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何嘉榮

指数 何嘉榮

何嘉榮(),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南縣嘉義區民雄鄉。.

17 关系: 中華民國歷任縣市長得票率張花冠侯海熊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嘉義縣縣長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陳適庸陳明文水牛厝牛將軍廟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歷任縣市長得票率

中華民國歷任縣市長得票率是從1951年起中華民國舉行的縣市長公民直選。.

新!!: 何嘉榮和中華民國歷任縣市長得票率 · 查看更多 »

張花冠

張花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嘉義,現任嘉義縣縣長。中興法商(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2001年張棄商從政,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立委,後加入民主進步黨。2010年獲第10屆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7年代表臺灣參加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大典。夫曾振農為已故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任多屆立委。張為嘉義首位女縣長,任內積極招商引資,參加活動常以創意變裝造型出席、言談幽默風趣,常對國家經濟建設發表建言。2017年主張嘉義縣市合併成「大嘉義」,提出蛋黃蛋白理論:縣市分治好比完整雞蛋分離出蛋黃與蛋白,但「蛋黃蛋白一起吃比較健康」。.

新!!: 何嘉榮和張花冠 · 查看更多 »

侯海熊

侯海熊,台灣政治人物,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前民主進步黨(民進黨)黨員,曾任律師、台灣台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第2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民進黨第2屆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嘉義縣黨部主任委員、泛亞國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4年間,台灣詐欺慣犯張儷瓊以中文假名「黃雅玲」與英文假名「Alin」打電話給侯海熊,自稱是三陽工業董事長黃世惠的女兒,說黃世惠外孫罹患肝病必須在三軍總醫院住院治療,請侯海熊代為安排病床;侯海熊信以為真,被詐騙新台幣6550萬元。事後張儷瓊避不見面,引起侯海熊懷疑,侯海熊直接打電話到三陽工業,得知黃世惠確實有一個女兒Alin長年居住國外、不太會說中文,才知道自己上當。2003年8月26日,棄保潛逃的張儷瓊在逛街時被其他被害人認出,當場被逮捕。 1985年嘉義縣長選舉,黨外推薦的侯海熊與中國國民黨(國民黨)提名的何嘉榮參選,侯海熊以七千票、9%選票之差落選。 1992年,侯海熊屢次向《自立早報》社長吳豐山指控當時《自立早報》主跑立法院新聞的記者羅碧霞的報導對他不友善,並揚言控告《自立早報》與羅碧霞。吳豐山找來羅碧霞詢問原委之後,與羅碧霞共同決定「任憑侯海熊去告」,羅碧霞照常主跑立法院新聞。1995年1月11日,由於侯海熊關切涉入洪福案(1994年洪福證券違約交割案)的立委翁大銘的公司被搜索一案,侯海熊被民進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中評會)以「時地不宜」為由開除黨籍,連帶喪失不分區立委資格,江鵬堅遞補其缺額。1995年3月25日,侯海熊因洪福案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1995年12月,侯海熊落選。 2001年10月,泛亞投顧停止對外營業。2002年9月2日,泛亞投顧正式申報停業登記,並已註銷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投信投顧公會)會籍。2009年,中福振業改選董事、監事,侯海熊當選監察人。.

新!!: 何嘉榮和侯海熊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

本條目之內容依照編輯先後順序排列.

新!!: 何嘉榮和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縣長

嘉義縣縣長是嘉義縣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第16屆民主進步黨籍的張花冠,於2009年12月5日當選,12月20日任職至今。.

新!!: 何嘉榮和嘉義縣縣長 · 查看更多 »

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任期從1999年2月1日至2002年1月31日。.

新!!: 何嘉榮和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何嘉榮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陳適庸

陳適庸(),台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南縣東石區鹿草鄉(今嘉義縣鹿草鄉)。.

新!!: 何嘉榮和陳適庸 · 查看更多 »

陳明文

陳明文(Chen Ming-wen,),臺灣的政治活動家,嘉義縣朴子鎮牛挑灣人。嘉義客運界名人陳福三之子,也是嘉義縣林派掌門人,東海大學哲學學士,曾任嘉義縣議員、議長,台灣省議員、嘉義縣縣長、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代理黨主席、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現任“台灣世代智庫”的董事長。.

