中也爆發許多流血衝突,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對於幾起大規模死傷事件指控安全部隊展開「大屠殺」。另一方面,埃及的伊斯蘭主義者認為基督教徒支持推翻穆爾西,於是遷怒於他們,接連發生基督教徒及教堂受襲擊的事件。.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埃及政變事後動盪 · 查看更多 »

2013年墨西哥气罐车爆炸事件

2013年墨西哥气罐车爆炸事件是於2013年5月7日,在墨西哥墨西哥州埃卡特佩克莫雷洛斯圣卡斯密兹利斯塔克的一辆载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罐车在85号联邦高速公路上失控,撞上了多辆汽车和多间房屋,最终发生了爆炸的事件。事故造成24人丧生,超过30人受伤。产生的大火烧毁了45间房屋和16辆车。.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墨西哥气罐车爆炸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不丹國民議會選舉

不丹國民議會選舉在2013年5月31日和7月13日舉行。最終,在野人民民主黨獲勝,該黨在國民議會47個席位中取得32個席位。是屆選舉是不丹前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推行民主改革後該國第二次大選。.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不丹國民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3年倫敦馬拉松

2013年倫敦馬拉松為於2013年4月21日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第33屆年度倫敦馬拉松比賽,為2013年年度第三個世界馬拉松大賽(World Marathon Majors)賽事,根據統計共有34,631人參與這項活動。在正常級別男子組和女子組中分別由衣索比亞選手謝斯基·基比迪與肯亞選手普瑞斯卡·吉普圖獲得冠軍,而在輪椅級別男女組別部份則分別由澳洲選手卡特·費米雷(Kurt Fearnley)和美國選手塔緹娜·麥克法登(Tatyana McFadden)奪得,其中後者還以1時46分2秒創下倫敦馬拉松比賽紀錄。.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倫敦馬拉松 · 查看更多 »

2013年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爆炸案

2013年2月1日,一名自殺式爆炸者袭击了美国驻土耳其安卡拉大使館,造成一名保安死亡,另有三人受伤。爆炸袭击发生后,土耳其和美国都谴责了这一恐怖主义行为。.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3年雷伊漢勒爆炸案

2013年雷伊漢勒爆炸案是指於2013年5月11日在土耳其哈塔伊省雷伊漢勒所發生的兩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51人死亡以及約140人受傷,此攻擊行動為土耳其境內最為致命的恐怖襲擊案例。2013年5月12日,9名被指控和敘利亞情報機關有所聯繫的土耳其公民遭到拘留。5月21日土耳其當局針對主要犯罪嫌疑人提出上訴,其中總共有12人遭到起訴,另外還有4名犯罪嫌疑人則是要求交付罰金,對於此次爆炸案土耳其政府認為所有犯罪嫌疑者皆曾或多或少受到敘利亞的支持。.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雷伊漢勒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3年洪都拉斯大选

2013年洪都拉斯大选在2013年11月24日举行。选民参加投票选举.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洪都拉斯大选 · 查看更多 »

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

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是一系列於北韓、南韓、美國和日本等國之間正在進行的緊張局勢。危機主要起始於北韓於2012年12月12日發射光明星3号2期以及2013年2月12日進行核試驗等事件,使得危機情況逐漸升級。北韓並於3月5日宣布不承認朝鮮停戰協定,也透過該國媒體暗示將對南韓或美國使用核武器攻擊。.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 · 查看更多 »

2013年新加坡小印度骚乱

2013年新加坡小印度骚乱(2013 Little India riot;2013 லிட்டில் இந்தியா கலவரம்)是於2013年12月8日发生在新加坡小印度的暴乱。 起因为於新加坡时间晚上21:23分,一名印度客工在小印度跑马埔路(Race Course Rd)和翰莎路(Hampshire Rd)的十字路口被一辆私人巴士撞倒后当场丧命,引发工友及路人不满,聚众包围袭击了肇事车辆、警察车及随后赶到的救护车。逾300名外籍客工参与此事,暴乱共持续兩个多小时。这起事件是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二起暴乱,自1969年种族暴动后40余年内的首宗暴乱。.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3年新加坡小印度骚乱 · 查看更多 »

2014年5月

; 政治選舉.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

; 災害事故.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8月

; 災害事故.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4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4年8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加丹加出軌事故

2014年加丹加出軌事故是一場發生於2014年4月22日的火車事故。行駛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加丹加省卡米納與利卡西之間的列車在途中出軌,包括兩輛機車與多節車廂翻覆。雖然該火車並不屬於客運列車,但車上載運了許多乘客,因此造成大量傷亡。 事故列車由國營的所管轄,該國的公營鐵路公司。.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加丹加出軌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4年以巴冲突

