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公所 (中華民國)

指数 公所 (中華民國)

公所為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鄉、鎮、縣轄市和區的行政機關名稱。目前鄉、鎮、市公所為地方自治團體,可施行地方自治。過去,區公所原本均為直轄市政府與市政府(原「省轄市政府」)的派出機關,僅能執行上級機關所交付的政務。但在2014年《地方制度法》修正後準用鄉鎮市相關規定,原由山地鄉改制的山地原住民區恢復地方自治團體的法人地位。 公所的建制,最早隨著國民政府改革地方政府架構而成立。目前台灣的鄉鎮市區公所,則是由日治時期的街役場、--役所改制而來。.

63 关系: 劉純婷基隆市公共圖書館埔里地區歷史年表偕萬來十八鄉南都里 (臺南市南區)區 (中華民國)台湾共产党 (2008年)大同天国大武漁港天主教文生高級中學天龍吊橋天津市行政区划宁波历史小馬圳上水鄉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市 (中華民國)三江人乡长享活誌彰化天后宮彰化市歷史年表彰化縣彰化市公所役所余清芳地方政府北區公所福德祠北京市行政區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利吉大橋嘉義市西區區公所嘉義市東區區公所玻璃鞋 (電視劇)綠島發電廠縣轄市省 (中華民國)牛池灣鄉白河台灣電影文化城鎮 (中華民國)華商賴惠員鶴岡千年鶼鰈老樹超額比序鸞山湖濕地黃屋村龍泉瀑布龜山島...錦田都威舊橋舊鹿鳴橋鄉 (中華民國)臺中市政府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灣音樂館板橋府中商圈村里桃園市立興南國民中學森林小學新会区新莊生命紀念館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劉純婷

劉純婷,臺灣嘉義地方政治人物,現為民主進步黨籍,嘉義縣溪口鄉鄉長。.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劉純婷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Keelung City Public Library),按《基隆市公共圖書館圖書資訊服務及使用管理自治條例》,係指由基隆市政府、基隆市各區公所設立,以社會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圖書館系統,目前由基隆市文化局圖書館、以及基隆市7個區公所管理的9個區圖書館(七堵區、中正區各轄有2個區書館)共同組成。基隆市文化局圖書館對於基隆市各區圖書館負有輔導責任。.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埔里地區之地理位置位在臺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距離今約三千年前,已有人類陸續在埔里盆地周邊臺地地區建立家園;從其史前遺址所發現的石器、陶器,可發現該時期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但不知原因為何,這些史前人類又像謎一樣的消失。直到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由於這次的移民行動沒有經過官府准許,再加上隨意殺害埔社及眉社原住民,終於引來當局關注;隔年,漢人被澈底驅逐,郭百年等墾首被依法懲治。埔社與眉社的原住民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對漢人因而產生不好的觀感;但也正因經過這些衝擊,他們才更加了解漢人的社會文化,激起其放棄狩獵並從事農耕的想法。 1825年,分散居住在臺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因遭受漢人於經濟上的掠奪,導致其耕地大量流失,生活日漸窘迫,而不得另尋發展;當時,埔里正好提供其絕佳機會,於是,在互相招引之下,他們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陸續進入埔里。 平埔族族群進入埔里後,一開始以埔社與眉社的佃田為生,後來依恃其農耕技術較當地族群進步,逐漸獲得當地大多土地,當地原居民因此逐漸撤往山區居住。後來,漢人也隨著逐漸鬆弛廢除的內山開墾禁令陸續前來開墾居住。1875年,埔里地區之開發大致完成。 沙連堡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範圍包括今部份水里鄉、魚池鄉、國姓鄉、埔里鎮及仁愛鄉一帶;而埔里正是水沙連六社的重要地區,當初稱為蛤美蘭社,亦稱埔裡社(埔裏社)。道光年間,平埔族遷居至該地,並建立三十多個部落。光緒年間,總兵吳光亮建立大埔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在此設立隸屬南投縣之埔里鎮,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一帶及南投縣轄境之北,其東側為仁愛鄉,西側為國姓鄉,南面魚池鄉,西距草屯鎮38公里,西北距臺中58公里,南距日月潭約17公里,是通往臺灣中部各主要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鎮內所轄面積約162.227平方公尺,人口約87,000人,包含泰雅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各族群;除商業活動之外,居民大多從事農林業,全區沒有大型工廠。.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偕萬來

