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利福平

指数 利福平

利福平(Rifampicin)為一種廣效性抗生素,可治療包含結核病、痲瘋病,以及軍團病等疾病 -->。利福平通常與其他抗生素合用,除了用於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以及 -->。如果要長期用藥,建議監測血球數量及肝臟酵素功能 -->。本品为红色或暗红色的结晶状粉末,不溶于水,可透過口服及靜脈注射給藥。 常見副作用包含惡心、嘔吐、腹瀉,以及食慾降低 -->。尿液、汗液及淚液成紅色或橙色屬正常現象 -->,另可能會造成肝臟傷害及過敏反應 -->。本品常用於治療罹患開放性肺結核的孕婦,但其對於胎兒的傷害尚未明瞭 -->。利福平屬於 -->,其作用機轉為阻斷細菌的RNA轉錄。 利福平於1957年首次合成,並於1971年上市。本品列名於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為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藥物之一。利福平屬於學名藥,在發展中國家一個月療程所需藥物的批發價約為3.90美金。在美國境內,同樣的劑量則需 120 美金。利福平是由中提煉而得。.

29 关系: ATC代码 (J04)ATC代码 (QJ54)吡喹酮复合口服避孕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广泛耐药结核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伊马替尼军团病结核病白喉達普頌麻风病黄疸茶碱肝炎肠球菌脑膜炎RifampicinRifampinT7 RNA聚合酶抗细菌药恙蟲病恙蟲東方體梅毒沙眼會厭炎懷孕分級4-氨基水杨酸

ATC代码 (J04)

Category:药物 J04.

新!!: 利福平和ATC代码 (J04) · 查看更多 »

ATC代码 (QJ54)

Category:药物 J54.

新!!: 利福平和ATC代码 (QJ54) · 查看更多 »

吡喹酮

吡喹酮(Praziquantel,或Biltricide)為一種用於人類及動物的驅蟲藥,專門治療絛蟲及吸蟲。對於血吸蟲、中華肝吸蟲、特別有效,吡喹酮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上的藥物,為世界上對於基本公共衛生最重要的藥物之一。1970年代由拜耳公司的藥學部研發成功。.

新!!: 利福平和吡喹酮 · 查看更多 »

复合口服避孕药

复合口服避孕药或复方口服避孕药是目前最常见的避孕药。它是一种通过服用复合雌激素和孕激素来控制生育的方法。如女性在經期時每日服用这种药,可达到避孕的效果。在美国1960年第一次批准使用避孕药,使之成为非常普及的生育控制方法。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亿妇女采用这种办法避孕。它的使用受到不同的国家、年龄、教育背景和结婚状态的影响,大多数在发達国家。大约1200万美国妇女,四分之一16-49岁的英国妇女服用避孕药 British women aged 16–49: 24% currently use the Pill (17% use Combined pill, 5% use Minipill, 2% don't know type) ,在日本却只有1%的妇女使用避孕药。 对避孕药副作用的争议一直不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医学界已经基本确认复合口服避孕药不会造成癌症以及肥胖,并且普遍认为,相对意外怀孕造成的危害,服用避孕药对妇女健康利远大于弊。因为无论对于第一年新使用者还是有经验的完美使用者,避孕药都是目前失败率最低的避孕手段。 注:本条目中单指避孕药(The Pill)时意为复合避孕药(COCP)和单一激素避孕药(POP)的统称,因为一些研究将两种短效口服避孕药一起统计,而两种药的全部统计结果基本适用于复合避孕药。因为复合避孕药效果好,而目前单一激素避孕药对乳腺癌的影响仍然不确定而且服用时间限制严格,因此一直以来普遍使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基本都是复合避孕药。.

