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2 关系: 加拿大參議院,加拿大小麥局,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加拿大众议院,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長,加拿大国徽,加拿大聯盟,加拿大聯邦政府架構,加拿大華人歷史,加拿大議會,加拿大议会,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加拿大选举,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16.1条,加拿大最高法院,加拿大政府,加拿大政治,卡加利中選區,南安大略,同性婚姻,各國立法機構列表,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士嘉堡北選區,士嘉堡-愛靜閣選區,多倫多中選區,大學保留地,大學-玫瑰谷選區,外國腐敗官員受害者正義法,孤立主义,官方反對黨,下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 (加拿大),亞瑟·萊恩橋,庄社理,伊莎德·曼吉,伍鳳儀,保羅·赫勒,北方森林保護框架,國會山莊 (加拿大),冗長辯論,兩院制,公民宣誓 (加拿大),C-1/S-1草案,禁蒙面法,素里,约翰·内皮尔·特纳,维基百科,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鍾幗麗,萊斯布里奇,萬錦-康山選區,...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加拿大參議院
加拿大参议院(Senate of Canada;Sénat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上议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下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構。加拿大國會上議院是位于首都渥太華的國會山莊。上議院的議員是由總理推薦後而由總督委任的。現在加拿大上議院有105位議員。加拿大政府於1965年立法,將上議院議員的強制性退休年齡定為75歲。 形式上,上議院的次序比下議院先,但上議院的權力比下議院弱。雖然加拿大所有法案都需要上下兩院通過才能生效,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最近一次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律是在2010年,以43-32否決下議院通過的C-311號法案),而且上議院不可以提出有關國家財政的法案。 總理理論上可以委任上議院議員做內閣成員,但是下議院議員通常會被委任重要的内閣職位。但内閣通常會包括「上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來協調上下兩院的議程。由1896年起,所有總理都是來自下議院。加拿大歷史上只有兩位總理是來自上議院,而且兩位都是代總理。.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參議院
加拿大小麥局
加拿大小麥局(英文:the Canadian Wheat Board,英文縮略:CWB ),由加拿大國會於1935年通過成立,並作為加國小麥和大麥生產者組成的行銷系統。總部位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溫尼伯。.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小麥局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英語:Canadian Radio-televis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法語:Conseil de la radiodiffusion et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 canadiennes,簡稱CRTC)是專責規管加拿大國内所有廣播及電訊市場的機構。CRTC的前身是加拿大廣播電視委員會(Canadian Radio and Television Commission),於1968年成立 並取代廣播委員會(Board of Broadcast Governors)的功能。CRTC的管轄範圍再於1976年擴充至包括電訊公司,並改為現稱。.
加拿大众议院
加拿大众议院(Canadian House of Commons;Chambre des communes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下議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上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關。下議院是整個立法機關唯一由民主產生的部分,現有338個議席。 加拿大國會是仿傚英國國會的西敏制,於1867年7月1日成立。下議院於國會擁有最大的權力及最高的問責權。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的法案,所有政府機構只需要向下議院問責,而內閣亦只需要獲得下議院的信任。 下議院的任期為大選後至總督宣布解散,但是憲法列明不可超過五年。但是,因為戰略上的考慮,政府通常會於四年後宣布大選,來給予執政黨充分時間準備。2015年10月,議席增加至338席。.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众议院
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長
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長(英語:Speaker of the Canadian House of Commons;法語:Président de la Chambre des communes)是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職位最高的議員。雖然議長在下議院的身份特殊,但是議長亦都是一位由全國選舉產生的議員。 下議院議長的主要工作是在下議院辯論時維持秩序。此外,下議院議長亦會作為加拿大國會其他兩部分(「加拿大君主」和加拿大國會上議院)的聯繫人。 雖然議長通常都有政黨背景,但需要在議會內保持中立。議長在一般情況下不能投票,並只能在支持及反對雙方票數相同時投票。議長的一票只能為政府保持現狀或為保持議會運作而投。 現在下議院院長的年薪是209,000 加元。.
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國徽或加拿大王徽(Arms of His/Her Majesty in Right of Canada ),是加拿大和加拿大君主自1921年以來的正式徽號,其設計仿照英國國徽,但徽號中的部分英式元素則被具有加拿大本地特色的設計元素取代或擴充。.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聯盟
加拿大聯盟(Canadian Alliance;Alliance canadienne),正式名稱爲加拿大改革保守聯盟(Canadian Reform Conservative Alliance;Alliance réformiste-conservatrice canadienne)是一個存在於2000年至2003年的保守主義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它是加拿大改革黨的繼承者,在其存在時間內一直是下議院的官方反對黨。該政黨支持財政保守主義和社會保守主義的政策,並尋求降低政府對社會項目的支出及扣減稅項。 該黨在2003年12月與進步保守黨合併爲加拿大保守黨。.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聯盟
加拿大聯邦政府架構
以下概述加拿大聯邦政府架構。 粗體字意味著加拿大內閣部會、局、秘書處、及辦事處,與相關的問責內閣部長職位在旁。.
加拿大華人歷史
以下是加拿大華人歷史。.
加拿大議會
#重定向 加拿大國會.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議會
加拿大议会
#重定向 加拿大國會.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议会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Parti progressiste-conservateur du Canada;簡稱PC)是一個存在於1942年至2003年的加拿大聯邦政黨,該黨在經濟議題上持中間偏右立場,1970年代後在社會議題上持中間派立場。該黨前身爲保守黨,創始於1867年,在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領導下成爲加拿大第一個執政黨,並且多年來都是加拿大的執政黨或官方反對黨。該黨在1942年12月更名爲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到2003年和加拿大聯盟合併爲加拿大保守黨。一些原進步保守黨成員其後組成了,只獲得了很少的支持。各省的進步保守黨則大多沿用原名。.
