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9 关系: 劉繼忠,劉繼恩,劉繼欽,劉銑,劉鋹,劉氏 (劉旻女),劉旻,十国皇后及妃嫔列表,十国春秋,卢俊,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天尊 (年號),天延,天会,天会 (北汉),天元 (圓融天皇),天祿 (圓融天皇),太平兴国,女里,安和,宋灭北汉之战,宋朝王爵列表,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皇帝,中興 (于闐),广运,广运 (北汉),康保 (村上天皇),五代十國君主諸子女列表,五代十国,五代史人物列表,张昭敏,後漢,保寧,北宋统一战争,北汉,北汉州县列表,刘姓,刘三猪,刘继颙,刘继文,刘续,刘续 (北汉),刘钧 (北汉),刘铙,刘锴 (北汉),刘镐 (北汉),刘承锡,...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劉繼忠
刘继忠(),中國五代十國北汉人物,北汉皇帝刘旻的外孙。刘旻女儿和薛钊的儿子。刘继恩的胞弟,刘继元的异父同母兄。 刘继忠作为舅舅睿宗刘承钧的养子。睿宗得病,郭无为建议排斥公族,于是刘继忠出镇忻州。他说出使契丹得病,定襄苦寒,应该在晋阳修养。当时刘继恩监国,斥责他让他早点上路,刘继忠颇有怨言,有人告发,刘继恩于是派人缢杀了刘继忠。.
查看 劉繼元和劉繼忠
劉繼恩
劉繼恩(),本姓薛,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史稱「少主」。.
查看 劉繼元和劉繼恩
劉繼欽
刘继钦(),中國五代十國时北汉宗室,世祖刘旻之孙,睿宗刘承钧的侄子,生父不详。 刘继钦官至大内都点检。刘承钧让他主管禁军,辅佐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兄弟。刘继元在968年即位后,迫害刘旻的嫡亲子孙,刘继钦称病交出兵权。刘继元把他贬居交城,不久派人杀害了刘继钦。.
查看 劉繼元和劉繼欽
劉銑
劉銑,中國五代十國时北汉皇子,世祖刘旻之子,睿宗刘承钧的弟弟。 刘承钧在968年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传位给弟弟。传位给了外甥刘继恩,刘继恩死后,同母异父弟刘继元(也是刘承钧、劉銑兄弟的外甥)即位。和刘锡、刘铙在兄弟中有贤德的行止。英武帝刘继元采纳小人的建议,把舅舅刘镐、刘承锡、刘铙幽禁在别室,不满一年他們三人就在狱中死去。只有劉銑装傻得免。刘旻有孙子刘继文、劉繼欽,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是谁的儿子。.
查看 劉繼元和劉銑
劉鋹
劉鋹()原名劉繼興,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末代君主,是南漢中宗劉晟之長子,原封衛王。.
查看 劉繼元和劉鋹
劉氏 (劉旻女)
北汉的公主刘氏(),北汉世祖皇帝刘旻之女。.
查看 劉繼元和劉氏 (劉旻女)
劉旻
漢世祖劉旻(),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原名劉崇,五代十國時期北漢開國皇帝,為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父劉琠。.
查看 劉繼元和劉旻
十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十國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十國所有的君主配偶。.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查看 劉繼元和十国春秋
卢俊
卢俊,北汉、辽国政治人物、驸马。 北汉英武帝劉繼元时,卢俊尚公主,为驸马都尉。保宁八年(976年)九月,北宋兵临北汉边境,卢俊赴辽国乞师有功。乾亨元年(979年)四月,卢俊自代州驰状告急。五月,北汉国亡,卢俊奔辽。六月,辽景宗任命卢俊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次年,辽景宗以公主耶律淑哥下嫁卢俊,卢俊在辽国为驸马都尉。统和元年(983年)六月,卢俊与耶律淑哥不和,辽圣宗下诏让他们离婚,耶律淑哥改嫁萧神奴,卢俊出任为兴国军节度使,在辽国去世。.
查看 劉繼元和卢俊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原名《赵匡胤》,是高希希继三国后的古装作品,2012年10月杀青。讲述赵匡胤的传奇一生。.
