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子网
子网(Subnetwork)这个词有两个相关的含义:其中一个较老的、一般的含义是互联网中的一个物理网络;在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中,子网指的是从分类网络中划分出来的一部分。本文敘述其第二种含义。 具有相同的前半部分地址的一组IP地址,可以利用地址的前半部分划分组。在一个IP网络中划分子网使我们能将一个单一的大型网络——至少(逻辑上)看上去如此——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网络。在最初引入这个概念的时候,IPv4还未引入分類网络这个概念。而引入划分子网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允许一个单一的站点能拥有多个局域网。即使在引入了分类网络号之后,这个概念仍然有它的用处,因为它减少了因特网路由表中的表项数量(通过隐藏一个站点内部所有独立子网的相关信息)。此外它还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减少了网络开销,因为它将接收IP广播的区域划分成了若干部分。.
查看 分类网络和子网
已分配的/8 IPv4地址块列表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通过互联网号码分配局(IANA)或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将某些巨大的/8 IPv4地址块(前A类网络块)整个分配给了单一组织或其相关机构。 每个/8块包含2.
专用网络
在互联网的地址架构中,专用网络是指遵守RFC 1918(IPV4)和RFC 4193(IPV6)规范,使用专用IP地址空间的网络。私有IP无法直接连接互联网,需要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NAT)或者代理服务器 (proxy server)来实现。与公网IP相比,私有IP是免费的,同时节省了IP地址资源,适合在局域网使用。.
查看 分类网络和专用网络
路由信息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缩写: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為最早出現的距離向量路由協定。屬於網路層,其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可靠性要求较低的网络,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换信息让路由器动态的适应网络连接的变化,这些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可以到达哪些网络,这些网络有多远等。 虽然RIP仍然经常的被使用,但是由于收敛慢和支持的广播网络规模有限等缺点,许多人认为它将会而且正在被诸如OSPF和IS-IS这样的路由协议所取代。当然,我们也看到EIGRP,一种和RIP属于同一基本协议类但更具适应性的路由协议,也有被使用。.
查看 分类网络和路由信息协议
IP地址
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网际协议地址),縮寫為IP地址(IP Address),是分配給網路上使用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的裝置的數字標籤。常見的IP位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類。.
查看 分类网络和IP地址
IPv4
网际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又稱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四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其後繼版本為IPv6,直到2011年,IANA IPv4位址完全用盡時,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IPv4在IETF于1981年9月发布的 RFC 791 中被描述,此RFC替换了于1980年1月发布的 RFC 760。 IPv4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操作在使用分组交换的链路层(如以太网)上。此协议会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包,意即它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目的地,也不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无重复地到达。这些方面是由上层的传输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处理的。.
查看 分类网络和IPv4
IPv4位址枯竭
IPv4地址枯竭(IPv4 address exhaustion),又稱IPv4地址耗盡,為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四版(IPv4)可使用的未核發位址完全用盡的狀況。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將會發生。IPv6的研發及部署,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IP地址的全球性管理機構為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其下有五個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RIR)。由IANA管理的IPv4位址,於2011年1月31日完全用盡。其他五個區域的可核發位址,也隨之陸續用盡:亞太地區在2011年4月15日用盡,歐洲地區在2012年9月14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在2014年6月10日,北美地區在2015年9月24日。目前全球僅剩主管非洲的AFRINIC預計2019年才會發放完所有的IPv4位址。 在理論上,IPv4最多可以提供232(約42.9億)個IP位址,IANA及RIR可以用來核發的位址,各自約1千6百萬8千個。在1991年11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為了推遲這個問題發生的時間點,推出分类网络方案。1993年,推出网络地址转换(NAT)與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但是這些過渡方案皆無法阻止位址枯竭問題的發生,只能減緩它的發生速度,最終的解決方案,仍然需要轉換到IPv6。.
无类别域间路由
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是一个用于给用户分配IP地址以及在互联网上有效地路由IP数据包的对IP地址进行归类的方法。 在域名系统出现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基于分类网络进行地址分配和路由IP数据包的设计就已明显显得可扩充性不足 (参见RFC 1517)。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在1993年发布了一新系列的标准——RFC 1518和RFC 1519——以定义新的分配IP地址块和路由IPv4数据包的方法。 一个IP地址包含两部分:标识网络的前缀和紧接着的在这个网络内的主机地址。在之前的分类网络中,IP地址的分配把IP地址的32位按每8位为一段分开。这使得前缀必须为8,16或者24位。因此,可分配的最小的地址块有256(24位前缀,8位主机地址,28.
查看 分类网络和无类别域间路由
亦称为 Classful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