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元欣

指数 元欣

元欣(),字慶乐,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使持节、散骑常侍、司空、司州牧、车骑大将军、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目录

  1. 29 关系: 南北朝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司徒大司马太师孟椒房孝武西迁崔勉崔猷 (汲郡公)崔芷蘩于谨府兵制念贤北朝太宰、太師、太傅、太保列表北朝官制八柱国元岩 (龙涸县公)元罗元羽元魏藩王列表裴诹之西魏西魏書高乾 (北魏)柱国柳庆李纬 (北朝)李虎河南元氏世系图 (献文帝系)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元欣和南北朝

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三》:「大司馬一人,古官。……宋元嘉二十九年七月省。齊、陳與大將軍俱為贈。大將軍一人,戰國時官也。……宋大將軍一人,唯彭城王義康為之章綬官佩亦與晉同。齊以為贈,梁有之,陳以為贈。後魏北齊為二大,與大司馬同。至後周建德四年贈置上大將軍,隋並以為武散官不理事。」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元欣和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查看 元欣和司徒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查看 元欣和大司马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查看 元欣和太师

孟椒房

孟椒房,北魏王朝姓孟的椒房,魏太武帝在皇后下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 景穆帝拓跋晃(太武帝之子,魏文成帝之父)有孟椒房,生下了任城康王拓跋云(元澄的父亲)。显祖献文帝拓跋弘(魏文成帝之子)的孟椒房生广陵惠王元羽(元恭、元欣的父亲)。.

查看 元欣和孟椒房

孝武西迁

孝武西迁指534年,北魏孝武帝迫于高欢方面压力,亲总京师宗室股肱播迁长安的事件。孝武西迁标志两魏的形成。.

查看 元欣和孝武西迁

崔勉

崔勉(),字宣祖,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祿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书、泰昌子崔孝芬长子,北魏官员。.

查看 元欣和崔勉

崔猷 (汲郡公)

崔猷(),字宣猷,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崔孝芬第二子,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查看 元欣和崔猷 (汲郡公)

崔芷蘩

崔芷蘩(),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仪同、吏部尚书崔孝芬的女儿,嫁给了李希仁。.

查看 元欣和崔芷蘩

于谨

于谨,字思敬,鲜卑名巨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魏八柱国之一。于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对北周政权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关陇集团的形成。.

查看 元欣和于谨

府兵制

府兵制是中国西魏时开始出现的一种兵役制度,宇文泰建立於大統年間(535年正月—551年十二月),北周、隋、唐初继续沿用,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崩坏,直至唐玄宗天寶年間取消,改而实行募兵制,前後歷時約二百年。.

查看 元欣和府兵制

念贤

念賢(),字蓋盧,金城郡枹罕县(今甘肃省临夏东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西魏軍人、政治人物,念求就之子。 念賢美容姿,涉猎经書、史書。童年时,念賢嘲笑去看相测富贵的同学:「男儿死生富贵,皆在天也,何遽相乎!」。父亲去世,念賢居丧守礼法。後以破衛可孤之功,授予别将。招慰雲州高車、鮮卑,使之归顺。任假節、平東将軍,封屯留县伯。528年,担任大都督,屯駐井陘(今河北井陉西北),魏孝庄帝加其为撫軍将軍、黎陽郡守。尔朱荣入洛阳,任車騎将軍、右光禄大夫、太僕卿,兼尚書右僕射、東道行台,進封平恩县公。531年,出任使持節、瀛州諸軍事、驃騎将軍、瀛州刺史。532年、担任第一領民酋長,加散騎常侍,行南兗州事。進驃騎大将軍、殿中尚書,加儀同三司。念賢随魏孝武帝入关中。魏孝武帝决议要讨伐高欢,念賢为中軍北面大都督,進安定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535年,西魏文帝即位,念賢任太尉,出任秦州刺史,加太傅。537年,转任太師、都督河涼瓜鄯渭洮沙七州諸軍事、大将軍、河州刺史。回到長安後,兼任录尚書事。後他和广陵王元欣、扶風王元孚等同为正直侍中。新建宮殿念賢为之命名「圆極」,文帝很高兴。河桥之战,念賢率部先退,名誉稍减。539年,念賢担任都督秦渭原涇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十一月,在秦州去世,諡昭定。其子念華嗣爵,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查看 元欣和念贤

北朝太宰、太師、太傅、太保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師,古官。……晉以景帝諱改為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南齊、陳以為贈,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之,隋無。」又載:「太傅,古官。畢公為之。漢、魏、晉、宋皆有焉。 南齊、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 陳為贈。」亦載:「太保,古官。……宋、梁、後魏、北齊、後周、隋有之;南齊無;陳以為贈。」今據《魏書》、《北齊書》、《周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元欣和北朝太宰、太師、太傅、太保列表

北朝官制

北朝官制,南北朝时北朝的官制。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出现了许多新制度,如军事上的“府兵制”,官阶上的正从“品级制”,地方政权上的“三长制”等,都是新制度,都是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以后的产物。这些制度对当时、对后世部有很大影响。.

查看 元欣和北朝官制

八柱国

八柱国是中国历史上西魏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

查看 元欣和八柱国

元岩 (龙涸县公)

元岩(),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玄孙,隋朝官员。.

查看 元欣和元岩 (龙涸县公)

元罗

元罗(),本名罗刹,字仲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元欣和元罗

元羽

元羽(),字叔翻,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孟椒房所生。.

查看 元欣和元羽

元魏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北朝元魏所有的藩王。.