加拿大选举
加拿大聯邦及省政府都是採用英國的西敏系統。當中,國會下議院及省/地區議院的席位都是由選舉產生。聯邦及省選都是實行單議席單票制。.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选举
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16.1条
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16.1条是宪章中最新的一条。它是由《1993年宪法修正案(新不伦瑞克)》加入的。这一宪法条文保证了在新不伦瑞克省的英语人群和法语人群有着平等的社会权利。 第16.1条与1982年原文第16条中的第(1)款不同;第16.1条是宪章中单独的一条。 编号中的“.1”表示这条是后来(1993年)才加进宪法的,并且加入过程中未影响其他条款的编号。.
加拿大最高法院
加拿大最高法院(英語:Supreme Court of Canada;法語:Cour suprême du Canada )是加拿大司法機構的一部分,亦是擁有全國最高司法管轄權的法院。加拿大最高法院位置於首都渥太華。加拿大最高法院是加拿大刑事和民事案件的終審法庭,而且亦承認魁北克省和其他省份的普通法。 現在加拿大最高法院有9位法官。法官是由加拿大总理提名後而被加拿大總督委任。.
加拿大政府
加拿大政府(Government of Canada;),正式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是管理加拿大的联邦政府,並透過共同機關對普通貨物徵收稅款。在加拿大英語中,「Government of Canada」這個詞可能意味著集體機構,或者專指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這兩種機構在通過《1867年英屬北美法令》且加拿大聯邦化後正式成立,其中採行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由加拿大君主作為政治基礎核心,並且引進西敏式的議會民主制度。加拿大政府治理的相關內容大致在加拿大憲法提及,其他還有幾個世紀來的成文法令、法院裁決以及不成文風俗等。當前加拿大政府架構,分成採取加拿大樞密院轄下的加拿大內閣作為行政機構、加拿大國會作為立法機構和各個作為司法機構。.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政府
加拿大政治
加拿大的政治體系是根據議會民主制以及聯邦制所設立的框架之内運作,具有深厚的民主傳統。加拿大奉行君主立憲制,加拿大君主为國家元首。加拿大是個多黨制國家,當中不少立法程序源自英國國會定下的先例和不成文慣例。然而,經過歷年演變後加拿大的議會政治亦衍生了一些特色,如黨内紀律就較英國政黨嚴格,而議會表決的議題中具備信任動議地位的也比英國為多。這些特色令沒有内閣職務的議員在議會中扮演較次要的角色,但執政黨議員中的非内閣成員以及在野黨較為低調或資歷較淺的議員(亦即「後座議員」)亦可透過參與公共預算委員會或國防委員會等議會委員會來發揮影響力。 加拿大聯邦於1867年成立後,聯邦政治一直由加拿大保守黨和加拿大自由黨(或該兩政黨的前身)主導,但2011年聯邦大選後傾向社會民主主義的加拿大新民主黨取代自由黨成為國内第二大黨。國會下議院内其他政黨則包括支持魁北克主權運動的魁人政團,以及關注環保議題的加拿大綠黨。.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加拿大政治
卡加利中選區
卡加利中選區(Calgary Centre,Calgary-Centr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的聯邦選區,1968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卡加利中選區
南安大略
南安大略(Southern Ontario),又稱南安省,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區,位於法國河和阿爾岡金省立公園以南。連同帕里灣區和穆斯科卡區在内,本區約占安大略省總面積的14-15%。本區也是加拿大最南端的地區。 南安大略與北安大略有著極大的差異。與北安大略相比,南安省人口較多,而兩者的氣候和文化亦有所不同。南安大略也可再細分為中安大略、東安大略、西南安大略和金馬蹄地區(包括大多倫多地區)。.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南安大略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婚姻平權(marriage equality)則是指所有人不分性傾向或性別皆享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 截至2017年,以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認可同性婚姻(25個,包含尚未全區域執行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岛、愛爾蘭、盧森堡、马耳他、墨西哥同性婚姻在墨西哥城、、、、、、、、、、、下加利福尼亞州、恰帕斯州及普埃布拉州全境有立法,在克雷塔羅州則是部分市镇有立法。墨西哥全國都承認在該些轄區進行的同性婚姻。、荷兰同性婚姻在荷蘭本土全域有立法。阿魯巴、荷屬聖馬丁以及库拉索皆承認在那舉行的同性婚姻。、紐西蘭同性婚姻在紐西蘭本土全域有立法,但其法律效力不及於托克劳、库克群岛以及紐埃。、挪威、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国同性婚姻在 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全域有立法;但在北愛爾蘭則無。 同性婚姻在以下英国海外领地有立法:,, 、、、、 、以及以及英国皇家屬地、曼島。、美国同性婚姻在美国50個州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除美屬薩摩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全域有立法。一些美洲原住民管轄區亦承認同性婚姻。、烏拉圭。而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和以色列則承認在其他國家结婚的同性伴侶的法律效力。對於台灣和奧地利而言,同性婚姻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經其憲法法院確立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裁決,在其憲法法院限定日期內會完成同性婚姻的法制化台灣和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給各自的立法機構提供一個寬限期,讓其能實施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奧地利的寬限期直至2019年1月為止;台灣則直至2019年5月為止)。寬限期結束後,同性婚姻便會得到法律認可。。此外在哥斯达黎加提出動議之後,美洲洲際人權法院於2018年1月9日確立通過一項有利於同性婚姻的裁決,預計這將有助於美洲若干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該些國家為已簽署並承認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包括巴貝多、玻利維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和蘇利南。 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和牙買加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但都尚未承認法院的管轄權。.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同性婚姻
各國立法機構列表
各國立法機構列表列出目前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立法機構。「立法機構」是議會的統稱,指的是擁有立法權、並透過代議制度取得資格的合議性團體。本列表包含世界政區索引中所列出的所有政治實體。.
