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加拿大自由党

指数 加拿大自由党

加拿大自由党(英语:Liberal Party of Canada;法语:Parti libéral du Canada;俗稱爲Grits(砂砾),来源于晶砂党。)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傳統上,自由黨定位在經濟立場上較保守黨為左,但較新民主黨為右的中间偏左自由主義政黨。但近年來自由黨立場越發左傾。如同其它加拿大政黨,聯邦的自由黨和省的自由黨是獨立運作的。.

目录

  1. 165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參議院加拿大同性婚姻加拿大众议院加拿大保守黨加拿大國旗加拿大军事史加拿大內閣加拿大共产党加拿大国家方针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加拿大聯盟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加拿大歷史加拿大日加拿大政党列表加拿大政治加拿大总理列表华裔加拿大人卡加利中選區卑詩自由黨史蒂芬·哈珀叶志明同性婚姻各國執政黨列表吉爾斯·都賽佩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士嘉堡北選區士嘉堡-愛靜閣選區多元文化主義多倫多中選區夏堅大學保留地大學-玫瑰谷選區大帐篷大衛·喬高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妮科爾·特梅爾威尔弗里德·劳雷尔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官方反對黨 (加拿大)安大略自由黨安德魯·謝爾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少數派政府左派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議會中國-加拿大關係中間偏左一党优势制... 扩展索引 (115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

加拿大參議院

加拿大参议院(Senate of Canada;Sénat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上议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下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構。加拿大國會上議院是位于首都渥太華的國會山莊。上議院的議員是由總理推薦後而由總督委任的。現在加拿大上議院有105位議員。加拿大政府於1965年立法,將上議院議員的強制性退休年齡定為75歲。 形式上,上議院的次序比下議院先,但上議院的權力比下議院弱。雖然加拿大所有法案都需要上下兩院通過才能生效,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最近一次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律是在2010年,以43-32否決下議院通過的C-311號法案),而且上議院不可以提出有關國家財政的法案。 總理理論上可以委任上議院議員做內閣成員,但是下議院議員通常會被委任重要的内閣職位。但内閣通常會包括「上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來協調上下兩院的議程。由1896年起,所有總理都是來自下議院。加拿大歷史上只有兩位總理是來自上議院,而且兩位都是代總理。.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參議院

加拿大同性婚姻

2005年7月20日,加拿大国会通过性別中立的《民事婚姻法案》,自此加拿大从联邦层面将同性婚姻合法化,這使得加拿大成為全球第四個在全國範圍內給予同性伴侶註冊結婚的國家,亦成為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美洲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北美洲國家。 早至1999年,加拿大即将大部分与婚姻相关的权益赋予同居的同性伴侣。在《民事婚姻法案》通过前,全国十个省和三个地区中的八个省及一个地区先后經由各法院裁決将同性婚姻合法化,覆盖全加近90%的人口,且有超過3,000对同性伴侣在这些地区登记结婚。 《民事婚姻法案》由保罗·马丁总理领导的加拿大自由党于2005年2月1日在加拿大国会下议院提出的,名為《C-38法案》。該法案於6月28日在下议院通过,随后于7月19日在上议院通过。緊接著第二天即获得了皇家御准。2006年12月7日,下议院以175赞成票对123反对票再次確認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同性婚姻

加拿大众议院

加拿大众议院(Canadian House of Commons;Chambre des communes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下議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上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關。下議院是整個立法機關唯一由民主產生的部分,現有338個議席。 加拿大國會是仿傚英國國會的西敏制,於1867年7月1日成立。下議院於國會擁有最大的權力及最高的問責權。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的法案,所有政府機構只需要向下議院問責,而內閣亦只需要獲得下議院的信任。 下議院的任期為大選後至總督宣布解散,但是憲法列明不可超過五年。但是,因為戰略上的考慮,政府通常會於四年後宣布大選,來給予執政黨充分時間準備。2015年10月,議席增加至338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众议院

加拿大保守黨

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Parti conservateur du Canada)是一個中間偏右的加拿大政黨,于2003年12月7日由加拿大聯盟及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合併而成。自從合併後,「托利黨(Tories)」這個綽號就指加拿大保守黨(之前是進步保守黨的綽號)。現時爲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官方反對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保守黨

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國旗,又稱楓葉旗(Maple Leaf),在法语区被称为單葉旗(l'Unifolié),是代表加拿大的官方旗帜。加拿大国旗为红色旗帜,中间镶嵌白色方格,白色方格上有绘有一片11個頂點的非寫實化紅楓葉。它自1965年被枢密院採用,以替代英国国旗。它是第一个通过法律认定的加拿大国旗。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加拿大红船旗一直被作为加拿大的非官方国旗使用,1945年枢密院批准该旗帜可以用在“事宜扬起一面用以区分加拿大旗帜的任何地点或场合”。此外,米字旗仍然在加拿大享有官方旗帜的地位。没有一项法律指示应该如何处理国旗的问题。然而有一些惯例和礼仪指导应该如何展示国旗和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展示时的位次,这些惯例和礼仪给予了国旗有比其他旗帜优先展示的权利。 1964年,加拿大国内掀起了是否替换国旗的讨论。时任總理莱斯特·皮尔逊指派了一个委员会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有三个选择,最终基于旗的方案被采纳。1965年2月15日,现代加拿大国旗第一次展出,因此这一天被认定为加拿大国旗日。 除却枫叶旗外,还有许多旗帜被加拿大官方、政府和军队使用。这些旗帜多数都包含了枫叶元素。英国国旗也是加拿大的官方旗帜,通常在英联邦内部使用,以表示效忠王室。英国国旗也出现在其它加拿大聯邦各省旗帜上,比如英属哥伦比亚省旗,曼尼托巴省旗和安大略省旗。.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军事史

加拿大军事史包含了几百年以来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发生的军事行动,和加拿大军队在全球的维和任务。加拿大的各个原住民部落之间很少会发生冲突,这样的和平时期一直持续了几千年。自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引发了他们与加拿大原住民和同样在探索新大陆的另外一些欧洲人之间的冲突。从17世纪开始,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双方都各自拉拢了一些原住民部落。1763年,英国最终控制了整个加拿大,并对法裔加拿大人采取了同化政策。在美国革命中,英属北美选择了忠于英国。在成功独立后,美国人开始尝试扩大自己的版图,并在1775年和1812年两次入侵了英属北美。尽管英军与当地武装成功地击退了美国的入侵,但是美国的威胁还是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才消除。这个威胁也是加拿大于1867年独立的原因之一。 在独立之后,一支训练有素的加拿大军队随即成立。刚刚诞生的加拿大还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它的宗主国英国对它的内部事务依然拥有很高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在英国参加第二次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自动地派出了军队来协助英军。在1931年英国颁布西敏寺法令后,加拿大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尽管如此,加拿大与英国的关系还是很紧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得到了加拿大的帮助。二战以后,加拿大开始信奉多边主义,它只参与了非单边的军事行动,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加拿大也在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出动的部队人数比其余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至2006年为止,加拿大是在维和行动中阵亡军人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印度。.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军事史

加拿大內閣

加拿大内閣(英語:Cabinet of Canada;法語:Cabinet du Canada 或 Conseil des ministres)是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委員會,成員由作為主席的加拿大總理提名,總督委任。內閣的責任為向總理及總督提供有關國家不同事務的意見,以及作為政府和該部門的中間人。雖然總理有權提名任何人(包括在野政黨及國會以外人士)成為內閣成員,他們通常都會來自與總理同一個政黨的下議院議員,令內閣更有問責性。雖然如此,內閣通常都會包括「上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一職來協調上下兩院的議程。另外,如果執政黨在大城市或重要地區沒有議席,總理可能會提名來自該地方的上議員為內閣成員來提高內閣的全國代表性。 作為內閣的主席,總理可以於任何時間要求總督解散現任內閣及組成新的內閣。一般來說,於新總理上任或聯邦大選後,內閣通常都會重組。內閣的大小完全為總理的決定,所以每任內閣的大小都會不同。總理組成內閣時都需要考慮不同的因素,包括當選人的才能、性別、種族,以及全國代表性等等。 嚴格來說,內閣是樞密院的一個委員會,因此所有內閣大臣在上任時必然獲任命樞密院顧問官。由於樞密院顧問官是終身任命(一旦君主駕崩,樞密院將自動解散,所有成員的會籍亦會因此告終。但按慣例,繼位的君主會重新任命他們,所以樞密院的會籍實際上是終身制),所有內閣大臣卸任後仍可享用「閣下」的稱呼。 雖然內閣一般會以總理的名稱命名,但是從1867年立國後,所有的內閣正式上都會以數字而名。現任的內閣為「賈斯汀·杜魯多內閣」,是加拿大第29任內閣。 各在野黨都會組成「影子內閣」,當中包括黨領袖、下議院首席議員及各內閣部門的「評論員」。影子內閣的職責為監察政府,令內閣向下議院問責。.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內閣

加拿大共产党

加拿大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Canada;Parti communiste du Canada),简称加共(CPC或PCC),是加拿大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 该党成立于1921年,是加拿大目前历史第二长的政党,仅次于加拿大自由党。1940年,该党被政府禁止活动。1943年8月,加拿大共产党建立了合法组织劳动-进步党,并以其名义进行活动。1959年,该党复称加拿大共产党。2005年,该党在魁北克省的组织魁北克共产党发生分裂。 该党的青年翼是加拿大青年共产主义联盟。该党曾派代表出席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共产党

加拿大国家方针

加拿大国家方针是一个由莊·亞歷山大·麥當勞(John Alexander Macdonald)所领导的加拿大保守党在1879年后重新执政时所提出的,内容旨在应对加拿大当时所处环境所产生的问题。这条方针曾经作为正式的官方政策。从1876年起,这条方针是基于高税收来保护加拿大的森林制造业。 didier ejacule sur marie 麦克当劳在加拿大的1878年联邦大选时推行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并且击败了支持自由贸易的加拿大自由党。 推行国家方针是有大量的动机的。麦克当劳希望靠在加拿大创造一个强有力的制造业来使得加拿大更加安全以及减少对于美国的依赖。他同时也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商人有密切联系,并且以例如政策优惠的方式吸引他们。他们也在将保守党办公室保留到1896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并不是加拿大制造业的第一选择。他们的想法是联合成一个他们可以自由的与美国制造业竞争的“大北美市场”。尽管在加拿大形成联邦前短暂的试验了关于自由贸易的“加美互惠协定”,美国人仍然对于实行强力的保护主义以及对于加拿大物品的高征税有着极高的热情。 在这样高的征税之下,加拿大的公司是无法在美国与美国公司竞争的,不过,美国公司却可以进入加拿大。令加拿大制造商特别受到冲击的是美国制造商在加拿大市场的倾销行为,这样价格也不会像美国那样低。 这项政策是在1879年三月十四日的政府年度预算会议上提出的。并且,它使得对于重要的制造业的税收升高。与此同时,原料的征税却很低,用来帮助制造业。虽然如此,加拿大的税收却仍没有美国那样高。那时的加拿大政府十分依赖海关税收,过高的征税会使得几乎所有的美国出口商敬而远之。换言之,太高的征税会使得加拿大的财政收入遭到重创。 这项政策很快成为了加拿大政府施政的主要方面。并且,它在加拿大保守党执政到1896年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1896年时威尔弗里德·劳雷尔 (Wilfrid Laurier)和加拿大自由党的政策纲领保证将保留国家政策的地位。在当时,仍然有许多自由党的党员支持自由贸易,不过国家方针在魁北克和安大略极受欢迎。当自由党提出要将自由贸易作为执政纲领之一的时候,他们在1911年的加拿大联邦大选时失败了。 当国家方针在中部加拿大很受欢迎时,它却在西部加拿大极不得人心。方针强迫加拿大的农民购买加拿大的但却昂贵的农业设备。但是,他们需要和其他国家的农民在国际的谷物市场竞争。出于对国家方针的反对,在1920年,加拿大进步党迅速崛起。这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个取名为新国家方针的政策,与之前不同的是,它提倡自由贸易。 在威廉·莱昂·麦肯齐·金(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和路易斯·斯蒂芬·圣劳伦特(Louis Stephen St.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国家方针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Immigration, Réfugiés et Citoyenneté Canada),前稱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Citoyenneté et Immigration Canada)是加拿大處理移民與公民議題的政府部門。公民及移民部是在1994年政府進行再組織時所成立的,目前約有5,000名職員。2015年11月改爲現名。现任部長是艾哈默得·胡塞因。.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

