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六合县

指数 六合县

六合县,中国旧县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 六合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和地质工作者及专家发掘、考证,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六合古称棠邑。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1年),始置棠邑县。隋朝废北周时所置六合郡,开皇四年(584年),废尉氏县、堂邑县、方山县,合为六合县。唐朝时,属扬州、廣陵郡。明代之前多属扬州,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始属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市)。 1949年1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六合县县长周君轸逃往南京。26日,中共江淮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艾明山等人率部进入六合县城。同日,中共六合县委、县政府迁进县城办公。27日,成立六合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政权全面接管六合县。 1966年3月15日,六合县、江浦县、仪徵县、金湖县、盱眙县五县成立六合专区,专区所在地六合县六城镇。1975年11月,六合属南京市管辖。1973年9月,原六合县卸甲甸等地析出成立大厂区,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六合县与大厂区合并成立南京市六合区,全区辖8个街道、9个镇。.

56 关系: 千秋县南京历史南京大屠殺南京市南直隶堂邑县 (西汉)大厂区天长县天长市孫家正巨人堤道巴陵县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东阳县 (秦朝)应天府 (明朝)張承槱北徐州刘鹗唐圭璋六合六合专区六合区六合文庙第二次国共内战董修甲董邦政镇江专区艾明山雄州 (南唐)雄州街道 (南京市)林至杜伏威江宁府江宁织造署江都郡 (隋朝)江蘇省 (中華民國)江蘇省 (清)江苏历史江苏省城墙列表江浦县沿江工业开发区泰州专区淮南东路淮南道朵儿只 (札剌亦儿人)方州方端士扬州市扬州专区10世纪南京...12世纪南京13世纪南京14世纪南京6世紀南京7世纪南京8世纪南京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千秋县

千秋县,中国旧县名。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割江都县、六合县、高邮县三县地置千秋县,属淮南道扬州(广陵郡)。天宝七年,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随之易名天长县 。.

新!!: 六合县和千秋县 · 查看更多 »

南京历史

南京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于此。南京一名得于明朝,永乐迁都后称应天府为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民国初年,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南京正式成为行政区名。1927年,定名为南京特别市,是为中华民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随着溧水县、高淳县在1983年划入南京市,南京辖区达到目前规模。.

新!!: 六合县和南京历史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杀(日中歴史共同研究報告書)是侵华日军在大日本帝国侵华战争全面升级的初期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后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以上,直到1938年2月才开始有所收敛。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在大屠杀第一个月内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945年日本投降后,1947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认为南京大屠杀中有超过20万的中国人被日军杀害。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几种,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區引起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新!!: 六合县和南京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六合县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直隶

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俗称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

新!!: 六合县和南直隶 · 查看更多 »

堂邑县 (西汉)

堂邑县,中国古县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安徽省天长市西部。 春秋时为楚国的棠邑;后讹为堂,伍尚为堂邑大夫。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1年),始置棠邑县。西汉初年,封陈婴为堂邑侯,为棠邑侯国,元狩六年(前117年)改为堂邑侯国。元鼎元年(前116年),堂邑侯陈须(又名陈季须)与兄弟隆虑侯陈蟜在母亲刘嫖丧礼期间,未除服奸和兄弟争财,按罪当死。兄弟二人皆自杀,堂邑侯国除。后为堂邑县,属临淮郡。东汉时,属徐州广陵郡。东晋时改为尉氏县。南朝时,南齐、南梁、南陈均曾设置堂邑县。隋朝开皇四年(584年),废尉氏县、堂邑县、方山县,合为六合县。.

新!!: 六合县和堂邑县 (西汉) · 查看更多 »

大厂区

大厂区曾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1973年9月,由原六合县卸甲甸等地析出成立大厂区,后于2000年前后,六合县与大厂区合并成为南京市六合区,而大厂区则成为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的主体。.

新!!: 六合县和大厂区 · 查看更多 »

天长县

天长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唐朝,为今天安徽省天长市的主体。唐朝时设千秋县,后改名为天长县。.

