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刘禅

指数 刘禅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史學家称蜀漢後主,223年—263年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276 关系: 劉奕希劉封劉琮劉琮 (蜀漢)劉琰劉理劉瑤 (三國)劉瓚劉諶劉恂劉恂 (三國)劉淵劉敏 (蜀漢)劉承 (蜀漢)华阳国志卧龙传南阳市古谷徹司馬炎司馬氏專權司马昭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吳國太吳班吴皇后 (蜀汉)向朗夏侯霸夏侯氏 (張飛妻)大军师司马懿太子庙镇妻姊妹婚姜維北伐姜维孟光 (蜀漢)孫夫人宦官宗瑋宕渠郡尚书 (官职)對三民主義的批評對諸葛亮的評價小林通孝尹默上官雝上下五千年丁奉丁封丁咸中國君主陵墓列表...中國宦官中國公主列表中國的稱號中國皇儲列表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皇太后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列表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中華五千年常勗三國君主諸子女列表三國大將軍列表三國太尉、大司馬列表三國奉常、太常列表三國之見龍卸甲三國志三國志平話角色列表三國志IV三國相國、丞相、司徒列表三國戰役列表三国三国 (电视剧)三国官制三国对战卡三国志人物列表三国皇后及妃嫔列表三国行政区划三国鼎立三国虚构人物列表三国杀武将列表三国杀扩展包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动画)三国演义 (电视剧)三国演义角色列表三国故事三民主義一騎當千角色列表广阳郡庞统交阯之亂二王三恪五丈原五丈原之戰今川氏真延熙 (蜀汉)建威之战建安 (东汉)建兴 (蜀汉)廖化廖立张飞张杰 (配音演员)張嶷張皇后張皇后 (劉禪)張紹 (三国)張翼 (三國)張遵張苞 (蜀漢)佳里子龍廟何攀徽号後主北地王 (越剧)刘备刘玄 (十六国)刘禅刘璿刘虔刘永 (三国)出師表党均关羽四川历史四川省借荆州BB戰士三國傳 英雄激突篇王崇 (蜀漢)王平 (三国)火鳳燎原角色列表章武笑死羅偉傑習隆習鑿齒真·三國無雙7真·三國無雙8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列表真·三國無雙Online爨習炎兴田續無雙OROCHI系列角色列表狄道之战鍾會衛瓘袁綝風水林西晋馬岱許靖許慈马谡马邈諸葛均諸葛亮 (中國大陸電視劇)諸葛質高翔 (三國)魏延魏略魏滅蜀之戰诸葛亮诸葛亮北伐诸葛瞻谥号谯周費禕费恭趙廣趙統黑六论軒轅劍外傳 漢之雲軒轅劍之漢之雲黄忠黄皓 (宦官)霍弋范禹偁范长生蜀汉蜀漢行政區劃胡季犛胡沖郤正郭脩郭攸之阎晏 (三国)阵面对决·三国杀集换式卡牌蘇憲誠赤壁 (电影)赤壁之戰赵云閻宇關羽信仰關統關興董允钟会之乱蒼天航路邓良 (三国)邓艾蔣琬蔣顯蔣舒鄧忠长坂坡之战长廊苻融雍闓陳祗陳裕 (蜀漢)陳永華 (明鄭)陳朝 (越南)陈式陈艺宗柳隱林希翎李密 (西晋)李严 (蜀汉)李延寔李福 (三国)李邈李邈 (三国)李昭儀 (劉禪)李敖杨仪東廣漢郡松野太紀杜祺杜軫楼桑庙三义宫樊建武侯祠永安之戰汉朝皇帝世系图汉景帝河口瑶族自治县洛阳历史洛阳市漢中郡漢懷帝成语成都历史成都市昭烈皇后 (蜀漢)新繁县新野县文立攝政懷帝敬哀皇后 (蜀汉)曹魏曹魏公爵列表曹魏行政區劃景耀晉滅吳之戰晉朝公爵列表晉書人物列表晋朝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年代207年223年261年262年263年264年271年3世纪 扩展索引 (226 更多) »

劉奕希

劉奕希(Ricky Lau,),香港男配音員。.

新!!: 刘禅和劉奕希 · 查看更多 »

劉封

劉封,原名寇封(),东汉長沙郡羅縣(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养子,官至副军将军。.

新!!: 刘禅和劉封 · 查看更多 »

劉琮

劉琮可以指:.

新!!: 刘禅和劉琮 · 查看更多 »

劉琮 (蜀漢)

劉琮(),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 延熙十五年(252年)刘琮被立为西河王。景耀(262年)五年春正月,刘琮去世。蜀汉灭亡后,刘琮的子孙被迁徙到洛阳,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

新!!: 刘禅和劉琮 (蜀漢) · 查看更多 »

劉琰

劉琰(),字威碩,豫州魯國人。.

新!!: 刘禅和劉琰 · 查看更多 »

劉理

劉理(),字奉孝。三國時蜀漢昭烈帝劉備庶子,後主劉禪及甘陵王劉永的異母弟。.

新!!: 刘禅和劉理 · 查看更多 »

劉瑤 (三國)

刘瑶(),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太子刘-璿-弟。 延熙元年(238年)春正月,刘禅立车骑将军张飞次女张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又立长子刘--为皇太子,立儿子刘瑶为安定王。 蜀汉灭亡后。刘瑶与刘禅及刘禅的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因兄长刘--死于钟会之乱,刘瑶作为刘禅次子应为继承人,但刘禅立所爱六子刘恂为嗣且不听文立劝谏,于是刘恂袭为安乐公。刘瑶的子孙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

新!!: 刘禅和劉瑤 (三國) · 查看更多 »

劉瓚

刘瓒(),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 延熙十九年(256年),刘禅将刘瓒册立为新平王,大赦天下。蜀汉灭亡后。刘瓒与刘禅及刘禅的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刘瓒的子孙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

新!!: 刘禅和劉瓚 · 查看更多 »

劉諶

劉諶(),蜀漢後主劉禪之子,劉備之孫。.

新!!: 刘禅和劉諶 · 查看更多 »

劉恂

劉恂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刘禅和劉恂 · 查看更多 »

劉恂 (三國)

刘恂(),一名询,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将刘恂册立为新兴王。蜀汉灭亡后。刘恂与刘禅及刘禅的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刘恂兄长刘-璿-先死于钟会之乱,刘禅本应立次子刘瑶为嗣,却因为偏爱刘恂而立刘恂为嗣,文立劝谏,刘禅不听。刘禅去世后,刘恂承袭为安乐县公,刘恂骄横暴虐,梁州、益州的人士都想上表废黜他,文立阻止他们说:“他只损害了自己的家族,不殃及百姓。”后来刘恂淫乱无道,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作书进谏指责,要他思量文立所言。 刘恂的子孙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 张澍记载洮阳王刘恂不愿被迁移到洛阳,与关索商议后南逃,卫瓘派骑兵追击,霍弋、吕凯合力拦阻,追兵才退去。諸葛瞻的儿子諸葛質爲使者进入南中与入与孟获之子夷帥孟虬联络,孟虯之母祝融夫人认为如果拒绝是不仁的行为,于是孟虬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回复刘恂,让他住在永昌。张崇琛指出此记载中刘恂的封号洮阳王错误,且与孙盛《蜀世谱》记载完全矛盾,而关索、祝融夫人出自元、明之际的《花关索传》及《三国演义》,诸葛质也不见于隋唐之前的典籍,均为虚构人物,所以张澍的记载并不可靠。.

新!!: 刘禅和劉恂 (三國) · 查看更多 »

劉淵

漢光文帝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匈奴屠各部。為五胡十六國時代中,汉赵的開國君王。.

新!!: 刘禅和劉淵 · 查看更多 »

劉敏 (蜀漢)

劉敏(),中國三國時代的蜀漢官員與書法家。荆州零陵郡泉陵縣(當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原先他的祖先為徐州彭城郡人,後來整個家族遷居到零陵生活。祖父劉優於漢獻帝在位時,官至尚書右僕射。表兄蔣琬也與他同為侍奉劉禪的蜀漢官員,曾擔任過大司馬,更受封為安陽亭侯。劉敏自成為孝廉起,擔任許多官職,又協助王平破敵,而立功封侯。在眾多纪传体史書中,其傳記被作為《三國志》卷四十四〈蔣琬費禕姜维傳〉的附傳,另在同樣蒐錄於《三國志》的卷四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注文與卷四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的內容,皆可以查閱到他的事蹟。.

新!!: 刘禅和劉敏 (蜀漢) · 查看更多 »

劉承 (蜀漢)

刘承(),三国蜀汉宗室,蜀先主刘备曾孙、安平悼王刘理之孙、安平哀王劉胤之子。后主延熙十九年(256年),继承安平王爵位。次年病死,谥号殇王。景耀四年(261年)后主下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颓绝,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由于刘承死后无子,由刘理之子刘辑继承王位。.

新!!: 刘禅和劉承 (蜀漢) · 查看更多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共约11万字。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不像之前的地方志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新!!: 刘禅和华阳国志 · 查看更多 »

卧龙传

是日本ホクショー(NEO・GETEN)公司制作的PC9801和DOS上的三国题材即时策略游戏,但是在Windows中也可以运行,但打开音效的话在某些计算机上可能在遊戲中每個月的月初當机。1995年由台湾松岗公司中文化。玩家扮演三国时一个势力的军师,游戏目标是一统天下。游戏的优点是容量不大,但是能实现即时制的战略和战斗。.

新!!: 刘禅和卧龙传 · 查看更多 »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新!!: 刘禅和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古谷徹

古谷徹()是日本動畫界的知名聲優與口述員。隸屬於青二Production事務所。.

新!!: 刘禅和古谷徹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刘禅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司馬氏專權

司馬氏專權是指司馬懿家族領袖司馬懿(第一代)、司馬師和司馬昭(第二代)及司馬炎(第三代)在不同時期控制魏國實權的局面,司馬炎以祖上二代基礎,最終篡魏為晉。.

新!!: 刘禅和司馬氏專權 · 查看更多 »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新!!: 刘禅和司马昭 · 查看更多 »

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

,是1992年由卡普空推出的街機遊戲,和前作《吞食天地》一樣,本作亦以本宫宏志的《三國演義》漫畫《》(天地を喰らう)為遊戲腳本,由玩家操作蜀國的武將們進行戰鬥,遊戲流程仍為橫向捲軸式的關卡設計。本作品後來於1996年時移殖到PlayStation與Sega Saturn,2005年時又移殖為手機遊戲,在日本NTT手機移殖版中有一些新增的遊戲要素。2011年底移植到PSP遊戲的下載商店中。 本作的故事由博望坡之戰開始到赤壁之戰為止,并再现了原著的“华容道捉放曹”情节。玩家可以選擇的角色較前作多一個,可以3人同時遊戏(後來的移植版只能2人同時遊戏)。.

新!!: 刘禅和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吳國太

吳國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吴太夫人之妹,孫堅的次妻,孫朗、孫仁的母親。.

新!!: 刘禅和吳國太 · 查看更多 »

吳班

吳班(生卒年不详),字元雄,陈留人,蜀汉官员。大将军何进属官吴匡之子,以豪侠闻名,官位常常仅次于吴懿。刘备时担任领军;刘禅时升任骠骑将军、假节,封为绵竹侯。.

