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公共政策

指数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时期为解决公共事務或公共问题所采取的政策、选择,立法與司法機構所制定法規中會包含這些執政原則,通常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或后果。主要以政府的法律、法规、决策和行动表现出来。公共政策是政府施展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属于一种公共物品。.

122 关系: AccessNow.org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假离婚卡内基·梅隆大学卡托研究所反对党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台灣智庫多元文化主義大日本帝国大政翼贊會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學科列表孙晓宋立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自杀率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體制改革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中欧大学世界快樂報告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人民之声,圣洁之声府際關係伊斯蘭民主主義张之香传统基金会亚洲政策研究中心強制拍賣張啟楷佩珀代因大學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地方分权國家利益中心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利益團體周若剛哈德遜研究所公众言论公共廣播公共行政学公眾參與倡導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知识管理王燕軍獨立特派員福坦莫環境法評論...种族主义科学哲学科學政治化科技與社會綠黨 (臺灣)網路方法論經緯航太经济学维基媒体基金会罗伯特·登哈特美國槍械暴力問題美国家庭结构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羅伯特·阿克塞爾羅燕京学者直接資助計劃白韞六D.S.范·米特銀行專政職業安全華樂庭鐵三角 (政治學)非營利組織面包和马戏饑荒首都香港醫療改革許舒翔警察廣播電臺資政麦克阿瑟基金会軍政黃楚峰辻中豐达特茅斯学院霍爾蘭六邊形胎兒酒精譜系障礙胡婷婷胡佛研究所郭惠妮蘇利民 (醫院管理局)蘋果日報 (台灣)钱海燕 (国际公务员)肯尼迪政府学院苏世民学者雪莉·桑德伯格陽光法案搭便车问题李美辰李根政正義連線民主進步黨歷史治理沈春華活化工廈計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澎湃新闻按果资助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新世紀論壇新未來智庫支持联盟框架政策政治学愛絲科拉訴可口可樂瓶裝公司拜耳事件曾銘宗思匯政策研究所2008年至2009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扩展索引 (72 更多) »

AccessNow.org

Access Now(又称为AccessNow.org)是一个致力于开放自由网络的人权、公共政策、與倡議性之国际非營利组织。 Access Now自2009年成立以来,便持續倡議數位人權的議題,其針對下列五個主要的政策领域:數位安全、言论自由、隐私、網路歧视、以及商业與人权。此組織反對封鎖網際网络、网络审查、国际贸易协定、以及政府的監控。Access Now 也支持网络中立性、移动电话跟踪、使用加密和經過嚴謹討論所制定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访问现在的运动目标支持其使命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或科技公司。与电信公司还从事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透明度报告。 Access Now的数字安全热线提供实时、直接援助和建议活动家、独立媒体和公民社会组织。组织运行RightsCon年会,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活動,参与者來自公民社会、科技公司、面临风险的使用者等。会议在2011年首次在美國硅谷举行,紧随其后的活動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2012)、硅谷(2014)、菲律宾的马尼拉(2015)、和硅谷(2016),也就是在硅谷和的一个关键城市之間選一個交替舉行。RightsCon 2017将在2017年於比利時的布鲁塞尔举行。 Access Now是torservers.net网络的一员,這是個以舉辦研讨会以及募款活動來為Tor設置一般性的网络出口节点為主要工作計畫的一个非营利组织。 Access Now的前倡議主任凯瑟琳·马赫2016年6月被任命维基媒体基金會的执行長。而Access Now也曾在2010年入圍歐盟舉辦的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決選名單中。.

新!!: 公共政策和AccessNow.org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英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 或 CAL),簡稱伯克利加大,又常被譯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舊金山湾区柏克萊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于全球大学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常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 伯克利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统的创始大学,創立於1868年,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學,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學(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蛻變自加州徽號,故其學生亦常自稱「黃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 伯克利学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反越战运动”等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伯克利研究水平极高,截止2018年3月,伯克利共有104位教職員或校友為諾貝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三,还有1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五)、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9位沃爾夫獎得主、45位麥克阿瑟獎得主、20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及14位普利策奖得主。“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愛德華·泰勒均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大教授;欧内斯特·劳伦斯教授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基于此伯克利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员共發現了16種化學元素,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鉳(Berkelium)更以伯克利來命名。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柏克萊擁有全美最多十大傑出研究課程。同时,伯克利还与美国能源部的三所美国国家实验室保持紧密联系,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而许多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也都位于伯克利。 除了學術成就外,伯克利在體育運動上亦成绩斐然。在历届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伯克利的校友共獲得207面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117金51銀39銅),金牌及总奖牌数均位列全美第四。其中,校友蜜茜·富兰克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5金1铜,校友纳塔莉·考芙林是首位在同一屆奧運(2008年)中獲得六面獎牌的女性,校友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更打破12項世界紀錄、共获得11面獎牌(包括8面金牌);學校賽艇代表隊曾三次代表美國在奧運會奪金亦是世界紀錄。 伯克利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培养了朱棣文、李远哲两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数学家丘成桐,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焦立中,美国政治家余江月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HTC创始人王雪红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数学家陈省身、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张爱玲也都曾在伯克利研究任教。.

新!!: 公共政策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 查看更多 »

假离婚

假离婚是完成法律上的离婚程序,但仍维持实质上的夫妻关系。.

新!!: 公共政策和假离婚 · 查看更多 »

卡内基·梅隆大学

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或,缩写为CMU)是一所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研究型私立大學。 卡内基梅隆大學的歷史從1900年美国钢铁大亨安德魯·卡內基創立的卡內基技術學校開始。1912年,學校發展為卡內基理工學院,並開始授予四年文憑。1967年,卡內基理工學院和梅隆工業研究學院合併,成為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主校園面積為0.57平方公里,距離匹茲堡市中心約5公里。校園附近有匹茲堡卡內基博物館、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主館、卡內基音樂廳、申利公園、菲普斯溫室及植物園、匹茲堡高爾夫俱樂部以及匹茲堡大學主校園。 卡內基梅隆大學共有七所學院:卡内基工学院、藝術學院、迪特里希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梅隆理學院、泰珀商學院、海因茨信息系统和公共政策學院、以及计算机科學學院。学校在硅谷和卡塔尔设有校区,并在全世界六大洲开设学位项目。 在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卡内基梅隆大学排名世界第20位,在同一机构的学科排名中,学校的计算机科学排名世界第六位,工程和技术排名第十二位,商学和经济学排名第十五位。在USNews发布的排行榜中,学校排名全美第25位,其中计算机科学排名全美第一位。学校拥有世界顶尖的机器人学和戏剧学项目,以及全世界建立最早的计算机学院之一。 卡内基梅隆大学拥有来自全世界114个国家的13,650名学生,超过5,000名教职人员和超过100,000名的校友。历史上,学校的教员和校友中共有20人获得诺贝尔奖,12人获得图灵奖,22人获评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人进入美国科学促进会,72人入选美国国家学院,7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44人获得托尼奖,114人获得艾美奖。 卡内基梅隆大學共有17個體育代表隊,並且是全美大學體育協會(NCAA)第三級別中的大學運動聯盟(UAA)成員。.

新!!: 公共政策和卡内基·梅隆大学 · 查看更多 »

卡托研究所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是一個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自由意志主義智庫。 研究所自許的任務是要「擴展公共政策辯論的角度」,以擴展參與情報、公共政策以及政府正當角色的討論來「恢復小政府、個人自由、市場經濟、以及和平的美國傳統」。.

新!!: 公共政策和卡托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反对党

反对党(Opposition party),或反對派,是多党政治体制中与执政党或執政聯盟对立的政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执政党的行为,同时也为在将来的选举中获胜从而成为执政党打基础。有效管治之實現,不僅有賴於當權者,也有賴於那些反對者和監督者。.

新!!: 公共政策和反对党 · 查看更多 »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

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是2016年民主進步黨蔡英文嫡系(英派)立法委員陳明文(民進黨黨員、前臺灣省議員、嘉義林派)以其人脈及子弟兵發展而來的智庫,簡稱台灣世代智庫,加入的民進黨立委包括陳明文本人、蘇震清、王定宇(海派)、陳其邁(前正義連線)、楊曜(無所屬)、劉櫂豪(親正國會)、蔡易餘、羅致政、施義芳、江永昌等10席,成為民進黨立院黨團第二大問政團體,僅次於新潮流系「台灣新社會智庫」的18人。.

新!!: 公共政策和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智庫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TaiwanThinkTank),是台灣的一個智庫,於2001年12月30日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鐘雄、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殷琪、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台灣工業銀行總經理駱錦明、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等人捐助成立,定位為一個第三部門公共政策平台,業務包括議題評析、政策研究、民調執行。其三大核心價值為:一、國家主體性、二、參與式民主(審議民主)三、重視均衡發展與經濟安全的國民經濟。.

新!!: 公共政策和台灣智庫 · 查看更多 »

多元文化主義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是社会用以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它采取官方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 多元文化政策强调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性,事关接纳其他民族时尤其重要。这个词最早在1957年用来描述瑞士的政策,在1960年代末期被加拿大接纳,并且扩散到其他歐盟、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不同國家。.

