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化学武器

指数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簡稱化武,指在化学战時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为武器。该类武器与核武器及生物武器同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其大规模杀伤性,N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缩写)均不属于常规武器。通过适当的保护装备、培训和排除污染措施,化学武器的主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抑制。许多国家拥有大量武器化的化学制剂库存作备战之用。.

196 关系: 努库斯劉仲敬基维十氟化二硫印度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危险性符号反奉战争反弹道导弹反恐特勤隊台灣混成旅團双光气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内战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吳廷琰同性戀炸彈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941年—1942年)塔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姬百合之塔寮國內戰對氧磷巴彦汗日本毒气实验场遗址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巴斯克維爾獵犬不来梅级小巡洋舰两伊战争中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中国先秦发明列表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中国抗日战争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華民國與敘利亞關係中日关系常德会战常規戰爭希腊火三氯硝基甲烷丙烯醛乌姆盖萨尔乔治·科瓦尔乙酰胆碱亚当氏毒气庫爾德斯坦人体试验...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二甲胺二氯乙基胂二氯甲基胂二氯甲基醚二氯苯基胂库尔德历史库尔德斯坦工人党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以色列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珀尔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瑞典關係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弗里茨·哈伯使命召唤:高级战争化学尾迹阴谋论化学工程化学战争化學作戰化學科 (陸上自衛隊)化學防護車 (日本)化武圖書館戰爭北京地下城北疃惨案傅佛國冲突世界凡尔赛条约全面回忆 (2012年电影)光氣肟克拉拉·伊梅瓦尔回纹针行动「516」化學毒氣部隊舊址CANAANCS催淚性毒氣現代史砷生物化学磷的同素异形体神經性毒劑神盾局特工 (第三季)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空袭第一次神圣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錫德拉灣事件糜烂性毒剂納粹人體實驗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綠十字毒氣緬甸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约翰斯顿环礁维克多·格林尼亚美國非道德人體實驗美國顏色戰爭計畫群 (軍隊)真理国烏克蘭語維基百科環沙林生化武器生物武器甲基膦酸二甲酯EA-5365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441號決議遙控戰車青盲順化化學攻擊飞雷飛毛腿飛彈西方戰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駭人怪物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麥可·法拉第軍事力黄山号导弹护卫舰防毒面具阿勒颇战役阿里·哈桑·马吉德薩達姆·海珊時代的伊拉克人權银河号事件自由叙利亚军英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集體中毒集束炸彈GVNBCNBC偵察車柏林号小巡洋舰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杜高智核裁军运动桶裝炸彈歐威廉武器武汉会战死亡天使 (歌曲)毒物毒气氮芥类氯氣彈氰化氢没落行动沙伊拉特空军基地波蘭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法奥半岛滇缅抗战博物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體實驗朝鮮戰爭細菌戰朝鲜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未爆炸弹药有机磷化合物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戰爭遺跡博物館战争星际战争海湾战争无限延伸行动日內瓦議定書放射性武器敘利亞人權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1963年2003年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2004年5月2007年6月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3年5月2013年6月2013年8月2013年9月2013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2014年6月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2018年大马士革和霍姆斯轰炸2018年杜马化学袭击事件4月22日516部队6月3日731部队8月4日 扩展索引 (146 更多) »

努库斯

努库斯(Nukus / Нукус,No‘kis / Нөкис)是乌兹别克卡拉卡尔帕克斯坦首府,乌国第六大城市。.

新!!: 化学武器和努库斯 · 查看更多 »

劉仲敬

劉仲敬(),出生于新疆奇台,祖籍四川资中,棄醫從文,政治评论人士、作家,網名「數卷殘編」,以獨特的历史观著称,專注发明诸夏民族。现居美国。.

新!!: 化学武器和劉仲敬 · 查看更多 »

基维

基维的名称来源于英文字母GV的音译。学名2-二甲胺基乙基-N,N-氨基氟膦酸二甲酯(2-(Dimethylamino)ethyl N,N-dimethylphosphoramidofluoridate),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第四代化学战剂,属中等挥发性毒剂(IVA),通过干预乙酰胆碱酯酶来破坏神经系统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GV本为对前捷克斯洛伐克在冷战期间开发的一类新型毒剂的称呼,现代的"GV"名称多指神经性毒剂中新出现的一个子系列(二烷氨基氟磷酸烷基酯)并非特指某种具体化合物;本条目所介绍的化合物则系GV类毒剂中的一种,在美国军方的确切代号应为EA-5365(GP)。 作为GV类毒剂的代表,EA-5365兼有G类(卤代磷酸烷基酯)与V类(二烷氨基乙基)毒剂的分子结构特征,所以兼具G类毒剂的强挥发性及V类的高经皮渗透毒性。EA-5365的毒性数据尚未确定或公开。根据现有资料,该毒剂毒性略低于EA-2192(VX)。其季胺盐对肌神经结合点有着更强的渗入能力。 EA-5365的外观依纯度为无色液体至白色半固体,其盐类则为无嗅白色固体。与同类毒剂一样,EA-5365的贮存稳定性不如G类或V类毒剂,贮藏过程中往往分解。EA-5365的盐类(如其甲基碘化季胺盐EA-5366)则具有高度稳定性。此类毒剂可贮存于玻璃容器中。 治疗此毒剂中毒的药品包括阿托品、苯乃静、双复磷及HI-6等。.

新!!: 化学武器和基维 · 查看更多 »

十氟化二硫

十氟化二硫 (分子式 ,最简式 SF5),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沸点30.1℃,不溶于水,有剧毒,有类似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十氟化二硫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以八面体构型被5个氟原子包围。 十氟化二硫有剧毒,毒性大约是光气的四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考虑过作为潜在的化学武器使用,但没有证据表明被投入过实战。它是一种窒息性毒剂,由于它无催泪作用,对皮肤也没有刺激性,因此人接触后不易产生警惕。通常通过电解六氟化硫 (SF6,一种用于变压器等高压电设备的绝缘气体) 来制取。在制取六氟化硫时,也会产生十氟化二硫,不过在净化的过程中会被除去。.

新!!: 化学武器和十氟化二硫 · 查看更多 »

印度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印度共和國已經開發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核武器。儘管印度沒有就其核武庫的規模做出任何官方聲明,但最近的估計顯示,印度擁有110件核武器,這與之前估計的一致,它已經生產了足量的可製作成核武的钚。1999年,印度據估計有800公斤已分離的反應堆級钚,並總共有8300公斤可用作任何用途的钚,足夠用於製造1000件核武器。 印度參與、飛彈科技管制建制和瓦聖納協定,並且是的成員國。它已經簽署並批准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印度也是《》的簽署國。印度既沒有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也沒有簽署《核武禁擴條約》,認為兩者都是有缺陷和歧視性的。印度以前曾擁有化學武器,但在2009年主動銷毀了所有庫存——唯一一個符合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截止日期的國家。 印度堅持「不率先使用」的核政策,並正在發展「三位一體」能力,作為其「」原則的一部分。.

新!!: 化学武器和印度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危险性符号

危险性符号(Hazard symbols)是用来标识化学品和其他物品危险性的符号。.

新!!: 化学武器和危险性符号 · 查看更多 »

反奉战争

反奉战争,又称国奉战争、浙奉战争、或第三次直奉战争,是一场发生于中华民国的内战。1925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武汉就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发动反奉战争,图谋东山再起。.

新!!: 化学武器和反奉战争 · 查看更多 »

反弹道导弹

反弹道导弹是一种旨在拦截弹道导弹的导弹。弹道导弹能够依照彈道飞行轨迹投射核弹头,化学弹头,生物武器弹头或常规弹头。“反弹道导弹”可用来描述任何一种设计用来对付弹道导弹的导弹系统。不过,它常常特指用于那些远程,装备了核弹头,用于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导弹系统。 历史上只有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投入过正式使用,它们是美国的系统和俄国的。前者使用LIM-49A“斯巴达”和两种导弹进行拦截,而后者使用进行拦截。每一个导弹装备了核弹头。卫兵系统只服役了很短一段时间;俄国的系统进行了改进,现在仍然可以使用,新的名称是A-135,使用和两种导弹。不过,美国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简称GMD,就是之前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最近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作战能力。它不使用火药,发射的是动能弹丸。.

新!!: 化学武器和反弹道导弹 · 查看更多 »

反恐特勤隊

反恐特勤隊(英文:Counter Terrorism Response Unit,縮寫:CTRU)於2009年7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反恐怖活動及內部保安組,為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警務處的反恐策略(「防禦、保護、戒備、追查及復原」)、反恐巡邏潛在恐怖襲擊威脅的建築物及地點、處理恐怖襲擊,並且在香港面對高度恐怖襲擊威脅時,負責爆炸品處理、防範化生輻核,及當中的押運任務。反恐特勤隊為特別任務連外,警務處另外一支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特種警察部隊,及亞洲第一支警察反恐巡邏部隊。.

新!!: 化学武器和反恐特勤隊 · 查看更多 »

台灣混成旅團

台灣混成旅團成立於1939年(昭和15年)1月,組成為旅團本部、5支獨立步兵大隊、旅團砲兵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信隊等單位構成,總兵力約5000人。 該旅團特色是戰力較正規主力部隊為火力遜色,主要使用化學武器。之所以稱為台灣混成旅團,是因為該旅團成員來自台灣軍或其轄下的台灣守備隊(前身為台灣守備混成旅團)。 1937年之前,組成成員均為日籍軍人。 台灣混成旅團番號改編自曾經參與淞滬會戰與武漢會戰的波田支隊,其後的飯田支隊,也曾在戰役中使用生化武器。之後,參與欽洲會戰,長沙會戰,並開始招募台籍兵士。 1940年(昭和15年)和步兵第47聯隊編組了第48師團。 1941年該師團隸屬第14軍,則被派往南洋作戰。.

新!!: 化学武器和台灣混成旅團 · 查看更多 »

双光气

双光气,即氯甲酸三氯甲酯,化学式为ClCO2CCl3,是无色具刺激性气味的透明液体。它是有机合成的常用试剂,用作光气的替代品。 双光气是一种窒息性毒剂,性质不稳定,易变为光气,有催泪作用。一战时德军曾用双光气作为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双光气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反对派

叙利亚反对派(المعارضة السورية)是反对什葉派分支阿拉维派主导的叙利亚政府及其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求叙利亚政权更迭的叙利亚遜尼派政党和团体的总称(此总称也可包括遜尼派聖戰組織、蓋達組織、塔利班等恐怖份子在叙利亚的分支,但通常并不把它们包括在内)。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在2011年出现了新的转折,叙利亚内战后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叙利亚国家理事会”,已经设法得到了西方社会支持和承认為对话伙伴。2012年11月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建立,这个组织被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并且视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政变夺取政权之后,叙利亚处于紧急状态。1971年以来,叙利亚国家元首一直由阿萨德家族的成员擔任。哈菲兹·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的时间里,反对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被禁止;五个主要安全服务机构主要是为了监督政治异议而建立;在紧急状态下,可以不尊重人权或绕过正当程序启动军事程序和戒严;囚犯被羁押在恶劣的环境中並遭受折磨和殴打。2000年6月哈菲兹·阿萨德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继承了家族独裁统治。当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叙利亚抗议者开始加入和巩固反对派委员会。.

新!!: 化学武器和叙利亚反对派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新!!: 化学武器和叙利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

对于叙利亚内战,国际各方所持态度不一,有支持總統巴沙尔·阿萨德的一方,也有要求巴沙爾下台的一方。阿拉伯联盟、联合国以及西方各国政府强烈谴责2011年叙利亚政府针对抗议者的暴力打压和控制,并认为这导致了叙利亚内战的发生。许多中东国家政府一开始支持政府及其“安全措施”,但随着死亡人数的上升,尤其是在哈马,中东国家政府变得更为中立,同时谴责政府和反对派的暴力行为。俄罗斯和中国针对联合国对叙利亚政府实行制裁的两项计划投了否决票。.

新!!: 化学武器和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本页面记述2012年5月至8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化学武器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

本页面记述叙利亚内战在2013年1月至6月期間的主要事件。.

新!!: 化学武器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吳廷琰

吳廷琰(,,),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廷炎」或「吳庭艷」,聖名若翰(Gioan Baotixita),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总统(1955年—1963年),因為他的支持者來自自由之路行動南遷的天主教徒,因而相對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支持。吳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變中被殺,不少人認為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間接造成美軍介入越戰。.

新!!: 化学武器和吳廷琰 · 查看更多 »

同性戀炸彈

同性戀炸彈(Gay bomb)是一種不致命化學武器的名稱,美國空軍正在考慮研製。 1994年,美國俄亥俄州的Wright-Patterson實驗室上呈了一份三頁的建議書,內容關於一系列的不致命化學武器。這份建議書經過很多微小的修正之後,通過陽光計劃的《-zh-cn:信息; zh-tw:資訊;-自由法》落到公眾手上。 在文件中,有一句說明可以用內有春藥成分的炸彈轟炸對方,令他們成為「同性戀」。這種武器被形容為「極度惹人反感但並不致命」。在「對新發現的需求」部分,這份文件含蓄地說明沒有一種化學成分被發現適合製造炸彈,而暫時外界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新發現。文件內也包含了很多非他們專業範圍的理念,例如蜜蜂分泌物噴劑,和在戰場中隱藏蜂巢。.

新!!: 化学武器和同性戀炸彈 · 查看更多 »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941年—1942年)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Оборо́на Севасто́поля и би́тва за Крым、Schlacht um Sewastopo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與蘇聯在黑海的蘇聯主要海軍基地上發生的戰役,戰事由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结束,戰役中德軍使用了大量重型迫擊砲(200公釐—800公釐系列)協助攻城。.

