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峽行修宮
行修宮,又稱白雞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即臺北行天宮的分廟。位在新北市三峽區嘉添里白雞路155號,主奉關聖帝君(又稱山西夫子)、從神關平太子、周倉將軍。供奉神祇以關聖帝君在世時的結拜兄弟和家族、君臣為主,與行天宮祭拜的五聖恩主很大的不同。此宮與北投行天宮一樣,都有登山步道供信眾健走;在整體廟宇的建築上與臺北行天宮一模一樣,只有少數雕刻不同。但本廟廟名並非行天宮,而是行修宮。本廟創建艱辛,為玄空道長獨資,並未募集檀越香火錢籌建。.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三峽行修宮
廖石成
廖石成(),又作石城,人稱阿麻師,臺灣大木匠師,板橋埔墘(中山路一帶)人,師事陳應彬、陳己元父子。曾經參與過小基隆福成宮、淡水祖師廟、九份青雲殿、金瓜石勸濟堂、二重先嗇宮、大溪仁和宮、北投行天宮、臺北行天宮、三峽行修宮、艋舺龍山寺、雲林麥寮拱範宮、林口竹林寺等整建,是著名的建築師與民俗藝師。.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廖石成
忠義站 (臺北市)
忠義站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為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的捷運車站。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現已廢止;捷運淡水線前身)亦曾設有忠義車站,但位置與現在的捷運車站不同。.
北投區
北投區是臺灣臺北市最北邊、以及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著名的北投溫泉及關渡風景區也位在此區。臺灣温泉史源頭在北投,於1896年由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此設立臺灣第一家温泉旅館「天狗庵」。。其東側以磺溪上接中山樓右側山脊至馬槽橋沿山溝、南側以基隆河與士林區相望,北側鄰新北市三芝區與金山區,西側與新北市淡水區為鄰。 此區自然資源豐富,陽明山國家公園即位於此區及士林區。此區醫療資源亦豐,許多醫療中心、醫護院校均位於本區,是故未來本區欲開發之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將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主軸。2010年臺北市政府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北投區為櫻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北投區
北投忠義廟
#重定向 北投行天宮.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北投忠義廟
北投行忠宮
#重定向 北投行天宮.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北投行忠宮
行天宮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臺北關帝廟或臺北武廟,主神為關聖帝君(恩主公),是臺灣知名的關帝廟,由經營煤礦事業有成的黃玄空道長(本名黃欉,法號「玄空」,1911年-1970年;行天宮方面敬稱其為「玄空師父」)所建設而成。行天宮本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可稱為臺北關帝廟(如其廟籤詩上所印),又有稱臺北武廟。臺北另有清代官祀的臺北關帝廟或臺北武廟,於日治時代拆除,後設置臺北高等法院,即今日司法大廈。 本廟另有兩座分宮,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忠義山及新北市三峽區白雞山,稱「行天(宮)三宮」。其中,歷史最早興建完成的是北投分宮,其次是三峽行修宮,臺北市區的本宮為行天三宮最晚落成者,廟門用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即象徵36天罡星、72地煞星。.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行天宮
行天宮北投分宮
#重定向 北投行天宮.
關帝廟
帝廟,又稱武廟、武聖廟、文衡廟、協天宮、恩主公廟等,是祭祀中國三國時代將領關羽的祠廟。而關帝之稱來自明朝皇帝授予關羽的「關聖帝君」封號。關羽為中國佛教、道教神明、圣贤中最多祠廟的一位。關帝廟不僅遍佈中國大陸、港澳及臺灣,且在漢字文化圈內各地區包括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以至南洋地區如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尼等地也有供奉。今日僅在中國老北京城裏,就有一百多座專供或兼供關公的廟宇。每年關公節都會有多間武館到那表現。.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關帝廟
樹林區
樹林區位於台灣新北市西側,北以塔寮坑溪與新莊區為界,西以龜崙嶺與桃園市龜山區相鄰,西南連鶯歌區、南至三峽區,東毗板橋區、東南以大漢溪與土城區接壤。由於行政邊界劃分,以板林路為界,樹林車站距邊界僅100公尺,而樹林區公所則距僅50公尺,本區也是交通部公路總局臺北區監理所所在的位置。 樹林是新北市原住民分布最多的地方,約6000人。其依據地緣關係及風俗習慣共可分為樹林、三多(三角埔)、山佳(山仔腳)、柑園(石頭溪)四個地區或樹林、潭底、三多(三角埔)、圳安(圳岸腳)、彭福(彭厝莊)、山佳(山仔腳)、柑園(石頭溪)七個地區。其中,山佳(山仔腳)面積最大,樹林面積最小。其中柑園(石頭溪)地區受大漢溪阻隔與三鶯生活圈較為密切,而板橋區溪洲六里(崑崙里、成和里、溪北里、堂春里、溪洲里、溪福里,共約四萬多人)因地緣關係與樹林區區民生活較為密切。 樹林區有「紅露酒的故鄉」之稱,早年以台灣省立菸酒公賣局樹林酒廠出產的紅露酒而聞名全台。隨著樹林酒廠於西元2004年拆遷至桃園市龜山區,原地變更使用為「大同科技園區」,樹林紅露酒文化遂逐漸沒落,正待區民努力開創文化新局。樹林區民風淳樸,位於和平里中華路上的新北市立樹林高級中學更是孕育跆拳道選手的搖籃。.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樹林區
淡水信義線
淡水信義線,路線編碼為R,路線代表色為紅色,是台北捷運一條營運中的高運量路線。依興建期間與階段營運所使用的路線名稱,此路線又可再細分為'''淡水線'''和'''信義線'''兩路段,兩線以中正紀念堂站為分界,以北為淡水線,以東為信義線,其中淡水線是臺灣首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其前身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已經停止營運的同名支線鐵路線—臺鐵淡水線。除了主線外,淡水信義線在北投地區尚設有一條支線—'''新北投支線'''。另外除了淡水至象山站之間已經通車營運的路段外,也正在興建象山站東延至廣慈/奉天宮站的延伸線。 2016年10月11日台北捷運頒行新版路線編號作業,以「路線顏色英文字首」為編碼原則,賦予淡水信義線代表紅色的「R」字代號。但在2014年11月15日(松山線通車時)至2016年10月11日間,曾短暫使用過以數字作為路線編號的規則,當時淡水信義線是稱為2號線。.
查看 北投行天宮和淡水信義線
淡水線 (台北捷運)
淡水線為台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也是台灣首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前身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屬於高運量系統;圓山站以南(不含圓山站)皆為地下路線,以北至北投站(含北投站)為高架路線;北投站以北至紅樹林站為平面路線(淡水站為高架車站)。路線北起淡水站,沿台二乙線、台二線與淡水河岸間路廊過關渡隧道至關渡,接著大致沿中央北路南側至北投,之後大致沿東華街與西安街間路廊至士林,穿過基隆河後,沿玉門街轉入地下,經線型公園下方至台北車站,再沿公園路至中正紀念堂站。全長23.2公里。淡水線與信義線,共同構成淡水信義線(又稱為「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