新!!: 利福平和复合口服避孕药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法語: Listes modèles OMS des médicaments essentiels; 英語: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出版物,內容包含最有效、最安全並能滿足最基本需求的藥物。 此清單分為核心清單與補充清單,核心清單能花費較少的醫療資源解決健康問題;補充清單需要額外的醫療措施,如需要醫生或醫療器材,成本相對高。約有25%的藥物屬於補充清單,而有些藥物同時在核心與補充清單。清單中大部分的藥物屬非专利产品,而有些藥物有專利。 截至2016年,共有155个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清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第一份清单发布于1977年,共包括204种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每两年更新这份清单一次。以下内容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4月发布的的第19版,共包含410藥物。第20版預計將於2017年出版。 2007年,世卫组织针对未满12岁的儿童制定并公布了第一份,并在2013年4月发布了第四版。.

新!!: 利福平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 查看更多 »

广泛耐药结核

广泛耐药结核(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即XDR-TB)是结核病的一种,专指对利福平(rifampicin)和异烟肼(isoniazid)具抗药性(对这些一线治疗结核药物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称作“多药抗药性结核”——MDR-TB),且对全部喹诺酮(quinolone)类药物以及至少对二线治疗结核药物中卡那霉素(kanamycin)、卷曲霉素(capreomycin)、和阿米卡霉素(amikacin)之一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病。 XDR-TB的旧定义是“对六类二线结核治疗药物中三类或三类以上有抗药性的MDR-TB”。 该旧定义在旧出版物中被引用,今后则不再使用。 对XDR-TB的治疗手段与MDR-TB的相同。但由于治疗的有效率的降低,XDR-TB的死亡率要比MDR-TB高很多。针对XDR-TB的流行病学研究相对有限。目前的认识是,XDR-TB在健康人群中不易传播,但在免疫力低的人群,比如HIV广泛传播的人群中,则能造成流行感染。.

新!!: 利福平和广泛耐药结核 · 查看更多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 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也称无形体病,是一种蜱媒介传染病。 由细胞内的寄生的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曾命名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HGE) 导致。.

新!!: 利福平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 查看更多 »

伊马替尼

伊馬替尼(INN:Imatinib;商品名Glivec,原稱STI571, 諾華公司研發時的編號)是一種由瑞士諾華公司研製銷售,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腸道基質腫瘤等癌症的第一代/舊一代標靶藥物,。是在多種癌症治療中使用的一種酪氨酸激酶抑製劑,最顯著的療效是對費城染色體易位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到2011年,该药已被美國FDA批准用于治疗10个不同的癌症。对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位於第 9 和22對染色體各自斷裂一小段互換連接,造成骨髓細胞功能出現異常,大量製造不正常的白血球,轉位的染色體又稱為「費城染色體」異常。而伊马替尼可以有效地抑制費城染色體基因,使得磷酸化反應無法被催化,導致染色體的功能喪失,抑制不正常的白血球增生。伊马替尼可与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置结合,并阻止其活动。 格列衛及有類似的行動機制的相關藥物的開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近一倍,從1993年31%,2003年至2009年的59%(格列衛於2001年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相比老藥物伊馬替尼有一個相對良性的副作用,讓很多患者過上正常的生活。伊馬替尼治療患有胃腸道基質腫瘤平均存活為是接近5年。相比於之前的9至20個月。 伊馬替尼使慢性顆粒性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十年生存率從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了現在的90%左右,並且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醫師們常抱怨說,伊馬替尼的成本過高。在美國,該活性成分的專利保護將在2015年1月4日到期,而主要成分的β晶型的專利保護將於2019年5月23日到期。 而在印度的在2013年最高法院的裁決駁回其專利保護,這立即成為當時的國際頭條新聞。印度病患可購買廉價的伊馬替尼,也造成世界各地患者私自向印度網購伊馬替尼。 伊馬替尼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研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伊馬替尼的開發者布莱恩·德鲁克尔、尼古拉斯·莱登獲得了2009年美國拉斯克獎和2012年日本國際獎。.

