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0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歷史,华盛顿25美分硬币,十三块殖民地,十三州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卡尤加人,卡津人,古今風雲人物,大英帝国,奥尔巴尼,一美元纸币,亚当·艾克菲尔特,亞美尼亞-美國關係,康乃狄克州,库斯科王国,伊丽莎白·斯凯勒·汉密尔顿,北美十三州,北美十三殖民地,北美印第安战争,北美殖民地,喬治亞 (消歧義),石山纪念半美元,纽约省,美国,美国政治,羅德島州,荷蘭人,華盛頓的神化,马里兰省,鯨魚肉,黑森-卡塞尔伯国,金星凌日,艾萨克·谢尔比,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美洲殖民地,Thirteen Colonies,查尔斯·范恩,查尔斯·斯科特,李氏決議文,橄欖枝請願書,殖民地十三州,殖民地学院列表,新罕布什尔州,新法蘭西,斷頭谷,13块殖民地,13个殖民地,13殖民地,9月8日。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加拿大
加拿大歷史
加拿大歷史可追溯至大約33,000年前。當地的原住民由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組成,大約在33,000年前移居到北美洲。北歐的斯堪地納維亞人(Viking) 在大約公元986年在現为紐芬蘭的地方暫居。斯堪地納維亞人是第一批踏足北美的歐洲人。但是在16和17世紀才有歐洲人到北美作永久性定居。來北美定居的欧洲人主要來自英國和法國。 在1763年結束的七年戰爭,英法簽訂的巴黎條約令法國放棄它們在北美殖民地的主權。美國革命戰爭(1775年-1783年)以後,大規模的親英分子北上移居到英屬北美。在1812年至1815年,美國和英國在北美展開1812年戰爭。 在1867年,英國政府通過《英屬北美法案》,在1867年7月1日將在北美的三個殖民地合併成爲一個聯邦制的殖民地——加拿大自治領。1867年,四個省份,安大略、魁北克、-zh-hans:新斯科舍;zh-hk:諾華士高沙;zh-tw:諾瓦斯科西亞;-(新蘇格蘭)和-zh-hans:新不伦瑞克;zh-hk:紐賓士域;zh-tw:紐布朗斯維克;-(其中安大略和魁北克已作爲一個殖民地管轄,所以四省是三個殖民地),同意加入聯邦政府,組成英帝國內的加拿大自治領。到1910年,加拿大已有9個省份(紐芬蘭省是在1949年加入聯邦的)。1931年的《西敏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擴大加拿大政府自主權,包括外交。英國國會在1982年 通過的《加拿大法案》把修改憲法的權力從英國國會移交給加拿大。.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加拿大歷史
华盛顿25美分硬币
华盛顿25美分硬币(Washington quarter)是美国铸币局1932年投产至今的25美分硬币,最早版本图案的设计师是雕塑家约翰·弗拉纳根。 随着首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二百周年诞辰临近,联邦国会组建二百周年纪念委员会,打算发行华盛顿半美元。委员会起初只计划在常规发行的行走自由女神半美元上暂时采用前总统肖像,但国会最终决定用新设计永久取代站姿自由女神25美分硬币,要求新版硬币正面采用华盛顿形象。委员会委聘雕塑家劳拉·加汀·弗雷泽设计纪念勋章,希望她把勋章的设计方案微调后用在25美分硬币上。美国美术委员会及主席查尔斯·W·摩尔都表态支持弗雷泽的作品,但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最终决定采用弗拉纳根的设计,之后继任梅隆职务的奥格登·米尔斯也无意推翻前任的决定。 新版25美分银币于1932年8月1日开始发售,经过三十余年的生产,铸币局于1965年将其材质变更成铜镍合金包层。独立宣言签署二百周年之际,美国发行包括25美分的多种面额纪念币,硬币背面采用新设计,上有起止年份“1776–1976”。自1999年起,硬币背面的原版飞鹰设计停用,改为纪念美国50个州、首都及海外领土的图案,然后又以纪念国家公园辖区的美国美丽国家公园25美分纪念币系列图案取代至今,这一系列计划发行至2021年。此外,正面的华盛顿头像自1999年起略有缩小,但2010年又恢复原有尺寸,并且细节更为丰富。华盛顿25美分硬币的产量极高,即便不计1999年后的纪念币也超过413亿枚。.
