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加速度

指数 加速度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mathb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athrm)。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對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和加速度成正比,這定律又稱為「加速度定律」。假設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為零,則加速度為零,速度為常數,由於動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所以動量守恆。在電動力學裏,呈加速度運動的帶電粒子會發射电磁辐射。.

目录

  1. 261 关系: A (消歧义)加加加速度加加速度加速規动量动量中心系厘米-克-秒制假面騎士W单位换算反彈道飛彈條約反推力系统双生子佯谬參數方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向量場址效應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壓強梯度力天卫十五天卫三天卫一天卫九天卫二十三天卫二十二天卫五天卫八天卫六天卫四天王星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失重外层空间奥尔特云奇龙大桥宇稱导数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不完全驅動中日韓相容字元东风11G型柴油机车东沙大桥 (广州)世纪大桥 (巴拿马)下载管理程序比较一氧化二氮平移运动平抛运动乔治·阿特伍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座位安全帶... 扩展索引 (211 更多) »

A (消歧义)

A, a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个字母。 除此之外,A还可以指代:.

查看 加速度和A (消歧义)

加加加速度

物理学上,加加加速度,又称痉挛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四阶导数;一阶,二阶,三阶导数分别称为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换句话说,加加加速度是加加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加加加速度被如下任意一个等价的公式定义: 其中:.

查看 加速度和加加加速度

加加速度

加加速度,又称變加速度、急动度或衝動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加速度是由加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决定的。.

查看 加速度和加加速度

加速規

加速規(accelerometer),又稱加速計、加速針、加速度传感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等等,是測量加速度的裝置。相對於遠距感測的裝置,它測量的是自身的運動。 加速規的應用之一是測量重力,特別是使用於重量測定法的加速規上,這樣的裝置稱為重力計。 和許多其它科學與工程系統一樣,加速規與陀螺儀一同使用於慣性導引系統中。MEMS加速規最常見於現代汽車的安全氣囊系統上,以偵測碰撞發生時車輛突然的減速度。 加速規可能是最簡單的MEMS裝置,有時只由一個懸臂和一個重鎚組成,利用撓曲和電路來測量加速度。MEMS加速規可以測量幾千個G的幅度,單軸、二軸、三軸都可以。 加速規的廣泛使用使得自動化工業大幅降低成本。 將加速規運用在定位的估算上的研究也正在進行。全球定位系統必須接收到衛星訊號才能使用,如果裝置進到坑道內,就可以利用加速規來推斷位置。.

查看 加速度和加速規

动量

在古典力学裏,动量(momentum)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積。例如,一輛快速移動的重型卡車擁有很大的動量。若要使這重型卡車從零速度加速到移動速度,需要使到很大的作用力;若要使重型卡車從移動速度減速到零速度也需要使到很大的作用力。假若卡車能夠輕一點或移動速度能夠慢一點,則它的動量也會小一點。 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kg m s^。有關动量的更精确的量度的内容,请参见本页的动量的现代定义部分。 一般而言,一个物体的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趋势。动量实际上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推论。 动量是个矢量。 动量是一个守恒量,这表示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动量的总和不可改变。在经典力学中,动量守恒暗含在牛顿定律中,但在狭义相对论中依然成立,(广义)动量在电动力学、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中也成立。 勒内·笛卡儿认为宇宙中总的“运动的量”是保持守恒的,这里所说的“运动的量”被理解为“物体大小和速度的乘积”——但这不宜被解读为现代动量定律的表达方式,因为笛卡尔并没有把“质量”这个概念与物体“重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他认为速率(标量)而不是速度(向量)是守恒的。因此对于笛卡尔来说:一个移动的物体从另一个表面弹回来的时候,该物体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但速率没有发生改变,运动的量应该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 加速度和动量

动量中心系

在物理学中,动量中心系(Center-of-momentum frame)是人为选取的这样一个参考系,在此参考系中,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动量中心系又叫做零动量系(zero-momentum frame)。 动量中心系的特例是质心参考系,即原点固定在体系质心的动量中心系。.

查看 加速度和动量中心系

厘米-克-秒制

厘米-克-秒單位制或厘米-克-秒系統(英文:centimetre-gram-second system,故常簡稱CGS制)是一種物理單位的系統制度,分別以厘米、克及秒為長度、質量及時間的基本單位。 在力學單位方面厘米-克-秒單位制是一致的,但在電學單位方面則有幾種變體。此單位系統後來被MKS--取代,也就是米-千克-秒系統(meter-kilogram-second system),而其又被國際單位制(SI system)所取代;國際單位制具有MKS制的三個基本單位,再加上凱氏溫標、安培、燭光及莫耳,有許多工程及科學領域只使用國際單位制,不過仍有一些領域常使用厘米-克-秒單位制。 在量測純力學系統時(即只和長度、質量、力、壓力、能量等物理量有關的系統),厘米-克-秒制和國際單位制之間的轉換相當單純及明確。單位間的轉換係數均為10的次幂,均可由以下關係推導而成;100 cm.

查看 加速度和厘米-克-秒制

假面騎士W

《假面騎士W》(仮面ライダーダブル,Kamen Rider W),自2009年9月6日起於朝日電視台放映,每週日早上8:00-8:30播出的日本特攝電視劇。本作為《假面騎士系列》的第11部平成系列作品。口號是「我們是兩人合為一人的假面騎士(俺たちは、僕たちは、二人で一人の仮面ライダーだ)」,是史上首位由兩名變身者所變身而成的假面騎士。.

查看 加速度和假面騎士W

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是指通过乘以换算系数实现不同计量单位间的等量换算。.

查看 加速度和单位换算

反彈道飛彈條約

《反彈道飛彈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的条约》,是由蘇聯與美國在1972年簽署限制反彈道飛彈部署數量的條約。這項條約附屬在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談判(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 SALT)協議之下。 條約中的主要規定包括:.

查看 加速度和反彈道飛彈條約

反推力系统

反推力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是在航天工程中运用喷射装置提供反推力,以达到改变航天器姿态和必要时使航天器平移的系统。 反推力系统由数个在航天器质心对称设置的四向喷气口和控制器构成。这些四向喷气口能朝各自的四个方向少量喷气。不同喷口的不同喷气力度组合能使航天器在三轴旋转、平移。 航天中反推力系统的具体应用有:.

查看 加速度和反推力系统

双生子佯谬

双生子佯谬是一个有关狭义相对论的思想实验。有一对双生兄弟,一个登上一宇宙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另一个则留在地球。结果当旅行者回到地球后,他发现自己比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輕。 这个结果似乎与狭义相对论矛盾:狹義相對論所探討的是物體慣性參考系的相對運動,比方物體A為觀察者,觀察到物體B等速率遠離自身,相反的,物體B也會認為物體A等速率離開自身,根據狹義相對論,物體A會認為物體B的時鐘走慢了,物體B也會認為物體A的時鐘走慢了。狭义相对论指出所有观测者都有同等意义,没有任何一个参考系(frame of reference)是会获得优待的。因此旅行者会预期回到地球后会看见比他更年轻的双生兄弟,但这就与他兄弟的想法恰好相反。 但实际上旅行者的期望是错误的:狭义相对论并没有说所有观测者都有同等意义,而是只有在惯性系中的观测者(即没有进行加速运动的观测者)才有同等的意义。但宇宙飞船在旅途中亳无疑问是至少加速过一次的,所以旅行者并不是惯性系。反之,留在地球上的兄弟在宇宙飞船的返回航程時,地球相對旅行者是进行至少加速过一次的加速运动。所以双生子重逢時,每人的時鐘都相對於對方的時鍾都曾經走慢過,所以不應該發生其中一個兄弟比另一個年輕的情況。 有些人在解决这吊诡时会认为狭义相对论并不能够用于加速中的物体,而只可使用广义相对论,这是不正确的。举个例说,该对双生兄弟的年龄是可以借着求时空间隔(spacetime interval)在他们任何一个惯性系中所行走的时空路径(这些路径被称为世界线)上的积分来准确地计算出来的。近似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一加速中的宇宙飞船的相对性行为(参看相对性火箭)。狭义相对论唯一不适用的情况是当重力的影响是不能被忽略的时候,这时就真的需要用到广义相对论。 这个结果是由狭义相对论所推测出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而且能够透过实验来验证。 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這種怪異的情況:如果兩人相距一段距離,則A會看到B「縮小」了,但是B也覺得A「縮小」了。這種透視現象已經被人們適應、接受了,因爲它存在於平日的生活裏,但是人們對相對論就毫無準備。 我們已經對有關距離的相對論見解習以爲常了:從北京到上海的距離當然等於上海到北京的距離。另一方面,當我們考慮到速度方面,會認爲如果一個物體在運動,運動一定會是相對於某物:星體、地面或另一人。A物相對B物的速度,是相等於B物相對A物的速度,兩者完全相等。 注意要在參考系統中建立「同步」的概念,「到底一件事是否和另一處的另一件事同時發生」這個問題有著關鍵的重要性。所有計算都最終要涉及到哪些事件是同時發生的。也要留意,要建立兩個空間中相隔的事件的同步性,這兩個地方一定要有訊息相互傳遞,這也代表了光速是決定同步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家當然會問到,狹義相對論怎麽能在A相對B有時間膨脹而B相對A也有時間膨脹的情況下不前後矛盾。要消除矛盾,我們必須丟棄人們日常對同步性的直覺概念。同步性,是位於一個參考系中的一位觀測者和一系列事件之間的關係。 理論的架構裏有一個同時性的相對論,它影響著特定事件如何根據有相對運動的觀測者被調准。由於每個觀測者對兩個事件是否同時發生都有不同的見解.

查看 加速度和双生子佯谬

參數方程

參數方程()和函數相似,都是由一些在指定的集的數,稱為參數或自變數,以決定因變數的結果。例如在運動學,參數通常是「時間」,而方程的結果是速度、位置等。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是某个变数t的函数: \begin x.

查看 加速度和參數方程

向心加速度

在物理學中,向心加速度(Centripetal Acceleration)是一種物理量,是用來描述一個圓周運動物體能繞著圓形軌道旋轉而不會脫離圓周運動所需的加速度。通常用ac(拉丁字母小寫a下標一個c)來表示向心加速度。 一個作等速率圓周運動的質點雖然在圓周上每個位置的速率皆相同,但其運動方向都是沿著各自的切線方向而有所不同(即切向速度不相同),因此存在一個加速度使其可以改變其速度而維持在原來的圓周運動不至於會脫離原來運動軌跡,而這加速度稱作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一般由向心力決定,但有時會因為有角加速度而有所不同。 另外,向心加速度不一定只存在於圓周運動,只要該加速度可以使曲線運動物體維持當前曲線並持續運動就可稱為向心加速度。尤其是簡諧運動。.

查看 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在古典力学中,向心力是當物体沿着圓周或者曲線軌道運動時,手指向圆心(圓周率中心)的合外力作用力。“向心力”一词是从这种合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而命名的。這種效果可以由弹力、重力、摩擦力等任何一力而产生,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或其分力提供。 因为圆周运动属于曲线运动,在做圆周运动中的物体也同時會受到與其速度方向不同的合外力作用。对于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是一種拉力,其方向隨著物體在圆周轨道上的运动而不停改变。此拉力沿着圆周半径指向圆周的中心,所以得名“向心力”。向心力指向圆周中心,且被向心力所控制的物体是沿着切线的方向运动,所以向心力必与受控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仅产生速度法线方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只改变所控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改变运动的速率,即使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也是如此。非匀速圆周运动中,改变运动速率的切向加速度并非由向心力产生。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物体运动圆周半径的长度(r)和角速度(ω)有着密切关系。.

查看 加速度和向心力

向量

向量(vector,物理、工程等也称作--)是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等多个自然科學中的基本概念,指一个同时具有大小和方向,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几何對象。一般地,同时满足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性质的几何对象即可认为是向量(特别地,电流属既有大小、又有正负方向的量,但由于其运算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公认为其不属于向量)。向量常常在以符号加箭头标示以区别于其它量。与向量相对的概念称标量或数量,即只有大小、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方向(电流是特例)、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量。.

查看 加速度和向量

場址效應

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s)是一種影響地震震度的因素Semblat J.F., Pecker A. (2009) Waves and vibrations in soils: earthquakes, traffic, shocks, construction works, IUSS Press, Pavia, Italy, 499p.

查看 加速度和場址效應

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

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Sistema de Alerta Sísmica Mexicano, SASMEX),是墨西哥依托潜在震源地附近的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在破坏性的S波和面波到达监测区域时发布警报的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的前身“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Sistema de Alerta Sísmica para la Ciudad de México, SAS)于1991年9月开始试运行,并于1993年8月正式向墨西哥城的民众提供预警信息,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为公众提供预警的地震预警系统。2005年,墨西哥城和瓦哈卡市对地震预警系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 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由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墨西哥地震仪表与记录中心”(Centro deInstrumentacióny RegistroSísmico, A.C或CIRES)管理,并受到的支持。.

查看 加速度和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

壓強梯度力

壓強梯度力事實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它其實是由于氣壓不同而產生的空氣加速度(即單位質量所受的力)。它是产生從高氣壓區向低氣壓區的空氣加速度的原因,產生風。在氣象學中, 分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是向量,其大小决定于气压梯度和空气的密度。方向垂直于等压面并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方向。葛朝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程》, 第83页.

查看 加速度和壓強梯度力

天卫十五

天衛十五 (波克,Puck) 是於1985年12月被航海家2號太空船發現的天王星內衛星,名稱來自凱爾泰神話和英語的民間傳說。天衛十五位於天王星環和大衛星米蘭達之間,是一顆直徑大約162公里,形狀接近球形的天體。他的表面有一個大且黑暗的坑穴,其中的光譜呈現水冰的跡象。.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十五

天卫三

天卫三(泰坦妮亞、 )是天王星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第八大的衛星。表面也覆满了火山灰。这表明曾发生过火山活动。那儿有长达数千公里的大峡谷,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水冻结、膨胀,撑裂了薄弱的外壳而形成的。它的表面也被一种黑色物质重新覆盖过,可能是甲烷或水冰。.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三

天卫一

天衛一(Ariel、)是天王星的衛星,它是威廉·拉塞爾(William Lassell)在1851年10月24日和天衛二一起發現的。.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一

天卫九

天卫九,又名克萊西達(Cressida、Χρησίδα),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1986年由旅行者2号發現。 傳統上所有天王星的英語名字都是以威廉·莎士比亞或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中的人物的名稱來命名的,這個傳統從約翰·赫歇爾開始的一直延用至今。天衛九的英語名克萊西達是莎士比亞悲劇《脫愛勒斯與克萊西達》中,女主角特洛伊著名悲劇女英雄克萊西達的名字。.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九

天卫二十三

天衛二十三(瑪格麗特,Margaret )是天王星唯一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是斯科特·謝帕德和大衞·朱維特在2003年發現的,臨時名稱是S/2003 U 3.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二十三

天卫二十二

天卫二十二(Francisco, S/2001 U 3)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2001年8月13日发现, 2003年正式确认,其平均直径约为22公里。.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二十二

天卫五

天衛五(英文:Miranda,,或音譯:米兰达)是天王星主要的衛星中最小與最內側的一顆,於1948年2月16日被古柏(Gerard Kuiper)在麥唐納天文台發現,以莎士比亚歌劇《暴風雪》中Prospero的女兒命名,是天王星的第五顆衛星。 到目前為止,只有航海家2號的探測,曾在1986年1月飛越過米蘭達南半球時,拍攝過他朝向太陽那一面唯一的近距離特寫照,所以只有這一部分曾被研究過,顯示他是天王星的系統中最活躍的地質。.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五

天卫八

天卫八(Uranus VIII),又名「碧安卡」(Bianca, ,與小行星歌女星重名),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內衛星。於1986年1月23日由旅行者2号發現,並曾暫時定名為S/1986 U 9。質量約9.2×1016公斤,平均半徑約為25.7 ± 2 公里。該衛星以威廉·莎士比亚作品《馴悍記》中的角色命名。.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八

天卫六

天卫六(Cordelia,,)是天王星的一颗内层卫星。它是在1986年1月20日从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所拍摄的照片中发现的,当时的临时编号为S/1986 U 7。 这以后直到1997年才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再次观测到它。 天卫六的英文名Cordelia来自威廉·莎士比亚的名著《李尔王》中李尔王最小的女儿。 除了它的轨道, 大约为20千米的半径 以及几何反照率为0.08, 事实上人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在旅行者2号的照片中,天卫六是一个细长的天体,长轴指向天王星。椭球形的天卫六轴比(长轴与短轴之比)为0.7 ± 0.2。 天卫六是天王星ε环内层牧羊犬卫星。 天卫六的轨道与天王星轨道同步,因此由于潮汐减速而缓慢衰减。 天卫六与天卫十三非常接近5:3轨道共振。.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六

天卫四

天卫四又稱為奥伯龙(Oberon)是距离天王星最远的大卫星,其体积和质量在天王星所有卫星中均位列次席,同时也是太阳系质量第九大的卫星。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首次观测到该卫星。天卫四的名稱奥伯龙来自于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當中的一個角色。天卫四的公轉轨道有一部分位于天王星磁圈之外。 天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冰体水和岩石构成,其内部可能分化出岩石内核及冰质地幔。此外,在内核和地幔之间可能还存在着一层液态水。天卫四的表面呈暗红色,其主要地形是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后所形成的,並有許多直径达到210公里的撞击坑存在。天卫四表現存在峡谷(地堑)地形,该地形是天体演化初期因内部膨胀而形成的。 旅行者2号于1986年1月近距離飞掠該衛星,也是人类目前对天王星系统进行过唯一一次的近距离观测。旅行者2号拍摄了数张天卫四照片,涵蓋該天体40%的表面。.

查看 加速度和天卫四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見的,但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速度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认定为一颗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發現天王星,从而在太陽系的現代史上首度擴展了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符號為、♅(♅,Unicode編碼U+2645)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行星」分類來安置她們。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测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複杂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发现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迹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公尺。 在西方文化中,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希臘神祇命名的行星,其他行星都依照羅馬神祇命名。.

查看 加速度和天王星

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对行星做出定义,规定行星即为按轨道围绕恒星运动、尺寸大到足以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且清除邻近的小天体的天体。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在尺寸上足以令其引力克服内部刚性,并因此成为圆形(椭球形)。“清除邻近小天体”的实际意义是指卫星大到其引力足以控制附近的所有物体。根据国际天文联会此一定义,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所有以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并保持流体静力平衡,但未能清除附近小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除太阳、行星和矮行星外,太阳系内的所有其它天体则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此外,太阳和另外十余颗卫星尺寸也大到足以达成流体静力平衡。除太阳外,这些天体都属于“行星质量天体”,簡稱“行质天体”(planetary-mass object,縮寫為planemo)。以下列表中列出了太阳和太阳系中所有已知的行星质量天体。太阳的轨道特性列出的是其与银心的距离。其它所有天体按其与太阳的间隔距离排序。.

