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進圖

指数 劉進圖

劉進圖(Kevin Lau,),世華網絡營運總裁,此前於同一集團旗下的《明報》任職總編輯,是少數具有法律深造證書的傳媒工作者。.

32 关系: 劉小麗姜國元導火新聞線屈穎妍巨輪II九龍巴士88X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張健波公民實踐培育基金眾新聞特別任務連香港大學大學堂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香港大學校友列表香港科技大學校友列表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香港新聞自由香港晨報龔如心遺產爭奪事件蓝丝带重奪「公民廣場」行動雨傘革命陳文敏林彬深圳市第二看守所戴耀廷明報2014年9月香港2014年香港2015年8月香港2015年香港2月26日

劉小麗

劉小麗博士(Dr.,),綽號小麗老師,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人文、設計及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教授社會學範疇的學科。小麗民主教室主席及青年重奪未來成員。2016年9月,藉民主自決的主張,首次當選成為香港立法會議員(九龍西選區),但在2017年7月被高等法院原訟庭裁定宣誓無效而喪失議員資格。.

新!!: 劉進圖和劉小麗 · 查看更多 »

姜國元

姜國元,筆名安裕,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專欄作家,《明報》前執行總編輯。.

新!!: 劉進圖和姜國元 · 查看更多 »

導火新聞線

《導火新聞線》(The Menu),是香港電視網絡所製作的社會新聞電視劇,由梁小冰、周家怡、楊淇及王宗堯領銜主演,并由石修、姜文杰、郭鋒及駱應鈞联合主演,編審為潘漫紅,總導演為方俊華。此劇共分為24集,為2015年香港電視網絡重點劇集。故事內容圍繞一份免費報紙的新聞工作者,是繼陳嘉上執導的電影《A1頭條》後鮮有以港聞版傳媒作題材的影視作品,主要探討香港傳媒的生存價值與職業道德,讓觀眾反思新聞報道取捨的背後邏輯,亦反映傳媒工作者不為人知的辛勞,包括冒着生命危險報道真相。此劇集其後於2015年12月開拍電影版,由王宗堯、周家怡、楊淇領銜主演,電視劇集版頭號主角梁小冰則暫未能抽空參演,編劇則用回原有編審潘漫紅。.

新!!: 劉進圖和導火新聞線 · 查看更多 »

屈穎妍

屈穎妍,曾任《明報》副刊、《明報》網站、《HKG報》及《快週刊》專欄作家;出版名人傳記。香港電台第一台親子節目《我們不是怪獸》節目主持。近年在明報、星島日報、頭條日報及晴報發表專欄評論文章。.

新!!: 劉進圖和屈穎妍 · 查看更多 »

巨輪II

《巨輪II》(Brother's Keeper II),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時裝商戰電視劇,故事背景以商业竞争為題。由蕭正楠、田蕊妮及陳凱琳領銜主演,由陳展鵬、鍾嘉欣及李亞男特別演出,並由吳岱融、阮兆祥、梁琤及楊明聯合主演,監製王心慰。 此劇是《巨輪》的續集,亦繼續由钜記餅家冠名贊助,並於澳門、香港、日本取景。 此劇為2015香港國際影視展11部推介劇集之一、2016無綫節目巡禮之一、2016香港國際影視展12部推介劇集之一、無綫海外業務及簡介2016‬所推介的17部劇集之一。本劇自2018年1月22日起於「大大平台」上架,除了提供粵語、國語雙聲道外,還有台語配音的選擇,絕對讓台灣人充滿親切感。.

新!!: 劉進圖和巨輪II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88X線

九龍巴士88X線是九巴一條新界市區特快巴士路線,循環來往火炭站及平田。 本線為九巴行車里數最長的循環路線。.

新!!: 劉進圖和九龍巴士88X線 · 查看更多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大批的校友和讲师在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发展,从国际政治、商业、法律、金融界;到文学、音乐、演艺和国际公认的学术研究等等。.

新!!: 劉進圖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 · 查看更多 »

張健波

張健波,香港資深傳媒人,前《明報》總編輯,現為《明報》編務總監。2014年1月20日起,張本人兼任該報總編輯。.

