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劉天賜

指数 劉天賜

劉天賜(Lau Tin Chi, ),人称“賜官”,是香港著名的媒体人和创意人士,曾任职香港多家媒体,担任行政管理、节目策划、电影编剧等工作,包括香港丽的映声、香港无线电视、香港亚洲电视、香港佳艺电视、香港有线电视、香港now宽频电视等等。.

目录

  1. 83 关系: 劉一相埋單健美小姐博益出版集團名劍名流情史合家歡大報復 (電視劇)天下第一 (電視劇)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家變 (無綫電視劇)師兄撞鬼七十三 (電視劇)丘世文九龍塘學校(小學部)亞洲電視節目列表佳視六君子佳藝電視何丽全信報財經新聞快周刊喜剧小品和味蘇再见艳阳天 (2010年电视剧)六君子神探高倫布美麗傳說2星願翡翠台外購電影列表 (2017年)無綫電視劇集列表 (1970年代)無綫電視人員列表無綫電視節目列表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無綫電視處境劇集列表盧國沾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劇集青年會書院馮美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列表香港亂噏主要模仿角色列表香港花生香港電台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電視廣播歷史許冠文鬼馬雙星趕屍鹿鼎记黎彼得... 扩展索引 (33 更多) »

劉一相

劉一相(),字維衡,山東濟南府長山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劉天賜和劉一相

埋單

埋單為粵語「結賬」的意思,本為香港飲食業術語,後來流傳至海外華人社區,再傳入中國大陸和台灣,而於操官話或國語的社群中,則訛為買單,原因是粵語的「埋」與國語的「買」發音十分接近。.

查看 劉天賜和埋單

健美小姐

健美小姐競選(Miss Aerobic Beauty Pageant),是TVB在1985年舉辦的一項選美活動,舉辦目的是要抗衡當年首屆亞洲小姐競選,與亞洲電視進行收視上的競爭。之後直至2000年代才辦第二屆,此後再沒舉辦。本條目的資料皆為1985年首屆之記事。.

查看 劉天賜和健美小姐

博益出版集團

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博益,為香港品牌出版社之一,1981年4月成立,2008年1月25日休業。旗下設有「博益叢書」、「一本堂叢書」、「喜閱文化叢書」及「SCMP Books」等,累積書目逾2,000個;出版書籍種類廣泛,包括小說、散文、漫畫、財經、烹飪等。 博益早期旗下有不少名作家,如倪匡、林燕妮、黃霑、蔡瀾、嚴沁、谷德昭等。不少文壇新星如畢華流、梁望峰、黃易、李英豪等早期作品也是由博益出版。博益亦曾引入不少外地著名作家,如赤川次郎、村上春樹、麥可克萊頓(著名作品有《侏羅紀公園》)、蔡志忠等作品。 博益及其發行商香港電視出版有限公司原隸屬電視廣播企業(TVBE),故和無綫電視(TVB)關係密切;無綫電視職員、藝員如劉天賜、葉特生著作,以及電視節目相關出版物,例如曾Sir(曾近榮)的家事系列、李太教煮餸(做菜)、林佐瀚的《每日一字》等均是由博益出版。及後因香港政府限制企業經營跨媒體業務,博益被電視廣播企業出售予南華早報集團,成為南華早報集團附屬公司。 2008年1月25日,博益出版社結束與所有作者談妥的合約,並停止出版業務。報道指,市面上博益系列及「一本堂」書籍將在2008年3月尾停止銷售,賣不完的書會全數銷毀。 報道亦指,作家對博益沒有如傳統作法把版權退還感到不滿。 ,星島日報,2008年1月26日 2008年2月26日,由一眾博益作者所成立的作者權益關注組宣佈,和南華早報集團就贖回博益已出版書籍版權的事宜達成最終協議:博益會跟作者解約,並安排作者購回已出版書籍版權;所有未出售之存書將用作慈善用途,不會銷毀。,頭條日報,2008年2月28日 其後,一眾博益作者為紀念是次事件,合著一本書《一本博益》,並將所有收益扣除成本之後歸作慈善用途。.

查看 劉天賜和博益出版集團

名劍

是由谭家明作为香港新浪潮导演执导的处女作。該片主要演员有郑少秋、徐少强、高雄、田丰等。武术指导由程小东擔任;主题曲〈名劍〉由黄霑填词、顾嘉辉作曲。.

查看 劉天賜和名劍

名流情史

《名流情史》是香港佳藝電視製作的長篇劇集,於1978年7月首播。由韋基舜、米雪、鄭裕玲及鄧碧雲領銜主演。 當年佳視拍的劇集多數是古裝片,所以名流情史是佳視少有的時裝長篇連續劇。製作隊當年還遠赴夏威夷拍攝,而男主角則起用真正的名流兼政界人士韋基舜擔綱。本劇原定製作100集,但拍罷36集後,佳視就因為資金問題而倒閉。.

查看 劉天賜和名流情史

合家歡

是由高志森執導的香港電影,於1989年1月21日首映。是許冠文1980年代電影反映社會現象的作品之一。片中以新移民為題,講述內地人與香港人生活之文化差異與矛盾,票房取得巨大成功。.

查看 劉天賜和合家歡

大報復 (電視劇)

《大報復》是香港無線電視在1977年製作民初電視劇,是繼狂潮後第二套長劇,由鄭少秋、劉松仁及黃淑儀主演。故事改編自世界名著,大仲馬所作的《基度山恩仇記》,但把故事背景改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中國南部。.

查看 劉天賜和大報復 (電視劇)

天下第一 (電視劇)

是一部2005年首播、臺灣和大陆合拍的古裝武俠劇,由第一媒體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東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國際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和中廣協會城市廣播電視台委員會聯合出品,香港導演鄧衍成、韋麗園執導,香港著名導演王晶製作,李亞鵬、郭晉安、霍建華、葉璇、劉松仁、高圓圓及陳怡蓉等人主演。全劇以明朝中葉為背景,講述了當朝皇叔手下的四大高手“天、地、玄、黃”歷經江湖恩怨,挫敗把持朝政的東廠總管太監,不料卻牽出了一場谋朝篡位的驚天大陰謀。 本劇於2004年3月22日在江蘇無錫影視基地正式開機拍攝,同年6月21日殺青關機。2005年1月30日,本劇在大陸深圳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率先開播,同年10月1日至4日在安徽衛視白天檔上星播出。台灣於同年2月14日在華視主頻八點檔首播,香港於2006年10月25日在無綫劇集台首播。.

