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儒林外史

指数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中國清代章回小說、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吴敬梓,全书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所作),约40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花了他十幾年的時間完成。描写了康雍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目录

  1. 103 关系: 執事做牙假髮南京市名著吴烺吴敬梓奚啸伯女士姑娘委婉官場現形記安徽省寶塔詩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列表小说山坳展昭差人严监生严贡生中华文化中國小說中國的貪污中国科举制度中国文学三牌楼大街三書六禮一毛不拔九命奇冤广东贡院康乾盛世二府应试教育五文昌张光宇張文虎引用徽商匡超人北门桥判官 (神祇)周进儒生儒林外史 (电视剧)全椒县八股文公子元明清历史年表四大名著... 扩展索引 (53 更多) »

執事

執事可以指:.

查看 儒林外史和執事

做牙

做牙,又稱牙祭、尾牙、做禡,是指傳統中,每個月兩次的土地神祭祀活動,因民間認為土地神是地方的財神,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高朋滿座,客似雲來。而有別於舊曆初一、十五祭祀一般神祇,土地神的祭祀日為每月的初二、十六,稱為「做牙」,商家大多會作牙,主要以三牲(雞肉、豬肉、魚肉)等肉類祭品祭拜土地神。 一般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誕日為起點,開始「做牙」,稱為「頭牙」,然後一路做到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也就是演變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年尾宴。而古代中國商家「做牙」完,總會把祭拜過土地神的肉類,分送給員工食用,俗稱「打牙祭」。.

查看 儒林外史和做牙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查看 儒林外史和假髮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儒林外史和南京市

名著

名著即知名的作品。一位作者的作品十分聞名,我們稱這為名著或巨著、代表作。.

查看 儒林外史和名著

吴烺

吴烺(),字衫亭、荀叔。安徽省涂州直隸州全椒人,清朝政治人物、數學家。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長子。吴烺幼时有才子之称,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吳烺迎鑾,詔試欽賜舉人。授中書舍人,官至武寧府同知。工诗文、久居扬州,著有《金木山房集》,与金兆燕齐名。吴烺精通数学,著有《周髀算经补注》。.

查看 儒林外史和吴烺

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滁全椒人,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又因自故乡安徽全椒移居江苏江寧(今南京市),所以自称“秦淮寓客”。《儒林外史》作者。儒林外史為中國第一本諷刺小說。兒子是吳烺。.

查看 儒林外史和吴敬梓

奚啸伯

奚嘯伯(),滿族,喜塔腊氏,祖父为清末东阁大学士裕德,北京人,中學文化。京劇演員,工生行,政治面貌是中国民主同盟(民主黨派人士)。 奚嘯伯師承言菊朋先生學習京劇表演藝術。曾參加梅蘭芳的劇團,唱二路老生(副生),后自組嘯聲京劇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起擔任北京京劇四團團長。期間與汪曾祺合作取材自吳敬梓《儒林外史》新編古裝京劇《范進中舉》。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離開北京京劇四團,到石家莊京劇團工作。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變成摘帽右派。 1966年文革開始后,受到迫害。1977年12月10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去世。死后才得到平反。 他開創世稱奚派的京劇生行藝術流派,大弟子歐陽中石。兒子奚延宏工淨行,孫奚中路工生行。 現任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的一級演員張建國是奚派傳人。.

查看 儒林外史和奚啸伯

女士

女士(英式英文:Ms/美式英文及舊英式英文:Ms.;或Mss.、Mses、Mmes),又稱女史,是在不確定對方婚姻狀況時使用之女性稱謂。.

查看 儒林外史和女士

姑娘

姑娘,对年轻的女性的称呼。 在现代和古代中文这个词是中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近代中文,这个词有时候指有钱人家中使女(即女僕),或者指妓院中尚未开始接客的幼女。 在香港和澳門,姑娘常用來稱呼女傳道、女護士、其他女性醫護人員、女社工或女懲教人員(另見阿Sir)。在港澳,對年輕、陌生的而又不清楚其婚姻狀況的女士會稱為小姐,這是廣泛的、通用的對一般女性的稱謂,此義與中國大陸用法不同。 另外,有些地方也會把小姑子(丈夫的妹妹)稱為姑娘,也有称父亲的姊妹(姑姑)為姑娘的,《老残游记》第八回曰:“姑娘者,姑母之谓也。”小妾也稱姑娘,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曰:“小妻:曰妾……曰姑娘。”妓女也有稱姑娘,《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曰:“想来是将才串店的这几个姑娘儿,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两个。”.

查看 儒林外史和姑娘

委婉

委婉,是指不直截了當的表達本意,只用曲折的言詞烘托或暗示本意的一種表達方式。此用法在修辭學中稱為婉曲,可分為曲折、微辭、吞吐、含蓄四類。.

查看 儒林外史和委婉

官場現形記

《官場現形記》,晚清譴責小說,共60回。作者李寶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 本書體裁仿《儒林外史》,由一系列獨立人物故事連接而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於《世界繁華報》連載,至光绪三十一年止。直指封建官僚胥吏習性與官場黑暗腐敗。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劉鶚的《老殘遊記》、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查看 儒林外史和官場現形記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儒林外史和安徽省

寶塔詩

塔詩,又稱寶塔詩、階梯詩,或一字至七字诗,是由“字數長短不等”的詩句組成,最少只有一個字(塔頂),最多可為七字或十字,甚至十五字以上(塔底),形如宝塔,上尖底宽。塔詩可以是單塔詩或雙塔詩,如長慶四年,白居易分司東都洛陽,朝賢悉會興化池亭送別。酒酣之餘,白居易請每人賦一首一字至七字詩。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韦式有〈竹〉詩 竹。 临池,似玉。 裛露静,和烟绿。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元稹有〈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吴敬梓《儒林外史》有單寶塔詩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塔詩又可分兩種,一種是順塔詩,即后一句诗比前一句诗多一个字(或二字),另一種是倒塔詩,跟順塔詩相反,前一句诗比後一句诗多一个字(或二字)。如王尔烈挖苦纪晓岚的倒塔詩: 一轮圆日照沙洲 窝瓜葫芦油篓 梳子不沾头 虱虮难留 净肉 球 另外還有「塔影倒映诗」,字數由少漸多,再由多漸少,如张籍的〈春水曲〉。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为人易做人难 你叽呱我也叽呱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胡適、魯迅、董必武、謝覺哉、冰心也寫過寶塔詩,胡適曾用英文寫過寶塔詩。.