新!!: 刘禅和吳班 · 查看更多 »

吴皇后 (蜀汉)

皇后(),姓吳名莧,蜀漢皇帝劉備的妻子,吳懿之妹,陳留人。.

新!!: 刘禅和吴皇后 (蜀汉) · 查看更多 »

向朗

向朗 (),字巨達,襄陽宜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吏。.

新!!: 刘禅和向朗 · 查看更多 »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時期曹魏和蜀汉後期重要將領;曹魏將領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司马懿發動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害怕被害,投奔蜀汉,官至車騎將軍。曾隨姜維北伐,夏侯霸病逝后獲追諡,但諡號失考。.

新!!: 刘禅和夏侯霸 · 查看更多 »

夏侯氏 (張飛妻)

夏侯氏(),谯郡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大将夏侯渊从女,名不详,后为刘备部下大将张飞妻。.

新!!: 刘禅和夏侯氏 (張飛妻) · 查看更多 »

大军师司马懿

,以三国时期司马懿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2016年2月在横店开拍,2017年1月杀青,共333天。由吴秀波、王洛勇、于和伟、丁海峰、王伯昭、李晨、刘涛、張鈞甯、张芷溪、唐艺昕、翟天臨等主演。 剧本筹备花费5年之久,耗资近4亿元人民幣,以東漢末年三国时期“魏国”为故事大本营,通过对权谋与情感的描述,抒写魏国大军师司马懿如履薄冰、机智传奇、谋冠天下的历史故事。 電視劇分上、下部,本劇上部名為《軍師聯盟》,於2017年6月22日在江苏卫视、安徽衛視首播,台湾則由爱奇艺平台網路平台獨播,地面無線電視則由中視首播。於2017年9月4日在韩国中华TV周一至周五两集播出。本剧的下部名為《虎啸龙吟》,於2017年12月7日在優酷播出。该剧获得第13届中美电视节 “金天使电视剧奖”(Golden Angel Award TV Series)。.

新!!: 刘禅和大军师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太子庙镇

太子庙镇,是中國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相傳古時有劉姓宗族在此建廟祭祀劉備,爾後改為主祀劉禪,故稱太子廟。.

新!!: 刘禅和太子庙镇 · 查看更多 »

妻姊妹婚

妻姊妹婚,是指男子同时以两个或多个姊妹为配偶,或者在妻子去世后续娶其姊妹的行为或习俗。此在一夫多妻制社会中经常出现。 中国最早记载的妻姊妹婚为舜帝同时娶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为正妻。春秋、戰國时代的诸侯婚姻经常为姐妹同嫁一夫。如《尔雅·释亲》载“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郭璞注“同出謂俱嫁事一夫”。后来又变化成以同姓宗女(侄娣)陪嫁,称为媵。后世姊妹同嫁一夫包括:赵飞燕与赵合德、大周-后-与小周-后-、蜀漢後主劉禪娶張飛的兩個女兒、曹操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等等。清朝后宫中为姐妹关系的有孝莊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珍妃与瑾妃等。 景頗族有妻子死后男子续娶其未婚姊妹的风俗。北美洲的納瓦約族印第安人传统的一夫多妻婚姻中,也经常有同时娶姐妹的。.

新!!: 刘禅和妻姊妹婚 · 查看更多 »

妾,又稱陪房、偏房、側室、副室、妾侍、小妻、旁妻、下妻、庶妻、嬬、姬、簉室等,亦有小老婆的俗稱,中華民國初期又稱姨太、姨太太。狭义上指一夫一妻多妾婚姻中,获得法律认可,但地位低於正妻的女性配偶。广义上可包括,除情妇外,未获法律认可的姬妾在内。.

新!!: 刘禅和妾 · 查看更多 »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是指蜀汉对曹魏的进攻。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建興十二年(234年)丞相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十一次北伐,进攻曹魏。.

新!!: 刘禅和姜維北伐 · 查看更多 »

姜维

姜维,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死後,姜維總領蜀漢軍权,並先後11次伐魏。其後,司馬昭滅蜀漢,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姜維打算利用鍾會野心復國,而降鍾會。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享壽六十二歲。.

新!!: 刘禅和姜维 · 查看更多 »

孟光 (蜀漢)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孟郁同族,漢末蜀漢官員,知識廣博。.

新!!: 刘禅和孟光 (蜀漢) · 查看更多 »

孫夫人

孫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左将军刘备夫人。.

新!!: 刘禅和孫夫人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刘禅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宗瑋

宗瑋(生卒年不詳),中国三国時代蜀漢政治人物。 宗瑋在蜀汉担任太中大夫。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攻打孙吴大敗,撤退到白帝城。吴王孙权当时防備曹魏,听说劉備在白帝城養兵,意图再攻吴国,非常惊恐,遣使向劉備请求和睦。劉備同意,派遣宗瑋、費禕到吴国許諾和解之意,蜀吴两軍战線和睦初步成立。宗瑋出使,说明在刘备去世前,蜀吴关系已经开始和解。刘备驾崩後,诸葛亮辅佐刘禅即位,派遣邓芝出使吴国,孙刘联盟正式恢复。.

新!!: 刘禅和宗瑋 · 查看更多 »

宕渠郡

宕渠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刘禅和宕渠郡 · 查看更多 »

尚书 (官职)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从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其重要性于汉朝达到顶峰,隋唐以后也成为分管六部的重要职官。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亦設有尚書的官職,為六部的最高官員。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判書。越南亦模仿中國官職,設有尚書之職。.

新!!: 刘禅和尚书 (官职) · 查看更多 »

對三民主義的批評

三民主義為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法源依據,同時也是中國國民黨革命理論。因此自發表後,歷經戰亂至今,三民主義也就成為各種文人與政治鬥爭抨擊的靶心。以自由派、左派或主張台灣獨立的學者都對其批判。.

新!!: 刘禅和對三民主義的批評 · 查看更多 »

對諸葛亮的評價

中國三國時代蜀漢政治人物及軍事家諸葛亮,當時及後世頗有評價和月旦。 《三国演义》神化诸葛亮军事指挥才能,历史上诸葛亮军事功績不如其政治功績。但若以此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则是不恰当的。諸葛亮政治品德忠誠不二、奮鬥精神不畏艱難困苦、人格特色嚴於律己、人生態度積極進取、獻身精神死而後已、領導能力長於協調、管理思想以法為治,無論對於今人治軍治政置業,人生價值取向,都有著現實借鑒意義。 相比起诸葛亮政治功績杰出,其军事功績稍逊,但作为军事家,得到历代兵家认可。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唐太宗与李靖多次提到诸葛亮治军之法与八阵图,评价极高,并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评选诸葛亮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为武庙十哲。诸葛亮军事著述众多,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贡献。.

新!!: 刘禅和對諸葛亮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小林通孝

小林通孝,日本資深男性配音員。出身於千葉縣茂原市。身高170cm。血型A型。.

新!!: 刘禅和小林通孝 · 查看更多 »

尹默

尹默,字思潛,梓潼涪城人。三國時蜀漢官員,學者。.

新!!: 刘禅和尹默 · 查看更多 »

上官雝

上官雝,蜀漢將領,官至行中典軍、討虜將軍。.

新!!: 刘禅和上官雝 · 查看更多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新!!: 刘禅和上下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丁奉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孫權麾下後期重要将领,侍奉吳國四代君主孫權、孫亮、孫休、孫皓的四朝元老、重臣。年輕時做小將,多次跟隨其他將領征伐,經常勇冠三軍,斬將奪旗,曾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帳下副將,驍勇且有計謀;後期地位越來越高,於解救壽春、誅殺孫綝等事件中屢有建樹。江表之虎臣之一。.

新!!: 刘禅和丁奉 · 查看更多 »

丁封

丁封(),东汉三国时人。与其兄丁奉同为东吴武将,官至后将军,死在丁奉之前。以援軍身分參戰魏滅蜀之戰。.

新!!: 刘禅和丁封 · 查看更多 »

丁咸

丁咸,蜀漢將領,官至行左護軍、篤信中郎將。.

新!!: 刘禅和丁咸 · 查看更多 »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陵墓的列表。.

新!!: 刘禅和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宦官

宦官在中國又有內臣、內官、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中官、中涓、內豎及中貴人等名稱,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中曾出现的“”字,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西周宦官有“八官”,戰國時,趙國有宦者令,秦國有監,皆宦官之異稱。宦官一詞正式見於《後漢書》,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宦者是曾經閹割之人,近代俗語亦稱為太監。因為在明朝,他們做二十四個官,都稱為某某監之故。太监一詞最早出現於辽國的史書。 一般來說,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参與國家政務,惟因為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者有機可乘,故此歷史上亦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况。古代許多朝代皆規定宦官不許干政任職,乃因宦官失去生殖器地位低下,且長期受人輕視而心理扭曲,一旦得勢就會變得殘暴,敗壞朝政。歷史也證明宦官掌權皆無好下場,都是各朝代的黑暗時期。.

新!!: 刘禅和中國宦官 · 查看更多 »

中國公主列表

中國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國歷史有載之公主(皇女)一覽:.

新!!: 刘禅和中國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的稱號

中国一词是对位于亚洲东部,。“中国”一詞的用法多種多樣,持不同语言、政治观点或意识形态的人可能对中国的地理范围和历史上各政权的正统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而“中国”一词本身有多種不同的含义。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天子所在的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南部及附近地区,后来中原王朝的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或指统辖中原之国,《晋书·宣帝纪》:“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也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在统一的情况下,中央王朝常自称为“中国”;而分裂时期,“中国”也能指稱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原)或延續正統的王朝。《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對其弟苻融言“劉禪可非漢之遺祚;然終為中國之所並”。此處「中国」指三國時期于華北地區的魏国,原因是魏繼承漢的正統。 此外,古時「中國」一詞也具有單獨代指漢民族的用法。 秦漢以后,“中国”一名主要作为统一的中央王朝統治領域的泛稱或正統王朝通称,基本上涵蓋了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 宋朝對待海外人士已自稱為中國,如宋太宗召見僧人奝然,日本僧書寫以中國稱之。 。元朝忽必烈在予日本的通牒上以中國自居,在大都接見日本平民塔二郎、弥二郎亦以中國自稱:“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耳”。 明朝在對外官方文件上也以中國自稱,如明太祖賜日本國書與,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中 ,在對外官方文件上皆是使用「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先後有隨行人員寫了出國見聞錄,如馬歡與瀛涯勝覽描述中,對外多次以中國自稱。做為國體意義上以「中國」實行現代主權國家的權利,則是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上。。1909年,清朝明確地在中國第一部成文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以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 从晚清开始,中国和外国的传统朝贡关系,开始由条约关系逐渐取代。條約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約定,如何在條約中稱呼自己則體現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從晚清開始,中國與外國的傳統朝貢關係開始由條約關係逐漸取代,在通常情況下,清朝以「中國」和「中華」代表國家,以「大清」代表政府。.

新!!: 刘禅和中國的稱號 · 查看更多 »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新!!: 刘禅和中國皇儲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刘禅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刘禅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刘禅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新!!: 刘禅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刘禅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新!!: 刘禅和中国人口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太后,本表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國後,历任受封的皇太后。.

新!!: 刘禅和中国皇太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刘禅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記載的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活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壽87岁(虚岁89)。 活过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南越武帝趙佗,享壽103歲、梁武帝萧衍(实岁84或85/虚岁86)、武则天武瞾(实岁81/虚岁82)、宋高宗趙構(实岁80/虚岁81)。活过70岁以上的有11个,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 以下列表以及本文中所载岁数,如无说明,可能多为虚岁(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加一岁)。.