查看 劉繼元和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天尊 (年號)
天尊(967年-977年)是于阗国王尉迟苏拉的年號,共计11年。 天尊年號见于敦煌于阗语文书。目前所见最晚的年号是天尊五年。根据诸家考订,尉迟苏拉在位时间为967年-977年,天尊年号一直用到尉迟苏拉末年。.
查看 劉繼元和天尊 (年號)
天延
天延(973年十二月二十至976年七月十三)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圓融天皇。.
查看 劉繼元和天延
天会
天会可以是以下这些年号:.
查看 劉繼元和天会
天会 (北汉)
天会(957年—973年)是北汉君主劉鈞開始使用的一個年號,共計17年。 天会十二年劉鈞死,劉繼恩沿用。九月劉繼恩被殺,劉繼元沿用。.
查看 劉繼元和天会 (北汉)
天元 (圓融天皇)
天元(978年十一月廿九至983年四月十五)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圓融天皇。.
天祿 (圓融天皇)
天祿(970年三月廿五至973年十二月二十)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圓融天皇。.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查看 劉繼元和太平兴国
女里
女里(),遼景宗近臣,字涅烈袞。辽国官员。契丹人。.
查看 劉繼元和女里
安和
安和(968年八月十三至970年三月廿五)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冷泉天皇與圓融天皇。.
查看 劉繼元和安和
宋灭北汉之战
宋灭北汉之战,是北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发动的,针对中原国家的最后一场统一战争。战役于当年结束,最终以北汉灭亡告终,该战役同时结束了中原地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查看 劉繼元和宋灭北汉之战
宋朝王爵列表
宋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宋朝的王爵。 宋朝基本沿襲了唐朝的王爵制度,多數冊封宗室爲王,王爵分爲王、嗣王和郡王三等。王爵及身而止,通常不世襲,只有奉祀宋太祖的安定郡王以及濮、秀、榮、沂四嗣王實行兄終弟及的世襲。異姓功臣封王較少,外戚封賞極濫,通常追封皇后或者皇太后的三代或五代祖先爲王,其父兄子侄往往受其蔭庇。 宋代爵位遷轉、加封情況也很頻繁,一般初封小國,後逐次進封大國。基本上封王者大都歷 封數國。死者的爵位一般會受到追贈加封。.
查看 劉繼元和宋朝王爵列表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查看 劉繼元和中国君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查看 劉繼元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劉繼元和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查看 劉繼元和中国皇帝
中興 (于闐)
中興(978年-985年)是于阗国王尉遲達磨的年號,共计8年。 中興年號见于敦煌于阗语文书。孟凡人考订,尉遲達磨使用的中興年号目前仅见于中兴元年至五年(978年-982年),在位时间下限在985年之前。而蒲本立考订此年号使用时间为978年-982(?)年。哈密屯则考订为978年-982(986?)年。.
查看 劉繼元和中興 (于闐)
广运
广运有以下四种年号含义:.
查看 劉繼元和广运
广运 (北汉)
廣運(974年正月—979年五月)是北汉君主劉繼元的一個年號,共計近6年。.
查看 劉繼元和广运 (北汉)
康保 (村上天皇)
康保(964年七月初十至968年八月十三)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村上天皇與冷泉天皇。.
五代十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五代十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劉繼元和五代十国
五代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登場的人物。.
查看 劉繼元和五代史人物列表
张昭敏
张昭敏,五代十国时北汉大臣,北汉睿宗时同平章事。 张昭敏为人耿直敢言,不畏强暴。张昭敏在北汉睿宗时官至平章中书事。少帝刘继恩遇害,朝臣各自议定新立皇帝的人选。张昭敏说:“少主不是刘氏宗室,所以天位不永。现在应该立刘氏来抚慰天下人心。刘继文久在契丹,又是世祖皇帝嫡孙,如果迎立他,外可结邻国之援,内可固宗社之本,立主没有超过继文的人。”当时郭无为害怕刘继文发现他的阴谋,一定立刘继恩的同母异父弟弟劉繼元来表示拥立之恩。不久,张昭敏被杀。.