新!!: 利福平和伊马替尼 · 查看更多 »

军团病

军团病是由军团菌引发的非典型肺炎。 其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肌肉疼痛、头痛。有时亦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军团病的症状通常在暴露后两到十天产生。 军团菌自然存在于淡水中。该菌可污染热水器、浴缸及大型空调的冷却塔。军团病通常通过吸入带有细菌的水雾传播。本病亦可通过受污染水体引发。军团病一般不直接通过人际传播,大多数人在暴露后没有被感染。 感染本病的危险因子包括年老、有吸烟史、慢性肺病、免疫功能弱。严重肺炎患者和近期出行的肺炎患者应检查本病。本病通过尿抗原检测和诊断。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本病须通过加强对供水系统的维护来预防军团病通过抗生素治疗。推荐用药包括、阿奇霉素及多西环素等。本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本病感染者死亡率约10%。 本病在全世界的发病情况尚不清楚。目前估计院外感染肺炎中2~9%病例由军团病导致。在美国预计一年有8000到18000例需住院治疗。 仅占全部病例的一小部分。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于夏秋两季较为常见。本病因在上首次检出而得名。.

新!!: 利福平和军团病 · 查看更多 »

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又稱TB)為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通常造成肺部感染,也会感染身体的其他部分。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此型態感染稱為 -->。如果此時沒有適當治療,10%的潛伏感染患者會惡化為開放性結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致死率為 50% -->。結核病的典型症狀包含慢性咳嗽、咳血、發燒、,以及體重減輕。感染其他器官則可能導致其他症狀。 結核病屬於。意即病原體會藉由開放性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過程中所產生的飛沫散佈;而潛伏性結核病患者則不會散布疾病 -->。開放性結核常發生於愛滋病患者及抽菸者,需藉由、顯微鏡檢,及體液培養來進行診斷 --> 。潛伏性結核病患者則可利用結核菌素試驗或血液檢查來診斷。 預防肺結核可透過篩檢高風險者、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接種卡介苗等方法達成。高風險者包含生活環境中與開放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的人。治療通常搭配不同的抗生素組合做一段時間的治療。近年帶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結核桿菌(MDR-TB)日益增加。 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有無法傳染的潛伏性結核病。全球每年大約有1%的人口新感染該病,2014年全球有960萬名開放性結核病患者,150萬例死亡,死亡者當中有95%是來自發展中國家。自2000年起,全球新病例數已逐年下降在許多亞洲與非洲國家,大約有80%的人肺結核檢驗結果為陽性,而在美國的人口中約有5-10%的人肺結核檢驗為陽性。結核病在古代史中就有紀載。.

新!!: 利福平和结核病 · 查看更多 »

白喉

白喉(Diphtheria,来源于希腊语διφθερα(dipthera),意思是「隱藏的皮革」)是由被一種稱為白喉棒狀桿菌的細菌感染造成的。症狀可以從輕微到嚴重,且一般通常是於接觸到致病菌二到五天後開始出現症狀。剛開始出現的症狀通常進展的較和緩,伴隨有喉嚨痛和發熱。而嚴重的病人其喉嚨會出現灰色或白色的斑塊 ,這些斑塊可以阻塞呼吸道並且讓患者在咳嗽時產生如同狗吠一樣的叫聲,稱為義膜性喉炎。脖子會因為腫脹的淋巴結而部分腫大。另外也有一種形式的白喉會感染皮膚、眼睛或是生殖器官。併發症包含有心肌炎、神經發炎、蛋白尿,還有因為血小板低下而造成的流血不止的狀況 -->。心肌炎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而神經發炎則可能導致癱瘓。 白喉通常是經由直接接觸或是飛沫傳染。也可以經由受到汙染的物品而擴散出去 -->。有些白喉帶原的人可能沒有症狀,但仍舊有能力傳播疾病給其他人 -->。白喉桿菌有三種分型,分別能造成不同嚴重度的疾病。感染後的症狀通常是由細菌所製造的外毒素所引起的 -->。觀察喉嚨的外觀並透過喉頭取樣培養可以幫助建立診斷 -->。過去曾被感染過者未來仍舊有感染的機會。 白喉疫苗(即所謂的白喉類毒素),對於預防感染是相當有效的,並且以不同的配方製成。白喉疫苗會和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死菌疫苗共同施打,在孩童時期施打約三或四劑。每隔十年會再建議施打。施打後是否已具有免疫力會藉由抽血檢驗抗毒素抗體的量來確認。治療包括使用抗生素紅黴素和青黴素。對於那些已經暴露在感染源的人,這些抗生素或許也能用來預防感染。嚴重感染的病患有時也需要接受氣管切開術。 2013年官方正式報導有4,700個案例,相較於1980年將近100,000個案例已大幅下降 。然而據傳在1980年代,每年仍舊有將近一百萬的病例產生。目前的案例大多發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印度和印尼。在2013年,死亡人數已從1990年的8,000名減少至3,330名。在白喉流行的區域,主要感染者為孩童。因為廣泛的疫苗施打讓已開發國家中的白喉案例變得非常稀少 --> 。在1980到2004年之間在美國只有57名案例被報導 -->。被感染後死亡率大約在5%到10%之間 -->。這種疾病早在西元五世紀就由希波克拉底所記載過 -->。而白喉桿菌是在1882年由愛德恩·克雷伯發現。.