新!!: 刘禅和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年龄列表,所列是皇帝年龄可考者,年龄都是虚岁,而非周岁:.

新!!: 刘禅和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新!!: 刘禅和中華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常勗

常勗,字脩業,蜀郡江原縣(今成都市江源鎮東)人。.

新!!: 刘禅和常勗 · 查看更多 »

三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孫吳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刘禅和三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大將軍列表

洪飴孫《三國職官表》:「魏大將軍上公一人,第一品,掌征伐背叛。建安二十五年魏國初置是官,黃初以來因之,班次在太尉上。司馬師為大將軍,以叔父孚為太尉,始奏改在太尉下。後還復舊。前後居是官者八人。……蜀同。建興十三年初置,景耀初復分置右大將軍。前後居是官者四人。……吳同。黃龍元年初置上大將軍,又置大將軍,後皆並設。韋昭辨釋名曰:大將軍位在三公上。前後居是官者十人。」今據《三國志》諸《帝紀》、《主傳》;萬斯同《歷代史表》中《魏國將相大臣年表》、《魏將相大臣年表》、《吳將相大臣年表》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刘禅和三國大將軍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太尉、大司馬列表

洪飴孫《三國職官表》:「魏太尉公一人,第一品。魚豢曰:太尉掌武事,古者兵獄官皆以尉為稱,尉,罻也,言兵獄羅罻也,以兵獄羅罻姦非(《初学记》)。延康元年初置,與司徒﹑司空為三公。前後居是官者十一人……蜀同。章武三年追謚昭烈皇后,丞相亮上言,請太尉吿宗廟。不詳何人,蓋置而不常設。可考者一人。……吴同。與司徒﹑司空為三公。韋昭辨釋名曰:『公,貢也。才德兼於人,人咸薦貢於王而用之也。辨云:公,猶取正直無私而用之也,故曰公,字從八厶』。建衡三年置。前後居是官者四人。」又言:「大司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司,主也;馬,武也。黃初二年始置。位在三司上。前後居是官者三人。……蜀同。延熙二年初置,居是官者一人。……吴同。韋昭辨釋名曰:大司馬者,武也,大總武事。訓馬為武者,取其速行。黃武七年初置,赤烏九年分置左右,建興中復舊。居是官者九人。」今據《三國志》諸《帝紀》、《主傳》;萬斯同《歷代史表》中《魏國將相大臣年表》、《魏將相大臣年表》、《吳將相大臣年表》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刘禅和三國太尉、大司馬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奉常、太常列表

洪飴孫《三國職官表》:「魏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第三品。掌禮儀祭祀,及行事,掌贊天子,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朔晦,察行陵廟,幷選試博士,察其能否。建安二十一年,魏國初置奉常。黃初元年改為太常。可考者二十三人。……蜀同。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時置,後因之。可考者五人。……吳同。建安二十五年,權為吴王,置奉常。黃武四年改為太常。可考者十三人。」今據《三國志》諸《帝紀》、《主傳》;萬斯同《歷代史表》中《魏國將相大臣年表》、《魏將相大臣年表》、《吳將相大臣年表》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刘禅和三國奉常、太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之見龍卸甲

是一部由香港導演李仁港执导的一部以三国为主题的非史實電影,主角為劉德華和Maggie Q,分別於片中飾演趙雲和曹嬰。.

新!!: 刘禅和三國之見龍卸甲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刘禅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平話角色列表

以下是《三國志平話》登場的角色。列表只記載《三國志平話》登場的角色,不是僅在《三國演義》或《三國志》出來的人物。.

新!!: 刘禅和三國志平話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IV

是光榮(现为光榮特庫摩)所發售的,屬於三國志系列遊戲中的第四作。在家用遊戲主機版發售後,同樣被移植到Windows版。 本作的背景音樂改由作曲,Windows版支援於9X的作業系統,如95、98、ME,不支援NT核心的作業系統,如NT、2000、XP、Vista。超任版於2007年2月被移植到Wii的Virtual Console,2013年7月起,可使用Wii U購買下載遊戲。本作於Game Boy Advance版稱為「三國志」,於任天堂DS版稱為,雖然遊戲名不同,但均以本作為基礎設計的。.

新!!: 刘禅和三國志IV · 查看更多 »

三國相國、丞相、司徒列表

洪飴孫《三國職官表》:「魏相國上公一人,第一品。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建安十八年,魏國初置丞相,二十一年改為相國,黃初元年改為司徒,甘露五年復置相國。前後居是官者四人。……蜀曰丞相。章武元年置,建興元年開府,軍國事無大小皆聽裁決。諸葛亮薨,因闕。居是官者一人。……吳曰丞相。黃武初置。寶鼎元年分置左右,建衡中復舊。居是官者十一人。」又言:「魏司徒公一人,第一品,主民事。魚豢曰:『契為司徒,百姓和親,夔主賓客,遠人畢至。是其職也。』黃初元年改相國為司徒,與太尉﹑司空為三公。居是官者十一人。……蜀同。章武元年置,居是官者一人。……吳同。寶鼎三年置,居是官者三人。」今據《三國志》諸《帝紀》、《主傳》;萬斯同《歷代史表》中《魏國將相大臣年表》、《魏將相大臣年表》、《吳將相大臣年表》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刘禅和三國相國、丞相、司徒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戰役列表

由於在東漢末至三國時代終結期間發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戰役,如孫策掃除江東軍閥的平定戰,公孫瓚與袁紹為爭奪冀州而爆發的三場大戰,包括界橋、龍湊、巨馬水之戰,或是曹操北征烏丸等等,以下為較大型及有影響性的戰事,亦有部份為群雄割據、爭奪地方的戰事:.

新!!: 刘禅和三國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刘禅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三国 (电视剧)

是中国大陸于2010年播映,是一部大型史詩電視劇。以三国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剧情主要取材自《三国演义》、《三国志》及野史等,同時亦融合了製作者的理解与现代理念所創作而成。劇中展现了三國時期的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内外策谋及兵法阵法等。構思歷時6年,於2008年9月开始拍攝,2009年7月殺青,耗資1.5億人民幣(其中5千萬人民幣是於開始拍攝前3個月因為已經超支而追加的)。 在第45届美国“休士頓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与旧金山、纽约并称北美三大电影节),新三国荣获电影节最高奖“大雷米奖”。.

新!!: 刘禅和三国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三国官制

三国时期的官制大多与东汉制度类似。历史上留存比较完备的是曹魏的制度,因为曹魏的继承者西晋统一了当时的中国,所以曹魏的制度作为正统得以很好的保存。而由於蜀汉、孫吴為废国,故其制度逐渐散逸了。.

新!!: 刘禅和三国官制 · 查看更多 »

三国对战卡

《三国对战卡》(原《三国杀·对战卡》),由游卡桌游联合桌游志杂志社于2013年5月8日推出,该产品由游卡桌游监制,桌游志发行。该产品原定于3月中旬发行,因闪卡制作工艺问题延期至5月。 该游戏是一款以《三国杀》题材为背景的集换式卡牌游戏(TCG)。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战术需求,将不同武将、锦囊、装备牌组成一套牌组和对手的牌组进行对战。 《三国杀·对战卡》使用了《三国杀》武将的人物设定,并重绘为Q版。卡片尺寸和三国杀标准版一致。 在第一弹中共包含52名武将牌、6张装备牌、6张锦囊牌。其中每个《三国杀·对战卡》包含6张随机卡牌(每包随机三张C、两张UC、一张R/SR/HR)。 适合游戏人数为2人。.

新!!: 刘禅和三国对战卡 · 查看更多 »

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國志人物列表收錄在史書《三國志》或《后汉书》等与三國相關的史料中出現的人物。但像貂蟬等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现而在史书上沒有记载的人物則不予收錄。.

新!!: 刘禅和三国志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三国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三国所有的君主配偶。.

新!!: 刘禅和三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刘禅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208年-263年)是指中国东汉末年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对峙的局面。.

新!!: 刘禅和三国鼎立 · 查看更多 »

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以下是三国时期值得注意的虚构人物的列表。列表主要包括14世纪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其他三国文化参考资料中的角色。.

新!!: 刘禅和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杀武将列表

此列表所列舉的為由遊卡桌游開發并發行的桌面卡牌遊戲《三國殺》之武將。《三国杀》目前包括身份模式、3V3模式、1V1模式、国战模式等平行版本,表中按版本和序号分别列出其中的武将。.

新!!: 刘禅和三国杀武将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杀扩展包

三國殺遊戲的擴展包資料:.

新!!: 刘禅和三国杀扩展包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國志通俗演义》,又稱作《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歷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演義以史为据,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講述汉末黃巾之亂至魏、蜀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百川书志》。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但也让许多人误以为《三国演义》的内容就是三国正史。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新!!: 刘禅和三国演义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 (动画)

《三国演义》是2008年由北京辉煌动画公司与日本未来行星株式会社联合拍摄的52集大型---zh-cn:高清;zh-tw:高畫質;zh-hk:高清-动画系列片。这部TV动画片是以罗贯中所著作的古典名著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剧情基本忠实原著。每集25分钟左右,于2008年10月份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期试播,2009年8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以电视剧形式播出(被剪辑为每集50分钟、共26集版本),成为该频道成立以来以电视剧形式播出的第一部动画。 2010年8月9日起在台灣中视播出。 日本放映时标题改为《最强武将传 三国演义》(最強武将伝 三国演義),2010年4月4日起在东京电视网内的各局播出。.

新!!: 刘禅和三国演义 (动画)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 (电视剧)

《三国演义》是一套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改编的電視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大名著电视剧计划中的第三部,前两部先后是《西游记》和《红楼梦》。於1990年開始製作,1994年播映,耗資1.7億人民幣。 亞視购买了该剧版权,配上粵語,並請來馮兩努為劇集主持點評節目《三國啟示錄》,幫助觀眾理解名著,播出後廣受歡迎。.

新!!: 刘禅和三国演义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角色列表

《三國演義》角色列表,列出所有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登場的角色。這些角色大部份源自東漢末及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也有一些虚构的人物。部份角色的事蹟及性格,按作者羅貫中寫書的需要,受到或多或少的改寫,未必與歷史相符。.

新!!: 刘禅和三国演义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故事

《三国故事》是中国作家林汉达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三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作为《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系列的第三部。内容包括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历史故事,在大事上根据历史记载,一些具体情节参考《三国演义》的故事,如貂蝉、跃马檀溪。是林汉达的遗作:1965年,林汉达基本完成,尚未出版。文革开始,1972年,林汉达受迫害去世。1978年,谢立林、倪海曙整理完成作者的遗稿,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第一版。.

新!!: 刘禅和三国故事 · 查看更多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Three People's Principles),又被稱為“孫學”(Sunology)、“國父思想”、“總理遺教”,是由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的创始人孫中山所提出,為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以「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稱呼,並被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孫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基本原理來自中國文化傳統、西方政治學與民主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再加上孫中山個人的理解與想像。孫中山表示:「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此綱領在歷年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多次對三民主義所作的表述,皆有所改變和發展。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與黨員、學者,對三民主義也有不同的解讀。.

新!!: 刘禅和三民主義 · 查看更多 »

一騎當千角色列表

一騎當千角色列表主要是介紹在鹽崎雄二的漫畫作品《一騎當千》中登場的人物。.

