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修武县

指数 修武县

修武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下属的一个县。商朝时名寗邑,周武王伐纣途中曾在此地驻扎练武,故得名。前221年,秦始皇兼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修武县,归属于三川郡,自此县名一直未变,漢晉時期屬河內郡。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列入中国地名遗产保护之列。 修武县面积72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8万。邮政编码454350,县政府驻城关镇。目前下辖:城关镇、方庄镇和郇封镇;周庄乡、高村乡、西村乡、岸上乡和五里源乡。 修武县岸上乡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

78 关系: 劉幹博爱县司隸校尉部宗慈小清河 (山东)中國君主陵墓列表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站区平原省乾親乔叶二王三恪云台山 (河南)张宠则张导张嘉福张述元当阳峪窑後趙州郡列表修获武县修陟县修武站修武西站國民革命軍前273年石崇王印川王璠 (天順進士)王戎王懋 (知府)祝钦明程明升群英水库焦作市韓簡 (唐朝)道清铁路道教名山菏宝高速公路西周西汉行政区划马建国諸葛爽魏安釐王豆盧欽望边大绶辉县市范庭兰范正脉茅戎郑文宝...苗晉卿陟州李雪三杜鵬舉桃花水母殷州 (隋朝)汲郡河南历史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河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河南省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北道 (清朝)泽州县洛南东汉帝陵漢禪陵漢趙州郡列表浊鹿城遗址新乡专区方庄镇方国愛仁 (光緒進士)懷州懷慶府曹参怀庆路晉朝司州行政區劃 扩展索引 (28 更多) »

劉幹

劉幹,字孟楨,修武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洪武二十六年,劉幹中舉。永樂十六年(1418年),登進士,以岷府纪善跟從夏元吉治理長江,隨後改為長洲縣縣丞。母喪丁憂時,民遮道挽留。此後除服后,恢復原職。其性格善悌,每次出巡都問百姓疾苦并教導。此後死於任上,貧不能歸。百姓買舟資送行,后留設衣冠墓與虎丘山側。.

新!!: 修武县和劉幹 · 查看更多 »

博爱县

博爱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交界。面积49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2万。邮政编码454450,县政府驻清化镇。 目前下辖:清化镇、许良镇、月山镇、阳庙镇、柏山镇、磨头镇和孝敬镇;金城乡、苏家作乡和寨豁乡。.

新!!: 修武县和博爱县 · 查看更多 »

司隸校尉部

司隸校尉部,始設於漢朝,其行政長官為司隸校尉,西漢時為朝廷的監察官,為中央地區的警備司令和民政長官,職責原本在於監督朝內的大臣與皇親國戚,西漢末年兼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東、河南、河內和弘農等七個郡的官員。東漢時,司隸校尉部成為正式行政區,司隸校尉成為一級地方行政長官,並列為東漢十三州之一。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後省,其屬郡歸屬雍州、冀州和豫州。.

新!!: 修武县和司隸校尉部 · 查看更多 »

宗慈

宗慈,字孝初,南陽郡安眾縣(今河南省南陽縣西南)人。被舉為孝廉,公府闢召九次,有道徵,不克前往。後被任命為脩武令。太守出自權豪之身,多次索取賄賂,宗慈因此棄官離去。被任命為議郎後,還沒到任,在路上就去世了。南陽人士皆敬重他的義行。郭泰、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人稱“八顧”。顧,是指能以自身的道德品行爲受人擁護。.

新!!: 修武县和宗慈 · 查看更多 »

小清河 (山东)

小清河位于中國大陸山东省境内泰沂山北麓,黄河以南,东偏北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等五个市(地),于寿光县羊角沟注入渤海,全长216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是山东的一条内河,也是省内唯一的水陆联运、河联运的河道。航道起点为济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桥下200米处,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市,终点为潍坊港西港区羊口作业区,Ⅲ级限制性航道总长169.2千米。将实现千吨级船舶海河联运,单船运输最大可运送1500吨,船队可运输7000多吨。.