查看 劉繼元和张昭敏
後漢
後漢()是五代十國的第四個朝代,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由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亦称刘汉。後漢承自後晉,根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晉的「金」德之後是「水」德,因此後漢以「水」為王朝德運。.
查看 劉繼元和後漢
保寧
保寧(969年二月-979年十一月)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年号。辽朝使用该年号共11年。.
查看 劉繼元和保寧
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统一战争,是宋朝建立后,对五代十国剩余的割据政权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及北汉的统一战争。 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970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投降(975年);之后,吴越、清源軍節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979年)。 不过,宋朝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二次讨伐辽国失败,燕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 。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正式從中國本土独立出去 。.
查看 劉繼元和北宋统一战争
北汉
北漢(951年-979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時在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河北省局部的政權,為十国之一。 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史称后周。随后,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鎮守晉陽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如欧阳修《新五代史》)。 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为与后周抗衡,曾向辽朝请封,援后晋故事,自称侄皇帝。 北漢国兵役繁重,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人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北漢最後在979年宋太宗年間被包围,杨业归宋后,太原城内军心动摇,最终投降,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查看 劉繼元和北汉
北汉州县列表
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今山西中部的北汉的所有州县。北汉的存在年代,由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篡后汉,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开始,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破太原,刘继元出降为止,前后约二十八年。刘崇称帝时,北汉号称辖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广顺元年》:“戊寅,杀湘阳公于宋州。是日,刘崇即皇帝位于晋阳,仍用乾祐年号,所有者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但事实上,蔚州属于石敬瑭献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之中,并不在刘氏直接控制之下;隆州建于宋开宝三年(975年),仅是一城;麟州则一再叛附于后周。因此诸书对北汉州数记载,各不相同,《通鉴》作十二州,《十国春秋·地理表》与《新五代史·职方考》作十州,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与《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作九州。本表所列包括除蔚州外的一府、十州,共四十七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北汉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府、州、县名均以979年为准。.
查看 劉繼元和北汉州县列表
刘姓
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佔中國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根據中國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劉是第四大姓。歷史上,劉姓建立了汉朝、後漢、劉宋、南漢等政權。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刘姓的郡望有二十多个,以彭城刘氏最为知名。劉(류、유)姓在韓國亦有分佈,在當地排名第32位,有約22萬人。.
查看 劉繼元和刘姓
刘三猪
刘三猪(),中國北宋太原人,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的儿子。 淳化二年(991年),刘继元临终前,遗奏以其子刘三猪托付宋太宗,当时刘三猪六岁,宋太宗赐名刘守节,授西京作坊副使,家居赐禄。刘守节后为崇仪使,改右屯卫将军。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特迁刘守节右武卫将军,改为右骁卫将军。.
查看 劉繼元和刘三猪
刘继颙
刘继颙(901年 — 973年),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刘守光的儿子。 914年刘守光被李存勖杀死后,他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为人有智数,善于获取财利。北汉世祖刘旻开始依靠他,睿宗刘承钧命他为宗室,担任鸿胪卿。他在寺中讲华严经,四方争向布施,所获充为国用。在五台山开银矿,十分之四充为国用,建宝兴军。购买契丹辽国的马匹。刘继元继位,他为后宫内宠献大量银饰数百副,刘继元加封他都统,进太师、中书令,天会十七年(973年)卒,追封定王。.
查看 劉繼元和刘继颙
刘继文
刘继文,中國五代十國时北汉宗室,世祖刘旻孙,睿宗刘钧的侄子,生父不詳。 刘继文为人魁梧,有气局,沉毅寡言。官至侍卫亲军使。刘承钧派他出使辽国,被辽穆宗扣留。英武帝劉繼元即位第三年(970年),辽景宗放刘继文回国,命刘继元任命他为宰相。于是刘继文担任同平章事,很多大臣嫉妒他,纷纷诬陷,后来出任代州刺史。979年,北汉亡于北宋,刘继文投奔辽国。辽国封他彭城郡王,他在辽国去世。.
查看 劉繼元和刘继文
刘续
刘续可能是:.
