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取潔中學,中葡職業技術學校,九龍華仁書院,呂晶器,燒灰爐村,香港華仁書院,鄭正揚,陳健星,林過雲,潘日明,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澳門海星中學,澳門文物名錄,澳門教育,2005年澳門立法會選舉,2009年澳門立法會選舉。
取潔中學
澳门取潔中學是澳門一所已停辦的學校,曾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预备班、小学及中学六年教育課程。.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取潔中學
中葡職業技術學校
中葡職業技術學校(Escola Luso-Chinesa Técnico-Profissional),成立於1998年,為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轄下的公立學校,提供初中教育階段、高中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中學小班、高中回歸職業技術教育等階段與類型的課程。.
九龍華仁書院
: 九龍華仁書院(Wah Yan College, Kowloon)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的男校。校舍最初設於旺角砵蘭街,1928年搬到奶路臣街,1952年搬到現址。九龍華仁書院一直致力培育學生於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均衡發展。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8位。.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九龍華仁書院
呂晶器
呂晶器(Rev.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呂晶器
燒灰爐村
村(葡萄牙文:Povoação do Chunambeiro)是澳門一個已消失的古老村落,位於澳門半島風順堂區東部、西灣與南灣之間,北端出口接南灣大馬路,南端接民國大馬路,東側外圍有何鴻燊博士大馬路。名稱源自村內原有用作把牡蠣殼燒成白灰為建材的火爐,該村約於16世紀被葡萄牙人侵佔,至1910年時村莊正式消失,後來設有公園、學校等,周邊亦改建為住宅至今,對出的海岸今也已被填平。.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燒灰爐村
香港華仁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是香港一所著名男校,創校於1919年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1號 ,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現任校監為周守仁神父。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5位。.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香港華仁書院
鄭正揚
鄭正揚(Paulo Cheang Cheng Ieong),1984年8月18日生於澳門,是一位澳門足球員,司職中堅,現時效力蒙地卡羅體育會和澳門足球代表隊,為球隊隊長。.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鄭正揚
陳健星
陳健星(Chan Kin Seng,),是澳門足球員,曾效力於澳門球會蒙地卡羅,現為澳門甲組「百萬大軍」名門世家加義主力球員,同時也是澳門足球代表隊的前鋒,曾獲邀往香港甲組聯賽發展,他曾在世界盃外圍賽第一圈對泰國時取得入球。.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陳健星
林過雲
林過雲(,陰曆二月二十九日),原名林國裕,又名林友強,香港出生,香港連環殺手,人称「雨夜屠夫」。.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林過雲
潘日明
潘日明(Pun Yat Ming,葡萄牙耶穌會神父Rev. Benjamin Videira Pires, S.J.的漢語姓名),1916年10月30日——1999年1月9日,葡萄牙耶穌會神父、詩人、葡萄牙亞洲史(包括澳門史)學者、史學家和漢學家,《葡萄牙與巴西百科全書》的作者之一,為澳門取潔中學的創辦人及前任校長。1996年7月退休, 隨即發生澳門取潔中學事件。1998年返回葡萄牙北部故鄉休養。1999年1月9日病逝於米蘭德拉醫院,終年八十二歲,其逝世消息至1月24日才被澳門天主教區公布。 潘日明於1932年加入耶穌會。1936年完成古典人類及葡國文學高等課程。1940年取得布拉加大學哲學系大專學位,再前往西班牙進修四年神學。1945年,在波爾圖開始擔任神職人員。1948年以隨軍神父身份扺達澳門,旋即被派往廣東肇慶傳教。1949年10月,中共軍隊進入肇慶,接管所有教堂寺廟,他與所有教會神職人員一齊被驅逐回澳門,並繼續在澳門當地擔任傳教工作。 鑑於1950年代澳門學額嚴重短缺,潘日明神父於1961年創辦取潔學校,並自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逐漸擴充學校的規模,至1995年,全校已有2400名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學生。