新!!: 化学武器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941年—1942年) · 查看更多 »

塔崩

塔崩(Tabun),或作GA(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是一種有極強的毒性的物質。它是清澈無色無味的液體,有輕微水果香味。由於它會嚴重地影響哺乳類動物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視為一種神經毒素。作為化學武器,聯合國在1993年頒佈第687決議,將塔崩分類為大殺傷力武器。含有塔崩的產品的生產和儲備被《禁止化学武器公約》嚴格管制。 塔崩是所謂「G系列」的第一種神經毒素。(「G系列」還包括沙林(sarin)、梭曼(soman)(GD)和環沙林(GF)(cyclosarin)).

新!!: 化学武器和塔崩 · 查看更多 »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文: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縮寫:WMD)又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者核生化武器,是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一般而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弹和灾难性后果。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總稱為NBC):.

新!!: 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姬百合之塔

在的姬百合之塔(正前方):照片中位於裡面的是慰靈碑(納骨堂)、塔和慰靈碑中間的凹槽為第三外科壕 姬百合之塔是於沖繩島戰役後期時在原沖繩陸軍醫院第三外科所在的戰壕的遺跡所建立的慰靈碑。現位於日本沖繩縣糸滿市。1946年4月7日除幕。 慰靈碑的名稱來自當時在第三外科壕以學徒隊的身份從軍的姬百合學徒隊。「姬百合」是用學徒隊員們的母校、沖縄縣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的校誌名「乙姬」及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的校誌名「白百合」所組合起來的。原本寫為漢字的「姬百合」,但在戰後改記載為平假名的「ひめゆり」。另外,和植物的姬百合並沒有關係。 雖然被名為「塔」,但實物並不大,僅僅數十公分高而已。這是因為建立當時正處於物資貧乏的時期,且受到了美軍統治。另外,這種慰靈碑在沖繩縣(特別是沖繩本島)相當多,姬百合之塔並非其中最古老的(最古老的被認定為是和姬百合之塔同樣由金城夫妻等人在米須靈域建造的「魂魄之塔」)。但是,在小說石野徑一郎於1949年將和此碑相關的軼事寫成小說之後,故事被戲劇化且製成電影而變得有名。因為其象徵著沖繩島戰役的殘忍以及悲慘,現在前往參拜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姬百合之塔的後面是外科戰壕遺跡,再後面的深處則建造了慰靈碑(納骨堂),且在更裡面的地方有「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展示了存活者的手記及隨軍者的模樣。另外,在其用地內部和鄰地則立了沖繩島戰役殉職醫療人員的石碑等等複數的慰靈碑及塔。.

新!!: 化学武器和姬百合之塔 · 查看更多 »

寮國內戰

老挝内战(1953-1975)是左派老挝人民党巴特寮(包括许多北越的老挝后裔)和右派老挝王国政府军的内战,作为一场代理战争,交战双方都得到了来自冷战超级大国的大量外来支持。美国中情局特别行动小组担心老挝人民党取得政权,招募高地苗人秘密介入了战争,被世人称为秘密战争。 老挝王国是越南战争时交战国的秘密战区。1953年10月22日,法国和老挝签订了亲善合作条约,将剩余的法国势力(除了军事控制权)交给皇家老挝政府。然而该政府中并没有任何来自“自由老挝”反殖民武装爱国组织的代表。除此之外,该条约使老挝成为法兰西联盟的独立成员。 接下来的几年,梭发那·富马亲王领导的中立主义者、占巴塞亲王文翁·纳领导的右派、苏发努冯亲王领导的老挝爱国阵线左派和未来的老挝政府首脑凯山·丰威汉一直在对抗。各方曾多次试图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并最终在万象建立一个三方联合的政府。 老挝内战有北越、美国、泰国和南越的直接参与和通过非常规代理人的间接参与,各方都意图控制老挝。北越占领了老挝东部作为胡志明小道运送物资。此外,老挝北部的查尔平原是老挝内战的第二战区。 北越和巴特寮人民党在1975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胜利也是该年共产党在中南半島胜利的一部分。.

新!!: 化学武器和寮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對氧磷

對氧磷(paraoxon),是一種有機磷化合物,以往常用來作為殺蟲藥的有機磷酸鹽膽碱脂酶抗化劑使用,是殺蟲藥有機磷酸鹽和殺蟲藥對硫銅的活躍新陳代謝產物,其利用最有危害的乙醯膽鹼酯酶,大約有70%的效能像神經毒氣沙林一樣的影響力。由於對人類和其他動物有毒害風險,近年來已極少使用。對氧磷也被當作對抗青光眼的一種眼科藥物使用。對氧磷通過皮膚容易被吸收,曾被用為南非種族隔離時代的化學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對氧磷 · 查看更多 »

巴彦汗日本毒气实验场遗址

巴彦汗侵华日军毒气实验场遗址,又名巴彦汗日本毒气实验场遗址、巴彦汗日本關東軍毒气实验场遗址,是一座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鎮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实验场由日本關東軍建於1940年,是中國已知最大的關東軍生化武器實驗場,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毒氣實驗場遺址(截至2015年)。遺址在2000年被發現,後在2005年獲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認定為日本關東軍的生化武器實驗場,並於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化学武器和巴彦汗日本毒气实验场遗址 · 查看更多 »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

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Batignolles-Chatillon Char 25T)是由巴蒂尼奧勒-查狄倫公司於二戰後研發的中型坦克。它的尺寸比AMX-13輕型坦克大,裝有一門90毫米火炮。儘管巴蒂尼奧勒·查狄倫曾經製造了兩輛這種坦克,但它最終卻未能入役。不過,後來的法國裝甲戰鬥車輛卻利用了這款坦克的一些技術成果。.

新!!: 化学武器和巴蒂尼奧勒-查狄倫25噸坦克 · 查看更多 »

巴斯克維爾獵犬

《巴斯克維爾獵犬》(The Hounds of Baskerville)是英國電視劇《新福爾摩斯》第2季的第2集,此集由馬克·加蒂斯編劇、保羅·麥桂根執導,並在2012年1月8日在BBC One和BBC HD播映。劇中演員包括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馬丁·費里曼,以及飾演本案事主亨利·奈特(Henry Knight)的拉塞爾·托維。劇情講述亨利請福爾摩斯和華生調查其父20年被基因改造的巨型獵犬咬死一案,最後卻查到出人意表的結果。這集最終共有1千萬人收看,並取得大量正面的評價。.

新!!: 化学武器和巴斯克維爾獵犬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级小巡洋舰

不来梅级小巡洋舰(Bremen-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20世纪初根据《舰队法》的增项而建造的小巡洋舰的。它由、、、、、和共七艘以德国城市命名的同级舰组成,并为德国海军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命名传统。作为瞪羚级小巡洋舰的改进版,它们比前级显著增大,并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装甲。与瞪羚级一样,其武器装备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不来梅级舰只曾担任过多种角色,从到舰队的乃至。其中不来梅号和莱比锡号曾分别被部署至美洲及亚洲的驻地,而其它五艘舰则随同公海舰队留在德国海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莱比锡号正身处太平洋的东亚分舰队,它参与了11月的,继而在一个月后的中沉没。不来梅号则于1915年12月遭俄罗斯人敷设的水雷致沉,但其余五艘舰都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 战争结束后,三艘幸存舰只,吕贝克号、慕尼黑号和但泽号作为被英国人强占,并作废钢出售。其余两艘舰,汉堡号及柏林号则于1920年代继续以教练巡洋舰职能服役。它们于1930年代中期被改造为,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间担任该角色。至1944年,汉堡号遭英国轰炸机击沉,继而拆解报废;而柏林号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人为沉入深海,以处置大量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不来梅级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الحرب العراقية الإيرانية),在伊朗被称为被迫之战(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دفاع مقدس)、伊拉克入侵战争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قادسيّة صدّام),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当时最先进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设备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之重要。.

新!!: 化学武器和两伊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化学武器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研究院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医学研究机构。.

新!!: 化学武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防化兵属于战斗保障兵种,由观测、侦察、洗消、喷火部(分)队组成。装备主要有观测器材、侦察器材、防护器材、洗消器材、烟火器材。任务是从事化学、核辐射侦察及放射性沾染观测;实施烟幕保障;使用燃烧武器协同步兵作战等等。防化兵还负责指导其他部队防护核武器、化学武器,并且负责协助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实施以上防护。.

新!!: 化学武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机关驻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的基地。.

新!!: 化学武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 · 查看更多 »

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考古挖掘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发明,特指是在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期间或之后者,列于下方。.

新!!: 化学武器和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

《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是罗伯特·坦普尔将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总结出中国古代一百条重要的发明,著The Genius of China(《中国的天才》)一书,经李約瑟认可,并为此书作长达三页的序言。此书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奖,纽约科学院奖等五项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关报“The UNESCO Courier”在1988年曾专文介绍此书,“The Chinese Scientifc Genius”,向全世界推荐,此后此书被翻译成43种文字。 此书有两种中文译本,1995年译本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书首有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写的序言,中国工程院院长、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题词。2003年再度翻译成中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并被列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这100项发明分为11大类。这100项发明、发现,都是罗伯特·坦普尔根据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总结出中国的世界第一,领先于世界各国,有的早3200年,最短的也有50年。 坦普尔在《中国的天才》一书的前言《西方欠中国的债》写道:“历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生活於其中的现代世界,乃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结合的产物,现代世界以之为基础的发明和发现,可能多半来自中国。但是这个事实却不为世人所知,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地无知。从十七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后,中国人被西方的技术所震惊,犯了对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新!!: 化学武器和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化学武器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已开发出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离子体武器、高能激光武器、次声波武器以及远程弹道导弹等高端武器技术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沙漠上空成功引爆。中国于1984年参加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在1996年签订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于1997年批准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中国對外宣稱是五大有核国家中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少的;截至2009年,美国科学家联盟估计其拥有180枚常备核弹头和240枚核弹头总量。.

新!!: 化学武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敘利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敘利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官方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敘利亞的相關事務由駐約旦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新!!: 化学武器和中華民國與敘利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日关系

中日關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形成了战后两国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以后的中日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本仍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2年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然而兩國事實上並未達到戰略互惠。而且在歷史认识問題和經濟等方面均存在許多矛盾。.

新!!: 化学武器和中日关系 · 查看更多 »

常德会战

常德戰役是抗日战争中一場戰役,於1943年(民国32年)11月至1944年1月期間。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6战区部队在湖南西北部常德地区对日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新!!: 化学武器和常德会战 · 查看更多 »

常規戰爭

-- 常規戰爭是戰爭的一種形態,其戰鬥方式為公開地使用傳統戰爭武器和戰場戰術去戰勝敵人。戰爭中我敵劃分十分清楚,武器也是直接攻擊敵人個體。戰鬥中通常使用傳統或常規武器,而非化學武器、生化武器 和核武器 。 通常情況下,國家發動常規戰爭的目的為削弱或破壞敵對勢力的軍事力量,以致敵方無法再參與常規戰爭。但在存亡關頭中,參戰的一方或雙方可能發動非常規戰爭以反敗為勝。.

新!!: 化学武器和常規戰爭 · 查看更多 »

希腊火

希臘火(希臘語:Υγρό Πυρ)是東羅馬帝國所利用的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液態燃燒劑,為早期熱兵器,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火」或「羅馬火」只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東羅馬自己則稱之為「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備之火」等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東羅馬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東羅馬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臘火的配方現已失傳,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而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我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說明希臘火的威力。.

新!!: 化学武器和希腊火 · 查看更多 »

三氯硝基甲烷

三氯硝基甲烷,俗称氯化苦(Chloropicrin),是一种化学式为Cl3CNO2的有机氯化合物。这种高毒性的物质曾被用作代号为PS的化学武器;现在则主要用作熏蒸剂和杀线虫剂。.

新!!: 化学武器和三氯硝基甲烷 · 查看更多 »

丙烯醛

丙烯醛(IUPAC名称:2-丙烯醛)是最简单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4O,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透明有恶臭的液体,其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和催泪性。是化工中很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树脂生产和有机合成中。.

新!!: 化学武器和丙烯醛 · 查看更多 »

乌姆盖萨尔

乌姆盖萨尔(أم قصر),伊拉克东南部一军港,邻近波斯湾,与科威特隔一道狭窄的水道相望,2003年人口46,000人。 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归来时在此登陆,此后当地长期不闻于世。二战期间,盟军曾在此修建港口以转运向苏联提供的物资。1958年伊拉克伊斯兰革命之后,革命政府在乌姆盖萨尔开始建设永久港口。由於伊拉克的海岸線只有約61公里,所以伊拉克的海運極為脆弱。伊拉克政府认为,乌姆盖萨尔深水港的建成将使伊拉克摆脱对阿拉伯河水道的依赖,从而降低伊朗对伊拉克进行封锁的可能性。 1967年,乌姆盖萨尔开港。在两伊战争中,乌姆盖萨尔的重要性凸现。1986年,伊朗攻占法奥半岛,从而封锁了阿拉伯河,伊拉克於是出動化學武器驅逐伊朗軍隊,成功阻止伊朗繼續推進,乌姆盖萨尔从未陷落,保证了伊拉克同外界的海路联系。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通过乌姆盖萨尔控制科威特的布比延岛等地。战后,伊科之间的水道被科威特占领,但是伊拉克并不承认。 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乌姆盖萨尔成为登陆场,英国海军陆战队和波兰行動應變及機動組突袭了该港,但是遭到伊拉克军队的顽强抵抗。数日之后,在澳大利亚军队的协助下,伊军最终被击退,美军大部队得以在此登陆。 File:US Navy 040612-N-0401E-005 Iraqi Coastal Defense Force (ICDF) Patrol Crafts are prepared for the official opening of the ICDF base in Umm Qasr, Iraq.jpg|伊拉克巡邏艇 File:US Navy 070108-N-9268E-011 Capt.

