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兆惠

指数 兆惠

兆惠(p,),字和甫,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时将领,封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

66 关系: 十全武功南苑囿台叶尔羌铸钱局后宫如懿传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富德 (瓜爾佳氏)山東巡撫巴达克山中國宰相列表中国历史书剑恩仇录平定回部平定準噶爾乾隆王朝庫爾喀喇烏蘇康乾盛世伊犁將軍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和硕和恪公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列表准噶尔部准噶尔汗国兆惠墓兆惠府端濟布策布登扎布紫光閣功臣像額敏和卓香妃駐藏大臣高天喜豆斌贤良祠黃志明 (香港)輝特部霍集占霍集斯郊劳台舒赫德阿里袞阿桂赣县区蒼穹之昴鄂對色提卜阿勒氐苏茂 (演员)雅爾哈善永貴清史稿...清朝清朝功臣爵位列表清朝大学士列表清朝公主列表清朝皇子女列表清朝治疆历史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清朝户部尚书列表札兰泰流亡浩罕汗国新疆歷史日講禮記解義書劍恩仇錄 (1987年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2002年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2009年電視劇) 扩展索引 (16 更多) »

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是指《十全武功記》所提及的中国清朝乾隆帝统治下的乾隆朝中的十次重大戰事。.

新!!: 兆惠和十全武功 · 查看更多 »

南苑囿台

南苑囿台,是北京市的皇家园林南苑内的囿台,现存两座,分别为晾鹰台、三台山的南台。.

新!!: 兆惠和南苑囿台 · 查看更多 »

叶尔羌铸钱局

叶尔羌铸钱局,通称叶尔羌局,清朝时期在新疆叶尔羌设立的一个铸钱局。叶尔羌局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的七个铸钱局中最早的一个,另外六个分别位于阿克苏、伊犁、乌什、库车、喀什噶尔和迪化。叶尔羌局设于清朝统一新疆后的第二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是经定边将军兆惠奏请,由乾隆皇帝批准设立的。 自1760年设立,直1864年最终停炉,阿克苏局前后历时百年,先后铸有乾隆、咸丰、同治等三个年号钱。.

新!!: 兆惠和叶尔羌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后宫如懿传

《後宮如懿傳》是中國作家流潋紫創作的長篇小說,亦是《后宫甄嬛传》電視版的續集(甄嬛傳原作為架空歷史)。小說以清朝乾隆時期為背景,乾隆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主角,同為描述後宮鬥爭。全書共六册。全書已出版完畢。.

新!!: 兆惠和后宫如懿传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占地680公顷,建成时是北京规划建设的最大的城市公园,是2008年奥运会配套工程之一,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并未开放,而是在残奥会结束的2008年10月开放了南园,2009年开放了北园。作为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终点,森林公园提出“通向自然的轴线”的概念,轴线逐渐融入自然,并消失在森林中。北五环路穿公园而过,将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以人工景观、休闲娱乐为主,北园则以生态园林、自然野趣为主,两园通过中轴线上跨越五环路的一条生态廊道相连。.

新!!: 兆惠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 查看更多 »

富德 (瓜爾佳氏)

富德,清朝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军机大臣。 乾隆初年,由护军升为三等侍卫,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大学士傅恒征讨大金川,官至副都统。乾隆二十年(1755年),征准噶尔,为正黄旗蒙古都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随兆惠征大小和卓,兵至巴达克山,因功进封一等清远成勇侯,官至御前大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富德入直军机处。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富德革。因为索贿和用人不当,两次下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军征讨小金川。乾隆四十年(1775年),金川平定,因为滥赏贪污,押送京师处斩。.

新!!: 兆惠和富德 (瓜爾佳氏) · 查看更多 »

山東巡撫

山東巡撫,明清時代山東軍政官員。.