查看 加速度和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查看 加速度和失重

外层空间

-- --(outer space),於中國大陸稱外層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 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太空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外太空與地球大气层並沒有明確的界線,因為大氣隨著海拔增加而逐漸變薄。假設大氣層温度固定,大氣壓會由海平面的大約1013毫巴,隨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數化減少至零為止。 国际航空联合会定義在100公里的高度為卡門線,為現行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定義。美國認定到達海拔80公里的人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過程中,120公里是空氣阻力開始發生作用的界線。.

查看 加速度和外层空间

奥尔特云

奧爾特雲,又稱奧匹克-奧爾特雲,在理論上是一個圍繞太陽、主要由冰微行星組成的球體雲團。奧爾特雲位於星際空間之中,距離太陽最遠至10萬天文單位(約2光年)左右,也就是太陽和比鄰星距離的一半。同樣由海王星外天體組成的凱伯帶和離散盤與太陽的距離不到奧爾特雲的千分之一。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系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 奧爾特雲由2個部份組成:一個球形外層和一個盤形內層,後者又稱希爾斯雲(Hills cloud)。奧爾特雲天體的主要成份為水冰、氨和甲烷等固體揮發物。 天文學家猜測,組成奧爾特雲的物質最早位於距太陽更近的地方,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因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而分散到今天較遠的位置。目前對奧爾特雲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是所有長週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及木星族彗星的發源之地。奧爾特雲外層受太陽系的引力牽制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臨近恒星和整個銀河系的引力影響。這些擾動都會不時導致奧爾特雲天體離開原有軌道,進入內太陽系,並成為彗星。根據軌道推算,大部份短週期彗星都可能來自於離散盤,其餘的仍有可能來自奧爾特雲。.

查看 加速度和奥尔特云

奇龙大桥

奇龙大桥,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的一座公路斜拉桥,是魁奇路东延线跨越东平水道的关键节点,连接禅城区与顺德区。该桥建成后,承担起佛山中心商务区与广州中心城区、西江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禅城向西可连接广明高速,向东20分钟车程即可直达广州南站,同时也借此打通了与乐从、陈村、桂城等地区的对接,使禅城主城区东西方向的交通压力大为缓解,重新构建了禅城的交通组织体系。 奇龙大桥是“佛山市魁奇路东延线二期工程”的一部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于2014年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佛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四川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于2016年8月17日合龙,2016年11月18日建成通车。.

查看 加速度和奇龙大桥

宇稱

在量子力學中,宇稱被描述成宇稱變換中的量,以P (Parity) 表示。宇稱變換(又稱宇稱倒裝),是一個在一個三維座標系中其中一維的翻轉(變換),在三維空間之內,它也可以是一個在x, y, z 軸中同時進行的變換(點反演) 因為宇稱變換會將一個現象轉化為其的鏡像,所以宇稱變換也可以被形容成一個測試左右手座標系的物理現象。在宇稱變換之中,假設變換是在右手座標系,這樣的變換在左手座標系看來就可以被認為是一個身分轉換,反之亦然。 大部分的標準模型在宇稱底下,都呈現宇稱對稱,但弱交互作用卻會破壞這種對稱性。 在任何一維的三維座標系下,P的矩陣的行列式.

查看 加速度和宇稱

导数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学中重要的基礎概念。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当函数f的自变量在一点x_0上产生一个增量h时,函數输出值的增量與自變量增量h的比值在h趋于0时的極限如果存在,即為f在x_0处的导数,记作f'(x_0)、\frac(x_0)或\left.\frac\right|_。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那么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 对于可导的函数f,x \mapsto 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的导函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查看 加速度和导数

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

富尔顿空對地回收系统(英文:Fulton surface-to-air recovery system,縮寫:STARS)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所采用的一套利用单架回收地面人员的系统,昵称“天钩”(Skyhook)。该系统涉及到使用整体型降落伞背带和一个带有附加升力线的可自动膨胀式氢气球。MC-130E利用机头上的V-形架将降落伞背带啮合并用卷轴卷起。在白天,利用升力线上的红旗引导飞机回收,夜间则利用升力线上的灯光。恢复工具包被设计为回收一至两人。 该系统是由于1950年代初为中央情报局开发的。该系统是从一个美国与英国军队在二战期间使用过的类似系统演化而来。早期的系统未使用气球,而是需要被营救人员在地面立起两根中间有绳索的高杆子。再由一架飞机,通常是C-47“空中列车”,拖着一根套索低空飞过,将地面人员钩走。.

查看 加速度和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

不完全驅動

不完全驅動(Underactuation)是机器人学及控制理论中的術語,是指力學系統無法受控,依位形空间中的任意軌跡行進。會出現此情形的可能原因很多,最簡單的是系統执行器的個數小於其自由度,此情形的系統稱為顯然不完全驅動(trivially underactuated)。 有許多力學系統都是不完全驅動,包括汽车、固定翼飛機,甚至動物也是。.

查看 加速度和不完全驅動

中日韓相容字元

中日韓相容字元(3300 - 33FF)包含電報符號中的幾個小時,該月的天,各種拉丁文單位的片假名等簡稱。這些字元主要使用在中國和日本豎體印刷以一個正方形符號顯示。.

查看 加速度和中日韓相容字元

东风11G型柴油机车

东风11G型柴油机车(DF11G),是中国铁路使用的双机重联准高速柴油机车车型,由中国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为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而专门研制,其设计借鉴了东风11型、东风11Z型机车的技术,能够满足单司机值乘、长交路连续运行的应用条件,并具有向客车供电功能,同时也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全微机控制技术的柴油机车。.

查看 加速度和东风11G型柴油机车

东沙大桥 (广州)

东沙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座高速公路桥梁,位于荔湾区东沙街道与番禺区洛浦街道交界处,跨越珠江东平水道,是东新高速公路(粤高速S39)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大桥北侧通过东沙立交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粤高速S81)和东沙大道相连,南侧可直通广州南站。由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设计,于2005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2008年7月建成,2010年12月31日正式通车。.

查看 加速度和东沙大桥 (广州)

世纪大桥 (巴拿马)

巴拿马的世纪大桥(Puente Centenario)是跨越巴拿马运河的一座公路斜拉桥。该桥的修建是为了缓解美洲大桥的交通压力,并替代它成为泛美公路的载体。大桥2004年开通后,成为第二条跨越运河的永久通道。.

查看 加速度和世纪大桥 (巴拿马)

下载管理程序比较

下载管理程序可以对已下载的文件进行排序、分类等操作。此外,这类软件通常还可以帮助用户提高下载速度并在下载中断后从中断的位置恢复下载。大多数下载管理程序属于免费软件,有些甚至是开源软件,但另外一些则是收费软件。.

查看 加速度和下载管理程序比较

一氧化二氮

一氧化二氮或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无色有甜味气体,又称笑气,是一种氧化剂,化学式N2O,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于1799年由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该气体早期被用于牙科手术的麻醉,現用在外科手術和牙科。“笑氣”的名稱是由於吸入它會感到欣快,并能致人发笑。一氧化二氮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浓硫酸,但不与水反应。它也可以用來作為火箭和賽車的氧化劑,以及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一氧化二氮是强温室气体。现笑气被用在很多娱乐场所。.

查看 加速度和一氧化二氮

平移运动

在經典力學裏,任何剛体,不论尺寸大小,假若它内部每一部份都是朝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則稱此剛体的运动為平移运动(translational motion)。英國物理歷史學者E. T. Whittaker這樣定義: 平移運動會將剛體內部每一點的位置 (x,y,z) 移動至 (x+\Delta x_,y+\Delta y_, z+\Delta z_) ,其中, (\Delta x_,\Delta y_,\Delta z_) 是同樣的位移向量。.

查看 加速度和平移运动

平抛运动

当物体在具有一定初速度并水平抛出时,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

查看 加速度和平抛运动

乔治·阿特伍德

乔治·阿特伍德(George Atwood ,),英格兰数学家、国际象棋棋手。他曾发明了一种装置来展现恒定的加速度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影响,后世称为阿特伍德机,他曾与当时多名国际象棋高手对局,并违反当时习惯地将对局记载下来,称为重要的研究资料。.

查看 加速度和乔治·阿特伍德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是臺灣使用的地震震度分級,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制定,以地動加速度(gal,1gal.

查看 加速度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

座位安全帶

安全帶是一種交通工具上的主動式安全裝備,還會與安全氣囊連動成為車輛的被動安全系統。.

查看 加速度和座位安全帶

二體問題

在經典力學裏,二體問題(two-body problem)研究兩個粒子因彼此互相作用而產生的運動。這是個很重要的天文問題,常見的應用有衛星繞著行星公轉、行星繞著恆星公轉、雙星系統、雙行星、一個經典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等等。 二體問題可以表述為兩個獨立的單體問題,其中一個是平凡的單體問題,另外一個單體問題研究一個粒子因外力作用而呈現的運動。由於很多單體問題有精確解(exact solution),即不需借助近似方法就可得到問題的解答;其對應的二體問題連帶地也可解析。顯然不同地,除了特別案例以外,三體問題(或者更複雜的多體問題)並沒有精確解。.

查看 加速度和二體問題

廣義協變性

論物理學中,廣義協變性(又稱為微分同胚協變性、廣義不變性)為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任意微分座標轉換下保持不變。其精神在於座標並非先驗地存在於自然中,而是人們欲描述自然所伴隨的人工產物;也因此不應在基本物理定律中具有實質物理意義。 以廣義協變性表示的物理定律,在所有座標系中皆應保持相同的數學形式。欲達成此目標,通常會以張量場來描述物理量。古典電磁學(非量子的)為其中一項例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及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皆採用廣義協變性原則;然而前者的例子侷限在平直時空的慣性參考系,為全域的勞侖茲協變性。後者則推廣為局域的勞侖茲協變性,以適用所有參考系,並能解釋加速運動與重力現象。 古典統一場論的泰半工作著墨於將廣義相對論推廣至涵蓋電磁學等物理現象,其推論基礎亦即廣義協變性。.

查看 加速度和廣義協變性

廣義相對論

广义相对论是現代物理中基于相对性原理利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该理论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开始发展,最终在1915年基本完成。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與狭义相对论加以推廣。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时空的曲率则通过爱因斯坦场方程和处于其中的物质及辐射的能量與动量联系在一起。 从广义相对论得到的部分预言和经典物理中的对应预言非常不同,尤其是有关时间流易、空间几何、自由落体的运动以及光的传播等问题,例如引力场内的时间膨胀、光的引力红移和引力时间延迟效应。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至今为止已经通过了所有观测和实验的验证——广义相对论虽然并非当今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论,但却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最为基础的即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定律应如何统一以形成完备并且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比如它预言了某些大质量恒星终结后,会形成时空极度扭曲以至于所有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逸出的区域,黑洞。有证据表明恒星质量黑洞以及超大质量黑洞是某些天体例如活动星系核和微类星体发射高强度辐射的直接成因。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会形成引力透镜现象,这使得人们可能观察到处于遥远位置的同一个天体形成的多个像。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已经由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2015年9月直接观测到。此外,广义相对论还是现代宇宙学中的的理论基础。.

查看 加速度和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入門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关于引力的理论,它在1907年到1915年由爱因斯坦完成。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之间的引力来自于时空的弯曲。 在广义相对论出现之前的200多年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被广泛接受,它成功地解释了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牛顿的定律中,引力来自大质量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虽然牛顿也不知道这种力的本质,但它在描述运动时却非常成功。 但是,实验和观测都显示,爱因斯坦对引力的描述能够解释多个由牛顿定律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水星和其他行星轨道的反常的进动。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一些关于引力的显著效应,比如引力波和引力透镜,还有引力场引发的时间膨胀。2016年2月11日,LIGO團隊於華盛頓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共同宣布人類對於重力波的首個直接探測結果。所探測到的重力波來源於雙黑洞融合。 广义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现在理解黑洞(一个引力强大到使光都无法逃逸的空间区域)的基础。其强大的引力也使一些天体(比如活动星系核和X射线双星)发射出强烈的辐射。广义相对论也是宇宙学的标準大爆炸模型的理论框架中的一部分。 然而,到现在仍然有大量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根本的是广义相对论如何和量子力学结合而产生一个完整一致的量子引力理论。.

查看 加速度和廣義相對論入門

以科學家命名的非國際單位列表

以科學家命名的非國際單位列表列出在物理單位上,以突出貢獻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這些單位不是國際單位,但是奈培與貝爾兩非國際單位可用於國際單位制上。這些單位雖然是非國際單位,但現在常用於科學上。這些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單位將永久使用。以下列表列出以科學家命名的非國際單位。.

查看 加速度和以科學家命名的非國際單位列表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查看 加速度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Severe Tropical Storm Nanmadol,國際編號:17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mong,菲律賓華語譯名:俄蒙)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風暴。「南瑪都」(Nan Madol,國際音標:nanˈmadol)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所提供,為波納佩島上的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南瑪都在西菲律賓海成熱帶低氣壓後採取西北路徑以時速約35公里直撲臺灣東部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南瑪都其後改為以東北路徑穿越八重山群島並進入东海,且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且發展出風眼結構,於7月4日受西風帶影響而加速至每小時約50公里高速橫掃日本,是繼後14年以來首個登陸愛媛縣的熱帶氣旋,並在當地造成洪水、劇烈風勢和山崩,截至11日有30死亡,19人失蹤。南瑪都橫過日本後重返西北太平洋並受斜壓和冷空氣影響,於晚間至翌日轉化為溫帶氣旋,最後進入白令海,並侵襲阿留申群島。南瑪都是繼同年較早前熱帶風暴梅花後該年第2個轉向形熱帶氣旋。.

查看 加速度和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

強烈熱帶風暴艾利(Severe Tropical Storm Aere,國際編號:16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2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ulian,菲律賓華語譯名:朱利安)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此風暴名稱由美國提供,是馬紹爾語的風暴之意。此名為第3次使用,對上兩次是分別在2004年和2011年,當中2004年颱風艾利曾侵襲臺灣並引發嚴重土石流災害。.

查看 加速度和強烈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

伽利略,多数情况下简称伽,是一个加速度单位,常用于重力场的测定。BIPM SI brochure, 8th ed.

查看 加速度和伽

伽利略变换

伽利略變換是-zh-cn:经典力学; zh-hk:經典力學; zh-tw:古典力學-中用以在兩個只以均速相對移動的參考系之間變換的方法,屬於一種被動態變換。伽利略变换明顯成立的公式在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时、亦或者是电磁过程不会成立,這是相對論效應造成的。 伽利略·伽利萊在解釋均速運動時制定了這一套概念。他用其解釋球體滾下斜面這一力學問題,並測量出地球表面引力加速度的數值。.

查看 加速度和伽利略变换

伽利略·伽利莱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 ;)Drake(1978, p.1).伽利略出生日期用的是儒略曆,當時所有基督教國家都使用這個曆法。義大利及幾個天主教國家於1582年改用公曆。除非特別註明,條目中的日期皆為公曆。,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等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又發表惯性原理阐明,未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不变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Finocchiaro (2007).

查看 加速度和伽利略·伽利莱

弗莱纳公式

在向量微积分中,弗勒内-塞雷公式(Frenet–Serret 公式)用来描述欧几里得空间R3中的粒子在连续可微曲线上的运动。更具体的说,弗勒内公式描述了曲线的切向,法向,副法方向之间的关系。这一公式由法国数学家让·弗雷德里克·弗勒内(于1847年的博士论文中)和约瑟夫·阿尔弗雷德·塞雷(于1851年)分别提出。 单位切向量 T,单位法向量 N,单位副法向量 B,被称作 弗勒内标架,他们的具体定义如下:.

查看 加速度和弗莱纳公式

异常物质

在物理學中,奇異物質(exotic matter)指的是與普通物質不同,具有奇異特性的物質的統稱。奇異物質有以下幾種:.

查看 加速度和异常物质

引力

重力(Gravitation或Gravity),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 引力与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及强相互作用力一起构成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在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是最弱的一种,但同时也是一种长程有效作用力。在现代物理学中,引力一般由广义相对论来精确描述,认为引力反映了物体的惯性在弯曲时空中的表现。而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对引力在通常物理条件下的极好的近似描述。 在地球上,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赋予了物体的重量,并使物体落向地面。在宇宙中,引力让物质聚集而形成天体,同时也让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形成按照轨道运转的天体系统。此外,月球以及太陽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形成了地球上的潮汐。.

查看 加速度和引力

引力加速度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引力加速度是指由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任何质量的物体都会在引力场中得到同样的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加速度约在 9.78米/平方秒与9.82米/平方秒之间,一般默认为标准值:9.80665米/平方秒。 一个质量为M的天体在空间某点所产生的引力加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

查看 加速度和引力加速度

引力结合能

重力结合能是将松散物质通过引力作用相互聚拢的能量,其在量上等于将物体移动至无限远处所需的能量,或者物体从无限远处开始加速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热能的形式)。 一个系统的重力结合能等于这个系统的重力势能的相反数。在一个天体和一颗卫星的系统中,重力结合能较卫星与天体之间的重力势能,其绝对值大得多。这是因为,后者仅将两部分分离的能量计算在内,而不计算各部分本身的能量。 对于一个均质球体,重力结合能U的定义为: 其中,G代表重力常数,M是这个球体的质量,r是球体半径。与将两个相互接触的相同球体分离至无限远所需的能量相比,这一能量还要大20%。 假设,地球是一个均质球体,质量M.

查看 加速度和引力结合能

引力時間膨脹

引力時間膨脹(Gravitational time dilation)是指在宇宙有不同勢能的區域會導致時間以不同的速率度過的現象,引力導致的時空扭曲率越大,時間就過得越慢。愛因斯坦最初在自己的相對論中預測出這種現象,並其後由各種廣義相對論實驗中被證實。 其中一種證實方法就是把兩個原子鐘放在不同的高度(因此來自地球的引力效應會有差別),它們在一段時間后所測到的時間會有些許差別。其差別極小極小,甚至要用到納秒來作單位。 引力時間膨脹首次由愛因斯坦于1907年提出,並是狹義相對論中參照對象的加速前進所導致的結果。在廣義相對論中,它被視爲是時空度規張量描述的在不同地點的原時的差。龐德-雷布卡實驗首次直接證實了這種現象的存在。.

查看 加速度和引力時間膨脹

开封黄河大桥 (大广高速)

大广高速开封黄河大桥,原名“阿深高速开封黄河大桥”,又称“开封黄河二桥”,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北部,是大广高速公路(原规划“阿荣旗至深圳高速公路”)河南段跨越黄河干流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北岸为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南岸为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大桥由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中铁四局集团负责施工,于2004年7月30日开工建设,2006年7月15日主桥合龙,2006年11月28日建成通车。 大桥由民营企业河南鸿宝集团投资建设,经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豫发改设计〔2004〕1104号”、“豫发改设计〔2006〕272号”文件批准,核定概算210,534万元人民币。河南鸿宝集团通过招标获得该桥30年期限的经营权,包括建设管理权、运营管理权、车辆通行费收费权、广告经营权等特许权。.