十三块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十三块殖民地
十三州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十三州殖民地
十三个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十三个殖民地
卡尤加人
卡尤加人 (卡尤加語: Guyohkohnyo or Gayogohó:no’),意即「在沼澤中航行獨木舟的人」。操卡尤加語的易洛魁系美洲原住民,是易洛魁聯盟的五個初始部族之一。傳統領地座落於五指湖周邊區域及卡尤加湖一帶,介於其鄰邦奧內達加人領地以西、塞內卡人領地以東。現有人口將近4900人分布於奧克拉荷馬州、約450人分布於紐約州,另有大約200名卡尤加人與紐約州西部的塞內卡族共居。他們是易洛魁聯盟的原始成員,分布位置在聯盟中央偏西的位置。卡尤加人以泛靈論及薩滿信仰為主。.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卡尤加人
卡津人
阿卡迪亚克里奥尔人(Acadian-Creoles),或称卡津人(Cajuns,les Cadiens,les Acadiens),是指主要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族群,他们主要由被流放的阿卡迪亚人组成。自在路易斯安那定居后,卡津人发展出了生机勃勃的文化,包括独特的风俗、音乐和料理。.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卡津人
古今風雲人物
《古今風雲人物》,是一個香港電台的廣播節目,於2010年開始播出,介紹古今中外人物的歷史。繼《神州五十年》後於香港電台播放,播放時間為一輯半小時(三十分鐘),由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於香港電台第一台播放。除此之外,香港電台網站亦設有專屬網頁,供聽眾聆聽。 該節目由《中華五千年》的撰稿人張偉國博士,以及與張偉國共同主持《神州五十年》的麥勁生教授、亦有曾與張偉國共同於公開大學共事的曾卓然,在樹仁大學共事的羅永生博士主持,本節目主要以講述及兩位主持人(每集只有兩位主持人)的對談為主。 除了討論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外,亦有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供聽眾了解該時代的時空背景。.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古今風雲人物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大英帝国
奥尔巴尼
奥尔巴尼(Albany)是美国纽约州首府,也是纽约州奥尔巴尼县县治所在地。1686年取得特許狀,1797年成為州府。奥尔巴尼位於哈德遜河畔,距纽约、波士顿的路程几乎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乘巴士旅行的时间约2個多小时左右。.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奥尔巴尼
一美元纸币
一美元纸币($1)是美国货币额名称。一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喬治·華盛頓,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 1862年第一张一美元纸钞被使用。上面的肖像人物是财政部大臣萨蒙·波特兰·蔡斯。现代的肖像是在1957设计的。美元纸币是使用了75%棉花和25%亚麻混和材料,还有红色和蓝色的微小丝绸纤维交织其上。它的宽度为2.61英寸(合6.63厘米),长6.14英寸(合15.6厘米),单张厚度为0.0043英寸(合0.11毫米),每张一美元纸钞的质量为1克。财政部经常对货币设计进行微小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通常只被發燒友和收藏家注意到。 一美元纸币被联邦储备银行以蓝丝带运输发行。.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一美元纸币
亚当·艾克菲尔特
约翰·亚当·艾克菲尔特(John Adam Eckfeldt,)通常简称亚当·艾克菲尔特(Adam Eckfeldt),是美国铸币局早期工匠和官员,曾于1814年至1839年担任该局第二任首席铸币员。 艾克菲尔特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大铁匠铺,还参与过早期硬币制作。亚当长大后为铸币局制作了早期使用的压力机,还雕刻了一些硬币的金属模具,有多种美国早期铜质硬币和1792年5美分硬币的设计是出自他手,其中后者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种美国硬币。1796年,艾克菲尔特成为铸币局助理铸币员,并在1814年前任首席铸币员去世后继任。 艾克菲尔特担任首席铸币员的时间达四分之一个世纪,费城铸币局也在此期间迁入新址。他把充当贵金属块存入铸币局的罕有硬币另行保存,开创了铸币局的钱币收藏,这些收藏之后演变成国家钱币收藏。1839年退休后,艾克菲尔特仍继续行使首席铸币员职责。1852年,约翰·亚当·艾克菲尔特去世,继任首席铸币员职务的富兰克林·皮尔不得不另聘人手协助工作。.