新!!: 化学武器和乌姆盖萨尔 · 查看更多 »

乔治·科瓦尔

乔治·科瓦尔(a,佐爾茲·阿布拉莫维奇·科瓦尔,)是一位苏联情报特工。俄罗斯政府表示其服务格鲁乌期间,对于曼哈顿计划的渗透工作“大幅降低了苏联研发核武器耗费的时间”Chervonnaya, citing Russian sources.

新!!: 化学武器和乔治·科瓦尔 · 查看更多 »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分子式CH3COOCH2CH2N+(CH3)3)為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神經傳導物質,於自主神經系統及體運動神經系統中參與神經傳導。乙醯膽鹼由軸突末梢釋出之後,會穿過突觸間隙和突觸後神經元或運動終板的細胞膜上之受體做結合。 在體運動神經系統,乙醯膽鹼在神經肌肉連接處是控制肌肉的收縮;於副交感神經,乙醯膽鹼為節前及節後神經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於交感神經,乙醯膽鹼則為節前神經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作用因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分解而中止。乙酰膽鹼是自主神經系統(ANS)中許多神經遞質中的一個。它同時作用於週邊神經系統(PNS)和中樞神經系統(CNS)上,並且是軀體神經系統運動中,使用的唯一的神經遞質。乙酰膽鹼也是所有自主神經節的主要神經遞質。 在心臟組織中的乙酰膽鹼具有抑制神經傳遞的效果,從而降低心臟速率,然而在骨骼肌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酰膽鹼也表現為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 。.

新!!: 化学武器和乙酰胆碱 · 查看更多 »

亚当氏毒气

亚当氏毒气(Adamsite)或二苯胺氯胂(diphenylaminechlorarsine),简称DM,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作防暴用途。DM属于化学战剂,被认为是呕吐战剂或者喷嚏性毒气。1915年,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奥托·威兰第一次成功合成DM,1918年美国化学家罗杰·亚当斯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也自主成功合成DM。美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生产和储备DM,但从未在战场上使用。然而它曾用于对抗1932年7月美国补偿金事件中在华盛顿游行示威的补偿金大军,多个陪同家长示威的儿童据报死亡或重伤。 DM是一种无臭晶体状化合物,挥发度很低,20℃时为0.02mg/m3。晶体颜色根据纯度高低从深绿到淡黄之间变化。DM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但几乎不溶于水,水解极慢。DM的战斗形态为淡黄色或微绿色烟雾,持续时间约十分钟。 二苯胺盐酸盐与三氧化二砷于140℃进行缩合反应即可制得DM。 通常亚当氏毒气以气溶胶方式散发,使上呼吸道成为初始作用部位。虽然亚当氏毒气产生的效果和常用控暴剂(如CS催泪性毒气)相似,但是它的见效速度慢,而且持续时间长,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5至10分钟的潜伏时间过后,眼睛、肺部和粘膜会出现疼痛,接着出现头痛、恶心和持续呕吐症状Committee on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Army Non-Stockpile Chemical Materiel Disposal Program, 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新!!: 化学武器和亚当氏毒气 · 查看更多 »

庫爾德斯坦

庫爾德斯坦(库尔德语:كوردستان, Kurdistan,意为“库尔德人的土地”)是一個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的地區,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庫爾德人聚居的地方,如今庫爾德斯坦被這四個現代國家所分割。庫爾德人一直爭取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國,但一直受到四國政府的鎮壓,尤其是受到土耳其政府的屠殺和迫害。时任政府在2017年9月25日发起咨询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独立公投,28日宣布支持独立的票数达到近93%。另外,库尔德斯坦地区还居住着一些亚述人和亞美尼亞人等其他少數民族。.

新!!: 化学武器和庫爾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人体试验

人体试验(Human subject research),專指在人体上进行医学实验。這種實驗是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许多志愿者参加医学治疗的临床试验。还有一些人自愿成为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实验的受实验者。 化粧品、藥物或新療法在研發階段時,通常會先進行動物試驗,動物試驗通過之後進行人體試驗。有些化粧品或藥物的實驗需要在人體身上方可進行。 為了要了解藥物的最低有效劑量和治療的效果、藥物的安全性、適應症狀以及禁忌;或者是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比較舊藥和新藥之間的不同,因此需要一些患有特別疾病者來實驗的志願者,為了收集這些志願者,會由多家醫院、藥廠或研究中心共同參與。如果順利完成,就可向藥物管理機關提出申請。 亦有部份比較著名的例子,醫生為免對其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脅,而直接在自己的身體做試驗。這種做法亦稱為“自體試驗”。.

新!!: 化学武器和人体试验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20世纪是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各学科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和发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类80%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是20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的。 下面列出了在本世纪的新发现和新发明,以及对20世纪的科学成就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新!!: 化学武器和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 查看更多 »

二甲胺

二甲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H3)2NH。这种仲胺是一种无色易燃气体,具有氨味和鱼腥味。最常见的是二甲胺的40%水溶液。在2005年,大约27万吨二甲胺被生产出来。A.

新!!: 化学武器和二甲胺 · 查看更多 »

二氯乙基胂

二氯乙基胂(Ethylarsonous dichloride,ED)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结构简式为CH3CH2AsCl2,为无色易挥发液体,是一种糜烂性毒剂,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作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二氯乙基胂 · 查看更多 »

二氯甲基胂

二氯甲基胂,亦可简写为M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AsCl2。它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很强的毒性,是一种糜烂性毒剂,可作为化学武器使用。.

新!!: 化学武器和二氯甲基胂 · 查看更多 »

二氯甲基醚

二氯甲基醚(Bis(chloromethyl) ether)是一个分子式为(CH2Cl)2O的有机化合物。这种物质主要用于在有机合成中在芳香环上引入氯甲基,同时亦曾用作军用毒气和催泪剂等。周公度(2004):《化学词典》,第164页。化学工业出版社。 在工业上二氯甲基醚由氯磺酸与硫酸的混合物与多聚甲醛反应合成。.

新!!: 化学武器和二氯甲基醚 · 查看更多 »

二氯苯基胂

二氯苯基胂,简称PD,是一种有机、含砷的糜烂性和呕吐性毒剂,最初是由德国和法国在一战中发明的,在当时作为化学武器使用。.

新!!: 化学武器和二氯苯基胂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历史

库尔德斯坦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尼安德特人.

新!!: 化学武器和库尔德历史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Partiya Karkerên Kurdistan/پارتیا کارکەرێن کوردستان,缩写为PKK/پکک;Kürdistan İşçi Partisi;حزب العمال الكردستاني),中文名称通常翻译为库尔德工人党,是一个于1970年成立的政党和武装团体,目标是在它宣称的库尔德斯坦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的库尔德人民族国家,包括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东北部、叙利亚东北部和伊朗西北部,但是这些国家反对任何此类领土变更 。该党成立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库尔德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基础。该党曾长期由阿卜杜拉·奥贾兰领导,直至他于1999年被土耳其当局逮捕 。在此之后,该党放弃了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转而提倡民主邦联主义Abdullah Ocalan, "Prison Writings: The Roots of Civilisation", 2007, Pluto Press.

新!!: 化学武器和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پارتی دیموکراتی کوردستان Partîya Demokrata Kurdistanê,简为“PDK”;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简为“KDP”),也有媒体译为“库尔德民主党”,简称“库民党”,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主要的库尔德人政党之一,1946年成立于伊朗库尔德斯坦的马哈巴德。.

新!!: 化学武器和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市與長崎市投下原子彈,這也是歷史上人類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 盟軍在空襲日本多個月後,準備進行沒落行動進攻日本本土。二戰歐洲戰場於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後結束,但是太平洋戰爭仍在持續。美國、中國與英國在1945年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並未作回應。美國於是計劃使用曼哈頓計劃中成功製造的核武器,並分別於8月6日及9日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彈及胖子原子彈。廣島約有90,000人—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 ,長崎則有60,000人—80,000人死亡。 長崎遭受核彈轟炸後6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並在1945年9月2日簽署《降伏文書》,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影響所及導致日本政府於1967年宣布非核三原則,表明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普遍認爲,以色列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該國是四個不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擁有的核武器國家之一。美國國會技術評估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認爲以色列藏有「未經申報」的化學武器。同時,該辦公室還認爲以色列有研究進攻性生物武器的計劃。而以色列官方則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在擁有核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以色列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伊珀尔

伊普尔(荷兰语:Ieper, 法语:Ypres)是位於比利时西佛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总面积130.61平方千米,人口34,897人(2006年)。 伊普尔是一个古老的城镇,历史远朔到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时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人口达到4万人,主要从事和英国的麻布生意,当时是法兰德斯的第三大城市,1241年,一场大火将城市几乎全部烧毁,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伊普尔都处于各场战争的旋涡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处于德法战争的重要战略位置,发生多次战役,并且是世界上第一次被使用化学武器的地方。 战后,伊普尔被重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和平之城”,和日本的广岛一起提倡废除核武器,并成为的主办城市。.

新!!: 化学武器和伊珀尔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瑞典關係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瑞典關係,是指伊拉克庫爾德斯坦與瑞典王國的雙邊關係。庫爾德斯坦自2011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駐有代表人員,而瑞典自2012年來在埃爾比勒設有大使館。.

新!!: 化学武器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瑞典關係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庫德斯坦(庫德語:ههريمى كوردستان,阿拉伯語:إقليم كردستان العراق ),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地區,正式名称是库尔德斯坦地区,中文媒体常称之为“库尔德自治区”(简称“库区”)。该地区包括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杜胡克及哈拉卜贾四省,东邻伊朗,西邻叙利亚,北接土耳其,南接伊拉克其他地区,位于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南部。该地区由管辖,首府設在最大城市埃尔比勒。 自治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70年3月在历经了之后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斯坦民主党达成的。该协议最终未能实施,1974年伊拉克北部又陷入了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人的新一轮血腥冲突之中。而且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和伊拉克军队的“”也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人口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1991年爆发的北方库尔德人及南方什叶派反抗萨达姆·侯赛因的后,库尔德民兵组织“自由斗士”成功地将伊拉克主力部队赶出了北部地区。尽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引发了伊朗、土耳其边境地区的难民危机,但自由斗士的胜利和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北部禁飞区的设立,给库尔德自治与难民返乡创造了条件。由于库尔德人与政府军之间持续的战争,1991年10月伊拉克政府军撤出了库尔德地区,使库尔德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2005年,伊拉克新宪法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库尔德斯坦作为联邦制的一部分存在,使用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两种官方语言。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实行议会制,议会共设有111个席位,其中11个席位固定分配给少数族群。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现任总统为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的领导人马苏德·巴尔扎尼,政府总理为。.

新!!: 化学武器和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犹太裔德国化学家,由于发明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工业哈柏法,荣获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哈柏法对于制造化肥和炸药很重要。全球一半人口的食品生产目前依赖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肥料。哈伯和玻恩共同提出了玻恩-哈伯循环作为评估的离子固体晶格能的方法。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开发和部署氯气和其他毒气的化学武器工作,他也被称为“化學武器之父”。.

新!!: 化学武器和弗里茨·哈伯 · 查看更多 »

使命召唤:高级战争

是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开发并由美国动视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本作是使命召唤系列的第十一款正统续作,也是第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为主力开发团队开发的《使命召唤》系列作品。游戏于2014年11月4日发售在Windows,新世代主机Xbox One和PlayStation 4以及上一世代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等平台上。.

新!!: 化学武器和使命召唤:高级战争 · 查看更多 »

化学尾迹阴谋论

化学尾迹阴谋论(Chemtrail Conspiracy Theory)是长效的凝结尾迹的虚假断言。支持者称这种尾气由高空飞行的航班遗留在天空中,含有生化武器成分,出于不可告人的故意喷洒。理论支持者认为,普通的尾迹耗散速度相对较快,不能耗散的尾迹必定含有额外物质。同意者认为,化学释放的目的可能是、、操纵心理、控制人口,或是生化战争,而尾迹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 科学界严词批评这种理论。这些由水组成的普通尾迹由特定大气层条件下的高空飞行飞机留下。虽然支持者尝试证明化学喷洒确有其事,然而他们的分析一直是错误,或是建基于各种误解。由于针对的阴谋论和问题一直存在,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一直在反复解释称这种所谓的化学尾迹实际上是普通的尾迹。 “chemtrail”一词是“chemical”和“trail”的混成词,如同“contrail”是“condensation”和“trail”的合成 。.

新!!: 化学武器和化学尾迹阴谋论 · 查看更多 »

化学工程

化學工程,簡稱化工,是研究以化學工業為代表以及其他過程工業(例如石油煉制、冶金、食品及印染工業等)生產過程中有關化學過程與物理過程的一般原理和規律,並且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過程及裝置的開發、設計、操作及改善問題的工程技術學科。它主要研究大規模改變物料中的化學組成及其機械和物理性質。簡單地定義化學工程的本質,它是以數學及少量的物理觀念為基礎應用於化學工業上,來替生產各式化學品或是物料的工廠提供一個最節省成本的反應流程設計方式。實驗研究、理論分析和科學計算已經成為當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種主要手段。.

新!!: 化学武器和化学工程 · 查看更多 »

化学战争

#重定向 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化学战争 · 查看更多 »

化學作戰

#重定向 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化學作戰 · 查看更多 »

化學科 (陸上自衛隊)

化學科(平假名:かがくか,英語:Chemical)為陸上自衛隊職種的一種,即化學兵。.

