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中書門下三品,唐朝初年,唐太宗以綜理政務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为宰相;因此其他参予政务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资历不及三品者)名义的官员都是事实上的宰相。武則天時改稱同鳳閣鸞台三品。代宗時改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
查看 冯赟和同中書門下三品
孟汉琼
孟汉琼(?《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宦官。孟漢瓊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年及後唐閔帝李从厚年间掌握权势,与李嗣源宠妃王淑妃互相合作。他被推翻李从厚的李从厚养兄李从珂所杀。.
查看 冯赟和孟汉琼
康义诚
康义诚(),字信臣,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武将。.
查看 冯赟和康义诚
五代官制
五代官制,五代十国基本沿用唐朝官制,对宋朝的官制有很大的影响。 后梁将尚书令由正二品改为正一品,开始由王镕担任。改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尚书左司侍郎、尚书右司侍郎。后唐恢复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之名。 后梁设立中书门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改司政殿为金銮殿,设金殿大学士,以崇政院使敬翔担任。后唐时冯赟、后周时吴廷祚为避家讳,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改称同中书门下二品。 后梁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立长官崇政使、崇政副使。后唐改称枢密院,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不同于唐朝以宦官担任枢密使,五代以士人担任枢密使。后晋一度废除枢密院,以宣徽使取代,旋即恢复枢密院。后唐以李琪为御史大夫,以后不再任命。后晋以御史中丞为正四品。 后梁、唐庄宗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统归租庸使管理。唐明宗废除租庸使,恢复三司,设三司使一人管理,以张延朗为三司使。 五代十国地方以州县制,州的长官是刺史,县的长官是县令。州之上有节镇,由唐朝沿用的节度使和五代新设的节度使主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五代十国在重要城市设立府,如开封府、河南府、京兆府、大名府(兴唐府、廣晉府)、太原府、凤翔府。南方各政权有成都府、江都府、江宁府(金陵府)、长乐府、江陵府、长沙府、兴王府。又有大都督府在军事重镇,后唐在宋州设大都督府。五代十国设立在军事要地设立军,有生产部门的地区设监,如崇德軍、贍國軍、雲安監、桂阳监。宋朝沿用这个制度。 后梁设立左右龙虎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骧军,都以亲王为军使。后唐在洛阳设立严卫左右军、捧圣左右军。后唐设立左右护圣军。后周设立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后周禁军长官为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
查看 冯赟和五代官制
唐閔帝
唐閔帝李從厚(),小字菩薩奴,五代時期後唐皇帝,為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母昭懿皇后夏氏,有一胞兄李从荣。李嗣源因李從厚與其特別相像,特別喜歡他。.
查看 冯赟和唐閔帝
唐明宗
唐明宗李亶(),初名嗣源,小名邈佶烈。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在位8年。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养子,生父為李霓。.
查看 冯赟和唐明宗
冯玉
冯玉(),字璟臣(景臣),后晋末年宰相,定州人。其父邺都副留守冯濛。 冯玉年少時举进士不中。冯赟为河东节度使,征辟他为推官。冯玉入拜监察御史,迁至礼部郎中,为盐铁判官。晋出帝石重貴纳馮玉姊为中宫皇后,冯玉受到恩宠甚厚,以馮皇后的外戚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冯玉不識书文,當時和殷鹏同为舍人,制诰常派殷鹏代作。之後,馮玉出为颍州团练使,歷任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迁枢密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當时,冯皇后掌權,军国大务,决斷于馮玉。馮玉善于承迎帝意,于是更加有宠。一次有病在家,晋出帝對诸宰相說:“自刺史以上,等到冯玉病好任事,才能任命。”冯玉任命中书舍人卢价为工部侍郎,桑维翰以卢价资望浅,不同意,于是馮玉与桑维翰有隙,桑维翰于此罢相。馮玉为相,四方贿赂,积赀巨万,因此朝政日坏。冯玉为枢密使,有朝使马承翰有口才,一天持名刺来拜見馮玉,馮玉看看名刺開玩笑說:“马既有汗,宜卸下鞍。”马承翰应声答道:“明公姓冯,可谓死囚逢狱。”馮玉自以失言,於是向马承翰道歉。 契丹灭后晋,张彦泽先以兵入京师開封府,兵士争先入馮玉家,家财巨万,一夕被掠奪而尽。第二天馮玉见張彦泽,還是谄笑,自稱愿持后晋玉玺献給契丹,希望再得到遼太宗的恩奖重用。張彦泽不纳。馮玉从晉出帝北迁,玉从入契丹,契丹命冯玉为太子太保。周太祖广顺二年,其子馮杰從幽州沒有告知父親亡归後周,馮玉害怕受到谴责,於是在遼國鬱鬱而終。.
查看 冯赟和冯玉
王思同
王思同(《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旧五代史》卷六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及其前身晋国将军。应顺元年(934年),皇帝李从厚养兄李从珂反叛,王思同受命镇压,但很快被击败并在未得李从珂许可的情况下被处决。.
查看 冯赟和王思同
赵凤
赵凤(),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的官员,唐明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冯赟和赵凤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查看 冯赟和枢密使
李從榮
李從榮(),李嗣源之次子,封秦王。 被任命為河南尹(河南市長),兼判六軍諸衛事,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由於殘暴擅殺,與諸臣不和,僅康義誠傾心與之結交。後唐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李從榮自感素無人望,於是密謀稱帝,樞密使朱弘昭、馮贇等皆言不可,唯康義誠贊成。從榮遂率牙兵千人列陣天津橋,帶兵入宮,又令副將馬處鈞往宮中告知以接應兵馬。 李从荣起兵后,朱弘昭等人入宫告知李嗣源,李嗣源命康義誠平亂,康義誠不聽,李嗣源改命马军指挥使朱弘實平亂,由馮贇坐鎮宮內中兴殿。李從榮由於倉促入宮,陣中多步兵,朱弘昭率三百骑兵由左掖門出,朱弘實率三百骑兵由右掖門出,李從榮人馬大亂,節節敗退。李從榮坠马,被禁衛親軍所擊殺。冯赟又率五百兵卒入秦王府,滿門殺絕,做內應的許王乳母司衣王氏被賜死。李嗣源“聞從榮已死,悲咽幾墮於榻,絕而蘇者再”,李从荣有一子年幼养在宫中,诸将请除之,李嗣源哭着说孙子无辜,却不得不将其交出。李从荣年幼的两个儿子都被处死(其中一子名叫李重光),本人被追废为庶人,數日後,嗣源受驚死去。由宋王李從厚繼承帝位。清泰元年,李从荣被以公爵礼改葬。 李从荣喜欢写诗,和从事高辇等人互相唱和,自以为超群出众,共有一千多首诗,号为《紫府集》。.
查看 冯赟和李從榮
朱洪实
朱洪实(),或作朱弘实,五代十国后唐武将。.
查看 冯赟和朱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