查看 儒林外史和寶塔詩

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列表

《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列表》是所有受歡迎或特別題材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作品.

查看 儒林外史和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列表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查看 儒林外史和小说

山坳

山坳,又称坳、山凹,指兩山之間低窪的地方。其範圍不僅包括鞍部(山谷的最低鞍),也包括了谷地的兩側,而且有的地形是寬大平緩,使得呈現出鞍部並不明顯,這通常只會被視為「山间平地」,但這也是屬於山坳。 相較於山頂、山脊線上各處,山坳幅員廣大且易於遮掩,故兩軍作戰時常用於隱匿人馬。《儒林外史》即有言:「卻把兵馬將士,都埋伏在山坳裡。」 除鞍部外,其餘山坳各處因有遮蔽,風勢較小;而且地勢較低,取水方便,故山居人家往往築宅於此。《紅樓夢》即有言:「雕甍綉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

查看 儒林外史和山坳

展昭

展昭,字熊飛,常州府武進縣遇杰村人,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三俠裡的南俠,在開封府供職時,人稱展護衛,初出場時年紀二十上下,耀武樓獻藝時年紀在三十以內,自幼習武,善輕功、會袖箭、劍法高超。展昭與包拯相識於包拯進京趕考的途中,在金龍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龍崗退劫匪,天昌鎮捉刺客,太師府刺殺暗害包公的刑吉,功績累累。後經包拯舉薦,被皇上御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封號御貓,在開封府供職。為文學人物,歷史上是否有其人還有待考證,但南俠展昭的故事被後世廣為流傳。.

查看 儒林外史和展昭

差人

差人為警察的俗稱,常用於兩廣、港澳及其他粵語使用地區,以香港社會最為盛行,特別是香港社會上普遍尚未引入警察此稱呼前。中國歷史上,地方的治安管理機構是衙門,執行差事者名衙門差役。時至1840年代,由於香港警隊於成立初期曾經被翻譯為香港差役,因此警察人員被稱為差人(視乎性別;俗稱:差佬、差婆);此詞亦被兩廣及澳門社會採納使用,並且成為慣用語至今;如刑事警察有雜差的俗稱。.

查看 儒林外史和差人

严监生

严监生,是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名严大育,字致和。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监生,严贡生之弟。书中第五回的主要人物,与其兄严贡生关系冷淡。据书中描述,严监生与严贡生分家时所得田亩相同,却因为勤俭,家业要比严贡生殷实,以至于第六回中严贡生在严监生死后要谋夺他的家产。.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严监生

严贡生

严贡生,是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字致中。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贡生,严监生之兄。书中第六回描写他虽然系“优贡”,却横行乡里。他强圈已经强卖给邻居王小二的猪,并打伤前来讨要的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又讹诈黄梦统,虽然并没有借给银子,却硬要偿付大半年的利息,并强夺黄老汉的驴和米。两人告到知县那里,严贡生避往省城。严贡生与新婚的儿子儿媳自省城回家,却将吃剩的几片云片糕说成治疗晕船的贵重药物,以此恐吓船家,赖掉船费。严监生死后,他又欺凌守寡又丧子的弟妇赵氏,让他新婚的二儿子继承弟弟的产业。.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严贡生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中华文化

中國小說

中國小說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小说,直至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产生了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现代中国小说作家高行健、莫言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中國小說

中國的貪污

贪污是常見的人類行為,在法律上為非法所得,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难杜絕貪污。宋朝的李新說:“廉吏十一,貪吏十九。”王亞南在《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中曾說:“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其實是一部貪污史”。(說辭略有偏激)中國每個朝代都有相同規律:大体呈現由開朝清廉到末代貪腐最嚴重結束。 虞舜時期,皋陶創立“墨”罪,“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懲為賊,《夏書》曰:‘墨、賊、殺、皋陶之刑也’。”明初的官俸是以粮食计算,到中叶折为色俸,有时给钞,有时財務困難時,竟给苏木、胡椒为俸,故《明史》稱“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 中國的貪污問題比歐美先進國家相對嚴重。有人歸咎於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可能隱含著鼓勵職務上不當收取行為的發生,如“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但更多的可能,應該源自中國現代法治觀念薄弱,社會上長期基於血緣親族式的人情世故,形成不規範的收送文化所致。這使得拿取非職務上所得利益,在內心道德門檻相對較低;許多任職公部門、擁有特定領域職權的知識份子,在面對利得誘惑時,會傾向認知諸如“不收的話,違背人情世故”,以及“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等錯誤的價值觀上。因此,在面對利害抉擇時,與其說儒家思想是帶給貪污的核心價值觀根源,不若說是現代法治建設不足所致。雖然如此,但傳統文化卻仍可能在一些方面,暗示著公私領域不分、對不當收受的容忍與監督不足,如家天下、要求士人衣錦還鄉、“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胠篋》),以及認為人性本善等,這些都使得在行政上建立法治、監督機制的機會一再流失,加上歷朝歷代中,世代科舉師生官吏相互結納形成上自王親國戚的頑固而綿密不絕的人脈網路,讓許多提出吏治的政治改革者,如北宋王安石、明代張居正(考成法)等,對於治理貪污行為都沒有積極性的作為。但相對於士族階級的因循,傳統中國的基層民間社會,則對貪污相當深惡痛絕,並將這種觀點表現在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裡,如元明時期的戲曲、小說、筆記,以及民間說書的題材等,如《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聊齋誌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這類民間對於貪污的道德譴責,往往持續到當時人後代子孫甚至被付諸史冊,形成一股抑止貪污行為的強大力量。打擊貪污在歐美現代國家,可能是一種對貪污衝擊政經結構的系統性反省的結果。但在中國乃至中華文化圈,卻可能是一種由下而上形成共識、鞭策立法的漫長過程。對於貪污犯的良心譴責相當嚴厲,往往罪及其共同受益的家族成員與後代,尤其當過程中損害公益時尤然,成為除了法律制裁之外,犯罪者需要嚴重考慮的機會成本。 有關現今中國大陸的貪污史,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腐敗案件列表。.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中國的貪污

中国科举制度

中國的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 。 公元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科舉制度,,在唐朝發展成型,并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1905年),持續了1300多年。中国現代社會的公務員選拔制度亦是從科舉制度演變而來。.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中国科举制度

