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子女、厨房、教堂
子女、厨房、教堂(Kinder, Küche, Kirche,或称“3K”,die drei K)是一句传统的德语口号,描述了德国传统价值观中保守的女性社会角色,即妇女应照顾并教育子女、处理家务并遵循教会的道德规范。 这句口号通常被认为出自威廉二世或其妻子奥古斯塔·维多莉亚。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凡尔德在1870年出版的《德国谚语:德意志民族的宝库》一书中,收录了“虔诚妇女的4个K:教堂、客厅、厨房、子女”,他在书中记载这句话来自16世纪Johannes Mathesius对便西拉智訓的评论。 这句口号在纳粹德国时期亦被着力宣传。二战结束后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此句口号逐渐消失于公众话语中。.
七十士譯本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或用羅馬數字「LXX」表示70這個數字;在一些重要的著作亦有使用 \mathfrak 來表示),是新約時代通行的希伯來聖經的通用希臘語譯本。這個譯本估計於公元前3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分多個階段於北非的亞歷山大港完成,最遲於前132年完成。這譯本普遍為猶太教和基督教信徒所認同。全卷書除了包括今日普遍通行的《聖經·舊約》以外,還包括次經和猶太人生活的文獻。.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七十士譯本
伊加尔·雅丁
伊加尔·雅丁(Yigael Yadin,יִגָּאֵל יָדִין,),出生名伊加尔·素克尼克(Yigael Sukenik,יגאל סוקניק)是著名以色列考古学家、政治家,曾担任以色列国防部副部长。.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伊加尔·雅丁
便西拉的字母
《便西拉的字母》(The Alphabet of Ben-Sira),又譯本司拉的知识,是中世紀時期一份佚名文獻,講述到《舊約聖經》次經裡的《便西拉智訓》的作者、希伯來先知便西拉的生平,由受孕、出生、受教育到長大成人。《便西拉的字母》用希伯來語書寫,另外還有以亞蘭語書寫的古版,但內容略有不同。成書時間估計在公元7世紀至11世紀,很可能在10世紀。 在文獻中,便西拉以先知耶利米的兒子的身份被帶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面前。尼布甲尼撒二世在法庭上向便西拉揭示四道神諭,並要求便西拉解釋這四道神諭的意思。便西拉於是利用了希伯來語的22個字母作開首,講述了22個故事來回應國王的問題。.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便西拉的字母
傳道書
《傳道書》(希腊语:Ἐκκλησιαστής、Ekklēsiastēs,קֹהֶלֶת,qōheleṯ)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四卷,为大多数基督教派系承认。标题“传道书”(Ecclesiastes)是拉丁文转写希腊译文,希腊文则译自希伯来文 Kohelet(即“召集人”,但常常译为“教师”或“传道人”),文中作者使用了化名。 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中东神秘自传传统中主角将自己成为国王,回顾经历并吸取教训以自省。作者自称为:“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即所罗门),讨论生命的意义及最佳生活方式。他宣称人类所有活动都是内在的 hevel,即“虚空”、“无用”、“捕风”,无论智慧愚拙,人固有一死。传道人明确表示智慧是有助于过好尘世人生。在不知不觉中,人应该享受每日简单的快乐,如吃喝劳作,这都是上帝的恩典。经文以劝诫总结全文:“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12:13)。 《传道书》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学。一些名言与英美文化共鸣,亚伯拉罕·林肯在1862年国会致词时参考。美国小说家托马斯·伍尔夫也对其大加赞赏。.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傳道書
經外書
經外書類似次經,不過所指略為不同。經外書泛指基督教或新教教徒認定;天主教所屬聖經與基督教聖經中差異的部分多餘經文。經外書產生的主因,在於1611年詹姆士王道版聖經後,新教教會陸續將部份經文自聖經中刪除,用意為大眾提供比較短小、經濟的聖經版本。至此,多數基督新教信徒認為此部分遭刪除經文屬天主教,並稱為經外書。 經外書最廣為人知的為《死海手卷》、《所羅門的智慧》與《薩拉克的智慧》,這部分經外書含有大量諺語和智慧格言的書,而經外書所呈現的宗教為一個更加超自然的宗教,是一個強調體驗天國或靈性境界的宗教。.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經外書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Robert Grosseteste ; 拉丁文:Robertus Grosseteste;约),英国政治家、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和林肯教区主教。格罗斯泰斯特出生于萨福克郡的一个贫苦家庭。在他逝世以前已在英国本土被广泛称颂为圣人,但没有进行正式的封圣仪式。A.C.克龙比称他为“中世纪牛津的传统科学论,甚至是现代英国智慧论的真正创始人。”.