查看 劉天賜和天下第一 (電視劇)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

是1975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影片。 許氏兄弟喜劇系列的第二部,主題是人死後通過腦電波繼續溝通。 日本譯名:Mr.BOO! 天才とおバカ 。 2010年入選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票选影史百大华语电影。 本片有多首衍生歌曲,「天才白痴夢」、「天才白痴往日情」、「天才白痴錢錢錢」等,均大受歡迎,其中主題曲「天才與白痴」曾經因為歌詞低俗而遭到廣播電台禁播。 《天才與白痴》的電影海報,是著名香港漫畫大師阮大勇的首張電影海報作品。.

查看 劉天賜和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

家變 (無綫電視劇)

《家變》(A House Is Not A Home),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長篇電視劇,於1977年8月1日首播,共110集,監製葉潔馨、梁淑怡。其中由汪明荃所飾演女強人洛琳一角,形象深入民心,亦因此奠定其在連續劇一姐地位。 此劇在香港首播時最高收視率直達95%,後由黃日華、翁美玲所主演的《射鵰英雄傳》所打破,為香港史上第三多觀眾收看的連續劇。 此劇曾於1989年3月、1997年10月至1998年2月,逢星期一至五下午14:05-15:05重播。.

查看 劉天賜和家變 (無綫電視劇)

師兄撞鬼

,香港導演劉仕裕執導的1990年喜劇片,由周星馳、董驃、馮淬帆、方剛、陳德容等主演。.

查看 劉天賜和師兄撞鬼

七十三 (電視劇)

《七十三》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時裝處境喜劇。 此劇為無綫電視拍攝製作第一部處境劇集,後來得到雲斯頓香煙作冠名贊助,並改名為《雲斯頓七十三》。 此劇的演員有劉天賜、曾勵珍、李燕萍、劉一帆、熊德誠、葛劍青、鮑漢琳、陳劍雲(賣魚勝)、余慕蓮(賣魚勝之妹)、許冠文等。後來由楚原改編成電影《香港七十三》(又名《香港73》)。.

查看 劉天賜和七十三 (電視劇)

丘世文

丘世文(),出生于香港,是《號外》雜誌的創辦人,被譽為該雜誌“文化鐵三角”中的一位,亦是作家及傳媒工作者。1974年於香港大學英國及比較文學系畢業,並獲獎學金到法國巴黎第四大學高等研究院攻讀中國比較文學博士課程,及後放棄奬學金,於1975年回港並加入麗的電視台工作,1年後晉升人事部經理。1978年創辦號外雜誌,1986年考取專業會計師資格。1998年10月患腦癌去世。 丘世文為香港著名愛書人及藏書家,他涉獵中外讀物數萬種,潛心文學,哲學,音樂及藝術領域。死後其家人將整批贈送澳門大學。贈書數量約12,000冊,是澳門圖書館界其中一次最大宗贈書接收。 丘世文以多個筆名在號外雜誌創作,部分結集成書,以作者本名推出。著作包括《周日床上》、《同行四分一世紀》、《愛恨香港》、《在香港長大》、《創業經營法則》及《慳稅精要》等。96至97年間丘替明報寫文化副刊專欄,文章收錄在《一人觀眾》一書內。 2016年2月28日,香港電台《文化樹下》節目為丘世文製作了一個頗為詳盡的紀念專輯 -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

查看 劉天賜和丘世文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英語:Kowloon Tong School (Primary Section))是香港一所非牟利式的私立小學,由黃澤南先生於1936年創立,位於九龍塘金巴倫道2721號,校監為鮑文宜先生,校長為楊美娟女士。全港排名6,私立排名3 。家長通常會將此學校與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德望小學暨幼稚園,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比較 。.

查看 劉天賜和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亞洲電視節目列表

亞洲電視自1957年5月29日成立以來,每年都製作了不少電視節目,早年亦曾拍攝不少電視劇集,而現時則以製作資訊節目為主,以下是亞洲電視曾製作過的節目列表。.

查看 劉天賜和亞洲電視節目列表

佳視六君子

佳視六君子是指香港佳藝電視的六個核心人物。他們本來都是無綫電視的高層,被高薪挖角到佳視任職。後來因為佳藝電視開銷太大,六人被逼辭職。事件間接引致佳藝電視倒閉。之後,他們六人分道揚鏣,並各自成為了香港電子傳媒界獨當一面的人物。 佳視六君子分別是以下六人:.

查看 劉天賜和佳視六君子

佳藝電視

44 tsʰːou33 tiːŋ22 siː22|y.

查看 劉天賜和佳藝電視

何丽全

何丽全(),香港资深的电视媒体管理层,曾任職於無綫電視及电讯盈科旗下NOW寬頻電視以及香港電視娛樂。 何麗全畢業於長洲官立中學及城市大學,出身TVB,是香港无线电视的前非戏剧节目总监。1970年代加入無綫,擔任全球最長壽的電視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的編劇、策劃,并與劉天賜、胡美屏、吳雨、黎文卓、余詠珊、林超榮、李瑜等電視綜藝節目的翹楚,一併創作了多台經典的香港電視文藝晚會和大SHOW,堪稱香港綜藝節目、大型特備節目的幕後軍師。 何擅長創作小品趣劇、遊戲、棟篤笑等表演環節,被稱為“電視城橋王”,包括策劃多檔無綫電視的GAG SHOW(笑話節目)、遊戲節目、資訊節目等,如《獎門人》系列、《白金巨星耀保良》、《星光熠熠耀保良》、《龍鳳呈祥賀台慶》、《萬千星輝賀台慶》等。 2011年3月,何麗全離開無綫,加盟電訊盈科,任職免費電視頻道香港电视娱乐首席副總裁及製作部總經理,同時負責电讯盈科收費電視Now宽频电视的營運、策劃和製作,至2015年3月底申請退休,離職進修。 2017年加入亞洲電視任高級顧問。.