新!!: 兆惠和山東巡撫 · 查看更多 »

巴达克山

巴達克山(波斯语: بد خشان),一作“拔達克山”,今译巴达赫尚,中亚古国,其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今日阿富汗东北部和塔吉克斯坦东部。 明史中称把丹沙或八答黑商,原被迷里忽辛在帖木尔的帮助下征服,后成为帖木尔帝国的属国之一,由沙哈鲁的一位儿子镇守,帖木儿帝国崩溃后成为独立王国。 《回回館譯語》中称巴丹沙。 其首领称锁鲁檀,曾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景泰七年(1456年)、天顺五年(1461年)、六年(1462年)、成化十九年(1483年)和弘治三年(1490年),六次派人向明朝朝贡。明朝政府也曾于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年(1414年)、十八年三次遣使陈诚等人往访。 《清史稿》中称巴达克山。中国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兆惠率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其部将富德追击叛军首领博罗尼都和霍集占,率军进占巴达克山瓦罕。在此情况之下,巴达克山苏丹出兵击败博罗尼都和霍集占,将二人擒获。由于霍集占与巴达克山仇国塔尔巴斯相勾结,苏丹遂将二人杀死后献给清军,此后巴达克山一度成为清朝属国。后阿富汗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以迎接博罗尼都和霍集占为名威逼巴达克山,迫使其转而归属阿富汗。 19世纪下半叶,阿富汗成为英国属国,巴达克山遂成为英国和俄国大博弈的中心地区之一。1873年,两国达成协议,俄国承认阿富汗对于喷赤河以南的巴达克山和瓦罕走廊的主权,英国则承认俄国对于喷赤河以北的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占领。 1882年俄国与清朝政府簽訂《喀什噶爾界约》,1884年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往南,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中间区域待议。但其后俄军继续扩张,至1892年底,占领了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1895年同英国达成协议,完成了对此区域的划界。至此,巴达克山完全被俄、英两国瓜分。 1882年《喀什噶爾界约》中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寄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新!!: 兆惠和巴达克山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兆惠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兆惠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书剑恩仇录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筆下第一本武侠小说,已经被多次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和电视剧。 時間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乾隆帝、陈世倌、兆惠、福康安等。.

新!!: 兆惠和书剑恩仇录 · 查看更多 »

平定回部

大小和卓之亂,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國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發動的叛亂,清代文獻稱之為平定回部。霍集--與其兄波羅尼都出自中亞費爾干納地區伊斯蘭教蘇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稱波羅尼都為“大和卓”,--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發兵平定準噶爾後,將被準噶爾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釋放,派波羅尼都隨軍招撫西域天山南路各地。不久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反叛,大小和卓乘機控制了今新疆西南部一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殺死副都統阿敏道,公然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清軍在庫車、葉爾羌(今莎車)、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西逃,經葱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境內。--受傷身亡,波羅尼都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戰事結束。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自此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

新!!: 兆惠和平定回部 · 查看更多 »

平定準噶爾

平定準噶爾,清代文獻又稱之為平定準部,是17世纪至18世紀时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與清朝之間的戰爭。戰爭始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並乘勝進兵至內蒙古;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進兵伊犁(今新疆伊犁州霍城縣),俘獲准噶爾首領達瓦齊,以“準噶爾汗國”滅亡而告終。達瓦齊被俘後,時任定邊左副將軍的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非準噶爾人)起兵反叛,天山北路再次陷入動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逃亡的阿睦爾撒納病死於俄罗斯,俄國請清使驗看屍首,“準噶爾之事,於是大定”。次年,清軍剿滅叛軍殘部並平定回部大小和卓之亂,西域全境底定,西北邊患暫告終結。平定阿睦爾撒納之後,清代蒙古未再發生大的變亂,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後的外蒙古獨立。 平定準噶爾之役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長達七十年。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後,“拓地二萬餘里”《嘯亭雜錄》卷一平西域,西域天山南北盡入版圖。原準噶爾領地被稱作準部,與天山以南的回部合稱西域新疆,後簡稱新疆。平定準噶爾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首。.