加拿大聯盟

加拿大聯盟(Canadian Alliance;Alliance canadienne),正式名稱爲加拿大改革保守聯盟(Canadian Reform Conservative Alliance;Alliance réformiste-conservatrice canadienne)是一個存在於2000年至2003年的保守主義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它是加拿大改革黨的繼承者,在其存在時間內一直是下議院的官方反對黨。該政黨支持財政保守主義和社會保守主義的政策,並尋求降低政府對社會項目的支出及扣減稅項。 該黨在2003年12月與進步保守黨合併爲加拿大保守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聯盟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Parti progressiste-conservateur du Canada;簡稱PC)是一個存在於1942年至2003年的加拿大聯邦政黨,該黨在經濟議題上持中間偏右立場,1970年代後在社會議題上持中間派立場。該黨前身爲保守黨,創始於1867年,在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領導下成爲加拿大第一個執政黨,並且多年來都是加拿大的執政黨或官方反對黨。該黨在1942年12月更名爲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到2003年和加拿大聯盟合併爲加拿大保守黨。一些原進步保守黨成員其後組成了,只獲得了很少的支持。各省的進步保守黨則大多沿用原名。.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進步保守黨

加拿大歷史

加拿大歷史可追溯至大約33,000年前。當地的原住民由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組成,大約在33,000年前移居到北美洲。北歐的斯堪地納維亞人(Viking) 在大約公元986年在現为紐芬蘭的地方暫居。斯堪地納維亞人是第一批踏足北美的歐洲人。但是在16和17世紀才有歐洲人到北美作永久性定居。來北美定居的欧洲人主要來自英國和法國。 在1763年結束的七年戰爭,英法簽訂的巴黎條約令法國放棄它們在北美殖民地的主權。美國革命戰爭(1775年-1783年)以後,大規模的親英分子北上移居到英屬北美。在1812年至1815年,美國和英國在北美展開1812年戰爭。 在1867年,英國政府通過《英屬北美法案》,在1867年7月1日將在北美的三個殖民地合併成爲一個聯邦制的殖民地——加拿大自治領。1867年,四個省份,安大略、魁北克、-zh-hans:新斯科舍;zh-hk:諾華士高沙;zh-tw:諾瓦斯科西亞;-(新蘇格蘭)和-zh-hans:新不伦瑞克;zh-hk:紐賓士域;zh-tw:紐布朗斯維克;-(其中安大略和魁北克已作爲一個殖民地管轄,所以四省是三個殖民地),同意加入聯邦政府,組成英帝國內的加拿大自治領。到1910年,加拿大已有9個省份(紐芬蘭省是在1949年加入聯邦的)。1931年的《西敏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擴大加拿大政府自主權,包括外交。英國國會在1982年 通過的《加拿大法案》把修改憲法的權力從英國國會移交給加拿大。.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歷史

加拿大日

加拿大日(Canada Day;Fête du Canada)是加拿大的國慶日,定于每年的7月1日,為一全國公眾假日。此假日是庆祝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領籍《英属北美条约》将英国在北美的三块领地合并为一个联邦,包括加拿大省(今安大略和魁北克省南部)、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此節日原稱“自治领日”(Dominion Day;Le Jour de la Confédération),1982年10月27日加拿大取得完全獨立後改名為加拿大日。.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日

加拿大政党列表

这是一个加拿大政党的列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政党列表

加拿大政治

加拿大的政治體系是根據議會民主制以及聯邦制所設立的框架之内運作,具有深厚的民主傳統。加拿大奉行君主立憲制,加拿大君主为國家元首。加拿大是個多黨制國家,當中不少立法程序源自英國國會定下的先例和不成文慣例。然而,經過歷年演變後加拿大的議會政治亦衍生了一些特色,如黨内紀律就較英國政黨嚴格,而議會表決的議題中具備信任動議地位的也比英國為多。這些特色令沒有内閣職務的議員在議會中扮演較次要的角色,但執政黨議員中的非内閣成員以及在野黨較為低調或資歷較淺的議員(亦即「後座議員」)亦可透過參與公共預算委員會或國防委員會等議會委員會來發揮影響力。 加拿大聯邦於1867年成立後,聯邦政治一直由加拿大保守黨和加拿大自由黨(或該兩政黨的前身)主導,但2011年聯邦大選後傾向社會民主主義的加拿大新民主黨取代自由黨成為國内第二大黨。國會下議院内其他政黨則包括支持魁北克主權運動的魁人政團,以及關注環保議題的加拿大綠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政治

加拿大总理列表

加拿大总理为加拿大首席、内阁主席和政府首脑。名义上总理一职由加拿大总督委任,但根据宪法传统总理需要获得国会下议院的信任。一般来说总督会委任占有下议院最多席位的党派的党首,但若党首失去多数支持,总督可指定获得多数支持的另一党首为总理,或解散国会宣布大选。根据传统,总理在国会中拥有一个席位,自20世纪初起这一席位位于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中。 总理一职在加拿大宪法的成文部分中并未被提及;行政权名义上属于君主,由总督代理执行。由此,这一职位即是加拿大宪政传统的结果。最初,总理职位的设立参照了当时英国首相的职位;1867年5月24日,委任约翰·A·麦克唐纳爵士组建第一任加拿大联邦政府。1867年7月1日,就职。 总理上任时无需宣誓就职,由此其就任时间被认定为其进入政府的日期。然而自1957年起,入职总理都会宣誓,截至2006年这一传统得到了延续。1920年前,总理的辞职请求会立刻得到总督批准,其任期的结束时间被认定为其去世或辞职的日期。自1920年起,只有在新政府即将组建时上一任总理才能够正式辞职。《1967年释义法案》规定“当任命或去职决定于某日生效时,这一决定将被正式认定为于前一日生效”。不过根据传统,上一任总理仅在新政府宣誓就职前数小时才正式辞职(这二者都发生于白天),由此政府更迭将于前一日午夜生效。包括加拿大国会在内的一些来源认为这一传统始于1917年。.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加拿大总理列表

华裔加拿大人

华裔加拿大人(Canadians of Chinese descent;Sino-Canadiens)是指种族或民族属于华裔的加拿大人。华裔加拿大人不是加拿大华人。与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一样,华裔加拿大人都是加拿大人。华裔加拿大人的华裔身份只是自己的种族或民族身份,是加拿大的一个少数民族。华裔加拿大人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而不是中华民国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或者是香港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而加拿大华人主要指加拿大留学或工作的中华民国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等。华裔加拿大人更愿意称呼自己为华裔,与英裔、法裔一样,表明自己祖先是华人,但是加拿大华人暗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的认同,已经无法反映华裔加拿大人的真正的国家认同,没有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称呼自己是“加拿大英国人”或“加拿大法国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华裔加拿大人

卡加利中選區

卡加利中選區(Calgary Centre,Calgary-Centr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的聯邦選區,1968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卡加利中選區

卑詩自由黨

卑--詩自由黨(British Columbia Liberal Party)是加拿大卑詩省的主要政黨之一,最近一次在該省執政的時期介乎2001年至2017年。該黨以中間偏右政黨的姿態參政,現時黨魁為韋勤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卑詩自由黨

史蒂芬·哈珀

史蒂芬·約瑟夫·哈珀 (Stephen Joseph Harper ,),部分北美华文媒體譯為夏巴,是加拿大政治家,曾任加拿大總理和保守黨黨魁。.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史蒂芬·哈珀

叶志明

叶志明(John Yap,),华裔加拿大人。 现任卑诗省省议会议员(2005年5月17日至今)。.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叶志明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婚姻平權(marriage equality)則是指所有人不分性傾向或性別皆享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 截至2017年,以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認可同性婚姻(25個,包含尚未全區域執行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岛、愛爾蘭、盧森堡、马耳他、墨西哥同性婚姻在墨西哥城、、、、、、、、、、、下加利福尼亞州、恰帕斯州及普埃布拉州全境有立法,在克雷塔羅州則是部分市镇有立法。墨西哥全國都承認在該些轄區進行的同性婚姻。、荷兰同性婚姻在荷蘭本土全域有立法。阿魯巴、荷屬聖馬丁以及库拉索皆承認在那舉行的同性婚姻。、紐西蘭同性婚姻在紐西蘭本土全域有立法,但其法律效力不及於托克劳、库克群岛以及紐埃。、挪威、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国同性婚姻在 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全域有立法;但在北愛爾蘭則無。 同性婚姻在以下英国海外领地有立法:,, 、、、、 、以及以及英国皇家屬地、曼島。、美国同性婚姻在美国50個州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除美屬薩摩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全域有立法。一些美洲原住民管轄區亦承認同性婚姻。、烏拉圭。而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和以色列則承認在其他國家结婚的同性伴侶的法律效力。對於台灣和奧地利而言,同性婚姻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經其憲法法院確立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裁決,在其憲法法院限定日期內會完成同性婚姻的法制化台灣和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給各自的立法機構提供一個寬限期,讓其能實施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奧地利的寬限期直至2019年1月為止;台灣則直至2019年5月為止)。寬限期結束後,同性婚姻便會得到法律認可。。此外在哥斯达黎加提出動議之後,美洲洲際人權法院於2018年1月9日確立通過一項有利於同性婚姻的裁決,預計這將有助於美洲若干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該些國家為已簽署並承認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包括巴貝多、玻利維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和蘇利南。 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和牙買加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但都尚未承認法院的管轄權。.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同性婚姻

各國執政黨列表

各国執政黨列表列出了全球各國、各地區(包括中央政府無法直接有效統治的)以及海外領土正在執政的執政黨;如有多個政黨組成執政聯盟時,以執政聯盟中最大的政黨(通常總統、總理/首相由最大政黨領袖出任)為執政黨。除地區動蕩以外,執政黨選舉一般为4年左右一次。 本列表依照各國和各地區的國家地區代碼,分洲別排列。各國執政聯盟內小黨請參見該國立法機構、對應國會選舉、該國總統總理列表或是主要執政黨的條目。.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各國執政黨列表

吉爾斯·都賽佩

吉爾斯·都賽佩(Gilles Duceppe ;生于1947年7月22日)是一位加拿大政治人物。他是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忠实支持者,以及魁北克集团的前党魁。他担任加拿大下议院的议员超过二十年并且在1996年、1997-2011年以及2015年三个期间担任亲魁北克独立党派魁北克集团的领导人。他是魁北克著名演员Jean Duceppe的儿子。他在1997年3月17日至1997年6月1日短暂担任过官方反对党领袖。因为新民主黨(NDP)候选人Hélène Laverdière在2011年聯邦大選中在Laurier-Sainte-Marie选区击败他并且魁北克集团在国会中只剩很少席位,他辞去了他在魁北克集团的党首之位。他在四年后回到了魁北克集团参与2015年聯邦大選。在被Laverdière再次击败后,都賽佩再次辞去了黨魁職務。.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吉爾斯·都賽佩