偕萬來,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族人,鄉公所人員,中晚年時致力於復興噶瑪蘭族,被尊為「噶瑪蘭族之父」。.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偕萬來 · 查看更多 »

十八鄉

十八鄉(Shap P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南部,是元朗市中心東面及南面的鄉村群的統稱,本身由十八個鄉村組成。唯經過多年發展,十八鄉現在已增至26個原居民村及4個居民村,合共30個村圍,故十八鄉已成為地名而不是單指原有的十八個鄉村。 十八鄉與屏山、厦村、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十八鄉 · 查看更多 »

南都里 (臺南市南區)

南都里位於臺灣臺南市南區中華南路二段、明興路、與喜樹路與喜南街、濱南路區域間。北、東、南至西順時針分別與南華里、建南里、喜北里與鯤鯓里銜接。1985月1日行政區域調整將新興國宅第一期劃為「南都里」,其涵意為南區行政中心。鯤鯓路以北的區域大多為住宅區及商店,鯤鯓路以南大多為魚塭。.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南都里 (臺南市南區) · 查看更多 »

區 (中華民國)

區是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類型之一,為直轄市及市(前身為「省轄市」)下轄的行政區。其層級與縣下轄的鄉、鎮及縣轄市相同,但並不具地方自治團體身分,但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例外,後者於2014年12月25日改制為地方自治團體、具有公法人地位。 直轄市及市的區長,一般由所屬之直轄市市長或市之市長指派,僅設置「區公所」作為行政機關(依法為直轄市/市政府之派出機關),不設立法機關。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例外,於2014年12月25日改制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後,由區民選舉區長,並設置區民代表會,由區民選舉區民代表會代表。 區之下轄里,--之下轄鄰。.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區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台湾共产党 (2008年)

台湾共产党,是臺灣農民、前民主進步黨資深黨員王老養等人於2008年7月20日在臺灣臺南縣合法成立的一個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台湾共产党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大同天国

大同天国,是指1951年至1953年期间在陕西黄陵县等地,由大同天国世界道首领黄德功为首成立的一个秘密结社政权。.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大同天国 · 查看更多 »

大武漁港

大武漁港,又稱尚武漁港,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大武鄉尚武村的漁港,該漁港列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所劃分的第二類漁港中,目前設籍於漁船數有117艘,由臺東縣政府進行管理與維護。 大武漁港外海海域位於寒暖流的交會處,還有來自海床向上流動的湧升流所挾帶著鹽分,並且在極深的海溝裡少有汙染,使得魚類迴游群聚,因此在每年11月是當地捕獲白帶魚(油帶魚)最佳的季節。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東部地區巡防局於大武漁港旁設有一座安檢所,名為尚武安檢所,該安檢所隸屬在岸巡八二大隊之下。.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大武漁港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文生高級中學

天主教文生高級中學,又稱雲林縣私立文生高級中學,是一所由天主教遣使會創辦於臺灣雲林縣四湖鄉的私立完全中學。該校由周志毅神父等人創辦於1965年;當時,創辦者希望藉著這所學校培育居住在當地偏遠地區的弱勢學生。.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天主教文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天龍吊橋

天龍吊橋位於臺灣臺東縣海端鄉境內,其前身為日治時期「關山越橫斷道路」的一部分,稱「ブルブル鐵線橋」,並且為台20線(南橫公路)南橫八景之一,設有天龍橋風景區。該橋為行人專用橋,嚴禁汽機車進入,目前由臺東縣政府以及臺東縣政府海端鄉公所共同管理與維護。 今日的天龍吊橋北壁,尚有保存吊橋完工時後村助吉等41名日本籍工事人員的紀念碑。.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天龍吊橋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行政区划

