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交

指数 劉交

劉交(),字游,沛郡丰邑人,漢高祖劉邦之弟,被封為楚王,諡號楚元王。劉交是荀子的學生浮丘伯門下弟子,他為《詩經》作傳注,號稱《元王詩》。.

79 关系: 劉太劉太公劉交劉廣 (德侯)劉延孫劉伯劉德 (陽城侯)劉禮劉純劉登劉隗劉遺民劉解憂劉賈劉辟彊 (宗正)劉茂 (曹魏)劉郢劉慶卢绾史記人物列表史记吳國 (漢朝)同姓九王吕雉宗姓宗正宗政姓宋武帝左伯桃七国之乱下邳縣京兆韦氏彭城刘氏彭城郡徐州城墙徐州市刘向刘备刘姓刘富 (西汉)刘不害刘延寿刘嘉刘喜 (代王)刘知几刘道 (楚王)刘辟强刘邦刘歆刘注...刘朝刘戊呂產前194年王遂 (汉朝)紅姓羊角哀申培韩信韋孟西漢經學傳承列表西漢藩王列表魯郡诛吕安刘資治通鑑人物列表齊郡蜀汉赣榆大事纪年列表陳嬰陈平 (汉朝)東海郡楚王汉书汉朝宗正、宗伯列表汉惠帝沛县漢書人物列表浮丘伯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 扩展索引 (29 更多) »

劉太

劉太,又作劉泰,汉惠帝最幼子,生母不详。 前188年,惠帝駕崩,臨朝聽政的吕太后立劉恭為皇帝。前184年劉恭因不受控制,被呂太后所廢殺,恆山王劉弘登基,即「後少帝」,劉太被立为昌平侯。 前181年二月,封吕王,不久改为濟川王,又改封梁王。 前180年呂太后駕崩,陳平、周勃、灌婴等大臣列侯和齐王刘襄、楚王劉交等打算消滅把持政權的呂姓外戚,發動了誅殺諸呂的事變,之后諸大臣称劉弘與漢惠帝諸子血緣不明,是呂后由宮外迎來的私生子,絕對不是汉惠帝的親生儿子,将他與其兄弟劉太、劉武、劉朝等一併杀害滅口。.

新!!: 劉交和劉太 · 查看更多 »

劉太公

劉太公(),中國秦末漢初時期沛郡豐邑(今中國江蘇省丰縣)人,是漢朝建立者劉邦的父親。.

新!!: 劉交和劉太公 · 查看更多 »

劉交

劉交(),字游,沛郡丰邑人,漢高祖劉邦之弟,被封為楚王,諡號楚元王。劉交是荀子的學生浮丘伯門下弟子,他為《詩經》作傳注,號稱《元王詩》。.

新!!: 劉交和劉交 · 查看更多 »

劉廣 (德侯)

劉廣,西漢沛縣(今江蘇省)人,漢高祖劉邦之侄,劉邦兄長劉仲之子,吳王劉濞之弟,被劉邦封為德侯,死後諡號為「德哀侯」,故稱「哀侯」。 七国之乱平息后,朝廷保留了楚国,以楚元王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是为楚文王。但却不许德侯入为吴王,于是封國廢除,吳國至此滅亡。.

新!!: 劉交和劉廣 (德侯) · 查看更多 »

劉延孫

劉延孫(),彭城呂人。劉延孫是南朝宋雍州刺史劉道產之子。宋孝武帝心腹,在宋官至尚書僕射。.