新!!: 刘禅和一騎當千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广阳郡

广阳郡,又称广阳国、燕国,是汉朝至西晋期间幽州刺史部下的一个郡国,以春秋战国的燕国国都蓟县(今北京市范围)为中心。 汉高祖刘邦设燕国,历经臧荼、卢绾、刘建、吕通、刘泽、刘嘉、刘定国、刘旦八王。前80年改名广阳郡,前73年改称广阳国,历经刘建、刘舜、刘璜、刘嘉四王。东汉又称广阳郡,郡治蓟县同时也是幽州刺史治所。其下六县:蓟县、广阳县、昌平县、军都县、安次县,户数四万四千余,人口二十八万余。 三国时复称燕国,西晋沿用。所辖县增加了潞县、安乐国、泉州、雍奴、狐奴,共计十县,但是户数反而减少到二万九千。蜀汉后主刘禅所封的安乐公,封邑就是安乐国。.

新!!: 刘禅和广阳郡 · 查看更多 »

庞统

統(),字士元,東漢末年襄陽郡襄陽縣(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地方上稱其「鳳雛」,與「臥龍」諸葛亮漢末齊名。當時俗語有云:「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為南郡郡首任為功曹,後成為劉備重臣謀士,陳壽譽其可比擬為魏國的荀彧和荀攸。歷任耒阳令、治中從事,官至軍師中郎將;死後由後主劉禪追封為關內侯,追諡為靖侯。.

新!!: 刘禅和庞统 · 查看更多 »

交阯之亂

交阯之亂,又稱作「晉吳交阯之爭」,是三國末期在交州發生的一次事件。該事件因吳交阯郡吏呂興在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起事反抗吳國統治而起,適逢蜀漢為曹魏所滅,於是其向曹魏投誠,而引起魏國以及其後的晉朝介入。該事件持續了近十年之久,波及吳國交、廣兩州多地(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及越南北部),直至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才被吳國集結重兵平定。交、廣分置也因這一事件成為定制並被後世沿用,今越南北部地區開始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

新!!: 刘禅和交阯之亂 · 查看更多 »

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後,或單稱三恪、二王,是中國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封邑,祭祀宗廟,用以懷柔安撫,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證「三恪二王後」,以為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後,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新!!: 刘禅和二王三恪 · 查看更多 »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中國陕西省宝鸡市岐山縣縣城南約20公里的五丈原镇,是一块高約120米,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的地势险恶的黄土台原。五丈原南靠秦嶺,北臨渭河,東西臨麦李河和石头河,形勢險要。 三國時期,蜀汉后主劉禪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五次北伐,由漢中出發,取道斜谷,穿越秦嶺,進駐五丈原。在此,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余天。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死於234年8月23日深夜,享年54岁,埋葬於漢中定軍山下。 五丈原上有諸葛亮廟,为唐朝所建,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等遗迹。.

新!!: 刘禅和五丈原 · 查看更多 »

五丈原之戰

五丈原之戰是中國的三國時期發生的一場戰役,主要戰場五丈原,交戰雙方為曹魏及蜀漢,時為蜀汉后主劉禪建兴十二年(234年,魏明帝青龍二年)。當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五次北伐,由漢中出發,取道斜谷,穿越秦嶺,進駐五丈原。在此,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余天。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

新!!: 刘禅和五丈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今川氏真

今川氏真(),為日本戰國大名,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的人物,雖非末代家督卻為今川氏末代大名。父為今川義元,母為武田信虎之女定惠院,正室為早川殿。幼名「龍王丸」,元服名「氏真」,法名「宗誾」,別名「五郎」、「彥五郎」。受到其父親影響也相當喜愛京都文化。.

新!!: 刘禅和今川氏真 · 查看更多 »

延熙 (蜀汉)

延熙(238年-25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後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0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三个年号。.

新!!: 刘禅和延熙 (蜀汉) · 查看更多 »

建威之战

建威之战,是中国三国时期敌国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一场战斗,也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发起第三次北伐的一场战役。此战以蜀汉夺取今甘肃陇南一带的武都、阴平两郡告终。 由於多年前曹操重新安置该处居民,這兩郡貧穷且人口稀少,但武都郡可作为杀入曹魏领地的据点,阴平道則能绕过剑阁直取蜀汉腹地,对蜀汉仍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新!!: 刘禅和建威之战 · 查看更多 »

建安 (东汉)

建安(元年:196年 - 末年:220年二月)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五个年号,共计25年。為李傕郭汜之亂中,獻帝在流亡途中所立的年號。由於196年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因此建安年間也可以說是曹操掌权的時期。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曹操死後,改元延康元年。 劉備沿用至建安二十六年改元章武元年;孫權沿用至建安二十七年改元黃武元年。.

新!!: 刘禅和建安 (东汉) · 查看更多 »

建兴 (蜀汉)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後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新!!: 刘禅和建兴 (蜀汉) · 查看更多 »

廖化

廖化,本名廖淳,字元儉,荊州襄阳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後期的重要将领。.

新!!: 刘禅和廖化 · 查看更多 »

廖立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東漢末及三國時蜀漢官員。.

新!!: 刘禅和廖立 · 查看更多 »

张飞

张飞(),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为翼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與關羽並称“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遇刺身亡,蜀汉追谥桓侯,是为西乡桓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張飛与關羽、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粗獷剛烈好酒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很多人误以为张飞字翼德,以为这才跟飞字相协。其实「益」是通假「鷁」,一种会飞的水鸟。.

新!!: 刘禅和张飞 · 查看更多 »

张杰 (配音演员)

张杰(),中国大陆配音演员,网络社团为729配音组—声创联盟。 张杰是阿杰的本名,又名Ketsu, 因声音清朗华丽闻名于网络。网上作品甚多,从配音到翻唱无所不有。如今加入专业配音团队为动画及影视担任配音工作。過去為光合積木配音組成員,現為729聲工場成員。.

新!!: 刘禅和张杰 (配音演员) · 查看更多 »

張嶷

張嶷(),字伯岐,益州巴郡南充國(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新!!: 刘禅和張嶷 · 查看更多 »

張皇后

中國歷史上,有以下多位張姓女子曾被封為皇后:.

新!!: 刘禅和張皇后 · 查看更多 »

張皇后 (劉禪)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敬哀皇后之妹,三国名将张飞次女。其姐在237年逝后,张氏入宫封为贵人。238年正月立为皇后。蜀汉灭亡后,刘禅逊位,张皇后也降为夫人,随刘禅到洛阳。 |- Z Z ~.

新!!: 刘禅和張皇后 (劉禪) · 查看更多 »

張紹 (三国)

張紹,三国時蜀漢重臣張飛的次子。.

新!!: 刘禅和張紹 (三国) · 查看更多 »

張翼 (三國)

張翼(),字伯恭,益州犍為武陽人,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新!!: 刘禅和張翼 (三國) · 查看更多 »

張遵

張遵(),是三国時代蜀漢的政治家。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張紹之姪。 他身為皇室的外戚,在劉禪任內官至尚書。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攻入蜀國,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麾下防守绵竹关,諸葛瞻出击阵亡之后辅佐其子诸葛尚,诸葛尚出击阵亡之后在与同僚黄崇、李球等人对抗鄧艾旗下鄧忠、師纂时被俘斩首。 Z Z.

新!!: 刘禅和張遵 · 查看更多 »

張苞 (蜀漢)

張苞,字興國,三國時代的蜀漢将领張飛的長子,早歿。正史上对于张苞几乎没有任何其它记述。因张飞西乡侯爵位传于次子张绍,张苞很可能死于父亲张飞之前。.

新!!: 刘禅和張苞 (蜀漢) · 查看更多 »

佳里子龍廟

佳--子龍廟,又稱佳--永昌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子龍里,主祀趙聖輔天帝君。為臺灣奉祀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開臺首廟,亦是少數供奉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廟宇之一。當地聚落也因廟得名為「子龍廟」或再訛作「子良廟」,日治時代糖鐵並設置子良廟車站,而在當地設立的「子龍里」更成為國內少數以神明姓名來命名的村--之一。該廟最醒目的標的,即是趙王爺(趙雲)騎馬挺槍、懷抱幼主劉禪的塑像。亦是南部廟宇中惟二主祭蜀漢五虎將中的兩位虎將的廟宇(另一是關羽,即關帝廟或武聖祠)。.

新!!: 刘禅和佳里子龍廟 · 查看更多 »

何攀

何攀 ,字惠興,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漢司空汜鄉侯何武弟潁川太守何顯後裔。.

新!!: 刘禅和何攀 · 查看更多 »

徽号

徽號,是指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先朝嬪御、嬪妃等後宮女性所使用的尊號,皇后因為與皇帝一樣獨尊,所以除了極少數例子以外,一般不上徽號。.

新!!: 刘禅和徽号 · 查看更多 »

後主

後主一词始出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为官,因此在编写《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就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後主,后来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政权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后主一般无廟谥。.

新!!: 刘禅和後主 · 查看更多 »

北地王 (越剧)

北地王,越剧古装剧,故事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蜀国北地王刘谌的故事。由庄志1957年在剧本《国破山河在》基础之上改编。.

新!!: 刘禅和北地王 (越剧)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刘禅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刘玄 (十六国)

刘玄(),刘永的孙子,刘备的曾孙。 蜀汉被灭后,刘永与刘禅一起被迁移到洛阳。永嘉之乱时,刘禅的后裔全部死绝,刘玄逃到蜀中,李雄封其为安乐公,作为刘禅的继承人。永和三年(347年),东晋军队进攻李势,孙盛随军入川,曾在成都见到了刘玄。.

新!!: 刘禅和刘玄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刘禅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史學家称蜀漢後主,223年—263年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新!!: 刘禅和刘禅 · 查看更多 »

刘璿

刘璿(),字文衡,刘禅长子。.

新!!: 刘禅和刘璿 · 查看更多 »

刘虔

刘虔(),一名璩,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将刘瓒册立为上党王。蜀汉灭亡后。刘虔与刘禅及刘禅的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刘虔的子孙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

新!!: 刘禅和刘虔 · 查看更多 »

刘永 (三国)

劉永(),字公壽。三國時蜀漢昭烈帝劉備庶子、後主劉禪庶弟、安平王劉理異母兄。生母不詳。.

新!!: 刘禅和刘永 (三国) · 查看更多 »

出師表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汉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7年與228年)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

新!!: 刘禅和出師表 · 查看更多 »

党均

党均,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曹魏荆州襄陽郡人。 党均是鄧艾的参謀。姜維率蜀漢軍猛攻鄧艾所率魏軍,鄧艾密令党均到蜀汉成都,向当時专权的宦官黄皓以金钱贿赂收买,散布流言说姜维将叛,使刘禅从战场召回姜维。劉禅暗愚,对黄皓说姜維謀反的虚言十分驚愕,忙命姜維撤退。姜維只好撤軍,魏軍不利形势解除。计谋成功的党均,鄧艾在司馬昭面前大加赞赏。.

新!!: 刘禅和党均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刘禅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刘禅和四川历史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刘禅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借荆州

借荆州是三國時赤壁之戰後的歷史事件,劉備向孫權借土地,魯肅成功勸說孫權借南郡給劉備,劉備攻佔益州後,孫權派人索要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三郡,無果,於是發兵攻佔三郡,當時聽聞曹操有意攻打漢中,劉備擔心失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劃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後世評論認為「借荊州」一說不盡準確。.