中国文学

文學」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先進篇》,該節孔子按才能把學生分成四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後世稱為“孔門四科十哲”。按北宋邢昺的疏註釋為「文章博学」,意為通曉許多古今文獻及學問。按此說法,廣義來看文學可以解釋為學問又或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化。如果按現在狹義的說法,文學可以被看成5世紀南朝劉宋文帝所定立的四學: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在此之後,正史之中專載優秀文人行事的“文學傳”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那種文學只是代表上流階層的文學,並不包括像小說,戲曲的大眾文學又或是近代的主流文學。因此,當我們談及“中國文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古人與近代學術上之間的文學概念的差別。 另外,自古以來,中國文學包含了著政治,許多的作品均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從政的人也寫下不少的文學作品。就像三國時代曹丕的名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所指出,中國人都認為文學擁有左右國家發展的強大力量,文學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係。故此,自宋以後,文學之所以多出自官僚之手也正是受到這個思想影響,這也是中國文學的特別地方。受天人合一觀念影響,中國的文學跟道學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一向以韻文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畫自然景物及歌頌友情等等為主題的抒情詩。相比之下,雖然敘事詩並不發達,但古代《詩經·公劉》,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從北朝民歌演變而來的《木蘭辭》等等也是有名的作品。如果不計敘述歷史,宗教,思想等等的文章,散文文學最初興盛於唐朝。那種散文的題材,除了一些例外,許多作品並非純創作而是取材於現實,這個傳統直到在西歐文明影響之下誕生的小說時期為止一直長久地維持著。還有,我們要注意在古代中國韻文散文一詞與其說是富有文學性的意義,倒不如說成是文體的一種名稱來得合適。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駢文的文體。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不少朝代興替,有一些民族也坐上這個土地的權力的寶座。雖然外來文化的流入也對文學有一定的影響,但一般而言,中國文學是指以漢字及中文所創作的文學。 漢文及漢詩也對日語及日本文學的確立給予非常大的影響。.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中国文学

三牌楼大街

三牌楼大街,是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处街道。原名楼子巷,又名三牌楼,因明代时一户三子分别中状元、榜眼、探花,建三座牌楼而名。明清时此地商贸繁荣,《儒林外史》中王太便在此卖菜为生。1909年通车的宁省铁路便有一站为三牌楼。1997年拓建,并改为现名。长896米,宽22米。.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三牌楼大街

三書六禮

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纳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迎親)。 這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現代的結婚過程一般指結婚當日所舉行的禮儀,三書六禮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與現代相似,整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通知了親屬鄰里,以取得社會的認可和保障。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結婚的夫婦取得祖先神靈的認可和承擔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承認為明媒正娶;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的吉利。不過,在不同的中國朝代時期中,婚俗禮儀亦有所不同。.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三書六禮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原是指戰國思想家楊朱所倡導的「為我」、「貴己」、「貴生」學說。他反對墨子兼愛及儒家倫理主張,認為治國的大前提是既不損己為人,亦不損人為己,但這套思想在歷史上屢受非議,孟子認為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此後一毛不拔成為諷刺自私自利的成語。.

查看 儒林外史和一毛不拔

九命奇冤

九命奇冤,清吳沃堯所著的小說。最初發表於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雜誌。共有三十六回,演述雍正年間發生於廣東的一件大命案。他根據舊小說安和先生所著的《梁天來警富奇書》而加以改作,用較好的佈局與描寫,寫成了一本動人的作品。 作者在第一回中說:「這件事出在本朝雍正年間,這位雍正皇帝,據故老相傳,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這個故事後來鬧成一個極大案子,卻是貪官污吏,佈滿廣東,弄得天日無光,無異黑暗地獄。」可見作者是借歷史上的公案,加以新的內容,來攻擊當日黑暗地獄中的貪官污吏。 書中用倒裝的敘事手法,把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有機地連貫起來,這與《儒林外史》的形式不同,似乎是受了外國小說的影響,是本書的一個特色。.

查看 儒林外史和九命奇冤

广东贡院

广东贡院为中国封建时代广东地区省一级举行科举乡试的场所,始建于南宋,历史上多次迁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定址于广州内城东南隅小南门内承恩里,即今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东端,其范围包括今广东省博物馆旧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总馆东部和广东实验中学等地。清代时广东贡院曾与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和河南贡院并称为中国四大贡院,今建筑仅存龙虎墙与明远楼。.

查看 儒林外史和广东贡院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查看 儒林外史和康乾盛世

二府

二府可以是下列意思:.

查看 儒林外史和二府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學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与素质教育相对应。这种教育制度在中世纪和近代的东亚和欧洲都是唯一通行的教育制度,因為可以透過師傅帶領和嚴格培訓,大量培育技術性人才,但欧美国家在資本主義改革下,開創性通才需求大增之後逐渐改行“素质教育”,而东亚国家则仍然坚持应试体制。 這種教育方式為填鸭式教育的一環,將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猶如填鸭般,即是鸭子在饲养的过程中养鸭者用含糖量高的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而不注意如鴨子划水生存的能力等,只是關注重點。不過此模式雖然單調,但其公平性與可信度高,對於培養專業性高的人才來講,應試教育依然對於特定科目有明顯的優勢而保留至今並未消逝。.

查看 儒林外史和应试教育

五文昌

五文昌,又稱「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是道教奉祀的五位與讀書相關的神明,為「梓潼帝君、魁斗星君、朱衣帝君、文衡聖帝、孚佑帝君」 。相傳此五神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而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故合稱「五文昌」。各地或有加奉「至聖先師」、「倉頡先師」、「詛誦先師」、「太白先師」等。.

查看 儒林外史和五文昌

张光宇

张光宇(1900年8月25日—1965年5月4日)。中国现代重要的漫画家,工艺美术家,设计大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00年生于江苏无锡。15岁在上海学习绘制舞台布景,开始创作生涯。1919年在世界画报任编辑,创作了大量插画。后开始为英美烟草公司绘制烟草广告画等。在1918年-1949年间在上海创作了大量商业作品。 张光宇在上海编辑出版了《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杂志,幽默辛辣,讽刺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期间还创作了大量插图画册,代表作有《水浒人物列传》系列,《二十四孝》,《神笔马良》,《民间情歌》等。还 在1927年于上海参与成立了上海漫画会。 张光宇对中国历代工艺美术和神话故事等有广泛研究,而且很善于大量汲取西方现代美术的新鲜经验。德国包豪斯学派、苏俄构成主义先锋艺术、墨西哥现代主义壁画、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等,对他都有很大影响。他曾在传统基础上设计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大量小说封面,插画和电影海报等。取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多变。 抗日战争期间,张光宇流寓桂林,柳州,重庆,记录民众艰苦,揭露重庆国民政府官僚在后方的贪腐行为。于1945年完成的故事新编类彩色连环画西游漫记,共分成10回,每回6幅附有文字說明的畫。內容類似章回體小說,以神話諷刺當時社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到北京任教,继续创作漫画,设计杂志封面,宣传海报,书籍,邮票等。还曾为万氏兄弟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执掌美术设计。 1965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他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在之后二十年里鲜为人知,直到1990年代才在张仃,丁聪等与他共事过的艺术家的呼吁下,得到中国公众和设计领域重视,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重要艺术家和设计师之一。作品曾於重慶、成都、香港、蘇州巡展。.

