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侗台語

指数 侗台語

侗傣语系,又称壯侗語系、傣-卡岱语系(Tai–Kadai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划分的一個語系,有70種語言,主要分佈在東南亞、中國南部,重要語言有壯語、黎語、泰語、寮語等。這個語系在中国稱为「壯侗語族」(或稱「侗傣語族」、「壯傣--語族」、「傣--語族」、「黔台--語族」等,見覃國生 1997;梁敏、張均如 1996),長期被认为是汉藏语系的一部分,但国际學術界普遍将其视作一個獨立的語系。侗傣语系和南島語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些研究者建議將這兩者聯合起來,構成一個「南-傣語系」,不過,這個見解在語言學家當中仍然有爭議。一般认为,侗傣语系的发源地在中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一带。从基本词汇的分歧来看,侗傣语系的分化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到3000年。.

18 关系: 加-岱語族卡岱南越国台-卡岱語系壮侗语系壮侗语族壮语壯侗語系壯侗語族布依语德宏傣语侗台語系侗台语系傣仂語粤语阿洪姆人闽南语苗瑶语系

加-岱語族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加-岱語族 · 查看更多 »

卡岱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卡岱 · 查看更多 »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新!!: 侗台語和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台-卡岱語系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台-卡岱語系 · 查看更多 »

壮侗语系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壮侗语系 · 查看更多 »

壮侗语族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壮侗语族 · 查看更多 »

壮语

壯語(Vahcuengh;老壯文:Vaƅcueŋƅ;方塊壯字:話僮)是对壮族所说的一系列壯侗語系侗台语族壮傣台语支(或称壯傣語支)语言的统称。壮语的使用者大部分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与其毗邻的云南省和广东省部分地区。 壮语可以分为北部和南部两组土语群,这两组土语群之间沟通存在困难,因而这些壮语的土语都被国际学术界认定为独立的语言;但在中国大陆,當地學者卻將所有壮话认定为同一种语言,而兩個土語群被視為壯語這種語言的方言,之下又分为若干土语。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壮语并非是单一起源的一组语言。北部的各种壮语与贵州省境内包括布依语在内的壮傣语族语言形成方言连续体——;而南部的各种壮语,则与越南境内的侬语、岱依语和高栏语形成方言连续体——中部台语支。所有这些语言的总使用人口接近2000万。 标准壮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承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广西不少机构的牌匾上都写有新壮文,但并未颁布相应的《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来确定其官方语言地位。标准壮语是以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的壮语为标准音,兼收其他方言的一些词汇而制定的,因而与北部各壮语比较接近。壮语的标准书写系统为壮文,是以标准壮语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拉丁文字。.

新!!: 侗台語和壮语 · 查看更多 »

壯侗語系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壯侗語系 · 查看更多 »

壯侗語族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壯侗語族 · 查看更多 »

布依语

布依语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布依族的語言,属壮侗语系侗台語族台語支。分布在贵州省南部。使用人口约200万。越南的热依族也说布依语。 在贵州省的布依语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第一土语又称黔南土语,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第二土语又称黔中土语,使用人口为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郊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第三土语又称黔西土语,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一带,这个土语区的语音有着比较独特的特征。 布依语语言特点和这一语支的其他语言大体相同。单音节词占优势。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从语族的角度看,布依语的声母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相比,简化与合并较快。布依语的句子可以分析出一层、两层到多层的词组。 布依语从西南官话(主要是昆贵片和黔南片)中吸收了一些现代汉语借词。 现行的布依文是放弃布壮文字联盟方针之后,于1981年至1985年间拟定的。以布依族较为集中、语音较有代表性的望谟县复兴镇话(属布依语第一土语区)为基础。.

新!!: 侗台語和布依语 · 查看更多 »

德宏傣语

iso3 德宏傣語,又称傣纳语、傣那語,是德宏傣族人的語言,主要分佈於中國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和保山市,缅甸、老挝也有分布。屬於侗台語系台语支,和泰語有親屬關係。有自己的文字——德宏傣文,或叫傣纳文,類型屬於元音附標文字。中國官方認定操該語言的族群為傣族的一支,並把德宏傣文整理成德宏自治州的官方語文。緬甸官方認定操該語言的族群為撣族。德宏傣语和掸语十分接近。.

新!!: 侗台語和德宏傣语 · 查看更多 »

侗台語系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侗台語系 · 查看更多 »

侗台语系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侗台語和侗台语系 · 查看更多 »

傣仂語

傣語(ᦅᧄᦑᦺᦟᦹᧉ,kam tai lue;或傣泐語)屬於侗台语族台語支,泰族支系泐人的語言,是泰語的一种方言,称为泰语西双版纳话,或泰语泐方言。有自己的文字——老傣文和素可泰文。使用人口分佈于中國(西雙版納州和江城县)30多萬,緬甸30萬,老撾13萬,泰國100萬,越南5千多。操該語言的族群自稱泐,中國官方認定為傣族的一支,泰國認定為泰族的一個支系——泰泐,越南認定為盧族;泰语泐方言和泰國北部的阮方言有很大的一致性。泰语泐方言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官方語言之一,又被中国稱爲西雙版納傣語。.

新!!: 侗台語和傣仂語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侗台語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阿洪姆人

阿洪姆人(আহোম,อาหม,Ahom people),又译“阿洪人”、“阿豪姆人”,是泰民族在印度境内的分支。阿洪姆人的祖先是13世纪以后由中国云南德宏一带西迁的傣族,曾统治阿萨姆邦將近六个世纪。.

新!!: 侗台語和阿洪姆人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侗台語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苗瑶语系

苗瑶语是苗、瑶、畲等族群所使用的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学术界对于苗瑶语的语言系属分类有不同看法:华人和中国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族,即苗瑶语族;欧美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独立语系,即苗瑶语系。对于其内部特点、所包括的语言等,一般并无争议,所以在不讨论其系属分类时,即简称苗瑶语。 苗瑶语的使用者分布於中国的中南和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邻近中国的地区,主要为苗族、瑶族和畲族。这三个民族大约有1300万人口,其中使用苗瑶语的约占四分之三。 苗瑶语具体包括各地苗族使用的苗语、巴那语,各地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巴哼语、优诺语、炯奈语,以及极少数粤东畲族使用的畲语,等等。一般可以分为苗语支(族)和瑶语支(族),也有学者增加一个独立的畲语支。 西方学者多称瑶语支为“勉语族”(Mienic languages),同时称苗瑶语为“苗勉语”(Hmong–Mien languages)。.

新!!: 侗台語和苗瑶语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侗台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