新!!: 刘禅和借荆州 · 查看更多 »

BB戰士三國傳 英雄激突篇

《BB戰士三國傳 英雄激突編》是《BB戰士三國傳 風雲豪傑編》的續集,由2008年開始,於雜誌「Kerokero Ace」開始連載。故事背景仍沿用中國名著小說《三國演義》的背景,以董卓被誅,天下大亂作始。 而模型雜誌「電擊Hobby」,亦會刊載個名角色的文字介紹,插畫則由日向恭介擔任。.

新!!: 刘禅和BB戰士三國傳 英雄激突篇 · 查看更多 »

王崇 (蜀漢)

王崇,字幼遠,廣漢郪人。官至西晉上庸、蜀郡太守。.

新!!: 刘禅和王崇 (蜀漢) · 查看更多 »

王平 (三国)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自曹軍投降劉備後成為北伐將領,官至鎮北大將軍,封安漢侯。.

新!!: 刘禅和王平 (三国) · 查看更多 »

火鳳燎原角色列表

以下是陳某漫畫作品《火鳳燎原》的人物列表。.

新!!: 刘禅和火鳳燎原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章武

武(221年四月-223年四月)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汉昭烈帝刘备的年号,共计3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一个年号。 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继承汉朝正统。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五月漢懷帝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元年。 國號意思 章:樂竟為一章。十,數之終也。 武:定功戢兵,止戈為武。.

新!!: 刘禅和章武 · 查看更多 »

笑死

笑死是一種罕見的死因,通常是由一陣大笑引起的心臟驟停或者窒息所致。自古希臘時代至現代均有笑死的案例紀錄。笑死的別稱「致命的歡鬧」(fatal hilarity)則是於1956年首次被使用。.

新!!: 刘禅和笑死 · 查看更多 »

羅偉傑

羅偉傑(雜誌A-CLUB訪問:,刊於1998年11月25日(摘自留聲館藏:香港粵語配音員資料庫)),香港男配音員,1993年10月加入亞洲電視配音組。1998年任職自由身配音員。.

新!!: 刘禅和羅偉傑 · 查看更多 »

習隆

习隆,荆州刺史部南郡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习祯之孙,尚书郎习忠之子,官至蜀汉步兵校尉,掌校秘书。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地民众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祭庙,刘禅不准。百姓于是随着岁时节令在道路田野祭祀。习隆上言:请在靠近诸葛亮墓地的沔阳(今陕西省勉县),建立一个祭庙,断绝私人祭祀。刘禅同意了。.

新!!: 刘禅和習隆 · 查看更多 »

習鑿齒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晉史學家。.

新!!: 刘禅和習鑿齒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7

是由光榮特庫摩公司製作發行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第7作,該作最初於2013年2月28日在日本發售,日文版只對應Playstation 3平台,歐美版和繁體中文版還對應Xbox 360平台,繁體中文版最初於2013年3月31日發售。對應Playstation 3平台的資料片《真·三國無雙7 猛將傳》,和對應Playstation 3與PlayStation Vita平台的合集《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於2013年11月28日發售。PlayStation 4移植版《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最初以繁體中文版在2013年12月18日與PlayStation 4同時發售,日文版則於2014年2月22日发售。Windows版最初在歐美於2014年5月13日發售,採用Steam數字遊戲銷售平臺進行產品啟用。2014年12月在PlayStation 4中国发布会上,制作人铃木亮浩宣布将推出PlayStation 4和PlayStation Vita简体中文版《真·三国无双7 猛将传 完全版》,该版本于2015年3月随PlayStation 4和PlayStation Vita中国大陆版首发上市。 光榮特庫摩在6月公布《真·三國無雙7 帝王傳》,也宣布在2014年內發售,對應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繁體中文版和英文版還將透過Steam登陸Windows。原本光榮特庫摩公布發售日期在2014年9月25日,但之後公布發售日延後至10月23日,又二度延後至11月20日。另外光榮也在中國大陸的戰斧F1遊戲機推出該版本的《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

新!!: 刘禅和真·三國無雙7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8

是由光榮特庫摩製作發行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第8作,也是系列首次采用开放世界的设计。 游戏于2018年2月8日在PlayStation 4平台率先推出,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版與日文同步發售。Xbox One和Windows版本於2月13日全球发售;Xbox One版本与PS4版本同样带有繁、简體中文内容,但Windows版本通过Steam网络商店首先推出英文版(日、英語語音),而其中文版(普通話語音)在2018年4月12日發行。 《真·三国无双8》在发售后业界给予了比较一般的评价,普遍对于本作开放世界化表示不足。 2018年4月起開始發放季票的新dlc,4月19日正式開放新房子和新任務,5月17日開放新武器,分別為張郃的鉤爪、王異的峨嵋刺和徐庶的擊劍,在6月28日開放4位snpc操控與該4位劇情特殊包。這4位的歸類目前是歸屬在NPC的地方.

新!!: 刘禅和真·三國無雙8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列表

此為真·三國無雙角色列表。列表會列出真·三國無雙内可使用的角色,身高與年齡是無雙3、無雙4、無雙5、無雙6的資料都是源於公式設定資料集和遊戲的資料。 以下記載中,登場作品和武器的括號里的數字為第幾代作品,以及 M 表示為猛將傳;E 為帝王傳;S 為 Special;MR 為 Multi Raid(MR2 為5代產品);N 為真三國無雙NEXT;V 為真·三國無雙 VS(N 和 V 的初代均為6代)。各武将角色分别隶属于“魏”、“吳”、“蜀”、“晋”(自六代开始设立)以及“他(群雄)”势力。 另外,本系列旁白皆由增谷康紀兼任(同關羽、魏延配音)。.

新!!: 刘禅和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Online

是一款由日本光榮株式會社在2007年發售的線上遊戲。真‧三國無雙Online為PS2上真·三國無雙4的改編續作,遊戲內容主要是讓玩家創立自己的角色,並隨著衝突、特務、爭奪促使角色升級並獲得虛擬寶物及消費用虛擬貨幣,遊戲類似線上格鬥,是由大量的線上的玩家加入、大家可以一起體驗無双格鬥“以一擋千的MMO格鬥”遊戲。除玩家外的普通士兵和武將都比較弱,總體來說難度適中,玩家控制的角色在戰場上的作用就顯得重要許多。2010年2月18日日本方面開始運行PS3版本,並與日本PC版本使用同樣的伺服器。 2013年7月18日後,各國伺服器先後更新為「真‧三國無雙Online Z」,武將模組將更新為《真·三國無雙6》的模樣,追加「晉」勢力的武將等等,並大幅更新現有系統。.

新!!: 刘禅和真·三國無雙Online · 查看更多 »

爨習

習,三國蜀漢建寧郡人,李恢姑丈,(今雲南省曲靖市)叟人。 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前為益州建伶縣令,後因罪牽連李恢一同被免官。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諸葛亮收降爨習、孟琰與孟獲,爨習官至領軍,孟琰為輔漢將軍,孟獲則是御史中丞。 蜀漢建興九年(231年)春,諸葛亮北伐,李嚴負責後勤補給。夏秋之季,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退兵。北伐大軍退還後,李嚴弄虛作假,欲逃脫責任,參軍偏將軍爨習等隨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請求罷黜李嚴。.

新!!: 刘禅和爨習 · 查看更多 »

炎兴

兴(263年八月-十一月)是三国时期蜀汉後主刘禅的第四个年号。这也是蜀汉政权最后一个年号。 炎兴元年十一月刘禅投降曹魏,蜀汉政权灭亡。.

新!!: 刘禅和炎兴 · 查看更多 »

田續

續(),表字不詳,右北平無終人。三國時曹魏將領,是東漢議郎田疇的侄孫。.

新!!: 刘禅和田續 · 查看更多 »

無雙OROCHI系列角色列表

本條目記載的內容為光榮特庫摩8公司旗下的遊戲作品無雙OROCHI系列的原創角色。關於在本作登場的《真·三國無雙系列》角色,請見真·三國無雙角色列表;《戰國無雙系列》角色,請見戰國無雙角色列表。 以下記載中,登場作品和武器的括號裡的數字為第幾代作品,以及「MO」表示為《無雙OROCHI》;「再臨」為《無雙OROCHI 魔王再臨》;「Z」為《無雙OROCHI Z》;「2」為《無雙OROCHI 2》,「S」為Special(PSP),「H」為Hyper(Wii U),「U」為Ultimate(PS3改版)。 本系列旁白皆由田中亮一擔任。.

新!!: 刘禅和無雙OROCHI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狄道之战

道之战,又作洮西之战,发生于中国三国时期255年蜀汉和曹魏之间,最后以魏取得惨胜告终。.

新!!: 刘禅和狄道之战 · 查看更多 »

鍾會

鍾會(),字士季,潁川郡長社县(今中国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国時期曹魏大臣,官至司徒。曹魏太傅鍾繇的小兒子、異母兄鍾毓也在曹魏官至後將軍。是滅亡蜀漢的曹魏將領之一,同時也有玄學家、書法家的一面。入蜀後發動叛變,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新!!: 刘禅和鍾會 · 查看更多 »

衛瓘

衞瓘(),「瓘」音ㄍㄨㄢˋ,字伯玉,司隸河東安邑人,三國時期魏國、西晉的大臣,魏國侍中衛覬之子,出身於書法世家。年輕時在魏國仕官,擔任廷尉、鎮西將軍。參加討伐蜀漢的戰事,為持節監軍。蜀漢亡後,瓦解了鍾會的叛亂。入晉後衞瓘曾出鎮幽州,削弱了北方鮮卑的勢力,後任朝任尚書令,官至太保,八王之亂期間為賈后誣陷,被楚王司馬瑋殺害。.

新!!: 刘禅和衛瓘 · 查看更多 »

袁綝

袁綝(),豫州潁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蜀漢將領。歷任前將軍、征西大將軍,封都亭侯。.

新!!: 刘禅和袁綝 · 查看更多 »

風水林

水林,朝鮮半島稱為裨補林(비보림、裨補林),琉球稱為抱護(ポーグ、抱護)或抱護林,是指為了保持良好風水而特意保留或由人工種植的樹林,為華南、朝鮮、琉球不少鄉村的特色。不少村落在選址時,考慮到風水上的因素,通常會在茂密的樹林旁興建,令其成為村落後方的綠帶屏障。由於村民相信風水林會為村落帶來好運,因此他們都會著重保護風水林。.

新!!: 刘禅和風水林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刘禅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馬岱

岱(),司隸右扶風茂陵人,中國三国蜀漢將領,馬騰的侄輩,馬超的堂弟,官至蜀漢平北将军,封陈仓侯。.

新!!: 刘禅和馬岱 · 查看更多 »

許靖

許靖(),字文休,豫州汝南平輿人,蜀漢政治家。三國時代人物評論家許劭的堂兄、許瑒的堂弟、許欽之父、許游祖父。.

新!!: 刘禅和許靖 · 查看更多 »

許慈

許慈,字仁篤。南陽人,蜀漢官員,占星家。.

新!!: 刘禅和許慈 · 查看更多 »

马谡

謖()38歲,字幼常,荊州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蜀漢參軍,也是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新!!: 刘禅和马谡 · 查看更多 »

马邈

邈,三国蜀汉末年江油守将。.