新!!: 公共政策和多元文化主義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公共政策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政翼贊會

大政翼贊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政治團體,於1940年10月12日宣告成立,1945年6月13日解散。其以推動政治權力集中的「」作為主要目標,將既有的政黨解散成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以一黨專政的模式統治日本。 由於當時任何形式的結社自由均被管制,大政翼贊會因而自稱是一種為了公共目的而成立的「公事結社」。雖然自身認為是一個超越黨派的組織,但戰後被廣泛被認為是與同時代之納粹黨、法西斯黨相似的獨裁政黨,較不同之處是大政翼贊會採取多數決,與上述政黨多為個人獨裁相異。除了位於首都東京的中央本部外,在全國各地設有道府縣支部、大都市支部、市區町村支部、町内會、部落會等分支機構。 大政翼贊會成立後,曾與許多功能類似的團體合併、也成立許多外圍團體,例如1942年5月26日成立的「日本文學報國會」、1942年12月23日成立的「大日本言論報國會」等。在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情勢下,以大政翼贊會為中心、對軍部的方針給予支持的政治體制,被稱為「翼贊體制」,無論是政府運作、公共政策、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等各種國政事務,均在這種體系下被大政翼贊會及其外圍團體緊密掌握。 1945年3月30日,其旗下肩負議會政黨職責的改組為「大日本政治會」,大政翼贊會本身則在同年6月被解散併入因應本土決戰而成立的「國民義勇隊」。.

新!!: 公共政策和大政翼贊會 · 查看更多 »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是於1996年為了紀念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的貢獻,由孫運璿的舊同事與舊部屬如徐立德等人共同成立的基金會。成立時,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徐立德擔任董事長;並由孫運璿在「科技發展方案」時在半導體等產業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如當時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張鍾潛、中興工程董事長張斯敏、聯華電子董事長曹興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等人,擔任董事。成立時以表揚優秀公務員為主,後來也擴及了公共政策的研究、舉辦研討會、發表論文、出版刊物等事業。 2006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定孫運璿故居為市定古蹟,並委託孫運璿學術基金會進行研究、規劃、經營管理。.

新!!: 公共政策和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學科列表

這是一個學科的列表。學科是在大學教學(教育)與研究的知識分科。學科是被發表研究和學術雜誌、學會和系所所定義及承認的。 領域通常有子領域或分科,而其之間的分界是隨便且模糊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只有四個學系:神學、醫學、法學和藝術,而最後一個的地位稍微低於另外三個的地位。在中世紀至十九世紀晚期的大學世俗化過程中,傳統的課程開始增輔進了非古典的語言及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工程等學科,現今的學科起源便源自於此。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教育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也開始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裡了。 以下簡表展示出各大類科目,以及各大類科目中的主要科目。 "*"記號表示此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是有爭議的。注意有些學科的分類也是有爭議的,如人類學和語言學究竟屬於社會科學亦或是人文學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工程学科亦或是形式科学。.

新!!: 公共政策和學科列表 · 查看更多 »

孙晓

孙晓(),台灣台北人,祖籍山东,曾居上海,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国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硕士,2000年創辦講武堂出版社,為台灣現時深受對岸關注之武俠小說,2009起主要回台灣生活,與上海兩地穿梭。作品有《英雄志》、《隆庆天下》等。.

新!!: 公共政策和孙晓 · 查看更多 »

宋立功

宋立功(SUNG Lap-kung),是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政治社會學、中國問題專家、政論專欄作家以及公共政策評論員、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社會學博士研究班,社會經濟政策研究所主席。是政治取向比較親中共的學者。另外,東方日報亦經常引用其評論作出報導。早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71年剛社),其後赴威斯康星大學河瀑分校進修,後來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曾在葛量洪教育學院修讀音樂文憑,又於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任教音樂科。.

新!!: 公共政策和宋立功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公共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国自杀率

对中国自杀率的现状,目前存在不同的估算。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2002年的一篇论文,1995至1999年,中国大陸的自杀率(自殺已遂)约为每年23人/10万,而当时世界其他地区平均自杀率仅为每年 10人/10万人,中国大陸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当时中国大陸自杀者数目大约是世界总自杀人口的1/3。自杀在當時已经成为中国大陸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中国大陸妇女的自杀率超过男性达25%。在有确切自杀率统计的世界各国中,中国是唯一女性自杀率显著超过男性的国家(参见各国自杀率列表);农村人口中的自杀率为城市的三倍。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大陸自杀率的估计为每年13.9人/10万。2014年,香港大学一个科研团队撰写的报告指出,2009-2011 年间,中国大陸的年平均自杀率下降到了每十万人9.8例,降幅达到 58%,已然跻身自杀率最低的国家之列。 据分析,近年来城市化和现代化在中国自杀率下降方面起着显著作用:城市化为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居民创造了更多机会,并将农村改造成为城镇;这不仅提供了更多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也在增长;中国大陸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率近年来下降了近90%,对中国大陸整体自杀率大幅度的下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大陸农村农药的普遍使用以及农村医疗救急设施的贫瘠,是导致中国大陸农村自杀率曾高居世界之首的原因之一。2006年自然杂志的一篇来信指出:英国和斯里兰卡两国的人均每年服毒率相差不远,但因为上述两个因素,后者服毒者的死亡率是前者的15倍。作者猜测中国大陸农村的高自杀率可能出于类似机理。 中国传统文化上的重男轻女也使得农村妇女面临较男性更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大陸现有的社會工作与咨询辅助人员、精神心理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也远远不能适应一个急剧变化中的社会的需要。根据几年前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国大陸仅有大约9,200名心理医生。而美国的人口不足中国大陸的四分之一,却有大约34,500名心理医生和60,000名心理学家。 对于自杀的个案,每一个试图自杀者的动机都不一样,个人心理素质、微环境及周边的社会支持程度起重大作用。而宏观上偏高的自杀率,则无疑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层次上的问题,需要在公共政策的层面去防范和解决。在中国大陸这样一个日趋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很难仅仅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样的经济指标来衡量。怎样为社会中每一个成员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包括对抑郁症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支持),是现代中国大陸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 公共政策和中国自杀率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呈現了某種程度上的活力與多元性,同時也以相當公開的方式來討論社會議題和公共政策。最主要是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撤銷了龐大的津貼(或補助金),并希望媒體機構能靠著商業廣告來養活自己,甚至鼓勵國家媒體彼此為了吸引讀者與增加廣告收入而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媒體不再只能當政府的代言人,他們同時也必須要製作一些能吸引觀眾的節目。其中,中國報社受到撤銷補助金的影響最大,為了吸引讀者,他們開始大膽的寫社論批評政府、揭發政府醜聞。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在中国媒体中有“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在中國大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能力影響大多數的新聞媒體。類似質疑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等行為,會被視為违法行为。雖然政府可以利用法律來檢查任何跟社會與政治有關的新聞,但是中國媒體並沒有因此而不去探討中國社會議題,中國人民還是可以透過地方或國外傳媒吸收到一些政府不希望人民接觸的訊息,同時人民透過彼此之間的交談和短信來將這些訊息傳遞出去,因為中國政府一些傳統的管理方法有時對於資訊的控制达不到預期的效果。為了避免激怒政府,中國報紙甚少對於政治事件(尤其是帶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事件)作出深入分析;但是受到了商業營利的壓力以及政府的強烈限制,絕大部份的傳媒多半都是報導一些聳人聽聞的醜聞,尤其以甚少出現在政治版面的地方官為主。一些被中國媒體率先報導的社會議題,包括河南省愛滋村、中國礦場(包括礦井)的危險、以及中国SARS事件(非典型肺炎)等。.

新!!: 公共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體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中国医改。 中国大陆于19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从农村到城镇,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开始进行逐步的渐进改革。工商业企业经历了承包制、责任制和股份制改造后逐渐改变了原来存在的幹多幹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 同时,医疗机构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这一大潮的影响:随着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解体,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绝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在城镇范围,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也在不同程度上逐渐衰落。而因为医疗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相关问题又十分复杂,这一领域的新制度的建立一直较其他行业迟缓,十一五其間開始實行新農合。 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城乡二元体制,在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时,既要将城乡的医改联系起来,又要区别加以分析。中国医疗体制下一步如何改革、怎样使广大人口得到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是目前正在讨论、公众长时间期待中的医改方案主要内容。.

新!!: 公共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體制改革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簡稱國策顧問,根據《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由總統遴選及聘任,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兩種,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並於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取消「有給職」國策顧問職務,所有國策顧問均為無給榮譽職。 國策顧問就不同範疇的公共政策向總統提供意見,國策顧問多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或群體,為國建言。.

新!!: 公共政策和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簡稱總統府資政,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顧問職位之一,設置於中華民國總統府之下,由總統遴聘之。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以三十人為限,聘期不得逾越總統任期。資政為國建言,是總統就公共政策請益、諮詢之社會領袖。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後正式取消「有給職」,所有資政均為無給榮譽職。.

新!!: 公共政策和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查看更多 »

中欧大学

中欧大学(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CEU)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匈牙利高等院校,提供社会科学、人类学、法律、公共政策、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的学位课程。该大学註冊於美國紐約,校區僅位于布达佩斯,学历同时獲美国和匈牙利承认。.

新!!: 公共政策和中欧大学 · 查看更多 »

世界快樂報告

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是聯合國為衡量快樂之可持續發展方案,於網路上出版的國際調查報告。該報告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翰·F·哈利維爾(John F. Helliwell);開創「快樂經濟學」為名的理查·萊亞德;哥倫比亞大學所長及教授、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特別顧問傑佛瑞·薩克斯等人所編。 2011年7月,聯合國大會邀請会员国以此協助並引導其公共政策來衡定國家人民幸福,之後通過決議。2012年4月2日,在聯合國第一次高峰會議中,由不丹總理吉莫·廷禮主持的“快樂和幸福感:定義新經濟範式”將不丹正式採以國民幸福總值作為其主要發展指標,之後不丹成為第一個且是唯一非以國內生產毛額(GDP)作為主要發展指標的國家。 2012年4月1日,第一份世界快樂報告正式發行,成為世界首份以快樂為基礎的國際調查報告,引起國際社會之間的關注。報告中介紹了世界各國快樂和痛苦的成因以及國家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其中包含來自不丹等國家的實例研究。2013年9月,第二份世界快樂報告接續了第一年的數據。報告中的數據來自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第一份世界快樂報告使用2005年至2011年的可靠數據。第二份世界快樂報告使用2005年至2012年的可靠數據,其中著重於2010年至2012年的數據。 多名經濟學、心理學、調查研究和國家統計等相關領域的頂尖學者,在報告中說明了如何測定幸福,並且有效地利用在國家發展上。第二份世界快樂報告則細分有關幸福的問題,其中包含了精神疾病、幸福外在好處、道德重要性、政策影響,以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連接途徑等來測定主觀幸福感和人類發展指數。.