新!!: 兆惠和平定準噶爾 · 查看更多 »

乾隆王朝

《乾隆王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剧,根据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皇帝》改编拍摄的。和1997年的《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属于一个系列。本剧主要描述乾隆后三十年的故事。.

新!!: 兆惠和乾隆王朝 · 查看更多 »

庫爾喀喇烏蘇

庫爾喀喇烏蘇,中國清代新疆準部地名。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依连哈毕尔尕山(額林哈畢爾噶山)北麓。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塔城地區的烏蘇市、伊犁州直轄的奎屯市、博爾塔拉州的精河縣以及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南部、獨山子區一帶。由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統轄,領隊大臣駐慶綏城(今烏蘇市)。光緒年間分為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精河直隸廳。.

新!!: 兆惠和庫爾喀喇烏蘇 · 查看更多 »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Rowe)和歐立德等稱这段時期為「High Qing(盛清)」(1683-1839),認為是清朝興盛與繁華的時期,是帝制中國最後的高峰期 ,亦有西方學者认为康乾时期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 康雍乾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和繁榮的局面,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極其迅速,中國這塊土地仍保持著富裕和有序。在該段時期结束後的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清王朝连续遭到了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两次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後和长期危机的境地。然而乾嘉之際的盛衰之變是清朝統治的盛衰之變,清朝的社會經濟在不少地區仍在持續發展,清朝政權仍具有較強的活力,並且獲得不少地區和不少民眾的支持,讓清政權在內憂外患險惡環境中仍支撐了一百餘年。在康乾「盛世」後的嘉道「中衰」時期,中國社會的早期近代化進程亦未因統治危機的出現而陷於停滯。.

新!!: 兆惠和康乾盛世 · 查看更多 »

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全称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代乾隆年间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之亂后设立的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驻伊犁惠远城(今霍城縣惠遠鎮)。.

新!!: 兆惠和伊犁將軍 · 查看更多 »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簡稱《通鑑輯覽》,為清朝官修編年綱目體通史,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敕命傅恆等人撰修,以康熙《御批資治通鑑綱目》、明朝李東陽《歷代通鑑纂要》為架構重修,重新考證並重訂凡例,記錄自三皇五帝至明朝滅亡,共一百十六卷,附南明唐王、桂王紀事本末四卷。體裁以編年為主軸,引領綱、目,詳注訓詁、典故、考證,並乾隆帝親自作批注附加於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正月成書,由傅恆、尹繼善、劉統勳、阿里袞、劉綸、于敏中、舒赫德聯名上表進御。.

新!!: 兆惠和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 查看更多 »

和硕和恪公主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和硕和恪公主,(),乾隆帝第九女,母令妃魏佳氏,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二月封今位号,三十七年(1772)八月嫁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札蘭泰,烏雅氏,協辦大學士,—等武毅謀勇公兆惠子。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十七日卒。女一。 Category:清高宗皇女 Category:和硕公主.

新!!: 兆惠和和硕和恪公主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新!!: 兆惠和军机大臣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列表

军机大臣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雍正七年(1729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雅称为“枢密”,属于任务性质,而非定制官衔,无品阶可言,担任者亦无俸禄。 雍正帝初为指挥青海战事之需要,于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军需房;后形成“办理军机处”,沿为定制,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雍正时首任军机大臣为张廷玉与鄂尔泰,恩遇最隆。自军机处设立,军机大臣取代内阁大学士成为清朝事实上的宰相,但与宰相职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直到清末官制改定,理论上其功能为新内阁所取代,然而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原亦为领班军机王大臣。 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一般六、七人。其中资历最深者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但没有正式的名义;入值军机时按资历深浅的分别称“军机处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种;“军机处行走”名目从嘉庆后期起即极少使用,仅恭亲王奕䜣以议政王入值军机时使用过一次。.