新!!: 刘禅和马邈 · 查看更多 »

諸葛均

諸葛均(),表字不詳,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諸葛瑾、诸葛亮之同胞三弟。.

新!!: 刘禅和諸葛均 · 查看更多 »

諸葛亮 (中國大陸電視劇)

諸葛亮是一個描述三國時代名相諸葛亮的電視劇,是以羅貫中所著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記載為基礎。諸葛亮電影劇是由湖北電視台在1985年首播。.

新!!: 刘禅和諸葛亮 (中國大陸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諸葛質

諸葛質(?-?),諸葛瞻幼子,生卒年不詳。 张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记载鄧艾伐蜀、劉禪出降後,其子洮陽王劉恂仍堅拒不降魏,因此派諸葛質為使,向夷帥孟虬示好,最後得以安排劉恂退居南中永昌。 诸葛怀、諸葛質兄弟二人僅見於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王汝涛和张崇琛都认为此二人为虚构人物,并不存在。.

新!!: 刘禅和諸葛質 · 查看更多 »

高翔 (三國)

翔,一作高詳,荊州南郡(今湖北省荊州市一帶)人,蜀漢諸葛亮北伐時期重要將領,任右將軍。官職至大將軍、玄鄉侯。.

新!!: 刘禅和高翔 (三國) · 查看更多 »

魏延

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郡人,三國時期蜀漢中期重要將領,作戰英勇、並有將略、屢立戰功,深得蜀主劉備信任、丞相諸葛亮重用。於諸葛亮北伐時期出任前軍師,主理北伐時前線戰事之決策。.

新!!: 刘禅和魏延 · 查看更多 »

魏略

《魏略》,共50卷,魏郎中魚豢私撰,為中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一般認為《典略》也是此書中的一部分所構成的,《三國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內容來注釋。 本書原卷數,各史記載相異,如《隋書·經籍志二》載「《典略》(疑《魏略》之誤)八十九卷」,《舊唐書·經籍志上》載「《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二》載「《魏略》五十卷」。有的學者認為《典略》及《魏略》為同一書,有則認為是二書。 此書久佚,現今僅存佚文。其內容分別由《後漢書》、《翰苑》、《北戶錄》、《三國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所引用。清代時史家王仁俊、張鵬一分別為此書作了輯佚工作,其中以張鵬一輯本為佳,輯有25卷並附遺文6條。.

新!!: 刘禅和魏略 · 查看更多 »

魏滅蜀之戰

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263年,曹魏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大將軍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据劍閣天险与魏军相持,魏軍不能前进。鄧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劉禪出降,姜維闻讯后帶部投降鍾會,蜀漢滅亡,開啟三國時代的統一戰。.

新!!: 刘禅和魏滅蜀之戰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新!!: 刘禅和诸葛亮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北伐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间發動的对曹魏的战争,共五次。總括而言,北伐局部胜利,蜀汉军夺得武都阴平二郡,使得魏军损兵折将且处于下风,並對曹魏經濟造成頗大打击,但未能达成攻取关中地区或陇西等战略目标;其间魏军也曾试图發動反擊戰,卻遭蜀汉军击败。北伐行动最後以蜀汉军主帅、丞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而告终结。.

新!!: 刘禅和诸葛亮北伐 · 查看更多 »

诸葛瞻

諸葛瞻(),字思远,琅邪阳都(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的长子,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臣,是書法家和畫家。曾为骑都尉和出任羽林中郎将,最終官至衛將軍。.

新!!: 刘禅和诸葛瞻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刘禅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谯周

谯周(),字允南,巴蜀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蜀汉学者。.

新!!: 刘禅和谯周 · 查看更多 »

費禕

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人,三國時代蜀漢的政治家和將領,官至大將軍。在一次回途的筵會中,被降將郭脩刺殺而亡,死後諡號敬侯。.

新!!: 刘禅和費禕 · 查看更多 »

费恭

費恭,三國時代蜀漢官員,荆州江夏郡鄳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將軍費禕之子,費承的弟弟。.

新!!: 刘禅和费恭 · 查看更多 »

趙廣

趙廣,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三國時蜀漢中護軍、征南將軍趙雲的次子。其兄為趙統。.

新!!: 刘禅和趙廣 · 查看更多 »

趙統

趙統(?年~260年),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三國時代蜀漢中護軍、鎮東將軍趙雲長子。.

新!!: 刘禅和趙統 · 查看更多 »

黑六论

黑六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1968年进行整党建党之初集中批判的刘少奇的所谓六个修正主义“反动”理论。这六个理论均见于刘少奇1949年后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发表或支持发表过的言论,以及其在1939年发表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均在1967年前后分别受到过批判。.

新!!: 刘禅和黑六论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外傳 漢之雲

《軒轅劍外傳 漢之雲》是大宇資訊旗下轩辕剑系列的第十二款作品,由DOMO小組 (大宇資訊台北總部研發一部) 開發。正體中文版於2007年12月19日发售。簡體中文版则在2009年1月10日发售。游戏背景设定为三國時代。游戏前作为《轩辕剑伍 一剑凌云山海情》。本作是軒轅劍系列首次使用過場動畫聲優配音。以劇情內容與官方說法,此作與《軒轅劍伍 一劍凌雲山海情》、《軒轅劍外傳 雲之遙》並稱「軒轅劍伍系列三部曲」,《軒轅劍外傳 漢之雲》為此系列之二部曲,時間順序接在《軒轅劍外傳 雲之遙》之後、《軒轅劍伍 一劍凌雲山海情》之前,為系列之中位。 2016年,遊戲被改編為電視劇,并於2017年播出。.

新!!: 刘禅和軒轅劍外傳 漢之雲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之漢之雲

,改编自台湾大宇资讯开发的知名单机游戏《軒轅劍外傳 漢之雲》。该剧由上海新文化集团、台湾大宇资讯、乐漾影视三方合作,由張雲龍、于朦朧、關曉彤及張佳寧領銜主演;並由鞠婧禕及高偉光主演,於2016年5月28日開機,2016年9月杀青。故事述說古代中国三個政权,堯漢國、驍月國、蒼梧族,懲惡揚善的事蹟。於2017年8月8日東方衛視《心跳80分》周播劇場首播。台灣地區由愛奇藝台灣站每周一、二晚間10點更新。.

新!!: 刘禅和軒轅劍之漢之雲 · 查看更多 »

黄忠

黃忠(),字漢升,荊州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蜀漢的著名將領。本為漢末群雄劉表部下中郎將,長沙太守韓玄部將,後成為劉備部將,歷任討虜將軍、征西將軍,官至後將軍,去世後諡號為剛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黃忠与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刘禅和黄忠 · 查看更多 »

黄皓 (宦官)

黃皓(),三國時期人物,蜀漢後主劉禪時的宦官。.

新!!: 刘禅和黄皓 (宦官) · 查看更多 »

霍弋

霍弋(,卒于271年或以前),字紹先。荊州南郡枝江人,三國時期蜀漢及西晋將領。父親為霍峻,同樣是蜀漢將領。.

新!!: 刘禅和霍弋 · 查看更多 »

范禹偁

范禹偁(),九隴(大既今四川省)人,曾跟隨母姓名叫張諤。後蜀翰林學士、簡州刺史。其父范虔為衙門史官,范雎、范增之後裔。 范禹偁少年時放蕩不羈,好鬥雞走狗賭博玩樂,直至有一次有一道士對范禹偁稱,范禹偁骨法異常乃國家名器為何不讀書,若讀書,他日必中狀元及大富大貴,另外還有另一條件是需要改名。自此之後范禹偁跟隨母姓名叫張諤及入丹景山(當時丹景山為讀書修學之地,三國蜀漢蜀後主劉禪亦在丹景山讀書修學)跟從老師苦學。 當時,范禹偁所在的後蜀並不設科場,所以他唯有前往後唐首都洛陽考試,並在長興二年(即公元931年)(另有一說為天成年間(即公元926年四月至930年二月))於考功司盧華下考錄功名。成為及第之後范禹偁恢復舊名,及被後蜀皇帝後蜀高祖孟知祥委派為蒙陽縣令、監察御史,及後更成為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簡州刺史。.

新!!: 刘禅和范禹偁 · 查看更多 »

范长生

范长生(),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壽。涪陵丹心(黔江)人,“蜀之八仙”之一。 出身土著豪族,西晋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西晋时流民起义军大成政权(“成汉”,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丞相,封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西山侯。在范长生“休养生息,薄赋兴教”的劝导下,大成政权一度昌盛。.

新!!: 刘禅和范长生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刘禅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蜀漢行政區劃

蜀漢行政區劃,大體上沿習了東漢以來的州、郡及縣政區制度。蜀漢的疆域北至秦嶺一帶;東與孫吳相鄰於長江三峽;南至雲貴高原一帶,西南伸入今緬甸境內。.

新!!: 刘禅和蜀漢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胡季犛

胡季犛(,),本名黎季犛(),即位后又改名胡一元(),字理元(),越南胡朝开国君主。年号聖元 。 他本是陳朝的一位權臣和外戚,1400年篡奪了皇位,改國號為大虞。不久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1407年胡朝在同明朝的戰爭中滅亡,他同親屬一同被俘虜,被明軍執送京師應天府。 胡季犛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和詩人,他對越南的民族文字喃字的發展起著重要貢獻。.

新!!: 刘禅和胡季犛 · 查看更多 »

胡沖

胡沖(生卒年不詳),汝南固始人。三國時東吳官員,偏將軍胡综之子。後降晋,任尚書郎、吳郡太守,有才幹。.

新!!: 刘禅和胡沖 · 查看更多 »

郤正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本名纂,三國時蜀漢官員,蜀漢亡後在西晉任官。.

新!!: 刘禅和郤正 · 查看更多 »

郭脩

郭脩(),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國志·後主傳》及《費禕傳》中載為郭循),涼州西平人。三國時代曹魏官員,官至中郎將(可能為偽稱。曹芳詔稱郭脩為「故中郎」,裴松之則指郭脩只是「西州之男子耳」)。被蜀漢衛將軍姜維俘虜後降蜀漢,後來刺殺蜀漢大將軍費禕。.

新!!: 刘禅和郭脩 · 查看更多 »

郭攸之

郭攸之,字演長,南陽人,為人和順,以器識才学知名于时。建興二年(224)任蜀漢黄門侍郎,後迁侍中。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經推薦給劉禪的賢能之一。 G Y G.

新!!: 刘禅和郭攸之 · 查看更多 »

阎晏 (三国)

阎晏,蜀漢將領,官至行参军、建义将军。.

新!!: 刘禅和阎晏 (三国) · 查看更多 »

阵面对决·三国杀集换式卡牌

阵面对决·三国杀集换式卡牌为三国杀的衍生产品,是游卡桌游开发的一款TCG游戏。该游戏已于2014年11月24日上市。.

新!!: 刘禅和阵面对决·三国杀集换式卡牌 · 查看更多 »

蘇憲誠

蘇憲誠(,),又作蘇憲成,越南李朝的輔政大臣,侍奉李英宗和李高宗兩朝。為官文武兼備,以非宗室身份獲封王爵。.