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

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Spadina—Fort York)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多倫多中選區和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

士嘉堡北選區

士嘉堡北選區(Scarborough North,Scarborough-Nord)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士嘉堡-愛靜閣選區和士嘉堡-紅河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此選區包含馬文區西部、愛靜閣東部和美麗徑東部等士嘉堡社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士嘉堡北選區

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士嘉堡-愛靜閣選區(Scarborough—Agincourt)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西起維多利亞公園大道(Victoria Park Avenue),北及士刁士大道(即多倫多市和約克區的界線),東至密蘭大道(Midland Avenue),南臨安大略401號省道,包含士刁士、愛靜閣和美麗徑等士嘉堡社區。 此選區於1987年從約克-士嘉堡選區分割而成,1988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的界線出現變動,密蘭大道以東範圍改撥新成立的士嘉堡北選區,2015年聯邦大選起生效。.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多元文化主義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是社会用以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它采取官方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 多元文化政策强调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性,事关接纳其他民族时尤其重要。这个词最早在1957年用来描述瑞士的政策,在1960年代末期被加拿大接纳,并且扩散到其他歐盟、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不同國家。.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多元文化主義

多倫多中選區

多倫多中選區(Toronto Centre,Toronto-Centr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的聯邦選區,1872年-1925年和1935年至今以不同名稱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多倫多中選區

夏堅

夏堅 (Kent Hehr,),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5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亞伯達省的卡加利中選區,並曾於2015年至2018年間先後在賈斯汀·杜魯多内閣中出任聯邦退伍軍人部長、國防部副部長和體育及傷殘人士部長。在此之前,他曾於2008年至2015年間擔任亞伯達省議會卡加利—水牛選區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夏堅

大學保留地

大學保留地(University Endowment Lands,簡稱UEL)位於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為一非建制地區。大學保留地坐落布勒半島的西端,東臨溫哥華市,南北分別瀕臨菲沙河北支流和英吉利灣,西面則與卑詩大學的主校園及其附屬住宅用地接壤。 據2011年加拿大全國人口普查所示,大學保留地有3,141名居民,較2006年上升14.7%。該數字不包括居住在卑詩大學主校園及其附屬住宅用地内的居民;2011年有9,636名居民居住在上述地域内。.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大學保留地

大學-玫瑰谷選區

大學-玫瑰谷選區(University—Rosedal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多倫多中選區和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此選區所覆蓋的範圍包括多倫多大學的聖佐治校園和玫瑰谷社區,因而得名。.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大學-玫瑰谷選區

大帐篷

大帐篷(英语:Big tent)是一个政治术语,指政党或政党联盟试图糅合不同的政治观点,同时采纳左派和右派的某些主张和理念,从而吸引更多选民的一种现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大帐篷

大衛·喬高

大衛·喬高(David Kilgour,),加拿大政治人物、律師,前皇家檢察官,曾出任內閣成員(1997-2002負責拉美與非洲事務、2002-03負責亞太事務的國務部長)、七屆眾議院議員,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Aldo Santin 02/19/2010 8:16 。2005年4月12日退出加拿大自由黨,成為獨立身份議員,至同年11月任期屆滿。 喬高從政前為進步保守黨成員,1968年首次參加全國大選落敗,1979年於埃德蒙頓國會議員競選中勝出。自1979年5月起至2006年1月,連續擔任七屆國會眾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大衛·喬高

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

华裔加拿大人在大温哥华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温哥华市、列治文市和本拿比市,华裔的影响无处不在。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预测,2031年大温地区的华裔人口将增长到80万人左右,占大温地区总人口的23%。届时,高加索人的比例将低于50%,成为少数民族。 华裔加拿大人在大温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温哥华建市的1886年。与北美其他地区一样,温哥华最初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省。 从20世纪中期起,新一轮的移民潮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一波移民来自香港,随后是臺灣和中国大陆的移民潮。.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

妮科爾·特梅爾

妮科爾·特梅爾(Nycole Turmel,),加拿大政治人物,曾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官方反對黨聯邦新民主黨臨時領袖。她於2011年聯邦大選中首次當選下議員,代表魁北克省的赫爾—阿爾默選區。新民主黨黨魁傑克·林頓於2011年7月宣佈暫時卸下該職以專注治病後,她便出任該黨的臨時黨魁,直至新民主黨於2012年3月24日選出唐民凱為新任黨魁為止。特梅爾多年來支持工會活動,並於2000年至2006年間擔任加拿大公共機構僱員工會主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妮科爾·特梅爾

威尔弗里德·劳雷尔

威尔弗里德·劳雷尔爵士(Sir Wilfrid Laurier,)是第七任,也是首位法裔加拿大总理。任內曾經歷第二次布爾戰爭。其肖像現在印於加拿大五元鈔票上。安大略省的威尔弗里德·劳雷尔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 Category:加拿大律師 L Category:法裔加拿大人 Category:魁北克省人 Category:北美洲紙幣上的人物.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威尔弗里德·劳雷尔

威廉·莱昂·麦肯齐·金

威廉·莱昂·麦肯齐·金,PC,OM,CMG(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是第11、13及15任加拿大总理。 金于1919年加入了自由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另一个政党的掌舵失利,他成功统一了自由党,并在1921年的选举中取得了胜利。他的政党在1930年至1935年大萧条最严峻的日子里并未执政。但他在经济好转之后又赢得了大选。他亲自处理了与草原三省的复杂关系,而他的高级助手厄内斯特·拉普安特(Ernest Lapointe)和路易·圣洛朗(Louis St.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威廉·莱昂·麦肯齐·金

官方反對黨 (加拿大)

官方反對黨﹙英語:Official Opposition;法語:L'Opposition officielle﹚通常是於加拿大國會下議院或各省與地區議會的主要在野黨。議會內第二大政黨(但不一定是)通常會擔任官方反對黨一職。在2015聯邦大選中一直執政近10年的加拿大保守黨失利敗於加拿大自由黨,因此成為新一屆官方反對黨。 官方反對黨的主要職務是監察政府,而其國會議員並會組成「影子內閣」,派「評論員」來監察內閣各部門的工作。 官方反對黨領袖會得到的等同內閣成員的對待,其官邸為位於首都渥太華的Stornoway。 作為議會內的首要在野黨,官方反對黨會獲分配的資源多於其他在野黨。在議會內,當政府的演說完畢後,官方反對黨領袖享有反駁的優先權。官方反對黨領袖並會於質詢時間中給予更多時間發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官方反對黨 (加拿大)

安大略自由黨

安大略自由黨(Ontario Liberal Party,Parti libéral de l'Ontari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主要政黨之一,並從2003年至今在該省執政。該黨的政治理念與聯邦自由黨相近,兩者的黨員組成亦有一定程度的重疊,但兩黨的架構則各自獨立。該黨的現任黨魁為現任安大略省省長凱斯琳·韋恩。 安大略自由黨的前身為改革黨(Reform Party),於1830年代由羅伯特·鮑德溫(Robert Baldwin)和威廉姆·萊恩·麥肯西成立,以抗衡當時上加拿大的保守派執政集團。該黨於1854年解散後,喬治·布朗(George Brown)於1857年結合前改革黨黨員及安大略西南部的晶砂黨黨員(Clear Grits)組成自由黨,並以民主政制改革和結合上下加拿大兩地區為主要政綱。加拿大聯邦於1867年成立後,安大略成為聯邦的其中一個省,安大略省議會亦告成立。1868年,愛德華·布雷克(Edward Blake)成為安大略自由黨黨魁,並於1871年省選中擊敗保守黨,帶領自由黨首度上台執政,並成為安大略省首位自由黨藉省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安大略自由黨

安德魯·謝爾

安德魯·謝爾(Andrew Scheer,),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聯邦保守黨黨魁和官方反對黨領袖,2004年起擔任眾議院利載拿—卡佩爾選區(Regina—Qu'Appelle)議員。他於2011年-15年間擔任眾議院議長,就任時年僅32歲,為眾議院史上最年輕的議長。他於2016年9月宣布角逐聯邦保守黨黨魁,並於2017年5月舉行的黨魁選舉中勝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安德魯·謝爾

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

尼古拉·巴甫洛维奇·伊格那提耶夫(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Игна́тьев,拉丁转写:Nikolay Pavlovich Ignatyev,),俄國伯爵,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官。.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

少數派政府

少數派政府或少數內閣,是執政黨或聯盟的各方在議會沒有過半數議席時形成的內閣。一般來說,少數派政府不及多數派政府穩定,因為反對黨可以用不信任動議導致內閣總辭下台。此外少數派政府通常傾向將責任推給反對黨,以迴避責任。然而,由於少數派政府往往處於弱勢,因此需要在不同黨派之間尋求妥協,以確保通過法案。.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少數派政府

左派

左派,又稱左翼,左派支持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也就是親社會主義,和右派以階級和秩序相對,也就是親保守主義。左派是指激進主義,甚至是革命黨,是和反动和独裁政府持相反政治取向的人。 「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國國民議會中坐在左側,反對當時法國的君主制,支持共和制、反教權和世俗化的派別便稱為左派,而議會右側是保王黨議員,代表保王派、天主教会、贵族及后期包含资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在資本主義國家,會稱反資本主義的激進社會主義政黨是左派。在二十世紀初的俄國共產主义革命時代,反對及要推翻俄國沙皇皇室的共產主義革命政黨,又被稱為「左派」。.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左派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議會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立法會(Legislative Assembly of British Columbia)是組成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議院的其中一個部份,另一部份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督。立法會位於維多利亞。第40屆立法會議員是從2013年5月14日舉行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選中選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議會

中國-加拿大關係

中國-加拿大關係(Canada–China relations),指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国家关系。.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中國-加拿大關係

中間偏左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組織(如智庫)其觀點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延伸到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Oliver H. Woshinsky.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中間偏左

一党优势制

一党优势制(dominant-party system或one-party dominant system)是形容一個國家由某政黨透過民主之選舉制度下,勝出而得以達到穩固且長期執政情況下的政局情境。通常以共和制的--發生的情形居多。這樣的政黨通常在立法機關(國會)中連續數次取得大多數議席,又或贏得總統選舉。雖然一黨獨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與一党执政(如1991-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前的中華民國、建国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在形式上有某些類似的特徵,但絕不應被混淆,因為後者不存在開放的選舉與公正的競選。一般而言,一黨獨大制是較具競爭性的,因為在攸關政權的中央選舉中會有數個政黨角逐權力及議席,但實際卻是由一個大政黨長期壟斷執政權。此外,一黨多元制(one-party pluralistic system)也被視為一党优势制的變體。.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一党优势制

亚历山大·麦肯齐

--(Alexander Mackenzie)()是第二任加拿大总理。他是首位加拿大自由黨的總理。 --在任内致力改革和简化政府架构。他引入不记名投票;设立加拿大最高法院;在安大略省建立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设立审计专员办事处;并开始兴建部份的加拿大国家铁路。 1878年,加拿大首位总理-zh-hans: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 zh-hant:莊·亞歷山大·麥當勞;-领导的保守党击败了--的自由党政府而从新执政。败选後--继续担任自由党领袖直至1880年,但保留国会下议院议员一职直至逝世(1892年)。 Category:加拿大企業家 Category:蘇格蘭企業家 Category:蘇格蘭作家 Category:蘇格蘭裔加拿大人 Category:19世纪记者.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亚历山大·麦肯齐