2014年以巴冲突,或2014年加薩戰爭,以色列稱保护边缘行动(מִבְצָע צוּק אֵיתָן,Mivtza' Tzuk Eitan,又被译为保护边界行动或护刃行动),是以色列国防军2014年7月8日起在哈马斯统治加沙地带的行动。截至7月13日,有1300起以色列袭击被报告,加沙向以色列发射超过800枚导弹.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以巴冲突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塔吉克代表團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塔吉克代表團是塔吉克派出的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團,僅一人參賽。.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塔吉克代表團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秘魯代表團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秘魯代表團是秘魯派出的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團,共有三名運動員參與兩項目賽事。.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秘魯代表團 · 查看更多 »

2014年泰國軍事政變

2014年泰國軍事政變,是指發生於2014年5月22日,由泰國軍方陸軍總司令巴育·占奥差與軍方官員透過電視向全國宣布強行接管政府的一次軍事政變。聲明中聲稱:「為了讓國家盡快恢復正常,維和委員會及皇家陸軍、皇家空軍和警方需要徵收內閣權力,時間從5月22日下午4時30分起。」而這也是泰國1932年以來第12次軍事政變,上一次政變是在2006年。政變發生後,泰銖迅速貶值,其后由巴育自任泰国代总理,稍後直接出任總理,並成立軍政府及委任。,CNN,2014-05-22,2014-05-22查閱。.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年泰國軍事政變 · 查看更多 »

2014-15年也门政变

2014-15年也门政变从2014年末开始持续到2015年1月,意在迫使也门政府下台。胡塞叛军在2014年9月21日进入首都萨那开始政变,总理穆罕默德·萨利姆·巴桑杜因此辞职。2015年1月22日在胡塞军占领总统府、官邸和重要军事设施后,总统阿卜杜·拉布·曼苏尔·哈迪及其内阁辞职。 也门的政治局势在2014年恶化。一系列的静坐和示威游行演变成持续到2015年的武装冲突。2014年8月18日胡塞在萨那发动了一系列针对油价上涨的示威活动。9月21日胡塞军控制萨那并迫使总理巴桑杜辞职,胡赛组织之后与其他政党签署协议成立了新的统一政府。除了胡塞和政府的冲突外,其和蓋達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间的冲突也体现在了这一系列的抗议中。 2015年1月20日胡塞军出乎意料地攻占总统府,而且包围并炮轰总统哈迪的私人官邸。正在官邸工作的哈迪没有受伤,但胡塞军夺取了首都的更多地区且有效地控制了也门政府。1月21日亚丁最高安全委员会关闭所有通往亚丁省的海陆空入口。1月22日哈迪内阁集体辞职。当天新闻部长纳迪亚·阿萨卡夫(Nadia Al-Sakkaf)表示,议会否决了总统的辞职请求。根据也门宪法,哈迪的权力理论上将持续至2015年4月22日。.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4-15年也门政变 · 查看更多 »

201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10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5年1月

; 財經.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5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5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巴加大屠殺

2015年巴加大屠殺,是指2015年1月3日至1月7日的五天時間內,博科聖地在奈及利亞巴加鎮(或譯巴嘎、巴格等)發生的大屠殺事件。國際特赦組織1月9日稱,博科聖地在攻下該鎮後,殺了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2000名平民。 2015年1月3日,博科聖地擊潰了由乍得、尼日尔、奈及利亞組成的,佔領位於巴加鎮內的基地後,便開始進行了無差別的大屠殺,一直殺到7日。事後傷亡報告已確定為「嚴重」,但人數還未完全確認。當地官員引述逃離的居民的證言稱,有超過2000人被殺或下落不明,而其他的報告則指出至少100人死於大屠殺。 但奈及利亞的政府官員則駁斥了當地官員的說法。稱死亡人數沒有當地官員與國際媒體說的這麼多,或稱大屠殺從未發生,奈及利亞軍隊已經擊退了博科聖地的武裝分子。 據報導,巴加與至少其他16個城鎮已被摧毀,超過3萬5千人流離失所,有許多人因試圖穿越邊境逃難,而困在乍得湖與附近的小島。博科聖地一系列的襲擊,已經攻下博尔诺州70%的土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5年巴加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2015年巴马科丽笙酒店遇袭事件