新!!: 利福平和白喉 · 查看更多 »

達普頌

達普頌(Dapsone)又稱氨苯碸、二胺苯碸或DDS(diaminodiphenyl sulfone),是一種抗生素,常與利福平和一起使用並用於治療痲瘋病 。達普頌是治療肺囊蟲肺炎的第二線藥物,也是免疫缺陷者預防弓蟲症的藥物。它也可以用來治療粉刺等皮膚問題。達普頌可以口服也可以是局部外用藥。 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和缺乏食慾;嚴重的副作用包括、溶血反應(尤其是蠶豆症患者)和超敏反應 。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及食慾不振,其他的副作用則包含了肝炎和皮疹 。雖然對於孕婦的安全性還不是完全清楚,但有些醫生還是持續讓痲瘋病的孕婦使用達普頌。達普頌屬於砜類。 達普頌於1908年被合成出來,自1937年開始研究其抗生素機制,1945年開始用於痲瘋病的治療。達普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在基本藥物清單中,是各醫療體系中重要的藥物。口服的達普頌屬於價格不高的學名藥。.

新!!: 利福平和達普頌 · 查看更多 »

麻风病

漢生病(Leprosy),又作--、癩病、癘風,醫學領域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與瀰漫型痲瘋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但傳染性並不強。感染初期並不會出現症狀,潛伏期可達5至20年。該疾病會在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與眼部出現,導致患處失去痛覺感知的能力,常造成四肢反覆損傷而需部分截肢,也可能出現虛弱與視力變差的症狀。 視不同的細菌數量,漢生病可分為兩種主要的類型:少菌型(paucibacillary)與多菌型(multibacillary)。兩個類型主要是由皮膚感覺遲鈍甚至消失的白色斑塊病變數量來分,少於五個病變稱為少菌型,多於五個則是多菌型。確診漢生病的方式有二:一是在皮膚切片下找到;二是以聚合酶連鎖反應偵測細菌DNA的存在。漢生病的感染者多為經濟狀況不佳者,並多以飛沫傳染的途徑傳播。此病傳染性並不高。 漢生病經治療後可痊癒。針對少菌型漢生病的治療是服用二胺苯碸(Dapsone)及利福平(Rifampin)六個月。而多菌型漢生病的治療則包括12個月利福平、二胺苯碸及氨苯吩嗪的療程。這些治療藥物由世界衛生組織免費提供。此外,也有其他的抗生素能被用來治療漢生病。據統計,2012年全球有189,000位慢性個案及230,000的新個案。慢性個案的數量較1980年代的五百多萬已下降 。大多數的新個案都發生在16個國家,而印度的個案數佔了其中的一半。在過去20年中,有1,600萬的漢生病患者自疾病中痊癒。 漢生病影響了人類數千年。該疾病的英文名稱起源於拉丁文的lepra,意義為「鱗片」。而漢--生病(Hansen's disease)的名稱則是起源於內科醫師格哈德·阿瑪爾·漢生。在部份國家會將病患隔離於漢生病療養院,如印度隔離了超過1,000人,中國數百人,非洲大陸也有隔離病患的情形。然而,大部分的療養院皆已關閉。漢生病在歷史上常受到,而這也是該疾病無法自我通報與早期治療的一個障礙。1954年開始,為了讓漢生病患受到重視,將每年的1月26日或離此日最近的星期天定為。.

