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俚人和南北朝
南越部落
南越部落,是古代中國岭南東部地区的主体部族,也是该地的原住民部落,種族上属蒙古人种。“南越”是指南越部落,也是嶺北華夏部落对嶺南百越(亦称「百粤」)包括南越、西甌、雒越在內的諸部落总称。百越並非民族概念,只是古代南方各部落的泛称,或者说,是对主要居於中國南部及越南北部的古代越人总称。而南越人是百越的一支,居於漢地南部(廣東)。在中原华夏居民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人一直是岭南東部地区的原住民。 南越是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古代部族,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廣東的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雖然當時嶺南地區至少形成大約驩兜、縛婁、陽禹、伯慮、蒼梧、西嘔、儋耳、雕題(與儋耳同位於海南島)、駱越(主體位於今越南境內)等九個土邦,但仍然是屬於原始社會的部落,并没有出現私有制的經濟制度,不是奴隸社會的國家,也不存在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一類的國家要素。 随着秦始皇南征百越,嶺北地区的居民持续南迁,原住民南越人与北方南來的嶺北居民长期杂居,於是嶺南東部的南越人逐漸與中原人融合演变形成漢民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廣東,而嶺南西部的土著居民如西甌、雒越等部落后来各自演变为京族、黎族、壮族等民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广西、海南、云南東南部及越南北部等地。 除了南越部落外,位於五嶺以南的嶺南西部百越部落還有西甌和雒越,先後建立文郎國與甌貉國。.
查看 俚人和南越部落
大唐雙龍傳
《大唐雙龍傳》是黃易所著的一部融和歷史、軍事、玄幻的武俠小說。本篇以隋末唐初為背景,用宏大的歷史企圖,來翻轉顛覆隋末唐初的史觀敘述;用武俠小說承載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的交會融合,全套書共500餘萬字,曾被改編成電視劇、漫畫和遊戲等。其續作為《日月當空》。 《大唐雙龍傳》自1996年開始連載,2001年完結,平均單月一本,香港由黃易出版社出版,台灣則由萬象出版社出版(一至五十九冊),2000年因萬象出版社積欠稿費,六十至六十三冊由香港直接發出至台灣出售,均63卷;後經黃易本人修訂,香港由黃易出版社發行修訂珍藏版,台灣由時報出版發行修訂版,兩者皆20卷。中国大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於2010年發行10卷套裝版。 書中包含了軍事、歷史、天文、建築、醫術、科學、宗教、宇宙奧秘、藝術美學等中國幾千年文化智慧的精髓,其中更有對生命哲學的省思,裏面所呈顯的生命選擇與心靈成長特質與其他武俠作品大不相同,是中國古典文化知識與武俠的融合。.
查看 俚人和大唐雙龍傳
孫吳
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孫策奠基、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且受封为“吴王”,定國號為“吳”。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在三国之中,东吴水軍最強,佔領扬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亡于西晋。.
查看 俚人和孫吳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查看 俚人和三国
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其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查看 俚人和廣府民系
俚人
俚人,中国南方古代民族,是发源于广东境内的古越族一支骆越,属南越族後裔的一個分支。东汉改称“里人”。.
查看 俚人和俚人
俚語
俚語是指民間非正式且較口語的詞句。《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王彥章傳》中记载,「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俚语亦作里語、俚言。又叫方言,土话,民间非官方的腔调和语言习惯。.
查看 俚人和俚語
俚话
俚话可以指:.
查看 俚人和俚话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查看 俚人和刘宋
冼夫人
夫人(),高涼郡(今广东省境)俚人(百越的分支),為俚人傑出的女領袖和軍事家。南梁宋康郡夫人、陳朝石龍太夫人、隋朝譙國夫人,諡誠敬夫人。.
查看 俚人和冼夫人
冼義哲
冼義哲 ()澎湖馬公人,青年佔領政治發起人,曾任樹黨第1、2屆中央執行委員,從事環保運動、反賭運動,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澎湖縣立法委員選舉。2016年擔任樹黨黨主席,於2017年卸任。。.
查看 俚人和冼義哲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为南梁俚人领袖冼夫人之陵墓,始建于隋朝,在宋、明、清均有重修。其遗址面积约13530平方米,是广东考古发现的首个隋唐墓园建筑实例,墓周围的地形地貌尚存,较完整地保存了历史环境风貌。自2002年7月17日起,冼氏墓被纳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又被进一步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茂名市境内的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俚人和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馮盎
馮盎(),字明達,南朝人,高州良德人。北燕馮氏后裔、唐朝高力士的曾祖父。唐朝越國公。.
查看 俚人和馮盎
高凉郡 (东汉)
高凉郡,中国古代的郡。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分合浦郡置,治所在恩平县(今广东省恩平市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电白、阳江、恩平、阳春、茂名等地。西晋时,移治安宁县(今广东省阳江市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朝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高州为高凉郡。 南朝末,保障岭外数州安宁的冼夫人,即本郡的俚族首领。 Category:东汉的郡 Category:东吴的郡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东的郡 Category:江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查看 俚人和高凉郡 (东汉)
黎族
黎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列中国大陆第18大民族。海南是黎族世居地,除海南以外,现代黎族聚居区分布于中国大陆贵州、广东、广西和江西等省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华地区黎族人口有1,248,022人,其中海南有1,172,181人,占黎族人口的93.9%列第一位,其次是中国大陆贵州省,有56,082人占黎族人口的4.5%列第二位,但實際上貴州的“黎族”並非民族學意義上的黎族,而是一支來源和黎族無關的少數族群“里民子”,只是因為他稱接近被劃爲黎族;中国大陆广东、广西、浙江和云南四省黎族人口超过千人,依次列第三至第六位,其余各个省份及现役军人均有黎族人口分布。.