新!!: 刘禅和蘇憲誠 · 查看更多 »

赤壁 (电影)

《赤壁》是2008年吴宇森執導的電影,由梁朝偉、金城武、林志玲、張豐毅、趙薇、張震、胡軍、中村獅童主演,從2005年展開籌備,2007年3月開拍。電影分上、下部,2008年7月10日电影上映(上部),2008年11月1日赤壁在拥有广泛三国文化群众基础的日本545家電影院同时上映。電影下部《赤壁2:決戰天下》於2009年1月7日在中國首映。 整部電影劇情以赤壁之戰(原订電影名稱)等三國歷史故事為題材,包括《三國演義》孔明草船借箭及火燒連環船等情節。 電影的前期投資者為保利華億,後期則為中影--集團。.

新!!: 刘禅和赤壁 (电影) · 查看更多 »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战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勝多的战爭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戰,也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劉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後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協議結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黃蓋詐降火攻大破曹军的連環船,曹操落荒北回。 此戰後,曹軍退守襄陽,曹孫劉三分荊州,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在之後10年占领了荆州(兩湖)和益州(四川)大片土地,建立了蜀漢。.

新!!: 刘禅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赵云

趙雲,字子龍,是中國三國時期的蜀漢千古名將,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劉禪。歷任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翊軍將軍,領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鎮東將軍。箕谷失利後自請貶為鎮軍將軍。故后追諡曰順平侯,是为永昌亭顺平侯。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事迹合记成《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刘禅和赵云 · 查看更多 »

閻宇

閻宇,字文平,荊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荊州市)人。.

新!!: 刘禅和閻宇 · 查看更多 »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新!!: 刘禅和關羽信仰 · 查看更多 »

關統

关统(?-?),關興長子,三国时期人物。.

新!!: 刘禅和關統 · 查看更多 »

關興

興,字安國,三國時期蜀漢官吏。.

新!!: 刘禅和關興 · 查看更多 »

董允

董允(),字休昭,三國時期蜀漢的大臣,与蒋琬、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同掌蜀汉军政。董允在世時,黃皓畏懼董允而不敢作歹。.

新!!: 刘禅和董允 · 查看更多 »

钟会之乱

钟会之乱是三国时期曹魏司徒钟会在新亡的蜀汉的將領姜维的帮助下,于264年反对曹魏的一场起事。钟会自认为能力足以战胜权臣大将军司马昭当局,在蜀地建立新王国,遂陷害原同僚太尉邓艾,并且图谋反叛。Alan Kam-Leung Ch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 刘禅和钟会之乱 · 查看更多 »

蒼天航路

《蒼天航路》(そうてんこうろ、Beyond the Heavens)是一部由韓國的李學仁編劇、日本的王欣太所繪畫的漫畫,自1994年10月起至2005年在11月為止連載於《週刊Morning》雜志,单行本共36本、18卷文庫本以及12卷極厚版本,总计发售达1800万部。本作品獲得1998年第22屆講談社漫畫賞一般部門獎。 動畫在2009年4月於日本播出,台灣則在2011年5月份播出,內容包括黃巾之亂、討伐董卓、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為止。.

新!!: 刘禅和蒼天航路 · 查看更多 »

邓良 (三国)

邓良(),字号不详,义阳郡新野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官员,东汉司徒邓禹的后代,蜀汉后期大将邓芝的儿子。.

新!!: 刘禅和邓良 (三国) · 查看更多 »

邓艾

鄧艾(),字士载,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後期名將。本名鄧範,字士則,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後來偷渡陰平,逼使蜀帝劉禪投降,建立滅蜀奇功,獲封太尉。可是戰后被鍾會聯合監軍衛瓘誣陷,鄧艾帳下軍官打算營救鄧艾,衛瓘怕受鄧艾報復,便遣田續先行殺死鄧艾,其子鄧忠亦同殉此難。.

新!!: 刘禅和邓艾 · 查看更多 »

蔣琬

蔣琬(),字公琰,三國時代蜀漢的重臣,是劉敏、潘濬表兄。荊州零陵湘鄉(今湖南省双峰縣)人,蜀汉四英之一。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官至大司马,蜀漢安阳亭侯,諡號恭。.

新!!: 刘禅和蔣琬 · 查看更多 »

蔣顯

蔣顯(),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三国蜀汉大臣,蜀汉名臣蒋琬次子,蒋斌之弟。.

新!!: 刘禅和蔣顯 · 查看更多 »

蔣舒

蔣舒 ,初為蜀漢武興督,後降魏。.

新!!: 刘禅和蔣舒 · 查看更多 »

鄧忠

鄧忠(),表字不詳,義陽棘陽人(今南陽市新野縣)。三國時曹魏將領鄧艾之子,自己亦跟隨父親從軍征戰。.

新!!: 刘禅和鄧忠 · 查看更多 »

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中国东汉末年,曹操軍在荆州当阳附近的长坂坡追擊劉備軍。赤壁之戰之前哨戰。.

新!!: 刘禅和长坂坡之战 · 查看更多 »

长廊

长廊(又称千柱廊)是中国北京颐和园内的一处廊。它初建于18世纪中期,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超过14,000幅彩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长的木廊。.

新!!: 刘禅和长廊 · 查看更多 »

苻融

苻融(),字博休,十六国前秦将领,洛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北)人,氐族。苻堅的弟弟,谥号阳平哀公。.

新!!: 刘禅和苻融 · 查看更多 »

雍闓

雍闓,一作雍凱,三国时益州南部耆帅,為汉高祖時代武將雍齿的後裔。.

新!!: 刘禅和雍闓 · 查看更多 »

陳祗

陳祗()字奉宗,汝南郡人,许靖哥哥的外孙。蜀漢後主劉禪之寵臣。.

新!!: 刘禅和陳祗 · 查看更多 »

陳裕 (蜀漢)

陳裕 (),陳袛次子,劉禪追念陳袛拔裕為黃門侍郎。 西晉泰始四年(268年)三月,羅憲跟隨晉武帝司馬炎在華林園參與宴會,晉武帝詢問故蜀漢大臣的子弟,又問起其中適合任用者,羅憲推薦了常忌、杜軫、壽良、陳壽、高軌、呂雅、許國、費恭、諸葛京、陳裕,他們隨即得到了進用,都在當時知名於世。.

新!!: 刘禅和陳裕 (蜀漢) · 查看更多 »

陳永華 (明鄭)

陳永華(),字復甫,諡文正,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乃明末舉人陳鼎之子,其夫人洪氏淑貞。在英國商館的記載中稱其為本院(Punhee;Pún-īⁿ)。 陳永華十五歲時,其父任同安縣教諭。清兵入閩時,陳鼎殉國。鄭成功在廈門開府時,陳永華才二十三歲,1656年(永曆10年)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與鄭成功論政,陳發表見解、分析未來,深得鄭成功的賞識,並譽「復甫乃今之臥龍也」,授予「諮議參軍」之職,委為其子鄭經之師,日後便成為鄭家麾下的謀將。 他在現代武俠小說中,常被描寫為力主反清復明、武功高強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但從歷史紀錄來看,陳永華本人應該不太可能是位武功高強之人。但確實是明鄭飽讀詩書的智囊軍師,也是臺灣歷史上有名的文人。.

新!!: 刘禅和陳永華 (明鄭) · 查看更多 »

陳朝 (越南)

陳朝(Nhà Trần),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至1400年終結,国号「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该朝君主姓「陳」,故历史上称为「陳朝」。 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階段裡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裡,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新!!: 刘禅和陳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陈式

陳式,蜀汉将领。.

新!!: 刘禅和陈式 · 查看更多 »

陈艺宗

陳藝宗(,,在位:1370年-1372年),名陳暊(),中國明代典籍作陳叔明。越南(大越國)陳朝第九位君主,第五位皇帝明宗之子,封恭定王()。1370年,朝臣廢黜楊日礼(陳朝第八位君主),擁立陳暊即位。1372年,讓位于其弟睿宗,成为太上皇。當時,越南政局困難重重,內有朝中重臣離心及叛乱,外受占婆入侵。為此,陳暊為帝時曾肅清叛亂者,其後亦採取相應措施,以適應時局。而他的外戚黎季犛(日後的胡朝皇帝)在此時逐渐掌握大权。陳暊支撐了大越國政局達四分之一世紀,綜觀這段時期裡,陳朝處於快速衰落的狀態。.

新!!: 刘禅和陈艺宗 · 查看更多 »

柳隱

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為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

新!!: 刘禅和柳隱 · 查看更多 »

林希翎

林希翎()女,原名程海果,生于上海,是中国少数未获改正的右派分子之一。.

新!!: 刘禅和林希翎 · 查看更多 »

李密 (西晋)

李密(),又名虔,字令伯,三國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蜀汉、西晋官员。在晉官至汉中郡太守。.

新!!: 刘禅和李密 (西晋) · 查看更多 »

李严 (蜀汉)

李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三国时期荊州南陽郡(治今河南省南陽市)人,蜀汉的將領和重臣,与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大臣;後因北伐延誤糧草押運推卸責任,被貶為庶民。在諸葛亮病逝後,認為自己不會再被起用,憂憤病死。.

新!!: 刘禅和李严 (蜀汉) · 查看更多 »

李延寔

李延寔(),一作延实《北史校勘记·卷五·魏本纪第五》:封光禄大夫清泉县侯李延寔为阳平王 魏书“泉”作“渊”,北史避唐讳改。又诸本“寔”作“实”,从魏书及本书卷一00寔本传改。,字禧,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仆射房,镇南将军、侍中、尚书仆射、清渊文穆公李冲长子,北魏官员。.

新!!: 刘禅和李延寔 · 查看更多 »

李福 (三国)

李福(),字號孫德,三國時期人物。.

新!!: 刘禅和李福 (三国) · 查看更多 »

李邈

历史上有三个名为李邈的人:.

新!!: 刘禅和李邈 · 查看更多 »

李邈 (三国)

李邈字汉南,广汉郡郪人。三國時期人物。 治中从事李邵的哥哥。曾任牛鞞长。曾指责刘璋请刘备来防卫益州,刘备却夺了刘璋的地盘。官吏将要处死李邈,经诸葛亮请求得免。官至丞相参军、安汉将军。諸葛亮逝世後曾向上疏,稱诸葛亮與司马懿一样“狼顾”,且“身杖强兵,狼顾虎视”,劉禪大怒,處死了他。周寿昌因此认为“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新!!: 刘禅和李邈 (三国) · 查看更多 »

李昭儀 (劉禪)

李昭儀(),蜀後主劉禪妃嬪。.

新!!: 刘禅和李昭儀 (劉禪) · 查看更多 »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新!!: 刘禅和李敖 · 查看更多 »

杨仪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三國時蜀漢文臣,北伐時期諸葛亮部屬。雖才幹敏達,但心胸狹隘,諸葛亮歿後,成功除掉政敵魏延,後因升遷受阻而心懷怨懟口出反逆之言而下獄,終在獄中自盡。.

新!!: 刘禅和杨仪 · 查看更多 »

東廣漢郡

東廣漢郡,中国古代的郡。 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年间,分广汉郡设置东广汉郡,治所在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郪江乡),下辖郪县、德阳、五城、广汉四县。263年,蜀汉灭亡,曹魏咸熙年间,并东广汉郡入广汉郡。西晋改原东广汉郡为广汉郡,广汉郡为新都郡。 Category:蜀汉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新!!: 刘禅和東廣漢郡 · 查看更多 »

松野太紀

松野太紀,本名、舊藝名松野 達也,日本男性聲優。青二Production所屬,東京都出身。 代表作是《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金田一一。.

