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佔領華爾街

指数 佔領華爾街

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或譯佔據華爾街)是一連串主要发生在纽约市的集会活动,由加拿大反消费主义组织广告克星发起。行動靈感來自2011年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尤其是发生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间的开罗塔利尔广场周围的集会与示威运动。行動於2011年9月17日開始,當日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示威,警方更一度圍起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阻止示威者進入。 活动的目标是要持续占领纽约市金融中心区的华尔街,以反抗大公司的贪婪不公和社会的不平等,反对大公司影响美国政治,以及金钱和公司对民主、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对法律和政治的负面影响。组织者试图通过占领该地以实现“尽可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之目的,具体要求在运动中逐渐产生。 10月1日,类似的集会运动出现在了华盛顿特区、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波特兰、阿布奎基、坦帕、夏洛特、西雅图、丹佛和緬因州波特蘭。 后来,該運動已發展成「一起佔領」(Occupy Together),蔓延至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各地,並在10月15日開始全球各大城市串連,亞洲包括郑州、台北、東京、首爾、香港、吉隆坡都有人加入響應。以及延续至今(2014)的土耳其、乌克兰和泰国等反对政商合一统治的、占领政府机构的行动。.

43 关系: 华尔街占领独立广场吉米·威爾斯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州)对新浪微博的争议左膠不眠之夜中國茉莉花革命中性牛奶飯店布魯克林大橋广告克星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弗利广场佔領中環佔領中環 (2011年)德國佔領運動匿名者臺灣行動公民不服從共识主动性光雕投影祖科蒂公园經濟日本化纽约经济大衰退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遊行示威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阿拉伯之春蓋伊·福克斯面具自由主义英國2011年10月梅根·凯利沈彤 (中國)消費主義我們就是那99%的人新闻编辑室集数列表15-M運動2011年10月2011年10月臺灣2011年英国骚乱2013年巴西抗议运动2013年土耳其反政府抗议运动9月17日

华尔街

華爾街(Wall Street)是一條位於美國紐約市下曼哈頓的狹窄街道,西起百老匯三一教堂,向東一路延伸至東河旁的南街,是橫跨紐約曼哈頓的金融中心。今日,「華爾街」一詞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同時也可以借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華爾街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部所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和也曾将总部设在这里。纽约市依靠华尔街成为了世界最具经济活力之城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不過,現時許多金融公司已經把總部遷離華爾街,取而代之的是曼哈頓的中城,以及紐約市其他外圍地帶諸如長島、威斯特徹斯特郡等地。.

新!!: 佔領華爾街和华尔街 · 查看更多 »

占领独立广场

占领独立广场(Occupy Dataran)是一个由马来西亚民间发起的社会运动,旨在争取属于社会大众的公共空间,让人民可以在首都吉隆坡地标独立广场自由地聚集,公开地讨论各种社会议题,并学习与创造实践民主的方式。这个社运的参与者从2011年7月30日开始,每个星期六晚上聚集在独立广场。他们自组吉隆坡人民议会,每周选出一位协调员、一位计时员、一位会议记录员、一位摄影、一位场务,由这些人控制议会流程。 人民议会的进行方式是:由协调员负责收集出席者提出的议题,再由出席者投票表决当天所要讨论的议题;每项议题的讨论时间限制在二十分钟内,出席者可针对议题发表想法、提出疑问或进行辩论;二十分钟讨论时间结束后,由出席者投票表决是否延续讨论该议题或进入下一议题;在讨论进行之际,出席者可用手势给发言者作出各种提醒,如请进入重点、重复您的话、提高您的声量等;如发言者对某一议题有具体的想法,可号召出席者成立工作小组,持续推动某一工作。 除了人民议会以外,占领独立广场参与者也在广场上进行非固定性的活动,比如集体练习瑜伽、绘画、艺术表演、物品赠送等。由于这项运动没有公认的领袖,活动均由个别人士自发号召,因此参与人数起伏不定,在人数最多时一度超过两百人,但在人数少时不足十人。警方和广场守卫的干扰也阻吓了一些有意参与者,自从占领独立广场运动发起以来,执法单位已经数度告诫公众勿参与这项集会,也一度将参与者驱逐出独立广场外。.