查看 劉天賜和何丽全

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簡稱《信報》,於1973年創刊,是香港首份以財經新聞為主的中文報章,在香港甚具權威性,曾經被業界記者選舉為最有公信力的香港報章。《信報》上多個專欄甚為著名,包括林行止撰寫分析政經形勢的《林行止專欄》及股評人曹仁超撰寫的《投資者日記》等等。.

查看 劉天賜和信報財經新聞

快周刊

《快周刊》是一份香港雜誌,由南華傳媒集團旗下快報周刊有限公司出版,已在2011年11月停刊。 快周刊出版早期分為為財經及娛樂兩冊,售價為十五港元。後期改為主打娛樂資訊,財經版易名為《資本壹週》分拆出版。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程介南曾是快周刊專欄作者。.

查看 劉天賜和快周刊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sketch comedy),或称小品、短剧,指由一两名演员或多人表演的、短小的(一般15到20分钟左右)喜剧段子。有简单故事情节,通过对话、动作,完成一两个喜剧效果即结束,通常在舞台或者电视上演出。 中国大陆喜剧演员赵本山、宋丹丹,就是以表演喜剧小品著称。 在香港和广东等粤语地区,小品又被称为诙谐剧、趣剧,大多以幽默搞笑的故事情节,带出社会百态,讽刺时弊。常在香港的综艺节目中见到,而全球最长寿的电视综艺节目《歡樂今宵》则孕育过众多喜剧小品。香港众多天王巨星、影帝影后均曾参与过不同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的小品演出。代表人物有梁醒波、谭炳文、卢海鹏、林建明、夏雨、朱咪咪、尹光、吴君如、周星驰、郑中基、阮兆祥、薛家燕、黄子华、詹瑞文等,新生代有虾头杨诗敏、王祖蓝、李思捷等。 在香港,小品、趣剧的创作人员也人才辈出,早期的“talk show”节目和表演,均有多位幕后资深编剧和精英撰写,如名嘴黄霑、“金牌司仪”许冠文、已故的著名编剧黄炳耀、大导演王晶、创作人黎文卓、创作人吴昊、导演刘镇伟、导演高志森、著名电影人郑丹瑞等均有参与过早期缤纷悦目的搞笑talk show编剧。及后,许多香港的综艺节目、大型节目等,主持人介绍节目和嘉宾的讲稿对白、颁奖典礼中颁奖嘉宾的颁奖词、节目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串场等,均以趣剧小品等趣味形式展开,一大群综艺节目的创作精英,必须学会撰写栋笃笑和小品趣剧的技巧,因此一大批栋笃笑创作人也应运而生,如蔡和平、刘天赐、吴雨、何丽全、曾展章、黎文卓、余咏珊、甘国亮、彭济才、何丽全等,还有创作鬼才许冠文、王晶、林超荣、李力持、高志森、郑丹瑞、陈庆嘉等,香港著名“度桥”人李瑜、胡美屏、吴金鸿、区华汉、钟景辉、金广城、刘定坚、刘镇华、郑介立等等。这批笑话、栋笃笑、小品趣剧的创作人,及后均称为香港电影界和华语演艺界最著名的喜剧创作家。 在台湾的喜剧小品常在综艺节目中呈现,例如胡瓜主持的連環泡。 西方也有专门表演喜剧小品的幽默家,例如德国的Loriot。美国著名的喜剧小品則包括週六夜現場及。.

查看 劉天賜和喜剧小品

和味蘇

《和味蘇》(Kitchen Diva Louisa)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飲食節目,由蘇玉華主持。 本節目於2010年10月24日至2011年2月13日逢星期日20:00-21:00在翡翠台、高清翡翠台及MyTV播出,及於MyTV提供節目重溫。.

查看 劉天賜和和味蘇

再见艳阳天 (2010年电视剧)

《再见艳阳天》是2009年拍摄的一部以民国时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由寇振海、保剑锋、孙莉、田丽、刘雪华等主演。本部电视剧翻拍自香港亞洲電視1996年的電視劇《再见艳阳天》。本剧于2010年9月于多个地方台(浙江象山新闻频道、浙江宁波镇海台、苏州社会经济频道、江阴城市频道等)首播,9月28日在南方电视影视频道播出,2011年3月21日在安徽卫视上星播出。.

查看 劉天賜和再见艳阳天 (2010年电视剧)

六君子

六君子可以是:.

查看 劉天賜和六君子

神探高倫布

《神探高倫布》(Bullet Brain)(台灣TVBS歡樂台播出的名稱是《神探阿布》)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懷舊科幻懸疑電視劇,由黎耀祥、敖嘉年、馬賽、蕭正楠及唐詩詠領銜主演,監製為李添勝。該劇為2012無綫節目巡禮電視劇之一,亦為第17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中無綫電視推介的17部劇集之一。本劇主角最初設定改編自人氣美國電視劇《神探可倫坡》,但是劇情不同,並非翻拍,僅為致敬。.

查看 劉天賜和神探高倫布

美麗傳說2星願

《美麗傳說2星願》(英語:A Dream Named Desire II),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電視劇,全劇共32集,是由陳煒、陳法蓉、應采兒、江欣燕、孫耀威、黃浩然及萬梓良主演,以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為基礎表達演員奮鬥歷程。監製鄭偉文,製作人王晶。.

查看 劉天賜和美麗傳說2星願

翡翠台外購電影列表 (2017年)

本列表列出2017年由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所播放但並非由其公司所製作的外購電影(包括動畫電影)。 本列表同時列出2017年由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所播放其公司與邵氏兄弟聯合拍攝的電影。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電影均為首播電影。.

查看 劉天賜和翡翠台外購電影列表 (2017年)

無綫電視劇集列表 (1970年代)

本列表是無綫電視劇集列表的子列表,列举1970年代的無綫電視翡翠台劇集。 本條目同時列出無綫電視製作但並未曾於翡翠台播放的劇集(按製作年份排列),以及於翡翠台播放並由無綫電視藝員參演但並非由無綫電視製作的劇集,排列方式根據製作年份列出。.

查看 劉天賜和無綫電視劇集列表 (1970年代)

無綫電視人員列表

本列表列出 香港無綫電視(TVB)的內部成員。.