新!!: 刘禅和松野太紀 · 查看更多 »

杜祺

杜祺,蜀漢將領。歷位各郡郡守,轉任監軍,官至大將軍蔣琬司馬。.

新!!: 刘禅和杜祺 · 查看更多 »

杜軫

杜軫 ,字超宗,蜀郡成都人。杜軫師事學者譙周,博涉經書。州闢不就,任郡功曹史。入晉後,官至犍為太守。.

新!!: 刘禅和杜軫 · 查看更多 »

楼桑庙三义宫

楼桑庙三义宫,又名汉昭烈帝庙,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南松林店镇楼桑廟村。占地3万多平方米。.

新!!: 刘禅和楼桑庙三义宫 · 查看更多 »

樊建

樊建,字長元,義陽人。三國時蜀漢末期官員。.

新!!: 刘禅和樊建 · 查看更多 »

武侯祠

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兴建的祭祀建筑。其中勉县武侯祠为刘禅所立的官祠,始建年代最早;南阳武侯祠由诸葛亮故将黄权建立,始于魏晋年间;成都武侯祠,始建于成汉年间,君臣合祭,最为知名。 各地武侯祠罗列如下:.

新!!: 刘禅和武侯祠 · 查看更多 »

永安之戰

永安之戰,是三國時代原蜀漢將領羅憲為魏國堅守巴東郡治永安(今四川省奉节县)東抗吳軍的的一場戰役。此戰,羅憲困守孤城,司馬昭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不直援永安,而趁虛襲擊吳軍後方西陵郡(今湖北省宜昌市),迫東吳退兵。 蜀漢巴東太守羅憲曾奉後主劉禪之命,率二千人鎮守永安。景元五年(264年)三月,魏國攻滅蜀國(參見魏滅蜀之戰),成都陷落的消息傳到永安,軍民震恐,羅憲為穩固軍心,殺去傳播消息的人。不久,接到劉禪投降魏國的親筆詔令,羅憲遂率領部隊移駐永安城外驛站都亭,準備向魏國投降。此時,吳帝孫休獲悉蜀國已亡,即命令吳軍西進,聲言救援蜀國,實則欲趁機襲取巴東。羅憲對東吳此舉十分氣憤,下令整軍備戰,防禦東吳。東吳為盡快佔領巴東,派撫軍將軍步協率大軍進攻永安。羅憲兵力薄弱,形勢危急,立即派遣參軍楊宗突圍北上,向魏國安東將軍陳騫求援,並把文武官員的印綬呈獻司馬昭。吳將步協急攻永安,被羅憲擊敗,吳主孫休大怒增兵派出駐守西陵的鎮軍將軍陸抗率兵3萬軍隊會攻永安。 羅憲據城堅守,吳軍圍攻六個月不下,曹魏援兵仍未到,永安城中軍民處境更加艱難。有人勸羅憲棄城突圍,但他決心堅守到底,與守城軍民共存亡。曹魏將陳騫將永安告急報告司馬昭,司馬昭令荊州刺史胡烈率兵二萬進攻東吳的西陵,以解永安之圍。同年七月,吳軍因久攻永安不克,西陵又遭魏軍攻擊,被迫從永安撤軍。隨後,司馬昭任命羅憲為巴東太守、陵江將軍,封萬年侯,繼續統兵駐守永安。.

新!!: 刘禅和永安之戰 · 查看更多 »

汉朝皇帝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汉朝皇帝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为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諡號為「孝景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景帝」,景帝後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崩于未央宮,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長子,母竇皇后。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和他父亲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景帝以后所有西汉皇帝,新莽时期的更始帝刘玄、所有东汉皇帝,以及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刘禅,都是汉景帝后裔。.

新!!: 刘禅和汉景帝 · 查看更多 »

河口瑶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簡稱河口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少數民族自治县。面积1313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9万人。县政府驻河口镇。 河口县北与屏边县、马关县及个旧市接壤,西与金平县毗连,东与南则以红河、南溪河为界与越南老街省接壤。 县内地势北高南低,渐渐向东南倾斜。县内海拔最高点2363米,而南溪河、红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76.4米,为西南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最低点。,行政区划网。 目前下辖:河口镇和南溪镇;老范寨乡、桥头苗族壮族乡、瑶山乡和莲花滩乡。.

新!!: 刘禅和河口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新!!: 刘禅和洛阳历史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刘禅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漢中郡

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置,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因在汉水中游得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乾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西汉移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东汉复还旧治。东汉末改名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复名汉中都。建安后辖境屡缩,北周时只有今陕西省汉中、南郑、城固等市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唐天宝、至德时,曾改梁州为汉中郡。魏、晋、南北朝时为梁州、北梁州治所。东晋、南朝时,曾侨治秦州及其所属郡县于此。.

新!!: 刘禅和漢中郡 · 查看更多 »

漢懷帝

#重定向 刘禅.

新!!: 刘禅和漢懷帝 · 查看更多 »

成语

成语是東亞特有的语言形式,存在於在漢語、日本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中,它是一个固定短语,表达了一个固定的语意,常带有历史故事及哲学意义。成语大多数由四个汉字组成,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也有其他字数不等的成语,在白话文或者日常会话中也经常出现。.

新!!: 刘禅和成语 · 查看更多 »

成都历史

成都市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至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新!!: 刘禅和成都历史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刘禅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昭烈皇后 (蜀漢)

昭烈皇后(),甘氏,在各類書籍中又稱甘皇后、甘夫人。《夔州府志》名為甘梅。沛县(今属江苏省)人,是劉備當初在徐州小沛居住時,曾納為妾室。甘氏在荊州過世後,葬在荊州南郡。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初被追諡皇思夫人,並準備遷葬回到蜀,靈柩還沒有到達蜀時,劉備就在白帝城過世了。丞相諸葛亮與太常賴恭等人商議後上奏,請追諡為昭烈皇后,並與劉備合葬。.

新!!: 刘禅和昭烈皇后 (蜀漢) · 查看更多 »

新繁县

新繁縣,中国旧县名,在今四川省境。 新繁县的前身为蜀郡所辖的繁县,县治在今彭州市濛阳镇。 劉禪時繁縣加「新」字置,或謂北周改繁縣置,或謂前蜀改,治今四川省新都縣西北新繁鎮。隋朝開皇三年(583),廢入成都縣。 唐朝武德三年(620)復置,次畿。宋代仍屬成都府。元代屬成都路,為下縣。 明朝洪武十年(1377)五月,新繁县又省入成都縣。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復置。清仍屬成都府,康熙元年(1662年),省彭縣入新繁縣。雍正六年,復設彭縣。.

新!!: 刘禅和新繁县 · 查看更多 »

新野县

新野县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白河流域,是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野县下属8个镇5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五星镇、歪子镇、王庄镇、溧河铺镇、施庵镇、沙堰镇、王集镇、新甸铺镇;上港乡、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汉城街道办事处、汉华街道办事处。.

新!!: 刘禅和新野县 · 查看更多 »

文立

文立 ,字廣休,巴郡臨江人(今重慶市忠縣人)。西晉散騎常侍。.

新!!: 刘禅和文立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刘禅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懷帝

历史上,東亞古代有多名皇帝的谥号为懷帝:.

新!!: 刘禅和懷帝 · 查看更多 »

敬哀皇后 (蜀汉)

敬哀皇后(),姓張氏,名不详。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張飛之長女。221年,被納為蜀漢太子劉禪之妃。於223年立為皇后。237年逝世,葬於南陵。.

新!!: 刘禅和敬哀皇后 (蜀汉)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刘禅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魏公爵列表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封皇子為郡公,皇弟為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諸皇子弟為王,定制始封王之庶子封鄉公。公國置相、谒者、友、保、傅、郎中令、中尉、大农、文学、常侍、侍郎等官。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復五等爵,公爵為最高的一等,官品第一,分郡公、縣公兩級。郡公以郡為國,封國置“相”,相當於郡之太守。縣公之國方七十五里,食邑一千八百戶《晉書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晉文帝為晉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萬戶,制度如魏諸王。其餘縣公邑千八百戶,地方七十五里……”,封國的名稱並不一定採用縣名,封國也並未納入到郡縣行政體系中。咸熙元年之制,縣公國置相、典祠令、典书令、典卫令、典礼令等官,车前司马(10人)、旅贲(40人)等吏,國主置妾6人。.

新!!: 刘禅和曹魏公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新!!: 刘禅和曹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景耀

景耀(258年-263年七月)是三国时期蜀汉後主刘禅的第三个年号,共计6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四个年号。.

新!!: 刘禅和景耀 · 查看更多 »

晉滅吳之戰

晉滅吳之戰是晉朝為統一全國發動的戰爭,也是三國時期最後的一場戰爭。在晉咸寧五年(279年,吳天紀三年)十一月,晉武帝司馬炎下令大舉伐吳,次年三月十五(280年5月1日),吳主孫皓正式投降,該戰結束。戰後,晉武帝將年號改為太康,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太康之役”。 晉滅吳之戰使晉朝開創由北方平定南方統一天下的先例,戰後不久,吳國各地守軍陸續向晉國歸降,西晉成功統一全國,結束自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分裂局面。同時,晉滅吳之戰作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成功的大規模渡江作戰,在中國軍事史上同樣有著重要地位,此役創造的水陸俱進、多路並發、順流直下的戰略,對此後歷代在長江流域發生的諸多戰爭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新!!: 刘禅和晉滅吳之戰 · 查看更多 »

晉朝公爵列表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復五等爵,公爵為最高的一等,官品第一,分郡公、縣公兩級。郡公以郡為國,封國置“相”,相當於郡之太守。縣公之國方七十五里,食邑一千八百戶,封國的名稱並不一定採用縣名,封國也並未納入到郡縣行政體系中。東晉時,縣公以縣為國,改稱縣令長為“公相”,封國納入到了郡縣行政體系中。姚乐:《县级封国考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02期 咸熙元年之制,縣公國置相、典祠令、典书令、典卫令、典礼令等官,车前司马(10人)、旅贲(40人)等吏,國主置妾6人。西晉泰始六年(270年),特為壽光、朗陵、臨淮、博陵國置郎中令一卿。東晉之制,公國置等郎中令、大農、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典書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 西晉時,尚存有屬於列侯體系的舊制縣公。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降封魏氏諸王為縣公。舊制縣公以縣為國,改稱縣令長為“公國相”,封國在郡縣行政體系中。《晉書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襄陵公國相……臨汾公國相……汾陽公國相……濮陽……公國相。廩丘公國相……鄄城公國相……臨潁公國相……邵陵公國相。鄢陵公國相……昆陽公國相……高邑公國相。”《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魯陽公國相……淯陽公國相。博望公國相……舞陰公國相。比陽公國相。”.

新!!: 刘禅和晉朝公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晉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晉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刘禅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刘禅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00年代 · 查看更多 »

207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07年 · 查看更多 »

223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23年 · 查看更多 »

261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61年 · 查看更多 »

262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62年 · 查看更多 »

263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63年 · 查看更多 »

264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64年 · 查看更多 »

271年

没有描述。

新!!: 刘禅和271年 · 查看更多 »

3世纪

201年1月1日至3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3世纪。.

新!!: 刘禅和3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孝懷皇帝孝怀皇帝安樂公劉禪劉阿斗公嗣樂不思蜀汉后主漢后主漢孝懷帝漢後主思公蜀後主蜀汉后主蜀汉后主刘禅蜀漢後主劉禪阿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