新!!: 公共政策和世界快樂報告 · 查看更多 »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search),是香港專門研究公共政策並在香港註冊的非牟利有限公司,於1990年底由一群香港親共人士創辦,並得到香港政府核准為公共性質慈善團體。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過往的理事會主席包括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現任總裁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張志剛。成員包括香港多名富豪,如李兆基、鄭裕彤、李澤鉅及郭炳聯等人。.

新!!: 公共政策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人民之声,圣洁之声

人民之声,圣洁之声(Suara Rakyat, Suara Keramat),也称为508集会,是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出现选举争议后,由人民联盟发起的首场群众集会,于2013年5月8日晚上8时30分,在雪兰莪八打灵再也的格拉那再也体育馆举行。 508集会之后,人民联盟陆续在全国各地举行集会,这一系列的民联大集会通称为黑色505集会、黑色集会或黑潮(Himpunan Blackout 505)。.

新!!: 公共政策和人民之声,圣洁之声 · 查看更多 »

府際關係

府際關係(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GR),也称“国内政府间关系”,一般指普遍存在于各级政府之间或者政府内部单位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包括不同政府间的横向和纵向的制度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起源于1930年代的美国,本质上为对传统中央、地方关系的扬弃,体现现代政府间相对独立平等的合作关系。現在的重點在於研究「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所以也有人稱做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 府際關係依其運作的模式可劃分成兩大種類:垂直互動關係以及水平互動關係。 所謂國家機關或著稱為公共部門,是由許多的機構、組織以及公務員所構成,所以期彼此之間的互動往來就通稱做府際關係。.

新!!: 公共政策和府際關係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民主主義

伊斯蘭民主主義(ديمقراطية إسلامية),是一種政治上的意識型態,這意識形態的支持者希望在民主的框架下將伊斯蘭教的原則應用在不同的政治決策及公共政策中。這意識形態的支持者主要主張三點:政治領袖應該由人民選出,選出的領袖應該遵循伊斯蘭教法的指引,以及這個領袖不能獨裁行事。同一個意識形態的概念在不同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國家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因為不同國家雖然奉伊斯蘭教為國教,但是有的是遜尼派伊斯蘭國家,有的是什葉派國家,而且就算信奉同一個教派,亦擁有相似但是不同的伊斯蘭教法概念。因此,執行的不同導致伊斯蘭教法對不同國家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不同的影響。 相關的自由主義及民主參與的概念在伊斯蘭黃金時代已經在伊斯蘭世界萌芽。支持這些概念的人士認為, 正統哈里發時期是早期伊斯蘭民主的一個範例,而相應的發展因遜尼派與什葉派分裂而停止。.

新!!: 公共政策和伊斯蘭民主主義 · 查看更多 »

张之香

张之香(Julia Chang Bloch,),美国外交官,首位亚裔美国人大使(代表美國出使尼泊爾),共和黨籍。張之香大使同時也是中美教育基金的创办人暨现任主席。父親為中國法學家、中華民國官員張福運。 张之香1942年出生于中華民國山东省烟台市,九岁时隨家人移居美国。1964年,张之香毕业于伯克利加州大学,獲得「大眾傳播與公共政策」學位,後又取得哈佛大学「政府管理與東亞研究」(government and East Asia studies)硕士学位,進入公務體系。1971年起,她在聯邦参议院营养与人类需求特别委员会任职,并於往後數年担任各种要職。1989年,張獲总统老布希任命为「美利堅合眾國駐尼泊爾王國特命全權大使」,出使至1993年。卸任后,张之香到美国银行担任「执行副总裁」。目前為中美教育基金主席。。.

新!!: 公共政策和张之香 · 查看更多 »

传统基金会亚洲政策研究中心

传统基金会的亚洲政策研究中心是该基金会最早的研究中心。人们逐渐认识到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亚太地区对美国利益的重要性,于1983年成立了传统基金会。今天, 传统基金会的亚洲研究中心已跻身为世界上研究亚洲政策最优秀的智库之一,在国际上享有誉名。该中心的学者们倡导和支持能推动自由和民主,市场经济,法治以及能加强国防的政策。主要活动和出版物包括: 年度李秉喆讲座系列(B.C. Lee Lecture):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等名人都曾在该讲座上发表过讲话; 亚洲主要指标图表书(Key Asian Indicators- A Book of Charts):该书概述了亚洲国家在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史; 此外,该中心还通过它独有的华盛顿亚洲媒体圆桌会议(WRAPP)和亚洲媒体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新!!: 公共政策和传统基金会亚洲政策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強制拍賣

強制拍賣,又稱強制售賣,或簡稱強拍,全名是《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是香港特區政府於1999年香港立法會通過的一項公共政策,目的為改善高齡樓宇收購重建效率。根據《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任何人集齊同一地段90%或以上業權,並向土地審處信納基於現有樓宇的樓齡或其維修狀況,該地段理應重新發展,及多數份數擁有人已採取合理步驟以獲取該地段的所有不分割份數,才可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制售賣令。自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指明較低百分比)公告》於2010年4月1日生效後,以下三類樓宇,包括(一)50年或以上樓齡的樓宇,或(二)每戶佔業權10%以上的樓宇或(三)位於非工業地帶的30年樓齡或以上的工廈,其拍賣門檻由集齊90%或以上的業權,降至80%,聲稱可令「落釘」投機者成本倍增。.

新!!: 公共政策和強制拍賣 · 查看更多 »

張啟楷

張啟楷(),出生於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國立嘉義高級中學、(中興大學)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在職班畢業,曾擔任年代電視新聞部副總編輯、TVBS主持人,主持《2100周末開講》、《2100周日開講》和《新聞不一樣》。 2009年5月1日,加入中时媒体集团,主持中天新聞台《張啟楷新聞現場》、中天新聞台《張啟楷台灣週報》和中視數位台《阿楷兩岸開講》。 2011年,任職年代新聞台政論節目《新聞追追追》主持人。.

新!!: 公共政策和張啟楷 · 查看更多 »

佩珀代因大學

佩珀代因大學()或譯為佩柏戴恩大學、裴柏汀大學,是一所附屬於基督教會的美國私立非營利男女同校研究型大學。該大學的校園位於可俯瞰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非建制地區的馬里布附近,包括西維爾學院、法學院、教育心理學院、葛拉茲亞迪奧商管學院、。 佩珀代因大學位列201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國內大學」第46名、最有價值的大學第35名、商學院第65名。該大學也位列2016年《富比世》美國最佳大學第130名。 課程在位於南加州的主校區和6個研究生校區、以及位於德國、英國、義大利、中國、瑞士、阿根廷的國際校區開設。教育博士項目的國際課程在中國、阿根廷、智利、貝里斯、哥斯大黎加、印度開設。.

新!!: 公共政策和佩珀代因大學 · 查看更多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前身為時報文教基金會。該基金會創設於1988年,並於2008年更名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以紀念中國時報系創辦人余紀忠。 1988年12月1日,《工商時報》創刊十周年及中國時報系新大樓落成慶祝酒會上,中國時報系董事長余紀忠正式宣布,由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出資新臺幣一億元成立時報文教基金會,敦請王作榮擔任董事長,致力於公共政策之研究及新觀念之傳播。1990年10月2日,余紀忠在《中國時報》創刊四十周年紀念會上宣布成立「時報河川保護專案小組」,以實際行動關懷台灣山林河川,落實環境保育之理念。1999年3月7日,為推動終身學習、社區大學的教育理想,時報文教基金會與中華民國教育部、全國社區大學籌備處、新竹市政府共同主辦「落實高教於地方」研討會,引起廣泛回響。 該基金會深信唯有以環境保護和社會正義的實踐始能達到台灣的永續發展,因此以「自然河川」與「心靈河川」為發展宗旨,致力於台灣的河川山水之看守,以及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之關切。 當前基金會組織轄下公與義小組及環境與河川小組,第九屆董事會名單如下:余範英、王汎森、田弘茂、朱敬一、朱雲漢、何志欽、林聖芬、於幼華、施振榮、許嘉棟、陳添枝、黃榮村、葉俊榮、劉兆漢、薛琦共15位董事。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現為余紀忠之女余範英擔任董事長,並長期關心河川環境,以實際行動關懷鄉土,落實環保理念。.

新!!: 公共政策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地方分权

地方分权,「中央集权」的對稱。也就是權力的去中心化,是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的制度。國家權力的一部分歸地方政府行使的制度。 权力分散特指职权在两个公法法人之间的转移。更一般地说,可以区分“领土权”分散,即行政区间的权力分散;及“技术性”权力分散,指具有公法法人资格的公共法人团体(établissement public)间的职权转移。.

新!!: 公共政策和地方分权 · 查看更多 »

國家利益中心

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常稱尼克松中心(Nixon Center)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公共政策智庫,負責出版討論美國外交政策的雙月刊《國家利益》,并積極於提高現實主義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現任主席是迪米特里·西梅斯(Dimitri Simes)。 該中心由前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成立於1994年1月20日,當時稱尼克松和平自由中心(Nixon Center for Peace and Freedom);1998年改稱尼克松中心(Nixon Center),2003年改現名。其員工約20人左右,負責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戰略研究、美俄關係、美日關係、美中和太平洋關係、區域安全(中東、里海和南亞)這六個主要項目。 2006年年度預算為160萬美元。.