亞瑟·博耶

亞瑟·博耶(1851年2月9日 – 1922年1月24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政治家。 出生在加拿大东部的蒙特利尔,父親是。在伦敦大学畢業後,他在1884年当选为魁北克省议會議員,加入魁北克自由党,其後亦參與了1886年和1890年的选举。 1890年,他被任命为内阁的不管部部长。但他在1892年的选举落敗,且在1896年再次於加拿大下議院選舉落敗,當時他是作為加拿大自由党雅克 - 卡地亞选区候选人。 他死于1922年,被安葬在中。 他的弟弟也是一名政治家。 他有两个女儿,其中之一與创始人第二十二皇家军团上校结婚。.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亞瑟·博耶

康安禮

康安禮(Anne Kang,),臺灣裔加拿大人,出生於臺灣。現任卑詩省省议会议员(2017年5月9日—現今)。康安禮也是一位特殊教育老師。.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康安禮

庄社理

莊社理 (,;英文原名,),又译莊社礼,加拿大政治人物,2003年至2012年間擔任魁北克省省長,為該省第29任省長。他也曾於1998年至2012年間擔任魁北克自由黨黨魁,期間出任舍布魯克選區省議員,至2012年省議會選舉中失掉自己的議席為止。他過去亦曾活躍於加拿大聯邦政壇,1993年至1998年間擔任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並於1993年短暫擔任副總理。.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庄社理

伊麗莎白·梅伊

伊丽莎白·梅伊(Elizabeth May,),加拿大政治人物、环保人士、作家、社區活躍分子和律师,1989年至2006年间是加拿大塞拉俱樂部的执行董事,2006年起擔任加拿大绿党党魁,並於2011年聯邦大選中成為該黨首名透過大選晉身國會下議院的議員。她在美國出生並拥有該国国籍,再於1978年获得加拿大国籍。.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伊麗莎白·梅伊

伍鳳儀

伍鳳儀 (Mary Ng,),加拿大政治人物,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7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約克區的萬錦-湯山選區。 伍鳳儀7歲時跟隨家人從香港移居加拿大,父母在安大略省北約克經營中餐館,她成長期間曾在該餐館工作。她曾在安大略省政府公務員系統中擔任數個職位,又曾任安省教育廳長的高級政策顧問及懷雅遜大學校長的行政總監。她其後效力總理賈斯汀·杜魯多,出任總理辦公室的公職任命主任。 萬錦-湯山選區國會議員麥家廉於2017年初獲任加拿大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並辭去該議員職位,觸發議席補選。伍鳳儀於同年2月15日宣布角逐該選區的聯邦自由黨候選人提名,並於同年3月4日壓倒另外兩人贏取提名。在2017年4月3日舉行的萬錦-湯山選區議席補選,伍鳳儀以51.3%得票率贏取該議席,首次晉身國會,並成為眾議院自然資源常務委員會成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伍鳳儀

彭迪思

彭迪思 (Peter Eric James "Jim" Prentice,),加拿大政治人物,2014年至2015年間擔任第16任亞伯達省省長、亞伯達進步保守黨黨魁及亞伯達省議會卡加利-山麓選區省議員。在此之前他則從2004年至2010年間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卡加利中北選區議員,期間曾在加拿大保守黨執政期間擔任工業部長和環境部長等聯邦内閣職位。他於2016年遇上空難逝世,終年60歲。.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彭迪思

彼得·麦凯

彼得·麦凯(Peter Gordon MacKay,),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1997年至2015年間曾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並曾於加拿大保守黨執政期間先後出任外交部長(2006年-2007年)、國防部長(2007年-2013年)和司法部長(2013年-2015年)等聯邦内閣要職。他亦是加拿大进步保守党的最后一任黨魁;他於2003年促成該黨與加拿大聯盟合并为現有的加拿大保守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彼得·麦凯

保罗·马丁

保罗·艾德加·菲利普·马丁(Paul Edgar Philippe Martin,),也被加拿大華人稱為馬田,加拿大政治家、律师,曾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和加拿大总理。.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保罗·马丁

保羅·赫勒

保羅·赫勒(Paul Theodore Hellyer,),是加拿大工程師、政治家、作家和評論員。他擁有一個漫長而多變的職業生涯。他是僅次於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任職時間最長的加拿大樞密院成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保羅·赫勒

國際自由聯盟

國際自由聯盟(Liberal International)是一個由世界各地自由主義政黨結合的國際政治組織。國際自由聯盟在1947年於英國牛津創立,總部位於倫敦,並且成為了联繫自由主義政黨以及发展自由民主制的重要組織。從2014年起,國際自由聯盟的主席是Juli Minoves。.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國際自由聯盟

周烱華

周烱華(英文名:George Chow,),卑诗省议员。 加拿大溫哥華前任市議員,他在2005年的市議會選舉中代表勝出,再於2008年市選中連任。.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周烱華

咆哮的二十年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是指在1920年代期間發生的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術語。這是一個持續經濟繁榮的時期,在美國和西歐具有獨特的文化優勢,特別是在主要城市例如柏林、芝加哥、倫敦、洛杉磯、紐約市、巴黎和悉尼。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這十年被稱為「」(Années folles),強調了這個時代的社會、藝術和文化活力。十年间,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之有人称这是“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美国士兵自欧战前线上归国拉开了这一时代的序幕,随后是爵士乐为代表的新艺术的诞生,崭新而自信的现代女性面孔的出现,還有裝飾風藝術達到頂峰;此一时期内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欲望,以及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彻变至今也令人难以忘怀。此外,十年内一系列的美国国内和国际事件也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南方许多州的美国黑人仍然生活在贫穷之中,黑手党的成员受到诸如《一个国家的诞生》这类影片的影响也在急剧扩大,美国国内的种族隔阂和种族矛盾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和加剧,对有色人种施加集团性迫害的社会基础在不知不觉间被巩固和强化。 咆哮的二十年代始于北美,又受一战结束影响传至欧洲。歐洲自1919年一战结束以来饱受经济衰退困扰,因此一直致力于战后重建并恢复因战争而造成的劳动力消减。与二战后不同,美国没有试图支援欧洲的战后复兴,反而是进一步倾向于孤立主义政策。在加拿大,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要经济伙伴导致了该国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经济转型。总体上,自20年代中期开始,北美经济规模开始凌驾于欧洲之上,而几乎与此同时,咆哮的二十年代也开始在英法德等几个主要欧洲国家显现。20年代后半的欧洲经济高速发展,在這十年中期,繁榮是很普遍的,十年的下半期,特別是在德國被称作「黄金的二十年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精髓可以被描述为现代主义与反传统精神的某种不协调结合。此间,现代科学似乎能够化一切为可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潜力似乎无限巨大,所有人都感到一个全新的截然不同的时代即将到来。新技術,特別是汽车、電影以及无线电給很大部分人帶來了「現代性」。实用主义原则使得一切不必要的冗余装饰统统被去除,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同时,爵士乐和舞蹈在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緒中越來越受歡迎,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爵士时代」。 1929年華爾街股災結束了這個時代,經濟大蕭條給全世界帶來了多年的悲觀和困苦。.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唐民凱

唐民凱(Thomas Joseph "Tom" Mulcair,),加拿大政治人物,加拿大新民主党黨員,现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代表魁北克省乌特拉蒙特選區(Outremont)。他曾于2012-17年間出任該党黨魁,期間兼任國會下議院官方反對黨領袖至該黨於2015年聯邦大選中失去官方反對黨地位為止。2016年新民主黨代表大會中過半數代表通過在未來兩年内舉行黨魁選舉,唐民凱因此面臨下台,但留任至新黨魁就任為止。 在出任黨魁之前,他曾任新民主党副黨魁,而晉身聯邦政壇前他亦曾擔任魁北克省議員和魁省内閣廳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唐民凱

商品及服務稅

商品及服務稅,是增值稅的一種,也是銷售稅的一種,指政府為各種商品及服務所徵收的稅項。不同於一般的銷售稅(零售稅),商品及服務稅並非只由消費者承擔,生產商及分銷商也需要繳交。.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商品及服務稅

兩黨制

兩黨制,指政黨體系由兩大政黨組成,兩黨皆有相近的競選實力,能夠勝選,可以組成政府。其他政黨沒有獲得足夠選票及議席支持組織政府的實力。也有学者将兩黨制視作多党制的一个特例。典型案例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不少隨英國奉行西敏制的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也有不少是傾向兩黨制。通常兩黨制國家的兩黨意識型態分屬左右,分別是傾向市場經濟與嚴格保障私有財產權的右派、保守派,和主張國家介入市場經濟並強調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的左派、自由派。.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兩黨制

克里斯托弗·怀利

克里斯托弗·怀利(Christopher Wylie,)是涉及影响选民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投票给唐纳德·特朗普的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公司的前研究总监。 2018年,怀利向《卫报》曝光了剑桥分析公司进行幕后操作的文件,成为一名吹哨人。这些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剑桥分析公司涉嫌未经许可获取了约5000万名 Facebook 用户的个人数据,并运用这些个人数据,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为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制定有针对性的政治活动。 2018年3月27日,怀利到英国议会作证,并对剑桥分析及其关联公司的业务做进一步的爆料。 怀利的曝光引发了大西洋两岸政府的调查,以及长期以来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克里斯托弗·怀利

皮埃尔·特鲁多

约瑟夫·菲利普·皮埃尔·伊夫斯·爱略特·特鲁多,CC,CH,PC,QC,FSRC(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加拿大政治家,曾兩度出任加拿大总理,執政近十六年,是加拿大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總理之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皮埃尔·特鲁多

石俊 (政治人物)

石俊 (Harjit Sajjan,),加拿大政治人物,2015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溫哥華南選區,並於2015年加拿大自由黨上台執政後晉身聯邦内閣成為國防部長。從政前他曾任溫哥華警察局的幫派罪案組探員以及加拿大陸軍軍團指揮官,期間曾到波斯尼亞和阿富汗服役。.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石俊 (政治人物)

环球邮报

《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是一份在加拿大全国发行的英语报纸,以多伦多为基地并在全国六个城市印刷。每周读者量935,000,是加拿大最大的全国性发行报纸,周銷量居《多伦多星报》之后为第二大日报。《环球邮报》被认为是加拿大最佳报纸之一。它隶属CTV环球传媒集团。.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环球邮报

王州迪

王州迪 (Jody Wilson-Raybould,),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2015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溫哥華固蘭湖選區,並於2015年加拿大自由黨上台執政後晉身聯邦内閣成為司法部長兼檢察總長,為首位出任該職的加拿大原住民。從政前她曾任卑詩省檢控官、卑詩條約委員會委員及卑詩原住民議會地區酋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王州迪

程慕阳

程慕阳(Michael Ching Mo-yeung,),江苏常州人,是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儿子,曾任北方國際廣告公司北京分公司副經理、香港佳達利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现任慕阳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并且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是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地产商人,现因涉嫌贪污被中国警方通缉,同时被国际刑警组织列入红色通缉令名单。他在依靠父亲,没有投入过一分钱的情况下,用不到10年时间,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32家公司,资产总值达数亿元人民币。.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程慕阳

第三勢力

在兩黨制的國家裡,第三勢力指的是形成兩黨制下的政治體制中,兩大政黨以外的政治力量,但相關政治力量的立場並不等于中间派、甚或等于極左派及極右派。.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第三勢力