新!!: 利福平和麻风病 · 查看更多 »

黄疸

黃疸(jaundice、icterus)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因為體內胆红素過高,造成皮膚及巩膜發黃或是發綠的症狀,一般會伴隨發癢糞便蒼白及尿液顏色偏深的情形。新生兒黃疸是出生後前三天內出現的黃疸,大部份會自然痊癒,不會造成問題。不過若新生兒的胆红素非常高,或是黃疸時間太長,可能會出現稱為的腦部損傷。 黃疸有許多的原因,有些不嚴重,有些則可能會致命,正常人體血液中胆红素的濃度會在 1.0 mg/dL(17 µmol/L),一般黃疸患者的胆红素濃度會超過2–3 mg/dL(34-51 µmol/L)。高胆红素可分為兩種:非結合性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過高及結合性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過高,若是結合性胆红素過高,會在尿液中檢驗出胆红素。也有一些黃疸以外的原因會造成皮膚發黃,包括食用大量含胡蘿蔔素的食物造成的,或是使用像利福平之類的藥物。 非結合性胆红素過高可能是因為、、像吉爾波特症候群之類的基因問題、長時間沒有進食、新生兒黃疸或是,結合性胆红素過高可能是因為肝硬化或是肝炎、感染、藥物或是膽管堵塞。在已開發國家,膽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藥物或是膽管堵塞,而在開發中國家較常見原因是因為、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虫病或是疟疾等傳染病膽管堵塞也可能是因為膽石症、癌症及胰腺炎。進行像超聲波之類的醫學影像檢查可以檢查是否有膽管堵塞的情形。 黃疸的治療和其造成黃疸的原因有關。若是有膽管堵塞,一般需進行手術,否則會進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治療造成黃疸的傳染病,也可能會停用造成黃疸的藥物。對於新生兒則視年齡及早產程度的不同而定,若胆红素濃度會超過4–21 mg/dL(68-360 µmol/L),會進行光照治療或是換血。發癢的症狀可以透過胆囊引流或用熊去氧胆酸來改善。黃疸的英文jaundice源自法文jaunisse,意思是「黃病」。.

新!!: 利福平和黄疸 · 查看更多 »

茶碱

茶碱(Theophylline)是一种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红茶和绿茶中,是一种磷酸二酯酶 (PDE) 抑制剂,可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它具有与咖啡因类似的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茶碱的主要作用有:.

新!!: 利福平和茶碱 · 查看更多 »

肝炎

肝炎(Hepatitis)是描述肝臟發炎的現象。有些人沒有症狀,有些人則有黄疸、食慾不振、呕吐、疲倦、腹痛,或腹瀉的現象。肝炎可依病期長短分成兩期,六個月以下稱為急性,反之則稱為慢性。急性肝炎可能會,也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在某些情形下甚至會導致。病程過久會演變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 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肝炎病因為病毒性肝炎,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酗酒、服用特定藥物、毒素、其他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炎病毒分為五型:A、B、C、D,以及E型 -->。A型及E型通常藉由食物及水傳染 -->,B型肝炎則主要由性行為轉染,但也可能是母親在妊娠或分娩的過程中, -->。B型和C型可以經血液傳染,常見途徑包含 -->。D型肝炎只能感染已經感染B型肝炎的患者。 A、B,及D型可藉由。藥物可以用於治療慢性肝炎。目前仍沒有治療NASH的方法,但可以藉由運動、均衡飲食,以及減肥等調整生活型態方式來維持健康。可以藉由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當病情到一定程度時,則可以考慮。 2015年,全球罹患A型肝炎者約有1.14億人,慢性B型肝炎約3.43億人,慢性C型肝炎則約1.42億人。在美國,罹患NASH約有1100萬人,而患者則約有500萬人。全球每年死於肝炎者逾100萬人,大多死於肝硬化或肝炎的併發症。在美國,每年有2500人感染A型肝炎,約有75人會因此死亡。肝炎的原文「Hepatitis」源自於古希臘語,「hêpar」(ἧπαρ)代表「肝臟」,「 -itis」(-ῖτις)代表「發炎」。.