2015年巴马科丽笙酒店袭击事件是指2015年11月20日在马里首都及其最大城市巴马科发生的袭击事件Dionne Searcey & Adam Nossiternov,,纽约时报(20 November 2015).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5年巴马科丽笙酒店遇袭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5年麥加朝覲踩踏事故

2015年麥加朝覲踩踏事故,是指發生於2015年9月24日,在麥加的一起踩踏事故,造成至少769人死亡,934人受傷。事發地點在距離麥加約7公里處的(Mina),屬於麥加的郊區,俗稱「」(Tent city),因為每年大批信徒在此搭帳篷準備參加朝觐。 据沙特阿拉伯当局称,踩踏事故发生在“掷石拒魔”(رمي الجمرات)的仪式上,但随后仪式发生混乱,引发了此次踩踏事故。沙特阿拉伯卫生部门表示,朝觐者不按当局制定的时间表规定行事,在同一时间拥挤在同一地点,最终导致了踩踏事故的发生。而當天沙烏地政府就對共28名事故責任人判處死刑,並於次日全部執行完畢。.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5年麥加朝覲踩踏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6年2月迪亚巴克尔爆炸案

2016年2月18日,土耳其迪亚巴克尔省迪亚巴克尔发生爆炸。爆炸由一枚路边炸弹引起,造成6名士兵死亡,另有一名士兵受伤。 库尔德人武装人民国防军声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2016年3月31日,另一起炸弹爆炸袭击迪亚巴克尔。在一个繁忙的公交车终点站附近发生汽车爆炸,造成七名警官死亡和二十七人受伤。库尔德工人党被认为该对此次攻击负责。.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6年2月迪亚巴克尔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6年3月伊斯坦布尔爆炸案

2016年3月伊斯坦布尔爆炸案是指于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中心附近塔克西姆广场独立大街的自杀性炸弹袭击事件。袭击发生地附近是游客密集的购物区,爆炸地点紧邻当地地区行政長官办公室。此次爆炸造成包括袭击者本人在内的五人死亡,另有36人受伤,其中12人为外籍游客。土耳其警方在调查后确认此次袭击由该国本土出生的男子穆罕默德·奧茲圖爾克(Mehmet Öztürk)发动,袭击与伊斯兰国有关。.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6年3月伊斯坦布尔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6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6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6年3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6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6年7月喀布尔爆炸袭击

2016年7月23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德玛赞区发生两起爆炸,当时什叶派哈扎拉族民众正在举行大规模游行集会,抗议阿富汗政府改变一条主要输电线的铺设路线。袭击造成至少80人死亡、260人受伤。伊斯兰国宣称对袭击负责。 本次袭击是2001年以来,阿富汗遭受的最惨重的袭击,也是伊斯兰国迄今为止在阿富汗制造的最大规模恐怖袭击。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通过电视讲话宣布,次日(7月24日)为全国哀悼日,并宣布在楠格哈尔省展开军事行动,旨在消除该国的伊斯蘭國势力。.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6年7月喀布尔爆炸袭击 · 查看更多 »

2016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6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亦稱旺角暴亂、旺角暴動、旺角衝突、旺角大衝突、魚蛋革命、魚蛋騷亂、旺角大起義、旺角事件等,是一場在2016年2月8日夜晚至2月9日早晨(年初一至年初二之夜)於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 政府方面表示,事件的起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新年巡邏期間被圍堵、辱罵及衝擊,需要警方協助;而有不少報導指起因是食環署因為取締新年出現的無牌熟食小販,與在場人士發生衝突,因而向警方求助。起初只有小規模衝突,後來警隊移來高台準備實施人群管制時,人群開始堵塞馬路並與警方發生推撞。警方之後動用胡椒噴霧及警棍驅散人群,而示威者開始使用木板、磚頭、火種、玻璃瓶、垃圾桶等雜物襲擊警方,並縱火焚燒雜物阻擋警察推進,有記者被警方、示威者襲擊,有觀點將示威者和警察分別稱呼為「暴徒」和「黑警」。有警員為保護同袍,兩度向天鳴槍示警,並擎槍指向示威者,更激發示威者更大的對抗,衝突升級。事件造成警員、記者和示威者等多人受傷,數十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最高峰時有700多名示威者結集,逾2,000塊地磚被撬。事件到2月9日早上八時後人群逐漸散去才落幕。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建制派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亂,而香港民主派則意見不一,但偏向譴責政府和警察造成是次事件發生。香港法院亦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動,多位參與行動的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部分被判囚,其中一被告判囚7年,為本港開埠以來最重的暴動罪判刑。部分正候判,也有部分被通緝。.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 查看更多 »

