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3 关系: 原子論,十善,十恶 (佛教),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大自在天,大雄 (佛教),外道,富蘭那·迦葉,密宗,二十二根,五見,刪闍夜·毗羅胝子,筏馱摩那,目犍連,顺世论,舍利弗,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邪見,長部 (佛經),耆那教,提婆達多,波拘陀·迦旃延,末伽梨·瞿舍羅。
原子論
原子論(英語:Atomism,來自古希臘語atomos,含義為“不可分割”)是在一些古代傳統中發展出的一種自然哲學。原子論者將自然世界理論化為由兩基本部分所構成: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空無的虛空(void)。.
查看 六師外道和原子論
十善
十善(或十善行、十善业、十善业道)是十种善行,是佛教行者修行的根本所在。.
查看 六師外道和十善
十恶 (佛教)
十恶,在佛教中指十种严重程度之恶行。包括:一殺生。二不與取。三欲邪行。四虛誑語。五離間語。六麁惡語。七雜穢語。八貪欲。九瞋恚。十邪見。行此十种恶行所造之业称十恶业,会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也称十恶业道、十不善业道。.
查看 六師外道和十恶 (佛教)
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共十卷。題為唐不空三藏譯。唐開元二十八年歲次庚辰五月五日(西元740年6月3日)奉詔譯經,於荐福寺。本經略稱《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文殊大教王經》、《千鉢經》。本經述千臂千鉢曼殊室利菩薩的祕密三摩地法門。在《大正藏》中列入密教部。.
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महेश्वर ),又譯為莫訶歌羅、摩醯首羅、摩醯濕伐涅、伊邪那天、商羯羅天,即濕婆神。原為印度教神明,後被佛教所吸納,成為護法神之一。佛教認為他居住在淨居天,為色界之頂點,能夠自在變化,故稱為自在天。大黑天即是他的化身之一。密宗十二天中的伊舍那天也是他的別名。 大乘佛教認為他是第十地菩薩,而密宗認為他是大日如來的化身。在釋迦牟尼時代,六師外道中,自在天外道就是以信奉大自在天為主。.
查看 六師外道和大自在天
大雄 (佛教)
大雄(Mahavīra,又譯為摩訶毗羅)又稱世雄。在古印度諸宗教中,是個宗教上的尊稱,如耆那教就稱其教主伐達摩那為大雄。在佛教中,以大雄作為釋迦牟尼的稱號之一。.
查看 六師外道和大雄 (佛教)
外道
外道(梵文:tirthika;巴利文:titthiya)為一個佛教的翻譯名詞,與被稱為內道的佛教裡佛陀所說的教法相對,取名源於其所傳真理異於佛教的宗教組織。.
查看 六師外道和外道
富蘭那·迦葉
富蘭那·迦葉(Purana Kassapa,),又譯為棓刺拏、布刺拏、不蘭迦葉、不蘭那迦葉、補刺那迦葉、布賴那伽葉、布刺拏迦葉波、晡刺拏迦攝波子。約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思想家,在後世佛教傳說中,他是六師外道之一。.
查看 六師外道和富蘭那·迦葉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查看 六師外道和密宗
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佛教術語,是二十二種根的合稱,它們都是有“增上”義的最勝法 《鞞婆沙論》:「何以故名根?根有何義?答曰:增上義是根義,明義是根義,收義是根義,宗義是根義,最義是根義,勝義是根義,妙義是根義,生義是根義。」 《阿毘曇毘婆沙論》:「何故名根?根是何義?答曰:威勢義是根義,明義是根義,異義是根義,喜觀義是根義,勝義是根義,最義是根義,主義是根義。」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名根?根是何義?答:增上義是根義,明義是根義,現義是根義,憙觀義是根義,端嚴義是根義,最義是根義,勝義是根義,主義是根義。」 ,在部派佛教的傳統理論中曾經有著首要的地位。.
查看 六師外道和二十二根
五見
五見,又称五惡見、五利使,佛教术语,為五種惡見的合稱,包括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查看 六師外道和五見
刪闍夜·毗羅胝子
刪闍夜·毗羅胝子(),又譯為散若夷·毘羅梨子、刪惹夷、刪闍世,是公元前5世紀印度沙門思潮時期哲學家,佛教把他歸入六師外道之一,現代學術界認為他是不可知論者。.
筏馱摩那
筏馱摩那,或譯笩駄摩那、伐達摩那(梵语:वर्धमान ,,意謂光榮者),原名尼乾陀若提子(),著名古印度宗教思想家,印度列国时代跋耆国人,耆那教的創始者,被教徒尊稱為大雄(,音譯摩訶毘羅,即偉大的英雄)。耆那教相信,他是第24位并且是最后一位蒂爾丹嘉拉(tīrthankara,意謂祖師)。 筏馱摩那與釋迦牟尼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且与釋迦牟尼的生平类似,筏馱摩那被佛教歸入六師外道。.