天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4個直轄市之一。 天津現轄16市轄區。 天津現有113街道、121鎮、5鄉、1民族鄉。.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天津市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宁波历史

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宁波靠近台湾,因而成为对台作战的前哨和东海舰队驻地,经济发展几近停滞。改革开放以后,宁波在众多优惠政策和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帮助下开始迅速发展。.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宁波历史 · 查看更多 »

小馬圳

小馬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東河鄉境內的灌溉水圳系統,其最早由當地原住民受日本台灣總督府指示下開設,當時小馬圳稱為小馬埤圳。 水圳取水自馬武窟溪,並分別於馬武窟溪北溪以及馬武窟溪南溪各設置一個進水口,而長7.6公里的圳道約有2公里半圳道位於東河鄉境內,其餘皆在成功鎮境內,目前小馬圳由臺東農田水利會東河工作站進行維護與管理。.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小馬圳 · 查看更多 »

上水鄉

上水鄉(Sheung Shui Heung),通稱上水圍(Sheung Shui Wai),位於上水梧桐河與石上河之間的河套平原上,廖氏遠祖於元朝時期(1271年至1368年)從福建南下立籍於鄉內之圍內村,其圍牆與護河建於1646年,結構嚴謹,是新界鄉郊各個聚居地之中的極少數仍然保留原有護河的圍村。鄉內的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是香港保存最好及最具規模的客家宗祠之一,建造講究,陳列大量珍貴文物,1985年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上水鄉每隔六十年才舉行一次太平清醮,是香港所有舉行太平清醮的鄉村中間隔期最長的,故此對於村民和區內居民來說一生中能看見一次打醮祭典已屬難得,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3月舉行,吸引村內外逾二萬人到場觀看。 「上水圍」一名原指上水廖氏於明末清初建成的第一條具有圍牆與護河的圍村。在清代遷界令結束後,廖氏一族回歸上水圍,並開始在圍內外建屋,擴大村界,逐漸發展成今天的,而歷史最悠久的「上水圍」則改稱「圍內村」,與新建八村一起合稱「上水鄉」,但是由於上水圍的名聲很大,傳統圍村形象深入人心,而「上水」之名又已演變成包含古洞、河上鄉等一大片區域的地名(即「上粉沙打」分區),涵蓋了鄰近多條非廖氏族人的村落,族外人又多不清楚如何區分鄉內不同村落,所以香港市民至今仍然習慣以「上水圍」一名稱呼當地村落,認爲「上水圍」一詞等同「上水鄉」,不過政府在區內的路標上已統一使用「上水鄉」之名。.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上水鄉 · 查看更多 »

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

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是晚清上海成立的一個由紳商主持的自治組織。於1905年成立。是中國第一個市政議會組織。 1905年,籬懷珠、李平書、葉佳棠、姚文枏、莫錫綸等五位士紳,向上海道台請求設立該組織,獲得道台讚同。於是在該年11月正式成立。 其組織包括兩部分,一是負責決議的議會,以及負責執行的參事會。議會有33個議員,包括議長一人,成員由知縣從各產業的會館、公所代表、各善堂、書院的董事中選出。 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的設立,代表上海紳商從晚清以來實際參與各種市政事務,轉變為由政府認可的共權力。 1909年1月,清朝通過了相關法規《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於是按規定改組為上海城自治公所,但主要的組織和成員變化不大。.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僅限臺灣省)、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級行政區則為附屬於上級行政區的編組單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實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區(公法人)稱為「地方自治團體」,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與鄉、鎮、縣轄市。省原為地方自治團體,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後被剔除,成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區單位;省政府原直接監督縣與市的地方自治,改為受行政院指揮下監督其境內縣市的地方自治,但在部分法律與戶籍、國民身分證等政府文書上全稱依然是使用「○○省○○縣(市)」。此外,行政院為了便於地方民眾接洽中央業務,增設3個派出機關「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由各部會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於直轄市、縣、市為最主要的行政區劃及基層政權單位,因而常合稱為「縣市」。.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市 (中華民國)