新!!: 劉交和劉延孫 · 查看更多 »

劉伯

刘伯,汉朝宗室,刘太公的长子,是汉高祖刘邦大哥,早逝,高帝五年春正月(前202年春正月),追尊为武哀侯(刘邦时为汉王,故不追尊其为王,是为其称帝前准备)。高后八年夏五月辛未(前181年夏五月辛未),追尊其为武哀王。 刘伯在世时,颇为疼爱弟弟刘邦,而刘邦常带领狐朋狗友到兄长家白喫白喝,刘伯不介意。刘伯去世后,刘邦一如往昔,刘伯之妻对此非常厌烦。有次刘邦再次带人来,要求喫饭,其嫂就不停的刮着锅底,假装饭已吃完。客人走后,刘邦入厨房,见锅中还有饭,因此怨恨其大嫂。刘邦称帝后,封众子侄为藩王、列侯,独不封刘伯之子刘信。刘太公问刘邦緣由,刘邦对曰:“我不是忘了他,只是他母親太不厚道了。”经刘太公敦促下才封刘信为羹頡侯,「羹頡」是個嘲諷的封號,意思是用勺子刮鍋底。.

新!!: 劉交和劉伯 · 查看更多 »

劉德 (陽城侯)

劉德,汉朝大臣,字路叔,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曾孙、红懿侯刘富之孙、宗正劉辟彊之子。阳城缪侯。刘德喜好黄老之学,有智谋,少时数言事,汉武帝召见于甘泉宫,被汉武帝称赞他为“吾家千里驹”。 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为宗正丞,参与审理刘泽的案件,后迁为大鸿胪、太中大夫、青州刺史。元凤三年(前78年)年,复为宗正。他曾经主办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盖长公主谋反一案。他深为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的器重,他的妻子死了,霍光曾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认为霍光权势太盛而无法长久,因此拒绝了霍光的美意。 盖长公主的孙子谭曾向他自我表白,他向其指出盖长公主起居无状予以驳斥。后被诬因怨望大将军霍光而不娶霍光的女儿,诽谤燕王刘旦等的一案的处理,于是被罢免职位,不久又被霍光起用为青州刺史,一年后复为宗正,并因参与拥立汉宣帝有功,赐爵关内侯,地节年间,封为阳城侯。为人宽厚,为京兆尹时,多平反冤狱,知足不辱。.

新!!: 劉交和劉德 (陽城侯) · 查看更多 »

劉禮

刘礼,汉朝宗室,西汉楚王。 其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他开始在朝廷做宗正,封平陆侯。前154年,其侄刘戊与吴王刘濞等掀起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平定,刘戊自杀。汉景帝命刘礼继楚王位。一共在位三年。前151年,刘礼去世,谥号文,他儿子刘道嗣位。 史記載劉禮曾出現於【細柳營】的典故。.

新!!: 劉交和劉禮 · 查看更多 »

劉純

刘純,汉朝宗室,西汉楚王。其高祖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前115年,其父刘注去世(據史記,漢書作前117年,在位16年)。汉武帝命刘純继楚王位。一共在位十七年。(據《史記集解》引徐廣說,《漢書》表、傳皆作十六年)前98年,刘純去世,谥号节,他儿子刘延寿嗣位。.

新!!: 劉交和劉純 · 查看更多 »

劉登

刘登可以指:.

新!!: 劉交和劉登 · 查看更多 »

劉隗

劉隗()《晉書.劉隗傳》在劉隗投奔後趙後只有「勒以為從事中郎、太子太傅。卒年六十一。」的記載,未詳其卒年;咸和八年戰死潼關的丞相左長史劉隗皆見於《晉書.石勒下》及《資治通鑑》,胡三省作註時亦認為這就是當日投奔後趙的晉臣劉隗。,字大連,東晉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兩晉時期的官員,在東晉時官至鎮北將軍。王敦之亂時率朝廷軍隊抵抗王敦失敗,投奔後趙。.

新!!: 劉交和劉隗 · 查看更多 »

劉遺民

劉遺民(),原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人。.

新!!: 劉交和劉遺民 · 查看更多 »

劉解憂

劉解憂(),漢朝楚元王劉交的五代孫女,劉戊的孫女,繼劉細君之後, 成為西漢和親公主,封號不明,世稱為解憂公主。.

新!!: 劉交和劉解憂 · 查看更多 »

劉賈

劉賈,秦末漢初沛縣(今江蘇沛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宗室,頗有戰功,封為荊王。英布造反時,抵抗而陣亡。.