查看 六師外道和筏馱摩那
目犍連
犍連(梵語:;巴利語:Moggallāna)也稱「大目犍連」、又譯作沒特伽羅、目犍蓮。簡稱為「目連」、「目蓮」。中國道教及民間傳說的創作故事 - 「目連救母」中的「目連」正是指此人。普遍認為說一切有部所傳《阿毘達磨法蘊足論》是其作品。.
查看 六師外道和目犍連
顺世论
順世論(Lokāyatika),亦作順世派,7世紀後被稱為遮盧婆迦(Cārvāka),是六師外道之一。順世論是一種唯物論思想,是當時的一種享樂主義思想。.
查看 六師外道和顺世论
舍利弗
舍利弗(梵語:शारिपुत्र ,巴利語:),又譯為舍利弗多、舍利弗羅、奢利富多羅、舍利弗多羅、舍利補怛羅,玄奘譯為舍利子,意譯鶖鷺子,其父取其名為優婆低沙(),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心經中的「舍利子」就是舍利弗。 舍利弗比釋迦牟尼佛年長,並先於佛涅槃。在藏傳佛教,目犍連與舍利弗往往會被雕塑在釋迦佛身邊,隨侍釋迦佛,並與佛祖一同接受供養、膜拜,往往騎乘或腳踏獅子,象徵佛教智慧的「獅子吼」。而漢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雕塑阿難陀與大迦葉較多。南傳上座部的論書中,經常以法將(Dhamma-senapati)來稱呼舍利弗。.
查看 六師外道和舍利弗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śa-kambala,Ajita Kesakambalin),又譯阿耆多·頸舍甘婆羅、阿末多、無勝髮褐,古印度宗教思想家,屬沙門教派,與佛陀約生存於同時代。被佛教認為是六師外道之一。.
邪見
邪見(micchā-diṭṭhi,mithyā-dṛṣṭi),佛教術語,指不正確、愚昧的見解,為正見的反義詞,通常可以等同於惡見。作為五惡見之一的邪見,特指其他宗教教派提出的錯誤見解。.
查看 六師外道和邪見
長部 (佛經)
《长部》(巴利文:),又称《长尼伽耶》,为《巴利文大藏经》中经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其分为三品:《戒蕴品》、《大品》和《波梨品》,共有34部佛经。 与其对应的北传佛教典籍内容为《长阿含经》。.
查看 六師外道和長部 (佛經)
耆那教
耆那教(जैनधर्म ;சமணம் ;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 ,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創始人為伐達摩那(Vardhamana,又稱摩訶毘羅,意為大雄,Mahavira,前599年—前527年),是沙門思潮中「六師外道」之一的尼乾陀若提子,他比佛教的創始人释迦牟尼早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義主要由他建立。耆那教教義對現代印度的影響,大於同様起源自印度的佛教,甘地就受到耆那教的許多影響。目前耆那教有四五百萬信徒,大部分生活在印度。.
查看 六師外道和耆那教
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梵語、巴利語:देवदत्त,Devadatta),一譯提婆達兜、地婆達兜、諦婆達兜、調婆達兜,法顯略譯作調達;亦有義譯為天授或天啟者。為釋迦牟尼佛的堂兄,曾經加入釋迦佛的僧團,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另外成立教派。提婆达多溺水而死,其教派並没有因为他溺亡而解散,東晉法顯、唐代玄奘遊歷天竺時,还曾看过此派活动。法顯、玄奘记载提婆达多派只供奉过去三佛,独不奉释迦文佛(釋迦牟尼)。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記載佛和佛弟子吃肉,但提婆達多批判佛和佛弟子吃肉是殺生,所以禁止弟子吃肉。《十誦律》記載提婆達多破和合僧時在佛教僧團推行完全素食主義,佛拒絕提婆達多,並說一向允許三淨肉,之後提婆達多召開破和合僧布薩,有504位比丘追隨提婆達多,成立不吃肉的新僧團。 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中犯下五逆重罪,破壞僧團,背叛佛教,設計謀害釋迦佛,是極為負面的人物。《增壹阿含經》記載提婆達多在地獄中「身體苦痛如斯」。大乘佛教的《妙法蓮華經》中,則紀錄提婆達多亦被釋迦佛授記,將來成佛。其實提婆達多是來示現作反面角色,讓眾生體悟作五逆罪者會墮落地獄。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如比丘入三禪樂」。.
查看 六師外道和提婆達多
波拘陀·迦旃延
波拘陀·迦旃延(),或譯為“迦羅鳩駄·迦旃延”、“犎·迦多衍那”,生於印度,出身婆羅門種姓,是與大雄和佛陀同時代的,一位沙門導師,佛教將其歸入六師外道。學術界按南傳佛教記載,將七元素說認定為他的觀點,即有地身、水身、火身、風身、樂、苦和命,並且這些元素不相互“觸礙”。.
查看 六師外道和波拘陀·迦旃延
末伽梨·瞿舍羅
末伽梨·拘舍利(),亦譯作“末伽梨·拘舍梨子”等,者,是裸形托鉢教派的始祖,持宿命論觀點。佛教稱其為邪命外道,歸入六師外道。.
查看 六師外道和末伽梨·瞿舍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