查看 俚人和黎族
茂名市
茂名市(邮政式拼音:Mowming),別称南方油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75平方公里。茂名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全市户籍人口747.17万人(2010年末),常住人口681.78万(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辖区常住总人口121.77万人,城市人口61.16万人,通用粤语、普通话,黎话、客家话为部分地区通用语,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俚人和茂名市
里人
#重定向 俚人.
查看 俚人和里人
李賁
李賁(,外紀卷之四: 春三月辛亥,南帝在屈獠洞中,日久,肙瘴病薨。)又稱李南帝(),是公元6世紀中期越南北部地區領袖,萬春國的開國君主。 李賁為龍興太平(今越南太平省)人,出身地方俚族有勢力家庭。其七世祖來自中國,因西漢末年的戰亂而來到交州避難。李賁曾出仕南朝梁,但因為戰亂,回到故鄉。當時出身貴族的交州刺史蕭諮為政苛刻殘暴失去民心。任職德州監的李賁趁林邑國進攻交州之際,與蔡樽、趙肅等合謀,於541年十二月集合交州數州人士起兵,蕭諮逃亡到廣州。542年春季,李賁勢力佔領交州州政府所在地龍編,並以其為根據地。李賁勢力控制當時位於越南北部,梁朝管轄下的交州和德州的地區。 543年四月,當時位於越南南部的林邑國攻破李賁的地盤德州。李賁遣部將范脩征討林邑,在九德將其擊敗。 544年正月,李賁自稱“南越帝”,改元天德(亦作大德),建立國號“萬春”,定都龍編。「萬春」一名,據黎崱《安南志略》的說法,是李賁「建萬春臺居之」。另據後黎朝官修史籍《大越史記全書》稱,「萬春」意為「望社稷至萬世」。越南史籍又稱李賁為「李南帝」。 545年五月,以新任交州刺史楊瞟、司馬陳霸先、定州刺史蕭勃爲首的梁朝部隊先後在朱鳶縣(今越南海兴)和蘇歷河口擊敗了李賁。梁軍包圍了李賁退守的嘉寧城。546年正月,梁軍攻陷嘉寧城,李賁逃奔屈獠(今越南永福省)洞蠻族。546年九月,李賁率領二万人屯駐典澈湖一帶(今永福省沼澤地帶)制造船艦,陳霸先指揮軍隊趁在一個夜晚江水漲而注入湖中之時進攻,李賁部眾潰敗,又逃奔屈獠洞蠻族。 548年李賁死後,李賁的兄長李天寶集結殘部二萬人逃到九真郡地區繼續領導抗梁,集結殘部二萬人進攻德州,隨後又北上包圍愛州;但都被陳霸先率軍擊敗。 550年起梁朝混亂,陳霸先率軍北上;交州及鄰近地區空虛,於是又重新歸入前李朝的勢力範圍。李天寶於555年病死,由李賁部下將領趙光復和李佛子分別領導。571年,趙光復死後,李佛子統一當時前李朝的勢力。前李朝一直持續至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才被隋朝兼併。.
查看 俚人和李賁
歐姓
歐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與欧阳、欧候、区同出於一個源頭。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1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三十四位姓氏,欧氏在台湾排名七十二位,在粤、湘、川地区影响较大。当今欧姓族群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欧姓族群与古代的越族,俚人漢化有密切的關係。.
查看 俚人和歐姓
沈君高
沈君高(),字季高,吳興人《陳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書。父巡,素與高祖相善,梁太清中為東陽太守。侯景平後,元帝徵為少府卿。荊州陷,蕭詧署金紫光祿大夫。……君理第六弟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剛直,有吏能。以家門外戚,早居清顯,歷太子舍人、洗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戶尚書。父巡,元帝時位少府卿。魏平荊州,梁宣帝署金紫光祿大夫。……君理弟君高、君公。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剛直,有吏能。位衛尉卿,平越中郎將、都督、廣州刺史,甚得人和。卒,諡祁子。,南陳官员。 沈君高的祖父沈僧畟是南梁左民尚書;父親沈巡和陳霸先交好,在太清年間擔任東陽太守,侯景平定後得梁元帝徵任為少府卿,之後荊州失陷,被西梁蕭詧任用為代理金紫光祿大夫;兄長太子少傅、望蔡縣侯沈君理。沈君高年少知名,個性剛直,有當官的才能,因為家世早就到達清要显达的官位,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太子中舍人、陳頊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 太建元年(569年),南陳東部水災,百姓饥饿疲惫,朝廷任命沈君高為貞威將軍、吳縣縣令,很快就除授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衛尉卿。之後他外任宣遠將軍、長沙王陳叔堅的長史、南海太守,行廣州事。朝廷打算將他的女兒嫁給長沙王為王妃,但他推辭了,於是再次擔任衛尉卿。太建八年(576年),詔授沈君高為持節、都督廣等十八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嶺南俚人、僚人世代互相伐,他作為文职沒有武才,推心置腹地安抚兩族人,令人民和睦。太建十年(578年)他在任內去世,虛歲四十七,贈散騎常侍,諡祁子。.
查看 俚人和沈君高
亦称为 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