新!!: 劉交和劉賈 · 查看更多 »

劉辟彊 (宗正)

劉辟彊,汉朝大臣,字少卿,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孙、红懿侯刘富之子。 劉辟彊喜欢读《诗经》,能写好文章。汉武帝时,以宗室随二千石论议,在诸宗室居首。清静少欲,每每以书自娱,不肯出仕。汉昭帝即位,有人劝大将军霍光,重用宗室,避免诸吕的下场。霍光委用刘辟强的儿子刘德,又得知劉辟彊健在,遂拜劉辟彊为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尉。劉辟彊官至宗正,在宗正任上数月而卒。子劉德、孙刘向、曾孙刘歆并知名。.

新!!: 劉交和劉辟彊 (宗正) · 查看更多 »

劉茂 (曹魏)

刘茂,三国時代曹魏政治人物、武将。楚元王劉交的後裔,東晋侍中劉隗的祖先唐長孺《魏晋南北朝史論拾遺》引王敦之言。。与带方郡太守劉夏一族。 刘茂是彭城郡(今江蘇省徐州市)人。正始年間,刘茂任乐浪郡太守。正始六年(245年)刘茂和带方太守弓遵討伐高句麗支配下的濊部落。濊的首長不耐侯率领属下的邑落,投降劉茂。正始八年(247年),不耐侯朝貢曹魏,魏帝曹芳勅命封不耐濊王。.

新!!: 劉交和劉茂 (曹魏) · 查看更多 »

劉郢

刘郢客,汉朝宗室,西汉楚王,《史记》作刘郢。其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前178年,其父刘交死后,刘郢继位。一共在位四年。前174年,刘郢去世,谥号夷,他儿子刘戊嗣位,即七国之乱的楚王。 汉武帝时,其孙女解忧公主在江都公主刘细君死后和亲乌孙。.

新!!: 劉交和劉郢 · 查看更多 »

劉慶

刘庆可以指:.

新!!: 劉交和劉慶 · 查看更多 »

卢绾

盧綰(),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中阳里人,西汉时期异姓诸侯王之一。卢绾深得刘邦的信任,官至太尉,后又獲封为长安侯。燕王臧荼的叛乱被平定后,卢绾獲刘邦封为燕王,後在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心不自安,私通陈豨与匈奴事发,招致朝廷征討,逃亡匈奴,獲封为东胡卢王,死于该地。.

新!!: 劉交和卢绾 · 查看更多 »

史記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劉交和史記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劉交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吳國 (漢朝)

吴国,原称荆国,西汉时期封国。 前201年,刘邦将楚王韩信贬为淮阴侯。楚国一分为二:东阳郡、鄣郡、吴郡为荆国,以从兄刘贾为荆王;薛郡、东海郡、彭城郡为楚国,立弟弟刘交为楚王。前196年,刘贾被英布所击杀。次年,改荆国为吴国,刘邦封二哥刘喜的儿子刘濞为吴王。前154年,吴王刘濞领头挑起吴楚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平定,刘濞被杀,吴国国除。 Category:西汉藩国 Category:江苏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19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前1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劉交和吳國 (漢朝) · 查看更多 »

同姓九王

同姓九王,汉初刘邦分封的刘氏子弟封国国王,共有齐、楚、吴、淮南、燕、赵、梁、代、淮阳九个。.

新!!: 劉交和同姓九王 · 查看更多 »