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
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Spadina—Fort York)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多倫多中選區和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士嘉堡北選區
士嘉堡北選區(Scarborough North,Scarborough-Nord)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士嘉堡-愛靜閣選區和士嘉堡-紅河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此選區包含馬文區西部、愛靜閣東部和美麗徑東部等士嘉堡社區。.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士嘉堡北選區
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士嘉堡-愛靜閣選區(Scarborough—Agincourt)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西起維多利亞公園大道(Victoria Park Avenue),北及士刁士大道(即多倫多市和約克區的界線),東至密蘭大道(Midland Avenue),南臨安大略401號省道,包含士刁士、愛靜閣和美麗徑等士嘉堡社區。 此選區於1987年從約克-士嘉堡選區分割而成,1988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的界線出現變動,密蘭大道以東範圍改撥新成立的士嘉堡北選區,2015年聯邦大選起生效。.
多倫多中選區
多倫多中選區(Toronto Centre,Toronto-Centr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的聯邦選區,1872年-1925年和1935年至今以不同名稱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多倫多中選區
大學保留地
大學保留地(University Endowment Lands,簡稱UEL)位於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為一非建制地區。大學保留地坐落布勒半島的西端,東臨溫哥華市,南北分別瀕臨菲沙河北支流和英吉利灣,西面則與卑詩大學的主校園及其附屬住宅用地接壤。 據2011年加拿大全國人口普查所示,大學保留地有3,141名居民,較2006年上升14.7%。該數字不包括居住在卑詩大學主校園及其附屬住宅用地内的居民;2011年有9,636名居民居住在上述地域内。.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大學保留地
大學-玫瑰谷選區
大學-玫瑰谷選區(University—Rosedal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多倫多中選區和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此選區所覆蓋的範圍包括多倫多大學的聖佐治校園和玫瑰谷社區,因而得名。.
外國腐敗官員受害者正義法
外國腐敗官員受害者正義法(Justice for Victims of Corrupt Foreign Officials Act),也稱海外人權侵害者法案或加拿大版馬格尼茨基法案,是一部授權加拿大政府對全球範圍內侵犯人權者及國外顯著腐敗人士實施制裁的法案,包括禁止入境、凍結並禁止其在加拿大的財產交易等,於2017年10月完成立法施行,制裁範圍擴及全球的马格尼茨基法案版本。自2016年12月以來已至少有五國通過,美國、愛沙尼亞、英國、加拿大、立陶宛;歐洲議會也在審議類似法案。.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與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海禁和锁国就是一些孤立主义的例子。.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孤立主义
官方反對黨
官方反對黨可能指:.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官方反對黨
下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 (加拿大)
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英語:Leader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House of Commons或Government House Leader;法語:Leader du gouvernement à la Chambre des communes)是負責為執政政府在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計劃議程的議員。首席議員與「黨領袖」身份不同。過去的首席議員一職不是内閣職位,通常會有其他内閣職位。但是近年來的首席議員已包括為内閣成員。 執政黨首席議員的主要工作是確保政府提出的法案可以在國會通過。因此,這一職需要有談判能力及熟識國會運作的人士來擔任。如果該執政黨是一個少數政府(執政黨在下議院沒有過半數的議席)時,執政黨首席議員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少數政府的法案必需得到反對黨的支持才可通過。 Category:加拿大政治 Category:議員.
亞瑟·萊恩橋
亞瑟·萊恩橋(Arthur Laing Bridge,Pont Arthur Laing)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內一條跨越菲沙河北支流的懸臂橋,南端在列治文市海島駁上固蘭特·麥干納基大道並通往溫哥華國際機場,北端則在溫哥華市馬寶區駁上西南海旁大道並通往固蘭湖街。大橋由溫哥華國際機場管理局維護,來回方向共有4條行車線,全長1676米。 大橋於2006年的平均工作日汽車流量為84,796架次,而溫哥華國際機場管理局則估計過橋交通中約三分之二的車輛並非來往機場。為了確保亞瑟·萊恩橋到2027年仍有足夠承載量供來往機場的交通行駛,機管局在其長遠規劃大綱中列出數項建議,當中包括對使用亞瑟·萊恩橋來往機場以外地區的車輛收取過橋費,或者將亞瑟·萊恩橋改為南行交通專用並將北行交通分流至渥街橋。機管局在大綱中並未就亞瑟·萊恩橋的具體未來發展定下結論,但部分建議則招來數名列治文市議員的非議。.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亞瑟·萊恩橋