亞美尼亞-美國關係
亞美尼亞-美國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和美國(包括現在亞美尼亞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據記載,1618年已有亞美尼亞人移民到當時的十三殖民地。而現代的美國和亞美尼亞則於1992年建交。.
康乃狄克州
康乃狄克州(State of Connecticut),,是美國東北部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區域中最南的一州。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是13州聯盟之一。州花山桂,州鸟美洲知更鸟,州树白橡。美國海軍曾以該州名稱分別命名康涅狄格號戰艦(BB-18)、(SSN-22)。.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康乃狄克州
库斯科王国
库斯科王国(Kingdom of Cusco或Cuzco,克丘亚语:Qosqo或Qusqu),是一个位处安第斯山脉的小王国。其於12世纪由印加人所建立成为小城邦,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不断的战争或和平同化的进程,其不断扩张,然而最终被印加帝国继承。.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库斯科王国
伊丽莎白·斯凯勒·汉密尔顿
伊丽莎白·汉密尔顿(Elizabeth Hamilton,),婚前原姓斯凯勒(Schuyler),是一位美国慈善家,纽约市第一间私立孤儿院的创办人之一。她是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妻子,被称作美国“国母”之一。.
北美十三州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北美十三州
北美十三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北美印第安战争
北美印第安战争(英语:American Indian Wars)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用來描述一系列的美國和加拿大拓荒者和聯邦政府與印第安人在美國和加拿大獨立戰爭前後的衝突。 冲突的起因在北美洲西部的白人殖民者数量日益增多,逐漸壓迫了原住民的土地。1872年在黑山发现金矿后,使得大量淘金人潮湧入,打破了苏族印地安人和美国政府的条约,壓迫印地安人的生存空間。導致許多美國人被苏族攻击獵首。 美軍借此理由向印第安部落发动綏勦政策,在反抗白人的壓迫中,阿帕契族、苏族,和夏延族的頭目「疯马」的反抗最烈。「疯马」酋长與他的薩滿巫師「坐牛」向白人表現出紅人的驍勇,於印第安战争在罗斯巴德战役、小大角战役中都取得胜利,南北戰爭名將乔治·卡士達也敗死於陣中。 随著印第安人的時常起義,1876年政府憤而停止了对苏族的食物补给,並且將他們賴以維生的野生動物驅離,紧跟着頭目疯马和红云的投降,是确定政府勝利结局。.
北美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北美殖民地
喬治亞 (消歧義)
喬治亞、--(Georgia)可以指:.
石山纪念半美元
石山纪念半美元(Stone Mountain Memorial half dollar)是费城铸币局1925年生产的一种银质50美分硬币,发行主旨是代表石山邦联纪念碑协会为亚特兰大附近的石山纪念馆建设筹资。银币由雕塑家格特森·博格勒姆设计,正面是邦联将领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森的肖像,背面还有铭文“纪念南方将士的勇猛”。纪念币起初的发行目的还包括纪念当时去世不久的沃伦·盖玛利尔·哈定总统,但最终成币上没有同他有关的内容。 20世纪初,许多人提议在石山雕刻大型雕塑纪念李将军。石山的业主表示,只要雕塑能在12年内完成,他们就同意将其改建成纪念碑。博格勒姆和项目的其他许多参与者都是三K党人,获聘设计纪念碑后,他提议加大雕像规模,以巨型纪念碑描绘大批邦联军人,并由李、杰克森和邦联总统杰佛逊·戴维斯在前领导。 事实证明,整个项目代价高昂,纪念碑协会于是寻求发行半美元纪念币来为雕像筹资。法案获国会批准,并且为争取北方人士支持还加入纪念哈定的内容,石山纪念碑项目就是在他任内启动。博格勒姆的设计方案多次遭美国美术委员会否决,另经卡尔文·柯立芝总统要求,硬币上所有同哈定有关的内容全部移除。 纪念碑协会在南方各地为纪念币发售投入大量资源,但1925年解雇博格勒姆之举得罪了雕塑家的许多支持者,其中还包括邦联之女联合会。1928年针对筹款开展的审计工作结果表明,支出项目过多、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大量存在,纪念碑的建设也在同年停工,最终直到1970年才完成,但规模已经大幅缩减。石山纪念半美元的发行量很大,至今仍有上百万枚留存,所以其价值同其他美国纪念币相比明显偏低。.