吕雉

呂雉(),字娥姁,汉高帝刘邦皇后。西汉时称吕太--,简称吕--,谥号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妻子(前202年-前195年),一直追随刘邦征战,被封为汉王王后,直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即皇帝位后,尊为皇后。惠帝即位,尊為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惠帝死后,虽为少帝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世的皇祖母,但不称太皇太后,仍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掌控朝政达八年《汉书·高后纪第三》载:“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 吕雉有两兄吕泽、吕释之,以及姊吕长姁、妹吕嬃;其二位兄长皆因追随刘邦征战封侯。吕雉生一子一女,为漢惠帝、魯元公主。 漢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聽政,并嗜酒燕乐,导致多病;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朝称制,于吕太后元年、四年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共主政八年。因此《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呂太后生平,将其历史地位看作等同于一任帝王。吕太后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受到了前后同一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高度赞扬。 汉初制度简约。吕雉主持明确了汉朝的后宫尊卑制度,于称制七年主持重新议定了汉高祖母亲、兄姊的谥号,将刘邦的母亲和姐姐均由“夫人”升为“--”。 據东汉班固所著《漢書》記載,劉邦死後,匈奴首領冒頓曾寄國書向吕太后求婚,意在標揚匈奴武力,刻意貶低漢朝國力。吕太后以年邁為由婉言拒绝,不过继续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吕太后称制期间曾大封亲族为王。前180年8月18日(七月三十),吕雉逝世,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更立汉高祖次子代王继承宗庙,是为汉文帝。.

新!!: 劉交和吕雉 · 查看更多 »

宗姓

宗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6位。.

新!!: 劉交和宗姓 · 查看更多 »

宗正

宗正為中國古代官名,秦朝時起設立,為皇室親屬之近官,為管理皇族事務的官員。 汉朝,宗正是九卿之一,一般由刘氏同族出任,西汉时期的宗正多由楚元王刘交后代出任,刘郢客、刘礼、刘辟彊、刘德、刘向、刘庆忌皆担任过“宗正”一职,這是由於宣帝時霍光拉拢宗室,拜刘辟彊为光禄大夫,“徙为宗正”,其子刘德则“待诏丞相府”,又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刘向更因此捲入外戚许嘉、史高和宦官弘恭、石显的政治斗争中,班固称其“奕世宗正”。漢平帝元始四年宗正更名為宗伯。王莽時期,宗正合併為秩宗,東漢時復稱宗正。宗正下設都司令空丞,內官長丞等職。 宗正一職於南朝曾廢除,後期恢復,改名为宗正卿、宗正寺卿(宗正寺的主管长官)。明清時期,改稱宗人府,到清朝時仍不廢。宗正星官共由二星組成,在現在通用的88星座中屬於蛇夫座。.

新!!: 劉交和宗正 · 查看更多 »

宗政姓

宗政姓本作宗正姓,是漢字复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23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劉交和宗政姓 · 查看更多 »

宋武帝

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綏輿里(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区)人,東晉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時期劉宋開國皇帝。早年出身十分貧寒,劉裕最初為北府將領孫無終的司馬,在孫恩之亂中展現其軍事才能,及後更發起義軍擊敗篡位的桓玄,恢復了東晉政權,並獲得了極高名望,並在不久之後掌握朝權。 劉裕趁南燕内讧之际而出兵滅燕,隨後又平定了盧循之亂,以及消滅了劉毅、諸葛長民及司馬休之等異己,鞏固了在東晉國內的地位。接著又乘後秦内乱而北伐,收復了洛陽及關中地區,受封宋公並得九錫,終篡奪了東晉政權,建立劉宋,開始了南北朝時代。.

新!!: 劉交和宋武帝 · 查看更多 »

左伯桃

左伯桃,春秋時期燕國人。明朝小说家馮夢龍作品《喻世明言》中人物。 并未证实历史上有此人,《喻世明言》中提到的“楚元王”“荆轲”分别处于西汉和战国时期,皆与春秋相矛盾。 春秋時代,楚元王(春秋时候没有楚元王)招賢納士。羊角哀應詔前往。他在路上遇上左伯桃,並與他結為兄弟,同赴楚國都邑郢。由於時值嚴冬,刮起大風雪,他們感到寒冷和飢餓。左伯桃發現糧食不足且衣物不夠禦寒,於是將衣物脫下給羊角哀穿著以成全羊角哀的抱負,但自己則活活凍死。羊角哀流著淚地把左伯桃的屍首埋葬在一個老樹的枯洞裏,並背起錢搭和乾糧,哭著離去。當羊角哀其後到達郢都,他得到上大夫裴仲舉薦,上陳十策,拜中大夫一職。朝廷更賜其黃金百兩。羊角哀後奏請楚王為左伯桃建墓立祠「忠義之祠」以表思念。.