新!!: 兆惠和军机大臣列表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部

准噶尔( ,意为“左手”),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脉,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宗教上他们信奉藏傳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18世纪与清帝國的战争中灭亡。.

新!!: 兆惠和准噶尔部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维吾尔语:جوڭغار),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建立的一个汗国。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由于此时期是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卫拉特蒙古常常就以准噶尔的名称出现于史料中。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18世纪在清朝几次军事行动中灭亡。.

新!!: 兆惠和准噶尔汗国 · 查看更多 »

兆惠墓

兆惠墓,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曲棍球场。 1986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将“兆惠墓石刻”公布为“北京市朝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为“兆惠墓”立有“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

新!!: 兆惠和兆惠墓 · 查看更多 »

兆惠府

兆惠府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前井胡同3号的清朝大臣兆惠的府第。.

新!!: 兆惠和兆惠府 · 查看更多 »

端濟布

端濟布(),瓜勒佳端濟布、瓜爾佳端濟布,諡壯節,瓜勒佳氏(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军事將領。.

新!!: 兆惠和端濟布 · 查看更多 »

策布登扎布

布登扎布(),一译车尔登扎布、车布登扎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多罗郡王额驸策棱次子,博尔济吉特氏。 策尔登扎布初授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年)参加额尔德尼昭之战,封辅国公。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授他为所部副将军参赞。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帝命分其兄成衮札布所属自为一旗,建立札萨克。乾隆十九年(1754年),督兵招抚乌梁海,以征乌梁海及准噶尔有功,赐贝子品级。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清军参加征讨准噶尔达瓦齐至伊犁。伊犁平,晋封多罗贝勒。原辉特部台吉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谋叛,车布登扎布将这件事密告将军班第。于是参加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追捕阿睦尔撒纳至哈萨克境,又至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佐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讨乌梁海,擒拿固尔班和卓。进封多罗郡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署定边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遣兵擒青衮咱卜叛党达玛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授定边右副将军,随定边将军兆惠征阿睦尔撒纳余众及新疆“小和卓”霍集占。乾隆帝以其父“超勇”号赐给他,并晋亲王品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西域事定,以功臣画像列紫光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奉命到西藏。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代其兄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授盟长。后因牟利被劾,罢左副将军。又因擅请展牧界,削亲王品级。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策尔登扎布卒。.

新!!: 兆惠和策布登扎布 · 查看更多 »

紫光閣功臣像

紫光閣功臣像,是清代懸挂在中南海紫光閣內的功臣畫像。这些画像均为立轴式,上方为题赞,下方绘功臣像。此外,当今收藏界还流传着其他类似草稿性质的手卷本若干以及油画。.

新!!: 兆惠和紫光閣功臣像 · 查看更多 »

額敏和卓

額敏和卓(),中國回部吐魯番魯克沁(今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人,維吾爾族,清代第一代吐魯番札薩克,封吐魯番回部札薩克多羅郡王。額敏和卓因平定大小和卓之亂軍功而圖形紫光閣,是乾隆皇帝最為倚重的維吾爾族大臣。額敏和卓名字中的“和卓”(即火者)是人名的一部分,並不是中亞宗教領袖瑪哈圖木·阿雜木後裔之稱號“和卓”。.

新!!: 兆惠和額敏和卓 · 查看更多 »

香妃

香妃一般來說是指清朝乾隆所納的容妃。不過,於野史上,香妃於性格,出身等卻與容妃完全不同。史學家認為「香妃為文學的形象,並非歷史人物。」 以容妃為範本的香妃傳說,以民國初年最為盛行。雖有不同版本,但基本上都將香妃描寫成該妃子天生麗質且身體會散發異香。小說中,形容此體香“玉容未近,芳香襲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此體香特質成為香妃稱謂來源。不過,有一說是她香味只是她的體味而已,香味不過是羊奶的羶味,由於她從小飲羊奶大,久而久之成為了她身上的一種獨特的體味,乾隆他初得容妃,聞其身便以為那是香味。.