新!!: 公共政策和國家利益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是一所於1980年在臺灣高雄市复校的國立大學,前身為1924年由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國大陸中山大學)。現設有6個學院,校園分據西子灣及東沙群島兩處用地。 該校以海洋學、管理學研究及高密度研究中心群著稱,匯聚大量智庫學者且受美日領事機構資助,亦為臺灣綜合大學系統、EUTW七校聯盟創始成員。.

新!!: 公共政策和國立中山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際關係學

国际关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战争与和平、合作、一体化、国际组织等国际体系层面的政治现象。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也和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研究紧密联系。从全球化到领土纠纷、核危机、民族主义、恐怖主义、人权,都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议题。国际关系的思想雏形散见于古典政治哲学家们,但专门探讨过国际政治问题的很少。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视作国际政治创立的直接原因,1919年阿伯斯威大学设立国际政治教席被视为学科初步创立的标志。192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政治院系与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同时建立,代表学科的逐渐成熟。学科发展九十多年以来,经过四次范式间争论,目前学界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等。.

新!!: 公共政策和國際關係學 · 查看更多 »

利益團體

利益團體,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指具有相同利益並向社會或政府提出合理訴求,以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团体。 利益團體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特征,在二战以后蓬勃兴起。.

新!!: 公共政策和利益團體 · 查看更多 »

周若剛

周若剛博士,CBE(Dr Geoff Mulgan,),英國經濟學家、楊氏基金會(Young Foundation)創辦人,總部設於倫敦,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公共政策領域有影響。在擔任楊氏基金會總裁之前,於1997年至2004年在英國政府任多個職位,包括政府策略小組(Strategy Unit)主任、英國首相辦公室政策主管。另外,他還創辦Demos智囊團並兼任總裁,又曾任電訊學講師、投資行政人員、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和電台記者。 目前現任倫敦經濟政治科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倫敦大學學院及澳洲墨爾本大學客座教授,以及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常任講師。.

新!!: 公共政策和周若剛 · 查看更多 »

哈德遜研究所

哈德遜研究所是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美國保守主義非營利組織智庫。由位在紐約市的未來學家、軍事戰略及系統科學家跟他在蘭德智庫的同事共同創立於1961年。 哈德遜研究所網站表示,該機構致力於創新研究與分析,並提倡全球安全、繁榮與自由。,哈德遜研究所依據其信念美國在全球系統中獨特且核心的角色,可以作為安全、捍衛自由與確保經濟成長的基礎提倡相關的公共政策。 2011年3月,被指派為哈德遜研究所的及執行長。.

新!!: 公共政策和哈德遜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公众言论

没有描述。

新!!: 公共政策和公众言论 · 查看更多 »

公共廣播

公共廣播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媒體,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及)以其他方式(如向用戶收取費用或接受第三方捐助等)獲得资金所成立、运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讨论、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进民众参与政治决策。與一般商業媒體為營利考量,爭取廣告收入,而偏向播出收視率、收聽率較高的節目不同。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認為公共廣播服務是: 公共廣播媒體的運作經費來源不一,當中可能由政府撥付公帑資助,亦可能會接受個人或團體捐助;部份國家是向用戶收取費用取得,為維持公共性通常不會播放商業廣告(但少部份公共廣播媒體仍會播商業廣告),但可能會播出公益性質廣告及政令宣導等。有些地方的公共媒體除了提供電視播送外,也兼提供電台廣播的服務。.

新!!: 公共政策和公共廣播 · 查看更多 »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學(Public Administration),又稱行政學。主要結合政治學和管理學為其理論基礎。簡言之,行政即是公務的推行、政府的管理,舉凡政府機關或公務機構的業務,如何使之有效的加以推行,即是行政,這是最廣義的解釋。其關注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政府在最有效地運用資源的情況下,為社會提供最具效益、最適切、且最合理的公共服務。有別於政治學,公共行政學者比較關注資源分配、社會公義、經濟效益等議題,而政治學者則比較著重權力分配與取得、國際關係等議題。 負責推行公共行政而有直接隸屬於各級政府的受薪人員通常稱為公務員。在發展得較為成熟的政府體制中,公務員通常會秉承政治中立的原則,按照上級公務員或由具民意基礎產生的政治家的指示執行政府的政策。在後者情況下,具民意基礎的政治家一般擁有主導政府政策方向的權力,但同時須就政策的成敗負起政治責任。.

新!!: 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学 · 查看更多 »

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指對於公共事務,主事權責機關和其他相關權責機關以及民間社會大眾之間的共同參與。也可以說,公眾參與不僅含蓋民間社會大眾的參與,也含蓋機關與機關之間屬於公權力協調性質的參與黃光政(2009年6月),「農村發展規劃要素與管理推廣休閒農業」,第二章公眾居民參與,第貳節公眾參與和公眾代表第10-12頁,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台灣台北市。。 在中央與地方實施分權制度的國家,因地方自治權力,中央與地方各層級機關單位,常因本位主義而有爭執抗衡干擾,因而凸顯公務機關之間相互協調的重要性。.

新!!: 公共政策和公眾參與 · 查看更多 »

倡導

宣導(advocacy)係指有目的地去努力改變目前現有或研議中攸關特定個案或其群體權益的公共政策或實務作法,亦或間接促成環境改變以更符合特定個案或其群體的相關需求,例如政策宣導、階層宣導、公民宣導、社區宣導、個案宣導等。因此,宣導包括「獲取公認」、「使其修正」與「促進提昇」三個過程。.

新!!: 公共政策和倡導 · 查看更多 »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英語: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又譯金史密斯學院,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隶属于書院聯邦制大學倫敦大學。主要發展領域為藝術、設計、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於1891年以金匠工藝和娛樂學院(Goldsmiths' Technical and Recreative Institute)之名在New Cross地區建校,後於1904年併入倫敦大學,改名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到了2006年,刪除英文中「學院」二字,改為目前的名稱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然而,英文中「Goldsmiths' College」仍然是學院的正式法律名稱)。 金匠學院除了是倫敦大學聯盟一份子外,也隸屬於大英國協大學協會和1994年集團。 在歷史上,金匠學院在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有傑出的貢獻。其藝術學院孕育出多名透納獎入圍者與得主,可謂英國最卓著的藝術學院之一。除了藝術外,金匠學院在設計、傳播媒體、文化創意、戲劇、電腦、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皆有卓越的成績。在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全球第398名,其中傳播學系排名全球第9、全歐洲第3 、藝術與設計排名全球第12 、人類學系全球第42 、社會學系排名全球第48 。2008年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科研評估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中,金匠學院世界領先研究領域裡名列第九名。其社會學院和電腦學院的表現格外優異,和其他三所院校並列全國第一。此外,金匠學院的傳播學院以80%的表現,與倫敦政經學院共同名列第四名。 金匠學院規劃在2015年9月份成立學生專屬藝廊供美術系學生展覽作品用,預計2016年秋季竣工。.

新!!: 公共政策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 查看更多 »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缩写为KM)包括一系列企业内部定义、创建、传播、采用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战略和实践。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认识,可以是个人知识,以及组织中商业流程或实践。 知識管理是一項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全球崛起的學術與商業應用主題,針對個人及社群所擁有的显性知识和隱性知識的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及傳播進行積極及有效的管理。其主要涵蓋的固有理論及應用層面包括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資訊科技應用,及人事管理等。而由於知識管理的概念通常與企業的各種改善願景扯上關係,知識管理在現今企業上的實踐愈來愈受到重視,亦因此為顧問和科技公司帶來了不少商機。知識管理在非商業上的應用亦很廣泛,其中維基百科經常被指為互聯網上其中一個最成功的知識管理系統。 根据1991年的学术规则列表,(参考Nonaka 1991),知识管理应用于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和图书馆、信息科学等领域。最近,其他领域也开始应用知识管理,包括信息和媒体、计算机科学、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等。 很多大型企业都有内部知识管理凭条,作为其战略管理、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组成部分。很多咨询公司也有关于知识管理的建议。 知识管理一般重视以改进效果、竞争优势、创新、分享知识学习、整合知识和持续改进为企业目标。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类似,但也有区别,更注重对知识作为战略资源的管理,鼓励分享知识,是企业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新!!: 公共政策和知识管理 · 查看更多 »

王燕軍

王燕軍(1963年-),中華民國軍官、企業家,中華民國陸軍少將退役,外省人,畢業於陸軍官校55期正期班、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管理碩士,現任李登輝基金會秘書長、李登輝辦公室主任,曾任李登輝總統侍從官、總統官邸警衛隊長、國安局特勤中心執行長與兩個民間企業董事長。現因李登輝開始研究和牛培育,王燕軍也轉型成為牛隻育種研究員。.

新!!: 公共政策和王燕軍 · 查看更多 »

獨立特派員

《獨立特派員》(IN-NEWS)是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播的一個新聞雜誌節目,2007年7月1日開播。《獨立特派員》是公視唯一的新聞雜誌節目,節目精神是「抗權勢、說真話」。.

新!!: 公共政策和獨立特派員 · 查看更多 »

福坦莫環境法評論

《福坦莫環境法評論》(Fordham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是一份1989年起發行的學術期刊。該期刊每年出版一次,內容涵蓋環境法、立法和公共政策。目前,期刊的主編是April Collaku。據2012年的期刊引證報告指,《福坦莫環境法評論》的影響因子為9.4。.

新!!: 公共政策和福坦莫環境法評論 · 查看更多 »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racism)指一套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及互不附屬的「人种」,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種族主義也贊成對某些種族的人以輕蔑、討厭、瞧不起等方式的對待,即種族歧視"Racism" in R. Schaefer.