新!!: 劉交和左伯桃 · 查看更多 »

七国之乱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 七王為: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新!!: 劉交和七国之乱 · 查看更多 »

下邳縣

下邳县,古县名,今江苏省徐州市境。是中国古代长期设置的县,由秦代至明代共存在了约1600年。下邳县设置的大部分时间为所属州郡的治所。.

新!!: 劉交和下邳縣 · 查看更多 »

京兆韦氏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在唐朝,京兆韦氏又成为李武韦杨集团的一部分,家族共宰相十七人。.

新!!: 劉交和京兆韦氏 · 查看更多 »

彭城刘氏

彭城刘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彭城郡为郡望的刘姓士族,是汉朝宗室后裔。一说为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一说彭城丛亭里刘氏为汉宣帝刘询之子楚孝王刘嚣曾孙居巢侯刘恺的后裔。彭城刘氏是最为著名的刘姓士族,至唐代,与其它姓氏类似,刘姓者多自称为彭城刘氏。.

新!!: 劉交和彭城刘氏 · 查看更多 »

彭城郡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新!!: 劉交和彭城郡 · 查看更多 »

徐州城墙

徐州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1928年,徐州城墙拆除。现仅存哉亭公园内约150米墙段。.

新!!: 劉交和徐州城墙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劉交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刘向

劉向(),字子政,原名更生,漢朝宗室。著有《別錄》、《新序》、《说苑》、《列女传》、《洪範五行傳》、《五紀論》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劉向曾官中壘校尉,故世称劉中壘。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歎》一篇。經學家劉歆為其子。.

新!!: 劉交和刘向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劉交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刘姓

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佔中國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根據中國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劉是第四大姓。歷史上,劉姓建立了汉朝、後漢、劉宋、南漢等政權。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刘姓的郡望有二十多个,以彭城刘氏最为知名。劉(류、유)姓在韓國亦有分佈,在當地排名第32位,有約22萬人。.

新!!: 劉交和刘姓 · 查看更多 »

刘富 (西汉)

刘富(),西汉宗室,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楚元王刘交之子。 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四月封刘富为休侯。他的侄子楚王刘戊淫乱残暴,和吴王刘濞通谋叛乱。刘富使人劝谏刘戊,刘戊不听,刘富害怕而母亲逃奔京师。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与吴王刘濞等起兵叛乱,刘富连坐被免侯,削去属籍。后来朝廷知道他曾经多次劝谏刘戊,于是改封刘富为红侯。因为其母与窦太后有亲,许留京师。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去世,谥号庄侯,其后悼侯刘澄即位。汉景帝中元年(前149年)敬侯刘发即位。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刘章即位红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刘章无子国除。其子劉辟彊,劉辟彊之子刘德,刘德之子刘向,刘向之子刘歆。.

新!!: 劉交和刘富 (西汉) · 查看更多 »

刘不害

刘不害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劉交和刘不害 · 查看更多 »

刘延寿

刘延寿,汉朝宗室,西汉楚王。其高祖父刘礼是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前98年(據《史記集解》引徐廣說,《漢書》作前100年,在位32年),其父刘纯去世。刘延寿一共在位二十九年。汉宣帝即位,刘延寿以为广陵王刘胥为汉武帝子,阴谋辅助他登基,故为其后母弟赵何齐取广陵王之女为妻。与赵何齐相谋:“我与广陵王相结,天下不安,发兵助之,使广陵王立,何齐尚公主,列侯可得也。”因使赵何齐奉书给广陵王:“愿长耳目,毋后人有天下。”前69年,赵何齐之父赵长年上书告发。事下有司,考验辞服,刘延寿自杀,楚国除。.

新!!: 劉交和刘延寿 · 查看更多 »

刘嘉

下列人的名字为刘嘉:.

新!!: 劉交和刘嘉 · 查看更多 »

刘喜 (代王)

刘喜,字仲,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省豐縣)人,汉高祖刘邦二哥,刘太公的次子。原封代王,後因胡人進犯時臨陣脫逃,被降為郃陽侯。後來刘喜的儿子刘濞封为吳王,劉喜又被追尊為王,谥號顷,故稱代顷王、吳顷王。.