纽约省
纽约省(Province of New York)是一个英格兰(后为大不列颠)在北美的直辖殖民地,包括美国现在的纽约州、新泽西州、特拉华州和佛蒙特州,以及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和缅因州的一部分和东宾夕法尼亚州。这一片土地的大部分很快就由国王重新分封,只留下了哈德逊河和莫华克河河谷部分以及佛蒙特地区。纽约省西部实际是北美原住民易洛魁联盟的属地,另外也与新法兰西以及宾夕法尼亚省存在领土争议。东部的佛蒙特地区则与新罕布什尔省有辖区纠纷。 纽约省是在1664年,由荷兰共和国控制的新尼德兰向英格兰王国投降而交出的。该片地区随即以国王查理二世其弟,约克公爵詹姆斯二世的头衔命名为“新约克”(音译为“纽约”)。行政上属于十三殖民地的中部,为第一个由英王直辖的殖民地。 纽约省议会及当地代表在1775年5月22日宣布自组政府,首先在1776年改称纽约州,随后在1777年通过了纽约州宪法。当大不列颠王国在美国革命中重获纽约市时,将其作为了北美行动的军事和政治基地。一位英国总督也实际在任,与此同时其余前殖民地均已由“爱国者”所控制。英国至1783年巴黎条约签署后,正式放弃对纽约地区的所有。.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纽约省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美国
美国政治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家,總統、國會及法院依據美國憲法共同擁有聯邦政府的權力。與此同時,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共同擁有主權。 美国两大政党分別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兩党自美國內戰後一直主導及控制美國的政治。另外还有一些政治影响力较小的党派,包括自由意志黨等,但那些黨派未能在全國範圍中取得勝利,這在選舉人票中可以反映。 十八岁以上公民几乎均拥有选举权,十八岁以上公民有罪犯记录的没有选举权(各州法律不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五十万人有投票權,在美國國會擁有無投票權的三名眾議員。.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美国政治
羅德島州
羅德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是美國面積最小的一個州,又譯作羅德艾蘭州。全名羅德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由於名稱過長簡稱為羅德島(Rhode Island),是美國州名最長的一州。此州屬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的一部份。也是美國獨立革命中的早期13州聯盟之一。 此州下辖五个县,有普洛威頓斯县、肯特县、华盛顿县、布里斯多县和新港县。包括了普洛威頓斯莊園的主要土地,也就是普洛威頓斯县中所有的城鎮、羅德島(也就是地理上的艾奎奈克島(Aquidneck Island)),目前有新港市(Newport)、中城市(Middletown)與普茲茅斯市(Portsmouth)三個大城,這些城市大多是港灣。地理上羅德島州有十分之一的區域為海水覆蓋,而且無論從此州的任何地方到海岸線都不超過半小時的車程。所以它的別名是海洋之州, 由於羅德島州的名字上有個「島」字,許多人都誤解本州是個獨立島嶼,事實上羅德島州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在美國本土。由於羅德島州全称中的普洛威頓斯莊園(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詞令人錯誤地以為此名字和奴隸制度有關,故羅德島州決定在2010年舉行公投以決定:繼續使用現有州名,或刪除現有州名中的「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詞,結果大部份投票者均支持保留現行州名,最終該州的名稱維持不變。.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羅德島州
荷蘭人
尼德蘭人(Nederlanders),中文習慣稱為荷蘭人,是荷蘭的主體民族,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Autochtone population at 1 January 2006, Central Statistics Bureau, Integratiekaart 2006, This includes the Frisians as well.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荷蘭人
華盛頓的神化