查看 劉繼元和刘续
刘续 (北汉)
刘续,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的儿子。 北汉广运五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辽景宗保宁十年)978年正月,北汉王朝(首都太原)皇帝刘继元派遣他的儿子刘续到辽朝(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充当人质,同时用重金赠送辽朝请求支援。次年,北汉被北宋所灭。刘续下落不详,刘继元还有一个儿子刘守节。.
查看 劉繼元和刘续 (北汉)
刘钧 (北汉)
汉睿宗劉鈞(),原名劉承鈞,五代時期北漢在位最久的君主,為劉旻之次子。 劉承鈞個性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北漢乾祐七年(954年),劉旻去世,劉承鈞為遼國冊封為帝之後繼位,不改年號,改名劉鈞。上表於遼帝時都自稱「男」,遼帝下詔時,都稱呼他「兒皇帝」。 劉鈞繼位後,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郭無為為相,並減少南侵,因此境內還算安定。然而劉鈞並不像其父事奉遼國之恭敬,以致在位後期遼國援助漸少。 劉鈞於957年,改元天會。天會十二年(968年)忧郁死,諡孝和皇帝,廟號睿宗,劉鈞的外甥同時也是養子的劉繼恩繼位。.
查看 劉繼元和刘钧 (北汉)
刘铙
刘铙(),又名刘锜,中國五代十國时北汉皇子,世祖刘旻之子,睿宗刘承钧的弟弟。 刘承钧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传位给弟弟。传位给了外甥刘继恩,刘继恩死后,同母异父弟刘继元(也是刘承钧、刘铙兄弟的外甥)即位。刘铙在兄弟中有贤德的行止。英武帝刘继元采纳小人的建议,把他和兄弟刘镐、刘锡幽禁在别室,不满一年就在狱中死去。.
查看 劉繼元和刘铙
刘锴 (北汉)
刘锴(),中國五代十國时北汉皇子,世祖刘旻之子,睿宗刘承钧的弟弟。 刘承钧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传位给弟弟。传位给了外甥刘继恩,刘继恩死后,同母异父弟刘继元(也是刘承钧、刘镐兄弟的外甥)即位。英武帝刘继元采纳小人的建议,把他的兄弟刘镐、刘承锡、刘铙幽禁在别室,不满一年他們三人就在狱中死去。刘锴也不久被杀。刘旻有孙子刘继文、劉繼欽,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是谁的儿子。.
查看 劉繼元和刘锴 (北汉)
刘镐 (北汉)
刘镐(),中國五代十國时北汉皇子,世祖刘旻之子,睿宗刘承钧的弟弟。 刘承钧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传位给弟弟。传位给了外甥刘继恩,刘继恩死后,同母异父弟刘继元(也是刘承钧、刘镐兄弟的外甥)即位。刘镐和刘锡、刘铙在兄弟中有贤德的行止。英武帝刘继元采纳小人的建议,把他和兄弟刘承锡、刘铙幽禁在别室,不满一年他們三人就在狱中死去。刘旻有孙子刘继文、劉繼欽,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是谁的儿子。.
查看 劉繼元和刘镐 (北汉)
刘承锡
刘承锡(),又名刘锡,中國五代十國时皇子,北汉世祖刘旻之子,睿宗刘承钧的弟弟。 刘承钧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传位给弟弟。传位给了外甥刘继恩,刘继恩死后,同母异父弟刘继元(也是刘承钧、刘铙兄弟的外甥)即位。刘镐、刘锡、刘铙在兄弟中有贤德的行止。英武帝刘继元采纳小人的建议,把他和兄弟刘镐、刘铙幽禁在别室,不满一年他們三人就在狱中死去。.
查看 劉繼元和刘承锡
隆州 (北汉)
隆州,北汉时设置的州。 北汉广运二年(975年)分太原府筑隆州城,故治在今山西省祁县东15公里团柏村。辖境在今祁县、平遥县一带。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攻隆州,北汉灭亡,宋朝废除隆州。《永乐大典》卷五二○四引洪武《太原志》:“隆州城,在(祁)县东南三十里团柏镇。五代时刘继元筑,以拒周人之戍。《河东记》云,宋太平兴国四年攻隆州,谓此城也。”.