新!!: 劉交和刘喜 (代王) · 查看更多 »

刘知几

劉知幾(),字子玄,唐代史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朝永隆年間(680年)以弱冠舉進士,官至左散騎常侍。他歷任著作佐郎、中書舍人、著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餘年。期間深感宰相大臣監修,多所干預,不能秉筆直書其言。 景龍二年(708年)辭去史職,從事私人修史工作。劉知幾一生從事史書編輯工作,著有《刘氏家乘》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史通》二十卷、《睿宗实录》十卷、《刘子玄集》三十卷;合著有《三教珠英》一千三百一十三卷、《姓族系录》二百卷、《唐书》八十卷、《高宗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三十卷。仅有《史通》传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家須有三長:史才、史学、史识;对著史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属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的态度。 開元九年(721年),六十歲的他時因營救長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貶為安州都督府別駕,不久便去世,享年六十一歲。有六子:劉貺、劉餗、劉匯、劉秩、劉迅、劉迥。有一女劉氏(714年—771年三月)嫁李神通玄孙洺州清漳县尉李衡。.

新!!: 劉交和刘知几 · 查看更多 »

刘道 (楚王)

刘道,汉朝宗室,西汉楚王。 其祖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前151年,其父刘礼去世。刘道一共在位二十二年。前129年,刘道去世,谥号安,他儿子刘注嗣位。.

新!!: 劉交和刘道 (楚王) · 查看更多 »

刘辟强

刘辟强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劉交和刘辟强 · 查看更多 »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新!!: 劉交和刘邦 · 查看更多 »

刘歆

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改名劉秀,漢朝宗室,西漢末年及新朝官員及重要學者,協助王莽篡位,出任新朝高職「羲和官」,號稱國師,晚年卻因兒子被殺與誤信預言,謀叛事敗自殺。劉歆博覽圖書,精通經學,提倡古文經學,推動把《左傳》及《古文尚書》等古文經列於學官,引起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他曾與父親劉向一同校閱宮庭藏書,編成目錄學的重要著作《七略》及《別錄》,反映當時的學術思想流派。.

新!!: 劉交和刘歆 · 查看更多 »

刘注

刘注,汉朝宗室,西汉楚王。其曾祖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前129年,其父刘道去世。刘注继位,一共在位十四年。前115年,刘注去世(據史記,漢書作前117年去世,在位12年),谥号襄,他儿子刘纯嗣位。龟山汉墓就是刘注的墓地。.

新!!: 劉交和刘注 · 查看更多 »

刘朝

劉朝,汉惠帝之子,生母不详。有兄弟劉恭、劉弘、劉泰、劉武等。 惠帝駕崩,劉恭立為皇帝。吕后四年(前184年)劉恭與呂后結怨,被呂后所廢殺,恆山王劉弘登基,即「後少帝」。 吕后元年(前187年)四月,被立为轵侯。四年(前184年)五月,改封恒山王。 八年(前180年)呂后駕崩,陳平、周勃、灌婴等大臣列侯和齐王刘襄、楚王劉交等打算消滅把持政權的呂姓外戚,發動了誅殺諸呂的事變,之后諸大臣称劉弘與汉惠帝諸子血緣不明,是呂后由宮外迎來的私生子,絕對不是惠帝的親生儿子,将他與其兄弟劉太、劉武、劉朝等一併杀害滅口。.

新!!: 劉交和刘朝 · 查看更多 »

刘戊

刘戊()西汉楚夷王刘郢客之子,为汉封国楚国之楚王。在位时间为前174年-前153年。因参与七国之乱,兵敗自盡。.

新!!: 劉交和刘戊 · 查看更多 »

呂產

吕产(),表字不詳,山陽郡單父縣(今山東省單縣)人。秦末和漢初外戚人物,漢高祖皇后吕雉(呂后)的侄子,拜相、封為梁王。大臣、列侯們誅殺諸呂時,被殺。.