新!!: 化学武器和化學科 (陸上自衛隊) · 查看更多 »

化學防護車 (日本)

化學防護車是日本自衛隊為了對應核戰爭或者化學戰爭而開發的戰地放射線暨化學武器汚染調查用途的軍事車輛,並且可以用作處理化學災害。化學防護車由82式指揮通信車的底盤設計改裝而來,小松製作所製造。1987年(昭和62年)服役於陸上自衛隊的中央特殊武器防護隊(大宮基地)、各師團和旅團內化學防護小隊也有配備。.

新!!: 化学武器和化學防護車 (日本) · 查看更多 »

化武

#重定向 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化武 · 查看更多 »

圖書館戰爭

没有描述。

新!!: 化学武器和圖書館戰爭 · 查看更多 »

北京地下城

北京地下城是一套位于北京地下的防空工事体系,由于其中各种设施齐全,故得名地下城,同时又由于这一体系在地下四通八达、设计目标是军事防御,因此也被称为地下长城。北京地下城是在中苏交恶的背景下为了防范核战争建造的,始建于1969年,1979年停工。1980年开始,北京地下城成为旅游景点,允许参观者访问部分工事。2008年起,北京地下城关闭整修。.

新!!: 化学武器和北京地下城 · 查看更多 »

北疃惨案

北疃惨案发生于1942年5月27日,侵华日军在河北省定县(现定州市)北疃村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的事件。 作为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制定的五一大扫荡的一环,日本陆军第110师团第163联队第1大队于5月27日清晨从定县县城出发向南扫荡。在距县城22公里处遭遇八路军并发生战斗。八路军在被包围之后分散突围,少量受伤八路军士兵与大量村民进入包围圈内的北疃村下的地道隐蔽。日军在进入村庄后发掘地道入口,并向找到的地道入口内投掷催泪瓦斯和毒气瓦斯。地道内的村民和受伤八路军士兵中,很多人被窒息而死。无法忍受毒气效果的人们在冲出地道口之后被刺刀刺死或者被开枪打死。 在此次事件中共有800余人遇难。村中120余户中,24户被灭门。.

新!!: 化学武器和北疃惨案 · 查看更多 »

傅佛國

傅佛國(Joshua A. Fogel,),是一名專注於研究現代中國歷史以及中日兩國文化與政治關係的漢學家、歷史學家和翻譯家,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歷史學教授,擁有的名譽。.

新!!: 化学武器和傅佛國 · 查看更多 »

冲突世界

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由瑞典游戏公司Massive Entertainment开发,育碧软件发行(原来由雪乐山发行 ),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本游戏于2007年9月发布。PC版资料片《冲突世界:苏联进攻》于2009年3月下半月发布。原作为独立游戏的《苏联进攻》主机版被Activision公司取消。 该游戏背景设定在1989年,当时苏联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正发生大规模崩溃。然而,游戏假设苏联继续掌权并推动了战争的进程。.

新!!: 化学武器和冲突世界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化学武器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全面回忆 (2012年电影)

《全面回忆》(Total Recall),是一部2012年美国科幻动作片,根据1990年的英文同名电影和菲利普·狄克的1966年中篇小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改編而成。.

新!!: 化学武器和全面回忆 (2012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光氣肟

光气肟(Phosgene oxime)学名为二氯甲醛肟(Dichloroformaldoxime),由德国于1929年制备成功,是一种具有全身中毒性、皮肤糜烂作用和肺毒性的化学战剂,亦为毒性最强的卤代酮肟类化合物,因结构与光气相似而得名;实际上除个别性质外,光气肟与光气的大部分性质是不同的。 光气肟属非持久性毒剂,因其强烈的刺激性而曾被归入刺激性毒剂,广义上则被定性为典型的糜烂性毒剂,但由于在皮肤糜烂作用这一点上与其他同类毒剂很不相同,所以在狭义上往往将其与大多数卤代肟一般视为一种荨麻剂(Nettle agent)。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贮存过光气肟但从未使用,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对其进行过评估,但由于生产、武器化和存储困难,仅有非常少数的国家储存过这种毒剂。前苏联克服了技术困难并储存过光气肟,但未曾见有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公开报道。美军代号CX。.

新!!: 化学武器和光氣肟 · 查看更多 »

克拉拉·伊梅瓦尔

克拉拉·伊梅瓦尔(Clara Immerwahr,1870年6月21日 - 1915年5月2日)是德国化学家,第一位在德國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活躍的女權人士,也是化学家弗里茨·哈伯的第一任妻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弗里茨·哈伯參與德國化学武器的工作。当哈伯回家不久,克拉拉举枪自尽。.

新!!: 化学武器和克拉拉·伊梅瓦尔 · 查看更多 »

回纹针行动

回形针行动(Operation Paperclip,1949-19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戰略情報局把超过1600名的原纳粹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秘密引进到美国的一个行动。这些科学家包括当年参与纳粹德国V-2火箭的研制的主要专家如冯·布劳恩的火箭团队、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等,这些科学家后来为美国的航太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 化学武器和回纹针行动 · 查看更多 »

「516」化學毒氣部隊舊址

516」化學毒氣部隊舊址,是一座位於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曾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間516部隊的所在地。舊址長期缺乏有效的保護,曾分別被用作和民居,後來在2002年列入第三批齐齐哈尔市文物保护单位,又在2005年1月31日列入第五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化学武器和「516」化學毒氣部隊舊址 · 查看更多 »

CANAAN

《CANAAN》(迦南)是根據2008年日本CHUNSOFT公司所發售的文字解謎冒險遊戲《428 〜被封鎖的涉谷〜》改編的電視動畫,由P.A. Works公司製作。2009年7月至9月於日本播放。最初發表的標題為《428 the animation》。香港由2010年9月24日起,於無綫電視J2台播放。.

新!!: 化学武器和CANAAN · 查看更多 »

CS催淚性毒氣

CS催淚性毒氣(CS gas)是化学武器的一种,学名为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2-chlorobenzalmalononitrile),化学分子式为C10H5ClN2。.

新!!: 化学武器和CS催淚性毒氣 · 查看更多 »

現代史

代史(Modern history),又譯為近代史,指現代(又譯近代,modern period,modern era)這個歷史時期的歷史。在西方,現代普遍被定義為中世紀之後的歷史時期,約開始於16世紀。現代可以被進一步區分為近世(Early modern period)與現代晚期(late modern period),這兩個時期以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作為分界。在現代史之中,與現在時間緊密相關的歷史,稱為當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 近代和現代合稱近現代,即以近代為現代之前的一個時期;但有時近代和現代沒有截然的含義區別,視為同義,相互替代使用。.

新!!: 化学武器和現代史 · 查看更多 »

砷生物化学

砷生物化学是指利用砷及其化合物(如砷酸盐)的生物化学过程。砷在地壳中丰度属中等。尽管砷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许多生物都能产生、代谢各种无机和有机砷化物。砷和其他元素(例如硒)一样有利有弊。有些含有有毒砷化物, 可能经由生化过程影响数百万人,Elke Dopp, Andrew D. Kligerman and Roland A. Diaz-Bone Organoarsenicals.

新!!: 化学武器和砷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磷的同素异形体

磷的同素异形体有许多种,其中白磷和红磷最为常见。另外还存在紫磷和黑磷。气态磷单质中有P2分子与磷原子。.

新!!: 化学武器和磷的同素异形体 · 查看更多 »

神經性毒劑

經性毒劑(Nerve agent)是一類含磷的有機化學物質(有機磷酸鹽),可以破壞生物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器官的機制。神經性毒劑藉由阻斷乙酰膽鹼酯酶,乙酰膽鹼酯酶是降解(通过其水解活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成为胆碱和乙酸的酶。 根據聯合國第687號決議(1991年4月通過),神經性毒劑被聯合國列為大規模毀滅性化學武器,1993年化學武器公約所禁止生產和儲存,化學武器公約於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1899年和1907年海牙公約和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中已經禁止在戰爭中使用化學氣體。 神經性毒劑引起的中毒將導致瞳孔收縮,大量唾液分泌,抽搐,大小便失禁,並導致呼吸肌的控制喪失而窒息死亡。一些神經藥劑容易蒸發或霧化,並且經由呼吸系統進入身體。神經性毒劑也可以被皮膚吸收。.

新!!: 化学武器和神經性毒劑 · 查看更多 »

神盾局特工 (第三季)

《神盾局特工》第三季(Agents of S.H.I.E.L.D. Season 3)在2015年9月29日至2016年5月17日間於ABC首播,是根據漫威漫畫中的组织神盾局(國土戰略防禦攻擊與後勤保障局)改編,故事圍繞在探員菲爾·考森(克拉克·格雷格飾演)與其團隊的故事,由喬斯·溫登、與開創。 本季於2015年5月7日獲得續訂,並在2016年3月3日宣布續訂第4季。.

新!!: 化学武器和神盾局特工 (第三季) · 查看更多 »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縮寫:OPCW),是一個於1997年成立的國際組織,總部設於荷蘭海牙,與聯合國密切合作,係為執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而創立,以實地查察等方式,推行禁用及銷毀化學武器的工作。 2013年10月11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公布,「因其對消除化學武器的多方努力」,頒授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給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新!!: 化学武器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 查看更多 »

空袭

袭是動用軍事航空部隊(如空軍、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对敌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实施的轰炸和射击,既可以针对大规模区域,也可以针对特定建筑物。 空袭针对的是敌方目标,在和平时期,也可能动用空中力量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例如爆破水坝、破冰等等,这些并不称为空袭。 空袭通常通过轰炸机、攻击机等军用飞机来实施,也可以通过气球、飞艇、导弹等其他方式进行。可以使用的武器包括机关枪子弹、导弹、各种炸弹,乃至核弹。 根据空袭所使用的武器,空袭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非常规空袭使用的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使用其他常规武器的空袭则是常规空袭。.

新!!: 化学武器和空袭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神圣战争

一次神圣战争(公元前595-前585年)是一场发生于德尔斐与两个城邦之间的战争。冲突的升级是因为基拉频繁的抢劫和虐待前往德尔斐的朝圣者,以及入侵德尔斐领土。战争以基拉的战败与毁灭而告终。这场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基拉的围城战中联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就是用菟葵之毒将城市水源污染。.

新!!: 化学武器和第一次神圣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化学武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錫德拉灣事件

三次錫德拉灣事件發生在1989年1月4日,可說是自1981年第一次及第二次錫德拉灣事件的延續。.

新!!: 化学武器和第二次錫德拉灣事件 · 查看更多 »

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是一类可以导致人体皮肤、眼睛、黏膜等细胞组织溃烂的化合物。它们可以破坏细胞内的核酸及酶,使全身中毒。虽然有时被用于医学,但它们更多被用作战场上的化学武器。芥子气是最常使用的,其他糜烂性毒剂还有氮芥气、路易氏气等。有时光气也被认为是糜烂性毒剂,不过一般把它归类为Nettle agent。 Category: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糜烂性毒剂 · 查看更多 »

納粹人體實驗

納粹人體實驗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大量囚犯進行的一系列不人道的人體試驗。囚犯主要來自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包括猶太兒童,亦有部份吉卜賽人,蘇聯戰俘和非猶太裔德國的殘疾人士。這些人體試驗在主要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納粹集中營裏進行。囚犯們被迫參加實驗,而實驗導致大量死亡,毀容或永久的殘疾,被視為醫療折磨的例子。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其他集中營在親衛隊的首席精神病學家指導下,選定囚犯進行各種危險的實驗,以幫助德國軍人開發新的武器,尋找使受傷的軍事人員復原的方法,並推動第三帝國的種族思想。軍醫艾瑞伯特·海姆在茅特豪森-古森集中營進行了類似的醫學實驗。外科醫生卡尔·瓦内特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嘗試以向睾丸處注射合成激素的方式來治療同性戀囚犯。他的研究经盖世太保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批准。二戰結束後,這些罪行在紐倫堡後續審判中醫生審判被定罪,並以審判的結果訂立紐倫堡守則作為人體試驗的醫療道德守則。.

新!!: 化学武器和納粹人體實驗 · 查看更多 »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简称MSK或MSKCC)是美國纽约市的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成立于1884年,旧称為纽约市肿瘤医院。其主院址位於1275號,位於曼哈頓第67街和68街之間。.

新!!: 化学武器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 查看更多 »

綠十字毒氣

綠十字毒氣(Grünkreuz)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化學武器,屬於窒息性毒劑,是由三氯硝基甲烷,光氣或/和雙光氣的混合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綠十字毒氣也是德國用來標示砲彈中窒息性毒劑(主要影響肺部)的通甪符號。在手榴彈引信的末端會標示綠色,在彈殼的底下也會標示綠十字。 其他綠十字毒氣的混合物也是以光氣或/和雙光氣為基礎。 綠十字毒氣的首次使用是在1915年5月31日德國進攻比利時伊珀爾時出現,當時是用氯氣和光氣混合,比例分別為95%和5%。.

新!!: 化学武器和綠十字毒氣 · 查看更多 »

緬甸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緬甸普遍被懷疑發起了一個核武器計畫。如果這樣的計畫確實存在,緬甸的技術和財政限制可能使該計畫難以成功。 緬甸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使用化學武器的指控,然而,表示「沒有證據證明緬甸有化武計畫」。.