新!!: 六合县和天长县 · 查看更多 »

天长市

天长市是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的省直管县级市,东临高邮湖,因伸入江苏苏中腹地,故而有“安徽东大门”之称,也是安徽省距离长江口最近的城市。位于江淮分水岭到苏北平原过度地。总人口约63万人,市区人口约20万人。其南部与六合,仪征接壤处的金牛山水库(金牛湖地区)是天长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 。 天长市1993年3月29日起由地级滁州市代管,2008年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扩权试点县。天长在文化上属于江淮文化区/淮扬文化圈,经济上属于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天长是安徽省民营經濟最活躍的县市之一。天长是醫療體制改革示范县,被称为县域医改的“天长模式”。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新!!: 六合县和天长市 · 查看更多 »

孫家正

孫家正(),江苏泗阳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届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新!!: 六合县和孫家正 · 查看更多 »

巨人堤道

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8公里的海岸。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巨人堤道及堤道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198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新!!: 六合县和巨人堤道 · 查看更多 »

巴陵县

巴陵县,中国旧县名。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长沙郡下雋县置。传说夏后羿斩巴蛇于洞庭,积骨如丘陵,故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晋朝以后历为建昌郡、巴陵郡、巴州、岳州、岳州路、岳州府等治所。1913年改名岳阳县。.

新!!: 六合县和巴陵县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

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有登封市(武则天赐), 天长市(唐玄宗赐) ,泰宁县(宋哲宗赐) , 宝丰县(宋徽宗赐) , 肇庆市(宋徽宗赐) ,凤阳县(明太祖赐) ,天津市(明成祖赐) ,阜康市(清高宗赐) ,嘉义县/市(清高宗赐)等。.

新!!: 六合县和中国皇帝赐名的地方 · 查看更多 »

东阳县 (秦朝)

东阳县是秦朝东海郡下的一县,治所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一说今江蘇省盱眙縣東陽鄉)。由东阳县改置的东阳郡为西楚九郡之一。.

新!!: 六合县和东阳县 (秦朝) · 查看更多 »

应天府 (明朝)

应天府是中國明朝设置的府,为明代初期首都,後改留都。即今南京市。.

新!!: 六合县和应天府 (明朝) · 查看更多 »

張承槱

張承槱()字蓬生,湖北枝江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官员。.

新!!: 六合县和張承槱 · 查看更多 »

北徐州

北徐州,中国古代的州。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徐州淮北地置北徐州。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箕屋山、沂山、蒙山和江苏省沛县以南,河南省商丘市以东,安徽省太和县、蒙城县、泗县及淮河以北的地区。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名徐州。 南朝齐改徐州置北徐州,治所在燕县(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蚌埠市、定远县、滁州市以东(天长市除外)和江苏六合县地。包括蚌埠、凤阳、滁州、明光市、定远、来安县等地。泰豫元年(472年)移治东海郡(今山东兰陵县南),元徽元年(473年)还治钟离郡。经历南梁,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楚州。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置北徐州,治所在琅琊郡(今山东临沂市西),根据《魏书·地形志》记载,领郡2,县5。户14781,口40125。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沂、费县、平邑县、蒙阴县、兰陵县等地。经历东魏、北齐,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名沂州。 西魏置北徐州,故治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南。《北周地理志》虞州:河北,“有西魏置北徐州,寻废”。王仲荦按:当置于虞州河北郡界内,接怀州河内郡。授北徐州刺史者有段永、史尔绵、司马裔。.

新!!: 六合县和北徐州 · 查看更多 »

刘鹗

劉鶚(),字鐵雲,又字公約,筆名鴻都百錬生、洪都百鍊生 ,原名孟鵬,字雲摶,中国清代作家。.

新!!: 六合县和刘鹗 · 查看更多 »

唐圭璋

唐圭璋(),字季特,中国江蘇南京人,漢族,中国现代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

新!!: 六合县和唐圭璋 · 查看更多 »

六合

六合,上下、東南西北稱六方,六方相連,即天下。《奇門遁甲》八神之一。亦可以指:;地名.

