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劉伸
劉伸(生卒年不詳),明末官員。湖廣麻城(今屬湖北省)人。.
查看 劉天和和劉伸
周尚文 (明朝將領)
周尚文(),字彥章,諡武襄、英襄,陝西都指揮使司西安後衞(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明朝軍事將領。.
周怡
周怡(),字順之、號訥谿,諡恭節,南直隶寧國府太平縣(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明朝官员、进士出身。周全之孫、周本秀之子、周忭、周恪之兄。.
查看 劉天和和周怡
楊守禮
楊守禮(),字秉節,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劉天和和楊守禮
毛伯溫
毛伯温(),字汝厲,號東塘,江西吉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朝曾官兵部尚書,征討安南,得勝還朝。.
查看 劉天和和毛伯溫
戚賢
戚賢(),字秀夫,號南山、南玄,南京滁州直隸州全椒縣(今安徽省全椒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劉天和和戚賢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查看 劉天和和明史
明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查看 劉天和和明史人物列表
明朝七卿年表
明朝七卿年表,即尚书与都御史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末年(1644年)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与都察院的最高长官。除短暫的明朝中書省時期外,七卿长官均为正二品,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长官。 明朝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礼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都御史,往往與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寺卿合稱“九卿”。明朝時,重臣任擇須由九卿及外省巡撫、總督公開舉薦,此為廷推。各部司不能單獨決定的國家大事、要事,須經七卿、九卿公決,此為廷議。而由三法司無法決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七卿、九卿開會定獄,此為廷鞠或園審。七卿與明朝內閣構成了明朝的行政權力中心與決策核心。 此表不包括明朝南京尚書與都御史年表。.
查看 劉天和和明朝七卿年表
明朝兵部尚書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雅稱為“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14世紀時中國的明朝兵部尚書,相當于當今现代中国的國防部長。 明朝兵部尚書中,有包括指揮京師保衛戰的于谦,有指挥宁锦之战的袁崇焕,以及明亡后抵御清朝部队的史可法,也有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等人。永樂遷都后,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多半為虛銜,不過南京兵部尚書負責舊都金陵的防守工作。.
查看 劉天和和明朝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