新!!: 利福平和肝炎 · 查看更多 »

肠球菌

腸球菌屬(學名:Enterococcus),革蘭氏陽性球菌。經常以成對(雙球菌)或短鏈方式存在,故從形態上與鏈球菌屬很難區分。在人類腸道裡有兩種常見的偏利共生腸球菌: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約佔90-95%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約佔5-10%。其他人體中較少見的菌群還有E.

新!!: 利福平和肠球菌 · 查看更多 »

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是指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急性炎症,而这些保护薄膜被统称为脑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頭痛,以及頸部僵硬。其他症狀還包含或意识意识改变、呕吐、,或。儿童通常只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易怒、精神萎靡,或餵食困難。如果出现皮疹,則該脑膜炎可能可以提示腦膜炎發生的原因,如可伴随某种形態的皮疹。 脑膜炎的病原體可能包含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药物偶爾也可能會引致腦膜炎。脑膜炎由于其发炎位置接近大脑和脊髓,因此可能致命,所以腦膜炎被歸類在之中。腰椎穿刺是診斷或排除腦膜炎的重要依據,其作法是將穿刺针戳入後,採集大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髓液(CSF)檢體,並送往实验室进行医学检验。 有些腦膜炎可以藉由接種疫苗來進行避免,如腦膜炎雙球菌、流行性腮腺炎、肺炎鏈球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等。某些類型的腦膜炎可以用抗细菌药治療,目前腦膜炎的第一線治療即是立即給予抗细菌药或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也可用於預防严重炎症所带来的并发症。脑膜炎可引致严重的长期后遗症,如失聪、癫痫、脑积水、,尤其是在未有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 2015年,全球罹患腦膜炎的人口大約870萬人左右,並造成37.9萬人喪生。比起1990年致死的464,000人已經有所下降。在妥善治療下,細菌性腦膜炎的死亡率可以降至15%以下。漠南非洲每年12月至隔年6月之間,會爆發大規模的細菌性腦膜炎疫情,該區域甚至因此被稱為。其他區域有時也會爆發小規模的疫情。腦膜炎一詞的原文「Meningitis」,來自於古希臘語「μῆνιγξ」(meninx),意指「膜」;而後面的「-itis」則代表「炎症」之意。.

新!!: 利福平和脑膜炎 · 查看更多 »

Rifampicin

#重定向 利福平.

新!!: 利福平和Rifampicin · 查看更多 »

Rifampin

#重定向 利福平.

新!!: 利福平和Rifampin · 查看更多 »

T7 RNA聚合酶

T7RNA聚合酶(英語:T7 RNA Polymerase)是一種RNA聚合酶,分子量約99kDa。專門催化5'→3'方向的RNA形成過程。T7RNA聚合酶具有高度啟動子專一性,且只會轉錄T7噬菌體中位於T7啟動子下游的的DNA或DNA複製品。 此酵素在合成RNA的過程中,需要DNA模板與鎂離子(Mg2+)作為輔因子。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精胺(spermidine)對此酵素具促進效果。與細菌的RNA聚合酶的差異之一,在於T7RNA聚合酶不受抗生素利福平(rifampicin)抑制。.

新!!: 利福平和T7 RNA聚合酶 · 查看更多 »

抗细菌药

抗生素(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 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其它类微生物生长、生存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类似化合物。在定義上是一較廣的概念,包括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以及對付其他微小病原之抗生素;但臨床實務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細菌抗生素。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新!!: 利福平和抗细菌药 · 查看更多 »

恙蟲病

恙蟲病,又稱叢林斑疹傷寒,顧名思義為一種恙蟲所傳播的發熱出疹性疾病,帶有恙蟲東方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被恙蟲叮咬過後,並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的急性發熱性疾病。老鼠是恙蟲最常見之宿主。 具體來說,恙蟲病主要是經由某些恙蟎的品種,特別是主要在濃密的灌木叢植被裡生活的纖恙蟎(Leptotrombidium deliense,又名「沙蚤」);其他相關的品種還包括:L.