市是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单位之一,主要設置於城市地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行政層級及自治權限。今日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中所指稱的「市」為設置於省之下,與縣同級之第二級行政區。過去法規中稱為「省轄市」;省虛級化後由中央政府在實務上直轄。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中,市制分為以下層級,均為地方自治團體。.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三江人

三江人在海外华人族群里面,是指来自上海、苏州、镇江、常熟、温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地的华侨,也就是口操吴语的群体。 “三江”泛指长江下游一带的入海江流,早期来自苏浙沪的人多由上海进出中国,故也被通称为“上海人”。.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三江人 · 查看更多 »

乡长

乡长是乡的行政长官,行政级别一般为正科级,低于县长,与镇长级别相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乡长是乡第二把手(仅次于乡党委书记),一般也是该乡党委副书记。目前中国已经推动乡长直选。 於中華民國,鄉長為成年有投票權的鄉民直選,為該鄉首長,辦公處所為鄉公所。.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乡长 · 查看更多 »

享活誌

《Q-life!永和享活誌》(英文:Q-life!),一般簡稱為《享活誌》,是在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所發行的免費刊物,內容以雙和地區(永和區、中和區)相關的人事物為主,是一份關於永和地區人文、藝術、歷史、環保與公益的社區報紙,讓居住在永和區的居民都能更了解周遭訊息。目前實體發行暫時中止,但網路訊息持續發布中。.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享活誌 · 查看更多 »

彰化天后宮

彰化天后宮是一座臺灣中部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位於彰化縣彰化市永樂街。.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彰化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彰化市歷史年表

參考書目:周國屏等編纂,《彰化市志》下冊,大事紀,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Category:台灣歷史相關列表.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彰化市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彰化市公所

彰化縣彰化市公所(簡稱:彰化市公所;英文:Changhua City Office, Changhua County)是彰化縣彰化市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市公所位階,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彰化縣政府。.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彰化縣彰化市公所 · 查看更多 »

役所

#重定向 公所 (中華民國).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役所 · 查看更多 »

余清芳

余清芳()又名清風、青芳,字滄浪,號春清、春芳。化名邱九、徐清風。臺灣臺南廳長治二圖里大湖區後鄉庄(今高雄市路竹區)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袖,該事件為臺灣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反日民變。.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余清芳 · 查看更多 »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廣義的定義係指管理特定行政區域內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狹義的定義則專指地方或地區行政機關。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對稱。 由於現代國家,通常會賦予地方對於轄區內的一部分公共事務有自治權限,「地方政府」也被作為處理地方自治事務的政府組織的總稱,於此涵義下,中央政府派駐各地方的政府機關,就算有特定管轄範圍,亦不能稱之為地方政府。在聯邦制國家,由於聯邦是由若干分子國(如美國的各州、德國的各邦)所組成,這些分子國具有準國家性質,其政府組織,一般不稱為地方政府。.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地方政府 · 查看更多 »

北區公所福德祠

北區公所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賴厝里、北區區公所頂樓的土地祠,為少見建立在區公所的廟宇。.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北區公所福德祠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行政區劃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直辖市之一。北京现辖16市辖区。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西城两个区是传统上的中心城区。规划中北京市城区的范围由大约北京四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和十个边缘集团组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先后有数个近郊县改为区。由于北京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业重心正在逐渐外移。.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北京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簡稱鳳凰谷鳥園),位於台灣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鄰近鹿谷市區。佔地30餘公頃,飼養臺灣本土及世界各地珍禽異鳥類約300種。現隸屬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科學教育園區管理中心的生態教育科。.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 查看更多 »

利吉大橋

利吉大橋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境內的一座橋梁,該橋梁橫跨於卑南溪之上,並乘載著東45鄉道。.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利吉大橋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西區區公所