簡萬里

簡萬里(Glen Murray,),加拿大政治人物及城市議題倡議者。他從1989年至1998年間擔任緬尼托巴省溫尼伯市議員,再於1998年至2004年間擔任溫尼伯市長,是北美首位公開承認同性戀身份的主要城市市長。他後來遷居安大略省多倫多,於2010年代表安大略自由黨當選多倫多中心選區(Toronto Centre)省議員,其後出任安省研究及革新事務廳長,2011年至2012年間擔任訓練﹑專上教育及大學廳長,2013年至2014年間擔任運輸廳長和基礎建設廳長,2014年起擔任環境及氣候變化廳長。他又於2012年末宣佈參選安省自由黨黨魁,但其後棄選。.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簡萬里

簡蕙芝

簡蕙芝(Christy Clark,全名Christina Joan Clark,),加拿大政治人物,2011年-17年間為第35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和卑詩自由黨黨領。她曾先後出任卑詩省議會滿地寶–本拿比山選區、滿地寶–西木選區、溫哥華格雷岬選區及基隆拿西選區省議員,並曾於2001年至2004年間擔任卑詩省副省長。 簡蕙芝於2011年3月14日宣誓就任卑詩省省長,成為繼麗塔·約翰斯頓(Rita Johnston)後該省第二位女省長,2013年省選後則成為該省首位經歷大選洗禮的女省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簡蕙芝

米切尔·夏普

米切尔·夏普(Mitchell William Sharp, ) 是一位加拿大政客,加拿大枢密院成员,加拿大勋章拥有者。.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米切尔·夏普

米歇爾·倫佩爾

米歇爾·倫佩爾 (Michelle Rempel,原姓戈丁(Godin);)是加拿大政治家,現任國會下議院議員和移民、難民及公民事務官方反對黨評論員。倫佩爾是保守黨的一員,曾任、的。.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米歇爾·倫佩爾

約克區

約克地區自治體,簡稱約克區(英語: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York,簡稱York Regio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南部多倫多以北的一個地方行政區,是大多倫多地區的一部分,也是金馬蹄地區的內圈部分。約克區於1971年成立,取代了其前身約克縣。根據2006年的人口普查結果,約克區有892,712名居民,比整個安大略省北部的人口都要多。約克區也是全國增長速度最快的人口普查分區(census division),預計到2031年會有超於150萬名居民。約克區的行政中心位於纽马克特。.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約克區

約瑟夫·戴

約瑟夫·戴(Joseph A. Day;)是一位加拿大政治人物。自2001年起,為加拿大參議員,更於2016年開始擔任領袖。.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約瑟夫·戴

練姓

練姓是漢姓之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練姓

红色

紅色,是以通過能量來激發觀察者的可見光譜中長波末端的顏色,波長大約為630到750納米,類似於新鲜血液的顏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普通人是無法看到波長長過紅色的射線,而這類射線一般被稱為紅外線。.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红色

约翰·内皮尔·特纳

约翰·内皮尔·特纳 (John Napier Turner,),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1984年6月至9月間為第十七任加拿大总理,並為現時在世的最年老加拿大前总理。 他曾於1960和70年代在前總理萊斯特·皮爾遜和皮耶·杜魯多的內閣中擔任司法部長和財政部長等職位,1976年起暫別政壇,1984年復出並當選加拿大自由黨黨魁。他於1984年6月就任總理後不久宣布舉行聯邦大選,然而自由黨在該屆大選失利,特納的總理生涯遂告終結。他的任期只得11個星期,為加國歷來在任時間第二短的總理。自由黨成為國會下議院第二大黨,留任黨魁的特納遂兼任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他於1990年辭任黨魁,再於1993年離任國會下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约翰·内皮尔·特纳

约翰·迪芬贝克

约翰·乔治·迪芬贝克,PC,CH,QC(John George Diefenbaker,),是第13任加拿大总理。 在1957年大选中加拿大进步保守党拥有下议院265个席次中的109席次,成为议院中的最大党,而首次成为执政党。迪芬贝克在75岁的前任总理,自由党领袖路易斯·圣劳伦特主动辞职下,就任总理。 Category:薩斯喀徹溫大學校友 Category:安大略省人 Category:名譽勳位成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约翰·迪芬贝克

罗密欧·达莱尔

罗密欧·安東尼厄斯·达莱尔(Roméo Antonius Dallaire,),加拿大国会上议院议员、人道主义者、作家、退休将军,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期间联合国驻卢旺达维和部队的司令官,曾率领一支不足300人的多国部队成功挽救了将近兩万多平民的性命。.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罗密欧·达莱尔

美國第51州

美國第51州」是個尚未實現的美國政治體。「美國第51州」,可以是一個政治術語,是指下一個將會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成員邦,但亦可以是一個幽默的片語。尤其在加拿大和英國等歐洲國家,當地人會說自己的地方已經變成「美國第51州」,用以諷刺自己國家大量受到美國文化影响,而自己的文化過度「美國化」,或者是在經濟、政治或軍事上與美國的關係密切。.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美國第51州

羅娜·安布羅斯

羅娜李·查普楚克·「罗娜」·安布罗斯(Ronalee Chapchuk "Rona" Ambrose,,),加拿大政治人物,2015年—17年間擔任聯邦保守黨署理黨魁、官方反對黨領袖和眾議院斯特金河—帕克蘭選區議員,此前曾擔任埃德蒙顿—斯布塞格路夫選區眾議員。 史提芬·哈珀擔任總理期間,安布罗斯曾任衛生部長及國庫委員會內閣委員會副主席。她亦曾擔任環境部長、政府間事務部長、西部经濟多元化部長、枢密院主席、勞工部長、公務及採購部長及妇女地位事務部长。她亦曾在艾伯塔省政府擔任通信顾问、公共政策顾问。她剛成為眾議員時,亦曾在當時仍然在野的保守黨內擔任政府间事务评论員。 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後成為反對黨,時任黨魁史提芬·哈珀因此而請辭,由安布罗斯署理黨魁職務,直至新黨魁選出為止。安布罗斯是加拿大保守黨派第三位女性黨魁,僅次於進步保守黨的金·坎貝爾和加拿大聯盟的德博拉·格雷。她亦是加拿大第三位女性官方反對黨領袖,僅次於德博拉·格雷和妮科尔·特梅尔,但三人均屬署任性質。.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羅娜·安布羅斯

莊德利

莊德利(John Tory,),加拿大政治人物,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第65任(即現任)市長。他曾任律師和商人,並曾經於2003年多倫多市選中競逐市長職位,但敗於苗大衛。他後從2004年至2009年間擔任安大略進步保守黨黨魁,並從2005年至2007年間擔任安大略省議員。 他於2009年辭退進步保守黨黨魁職務,同年起在多倫多的CFRB AM1010電台擔任節目主持。2014年初他宣佈參與同年舉行的多倫多市長選舉,並於同年10月27日壓倒現任市長羅柏特·福特的兄長以及鄒至蕙等人而成功當選。.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莊德利

莱斯特·皮尔逊

莱斯特·鲍尔斯·「迈克」·皮尔逊,PC,OM,CC,OBE(Lester Bowles "Mike" Pearson,),是第14任加拿大總理,195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皮爾遜擔任總理期間推行多項重要改革,如引進全民保健、學生貸款計劃和加拿大退休金計劃,創設加拿大勳章,以及成立皇家雙語及雙文化委員會,並倡議把加拿大國旗從英國紅船旗改為以楓葉為主的設計。.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莱斯特·皮尔逊

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

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Trinity—Spadina)曾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1987年從聖三一選區和士巴丹拿選區合併而成,且有小量範圍撥自多倫多中-玫瑰谷選區(Toronto Centre—Rosedale)和柏岱爾-海柏公園選區(Parkdale—High Park),1988年聯邦大選起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遂告廢除,其覆蓋的範圍改撥大學-玫瑰谷選區、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和多倫多中選區,2015年聯邦大選起生效。.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

道爾頓·麥堅迪

道爾頓·麥堅迪(Dalton McGuinty,全名Dalton James Patrick McGuinty, Jr.,),加拿大政治人物,2003年至2013年間擔任安大略省省長,為該省第24任省長。他也曾於1996年至2013年間擔任安大略自由黨黨魁,並從1990年至2013年擔任安大略省議會渥太華南選區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道爾頓·麥堅迪

鍾幗麗

鍾幗麗(Joan Crockatt,),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傳媒工作者,加拿大保守黨黨員,2012年-15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亞伯達省的卡加利中選區。從政前她曾效力數家傳媒機構,包括出任《卡加利先驅報》(Calgary Herald)的總編輯,並曾任傳訊顧問和時事評論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鍾幗麗

萬錦市

萬錦(Markham;),又譯麥咸或麥城,中文又音譯為马卡姆,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的城市。萬錦市2012年七月一日由「市镇」(Town)升格为「城市」(City),该市曾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镇,位於多倫多市以北,為大多伦多地區的一部分。在2011年,萬錦的人口為301,709人,是大多倫多地區第四大城鎮,排在多倫多、密西沙加及賓頓市之後。 多家高科技公司均將其加拿大分公司總部設於萬錦,因此萬錦常被喻為「加拿大的高科技首都」。.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萬錦市

萬錦-康山選區

萬錦-康山選區(Markham—Thornhill)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萬錦市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西起灣景大道,北及安大略407號省道,東至紅河(Rouge River),南臨士刁士大道(即多倫多市和約克區的界線)。上述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萬錦-於人村選區和康山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萬錦-康山選區

萬錦-於人村選區

萬錦-於人村選區(Markham—Unionvill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萬錦市的聯邦選區,於2004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萬錦-於人村選區

西瑞爾·格尼克

西瑞爾·格尼克(Cyril Ivanovich Genik,Кирило Іванович Геник,)是一位著名烏克蘭裔加拿大人移民代理。在1995年,他被加拿大歷史遺址和紀念碑董事會(Historic Sites and Monuments Board of Canada)評估、環境部指定爲對加拿大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西瑞爾·格尼克

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

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于中国山西省襄汾县,该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儿山铁矿的一座尾矿库于2008年9月8日发生溃坝事故,倾泄出来的共26.8万立方米的带矿渣的泥水波及下游500米处的矿区办公室、集贸市场与民宅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官方统计,最终死亡277人,失踪4人,受伤33人,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事件導致山西省省長孟學農在9月14日引咎辭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

詹嘉禮

詹嘉禮 (Jim Karygiannis,),加拿大政治人物,2014年起出任多倫多市議會議員,代表該市的第39號選區(即士嘉堡-愛靜閣區)。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加拿大聯邦政壇,1988年-2014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的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詹嘉禮

魁北克自由黨

魁北克自由黨(Quebec Liberal Party;Parti libéral du Québec;簡稱PLQ)是一個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聯邦主義政黨。現時是魁北克省的執政黨。它自1955年起和聯邦自由黨不再有關聯。 該黨一向支持魁北克聯邦主義,即支持魁北克留在加拿大聯邦內,並擴大魁北克的自治。雖然魁北克自由黨在加拿大政治的背景下常被認爲是中間偏右,但是該黨認爲大政府能夠對經濟起到支持作用並且支持社會自由主義政策。該黨內還有顯著的社會民主主義派系,在寂靜革命中表現的十分明顯。現代的魁北克自由黨是一個具有廣泛基礎的聯邦主義者聯盟,包含在聯邦層面支持保守黨、自由黨、新民主黨的不同成員,大多數非法語魁北克選民都支持魁北克自由黨。 魁北克自由黨於1955年切斷了和聯邦自由黨的聯繫,此後兩個黨關係一直很緊張。.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魁北克自由黨

魁北克政治

魁北克政府机构关系图 魁北克政治是君主立宪代议制民主,其政治结构基于英国传统西敏制的议会制,省总督是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在魁北克内的代表。省政府首脑为省长,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魁北克实行一院制,议会名为魁北克国民大会。.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魁北克政治