查看 加速度和开封黄河大桥 (大广高速)

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所发现、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他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學雜誌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於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幸运地得到了著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所观察与收集、且非常精确的天文資料。大约于1605年,根据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資料,开普勒发现行星的移动遵守著三条相当简单的定律。同年年底,他撰寫完成了發表文稿。但是,直到1609年,才在《新天文学》科學雜誌發表,這是因為布拉赫的觀察數據屬於他的繼承人,不能隨便讓別人使用,因此產生的一些法律糾紛造成了延遲。 在天文学与物理学上、开普勒的定律给予亚里士多德派与托勒密派极大的挑战。他主张地球是不斷地移动的;行星轨道不是圓形(epicycle)的,而是椭圆形的;行星公转的速度不等恒。这些论点,大大地动摇了当时的天文学与物理学。经过了几乎一個世纪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研究,物理学家终于能够運用物理理论解释其中的奧秘。艾萨克·牛顿應用他的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严格地証明了开普勒定律,也让人们了解了其中的物理意义。.

查看 加速度和开普勒定律

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粒子物理學中,彎曲時空的量子場論是指將平直時空的量子場論推展到彎曲時空。此理論的一般性預測為:時變重力場或具有視界的非時變重力場皆可導致粒子創生。.

查看 加速度和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位置向量

在三维空间裏,相对于某参考点,一个质点的位置,可以用位置向量来表示。設定一坐标系。參考这坐标系,质点的坐标,就是相对于這坐标系的原点的位置向量。在运动学裏,位置向量是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参量,是一个向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查看 加速度和位置向量

你感觉到了吗?

你感觉到了吗?(Did You Feel It?,縮寫:DYFI),是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的一种地震感知收集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而估算出各地域的地震烈度信息,并可自动生成整场地震的烈度图,以快速估计出对应地区的震害程度。该系统自1999年投入使用以来,被认为有效补充了地震烈度评估体系,并在地震学家和普通居民之间建立了沟通渠道,成为宏观烈度度量的方式之一。 DYFI系统使用麦加利地震烈度度量标准进行烈度评估,记录在全球发生的震级3.8级以上地震的震害和感知信息,并由此组成地震感知数据库以便于科学研究。.

查看 加速度和你感觉到了吗?

循環定義

循環定義是指用於定義某詞語的詞語最終需用某詞語本身來定義的情形。 循環定義無法產生新知,如果讀者沒有事先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就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語。因此,循環定義常被認為是定義謬誤。 詞典經常會循環定義,比如用乙定義甲,用丙定義乙,……繞了一圈又用甲定義癸。然而詞典經常不是沒用的,這是因為只要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或幾個詞,詞典就能幫助我們認識其他的詞。然而,如果有人對甲、乙、丙、……、癸確實一無所知,詞典對他是無用的。.

查看 加速度和循環定義

微积分学

微積分學(Calculus,拉丁语意为计数用的小石頭) 是研究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和無窮級數等的一個數學分支,並成為了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歷史上,微積分曾經指無窮小的計算。更本質的講,微積分學是一門研究變化的科學,正如:幾何學是研究形狀的科學、代數學是研究代數運算和解方程的科學一樣。微積分學又稱為“初等數學分析”。 微積分學在科學、經濟學、商業管理學和工業工程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用來解决那些僅依靠代數學和幾何學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微積分學在代數學和解析幾何學的基礎上建立起来,主要包括微分學、積分學。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演绎。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長度、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微積分學基本定理指出,微分和積分互為逆運算,這也是兩種理論被統一成微積分學的原因。我們能以兩者中任意一者為起點來討論微積分學,但是在教學中一般會先引入微分學。在更深的數學領域中,高等微積分學通常被稱為分析學,並被定義為研究函數的科學,是現代數學的主要分支之一。.

查看 加速度和微积分学

德国国营铁路250型电力机车

德国国营铁路250型电力机车(DR-Baureihe 250)是德国国营铁路的一款的重载电力机车,自1992年起被德国铁路股份公司重定型为155型。其应用领域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电气化铁路中的重载货运列车。.

查看 加速度和德国国营铁路250型电力机车

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

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DB-Baureihe 103,前称E03型)是德国联邦铁路用于牵引快速旅客列车的一款重型六轴电力机车。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德国联邦铁路的旗舰车型,并且是除V200型柴油机车外最著名的德国机车。伴随着7,440千瓦的持续功率,E03型在出厂后即成为全球功率最强大的单体机车.

查看 加速度和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

保時捷Carrera GT

保時捷Carrera GT(廠方代號:980),是保時捷在德國萊比錫工廠在2004年至2006年間生產的一款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超級跑車。.

查看 加速度和保時捷Carrera GT

土卫十

土卫十又稱為「傑努斯」(S/1980 S 1, Jan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绕土星一周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自转一周需要9小时。 曾經被錯認為另一個衛星「泰美斯」,不過最後確認「泰美斯」和土衛十是同一個衛星。.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十

土卫十一

土衛十一又稱為「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是土星的一顆內側衛星,它的專屬名稱厄庇墨透斯源自神話,是普羅米修斯的兄弟。.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十一

土卫十五

土卫十五又稱為「亞特剌斯」(S/1980 S 28, Atla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內衛星。.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十五

土卫十八

土衛十八又稱做「潘 」(, Πάν),是土星最內側的衛星。它是核桃形的小衛星,大約長35公里,高23公里,軌道完全在土星A環的恩克環縫中。潘的行為像是環的牧羊犬,維繫著恩克環縫的形狀,並且清除侵入環中的粒子。 它是Mark R.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十八

土卫七

2 |- ! align.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七

土卫三

土衛三又稱為「忒堤斯」(Tethys),是一顆土星的衛星,由義大利科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84年3月21日所發現的。.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三

土卫一

土卫一又稱為「彌瑪斯」(Mimas,Μίμᾱς,极少情况下拼为Μίμανς),是土星的一颗卫星,1789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 它以希腊神话中的盖亚之子Mimas命名。 土卫一是已知的太阳系中最小的在自吸引作用下呈球状的天体。.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一

土卫二

土卫二又稱為「恩賽勒達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旅行者號顯示土衛二直徑約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幾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陽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 二十世纪末发射,并于二十一世紀初抵達土星附近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开了旅行者探访之后留下的诸多疑团。在2005年,卡西尼飞船数次近距离掠过土卫二,获得了该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特别是发现了从该卫星南极地区喷射出的富含水分的羽状物。该发现,以及可探测到的逃逸内能的存在、南极地区极少存在撞击坑的情况,共同证明了土卫二至今仍然存在地质活动。在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中,许多卫星都会成为轨道共振的牺牲品,这会导致星体震动和轨道的扰动,而对于更加靠近行星的卫星,潮汐效应则会加热行星的内部,这或许可以解释土卫二的地质活动。 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宣佈,卡西尼號發現了土衛二南極地底存在液態水海洋的證據,海洋厚度約為10公里。南極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噴出大量水氣和其他揮發物,夾雜類似氯化鈉晶體、水冰等固態粒子,噴射量約為每秒200公斤。噴出的水有一部份以「雪」的形態落回土衛二表面,一部份融入土星環中,另一部份甚至可到達土星。這些羽狀噴射物也為土星E環物質來源於土衛二的觀點提供了重要的證據。2015年9月16日,美國太空總署确认,根据卡西尼號的探测数据,其表面冰层下面拥有全球性海洋,而且海洋的底部有水热活动,即存在海底热泉。 由於接近地表處有水的存在,所以土衛二是尋找地外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分析指出,土衛二的噴射現象源自地表下的液態水海洋。噴射物的化學成份以及引力場模型表明地下液態水源體是在與岩石接觸的,所以可能是天體生物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二

土卫五

土卫五又稱為「瑞亞」(Rhea),是环绕土星运行的第二大卫星,並為太陽系中第九大的衛星。它是由法國天文學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於1672年所發現的。.

查看 加速度和土卫五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查看 加速度和土星

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是因地球本身質量而具有的引力。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示符号為g,近似地等于每平方秒9.8米或每平方秒32英尺。這表示,當忽略空氣阻力時,物件在地球表面上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為 9.8 m/s2。 換言之,靜止物件下落一秒後的速度為9.8m/s,兩秒後為19.6 m/s,如此類推。地球本身也受到下落物體等值的吸引力加速,也就是說地球會朝著下落物體的方向加速移動,但是地球質量遠大於下落物的質量,所以下落物對地球的加速度非常小。 地球引力又稱地心引--力或地心吸力,但這是不正確的,物理學上沒有此說法。.

查看 加速度和地球引力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轉是固體的地球繞著自己的軸轉動,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天球的北極點鳥瞰,地球自轉是逆時針旋轉;从南极点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查看 加速度和地球自转

圓周運動

在物理學中,圓周運動是指运动轨迹为圆或圆的一部分的一种运动。 圓周運動的例子有:一個轨道为圆的人造衛星的运动、一个電子垂直地進入一個均勻的磁場时所做的运动等等。.

查看 加速度和圓周運動

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也稱為等速度運動、等速直線運動或等速度直線運動。 假設一個物體在每一段相同的時間內的移動距離都相等的話,則此現象我們稱之該物體為等速度直線運動,簡稱為等速度運動。 此種運動的性質特性為,在同等大小的時間內,該物體的位移(起點到終點的直線距離)大小皆相等,而且該物體的運動方向也會保持初始的方向不變(此物體不受力或是其合力為零)。物體的速度呈現某一定值不變,該物體會在一直線上成運動狀態,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間隔中通過的位移均會相等。 由於速度v是一種向量,速度向量為定值的時候表示其大小、方向都不會發生變化,該物體的的加速度a會等於0呈現定值狀態,因此等速度直線運動是等加速度直線運動中的一個特例(加速度為零的等加速度運動),但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對106年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物理科試題解釋,「速度不變,為等速運動,而非變速運動中的等加速運動」 。依照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即為俗稱的慣性定律)來說,在不受任何外力或是所受外力之合為零的狀態下,運動中的物體定會保持等速度直線運動(靜止的物體依然會保持靜止狀態),由此可知上述之牛頓定律也可說明等速度運動的運動狀態。 等速度的運動,是種速度、方向都相等的運動,依此定義解釋可得等速運動、等速度運動、等速度直線運動以上三項均會相等,.

查看 加速度和匀速运动

初速

初速可以指.

查看 加速度和初速

切向速度

一個圓周運動,其中其中θ表示角移、ω表示角速度、v代表'''切向速度''' 在物理學中,切向速度(英语:tangential velocity)是一種物理量,用來描述一曲線運動物體的速度,但不是它的速率。當一質點作等速率曲線運動時,質點的速度方向恆沿著該曲線之切線方向,而這個沿著曲線之切線方向的速度稱為切向速度。切向速度會隨著時間改變,其改變的量值由向心加速度決定。 直線運動的物體沒有切向速度。 在圓周運動中,切向速度比較簡單,因為圓周運動是曲線運動的特例之一。 另外,切向速度也可以定義為一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其方向為該運動軌跡曲線之切線方向。.

查看 加速度和切向速度

冥王星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類冥矮行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卫星总共有五颗: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冥卫五。冥王星与冥卫一的共同质心不在任何一天体内部,因此有时被视为一联星系统。IAU并没有正式定义矮行星联星,因此冥卫一仍被定义为于冥王星的卫星。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成为首架飞掠冥王星的宇宙飞船。在飞掠的过程中,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细致的观测。.

查看 加速度和冥王星

凹函数

在數學當中,凹函數是和凸函数相對的函數。.

查看 加速度和凹函数

內耳

内耳(Inner ear)是耳的解剖结构的一部分。内耳处于颞骨空腔中,其最主要的结构是骨迷路,由前庭系统和耳蜗构成。 前庭系统是平衡觉的末梢器官,负责对头部的线性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传感。前庭系统的异常可导致晕眩等问题。前庭系统的具体参见前庭系统。前厅系统致力于平衡。 耳蜗是听觉的末梢器官,致力于听力,负责将来自外耳和中耳的机械振动(即声音)转换为神经信号。耳蜗负责转换声压模式,然后将声压模式从外耳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耳蜗的异常导致感觉神经性耳聋等问题。具体参见耳蜗。.

查看 加速度和內耳

全能悖論

全能悖论(omnipotence paradox)是一组关于「全能」概念在语义學上的悖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个全能的个体在逻辑上是否成立?二、「全能」这个用语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该悖论的内容是:如果任一個體是「全能」的話,那么他就一定能夠制訂出一個他不能履行的工作,如此他就不會是全能的;反之,若一个「全能」的個體不能夠制訂出一個他不能履行的工作,如此他也不會是全能的。因此,無論他能否制訂這項工作,他也不會是全能的。.

查看 加速度和全能悖論

兩種文化

兩種文化(英語:The Two Cultures),是英國科學家和小說家C·P·斯諾,於1959年在劍橋大學第一部分的標題。它的論點是「整個西方社會知識份子的生活」被名義上分成兩種文化,即科学和人文,對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是一個重大的障礙。.

查看 加速度和兩種文化

六广河大桥 (息黔高速)

息黔高速六广河大桥是中国贵州省建设中的一座高速公路斜拉桥,位于修文县六桶镇与黔西县太来乡交界处,跨越乌江中游六广河,是贵州高速公路网“横三”息烽至黔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于2015年7月8日正式开工,2016年12月22日合龙,2017年1月26日建成通车。.

查看 加速度和六广河大桥 (息黔高速)

光纤陀螺仪

光纤陀螺仪(FOG)可以感受方向的变化,因此可以实现传统机械陀螺仪的功能。FOG最早由Vali与Shortill于1976年提出。光纤陀螺仪提供了非常精确的转动信息,它对轴间振动,加速度与冲击不敏感,相比传统的惯性自旋陀螺仪,FOG没有运动部件就能測定轉動狀態,不依赖于运动惯性,表现可靠,因此FOG被用于高性能航天航空应用中。 光纤陀螺仪的功能实现是基于光通过长达5千米的光纤线圈后的干涉。两束激光从同一光纤的两端同时射入光纤中。由于光的速度是固定的,在存在转动的情况下,其中的一束光的光程要比另一束光的光程要略短,使两束光间存在相位差,该相位差可以通过干涉仪测得(塞格尼克效应)。这样,就可以把角速度的分量转换成可以通过光电探测器测得的干涉模式的变化。1970年代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和低损单模光纤的发展促使人们可以应用塞格尼克效应。对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进行分束,得到的两束光射入光纤线圈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进行传播。塞格尼克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封闭光路的有效截面。.

查看 加速度和光纤陀螺仪

動力學

動力學(Dynamics)是古典力學的一門分支,主要研究運動的變化與造成這變化的各種因素。換句話說,動力學研究力對物體之運動所造成的影響。運動學則是純粹描述物體的運動,完全不考慮導致運動的因素。 更仔細地說,動力學研究由於力的作用,物理系統怎樣改變。動力學的基礎定律是艾薩克·牛頓提出的牛頓運動定律。對於任意物理系統,只要知道其作用力的性質,引用牛頓運動定律,就可以研究這作用力對於這物理系統的影響。 在經典電磁學裏,物理系統的動力狀況涉及了經典力學與電磁學,需要使用牛頓運動定律、馬克士威方程式、勞侖茲力方程式來描述。動力學是機械工程與航空工程的基礎課程。.

查看 加速度和動力學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英語:causality或causation)是一個事件(即“因”)和第二個事件(即“果”)之間的作用關係,其中後一事件被認為是前一事件的結果。一般來說,一個事件是很多原因綜合產生的結果,而且原因都發生在較早時間點,而該事件又可以成為其他事件的原因。 一般來說,因果還可以指一系列因素(因)和一個现象(果)之間的關係。對某个结果產生影響的任何事件都是该结果的一个因素。直接因素是直接影响结果的因素,也即无需任何介入因素(介入因素有时又称中介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讲,因果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因果关联(causal nexus)。 原因和结果通常和变化或事件有关,还包括客体、过程、性质、变量、事实、状况;概括因果关系争议很多。对因果关系的哲学研究历史悠久,佛教和西方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了因果,该问题仍是现代哲学的重要课题。.

查看 加速度和因果关系

固有加速度

對論中,固有加速度為一加速物體實質感受到的加速度(亦即可透過加速規測量到的加速度)。這是與加速物體瞬時間呈相對靜止的自由落下觀察者或慣性系觀察者所測到加速度。重力場不造成任何固有加速度,因為慣性系在重力場存在時呈現自由落體,該慣性系感受或測量不到任何固有加速度(失重現象)。因此有個系理為:所有慣性觀察者,其固有加速度必為零。 固有加速度與座標加速度不同。座標加速度與座標系的選擇有關,也與觀察者的選擇有關(參見狹義相對論中的三維加速度。).

查看 加速度和固有加速度

国际单位制

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源於公制(又稱米制),是世界上最普遍採用的標準度量系統。國際單位制以七個基本單位為基礎,由此建立起一系列相互換算關係明確的「一致單位」。另有二十個基於十進制的詞頭,當加在單位名稱或符號前的時候,可用於表達該單位的倍數或分數。 國際單位制源於法國大革命期間所採用的十進制單位系統──公制;現行制度從1948年開始建立,於1960年正式公佈。它的基礎是米-千克-秒制(MKS),而非任何形式的厘米-克-秒制(CGS)。國際單位制的設計意圖是,先定義詞頭和單位名稱,但單位本身的定義則會隨著度量科技的進步、精準度的提高,根據國際協議來演變。例如,分別於2011年、2014年舉辦的第24、25屆國際度量衡大會討論了有關重新定義公斤的提案。 隨著科學的發展,厘米-克-秒制中出現了不少新的單位,而各學科之間在單位使用的問題上也沒有良好的協調。因此在1875年,多個國際組織協定《米制公約》,創立了國際度量衡大會,目的是訂下新度量衡系統的定義,並在國際上建立一套書寫和表達計量的標準。 國際單位制已受大部分發達國家所採納,但在英語國家當中,國際單位制並沒有受到全面的使用。.

查看 加速度和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是國際單位制的一部份,從七個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導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用的單位名稱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華民國用的單位名稱依據中華民國經濟部公告的《法定度量衡單位及其使用之倍數、分數之名稱、定義及代號》。.

查看 加速度和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四維加速度

在相對論中,四維加速度是牛頓力學中三維加速度的對應推廣,其為一個四維向量。四維加速度應用於反質子湮滅反應、奇異粒子共振、加速電荷的輻射現象等研究領域中。.