《華盛頓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Washington)為希臘籍義大利藝術家所繪的濕壁畫,創作於1865年,位於美國國會大廈屋頂的下。此濕壁畫距離圓形大廳樓板高,面積為,壁畫高度最高為,可從下方大廳樓板向上仰望。此圓頂完成於1863年,布魯米迪接著在美國內戰結束後的11個月內完成此作品;他則因為此濕壁畫獲得40,000美元(現今約為美元)的酬勞。 布魯米迪曾在梵蒂岡為教宗額我略十六世服務3年,並曾為王子在內的多名貴族,於他們的宮殿與別墅進行創作。後來他於1852年,並在他的人生最後25年於國會大廈工作。除了這件作品之外,他還設計了。.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華盛頓的神化
马里兰省
里兰省(Province of Maryland),又称马里兰殖民地,是自1632年至1776年存在于美国现在的马里兰州区域的英国殖民地。1776年,北美十三殖民地共同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英属马里兰省以独立十三州之一的身份加入联邦,成为今天的马里兰州。.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马里兰省
鯨魚肉
魚肉指的是鯨魚身上被人類與其他動物食用的部分,包含脂肪、皮以及內臟器官。鯨魚肉在許多地方都有食用的歷史,其中包含西歐與十三殖民地。 食用鯨魚肉的習慣並不僅限於海岸的居民,透過鹽醃的鯨魚肉與脂肪可以保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會被輸入至內陸。 現今仍然在食用鯨魚肉的地區包含日本、挪威、冰島、法羅群島、南韓、中國、因紐特人、美國(包括居住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加拿大與格陵蘭、西伯利亞的楚科奇人、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主要於貝基亞島上)。.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鯨魚肉
黑森-卡塞尔伯国
黑森-卡塞尔伯国(),或称黑森-卡塞尔方伯国,简称黑塞-卡塞尔,是神圣罗马帝国其中一个邦国。作为伯国,黑森-卡塞尔实际上。1567年,黑森伯国领主黑森伯爵死后,对伯爵领地的均分是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 通过均分,腓力一世的长子继承了黑森伯国的北半部,以及首都卡塞尔。他的兄弟们则瓜分了剩余领土,并建立了,和黑森-达姆施塔特伯国。 1803年,拿破仑战争时期,黑森-卡塞尔伯国被升格为黑森选侯国,黑森伯爵威廉九世也成为选帝侯。选侯国随后被法国占领,并被合并到法国的卫星国威斯特法伦王国。.
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是指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行星金星像暗斑一样掠過太陽盘面,並且遮蔽一小部分太阳对地辐射的天文现象。這類天文现象可能会持续数小時。金星凌日的原理与月球造成的日食一樣。雖然金星的直徑幾乎是月球的4倍,但由于它离地球更遠,在下合時的視直徑還不到一弧分角,因此它遮蔽的太陽面積就非常小。科學家可以通过觀察金星凌日估算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在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等地外行星同樣可以觀察到凌日这一天文現象。 金星凌日是种罕見的天文現象。在最近的近两千年时间里,它会以243年的週期循环往复:一个周期内会出现間隔8年的两次金星凌日;这对金星凌日与前后两次金星凌日的相隔时间分别为121.5年或105.5年。之所以会存在這種週期性规律,是因为地球和金星恒星轨道周期比约为8:13或243:395。最近兩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004年6月8日和2012年6月5日至6日。之前一次金星凌日要追溯到1882年12月,下一次则要等到2117年12月才会到来。 金星凌日观测在歷史上曾經有極为重要的科學意義。天文學家曾经利用金星凌日的觀測结果,結合恆星視差原理,獲得了比之前更為精確的天文单位的数值。2004年和2012年的金星凌日探测对於寻找太陽系外行星以及探测系内行星环境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所助益。 金星凌日虽然用肉眼可以观测到,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采用观测日食时使用的蒸镀有铝、铬或是银涂层的减光滤片观测。不过滤片也不能将有害光完全滤去,因而最好在观测过程中时常休息。使用望远镜观测时,为了降低失明风险,務必采用减光滤镜或是通过投影间接观测。.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金星凌日