查看 劉繼元和隆州 (北汉)
遼史人物列表
本条目中列出《辽史》中出现的人物。.
查看 劉繼元和遼史人物列表
顺德 (大理)
顺德(或做圣德,968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聪的年号,共计1年。 诸书无此年号,《云南志略》及《滇载记》载有“圣德”。阮氏《野史》作顺德。《中国历代年号考》认为顺、圣音近,从阮氏作顺德。.
查看 劉繼元和顺德 (大理)
馬峯
峯(),太原人,北漢政治人物。 馬峯在睿宗劉鈞、少主劉繼恩和英武帝劉繼元時任職宣徽使。廣運初年,遼國下令北漢和北宋通好,不要挑起戰爭;英武帝聽後大哭,計劃攻打遼國。馬峯進言勸英武帝不要這樣,之後遷任樞密副使、左僕射致仕。 廣運六年(979年),北宋圍攻太原,城內國人打算堅守;馬峯得病在家,叫人抬自己朝見英武帝,哭泣地對他陳述興亡,於是英武帝向北宋投降。宋太宗任命他為將作監,轉職太府卿分司西京。馬峯善於服餌養生,身體健康;為人吝啬,喜歡立论;在雍熙元年去世,年八十多歲。.
查看 劉繼元和馬峯
馬皇后
皇后可以指.
查看 劉繼元和馬皇后
马峰
峰,五代十国北汉大臣。北汉英武帝时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 睿宗刘钧时,马峰官至宣徽使。英武帝刘继元即位後,广运二年(975年)拜枢密副使。不久,加授左仆射,同平章事。广运六年(979年)北宋发兵围攻太原,当时马峰辞官在家养病,闻警后命人抬见刘继元,陈说国家利害得失和大势使然,泪流满面,劝刘继元降宋。宋朝灭北汉,马峰官至将作监、太府卿。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马峰病故,享年八十余岁。.
查看 劉繼元和马峰
马皇后 (北汉)
皇后(),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的皇后,北汉尚书左仆射马峰的女儿。在刘继元夫人段氏死后,马氏成为继室夫人。天会十二年(968年),刘继元即位,立马夫人为皇后,其後再無歷史記載。.
查看 劉繼元和马皇后 (北汉)
貞元 (圓融天皇)
貞元(976年七月十三至978年十一月廿九)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圓融天皇。.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查看 劉繼元和辽朝
范超
范超(),北漢英武帝劉繼元愛將,曾任侍衛親軍都虞候及宣徽使。 天會十二年(即公元968年)十一月,劉繼元因其同母異父之兄劉繼恩被刺殺後登基,劉繼元嫡母、劉承鈞之妻郭皇后經常以小事而責怪劉繼元之妻段氏,之後段氏病死,劉繼元認為是郭皇后所為,所以劉繼元派遣其愛將范超將郭皇后捕捉及用繩將其勒死。 開寶三年(即公元970年)二月,北漢同時躍升禮部侍郎李惲為司空、同平章事,鴻臚卿劉繼顒為太師、兼中書令、領成德節度使,三司使高仲曦為樞密使,閹人衛德貴為皇城都點檢,嬖人范超為侍衛親軍都虞候,但衛德貴及范超實質掌握機務,而李惲等則屬後備而已。 經歷天會十三年(即公元969年)久攻不下而退兵的宋太祖趙匡胤再次親征北漢,到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五月,宋軍攻破羊馬城,一心打算出城投降時任宣徽使之范超,卻被宋軍當作出城作戰,被宋軍擒獲而且獻給趙匡胤,最後被宋軍在軍旗下斬首,而范超之家屬則被城內北漢君主所殺,頭顱被丟出城外。.
查看 劉繼元和范超
郭皇后 (劉鈞)
郭皇后(),北汉睿宗刘钧的皇后。 刘钧没有儿子,收养外甥刘继恩(刘钧妹夫薛钊之子,后来的北汉少主)和刘继元(继恩之弟)为养子,以郭皇后作为养母。郭皇后和刘继元的妻子段氏有矛盾,段氏病死后,刘继元怀疑妻子是被郭皇后所杀。天会十二年(968年),刘继元即位,为北汉英武帝。刘继元派范超缢杀郭皇后,并屠杀刘氏宗室,世祖刘旻之子皆被其所杀。.