新!!: 化学武器和緬甸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 la Croix Rouge, CICR;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是一个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人道主义机构。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的规定,国际社会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特权和法律豁免权,保护国内武装冲突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受难者。这些受难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和其他非战斗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只能是瑞士公民,而且新委员由委员会推选。长期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雇员只能是瑞士公民,并特别强调以日内瓦市民、白人、男性、新教徒为主。但自1990年代初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始聘用非瑞士籍员工。长期以来,瑞士官方认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私人机构。1993年3月19日,瑞士政府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保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财产豁免权、委员及其员工的法律豁免权,免除各项税费,提供与外国使馆同等级别的安全通讯特权并简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出入境手续。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下文简称“联合会”)以及共同组成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根据1997年的塞维利亚协议,在武装冲突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佔主导地位的红十字组织;在非冲突情况下,联合会为运动的领导机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最负盛誉的组织,它也是世界上获得最广泛认可的组织之一,并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而紅十字會的創辦人亨利·杜南則於1901年榮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

新!!: 化学武器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约翰斯顿环礁

约翰斯顿环礁(Johnston Atoll),位於北太平洋中部,是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組成部分之一,属于美国无建制领土。东北距夏威夷檀香山1328公里,有重要战略地位。.

新!!: 化学武器和约翰斯顿环礁 · 查看更多 »

维克多·格林尼亚

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Franç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5年12月13日逝世于法国里昂。 格林尼亚出身于一个造船师的家庭中。他早年曾在里昂攻读数学,后来转为化学,并于1910年在任教授。一战中他曾参与过化学武器的研究,主要为光气的制造和芥子气的检测。战时他的“对手”则是德国化学家,另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

新!!: 化学武器和维克多·格林尼亚 · 查看更多 »

美國非道德人體實驗

美國境內曾施行過數次公認有違醫學倫理的人體試驗,而且通常是在未獲受試者知情同意的情形下進行。 這些實驗包括:故意讓人感染致命放射性物质、使人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中暴露,接受人體放射實驗、注射具有毒性和放射性物質进行實驗。并进行外科實驗、拷問實驗、涉及精神葯品的實驗等等。一些實驗被實施於兒童、病人或精神病人,實驗常被披上「藥物治療」的外衣。大部分試驗受試者是貧困或者不同膚色的人種、罪犯等等。 很多實驗由美國政府,尤其是中央情報局、美國軍隊和聯邦或軍隊公司提供資金。這些研究項目通常是高度保密的,直到研究的多年後才公開。 這些實驗的合法性、專業性和正當性問題與美國醫學和科學社群的牽連十分明顯,引起了甚多機構的發起和政策的制定,試圖確保未來美國的人體實驗道德和合法。公眾在得知人體實驗後的強烈抗議,引起了美國國會多次調查和聽證會,包括丘奇委員會、洛克菲勒委員會和人體放射性實驗咨詢委員會等。.

新!!: 化学武器和美國非道德人體實驗 · 查看更多 »

美國顏色戰爭計畫

美國顏色戰爭計划(United States color-coded war plans),是指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在1919年至1941年間制訂、以顏色為代號的眾多戰爭計划。.

新!!: 化学武器和美國顏色戰爭計畫 · 查看更多 »

群 (軍隊)

群(Group)是一種軍事單位編制,通常出現在陸軍,有時也可能是海軍或空軍單位,其規模、職能在各種場合下也會有所不同。 在二戰時的納粹德軍中,是作為(如步兵、砲兵、裝甲兵等)的戰鬥單位,其規模相異程度很大,小者可為連級部隊、大者可為軍級部隊,但一般相當於營,部隊名稱通常取自群指揮官的姓氏,或是所屬的師。二戰之後的美國國防部用語中,則替「群」一詞制定了兩種不同的意義,一是「由數個營所構成的戰鬥部隊或支援部隊」、二為「編於特定任務的部隊之內、由數架軍用機或艦艇組成的組織」高井三郎『現代軍事用語』アリアドネ企画、2006年,後者的例子包括航母戰鬥群或航母打擊群。 在亞洲國家的軍隊中,使用「群」此一單位的包括了中華民國國軍和日本自衛隊的陸、海、空三大部隊。中華民國軍隊中的群相當於旅級或團級部隊,但通常是各自屬於單一兵種,編制屬性以勤務支援或戰鬥支援的兵科為主,例如「工兵群」、「化學兵群」、「飛彈群」、「資電群」等,除陸軍、空軍外,海軍陸戰隊也設有戍衛海軍基地的「防空警衛群」。群指揮官可為上校等階級。 日本自衛隊則是陸、海、空三部隊均有群的編制存在,但規模並不一致。陸上自衛隊的群介乎團級部隊和營級部隊之間,群長的階級是一佐(上校);海上自衛隊的各個群級部隊則是各種不同職能的艦隊單位,例如「護衛隊群」、「潛水隊群」,群司令的階級是海將補(少將)或一佐;航空自衛隊的群級部隊等同於西方空軍的大隊,種類包含「飛行群」、「高射群」等,群司令由一佐或二佐(中校)擔任。.

新!!: 化学武器和群 (軍隊) · 查看更多 »

真理国

真理国(真理国),是指1994年至1995年期间,奥姆真理教模仿日本政体在教团内部秘密成立的一个以教主麻原彰晃为首的秘密结社。.

新!!: 化学武器和真理国 · 查看更多 »

烏克蘭語維基百科

烏克蘭語維基百科(Українська Вікіпедія),是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協同寫作計劃的烏克蘭語版本,在2004年成立。烏克蘭語維基百科在2015年11月有超過600,000篇條目,以及2,386名活躍用戶。.

新!!: 化学武器和烏克蘭語維基百科 · 查看更多 »

環沙林

沙林(Cyclosarin)是一種有極強毒性的物質,也是一種神經毒劑。根據聯合國安理會687號決議,環沙林被視為化學武器,被列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環沙林 · 查看更多 »

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Biochemical Weapon)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两种,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它们都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生物武器过去也称“细菌武器”,它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例如天花病毒、炭疽芽孢桿菌等。 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例如芥子气、沙林等。 Category: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生化武器 · 查看更多 »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舊称细菌武器,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依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對有生力量發揮殺傷作用。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等的弹头和航空布撒箱、喷雾器、气溶胶发生器、装载媒介物(鼠、蚊、蜱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 查看更多 »

甲基膦酸二甲酯

基膦酸二甲酯(Dimethyl methylphosphonate)是一種有機磷化合物。其化學式爲C3H9O3P,結構簡式爲CH3PO(OCH3)2。它在標準狀況下爲無色液體,一般被用作阻燃劑。.

新!!: 化学武器和甲基膦酸二甲酯 · 查看更多 »

EA-5365

2-二甲胺基乙基-N,N-氨基氟膦酸二甲酯(2-(Dimethylamino)ethyl N,N-dimethylphosphoramidofluoridate),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第四代化学战剂,属中等挥发性毒剂(IVA),通过干预乙酰胆碱酯酶来破坏神经系统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GV本为对前捷克斯洛伐克在冷战期间开发的一类新型毒剂的称呼,现代的"GV"名称多指神经性毒剂中新出现的一个子系列(二烷氨基氟磷酸烷基酯),并非特指某种具体化合物;EA-5365(GP)则系GV类毒剂中的一种,为美国军方的确切代号。 作为GV类毒剂的代表,EA-5365兼有G类(卤代磷酸烷基酯)与V类(二烷氨基乙基)毒剂的分子结构特征,所以兼具G类毒剂的强挥发性及V类的高经皮渗透毒性。EA-5365的毒性数据尚未确定或公开。根据现有资料,该毒剂毒性略低于EA-2192(VX)。其季胺盐对肌神经结合点有着更强的渗入能力。 EA-5365的外观依纯度为无色液体至白色半固体,其盐类则为无嗅白色固体。与同类毒剂一样,EA-5365的贮存稳定性不如G类或V类毒剂,贮藏过程中往往分解。EA-5365的盐类(如其甲基碘化季胺盐EA-5366)则具有高度稳定性。此类毒剂可贮存于玻璃容器中。EA-5365与水接触发生缓慢水解,并产生氟化氢、胺类与剧毒的复合有机磷酸酯。一些碱性过氧化物(如小苏打溶液,30%~50%过氧化氢-乙醇溶液等)及肟类洗消剂在快速洗消GV类毒剂方面非常有效。 捷克军事医学科学院Kassa J等人以双复磷(15和30毫克/公斤)或HI-6(15和30毫克/公斤)与阿托品(21毫克/公斤)合用治疗GD、GF和EA-5365中毒小鼠,结果在降低死亡率方面HI-6比双复磷有效,并认为提高两种药物的治疗剂量其疗效更佳。针对GV类毒剂中毒的治疗药物包括阿托品、苯乃静、双复磷及HI-6等。.

新!!: 化学武器和EA-5365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441號決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441号决议,于2002年11月8日通过。决议重申第660号、第661号、第678号、第686号、第687号、第688号、第707号、第715号、第986号、第1284号十个安理会决议。决议宣称提供給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最后一次裁军的机会”。 决议认定,伊拉克在安理会第687号决议的背景下继续违反停火协议并拒绝裁军。伊拉克不仅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继续进口高危武器,拒绝向科威特在1990-1991年中的战争造成的损害提供赔偿。.

新!!: 化学武器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441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遙控戰車

遙控戰車(Teletank)為一系列由蘇聯於1930年代至1940年代初期生產的坦克的泛稱,以「T」開頭表示其戰車型號。 它們首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冬季戰爭中投入戰鬥。遙控戰車由相距500至1500公尺左右的坦克上的遙控端操作,機人兩者共同組成遙控機械隊(telemechanical group)。德蘇戰爭初期,紅軍組成了至少兩支遙控戰車營用於冬季戰爭中。.

新!!: 化学武器和遙控戰車 · 查看更多 »

青盲

《青盲》由楊文軍導演,改编自張海帆小说《青盲之越狱》,是中国大陆首部以越狱为题材的电视剧,号称「中国版越狱」。.

新!!: 化学武器和青盲 · 查看更多 »

順化化學攻擊

順化化學攻擊(Tấn công hóa học ở Huế)是一件發生於1963年6月3日的暴力鎮壓事件。在此次事件中,越南共和國陸軍(南越陸軍)部隊於順化市內向街上一群正在舉行示威活動的佛教徒和順化市民灑下紅棕色的催淚化學藥劑,導致現場有67人皮膚嚴重起水泡、呼吸道灼傷而必須緊急送醫。事發當時,這些群眾正在抗議天主教徒總統吳廷琰的排佛政策。 順化化學攻擊時的示威行動是佛教徒危機的一部分,在這場危機爆發期間,佔南越大部分人口的佛教信眾群起要求宗教平等,而使其爆發的導火線則是更早前發生的「順化佛誕槍擊案」——該案導致9名抗議當局禁止佛陀誕辰紀念日懸掛佛教旗的人士身亡。順化化學攻擊的事發使美國私下威脅要削減對吳廷琰政府的援助。數個月後,美國的態度被數名密謀政變的南越高級將領視為許可信號,而發動政變推翻了吳廷琰。 一項調查報告確定南越陸軍在事件中使用的液體,是法國殖民時代遺留的催淚彈當中的成分,由於揮發失敗才會導致民眾重傷。雖然這項發現免除了南越軍方動用毒氣和芥子毒氣攻擊平民的罪嫌,但事件後引起的抗議仍迫使琰政府派出三名高官組成小組,跟佛教界領袖磋商宗教平等及其他善後事項。儘管政教兩界在會晤之後簽署了聯合公報,不過因為公報內提及的政策改革並未付諸實行,最後演變成吳廷琰在政變中遇刺的結果。.

新!!: 化学武器和順化化學攻擊 · 查看更多 »

飞雷

飞雷,又称飞雷筒、炸药发射筒、炸药抛射筒、炸药包抛射机,俗称“没良心炮”,是一种用汽油桶等粗大筒状物作为炮管,利用薄壁抛射筒原理抛射炸药包等弹药的发射器。.

新!!: 化学武器和飞雷 · 查看更多 »

飛毛腿飛彈

飞毛腿导弹(Scud)是一个已经被大众接受了的词汇,指苏联在冷战时期开发并被广泛出口的一系列的战术弹道导弹。这个名称是从北約代號为SS-1飞毛腿得来的,它包括了苏联的从R-11、R-17、 R-300厄尔布鲁士的一系列导弹。飞毛腿这个名字还被媒体指别的国家根据苏联原型广泛发展的许多种导弹。如在美国有时指飞毛腿SCUD被泛指为任何国家的不是从西方原型发展出来的弹道导弹。.

新!!: 化学武器和飛毛腿飛彈 · 查看更多 »

西方戰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線是指1914年戰爭爆發後,德國入侵比利時與盧森堡後所開闢的戰區,前者迅速佔領了法國大片的重要工業地區,但戰爭形勢因為馬恩河戰役而有了戲劇性地改變,雙方沿著法國邊境自北海至瑞士挖了一連串的壕溝實行陣地戰,整條戰線在戰爭大部分時間都未有明顯的變動。在1915年至1917年期間,雙方沿著此戰線發動了一些大型攻勢,其以大規模火砲的砲擊與步兵進行攻擊,然而在結合壕溝、機槍巢、鐵絲網和火砲的防禦工事下造成進攻方巨大的人員傷亡,而防禦者則發動反攻;因此,雙方的進攻皆無明顯的成果。為了打破僵局,雙方研發了新型的軍事科技與戰術,包括毒氣、噴火器、飛機和戰車等,但僅讓戰線有了小幅的改變。 儘管此戰區大部分時間處於停滯狀態,卻被證明對於戰爭的結果具有決定性,協約國軍隊於1918年時已擁有同盟國無法阻擋的軍事力量,令德軍指揮官瞭解到戰敗已無可避免,其政府被迫簽署停戰協議,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新!!: 化学武器和西方戰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駭人怪物

《駭人怪物》(,The Host)是韓國導演奉俊昊所執導的第3部作品,演員包含宋康昊、邊熙峰、朴海日和裴斗娜等。《駭人怪物》是一部融合恐怖、諷刺與黑色幽默的電影,創下1,301萬人次的觀影紀錄,成为當時韓國電影歷史上的票房冠軍,該紀錄保持至2009年才被《阿凡達》超越。《駭人怪物》獲得許多國內外的大獎,許多電影評論家亦給予《駭人怪物》相當高度的肯定。.