艾萨克·谢尔比
艾萨克·谢尔比(Isaac Shelby,)是美国肯塔基州的第一和第五任州长,并且担任过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莱纳州的州议员。他还曾参与邓莫尔勋爵之战、独立战争和1812年战争。担任州长期间,他在泰晤士河战役中亲自带领肯塔基州民兵,并因此获得国会金质奖章。全国多个州的共计9个县,以及众多城市和军事基地,都以谢尔比命名来纪念他。他对约翰·迪金森所创《自由之歌》的钟爱也被认为是肯塔基把“团结则存,分裂则亡”作为州格言的重要原因。 谢尔比的军族生涯在波因特普莱森特战役中拉开帷幕,这也是邓莫尔勋爵之战中唯一的大型战役,谢尔比在这场战斗中担任父亲的副手。他成为专业的樵夫和测量员,并在独立战争早期为大陆军获取补给。之后,他和约翰·塞维尔带领部队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北卡罗莱纳州的英军对抗,还在殖民地军队取胜的王山之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老国王的山”这一绰号将伴随谢尔比终身,北卡罗莱纳州议会还通过决议正式表示感谢,并赠送他手枪和礼仪剑。 战争结束后,谢尔比迁居肯塔基州,到自己通过服役而获得的土地上定居,并参与了肯塔基州从弗吉尼亚州的县发展成独立州的历史进程。他的英雄气概使他深受新州居民爱戴,选举人于1792年以全体一致的投票结果选举他担任该州首任州长。他巩固了肯塔基州的防御,对抗美洲原住民的袭击,并且组建了第一届政府。他还利用热内事件说服华盛顿政府同西班牙达成协议,允许通过密西西比河进行自由贸易。 首个州长任期结束后,谢尔比离开了公众视野,但又因1812年战争即将爆发而回到政坛。肯塔基人期望谢尔比再度参选州长,并在预期的冲突中领导大家。他在选举中轻取对手,然后在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的请求下带领肯塔基州部队投身泰晤士河战役。战争结束后,他谢绝了詹姆斯·门罗总统让他出任战争部长的邀请。之后,他又与安德鲁·杰克逊一起作为特派代表与奇克索印第安人部落展开谈判,完成杰克逊购地,这也是谢尔比最后一次为国家服务。1826年7月18日,艾萨克·谢尔比在肯塔基州林肯县的家中去世,享年75岁。.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美洲殖民地
英國美洲殖民地 (包括英格兰和的殖民地)始於1607年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鎮,並在全美洲建立殖民地時達到顛峰。英國是美洲最大的殖民者之一,其美洲殖民地以軍事和經濟上的力量與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相抗衡。 大英帝国在18世紀的鼎盛時期,於美洲建立了3種類型的殖民地:、和直轄殖民地。1770年代有13個殖民地進行革命成功,脫離英國並建立了今天的美国。拿破崙戰爭(1803-1815)結束後,美洲的英國殖民地逐漸轉向責任政府制。1838年,建議加拿大全面改採責任政府制,但實施不到十年。之後,隨著加拿大聯邦的成立,加拿大殖民地開始享有高度自治權,1867年更成為。美洲的其他殖民地獨立速度較為遲緩。最終,北美的兩個國家、加勒比地區的十個國家和南美洲的一個國家也都從英國獲得獨立。這些國家除了美國以外都是大英國協的成員,並有九個屬於大英國協王國。目前在美洲的八個英國海外領土亦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Thirteen Colonies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尔斯·范恩
查尔斯·范恩 (Charles Vane,)是一名活跃于1716年到1719年期间的英国海盗。他袭击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英国或者法国船只。他拥有一艘名为流浪者号的前桅横帆双桅船,作为自己的旗舰。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英国当局放弃了巴哈马。范恩和其他海盗船长一起在当地的新普罗维登斯岛建立了著名的海盗共和国。1720年,长期游荡于海上四处劫掠的范恩被捕,之后被移送到罗亚尔港并被推上了绞刑架。.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查尔斯·范恩
查尔斯·斯科特