新!!: 公共政策和种族主义 · 查看更多 »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该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资格作为科学,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科学的终极目的。此学科有时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重叠,例如当它探索科学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时。 有许多关于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科学是否能揭示不可观察之事物的真相,甚至科学推理是否可以被证明为合理的,哲学家们没有达成共识。除了这些关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一般性问题,科学哲学家也思考适用于特定学科例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问题。一些科学哲学家还使用当代的科学结果来达到哲学本身的结论。 哲学的相关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亚里士多德时代,但科学哲学只有在20世纪中期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兴起之后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学科;该运动的目的是制定标准,确保所有哲学陈述有意义,并客观地评估它们。托马斯·库恩在他1962年的里程碑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质疑了“科学进步之过程是基于固定的系统性实验方法的一个稳定的、累积的知识采集”的既定看法,并声称任何进步都是相对于一个“范式”(paradigm,意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定义一门学科的一套问题、概念和实践方式)发生的。卡尔·波普尔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则从实证主义出发,为科学方法建立了一套现代标准。 在此之后,由于W.V.蒯因等的影响,真理融贯论成为了主流,其观点为:如果一个理论使观测有意义、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则这个理论是验证了的。一些哲学家(例如古尔德)寻求将科学建立在公理假设(如自然的均匀性)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人,尤其保罗·费耶阿本德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科学方法”,因此所有的处理科学的方法都应该被允许,包括明确超自然的——不过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是科学哲学家中的一个例外。另一种思考科学的方式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是如何创建的,代表学者有大卫·布鲁尔和。最后,大陆哲学的处理科学的传统,是从人类经验的角度进行严格分析。 具体学科的哲学包括了各种学科的课题: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发的时间的本质之难题,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等。一个重要主题是,某一科学学科是否可以“还原”(化简)为另一个学科,也即:化学可以还原为物理学,或者社会学可以还原为个体心理学吗?科学哲学的一般问题也在具体的科学中更加具体地出现。例如,科学推理的有效性的问题就在统计学基础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什么才算科学、什么应该被排除在外,这在医学哲学裡是关乎生死的事情。此外,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中,以下问题常常被探讨:人性的科学的研究是否能达到客观性,还是不可避免地被价值观和社会关系所塑造。.

新!!: 公共政策和科学哲学 · 查看更多 »

科學政治化

把科學政治化即是為了在政治上得益而操縱科學。政府、企業或壓力團體等會通過施加法律或經濟壓力,嘗試影響科學研究的發現和結果,以及此等信息的散播、報導或詮釋。科學的政治化也可能對學術和科學自由有負面影響。歷史上,不同的團體以至個人都曾經通過各種手法和行動,無視科學共識地去提倡和促進他們的利益,以及試圖操控公共政策。 George J. Anna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ume 354:2277-2281 May 25, 2006.

新!!: 公共政策和科學政治化 · 查看更多 »

科技與社會

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是一跨領域學門,研究社會、政治和文化如何影響科學研究與技術發展,以及反之科技如何影響社會、政治和文化。STS研究者關心科技社會的複雜面貌、科技發展的社會意涵、爭議等各種問題。.

新!!: 公共政策和科技與社會 · 查看更多 »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新!!: 公共政策和綠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網路方法論

網路方法論(英語:Cybermethodology)是個新近發展出的領域,聚焦於對電腦運算和技術研究方法的創造性發展與使用,用於對網路等下一代資料來源的分析。第一個以網路方法論為主題的正式學術課程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推出 。.

新!!: 公共政策和網路方法論 · 查看更多 »

經緯航太

經緯航太,全名為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GEOSAT Aerospace & Technology Inc.」,總公司位於臺灣臺南市,早期為專業測繪製圖的服務廠商,為政府建置各類基礎圖資與電子地圖加值圖資,近年則投入大量人力、擴大機具設備投資進行生產、研發UAS無人載具系統,提供完整的空間資訊解決方案。.

新!!: 公共政策和經緯航太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新!!: 公共政策和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维基媒体基金会

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WMF)是美国的一个非營利慈善组织,其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运转多个Wiki项目。该基金会主要因为托管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以及维基词典、维基语录、維基教科書、维基文库、维基共享资源、維基物種、维基新闻、维基学院、维基数据、维基导游、维基孵育场和元维基而闻名。它还拥有现在已处于停顿状态的Nupedia。 维基媒体基金会2003年由维基百科的联合创始人吉米·威爾斯成立,作为通过非营利手段资助维基百科和它的姊妹项目途径。 ,基金会员工超过280人,年营业收入超过。凯瑟琳·马赫作为执行董事领导基金会,帕特里西奥·洛伦特是理事会主席。.

新!!: 公共政策和维基媒体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 B. Denhardt,1942-),美国著名行政学家,1942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1968年在肯塔基大学获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博士学位。 登哈特以其在公共行政理论和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领导和组织变革的研究最为著名。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他开发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让公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的需求。.

新!!: 公共政策和罗伯特·登哈特 · 查看更多 »

美國槍械暴力問題

槍械暴力是美國社會重大的公共議題之一,特別是在城市地區,並且與青年活動和幫派暴力息息相關。自1865年林肯总统,以及後來的加菲尔德總統、麦金莱總統和肯尼迪總統被暗殺以來,槍枝暴力對美國人來說已相当常见。而槍枝暴力引發的重大事件,如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民權領袖马丁·路德·金的暗殺,以及科倫拜中學大屠殺、華盛頓特區狙擊手攻擊事件、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也时常引發對槍枝政策的辯論。在美國,槍枝暴力與大多數兇殺案與超過一半以上的自殺案有關。 在美國发生的枪击案件中,很大比例都是非致命性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美國在2000年總共發生了52447起蓄意、23237起意外非致命槍傷。美國大多數因槍傷致死的人都是自殺,2004年共有16907起自殺是使用槍枝的。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各級的法律政策試圖通過各種方法解決槍枝暴力,包括限制由青年和其他“高風險”的人購買槍枝、為購買槍枝設置等待時間、設立槍枝“回購”計劃、針對性執法和制定警務策略、對違反槍枝法者從重量刑、為家長和子女開設教育課程,以及在社區推廣。研究顯示這些政策結果好壞參半。一些政策如槍枝“回購”方案成效不大,而像波士頓「」(減少幫派暴力的策略)已有效地減低青少年暴力。槍枝管理政策在美國受到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強烈影響,該法案禁止侵犯“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擁槍權倡導者一般鼓勵大眾捍衛憲法第二修正案所保障的權利。.

新!!: 公共政策和美國槍械暴力問題 · 查看更多 »

美国家庭结构

传统的美国家庭结构被认为是一个两位成婚人士为自己的后代提供关怀和稳定的家庭支持系统。但是,这种双亲核心家庭已经变得不那么普遍,其它的家庭形式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Edwards, H.N. (1987).

新!!: 公共政策和美国家庭结构 · 查看更多 »

美国传统基金会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成立於1973年,總部設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智庫在美國總統隆納·雷根任內扮演保守派的領導角色,雷根總統的政策出自傳統基金會的政策研究。傳統基金會對美國公共政策制定有長遠的影響力,被視為美國保守派重要智庫之一。許多共和黨政治人物出身於傳統基金會,或者卸任公職後服務於此。.

新!!: 公共政策和美国传统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

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成立于1958年,是一个集中美国医药行业公司的贸易协会。 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的使命是支持企业在制药和生物制药的研究中为病人研发新药物的公共政策。Steve Ubl在2015年9月成为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的主席。.

新!!: 公共政策和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阿克塞爾羅

羅伯特·阿克塞爾羅(Robert Axelrod,),美國政治學家。自1974年以來,他在密西根大學任教,研究領域主要為公共政策。.

新!!: 公共政策和羅伯特·阿克塞爾羅 · 查看更多 »

燕京学者

燕京学者是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5年建立的学者项目。.

新!!: 公共政策和燕京学者 · 查看更多 »

直接資助計劃

接資助計劃(Direct Subsidy Scheme),簡稱直資,是一個在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也是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之一。計劃目標是以促進優質的私立學校發展,為鼓勵學生提供教育水平的非官立中學及資助學校以外的更多選擇。教學以開放式為主,以提高私立學校的教育質素。受此計劃資助的學校稱為直資學校,有相對高的自主權,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接近私立學校。直資學校可得到政府按合資格學生人數提供的資助。.

新!!: 公共政策和直接資助計劃 · 查看更多 »

白韞六

白韞六,SBS,IDSM(英文:Simon Peh Yun Lu,),祖籍福建泉州安溪,於2008年4月初至2011年3月末出任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於退休後短暫擔任香港足球總會獨立董事,再於2012年6月28日獲得任命為廉政專員,於同年7月1日出任至今。.

新!!: 公共政策和白韞六 · 查看更多 »

D.S.范·米特

D.S.范·米特(英文:D.S.Van Meter)是公共政策中,行動學派著名學者。其與C.E.范霍恩在1975年合作寫出的論文中寫出了在政策執行中最著名的一篇論文《政策执行过程:概念性框架》,這篇論文構建了在政策執行中的模型系統,並且提出了幾項會印象政策形成的因素,主要分成兩項,第一將政策轉換成運作所需要的努力,第二是在政策成功運行時,因應形成的變遷而需要做出的努力。.

新!!: 公共政策和D.S.范·米特 · 查看更多 »

銀行專政

銀行專政(英語:Bankocracy,由英語「Bank」與古希臘語「κράτος」所組成/Trapezocracy,由希臘語「τράπεζα」而來,意為銀行)是一有爭議的政治學術語,指的是銀行業對於公共政策的制定擁有過大影響力的情況。此外,該詞彙也可以指一種由金融機構統治社會的政治體制。.