新!!: 劉交和呂產 · 查看更多 »

前194年

没有描述。

新!!: 劉交和前194年 · 查看更多 »

王遂 (汉朝)

王遂,字伯纪,西汉济南郡东平陵县(今山东省章丘市西)人。.

新!!: 劉交和王遂 (汉朝) · 查看更多 »

紅姓

红姓(红 拼音:niè 古音:neo 尼夜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00位。在现代它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劉交和紅姓 · 查看更多 »

羊角哀

羊角哀,春秋时期雍州人。明朝小说家馮夢龍作品《喻世明言》中人物。 并未证实历史上有此人,《喻世明言》中提到的“楚元王”“荆轲”分别处于西汉和战国时期,皆与春秋相矛盾。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楚元王)所封的楚国招賢,(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七·羊角哀舍命全交》提到的是却是春秋时候。“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捨其命,留名萬古。春秋時,楚元王崇儒重道。”) 羊角哀應詔前往,路上遇左伯桃,二人結為兄弟,同赴楚都。時值嚴冬,有大風雪,二人又凍又餓,左伯桃將衣物脫下給羊角哀,自己活活凍死。羊角哀至楚都,得上大夫裴仲舉薦,上陳十策,拜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羊角哀奏請楚王,為左伯桃建墓立祠。.

新!!: 劉交和羊角哀 · 查看更多 »

申培

申培,又稱申培公、申公(),鲁(今山東曲阜)人,漢初儒家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學家,與楚元王劉交俱師從戰國儒家大師荀子門人浮丘伯,與王式等人同為儒家學者。.

新!!: 劉交和申培 · 查看更多 »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新!!: 劉交和韩信 · 查看更多 »

韋孟

韋孟,西漢彭城人,楚王師傅。 韋孟曾经担任御史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下》称之为围,《史记·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认为此时担任御史大夫的是申屠嘉。韋孟缺任时,汉文帝徵召河东太守季布担任御史大夫,听说其使酒,于是不用。遣归河东郡。韋孟任楚王劉交、劉郢客及劉戊三代師傅。劉戊荒淫無道。 韋孟作詩勸諫: 後辭去官位,遷家於鄒城。 又作詩一篇: 韋孟卒於鄒城。又有人說此兩詩為韋孟子孫好事者所為。.

新!!: 劉交和韋孟 · 查看更多 »

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載中國西漢經學重要人物及傳承。玆据此傳撰成下表。籍貫及人名等皆本該傳原文。“皇帝”指與官職對應者;官職采人物的最高官職,待查者暫錄儒林傳所舉官職於此。《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亦載有儒家早期傳承情況,讀者可加以參考。.

新!!: 劉交和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漢藩王列表

《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載,“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愽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禄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本表列出西漢所有的諸侯王。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諡號僅列王號、侯號者,為因謀反、犯罪等原因而無諡號。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劉交和西漢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魯郡

魯郡,中國古代郡、國名。.

新!!: 劉交和魯郡 · 查看更多 »

诛吕安刘

诛吕安刘是中国西汉建立的第二十三年即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二十六日齐哀王起兵至汉孝文帝元年十月一日汉孝文帝即位的六十六日之间所连续发生的两场政变诛吕政变和安刘政变的总称。 皇太后吕雉驾崩前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吕产为相国,执掌汉朝军政大权。吕雉同时任命任命宿将灌婴为大将军发兵镇守荥阳,以防东方刘氏诸王起兵篡夺皇位。吕雉驾崩後,吕禄的女婿朱虚侯刘章从妻子处得知岳父立场温和,便密告兄长齐哀王刘襄起兵,刘襄协同叔父楚元王刘交举兵西进,想自立为帝。吕产闻讯想要发兵平乱,但朝中大臣陈平與周勃等人及时介入反呂,将可能发生的全面内战转化为诛吕政变,巧妙的诛杀了吕氏一族。 由于此前汉孝惠帝早亡,吕雉所立皇帝刘弘被質疑並非孝惠帝的親生子,正当性不足,刘襄會同叔父刘交起兵欲争夺皇位。为了解决皇位继承问题,陈平等杀害了刘弘和他的三个兄弟,拥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此后陈平與周勃等人为了稳固皇权做了数种措施,最终安刘,为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新!!: 劉交和诛吕安刘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新!!: 劉交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劉交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劉交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新!!: 劉交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 查看更多 »

陳嬰

婴,秦末汉初人物。.