查看 劉天賜和無綫電視人員列表

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為無綫電視(TVB),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電視公司,亦是香港電視節目的主要生產者,由於慣性收視關係,故此他們的節目收視亦經常比其他香港電視台的節目高,即由1960年代開台以來所有製作的節目對香港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不少。 本條目只列出香港無綫電視所有製作的電視節目。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於無綫電視的首播日期及頻道,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查看 劉天賜和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

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旗下電視製作專業訓練中心開辦,主力為無綫電視訓練演藝人員。.

查看 劉天賜和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

無綫電視處境劇集列表

本列表列出由香港無綫電視所首播的處境劇集,以首播年代排列。.

查看 劉天賜和無綫電視處境劇集列表

盧國沾

盧國沾(英文名:Jimmy Lo;),香港資深填詞人,活躍於1960至80年代,其后于1990年代初因健康問題淡出詞壇。他曾為逾三千首香港粵語流行曲填過詞,風格多樣,文學造詣高,在樂壇備受推崇,有「詞聖」美譽,也對後輩詞人如林夕、向雪懷和黃偉文影響甚深。.

查看 劉天賜和盧國沾

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

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Sheng Kung Hui St.

查看 劉天賜和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劇集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劇集每年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頒發,給予年度該公司最出色的電視劇集。最佳劇集獎於1997年創立,曾於1999年至2004年取消頒發此獎項,直至2005年開始重新設立。 此獎項曾使用多個名字,當中有全港最受歡迎電視節目(戲劇類)(1997)、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戲劇節目)(1998),2005年開始沿用最佳劇集為此獎項之名字,並一直沿用至今。.

查看 劉天賜和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劇集

青年會書院

青年會書院(全名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書院,Chinese YMCA College)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辦,為一間基督教中學,位於香港新界沙田馬鞍山恒安邨。建校於1952年,原址在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現址,1991年正式遷往新界沙田馬鞍山恒安邨新校舍。.

查看 劉天賜和青年會書院

馮美基

冯美基(May Fung Mei Kei,),人称“may姐”,也曾被称为“林太”(前夫姓林),是香港著名的传媒人、经理人 。冯美基曾担任多家香港电视传媒的高层。其毕业于香港大学,也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藝人梁詠琪的伯娘。.

查看 劉天賜和馮美基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列表

此列表收錄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知名、公众人物。栏目中的校友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但是尚未涵盖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前身的13所清朝、民国的基督教大学、广州、上海的5所民国私立大学。.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列表

香港亂噏主要模仿角色列表

本列表是亞洲電視節目《香港亂噏》的登場角色列表。.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亂噏主要模仿角色列表

香港花生

香港花生(花生台),由香港民主派陶君行等人成立的網絡電台,於2013年10月啟播,香港花生由陶君行等多名泛民主派知名成員任主持,多個節目以反「雙黃」,即黃毓民及黃洋達為主打,並視熱血公民、城邦派及香港本土力量等香港本土派的派別為敵。.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花生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電台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英文名稱:Hong Kong Screenwriters' Guild)是一個於香港設立的電影組織。該協會於1991年12月成立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簡介,是為香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香港電影編劇組織,並同時為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的董事,以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的成員。該協會經常舉辦編劇交流活動及不同的編劇課程,而促進香港編劇業界發展,例如於2010年設立的創意電影編劇專業證書。該協會現任會長為林超榮,而很多香港著名的導演、編劇以及電影工作者,例如南燕、高志森、文雋、杜國威、陳慶嘉、莊澄等都曾任該協會的會長。而梁立人、許冠文、劉天賜、吳宇森、黃百鳴等著名创作人、藝人和導演,亦擔任了該協會的顧問。.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香港電視廣播歷史

香港的電視廣播始於1957年,1957年5月29日,隨著商營有限廣播電台在香港的成立和電視服務「麗的映聲」推出,麗的呼聲電視(後改名為亞洲電視,簡稱ATV)正式掀開了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第一頁。1967年11月19日,邵逸夫創建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簡稱TVB)。其後,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加入,開啟電視三國時代。但佳藝電視只持續不到3年便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從此開始了亞洲電視(ATV)與無綫電視(TVB)長達30年的「收視之戰」。 2014年港台電視正式啟播,伴隨著2016年亞洲電視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其模擬和數碼頻道分別由港台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接手。香港電視娛樂(HKTVE)於2016年4月開台,而奇妙電視亦於2017年5月啟播。計及無綫電視、港台電視、香港電視娛樂及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廣播將步入有4個免費電視台的時代。香港電視廣播業格局長期在兩台之爭後,進入四台分立的局面。.

查看 劉天賜和香港電視廣播歷史

許冠文

許冠文(Michael Hui Koon Man,),香港实力派演員、電影編劇、導演和監製,也是演藝人協會創會會長。2016年主演的《一路順風》入選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演員等八項提名,201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提名),並獲得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2011年曾獲意大利烏甸尼斯電影節頒發「終身成就獎」,表揚其橫跨四十年演藝生涯的藝術成就尤其對喜劇電影的貢獻。 在1970至1990年代,許冠文曾經自编自导,與其弟許冠英及許冠傑一同主演一系列深受歡迎的喜劇電影。許冠文是「許氏兄弟」的長兄,文、武、英、傑四人皆是在廣東省出生,於1950年代移居香港,接受西式教育,弟弟許冠傑於七十年代開啟粵語流行曲的潮流,被譽為是華語「歌神」。他們的作品是粵語流行文化的先驅,讽刺时弊,笑中带泪,蕴藏哲理,捕捉了香港本土文化在七、八十年代的形成。.

查看 劉天賜和許冠文

鬼馬雙星

是1974年香港電影,由嘉禾公司出品,許冠文首次自編自導,和弟弟許冠傑拍檔演出,電影票房高達600萬港元(140萬美元),創下了當年的紀錄,成為開埠以來收入最高的電影,甚至擊敗國際功夫電影巨星李小龍。.

查看 劉天賜和鬼馬雙星

趕屍

趕屍也稱移靈,俗稱吆死人,是中國湘西和印尼南苏拉威西省托拉雅地區的一種運送在他鄉死去的本地人遺體回鄉的技法,是殭屍傳說的來源之一。在中國認為該技法和苗族巫術有聯繫,屬於茅山術祝由科。有時也用祝由科指代趕屍。隨著交通的便利,這種運屍方法已經越來越少見。.