新!!: 修武县和小清河 (山东) · 查看更多 »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陵墓的列表。.

新!!: 修武县和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1118”网,总规模约11.8万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统,另规划远期展望线约1.8万公里,而服務區佈點等等品質建設也在逐步追趕當中。編號系統解決了自中國首條瀋大高速公路通車以來,中國高速公路有名無號的問題,更方便駕車者出行。.

新!!: 修武县和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 查看更多 »

中站区

中站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西部的一个市辖区。北临修武县和山西晋城市,西临博爱县,东临解放区。面积16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2万。 著名历史名人:许衡,元朝宰相。 目前下辖:李封街道、王封街道、朱村街道、冯封街道、龙洞街道、月山街道、丹河街道、府城街道、许衡街道和龙翔街道。.

新!!: 修武县和中站区 · 查看更多 »

平原省

平原省,簡稱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於華北平原的省份,僅存續三年餘。劃山東省西南部與河南省黃河以北為平原省行政區域,省會設於新鄉(今河南省新鄉市),轄有新鄉、濮陽、安陽、菏澤、湖西、聊城六專區和新鄉、安陽二省轄市。.

新!!: 修武县和平原省 · 查看更多 »

乾親

乾親,又稱為契親、客親(台灣)、仮親(日本),或俗稱乾字輩,是一種人際關係,結乾親、拜乾親又稱上契、,「誼」是指情誼,「契」是指契約,是指兩個或以上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結為一種擬親屬的關係,彼此之間以親情維繫,可以是長輩和幼輩,也可以是同輩。通常友上加親,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的遠親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輩的結乾親又稱結拜、結義、換帖。 日本也有認乾親的習俗,而且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但日語中的「義父母」或「義兄弟姊妹」不但指結乾親的親屬,還包括所有非血親的關係,如繼父、岳父、妻舅等繼親和姻親。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結乾親的習俗,但儀式和性質也各有不同。 在中國古代,結乾親屬於較為嚴肅的關係。現在儀式往往已經簡化,有些只是口頭承諾,彼此承認,可是沒有進行任何宗教或祭祀儀式,也沒有書面的契約成立。.

新!!: 修武县和乾親 · 查看更多 »

乔叶

喬葉(),中國當代女作家。河南修武人。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 修武县和乔叶 · 查看更多 »

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後,或單稱三恪、二王,是中國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封邑,祭祀宗廟,用以懷柔安撫,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證「三恪二王後」,以為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後,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新!!: 修武县和二王三恪 · 查看更多 »

云台山 (河南)

云台山古称“覆釜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山脉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云台山是一个集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达190平方公里。云台山景区又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新!!: 修武县和云台山 (河南) · 查看更多 »

张宠则

张宠则(),唐朝妃嬪,河内郡修武县人,祖先因官居魏郡邺城。唐高祖李渊的宝林。 她的祖父张肃是隋朝襄安县令,父亲张文成是敦煌郡书佐。隋文帝开皇九年张宠则出生,张宠则选入唐高祖后宫。武德四年(621年),生高祖十三子滕王李元懿。十一月,被封为宝林。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逝世。贞观十年(636年),李元懿封郑王。二月二十日,唐太宗尊张宠则为郑国太妃。李元懿任潞州刺史,张宠则随儿子赴任。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一日(645年2月12日)后,张宠则在潞州去世,年五十七岁。.

新!!: 修武县和张宠则 · 查看更多 »

张导

张导,字景明。河内郡修武县人。东汉末年人物、钜鹿郡太守。 张导在光和三年(180年),为钜鹿太守。当时漳河泛滥,他和郡丞彭参、郡掾马道嵩治理漳河。以修《漳河神坛碑》。董卓秉政后,山东群雄举兵反对。张导亲自登坛歃血,奉辞奔走,使得以袁绍为盟主。袁绍派张导(张景明)、郭图(郭公则)、高幹(高元才)等人说服韩馥,使他让冀州给袁绍。后来,因过错受到夷灭之祸。.