聖經
《聖經》(ביבליה;Βίβλος;Biblia; Bible,原意「書」)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的經典。猶太教的圣经是《塔納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舊約與新約。.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聖經
聖經作者
聖經作者列出聖經各卷書的作者和編修者。一般學者認為,聖經中只有極少數是個人創作,大部分的卷書在創作後都經過長期編修才形成現今所知的聖經。此條目概述了多數當代學者們的結論,包括猶太教或是基督教的傳統觀點。 基督教會則声称「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聖經因此是神代表的話語,只是透過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傳達,并认为大部分的卷書都只有一或二位作者,且整部聖經的作者總數約40多人。.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聖經作者
西乃抄本
西乃抄本(קודקס סינאיטיקוס,Σιναϊτικός Κώδικας,Codex Sinaiticus),又譯為西乃山抄本或西奈抄本,一系列以通用希臘語寫作的《聖經》抄本。19世紀在聖凱瑟琳修道院發現,並於20世紀發現更多的抄本。於4世紀以安色爾字體寫成,是現在年代最早的《新約聖經》抄本,在新約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大部份抄本,現存放在大英博物館中。 它包含《新約聖經》及《舊約聖經》。希臘文的《舊約聖經》(即七十士譯本)差不多完整無缺,連同完整的《新約聖經》、《巴拿巴書》及部份《黑馬牧人書》。.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西乃抄本
阿拉伯狼
阿拉伯狼(學名:Canis lupus arabs)是狼的一個亞種。曾经广泛分佈於阿拉伯半島,但現在仅生活在以色列南部、阿曼、也門、約旦、沙地阿拉伯等地的较小范围内,在埃及西奈半島的部分地区可能也有分布。.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阿拉伯狼
次經
次經(又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区别于“”,Protocanonical Books;原文有隱藏、隱密的意思,引申為「神秘經典」之意。翻成英文是 secondary scripture 即第二正典)是指幾部存在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但不存在於希伯来文聖經的著作。或稱為旁經、後典或外典。一般認為,這些著作是猶太教抄經士在後期加入,或在翻譯的過程裡納入正典。但是也有幾卷的亞蘭文和希伯來文的抄本在死海古卷中被發現。次經不同於偽經,偽經的內容被正統神學認是否定基督的救恩,冒用他人之名寫作,並且與聖經的主要內容相違背或衝突;而次經只是未被納為基督教(新教)認可為舊約正典的猶太教著作。 对于次經的权威地位,教会中存在两种意见。其一以奧古斯丁为代表,认为次经乃是圣经的一部分;而另一种观点则更严格认为次经在权威上不及希伯来文聖經,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或研究教義的參考,而不能作为教义信仰的依据。耶柔米在他所翻译的圣经拉丁文武加大译本的译序中阐述了后一种观点。后世亦有一些教父和经院学者也都持这两种观点。但天主教與東正教一直以來,皆視次經為聖經的一部份,理由是世紀初已是如此。 马丁·路德整理翻译圣经时,追随耶柔米的意见,只把次經放在後頁作為附件,但未有刪除。現代主流新教只使用了傳統的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公元九十年尼吉亞會議所制定的希伯來文本作為聖經的舊約部分,认为次經没有希伯来文原始經文作為依据,而是以希腊文或亞蘭文寫作、紀錄或整理而成,故欠缺权威性。目前基督教的《聖經》中,天主教、東正教的《旧约聖經》版本包含次经的内容,而新教的聖公宗、循道宗、信义宗将次經放于旧约和新约之间,新教的归正宗和浸信宗等则无次經。.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次經
戰爭紀念建築
戰爭紀念建築是用來紀念在戰爭中的死者或傷者的建築物、古蹟、雕像或其他雄偉的建築物。.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戰爭紀念建築
旧约圣经
《舊約聖經》是基督教對《聖經》全書的前一部分的常用稱呼。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主要經籍《塔納赫》。《圣经》本身显示《旧约》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直到耶稣降生前大约500年完成,前后经历大约10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是由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納為《聖經全書》的前部分。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很多内容也相同。不同的基督宗教所承認的《舊約聖經》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東正教版本承認50--;基督新教版本則為39--。 《舊約聖經》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書和先知书四部分。舊約聖經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寫成及被輯錄成書,在基督教的教義看来與耶稣诞生后成書的《新约圣经》相承。.
查看 便西拉智訓和旧约圣经
亦称为 德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