新!!: 兆惠和香妃 · 查看更多 »

駐藏大臣

藏大臣(;简称:)是清代西藏的軍政長官、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或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又稱西藏辦事大臣。另設副職一員,稱幫辦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置。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監理西藏政務,並代表朝廷主持並監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西藏各大呼圖克圖之轉世、坐床等事宜。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地位平等,後兩者上書皇帝須經駐藏大臣轉奏。1912年末任駐藏大臣離職,中華民國政府改設西藏辦事長官及蒙藏事務局管理西藏事務。.

新!!: 兆惠和駐藏大臣 · 查看更多 »

高天喜

天喜(),諡果義,甘肅省西寧府(今青海省西寧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新!!: 兆惠和高天喜 · 查看更多 »

豆斌

豆斌(),諡壯節,陝西省平涼府固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新!!: 兆惠和豆斌 · 查看更多 »

贤良祠

賢良祠(v),清代雍正八年清世宗敕建,清朝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國家者的專祠,位於地安門西大街103號旁門。 賢良祠坐北朝南,面積約740平方公尺。祠內立有清世宗憲皇帝御制賢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最初祀王、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提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新!!: 兆惠和贤良祠 · 查看更多 »

黃志明 (香港)

黃志明(Benny Wong Chi Ming,),香港男配音員。.

新!!: 兆惠和黃志明 (香港) · 查看更多 »

輝特部

輝特部()是明清時期蒙古的一部落,姓伊克明安氏()。蒙古史籍《萨拉图吉》(大黄册)记载,辉特部源於“林木中百姓”的斡亦剌惕(外剌、瓦剌)部落首领忽都合毕齐(一译忽都合别乞)的两个儿子亦纳勒赤(哈答)和脱劣勒赤的后裔。明代末年遊牧於阿爾泰山一帶,附屬於厄鲁特四部中的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西遷後,輝特部遷至塔爾巴哈臺一帶,取代土爾扈特成為厄鲁特四部之一。另有一支遷居青海。清代中期輝特部內附,成為外札薩克蒙古的一部。 乾隆初年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死後,凖噶爾部發生內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被凖噶爾汗達瓦齊所敗,不得已歸附清朝,被封為親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以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從定北將軍班第西征達瓦齊。清軍攻破伊犁後,乾隆皇帝封阿睦爾撒納為輝特汗,晉封雙親王。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而以衛拉特四部總汗自居,意圖謀反。班第察覺後密奏朝廷,於是乾隆皇帝命阿睦爾撒納赴熱河朝覲。阿睦爾撒納行至烏倫古河時,借口暫歸治裝,將副將軍印交予額林沁多爾濟,潛回塔爾巴哈臺起兵反清。朝廷派成衮札布、兆惠等前往平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阿睦爾撒納兵敗,逃奔俄羅斯,不久病死。早先歸附清朝且未參與阿睦爾撒納叛亂的輝特部落,分別隸屬於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與杜爾伯特部。青海輝特部編為一旗,隸屬於西寧辦事大臣。.

新!!: 兆惠和輝特部 · 查看更多 »

霍集占

霍集占(维吾尔语:خوجا جاھان ;滿語:Hojijan;),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之弟,又称「小和卓」。因其自称“巴图尔汗”,被称为“汗和卓”。 霍集占年幼时与其父、兄被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关押在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朝派兵滅准噶尔汗国,释放了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命波羅尼都前往叶尔羌招抚旧部,霍集占留在伊犁。不久,阿睦尔撒纳在原准噶尔地区发动叛乱,霍集占乘机逃回喀什噶尔,组织军队,和清军展开斗争爭取獨立。 1758年秋天,定边将军兆惠統兵3000進攻葉爾羌,久攻不下,屯兵黑水河边,稱為黑水營。堅守三月。1759年1月,清朝援軍到達,大破大小和卓軍。大小和卓分別撤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清軍分兵直取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大小和卓又逃往巴達克山。巴達克山國王素勒坦沙在清朝的反复军事威胁下將二人杀害。波羅尼都之子薩木薩克逃居浩罕汗国,後來薩木薩克及其子張格爾又數度策劃復國。.