查看 加速度和四維加速度

四維矢量

在相對論裏,四維向量(four-vector)是實值四維向量空間裏的矢量。這四維向量空間稱為閔考斯基時空。四維向量的分量分別為在某個時間點與三維空間點的四個數量。在閔考斯基時空內的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個「事件」,可以用四維向量表示。從任意慣性參考系觀察某事件所獲得的四維向量,通過勞侖茲變換,可以變換為從其它慣性參考系觀察該事件所獲得的四維向量。 本文章只思考在狹義相對論範圍內的四維向量,儘管四維向量的概念延伸至廣義相對論。在本文章內寫出的一些結果,必須加以修改,才能在廣義相對論範圍內成立。.

查看 加速度和四維矢量

C·P·斯诺

查尔斯·珀西·斯诺,CBE(Charles Percy Snow,),科学家,小说家。.

查看 加速度和C·P·斯诺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查看 加速度和矮行星

环境物理学

环境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和物理环境之间相互的作用,其体系目前尚没有完全定型,目前主要研究声、光、热、加速度、电磁场、射线对人体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技术方法和控制措施,因为物理环境中的声、光、电、热等要素是人类现代生活所必须的,但其在环境中的量决定是否适宜人类的生活和是否对生态系统有影响,因此要进行定量研究,根据其研究对象可分为:.

查看 加速度和环境物理学

火卫一

火卫一又稱為「福波斯」(英語:Phobos;Φόβος;系統名稱:),是火星的两颗自然卫星中,距离火星较近且较大的一颗,平均半径为11.1km,是另一颗卫星火卫二的7.24倍。火卫一的名字是福波斯(意思是害怕),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在罗马神话中名叫玛尔斯)之子。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围绕火星运动,轨道距火星中心约9400km,也就是距离火星表面6000km。火卫一到其母星的距离,比其他已知行星的卫星都要近。火卫一是太阳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火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潮汐力的作用,火卫一的轨道半径會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查看 加速度和火卫一

火卫二

火衛二又稱為「得摩斯」(英文名稱:Deimos,1.;2.; Δείμος;或是o DAY-moce or DEE-moce),是火星最小的一顆衛星,平均半徑為,逃逸速度為5.6 m/s (20 km/h)。它是火星較小和較外側的已知衛星,另一顆是火衛一 (福波斯),火衛二與火星的距離是,以30.3小時的週期環繞火星,軌道速度為每秒1.35公里。它的系統名稱是。.

查看 加速度和火卫二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查看 加速度和火星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查看 加速度和灶神星

碰撞激發

撞激發是一種傳遞能量的過程,經由碰撞反應物種核的夥伴轉換成為內能。.

查看 加速度和碰撞激發

碰撞测试假人

坐在汽车里的碰撞测试假人 碰撞测试假人是用来模拟车祸对人体的影响的真人一样大小的玩偶。 假人上装有许多测量撞击测试时产生的加载的传感器。在最佳情况下假人的生物力学性能应该和人体一样——比如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和质量,以及关节的刚性,等等,只有这样使用它们的模拟才能和现实相匹配。不同的假人模拟男性或者女性的身体,以及不同身高和年龄的人体。假人的标定主要是通过与使用尸体获得的数据的比较获得的。在近年来几乎所有载具的研究和开发均需要进行碰撞测试假人测试。对于一些交通工具来说使用碰撞测试假人的测试是型号许可的必要条件。.

查看 加速度和碰撞测试假人

磁化帆

磁化帆(Magnetic sail)是利用太阳辐射出的带电粒子在固定磁场中偏转而将部分动量传递给航天器以获得加速度的一种推进方法。磁化帆也可以利用行星或太阳的磁场的斥力而获得推动。 Category:航天器推进 Category:电动力学.

查看 加速度和磁化帆

移動中的磁鐵與導體問題

移動中的磁鐵跟導體問題(moving magnet and conductor problem)是一個源自於19世紀的著名思想實驗,涉及到經典電磁學與狹義相對論(classical electromagnetism and special relativity)的交叉領域。在這問題裏,相對於磁鐵的參考系,導體以均勻速度 v 移動。從磁鐵的參考系與導體的參考系分別觀測,流動於導體的電流相同。這事實遵守基本「相對性原理」:沒有絕對靜止標準,只可以觀測到相對運動。但是,根據馬克士威方程組和勞侖茲力定律,導體的電荷,在磁鐵參考系會感受到磁場力,而在導體參考系會感受到電場力。從不同的參考系觀測,同樣的物理現象竟會出現大相逕庭的描述。這問題與邁克生-莫立實驗啟發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查看 加速度和移動中的磁鐵與導體問題

科学大纲

以下大綱是科學的主題概述: 科学(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查看 加速度和科学大纲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查看 加速度和穀神星

等速率圓周運動

等速率圓周運動(Uniform circular motion),是指物體以等速率沿著圓周作運動,變速率圓周運動與其相對。在這種情況下速度的大小保持不變,但方向不斷的改變。加速度是速度對於時間的變化率,而速度方向的改變構成了加速度,即使速率保持不變,在圓周上運動的物體仍作加速度運動。.

查看 加速度和等速率圓周運動

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Äquivalenzprinzip,equivalence principle),尤其是強等效原理,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中居於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首先是被愛因斯坦分別在1911年的《關於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及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中被提出來。 等效原理共有兩個不同程度的表述:弱等效原理及強等效原理。 對此原理,愛因斯坦曾如是說:「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了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

查看 加速度和等效原理

米制

--或稱--(metric system)是一個國際化的-zh-hk:十進制;zh-cn:十进制;zh-tw:十進位;-量度系統。法國在1799年開始使用米制,是第一個使用米制的國家。源自米制的國際單位制已成為國際大多數國家的主要量度系統。美國是现今工業化國家中唯一未將國際單位制定義為官方量度系統的國家,不過自從1866年起也已開始在科研、医疗和军事领域使用國際單位制。英國政府已承諾將許多量測單位改為米制系統,但民间還沒有普遍使用,一般常用的單位仍是英制單位。 設置米制系統的原意是制訂一個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統,但為了政府或標準管理機構管理的需要,米制系統設置過程中仍然有對應標準單位(如長度一米或質量一千克)的米制系統原器。在1875年以前,米制系統原器是由法國政府所保管,在1875年後已交由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最後一項仍在使用的米制系統原器是國際千克原器,若國際單位制採用新的定義,也就不再使用國際千克原器作為質量單位千克的標準。 米制系統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有一套互相關連的基本單位標準以及一套十的次幂的標準單位詞頭。利用基本單位及詞頭的組合可以用來產生較大或較小的衍生單位,取代以往使用的非標準化的單位。米制系統一開始為著商業需求而制訂,但其的單位也適合科學及工程方面的應用。 在19世紀時,不同的科學或工程定律使用的米制系統不一定相同,造成各米制系統會使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即使不同的定義都是基於公尺及千克的定義,但不同米制系統仍造成許多使用上的不便及混亂。在20世紀時科學家們針對不同的米制系統,重新整理一套國際通用的單位系統,1960年時國際度量衡大會訂定了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隨後也成為國際標準的米制系統。.

查看 加速度和米制

米每二次方秒

米每二次方秒、公尺秒平方,是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这个单位是由基本单位中的长度单位米和时间单位秒得到的导出单位。记作m/s2、m·s−2或m s−2。 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的物理量;因而米每二次方秒实际上指“米每秒每秒”。.

查看 加速度和米每二次方秒

約化質量

在牛頓力學裏,約化質量(Reduced mass),也称作折合质量、減縮質量,是出現於二體問題的 「有效」慣性質量。這是一個因次為質量的物理量,使二體問題能夠被變換為一體問題。 假設有兩個物體,質量分別為 m_\!\, 與 m_\!\, ,環繞著兩個物體的質心運行於各自的軌道。那麼,等價的一體問題中,物體的質量就是約化質量 \mu\!\, ,計算的方程式為 這結果可以很容易地證明出來.用牛頓第二定律,物體 2 施於物體 1 的作用力, 物體 1 施於物體 2 的作用力, 依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 兩個物體的相對加速度為 所以,我們總結,物體 1 的運動,相對於物體 2 ,就好似一個 質量為約化質量 的物體的運動。.

查看 加速度和約化質量

經典物理術語

這一篇詞彙收集了經典物理內所有最常用的術語,並且簡單地表述了它們的定義。.

查看 加速度和經典物理術語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学科。在物理學裏,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學的一个基本綱領。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16世纪,伽利略·伽利莱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他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豁然开朗的启示。艾萨克·牛顿则是最早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力学定律的科学家。.

查看 加速度和经典力学

结合能

结合能(Binding Energy)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结合成更大的微粒释放的能量,或相应的微粒分解成原来的粒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比如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完全分解成质子和中子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这种原子核的结合能。在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结合之前质子与中子质量之和大于结合之后原子核的质量,出现质量亏损,放出能量。放出的能量可以用质能方程\Delta E.

查看 加速度和结合能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用来确定作用在物理结构和其组件上的荷载所引起的荷载效应。 这种分析包含了多种结构存在形式,比如建筑、桥梁、车辆、机械、家具、生活用品、岩層、義肢和生物组织等。结构分析综合了应用力学、材料科学和用数学计算出结构的形变、内力、应力、,加速度和。结构分析的结果可以被用来确定结构健全与否,校验其可使用性,通常可以省去物理实验。结构分析因此成为结构工程设计的关键部分。.

查看 加速度和结构分析

翼面負載

翼载(Wing loading)是飞机重量与机翼参考面积的比值。《飞机总体设计》 顾诵芬 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10129171其中飞机的重量多选择正常起飞重量。而机翼的面积则选择包含部分机身的机翼参考面积。翼载是决定飞机机动性能、爬升性能和起降性能的关键参数。《航空名词浅释》-国际航空编辑部 1976年也是设计一架固定翼飞机时,最开始需要确定的参数之一。一般来说较小的翼载有利于提高机动性,而较大的翼载则有利于高速飞行和降低阻力。.

查看 加速度和翼面負載

終端速度

在流體動力學中,當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在流體向物體運動反方向所施的力下,物體的運動速度因而不變,這時物體所移動的速度就是終端速度。 當向下的重力(Fg)相等於向上的阻力(Fd)時,自由落體中的物體會達到終端速度。此時物體的淨力為零,因此物體的速度保持不變。 當物體加速的時候(一般是因為重力而向下加速),施向物體的抗力也在增加,使得加速度慢下來。在某一個速度下,所產生的抗力會相等於物體的重量(mg)。這時候物體停止加速,並持續以不變的速度下落,這個速度就是終端速度(也叫沉降速度)。終端速度直接隨着重量與阻力的比值而變。更大的抗力代表較低的終端速度,而更大的重量則代表較高的終端速度。若一向下移動物體的速度大於終端速度(比方說它受一向下的力影響,或它掉進了較薄的大氣層區域,或它的形狀改變),它的速度會慢下來,直至達到終端速度為止。.

查看 加速度和終端速度

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次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電子屬於轻子类,以重力、電磁力和弱核力與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因此,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兩個電子都不能處於同樣的狀態。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又称正子),其质量、自旋、帶电量大小都与电子相同,但是电量正負性与电子相反。電子與正子會因碰撞而互相湮滅,在這過程中,生成一對以上的光子。 由电子與中子、质子所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相对于中子和质子所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显得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当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不等时,原子会带电;称該帶電原子为离子。当原子得到额外的电子时,它带有负电,叫阴离子,失去电子时,它带有正电,叫阳离子。若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时,称该物体带静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称物体的电性为电中性。靜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例如,靜電油漆系統能夠將或聚氨酯漆,均勻地噴灑於物品表面。 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吸引性庫侖力,使得電子被束縛於原子,稱此電子為束縛電子。兩個以上的原子,會交換或分享它們的束縛電子,這是化學鍵的主要成因。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能够自由移动时,則改稱此電子为自由电子。许多自由电子一起移动所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在許多物理現象裏,像電傳導、磁性或熱傳導,電子都扮演了機要的角色。移動的電子會產生磁場,也會被外磁場偏轉。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發射電磁輻射。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現存的電子大部份都是生成於大爆炸事件。但也有一小部份是因為放射性物質的β衰變或高能量碰撞而生成的。例如,當宇宙線進入大氣層時遇到的碰撞。在另一方面,許多電子會因為與正子相碰撞而互相湮滅,或者,會在恆星內部製造新原子核的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被吸收。 在實驗室裏,精密的尖端儀器,像四極離子阱,可以長時間局限電子,以供觀察和測量。大型托卡馬克設施,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藉著局限電子和離子電漿,來實現受控核融合。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用來偵測外太空的電子電漿。 電子被广泛應用于電子束焊接、陰極射線管、電子顯微鏡、放射線治療、激光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查看 加速度和电子

电容式感应

在电气工程学中,电容式感应是基于电容耦合原理的一种技术,可用在多种感应器上,如侦测和测量:距离,位置和位移,湿度,液平面以及加速等。电容感应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输入设备鼠标,并越来越受欢迎。电容式感应器被用在平板电脑的触摸板,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手机以及其他设备上。越来越多的工程设计师选择电容式感应器,其优点是用途广泛,可靠且稳健,独特的人机交互界面,且价格较机械式输入设备更低。电容式触摸感应器选择被广泛的使用在手持设备和MP3播放器上。 电容式感应器可以侦测到任何导电或具备介电性能的物体。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机械按键,其他的一些新技术如多点触控和基于手势的触摸屏也是以电容式感应为前提的。.

查看 加速度和电容式感应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传感器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而最后显示被测量量的变化。.

查看 加速度和电阻式传感器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查看 加速度和熱帶氣旋

物体

在物理学裡,物体是一群物质的聚集,被认定为独一的。例如,棒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物体;但是,棒球本身乃是由许多粒子形成的。 具体而言,物体是可以被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的理论描述的;也可以用科学仪器,做客观的实验,来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这包括位置的测量,或在空间裡方位的测量,以及因为施力造成的这些测量值的改变。 例如,万有引力会使物体加速,如果此物体没有被固定住,导致它的位置改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体位置的改变并不须要有力量的存在-只有物体位置的变率,就是速度,会因力量的作用而改变。.

查看 加速度和物体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查看 加速度和物理学

物理學分支

物理學是一種自然科學,注重于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查看 加速度和物理學分支

物理符號表

這是一個普通物理常數和符號的清單,以粗體字表示的符號為向量。物理上,有一組常在數學表達式中出現的符號。工作者熟悉這些符號,不是每次使用都加以說明。所以,對於物理初學者,下面的列表給出了很多常見的符號包括名稱、讀法。.

查看 加速度和物理符號表

特斯拉S型

| range.

查看 加速度和特斯拉S型

牛頓 (單位)

在物理中牛頓(符號為希腊字母Ν,Newton)是力的公制單位。它是以建立經典力學(古典力學)的艾薩克·牛頓命名。.

查看 加速度和牛頓 (單位)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闡明,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的凈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物體的加速度與凈力同方向。 牛頓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為「物体的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和所受外力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

查看 加速度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物體與力之間的關係,被譽為是經典力學的基礎。這定律是英國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所提出的三條運動定律的總稱,其現代版本通常這樣表述:.

查看 加速度和牛顿运动定律

狹義相對論中的加速度

狹義相對論中的加速度類似於牛頓力學中的概念,乃速度對於時間的微分。因為相對論中的勞侖茲轉換及時間膨脹,時間與距離的概念變為複雜,因此「加速度」的定義也變得複雜。狹義相對論為平直閔考斯基時空的理論,即使加速度存在依然有效,前提是能量動量張量所造成的重力場效應可以忽略。否則,則需用到廣義相對論以及彎曲時空來詮釋。在地球表面附近,時空彎曲程度不明顯,因此實務上採用狹義相對論來詮釋物理現象仍是合宜作法,比如粒子加速器實驗。 如同在外界慣性座標系中的測量,三維空間中的普通加速度(稱為「三維加速度」或「座標加速度」)的轉換式可以推導得出。此外作為一特例,也可用共動(comoving)的加速規來測量固有加速度。另一種有用的形式是四維加速度,其分量可透過勞侖茲轉換在不同參考系中做連結。連結加速度與力的運動方程式也可得到。幾種特殊形式的加速物體運動方程式以及它們的彎曲世界線可以透過對上述方程式的積分求得。知名的特例如,適用於常數值縱向固有加速度的例子,以及等速率圓周運動。最後,在狹義相對論的架構下,描述加速參考系中的物理現象亦為可行。 歷史演進上,在相對論發展的早年即已出現包含加速度的相對論性方程式,在早年的教科書中有整理,如馬克斯·馮·勞厄(1911年、1921年)von Laue (1921)或沃夫岡·包立(1921年)。Pauli (1921)舉例來說,運動方程式以及加速度轉換式於以下學者的論文中建立起來:亨德里克·勞侖茲(1899年、1904年)、儒勒·昂利·龐加萊(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05年)、馬克斯·普朗克(1906年);四維加速度、固有加速度與雙曲運動的分析參見赫爾曼·閔考斯基 (1908年)、馬克斯·玻恩(1909年)、(1909年)、阿諾·索末菲(1910年)、馮·勞厄(1911年)。.

查看 加速度和狹義相對論中的加速度

直通車 (交通)

交通直通車,又稱直達車,是一種大眾運輸工具停靠站的選擇方式。直通車通常是特快,不停中途站(飛站),來回首尾只停兩端的總站。例如中國大陸與香港間部分广九直通车车次、部分中国铁路Z字头车次等,以及除首末站外,仅停靠中途大站,如京九直通車等。 由於直通車不停中途車站,可以省回停車上落客的時間,也省回加速和減速的能源,運作更有效率;如台灣高鐵有台北-台中-高雄運行的直通車,以及每站皆停的一般車次,但每站區間票價相同;台鐵的直通車則依車種和停靠站而定,如自強號/太魯閣/普悠瑪通常停靠大型車站,而區間車則每站皆停。另外一種高速鐵路直通車為歐洲之星,從倫敦行經英吉利海峽隧道直達巴黎。 對於乘客,直通車最方便,購票上車,無飛站、又不必轉車、或者下錯車的煩惱,上車娛樂和休息,到步下車便是。 當然還有遲到及搭錯車的可能。但大眾運輸的業者會依客源多寡以決定直通車的班次數量,以避免空位過多造成浪費。.

查看 加速度和直通車 (交通)

ER10型电力动车组

ER10型电力动车组(Электропо́езд ЭР10)是苏联铁路的市郊通勤电力动车组车型之一,适用于供电制式为30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由位于拉脱维亚的里加车辆制造厂设计制造。.

查看 加速度和ER10型电力动车组

ER1型电力动车组

ER1型电力动车组(Электропо́езд ЭР1)是苏联铁路的市郊通勤电力动车组车型之一,适用于供电制式为30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由位于拉脱维亚的里加车辆制造厂设计制造。.