新!!: 劉進圖和張健波 · 查看更多 »

公民實踐培育基金

公民實踐培育基金有限公司(),於2014年8月成立,是一個非牟利組織,主張透過建立互動教育平台,傳承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 此基金主席為詹德隆先生,副主席為張玉堂先生,另有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及多名專業人士合作籌組。.

新!!: 劉進圖和公民實踐培育基金 · 查看更多 »

眾新聞

新聞 (Hong Kong Citizen News)由香港10名新聞工作者創辦,包括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前《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現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等。眾新聞透過眾籌、訂戶月費及不帶條件的捐款募集營運資金。.

新!!: 劉進圖和眾新聞 · 查看更多 »

特別任務連

特別任務連(官方亦稱特警隊;Special Duties Unit,縮寫为SDU;綽號:飛虎隊/Flying Tigers)於1974年7月23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為香港第一支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處理高危險性罪案、拯救人質、反恐、要員保護、偵測、搜索、執行水底(包括水底搜索、跟蹤、蒐證及潛水拯救等)、空中及特別行動,並且於災難中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等。 香港地理環境特殊,市區及新市鎮的人口均高度密集,新界座擁遼闊的郊野及山林範圍,北部存在邊境禁區,其餘三面臨海,邊界海岸線長近200公里、海域逾1,650平方公里,包括逾260座島嶼;因此,特別任務連成立後就積極發展成為一支能夠在任何環境中執勤的部隊,為亞洲第一支及世界上極為少數海陸空三棲的特種警察部隊。加上香港歷史及政治因素,以及香港並無自主軍隊,不論香港主權移交前後,香港政府均不方便請求軍隊支援或者直接參與處理內部保安事件。因此,特別任務連此特種警察部隊於甫成立時即被設定為以特種部隊的模式運作,為世界上極為少數具備特種部隊水平及兼具特種部隊功能的特種警察部隊。 特別任務連為警務處轄屬7支特種警察部隊之中的最大及最後王牌,被警務處評價為「警隊一支最重要的反恐隊伍」,被稱譽為「精英中的精英」,更有多方面的訓練(如核生化武器訓練),以增強不同災難的應變能力。成立至今,特別任務連從未任務失敗,參與過的行動中從未致使任何無辜人士死亡,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特種警察部隊之一。.

新!!: 劉進圖和特別任務連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大學堂

香港大學大學堂(University Hall)為香港大學傳統住宿舍堂之一,舍堂顏色為綠色、黑色及銀色。建築物外部本身亦是香港法定古蹟。大學堂位於薄扶林道144號,毗鄰薄扶林水塘。 該建築物本來是蘇格蘭商人德格拉斯.立畢(Douglas Lapraik)於1861年建成,並將之命名為杜格拉斯堡(Douglas Castle),以作為其公司總部及其寓所之用。1894年,巴黎外方傳教會(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購入該建築物,並易名為拿撒勒樓(The Nazareth House)。拿撒勒樓遭到大規模修葺及重建,更加建了一所印刷工場,印刷工場在其後期間內印刷了六萬多本由二十八種文字編成的天主教書目流傳亞洲各地,全東南亞第一本中文聖經亦出於此。香港日佔時期,拿撒勒樓及伯達尼療養院分別成為香港仔船塢工人宿舍及日本憲兵總部。教士被逐,相傳底層休息室以及對出庭園更是當日拷打中國人、行刑及停屍的地方。1953年,巴黎外方傳教會撤離拿撒勒樓。香港大學於1954年將之購入,並於1956年正式用作男生宿舍及命名為大學堂。.

新!!: 劉進圖和香港大學大學堂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

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是指2015年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否決任命遴選委員會推薦人選陳文敏為副校長的爭議。陳文敏於2002年至2014年間出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至2014年11月有傳媒披露陳文敏獲推薦為副校長,但同時指陳文敏親泛民主派的政治立場與政府官方不一致,至2015年初傳出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干預香港大學聘用副校長的事務,對校委會成員展開遊說不要委任陳文敏。2015年3月,梁振英以校監身份委任背景具爭議性的李國章加入香港大學校委會,並拖延副校長人選的決定,其後更任命李國章為校委會主席,有港大師生發起集會,抗議特首介入港大校務,衝擊學術自由,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以暴力企圖闖入校委會會議引生肢體衝突,而委任陳文敏為副校長的議案於2015年9月29日被否決。.