新!!: 修武县和张导 · 查看更多 »

张嘉福

张嘉福(),修武人,唐朝和武则天的周朝的官员,唐殇帝年间短暂拜相。.

新!!: 修武县和张嘉福 · 查看更多 »

张述元

张述元(),山东梁山人。男,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人物、法学家。.

新!!: 修武县和张述元 · 查看更多 »

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宋代中国北方著名民间窑场。窑址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当阳村所在的当阳峪南岭,因此按照地名命名为“当阳峪窑”,又名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 该窑出产陶瓷种类繁多,是宋代全国风格最多变、造型装饰手法最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窑场。其中的剔花瓷器在磁州窑同类产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影响深远,另外,由于窑场规模极为庞大,也被称作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2006年窑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新!!: 修武县和当阳峪窑 · 查看更多 »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新!!: 修武县和後趙州郡列表 · 查看更多 »

修获武县

修获武县,中华民国时期旧县名。 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由河南省修武、获嘉、武陟县相邻地区析置。以三县首字为名。1948年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河南抗日根据地县份 Category:河南解放区县份 Category:焦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修武县 Category:获嘉县 Category:武陟县 Category:1945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48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修武县和修获武县 · 查看更多 »

修陟县

修陟县,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旧县名。 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初由河南省修武、武陟两县析置。治所在小董(今武陟县小董乡)。以两县首字为名。同年9月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河南抗日根据地县份 Category:焦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修武县 Category:武陟县 Category:1945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45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修武县和修陟县 · 查看更多 »

修武站

修武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是新月铁路上的火车站,建于1904年,由郑州铁路局管辖。.

新!!: 修武县和修武站 · 查看更多 »

修武西站

修武西站是郑焦城际铁路的一个站点,为一座新建车站,建筑面积为2999.57平米,站房层高12.25米,2013年12月26日开工。2015年5月开通。.

新!!: 修武县和修武西站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修武县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前273年

没有描述。

新!!: 修武县和前273年 · 查看更多 »

石崇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勃海郡南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縣)。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子,西晉著名官吏、盜賊。為人豪奢但又文藻不凡,八王之亂時遭孫秀誣陷,被處死。.

新!!: 修武县和石崇 · 查看更多 »

王印川

王印川()字月波,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见《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民国政党史》、《民国職官年表》.

新!!: 修武县和王印川 · 查看更多 »

王璠 (天順進士)

王璠,字文玙,河南修武人,王懋长子。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乡试亚元。天顺四年(1460年),登庚辰进士二甲,授亚中大夫,任刑部四川司主事,后升刑部员外郎、安徽安庆府知府。.

新!!: 修武县和王璠 (天順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新!!: 修武县和王戎 · 查看更多 »

王懋 (知府)

王懋,修武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有兄王愈。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其中進士,為海豐縣知縣。後超擢為西安知府,有政績聲望。正統十年(1445年),朝廷考核官吏,楊瓚與葉錫、趙亮等人以“治行卓異”得到保薦。有子王璠。.

新!!: 修武县和王懋 (知府) · 查看更多 »

祝钦明

祝钦明(),字文思,唐朝、武周官员,唐中宗年间任宰相,还是著名儒家学者,但中宗驾崩后因曾奉承韦皇后而遭到诟病。.

新!!: 修武县和祝钦明 · 查看更多 »

程明升

程明升(),字象悬,河南省灵宝县老城新街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组织学生参加五卅运动。1929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1936年春,程明升到焦作中福公司任电气技师。1938年,担任民国修武县长,组织当地抗日。1939年,调任八路军总部第一兵工厂担任厂长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工部副部长、东北电业管理局局长、中央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

新!!: 修武县和程明升 · 查看更多 »

群英水库

群英水库是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一座水库,位于大沙河上,建于1971年。水库正常库容为1247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165平方千米,海拔为477米。.