魏德方

魏德方 (Adam Vaughan,),加拿大政治人物和記者,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4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和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他曾於2006年-14年間出任多倫多市議會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第20區)議員,在此之前則曾任廣播電台和電視記者。.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魏德方

让·克雷蒂安

克雷蒂安,又譯克--田或克里靖,全名让·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魁北克下文尼根(Shawinigan)人。他于1993年当选加拿大总理。又于1997年和2000年两次大选中连续获胜,蝉联总理。2003年12月卸任。他的繼任人是保罗·马丁。.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让·克雷蒂安

谭耕

譚耕(),加拿大政治人物,自由黨籍,是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國會議員。他是第一位自中國大陸移民至加拿大的國會下議院議員。譚耕在2015年加拿大國會下議院選舉中當選。在選舉中,譚耕獲得兩萬三千多票,佔總票數的一半以上。.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谭耕

費凱迪

費凱迪 (Hedy Fry,),加拿大政治人物和醫生,加拿大自由黨黨員,1993年聯邦大選中在卑詩省的溫哥華中選區擊敗尋求連任的總理金·坎貝爾當選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並在往後七屆聯邦大選中連任至今,現為加拿大國會中在任時間最長的女性下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費凱迪

賈斯汀·杜魯多

賈斯汀·皮耶·占士·杜魯多 (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加拿大總理,加拿大自由黨黨魁及加拿大眾議院帕皮諾選區議員,並曾任該黨的青年、專上教育及業餘體育事務評議員。他是已故前加拿大總理皮埃尔·特鲁多的長子。他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最年輕的是喬·克拉克),就任時43歲。.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賈斯汀·杜魯多

賈斯汀·杜魯多內閣

賈斯汀·杜魯多內閣是第29屆加拿大內閣。第42屆加拿大大選結果令加拿大自由黨大比數勝出,自由黨黨魁賈斯汀·杜魯多在2015年11月4日獲總督同意成立新政府,取代保守黨的史提芬·哈珀出任第29任加拿大總理;並在就職日上午陸續公佈自由黨內閣名單。杜魯多內閣除總理外,男女閣員各十五人,共三十一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賈斯汀·杜魯多內閣

贾森·康尼

贾森·康尼 (Jason Kenney,),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亞伯達省聯合保守黨黨魁、亞伯達官方反對黨主席和亞伯達省議會卡加利-羅歇選區省議員。他於2017年當選末任亞伯達進步保守黨黨魁,同年促成該黨與亞省另一右翼政黨野玫瑰黨合併為聯合保守黨。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加拿大聯邦政壇,1997年至2016年間先後以加拿大改革黨、加拿大聯盟和加拿大保守黨黨員身份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並曾於保守黨執政期間擔任聯邦內閣成員,先後出任公民及移民部长、就业及社会发展部长和国防部长。.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贾森·康尼

路易·圣洛朗

路易·斯蒂芬·圣洛朗(Louis Stephen St.)(),是第16任加拿大總理。 Category:冷戰人物 Category:加拿大律師 Category:拉瓦爾大學校友 Category:法裔加拿大人 Category:魁北克省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路易·圣洛朗

路易·里尔

路易·大衛·里尔(Louis David Riel,),是加拿大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曼尼托巴省的建立者,加拿大草原三省梅蒂人的精神领袖。他曾两次领导反抗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运动。路易·瑞尔致力于在加拿大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保护西北地区梅蒂人的权利与文化。今日他被许多加拿大人视为民族英雄。 第一次抵抗运动发生于1869年至1870年,被称为红河叛乱。由路易·里尔组建的梅蒂人临时政府曾与加拿大联邦政府商议曼尼托巴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但由于在抵抗运动中处决托马斯·斯科特一事引起争议,路易·瑞尔被流放到美国。尽管如此,他仍然被广泛地称为曼尼托巴之父。在流放期间,路易·瑞尔三次当选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但因为被流放而没有实际履行这一职位。路易·里尔认为自己是被上天选中的梅蒂人领袖和先知,却因为被流放而不能实现这一愿景而感到沮丧。1881年,流放到蒙大拿的路易·里尔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 路易·里尔回到西北领地如今萨斯喀彻温省的地方,代表梅蒂人向加拿大政府表示不满,并领导了抵抗运动。随后抵抗运动升级为与加拿大政府的军事对抗,这一事件被称为1885年西北叛乱。这次叛乱以里尔被加拿大政府逮捕、审判并处决结束。路易·里尔被加拿大法语族群视为悲情英雄。而处决路易瑞尔也对魁北克(法语省份)和加拿大英语区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影响。不论被认为是加拿大联邦之父还是叛国者,路易·里尔都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复杂,最具争议以及最悲情的人物之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路易·里尔

麥家廉

麥家廉 (John McCallum,),加拿大外交官、政治人物、經濟師和大學教授,2017年起擔任加拿大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在此之前他曾於2000-17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約克區的萬錦選區、萬錦-於人村選區和萬錦-湯山選區。他亦曾於讓·克雷蒂安、保羅·馬丁和賈斯汀·杜魯多三位自由黨籍總理的内閣中先後擔任國防部長、退伍軍人事務部長、稅務部長和移民、難民及公民部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麥家廉

黃陳小萍

黃陳小萍(Alice Wong,),加拿大華人政治人物,加拿大保守黨黨員,現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列治文中選區議員,並曾於保守黨執政期間從2011年-15年出任加拿大聯邦耆老事務國務部長,為聯邦内閣首位華裔女性成員。她在英屬香港出生,能說流利粤語、潮州話及英語,也能使用普通話。在從政前,她曾任教師和商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黃陳小萍

錫罐大教堂

錫罐大教堂(Бляшана Катедра;Tin Can Cathedral)是北美洲第一間烏克蘭非宗派教會 。它是六翼天使派教會的中心。 創辦人溫尼伯,使用拜占庭禮,但與傳統和其他教會沒有隸屬關係。.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錫罐大教堂

葉嘉麗

葉嘉麗 (Jean Yip),加拿大政治人物,2017年起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的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葉嘉麗於安大略省士嘉堡出生,父母為第一代移民。她從多倫多大學畢業後從事保險工作。她的丈夫陳家諾於2014年當選國會下議院士嘉堡-愛靜閣選區議員,後於2015年確診患上鼻咽癌,期間葉嘉麗不時陪同丈夫出席社區活動。 陳家諾於2017年9月病逝,其國會議席遂告懸空。葉嘉麗於同年10月末宣布尋求聯邦自由黨候選人提名,代表該黨角逐士嘉堡-愛靜閣選區議席補選,並於同年11月12日贏取該黨候選人資格。在同年12月11日舉行的補選,葉嘉麗順利贏取該國會議席,首度晉身下議院。.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葉嘉麗

葉禮庭

邁克爾·格蘭特·--(Michael Grant Ignatieff,加拿大華人譯作葉--禮庭,)中歐大學校長,是加拿大自由黨前任黨魁,曾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官方反對黨領袖。他是國際著名的學者、教授、作家、和新聞從業員,在國際學界內他被公認為人權、民主、公共安全、國際事務的權威。.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葉禮庭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是一座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的城市,主要位于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汇合处的蒙特利尔岛及周边小岛上。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蒙特利尔人口约为342万,是魁北克省内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及北美第十五大城市。「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Mont Royal」,意思为「皇家山」,至今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皇家山仍以此命名。法语是蒙特利尔的官方语言,也是城市里最常用的语言,使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60.5%,使得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奧運會后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航空工业、金融、设计、电影工业等行业发达。蒙特利尔被认为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蒙特利尔

蔡報國

蔡報國 (Babar "Bob" Saroya,),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商人,2015年起以加拿大保守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約克區的萬錦-於人村選區。 他於1953年在印度旁遮普邦出生,1974年移居加拿大,1988年加入連鎖快餐集團比薩比薩,從入門級職位陸續晉升為分店經理、區域營業經理、和營業及市場推廣總監,此外還在大多倫多地區擁有五家比薩比薩特許加盟店、一家印度餐館以及其他餐飲業務。 他於2008年首次角逐公職,在同年聯邦大選代表加拿大保守黨競逐眾議院怡陶碧谷北選區(Etobicoke North)議席,但敗予聯邦自由黨候選人。2011年聯邦大選他轉戰萬錦-於人村選區,不敵角逐連任的聯邦自由黨候選人麥家廉。該屆大選後眾議院選區進行重組,麥家廉於2015年聯邦大選改往新成立的萬錦-湯山選區競選,而蔡報國則於界線重劃後的萬錦-於人村選區參選,最終擊敗自由黨的江邦固及其他候選人,首度晉身眾議院。他在該屆國會擔任眾議院公民及移民常務委員會成員,和保守黨的公民、移民及難民事務助理評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蔡報國

鄭天華

鄭天華 (Douglas Jung,),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1957年-62年間以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員身份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溫哥華中選區議員,為加拿大首位华裔和亞裔下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鄭天華

鄒至蕙

鄒至蕙(Olivia Chow,),加拿大華裔政治人物,2006年至2014年間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議員,在此之前則從1991年至2005年間任多倫多市(及其前身大多倫多市)市議員長達14年。2014年,她為了競逐多倫多市長而辭去國會議員席位,於同年10月舉行的市長選舉中屈居第三。她是加拿大新民主黨黨員,其夫婿為該黨已故黨魁傑克·林頓。.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鄒至蕙

自由黨

自由黨(英語:Liberal Party、Liberty Party、Freedom Party)是世界各地政治組織很常用的名字。.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自由黨

金·坎贝尔

阿夫丽尔·菲德拉·道格拉斯·"金"·坎贝尔 (Avril Phaedra Douglas "Kim" Campbell,),加拿大政治人物、外交官和律師,1993年6月25日到11月4日間擔任第19任加拿大总理,為該國首位和迄今唯一一位女性總理,以及迄今唯一一位在卑詩省出生的總理,並是任期第三短的总理。她於同期擔任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在此之前曾在總理馬爾羅尼的内閣先後出任司法部長和國防部長等職務,在晉身聯邦政壇前則曾以卑詩社會信用黨黨員身份出任卑詩省議會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金·坎贝尔

艾哈默得·胡塞因

艾哈默得·胡塞因(Ahmed Hussen.,)是一名索马里裔加拿大人,职业是律师和政治家,信伊斯兰教。2017年1月10日就任加拿大移民部长。.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艾哈默得·胡塞因

艾兰·库尔迪之死

艾兰·库尔迪(Alan Kurdi、Alan Kurdî,最初报道为Aylan Kurdi)是一名敘利亞籍庫德族三歲儿童。他于2015年9月2日在地中海溺亡后,他的照片成为全球新闻的头条。他和他的家人是在欧洲难民危机(见年表)中试图到达欧洲的叙利亚难民。他遗体的照片由土耳其记者尼魯佛·迪米爾拍摄,并迅速在全球蔓延,促使国际反应。因为据说库尔迪的家人一直试图前往加拿大,他的死亡和更广泛的难民危机立即成为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的一个议题。.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艾兰·库尔迪之死

苏菲·格雷戈瓦·杜魯多

苏菲·格雷戈瓦·杜魯多(Sophie Grégoire Trudeau,),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的夫人。兩人在2005年結為夫妻。他们育有两子一女。 杜魯多出生于法裔加拿大家庭。父亲是一名证券经纪人,母亲是护士。杜魯多成为總理夫人前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她曾經在麦吉尔大学主修商業,但最後在蒙特利尔大学傳理系學士畢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苏菲·格雷戈瓦·杜魯多