查看 儒林外史和张光宇

張文虎

張文虎()字盂彪,一字嘯山,號天目山樵,江苏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人。 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年),嗜古博览,貢生出身,保舉訓導。客居钱熙祚家中三十年,校《守山阁丛书》、《小万卷丛书》等。張文虎对戴震推崇备至,认为是“学之本原”。 同治十年(1871年),與李善蘭充任曾國藩幕僚,校刊《王船山遺書》,曾國藩稱“大江南北惟此一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天目山樵”為名評點《儒林外史》。卒於清德宗光緒十一年(1885年)。著有著有《杂著甲编》二卷,《乙编》二卷,《剩稿》一卷,诗存七卷,《索笑词》二卷,《舒艺室随笔》六卷,《续笔》一卷,《余笔》三卷,《史记札记》八卷,《春秋朔闰考》、《古今乐律考》等。.

查看 儒林外史和張文虎

引用

引用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援用名人的話,或名人的事、物、詩文、典故、寓言、成語、俗語、格言、諺語等,來支持作者的立場,以達到證明和加強自己所說的理論,讓文章的內容更為充實。引用是一種訴諸權威或大眾的修辭法。利用一般人對於權威的崇拜及大眾意見的尊重,以藉此加強言論的真實性、說理性、表現力及說服力,藉此收到言簡意賅的表達效果。除此之外,引用修辭還有節省文辭的功能,因為引用前人千錘百鍊的文字,或大家比較熟悉的名言,勝過自己用十倍篇幅所能表達言論的效果。引用修辭依內容來源的出處分類,可以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

查看 儒林外史和引用

徽商

徽商,又称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旧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徽商來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即古代的新安郡。六縣之中,歙和休寧的商人特別著名。徽商在宋代開始活躍,全盛期則在明代後期到清代初期。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商幫,徽商皆處於貧困山區,種地無以生存。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志》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顧炎武說:徽州“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徽人多商賈,蓋勢其然也”。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儒林外史和徽商

匡超人

匡超人,是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的虛構人物之一,,人民網,2015-01-14。名匡迥,号超人。 他原本是浙江省温州府乐清县纯朴善良的乡村少年,事亲至孝,因家贫失学,到省城杭州柴行学生意,后流落在城隍山測字混穷,偶遇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马纯上),获赠银两,回乡白日做小买卖,夜间用功读书,又得到知县李本瑛的赏识,提携他中了秀才。不料知县被摘印,匡超人逃到到杭州避风头。 在杭州,匡超人结识了一群附庸风雅的假名士,头巾店老板景兰江、赵雪斋、盐商支剑峰、浦墨卿等,刻诗集,结诗社,又结交衙门包揽词讼的潘三爷,伪造朱签,捉刀代考、并娶妻郑氏。此时潘三突然被捕,匡超人将妻子郑氏送回家乡,前往京師投奔已经平反并升为给諫的李本瑛,并另娶李本瑛的外甥女,郑氏则已在乡下去世。.

查看 儒林外史和匡超人

北门桥

北门桥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的一座古桥,位于现珠江路、北门桥路路口南侧,是横跨古杨吴城濠的南北向石拱桥。北门桥始建于五代杨吴兴建金陵城时,因位于金陵城北门玄武门处的护城河(今称杨吴城濠)上,因此得名玄武桥,又名北门桥。宋代因桥南有清化市、亲兵教场,曾名清化桥、武胜桥。据明人笔记,该桥还曾名为草堂桥。明代的南京城在金陵城的基础上向北大大拓展,北门桥成为城中通向城北的要道。北门桥附近的“北门桥市”在明代和清代是南京城内重要的贸易集市,太平天国时的天朝腆店(肉店)和天朝鱼行也设在北门桥市,北门桥南北两侧至今仍保留着“估衣廊”和“鱼市街”两个地名。明代北门桥靠近南京国子监(今东南大学、成贤街一带),附近是国子监学生集聚的学习生活区,桥附近还有军队驻守的军事区。清代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曾多次提到北门桥。民国时,北门桥一带开始发展成为普通市民的居住区。民国时的北门桥与城南夫子庙和城北下关并列,是当时南京仅有的三个商业中心,在修建中山路之前,从鼓楼前往新街口都的干道就是通过北门桥的。 现存的北门桥是明代重修的三孔石拱桥,长21.5米、宽7.6米、桥孔净跨均6.3米。1995年因修建北门桥路,北门桥只保留了西侧半边,成为北门桥路的一部分。因杨吴城壕淤塞严重,现桥面仅剩一孔,桥基、桥墩保持原状,桥栏为现代重修。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儒林外史和北门桥

判官 (神祇)

判官,即冥判,道教、佛教、民間信仰中,陰間神明(如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閻君、城隍等等)的輔佐之神,主要管理人類的壽命長短、善惡報應、懲罰惡鬼等事。.

查看 儒林外史和判官 (神祇)

周进

周进,是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最早登场的人物之一。他是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省兖州府汶上县的一名老童生,到60多岁尚未考取秀才,在乡村私塾中教书糊口,学生们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受尽种种屈辱,无奈之下只得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学习经商。一次他恳求别人带他到贡院参观,才到'天'字号,悲从中来,一头撞向号板寻死,不省人事,被人救醒后又满地打滚,挨一间间号房哭号不止,直到口吐鲜血。四位商人同情他,凑了二百两银子,帮助他捐一个监生进场。周进伏地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随后周进一路考中举人、进士,钦点广东学道,因同情而提携同样屡试不第的54岁的老童生范进,将其取为秀才。.

查看 儒林外史和周进

儒生

儒生,在上古时代是专门职业人才,从事国家祭祀的礼仪,也就是祭司。他们世代相传,将古老的典章制度、历史记录保留下来。到孔子的时候,集历代之大成,整理了易经、尚书、礼乐、诗经、春秋五大经典,也称“五经”。狹义儒生指信奉这些儒家经典的人。《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广义儒生指精通经典和知识渊博的读书人。.