庄社理
莊社理 (,;英文原名,),又译莊社礼,加拿大政治人物,2003年至2012年間擔任魁北克省省長,為該省第29任省長。他也曾於1998年至2012年間擔任魁北克自由黨黨魁,期間出任舍布魯克選區省議員,至2012年省議會選舉中失掉自己的議席為止。他過去亦曾活躍於加拿大聯邦政壇,1993年至1998年間擔任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並於1993年短暫擔任副總理。.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庄社理
伊莎德·曼吉
伊莎德·曼吉(Irshad Manji,إرشاد مانجي ‘Irshād Mānjī; 生于1968年),加拿大作家、记者和伊斯兰教改革的倡导者。她在网上发起了《伊智提哈德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开明的网络,以促进人们从人权角度审视伊斯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伊斯兰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块。 曼吉所著的《伊斯兰问题》(The Trouble with Islam Today),已经被翻译成超过30种语言出版,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印尼语。 曼吉制作了公共电视网纪录片《信者无畏》(Faith without Fear),於2008年获得艾美奖提名。她曾經出现在世界各地许多电视台上,包括半岛电视台、加拿大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MSNBC、有線-衞星公共事務網絡、有線電視新聞網、公共电视网、福斯新聞頻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及家庭票房。.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伊莎德·曼吉
伍鳳儀
伍鳳儀 (Mary Ng,),加拿大政治人物,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7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約克區的萬錦-湯山選區。 伍鳳儀7歲時跟隨家人從香港移居加拿大,父母在安大略省北約克經營中餐館,她成長期間曾在該餐館工作。她曾在安大略省政府公務員系統中擔任數個職位,又曾任安省教育廳長的高級政策顧問及懷雅遜大學校長的行政總監。她其後效力總理賈斯汀·杜魯多,出任總理辦公室的公職任命主任。 萬錦-湯山選區國會議員麥家廉於2017年初獲任加拿大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並辭去該議員職位,觸發議席補選。伍鳳儀於同年2月15日宣布角逐該選區的聯邦自由黨候選人提名,並於同年3月4日壓倒另外兩人贏取提名。在2017年4月3日舉行的萬錦-湯山選區議席補選,伍鳳儀以51.3%得票率贏取該議席,首次晉身國會,並成為眾議院自然資源常務委員會成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伍鳳儀
保羅·赫勒
保羅·赫勒(Paul Theodore Hellyer,),是加拿大工程師、政治家、作家和評論員。他擁有一個漫長而多變的職業生涯。他是僅次於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任職時間最長的加拿大樞密院成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保羅·赫勒
北方森林保護框架
北方森林保護框架(Boreal Forest Conservation Framework)是加拿大國會於2003年12月1日通過的法案,目的是為了永久保護加拿大境內面積廣大的北方針葉林。該法案的最終目標為:「透過此框架保護加拿大境內至少50%的森林,並以可持續性利用為目標制定相關的天然資源管理辦法與組織。.
國會山莊 (加拿大)
國會山莊(Parliament Hill;Colline du Parlement)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市中心,坐落渥太華河南岸的官地,為加拿大國會建築群所在。國會建築呈哥德復興風格,加上其政治核心地位,每年吸引約300萬人次的訪客到此遊覽。.
冗長辯論
冗長辯論(filibuster)狹義是議會中居于劣勢的一小部分甚至單獨一位议员,無力否决特定法案、人事,或為達到特定政治目的時,在取得發言權後以马拉松式演說,達到癱瘓議事、阻撓投票,逼使人數佔優的一方作出讓步的議事策略。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年8月1日而廣義的冗長辯論,則是議會中議員利用議事規則漏洞作冗長演講為主,並用各種方法輔助,以達到拖延會議進程的一種議事策略。該策略通過發表超長辯論而達到拖延表決或者拖延會議進程的目的。.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冗長辯論
兩院制
兩院制是一種以兩個獨立運作的議會(議院)組成立法機構的政治制度,亦被稱為二院制。與之相對的制度稱為單院制或一院制,即是只有單一議會作為立法機構。.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兩院制
公民宣誓 (加拿大)
公民宣誓(Oath of Citizenship;serment de citoyenneté),是由願成為加拿大公民簽署並朗誦的聲明。宣誓執行於由選派的公務員主持的典禮,是一種對加拿大君主表示忠誠的約定或宣言,並誓言遵守加拿大法律與納稅;在簽署宣誓後,便會發放公民證書予簽署人。 此誓約源自聯合王國的忠貞宣誓,現制則於1689年由威廉二世與三世及女王瑪麗二世實施,並於加拿大繼承使用舊制直到1947年;那年隨著公民法案的制定,便建立了加拿大公民宣誓制度。有時會出現變更誓詞的提議,包括移除有關君主的部分,加入有關當事人忠誠的聲明、有關加拿大的具體敘述等等。然而,公民宣誓至今僅於1977年修改了一次。.
C-1/S-1草案
C-1草案和S-1草案(Bills C-1 and S-1,Projet de Loi C-1 et S-1)是加拿大國會每年於國會開幕大典御座致辭後立即提出的草案。C-1草案會在眾議院提出,而S-1草案會在參議院提出。 與英國國會一樣,提出這些草案的目的是彰顯加拿大國會辯論時沒有受到君主干預或影響的傳統。 由於這些草案只是帶有禮節性的草案,所以這兩條草案是沒有可能成為法律的,而草案裡亦只有提及國會議事並不會受到君主--預或影響的傳統。.