新!!: 佔領華爾街和占领独立广场 · 查看更多 »

吉米·威爾斯

吉米·多纳尔·威爾斯(Jimmy Donal "Jimbo" Wales,亦譯衛詹美,)是一名美籍企业家。他是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現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榮譽主席,同時擁有一家名為Wikia的公司。 威尔士,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曾就讀於那裡的一所預科學校——,之後在奥本大学獲得了金融學學士學位,然後在阿拉巴马大学取得金融學硕士学位。但在研究生院中,他在两所大学学习,但为了取得一个金融方面的工作,他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就离开了。之后,他成为了芝加哥某期货期权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1996年,他和两位伙伴创立了Bomis,一个重点介绍娱乐和成人内容,面向男性的门户网站。这家公司最终为Nupedia(2000-03),一个同行评议制的免费百科,和它的继承者维基百科,提供了起始资金。 2001年1月15日,威尔士与拉里·桑格和其他人创立了维基百科,一个免费,开放内容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在建立后人气不断上升,并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威尔士身为项目的促进者和代言人。他历史性地被赞为维基百科的一个共同创立者,但是他曾经争论过这一“共同”提名,声称自己是唯一的一个创立者。 威尔士,作为理事会认定的“组织创立者”,正在任职于维基百科基金会的理事会,一个由他协助建立,用来管理维基百科的非营利性慈善组织。2004年,他重新创立了盈利性维基社群网站Wikia。 2006年5月,吉米·威爾斯被《时代周刊》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新!!: 佔領華爾街和吉米·威爾斯 · 查看更多 »

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州)

奧--克蘭(英语:Oakland),當地華人及粵語常稱屋--崙,英语意為“橡樹之地”,俗稱「奧克城(Oaktown)」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沿岸的主要城市,也是阿拉米達縣縣治所在。奧克蘭和柏克萊位於舊金山灣區東邊,此區域也稱為「」。 奧克蘭建於1852年,早期居民為在舊金山上班的藍領階級。它的北方是著名柏克萊加州大學所在地;舊金山-奥克蘭海灣大橋連接的舊金山位於其西邊;西南方有阿拉米達島,南邊以聖利安卓為鄰。奧克蘭行政區內還有一個富裕的獨立城鎮皮蒙特(Piedmont)。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2006年统計,奧克蘭市是舊金山灣區僅次於舊金山和聖荷西的第三大城市,共有人口415,492人。2008年國會調查報告顯示奧克蘭在全美最危險的城市中排行第五,在加州所有城市中,與北邊的列治文、南加州的坎普敦並駕齊驅。 奧克蘭港是美國西海岸三大主要商港之一。奧克蘭國際機場是廉價航空公司(主要是西南航空和捷藍航空)旅客往來舊金山地區的主要門户。奧克蘭也是北加州火車運輸中心,貨運經奧克蘭港卸貨後由火車運往美西各地。 由於奧克蘭地價和消費比鄰近舊金山便宜,許多企業總公司坐落於此,如全美最大的連鎖凱薩醫院,Ask.com、CLOROX 漂白水,醉爾斯冰淇淋、哈根達斯冰淇淋、COST PLUS世界精品店、潘朵拉線上音樂、旅遊書出版社寂寞星球。.

新!!: 佔領華爾街和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对新浪微博的争议

对新浪微博的争议主要介绍在使用新浪微博时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争议问题。.

新!!: 佔領華爾街和对新浪微博的争议 · 查看更多 »

左膠

左膠(Leftard) 是2010年後出現於香港媒體及網路社群的政治術語,常泛指不現實的左翼分子或只講理想的左翼分子,而不是指傳統親中共的香港親共人士。他們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和非粗口(簡稱「和理非非」)。有批評者說,左膠思想被指理想崇高,有時會因追求平等大愛而放棄社會公義,不考慮現實世界的不完美,被指抱著不切實際的思想。左膠亦可應用於西方國家的左翼及自由派,類似詞彙有中國大陸的「白左」、英式英語的「香檳社會主義者」(Champagne socialist)等。 左膠一詞也套用於世界各地的左派,特別是西方右派民粹主義崛起後,左翼成為了右翼及保守派攻擊、嘲諷及批判的對象,「左膠」引起了共鳴,例如,2015年歐洲移民危機急劇惡化後,一些西方國家的左翼及自由派政治人物和民間社會運動人士無任歡迎難民或移民湧入自己國家定居,且無視國民安全(尤其是婦女安全)、國家安全和身份認同受到威脅,被香港媒體及網絡形容為「左膠」。此詞目前在台灣網路社群也非常流行,用以譴责左派中为理想而要求大眾犧牲者,也可以用來嘲笑一些左派推動逆向淘汰。 在詞源方面,「膠」源自香港網絡術語「硬膠」,帶有愚蠢、思維僵化之意,而「硬膠」是廣東粗口「戇鳩」的諧音,故該詞帶有貶義。另外,左膠非絕對性詞彙,而是相對性詞彙,具主觀性。左膠一詞已被用作囊括不少主流泛民主派政黨及傳媒,因此學者認為此詞語已被濫用以貶低異見者,「左膠」背後的意義可任人解說,更有污名化、標籤性成份,只要彼此意見不同,就容易被人視作「左膠」抗命時代的日常 - 何式凝 P.136,因此難有一個確實的定義。而香港的「左膠」與西方國家的「左膠」相比,立場及行為相對比較溫和,且政治環境不同。.