查看 儒林外史和儒生

儒林外史 (电视剧)

《啼笑书香》,根据中国同名著名小说《儒林外史》改编,2013年12月28日开拍,2014年3月杀青。制片人透露本身《儒林外史》是较难拍的一部剧集,因内容涉及人物太多,所以只选其中几位举人(如范进和匡超人)为主题。.

查看 儒林外史和儒林外史 (电视剧)

全椒县

全椒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是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57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239500。县人民政府驻襄河镇。.

查看 儒林外史和全椒县

八股文

八股文又称股賦、四书文、八比文、时文、時藝、制艺、制義,是中国明、清皇朝及越南阮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隋唐开始,中国发展出世界上最早和古代世界最完备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科举制度,开创出让绝大多数中国国民都能通过读书考試而进入国家决策中心、进而分享国家政权的途径。在隋唐時,科举中写文章的部分(明经)主要是写诗歌,直到明、清两代才正式转变为八股文。.

查看 儒林外史和八股文

公子

公子,原意指諸侯之子,也可以指诸侯之女。 後人遂将世家門閥子弟稱作公子。如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婁公子捐金贖朋友,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公子一稱,今日常用於尊稱他人的子女。如:.

查看 儒林外史和公子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為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年表。.

查看 儒林外史和元明清历史年表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或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查看 儒林外史和四大名著

四大奇書

四大奇書有數種說法。.

查看 儒林外史和四大奇書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绍兴)人。元朝著名画家、学者、诗人和篆刻家。.

查看 儒林外史和王冕

王艮 (元朝)

王艮元朝浙江諸暨人,字止善,齋名止止齋,人稱王止齋。 為人有氣節,讀書務求明理,學以致用。曾任廬州錄事判官。淮東宣慰司召其為令史,止齋以廉能稱道。後再調峽州總管府知事,又被召為江浙行省掾史。後,元朝廷又設置諸市舶司,止齋隨著中央官員到閩南泉州,並建言:「如果買舊有之船來交付舶商,則節省金錢並容易召集工人,還能杜絕官吏居中牟利。」中書省隨其言行事,省了公費五十多萬緡錢。著有《止止齋稿》。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他的學生。.

查看 儒林外史和王艮 (元朝)

秦淮河

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秦淮河(卷名:中国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7。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被视为南京的“母亲河”,其中流经南京城内的一段被称为“十里秦淮”。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直到唐代诗人杜牧作《泊秦淮》之后才被广泛称为“秦淮河”。自此时起“秦淮”也被不少人误传误认为是秦、汉之时的“淮水”,但是秦、汉时代绝大部分可信度较高的古籍中所提到的淮水毫无疑问的都是指向当今的淮河,而不太可能是秦淮,尽管如此,这一独特的名称也因夹杂着一份雅致诗意而仍旧保留至今。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南京城外城城门上坊门进入南京市区。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南通济门外九龙桥处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为正流,过九龙桥直向西,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桥汇小运河,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转折向西北,过新桥至上浮桥、陡门桥,与运渎会合,再过下浮桥,向西经过南京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绕行,是五代十国时开凿的护城河,过九龙桥向南转折向西,经长干桥后汇合落马涧,向西至赛虹桥、觅渡桥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复合,内外秦淮合流后向北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在三汊河汇入长江。外秦淮在与内秦淮合流前,在赛虹桥分出支流,过江东桥在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在从三汊河入江以前分出支流惠民河,向东北经中山桥至下关入江。秦淮河从北源至三汊河全长110公里,全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内外秦淮河合流之后的武定门闸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5立方米每秒。此外,在江宁东山与长江之间还有一条17公里长的秦淮新河,是1981年建成的人工河道,经西善桥到金胜村入江,河口设节制闸和抽水站。 ,网上夫子庙.

查看 儒林外史和秦淮河

程廷祚

程廷祚(),初名默,字启生,号绵庄。原籍安徽新安(今歙县)。 祖父程绍伊自新安迁居金陵。程廷祚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四岁写《古松赋》,受到洪嘉植的赏识,並说:“是子必为儒宗。”程晉芳稱其“志清而行醇,动止必蹈规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與李塨見面论学。程廷祚多批判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不依傍门户,而能通汉宋之症”,姚鼐责难其“好议论程朱”,乃至“流于蔽陷之过而不自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卒。著有《大易择言》、《易通》、《彖爻求是说》、《尚书通议》等。.

查看 儒林外史和程廷祚

章回小說

回小說是近數百年中國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淵源自說書傳統、宋代話本及元代雜劇,在魏晉南北朝始有具體形式,而於明清兩代發展。.

查看 儒林外史和章回小說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儒林外史和粤语

紳士階級

紳士指一種社會階級。.

查看 儒林外史和紳士階級

綠野仙蹤 (清朝小說)

《绿野仙踪》,清朝乾隆帝时期李百川的长篇小说。創作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清中葉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陶家鶴在他為《綠野仙蹤》寫的〈序〉中將其與《水滸傳》、《金瓶梅》並舉,鄭振鐸也將《綠野仙蹤》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並列為清中葉三大小說。.

查看 儒林外史和綠野仙蹤 (清朝小說)

生员

生員,俗稱秀才,雅稱弟子員。是中國、朝鮮、越南的科舉中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士人,也是士大夫的最基層。對太學的監生稱太學生、弟子員;府、州、縣學生員也稱庠生,又有貢生、監生等名目,統稱諸生。明代採文武合一教育,從明初起學生員都必須學習弓射,為古射禮之延續。.

查看 儒林外史和生员

男同性戀文學

男同性戀文學(Gay literature)廣義而言可指表達、描述,又或者展現男子與男子間發生親密友誼、戀愛、--、性愛等情感關係的書寫,乃至於參與到社會脈絡中,這些主題為社會所接受的方式。狹義而言,則限定在十九世紀晚期,性傾向成為界定自我和社會互動的一種身份认同意識之後。更嚴格的範圍,會限縮至歐美1960年代中期之後,與LGBT權利運動的目標和精神—亦即要求社會制度對同志群體達到平等權利和對待—有關的文學作品。 由於歷史上的迫害或壓迫,LGB群體常轉向文學作為認同、瞭解和表達同性親密關係的泉源。LGBT文學也紀錄了同志社群在遭遇偏見、暴力、霸凌、自我埋怨、否認、自殺等挫折時的心理壓力和磨難。以浪漫「同性愛」為主題的作品,亦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古代和現代文本當中,例如古希臘時代會飲篇對愛的本質所進行的探索。.