新!!: 劉交和陳嬰 · 查看更多 »

陈平 (汉朝)

平(),西汉阳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以谋略见长。在楚漢相爭時,初在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西汉建立后,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東),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新!!: 劉交和陈平 (汉朝) · 查看更多 »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新!!: 劉交和東海郡 · 查看更多 »

楚王

楚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劉交和楚王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劉交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朝宗正、宗伯列表

宗正,是汉朝九卿之一,为中央政府管理皇族相关事务的职官。汉高祖七年二月,汉朝初次设置宗正官,掌管宗室和外戚的属籍,并参与宗室犯罪的审理,皇帝、皇后的废立,参与皇室婚丧仪式。汉平帝元始四年,宗正更名为宗伯,王莽新朝时期改为秩宗,东汉建立后又恢复为宗正。汉朝宗正大多以刘氏宗室出任,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在西汉多次出任宗正,甚至因此改姓宗政姓。.

新!!: 劉交和汉朝宗正、宗伯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惠帝

漢惠帝劉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字满,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之子。西汉第二代皇帝,於前195年6月23日—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惠帝」,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所立的「皇太子」(扶蘇被訛稱為秦「皇太子」,事實上只是長子,秦始皇未立之。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诈立为皇太子)。 惠帝在位期间,以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修筑长安城,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惠帝在位时朝政深受母亲呂后干预,呂后具有压制性的影响力,並成为實際统治者,因此司马迁《史记》未设孝惠本纪,反而设〈吕太后本纪〉。 由于受到有限的历史史料,加上其被呂后控制,史官为提高其異母弟汉文帝的地位,长期以来将惠帝视为一位“仁弱”君主,由司馬遷開始,古代学者稱在位时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对惠帝往往不太注意,且他所有的兒子都被誅滅諸呂的陳平、周勃、夏侯嬰等大臣們殺死滅口,更無子嗣可提,故只有偶爾宣揚其仁慈友愛的性格。 近世学者所著秦汉史更常直接对其略而不提,而对他的研究也屈指可数,近年有少数学者将他重新审视,稱其統治時與呂后配合,採用黃老之道,能與民休息,但另外的學者則稱,政治上建樹基本上屬於呂后的發揮,惠帝甚至不如部分东汉皇帝通過宦官與外戚大臣鬥爭而掌握实权,故评价不高。 惠帝之後的漢朝和西晉皇帝諡號中都有一「孝」字(除漢光武帝、晉武帝、劉辯,不含追封),故常省略。.

新!!: 劉交和汉惠帝 · 查看更多 »

沛县

沛县是中國江苏省徐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古有“沛澤”而得名,东滨微山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北接鱼台县,西邻丰县,南临铜山区。面积1576平方千米,2015年戶籍人口130.12万。是汉太祖刘邦和多位漢初重臣的故乡,相传也是朱元璋的祖籍,因此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之美誉。.

新!!: 劉交和沛县 · 查看更多 »

漢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劉交和漢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浮丘伯

浮丘伯,齐国人,战国至汉代初期儒家学者。先秦時曾學於荀子,浮丘伯精于治《诗》,秦时传授楚元王刘交、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人。及秦焚书,弟子楚元王等相别去。 汉初,高祖刘邦过鲁国,召见儒生,浮丘伯携弟子申培公等见汉高祖于南宫。吕后时期,浮丘伯西游长安,楚元王闻之,遣子刘郢客与同学申培公、白生、穆生等西至长安,就学于浮丘伯,卒业。.

新!!: 劉交和浮丘伯 · 查看更多 »

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

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旨在列出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

新!!: 劉交和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刘交楚元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