查看 劉繼元和郭皇后 (劉鈞)
郭無為
郭無為(),号抱腹山人,五代末年棣州(今山东惠民)人。 早年为道士,曾于武当山出家。后汉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出兵征讨李守贞,郭自荐于军前。郭威惊异于他对国事的见识,但是为免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未接受郭的投奔。 其后,北汉刘承钧即位,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968年刘承钧死后,刘继恩继位,怨恨郭無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欲逐之,未果。同年刘继恩为侍从所杀,郭立即迎立其弟刘继元,时人多有怀疑他是幕后主使。 979年,宋太宗征北汉,郭欲降,被刘继元绞死。 G郭 W無.
查看 劉繼元和郭無為
赵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後唐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保州保塞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後漢時,趙匡胤於後漢隱帝在位期間投奔郭威,之後郭威篡漢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而趙匡胤則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959年,後周世宗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殿前司諸軍。隔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防禦。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發生政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建國號「宋」,是為「宋太祖」,年號為建隆,建立長達319年的宋朝,史稱「北宋」。 太祖在位期間,致力於統一全國。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策略,先後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至宋太宗在位期間,迫使吳越、清源軍納土歸降,滅北漢,方才完成一統;太祖於961年及969年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自唐朝中葉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期能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太祖逝世,葬于永昌陵,得年50歲,在位17年。由其胞弟趙光義繼承帝位,是為宋太宗,並於同年隨即改元。由於北宋中期的筆記《續湘山野錄》記載了「燭影斧聲」事件,暗示趙匡胤是由太宗所加害。加上太祖死後,帝位非由其子繼承,而是由弟登基垂統,違反中國長子繼承的傳統,雖然太宗即位後延续了太祖許多的執政措施,但欲蓋彌彰,与太祖有关的皇室成員亦相繼離奇亡故。此后的皇帝亦由太宗的子孫继承,直至宋孝宗才回归太祖一脈,使太祖的死因並不單純,成為千古之謎。.
查看 劉繼元和赵匡胤
耶律喜隱
耶律喜隠()字元德,辽国宗室。契丹人。耶律李胡之子。雄伟善骑射,封赵王。.
查看 劉繼元和耶律喜隱
李恽 (北汉)
李恽,五代十国时后汉、北汉大臣,字孟深,汴州阳武(今河南市原阳县)人。 汉隐帝乾祐初年中进士,客游岚州。当时世祖刘崇即位,任命他为州从事,后来晋升知制诰、翰林学士。他历仕北汉睿宗父子,官至守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当时他的父母在故乡里,他不知生死,李恽经常伤心,以弈棋饮酒为务,政事多废。英武帝刘继元多次切责,李恽无悔改之意。后来他和和尚下围棋,英武帝命近侍取棋具焚烧了,李恽依然恬然,还诣谢英武帝。次日再造新棋,弈棋入股。宋朝大军克太原府,灭北汉,李恽投降,为北宋殿中监,始知母亡,求朝廷允许自己服丧,宋太宗不许。出知广州,迁司农卿,转任许州、孟州。因为脚病求辞官,改任忠武军节度使行军司马。端拱元年(988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查看 劉繼元和李恽 (北汉)
段皇后 (劉繼元)
段皇后(),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的夫人。 她與刘继元的舅母、也是养母郭皇后关系非常差。因为刘继元是过继给舅舅刘钧。段氏因病去世后,刘继元怀疑是被郭皇后杀害的。刘继元即位后,派范超缢杀郭皇后,追封段氏为皇后,封号不詳。.
明政 (大理)
明政(969年-985年)是大理国皇帝段素順的年号,共计17年。 段素順改元明政的时间,胡蔚《南诏野史》作970年。据《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所载,“明政三年岁次辛未”,推算得改元当在969年。.
查看 劉繼元和明政 (大理)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劉繼元和流亡
6月3日
6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4天(闰年第15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1天。.
查看 劉繼元和6月3日
亦称为 北汉英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