查看 儒林外史和男同性戀文學

牌位

位在東亞傳統禮儀和習俗中,是用以祭奠列代神明、聖賢、祖先及亡者的木牌, 上面書寫及雕刻神靈、先人或亡者的名諱,以及寫上一些吉祥話,象徵祂的神靈附着於此受人崇拜。可是,現代的牌位已經不侷限採用傳統的檀木、檜木、沉香木等木材製作,亦有以仿玉、玻璃鋼、壓克力等合成材料製作的產品。 牌位在日、韓語中稱爲「位牌」,在中國一般亦稱爲「神座」、「神牌」、「神主」、「神位」、「祿位」、「香位」、「靈位」、「蓮位」或「木主」 、福州民系稱為「牌套」(pe2-tʰɔ5);神位裝置於小闈閣內時稱爲「神龕」,供奉祖宗牌位的闈閣通常也稱為「祖龕」。.

查看 儒林外史和牌位

監生

监生,雅稱為太學生、博士弟子員,諸生的一種,指明清两朝,獲得公家的選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員,或是取得「入国子监資格」的生員。监生出國子監之後,有任官的資格。 清代国子监学生依來源身份,肄業分為监生和贡生,乾隆以前對监生严格考试,后仅存虚名,未必在监读书。一般未入府、州、县学或未經正途科举而欲应乡试、仕官者,须以捐獻銀錢取得例监出身。.

查看 儒林外史和監生

盧見曾

盧見曾(),字抱孙,号澹园,又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儒林外史和盧見曾

青樓

青樓,最早是指「帝王的宮殿」或「門閥豪貴的樓閣」,有時則作為豪門高戶的代稱。自唐宋以來成為妓院的代稱。.

查看 儒林外史和青樓

(学名:Cicadidae)是昆虫纲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粵音:蠀蟟 Zi1 Liu5)(普通話: 蛭蟟 Zhi4 Liao3)或「借落子」。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知紀錄約2500種蟬)。一些分布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原理與人類流汗類似)。.

查看 儒林外史和蝉

視覺詩

視覺詩,為運用文字的特殊排版以達成視覺效果的詩體。.

查看 儒林外史和視覺詩

香港中學會考

香港中學會考(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HKCEE,慣稱CE及會考,亦有用英文舊稱School Cert.;Hong Kong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其中一個公開試,於每年4、5月舉行,8月第二個星期公佈成績。 考生主要為七年制中學正在就讀中五的學生由學校代為報考,但亦有自修生自行報考。早期亦曾有為完成全部中學課程學生而設的中學會考。2009年的報考人數是119,007名,其中88,308名為學校考生;30,699名為自修生。而2010年「末代會考」(即最後一屆開放予應屆學校考生)的報考人數有127,162名,其中90,063名為學校考生;37,099名為自修生。 因香港教育改革,香港中學會考會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為最後一屆(俗稱「終極會考」,意指真正最後一次「末代會考」),並已於當年4月至5月期間舉行,考生只能以自修生身份報考而不會再開放予學校考生應考。 自1978年香港考試局接手舉辦會考,至2011年的34年間,共有約4,399,100名考生曾報考香港中學會考。.

查看 儒林外史和香港中學會考

話本

話本,意思是說話的底本,又叫說話、詞話,自宋代开始流行說書的娛樂形式,其內容為說書人講唱各種題材類型的故事,其講唱內容的底本,即稱為「話本」。话本也可以阅读,相当于现在的小说。.

查看 儒林外史和話本

讣告

訃告(),是喪家用來向親族、親戚、親友及公眾人士報喪的實用文書,以報刊、電視台、電台廣播、電話、電報、傳真、柬帖或電郵等媒介發布關於某人逝世的消息。 訃告通常附有逝者的傳記,內容包括逝者的姓名、年齡、生卒日期、治喪事宜、舉殯時間和地點、喪葬方式、家屬或治喪委員會名單、聯絡方式等,根據不同的方式也稱爲「訃文」、「訃聞」、「訃報」、「訃電」、「訃帖」或「訃音」。晚清·徐珂《清稗類鈔·喪祭類·訃文》:訃文,一作「訃聞」,古本作「赴」,以喪告人也。詳具死者之姓號、履歷及生卒年月日時、卜葬或浮厝之地及出殯日期,凡宗族、戚友、同鄉、同官、同事、同學必徧致之。……晚近訃文,於「孤子」之下,以有服之直系、旁系親屬,仍照舊例一一載明者。直系親屬,孫與曾孫也。旁系親屬,兄弟、姪也。且有以女、媳、孫女、孫媳、曾孫女、曾孫媳、玄孫女、玄孫媳列於同輩男子之後者。各人名下,或泣血匍匐,或泣鞠躬,或抆淚鞠躬,或拭淚鞠躬,均酌其輕重而定之。.

查看 儒林外史和讣告

鸳鸯针

《鸳鸯针》全称《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鸳鸯针》,原刻本误“拾珥楼”为“抬珥楼”。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卷首有序,后署“独醒道人漫识于蚓天斋”。残存第一卷。另有《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一枕奇》二卷,其第一卷与《鸳鸯针》所存之一卷同;《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双剑雪》二卷。编辑及批阅署名同《鸳鸯针》。孙楷第先生指出:三书实为一书。 华阳散人为吴拱宸别号,明之遗民,明末清初小说家。 本书塑造了明代科举制度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儒生形象,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真实地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现实。 本书比《儒林外史》早一个世纪,在明清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Category:清朝小說.

查看 儒林外史和鸳鸯针

范进

范进,是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虛擬人物。 他是明代广东省一名热衷科举功名的贫寒老童生,自20岁开始应考,直到54岁,才受广东提學使周进的青睐,勉強考中秀才,想要再往前邁進举人之路,卻受到親人的不諒解,和岳父胡屠户的蔑视羞辱。 范进家貧,岳父不肯伸出援手,家中無糧食,只好自己到集市上卖鸡换米,卻在此時得知自己终于中举,喜极而發狂,直到眾人想到方法,叫胡屠户掌摑他,把他打醒。 范进成名後,同為孝廉(舉人)的乡绅张静斋登门拜访,赠送钱财房舍,范母喜极而死,范进遵制守丧三年,后中进士,出任山东提學使。.

