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北周灭北齐之战

指数 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周灭北齐之战,575年-577年,南北朝时期北周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北齐武平六年)七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自长安出兵攻北齐。出征前,众臣主张走汾水攻晋阳(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纳,自率大军直指河阴郡(今河南洛阳东北)。八月周军攻克河阴大城、武济,进围洛口(今巩义东北)。北齐军坚守河阳中潭城。北周军克河阳南城,围攻中潭城,二旬不克。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领兵自晋阳南下救河阳,适值周武帝患病,周军撤军西返。 建德五年九月,周武帝进军晋州,驻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的汾曲,遣内史王谊监督诸军攻平阳。北齐守军闭城固守,周武帝亲临城下督战。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乘夜登城,齐军大溃,遂克平阳。十一月,北齐后主高纬率援军至平阳。周武帝以梁士彦镇守平阳,遂引军西返长安以避其锋。齐军围平阳、昼夜攻击,周军坚守。周武帝下诏调集诸军增援平阳。十二月初四,周武帝再至平阳,时诸军聚达8万人,遂于城外列阵20余里。周军总攻,大败北齐军。齐后主败退晋阳,周武帝乘胜追击。齐后主欲奔突厥,军阵溃烂,后率数十人南逃邺城(今河南安阳与河北邯郸之间)。退至邺城后,齐后主禅位于八岁皇太子高恒即齐幼主。 建德六年正月,周武帝率军追击至邺城,齐后主领百骑东遁,幼主传令禅让给叔祖父任城王高湝,但禅位诏书并没有送达高湝处。周武帝入邺城,遣将追击齐后主至青州南邓村(今山东临朐西南),俘其父子。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今河北冀县),俘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北齐亡。北齐文宣帝子范阳王高绍义逃到突厥,被其扶植。 後來建立隋朝的杨坚曾参加了这场战争,但不是主攻将领。.

目录

  1. 6 关系: 南北朝中国战争列表周武帝隋文帝高湝齐文宣帝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北周灭北齐之战和南北朝

中国战争列表

中國自古以來內部或對外具有重大影響的戰事列表,戰事名稱以大中華地區使用者為準,後面附上時間為該戰進行時間或中方參戰時間,每場戰爭名詞下方為該戰簡介。中國有明确记载确实发生过的战争列表如下:.

查看 北周灭北齐之战和中国战争列表

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宇文泰(追尊周文帝)第四子,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期間推動建德毀佛,以求富國強兵,是三武滅佛之一。在位18年。.

查看 北周灭北齐之战和周武帝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查看 北周灭北齐之战和隋文帝

高湝

湝(),渤海郡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政權奠基者高歡之第十子,母親為小爾朱氏,曾名義上成為北齊皇帝。.

查看 北周灭北齐之战和高湝

齐文宣帝

文宣帝高洋(,在位550年—559年),字子進,鮮卑名侯尼干,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因其生于晋阳,又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在位10年。他是东魏权臣高欢次子,北齐追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鮮卑化的漢人。.

查看 北周灭北齐之战和齐文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