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勃列日涅夫之死

指数 勃列日涅夫之死

1982年11月10日,苏联共产党第三任总书记、苏联第五位最高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在多年痼疾之后死于心脏病,享年75岁。11月11日,官方正式通过苏联的电台和电视台发布他的死讯。经过5天的全国哀悼后,苏联官方为其举行国葬,并将之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接替勃列日涅夫出任总书记的尤里·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勃列日涅夫治丧委员会主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于11月15日在莫斯科举行。 葬礼邀请了32位国家元首、15位政府首脑、14位外国使节和4位王子出席。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拒绝参加,但派遣了时任副总统乔治·老布什出席。安德罗波夫、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和一位工人代表在葬礼上发表了演讲。.

10 关系: 安德烈·帕夫洛维奇·基里连科布里茲涅夫之死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的影响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金日成之死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苏联苏联铁路运输

安德烈·帕夫洛维奇·基里连科

安德烈·帕夫洛維奇·基里連科(Андр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ириле́нко,-1990年5月12日),冷戰時期蘇聯政治家,1906年生於俄羅斯帝國沃羅涅日省阿列克謝耶夫卡一個俄羅斯人工人階級家庭。他在1920年從當地一家職業訓練學校畢業,又在1930年代中末葉從畢業。他在1930年成為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員。基里連科和很多成為黨政要員的蘇共黨員一樣,都是從「工業梯隊」晉身蘇聯統治階層;他在1960年已是蘇共中央俄羅斯聯邦局第一副主席。尼基塔·赫魯曉夫被迫辭職之後,他在1965年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充當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主將」。 基里連科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勃列日涅夫的權力基礎,甚而鞏固勃列日涅夫在黨內的地位。自赫魯曉夫被廢黜至勃列日涅夫逝世期間,他是蘇共主管組織工作的首席書記。他在長期負責人事選拔事務、並詳細監督蘇共中央的經濟規劃工作。1976年,勃列日涅夫任命康斯坦丁·契爾年科為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使契爾年科能夠制衡基里連科的權力。自1970年代中末葉起,基里連科健康轉差,記憶力衰退;1982年勃列日涅夫死後,繼任總書記的尤里·安德羅波夫則把基里連科排擠出蘇共領導層。基里連科被迫辭職,退出政壇。他在1990年5月12日死於莫斯科。.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安德烈·帕夫洛维奇·基里连科 · 查看更多 »

布里茲涅夫之死

#重定向 勃列日涅夫之死.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布里茲涅夫之死 · 查看更多 »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执政时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终结了毛泽东时代的领导人终身制,建立起任期制和退休制度。.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 查看更多 »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布里茲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Леоні́д Іллі́ч Бре́жнєв,),苏联领导人、苏联元帅,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至66年间为第一书记)、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掌權共18年。.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 查看更多 »

勃列日涅夫的影响

要想充分了解苏联晚期历史及其继任者俄罗斯联邦,需要评估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任总书记和两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对后世的影响。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自1964年起担任苏共领导人,直至1982年逝世,其18年的统治被认为是苏联晚期社会和经济停滞的时期。 尽管他在国内的改革失败,但他的外交国防政策巩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他在公民之间的受欢迎度于其晚年减弱。苏联人民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慢慢凋谢,但依然继续支持的迹象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在他去世的前夜。他死后,政治角力给他和他的家人招来了严重批评。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引起了共产党员和批评勃列日涅夫统治的苏联人民的支持,而他的统治被称为“停滞时代”。 勃列日涅夫除了留给国家社交经济的停滞,还有政治和个人价值遗产。勃列日涅夫逝世时,他还留下了一个老人政治,一群明显比大多数成年人要年长的领导人。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勃列日涅夫的统治是停滞的主要成因之一。然而,根据200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61%的受访民众认为勃列日涅夫时代对俄罗斯是有利的。.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勃列日涅夫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

维多利亚·彼得罗芙娜·勃列日涅娃(Виктория Петровна Брежнева; )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夫人。她是尤里·勃列日涅夫和加林娜·勃列日涅娃的母亲。.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之死

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於1994年7月8日死於心臟病,享年82歲。在金日成死後,朝鮮官方並未即時公佈其死訊,而是延遲34個小時才對外宣佈。隨後,朝鮮政府又決定把7月8日至17日定為全國哀悼期(及後再加兩日到7月19日)。在這10日國喪期間,婦女不許化妝或者整理頭髮,飲酒、跳舞和音樂活動一律被禁止,民眾也需要到金日成銅像前憑弔。.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金日成之死 · 查看更多 »

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Генераль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是苏联共产党领袖的头衔。在苏联历史上,这个职位往往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代名词。除总书记外,其先后有过4个不同的名称,1917至1918年称为专职书记,1918至1919年称书记处书记,1919至1922年称责任书记,1953至1966年称第一书记。斯大林将这一职位从共产党的领袖提升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铁路运输

苏联铁路是一個非常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亦是苏联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至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苏联铁路运营里程长达14.7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居世界首位,总长5.3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5%;复线铁路区段总长5.38万公里,同样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5%;当年完成货物运输量逾40亿吨,运送旅客43亿人。苏联铁路以仅占全世界12%的营业里程,承担全国55%的货物周转量和37%的旅客周转量,相当于完成世界铁路运输的53%货物周转量和25%的旅客周转量。 在苏联国民经济中,铁路运输作为基础部门之一,占有特殊的地位。全国的铁路运输工作由苏联交通部统一管理,全国划分为32个铁路局及180个铁路分局,每个铁路局平均管辖约4000~6000公里的铁路,每个铁路分局平均管辖约700至1,000公里的铁路。苏联铁路拥有近400万职工,约占苏联全部工作人口的3.5%。除此之外,苏联八个城市的地下铁道亦属于苏联的国家铁路系统范围。.

新!!: 勃列日涅夫之死和苏联铁路运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之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