新!!: 利福平和恙蟲病 · 查看更多 »

恙蟲東方體

恙蟲東方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是恙蟲病的病原體。其種小名「tsutsugamushi」源自於日语「つつがむし」,為日本漢字「恙虫」兩字的發音 。恙蟲東方體的自然病媒及傳染窩為鉤恙蟎屬類的恙蟎。 恙蟲東方體為胞內病原體,需寄生於真核細胞內才能繁殖。其外膜結構類似革兰氏阴性菌,但並不容易以革蘭氏染色染色,必須採用。恙蟲東方體具有多種血清型,主要血清型包含 Karp(占總感染病例的半數),另外還有Gilliam(25%)、Kato(,以及Kawasaki等。恙蟲東方體的血清型變化相當多樣 ,如馬來西亞同時就有八種血清型通報。恙蟲病棘手的部分在於感染某一血清型之後,不代表對於其他血清型會具有免疫力。另外恙蟲東方體也可能在同一個體重複感染。.

新!!: 利福平和恙蟲東方體 · 查看更多 »

梅毒

梅毒是一種細菌型的性感染疾病,病原體是螺旋菌菌种的一種亞種(Treponema pallidum pallidum)。其病原体最早是由德国的和在1905年發现。梅毒的病徵和症狀相當多樣,隨著感染分期(初期、第二期、潛伏期,和第三期)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 -->。初期典型呈現單一(堅硬、無痛、無搔癢的皮膚潰瘍),但會有多處痠痛 -->;在第二期中會出現經常遍布到手掌與腳掌的廣泛紅疹 -->。在口腔與陰道處會有潰瘍 -->。潛伏期的患者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維持數年。在第三期會有(柔軟、非癌症式生長)、神經性與心臟疾病。梅毒因其症狀表現類似許多其他疾病,而以「偉大的模仿者」為人熟知 。 梅毒的主要是透过人類性行為传染。该疾病也可由母亲在怀孕或分娩时传染给胎儿,导致。其他由相关「梅毒螺旋体」造成的人类疾病包括雅司病(pertenue亞種)、(carateum亞種)及(endemicum亞種)。 通常梅毒可以透過血液檢查做出診斷,不過其實梅毒螺旋體能使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測 -->。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會建議所有孕婦都進行相關檢驗。 防治梅毒的方法包含使用乳膠保險套,與減少性伴侶等方式。梅毒可以利用抗生素有效治療 -->。許多病例中偏好的抗生素為肌肉內注射 -->。對於有嚴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去氧羥四環素或四環黴素 -->。對於有患者,建議使用青黴素G鉀或頭孢曲松 -->。至于对青霉素严重过敏的病患则可以透过口服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来进行治疗。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產生發燒、頭痛,與肌肉痛的。 在2015年,感染梅毒的人數約4540萬,新個案則有600萬宗 。而在2015年期間,梅毒造成10.7萬人死亡,相對於1990年的20.2萬人已降低許多。1940年代,由於抗藥性的關係,青黴素的效用大幅降低。於是,感染率自世紀之交後便在許多國家上升,通常合併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據信部分導因於劈腿族與性交易的增加,保險套使用的降低及各種不安全性行為 。2015年古巴成為世界第一個根除母子垂直感染梅毒的國家。.

新!!: 利福平和梅毒 · 查看更多 »