查看 劉天賜和趕屍

鹿鼎记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至1972年間創作,故事發生在清初(1668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此書是金庸封筆之作,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查看 劉天賜和鹿鼎记

黎彼得

黎彼得(Peter Lai,),原名黎成就,香港著名詞作家及演員。在七、八十年代寫出多首金曲歌詞,如早期和許冠傑合填的《加價熱潮》、《賣身契》,後來有譚詠麟的經典情歌如《愛人‧女神》、《天邊一隻雁》,梅艷芳的《將冰山劈開》及張國榮的《Monica》等。 黎彼得與黃霑、盧國沾、鄭國江同屬香港第一代粵語流行曲填詞人。黃、盧及鄭可說是當時鼎足而立的重要詞人,當時只有許冠傑、黎彼得的組合可以借許氏兄弟的電影之幫助而與他們分庭抗禮。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期》(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頁3。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黎與許冠傑合作填寫大量流行曲歌詞。歌詞以香港地道的廣州話填寫,寫得通俗親切、生動有趣,內容多有反映社會現狀,諷刺時弊,入肉三分,故黎有「鬼馬填詞人」之稱。 黎曾在嘉禾電影公司及香港無綫電視任職編劇、電影監製以及創作經理。九十年代經常在電視劇中演出,亦在電影內客串,專演市井角色,亦曾主持商業電台個人節目《豪情夜話》。於2012年9月離開無綫電視,結束多年與無綫電視之賓主關係,轉投城市電訊旗下香港媒體製作(香港電視網絡)。2016年為無綫電視及ViuTV拍攝電視劇,同年轉回無綫電視為基本藝人合約藝人。.

查看 劉天賜和黎彼得

黃子敬

黃子敬(Wong Chee King,),香港男配音員。.

查看 劉天賜和黃子敬

蘇GOOD

《蘇GOOD系列》(So Good Series)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首個外判予獨立製作公司所製作的飲食節目系列。 節目由蘇施黃主持,共有兩輯、一輯賀年版及一集賀年特輯。第1輯由2008年9月22日至10月31日及2008年11月24日至2009年1月2日播出;賀年版由2009年1月19日至1月31日播出,名為《SO FAR蘇GOOD過牛年》(So Good So Ox);第2輯由2009年8月24日至10月2日及2010年2月22日至4月3日播出。第1輯和賀年版均於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逢星期一至五晚上22:35-23:05同步播放;第2輯則於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逢星期一至五晚上22:30-23:00同步播放,並於翌日凌晨01:45-02:10及04:35-05:00於高清翡翠台重播,及於myTV提供節目重溫。高清翡翠台設有互動功能,使用有MHEG-5的數碼接收器或IDTV即可使用。 另外,翡翠台於2015年2月21日下午13:15-14:15播出節目《SO FAR蘇GOOD過新年》(So Good CYN Special),內容是由2009年《SO FAR蘇GOOD過牛年》中剪輯而成。 另設嘉賓主持是唱片騎師泰山及模特兒李靜儀(Kendy Lee)(第1輯前半部)、李蔚琳(Esther Lee)(第1輯后半部)以及叔父劉天賜。.

查看 劉天賜和蘇GOOD

蘇施黃

蘇施黃(),原名劉高琮,暱稱阿蘇,是香港DJ、電視節目主持人、飲食節目主持人。.

查看 劉天賜和蘇施黃

铁塔凌云

《鐵塔凌雲》是面世於1972年的粤语流行曲。此曲在許冠傑作品的分類中,可以歸納於香港情懷系列(還有《洋紫荊》、《木屋區》、《同舟共濟》、《香港製造》等)。.

查看 劉天賜和铁塔凌云

金牌司仪

金牌司仪是源于香港的稱謂,是对香港和两岸三地演艺界中出色的主持人的讚謂。伶牙俐齿、反应敏捷、搞笑搞怪、有才得体等都是具有个人特质的主持人的特点,香港演艺界一直为两岸三地培养无数华人天王巨星,其中不乏众多各具特点、才华横溢的司仪人才。 由于香港演艺界在1980年代曾经举行过《皇牌司仪大汇串》的演出,多位香港演艺界历年来的名嘴主持人汇聚一堂,由大众评选出历年来最出色、最深印象的主持人,因此“金牌司仪”选举曾经树立过无数主持行业的标兵。.

查看 劉天賜和金牌司仪

雞同鴨講

是一部由高志森執導、于仁泰監製的香港電影,於1988年7月14日首映。 劇情是關於中式燒鴨店和西式炸雞快餐店的商戰、溫情喜劇。 本片是許冠文1980年代電影反映社會現象的作品之一, 在當時午夜場反應良好,並獲得暑期最賣座票房紀錄。 作為出品人許冠文首部投資拍攝的電影,「雞同鴨講」集合許冠英、張艾嘉、吳啟華、盧冠廷、谷峰等,還有其弟許冠傑客串演出並撰寫主題曲「你有你講佢有佢讲」。.

查看 劉天賜和雞同鴨講

電視風雲

《電視風雲》(Battlefield Network)是香港亞洲電視拍攝製作的劇集,全劇共63集,由丁亮擔任監製,以及由陳錦鴻、黎耀祥、陳芷菁等擔任演出。 故事講述方紹龍(陳錦鴻 飾)是個胸懷大志的助理编导,和方紹強(黎耀祥 飾)这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编剧之间的一段兄弟情,後來經歷電視台的興衰起跌,方紹龍不但成為有名編劇,更成為一間電視台的領導者。影射20世紀70年代,香港電視界無綫電視、麗的電視、佳藝電視三台鼎立時期及後的電視發展史的故事。除此劇以外,亞洲電視還製作了以邵氏電影公司起落為藍本的《影城大亨》、反映香港選美歷程及豪門恩怨的《美麗傳說》、以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為基礎表達演員奮鬥歷程的《美麗傳說2星願》。.