苗錫誠

苗錫誠(英文:William Livingstone (Bill) Siksay,簡稱 Bill Siksay,),加拿大政治人物,加拿大聯邦新民主黨黨員,曾於2004年至2011年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本拿比市杜格拉斯選區。苗錫誠是首位於選舉前已經公開承認同性戀身份而又同時成功當選的國會下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苗錫誠

陳卓愉

陳卓愉()是加拿大首位被委任成為内閣成員的华裔。他於1993年至2000年及2004年至2008年期間擔任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列治文選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陳卓愉

陳家諾

陳家諾(Arnold Chan,),加拿大華裔政治人物和律師,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4年-17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的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陳家諾

陳國治

陳國治(Michael Chan),加拿大政治人物,安大略自由黨黨員,從2007年至今任安大略省省議員,代表萬錦於人村選區(Markham—Unionville),現時擔任安大略省公民、移民及國際貿易廳長。他亦曾先後出任安省稅務廳長、旅遊及文化廳長和2015年泛美運動會事務廳長,為該省歷來第二位華裔内閣廳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陳國治

陳聖源

陳聖源 (Shaun Chen,),加拿大政治人物,2015年起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的士嘉堡北選區。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多倫多市級政壇,2006年-15年間出任多倫多教育局第21號選區(士嘉堡-紅河區)教育委員,期間於2014-15年出任該教育局主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陳聖源

LPC

LPC 可以是下列意思:.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LPC

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

查尔斯·约瑟夫·“祖”·克拉克 (Charles Joseph "Joe" Clark,),加拿大政治人物,1979年-80年間為第十六任加拿大总理。他於1972年首次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1976年當選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1979年帶領該黨贏取少數政府,就任總理時為39歲,是加拿大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少數政府於同年末倒台,而進步保守黨則於1980年大選落敗,克拉克的總理任期遂告結束;他再於1983年進步保守黨黨魁選舉中敗予布賴恩·馬爾羅尼。 進步保守黨在馬爾羅尼領導下再度執政,期間克拉克曾於聯邦內閣中擔任外交事務國務秘書。他從1993年起暫別政壇,1998年復出並再度出任進步保守黨黨魁,2000年起再任下議院議員。克拉克於2003年離任黨魁,而隨著進步保守黨和加拿大聯盟於同年末合併成新的聯邦保守黨,他亦於2004年離任下議員並淡出政壇。.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

林俊遇害案

2012年5月下旬,来自中国武汉的留学生林俊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被卢卡·罗科·马尼奥塔谋杀和碎尸的事件,引起国际间震惊和广泛关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林俊遇害案

林肯·亞歷山大

林肯·麥考利·亞歷山大(Lincoln MacCauley "Linc" Alexander,),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1968年至1980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咸美頓西選區議員,1979年至1980年間擔任聯邦勞工部長,1985至1991年間擔任第24任安大略省省督,為首位擔任上述數項職位的加拿大黑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林肯·亞歷山大

李博 (政治人物)

李博(Bob Rae,全名Robert Keith Rae,),加拿大律師和政治人物,2011年至2013年間任加拿大自由黨臨時黨魁,並於2008年至2013年間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多倫多中選區議員。他曾於1978年至1982年間以加拿大新民主黨黨員身份出任國會議員,後從1982年至1996年出任安大略新民主黨黨魁,並從1990年至1995年間出任安大略省省長,成為緬尼托巴省以東首位新民主黨黨籍省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李博 (政治人物)

李桥栋

李桥栋(Art Lee,)是加拿大自由党政治家,代表温哥华东选区。 1974年当选国会议员,但在1979年的大选和随后的1980年大选中败选。.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李桥栋

杰克·林顿

约翰·吉尔伯特·「傑克」·林顿(John Gilbert "Jack" Layton,),加拿大政治人物,2003年至2011年間擔任聯邦新民主党黨魁,並曾於2004年至2011年間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代表多倫多單福選區。在他的領導下,新民主黨所佔的國會下議院議席數目從2003年的14席增至2011年聯邦大選後的103席,為該黨歷來之最。新民主黨並憑此佳績首度成為官方反對黨,林頓亦兼任官方反對黨黨魁。在投身聯邦政壇之前,林頓曾任多伦多市议员,期間也曾間中擔當副市长和署理市長等職務。 林頓的妻子为华人下议员邹至蕙。因為妻子的關係,林頓能說簡單粤語,並經常以粤語向華人社區為自己和新民主黨宣傳。2011年8月22日,林頓因癌症去世,享年61歲。.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杰克·林顿

梁陳明任

梁陳明任 (Sophia Leung,),加拿大政治人物,1997年至2004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溫哥華京士威選區,是該國首位華裔女性國會下議院議員。 陳明任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48年隨家人到台灣,其後到美國匹茲堡大學修讀微生物學,1957年從該校獲取理學士學位。她於當地結識在匹茲堡大學出任教授的牙醫梁甦華,兩人結婚後梁甦華獲溫哥華的卑詩大學邀請為該校開設牙醫學院並擔任院長,梁陳明任遂於1962年跟隨丈夫移居加拿大,並在卑詩大學進修,1966年從該校獲取社工系碩士學位。 梁陳明任畢業後曾於卑詩大學社工系出任講師和研究監督,並曾任溫哥華綜合醫院兒童保健中心的醫務社工。她亦活躍於其他社區活動,1970年代與丈夫參與籌建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並曾任加拿大亞洲藝術協會會長。她曾於1978年參與溫哥華市選,代表選民行動黨競逐溫哥華教育局學務委員職務。她於1994年獲頒加拿大員佐勳章,以表揚她的學術研究和社區貢獻。 1997年,她加入加拿大自由黨並獲選為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溫哥華京士威選區。她於2000年聯邦大選連任成功,並獲當時的總理克理田委任為加拿大稅務部長的國會秘書。她完成該屆下議院議員任期時決定離開政壇,不在2004年聯邦大選中尋求連任。 梁陳明任從2010年-14年出任一家創業投資公司的行政總裁,2014年-16年則出任加拿大一家資源公司的董事局成員。她亦從2007年起出任一家甜菊糖生產商的董事。.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梁陳明任

梅麗喬

梅麗喬 (Joyce Murray,),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商人,2008年起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溫哥華奎特拉選區,並曾於2013年參選該黨黨魁。在此之前她曾活躍於卑詩省級政壇,2001年-05年間以卑詩自由黨黨員身份出任卑詩省議會二埠選區議員,期間先後出任該省的水陸空保護部長和管理服務部長。.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梅麗喬

樂美森

樂美森(Mason Loh),加拿大华裔社區活躍人士,在台灣台北出生,在英屬香港長大,後移居加拿大温哥華。他是一個御用大律師,專精商務法,曾在卑詩大學法學院執教。他於1994年至1998年間擔任卑詩省移民服務機構中僑互助會的主席,也曾代表加拿大自由黨參與國會下議院選舉。.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樂美森

民事婚姻法案

民事婚姻法案(Civil Marriage Act,Loi sur le mariage civil),是一项加拿大法案,该法案使得同性婚姻在加拿大全国合法。2005年2月1日,该法案在第38届加拿大国会中被提出,当时被称为C-38法案。该法案于2005年6月28日在下议院通过,于7月19日在参议院通过。2005年7月20日,该法案获得御准,正式成为法律。.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民事婚姻法案

渥太華

渥太華(Ottawa)是加拿大的首都,全國第四大城市,面積2,779平方公里,位於安大略省東南部,渥太華河南岸,多倫多以東400公里,蒙特利爾以西190公里。在2011年人口統計中,渥太華城市有883,391人,市區有1,236,324人,使其成為人口普查都會區域(CMA)第四的城市。 在1826年9月26日以“Bytown”之名建立,1850年1月1日合併為一個城鎮,並於1855年1月1日以「渥太華」之名合併取代。並不斷發展成為加拿大的政治和工業技術中心。城市的原有邊界由後來經過多次的小規模兼並而擴大的。「渥太華」這個名稱是來自亞岡昆語(Algonquin language)adawe,意思為「貿易」。渥太華常被華人簡稱為渥京。 加拿大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不同,沒有將首都城市設為聯邦直轄的行政區,但是渥太華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規劃是由國家首都委員會(National Capital Commission)負責。 渥太華最初為愛爾蘭和法國的基督教鄉鎮,現在已成為一個具有多元文化、高水準生活水平,低失業率的大城市。.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渥太華

温哥华南选区

温哥华南选区(Vancouver South)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联邦选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温哥华南选区

温哥华东选区

温哥华东选区(Vancouver East)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联邦选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温哥华东选区

温哥华菲沙景选区

温哥华菲沙景选区(Vancouver-Fraserview)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省级选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温哥华菲沙景选区

港籍加拿大人

港籍加拿大人又稱加拿大港人,是祖籍香港或先輩來自香港的加拿大公民。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有最大的一潮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主要原因為對1997年香港回歸的疑惑和憂慮,他們也通常被認為是華裔加拿大人的一個群體。 大多數的港籍加拿大人是華裔,特別是廣府人、客家人、閩南人和廣府民系台山人,但有些選擇不認同自己為華人。 加拿大是海外港人的第一大聚居地,其次是美國。眾多港籍加拿大人持有多重國籍(尤其是加拿大護照、香港特區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1997年以來,有些港籍加拿大人迴流香港,並繼續在香港生活。2014年,香港卻是亞洲最多加拿大公民的城市,總共約有30萬來自不同種族背景,有加拿大籍的住民。 在加拿大,大多數的港籍加拿大人住在大多倫多地區和大溫哥華地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港籍加拿大人

溫德心

溫德心(Bill Vander Zalm,本名Wilhelmus Nicholaas Theodore Marie Vander ZalmHarvey, p.122,),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商人,1986年至1991年間擔任第28任卑詩省省長及卑詩社會信用黨黨領,因出售奇幻花園遊樂場而捲入利益衝突醜聞後下台。2009年至2011年間他高調反對時任省政府推行合併銷售稅,並發起簽名運動要求省政府就此議題進行公投,再受公眾注目。.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溫德心

溫哥華

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一沿岸城市。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温哥华市人口有631,486人,而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口为246萬,是卑詩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會區,以及全國第三大都會區;市內人口則在全國排行第八。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華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 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卑詩體育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溫哥華

溫哥華奎特拉選區

溫哥華奎特拉選區(Vancouver Quadra)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1947年從溫哥華東選區和溫哥華南選區分割而成,1949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的界線出現變動,阿標達斯鐵路走廊(Arbutus Corridor)以東範圍改撥新成立的溫哥華固蘭湖選區。.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溫哥華奎特拉選區

溫哥華中選區

溫哥華中選區(Vancouver Centre,Vancouver-Centr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1914年從溫哥華市選區(Vancouver City)分割而成,1917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的界線出現變動,南面部份範圍改撥新成立的溫哥華固蘭湖選區。此選區目前覆蓋範圍包括溫哥華市中心及其下的耶魯鎮和高豪港社區、西端區、士達孔拿西部和基斯蘭奴東部。.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溫哥華中選區

溫哥華京士威選區

溫哥華京士威選區(Vancouver Kingsway)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1953年至1988年和1997年至今兩度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溫哥華京士威選區

溫哥華固蘭湖選區

溫哥華固蘭湖選區(Vancouver Granvill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溫哥華中選區、溫哥華奎特拉選區、溫哥華京士威選區和溫哥華南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根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資料,此選區人口為99886。.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溫哥華固蘭湖選區

本拿比鹿湖选区

本拿比鹿湖选区(Burnaby-Deer Lake)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省级选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本拿比鹿湖选区