新!!: 化学武器和駭人怪物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

詹姆斯·邦德是小说家伊恩·佛莱明1953年创作的虚构角色,為英國秘密情报局特工,代码007。截至2015年11月,他已在26部电影中由多位男演员扮演,顺序分别是肖恩·康纳利、大卫·尼文、佐治·拉辛比、罗杰·摩尔、蒂莫西·道尔顿、皮尔斯·布鲁斯南和丹尼尔·克雷格。这26部电影只有两部不是由Eon制片公司制作,该公司拥有所有佛莱明创作邦德系列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 1961年,制片人艾伯特·布洛克里和哈里·萨尔兹曼(Harry Saltzman)联手购买佛莱明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他们创立了Eon制片公司,并且在联美的财政支持下开始制作《鐵金剛勇破神秘島》,由特伦斯·扬执导,肖恩·康纳利扮演邦德。随着影片于1962年上映,布洛克里和萨尔兹曼创建了一个名叫“Danjaq”的控股公司来确保将来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的制作。截至2015年,这一系列已经包含了24部电影,第24部《-zh-hans:007:幽灵党; zh-hk:007:鬼影帝國; zh-tw:007:惡魔四伏;-》于2015年11月上映。所有电影的总计票房达到近60亿美元,在所有的系列电影中名列第3位,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和漫威电影宇宙系列电影。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折合2013年7月的电影票价,邦德电影的票房将超过120亿美元。这一系列也已经4次获奥斯卡金像奖肯定,分别是《鐵金剛大戰金手指》获第37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鐵金剛勇戰魔鬼黨》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以及《-zh-hans:007:大破天幕杀机; zh-hk: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 zh-tw:007:空降危機;-》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和原创歌曲奖。此外,多部电影的主题歌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如《鐵金剛勇破黑魔黨》、《鐵金剛勇破海龍幫》等。1982年制片人艾伯特·布洛克里在第5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 布洛克里和萨尔兹曼购买当时已有或是佛莱明将来创造小说的电影版权时,其中没有包括《-zh-hans:007大战皇家赌场; zh-hk:新鐵金剛智破皇家賭場; zh-tw: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该小说的版权已经卖给了另一位制片人格雷戈里·拉图弗(Gregory Ratoff)。拉图弗去世后,版权又传到查尔斯·K·菲尔德曼(Charles K. Feldman)手中。菲尔德曼于1967年制作了一部同名电影,是对邦德系列电影的一次讽刺和恶搞。凯文·麦克格罗瑞(Kevin McClory)、佛莱明和杰克·维丁汉姆(Jack Whittingham)一起根据原著小说创作了《鐵金剛勇戰魔鬼黨》的电影剧本,经过一场法律诉讼后,这一小说的电影版权也属麦克格罗瑞所有。虽然这部电影是由Eon制作公司和麦克格罗瑞共同制作,但后者还是保有相应权力,并将故事改编到了1983年的一部外传中,不过该片不属于邦德系列电影的正式成员。米高梅公司拥有Eon制作邦德系列电影的发行权,这部外传也不例外。.

新!!: 化学武器和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 · 查看更多 »

麥可·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國物理学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雖然法拉第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式教育,卻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實際而言,他時常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優秀的實驗家。他詳細地研究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想出了磁場線的點子,因此建立了電磁場的概念。法拉第觀察到磁場會影響光線的傳播,他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entry at the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osted by LovetoKnow Retrieved January 2007.

新!!: 化学武器和麥可·法拉第 · 查看更多 »

軍事力

军事力指军事方面的能力,国家及类似集团可对其内外对象行使的暴力。 军事力也称为武力 (Armed force)、防卫力 (Defense potential)、战争能力 (War potential) ,但在本条目中统称为军事力。 军事力由军队、准军事部队、警察、民兵组织等直接行使。然而,现代战争及国防已经呈现总体战的态势,可动员人口、经济力、技术力、外交力等综合国力构成的潜在军事力也已成为重要要素。在现代,国家的军事力也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达成政治目的、保卫国家利益的最终手段而受到重视。 警察是分化自军队的旨在维持国内治安的组织,因此常不被纳入军事力的范畴,但从根本上说,警察是通过维持社会秩序从而保护国家权益的暴力组织。由于现代世界中恐怖主义等非对称作战、低强度战争的增加,军事力及警力的界线再度模糊。.

新!!: 化学武器和軍事力 · 查看更多 »

黄山号导弹护卫舰

“黄山”号导弹护卫舰(舷号570)简称“黄山”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三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和防空作战能力。黄山舰由黄埔造船厂于2005年4月28日开工建造,于2007年3月18日下水,2008年5月13日入列,现服役于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二支队。黄山舰舰名取自安徽省黄山市,其入列命名授旗仪式于2008年5月13日在广东省湛江市举行。.

新!!: 化学武器和黄山号导弹护卫舰 · 查看更多 »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能保护佩戴者免于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毒气体,完全覆盖鼻和口部,也有的也覆盖眼睛或面部其他脆弱的软组织。一些防毒面具具备呼吸器,常用于军事用途(如战场防护面具)。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在生化环境下,功效一般可持续72小时。 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以气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氯气)或微粒(如许多用生物药剂开发的细菌、病毒及毒素武器)。许多防毒面具具备两种功用,建筑工程中常用于隔绝焊接产生的烟雾,而在破拆工程中能防止石棉及其他有害微粒,在化工行业中作为预防设备泄漏或清理泄漏物的措施。 防暴警察在骚乱中会用到催泪瓦斯或CS气体清场,防毒面具因而受到警察和抗爭者的青睐。除了功能性用途,防毒面具还是工业音乐的标志,涂鸦时佩戴面具能隔绝有毒烟雾,城市探险者冒险进入含石棉等有害物质的环境中,也会用到。.

新!!: 化学武器和防毒面具 · 查看更多 »

阿勒颇战役

阿勒颇之战是一场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军事冲突,冲突双方分别是叙利亚自由军及其圣战者同盟与叙利亚政府军。 反对派自2012年7月21日开始在叙利亚人口第一大城市与工商业中心城市阿勒颇市与政府军展开大规模战斗。战役在7月晚些时候逐渐升级。这场战役的范围及重要性使得双方战士将其称之为“战斗之母”(mother of all battles)。2016年12月22日,叙政府军宣布已经夺回阿勒颇全境的控制权,这意味着政府军击败反对派,取得了阿勒颇战役的胜利。.

新!!: 化学武器和阿勒颇战役 · 查看更多 »

阿里·哈桑·马吉德

阿里·哈桑·马吉德(阿拉伯语: ;)生于提克里特,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表弟,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时代的国防部长和军队指挥官,因酷爱使用化学武器而得绰号“化学阿里”(علي الكيماوي)。曾參與過兩伊戰爭及2003年的美伊戰爭。他因涉嫌在1988年伊拉克政府军对北方库尔德人武装发动的代号为安法尔行动的清剿行动中,多次命令军队使用化学武器并造成惨重的平民伤亡。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被捕,因反人類罪、戰爭罪等四次被判處死刑後,於2010年被處決。.

新!!: 化学武器和阿里·哈桑·马吉德 · 查看更多 »

薩達姆·海珊時代的伊拉克人權

在薩達姆·海珊统治期间,伊拉克存在严重的侵犯人权现象。伊拉克秘密警察进行酷刑、大规模谋杀、强奸、驱逐、强迫失踪、暗杀、化学战和破坏南部沼泽地以维护复兴党的统治。在这一时期,有关因酷刑和谋杀而死亡的人数不详。人权观察和大赦国际定期发布了关于在伊拉克监禁和折磨的报告。.

新!!: 化学武器和薩達姆·海珊時代的伊拉克人權 · 查看更多 »

银河号事件

银河号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的一次外交冲突,发生在1993年7月至9月间。“银河号”(Yinhe)是一艘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所属中东航线上的一艘集装箱班轮,固定航线为天津新港—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迪拜—达曼—科威特。南方日报,"银河号事件20周年:受美军登船屈辱船员痛哭",环球网,2013-08-26 09:56.

新!!: 化学武器和银河号事件 · 查看更多 »

自由叙利亚军

自由叙利亚军(الجيش السوري الحر;Free Syrian Army),也译作叙利亚自由军,有时也称为自由军官运动(حركة الضباط الأحرار)是一个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产生的反阿萨德政府武裝,由政府军变节而成。2011年7月29日,一个穿军服的人在发布的一个网络视频中宣告他们脱离了政府军并加入了反抗势力,并号召更多政府军士兵加入他们。该组织的创始人是里亚德·阿萨德上校,他宣布他们将与平民站在一起,以致力于同那些攻击平民的政府军作战,以最终推翻现政府为目标。 2011年9月,自由军与自由军官运动合併,成为一支主要的反对派军事武装。同年11月16日,自由军宣布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声明说:“基于现阶段的需要和叙利亚革命的要求,自由叙利亚军正在建立一个临时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宣稱目标是“推翻现政权,使叙利亚人民免受压迫,保护私人和公共财产。在阿萨德政权垮台时,避免出现混乱和报复行为。”當時自由軍號稱有3萬人,不過有外界估計其核心力量不超過2千人。.

新!!: 化学武器和自由叙利亚军 · 查看更多 »

英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英國擁有各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英國是《核武禁擴條約》允許的五個核武國家之一,並擁有獨立的核威懾力量。據估計,英國擁有120枚可以立即投入戰爭使用的核彈頭和總共215枚核彈頭。英國於1956年宣布放棄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並在隨後將其庫存銷毀。.

新!!: 化学武器和英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集體中毒

集體中毒,是集體進食之後的中毒現象。 例如宴會、大食會、美食派對、日本魚生、百貨公司新產品試飲試食推廣活動、工地秀、到會、餐廳、酒樓、酒店都可能有此風險。.

新!!: 化学武器和集體中毒 · 查看更多 »

集束炸彈

集束炸彈是將小型炸彈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彈的型態,利用數量的特性增加涵蓋面積和殺傷範圍,每個小型炸彈又稱為子炸彈,破壞威力較低,許多設計是以軟性目標,如人體、沒有裝甲的車輛或器材為主要目標。较先进的双用途集束炸弹,其子弹不仅可击穿125毫米装甲,且爆炸后形成的碎片可在足球场大小范围内产生巨大杀伤力。 集束炸彈是在與一般炸彈同樣大小的彈體中,裝入由數個到數百個的子炸彈,子炸彈每顆約網球般大小的球體。由飛行器空投之後,在空中分解,藉由散佈子炸彈到廣範的地面造成區域性殺傷。 德国于二战中,苏联于苏芬战争和苏联-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于越戰当中都曾经大量使用过集束炸弹。.

新!!: 化学武器和集束炸彈 · 查看更多 »

GV

GV可以指:.

新!!: 化学武器和GV · 查看更多 »

NBC

NBC可以指:.

新!!: 化学武器和NBC · 查看更多 »

NBC偵察車

NBC偵察車是防衛省開發的NBC(核・生物・化學)武器處理用輪式裝甲車。2009年(平成21年)開發完成,2010年(平成22年)開始服役。 陸上自衛隊現在有NC型(核武・化學)處理用的化學防護車和B型(細菌戰)處理用的生物偵察車,所以構想中一體化的NBC處理車輛已經是必然的,預計配備在化學科兵種。 核・生物・化學(NBC)武器可以造成廣範圍地域污染狀況所以探測識別器材和偵察行動是必要的情報收集,以便了解早期狀況、以採取適當措施・抑止被害範圍擴大。化學防護車和生物偵察車一體化的未來輪型戰鬥車;可以使運用彈性加大、減低後續災難成本。.

新!!: 化学武器和NBC偵察車 · 查看更多 »

柏林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柏林号(SMS Berlin)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七艘不来梅级小巡洋舰的三号舰,以德国首都柏林命名。它由但泽的承建,于1902年开始、1903年9月、至1905年4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2节。 在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柏林号曾先后经历德意志帝国海军、魏玛国家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时代。它从入役后便跟随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服役,直至1911年被派驻海外。第二年,它又回到侦察部队,并留在那里度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两年。1916年,柏林号转为担任布雷艇职责,并于1917年解除武装。一战结束后,舰只成为《凡尔赛条约》获准德国保留的六艘巡洋舰之一,并于1920年代作为继续服役于新组建的国家海军。它于1929年撤出现役,后又被纳粹海军作宿舍船使用,这也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的角色。战后,柏林号装上待处置的化学武器,被凿沉于斯卡格拉克海峡。.

新!!: 化学武器和柏林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地下鉄サリン事件)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由奧姆真理教發動。 事件發生於日本時間1995年(平成7年)3月20日早上,多名教徒在東京的營團地下鐵(現東京地下鐵)丸之內線、千代田線和日比谷線的5班列車上,同時散布沙林毒氣,造成13人死亡,超過6,300人輕重傷。這三條線路均途經政府部門林立的霞關站,因此成為襲擊目標。 事件策劃者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以及9名教徒共10名被判死刑定讞,尚未執行;另5名共犯被判無期徒刑。期間曾有3名教徒潛逃,後全被逮捕。.