2017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7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17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7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

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2017 الأزمة الدبلوماسية مع قطر)是沙特阿拉伯、巴林、埃及、阿联酋、也门亞丁政府(獲國際普遍承認)、利比亚東部政府(未獲國際普遍承認)、马尔代夫、葛摩和毛里塔尼亚以卡達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在2017年6月陸續宣布与其断交的事件。除指控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外,参与此次断交的国家还认为卡塔尔干涉其内部事务及与伊朗保持关系。卡塔尔否认有关其支持恐怖主义的指控,且指出其始终在为美国带领下的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作出积极贡献。在与伊朗维持密切关系方面,卡塔尔官方回應質疑,強調這是因為认为“德黑兰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約旦亦於6月6日降低與卡達的外交關係,同時撤銷卡達王室所有的半島電視台在約旦的營運執照;塞內加爾、吉布地、查德和加彭也先後降低與卡達的外交層級。 沙特阿拉伯的举动得到了美国總統唐納·川普的好评,而伊朗官方则批评了美国總統唐納·川普的做法。中东地区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 至2018年5月该外交危机尚未出现缓和迹象,双方依旧保持对抗状态。.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 · 查看更多 »

2017年委内瑞拉制宪大会选举

委内瑞拉制宪大会选举将于2017年7月30日在委内瑞拉选出第四届委内瑞拉制宪大会。该选举是自1946年以来的第四次制宪大会选举,上次选举是在1999年。 与上一次制宪大会选举不同的是,本次大会选举是由委内瑞拉总统的总统令要求召开,而上一届是经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召开。大会所有成员由364名区域议员(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181名来自7个功能组别(行业协会、社区委员会、原住民、农民、学生和残障及退休的弱势群体)的议员组成,所有545名议员均由普选方式产生。制宪大会将草拟新的宪法草案并交由全民公投通过后生效。而之后的地方选举和总统选举也可能相应推迟。 委内瑞拉反对派宣布抵制本次制宪大会选举。而这次选举遭到包括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南方共同市场和美洲国家组织的批评和不承认,并表示该行为只会加剧委内瑞拉的动乱。.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7年委内瑞拉制宪大会选举 · 查看更多 »

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

2017年4月7日,叙利亚内战期间,美国海军从位于地中海的伯克级驱逐舰上发射了59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位于叙利亚境内由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沙伊拉特空军基地。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随后统计,有23枚命中目标,其余36枚尚不得而知。隨後美軍所發布的偵察照片則顯示清晰的彈著點,59枚巡弋飛彈全部命中,並將機庫中的飛機及機場儲油設備摧毀。此次军事打击行动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以报复3天前,发生在汗谢洪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声称从该基地起飞的飞机,执行了针对平民的化学武器攻击,故而开展打击行动。这是美国首次有目的性地打击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

新!!: 半岛电视台和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 · 查看更多 »

4chan

4chan是於2003年推出的一個仿雙葉頻道(2chan)風格、以ACG相關討論為主題的美國貼圖討論版網站,原为分享圖片和討論日本動漫文化而建,現亦與英文互聯網的次文化和运动相關,許多英文網路流行物也源由於此。此網站是匿名者和玩家門網絡行動的起源,使用者也曾引起各種著名網絡攻擊事件,該網站用户大部分以匿名身份發文,其机制與具爭議的文化也引起了美國與他國媒體的關注。.

新!!: 半岛电视台和4chan · 查看更多 »

925臺灣保釣行動

925臺灣保釣行動或924保釣行動,是2012年9月23日至9月25日間一場由宜蘭縣「釣魚臺護漁委員會」發起的臺灣民間保釣行動。9月24日下午3時集結78艘漁船,從南方澳漁港出發前往釣魚臺列嶼,9月25日抵達釣魚臺一帶海域。 此行動為歷年最大規模的台灣民間保釣行動,共58艘漁船、292位漁民參與,海巡署亦協同出動12艘艦艇全程護航。台灣方面的船艇到達釣魚台海域時,與日本海上保安廳派出的21艘艦艇對峙;台日雙方對峙時,海巡署與海上保安廳的船艦互噴水柱以驅趕對方。雖然此活動並未能如先前計畫的以漁船繞行釣魚台本島宣示漁權,但漁船與海巡署艦艇距離釣魚台本島時最近僅2.1浬,是2000年代以來台灣船隻距離釣魚台最近的一次保釣行動。.

新!!: 半岛电视台和925臺灣保釣行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Al JazeeraAl-JazeeraAljazeera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半島電視台半島電視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