禁蒙面法
禁蒙面法是指用立法和刑事措施,禁止人們遮蔽面部的行为,而蒙面行為多是出於宗教或有政治目的。日常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女性有遮蔽包括面部在内全身的习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穆斯林人口的增长,以及瓦哈比派的影响。是否禁止女穆斯林蒙面,在非伊斯兰教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中成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禁蒙面法
素里
素里市(Surrey,又称苏里市)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城市。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素里市的人口有517,887人,是卑詩省繼溫哥華市而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素里位於菲沙河南岸,西鄰三角洲,北面隔河與二埠、高貴林、高貴林港、匹特草原及班士敦島對望,東臨蘭里市和蘭里區,南接美加邊境,並從三方包圍白石市。素里市内共有六個鎮中心,包括:費列特活、惠利、喬德福、紐頓、克樂佛代爾和南素里。.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素里
约翰·内皮尔·特纳
约翰·内皮尔·特纳 (John Napier Turner,),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1984年6月至9月間為第十七任加拿大总理,並為現時在世的最年老加拿大前总理。 他曾於1960和70年代在前總理萊斯特·皮爾遜和皮耶·杜魯多的內閣中擔任司法部長和財政部長等職位,1976年起暫別政壇,1984年復出並當選加拿大自由黨黨魁。他於1984年6月就任總理後不久宣布舉行聯邦大選,然而自由黨在該屆大選失利,特納的總理生涯遂告終結。他的任期只得11個星期,為加國歷來在任時間第二短的總理。自由黨成為國會下議院第二大黨,留任黨魁的特納遂兼任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他於1990年辭任黨魁,再於1993年離任國會下議院議員。.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Wikipedia, 或 )是一個网络百科全书项目,特点是自由內容、自由编辑。它目前是全球網絡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参考工具书.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维基百科
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
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Trinity—Spadina)曾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聯邦選區,1987年從聖三一選區和士巴丹拿選區合併而成,且有小量範圍撥自多倫多中-玫瑰谷選區(Toronto Centre—Rosedale)和柏岱爾-海柏公園選區(Parkdale—High Park),1988年聯邦大選起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遂告廢除,其覆蓋的範圍改撥大學-玫瑰谷選區、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和多倫多中選區,2015年聯邦大選起生效。.
鍾幗麗
鍾幗麗(Joan Crockatt,),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傳媒工作者,加拿大保守黨黨員,2012年-15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亞伯達省的卡加利中選區。從政前她曾效力數家傳媒機構,包括出任《卡加利先驅報》(Calgary Herald)的總編輯,並曾任傳訊顧問和時事評論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鍾幗麗
萊斯布里奇
萊斯布里奇(英語:Lethbridge,),加拿大華人舊譯列必珠,是加拿大艾伯塔省的一個城市,並為艾伯塔省南部最大的城市。萊斯布里奇市在艾省是繼卡加利、愛民頓及紅鹿市後人口最多的城市,而在面積方面,則排於卡加利及愛民頓之後,為艾省第三大城市。鄰近的洛磯山脈為萊市帶來冬暖夏涼而大風的氣候。 萊市是艾省南部的工商、金融及運輸中心,經濟由十九世紀末的煤礦工業和二十世紀初的農業為主,轉型至現在有一半的人口受僱於醫務、教育、零售、飲食和酒店業。市內首五大僱員機構都是屬轄政府的。艾省卡加利以南的唯一一間大學位於萊斯布里奇,而在艾省南部的三間專上學院裡面,有兩間均於萊市設立校舍。萊市的文化設施有演藝劇院、博物館和體育中心。.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萊斯布里奇
萬錦-康山選區
萬錦-康山選區(Markham—Thornhill)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萬錦市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西起灣景大道,北及安大略407號省道,東至紅河(Rouge River),南臨士刁士大道(即多倫多市和約克區的界線)。上述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萬錦-於人村選區和康山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萬錦-於人村選區
萬錦-於人村選區(Markham—Unionvill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萬錦市的聯邦選區,於2004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Li Po Chun United World College of Hong Kong)是位於香港新界馬鞍山西沙路落禾沙里10號的一所國際學校,為全球17間(第8間開設)聯合世界書院之一,現時約有250名來自80多國的學生在這所寄宿學校就讀。1994年獲准加入成為直接資助計劃的學校。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該學院的大學錄取率最高。學校最近慶祝了其25週年紀念。.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簡稱:教大;,縮寫 EdUHK)是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亦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法定公立大學之一。 教大前身香港教育學院為1994年合併五間師訓學院而成,他們分別為:.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香港教育大學
駔勉誠
勉誠(Jagmeet Singh, ,ਜਗਮੀਤ ਸਿੰਘ,全名Jagmeet Singh Jimmy Dhaliwal,),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2017年起出任加拿大新民主黨黨魁,2011-17年間以安大略新民主黨黨員身份擔任安大略省議會賓馬利-戈爾-馬爾頓選區(Bramalea—Gore—Malton)議員,並從2015-17年間擔任該黨副黨魁。他是首位出任安大略省議員、首位出任加拿大主要政黨副黨魁以及首位出任加拿大聯邦政黨黨魁的裹頭巾錫克人,亦是加拿大首位可見少數族裔聯邦政黨常規黨魁。.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駔勉誠
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
丁·布赖恩·马尔罗尼(Martin Brian Mulroney)(),是第18任加拿大总理。他的任期从1984年9月17日到1993年6月25日。.
詹嘉禮
詹嘉禮 (Jim Karygiannis,),加拿大政治人物,2014年起出任多倫多市議會議員,代表該市的第39號選區(即士嘉堡-愛靜閣區)。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加拿大聯邦政壇,1988年-2014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的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詹嘉禮
魁北克历史
魁北克于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魁北克历史
魁北克主权运动
魁北克主权運動(Mouvement souverainiste du Québec,Quebec sovereignty movement)指的是追求加拿大魁北克省實現獨立建國或擁有更多自治權的政治運動。魁北克在歷史上曾是法國殖民地,現在其民眾亦大多講法語,這與说英語的加拿大其他地区有顯著的不同。.