新!!: 修武县和群英水库 · 查看更多 »

焦作市

作市,古称山阳、怀州、怀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处黄河中下游北畔,是焦太线-焦柳线上重要的城市,属于中原城市群。全市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人口353.4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焦作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焦作人文荟萃,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及竹林七贤山涛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20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此大规模开采煤矿,焦作成为“煤城”。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焦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为口号转向发展旅游经济,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等多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被称为“焦作现象”。.

新!!: 修武县和焦作市 · 查看更多 »

韓簡 (唐朝)

韓簡(),封魏郡王《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后进昌黎郡王《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一,晚唐军阀,控制魏博。黄巢起义后,朝廷权威瓦解,韩简试图武力吞并邻镇,失败后,所部推举将领乐行达取代他。韩简最后忧虑而死,一说被杀。.

新!!: 修武县和韓簡 (唐朝) · 查看更多 »

道清铁路

道清铁路是今河南省豫北的一条铁路。跨浚县、滑县、汲县、新乡、获嘉、修武、河内等7县,长150公里。1907年建成。.

新!!: 修武县和道清铁路 · 查看更多 »

道教名山

道教名山指被道教作为圣地(洞天福地)的山峰或山脉,例如中国的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和青城山被称为四大道教名山。.

新!!: 修武县和道教名山 · 查看更多 »

菏宝高速公路

菏泽-宝鸡高速公路,简称菏宝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3511,属于国家高速G35的联络线。它的起点在山东菏泽,途经东明、河南长垣、新乡、获嘉、修武、焦作、博爱、沁阳、济源、山西王屋镇、垣曲、绛县、闻喜、万荣、陕西合阳、蒲城、铜川、彬县、凤翔,终点在陕西宝鸡。.

新!!: 修武县和菏宝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新!!: 修武县和西周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修武县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马建国

建国()河南修武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修武县和马建国 · 查看更多 »

諸葛爽

諸葛爽(),山东博昌人,生年不详,唐朝将领,一度控制河陽,在朝廷和黄巢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齐政权之间摇摆不定。.

新!!: 修武县和諸葛爽 · 查看更多 »

魏安釐王

魏安--王,或作魏安禧王、魏安僖王,原名魏圉,魏昭王之子。 前277年,其父魏昭王魏遫逝世,繼任魏王。 前276年,秦國武安君白起攻取二個城市;封其弟魏無忌為信陵君(今河南寧陵)。 前275年,秦相國兼穰侯魏冉率軍進攻,韓軍赴援敗戰折損四萬人,韓將暴鳶投奔國都大梁;國府割讓八個城市求和,魏冉不理再度進攻,敗魏將芒卯,佔領北宅,包圍國都大梁,國府割讓溫城求和。前274年,警覺到局勢緊張,與齊國再訂南北合縱同盟,秦國反應強烈,魏冉再進攻奪取四個城市,殺四萬人。 前273年,與趙國聯合攻擊韓國,包圍華陽;秦相國魏冉在韓使陳筮遊說下,會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急行八天,赴華陽擊敗芒卯軍,三員大將遭俘,被殺十三萬人;大臣段干子請割南陽予秦求和,蘇代進言諫阻,遂決議不納蘇代之諫以割讓南陽求和,而集中力量保衛修武。同年白起進攻魏國,孟嘗君田文舉薦芒卯為主帥,白起在華陽大敗魏軍,芒卯戰敗而逃,田文失勢後,他的許多門客投奔魏無忌門下。 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請求魏國救援,魏安--王懼怕秦國,不敢進軍。魏無忌請求如姬從魏安--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晉鄙見了兵符,表示懷疑,隨行的朱亥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以精兵八萬開赴前線,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魏安--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 前243年,安--王與魏無忌同年病死。 《韩非子·有度第六》稱「魏安--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王死而魏以亡。」儼然中兴之主。.

新!!: 修武县和魏安釐王 · 查看更多 »

豆盧欽望

豆卢钦望(),又名望之,字思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昌黎徒河。唐武则天时宰相。.

