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夏含夷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Lorraine J. and Herrlee G. Creel 讲座教授,著名汉学家,曾任著名汉学杂志《古代中国》(Early China)主编。.
查看 倪德卫和夏含夷
孫隆基
孫隆基(),台灣歷史學者,專長是美國史、俄國史、中西文化比較、世界史。精通英文、俄文等。其祖籍中國浙江,出生於重慶,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先後獲明尼蘇達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之歷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坎薩斯大學、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田納西州孟菲斯大學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其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是《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該書採結構主義角度分析中國文化,並藉此批判中國人。簡言之,它從中國文化符號中的「心」「身」的互動方式,論述中國的個體是「身」,他的「心」必須在其他的「身」上完成,所謂「由吾之身、及人之身」,這是與西方的個體之精神性迥異的構造,換而言之,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乃橫向的,主要導向社會與人際關係,而西方人的精神生活是垂直的、多含超越社群的因素。書中並認為中國的國家與社會之間亦此「心」「身」互動之演繹。.
查看 倪德卫和孫隆基
儒莲奖
儒莲奖(Prix Stanislas Julien)是由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汉学奖项。该奖以法国汉学家儒莲的名字命名,于1872年创立,1875年起每年颁发一次。.
查看 倪德卫和儒莲奖
倪德卫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美国汉学家,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西周系年都有深入研究,擅长做文献学精细分析以及哲学的细密思考。.
查看 倪德卫和倪德卫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戰國竹簡“汲冢书”的一部分,原無書名,因其編年體體例而命名為《紀年》,亦稱《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不作为姓氏音Fōu或Biāo、「ㄈㄡˉ」或「ㄅㄧㄠˉ」)所發現的古代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編年體。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五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书纪年於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輯錄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查看 倪德卫和竹書紀年
汉学家
汉学家是专门从事汉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与中华文化(汉民族、中国)有关的内容。一般称为汉学家的人都是指不身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从事研究汉学的非华人(或非“中国人”)和非海外华人。但是現在海外華人參與漢學研究者越來越多,所以國外把在該領域的華人研究者也稱為"漢學家"或"華人漢學家"。 汉学家的具体研究领域可能不同,多是选择一个他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专业研究,例如有人研究中国音乐,有人研究中国文学,但是汉学家大多都研究一些中国历史。一般汉学家除了汉学研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一般都是將這个研究领域和中国联系起来研究,就变成了汉学的研究领域。 虽然精通汉语对於汉学家来说应该是必备的,但是一些非中国人的汉学家并不懂汉语,或者只会阅读汉语文献,而不会说汉语。而在中国以外的大学裡教授汉学,经常需要学习很多的语言课程,包括汉语、日语等。另外不少西方漢學家會取中文名字。.
查看 倪德卫和汉学家
洪業
洪業()字鹿芩,号煨莲(英文名William的谐音),福建侯官人,中国历史学家。他的一生對於编纂中國古籍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的發展作出不可忽略的貢獻。.
查看 倪德卫和洪業
房兆楹
房兆楹(),出生於天津,山东泰安人。歷史學家,明、清史權威学者,與燕京校友、同事杜聯喆女士結婚,夫婦是國際知名的中國史專家和文獻學家,尤精於明清史及近代人物研究。 房兆楹、杜聯喆夫婦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大學和圖書館工作,參與撰寫《清代名人傳略》、《中華民國人物傳記辭典》、《明代名人錄》。這三部著作是明清以降中國著名人物傳記資料的大彙編,均用英文編寫,在國際漢學界有很大影響。一九七六年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中译為《明代名人錄》)出版時,哥倫比亞大學特以極隆重之儀式贈夫婦二位荣誉文學博士學位。 房兆楹192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士學位。1930年從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畢業,任燕京大學圖書館助理館長。後官費留美。 二战期间,房兆楹教導美国军人学习汉语,並编写汉语口语教材,後列入美国“陆军部教育手册”(War Department Education Manual)。1948年撰写《清初满洲家庭里的分家子和未分家子》一文。後参加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持的“中国历史计划”(Chinese History Project)。196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明代传记历史计划”(Ming Biographical History Project)。晚年把大量图书捐赠给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查看 倪德卫和房兆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