新!!: 何嘉榮和陳明文 · 查看更多 »

水牛厝牛將軍廟

水牛厝牛將軍廟,是位於臺灣嘉義縣太保市南新-里-水虞厝水牛公園的廟宇,以祭祀水牛聞名 ,也曾是該縣著名的遊樂園地點。.

新!!: 何嘉榮和水牛厝牛將軍廟 · 查看更多 »

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選舉同時於1985年11月16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也是戒嚴時期最後一次縣市長選舉。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除了宜蘭縣、彰化縣、嘉義市、高雄縣等4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外,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何嘉榮和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台灣實行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一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1989年12月2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這是解除戒嚴及黨禁後,台灣首次大型地方選舉。 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在此次選舉中取得了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高雄縣、屏東縣等6個縣的執政權,取得重要的勝利。嘉義市市長選舉則由無黨籍人士張文英勝出,而其餘14位縣市長席次皆由中國國民黨籍人士贏得。 ,聯合新聞網.

新!!: 何嘉榮和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二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3年11月27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此次選舉包括金門縣縣長、連江縣縣長等福建省之縣份的行政首長首次進行的選舉。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臺灣省之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臺南縣、高雄縣、澎湖縣共6席,無黨籍人士何智輝及張文英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選舉與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而臺灣省其餘13個縣市與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則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聯合新聞網.

新!!: 何嘉榮和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三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7年11月29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八點至下午四點,在全臺灣省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各地投票所進行,總選舉人數11,809,277人,出席投票者7,784,908人,投票率為65.92%,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 在23個縣市中,民主進步黨贏得12個縣市的執政權,中國國民黨贏得8個縣市,而其餘3個縣市則由無黨籍人士贏得 ,聯合新聞網。除了第一次獲得23位縣市長中的過半席位外(在2014的縣市長選舉中再度獲得過半席次。),民主進步黨也首度在全國性的選舉中過半超越中國國民黨的得票率施正鋒,,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和國雜誌》第2期(1998年1月)。,而「綠色執政」下的人口也首次超過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民主進步黨官方網站。此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同為2000年總統大選後的中央政府政黨輪替奠定基礎。 此次選舉,老三台(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與有線電視「四台會」(超級電視台、東森電視、傳訊電視、環球電視)首度合作報導開票過程。超級電視台新聞部(當時總監為葉樹姍)、《新新聞》(當時社長為王健壯)聯合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當時召集人為施信民)等社運團體組成「超媒體、新媒體、跨社團1997縣市長選舉新聞網」,並設立本次活動的專屬網站《台灣戰國--》。.

新!!: 何嘉榮和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同時於於1998年12月5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選出第四屆立法委員共計225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8名原住民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和8名僑選立委。其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46名、原住民立法委員增加2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增加11名、而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增加2名。 由於本屆選舉具有200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8個政黨共推出共推出498位候選人,角逐225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123席,較上屆選舉略有增加。民主進步黨以大約三成的票數獲得70席,成長有限,得票率有所下滑。新黨則自上屆選舉大幅下滑至11席。新成立的民主聯盟則獲得4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3席,建國黨、新國家連線各1席。另外,無黨籍人士獲12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本屆選舉象徵中國國民黨自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敗選後,得以止跌回升。民主進步黨未有重大突破,但在臺北市北區、高雄市南區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新黨則在內鬨的陰影下,政治地位迅速下滑。雖然民主聯盟、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等新成立政黨發展空間有限,但民主聯盟在臺東縣超越國民新三黨、位居各政黨之首,金門縣則由無黨籍人士攻下。.

新!!: 何嘉榮和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14屆縣市長選舉,與第5屆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中華民國自由地區23個縣市(即臺灣省各縣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與連江縣,不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的行政首長。 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7時至下午4時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各地投票所進行,其中臺灣省選舉人數為12,789,246人,出席投票者8,499,252人,投票率為66.46%;福建省選舉人數為46,221人,出席投票者25,716人,投票率是65.76%。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皆取得了9個縣市的執政權,親民黨則取得臺東縣及連江縣2席。此外,金門縣縣長選舉則由新黨籍的李炷烽勝出,而無黨籍人士傅學鵬及陳麗貞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及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

新!!: 何嘉榮和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何嘉榮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