新!!: 修武县和豆盧欽望 · 查看更多 »

边大绶

邊大綬,字素一,号长白,北直隶任丘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曾任陕西米脂縣知縣。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令邊大綬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掘毀李自成的祖父李海和父親李守忠的墳墓,“尽数伐掘”,将骨骸“聚火烧化”。不久因為害怕李自成報復,遂辭官。 入清後,补河南修武知县,顺治八年,任太原知府,曾為傅山開脫。顺治十三年,以病辭歸。著有《虎口余生记》。.

新!!: 修武县和边大绶 · 查看更多 »

辉县市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部,华北平原中的海河平原(河北平原)之上,全境为海河流域。隔太行山西邻山西省陵川县,北邻山西壶关县,河南林州市,南邻获嘉县,修武县,东邻淇县,东南邻新乡县,新乡市,卫辉市,行政区划下属于地级新乡市。有漢、回、蒙古、藏、壯、滿、侗、彝、土家9个民族。.

新!!: 修武县和辉县市 · 查看更多 »

范庭兰

范庭兰(),中華民國軍人,官至少將。他為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新!!: 修武县和范庭兰 · 查看更多 »

范正脉

范正脉,字介子、號龍圖,河南修武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未散館改翰林院檢討。官至浙江糧運使。.

新!!: 修武县和范正脉 · 查看更多 »

茅戎

茅戎,先秦戎人的一支,周朝初年活动于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一带,一说分布于在河南省修武县、济源市西一带。亦称贸戎。 秦穆公元年,伐茅戎(茅津),获勝。秦穆公伐晋国,从茅津渡黄河,封崤山之尸而还。周定王十七年(前590年),周朝王师背盟来击茅戎,反为茅戎击败于徐吾氏。或说茅戎即髳。以后渐融合于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

新!!: 修武县和茅戎 · 查看更多 »

郑文宝

鄭文寶(),字仲賢,汀州寧化水茜乡郑家坊(今屬福建)人。 生於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深得徐鉉真傳,初事李煜,累官校書郎。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淳化二年(991年),调任殿中丞,出使四川、陕西。历官大理评事、颖洲通判、陕西转运使。祥符元年(1008年),官至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 鄭文寶善小篆,留世作品有《峄山碑》,徐铉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又工詩,有“水暖凫翳行哺之,溪深桃李卧开花。”之句(《题绿野堂》),欧阳修赞叹说“不减王摩诘、杜少陵。”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逝世于襄城。著有《南唐近事》二卷、《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

新!!: 修武县和郑文宝 · 查看更多 »

苗晉卿

苗晉卿(),字元輔,上黨壺關人。唐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官员,官至侍中(宰相)。.

新!!: 修武县和苗晉卿 · 查看更多 »

陟州

陟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519年),河内民李厚德以浊鹿城(遗址在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李固村南)来降,置陟州,并置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即陟州治所。武德四年(521年),徙县治故修武,更修武县为武陟县,别置修武县;同年,废陟州,修武县改隶殷州。.

新!!: 修武县和陟州 · 查看更多 »

李雪三

李雪三(),原名李育林,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李雪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2日查阅。。.

新!!: 修武县和李雪三 · 查看更多 »

杜鵬舉

杜鵬舉(?-?)。生卒年不詳。唐代濮州(今濮陽)人,唐朝官员。.

新!!: 修武县和杜鵬舉 · 查看更多 »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是一类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

新!!: 修武县和桃花水母 · 查看更多 »

殷州 (隋朝)

殷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获嘉县(今河南省新乡市西南)。辖境约今河南省获嘉县一带。大业初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获嘉县,下辖获嘉县、修武县、武陟县、新乡县、共城县、博望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获嘉、修武、武陟等县。贞观元年(627年)又废。获嘉县、修武县、武陟县改属怀州,新乡县、共城县、博望县改属卫州。.