嘉義市西區區公所(簡稱:西區區公所、西區公所;英文:West District Office, Chiayi City)是在嘉義市西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區公所位階,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嘉義市政府。.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嘉義市西區區公所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東區區公所

嘉義市東區區公所(簡稱:東區區公所、東區公所;英文:East District Office, Chiayi City)是在嘉義市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區公所位階,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嘉義市政府。.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嘉義市東區區公所 · 查看更多 »

玻璃鞋 (電視劇)

《玻璃鞋》(유리구두,Glass Shoes)是韓國SBS於2002年3月至7月期間播放的週末連續劇。.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玻璃鞋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綠島發電廠

綠島發電廠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綠島鄉的小型火力發電廠,並且,綠島發電廠為該島嶼上唯一的一座發電廠,並供給全島需使用的電力。目前綠島發電廠由台灣電力公司進行營運商轉與維護。.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綠島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縣轄市

縣轄市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地位與鄉及鎮並列。縣轄市設市公所及市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縣轄市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縣轄市 · 查看更多 »

省 (中華民國)

省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下設縣、市。建國時設22省,後增至35省,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領土導致兩岸分治後數量銳減,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僅餘2省迄今,分別為臺灣省、以及僅實際管轄金門與連江兩縣的福建省。在兩岸分治前,省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一級行政區。由於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在1999年將省制「虛級化」,移除其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原有的省級政府機關,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省政府則改組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兩者均無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牛池灣鄉

牛池灣鄉(Ngau Chi Wan Village),是香港一個鄉村組織,位於東九龍牛池灣,範圍東起牛頭角,上至彩雲,西至斧山道東九龍診所,南至牛池灣海邊,計有坪石、彩虹、龍尾、田心及河瀝背等村,是「九龍十三鄉」之一,是現今市區中少數僅存的村落,有200多年歷史。.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牛池灣鄉 · 查看更多 »

白河台灣電影文化城

白河台灣電影文化城(Baihe Taiwan Film & TV Town,簡稱白河台影文化城,本名六溪電影文化城)是台南市白河區的民營影視城,1991年成立,2011年2月由前瑞里大飯店董事長林士榮接手,2017年2月停止營業。該園區佔地初期約兩公頃,後擴大佔地約35公頃,為台灣目前最大的影城,主要是以仿1930至1960年代台灣早期建築物場景為主。不少知名電視劇等,皆在此取景拍攝。.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白河台灣電影文化城 · 查看更多 »

1887年国际统计学会曾提出一个各国通用的居住區域分类系统,规定任何一个人口集中區,其人数在2,000人以上者即可称为城市;不足2,000人者則为乡村。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難以适应各国的具体情况,故未普遍采用。尽管英语中的town或small city被廣泛譯為鎮、城鎮和小城市;但汉语中的“镇”,隨著語境變化,有著不同内涵。.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鎮 · 查看更多 »

鎮 (中華民國)

鎮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鄉及縣轄市相當。鎮設鎮公所及鎮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民意機關。鎮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鎮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華商

華商,是指擁有華人背景,同時是個股份由華人掌握的工商企業的經營者,而海外華商、世界華商或國際華商則是特別專指海外華人的工商企業經營者。華商除了涉及傳統的金融、商貿與製造業外,也積極開拓博彩、娛樂和服務業等新興市場。部份報導將華人、阿拉伯人及猶太人喻為世界移民族群的三大金融力量。.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華商 · 查看更多 »

賴惠員

没有描述。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賴惠員 · 查看更多 »

鶴岡千年鶼鰈老樹

岡千年鶼鰈老樹,是位於臺灣苗栗縣公館鄉鶴岡村石埔的樟樹與茄苳樹與,被當地人視為神樹、夫妻樹。.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鶴岡千年鶼鰈老樹 · 查看更多 »

超額比序

本內容僅供參考,詳細的資料請以各國民中學發佈的資料做為參考基準。.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超額比序 · 查看更多 »

