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劍龍類

指数 劍龍類

#重定向 剑龙亚目.

目录

  1. 16 关系: 南印度龍屬巨刺龍屬皇家龍屬營山龍蠻龍屬馬門溪龍屬貧齒鱷蜥結龍屬蜀龍屬阿瑪加鱷釘狀龍恐龙皮肤恐龙生理学棘刺龍屬波波龍屬斑龍屬

南印度龍屬

南印度龍屬(學名:Dravidosaurus)是已滅絕爬行動物的一屬,過去曾被認為是生存年代最晚期的劍龍類恐龍。南印度龍的體長只有3公尺,過去被認為是最小型的劍龍類。後期研究分析牠們的骨頭,其實是屬於蛇頸龍目,而不是恐龍。 南印度龍生活再上白堊紀科尼亞克階的印度。牠的化石都保存不甚好,包括了一個部份的頭顱骨、一根牙齒、及一些最初被認為是裝甲的東西。牠的學名的意思是「德拉维达的蜥蜴」,因為牠的化石是發現於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州德拉维达的海相沉積層。.

查看 劍龍類和南印度龍屬

巨刺龍屬

巨刺龍屬(屬名:Gigantspinosaurus)意為「有巨大棘刺的蜥蜴」,是種生存於晚侏儸紀的劍龍類恐龍。 在1985年,歐陽輝在中國四川省自貢市發現一個部份完整的身體骨骼,缺少頭顱骨(但有下頜)、後肢、以及尾巴。在1986年,高瑞祺等人將這些化石編入於沱江龍。在1992年,歐陽輝在一個演講的摘要裡,將這些標本列為新屬,模式種是四川巨刺龍(Gigantspinosaurus sichuanensis)。屬名意為「有龐大尖刺的蜥蜴」;種名則以四川為名。但沒有經過正式命名過程,當時普遍被認為是個無資格名稱,直到2006年科學文獻摘要才被認為是有效文獻。儘管巨刺龍處於無資格名稱的狀態,當時已有許多種巨刺龍的想像圖。 大眾對於巨刺龍的了解,始於2006年Tracy Ford認為牠們是個有效分類,並公佈一篇簡短的文章來重建巨刺龍。Ford認為早期的巨刺龍重建將巨刺龍的肩刺上下顛倒,他的新重建則是將肩刺稍微朝上,尾端高於巨刺龍的背部。在2006年,Susannah Maidment與魏光飚的晚侏儸紀中國劍龍類研究中,也將四川巨刺龍視為有效分類,但並未重新敘述牠們,因為該骨骸正被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研究中。在2005年,中國古生物學家彭光照等人已重新研究過巨刺龍。 正模標本(編號ZDM 0019)發現於上沙廟組,地質年代相當於牛津階。化石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下頜,缺少頭顱骨、後肢、尾巴末端,可能是個亞成年個體。除了身體骨頭以外,還發現骨板、尖刺、鱗甲。左肩膀保存了皮膚痕跡。自從1996年以來,正模標本的骨骼模型已在自貢市展出中。在2005年,彭光照在四川自貢市富全鎮發現第二個標本,是一個骨盆。 根據彭光照的重新研究,巨刺龍是種中型劍龍類。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查看 劍龍類和巨刺龍屬

皇家龍屬

皇家龍屬(屬名:Regnosaurus)意為「薩塞克斯郡的蜥蜴」,是種草食性劍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英格蘭。.

查看 劍龍類和皇家龍屬

營山龍

營山龍(屬名:"Yingshanosaurus")是種生存於晚侏儸紀的四足恐龍,約1億5000萬年前。營山龍是種生存於中國的劍龍類。模式種是濟川營山龍("Y.

查看 劍龍類和營山龍

蠻龍屬

蠻龍屬(屬名:Torvosaurus,意為「野蠻的蜥蜴」),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牠們生存晚侏儸紀的北美洲(啟莫里階中晚期)與葡萄牙(提通階)。 蠻龍的體型相當大,估計身長約9到11公尺,體重估計值約2公噸,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侏羅紀獸腳亞目恐龍之一,小於依潘龍(可能是個大型異特龍)與食蜥王龍。但葡萄牙的蠻龍標本,體型可能大於前兩者的體型。.

查看 劍龍類和蠻龍屬

馬門溪龍屬

溪龍屬(學名:Mamenchisaurus)为蜥臀目蜥腳下目恐龙的一属,属於馬門溪龍科。牠們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馬門溪龍的体长可达22到26公尺,而脖子占一半长度,馬門溪龍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

查看 劍龍類和馬門溪龍屬

貧齒鱷

貧齒鱷(學名:Edentosuchus)是種已滅絕鱷類,屬於鱷形超目的原鱷亞目,化石發現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吐谷魯群,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目前已經發現兩個部分顱骨,以及數節頸椎;除此之外,一個呈天然狀態的顱後骨骼,也可能屬於貧齒鱷。 貧齒鱷是在1973年由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鐘健所命名,模式種是天山貧齒鱷(E.

查看 劍龍類和貧齒鱷

蜥結龍屬

蜥結龍屬(屬名:Sauropelta)又名楯甲龍、蜥肋螈,屬名意為「蜥蜴甲盾」,是結節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紀的北美洲。目前已有一個已命名種,愛氏蜥結龍(S.

查看 劍龍類和蜥結龍屬

蜀龍屬

蜀龍屬(學名:Shunosaurus)是種獨特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中侏儸紀(巴通階到卡洛維階)的中國四川省,約1億7000萬年前。.