查尔斯·斯科特(Charles Scott,),18世纪美国军人,曾于1808年当选第四任肯塔基州州长。他很小时就沦为孤儿,于1755年加入弗吉尼亚第一团,在英法北美战争期间主要执行侦察和护送任务,并且迅速晋升至上尉军衔。斯科特在战争结束后完婚并开始在父亲留下的土地上务农,但随着美国革命局势日趋紧张,他又于1775年回到军队。1776年8月,斯科特晋升上校并执掌弗吉尼亚第五团。该团同年在新泽西州与乔治·华盛顿会师,并在华盛顿指挥下参与费城战役。斯科特为华盛顿指挥轻步兵,到1778年下半年还开始担任情报主任。费城战役接近尾声之际,斯科特开始休假,再于1779年3月重返部队,受命前往南卡罗莱纳协助南方战场的本杰明·林肯少将。他在亨利·克林顿开始围城前不久抵达查尔斯顿,结果在城内守军投降后沦为战俘。1781年3月获假释后,斯科特又于1782年7月经交换战俘获释,此后还在战争结束前完成几项招募任务。 战争结束后,斯科特于1785年探访西部边境,然后开始为长久迁居作准备,于1787年在今肯塔基州凡尔赛附近定居。面对印第安人时时扫荡的威胁,他于1790年组建志愿军连,并加入约西亚·哈马尔对印第安人的远征。哈马尔的征讨以失败告终后,华盛顿总统下令阿瑟·圣克莱准备进攻西北领地的印第安人地盘。与此同时,已是弗吉尼亚民兵准将的斯科特受命开展一系列前期突袭。1791年7月,他率军多次成功突击奥阿特农村,但同年末圣克莱带兵发起的主线攻势仍不免落于惨败。1792年肯塔基州从弗吉尼亚州分离后不久,肯塔基州议会委任斯科特统领州民兵第二师,并授予少将军衔。斯科特带领第二师同“疯狂的安东尼”统率的合众国军团在接下来的西北印第安人战争中相互配合,最终经鹿寨战役奠定胜局。 斯科特曾当选弗吉尼亚州众议员,还曾多次担任总统选举人,退伍后,年势已长的他决定出马竞选州长。经继女婿杰西·布莱索执掌,斯科特1808年的州长竞选成效显著,最终以大幅优势战胜约翰·艾伦和格林·克莱。上任后不久,他因州长官邸的台阶太滑摔倒,导致此后都需要拐杖才能走动,而且更加依赖此前任命为州务卿的布莱索。斯科特在州内事务上经常同州议会发生磨擦,但他任内的关注重点还是美国同大不列颠之间日趋紧张的局势,以及最终爆发的1812年战争。斯科特决定任命不是州内公民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出任肯塔基民兵加衔少将,此举可能有违州宪法,但却依然得到州内居民认可。任期届满后,斯科特返回坎恩伍德大宅,此后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最终于1813年10月22日辞世。无论州内还是州外,都有县和城市用斯科特命名以示纪念,如肯塔基州的斯科特县和印第安纳州的同名县,以及肯塔基州斯科茨维尔和弗吉尼亚州同名城市。.
李氏決議文
李決議也被稱為獨立解決方案,是1776年6月7日提出的三個部分組成之,宣布十三殖民地共同從大英帝國獨立,並正式制定外交關係與組建聯邦政府的計劃。該決議以維吉尼亞殖民地政治家為名,並在接受維吉尼亞殖民地議會主席指示後,向大陸會議提出建議。 雖然決議第一部分的投票遭推延數個禮拜,不過對於國家獨立的支持和立法建議因而獲得鞏固,但也確立其他較少討論的部分應該立即推動。6月11日,大陸會議決定設立三個委員會制定決議,並任命(約翰·亞當斯、湯瑪斯·傑佛遜、班傑明·富蘭克林、羅傑·薛曼、羅伯特·R·李維頓)擬定解釋獨立原因的文件。而在隔天,另外任命五人委員會(約翰·迪金森、班傑明·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負責擬定與外國簽署條約的計劃。.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李氏決議文
橄欖枝請願書
橄榄枝請願書 在1775年7月5日,由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作爲避免大英帝國和由大陸會議所代表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之間發生全面戰爭的最後努力。大陸會議此前已經授權侵入加拿大超過一周,但這份請願書仍然申明北美殖民者們效忠于大不列顛王國,并懇求英王喬治三世阻止雙方間的進一步衝突。7月8日,請願書被送往倫敦。然而,在隨後的7月6日通過的,使請願書在倫敦不太可能再獲得成功。 1775年8月,大不列顛王國以正式宣佈十三殖民地爲叛亂狀態,駁回该請願。此外,喬治國王也已經在宣告叛亂前,表明拒絕接收請願書。.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橄欖枝請願書
殖民地十三州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殖民地十三州
殖民地学院列表
殖民地学院(英语:Colonial Colleges)是指位于今日美国境内九所高等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均建立于欧洲殖民时期,建校时间早于美国建国,其中七所现今为常春藤盟校成员,分别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另一所盟校康奈尔大学创建于1865年)。另外两所非常春藤盟校成员的威廉与玛丽学院和罗格斯大学均为公立大学。威廉与玛丽学院在1693年建校时为皇家学院,独立战争后改为私立学院,美国内战后为纾缓财政困缺接受了部分来自弗吉尼亚州政府的支持,并于1906年成为公立大学。罗格斯大学原名女皇学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新泽西州的州立大学。.