魁北克市
魁北克市(Ville de Québec,Quebec City),又称魁北克城,是一座位於加拿大魁北克南部的城市,人口约70多万,是魁北克省首府。主要使用法语。魁北克市是墨西哥以北唯一的留有古老城墙的北美洲城市。當中的魁北克歷史城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1985年)。.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魁北克市
魁北克省
魁北克省(Québec,Quebec),簡稱魁省,加拿大華人舊譯古壁省,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省份。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區人口为7,903,001人。魁北克官方语言為法语,北美的法语人口主要集中在此。首府魁北克市,最大城市蒙特利尔。 魁北克是加拿大最大的聯邦自治省份也是第二大的一級行政區,僅次於努納武特;在西與安大略省、詹姆斯灣以及哈德森灣接壤,北接哈得遜海峽與昂加瓦灣,在東與聖羅倫斯灣、紐芬蘭-拉布拉多省和新伯倫瑞克省相鄰,南鄰美國的緬因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以及紐約州,並與努納武特、愛德華王子島以及新斯科細亞共享海上邊界。 魁北克是加拿大人口次多的自治省分,僅次於安大略省,多數居民住在鄰近聖羅倫斯河的都市-蒙特婁以及魁北克市,其中魁北克市也是該省首府,英裔人口大多居住西部的蒙特利尔,現在加蒂诺、東部鄉鎮以及加斯佩半島地區也有相當多數的英裔人口,位於北方的北魁北克地區則占據該省大半部的地區,該地以原住民因纽特人居多並要求和魁北克分離。.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魁北克省
魏德方
魏德方 (Adam Vaughan,),加拿大政治人物和記者,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4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和士巴丹拿-約克堡選區。他曾於2006年-14年間出任多倫多市議會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第20區)議員,在此之前則曾任廣播電台和電視記者。.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魏德方
費凱迪
費凱迪 (Hedy Fry,),加拿大政治人物和醫生,加拿大自由黨黨員,1993年聯邦大選中在卑詩省的溫哥華中選區擊敗尋求連任的總理金·坎貝爾當選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並在往後七屆聯邦大選中連任至今,現為加拿大國會中在任時間最長的女性下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費凱迪
賀謹
賀謹(John Horgan,),加拿大政治人物,第36任及現任卑詩省省長、現任卑詩新民主黨黨魁和蘭福德-胡安德富卡選區(Langford-Juan de Fuca)省議員。他於2014年5月成為卑詩新民主黨黨魁和官方反對黨黨魁,2017年省選後在卑詩綠黨支持下籌組新民主黨少數政府,同年7月18日宣誓就任省長。.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賀謹
贾森·康尼
贾森·康尼 (Jason Kenney,),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亞伯達省聯合保守黨黨魁、亞伯達官方反對黨主席和亞伯達省議會卡加利-羅歇選區省議員。他於2017年當選末任亞伯達進步保守黨黨魁,同年促成該黨與亞省另一右翼政黨野玫瑰黨合併為聯合保守黨。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加拿大聯邦政壇,1997年至2016年間先後以加拿大改革黨、加拿大聯盟和加拿大保守黨黨員身份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並曾於保守黨執政期間擔任聯邦內閣成員,先後出任公民及移民部长、就业及社会发展部长和国防部长。.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贾森·康尼
麥家廉
麥家廉 (John McCallum,),加拿大外交官、政治人物、經濟師和大學教授,2017年起擔任加拿大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在此之前他曾於2000-17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約克區的萬錦選區、萬錦-於人村選區和萬錦-湯山選區。他亦曾於讓·克雷蒂安、保羅·馬丁和賈斯汀·杜魯多三位自由黨籍總理的内閣中先後擔任國防部長、退伍軍人事務部長、稅務部長和移民、難民及公民部長。.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麥家廉
黃陳小萍
黃陳小萍(Alice Wong,),加拿大華人政治人物,加拿大保守黨黨員,現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列治文中選區議員,並曾於保守黨執政期間從2011年-15年出任加拿大聯邦耆老事務國務部長,為聯邦内閣首位華裔女性成員。她在英屬香港出生,能說流利粤語、潮州話及英語,也能使用普通話。在從政前,她曾任教師和商人。.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黃陳小萍
藍水大橋
藍水大橋(Blue Water Bridge)是跨越聖克萊爾河連接美國密歇根州曉倫港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尼亞市的兩條橋樑,東端駁上安大略402號省道,西端則駁上69號和94號州際公路。來回方向行車線各佔一橋:西行大橋為一座懸臂桁架橋,長,主橋跨長,1938年開通;東行大橋則為一座連續系桿拱橋,長,主橋跨長,1997年開通。 藍水大橋為美加邊境上第二繁忙的口岸,僅次於底特律-溫莎地區的大使橋。大橋在美國端由密芝根州運輸部管理,加拿大端則由加拿大藍水大橋公司管理。.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藍水大橋
葛量洪教育學院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
蔡報國
蔡報國 (Babar "Bob" Saroya,),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商人,2015年起以加拿大保守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約克區的萬錦-於人村選區。 他於1953年在印度旁遮普邦出生,1974年移居加拿大,1988年加入連鎖快餐集團比薩比薩,從入門級職位陸續晉升為分店經理、區域營業經理、和營業及市場推廣總監,此外還在大多倫多地區擁有五家比薩比薩特許加盟店、一家印度餐館以及其他餐飲業務。 他於2008年首次角逐公職,在同年聯邦大選代表加拿大保守黨競逐眾議院怡陶碧谷北選區(Etobicoke North)議席,但敗予聯邦自由黨候選人。2011年聯邦大選他轉戰萬錦-於人村選區,不敵角逐連任的聯邦自由黨候選人麥家廉。該屆大選後眾議院選區進行重組,麥家廉於2015年聯邦大選改往新成立的萬錦-湯山選區競選,而蔡報國則於界線重劃後的萬錦-於人村選區參選,最終擊敗自由黨的江邦固及其他候選人,首度晉身眾議院。他在該屆國會擔任眾議院公民及移民常務委員會成員,和保守黨的公民、移民及難民事務助理評議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蔡報國
鄭天華
鄭天華 (Douglas Jung,),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1957年-62年間以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員身份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溫哥華中選區議員,為加拿大首位华裔和亞裔下議院議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鄭天華
自治領
自治領(Dominion)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制度下一個特殊的國家體制,可說是殖民地步向獨立的最後一步。 19世紀,所有實行自治或半自治的英國殖民地,尤其那些已具有自身憲政體制的,如加拿大、澳洲等,都稱為自治領。它們都是由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或自治殖民地(Self-Governing Colony)進化為自治領。.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自治領
金·坎贝尔
阿夫丽尔·菲德拉·道格拉斯·"金"·坎贝尔 (Avril Phaedra Douglas "Kim" Campbell,),加拿大政治人物、外交官和律師,1993年6月25日到11月4日間擔任第19任加拿大总理,為該國首位和迄今唯一一位女性總理,以及迄今唯一一位在卑詩省出生的總理,並是任期第三短的总理。她於同期擔任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在此之前曾在總理馬爾羅尼的内閣先後出任司法部長和國防部長等職務,在晉身聯邦政壇前則曾以卑詩社會信用黨黨員身份出任卑詩省議會議員。.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金·坎贝尔
陳家諾
陳家諾(Arnold Chan,),加拿大華裔政治人物和律師,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4年-17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的士嘉堡-愛靜閣選區。.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陳家諾
陳聖源
陳聖源 (Shaun Chen,),加拿大政治人物,2015年起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的士嘉堡北選區。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多倫多市級政壇,2006年-15年間出任多倫多教育局第21號選區(士嘉堡-紅河區)教育委員,期間於2014-15年出任該教育局主席。.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陳聖源
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下方列出Google街景自2007年5月25日引入美國後所覆蓋的範圍。.