新!!: 六合县和六合 · 查看更多 »

六合专区

六合专区,1966年至1970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专区之一,在今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境。 1966年3月,以六合县、江浦县、仪征县、金湖县、盱眙县五县置六合专区,专区所在地在六合县六城镇。1970年,撤销六合专区改制六合地区。1971年撤销六合地区,六合县归属扬州地区、江浦县复属南京市。.

新!!: 六合县和六合专区 · 查看更多 »

六合区

合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鲁之通道、军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镇”之称,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其北部与天长,仪征接壤处的金牛湖地区是中国代表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

新!!: 六合县和六合区 · 查看更多 »

六合文庙

六合文庙,即原“六合县学文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县府街136号,是南京江北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文庙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历代各有增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庙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现存建筑为同治九年(1870年)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群由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奎星阁等组成,另有碑刻13块。.

新!!: 六合县和六合文庙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六合县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董修甲

董修甲()字鼎三,江苏省六合县人。中华民国市政专家。肖京,董修甲与武汉市政改革运动,武汉文史资料2011年第8期.

新!!: 六合县和董修甲 · 查看更多 »

董邦政

董邦政,明朝山东阳信人,字克平。担任六合县知县。 倭寇侵扰时,他官居按察司佥事,驻防上海。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萧显引导倭寇侵犯上海县城,他将其击退。第二年在川沙、苏州大败倭寇,后来被赵文华排斥降职,之后称病辞官。.

新!!: 六合县和董邦政 · 查看更多 »

镇江专区

镇江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江苏省西南部。 1949年置,属苏南行署区,专员公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句容、江宁、丹阳、溧水、高淳7县。1952年,镇江专区改属江苏省。1953年,原属常州专区的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入镇江专区。1954年,镇江市由省直辖。镇江专区辖10县。 1956年,原属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将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后划回镇江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入镇江专区,后划回扬州专区。镇江专区辖10县。1958年,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镇江专区改名常州专区,驻地相应迁常州市。1959年,常州专区复名镇江专区,驻地又迁镇江市。辖镇江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1年,将武进县划归常州市。1962年,恢复丹徒县;原属南京市的江宁、武进2县划入镇江专区。辖1市、11县。1970年,撤销镇江专区,改置镇江地区。.

新!!: 六合县和镇江专区 · 查看更多 »

艾明山

艾明山(),河南省商城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政府官员。.

新!!: 六合县和艾明山 · 查看更多 »

雄州 (南唐)

洲,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一带。.

新!!: 六合县和雄州 (南唐) · 查看更多 »

雄州街道 (南京市)

是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六合区中部,为六合区政府所在地。.

新!!: 六合县和雄州街道 (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林至

林至,字晋善,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永樂九年,福建乡试中舉。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進士,授六合县知县。.

新!!: 六合县和林至 · 查看更多 »

杜伏威

杜伏威(),名尧,字伏威,以字行,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

新!!: 六合县和杜伏威 · 查看更多 »

江宁府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

新!!: 六合县和江宁府 · 查看更多 »

江宁织造署

江宁织造署是清朝中央政府在江宁府(现江苏省南京市)设置的织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专门衙署,设立于顺治二年(1645年),下设的织造工场称江宁织造局。 织造监督官由内务府派驻,称“江宁织造郎中”或“江宁织造员外郎”,通称江宁织造。此职位通常由清朝皇帝的亲信担任,除了本职以外还兼有监视本地官员、向皇帝汇报当地政治动向的秘密使命,地位在江宁城的文官中仅次于两江总督和江宁布政使。江宁的织造业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一蹶不振。同治初年,复设织造局。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江宁织造被裁撤,织造工场改由民营。 通常认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曾长期担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家族的成员,他在《红楼梦》中多处留下江宁织造的印记。.

新!!: 六合县和江宁织造署 · 查看更多 »

江都郡 (隋朝)

江都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初年,改扬州置,治所在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南、江北地区及镇江、丹阳、句容,安徽省天长、全椒、滁州等市县地。户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四,下领十六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南兖州。.

新!!: 六合县和江都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江蘇省 (中華民國)

江蘇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是原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的所在地。.

新!!: 六合县和江蘇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蘇省 (清)

江苏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六合县和江蘇省 (清) · 查看更多 »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新!!: 六合县和江苏历史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城墙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江苏省境内城墙的列表。.