新!!: 劉進圖和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本列表收錄香港大學的知名校友。列表將人物粗分為數大類,並遵循各類內容不重疊的原則進行編輯。.

新!!: 劉進圖和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科技大學校友列表

本列表收錄香港科技大學的知名校友。列表將人物粗分為數大類,並遵循各類內容不重疊的原則進行編輯。.

新!!: 劉進圖和香港科技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是指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的多名香港民主派議員宣誓正式就任時,因誓詞中言語和行為而發生的政治風波,並導致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涉及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建制派及民主派之間進行的政治鬥爭,並導致6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被祇奪资格。 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之始有近30名民主派議員。2016年10月12日,其中15名民主派議員,包括不同黨派人士(亦包括民主黨部分成員),在宣讀誓詞前後增加內容,或以不同道具、形式等表達政治理念、訴求等。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監誓期間,拒絕為其中三人監誓:姚松炎在第一次宣誓修改誓詞,其後在秘書長警告後,按誓詞讀戍,但在完成誓詞後緊接讀出增加的內容。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蕙禎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標語,並在宣誓時更改誓詞內容。梁頌恆主要先宣讀一段涉及「Hong Kong Nation」的內容,其後以較為輕的語氣讀出誓詞(英文版本),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游蕙禎在宣誓時以較快速讀出誓詞(英文版本)的「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People's Refucking of CHI-NA」,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由於立法會秘書長拒絕監誓,三人不能參與宣誓成為立法會議員程序。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先後向法院提出兩次司法覆核,第一次為梁頌恆及游蕙禎,第二次為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 截至2017年7月14日,有6名民主派被褫奪议席,包括梁頌恆、游蕙禎、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他們經由時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其後先由被香港高等法院的原審中取消議員資格。.

新!!: 劉進圖和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 查看更多 »

香港新聞自由

香港新聞自由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範。《基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香港特區政府宣稱其一直致力維護香港的新聞自由。 有評論認為香港回歸前港英打壓新聞自由,回歸後《基本法》保障了新聞自由,但部份新聞媒體卻濫用新聞自由,惡意抹黑、造假、炒作。2012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9%受訪者認香港新聞自由被濫用。2016年3月,香港記者協會發表的2015年「香港新聞自由指數」的評分都比2014年及2013年下跌。.

新!!: 劉進圖和香港新聞自由 · 查看更多 »

香港晨報

《香港晨報》是一份原定預計於2014年7月1日出版,惟最終未出版就停辦的一份香港報章;由於2013年11月26日成立的香港晨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運作,該公司由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國威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香港晨報的理念是打造一份“持平而具公信力”的日報,其總部設於荃灣的一所工業大廈,原計劃招聘400多人,每日印刷20萬份。.

新!!: 劉進圖和香港晨報 · 查看更多 »

龔如心遺產爭奪事件

如心遺產爭奪事件是於2007年4月起隨著香港華懋集團董事局主席龔如心因病逝世而引起的遺產爭奪事件。这个案子涉及總值估計數百億以至逾千億港元。由龔如心家屬所控制的華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以及龔如心生前認識的男子陳振聰 两方各持有一份聲稱為龔如心的最後遺囑的文件,均聲稱自己是遺產的唯一受益人,從而引起法律訴訟,最終引致律政司介入案件。經過兩年時間準備,案件於2009年5月11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開審,由林文瀚法官主審,共歷40日。2010年2月2日,高等法院裁定華懋慈善基金一方勝訴。2015年5月18日,香港终审法院驳回华懋慈善基金上诉,维持基金是龚如心巨额遗产的受托人地位。.

新!!: 劉進圖和龔如心遺產爭奪事件 · 查看更多 »

蓝丝带

藍絲帶有許多的意義和象徵,有時更與地區與其社會文化有關。.