新罕布什尔州
新罕布什尔州(State of 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南接马萨诸塞州,西接佛蒙特州,东接缅因州及大西洋,北接加拿大魁北克省。州土地面积排名倒数第五,也是五十个州中人口数量第九少的州。 新罕布什尔州于1776年1月成为第一个独立于大不列颠政府的北美殖民地,其也是第一个制定自己宪法的殖民地。 六个月后,新罕布什尔州及其他十二个州组成了美利坚合众国,在1788年6月新罕布什尔州正式批准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第九个加入合众国的州。 州首府为康科德市,最大城市为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市同时是新英格兰地区北部包括佛蒙特州及缅因州区域最大的城市。州实行免消费税,个人收入除利息及股息外也不在州或地方一级征税。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第一个举行初选的州。州车牌印有该州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該州盛产花岗岩,因而得名州绰号“花岗岩州”。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保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这个州还有秋季美丽的彩叶以及美国居民点气候条件最恶劣的记录。新罕布什尔州还是冬季冰上运动的好地点。.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新罕布什尔州
新法蘭西
新法蘭西(法文:;英文:),法國位於北美洲的殖民地。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包含聖羅倫斯河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劃分成加拿大、阿卡迪亞、紐芬蘭、路易斯安那四個區域。 1524年,義大利航海家維拉薩諾探索了北美洲東岸並為新土地命名為,以紀念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但是,法國大部分人最初對這裡未感興趣。然而,法國漁船繼續航行當地;而法國客商亦很快體會聖勞倫斯地區有大量可貴的毛皮,特別是海狸的毛皮,其在歐洲十分罕見。最終,法國人決定拓殖Francesca,以擴展其在美洲的影響力。 為了保持毛皮貿易,法國人萨缪尔·德·尚普兰與當地的阿爾岡琴人和Montagnais人合作,對抗由其他原住民族組成的易洛魁聯盟。他亦準備送年輕的法國人與當地人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和風俗,以幫助法國人適應在北美洲的生活。這些人擴大了法國對南部和西部的影響。 當時南部的英國殖民地人口眾多,而且十分富裕。黎塞留,路易十三的主要大臣,希望可以使新法蘭西像英國殖民地一樣富裕。他在新法蘭西投資,任命尚普兰為新法蘭西的副王。 黎塞留然後禁止了非羅馬天主教徒居住在新法蘭西,使許多人改住在英國殖民地。 至18世纪中叶,法国定居点仍然较好的发展。人口大约70000人,主要是靠自然增长。在法国统治下的欧洲人人口增长缓慢。南部沿着大西洋海岸的十三殖民地人口不断增长,并且有更多来自欧洲的移民。至1760年代,约有160万人居住在英国殖民地。人口与新法兰西相比是23比1。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接管了新法兰西北部地区,1867年这些地区被并入加拿大,法国于1803年将路易斯安那领地出售给美国,使美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 直至至今,在前新法兰西的领土中,只剩下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仍然由法国控制。.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新法蘭西
斷頭谷
《斷頭谷》(Sleepy Hollow)是一部於1999年上映的美國驚悚片,為提姆·波頓執導,劇情出自歐洲中世紀傳說已久的鬼故事無頭騎士並根據作家華盛頓·歐文的著作《沉睡谷传奇》改編。強尼·戴普飾演主角伊卡波·克瑞恩,同時也是他第三次演出提姆·波頓執導的電影。其他演員包含克莉絲汀娜·蕾茜、米蘭達·理查森、邁可·坎邦及卡斯柏·范·狄恩等人。 由於電影背景設定在殖民地時代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所以全片演員口語都一律學古代美國人純英國腔語言。電影上映後便廣受好評,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收穫67%的正面評價。全球票房則達2.06億美元。.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斷頭谷
13块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13块殖民地
13个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13个殖民地
13殖民地
#重定向 十三殖民地.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13殖民地
9月8日
9月8日是阳历年的第251天(闰年是25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4天。 在英国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8日。.
查看 十三殖民地和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