沙眼

(Trachoma),又稱顆粒性結膜炎(Granular conjunctivitis)、埃及眼炎(Egyptian ophthalmia)和致盲性砂眼(blinding trachoma)是由砂眼披衣菌感染導致的傳染病。感染砂眼會造成眼瞼內側,可能導致眼睛痛、角膜表層受損或失明。未治療而反覆感染砂眼可能造成眼瞼內翻而失明。 導致砂眼的病原體可因為直接以及間接接觸到患者的眼睛或鼻子而傳播。直接接觸包括藉由碰觸衣物或蒼蠅,而這些物體都曾和已感染病患的眼睛或鼻子觸碰過。許多感染可能要長達幾年的時間,才會讓眼睑疤痕腫大到讓睫毛开始摩擦眼睛的程度。孩童散播砂眼的機率高於成人。衛生條件不良、居住環境擁擠,以及缺乏乾淨水源和廁所等,都可能助長砂眼的傳播。 預防的方法包括提升清水的獲得及利用抗生素治療以減少感染患者的數量,包括一次治療整個砂眼感染常見的族群。自行清洗不足以預防砂眼,但若配合其他措施,可能是有效的方法 。藥物治療包含口服阿奇黴素,及塗抹四環黴素。通常較偏好使用阿奇黴素,因為只需一次給藥。如眼瞼上已產生疤痕,可能必須進行手術矯正睫毛的位置,以預防失明。 全球統計,約有8000萬人有主動侵染的情形。在部分地區,幼童的感染率則高達60-90%且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為高,推測可能和幼童頻繁接觸有關。砂眼是導致兩百二十萬人視力衰退的原因,當中有120萬人甚至已全盲。在非洲53個國家、亞洲、中南美洲約有2.3億人暴露在得病的高危險中。每年可造成8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砂眼被歸類於「被忽视热带病」之一。.

新!!: 利福平和沙眼 · 查看更多 »

會厭炎

會厭炎(Epiglottitis)是會厭部位(舌根部上方的軟骨,可避免食物進入氣管)的發炎。症狀一般會出現的很快,症狀包括吞嚥困難,也會造成流口水、聲音改變、發燒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狀,因為會厭在上呼吸道,因此吞嚥問題也會影響呼吸,人們可能會讓上半身往前傾,以讓呼吸道打開。當症狀惡化時,會有及發紺的情形。 以往最常見的會厭炎病因是由於流感嗜血桿菌的感染,不過在有相關疫苗後,會厭炎大部份是由其他細菌感染所造成。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會厭部位的灼傷以及創傷。最準確的診斷方式是直接檢視會厭部位。若有會厭炎,頸部X光可能會看到,但也有可能在會厭炎的情形下,沒有出現拇指征。 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會厭炎,自1980年代開始就已開始採用。若是已暴露在致病菌中的高危險群,也可以用抗生素利福平來預防。治療最重要的部份是保護呼吸道,一般會透過气管插管來進行。也可能會預射抗生素,例如頭孢曲松,也可能會用萬古黴素或是克林黴素。一般也會使用皮質類固醇。若有適當的治療,患病兒童的死亡率約1%,成人約7%。 在使用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來預防之後,會厭炎的病例下降了95%,以往是嬰幼兒最容易感染,現在是年齡較大的兒童及成人較容易罹患。在美國每十萬名兒童中,一年約有1.3個兒童會罹患會厭炎,成人則是每十萬人中會有1至4人罹患。會厭炎在開發中國家比較常見。兒童患病的死亡率約為6%,不過若有插管,可以降到1%以下。.

新!!: 利福平和會厭炎 · 查看更多 »

懷孕分級

懷孕分級(Pregnancy category)是藥物學中用來評估女性在懷孕期間服用藥物對胎兒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程度,但是在母乳中出現藥物或是出現藥物代謝物所可能造成的傷害則不包括在懷孕分級中。 每一種藥物都會在產品說明書中註明懷孕分級資訊,在英國,當某種藥物沒有設定分類時,則參考英國國家處方集(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所提供的懷孕藥物列表,該表列出懷孕時應避免服用或是應小心使用的藥物。.

新!!: 利福平和懷孕分級 · 查看更多 »

4-氨基水杨酸

4-氨基水杨酸(4-Aminosalicylic acid,又名对氨基水杨酸、氨基水杨酸或PAS)是一种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菌药。 它也被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它通过抑制NF-κB及清除自由基而发挥作用。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与4-氨基水杨酸十分相似,并同样具有药用。 加热后,4-氨基水杨酸会发生脱羧反应,分解成3-氨基苯酚和二氧化碳。.

新!!: 利福平和4-氨基水杨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仙道倫威福仙力復平利米定利發黴素甲哌力復黴素甲哌利福霉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