查看 元欣和元魏藩王列表

裴诹之

裴諏之(),字士正,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西眷裴《北齊書·卷三五·補列傳第二七》:(裴)諏之,字士正,少好儒學,釋褐太學博士。嘗從常景借書百卷,十許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讀,每卷策問,應答無遺。景嘆曰:「應奉五行俱下,禰衡一覽便記,今復見之於裴生矣。」《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裴佗,字元化,河東聞喜人也。……子讓之。……讓之次弟諏之,字士正。少好儒學,釋褐太學博士。嘗從常景借書百卷,十許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讀,每卷策問,應答無遺。景歎曰:「應奉五行俱下,禰衡一覽便記,今復見之于裴生矣。」,北魏及西魏官员。 裴諏之的父親裴佗曾任北魏的中軍將軍。他年少喜歡儒學,釋褐試中考授太學博士,曾經在常景處借書百卷,十多天以後就歸還。常景懷疑他不懂得內容,就著每卷設問,但裴諏之都能一一應答。常景慨嘆:「應奉能一次看五行文字,禰衡一看就能記住書本內容,今天都能在裴諏之身上看到啊。」楊愔全家改葬,拜托他一次過寫作十多篇墓誌,文辭都優美。裴諏之和兄長裴讓之、皇甫和及其弟弟皇甫亮在洛下知名,當時的人說:「諏勝於讓,和不如亮。」司空高乾寫信給他:「想要委屈你出任戶曹參軍。」裴諏之答复不擔任。元欣開大司馬府,征召為裴諏之記室。东魏迁都鄴城,裴諏之留在河南。西魏將領獨孤信進入金墉城,当时洛阳已经荒废,没有什么人物,只有柳虯在阳城,裴诹之在颍川,独孤信把他们征召来,任命柳虯担任行台郎中,裴诹之担任都督府属,都掌管文书,当时的人说:“北府裴诹,南省柳虯。”獨孤信兵敗,他在南山居住,東魏洛州刺史王元軌授與他中從事官職,但西魏軍隊忽然到達,随即退後,於是裴諏之西魏。宇文泰任命他為大行臺倉曹郎中,去世後贈徐州刺史。.

查看 元欣和裴诹之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查看 元欣和西魏

西魏書

《西魏書》為一本紀傳體史書,共24卷,清代學者謝啟昆撰,記載的是南北朝時魏分東西後,北周宇文氏篡奪前短短二十二年的西魏歷史。.

查看 元欣和西魏書

高乾 (北魏)

--(),字--邕,渤海蓚县人。北魏官员,官拜司空,封长乐郡公,后因受到北魏孝武帝和权臣高欢的猜忌而被赐死。.

查看 元欣和高乾 (北魏)

柱国

柱国,又称上柱国,中國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 大统三年(537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兴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之号。到大统十六年以前,总共有八人被拜为柱国大将军,当时号称「八柱国」。宇文泰总领百官,督中外军,为柱国之首,广陵王元欣则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挂名,其余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共12個大将军,分掌禁旅。 *.

查看 元欣和柱国

柳庆

柳庆,字更兴,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柳氏西眷,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查看 元欣和柳庆

李纬 (北朝)

李緯(),字乾經,赵郡柏人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魏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李靈,字虎符,趙郡人,高平公順從父兄也。……子恢,襲子爵。……恢弟綜,行河間郡,早卒。綜子遵……拜子渾給事中。……渾弟繪……繪弟緯 ,字乾經。少聰惠,有才學,與舅子河間邢昕少相倫輩,晚不逮之。《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繪弟緯,字乾經,少聰慧,有才學。與舅子河間邢昕少相倫輩,晚不逮之。,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北魏、東魏官员。 李緯是鉅鹿簡公李靈的曾孫,代理河間郡太守李綜的孫子,征東府司馬李遵的兒子,涇陽縣男李渾與平南將軍李繪弟弟。他年少聰穎有才學,和舅舅的儿子河間邢昕輩份相差不遠。他最初擔任征東法曹參軍,後除授奉車都尉,加官寧遠將軍,又拜任為大司馬廣陵王元欣的錄事參軍。大司馬府解除,他回到家鄉。其後再拜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高歡從子高永樂擔任濟州刺史,聽聞李緯而請求和他相見,以賓交之禮相待。高永樂逝世,他協助送葬還都。蕭衍遣使朝貢,侍中李神儁推舉李緯為尚書南主客郎,前後共接應十八人,十分稱職。鄴城有人說:「才學表現依次為李渾、李繪、李緯,口才則為李繪、李緯、李渾。」高澄兼任吏部尚書,任用他為司徒諮議參軍,說:「你能破格署任是因為你是人才,我才這樣做。」不久加任征虜將軍。 南梁使者謝蘭來訪,李緯慰劳他。謝蘭詢問安平崔氏的近況,他說:「崔子玉之后,善于文辞的人已经没有了。」崔暹聽到後很生氣,李緯登门謝罪,崔暹立刻騎馬不理睬他。他對人說:「雖然得失別人,但我一定會擔任聘梁使。」武定五年(547年),李緯兼任散騎常侍出使南梁,他和兩位兄長和姪子李湛都擔任過和南梁交聘的使節和副使,被稱為趙郡的四使之門。他在任期間經常游玩,不遵守礼法,自稱「隱君」,空虛得有超脱尘俗的意願。後來太尉高岳出討時,任用他為大都督司馬。還師後,拜授太子家令,到武定七年(549年)八月去世,虛歲四十六,當時的人都悲傷惋惜。北齊初年,贈官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諡曰文。.

查看 元欣和李纬 (北朝)

李虎

李虎()字文彬,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中国北魏、西魏官员,「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左仆射,父亲是李天錫,母亲賈氏。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

查看 元欣和李虎

河南元氏世系图 (献文帝系)

Category:元魏皇族世系图.

查看 元欣和河南元氏世系图 (献文帝系)

亦称为 拓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