查看 加速度和ER1型电力动车组

ER2型电力动车组

ER2型电力动车组(Электропо́езд ЭР2)是苏联铁路的电力动车组车型之一,也是苏联最著名、产量最大的动车组车型,适用于供电制式为30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由位于拉脱维亚的里加车辆制造厂设计制造,累计产量超过900组,被广泛运用于苏联各地的直流电气化铁路,以及苏联解体以后的众多独联体国家。.

查看 加速度和ER2型电力动车组

銀心

銀心,即銀河系中心(Galactic Center),是銀河系環繞的中心區域,同時也是整個銀河系中最明亮的區域。銀心位於人馬座、蛇夫座與天蠍座三個星座中,距離地球約 8,000 秒差距(24,000 至 28,400 光年)。.

查看 加速度和銀心

達朗貝爾原理

達朗貝爾原理(d'Alembert principle)是因其發現者法國物理學家與數學家讓·達朗貝爾而命名。達朗貝爾原理闡明,對於任意物理系統,所有慣性力或施加的外力,經過符合約束條件的虛位移,所作的虛功的總和等於零: 其中,\mathbf_i.

查看 加速度和達朗貝爾原理

運動生物力學

运动力学是量化研究與分析專業运动员在一般運動中的力學研究。透過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量度对动作的角度和力进行分析用以提高运动员的性能。运动力学中有兩個研究領域:「静力学」靜止狀態(無運動)或以恆定速度移動的恆定運動狀態的系統研究和「動力學」包含加速度时间、位移、速度和速率中產生的力.

查看 加速度和運動生物力學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会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时我们就不得不靠这个阻力来行动,比如人走路的时候,脚与地面产生静摩擦力,人向后施力,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静摩擦力。.

查看 加速度和静摩擦力

頭文字D

《頭文字D》(英語:INITIAL D,假名:イニシャル・ディー )是一部以山道飆車為題材的日本青年漫畫,以及以漫畫改編的動畫系列(包含電視版、OVA與電影版)。漫畫作者為,自1995年起開始在講談社的《週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連載至2013年7月結束,單行本全48卷,還有多本探討汽車駕駛技巧的周邊專書。 作者重野秀一已決定結束在《周刊Young Magazine》上的連載,在2014年5月17日推出最後一話,為這部經典作品劃上句號。系列單行本已發行4800萬本。於2014年8月在日本上映最新電影版三部曲第一集《覺醒》。.

查看 加速度和頭文字D

類冥矮行星

--、--或冥王星型天體(plutoid)指海王星外天體中的矮行星。 國際天文聯合會延續擴展2006年行星重定義目錄中的天體,在2008年6月11日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定義了類冥矮行星: 相應的,類冥矮行星可以被視為是矮行星和海王星外天體的交集。在2008年,冥王星、鬩神星、鳥神星和妊神星是僅有的類冥矮行星,但還有多達42個天體可能會被納入此一分類中。.

查看 加速度和類冥矮行星

衝量引擎

衝量引擎(英文:Impulse drive或impulse engine),出現在科幻影視作品《星际旅行》中,做為太空船艦如聯邦星艦的一項推進工具。使用這項推進裝置僅能達到次光速(亞光速,.

查看 加速度和衝量引擎

表面重力

天體或其他物體的表面重力(代表符號 g)是物體在其表面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表面重力可以被認為是由假設性的非常接近天體表面,且不擾動系統和質量可忽略的試驗粒子受到重力影響時產生的加速度。 表面重力是以加速度的單位進行量測,国际单位制下表面重力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它也可使用地球表面標準重力 g.

查看 加速度和表面重力

风是大规模的气体流动现象。在地球上,风是由空气的大范围运动形成的。在外层空间,太阳风是气体或带电粒子从太阳到太空的流动,而行星风则是星球大气层的轻分子经释气作用飘散至太空。风通常可按、速度、力度、肇因、产生区域及其影响来划分。在太阳系的海王星和木星上,曾观测到迄今为止于星球上产生的最为强烈的风。 在气象学中,经常用风的強度和风的方向来描述风。短期的高速的风的爆发被成为阵风。极短时间内(大约1分钟)的强风被称为。长时间的风可根据它们得平均强度被称呼不同的名字,比如微风、烈風、风暴、飓风、台风等。风发生的时间范围很大,有--持续几十分钟的雷暴气流,有可持续几小时的因地表加热而产生的局地微风,也有因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内吸收太阳能量不同而产生的全球性的风。大尺度大氣環流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所受不同的加热,以及行星的旋转(科里奥利效应)。在热带,热低压和高原可以驱动季风环流。在海岸地区,海陆风循环在局地的风中占主要。在有起伏地形的地区,山谷风在局地风中占主要。 在人类文明历史中,风引发了神话,影响过历史,扩展了运输和战争的范围,为机械功,电和娱乐提供了能源。风推动着帆船在地球的大海中航行。热气球利用风可作短途旅行,动力飞行可以利用风来增加升力和减少燃料消耗。一些天气现象引发的风切变区域可以导致航空器处于危险的境况。当风变强时,会毁坏树木和人造建筑。 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成过程(比如沃土的形成,黄土的形成)和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盛行风可以将大沙漠的黄沙从源头带到很远的地方;粗糙的地形可以将风加速,因为对当地的影响很大,世界上一些区域的和沙尘暴相关的风都有自己的名字。风可以影响野火的蔓延。 很多种植物的种子是依靠风来散布,这些物种的生存和分布受风影响很大。一些飞行类昆虫的种群大小也受风影响。当风和低温同时发生时,对家畜会有不利影响。风还可以影响动物的食物的储存,以及它们的捕猎和自保的策略。.

查看 加速度和風

颱風納坦 (2016年)

颱風洛坦(Typhoon Nock-ten,國際編號:162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0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ina,菲律賓華語譯名:妮娜,)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此名稱由寮國提供,是一種鳥的名字。洛坦是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後一個命名風暴,於12月下旬形成後急劇增強直趨菲律賓,並以較原先預期更高的強度,在圣诞节當日橫掃菲律賓中部,成為史上最晚達到相當於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五級颱風」強度的西北太平洋風暴。洛坦在菲律賓肆虐後移入南海中部,但強烈冬季季候風南下,結果不敵季候風而轉向西南並快速減弱。由於洛坦在菲律賓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軒嵐諾」取代之。.

查看 加速度和颱風納坦 (2016年)

颱風納莉 (2001年)

颱風納莉(--,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奇科,--)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9月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月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約8.66億)。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华南地区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萬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約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月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儘管納莉當年在臺灣造成僅次於桃芝的極大破壞及傷亡,但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中華民國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無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zh-cn:飞燕; zh-tw:燕子; zh-hk:飛燕; zh-mo:飛燕-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將部份音譯名稱改為意譯,「納--莉」亦因而被改為「百--合」,不過並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颱風。.

查看 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颱風莫蘭蒂(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莫蘭蒂」(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意指柳桉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莫蘭蒂是201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更是21世紀西北太平洋海域第三強風暴,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和2010年颱風鮎魚。初時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期莫蘭蒂在臺灣以東海域轉向,然而隨後兩三日預報大幅向西調整,結果莫蘭蒂以海燕後最強颱風的姿態直撲呂宋海峽,成為又一個於中秋節前後重創臺灣、菲律賓巴丹群島、中國東南沿岸的熱帶氣旋,導致福建破200億人民幣經濟損失,打破同年較早前颱風尼伯特之紀錄,成為福建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之風災。由於莫蘭蒂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妮亞圖」取代之。.

查看 加速度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颱風鮎魚 (2016年)

颱風鮎魚(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6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elen,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鮎魚」(메기)一名是由南韓所提供,是一種在河流或湖泊裏常見的魚,嘴旁有長鬚,魚身大,它的出現令人聯想到快要下雨。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一次獲給予此名的2010年颱風--鮎魚曾經問鼎21世紀西北太平洋最強風暴,但3年後遭颱風海燕超越;該年鮎魚亦以頂峰強度橫掃菲律賓呂宋並造成嚴重破壞,但此名稱未被申請除名。此風暴成為繼颱風莫蘭蒂和颱風馬勒卡後,連續第3個影響關島和臺灣的熱帶氣旋,橫掃臺灣後再於中國福建省大舉破壞。.

查看 加速度和颱風鮎魚 (2016年)

颱風榕樹 (2017年)

颱風榕樹(Typhoon Banyan,國際編號:171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42017)是第12個被命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榕樹」(國際音標:ˈbæn.jən)一名由香港所提供,華南地區常見的一種樹。。 榕樹是一個遠洋風暴,在整個行進過程中都沒有對陸地造成任何影響。氣旋源自威克島東南方的一個低壓區,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在10日下午3時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0W。系統隨即迅速發展,日本氣象廳在翌日上午9時05分把系統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發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3小時後跟隨升格,再過6小時升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在晚上8時50分也把此系統升為熱帶風暴並把其為榕樹。當時各部門預料榕樹會加強為熱帶風暴至強烈熱帶風暴強度,但由於榕樹移動緩慢,令其發展比預期迅速。榕樹在12日下午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團區,並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受惠於海水炎熱、比熱容量也高,加上垂直風切變微弱和熱帶對流層上部槽強化系統東面的良好環境下,發展出一「針眼」並增強為颱風,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更在下午5时31分把榕树升为强台风。 由於垂直風切變增強,榕樹的強度回落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強度,至14日凌晨再增強至二級程度。當日晚上榕樹移至副熱帶高壓脊西側,改為採取東北路徑,並遇上較冷的海水而轉趨海弱,風眼被填塞,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晚上8时半把榕树降为台风,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16日下午5時把榕樹降為熱帶風暴,但6小時後(晚上11時)又把榕樹升為颱風。8月17日,日本氣象廳表示颱風榕樹已經轉化成溫帶低氣壓。後來,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也表示颱風榕樹已經轉化成溫帶氣旋。.

查看 加速度和颱風榕樹 (2017年)

颱風泰利 (2017年)

颱風泰利(Typhoon Talim,國際編號:17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nnie,菲律賓華語譯名:拉妮)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泰利」(Talim,國際音標:taˈlim)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意思為尖銳及鋒利。此熱帶氣旋是日本自1951年有紀錄以來,首個先後登陸本土4島(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的風暴。.

查看 加速度和颱風泰利 (2017年)

西门子Desiro

西门子Desiro是一款由西门子铁路系统(原西门子交通集团)设计,可以应用于区域铁路、通勤铁路和S-Bahn铁路的家族式模块化动车组名称,其主要变体为Desiro经典型、Desiro干线型、Desiro英国型和后继的Desiro城市型。其人造词组Desiro由英文单词desire(意为需求、欲望)衍生而来,制造商藉以表明将在此满足需求。Desiro已成为西门子的注册商标 beim Deutschen Patent- und Markenamt。 西门子Desiro的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各种列车编组、牵引系统以及多样化的车内设计,帮助运营商在通勤、区域间服务中实施创新型方案。它亦可提供多种电力车型,以及符合欧洲排放标准的柴电动力车型。列车主要在位于克雷费尔德的乌尔丁根工厂制造,以及在维格贝格-韦尔登拉特测试中心(Prüfcenter Wegberg-Wildenrath)进行试车和用户接收。德国铁路642型柴油动车组作为其首个定期运营的车型于1999年交付德国铁路使用。由于优异的启动加速性能,使它们非常适用于间距较短的车站间运行。在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加利福尼亚,西门子Desiro已成为相当普遍的车型。.

查看 加速度和西门子Desiro

西江大桥 (广珠城际铁路)

广珠城际铁路西江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境内,是广珠城际铁路江门支线跨越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东起中山市古镇镇,西至江门市江海区,上游为外海大桥,下游为中江高速西江大桥。大桥由主桥和东西引桥组成,共有100个桥墩、99个桥跨,全长3,809.99米,其中主桥长621.6米,主跨210米,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单塔斜拉刚构桥,也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单塔斜拉刚构桥之一。 该桥业主为广东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设计,中铁二局负责施工,于2006年9月14日动工,主桥则于2006年12月4日正式开工,并于2009年11月5日合龙;2011年1月7日,大桥正式开通运营。 2007年9月,该桥被中国企业新纪录审定委员会列为第十二批“中国企业新纪录”项目之一。此外,该桥还获得了《独塔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桥》实用新型专利,以及“铁道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查看 加速度和西江大桥 (广珠城际铁路)

馬自達3

自達3乃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於2003年開發製造的緊湊型四門轎車與五門掀背車,日版名為アクセラ(Axela),中國二代版名為星騁,三代為昂克賽拉;在臺灣則簡稱為馬三。 關於車名アクセラ的由來,結合「アクセラレート」(加速)、「アクセラレーター」(加速器),加上來自英語的「エクセレン」(excellent,卓越之意)而組成。為了統一全家族車系名稱,在海外市場以「馬自達3」之名銷售。該車款實質上為馬自達323(日規稱作Familia,美規為Protegé)的後繼車款,並創下該公司史上短短3年2個月就生產1百萬輛的紀錄;截至2016年5月31日為止,馬自達3已經累計生產了5百萬輛。.

查看 加速度和馬自達3

香取級戰艦

香取級戰艦(かとりがたせん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同級艦共兩艘,分別為香取及鹿島。.

查看 加速度和香取級戰艦

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是香港一所以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毗鄰香港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漆咸軍營,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2005年全年,香港科學館參觀人數達92.7萬人次,是康文署轄下十多間博物館中,每年平均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 〈科學館15歲辦大型展覽慶祝 參觀人次逾千萬 擬擴建卻未獲撥款〉,《大公報》,2006年4月15日。 到2015/16財務年度則接待多達1,124,887人次。 香港科學館樓高3層,共16個展區,樓面總面積為13500平方米,擁有約500件展品,覆蓋各不同種類之科學,其中約10%展品 可供參觀者親自操作。而整個科學館大樓,是一個靈活的網絡結構。在館外,灰色的柱梁便是這個網絡中的結構性建築,粉红色的磚牆部分可以按需要而改建,使科學館在日後擴建或修改展覽場地時,毋須大幅更改結構。.

查看 加速度和香港科學館

角加速度

角加速度是角速度隨時間的變化率。在國際單位制中,單位是“弧度/秒平方”,通常是用希臘字母\mathbf\,\!來表示。.

查看 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直徑距離

角直徑距離一般是天文學中使用的距離。天體的角直徑距離被定義為天體的真實大小 x 和它從地球觀察所見的角直徑 \theta 之比。 d_A.

查看 加速度和角直徑距離

諧振子

古典力學中,一個諧振子(harmonic oscillator)乃一個系統,當其從平衡位置位移,會感受到一個恢復力F正比於位移x,並遵守虎克定律: 其中k是一個正值常數。 如果F是系統僅受的力,則系統稱作簡諧振子(簡單和諧振子)。而其進行簡諧運動——正中央為平衡點的正弦或餘弦的振動,且振幅與頻率都是常數(頻率跟振幅無關)。 若同時存在一摩擦力正比於速度,則會存在阻尼現象,稱這諧振子為阻尼振子。在這樣的情形,振動頻率小於無阻尼情形,且振幅隨著時間減小。 若同時存在跟時間相關的外力,諧振子則稱作是受驅振子。 力學上的例子包括了單擺(限於小角度位移之近似)、連接到彈簧的質量體,以及聲學系統。其他的相類系統包括了電學諧振子(electrical harmonic oscillator,參見RLC電路)。.

查看 加速度和諧振子

高雄捷運高運量電聯車

捷運高運量列車為動力分散式電聯車,是高雄捷運系統中最早的車輛,採第三軌供電方式推進,全線使用鋼輪鋼軌,駛於1,435公厘之標準軌。高運量電聯車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奧地利廠組裝製造。.

查看 加速度和高雄捷運高運量電聯車

貝爾太空船悖論

貝爾太空船悖論(Bell's spaceship paradox)為狹義相對論中的一項思考實驗。最初是由德灣(E.

查看 加速度和貝爾太空船悖論

賽格威

賽格威(Segway)是一種電力驅動、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個人用運輸載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種。由美國發明家狄恩·卡門與他的DEKA研發公司(DEK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團隊發明設計,並創立賽格--威責任有限公司(Segway LLC.),自2001年12月起將賽格威商業化量產銷售。雖然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劃時代的科技發明前景一片看好,但由於諸多現實因素所致,賽格威的產品並沒有在上市後獲得原本預期的迴響。.

查看 加速度和賽格威

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量”常常被用來表示“質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在以下的三个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

查看 加速度和质量

跑车

跑車(Sports Car)是一種以性能劃分的車型種類。在Road & Track的汽車字典中,跑車被定義為具空氣動力學車體的高性能汽車。理論上僅有兩個車門和兩個座位稱為純種跑車,或是採用2+2式設計的,即為兼顧實用性配備了兩個空間較狹窄的後座位,並非設計用於經常性搭乘。如果有寬敞的後座空間稱為高性能轎車,部分甚至有四或五道車門和普通轎車相似的。 由於跑車本是轎車中小眾化的一類,富於遊樂、炫耀、競技的色彩,而實用價值較低所以向來被視為奢侈品,其中更以雙座車為甚,可是因為其可以作為車企技術水平的表現,而在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即美、英、日、德、義、法等都有生產。.

查看 加速度和跑车

黎納-維謝勢

在電動力學裏,黎納-維謝勢指的是移動中的帶電粒子的推遲勢。從馬克士威方程組,可以推導出黎納-維謝勢;而從黎納-維謝勢,又可以推導出一個移動中的帶電粒子所生成的含時電磁場。但是,黎納-維謝勢不能描述微觀系統的量子行為。 於1898年,於1900年,分別獨立地研究求得黎納-維謝勢的公式。於1995年,Ribarič和Šušteršič正確計算出移動中的偶極子和四極子的推遲勢。.

查看 加速度和黎納-維謝勢

齐河黄河大桥

河黄河大桥,原名济齐黄河大桥,是中国山东省一座建设中的公路桥梁,位于济南市槐荫区与德州市齐河县之间,路线起自济南市槐荫区曹家圈村南济齐路,左转从西张家庄北侧通过,于北店子浮桥附近跨越黄河,而后转向北行,止于齐晏路与309国道平交口处,总长,其中桥梁全长,两侧接线道路长(右岸长630米,左岸长849.9米),并在左岸设置主线收费站和养护工区1处。于2014年12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5月16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成,使济南西部、齐河县以及周边地区的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齐河县以及德州市也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大桥项目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负责勘察设计;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主桥南侧1/2(第二标段)的工程施工,合同金额2.163亿元人民币;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主桥北侧1/2(第三标段)的工程施工,合同金额2.155亿元人民币。.