查看 劍龍類和蜀龍屬

阿瑪加鱷

阿瑪加鱷(學名:Amargasuchus)是種已滅絕鱷類,屬於鱷形超目的Trematochampsidae科。化石發現於阿根廷的La Amarga地層,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巴列姆階到阿普第階)。阿瑪加鱷與蜥腳類、阿貝力龍科、劍龍類…等恐龍共同生存於史前的內烏肯盆地,該地在當時充斥者辮狀河、湖泊、沖積平原等地形。.

查看 劍龍類和阿瑪加鱷

釘狀龍

钉状龙(屬名Kentrosaurus)又名肯氏龍,為劍龍科(Stegosauridae)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為晚侏儸紀的啟莫里階,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釘狀龍與北美洲的劍龍屬(Stegosaurus)是近親,但是體型大小、身體靈活度、與防禦用的板甲形狀不同。成年釘狀龍的身長約4.5公尺,釘狀龍的後背到尾巴分佈者尖刺,而非板甲。肩膀或臀部兩側可能有尖刺。 釘狀龍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動物學家Edwin Hennig命名。Kentrosaurus之中的kentron/κεντρον源自希臘文中的κεντρον(kentron),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種名則是以化石發現處為名。晚白堊紀的角龍下目尖角龍的屬名(Centrosaurus),也是來自相同的希臘文字源,但尖角龍字首改為"C",以避免混淆。.

查看 劍龍類和釘狀龍

恐龙皮肤

恐龙皮肤目前已發現許多獸腳亞目恐龍具有羽毛,包含:鳥面龍、中華龍鳥、帝龍。另一群大型的獸腳類恐龍,鐮刀龍超科,可能也具有羽毛;其中的北票龍似乎具有絨羽。但恐龍的羽毛痕跡大多發現於虛骨龍類)之中,所以無法從羽毛得知其他恐龍演化支的身體機能,例如:腔骨龍科、角鼻龍下目、肉食龍下目、蜥腳下目、與鳥臀目。從阿貝力龍科的食肉牛龍的化石化皮膚顯示,該種恐龍並沒有覆蓋者羽毛,而是類似蜥蜴,上有多排瘤狀物。成年食肉牛龍的體重約一公噸,體重大於或等於食肉牛龍的哺乳類,身上不是光滑的皮膚,就是很短的毛髮。因此無法從食肉牛龍得知較小的非虛骨龍類恐龍是否具有羽毛。 蜥腳下目中的畸形龍與某些物種的皮膚痕跡,已發現六角型的鱗片。而部份蜥腳類恐龍則具有骨板,例如薩爾塔龍。角龍下目的三角龍,具有大型的六角型鱗片,有時散佈者圓形鱗片 See also image at 。鴨嘴龍科的一些木乃伊化標本,也覆蓋者鱗片。包頭龍等甲龍科恐龍,身體覆蓋者骨質鱗甲與骨板,不太可能具有羽毛等覆蓋物。相同地,劍龍類也不太可能具有羽毛覆蓋物,牠們可能利用背部的角板來調節體溫。.

查看 劍龍類和恐龙皮肤

恐龙生理学

恐龍生理學一直是個高度爭議的領域,尤其是體溫調節。在恐龍的早期研究中,恐龍被重建為大型、四足、慵懶的爬行動物。自19世紀中期之後,科學界對於恐龍的生活方式、代謝、體溫調節等層面的理論,有過多次的變動。開始於1960年代的恐龍文藝復興,對於恐龍生理學的理論,產生巨大的影響,幾乎涵蓋到每個層面,尤其是恐龍溫血理論、鳥類起源自恐龍理論。近年的許多新證據,使科學家得以研究恐龍的生理特徵,包含代謝、體溫調節方式、呼吸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恐龍溫血動物說逐漸成主流理論,牠們被視為活躍的動物,至少具有相當穩定的體溫。目前的爭論多在於牠們的體溫調節機制,以及牠們與鳥類、哺乳類的代謝率相近程度。 備註:本條目中的「恐龍」一詞,並不包含鳥類在內。.

查看 劍龍類和恐龙生理学

棘刺龍屬

棘刺龍屬(學名:Spinophor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尼日的Irhazer組地層的下層,目前難以確定該地層的地質年代,可能屬於侏儸紀中期的巴柔階或巴通階,或者更早期。棘刺龍的唯一化石相當完整,是目前非洲所出土的最完整原始蜥腳類恐龍化石,只有中國、南美洲的數個原始蜥腳類化石比棘刺龍還完整。.

查看 劍龍類和棘刺龍屬

波波龍屬

波波龍屬(屬名:Poposaurus)是種已滅絕主龍類爬行動物的一屬,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北美洲。化石被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德州。目前已發現大部分身體骨頭,還沒有發現頭顱骨。 自從被命名以來,波波龍曾多次被歸類於不同演化支,例如:恐龍、植龍目、勞氏鱷目。波波龍目前被分類於波波龍超科演化支,這是一群三疊紀鑲嵌踝類主龍,包含:背部成帆狀、具有喙狀嘴、水生生活方式……等多樣性物種。 波波龍的前肢明顯短於後肢,顯示牠們是二足動物,類似獸腳亞目恐龍;而同時代的鑲嵌踝類主龍,大部分是四足動物。波波龍的親緣關係較接近現代鱷魚,而離恐龍的關係較遠。波波龍被推論是獨自演化出二足步態,有可能是發生在主龍類的早期演化階段。.

查看 劍龍類和波波龍屬

斑龍屬

斑龍屬(屬名:Megalosaurus)又名巨龍、巨齒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蜥蜴」,斑龍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於中侏儸紀巴通階的歐洲(英格蘭南部、法國、葡萄牙),約1億6600萬年前。斑龍是最早以科學方式敘述、命名的恐龍。.

查看 劍龍類和斑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