鸞山湖濕地

鸞山湖濕地是一片位於台灣台東縣延平鄉鸞山部落的濕地。該地被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歸列入「國家濕地保育計畫」之中。.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鸞山湖濕地 · 查看更多 »

黃屋村

黃屋村,(Wong Uk Tsuen)是在新界元朗十八鄉的一條村莊,此村東南方望鄰近博愛醫院,東頭村巴士站,交通交匯處。.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黃屋村 · 查看更多 »

龍泉瀑布

龍泉瀑布位於台東縣海端鄉廣原村龍泉部落,中央山脈東麓侖天山半山腰的岩壁上,屬秀姑巒溪流域,為萬朝溪支流之瀑布,瀑布分上下兩瀑,落差逾200公尺。據龍泉部落古老的傳說認為那是女巨人死後所遺留下來,每逢七、八月雨水豐沛,來自瀑布的洪水在雙腿之間波濤洶湧、四處氾濫。老人家總會說:「該是女巨人尿尿的季節了」。由於龍泉瀑布上游集水區狹小,且當地居民又於瀑布上游截水使用。故瀑布有明顯的枯水期,具時雨瀑性質。瀑布平時水流極小,幾不可見。但逢大雨時,於縱谷平原處即能見到瀑布如白練般垂掛於半山之中。 海端鄉公所曾多次向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建議,開發龍泉瀑布為風景區,但都被以瀑布有枯水期為由駁回,加上林務局也有意見,致未能開發。池上鄉公所和農會,對開發該瀑布具有高度興趣,有意規劃為農業休閒區,希望能為縱谷增添一處風景名勝。.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龍泉瀑布 · 查看更多 »

龜山島

山島,又稱龜山嶼,最早的名字叫煙斗嶼;國際海圖名稱為五獅嶼,頭城人常稱為龜島或龜嶼。台灣外海、太平洋中的島嶼,位於蘭陽平原東面的太平洋上一座火山島。因外型似浮龜而得名。東西寬3.1公里,南北長1.6公里,面積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公里,直線距離台灣本島的梗枋漁港約9.1公里,距離烏石港約10公里。行政區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 1977年以前,龜山島向來都有人居住,後來民國政府為軍事需要,將居民強制遷居至台灣本島,並在大溪里建立仁澤新村以安置遷徙過來的島民。1977年之後,直到現今都沒人定居島上,現在該島由海巡署頭城大隊(岸巡第一二大隊)官兵管理。 2000年開始,由於政府提倡觀光,對於解除軍事管制的龜山島,進行了航海登島的生態旅遊體驗,並以抽籤方式管制登島人數。一般遊客團體申請進入龜山島,須於預定登島日前三日至二十天日,以網路方式向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出申請 。.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龜山島 · 查看更多 »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錦田 · 查看更多 »

都威舊橋

都威舊橋為臺灣臺東縣成功鎮都威部落內的一座橋樑。該座橋梁是臺灣日治時期臺東 - 馬太鞍道上的一座重要聯絡橋樑,自1998年後廢棄至今,然而因為該橋樑為臺灣東部海岸地區僅存的三座日治時期橋樑之一,因此當今已列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資產個案中。.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都威舊橋 · 查看更多 »

舊鹿鳴橋

舊鹿鳴橋為一座臺灣臺東縣延平鄉的橋樑,原為日治時期所建,橋名為老吧老吧橋,但該吊橋已毀於風災,僅餘一橋墩,位於舊鹿鳴橋與新鹿鳴橋之間的北岸,現今吊橋是在1959年時所重建的,由臺東縣政府延平鄉公所代為管理與維護,屬於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部以及臺東縣列管的文化歷史資產。 舊鹿鳴橋原為花東公路台9線省道經過的重要橋梁,1984年台9線截彎取直,改建新的鹿鳴橋,舊鹿鳴橋功能幾被取代,但其地理位置適中,因此鹿野溪沿岸村落桃源村與紅葉溫泉交通仍依賴此橋,然而,其橋梁過於老舊因此目前限制重型車輛無法通行於此橋。.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舊鹿鳴橋 · 查看更多 »