新!!: 修武县和殷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汲郡

汲郡,西晋时设置的郡。 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属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卫辉、新乡、辉县、获嘉、修武等市县地。其后治所、辖境屡有变迁。隋朝初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卫州为汲郡。西晋初太守王宏曾在此开辟荒地五千余顷。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新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焦作行政区划史.

新!!: 修武县和汲郡 · 查看更多 »

河南历史

河南古称豫州,是《尚书》、《尔雅》、《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设置河南道,北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为河南布政使司,通称河南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称中州,中原,中国等。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魏、隋、唐、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内。北宋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后,河南逐渐开始衰弱。.

新!!: 修武县和河南历史 · 查看更多 »

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本表所列仅限于河南省境内,作为国民经济独立预算单位的县与县级市。美元单位则以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

新!!: 修武县和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河南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累计有3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前列。.

新!!: 修武县和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河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明朝行政区划。.

新!!: 修武县和河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修武县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文物局提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上报国务院备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已经公布了7批共1575处文物保护单位,总数量居全国首位。.

新!!: 修武县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河北道 (清朝)

河北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新!!: 修武县和河北道 (清朝) · 查看更多 »

泽州县

泽州县,原为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端,南与河南济源、沁阳、博爱、修武交界,东至丹河与陵川县相接,西至沁河阳城、沁水县相连,北至界碑岭高平市毗邻,为通向中原的要冲,晋豫两省交界。县域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27个行政村,总人口52.6万。主要河流有沁河和丹河,均流入河南豫北平原。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境内秀丽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景人文观交相辉映。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

新!!: 修武县和泽州县 · 查看更多 »

洛南东汉帝陵

洛南东汉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大口乡、顾县镇和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寇店镇、李村镇。2008年,作为皇陵南兆域入选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12座帝陵,除了汉献帝的禅陵在焦作修武县,其它11座在洛阳附近。五座帝陵坐落在汉魏洛阳故城西北的邙山上,即邙山陵墓群中的东汉帝陵,另六座帝陵在汉魏故城东南的万安山麓,葬有汉明帝(显节陵)、汉章帝(敬陵)、汉和帝(慎陵)、汉殇帝(康陵)、汉质帝(静陵)、汉桓帝(宣陵)6位皇帝。.

新!!: 修武县和洛南东汉帝陵 · 查看更多 »

漢禪陵

汉禪陵,汉献帝刘协陵园,位于河南省修武县方莊镇古汉村南。墓为圆形,高7米,周长250米。.

新!!: 修武县和漢禪陵 · 查看更多 »

漢趙州郡列表

漢趙在劉淵、劉聰時期,其範圍控有晉朝的冀、兗、青、徐、豫、-并-、雍、司、秦一帶,然而實際控制範圍不大,劉聰時期,只局限在并州的一角(其餘部分在劉琨手中)和由劉曜坐鎮的關中一部分地區。黃河以北地區一帶由石勒所有,王彌的部將曹嶷控有青、兗、徐三州一帶,慕容鮮卑更是趁機向南統治到幽州的一帶。 劉曜時期,史稱「東不踰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隴坻,北不出汾、晉」,疆域範圍包括包括陝西中部以及山西西南、河南黑部、甘肅黃河以東一帶。.

新!!: 修武县和漢趙州郡列表 · 查看更多 »

浊鹿城遗址

浊鹿城遗址,是汉献帝退位后,以山阳公身份所获封国的都城遗址。浊鹿城又名浊城、清阳城、北修武城,遗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东北李固村南。 1989年7月,公布为修武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修武县和浊鹿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新乡专区

新乡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已撤消的行政区,在今河南省北部。1949年置,属平原省,专员公署驻焦作矿区。辖新乡、汲县、辉县、修武、武陟、获嘉、博爱、沁阳、温县、延津、原阳、济源、孟县13县及焦作矿区。 1952年,新乡专区划归河南省。1953年,专署迁驻新乡市。1954年,原濮阳专区所属长垣、封丘2县划入新乡专区。1955年,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1956年,撤销焦作矿区,改设焦作市,由省直辖。新乡专区辖14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新乡、安阳、焦作、鹤壁4市及原安阳专区所属安阳、林县、浚县、汤阴、濮阳、滑县、清丰、清丰、南乐、长垣10县划归新乡专区。专区辖4市、24县。 1960年,鹤壁市升为地级市;汤阴县划归鹤壁市。同年,专区辖县调整如下:.