該校目前已經停辦,位於大三巴巷的原址改由耶穌會擁有的利瑪竇學校接管辦學。 潘日明神父撰寫了十多本關於歷史和文學著作,曾於1973年和1996年兩獲葡國政府授予勛章,又於1987年獲澳門政府授予勛章。 潘日明神父的眾多歷史著作中,最為一般所知的是由蘇勤自葡文版譯成中文版,由澳門文化司署於1992年出版的《殊途同歸: 澳門的文化交融》(Os Extremos Conciliam-se: transculturação em Macau, Macau: 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1992)。其實,該書比較正確的譯名應是「和諧共處:澳門的文化交流」,其內容是收集了他十幾篇主要討論澳門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期間,澳門葡人和澳門華人在文化和社會上互相交往的歷史學論文,幾乎是研究澳門與中西文化交流的學者的必讀之作。其他著作由於沒有被譯成中文或英文,遂比較少人知悉。 潘日明神父出版過三本葡文詩集,分別是: 《空中花園:詩歌集》"Jardins Suspensos: poemas", Macau, Secção de Propaganda e Publicidade,1955 《發現:詩集》"Descobrimentos: Poesias", Macau, Secção de Propaganda e Publicidade,1958 《海鏡》"Espelho do Mar".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潘日明
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
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Union of Catholic Schools of Macau)是由高秉常主教所建立的。目的是為了「統一」所有天主教學校的一個聯會組織。現任會長為慈幼中學校長周伯輝神父。.
澳門海星中學
澳門海星中學(葡萄牙文:Escola Católica Estrela do Mar),簡稱E.M,正校位於澳門高樓街,為一所提供全日制課程的澳門學校,設有中學部、小學部、幼稚園、回歸教育部和持續教育部,由天主教耶穌會創辦。前身位於廣東省肇慶,1950年因戰亂而停辦,直至1955年由葡國耶穌會會士戈振東神父在澳門復辦。現時海星中學與澳門利瑪竇中學同屬耶穌會所管理。每年的十二月八日為該校在澳的建校紀念日。其在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註冊的校部編號分別是004(海星中學)和165(海星中學附屬小學,位於燒灰爐巷10至12號),而海星中學(夜間部,位於高樓街36號)的校部編號為129。 海星中學為一所男女同校的天主教學校,提供十五年基礎教育。由於該校是中文學校,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故入讀學生必須能操廣東話,或對中文有所認識,以使新舊學生都能同步學習。 現任校長是黃彪。.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澳門海星中學
澳門文物名錄
《澳門文物名錄》是受澳門法律保護之文物名單,類別分別有紀念物、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已評定之建築群和已評定之地點。現在的《澳門文物名錄》是在1992年11月18日由澳門總督韋奇立批准公佈。 已被評定之建築物,其工程、拆毀及破壞均受到澳門法令所限制,主要的有:.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澳門文物名錄
澳門教育
澳門最早的西式學堂(亦為全中國首間西式學堂)為十九世初位於澳門半島沙梨頭的馬禮遜學堂,其後在鴉片戰爭後結束並遷往香港。 澳門早期的教育分為兩個流派:源自耶穌會的西式天主教教育及中式啟蒙教育。後來澳葡政府受法國公立教育影響,開始設立公立中學。華人亦於十九世紀末期開始開辦近代化學校。 澳門最早的大學為聖保祿學院,後因十八世紀反耶穌會風潮而停止運作,所以在1980年代、東亞大學建立以前,澳門的中學畢業生多要到外地升學。 目前(2009-2010學年),澳門設有學校(不含高等教育機構)共80所,當中有11所為公立學校,69所為私立學校,共有學生接近8萬人,而教師數目則有近5千人。.
查看 利瑪竇中學和澳門教育
2005年澳門立法會選舉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於2005年9月25日舉行。屆時以直接選舉方式新一屆議會中的12位議員,以社團間選選出10名議員。其餘七名由行政長官在收到選舉總結算十五天內委任。全體議員於同年10月17日宣誓就職,並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2009年澳門立法會選舉
2009年澳門立法會選舉即澳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Eleições para a 4.ª Assembleia Legislativa de Macau),投票日定於2009年9月20日。屆時以直接選舉方式新一屆議會中的12位議員,以社團間選選出10名議員。其餘七名由行政長官在收到選舉總結算十五天內委任。.
亦称为 澳門私立利瑪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