查看 加速度和齐河黄河大桥

运动学

运动学(kinematics)是力学的一门分支,专门描述物体的運動,即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演进而作的改变,完全不考慮作用力或质量等等影响運動的因素。運動学与kinetics、動力學不同。力動學专门研究造成运动或影响运动的各种因素。動力學綜合運動學與力動學在一起,研究力學系統由於力的作用隨著時間演進而造成的運動。 任何一个物体,像是车子、火箭、星球等等,不论其尺寸大小,假若能够忽略其内部的相对运动,假若其内部的每一部份都是朝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移动,那麼,可以简易地将此物体视为質點,将此物体的质心的位置当作質點的位置。在运动学裏,这种質點运动,不论是直線运动或是曲線运动,都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假若不能忽略物体内部的相对运动,则当解析其运动时,必须先将物体理想化为刚体,即一群彼此之间距离不变的質點。涉及刚体的问题比较困难。刚体可能会进行平移运动、旋转运动或两者的综合。更困难的案例是多刚体系统的運動。在這系统内,几个刚体由mechanical linkage连结在一起。運動學分析某連桿裝置的可能運動範圍,或反過來,設計滿足預定運動範圍的連桿裝置。起重機或引擎活塞系統都是簡單的運動系統。起重機是一種open kinematic chain。活塞系統是四連桿組的一部分。.

查看 加速度和运动学

运动场问题

运动场问题(英文:The dichotomy paradox)是芝诺(Zeno)提出的四个悖论中的第一个,又称为两分法悖论。 其实四大悖论的关键就是人们没有了解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概念——“率”的概念。讨论任何“变化”的问题的时候,忽略了变化发生的时候,另一个条件也在同时变化。例如讨论距离的变化的时候,如果你只考虑长度的变化,而忽略了在长度变化时另一个条件“时间”必定也在变化。这就是速率。在速度变化时,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变化时,照样可以用加速度变化的多少和时间变化的多少来表示。 哲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和理论。虽然我们一旦发现了率的概念,立刻就可以破解所谓“单一条件变化悖论”,但是悖论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人们寻找世界真相的好奇心。 在这4大经典悖论中,我们发现世界的变化并不是单一条件独立变化的,而是多条件同时变化的,这是事实。我们可以用距离除以时间来定义速度,但是速度本身是现实的独立的存在,而不依靠距离和时间。利用距离和时间来表示,仅仅是人们用自己能够感知的概念来表示难以感知和表示的事物罢了。比如我们天天坐汽车,但是我们难以直接感知汽车加速度的变化。但是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表明这个变化了。.

查看 加速度和运动场问题

迷你四驅

迷你四驅(ミニ四駆,Mini 4WD),又稱迷你四驅車、四驅車或軌道車,是由日本田宮模型公司生產的1/32比例可動賽車模型。迷你四驅使用兩枚AA型、R6型或UM3型乾電池及FA-130型電動機作四輪驅動,能於設有牆壁導航的賽道上進行比賽。 「ミニ四駆」為田宮模型於日本國內的註冊商標(商標編號:2168392),曾成為日本最暢銷的汽車模型系列,從1982年首發到2012年的30年間,全球銷售已超過1億7千萬台。.

查看 加速度和迷你四驅

震度

震度(Seismic intensity),或稱地震震度,用以表述一地區受地震的影響程度,分成數級,級數愈高表示愈強烈,造成的災情也愈重。通常以地震晃動的加速度作為分級定義,是一種常用的地震度量。各國有自己的分級方式,台灣本來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後,追加第7--級。 震度常與地震規模(Magnitude Scale)相搞混,地震規模表示該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一次地震的規模只會有一個數值,但震度代表的是能量傳到地表後造成的影響,與地震深度、震央距離都有關係,一次地震在不同地方的震度會不同,同規模的地震也不一定會出現同樣的震度。.

查看 加速度和震度

能级

能级(Energy level)理论是一种解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轨道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电子只能在特定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各个轨道上的电子具有分立的能量,这些能量值即为能级。电子可以在不同的轨道间发生跃迁,电子吸收能量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或者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从而辐射出光子。氢原子的能级可以由它的光谱显示出来。.

查看 加速度和能级

能量均分定理

在经典統計力學中,能量均分定理(Equipartition Theorem)是一種聯繫系統溫度及其平均能量的基本公式。能量均分定理又被稱作能量均分定律、能量均分原理、能量均分,或僅稱均分。能量均分的初始概念是熱平衡時能量被等量分到各種形式的运动中;例如,一个分子在平移運動时的平均動能應等於其做旋轉運動时的平均動能。 能量均分定理能够作出定量預測。类似于均功定理,对于一个给定温度的系统,利用均分定理,可以計算出系統的總平均動能及勢能,從而得出系统的熱容。均分定理還能分別給出能量各個组分的平均值,如某特定粒子的動能又或是一个彈簧的勢能。例如,它預測出在熱平衡時理想氣體中的每個粒子平均動能皆為(3/2)kBT,其中kB為玻爾兹曼常數而T為溫度。更普遍地,無論多複雜也好,它都能被應用於任何处于熱平衡的经典系統中。能量均分定理可用於推導经典理想氣體定律,以及固體比熱的杜隆-珀蒂定律。它亦能夠應用於預測恒星的性質,因为即使考虑相對論效應的影響,该定理依然成立。 儘管均分定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物理现象提供非常準確的預測,但是當量子效應變得显著時(如在足够低的温度条件下),基于这一定理的预测就变得不准确。具体来说,当熱能kBT比特定自由度下的量子能級間隔要小的時候,該自由度下的平均能量及熱容比均分定理預測的值要小。当熱能比能級間隔小得多时,这样的一個自由度就說成是被“凍結”了。比方說,在低溫時很多種類的運動都被凍結,因此固體在低溫時的熱容會下降,而不像均分定理原測的一般保持恒定。對十九世紀的物理學家而言,這种熱容下降现象是表明經典物理学不再正確,而需要新的物理学的第一個徵兆。均分定理在預測電磁波的失敗(被稱为“紫外災變”)普朗克提出了光本身被量子化而成為光子,而這一革命性的理論對刺激量子力學及量子場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查看 加速度和能量均分定理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英語:Voyage data recorder,縮寫為VDR)又稱為航行數據記錄儀、航程紀錄器和船舶黑盒子,是為符合1974年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IMO Res.A.861(20)),在2002年7月1日開始強制要求全球船舶安裝的專用數據記錄系統,就像飛機上攜帶的黑盒子,用來協助識別任何海洋事故發生的原因。該系統可從船上的各種傳感器收集數據,然後將其數位化並壓縮,最後將這些資料儲存在外部安裝的防護儲存單元中。防護儲存單元是防篡改裝置,並且設計用來承受與海難事件(火災、爆炸、碰撞、下沉等)有關的極端高溫、衝擊、震動和高壓。當船舶在海難事故中下沉時,取回防護儲存單元時可分為固定單元或自由浮動單元(或與結合)。防護儲存單元內所儲存的數據是最後12小時(48小時為2014年法規MSC.333(90)),可以由當局或船東打撈回收並重新讀取,以進行海事調查。除了防護儲存單元之外,該系統還具備一個記錄控制單元和一個數據獲取單元,它們連接到船上的各種設備和傳感器。新的MSC.333(90)法規還規定,內部必須保存至少30天的記錄數據(這可能在記錄控制單元、數據獲取單元、主電子單元內,取決於製造商)。雖然該系統的主要目的是事後調查事故,但也可以進行預防性維護、性能效率監測、惡劣天氣損害分析、事故風險規避和培訓記錄數據等等其他用途,可提高安全性並降低營運成本。 另有一種簡化型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S-VDR),根據國際海事組織的MSC.163(78)性能標準要求所定義,是該系統的簡化版本,專用於小型船隻,它只記錄該船的基本數據,成本也更低。該強制要求在2006年7月1日生效。.

查看 加速度和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

阻尼

阻尼(damping)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如流體阻力、摩擦力等)和/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在實際振動中,由於摩擦力總是存在的,所以振動系統最初所獲得的能量,在振動過程中因阻力不斷對系統做負功,使得系統的能量不斷減少,振動的強度逐漸減弱,振幅也就越來越小,以至於最後的停止振動,像這樣的因系統的力學能,由於摩擦及轉化成內能逐漸減少,振幅隨時間而減弱振動,稱為阻尼振動。.

查看 加速度和阻尼

阿布拉罕-勞侖茲力

阿布拉罕-勞侖茲力(Abraham-Lorentz force)是一加速帶電粒子因為粒子放射出電磁輻射而所受到的平均力。其適用在粒子行進速度不快的時候。若在相對論性速度下,此力則稱作是阿布拉罕-勞侖茲-狄拉克力(Abraham-Lorentz-Dirac force)。 阿布拉罕-勞侖茲力問題的解被認為預測了「來自於未來的訊號影響了現在」這樣的結果,而挑戰了直觀上的因果律。試圖解決此一問題的涉及到許多近代物理的領域,雖然Yaghjian曾展試過這問題的解實際上相當簡單。.

查看 加速度和阿布拉罕-勞侖茲力

阿特伍德機

阿特伍德機(Atwood machine,又譯作阿特午德機或阿特午機),是由英國牧師、數學家兼物理學家的乔治·阿特伍德在1784年发表的《关于物体的直线运动和转动》一文中提出的,用於測量加速度及驗證運動定律的機械。此機械現在經常出現於學校教學中,用來解釋物理學的原理,尤其是力學。 一個理想的阿特伍德機包含兩個物體質量m1和m2,及由無重量、無彈性的繩子連結並包覆理想且無重量的滑輪。 當m_1.

查看 加速度和阿特伍德機

阋神星

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是現已知太陽系中第二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它估測直徑約為公里 ,比冥王星重約27%(但冥王星的體積更大一些),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它由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5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美国电视剧《战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 鬩神星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因为阋神星看起来比冥王星要大,所以一开始它的发现者和NASA 把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隨著其他类似大小天体的陸續發現,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天體數量驟增,促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一次重新进行行星定义。根据2006年8月24日的IAU的行星定义 ,阋神星是一个同冥王星、谷神星、妊神星、鸟神星一样的矮行星。 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誤差±12公里,只和冥王星相当 。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估计两者固体直径大约在2330公里。.

查看 加速度和阋神星

铺前大桥

铺前大桥是中国海南省一座正在兴建的公路跨海大桥,位于文昌市铺前镇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之间,跨越铺前湾。,该桥是海南省规模最大的独立跨海桥梁工程,被列为海南省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海南省“一桥四路”工程的一部分。大桥起点位于文昌市铺前镇云楼村西北,接拟建的文昌市滨海旅游公路,途经三榜村、北港岛,终点位于海口市演丰镇塔市,接拟建的海口市江东大道二期工程,路线总长5.597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3.959公里,桥头引线长1.638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桥梁宽度32米。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约26.69亿元人民币,于2015年3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工期48个月,预计2019年竣工通车。大桥通车后,从铺前到海口的车程将由原来的1.5小时缩短到20多分钟,有利于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发挥海口辐射带动功能,促进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文昌借助更加便利的交通优势,更好地融入琼北交通经济圈。.

查看 加速度和铺前大桥

膠輪路軌系統

膠輪路軌系統是軌道運輸的一種形式,它採用了道路交通的輪胎技術。即列車的車輪不再是傳統的鋼輪,取而代之的是橡膠車輪,其行走的軌道亦有別於傳統的鋼輪用路軌。與鋼輪路軌系統相比,膠輪路軌系統的普及率並不高,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膠輪路軌系統並不適合應用於高客運量的重型鐵路系統所致。 膠輪路軌系統由於不能透過行車軌道把電流回流,故只能採用軌道供電(通常是第四軌,一條供電,一條回流)。.

查看 加速度和膠輪路軌系統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一個物體仅受重力作用的情況下所具有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會隨高度增加而下降。 假設一個質量為m的質點與一質量為M的均勻球體的距離為r時,質量所受的重力大小為: 其中G為重力常數。 根据牛頓第二定律 可得重力加速度為 和质量没关系.

查看 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

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

從過去積累的物理學知識發展,根據電磁學中的馬克士威方程組,帶電粒子做加速運動時會釋放出電磁輻射,在慣性系中則不會。而在廣義相對論中,由於等效原理,看似因重力場對地表加速的自由落體其實是等同於局域慣性系;在星球表面,由抵抗重力作用的支持力支撐住而看似靜止不動的物體,其實等同在無重力場的空間中向上方加速的物體。這兩種情形的結合會引發一項悖論: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觀點,靜止在地表的電荷其實是在加速,而應該放出輻射?或換言之,從太空中自由落下的電荷其實是在慣性系,而不該放出輻射?此即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在20世紀時曾引起諸多物理學家辯論,而時至21世紀仍有新的學術觀點被提出。.

查看 加速度和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

重力電磁性

重力電磁性(gravitoelectromagnetism, GEM)與電磁學並無直接關聯,此名稱來自於重力現象與電磁學現象的類比性。旋轉的電荷除了原先即有的電場外,還會產生磁場;當質量旋轉時,除了原先即有的重力場(重力電性)外,還會出現相伴場,稱為重力磁場(重力磁性)。重力磁性(gravitomagnetism)為重力電磁性現象的另一常用稱呼。重力電磁性為廣義相對論中自然而然的預測,其中最簡單形式常被稱為參考系拖曳(frame dragging)。 引力磁性在1893年由奧利弗·黑維塞對牛頓力學拓展時發展出來,早於廣義相對論出現之前。廣義相對論建立後,以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引力磁性理論,只與1893年的版本相差幾個變數,基礎框架仍可沿用。.

查看 加速度和重力電磁性

量子態

在量子力學裏,量子態(quantum state)指的是量子系統的狀態。態向量可以用來抽像地表示量子態。採用狄拉克標記,態向量表示為右矢|\psi\rangle;其中,在符號內部的希臘字母\psi可以是任何符號,字母,數字,或單字。例如,在計算氫原子能譜時,能級與主量子數n有關,所以,每個量子態的態向量可以表示為|n \rangle。 一般而言,量子態可以是純態或混合態。上述案例是純態。混合態是由很多純態組成的機率混合。不同的組合可能會組成同樣的混合態。當量子態是混合態時,可以用密度矩陣做數學描述,這密度矩陣實際給出的是機率,不是密度。純態也可以用密度矩陣表示。 哥本哈根詮釋以操作定義的方法對量子態做定義:量子態可以從一系列製備程序來辨認,即這程序所製成的量子系統擁有這量子態。例如,使用z-軸方向的斯特恩-革拉赫實驗儀器,如右圖所示,可以將入射的銀原子束,依照自旋的z-分量S_z分裂成兩道,一道的S_z為上旋,量子態為|\uparrow\rangle或|z+\rangle,另一道的S_z為下旋,量子態為|\downarrow\rangle或|z-\rangle,這樣,可以製備成量子態為|\uparrow\rangle的銀原子束,或量子態為|\downarrow\rangle的銀原子束。銀原子自旋態向量存在於二維希爾伯特空間。對於這純態案例,相關的態向量|\psi\rangle.

查看 加速度和量子態

自由落體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不存在空气阻力的理想状态)的均匀加速度运动过程。 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上相同位置与相同高度,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相同(均为g,与质量无关。).

查看 加速度和自由落體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是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的三卷本代表作,成书于1686年。1687年7月5日该书的拉丁文版首次出版发行。Among versions of the Principia online:.

查看 加速度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查看 加速度和金星

金星10號

金星10號是蘇聯所發射的金星探測器(製造代號又稱為:4V-1 No.660)。於1975年6月14日03:00:31(協調世界時)發射。.

查看 加速度和金星10號

金星9號

金星9號是蘇聯所發射的金星探測器(製造代號又稱為:4V-1 No.660)。包含一臺軌道環繞器與一臺著陸器,於1975年6月8日02:38:00協調世界時發射,重量約。是第一臺成功環繞金星、第一臺成功從金星表面傳回科學數據的探測器。.

查看 加速度和金星9號

长门大桥

长门大桥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一座建设中的特大型桥梁,是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以及甬莞高速公路福州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跨越闽江,下距闽江入海口约5公里,北岸为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南岸为马尾区琅岐岛凤窝村。大桥由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总造价约4.49亿元人民币,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8年6月底完工。 大桥属于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项目的A5标段,建设里程桩号为K23+654~K24+502,全长848米,施工工期为30个月,由国家发改委以《关于福建省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2】3136号)批准建设。业主为福州东南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国家补助、省、市自筹及银行贷款,出资比例为国家补助、省、市自筹约占40%,银行贷款约占60%。.

查看 加速度和长门大桥

離心機

離心機是一種機械,可藉由電動機或其他機械的帶動而高速轉動,產生數千倍於重力的離心力,以加快液體中顆粒的沉降速度,把樣品中不同沉降系數和密度質量的物質分離。離心力的大與小,轉動速度、旋轉半徑岱以及物質的融質量而決定。離心機廣泛運用於化學工程、石油、食品加工、制藥、選礦工程、炭、水處理、核能工業和船舶等部門。 .

查看 加速度和離心機

零點能量

零點能量(可簡稱零點能)物理學中是量子力學所描述的物理系統會有的最低能量,此時系統所處的態稱為基態;所有量子力學系統都有零點能量。這個辭彙起源於量子諧振子處在基態時,量子數為零的考量。 在量子場論中,這個辭彙和真空能量是等義詞,指的空無一物的空間仍有此一定能量存在,對一些系統可以造成擾動,並且導致一些量子電動力學會出現的現象,例如蘭姆位移與卡西米爾效應;它的效應可在納米尺度的元件直接觀測的到。 在宇宙論中,真空能量被視為宇宙常數的來源,和造就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相關。 因為零點能量是一系統可能持有的最低能量,因此此項能量是無法自系統移除。儘管如此,零點能量的概念以及自真空汲取「免費能量」的可能性引起業餘發明者的注目——許多「永動機」或稱「免費能量裝置」等的提案都運用這項概念來解釋,但由於從較低或相同的能量狀態之中汲取能量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並造成熵的降低,運用零點能量被科學界認為是不可能的。這項熱潮以及相伴的趣味理論詮釋促成了大眾文化中「零點能量」概念的成長,常出現在科幻書刊、遊戲、電影等處。.

查看 加速度和零點能量

電傳導

電傳導(electrical conduction)是指介質內,載電荷的粒子的運動。稱這些粒子為電荷載子。它們的運動形成了電流。這運動可能是因為感受到電場的作用而產生的,或是因為載子分佈的不均勻引發的擴散機制的結果。對於不同的物質,電荷傳輸的物理參數也不同。根据物质电传导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电解质溶液或液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 歐姆定律明確地描述了金屬和電阻器的電傳導。歐姆定律闡明,電流與外加的電場成正比,在一個物質內,由於外加的電場 \mathbf\,\! 而產生的電流密度 \mathbf\,\! ,可以用方程式表達為 其中,\sigma\,\! 是物質的電導率; 或者, 其中,\rho\,\! 是物質的電阻,是 \sigma\,\! 的倒數。 在半導體元件裏,電傳導是由電場作用和擴散這兩種物理機制共同引發的。因此,電流密度可以表達為 其中,D\,\! 是擴散常數,q\,\! 是電荷量,n\,\! 是電子的體積密度。 由於電子的電荷量是負值,載子是朝著電子密度遞減的方向移動。因此,對於電子,假若電子密度的梯度是正值,則電流是負值;假若載子是電洞,則必須將電子密度 n\,\! 改換為電洞密度 p\,\! 的負值: 對於線性異向性物質,\sigma\,\! 、\rho\,\! 、D\,\! ,都是張量。.