新!!: 劉進圖和蓝丝带 · 查看更多 »

重奪「公民廣場」行動

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是指2014年9月26日晚上,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發起衝入政府總部東翼迴旋處(坊間稱之為「公民廣場」)的公民不服從行動。在這之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已經發動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進而要求實施真普選。其中罷課學生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的政治改革報告,爭取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廢除香港立法會功能組別,並且要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撤回8月31日就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在罷課集會結束後不久,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突然號召學生衝入「公民廣場」,與此同時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事先部署的成員亦展開突襲行動。 集會人士隨即兵分兩路分別推開香港立法會停車場出入口大門,或者經由立法會綜合大樓旁的通道,攀越3公尺高的圍欄進入已經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封鎖的「公民廣場」。與此同時,抗議學生除了重申先前的罷課訴求外,亦宣布對於行政署突然興建鐵欄以圍封政府總部「公民廣場」的不滿,要求重新開放「公民廣場」予以公眾集會。儘管有約百名學生和市民越過政府總部圍欄再次佔領「公民廣場」,不過在這過程中黃之鋒等13名參與行動人士則遭到警方逮捕。儘管警方多次使用胡椒噴霧嘗試驅離現場示威人士,大量原先參與罷課集會的市民保護廣場內的學生,試圖反包圍現場警方並且阻絕增援警力進入。 同時大量聲援民眾也陸陸續續聚集在「公民廣場」以支援學生,最終警方決定部署防暴警察進駐政府總部。9月27日下午1時20分,警方實施清場行動而總共拘捕74人,年齡則介在16歲至58歲之間。不過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與學民思潮仍號召民眾在當天晚上8時至11時發起集會,要求釋放遭到逮捕的學生。對此警方則在政府總部附近封鎖海富中心和中信大廈行人天橋與多條道路以阻攔市民聲援,並以妨礙公務為由使用胡椒噴霧驅散行人天橋上的市民。不過仍然有大批市民留守在添美道、龍匯道、立法會停車場和中信大廈附近與警方對峙,許多參與集會的民眾市民亦自行準備保護措施,避免受到警方胡椒噴霧的攻擊。 當天晚上,大台表示不包含反包圍警方的群眾,總共有超過50,000人參與集會;後來因為場外反包圍警察人數眾多,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宣佈修正參與人數至80,000人。在集會結束後仍然有許多示威群眾留守而未散去,爾後同樣爭取普遍選舉的大型政治抗爭運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提早在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稍後9·28催淚彈驅散行動引發大量民眾不滿,導致佔領規模擴大至銅鑼灣、旺角等其他地區,進而演變成雨傘革命。不過由於公民不服從行動在重奪「公民廣場」行動中已經展開,因此也有傳播媒體把這行動歸入雨傘革命內。.

新!!: 劉進圖和重奪「公民廣場」行動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劉進圖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陳文敏

陳文敏教授(Prof.

新!!: 劉進圖和陳文敏 · 查看更多 »

林彬

林彬(原名林少波,),是位孤兒,林光海之兄,於1960年代擔任香港商業電台播音員。1967年,香港親共和左派人士為了響應文化大革命,在香港展開六七暴動行動。由於林彬在電台節目中抨擊有關人士的暴力行為,於同年8月24日在九龍何文田窩打老道山嘉鳴閣對開馬路上被伏擊,其人連同座駕遭到縱火,燒至重傷,翌日不治。.

新!!: 劉進圖和林彬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第二看守所

深圳市第二看守所,簡稱第二看守所、二所、深二看,是深圳市属看守所之一(其他为深圳市第一看守所、深圳市第二看守所、深圳市第三看守所、福田区看守所),因位於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公安街。該所专门看管重刑犯及可能判处无期、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及深圳海关缉私局专属之走私案件之被告。看守所位于深圳市梅林片区,故又被媒体稱作「梅林看守所」,实际上梅林看守所现实中乃第一看守所、第二看守所、第三看守所、福田区看守所的统称。。.

新!!: 劉進圖和深圳市第二看守所 · 查看更多 »

戴耀廷

戴耀廷(Benny Tai Yiu-ting,),基督徒,香港法學學者,現任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其於2013年提出以「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而聞名,他認為香港若未能有「真正普選」,應該參與佔領行動以爭取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得以有「真正選擇」。.

新!!: 劉進圖和戴耀廷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劉進圖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2014年9月香港

没有描述。

新!!: 劉進圖和2014年9月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4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劉進圖和2014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5年8月香港

没有描述。

新!!: 劉進圖和2015年8月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劉進圖和2015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月26日

2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8天(闰年则还有309天)。.

新!!: 劉進圖和2月26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