查看 儒林外史和范进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查看 儒林外史和胡適

自貢話

自贡话(国际音标:/tsɿ24 koŋ23 xua23/或/tsɿ24 koŋ23 xua24/),语音学上属于汉语官话西南官话灌赤片仁富小片,自贡话是自贡市主城区及富顺县所使用的语言。但并非全市境内都使用自贡话。自贡市境内也有客家话的使用者。除此之外,自贡市下辖的荣县大境使用荣县话,在发音上与自贡话存在明显差异。富顺县和荣县(尤其是以西部长山镇为代表)的部分乡镇还有岷江话的使用者。 使用自贡话的地方除自贡市市区以外,还包括下辖的富顺县全境、荣县东部部分乡镇。在语言学中,以人为的行政区划作为一种方言的划分标准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与自贡市毗邻的威远县等地的方言和自贡话也完全一致,也应当算作自贡话的范畴。由于文化经济影响,地处川滇交界的筠连、盐津、威信等盐业渡口和川黔交界的古蔺、仁怀、习水等产酒区中的少部分地方,也操自贡话,成为方言岛和飞地。另外,自贡话也不等于仁富小片,因为与自贡话相比,同属仁富小片的内江话、荣县话在发音上是有区别的;尽管西康地区的某些汉语方言也被语言学者强行划入仁富小片方言岛,但它与自贡话并无任何渊源关系,差异更加明显。 自贡话的使用者大约有350万。和其它上江官话最大的区别在于:区分南京型舌尖前后音、入声归去、古浊上字的白读音多并入阴平、虚词音节连读和顺同化、连续变调、叠词变调、叠词使用频率和词汇使用习惯差异等。 自贡话是明代正音的延续,至今仍大量沿袭着《洪武正韵》、《音韵日月灯》、《佩文诗韵》等韵书的发音方式,又融合了湖广音和中州韵,徽汉合流,因此在听觉上与昆曲念白、京剧韵白、黄梅调有高度的相似性。.

查看 儒林外史和自貢話

金兆燕

金兆燕,字鐘越,一字棕亭,安徽全椒人。 吳敬梓表兄金榘之子,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9),幼有神童之目,與張鵬翀齊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吴锡麒稱其:“分笺角胜,落笔如飞,蹩辩追之,不能及也。”乾隆初年,官任揚州府學教授時,將吳敬梓遺作《儒林外史》刊刻印行。 工诗词,尤精元人院曲,扬州盐运使卢见曾聘其入幕,“使署十年,凡园亭集联及大戏词曲,皆出其手。”亦工骈文,乾隆十四年(1749年),吴宽在金兆燕文集序:“窃谓文有风骨,骈体尤尚。盖体密则易乖于风,辞缛则易伤于骨。能为其难,则振采弥鲜,负声有力。”卒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著有《棕亭詩鈔》、《棕亭古文鈔》、《 棕亭駢體文鈔》、《棕亭詞鈔》,合稱《國子先生全集》。.

查看 儒林外史和金兆燕

金瓶梅

《金瓶梅》,又名《金瓶梅词话》,中國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之一,中国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作者署为兰陵笑笑生。由於详细描述了古代市井平民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歷來研究的学说不少,統稱為金學。.

查看 儒林外史和金瓶梅

酒店

酒店,又稱旅店,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空間之商业机构。現在的飯店,除主要為遊客提供住宿服務外,亦提供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寢前服務)、餐饮、游戏、娛樂、购物、商務中心、宴會及會議等设施。 与餐馆类似,最早的旅舍存在于各地古代政府建立的驿站体系中。.

查看 儒林外史和酒店

排便

排便是動物把體內的廢物經固體或液體排出體外,即排遺。人類社會中,排便時會上廁所,又稱解手、出恭、如廁。 「出恭」一詞起源于明朝科舉試場,考生如果需要暫時離開試場如廁,須取「出恭入敬」牌,大便稱「大恭」,小便稱「小恭」,因此,從語源看,「出恭」本來並不專指大便,然而在語用習慣上,「出恭」卻只應用於指涉「大便」,並不指涉「小便」。《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太公日子過得稱心,每日每夜出恭小解都是兒子照顧定了。」,文中把「出恭」和「小解」分述,足見兩詞各有分工。 「解手」為「解溲」之義。 通說「解手」起源于清朝初年的强迫性移民,湖廣移民用绳子绑着,被清朝军队押送到四川。途中若要大小便,必须先向看守说声“解手”,解开绳子,后来演变为对大小便的俗称,跟「如廁」一詞同樣並不專指排便。.

查看 儒林外史和排便

李青崖

李青崖,名允,字戊如,青崖为其别号(1886年10月21日-1969年7月31日)。祖籍湖南湘阴。世居长沙。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对莫泊桑小说更有精诚的探索.他翻译出版的法国文学著作有39部,其中28部为莫泊桑作品集。为沟通中法文化交流尽瘁一生。历任大学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副馆长。.

查看 儒林外史和李青崖

杨宪益

杨宪益(),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查看 儒林外史和杨宪益

水浒传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曹晉杰、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歎刪修為七十回本。.

查看 儒林外史和水浒传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查看 儒林外史和江淮文化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查看 儒林外史和汉语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儒林外史和汉族

消夜

消夜,或作夜消,俗作「宵夜」或「夜宵」。是晚餐時間過後至深夜的點心或小吃。現代城市人出於工作或夜生活,常將晚餐時間押後至深夜,故消夜的菜色或份量,有時已跟晚餐無分別,不過一般消夜的內容,仍有別於正餐,例如甜湯或小炒。.

查看 儒林外史和消夜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儒林外史和清朝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查看 儒林外史和清朝历史

清朝文学

清朝文學多元發展,兼容並包歷代之文學特色。明朝以前的文學發展多表現在聲韻、格律、句法、結構的因襲或創變;清朝承接各代文學成果,先後形成許多學派,將各種在明朝以前已式微的文體重新復興,並繼明末進一步發展各類小說、戲曲;另外,因不同地區、民族互動而呈現出語言風格多樣化之文學面貌,於古體詩、近體詩、駢體文、散文、賦、詞、曲、小說、戲曲皆然。由於語言轉變較微妙,往往被人忽視,造成清朝文學缺乏明顯特徵與創造力的一般印象。整體而言,清代文學面向相當複雜多樣,但質量上也良莠不齊。.

查看 儒林外史和清朝文学

滁州市

滁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习惯上称“皖东”。是南京都市圈与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下设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等区县,代管天长市、明光市两个县级市。 滁州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距离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中心仅50公里,东与扬州市、淮安市接壤,西与淮南市、合肥市毗邻,南与马鞍山市相连,北与蚌埠市交界。.