查看 加速度和電傳導

電磁場的數學表述

在電磁學裏,有幾種電磁場的數學表述,這篇文章會講述其中三種表述。.

查看 加速度和電磁場的數學表述

通勤型電力動車組

--,或稱--或是通勤型列車,乃指為通勤而設計--。通勤型列車的車廂設計,一般也是強調高載客量和快上快落,所以車廂的設計上,大多為較多車門,較少座位和較多立位,以便容納較大的載客量,所以通勤型電動列車,大多在市區的鐵路網絡行走。時速135公里的港鐵東涌綫列車是現今營運車速最高的通勤型電動列車之一。.

查看 加速度和通勤型電力動車組

F-4幽靈II戰鬥機

F-4鬼怪II(F-4 Phantom II)是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截擊機/戰鬥轟炸機,最初是由美國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由於受到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期望海空軍採用共通機體的壓力,美國空軍在1961年同意測試之後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同時採用,成為美國少見同時在海空軍服役的戰鬥機。越南戰爭期間,F-4除了作為海空軍的主要的制空戰鬥機以外,也在對地攻擊、戰術偵察與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等任務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F-4於1960年服役,1970和1980年代成為美國空中力量的主力。取代F-4的是新一代的戰鬥機,如空軍的F-15「鷹」式戰鬥機、F-16「戰隼」式戰鬥機,海軍的F-14「雄貓」式戰鬥機,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美國空軍使用的F-4G 野鼬機與RF-4C偵察機參加了波斯灣戰爭,稍後於1996年退役,一部分F-4在退役之後改裝為QF-4無人靶機。此外,F-4曾經出口到11個國家,以色列空軍的F-4參加了多次中東戰爭,伊朗空軍的F-4參加了兩伊戰爭。F-4目前仍在7個國家的空軍擔任一線作戰任務,。 F-4的生產從1958年一直到持續到1981年,總產量5,195架,在西方戰鬥機中僅次於F-86「軍刀」式戰鬥機(產量約10,000架)。.

查看 加速度和F-4幽靈II戰鬥機

FLARM防碰撞系统

FLARM 是一种用于小型飞机上的防碰撞警告设备,这一最初被设计用于装备在滑翔机上的设备诞生于瑞士,但很快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很快被接受。该设备大小如香烟盒,只需要很少的电量就能驱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GPS接收器;另一部分为一个数字无线电模块。数字无线电模块中有一个发射器,用于将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传递给附近(几公里范围内)的其他FLARM设备,数字无线电模块内另外还有一个相应的接收器。所发射的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频率传输(在欧洲地区为868.2 MHz和868.4 MHz)。.

查看 加速度和FLARM防碰撞系统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現以矽智財(SIP)授權販售及DAB收音機為主要業務,PowerVR為其主力銷售的一項技術。英特爾及蘋果公司分別持有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16.02%及9.5%股份。 2012年11月5日宣布收购美普思科技。 2017年4月3日,Imagination Technologies重要客戶蘋果公司宣布兩年後將不再繼續使用Imagination顯示技術,包括專利、知產、保密信息等等。此举导致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股价暴跌60%。.

查看 加速度和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Kc數

在流體力學中,Kc數(Keulegan–Carpenter number)是一個無量綱數,用來描述一個在振蕩流場中的物體,所受到的阻力相對惯性力之間的關係,也可可以用在一物體在靜止流體中振蕩的情形。Kc數小表示慣性力的影響比阻力要大,Kc數大表示(紊流)阻力的影響較大。 Kc數的定義如下Dean & Dalrymple (1991), p.

查看 加速度和Kc數

Rüchardt實驗

Rüchardt實驗是测定理想气体绝热指数(即理想气体恒压热容与恒容热容之比)的一个著名实验。 该实验最早由Eduard Rüchardt (March 29, 1888 – March 7, 1962)引入,通过测定绝热气缸上活塞的微振动周期,从而得出绝热指数的数值。.

查看 加速度和Rüchardt實驗

SOUL EATER角色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久保篤的漫畫作品《SOUL EATER》裡的登場人物介紹。〔日語原文 / 英語譯文〕 ※備註:有標示「※」的介紹內容為動畫版原創的部分。.

查看 加速度和SOUL EATER角色列表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查看 加速度和暴龍

東風11型柴油機車

東風11型柴油機車(DF11)是中国铁路使用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东风11型柴油机车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是为广深准高速铁路开行时速160公里级别准高速旅客列车而研制的新型准高速干线客运用柴油机车,并成为中国铁路首四次大提速的主力机车。机车采用16V280ZJA型柴油机、轮对空心轴式牵引电动机全悬挂装置、微机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最高运行速度为170公里/小时,首台机车于1992年研制成功,至2005年停产共计生产了459台。.

查看 加速度和東風11型柴油機車

格陵蘭冰原

格陵蘭冰原是覆蓋著格陵蘭近80%,約171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冰原。這是全球第二大的冰原,僅次於南極冰原。格陵蘭冰原的南北方向長2400公里,最闊達1100公里,位於更北邊的北緯77°。冰的平均海拔高2135米。 冰一般厚於2公里,最厚點多於3公里。這並非格陵蘭唯一的冰塊,亦有獨立的冰川及冰蓋,覆蓋周邊的7.6-10萬平方公里。一些科學家相信全球暖化會將這冰原推向臨界點,並於幾百年內完全溶解。若整個冰原完全溶解,海平面就會上升7.2米。 大部份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細小的島嶼國家(如馬爾代夫)從此消失。 格陵蘭冰原的冰已有11萬年的歷史。 但是,一般相信格陵蘭冰原是於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融合冰川及冰蓋而形成的。自上新世晚期就沒有再擴展,但在第一次大陸冰川作用就發展得非常快。 格陵蘭冰原巨大的冰塊將格陵蘭的中央部份壓下,接近到海平面的水平。周圍有山包圍冰原,限制了冰原的四圍。若冰都消失了,格陵蘭最有可能會變成群島,直至地殼均衡將地表重新推到海平面以上。冰原的最高海拔是位於南北兩面的崤。南崤高達海拔3000米,位於北緯63°–65°;北崤高達海拔3290米,位於北緯72°。兩個崤頂偏向於東方。冰原的冰並未到達海洋,所以沒有大型的冰架出現。大型的注出冰川流經山谷及格陵蘭周邊沖擦海洋,造成北大西洋的大量冰山。注出冰川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各布港冰河(Jakobshavn Isbræ),每日流動20-22米。 在冰原上,溫度比格陵蘭的其他地方要低。紀錄最低的全年平均氣溫為-31℃,是在北崤的中北部出現。南崤頂的氣溫則為-20℃。 於冬天,格陵蘭冰原呈清澈的藍綠色。夏天時,表面的冰會溶化,令冰看來是白色的。.

查看 加速度和格陵蘭冰原

次声波

次声波是指频率小于20Hz(赫兹),但是高于气候造成的气压变动的声波。人耳对次声波基本上没有感受,但是一些动物如象、长颈鹿和蓝鲸可以感受次声波频率并使用这个频率来通讯。尤其频率极低的次声波可以传播到非常远。在水下次声波的传播距离也非常远。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查看 加速度和次声波

欧拉盘

欧拉盘(英文:Euler's disk)是一个展示圆盘在平面上旋转的动力学系统的科学教育玩具。大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过该动力学系统,因而得名。后来一些科学家也曾发表论文探讨其机理。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欧拉盘一般包括一个面朝上的凹面镜和一个金属盘。金属盘上可能覆盖有一个或多个磁性贴纸。金属盘可以在镜子上旋转很长一段时间不停止。这不但归功于欧拉盘被精确打磨,还具有一个最佳化的纵横比。它的圆形边缘可以将旋转时间最大化。生活中,硬币或任何圆盘物体在类似桌子的平面上旋转的运动,和欧拉盘的运动本质上相同。.

查看 加速度和欧拉盘

歐拉運動定律

歐拉運動定律(Euler's laws of motion)是牛頓運動定律的延伸,可以應用於多粒子系統運動或剛體運動,描述多粒子系統運動或剛體的平移運動、旋轉運動分別與其感受的力、力矩之間的關係。在艾薩克·牛頓發表牛頓運動定律之後超過半個世紀,於1750年,萊昂哈德·歐拉才成功地表述了這定律。 剛體也是一種多粒子系統,但理想剛體是一種有限尺寸,可以忽略形變的固體。不論是否感受到作用力,在剛體內部,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都不會改變。 歐拉運動定律也可以加以延伸,應用於可變形體(deformable body)內任意部分的平移運動與旋轉運動。.

查看 加速度和歐拉運動定律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查看 加速度和水星

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是汽车各性能中最基本重要的性能。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价。 汽车的最高车速指汽车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的加速时间常用汽车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评价。汽车加速时间指汽车原地起步后以最大加速度到某一预定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指汽车从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较高车速需要的时间。 汽车所能爬的最大坡度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满载时的最大爬坡度,表示汽车的上坡能力。.

查看 加速度和汽车动力性

泊肃叶定律

泊肃叶定律(Poiseuille's law)也稱為帕醉定律、哈根-泊肃叶定律(Hagen-Poiseuille's law)、哈根-帕醉方程(Hagen-Poiseuille's equation),是描述流體流经细管(如血管和导尿管等)所產生的壓力損失,壓力損失和體積流率、動黏度和管長的乘積成正比,和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例。此定律適用於不可壓縮、不具有加速度、層流穩定且長於管徑的牛頓流體。泊肃叶定律是于1838年和于1838和1839年分别实验独立发现的,並于1840年和1846年发表。 泊肃叶定律的应用前提有三:.

查看 加速度和泊肃叶定律

法国航空007号班机空难

法国航空007号班机空难发生于1962年6月3日,一架法国航空的波音707飞机在巴黎-奥利机场起飞时冲出跑道并解体,机上122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中仅2人生还。这次航班原计划经由纽约国际机场飞往亚特兰大机场,乘客大部分来自亚特兰大。.

查看 加速度和法国航空007号班机空难

活塞效應

活塞效應(Piston Effect)指在隧道中高速運行的車輛所帶來的平均空氣流動。當車輛在隧道內行駛,會帶動隧道中的空氣產生高速流動,這情況尤以鐵路列車更為明顯。由於這現象類似汽缸內活塞壓縮氣體,因以為名。.

查看 加速度和活塞效應

液体镜面望远镜

液體鏡面望遠鏡是用液體鏡面反射製成的望遠鏡。最常用的液體是汞(水銀),但是其它的液體,像是的鎵,也可以很好的工作。液體和它的容器以恆定的速度以垂直於水平面的軸旋轉,會造成液體的表面形成拋物面的形狀,適合作為反射望遠鏡的主鏡。無論容器是何種形狀,旋轉的液體都被假設形成拋物面的形狀。為了減少所需的液態金屬量,旋轉的汞鏡使用的容器是盡可能地接近需要拋物面的形狀。相較於固體的玻璃鏡子需要澆鑄、研磨和拋光,旋轉的液體金屬鏡的製造成本要低很多,液體鏡子可以是傳統大型望遠鏡的低成本替代物。 牛頓最早指出,旋轉液體的自由表面可以形成一個圓形的拋物面,因此可以用來製作望遠鏡。但是,他沒有辦法製造出真正能夠以穩定速度旋轉的裝置。這個概念於1850年由那不勒斯(拿坡里)天文台的Ernesto Capocci進一步開發。直到1872年,紐西蘭丹尼丁的才在建造了第一架實驗室的液體鏡面望遠鏡。 另一個困難是。液態金屬鏡只能用在天頂望遠鏡,及只能直直地朝上觀看,所以它不適合望遠鏡必須保持指向慣性空間同一位置的調查工作(這項規則的例外可能出現在,當地球的重力被人工重力取代。也許通過非常長的繫繩轉動望遠鏡,或者使用火箭輕柔的推動前進。)。只有位於南極或北極的望遠鏡才能提供相對靜止的天空來觀測,但是還需要考慮汞的凝固點和所在位置的 。南極已經有非常大的望遠鏡,但北極位於北冰洋中。 1993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等人建造了一台口径为2.7米(106英寸)的旋转水银面望远镜,获得了与其相同口径的传统光学望远镜差不多的像质。1996年,他又为美国宇航局位于新墨西哥州的轨道碎片天文台建造了一台相同口径的液体望远镜,用于监视人造卫星轨道上的太空垃圾。1994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建造一台口径为6米的旋转水银面望远镜——大天顶望远镜(LZT),并于2003年建成,其空间分辨率达到了1.4角秒。 目前,在加拿大的大天頂望遠鏡是在運作中,以汞做鏡子的液態鏡面望遠鏡中最大的。它的直徑是6米,每分鐘轉速大約8.5圈。.

查看 加速度和液体镜面望远镜

港鐵現代化列車

港鐵現代化列車(Modernization Train,M-Train),於翻新前稱為都城嘉慕列車(Metro-Cammell Train)或阿爾斯通列車,是前地鐵公司(現港鐵公司)購入的直流通勤型電動列車,軌道面到車廂地板及車頂分別高1100毫米及3700毫米(3910mm連空調機組高度)。該款列車為港鐵眾多客運列車中車齡最高和數量最多的一款列車。目前本列車仍為港鐵主力列車車型,預計直至2023年全數列車將會退役。.

查看 加速度和港鐵現代化列車

港鐵迪士尼綫列車

港鐵迪士尼綫列車(Disneyland Resort Line Train,DRL Train),(俗稱「老鼠車」),是前地鐵公司(現港鐵公司)購入的直流一般型電動列車,軌道面到車廂地板及車頂分別高1100毫米及3700毫米(3910mm連空調機組高度)。.

查看 加速度和港鐵迪士尼綫列車

湯瑪斯進動

在量子力学中,湯瑪斯進動是自旋角動量與軌道角動量相互作用的校正,由提出的進動現象,背景基礎為狹義相對論以及基本粒子具有自旋。.

查看 加速度和湯瑪斯進動

木卫十三

木卫十三又稱為「勒達」(Leda),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十三

木卫十二

木卫十二又稱為「阿南刻」(Ananke),是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它是一颗逆行的不規則卫星,在1951年被賽斯·尼克爾森於威爾遜山天文台發現,並命運女神阿南刻命名。 直到1975年前,木卫十二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他一直只有一個簡單的編號——「木星XII」。在1955年至1975年之間,人們叫它做阿德剌斯忒亚,而阿德剌斯忒亞現在是木星另一顆衛星木衛十五的名字。.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十二

木卫十八

木卫十八又稱為「德彌斯托」(S/1975 J 1, S/2000 J 1, Themisto),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發現於1975年,之後就失蹤了,直到2000年才再度被發現。.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十八

木卫十六

木卫十六(Metis),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之一,它是在1979年被航海家一號發現。一開始,它只有一個叫做S/1979 J 3的臨時編號,是直到1983年它才以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墨提斯命名。.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十六

木卫十四

木卫十四又稱為「忒拜」(S/1979 J 2,Theb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十四

木卫七

木卫七又稱為「伊拉拉」(Elara),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1905年,它在利克天文台被查尔斯·狄龙·珀赖因发现。1975年,国际天文协会将它授名为Elara(伊拉拉)。在希腊神话中,伊拉拉是巨人泰提亚斯的母亲。她与盖娅生了这个孩子。 木卫七是木卫六卫星群的成员之一。这个卫星群包括五个绕着木星公转的卫星。它们离木星的距离在11到13百万千米的范围之内。它们的自转轴倾斜度都在27.5度左右。.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七

木卫三

* 注意:在希臘神話方面,名稱叫做伽倪墨得斯。關於天文學方面,名稱叫蓋尼米德,也可以叫做甘尼米德。 木卫三又稱為「蓋尼米德」(Ganymede,),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的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公里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 一般认为木卫三是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蓋尼米德为之命名。 从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近距离掠过木卫三。旅行者号太空船曾经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的地下海洋和磁场。此外,一个被称为“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的全新的探测木星的冰卫星的计划,预计将会于2020年实施。.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三

木卫一

木衛一也稱為「埃歐」或「伊俄」(, 或是希臘 Ἰώ),是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衛星,直徑為3,642公里,是太陽系第四大衛星。名字來自眾神之王宙斯的戀人之一:埃歐,祂是希拉的女祭司。 埃歐有400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極端的地質活動是因為埃歐內部受到木星的牽引,造成潮汐摩擦產生的潮汐熱化所導致的結果。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可以攀升到500公里(310英里)的高度。埃歐表面也有超過100座的山峰,是在矽酸鹽的地基上廣泛的壓縮和抬升,產生許多斑點,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還要高。不同於大多數外太陽系的衛星(它們都有厚實的冰層包覆著),埃歐有著鐵或硫化鐵的熔融核心和以矽酸鹽為主的岩石層。埃歐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蓋著。 埃歐的火山活動建構了其許多表面的特徵。其火山和熔岩流使廣大的表面產生各種變化並且造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採繪,有紅、黃、白、黑、和綠色,主要肇因於硫化物。為數眾多的廣闊熔岩流,有些長度達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徵。這些火山活動的過程提升了視覺對比,讓埃歐的表面好像是一個披薩。這些火山作用為埃歐稀薄的大氣提供了補湊的材料,也為木星巨大的磁層供應了材料。 埃歐在17和18世紀的天文學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在1610年與其他的伽利略衛星一起被伽利略發現。這個發現促成了太陽系的哥白尼模型被接受,約翰·克卜勒發展出了行星運動定律,和奧勒·羅默首先測定光速。從地球來看,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埃歐只是一個光點,直到我們有能力解釋它表面大規模的特徵,例如暗紅色的極區和明亮的赤道地區。在1979年,兩艘航海家太空船揭露埃歐是一個地質活躍的世界,有許多火山活動的特徵,大山和年輕的表面,沒有明顯的撞擊坑。伽利略號在1990年和2000年的早期多次執行接近和飛掠過埃歐的任務,得到了埃歐內部結構和表面組成的數據資料。這些太空船也揭露了衛星和木星的磁層之間的關係,和在埃歐圍繞的軌道上存在著輻射傳送帶,即伊俄环。在2007年的前幾個月,新視野號在前往冥王星的旅程中,於飛掠過埃歐時繼續進行探測。.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一

木卫二十四

木卫二十四(,Iocaste,,;希腊语:Ιοκάστ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軌道平均半徑為20,723 Mm,軌道周期為609.42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7°(与木星赤道146°),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874。 它在2002年10月被命名为Iocaste(伊俄卡斯忒),是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 它是中的成员,据信是被俘虏的日心形小行星分裂的残余物。Sheppard, S.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二十四

木卫四

木卫四又稱為「卡利斯托」(Callisto、、希腊文:),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发现。木卫四是太阳系第三大卫星,也是木星第二大卫星,僅次於木卫三。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該衛星的轨道在四颗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最远,约为188万公里。木卫四并不像内层的三颗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那般处于轨道共振状态,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潮汐热效应。木卫四属於同步自转卫星,永远以同一個面朝向木星。木卫四由于公轉轨道较远,表面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小於内层的卫星。 木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所构成,平均密度约为1.83公克/公分3。天文學家通过光谱测定得知木卫四表面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伽利略号的探测结果顯示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下100公里处可能有一个液态水構成的地下海洋存在。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存在的证据,故天文學家認為其地质特征主要是陨石撞击所造成的。木卫四主要的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與沉积地形。在天文學家仔细考察後,發現该卫星表面地形多变,包括位于抬升地形顶部、面积较小且明亮的冰体沉积物及环绕其四周、边缘较平缓的地区(由较黑暗的物质來构成)。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地形是小型地質構造昇華所導致的,小型撞擊坑普遍消失,許多疙瘩地形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该地形的确切年龄还未确定。 木卫四上存在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成分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木卫四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科学家们认为木卫四是因木星四周气体和尘埃圆盘的吸积作用而缓慢形成的。由于木卫四形成过程缓慢且缺乏潮汐热效应,所以内部结构并未经历快速的分化。木卫四内部的热对流在形成后不久就已经開始,这种对流导致内部结构的部分分化,位于地表100至150公里深处的地下海洋與一个個比较小的岩质内核可能因此形成。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有海洋存在,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过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顆卫星木卫二。多艘空间探测器都曾对该卫星进行过探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伽利略号和卡西尼号。长久以来,人們都认为木卫四是设置进一步探索木星系统基地的最佳地点。.