新!!: 修武县和新乡专区 · 查看更多 »

方庄镇

方庄镇是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下辖的一个镇。.

新!!: 修武县和方庄镇 · 查看更多 »

方国

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中国商之际时的诸侯部落与国家。现今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方国”一词最初由孙诒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在甲骨卜辞中,有称为“某方”的国,又有不称“某方”的国。狭义的方国仅包含那些称为“某方”的国,而广义包括所有的与商王朝对称的国。多数方国规模较小,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还有少数方国规模较大,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如土方、羌方、周方等大的方国甚至达到了能与当时中原共主王朝商朝平等抗衡的规模。目前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使用的名称是商部落给这些方国附上的他称,其中与商部落敌对的方国的名称多为贬称,而与商部落友好的方国的名称多为中性名称。 判断甲骨卜辞中的国名是否属于广义的方国主要根据以下8种标准:.

新!!: 修武县和方国 · 查看更多 »

愛仁 (光緒進士)

愛仁(),漢姓向,字澤民,蒙古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愛仁為光緒乙酉舉人,丙戌貢士,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補殿試,成二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工部主事,改選河南羅山縣知縣,調補夏邑、內黃,歷署河內、修武、確山、柘城、虞城等縣知縣,加花翎知府銜,候補直隸州。.

新!!: 修武县和愛仁 (光緒進士) · 查看更多 »

懷州

懷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沁陽市。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设置怀州,治所在野王县(今河南省沁陽市),野王县在隋朝改名河内县。唐朝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武陟县、修武县、博爱县、获嘉县等县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是洛阳北面重镇。史思明攻打洛阳,率军据此。南宋初年梁兴忠兴军攻克截断金朝马纲之路。金朝天会年间改为南怀州,天德年间恢复。1257年改为怀孟路。.

新!!: 修武县和懷州 · 查看更多 »

懷慶府

怀庆府,明朝时设置的府,隶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元朝,稱為怀庆路,属于中行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设立,领六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下领六县,后割开封府的原武县、阳武县来隶,共领八县河内县、济源县、原武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阳武县。考评:冲,繁。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

新!!: 修武县和懷慶府 · 查看更多 »

曹参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漢知名的將領,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和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參與多次戰役,立功最多,作戰勇猛,成為漢軍中的主要人物,曾經負傷七十處,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名、高官十數人,封平陽侯。戰功雖高,劉邦論功時仍不及蕭何。後因蕭何推薦,繼任相國,雖然與萧何關係不睦,但仍然依循蕭的制度,實施無為而治,天下安定,世稱「蕭規曹隨」。.

新!!: 修武县和曹参 · 查看更多 »

怀庆路

怀庆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设置怀州,隋朝改治所野王县名为河内县,金朝一度改为南怀州。1257年,元宪宗改为怀孟路。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改为怀庆路,治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修武县、武陟县以西和黄河以北等地区。下辖河内县、孟州河阳县、济源县、温县、修武县、武陟县等州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怀庆府。1913年废除怀庆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河南的路 Category:焦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1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修武县和怀庆路 · 查看更多 »

晉朝司州行政區劃

司州在西晉初稱為司隸,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以後,全國分為十九個州部,在司隸地區設置司州。管轄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陝西省東南部和山東省西北一隅。治所首都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漢趙國主劉聰派遺劉曜、王彌攻破洛陽,俘獲晉帝司馬熾,司州大半淪沒於胡,東晉初全境易手。 永和五年(349年)及太元九年(384年)曾短暫收復,數年後又失,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收復司州黃河以南地區。.

新!!: 修武县和晉朝司州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修武脩武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