新!!: 兆惠和霍集占 · 查看更多 »

霍集斯

霍集斯(),中國新疆烏什人,清代回部王公,歷任烏什、和闐阿奇木伯克,封郡王品級多羅貝勒,作為“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而圖形紫光閣。霍集斯以機智多謀、善於應變而著稱,歷經蒙古準噶爾部、大小和卓、清朝統治時期,始終身居高位,逢兇化吉。曾在平定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中發揮重要作用,晚年留居北京。霍集斯族屬一般被認為是維吾爾族,留居京師後隸屬於蒙古正白旗。.

新!!: 兆惠和霍集斯 · 查看更多 »

郊劳台

郊劳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大南关外,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兆惠和郊劳台 · 查看更多 »

舒赫德

舒赫德(v,)舒穆禄氏,,字伯容、伯雄、號明亭,諡文襄,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初期政治人物。徐元夢之孫。.

新!!: 兆惠和舒赫德 · 查看更多 »

阿里袞

阿里袞(z;),字松崖。為中國清朝官員,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

新!!: 兆惠和阿里袞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兆惠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赣县区

赣县区是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

新!!: 兆惠和赣县区 · 查看更多 »

蒼穹之昴

《蒼穹之昴》(蒼穹の昴,そうきゅうのすばる)是由日本作家浅田次郎创作的长篇小说,於1996年由講談社出版,是以中國清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為第115回(1996年7月)直木獎候選作品。 作者在書中自稱:“我是為了創作這部作品才來當作家的(私はこの作品を書くために作家になった)。”《蒼穹之昴》的兩部續作為《珍妃井》和《中原之虹》,均由講談社出版。 此书由中日合作改编成电视剧,NHK与中国华录百纳合作拍摄,2009年4月开拍,编剧杨海薇,导演汪俊。2010年1月2日至7月10日,NHK衛星高清頻道播出了此剧,共25集。同年3月14日至3月2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此剧,共28集。电视剧的中文版DVD已经发售,日文版发售时期未定。.

新!!: 兆惠和蒼穹之昴 · 查看更多 »

鄂對

鄂對(),全名米兒咱·鄂對。中國新疆庫車人,清代回部王公,歷任阿克蘇、葉爾羌之阿奇木伯克,封貝勒品級固山貝子。因其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中立下軍功,以“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而圖形紫光閣。.

新!!: 兆惠和鄂對 · 查看更多 »