新!!: 化学武器和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 查看更多 »

杜高智

杜高智(Đỗ Cao Trí,),是一位越南共和國陸軍(南越陸軍)的中將,素以軍事才能和突出的指揮風格著稱,先後服役於法國陸軍、和越南共和國軍。在佛教徒危機期間擔任第1軍(第1軍區)司令官時,曾以強硬手段重挫了抗議總統吳廷琰獨裁統治的僧侶、民眾運動,但之後又參加了推翻琰政府的1963年南越政變,最後導致了吳家的文人專制政權倒台、吳氏也在政變中被軍人捕殺。 之後,杜高智被軍政府中的要員——南越空軍將領出身的總理阮高祺逐出,但當陸軍將領阮文紹掌權之後,又任用杜高智擔任第3軍司令官,在任內的1970年,領導該軍與美軍聯合攻入柬埔寨,直搗越共在該國境內的根據地「鸚鵡嘴」,而被美國人譽為「鸚鵡嘴的巴頓」(Patton of the Parrot's Beak)。1971年,奉命到第1軍區去接替黃春覽將軍的第1軍司令職位時,卻因為搭乘的直升機墜落而身亡,在死後追綬上將階級。.

新!!: 化学武器和杜高智 · 查看更多 »

核裁军运动

核裁军运动(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缩写CND)是一个倡导单方面进行核裁军的英国反核运动组织。.

新!!: 化学武器和核裁军运动 · 查看更多 »

桶裝炸彈

桶裝炸彈(Barrel bomb),或譯「桶炸彈」、「油桶炸彈」。是指一種簡易形式的,或稱飛行式IED(簡易爆炸裝置),屬於土製炸彈的一種。這種炸彈通常裝在大型的油桶或桶狀的金屬容器,內有高爆炸藥、榴霰彈、油或化學武器,使用飛機或直升機投擲落下後爆炸。由於這種炸彈使用了大量炸藥,但精度相當差,且又被濫用於包括難民營在內的人口群居處,其所產生的爆炸是毀滅性的。批評者認為此種炸彈的特性等同恐怖武器,且根據國際公約,使用這種炸彈是違法的。 目前已知最早使用桶裝炸彈的歷史是始於以色列軍隊, 第二個已知使用桶裝炸彈是美軍在越南在60年代末期。 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們也被用於在斯里蘭卡,克羅地亞和蘇丹。1991年的克罗地亚,他們將炸彈安置於安-2農用飛機,用以對付在武科瓦尔周圍的塞爾維亞人陣地;而90年代期間,苏丹共和国也使用過這種炸彈,當時被裝載於貨艙運輸機中再拋出;最常使用的此種炸彈的是叙利亚内战中的,另外在安巴爾衝突中的伊拉克軍隊也有使用。軍事專家們認為,由於這種炸彈價格低廉,容易大量製造,在內有叛亂武裝分子的國家,桶裝炸彈仍會被繼續被具有空中優勢的政府軍使用於戰爭中。.

新!!: 化学武器和桶裝炸彈 · 查看更多 »

歐威廉

歐威廉爵士,KCMG(Sir William Geoffrey Ehrman,),英國外交官及大使,通曉普通話及中文,早年獲派駐中國及香港等地,1980年代曾參與中、英間的香港前途談判,後來歷任港府政治顧問、外務大臣首席私人秘書及英國駐盧森堡大使等職。他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出任英國駐華大使。 歐威廉爵士亦曾在英國從事與軍事情報有關的敏感工作,2002年至2004年間任外交部國防及情報總監,有份策劃英、美2003年出兵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後來在2004年至2006年任內閣的三軍情報委員會主席。歐爵士以辦事效率高著稱,在外交部內深受敬重,有「雙腦比爾」(two brains Bill)之綽號。.

新!!: 化学武器和歐威廉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化学武器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武汉会战

武漢會戰(中國:武漢保衛戰;日本:武漢攻略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場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等广阔地域大規模戰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蔣中正領導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抗擊由华中方面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揮的大日本帝國陸軍。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日加列夫、率領苏联航空志愿队支援中國。 武汉会战包括有:马当战役、九江战役、黄梅战役、广济战役、田家镇战役、瑞昌战役、马头镇战役、星子战役、万家岭战役、富金山战役、信阳战役。.

新!!: 化学武器和武汉会战 · 查看更多 »

死亡天使 (歌曲)

《死亡天使》(Angel of Death)是美国敲击金属乐队超级杀手合唱团1986年专辑唱片《血之王朝》的开场曲。这首歌的词曲均由乐队吉他手杰夫·汉尼曼创作,歌名指的是二战期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从事人体试验的纳粹医师约瑟夫·门格勒。这样的主题令《死亡天使》成为极具争议性的作品,超级杀手合唱团从此一直受到支持纳粹和种族主义的指控。 虽然引起很大争议,还导致《血之王朝》延迟发行,但超级杀手合唱团所有的现场专辑和DVD中却都收集了《死亡天使》,多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也采用了这首歌,还有多个乐队翻唱。歌曲得到乐评人的普遍好评,Allmusic网站的史蒂夫·休伊(Steve Huey)赞其为“经典”。.

新!!: 化学武器和死亡天使 (歌曲) · 查看更多 »

毒物

毒物是对生物造成不适反应的物質的总称。 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选择毒性”在自然界中也存在。比如,抗生素对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但对于其他生物基本无害。此外生物所必需的各种微量化合物,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超过一定量后也会出现毒性。例如钙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但是摄取过多钙会损伤肾脏。 日常生活中称为「毒物」的除了急性或者慢性毒性的物質以外、还有致癌或者导致畸变的物質,極端的例子有如沙利度胺是一种强力的致畸性物質但是其毒性极弱。在毒理学的基本观点上所有的物質多少都具有毒性。大量摄取砂糖、食盐也会对身体有危害、但是这一般不称作毒物。一般认为的毒物应该是具有急性毒性或者剧毒性的物质。 对生物体中毒施加以其它药物,使其影響得到抑制或化解称为解毒。 很多种生物为防止外敵或者捕获猎物都带有毒性。来自生物体的毒物称为毒素。另外人工制成的毒物也有很多。既有非本意生产出的化合物中带有毒性的例子,也有如化学武器等带有强力毒性的化合物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情况。.

新!!: 化学武器和毒物 · 查看更多 »

毒气

毒气乃氣態的毒素,是对生物体有害的气体之统称。一般而言是攻擊或毀損呼吸道,造成窒息或肺出血的病症。吸入過量的毒氣可以令到人窒息,甚至死亡。.

新!!: 化学武器和毒气 · 查看更多 »

氮芥类

氮芥类物质(Nitrogen mustards)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 虽然主要应用于临床,早期的氮芥类物质也能像芥子气一样用作化学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国家都有着氮芥的库存,但后来并未投入使用。他们与芥子气同属于毒性强烈且持久的糜烂性毒剂。因此,这些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氮芥类现已属于被淘汰的毒剂。 氮芥类中毒性最强的为HN3(三氯三乙胺)。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晶体,稳定性高于HN3本身,因此军方贮存或实验室制备的多为盐酸盐,使用时用NaOH处理并蒸馏即可得到纯净的HN3;此外因其极难水解,亦可用于食物与水源的染毒。.

新!!: 化学武器和氮芥类 · 查看更多 »

氯是一种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Cl,原子序数為17。.

新!!: 化学武器和氯 · 查看更多 »

氯氣彈

含有氯氣的炮彈,為化學武器,有毒性,在施放之後會釋放大量氯氣以毒殺敵人。由德國科學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所研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15年由德國陸軍首次在軍事用途上使用,對比利時境內伊普雷的英法聯軍,使用此武器,造成重大傷亡及戰果。 Category:化学武器.

新!!: 化学武器和氯氣彈 · 查看更多 »

氰化氢

氰化氫,又稱氫氰酸,化学式HCN。标准状态下为液體,剧毒且致命,無色而苦,並有淡淡的杏仁氣味(苦杏仁有苦杏仁苷,溶于水會釋放出氰化氫),能否嗅出視乎個人基因。氰化氫是一种弱酸,沸點26℃(79°F)。氰化氫是一個線性分子,碳和氮之間具有三鍵。.

新!!: 化学武器和氰化氢 · 查看更多 »

没落行动

没落行动(Operation Downfall)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军所酝酿的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计划。之後由于日本在广岛和长崎遭受两次核打击,同时蘇聯也对其宣战,于1945年8月中旬无条件投降,计划遂告取消。如果行动发生,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行动。 没落行动包括两个部分:奥林匹克行动(Operation Olympic)和小王冠行动(Operation Coronet)。奥林匹克行动计划于1945年10月实施,目标是占领九州岛南部约三分之一左右的领土,使之与已经占领的冲绳成为下一步进攻的主要基地。小王冠行动则计划于1946年春实施,其目标直指迫近东京的关东平原。按计划,此时位于九州的机场将为行动提供机降补给。 由于日本列岛的地理特征,日本军部对于入侵的可能方向做出精确的判断,并相应地谋划本土防御作战计划—“决号作战”。其计划欲倾日本全部国力,不打算为任何可能的后续作战计划留存余裕。 虽然没落行动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但倘若果真实现,参战双方必将付出巨大伤亡。视日本一般民众的抵抗程度若何,盟军的伤亡估计可达数百万,日本军民死伤则可能数倍于此。.

新!!: 化学武器和没落行动 · 查看更多 »

沙伊拉特空军基地

沙伊拉特空軍基地()為敘利亞空軍位於霍姆斯的基地,沙伊拉特空軍基地有两条跑道及約40座硬式掩蔽部。常驻有一下三个飞行中队:.

新!!: 化学武器和沙伊拉特空军基地 · 查看更多 »

波蘭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在冷戰時期,苏联存放在波蘭有一批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活動,現今波蘭還正在與俄羅斯計劃消除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儲存的生化武器。波兰1929年就是日内瓦条约签字国。.

新!!: 化学武器和波蘭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法奥半岛

法奥半岛(شبه جزيرة الفاو),伊拉克东南部一半岛,位于阿拉伯河河口南岸,伸入波斯湾中,海港法奥位于其东端。伊拉克主要港口巴士拉和伊朗主要港口阿巴丹均位于法奥半岛以北。萨达姆·侯赛因在此建设了伊拉克著名军港乌姆盖萨尔。由于其位處伊拉克及阿拉伯河的出海口,因此在两伊战争和两次海湾战争中,法奥半岛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曾經有大半區域被伊朗軍隊攻占,嚴重威脅伊拉克的海運,伊拉克總統萨达姆·侯赛因於是出動化學武器驅逐伊朗軍隊,造成伊朗大量傷亡。 F F F.

新!!: 化学武器和法奥半岛 · 查看更多 »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位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县和順鎮,200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中國抗日戰爭胜利60周年來臨時落成。在段生馗和柏联集团的全力努力下,滇缅抗战博物馆成立。由段生馗出任第一任馆长。 馆徽是美国士兵用一个机枪的弹壳,利用空余的时间用刀刻的。可以看见是两个和平鸽站在那个十字架上,代表了战争与和平。 馆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远征军是反攻腾冲的主力部队)。 馆藏由三部分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用物品、照片、胜利后有关二战的中美友谊的物品。大部分馆藏由段生馗私人提供(收集了约30年),6000件。有各种日軍屠杀中国人的工具(包括活体解剖的解剖台)、照片和说明、有关细菌战、化学战的实物、日軍用的东西、慰安妇的故事、飞虎队、野人山、著名将军孙立人等等的介绍说明。又分类为远征军、盟军、日军的三大类物品照片。 Category:云南博物馆 Category:云南抗日战争纪念性建筑物 Category:保山建筑物 Category:腾冲市 Category:保山旅游.

新!!: 化学武器和滇缅抗战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澳洲皇家空軍(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縮寫为RAAF)是澳洲國防軍的空軍部隊,前身為於1912年3月成立的澳洲飛行隊(Australian Flying Corps),為世界上第二支空軍,於1921年3月獨立成軍。 澳洲皇家空軍參與過20世纪中許多重大軍事衝突,包括兩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南戰爭,以及近年的伊拉克戰爭。在皇家澳洲空軍的盾徽上印有拉丁文座右銘:「Per Ardua ad Astra」,意思是「Through Struggle to the Stars」。.

新!!: 化学武器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體實驗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體實驗包括了以下三項:.

新!!: 化学武器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體實驗 · 查看更多 »

朝鮮戰爭細菌戰

韓戰细菌战是指在1950年代开始的韓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控聯合國軍有利用炸弹和炮弹投放毒物、病毒、细菌或利用化学药品对战俘进行注射和试验的行动。美國方面則全盤否認,主張邀請第三方的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前往中国與朝鲜實地勘察,提案被蘇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多次否決。美國改為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調查,聯合國大會通過706号決議,而中朝對調查的決議置之不理,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放弃调查。1952年中朝邀请来自六国的科学家,組成“国际科学委员会”,进入朝鲜和中国调查,发表报告书,認為美军在朝鲜使用了细菌武器,但是中朝始終沒有提出科學證據支持其主張。细菌战是否事實,之后成为韩战期间双方的宣传战,并且至今还引发学术界的争论。.

新!!: 化学武器和朝鮮戰爭細菌戰 · 查看更多 »

朝鲜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朝鲜于2009年宣布核武器开发成功,并被普遍认为拥有少量初级核武器。中央情报局估计朝鲜还拥有大量化学武器。朝鲜曾经是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但是2003年退出条约,声称美国没有遵守1994年两国之间就限制朝鲜核开发、双边关系正常化与供应朝鲜核反应堆以帮助满足其能源需要达成的朝美框架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也会见了朝鲜原子能局(GDAE)局长李在先以讨论核问题。李在先与其职位也在2002年联合国文件中提到过。.