鄉 (中華民國)

鄉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鎮及縣轄市相同。鄉設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作為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鄉下轄村,與縣轄市、鎮、區下所轄之里同級。 目前之《地方制度法》並無詳細規範鄉的設置標準,現時的鄉、鎮是由臺灣日治時期的1920年施行「街--制度」下的--、街直接改制而來。不過若有鄉、鎮、縣轄市之合併設置事宜,均需依法重新區劃,但做為配套法律的《行政區劃法》並未立法完成。另外一般來說,沿襲舊制也是鄉劃分之地界與準則參酌因素之一。.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鄉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是中華民國臺中市地方自治事項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中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中市政府共設有29個所屬一級機關、28個區公所、175個所屬二級機關、307所各級學校、22所幼兒園。此外,臺中市政府還經營2個市營事業機構。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的行政機關,臺中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州制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中州廳和臺中市役所。2010年12月25日臺中市 (省轄市)與臺中縣合併改制為臺中市(直轄市),並設立直轄市行政機關臺中市政府。.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臺中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附屬機構。.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 查看更多 »

臺灣音樂館

臺灣音樂館(英文:Taiwan Music Institute) ,全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和臺灣國樂團、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都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派出單位。是以音樂為主題的專門資料館,資料館典藏範圍以臺灣各族群的傳統音樂為主,亞太及世界民族音樂為輔,內涵包括:歌謠、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傳統器樂、舞蹈音樂、儀式宗教音樂及臺灣音樂當代創作等。.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臺灣音樂館 · 查看更多 »

板橋府中商圈

板橋府中商圈,又稱板橋後站商圈,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板橋區的商圈。範圍包括中山路一段、四川路、館前東西路、重慶路、國慶路,並結合台北捷運府中站、板橋車站等聯外車站。.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板橋府中商圈 · 查看更多 »

村里

村(--)為中華民國之第四級行政區劃名稱。隸屬於區、縣轄市、鎮者稱為--;隸屬於鄉者稱為村。村和--下還有「鄰」之編組。.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村里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立興南國民中學

桃園縣立興南國民中學(Hsing Nan Junior High School),簡稱興南國中,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的國民中學。鄰近中壢殯葬區,校園與火葬場毗鄰而居,且校區地勢低窪易遭水患,以致多年來遷校爭議不斷。.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桃園市立興南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森林小學

森林小學(簡稱森小)是基於人本教育的理念學校。開創之初是由教育改革者、家長,教師和學者,為實現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想,在人本教育基金會策劃下建立的一所實驗性另類教育。中華民國在解嚴之後在政治、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上皆大為進步,但是國民教育之教育體制存在諸多弊病,1994年興起台灣數個民間團體號召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推動教改大遊行活動,由於這股教育改革浪潮,並在教育部與社會輿論關注,籌辦初期亦遭遇諸多困難,政府不承認學校,多次計劃取締,但在創辦者教改理念堅持下終於創建成立,使得森林小學成為台灣民間第一所靠理念辦學的私人學校 。 森林小學是以人文與自然理念辦學的學校,並非是四周都是「森林」的學校。擁有這樣理念,即使是在在都市公園裡辦學校亦是森林小學。現在獲得社會廣泛認識,已成為理念辦學代名詞,諸多極力改革的國立學校紛紛自稱「森林小學」。亦影響到中國大陸、香港,近年出現以坚持人文理念立校的示範學校。.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森林小學 · 查看更多 »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新会区 · 查看更多 »

新莊生命紀念館

新莊生命紀念館(Xin-Zhuang Life Memorial Hall),為新北市的公立殯儀館,提倡者為當時的新莊市市長黃林玲玲,目前由新莊區公所提供服務。.

新!!: 公所 (中華民國)和新莊生命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區公所市公所公所鎮公所鄉公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