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
查尔斯·约瑟夫·“祖”·克拉克 (Charles Joseph "Joe" Clark,),加拿大政治人物,1979年-80年間為第十六任加拿大总理。他於1972年首次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1976年當選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1979年帶領該黨贏取少數政府,就任總理時為39歲,是加拿大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少數政府於同年末倒台,而進步保守黨則於1980年大選落敗,克拉克的總理任期遂告結束;他再於1983年進步保守黨黨魁選舉中敗予布賴恩·馬爾羅尼。 進步保守黨在馬爾羅尼領導下再度執政,期間克拉克曾於聯邦內閣中擔任外交事務國務秘書。他從1993年起暫別政壇,1998年復出並再度出任進步保守黨黨魁,2000年起再任下議院議員。克拉克於2003年離任黨魁,而隨著進步保守黨和加拿大聯盟於同年末合併成新的聯邦保守黨,他亦於2004年離任下議員並淡出政壇。.
梁陳明任
梁陳明任 (Sophia Leung,),加拿大政治人物,1997年至2004年間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溫哥華京士威選區,是該國首位華裔女性國會下議院議員。 陳明任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48年隨家人到台灣,其後到美國匹茲堡大學修讀微生物學,1957年從該校獲取理學士學位。她於當地結識在匹茲堡大學出任教授的牙醫梁甦華,兩人結婚後梁甦華獲溫哥華的卑詩大學邀請為該校開設牙醫學院並擔任院長,梁陳明任遂於1962年跟隨丈夫移居加拿大,並在卑詩大學進修,1966年從該校獲取社工系碩士學位。 梁陳明任畢業後曾於卑詩大學社工系出任講師和研究監督,並曾任溫哥華綜合醫院兒童保健中心的醫務社工。她亦活躍於其他社區活動,1970年代與丈夫參與籌建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並曾任加拿大亞洲藝術協會會長。她曾於1978年參與溫哥華市選,代表選民行動黨競逐溫哥華教育局學務委員職務。她於1994年獲頒加拿大員佐勳章,以表揚她的學術研究和社區貢獻。 1997年,她加入加拿大自由黨並獲選為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溫哥華京士威選區。她於2000年聯邦大選連任成功,並獲當時的總理克理田委任為加拿大稅務部長的國會秘書。她完成該屆下議院議員任期時決定離開政壇,不在2004年聯邦大選中尋求連任。 梁陳明任從2010年-14年出任一家創業投資公司的行政總裁,2014年-16年則出任加拿大一家資源公司的董事局成員。她亦從2007年起出任一家甜菊糖生產商的董事。.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梁陳明任
梅麗喬
梅麗喬 (Joyce Murray,),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商人,2008年起以加拿大自由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溫哥華奎特拉選區,並曾於2013年參選該黨黨魁。在此之前她曾活躍於卑詩省級政壇,2001年-05年間以卑詩自由黨黨員身份出任卑詩省議會二埠選區議員,期間先後出任該省的水陸空保護部長和管理服務部長。.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梅麗喬
清晰法令
清晰法案(為成法律前即眾所周知的C-20草案)(The Clarity Act)是由加拿大國會立法通過,條文定義了加拿大政府在一個省進行可能脫離聯邦的投票時加入協商討論。這規定為了進行脫離聯邦的協商,一個省所辦理的獨立公投必須「清晰」(是否清晰則依照下議院的裁決)定義它對選民所提出就獨立方面的問題,並且結果將必須是絕對多數,即比50%多一個人的多數,不得是相对多數。 清晰法案(C-20草案)於1999年12月13日在下議院第一次被提出討論,在2000年3月15日被下議院通過,在6月29日最終版本由上議院通過。 清晰法案乃是針對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與該省推動中的魁北克獨立運動的回應,在1996年改革黨下議院議員史蒂芬·哈珀提出了一個相似但寬鬆的個人動議-魁北克臨時動議(執行中的名稱為C-341草案),此法案為清晰法案的前身,但最後並未被通過。 清晰法案的內容依據加拿大最高法院1998魁北克脫離案的裁決作為參考,在让·克雷蒂安領導聯邦政府任內通過。.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清晰法令
溫哥華
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一沿岸城市。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温哥华市人口有631,486人,而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口为246萬,是卑詩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會區,以及全國第三大都會區;市內人口則在全國排行第八。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華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 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卑詩體育館。.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溫哥華
溫哥華奎特拉選區
溫哥華奎特拉選區(Vancouver Quadra)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1947年從溫哥華東選區和溫哥華南選區分割而成,1949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的界線出現變動,阿標達斯鐵路走廊(Arbutus Corridor)以東範圍改撥新成立的溫哥華固蘭湖選區。.