查看 儒林外史和滁州市

戥子

戥子,又稱等子、戥秤、分厘戥秤、司马秤或唐秤,是一種很小的杆秤,其秤臂不相稱,用途為測量金銀、珠寶、藥品、香料等微量物品之重量。據稱,戥子為宋景德年間皇家官員劉承珪所發明;至明清時期,戥子已普及於民間。.

查看 儒林外史和戥子

戴名世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懮庵。安徽桐城人,人称南山先生,又稱“潛虛先生”。為“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知名文學家。康熙四十八年榜眼,因文字獄“南山案”被斬。.

查看 儒林外史和戴名世

新著中国文学史

《新著中国文学史》是胡云翼的作品,1932年北新书局初版。《自序》中提出了此书写作的三原则:写纯文学史,按政治时代分期,写一部活的脉络一致的文学史。书分十编: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当代的文学,分别叙述了中国的诗、词、小说、戏曲的发展历史。书中反映了作者理想,于同时代文学史他推崇曾毅的、胡小石的和胡适的著作。该书写的比较简略。 作者论《诗经》,多从儒家思想、抒情诗、赋比兴入手;论《楚辞》,把它与《诗经》比较,后者多用短句叠字,多重调,近于写实,多写人事,前者则多用长句骈语,多直陈无重调,多写神话,较为浪漫,屈原的思想始终陷于理想与热情的矛盾中,给诗以生命的人格;汉代文学文语分离,贵族化古典文学兴起、儒学笼罩、政府豢养文人而文学为政治工具的三大特点,汉赋多颂扬盛德,讴歌盛世,有“倡忧博奕”味道;汉诗多意切倩深、朴实生动之作;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多离开现实而亲近自然,厌世而不复文以致用,倾向唯美;唐代文学运动基本上部是复古运动,功在于倡导朴实售妙风格,阻遏骈偶绣艳文风,改用浅近流畅的文言作文,缺点是“复古”与“明道”一拍即合,忽视纯文学的价值;唐诗最大的特色是不讲模仿,不事复古,而富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具有自由放肆的精神;温庭筠致力于词,自此进入词盛的五代及宋代中;唐代小说分豪侠小说、艳情小说、神怪小说三种;北宋词发展分四阶段:小词阶段(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慢词阶段(柳永、秦观)、诗人的词阶段(苏轼、黄庭坚)、乐府词阶段(周邦彦、李清照),南宋词分两派:白话词派(朱敦儒、辛弃疾、陆游、刘过、刘克庄)、乐府词派(姜夔、吴文英、张炎);宋诗的发展是由西昆体至诗界革命到苏拭大变再经江西诗扼到南渡诗人的发展,元剧的特点是:纯戏剧、社会的写照;元剧与明代传奇有如下不同:元剧大都限于四折,每折一韵致底,全曲由一人独唱,多用楔子,明代传奇则不限出数,一出不限一调,且可换韵,凡登场的剧中人皆可唱曲,无楔子;明代小说分四类:英雄小说(《水浒》)、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神怪小说(《西游记》)、艳情小说(《金瓶梅》);清代文学分两部分:骈散文诗词等贵族化的正统文学,戏曲小说辞词等通俗化的社会文学,总体上前者倾向复古,后者致力于创新和集大成;清代小说分四类:言情小说(《红楼梦》)、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社会小说(《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弹词(即韵文的小说、再生缘、笔生花);新文学运动的兴起结束了旧的时代;十年间,诗、小说、戏剧、小品散文均有显著成就。.

查看 儒林外史和新著中国文学史

新文學運動

新文學運動,又稱文學革命、白話文運動,是中國的一場文學與語文的改革運動,由作家及學者在1910年代後期發起。.

查看 儒林外史和新文學運動

文明小史

《文明小史》是晚清諷刺小說。作者李伯元。 《文明小史》記載八國聯軍前後的中國,書中的沒有固定主角,以流動式的人物,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间的时代面貌,暴露了清廷的腐朽无能。書中也諷刺維新派人物,說維新人物大談小腳放大,但見了小腳妓女,口水又流了下來。 《文明小史》是一部連載小說,明顯受《儒林外史》的影響,但見解並不深刻,受限於當時的意識形態,作者對事物缺少冷靜、細緻的觀察,不能挖掘問題的本質。又由於寫作匆促,內容有重覆之處,作者在第二十九回以兩頁篇幅大談治外法權,但到了第三十回又反覆談了一次治外法權。.

查看 儒林外史和文明小史

摹寫

摹寫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是將有關事物的各種感覺,如顏色、形狀、氣味、色澤、聲音等的感受透過作者的主觀加以形容描述的修辭技巧。以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種方法用文字細膩的表現出來。.

查看 儒林外史和摹寫

教室

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升降多黑板教室 教室又稱課室,香港也稱班房,是学生上课的地点,是個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整體來說,教室是一個進行授業、教學的房間,絕大部份是指教師與學習者進行教育傳授的地方。.

查看 儒林外史和教室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

查看 儒林外史和曹雪芹

替身

替身可以指:.

查看 儒林外史和替身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刘鹗《老残游记》、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吴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孽海花》。.

查看 儒林外史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晦日

晦,指朔的前一天。在地球上幾乎看不到月亮。農曆将晦日定为每月的最後一天,因此可能是廿九或三十日。一年最後一天(除夕)又稱大晦日。和曆經過改革後,也將此用法用於陽曆上每月最後一天,所以看不到月亮的說法將不再適用於此曆法。 《公羊傳.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南宋楊萬里《三月晦日遊越王臺》: H Category:農曆.

查看 儒林外史和晦日

景清

景清(),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真寧縣(今甘肅正寧)人,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忠臣,意图行刺明成祖未成,被滅族,甚至家鄉所有人均被成祖下令殺死,俗稱「瓜蔓抄」。.

查看 儒林外史和景清

12月11日

12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5天(闰年第34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天。.

查看 儒林外史和12月11日

18世纪南京

南京于18世纪为清朝江宁府。.

查看 儒林外史和18世纪南京

四大奇書王冕王艮 (元朝)秦淮河程廷祚章回小說粤语紳士階級綠野仙蹤 (清朝小說)生员男同性戀文學牌位監生盧見曾青樓視覺詩香港中學會考話本讣告鸳鸯针范进胡適自貢話金兆燕金瓶梅酒店排便李青崖杨宪益水浒传江淮文化汉语汉族消夜清朝清朝历史清朝文学滁州市戥子戴名世新著中国文学史新文學運動文明小史摹寫教室曹雪芹替身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晦日景清12月11日18世纪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