查看 劉天賜和電視風雲

雙星報喜 (無綫電視節目)

《雙星報喜》(The Hui Brothers Show)是1971年至1972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喜劇節目,由許冠文、許冠傑兄弟主持,共播出兩季,每季度26集。《雙星報喜》是1970年代最受歡迎電視節目之一,其創作形式、製作團隊對日後香港的歌、影、視工業影響很大。 首集「雙星報喜」半小時特備節目,是由聯合汽水廠(即七喜、玉泉)贊助,於1971年大年初一晚上九時於翡翠台播出。由於特備節目(1集)播出後大受關注、深受歡迎,無綫電視在同年四月份把它編制成為26集的常規節目。 「雙星報喜」正式於1971年4月23日首播,逢星期五晚上8:30分播出,每集約20分鐘。由許氏兄弟主持演出的「雙星報喜」,風格清新,內容精巧,以其機關槍式的頻率笑話聞名。 同年10月15日,26集的「雙星報喜」播放完畢,電視觀眾紛紛去信無綫,要求延續;結果,「雙星報喜」在當年年底於星期日重播,同樣大受歡迎。 此輯的經典為「邊個夠我威!」、「雞同鴨講」、「明叔和松仔」(賈仲明與應盛松)等。 1972年,經過革新的「雙星報喜」第二辑,於1972年4月14日(逢星期五晚上8:30-9:00)播出至同年10月。 「雙星報喜」是參考美国喜劇節目 Laugh-In 的模式,集合处境喜剧和欧西流行歌曲,很受欢迎。 此輯的經典為:「點到你唔服!」、「昆叔(馮仁昆)和德仔(梅士德)」、「烹飪趣談」、「紅番趣事」、「考牌趣事」、「大醉客」等。 由许冠傑主唱的粤语流行曲「鐵塔凌雲」在此节目中首次播出。 兩輯「雙星報喜」播畢之後,許冠文獲無綫升任為首任「創作主任」,1973-1974年間,參與創作了TVB首部處境劇集「七十三」、演出「芳芳眼中的銀幕前後」和統籌第一屆「香港小姐競選」等節目。 而不能不提的是,1973年2月3日(農曆年初一)晚上8時,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合體的一集特備節目「雙星迎春」,反應十分熱烈,亦是許氏兄弟「雙星報喜」在電視熒幕上的最後一次亮相。 主持:許冠文、許冠傑 編導:周梁淑怡、吴慧萍 副編導:葉潔馨、陳家瑛、陳守強 剪接:李柏民、麥仕寧 編劇:鄧偉雄、劉天賜、李秋平、梁天等 外景導演(菲林組):譚家明 攝影:杨以和等 音樂:顧嘉輝 舞蹈:梅施丽 化妝:陳文輝 曾參與演出的藝人包括(1971年):薛家燕、喬宏、謝賢、鄧碧雲、馮祿德、胡茵茵、西瓜刨、吳耀漢、馮淬帆、梁天、鄭少秋、森森、張瑛、萧芳芳、沈殿霞、李琳琳、鳳凰女、朱牧、周吉、王愛明、馬笑英、鍾玲玲、容玉意、羅國雄、黃允財、陳立品、茅瑛、孟莉、黃文慧、黎少芳、李美怡、陶三姑、許瑩英等。 而許氏兄弟的媽媽許李倩云和兄弟許冠英亦曾參與客串。 曾參與演出的藝人包括(1972年):陳寶珠、李香琴、譚炳文、陳寶珠、梁醒波、潘迪華、狄娜、罗文、李翰祥、李司棋、许绍雄、吕有慧、郭峰、叶丽仪、陳有后、黎少芳、阮曼莉、龍剛、許英秀、何守信、李添勝、梁天、梁新、蕭山仁、黃文慧、方萍、道書英、江麗、李陶逸軒等。 曾參與1973年「雙星迎春」演出的藝人包括(一集):筷子姊妹花、鄭佩佩、狄娜、喬宏等。 「雙星報喜」第二輯播放完畢之後,許氏兩兄弟各自進軍電影界,許冠文拍攝了邵氏公司的「大軍閥」,許冠傑則簽約嘉禾公司拍攝「馬路小英雄」等電影。 兄弟二人到了1974年年底時才再度合作,把「雙星報喜」搬上大熒幕,拍成電影「鬼馬雙星」,開啟了香港電影史上的粵語歌曲和喜劇時代。 每集「雙星報喜」都設有許冠傑主唱的音樂環節,曾經演唱過的歌曲包括: - 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 (陳懿德合唱) - Love Story - Circle Game - A Carnation for Rebu - Both Sides Now - Your Song - Kisses Sweeter Than Wine (許冠文合唱) - All I Ever Need is You (葉麗儀合唱) - Once There Was a Love - If I Were a Carpenter (許冠文合唱) - My Sweet Lord - Vincent - When I'm Sixty Four (許冠傑、許冠文合唱) - Morning Has Broken - Look What They've Done To My Song - Until It's Time For you To Go (譯:直至君他去) - Too Beautiful to Last (譯:此情難再) - Beautiful in the Rain - Interlude - Windy - Call Me - Downtown - Music To Watch Girls By - Do You know the way to San Jose - My Cherry Amour - I Say A Little Prayer - 只是一水隔天涯 + Trace (of Love) -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 鐵塔凌雲 (原名:就此模樣)*第二季首集 ----------------- 沒有收錄在「精裝雙星報喜DVD」內的歌曲 -------------------- - Here Comes the Sun (許冠傑、許冠文合唱) *首集 - Puppy Song (許冠傑、許冠文合唱1973) - 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rmorrow *第一季尾集 - For All We Know (許冠傑夫婦合唱1972.4.28) 節目以對答形式及處境喜劇形式輪流表達。對答形式中,兩人面向鏡頭,手握玩具膠鎚,以一問一答方式敍述虛構親身經歴,以幽默方式自誇自雷使對方偑服自己。對話以其中一人以開場白「點到你唔服?」並用膠鎚搞擊桌面,另一人回應「點解我要服?」並同樣地用膠鎚搞擊桌面開始,直至其中一人無言以對,一人用膠鎚搞擊對方頭部,對方下降至桌面以下消失為止。至於處境喜劇形式則以日常百姓生活為題材,利用誇張手法使事件成為趣事,引人發笑。.

查看 劉天賜和雙星報喜 (無綫電視節目)

陳真

陳真,是香港作家倪匡為1972年電影《精武門》創作的人物,設定是民國時期武術家霍元甲的弟子。陳真這個角色最初是為當時功夫巨星李小龍量身訂造的,後來被改拍成多套電影及電視劇。.

查看 劉天賜和陳真

陶傑

陶傑(Chip Tsao,)原名曹捷,生於香港,曾居於英國16年,为华文作家及傳媒工作者。其風格多以幽默的形式批評香港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國文化的陋習。.