色提卜阿勒氐

色提卜阿勒氐(),一譯色提巴爾第,中國新疆烏什人,清代回部大臣,歷任英吉沙爾、阿克蘇、喀什噶爾(今喀什市)、葉爾羌(今莎車縣)之阿奇木伯克,封烏什回部貝子品級輔國公。 色提卜阿勒氐家族原為拜城(今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的阿奇木伯克。早年與其弟阿克伯克被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囚禁於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兵平定伊犁,色提卜阿勒氐向定北將軍班第投誠。不久阿睦爾撒納反叛,色提卜阿勒氐奔赴巴里坤的清軍大營,在軍中效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定邊右副將軍兆惠派色提卜阿勒氐隨副都統阿敏道南下招撫庫車。阿敏道被庫車守將呼岱巴爾氐誘執。色提卜阿勒氐逃歸,一路上與準噶爾叛軍交戰。鄂壘扎拉圖之戰後,色提卜阿勒氐隨兆惠撤回巴里坤。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四月,色提卜阿勒氐請從靖逆將軍雅爾哈善征討大小和卓,被授予三品總管之職。清兵連下阿克蘇、烏什後,色提卜阿勒氐隨定邊將軍兆惠進兵葉爾羌,被圍困於黑水營。二十四年(1759年)初,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破黑水之圍,色提卜阿勒氐隨兆惠返回阿克蘇。六月,兆惠進兵喀什噶爾,以色提卜阿勒氐為嚮導。大小和卓西逃後,色提卜阿勒氐駐守英吉沙爾(今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負責接濟軍糧,詔受英吉沙爾阿奇木伯克。次年(1759年),調任阿克蘇阿奇木伯克。時喀什噶爾伯克邁喇木呢雅斯叛亂,色提卜阿勒氐偕同綠營提督楊寧前往伯什克勒木、牌租阿巴特(今伽師縣)剿賊,因功授散秩大臣,賜二品頂戴。二十六年(1761年),色提卜阿勒氐到阿克蘇就職。二十八年(1763年),晉為公品級。二十九年,赴京師覲見乾隆皇帝,晉封輔國公,賜貂裘。 乾隆三十年(1765年),烏什之亂爆發,此時色提卜阿勒氐從北京返回,行至甘肅肅州(今酒泉市)時得知烏什叛亂,日夜兼程七天趕到烏什。此時伊犁將軍明瑞已率大軍至,遂遣色提卜阿勒氐返回阿克蘇辦理後勤事宜,運送糧餉、火藥、鉛丸。叛亂平定後,朝廷令在烏什修築新城,移駐阿克蘇兵,令色提卜阿勒氐監督工程。三十二年(1767年)烏什新城竣工,乾隆皇帝賜名孚遠城,賞色提卜阿勒氐雙眼孔雀翎。三十五年(1770年),色提卜阿勒氐來京,命乾清門行走。三十八年,辦理舊土爾扈特部渥巴錫部落遷至珠勒都斯河遊牧事務。四十年(1775年),噶岱默特染傷寒病故,色提卜阿勒氐調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葉爾羌伯克鄂對病逝,色提卜阿勒氐調任葉爾羌阿奇木伯克。到任後,色提卜阿勒氐得知葉爾羌辦事大臣高樸與前阿奇木伯克鄂對串通,私自開採密爾岱山玉石,賣給蘇州商民等種種不法之事。於是向新任烏什參贊大臣永貴告發。朝廷以色提卜阿勒氐能據實控告,晉封貝子品級,同時停止密爾岱山採玉。四十五年,赴承德避暑山庄朝覲。五十三年(1788年),詔色提卜阿勒氐爵位世襲罔替。十二月,色提卜阿勒氐病逝於葉爾羌。朝廷撥付五百兩白銀治喪。其長子邁默特阿卜都拉襲貝子品級輔國公爵位,任阿克蘇阿奇木伯克。.

新!!: 兆惠和色提卜阿勒氐 · 查看更多 »

苏茂 (演员)

苏茂(),中国演员,出生于北京,原中央芭蕾舞团演员。.

新!!: 兆惠和苏茂 (演员) · 查看更多 »

雅爾哈善

覺羅雅爾哈善(v,),爱新觉罗氏,字蔚文,滿洲正紅旗,清朝將領,官至兵部尚書。.

新!!: 兆惠和雅爾哈善 · 查看更多 »

永貴

永貴(v,),字心齋,拜都氏,滿洲正白旗人。父布蘭泰,自云騎尉世職授理籓院員外郎。雍正年間,為江西巡撫,在江西整肅綱紀,不怕得罪上級,絕不貪污。成為當地佳話。.