新!!: 六合县和江苏省城墙列表 · 查看更多 »

江浦县

江浦县是原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现已经撤消。江浦县东南倚长江,西北枕滁河,是南京的西北门户。.

新!!: 六合县和江浦县 · 查看更多 »

沿江工业开发区

沿江工业开发区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境内的工业开发区,原名大厂区。 1973年9月,由原六合县卸甲甸等地析出成立大厂区,后于2000年前后,六合县与大厂区合并成为南京市六合区,而大厂区则成为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的主体。 境内公司有扬子石化公司、南京钢铁(集团)公司、南京热电厂、华能南京电厂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固定资产约占南京市的1/3。 2012年6月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将沿江工业开发区整建制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整合。.

新!!: 六合县和沿江工业开发区 · 查看更多 »

泰州专区

泰州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江苏省中部。 1949年置,属苏北行署区,专员公署驻泰州市。辖泰州市及泰县、台北、东台、海安、泰兴、靖江、如皋7县。 1950年,撤销扬州专区,其辖宝应、兴化、高邮、江都、六合、仪征6县划入泰州专区;将台北、东台2县划归盐城专区;海安、如皋2县划归南通专区。泰州专区辖1市、9县。 1952年,泰州专区改属江苏省;原属皖北行署区滁县专区的江浦县由划入泰州专区。辖1市、10县。 1953年,专区驻地迁至扬州市,并改名扬州专区。.

新!!: 六合县和泰州专区 · 查看更多 »

淮南东路

淮南东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个地方行政区。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淮南东路始建制,首府在今天的揚州,故而民間也稱呼其為揚州路;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的江淮行省扬州路。崇宁(1102年-1106年)年间, 淮南东西兩路人口共计达到130万。 北宋時,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在此地得到发展,揚州和淮安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二十四孝”中的一位朱寿昌出自北宋時期的揚州。 南宋建炎衣冠南渡,淮南兩路建制仍在,但成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辛棄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來描寫戰爭對於江淮地區經濟的破壞。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 北宋時,淮南東路包括10个州:扬州, 楚州,真州,通州,泗州,海州,泰州,滁州,亳州,宿州;南宋時亳州、宿州被撤銷,改漣水為安東州,揚、楚、海、泰、泗、滁、真、通八州仍然沿用,但是疆界略有微調,如將自唐屬於揚州的天長劃入了宋金前線泗州(今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 其范围基本继承了唐代的淮南道的東部,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蘇省中北部,安徽省的滁州市。.

新!!: 六合县和淮南东路 · 查看更多 »

淮南道

淮南道是唐朝時的行政區劃,轄下有14州、共57縣,相當於現在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治所在扬州。.

新!!: 六合县和淮南道 · 查看更多 »

朵儿只 (札剌亦儿人)

朵儿只(),元朝札剌亦儿部人。 高祖父孛鲁(木华黎之子),曾祖父速浑察,父亲脱脱。朵儿只四岁丧父,少年为宿卫,1322年,元英宗任命他为集贤学士。次年随元英宗到元上都,八月,南坡之变,元英宗被铁失杀害。朵儿只被擒,他的侄子朵尔直班求免脱难。1329年,世袭木华黎家族的国王之位。到辽阳就国。1337年,国王之位被乃蛮台所袭,次年,为辽阳行省左丞相。1340年,任河南行省左丞相。1344年,为江浙行省左丞相,镇压汀州的起义军,元顺帝亲赐九龙衣。1347年为御史大夫,中书左丞相、右丞相,能举贤,不以权谋私。1349年,罢相,再袭国王之位。1354年,从丞相脱脱南下镇压张士诚,击破六合县,留守扬州。次年,在扬州去世。.

新!!: 六合县和朵儿只 (札剌亦儿人) · 查看更多 »

方州

方州,是北周及隋朝的州,为北周取秦郡改置。大定元年(581年)统堂邑县、尉氏县、方山县,开皇四年(584年)改尉氏县为六合县,省堂邑县、方山县并于六合县。大业元年(605年),废方州,置江都郡。.