查看 劉天賜和陶傑

Phone-in

Phone-in節目,香港譯做烽煙節目,台灣稱為叩應(Call-in)節目,是一種即時現場直播,讓觀眾致電與節目主持人或嘉賓直接對話、發表意見的節目。Phone-in節目可以是電台節目,也可以是電視節目。它的作用,主要是作為溝通雙方面的平台,使大家可以平等直接的對話。.

查看 劉天賜和Phone-in

李天命

李天命,香港著名哲學家、作家、詩人。2005年退休前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著作有《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哲道行者》、《破惘》、《從思考到思考之上》、《殺悶思維》、《存在與反思》、《思考與人生》《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等。80年代尾至90年代初主要以批評基督教思想於香港建立名聲。.

查看 劉天賜和李天命

杜琪峯

杜琪峯(Johnnie To,),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和監製。王天林得意門生。曾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

查看 劉天賜和杜琪峯

梁文道

梁文道()。祖籍廣東順德,香港文化人、传媒人。有部分粉丝称其为“道长”,但因梁文道本人信仰南传佛教,使用该敬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梁文道也是《零八宪章》签署者。.

查看 劉天賜和梁文道

棟篤笑

棟篤笑--。--。又有單人喜劇(Stand-up comedy)、單人脫口秀、站立喜劇等名稱。是一種漫畫式的誇張喜劇表演,以獨角戲方式進行,通常是由喜劇演員一個人,直接站在觀眾面前,以搞笑方式面對觀眾,使觀眾發笑。因为此类演出通常是一个喜剧演员站在台上表演喜剧,而且多以语言笑话为主。表演進行方式類似於中國傳統的單口相聲或日本傳統的落語。除了以語言遊戲方式演出,說一些相關的有趣故事、雙關語、笑話或連續的小笑話(One-line joke)外,單人喜劇演員也常借用舞台道具、音樂、舞蹈、口技或魔術把戲,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增強演出效果。 這種演出方式盛行於英國、美國、加拿大與印度,傳統的演出場所為喜劇俱樂部(Comedy club),酒吧,夜總會(nightclubs)或劇院。在現代,這種演出方式常見於電視頻道,DVD與網路媒體中。單人喜劇是脱口秀節目常見的進行方式之一,電影中也常會引用單人喜劇手法。進行單人喜劇表演的喜劇演員,被稱為comic,stand-up comic,stand-up comedian,或簡稱stand-up,著名的單人喜劇演員包括伍迪·艾倫、威爾·法洛、杰·雷诺、大卫·莱特曼、羅賓·威廉斯等人。 歐美風格的棟篤笑是香港藝人黃子華於1990年從西方引進入香港社會。现在香港和两岸三地、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都熟悉“棟篤笑”这种表演形式和文化。不少电台名嘴DJ、电视台的金牌司仪都不断尝试“棟篤笑”演出,投入这种表演形式的队伍。.

查看 劉天賜和棟篤笑

次文化堂

次文化堂為香港出版社,社長則是彭志銘,以出版政治書籍、次文化、普及文化、粵語本字研究書籍知名。次文化堂最初出版的是《次文化雙週刊》,彭志銘與朋友合資20萬,瞬間便化為烏有。次文化堂的王牌書是嘲諷前特首的《老懵董》和前高官的《掃把頭》,開創香港出版政治漫畫書的先河,這兩本書令次文化堂轉虧為盈。 不過到2016年銅鑼灣書店事件後,彭志銘表示內地人來港買書的人數減少了很多,「过关检查比较严」,銷情十年來最差。.

查看 劉天賜和次文化堂

歡樂今宵

《歡樂今宵》(Enjoy Yourself Tonight,簡稱EYT),是香港無綫電視的長壽綜藝節目,1967年11月20日開播,一直至1994年10月7日播映第6613次為止,全盛時期一星期有5晚現場直播,製作集數之多被列入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 《歡樂今宵》是由當時只有21歲的電視製作人蔡和平負責策劃及籌備。當時無綫電視首任總經理Colin Bendall希望製作一個類似澳洲九號電視網《》的節目;於是蔡和平用了五個月時間觀察香港人的文化和生活後,製作《歡樂今宵》,結果大受歡迎。 2010年3月1日起,加拿大WOWtv開始於當地時間周一和周五黃金時段,製作一個由鄭敬基和譚嘉琪主持、仿傚無綫《歡樂今宵》的一小時粵語綜藝節目《歡樂金宵》。 無綫電視為慶祝啟播40週年和50週年台慶,分別於2007年在翡翠台播出特輯節目《再会歡樂今宵》,及於2017年在翡翠台播出短期特輯《我愛EYT》,讓觀眾緬懷《歡樂今宵》。.

查看 劉天賜和歡樂今宵

正識第一

《正識第一系列》(Book of Words Series)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問答遊戲節目系列。 本節目系列共分為兩輯:第一輯由張繼聰、鄧健泓主持,潘文柏旁白,其中最後一集播映節目易名為《正識第一 正字王爭霸戰》;第二輯由馬浚偉主持,此輯節目中環節《學貫中西》由張慧雯和李雪瑩主持,其中最後兩集播映節目易名為《正識第一 正字王爭霸戰》。.

查看 劉天賜和正識第一

江山如此多FUN

《江山如此多FUN》(Splendid Motherland)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中國歷史地理常識電視問答節目,於1994年間在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播出。.

查看 劉天賜和江山如此多FUN

汪明荃50周年世紀盛宴

《汪明荃50周年世紀盛宴》 Diva Liza 50 Year Special(前名:《女皇華麗50年》)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為紀念汪明荃加入演藝圈50周年紀念所製作的特備節目。。.

查看 劉天賜和汪明荃50周年世紀盛宴

濟公 (電影)

,是由香港喜劇巨星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於1993年上演,導演為杜琪峰。此片是把顛僧濟公的傳奇故事加以包裝,在喜劇之間點出人間有情的主題。除了有周星馳演出外,還包括了當時未成為金像影帝的黃秋生,和兩位金像影后梅艷芳和張曼玉主演。 儘管由導演以至演員陣容龐大,有評論認為此片搞笑元素不足,各演員未能演繹出喜劇感覺,原因是此片雖然是周星馳領銜主演,但風格上以杜琪峰的元素比較多。因此,電影拍竣後,周星馳與杜琪峰之間常有不和的傳聞。.