新!!: 公共政策和銀行專政 · 查看更多 »

職業安全

職業安全,又名產業安全、工業安全,是一種跨領域學科,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包括、公共衛生、安全工程學、人因工程學、毒理學、流行病學、(勞動研究)、公共政策、勞動社會學、、組織心理學、工商心理學、科學、科技與社會、社會法及勞動法等領域。 職業安全是職業健康下的一個分支(另一分支為職業衛生),內容研究和關注職業崗位上的安全問題。故此,職業安全經常與職業健康合稱為「職業安全健康」。 有關職業安全,若建立監視系統(Surveillance system),進行持續性、系統性蒐集、分析與詮釋資料,並將該資訊提供給需要知道以採取行動的人,讓相關的管理單位可以及時處理發生的意外或是調整策略是相當重要的。 科技發達的地方如美國及香港,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及VR等改變了職業安全的看法。.

新!!: 公共政策和職業安全 · 查看更多 »

華樂庭

華樂庭(John Charles Creasey Walden,),英國殖民地官員,1976年起在香港政府擔任民政署署長,任內自1977年起兼任立法局官守議員。1980年退出港府後,他一反傳統退休高官的慣例,以公共政策學者身份留港針砭港府施政,並多番批評英政府和港府在香港前途問題上的表現。 華樂庭畢業於牛津大學墨頓學院,1951年加入港府,早年曾任大埔理民官,出任民政署長前歷任新界民政署副署長、市政事務署助理署長、徙置事務處處長和房屋署副署長等職,1972年至1973年又兼任市政局官守議員。在民政署長任內,他主要負責為港府收集和分析民意,並提出建議,後來協助過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草擬地方行政改革。不過,他退休後批評任內嘗試強化民政主任計劃,但受到港府內部阻力而未能成事,而外界也有傳聞指他與港府意見不合,結果沒有選擇延遲退休。1984年底,他在報章撰文披露在民政署長任內見證港府抹黑民間論政團體香港觀察社,引起輿論熱議;可是華樂庭與港府各執一詞,事件最後不了了之。 華樂庭退休後適值中英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期間他多番抨擊中英談判排除港人參與,未能真正反映港人利益,並擔心香港主權一旦移交中國,將對自由和司法獨立等社會基石造成衝擊,因此他提倡由民間成立大聯盟,向中英雙方以至是國際社會表達港人的意見,另外還要求政府開放資訊以受市民監察。隨著英方後來在談判上節節退讓,他還猛烈譴責英政府和港府扭曲港人民意,又對「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等方針能否落實表示質疑。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他曾經呼籲英方停止對中方妥協,重新讓港人在前途問題上取得決定權,否則就不應與中方恢復有關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談判。 雖然對香港前途感到悲觀,但華樂庭始終決定留港生活,一直到主權移交後多年的2010年才返英定居,2013年在當地逝世。華樂庭的夫人擅以水彩繪畫植物插畫,1977年曾與植物學家胡秀英博士合作出版《華南暨香港四季花畫譜》一書。.

新!!: 公共政策和華樂庭 · 查看更多 »

鐵三角 (政治學)

鐵三角(Iron Triangle),在政治學上指一種壟斷公共政策、相互交換利益的三角結構關係。.

新!!: 公共政策和鐵三角 (政治學) · 查看更多 »

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機構(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組織或團體,其核心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其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公共政策、宗教、學術、環保等,分別擔任起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 实际上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与企业一样是需要產生利益,但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是为组织倡导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而产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專家認為將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區分開來的最主要差異是:非營利組織受到法律或道德約束,不能將盈餘分配給擁有者或股東,因而具有獨立、公共、民間等特性。 因此,今日社會中,非營利組織有時亦稱為「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與政府部門(第一部門)和企業界的私部門(第二部門),形成第三種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 然而非營利組織還是必須產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動的資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營利組織因此藉由公開籌款,或由公、私部門捐贈來獲得經費,而且經常是免稅的狀態。私人對非營利組織的捐款有時還可以扣稅。 慈善團體是非營利組織的一種,而非政府組織也可能同時是非營利組織。.

新!!: 公共政策和非營利組織 · 查看更多 »

面包和马戏

“面包和马戏”(panem et circenses),或译作面包和游戏,用于比喻一种肤浅的绥靖手段和愚民政策。在政治层面,这个短语是用来形容民众对政府认可的产生不是通过政府示范或实施优质的公共政策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转移、分散民众的注意力,或仅仅满足民众一时的表层需求来实现的,类似于一种“临终关怀”。它的创始人尤维纳利斯用这个短语来谴责大众的自私和对更广泛问题的忽视,也体现了民众在担忧自身的处境时对其公民义务的无知和侵蚀。 这个短语来源于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作品(大约在公元100年著作)。“面包和马戏”指出了罗马民众不再关心其天生享有且延续至今的政治参与权,他们唯一关心的仅仅是温饱(面包)与娱乐(马戏)。在作品中,尤维纳利斯表达了对当代罗马人日渐衰落的英雄主义的蔑视;他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主题,包括对权力的欲望和对年老的渴求来说明他的论点。罗马政治家在公元前140年就通过立法来保留穷人的选票,而如今,通过向穷人发放救济,包括提供廉价的食品和简易的娱乐,“面包和马戏”成为了这些政治家最有效的获得政治权力的手段。.

新!!: 公共政策和面包和马戏 · 查看更多 »

饑荒

饑荒(famine),又稱饑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内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因持續時間相當長的糧食短缺,導致局部或全局性的人們逃難,或因飢餓導致的佔人口比例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現象。饑荒由自然災害或人爲因素引起,屬於災難。 发生饑荒的自然原因一般是因为人口数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或农业遭遇自然灾难粮食欠收所引起的。如果发生饑荒,则对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冲击。粮食紧缺往往还伴随着社会动荡,大量人口将会从此迁移到别的地方。 现代以来,实行配给制的国家因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饥荒,有1932年苏联大饥荒、中国1960年代大饥荒、1990年代朝鲜饥荒。这几次饥荒中,政府政策禁止人民通过迁移来逃避灾难,更加重了饥荒的程度。《人口與發展通訊》指出“公元1958年至1962年中國大饑荒是人類歷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

新!!: 公共政策和饑荒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公共政策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香港醫療改革

香港醫療改革是2000年代初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針對香港醫療的改革計劃。由於政府認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加上市民過度倚賴公共醫療系統,導致現行醫療制度的負擔過重。 香港醫療改革目的是檢討公共醫療系統的服務模式,並制訂融資方案,從而更有效地運用公帑。改革的主要重點是加強公營及私營醫療機構合作,以解決公共醫療需求與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

新!!: 公共政策和香港醫療改革 · 查看更多 »

許舒翔

許舒翔(英文名為Shu-Hsiang Hsu,男),(),前環球科技大學校長,現任考選部政務次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政策、政治與環保政策、組織領導與發展。曾宣布參與2014年雲林縣縣長選舉,後來宣告退選、支持前雲林縣代理縣長李進勇。2015年曾獲親民黨徵召參選臺北市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後來宣告退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曾出任蔡英文雲林後援會總會長。.

新!!: 公共政策和許舒翔 · 查看更多 »

警察廣播電臺

警察廣播電台(全稱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簡稱警廣),是中華民國一個國營廣播電台,也是中華民國第一個公營全區廣播電台,除總台外。另設有臺北臺、新竹臺、臺中台、臺南台、高雄台、宜蘭台、花蓮台、臺東台等分台。 定位為提供治安、交通、緊急救難等公共服務。主要服務內容包括:提供服務全國路況、提供道路駕駛即時回報最新路況、天災及緊急救難插播、提供政府公共政策資訊以及失物查尋、拾得物招領、計程車駕駛緊急聯絡。.

新!!: 公共政策和警察廣播電臺 · 查看更多 »

資政

资政,是中華民國、新加坡、緬甸等國的一項高級官銜,乃使退職之高级官員或者是德高望重者继续參預、輔助國政的崇高職銜。.

新!!: 公共政策和資政 · 查看更多 »

麦克阿瑟基金会

麦克阿瑟基金会(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是美国第12大的私人基金会。总部设在芝加哥,该基金会支持约50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

新!!: 公共政策和麦克阿瑟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軍政

軍政可解釋為:.

新!!: 公共政策和軍政 · 查看更多 »

黃楚峰

黃楚峰,是香港前政務官,曾任灣仔區議會議員。 2002年加拿大大學畢業,之後加入香港特區政府。曾任民政署,衛生福利及食物局。當政務官三年後辭職,加入民間智庫,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兼地區工作。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選灣仔區議會大坑選區區議員,但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並未競逐連任。.

新!!: 公共政策和黃楚峰 · 查看更多 »

辻中豐

辻中 丰()是日本的政治学者、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教授。研究方向为利益团体(利益集团・压力团体)・公共政策・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中文又有译为公民社会或民间社会)。是日本有代表性的利益集团研究者。.

新!!: 公共政策和辻中豐 · 查看更多 »

达特茅斯学院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 ),是一座位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鎮的一所私立大学,是常春藤聯盟成員。该校建于1769年,是美国的9所殖民地学院之一。 它的校區坐落在康涅狄格河河谷之中。數百年來培育了許多知名校友,其中包括62位羅德學者、100多位美國參議院和衆議院議員、22位美國州長、3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其他許多學界、政界和商界領軍人物。.

新!!: 公共政策和达特茅斯学院 · 查看更多 »

霍爾蘭六邊形

霍爾蘭六邊形(Holland Hexagon/Holland Codes),又名霍爾蘭職業類型論,是由心理學家約翰·霍爾蘭(又譯霍蘭德)發明,主要應用於生涯規劃及職業輔導,藉以協助受測者了解自己人格特質,選擇能反映個人人格特質的職業 。 受測者主要利用問卷調查來瞭解自己的性向,並根據分數而計算出個人對六種特質的偏好。這六種特質排列成一個六邊形,分別代表六大類工作技能的特質.