新!!: 六合县和方州 · 查看更多 »

方端士

方端士,字百里,南直隶六合县人,明朝末年至南明大臣。 1645年闰六月二十三,时任监军兵部职方司郎中的方端士,和工部虞衡司员外骆方玺,刑部云南司主事史继鳅等,督兵至义桥抗击清军。十月十二,镇东监军方端士上岸疾驰,挽弓射北,发无不中。鲁王朱以海以方端士果敢有为,加佥都御史,抚治浙西,加兵部职方司主事,监其军。1646年,魯王至舟山,方端士和張煌言、熊汝霖、孫嘉績、錢肅樂等随从。1649年,鲁王逃到海上,都御史方端士和黄宗羲前去投奔。1660年,已经担任大学士的方端士降清。.

新!!: 六合县和方端士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六合县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扬州专区

扬州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江苏省中部。 1949年置,属苏北行署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辖扬州市及宝应、兴化、高邮、江都、六合、仪征6县。1951年,撤销扬州专区,所辖6县划归泰州专区。 1953年,泰州专区改名扬州专区,驻地相应迁至扬州市。辖扬州、泰州2市及江都、兴化、高邮、宝应、六合、仪征、泰兴、靖江、泰县、江浦10县。1954年,泰州、扬州2市由省直辖。 1956年,由江都县析设邗江县;将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归镇江专区,后划回扬州专区;原属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入扬州专区,后划回镇江专区。扬州专区辖11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泰州、扬州2市划回扬州专区;撤销邗江县,并入扬州市;撤销泰州市、泰县,合并设立泰州县;将江浦、六合2县划归南京市。1960年,由宝应县析设金湖县。专区辖1市、9县。 1962年,撤销泰州县,复设泰州市、泰县;由兴化县析设兴东县;恢复邗江县;原属南京市的六合、江浦2县划入扬州专区。辖2市、13县。 1964年,撤销兴东县,并入兴化县。1966年,将六合、仪征、江浦、金湖4县划归六合专区。扬州专区辖2市、8县。1970年,撤销扬州专区,改置扬州地区。.

新!!: 六合县和扬州专区 · 查看更多 »

10世纪南京

南京于:901年-905年,为唐朝上元县;905年-914年,为杨吴上元县;914年-920年,为杨吴昇州城,辖上元、江宁等县;920年-937年,为杨吴金陵府(936年为杨吴西都);937年,为杨吴江宁府;937年-975年,为南唐都城江宁府(961年曾短暂迁都南昌府);975年-1000年,为北宋昇州。.

新!!: 六合县和10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12世纪南京

南京于:1101-1127年,为北宋江宁府;1127年-1129年,为南宋江宁府;1129年-1200年,为南宋建康府(1129年-1130年、1161年为金国占领)。.

新!!: 六合县和12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13世纪南京

南京于:1201年-1275年,为南宋建康府;1275年-1277年,为元朝建康府;1277年-1300年,为元朝建康路。.

新!!: 六合县和13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14世纪南京

南京于:1301年-1329年,为元朝建康路;1329年-1356年,为元朝集庆路;1356年-1366年为韩宋应天府(吴王朱元璋管辖);1367年-1368年为朱吴应天府;1368年-1400年,为明朝应天府(1368年-1378年称南京,1378年-1400年称京师)。.

新!!: 六合县和14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6世紀南京

南京于:501年-502年,为南朝齐都城建康;502年-557年,为南朝梁都城建康;557年-589年,为南朝陈都城建康;589年-600年,并入隋朝江宁县。.

新!!: 六合县和6世紀南京 · 查看更多 »

7世纪南京

南京于:601-618年,为隋朝江宁县;618年-620年,为杜伏威、沈法兴、辅公祏等势力占领;620年-625年,为唐朝归化县;625年-626年,为唐朝金陵县;626年-635年,为唐朝白下县;635年-700年,为唐朝江宁县。.

新!!: 六合县和7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8世纪南京

南京于:701年-761年,为唐朝江宁县;761年-800年,为唐朝上元县。.

新!!: 六合县和8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