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

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Burnaby—Douglas)是加拿大卑詩省内一個聯邦國會下議院選區,覆蓋大溫哥華地區本拿比市的北部。此選區的現任國會議員是加拿大聯邦新民主黨黨員甘迺迪(Kennedy Stewart)。 此選區於1996年成立,由二埠及本拿比選區和本拿比京士威選區的部分範圍改組而成,並於1997年聯邦大選中首次產生國會議員。同於1996年成立、1997年首度運作的温哥華南及本拿比選區和二埠、高貴林及本拿比選區於2004年解散,部分範圍併入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之中。此選區自建立以來一直都是由聯邦新民主黨的候選人勝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

戴國衛

戴國衛 (Stockwell Burt Day, Jr.,),加拿大政治人物,2000年-11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奧卡拿根-高貴哈拉選區(Okanagan—Coquihalla)。他曾於2000年-01年間出任加拿大聯盟黨魁和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其後則成為加拿大保守黨黨員並曾於該黨執政期間晉身聯邦內閣,先後出任公共安全部長、國際貿易部長、亞太門戶國務部長和國庫局主席。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亞伯達省政壇,1986年至2000年間出任亞伯達省議會議員,並曾在該省內閣中擔當數項部長職務。.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戴國衛

斯特凡·迪翁

斯特凡·迪翁 (Stéphane Maurice Dion,),加拿大外交和政治人物,候任加拿大駐歐洲聯盟和德國大使,在此之前曾於1996年至2017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魁北克省蒙特婁的聖洛朗選區,並先後於讓·克雷蒂安、保羅·馬丁及賈斯汀·杜魯多三位總理任內出任聯邦內閣部長,當中包括於2015年至2017年間擔任外交部長。他亦曾於2006年至2008年間擔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以及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斯特凡·迪翁

新民主党 (加拿大)

新民主党(New Democratic Party,缩写为NDP;Nouveau Parti démocratique,缩写为NPD)是加拿大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现任党魁为駔勉誠。該黨現時是加拿大國會的第三大黨,2011-15年間則首次成為第二大黨(即官方反對黨)。 聯邦新民主黨和各省和地區的新民主黨皆互相隸屬,並共享黨員架構。現時艾伯塔省和卑詩省的省級新民主党皆领导其省政府。.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新民主党 (加拿大)

方慧蘭

方慧蘭 (Christina Alexandra "Chrystia" Freeland,),加拿大政治人物、記者和作者,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3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中選區和大學-玫瑰谷選區,並於2015年自由黨上台執政後晉身賈斯汀·杜魯多内閣,先後出任聯邦國際貿易部長和外交部長。從政前她為傳媒工作者,曾在《金融時報》、《環球郵報》和湯森路透工作。.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方慧蘭

政党领袖

政党领袖,又称党首、党魁、党领,是一个政党的政治領袖,其党内的正式职衔不一,可能是:主席、主任委員、委员长、会长、总裁、总理、代表、总书记、第一书记等,但在区分党务负责人和政治领袖的政党内,后者大多没有正式党内职衔。 政治領袖可能兼任黨組織的最高負責人,但在某些政黨兩個職位由不同的人擔任。在有此區分的政黨,党首或党魁是政治上的領袖,黨務負責人則负责主持和处理日常黨務工作。 黨首一般由党的最高政治決策機構(例如議會黨團、黨團會議、政治局等)選出,并向其负责。在區分黨首和黨務負責人的政黨内,後者由黨的最高权力机关(例如執行委員會、黨員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等)选出,并向其负责。 在议会制国家,通过选举成为执政党的领袖一般会被推举为政府首脑(内阁总理或首相),同时拥有组阁权。在這些國家,特別是受英國影響的西敏制政體中,執政黨的政治領袖(黨魁)在黨組織中通常沒有正式黨務職務,黨組織的最高負責人由他人擔任,處理黨內日常事務,這些國家的部分政黨爲了分化權力甚至硬性規定黨務負責人不得擔任議員、首相等政治職位。 在总统制国家,有些时候政党的领袖会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竞逐国家元首,甚或在正式成為國家元首后繼續成為執政黨的領導人,如中華民國、法國等。但有些國家如美國、俄罗斯等,政党的最高黨務負責人(例如美國兩大黨的全國委員會主席)通常不是政黨的最高政治領導人,黨内人物的政治影響力大多取決於其實際政務職權,例如總統(執政黨)、國會的眾議院議長、眾議院少數黨或多數黨領袖(在野黨)等都可以視爲政黨的領袖。議會少數黨或多數黨的領袖往往便是政黨的領袖,並組織議會內的政黨黨團運作。 在一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领袖(总书记或第一书记)很多时候就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其政治地位和权力凌驾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中国古代党人中被奉为政治领袖者称为“党魁”。 近代政治学中,该词被转用于称呼近代式政党中类似的政治领袖。.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政党领袖

懸峙議會

懸峙议會(Hung Parliament),又譯懸浮议會,也稱作少數派國會(Minority Parliament)或均勢國會(Balanced Parliament),是指在議會制國家中,沒有一個政黨在议会內取得絕對多數的情况。這種情況多出现在推行比例代表制的國家,而较少出现在推行單議席單票制的國家。一旦出現懸峙國會,一般會通过籌組聯合政府、少數派政府或解散国会來解決。.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懸峙議會

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

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是第二次就魁北克應否脫離加拿大成為獨立國家而舉行的公民投票。此公投於1995年10月30日舉行,49.42%選民認同魁北克應脫離加拿大,50.58%選民反對,反對獨立方險勝。.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

2004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04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正式稱為第38屆加拿大大選,於2004年6月28日举行,选出308名議員。.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04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08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08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正式名為第40屆加拿大大選)已於2008年10月14日舉行,選舉出第40屆國會的議員。第39屆國會已於2008年9月7日解散。.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08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10年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

2010年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是20國集團領導人之間的第四次高峰會,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舉行。是次峰會原定同與第36屆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安省亨茨維爾舉行,但加拿大政府後來以亨茨維爾的規模未能滿足二十國集團峰會所需為由,將峰會地點改為全國最大城市多倫多。 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表示是次峰會的主題是「復甦與新開始」(Recovery and New Beginnings);這是指2007年-2010年環球金融危機中各國刺激經濟計劃所帶來的影響。是次峰會的目的是實踐之前於華盛頓、倫敦和匹茲堡峰會中產生的構想。實際章程包括評估各國金融改革的進程、發展可持續的刺激經濟措施、討論以及發揚。哈珀亦邀請其他非20國集團成員的首腦參與是次峰會。 一支由區内不同警隊人員組成的從2010年4月起已規劃峰會期間大多倫多地區(尤其是會議中心所在的多倫多市中心)的保安工作。加拿大政府就舉行G8和G20兩個峰會的整體開支(包括保安和與會人士食宿等費用)估計達11億加元。二十國集團繼多倫多峰會後的第五次高峰會將於2010年11月在南韓首爾舉行。.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10年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

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於2011年5月2日舉行。國會下議院於2011年3月25日通過由加拿大自由黨提出對執政加拿大保守黨少數政府的不信任動議,觸發這次大選。這項動議確認保守黨政府。總理史蒂芬·哈珀於3月26日與總督大衛·約翰斯頓會面後,總督正式解散國會。 從2006年起以少數政府姿態執政的保守黨於今次大選奪得下議院過半數議席,以多數政府姿態重返國會。新民主黨亦贏得創黨以來最多下議院席位,並首度成為官方反對黨。另一方面,自由黨首次淪為第三大黨,而支持魁北克獨立的魁人政團亦失掉大部分議席,前者黨魁葉禮庭和後者黨魁杜錫均告落選,並雙雙辭去黨魁職位。綠黨則首次在大選中贏取議席,黨魁梅伊晉身國會。 這次大選的投票率約為61.4%。.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13年5月

; 武裝衝突.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13年5月

2014年渥太華連環槍擊案

2014年10月22日,加拿大渥太华国会山庄一帶发生数--枪击案,枪手迈克尔·扎哈夫-白彼欧杀害在国家战争纪念碑执勤的加拿大軍人内森·西里洛后,闯入有议员正在举行黨團会议的國会大厦,与安保人员驳火。事件距魁北克圣让河畔黎塞留士兵遇害案仅两天。 案发后,渥太华市中心核心区域被封锁,警方搜查其他可能的枪手。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谴责枪击事件是“野蛮的暴力袭击”。案件正在由皇家加拿大骑警和其他警察部队调查。.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14年渥太華連環槍擊案

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正式稱為第42屆加拿大大選)於2015年10月19日舉行,選出第42屆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338名議員。時任總理史蒂芬·哈珀於當年8月2日向總督大衛·約翰斯頓請示解散國會,觸發這次大選。選舉日期根據《加拿大選舉法令》而定,競選期長達11個星期,為加拿大現代史中最長。 這次大選所涉及的議席數目為338席,較上屆大選增加30席,當中15個新設議席位於安大略省。亞伯達省和卑詩省各得6席,餘下3席則歸魁北克省。 加拿大自由黨在是次選舉大勝,取得過半數的184席得以獨立籌組多數政府,該黨領袖賈斯汀·杜魯多將成為加拿大第23位總理。執政九年半後競逐連任的加拿大保守黨贏取99席,成為官方反對黨;哈珀在選後宣佈辭去黨魁職務。由唐民凱帶領,在上屆下議院擔當官方反對黨的新民主黨則贏取44席,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魁人政團贏取10席,而加拿大綠黨則贏取一席。.

查看 加拿大自由党和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亚历山大·麦肯齐亞瑟·博耶康安禮庄社理伊麗莎白·梅伊伍鳳儀彭迪思彼得·麦凯保罗·马丁保羅·赫勒國際自由聯盟周烱華咆哮的二十年代唐民凱商品及服務稅兩黨制克里斯托弗·怀利皮埃尔·特鲁多石俊 (政治人物)环球邮报王州迪程慕阳第三勢力簡萬里簡蕙芝米切尔·夏普米歇爾·倫佩爾約克區約瑟夫·戴練姓红色约翰·内皮尔·特纳约翰·迪芬贝克罗密欧·达莱尔美國第51州羅娜·安布羅斯莊德利莱斯特·皮尔逊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道爾頓·麥堅迪鍾幗麗萬錦市萬錦-康山選區萬錦-於人村選區西瑞爾·格尼克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詹嘉禮魁北克自由黨魁北克政治魏德方让·克雷蒂安谭耕費凱迪賈斯汀·杜魯多賈斯汀·杜魯多內閣贾森·康尼路易·圣洛朗路易·里尔麥家廉黃陳小萍錫罐大教堂葉嘉麗葉禮庭蒙特利尔蔡報國鄭天華鄒至蕙自由黨金·坎贝尔艾哈默得·胡塞因艾兰·库尔迪之死苏菲·格雷戈瓦·杜魯多苗錫誠陳卓愉陳家諾陳國治陳聖源LPC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林俊遇害案林肯·亞歷山大李博 (政治人物)李桥栋杰克·林顿梁陳明任梅麗喬樂美森民事婚姻法案渥太華温哥华南选区温哥华东选区温哥华菲沙景选区港籍加拿大人溫德心溫哥華溫哥華奎特拉選區溫哥華中選區溫哥華京士威選區溫哥華固蘭湖選區本拿比鹿湖选区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戴國衛斯特凡·迪翁新民主党 (加拿大)方慧蘭政党领袖懸峙議會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2004年加拿大联邦大选2008年加拿大联邦大选2010年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2013年5月2014年渥太華連環槍擊案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