查看 加速度和木卫四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

本條目列出一些重要但尚未解決的物理問題。其中包括理論性的,即現時理論未能夠給予觀測到的物理現象或實驗結果令人滿意的解釋;還有實驗性的,即能夠周密測試某先進理論或深入研究某物理現象的實驗,不過現時現地很難建造或完成。.

查看 加速度和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

振动

振动(vibration),指一个物体相对于静止参照物或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往复运动。一般来说振动的基础是一个系统在两个能量形式间的能量转换,振动可以是周期性的(如单摆)或随机性的(如轮胎在碎石路上的运动)。.

查看 加速度和振动

惯性参考系

在经典物理学与狭义相对论中,惯性参考系(常简称为惯性系)是指可以均匀且各向同性地描述空间,并且可以均匀描述时间的参考系。在惯性参考系内,系统内部的物理规律与系统外的因素无关。 所有的惯性系之间都在进行匀速平移运动。不同惯性系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简单的变换(伽利略变换或洛伦兹变换)相互转化。广义相对论中,在任意足够小以致时空曲率与潮汐力可以忽略的区域内,人们可以找到一组惯性系来近似描述这个区域。广义相对论中,非惯性系中的系统由于测地线运动原理不会受到外界影响。 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形式一致。经典物理学与狭义相对论中,在非惯性系里,系统的物理规律会受到参考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影响而发生变化。此时物体的受力要考虑惯性力。比如,落地的小球由于地球自转并不是完全沿直线落下。与地球一起运动的观察者必须考虑科里奥利力才能预测小球的水平运动情况。离心力是另一种与旋转参考系有关的惯性力。.

查看 加速度和惯性参考系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个使用加速计和陀螺仪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用计算机来连续估算运动物体位置、姿态和速度的辅助导航系统。它不需要一个外部参考系,常常被用在飞机,潜艇,导弹和各种航天器上。.

查看 加速度和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惯性测量单元(英文: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簡稱 IMU)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 一般的,一个IMU内会装有三轴的陀螺仪和三个方向的加速度计,来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为了提高可靠性,还可以为每个轴配备更多的传感器。一般而言IMU要安装在被测物体的重心上。 IMU大多用在需要进行运动控制的设备,如汽车和机器人上。也被用在需要用姿态进行精密位移推算的场合,如潜艇、飞机、导弹和航天器的惯性导航设备等。 Category:度量儀器 Category:航空儀表.

查看 加速度和惯性测量单元

戰神一號運載火箭

战神一号运载火箭(Ares I)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星座计划(Project Constellation)中所所研制的载人运载火箭(CLV),其名字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按原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將使用战神一号运载火箭發射接替航天飞机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猎户座太空船,并作为战神五号运载火箭的补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择战神一号运载火箭以达到其预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成本效率。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10年10月通过授权法案取消了包括战神一号运载火箭在内的星座计划,但相关技术很可能用于未來的太空探索計劃。.

查看 加速度和戰神一號運載火箭

海卫七

拉里薩 (; 希臘:Λάρισα),也稱為海衛七,是第五靠近海王星的內衛星。它是以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情人的名字命名,和古色薩利城的女神同名。.

查看 加速度和海卫七

海卫一

海卫一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颗,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表面。1846年10月10日威廉·拉塞尔(William Lassell)发现了海卫一(这是海王星被发现后第17天)。拉塞尔以为他还发现了海王星的一个环。虽然后来发现海王星的确有一个环,但是拉塞尔的发现还是值得怀疑,因为实际上海王星的环太暗了,不可能被拉塞尔用他的仪器发现。.

查看 加速度和海卫一

海卫八

海卫八(S/1989 N 1,Proteus)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第二大的卫星。 它的大小已经接近不规则星体的极限,也是海王星的最大內衛星。其英文名字「Proteus」(普罗透斯)源于希腊神话中会变形的海神。.

查看 加速度和海卫八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查看 加速度和海王星

测地线

测地线又称大地线或短程线,数学上可视作直线在弯曲空间中的推广;在有度规定义存在之时,测地线可以定义为空间中两点的局域最短路径。测地线(geodesic)的名字来自对于地球尺寸与形状的大地测量学(geodesy)。.

查看 加速度和测地线

时空

时空(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基本概念,分别属于物理学、天文学、空间物理学和哲学。并且也是这几个学科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空间在力学和物理学上,是描述物体以及其运动的位置、形状和方向等抽象概念;而时间则是描述运动之持续性,事件发生之顺序等。时空的特性,主要就是通过物体,其运动以及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之间的各种关系之汇总。空间和时.

查看 加速度和时空

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将一些事物如变量、术语与客体等以某种操作的方式表示出来。操作定义与概念型定义相区别,强调确立事物特征时所采纳的流程、过程或测试与检验方式。举个例子,「花生果醬三明治」的操作性定义是「使用抹刀先将花生醬塗抹到一片麵包上,再将果醬塗抹在花生醬上,最後蓋上另一片厚度相同的麵包後所得到的成果。」 科學選擇研究項目時,所用的原則是操作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屬於操作定義才是科學可研究的範圍,非操作定義則不在研究範圍之內。 所謂「操作定義」,是定義中包含有測量方法;如果定義中不含測量方法,就不是操作定義。 比如「長度」的定義包含以公里、公尺、公分等為單位,和用尺做工具來測量長度的數量;「時間」的定義包含以年、月、日、時、分、秒等為單位,和用鐘錶做工具,來測量時間的數量,所以「長度」和「時間」都是操作定義。此外,「美」和「神聖」的定義沒有包含單位和測量的方法,「人命值多少」的定義中也沒有大家共同接受的測量方法,所以「美」、「神聖」和「人命值多少」不是操作定義,因此不在科學研究之列。 在操作定義的影響之下,使得科學非常實際,遠離虛無縹緲的戲論。.

查看 加速度和操作定义

扭率張量

在微分几何中,扭率或稱挠率此一概念是刻画沿着曲线移动的标架的扭曲或螺旋的方法。例如曲线的挠率,出现在弗莱纳公式中,量化了一条曲线变化时关于它的切向量的扭曲程度(更确切的说弗莱纳标架关于切向量的旋转)。在曲面的几何中,“测地挠率”描述了曲面关于曲面上一条曲线的扭曲。相伴的曲率概念度量了沿着曲线的活动标架“没有扭曲的转动”。 更一般地,在装备一个仿射联络(即切丛的一个联络)的微分流形上,挠率与曲率构成了联络的两个基本不变量。在这种意义下,挠率给出了切空间关于一条曲线平行移动怎样扭曲的内蕴刻画;而曲率描述了切空间沿着曲线怎样旋转。挠率可具体的描述为一个张量,或一个向量值2-形式。如果 ∇ 是微分流形上一个联络,那么挠率张量用向量场 X 与 Y 表示定义为: 这里 是向量场的李括号。 挠率在测地线几何的研究特别重要。给定一个参数化测地线系统,我们一定指定一族仿射联络具有这些测地线,但是具有不同的挠率。具有惟一“吸收挠率”的联络,将列维-奇维塔联络推广到其他,也许没有度量的情形(比如芬斯勒几何)。吸收挠率在G-结构与嘉当等价方法的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挠率通过关联的射影联络在研究测地线非参数族也很有用。在相对论中,这种想法以爱因斯坦-嘉当理论的形式提供了工具。.

查看 加速度和扭率張量

拉格朗日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Lagrangian mechanics)是分析力学中的一种,于1788年由約瑟夫·拉格朗日所创立。拉格朗日力学是对经典力学的一种的新的理论表述,着重于数学解析的方法,並運用最小作用量原理,是分析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力学最初的表述形式由牛顿建立,它着重於分析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矢量间的关系,又称为矢量力学。拉格朗日引入了广义坐标的概念,又运用达朗贝尔原理,求得与牛顿第二定律等价的拉格朗日方程。不仅如此,拉格朗日方程具有更普遍的意义,适用范围更广泛。还有,选取恰当的广义坐标,可以大大地简化拉格朗日方程的求解过程。.

查看 加速度和拉格朗日力学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指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当物体运动的的速度与其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物体便做曲线运动。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勻速運動也是一種曲線運動。.

查看 加速度和曲线运动

曼彻斯特大学

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縮寫為UoM)是一所著名的英國大學,世界50強頂尖名校,歷年最高世界排名為全球第26名。曼大是英國著名的六所“紅磚大學”之首,英國“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的創始成員之一,始建於1824年。大學校園位于英國第二繁華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國最大的單一校址大學。 作為全球最頂尖的科研與教學機構之一,曼徹斯特大學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校友、教授和研究员中共有2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英國僅次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及倫敦大學學院)。現任專任教職員中有3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全英之冠。在2014年英國官方組織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評估中,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實力位居全英第5名(第1至4名為倫敦大學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與愛丁堡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是英國獲得女王周年獎次數第二多的大學(7次),僅次於牛津大學(9次)。曼大的年收入達八億多英鎊,每年收到全英最多的本科入學申請,是入學競爭最為激烈的英國大學之一。曼徹斯特大學的圖書館為全英第三大學術類圖書館,僅次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根據2014/15QS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8名、歐洲第11名、全球第30名。根據2014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5名、歐洲第7名、全球第38名。根據2014-1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8名、歐洲第12名、世界第52名。根據2015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6名、歐洲第9名、世界第49名。根據2013/14QS世界大學雇主聲譽排名,曼徹斯特位居全球第9名。在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研究機構High Flier Research發佈的2014-2015最受頂級雇主青睞大學排名中,曼大位居全英第1名,也是該排名發佈10年來唯一穩居全英前3的大學。.

查看 加速度和曼彻斯特大学

時鐘假說

時鐘假說為狹義相對論中的一項假設。它闡述了時鐘行走的速率與物體的加速度無關,而只與物體的瞬時速度相關。 另一種等價的描述則是依路徑P 移動的時鐘,其測出的原時可定義為: 愛因斯坦最初1905年所發表的狹義相對論即暗示了時鐘假說,儘管不是明確地表述。從那時以來,此假說已成為標準假設,也常包括在狹義相對論的公理中。透過極高加速度的粒子加速器實驗也得到驗證。.

查看 加速度和時鐘假說

時間膨脹

時間膨脹是一種物理現象:兩個完全相同的時鐘之中,拿著甲鐘的人會發現乙鐘比自己的走得慢。這現象常被說為是對方的鐘“慢了下來”,但這種描述只會在觀測者的參考系上才是正確的。任何本地的時間(也就是位于同一個座標系上的觀測者所測量出的時間)都以同一個速度前進。時間膨脹效應適用于任何解釋時間速度變化的過程。 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時間膨脹出現于兩种狀況:.

查看 加速度和時間膨脹

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

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又称2015年新疆地震或2015年皮山地震,是一场发生于2015年7月3日1时07分47秒的地震。地震规模为MW 6.3-6.4级、Ms 6.5级,震中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北纬37.459度,东经78.154度),震源深度约10千米。本次地震是一次逆冲型事件,发生在泽普断裂上。由于灾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溢出带,地下水位浅、地基土层软弱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震害影响范围较大。本次地震共造成3人遇难、214人受伤,其中17人重伤,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3亿元。截止2015年7月7日,共发生1298次余震。.

查看 加速度和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

2017年10月6日福岛近海地震 (23时56分)

2017年10月福岛近海地震是2017年10月6日23时56分40秒发生于日本福岛县近海的一次地震,是一次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余震,同时也是日本气象厅所发布的日本附近地区主要被害地震列表中的一次地震。地震规模为Mj 5.9级、MW 5.7级,震源深度约为53.0千米。本次地震触发了2017年日本气象厅第6次紧急地震速报(警报),且引发了整个东北地方和关东地方的震动。位于福岛县滨通地区的楢葉町和川内村观测到最大震度5弱。截止2017年10月8日,共造成1人受伤。.

查看 加速度和2017年10月6日福岛近海地震 (23时56分)

2017年颱風奧鹿

颱風奧鹿(Typhoon Noru,國際編號:17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7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奧鹿」(노루,國際音標:no̞ɾu)一名由南韓提供,即東方狍,是一種性善良,體積細小,生活在荒野的森林裡的鹿隻,主要分布於在歐洲東部及亞洲的溫帶地區。奧鹿發展自2017年7月中旬於日本以東的一個低壓區,初期在良好環境下快速發展,於19日增強為熱帶低氣壓,3日後增強為熱帶風暴。其後奧鹿受東面的熱帶氣旋玫瑰牽制而逆時針轉向,但無阻奧鹿於23日增強為颱風。奧鹿吞併玫瑰後恢復西移路徑,強度一直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颱風和二級颱風下徘徊,直到31日急劇增強為五級颱風。 奧鹿以維持20日之久,成為西北太平洋有氣象史以來第三長壽的風暴,僅次於1972年超強颱風麗妲的25天紀錄及1986年颱風韋恩的23天紀錄。其活躍期間有另外6個風暴陸續形成,超越1967年颱風歐珀活躍時另有5個風暴形成的舊紀錄,成為西北太平洋有氣象史以來,風暴活躍期間周遭其他風暴形成最多者;而活躍期間有另外6個風暴陸續消散,為西北太平洋有氣象史以來,風暴活躍期間周遭其他風暴消散最多者。.

查看 加速度和2017年颱風奧鹿

2018年瓦哈卡州地震

2018年瓦哈卡州地震,是2018年2月16日发生于墨西哥瓦哈卡州以南地区的一场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6.65度,西经97.65度,震级为MS 7.1级,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指出,本次地震是一场逆冲型地震。在此次地震中,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地区震感强烈,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在此次地震中亦有明显震感。震中附近地区的许多建筑受到地震不同程度损毁,有2人因此受伤。墨西哥内政部长和瓦哈卡州州长所乘直升机当日在震区试图降落时因震后停电导致的地面能见度不足而坠毁,造成地面躲避余震的14人死亡、15人受伤。.

查看 加速度和2018年瓦哈卡州地震

921大地震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约102秒,乃臺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震央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处于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级(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7.7级)。該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此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台鐵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為悼念地震逝去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央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至最低。.

查看 加速度和921大地震

亦称为 加速,加速运动。

二體問題廣義協變性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入門以科學家命名的非國際單位列表伊斯蘭黃金時代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伽利略变换伽利略·伽利莱弗莱纳公式异常物质引力引力加速度引力结合能引力時間膨脹开封黄河大桥 (大广高速)开普勒定律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位置向量你感觉到了吗?循環定義微积分学德国国营铁路250型电力机车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保時捷Carrera GT土卫十土卫十一土卫十五土卫十八土卫七土卫三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五土星地球引力地球自转圓周運動匀速运动初速切向速度冥王星凹函数內耳全能悖論兩種文化六广河大桥 (息黔高速)光纤陀螺仪動力學因果关系固有加速度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四維加速度四維矢量C·P·斯诺矮行星环境物理学火卫一火卫二火星灶神星碰撞激發碰撞测试假人磁化帆移動中的磁鐵與導體問題科学大纲穀神星等速率圓周運動等效原理米制米每二次方秒約化質量經典物理術語经典力学结合能结构分析翼面負載終端速度电子电容式感应电阻式传感器熱帶氣旋物体物理学物理學分支物理符號表特斯拉S型牛頓 (單位)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狹義相對論中的加速度直通車 (交通)ER10型电力动车组ER1型电力动车组ER2型电力动车组銀心達朗貝爾原理運動生物力學静摩擦力頭文字D類冥矮行星衝量引擎表面重力颱風納坦 (2016年)颱風納莉 (2001年)颱風莫蘭蒂 (2016年)颱風鮎魚 (2016年)颱風榕樹 (2017年)颱風泰利 (2017年)西门子Desiro西江大桥 (广珠城际铁路)馬自達3香取級戰艦香港科學館角加速度角直徑距離諧振子高雄捷運高運量電聯車貝爾太空船悖論賽格威质量跑车黎納-維謝勢齐河黄河大桥运动学运动场问题迷你四驅震度能级能量均分定理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阻尼阿布拉罕-勞侖茲力阿特伍德機阋神星铺前大桥膠輪路軌系統重力加速度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重力電磁性量子態自由落體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金星金星10號金星9號长门大桥離心機零點能量電傳導電磁場的數學表述通勤型電力動車組F-4幽靈II戰鬥機FLARM防碰撞系统Imagination TechnologiesKc數Rüchardt實驗SOUL EATER角色列表暴龍東風11型柴油機車格陵蘭冰原次声波欧拉盘歐拉運動定律水星汽车动力性泊肃叶定律法国航空007号班机空难活塞效應液体镜面望远镜港鐵現代化列車港鐵迪士尼綫列車湯瑪斯進動木卫十三木卫十二木卫十八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七木卫三木卫一木卫二十四木卫四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振动惯性参考系惯性导航系统惯性测量单元戰神一號運載火箭海卫七海卫一海卫八海王星测地线时空操作定义扭率張量拉格朗日力学曲线运动曼彻斯特大学時鐘假說時間膨脹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2017年10月6日福岛近海地震 (23时56分)2017年颱風奧鹿2018年瓦哈卡州地震921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