新!!: 兆惠和永貴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兆惠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兆惠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功臣爵位列表

清朝功臣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其中王爵分亲王、郡王二等,為宗室爵位,公爵至男爵各分为三等,共计二十等。恩荫和加衔爵位则分为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四级八等。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新!!: 兆惠和清朝功臣爵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新!!: 兆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公主列表

清朝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清史稿》及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

新!!: 兆惠和清朝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皇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清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兆惠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治疆历史

清朝治疆历史,是从1759年乾隆帝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名为故土新归开始,同治四年(1865年),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喀什噶尔、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地。光绪二年(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出甘肃,于次年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并从俄国手中收复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月正式建省,省会由伊犁迁至迪化县(今乌鲁木齐),到1912年清朝灭亡为止。.

新!!: 兆惠和清朝治疆历史 · 查看更多 »

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以下列出清朝八旗滿洲都統任職者,包括民國時期任職者。.

新!!: 兆惠和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户部尚书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兆惠和清朝户部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札兰泰

札兰泰,乌雅氏,父为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札兰泰袭父爵,封一等武毅谋勇公。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授散秩大臣;三十七年(1772年)尚乾隆帝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生有一女;五十三年三月十七卒。 W W.

新!!: 兆惠和札兰泰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兆惠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浩罕汗国

浩罕汗国(Qo`qon Xonligi;خانات خوقند),中亚一古国,18世纪初由乌兹别克明格部落建立,於1876年为俄羅斯帝國灭亡。版图包括今日的哈萨克南部部分地区、烏兹別克東部以及塔吉克与吉尔吉斯部分领土。.

新!!: 兆惠和浩罕汗国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兆惠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日講禮記解義

《日講禮記解義》,為清朝官修的解釋《禮記》經義的典籍,為聖祖康熙帝在經筵所講解經文的內容,都經過康熙帝御定。原本未編輯成書,乾隆十二年初(1747年)乾隆帝敕命和碩和親王弘晝、大學士鄂爾泰等人取出書房所藏舊稿,編撰校刊頒行。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一月成書進御。 康熙帝在經筵時認為,《禮記》為治理國家的重要經書,雖南宋朱熹主張《禮記》是《儀禮》的傳,然而特別在〈冠義〉等六篇及〈喪服〉諸篇與《儀禮》互有創造性的闡發;至於其他篇章則多修身正俗的道理、「別嫌明微」之防,不盡然比附《儀禮》;《儀禮》為古文經而《禮記》多紀錄其變化,《儀禮》是大綱而《禮記》多載細節,《儀禮》為原則而《禮記》多釋明意義;因此聖賢精微的言論與切要的義理穿插在《禮記》中,對自己可以正心修身,推行則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日講禮記解義》推論解譯經文,將經文要旨到細微枝節都發揮流暢通達,並將南宋衛湜所蒐集的一百四十四家學說鎔鑄剪裁、匯輯成為《禮記》傳解的精華。乾隆帝主張崇敬經法,編輯《日講禮記解義》與《欽定禮記義疏》相輔相成。.

新!!: 兆惠和日講禮記解義 · 查看更多 »

書劍恩仇錄 (1987年電視劇)

《書劍恩仇錄》(The Legend of the Book and Sword)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根據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改編而拍攝製作的清裝武俠劇集,全劇共28集,監製李添勝,此劇為無綫電視拍攝製作第二部同名劇集。 此劇大膽起用了1987年超級新星選舉出來的新人為主角,陳家洛及香香公主分別由勝出者彭文堅及梁珮玲飾演。.

新!!: 兆惠和書劍恩仇錄 (1987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書劍恩仇錄 (2002年電視劇)

《書劍恩仇錄》,是根據金庸同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 由唐人影视製作。 於2002年在台灣電視台中國電視公司首播。.

新!!: 兆惠和書劍恩仇錄 (2002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書劍恩仇錄 (2009年電視劇)

《書劍恩仇錄》(The Book and the Sword),是中國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劇集,由鄭少秋、喬振宇、周麗淇、劉德凱等主演的40集金庸經典武俠電視劇。 2010年10月25日起在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及亞洲高清台同步播出,最終於34集腰斬,2010年12月9日播畢。.

新!!: 兆惠和書劍恩仇錄 (2009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