新!!: 公共政策和霍爾蘭六邊形 · 查看更多 »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FASDs)又稱胎兒酒精症候群,是母親在妊娠期間酗酒對胎兒所造成的先天異常。症狀包含外觀異常、身材矮小、體重過輕、小頭畸形、協調不佳、智力不足、行為異常,以及聽覺及視覺受損。可能導致孩童的就學及規範認知障礙、無法參與高風險活動,或完全無法食用酒精飲料及毒品。其中最嚴重的是胎兒酒精綜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簡稱FAS),其他則包含部分胎兒酒精綜合症(partial Fetal Alcohol Syndrome,簡稱pFAS)、酒精相關性神經發育障礙(alcohol-relate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簡稱ARND)以及酒精相關性先天缺陷(alcohol-related birth defects,簡稱ARBD)。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是因為孕婦在懷孕過程中飲酒造成。美國研究發現,10%的孕婦在待產的最後一個月曾經飲酒,20-30% 則曾在妊娠期間的某一時間飲酒。4.7% 的北美孕婦則甚至有酗酒的現象。胎兒受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母親喝酒的份量、頻率及時間。其他風險則包含高齡孕婦、吸煙,及飲食不均。目前沒有已知孕婦對於酒精的安全攝取量或安全攝取時間。母體少量飲酒不會造成胎兒臉部發育異常,但仍可能導致行為問題。酒精可穿越血腦屏障直接影響發育中的胎兒。診斷則須依賴症狀及徵象去判斷。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可藉由禁止孕婦飲酒來避免,因此醫療院所及組織強烈建議禁止孕婦飲酒。該疾病會導致胎兒永久性的傷害,但治療可以改善症狀。介入治療包含亲子互动治疗、行為矯治,可能也可以進行藥物治療。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約影響美國和西歐 2-5% 的人口。在美國平均每1000名胎兒,就有 0.2 到 9 個FAS個案。在南非的某些族群甚至可能達到 9%。酒精的負面影響從遠古時代就有相關敘述。2002年,每名罹患FAS的孩童一輩子約需額外花費 $2,000,000 美金。「胎兒酒精綜合症」這個字最早於1973年首次使用。.

新!!: 公共政策和胎兒酒精譜系障礙 · 查看更多 »

胡婷婷

胡婷婷(英文名:Ting-Ting Hu,),台灣女演員,生於英國英格蘭牛津市,祖籍吉林省永吉縣,在台灣長大,擁有英國與中華民國雙重國籍,父親為前任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母親為演員邵曉鈴。高中就讀於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畢業後取得美國杜克大學公共政策學士學位和英國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

新!!: 公共政策和胡婷婷 · 查看更多 »

胡佛研究所

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简称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是位於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學的著名公共政策智囊机构。機構前身為1919年由共和黨員、史丹佛校友的赫伯特·胡佛前總統成立的圖書館,館藏有胡佛、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他世界史相關書籍。根據2016年的全美國共90個智庫排名中名列第18名。唐納·川普總統任內的國防部長詹姆士·馬提斯先前就在胡佛智庫擔任研究員。智庫在史丹佛大學內分別坐落於四處建築物,其中最有名的地標是熱門遊客觀光景點。.

新!!: 公共政策和胡佛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郭惠妮

郭惠妮(),台灣前新聞女主播。.

新!!: 公共政策和郭惠妮 · 查看更多 »

蘇利民 (醫院管理局)

蘇利民(Shane Solomon,),澳大利亚公民,由2006年開始出任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行政總裁,任期3年(於2009年續約3年),年薪410萬港元。是第一位以非香港人和非醫生的身份出任該職位。 蘇利民據稱善於醫療改革。蘇利民畢業於澳洲墨爾本大學,獲取社會工作學士及文學碩士(公共政策)一級榮譽學位。他曾任澳洲某醫療集團行政總裁,管理公營及私營醫院、老人護理、公共精神衛生,及社區服務。 蘇利民的上一任工作是澳洲維多利亞省人力資源部衛生及老人福利服務。 蘇利民任期內處理了員工減薪風波、連番醫療事故、病人記錄外泄等等問題。近日一批醫管局合約員工不滿薪酬要求加薪百分之十,蘇利民以「加幅太高」為由拒絕要求,並指示已有制度去作薪金調整。 2010年7月23日突然辭職,表示因私人理由(照顧患病的岳父)要回到澳洲。他將會留任到年底,以便醫院管理局公開招聘其繼任人。.

新!!: 公共政策和蘇利民 (醫院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公共政策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钱海燕 (国际公务员)

钱海燕女士(Qian Haiyan,)是联合国国际公务员, 曾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行政和发展管理司(公发司)司长。 在33年的职业生涯中,钱海燕女士致力于全球公共政策、治理、公共行政和发展的工作。自从加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以来,钱海燕女士历任联合国公共行政网()首席经理人、电子政务处(前身为知识管理处)处长,后于2009年2月1日出任公共行政和发展管理司(公发司)司长。在加入经社部之前,钱海燕女士曾任职于联合国其他机构,如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中心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在日本的环境无害化技术中心。在加入联合国之前,钱海燕女士在中国政府从事科学技术促进发展领域的工作,并曾在中国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任职,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对口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 钱海燕女士在中国北京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拥有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新!!: 公共政策和钱海燕 (国际公务员)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政府学院

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Kennedy School, 或HKS)是世界顶尖的公共政策学校,也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之一。学院可授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国际发展等学位,也进行各种与政治和政府有关的研究。 「肯尼迪政府学院」原先是哈佛大学的「公共管理研究生院」(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略稱GSPA),始建于1936年。1960年代,为纪念遇刺身亡的校友约翰·F·肯尼迪總統,哈佛政治学院成立,但其主要是培养本科生。1978年,两学院合并。 如今,肯尼迪学院开设四门硕士课程。公共政策硕士(MPP)主要致力于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公共管理和政策设计等方面。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分两种:为工作7-15年的职业人开设的为期1年的课程和为毕业不久的职业人开设的为期2年的课程。MPP和MPA交叉学习,这也是学院的特色之一。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MPA/ID)是肯尼迪学院最新的项目,专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问题,以学习博士班的高级经济学课程为主。 肯尼迪学院与哈佛商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神学院和哈佛医学院共同开设学位课程,也与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唯一与肯尼迪政府学院联合授学位的非美国大学)、哥伦比亚商学院、哥伦比亚法学院、耶鲁法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和纽约大学法学院联合授学位。肯尼迪学院允许与鼓励学生通修哈佛商学院的课,而且许多肯尼迪学院的课程本身就是由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教的。根据需要,学生亦可以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选修课程。 截止2011年,学院共有来自137个国家的毕业生逾27,000人,分布在各私人和公共领域的重要位置。.

新!!: 公共政策和肯尼迪政府学院 · 查看更多 »

苏世民学者

苏世民学者项目,是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2013年发起的学者项目。.

新!!: 公共政策和苏世民学者 · 查看更多 »

雪莉·桑德伯格

雪莉·卡拉·桑德伯格(Sheryl Kara Sandberg,)生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猶太人,美国電腦領域精英女性企业家,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2008年-)和第一位女性董事会成员(2012年6月-)。加入Facebook前,桑德伯格曾经担任Google副总裁,负责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她还发起了慈善机构leanin.org。在加入Google前,桑德伯格曾經任职于美国财政部。2012年,她入选《时代》当年的时代百大人物中。著有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等书。.

新!!: 公共政策和雪莉·桑德伯格 · 查看更多 »

陽光法案

陽光法案(sunshine law),又稱「信息自由法」、「資訊公開」或「資訊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是應用於促使政府機關的資訊向民眾公開的一個通稱,其基本假定是「在一個民主社會,人民有權利知道有關公共政策方面的決定究竟是如何達成的。陽光法案的基本出發點是「人民有知的權利」,但卻有人批評此舉可能妨礙了決策官員以祕密方式處理政務的作法。 目前一般人所理解的陽光法案,具有較為廣泛的意義,包括制定諸如政治獻金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遊說法、利益衝突迴避法、資訊自由法、行政程序法等,目的在防止或減少政府機關及人員(包括民意機關代表)違法、濫權、自肥等行為的發生。.

新!!: 公共政策和陽光法案 · 查看更多 »

搭便车问题

搭便車問題(free rider problem)。其基本含義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是一種發生在公共財上的問題。指一些人需要某種公共財,但事先宣稱自己並無需要,在別人付出代價去取得後,他們就可不勞而獲的享受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找到搭便車的例子,例如許多輪船公司不肯興建燈塔,他們可以獲得同樣的服務,此種搭便車問題會影響公共政策的順利制定及有效執行。 201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专访时谈到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奥巴马称“中国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 2014年8月22日,正在蒙古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习近平表示,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新!!: 公共政策和搭便车问题 · 查看更多 »

李美辰

李美辰,英文名Christina Maisenne Lee,1977年出生,香港女社会活动家、企业家。.

新!!: 公共政策和李美辰 · 查看更多 »

李根政

李根政(1968年9月1日-),金門縣人,師範學院美勞老師出身,曾是高雄市左營區永清國民小學教師,歷經教育、環境刊物總編輯及非營利組織職務等,長期撰寫專文與著書關注生態環境議題。 目前,李根政關心臺灣社會運動,現任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綠黨第17-18屆共同召集人兼中央執行委員。.

新!!: 公共政策和李根政 · 查看更多 »

正義連線

正義連線,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次級問政團體與派系,由陳水扁創立,又被稱為扁系。曾經是民進黨內最大的派系,2006年已解散。部份成員組成一邊一國連線繼續運作。.