溫哥華中選區
溫哥華中選區(Vancouver Centre,Vancouver-Centr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1914年從溫哥華市選區(Vancouver City)分割而成,1917年至今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加拿大聯邦選區從2012年起重新分配,此選區的界線出現變動,南面部份範圍改撥新成立的溫哥華固蘭湖選區。此選區目前覆蓋範圍包括溫哥華市中心及其下的耶魯鎮和高豪港社區、西端區、士達孔拿西部和基斯蘭奴東部。.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溫哥華中選區
溫哥華京士威選區
溫哥華京士威選區(Vancouver Kingsway)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1953年至1988年和1997年至今兩度在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駐有議席。.
溫哥華固蘭湖選區
溫哥華固蘭湖選區(Vancouver Granville)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聯邦選區,根據2012年加拿大聯邦選區重新分配而成立。此選區的界線於2013年正式確立,所包含的範圍原屬溫哥華中選區、溫哥華奎特拉選區、溫哥華京士威選區和溫哥華南選區,並於2015年聯邦大選首度選出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根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資料,此選區人口為99886。.
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
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Burnaby—Douglas)是加拿大卑詩省内一個聯邦國會下議院選區,覆蓋大溫哥華地區本拿比市的北部。此選區的現任國會議員是加拿大聯邦新民主黨黨員甘迺迪(Kennedy Stewart)。 此選區於1996年成立,由二埠及本拿比選區和本拿比京士威選區的部分範圍改組而成,並於1997年聯邦大選中首次產生國會議員。同於1996年成立、1997年首度運作的温哥華南及本拿比選區和二埠、高貴林及本拿比選區於2004年解散,部分範圍併入本拿比杜格拉斯選區之中。此選區自建立以來一直都是由聯邦新民主黨的候選人勝出。.
朱丽安娜女王
朱丽安娜女王(Juliana Louise Emma Marie Wilhelmina,),全名朱丽安娜·路易丝·艾玛·玛丽·威廉明娜,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的母亲。1948年9月登基,任荷兰女王,1980年4月內禪让位给女儿贝娅特丽克丝。.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朱丽安娜女王
戴偉思
戴偉思 (Don Davies,),加拿大政治人物和律師,2008年起以加拿大新民主黨黨員身份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溫哥華京士威選區。.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戴偉思
戴國衛
戴國衛 (Stockwell Burt Day, Jr.,),加拿大政治人物,2000年-11年間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代表卑詩省的奧卡拿根-高貴哈拉選區(Okanagan—Coquihalla)。他曾於2000年-01年間出任加拿大聯盟黨魁和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其後則成為加拿大保守黨黨員並曾於該黨執政期間晉身聯邦內閣,先後出任公共安全部長、國際貿易部長、亞太門戶國務部長和國庫局主席。在此之前他曾活躍於亞伯達省政壇,1986年至2000年間出任亞伯達省議會議員,並曾在該省內閣中擔當數項部長職務。.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戴國衛
新民主党 (加拿大)
新民主党(New Democratic Party,缩写为NDP;Nouveau Parti démocratique,缩写为NPD)是加拿大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现任党魁为駔勉誠。該黨現時是加拿大國會的第三大黨,2011-15年間則首次成為第二大黨(即官方反對黨)。 聯邦新民主黨和各省和地區的新民主黨皆互相隸屬,並共享黨員架構。現時艾伯塔省和卑詩省的省級新民主党皆领导其省政府。.
方慧蘭
方慧蘭 (Christina Alexandra "Chrystia" Freeland,),加拿大政治人物、記者和作者,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3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中選區和大學-玫瑰谷選區,並於2015年自由黨上台執政後晉身賈斯汀·杜魯多内閣,先後出任聯邦國際貿易部長和外交部長。從政前她為傳媒工作者,曾在《金融時報》、《環球郵報》和湯森路透工作。.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方慧蘭
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正式稱為第42屆加拿大大選)於2015年10月19日舉行,選出第42屆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338名議員。時任總理史蒂芬·哈珀於當年8月2日向總督大衛·約翰斯頓請示解散國會,觸發這次大選。選舉日期根據《加拿大選舉法令》而定,競選期長達11個星期,為加拿大現代史中最長。 這次大選所涉及的議席數目為338席,較上屆大選增加30席,當中15個新設議席位於安大略省。亞伯達省和卑詩省各得6席,餘下3席則歸魁北克省。 加拿大自由黨在是次選舉大勝,取得過半數的184席得以獨立籌組多數政府,該黨領袖賈斯汀·杜魯多將成為加拿大第23位總理。執政九年半後競逐連任的加拿大保守黨贏取99席,成為官方反對黨;哈珀在選後宣佈辭去黨魁職務。由唐民凱帶領,在上屆下議院擔當官方反對黨的新民主黨則贏取44席,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魁人政團贏取10席,而加拿大綠黨則贏取一席。.
6月22日
6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3天(闰年第17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2天。.
查看 加拿大國會和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