新!!: 化学武器和朝鲜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朝鲜人民军

朝鮮人民軍(朝鲜语:조선인민군)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国家武装力量,采用了典型的政令和军令一体化的指挥体制。军事指挥方面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中央军委委员长担任最高司令官统帅全军,目前最高统帅是金正恩元帅。整個朝鮮人民軍下轄有五大軍種,分别包括:陆军、海军、空軍、戰略軍、朝鮮人民軍特種作戰軍和特種部隊。這些部隊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人民武装力量部(相当于国防部)管轄,其下再有常设领导机关总参谋部和总政治局。 1978年,金日成指示將「朝鮮人民軍創建日」由原本的2月8日改為4月25日,將朝鮮人民軍改定調為是自1932年組織的抗日部隊所發展而來。2018年1月22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发布决定,将2月8日定为朝鲜人民军建军节。报道称,1948年2月8日是宣布朝鲜人民军诞生的日子。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为发扬光大朝鲜人民军创建者、建设者金日成的革命业绩,作出上述决定。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还决定,将金日成创建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1932年4月25日定为朝鲜人民革命军成立日。 有評論認為,朝鮮是當今世界中最具軍事色彩背景的國家,擁有全世界人数排名第四的軍隊(不分男女25人中1人是軍人),约110万名武裝人員的龐大規模,其中約有20%的17到54歲的男性是屬於正規軍的行列。此外,後備軍事動員能力也十分驚人,學者估計如果戰事發生後,將會再有800万人投入戰場的行列,戰爭潛力巨大。在整個北朝鮮國土上,眾多的軍事設施連成了一密集的網絡。在國內,朝鮮擁有許多大型武器的生產線,以及密集的防空系統。而朝鮮在軍事排名上也佔了許多名次,如在全球擁有数量排名第三的化學武器,储存有大约2500吨至5000吨,种类涉及芥子氣、光氣、沙林等多種致命毒氣或毒劑。這些武器可裝載於火炮、導彈、飛機或軍艦上。具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特種作戰部隊(估計有180,000人左右)。 自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支持的韓國,同蘇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鮮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後,朝鮮的龐大軍力便持續與大韓民國國軍及駐韓美軍在朝韓非軍事區兩側對峙著。不過朝鮮因為其在經濟上的困境,導致許多軍事設備無法按時汰換而大多都已結構老化嚴重,這也常被視為朝鮮的軍事能力一大缺陷之一。 但朝鮮人民軍仍然是被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等鄰國視為一個重大的威脅,因為它仍然具有能力摧毀附近的都市城鎮,但2010年後其核武計畫有顯著進展,2015年更疑似列裝了發射小型彈道飛彈的新浦級潛艇,若有水下核打擊能力理論上朝鮮將有極高成功率毀滅或重創首爾和東京,許多國家並不能再以和朝鮮開戰只會是有限局部戰爭的角度來看待。.

新!!: 化学武器和朝鲜人民军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新!!: 化学武器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未爆炸弹药

未爆炸弹药,又稱未爆彈,是指在武装冲突结束后仍遗留在某一地区的各种 (未爆炸或被弃置的) 爆炸性弹药。其中包括炮弹、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火箭弹、导弹以及其他弹药。这类武器可能在被布设或遗弃数十年后爆炸,存在致命且不稳定的危险。.

新!!: 化学武器和未爆炸弹药 · 查看更多 »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指含有碳-磷键的有机化合物,它們主要用於蟲害控制以作為長期存在於環境中的氯化烴、滴滴涕等替代物。研究有机磷化合物性质和反应的有机化学分支稱作有机磷化学。磷元素与氮同族,具有类似的价电子层结构,因此有机磷化合物的性质与有机含氮化合物有些相似。 但除了3s和3p轨道外,磷还可以用3d轨道成键,因此也存在很多特殊高价的有机磷化合物,它们都不存在对应的氮化合物。磷的电负性也小于氮,碱性较弱,因此形成化合物的性质也存在很多差别。 磷是生命必需元素之一,与生命体密切相关,例如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核酸便含有大量的磷酸酯基团。由于磷-氧键键能较高,因此核苷酸类的三磷酸腺苷(ATP)被称为“能量分子”,用于储存和传递化学能。磷酸根离子也存在于血液中。 很多农药和化学武器也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成分。.

新!!: 化学武器和有机磷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The Treaty on the Final Settlement With Respect to Germany,Traité portant règlement définitif concernant l'Allemagne,Договор об окончательном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и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Vertrag über die abschließende Regelung in Bezug auf Deutschland),又称2+4条约(Zwei-Plus-Vier-Vertrag)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二次大战后的占领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所签署。.

新!!: 化学武器和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 查看更多 »

戰爭遺跡博物館

戰爭遺跡博物館()是一個戰爭博物館,位於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第三郡武文秦街(Võ Văn Tần) 28號。館內主要介紹及展出美軍在越戰時期的展品,並且是外國遊客常到的景點之一。 博物館由越南政府於1975年9月開設,原稱為美國戰爭罪惡館。到了1995年,美越恢愎邦交,才改名為戰爭遺跡博物館 一直至今。但博物館內的展覽內容尚未達致政治中立。 博物館大樓只有地下部份為展廳,上層部份已空置多年。其內部包含八個主題展廳,並分佈在不同的建築物內。博物館也放置當年美軍所使用的軍備,包括UH-1直升機、一架F-5A戰機、一個「Daisy Cutter」炸彈、M48巴頓坦克和一架A-1攻擊機。 博物館其中一座建築物稱為虎籠,作為南越政府監禁政治犯。其他展品包括圖像照片,並附設英文、越文和日文描述。展示越戰時美軍使用的橙劑及其他化學武器對受害者的傷害。 Category:越南戰爭 Category:胡志明市建築物 Category:军事博物馆 Category:胡志明市博物館.

新!!: 化学武器和戰爭遺跡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化学武器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星际战争

《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是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8年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又翻译作《宇宙戰爭》、《星际战争》、《大战火星人》、《世界之战》或《地球争霸战》。.

新!!: 化学武器和星际战争 · 查看更多 »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新!!: 化学武器和海湾战争 · 查看更多 »

无限延伸行动

无限延伸行动(Operation Infinite Reach)是美国为了报复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而在1998年8月20日采取的一次军事行动。 在这次行动中,美军战舰从红海上发射了巡航导弹,其中一些击中了位于苏丹境内的阿尔-希法制药厂。美国指责该工厂帮助了袭击美国大使馆的基地组织头目奥萨玛·本·拉登,并为其制造化学武器。后来的调查显示,该工厂可能并没有制造化学武器,而是如苏丹政府所言,在为苏丹人民提供药品。另外,有75枚巡航导弹落在了阿富汗境内。据信,本·拉丹的基地组织在那里设有营地。约有20人在美國對阿富汗的袭击中丧生,数十人在對苏丹的袭击中受伤。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黄金时段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了袭击的消息,并宣称那些攻擊目标都是恐怖分子所為。但是,政敌们却认为,这是深陷莱温斯基丑闻的克林顿在转移人们注意力。 苏丹总统强烈谴责了美国对他的国家的这次打击行动。阿富汗当权的塔利班也作出了类似的表态。美国的行动也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一些穆斯林国家里激起了巨大的抗议热潮,人们纷纷指责美国的好斗行径。而一个伊斯兰组织则于8月25日在南非开普敦炸毁了一家行星好莱坞(Planet Hollywood)连锁店,造成二死廿六伤,以示抗议。同样,基地组织头目奥萨玛·本·拉登也谴责了这次军事行动。.

新!!: 化学武器和无限延伸行动 · 查看更多 »

日內瓦議定書

《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Protocole concernant la prohibition d'emploi à la guerre de gaz asphyxiants, toxiques ou similaires et de moyens bactériologiques; Protocol for the Prohibition of the Use in War of Asphyxiating, Poisonous or other Gases, and of Bacteriological Methods of Warfare),簡稱《日内瓦议定书》(Protocole de Genève; Geneva Protocol),各締約國同意在戰爭中不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以及使用一切類似的液體、物體或器件,即化學武器與生物武器。締約國於1925年6月17日在瑞士日內瓦簽署了該協議,於1928年2月8日開始生效。 日内瓦议定书的締約國有133個。.

新!!: 化学武器和日內瓦議定書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武器

放射性武器指以非常规核爆炸杀伤方式,主要以核辐射作为杀伤手段的武器。该武器大致分为两种:.

新!!: 化学武器和放射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人權

敘利亞的人權狀況一直都廣爲國際組織所批評。, pg.

新!!: 化学武器和敘利亞人權 · 查看更多 »

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

以下是1900年-19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化学武器和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1963年

请参看:.

新!!: 化学武器和1963年 · 查看更多 »

2003年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

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是2003年8月發生在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化學物質中毒事件,事後追查確認為二次大戰期間侵华日军所遗弃之化学毒剂泄漏及現場人員處理不當所引起。.

新!!: 化学武器和2003年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4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化学武器和2004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化学武器和2007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

; 武裝衝突.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

; 科學技術.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5月

; 武裝衝突.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6月

; 武裝衝突.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8月

; 武裝衝突.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9月

; 武裝衝突.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

2013年8月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是2013年8月21日发生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东部郊区古塔的化学武器攻击事件。遇害者基本是在晚间睡觉时死亡的,遇难者身上基本没有任何伤痕而死去,症状包括昏迷、鼻子和嘴喷涌白沫、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等。 事件最早由叙利亚反对派披露,叙利亚人权观察表示至少有322人死亡,其中包括46名反对派士兵,其余都是包括许多儿童在内的平民;地方协调委员会表示有1300多人遇难,自由叙利亚军声称多达1700多人被害。事发地为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反对派指责叙当局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发动了此次袭击,不过巴沙尔政府否认这个指控,称是反对派幹的。 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谴责。联合国化学武器调查小组8月底刚离开叙利亚,9月16日联合国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内容显示:根据现场搜到的“明确、可信的证据”表明,8月21日的确发生了较大规模地针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平民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事件是由用地对地火箭弹发射的神经性毒剂沙林造成的,不过报告并没有提是谁使用了化学武器。 美国声称根据情报已经确定巴沙尔政府是事件的罪魁祸首,美国情报部门拦截到了叙利亚高官谈及化学武器的通讯记录,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瑞典、土耳其、加拿大,以及阿拉伯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表态要求叙利亚当局要对此负责,其中美国政府认定包括426名儿童在内的1429人遇害,美方还掌握搭载化学武器的火箭弹发射和降落的时间与地点。 同时俄罗斯和伊朗的官方媒体则称得到了反对派中对无辜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证据。据俄罗斯之声报道,俄外交部称,对地区电视台报道真实性的调查表明,8月21日清晨,叙利亚反对派从占领区向这一地区发射了类似恐怖分子今年3月19日在阿萨勒镇(阿勒颇附近)使用的含有暂不确定的有毒化学物质的自制火箭弹。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广播电视台报道,有多名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人员在接受美联社的采访时称,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姑塔东区使用了从沙特手中获得的化学武器,但“因为没有得到必要和正确的培训”,造成了许多平民遇难。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叙利亚于2013年10月14日起正式成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成员国,也是该组织第190个成员国。.

新!!: 化学武器和2013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

; 災害事故.

新!!: 化学武器和2014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

2017年4月7日,叙利亚内战期间,美国海军从位于地中海的伯克级驱逐舰上发射了59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位于叙利亚境内由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沙伊拉特空军基地。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随后统计,有23枚命中目标,其余36枚尚不得而知。隨後美軍所發布的偵察照片則顯示清晰的彈著點,59枚巡弋飛彈全部命中,並將機庫中的飛機及機場儲油設備摧毀。此次军事打击行动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以报复3天前,发生在汗谢洪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声称从该基地起飞的飞机,执行了针对平民的化学武器攻击,故而开展打击行动。这是美国首次有目的性地打击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

新!!: 化学武器和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 · 查看更多 »

2018年大马士革和霍姆斯轰炸

当地时间2018年4月14日凌晨4点起,美国、法国和英国利用海空导弹袭击叙利亚政府的多个目标,回应4月7日发生在杜马的化学袭击。叙利亚政府否认参与杜马袭击,并表示空袭违反国际法。.

新!!: 化学武器和2018年大马士革和霍姆斯轰炸 · 查看更多 »

2018年杜马化学袭击事件

2018年4月7日,叙利亚城市杜馬疑似遭到化学攻击,据报至少70人死亡。现场医护人员表示遇害者因暴露于氯气和沙林神经毒剂身亡。多份报道将事件归咎于及其盟友所质疑的,军队方面否认有所参与和事件发生。.

新!!: 化学武器和2018年杜马化学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4月22日

4月22日在一年当中是第112天(闰年则是113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53天。.

新!!: 化学武器和4月22日 · 查看更多 »

516部队

516部队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陸軍中从事化学战的部队,设于中国东北齐齐哈尔,除此以外还有526部队。.

新!!: 化学武器和516部队 · 查看更多 »

6月3日

6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4天(闰年第15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1天。.

新!!: 化学武器和6月3日 · 查看更多 »

731部队

731部队是旧日本帝国陆军關東軍本部的通稱號。該單位由石井四郎所領導,因此也稱之為「石井部隊」。“731部队”同时也可以是指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旧日本帝国陆军於日本以外領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和人體試驗相关研究的所有秘密军事医疗部队,也代指旧日本帝国陆军在占领满洲期间所做的生物战和人体试验研究。 731部队的正式編號是關東軍满洲第691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下之满洲第731部队(防疫給水部本部),研究內容对外宣传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淨化為主,但其实該部隊使用活體中国人、苏联人和朝鲜人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当时是日本傀儡政權满洲国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至少10,000名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和同盟国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中称,通过“特别输送”进入到731部队的“马路大”需要进行编号,而从1939年以后,进行了两轮编号,每一轮编号极限为1,500,于是在抗战结束时,共计有3,000人死于此。.

新!!: 化学武器和731部队 · 查看更多 »

8月4日

8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16天(闰年是21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9天。.

新!!: 化学武器和8月4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化学战化学战剂化學武器化學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