新!!: 公共政策和正義連線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歷史

民主進步黨于1986年9月28日在中华民国臺北市成立。1989年县市长选举中当选6席,1997年县市长选举中当选12席。2000年赢得总统大选,实现“政党轮替”。2004年获得连任,深化台湾的民主改革。2008年败选后成为在野党。2016年赢得总统和立法院大选,实现全面执政。.

新!!: 公共政策和民主進步黨歷史 · 查看更多 »

治理

治理或管治(Governance)一詞意思跟「統轄」、「管轄」、「統治」略近。在政治學領域,通常指国家治理,即政府如何運用治權,來管理國家、人民和領土,以達到延續國祚和讓國家發展的目的。 在商业领域,又延伸到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指公司等組織中的管理方式和制度等。.

新!!: 公共政策和治理 · 查看更多 »

沈春華

thumb 沈春華(),中華民國新聞界人物,出生於臺南縣下營鄉(今臺南市下營區),曾是中視新聞及八大電視的晩間新聞時段的當家主播。23歲以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拿下第1座金鐘獎,之後擔任主播,除了專業的播報能力,還有破紀錄得12座金鐘獎肯定,2008年以中天《沈春華Life Show》拿下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這是她第13座金鐘獎。也讓她成為歷屆電視金鐘獎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

新!!: 公共政策和沈春華 · 查看更多 »

活化工廈計劃

活化工廈計劃是香港政府自2010年4月起實施的公共政策,容許15年以上舊工業大廈(工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改裝作其它用途,例如改建為寫字樓、藝術工作室、服務式住宅等。 截至2016年2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215宗在活化工廈措施下提出的申請,其中124宗已獲批准。合共可提供約138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新!!: 公共政策和活化工廈計劃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称公管学院,是清华大学直属的一个学院,主要研究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新!!: 公共政策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查看更多 »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是一家中国线上免费综合新闻网站,也曾是《东方早报》的一项新媒体计划,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主要发表该网站记者撰写的原创新闻文章,并为其他网站所转载。该网站继承了《东方早报》的新闻风格,以敢言及揭弊著稱。 澎湃新闻是中国大陆乃至中文地区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也是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主要全媒体内容供应商之一,近年来影响力开始不断提升。截止到2017年底,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过亿,移动端日活跃近860万。在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月度“中国新闻网站移动端传播力总榜”上,澎湃新闻2017年1至12月份全部上榜,共取得6次第一、4次第二的成绩,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原创新闻第一阵营”。.

新!!: 公共政策和澎湃新闻 · 查看更多 »

按果资助

依果付费(PbR)是在公共政策中,根据独立审计的结果进行付费。很多政府推行这种方式,作为一种国内采购政策的有效措施。 在国际拓展中,这种方法也有越来越多政府使用,PBR经常理解为'按结果进行的援助'。(援助国和受助国之间的资助是根据一种关系结果),或称为'按果资助'(往往是私人、公共资金提供者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机构之间的援助)。 PbR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新!!: 公共政策和按果资助 · 查看更多 »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美国两大智库之一,是一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跨黨派的外交政策智庫,於1964年由海軍上將阿利·伯克和大使大衛·阿希爾成立;原本是喬治城大學的一部分,1987年7月1日正式結束和喬治城大學之間的從屬關係。 根據其使命宣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以提供戰略洞察力和政策解決方案,交由政府、國際機構、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進行決策。”該中心就經濟和安全問題,進行政策研究和政治戰略分析,其重點放在技術、公共政策、國際貿易和金融、能源等。.

新!!: 公共政策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

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2015年1月之前原稱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的一所私立大學,1955年成立。該大學主要提供公共政策、環境政策、國際商業及語言教學領域,其中尤以口筆譯教學聞名世界,大學下有兩個研究生院和五個研究中心。2011年該學院人均福布萊特計劃學者数居全美首位。.

新!!: 公共政策和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 · 查看更多 »

新世紀論壇

新世紀論壇(New Century Forum),簡稱新論壇,香港建制派政黨,於香港慶祝澳門回歸中國活動告一段落之後成立,成員多數是專業人士、工商金融及服務業界、中小型企業和學者等。新世紀論壇不時會發表一些社會問題的研究報告,或者回應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以也可以稱為香港的智庫。 雖然該組織曾經參選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尤其是2000年的藍鴻震和2004年的呂孝端這兩位前政府高官,之後2008年亦有龐愛蘭),但是一直未有能夠取得席位。但2012年除了派出龐愛蘭外,又於功能界別派出馬逢國,最後只有馬當選。.

新!!: 公共政策和新世紀論壇 · 查看更多 »

新未來智庫

新未來智庫加入的民進黨民意代表包括:蘇貞昌女兒蘇巧慧、吳秉叡、張宏陸、呂孫綾和陳賴素美,成立聯合問政辦公室並籌組智庫「新未來智庫」。.

新!!: 公共政策和新未來智庫 · 查看更多 »

支持联盟框架

支持联盟框架(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为一种现行美国、欧洲的流行公共政策模型。其特别强调公共政策的参与性,并在系统下分布次系统(subsystem),以确定其政策的运行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可预期性。.

新!!: 公共政策和支持联盟框架 · 查看更多 »

政策

政策(Policy)指政府、機構、組織或個人為實現目標而訂立的計劃。政策包含一連串經過規劃和有組織的行動或活動。推行政策的過程包括:了解及制定各種可行方案,訂立日程或開支優次,然後考慮它們的影響來選擇要採取的行動。政策可以在政治、管理、財經及行政架構上發揮作用以達到各種目標。.

新!!: 公共政策和政策 · 查看更多 »

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在西方,政治學在學術領域裡的研究也被稱為政治研究、政治科学、或只有政治兩字。政治學意味著在學術上的研究領域,政治研究則代表了更廣泛的研究領域。 對政治的研究由於政治學家們對政治過程的牽涉而變得更為複雜,他們提出的學說常成為其他評論家理想中的政治框架,例如記者、特殊利益集團、政治家(政客)、和選民們的議題分析以及選擇。政治學家可能成為某些特定政治家的顧問,甚至自身投入政壇擔任公職。政治學家們也常在政府部門裡工作,或替某些政黨工作。他們也有可能參與非政府组织或其他政治運動。受過政治學教育和訓練的人也可能具有商業企業和團體所需要的經驗及價值。智庫、研究組織、以及和民意測驗及公共關係有關的私人企業也可能雇用政治學家。以美國為例,政治學家被稱為「美國問題專家」(Americanists),專注於各種數據如選舉、輿論和公共政策(如社會福利的改革)、國外政策、美國國會權力、和最高法院在一些議題上的立場等等。.

新!!: 公共政策和政治学 · 查看更多 »

愛絲科拉訴可口可樂瓶裝公司

愛絲科拉訴可口可樂瓶裝公司(Escola v. Coca-Cola Bottling Co., 24 Cal.2d 453, 150 P.2d 436 (1944))為加州最高法院於1944年所作成的一個判決,其內容涉及一起由於可口可樂瓶子爆炸而使人受傷的意外。本案為美國普通法關於產品責任發展的重要案例,判決受到關注的部份不是本案的多數意見,而是由加州最高法院法官所提出的協同意見。.

新!!: 公共政策和愛絲科拉訴可口可樂瓶裝公司 · 查看更多 »

拜耳事件

拜耳事件,又稱反拜耳事件、拜耳投資案、反拜耳運動、反拜耳案、反拜耳設廠案、拜耳案,是1990年代中華民國台灣一件反對外商投資的爭議事件。.

新!!: 公共政策和拜耳事件 · 查看更多 »

曾銘宗

曾銘宗,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臺灣嘉義縣溪口鄉人,最高學歷為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現任立法委員。2003年獲第三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3年獲第十七屆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

新!!: 公共政策和曾銘宗 · 查看更多 »

思匯政策研究所

思匯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於2000年9月成立,是一個獨立的香港公共政策研究智庫組織。抱著構建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及宜居城市的願景,思匯政策研究所致力進行有關環境、經濟、社會和政治議題的研究,以推動公民教育和社會參與,從而優化公共政策。.

新!!: 公共政策和思匯政策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至2009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2008年至2009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內容為計劃香港公共財政收支分配,反映香港公共政策,經過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之後,預算案直接影響2008年4月1日起的未來一年。2008年預算案是一個63億元的赤字預算,由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08年2月27日早上在香港立法會大樓宣讀(一讀),理財信念為:「承擔、持續、務實」。.

新!!: 公共政策和2008年至2009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2008年臺灣入聯公投(即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5案,簡稱入聯公投,選票繕印之正式簡稱則為臺灣入聯合國)是指臺灣在過去連續13年未能以「中華民國」或「臺灣」名義成功成為聯合國會員國,而於2008年總統大選同日同時進行的公民投票。目的是希望以公投結果向聯合國及國際社會證明,臺灣人民堅決支持臺灣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在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與聯合國有關的公民投票共兩項:一案是由民主進步黨提案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入聯公投」;另一案是由中國國民黨提案的「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返聯公投」。但兩項公投案均因投票率未達50%而宣告失敗。 與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的該公民投票,是由民主進步黨於2007年2月開始規劃,由游錫堃領銜提出,配合中華民國政府所規劃的公民投票案,涵蓋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實際統轄區域。 性質定義為諮詢性公投的該公民投票案,雖於2007年6月29日遭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否決,但是隨即於7月獲得訴願成功、准予提案。隨後透過民進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戶政機關連署,在11月28日將收集到的2,726,499份連署書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查(法定公投成案門檻為825,359人)。中選會在2008年2月1日宣佈此案和務實返聯公投案成立,分別為第5案與第6案,並將與總統選舉同時同日舉行。.

新!!: 公共政策和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