查看 劉天賜和濟公 (電影)

本港台電視節目列表 (2000年代)

本列表是本港台電視節目列表的子列表,列出2000年代的亞洲電視本港台節目(只限綜藝及資訊節目)。 由綜藝組製作的大型特備節目,參見本港台特備節目列表 (2000年代)。.

查看 劉天賜和本港台電視節目列表 (2000年代)

新亞書院

新亞書院(英文:New Asia College)創立於1949年,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馬料水,現時為香港中文大學成員書院。而在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只有新亞學院附有藝術及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課程。.

查看 劉天賜和新亞書院

斑馬在線

《斑馬在線》(英文:Zebra Online)是香港亞洲電視的清談節目,2007年10月8日起逢星期一至五晚上22:30於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於2008年2月11日至3月23日期間停播。主要暢談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借古論今。 《斑馬在線》由陶傑和劉天賜主持,通过金庸小说讨论社会哲学,邀請名人擔任節目的嘉賓,例如林燕妮、倪匡等。此外,節目亦尋訪各大院校的青年學生,參與節目,以新一代的見解角度,探索金庸筆下的武俠奧秘。 在2007年11月13日播出以「漢奸」為主題的一集,中國大陸部分地區被插播其他節目。 在2007年12月24日及12月25日播出的兩集,邀請嘉賓李純恩、張寶華及張家瑩到中環鏞記酒家與主持品嚐「射雕英雄宴」。 《斑馬在線》原本是在2008年3月3日復播,但因配合播放《台海和平與戰爭》。所以延遲在2008年3月24日復播,主題則轉為討論世界各地的文化風情。.

查看 劉天賜和斑馬在線

撳錢

《撳錢》(Action to Money;英文簡稱ATM)是now寬頻電視101台及香港台的一個互動遊戲節目(也是香港首個互動遊戲節目),有馬啟仁、農夫、黃婉曼等共10位官方主持人(另設後備/嘉賓主持),由2011年2月9日起,逢星期二至日晚上10時35分至11時35分播出。2011年8月21日起改為逢星期日至四同樣時間播出至2011年12月29日暫停。 2012年1月30日(大年初八),本節目恢復播放,並更名為《撳快錢》,每集長度由1小時改為半小時,逢星期一至三晚上10時30分至11時00分播出;6位主持人及1位旁白均為原有的《撳錢》主持。節目於2012年10月17日後暫停播映,並在2012年10月28日舉行特別版。2012年12月6日起,該節目由互動購物節目《撚價》取代。 「撳錢」的名稱在粵語中有「提款」的意思,寓意觀眾可以像操作自動櫃員機般提取獎金,或「撳制攞錢」之意。而「撳快錢」的意思是指觀眾可在更短時間獲分獎金。節目於2011年2月9日至2月20日期間向所有now客戶免費開放。2011年3月亦有部分客戶可免費試玩。 為了提醒觀眾可以於節目當晚之「撳錢時段」登入遊戲,於該時段播放之now 101台節目會冠上「ATM」字眼,如平日播放之劇集會命名為「ATM劇場」,而周六、日之節目則名為「周六/周日ATM」。 《撳錢》主題音樂以及音響設計,由著名音樂創作人金培達一手包辦。 now香港台的觀眾最初不能參與《撳錢》,但由2011年4月12日至12月29日原本由2011年12月起,普通版《撳錢》僅限101台撳友參與,但該安排後來沒有執行。,香港台的觀眾可參與遊戲一小部分或全部,請見撳錢日日獎及。至於《撳快錢》則只限now101台觀眾參與。.

查看 劉天賜和撳錢

智趣大本營

智趣大本營(Funny Camp,2006年7月17日-2007年4月27日)是一個由香港有線電視製作的具互動性及益智兒童節目。.

查看 劉天賜和智趣大本營

2000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2000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於2000年11月19日頒發。.

查看 劉天賜和2000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2002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2002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於2002年11月19日頒發。.

查看 劉天賜和2002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2005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2005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於2005年11月19日頒發。今届主持為沈殿霞、汪明荃、曾志偉、鄭裕玲、陳百祥、鄧梓峰、丘凱敏、崔建邦以及梁榮忠。.

查看 劉天賜和2005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2006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2006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TVB Awards Presentation 2006)於2006年11月10日舉行,當晚共頒發16個獎項。入圍名單於2006年10月10日公佈,頒獎典禮由鄭裕玲獨擔大樑,擔任大會司儀。 本屆頒獎禮首年被分拆成獨立節目,為錄播性質。.

查看 劉天賜和2006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2009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2009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TVB Awards Presentation 2009)於2009年12月4日舉行,由鄭裕玲及崔建邦擔任大會司儀。本年度首次將頒獎典禮推遲到12月舉行。為表隆重,本年度最佳男、女主角及我最喜愛的電視男、女角色獎項的最後五強,於頒獎禮進行期間逐一揭曉,並頒予金牌給各入選人。由於資深藝人陳鴻烈在日前於工作期間不幸因病去世,故在頒獎典禮開始前,特設一環節來悼念他。.

查看 劉天賜和2009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2010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0(TVB Awards Presentation 2010)於2010年12月5日舉行,由鄭裕玲、崔建邦擔任大會司儀。 為表隆重,本年度最佳男、女主角及我最喜愛的電視男、女角色獎項的最後五強,於頒獎禮進行期間逐一揭曉,並頒予金牌給各入選人。由於羅君左及王天林在日前不幸因病去世,故在頒獎典禮開始前,特設一環節來悼念。.

查看 劉天賜和2010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3月10日

3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9天(闰年第7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6天。.

查看 劉天賜和3月10日

黃子敬蘇GOOD蘇施黃铁塔凌云金牌司仪雞同鴨講電視風雲雙星報喜 (無綫電視節目)陳真陶傑Phone-in李天命杜琪峯梁文道棟篤笑次文化堂歡樂今宵正識第一江山如此多FUN汪明荃50周年世紀盛宴濟公 (電影)本港台電視節目列表 (2000年代)新亞書院斑馬在線撳錢智趣大本營2000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2002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2005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2006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09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0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