新!!: 佔領華爾街和左膠 · 查看更多 »

不眠之夜

不眠之夜(Nuit debout)是在2016年3月31日開始的法國社會運動,原因是抗議計劃中的法國勞動法改革(Loi Travail,也稱為El Khomri Law)。不眠之夜類似美國的佔領華爾街以及西班牙的。 不眠之夜主要是在法國的共和国广场,抗議者3月31日晚上在這裡舉行抗議集會,活動擴散到法國的許多城市及鄉鎮,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活動,甚至連加拿大都有類似的抗議事件。.

新!!: 佔領華爾街和不眠之夜 · 查看更多 »

中國茉莉花革命

中國茉莉花革命,由匿名人士通过互联网发起,開始於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北京時間),在中國大陆多個大城市的鬧市或廣場、澳門、香港,部分海外地區和台灣同時進行。此後舉辦者宣稱活動固定於每星期日下午二時在各城市人流最多地點或是中心廣場進行散步和圍觀。該活動運用網際網路與參與者進行協調聯絡。但是由于严密的安保措施,中國大陸一直没有发生大型的抗议活动,而在港澳台地区,也只有數十人曾參與集會。 雖然活動發起者以「茉莉花活動」為名,但因該活動緊接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後,一些媒體以「中國茉莉花革命」稱呼此活動。其鼓勵民眾在特定集會點以和平聚會、散步和圍觀的方式進行活動,類似1989年9月4日星期一發生於東德萊比錫圣尼古拉教堂的星期一示威,而星期一示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接連促成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兩德統一。 中國政府對中國茉莉花革命嚴陣以待。在首次集會時,現場聚集了大量媒體記者和圍觀民眾,如同活動守則「只需走到指定地點,遠遠圍觀、默默跟隨,順勢而為」的要求,因此集會者不需明確表態參與。另一方面,中國官方於集會時間前就在集會點派駐大批警察和便衣,以疏導人流與交通及防止發生衝突為由驅散圍觀民眾、防止民眾聚集,並多回帶走示威民眾及個別手持茉莉花的人士,為了防止活動情況透過媒體報導而讓更多人參與,中國公安曾拘禁境外媒體記者。.

新!!: 佔領華爾街和中國茉莉花革命 · 查看更多 »

中性牛奶飯店

中性牛奶飯店(英語:Neutral Milk Hotel)是一個由歌手、吉他手和音樂創作人傑夫.曼幹在1990年代初期成立的美國樂團,並以實驗性音樂、晦澀的歌詞和不拘一格的演奏技巧為主要特色。 首次以「中性牛奶飯店」為名發行的作品為1994年的EP《Everything Is》。從成立到解散至今,該樂團只發行過兩張專輯,1996年首張專輯《On Avery Island》發行;1998年他們發行了後來成為他們最知名的專輯《航越大海的飛機》,該專輯在當時雖然並未擁有極大的商業成就,但後來持續賣出超過30萬張,許多評論刊物也給其極高的評價,包括亞馬遜網站在2009年時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100張獨立搖滾專輯」名列第2名、美國搖滾音樂雜誌《Magnet》在2003年評選的「1993年至2003年的60大專輯」名列第1名。 中性牛奶飯店是根基於喬治亞州雅典市的傳奇唱片廠牌象六的最初成員之一,其他原始成員還有The Apples in Stereo以及奧利維亞顫抖控制。 該樂團在靈魂人物傑夫.曼幹對於巡迴表演和唱片公司不再熱衷,後來又精神崩潰後,於1999年宣布解散。 2013年4月29日,中性牛奶飯店透過自身廠牌宣佈復出巡迴,並公佈了包括美國、日本、台灣的行程。.

新!!: 佔領華爾街和中性牛奶飯店 · 查看更多 »

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大橋(英語:Brooklyn Bridge),原稱為紐約與布魯克林大橋(英語: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或东河大桥(East River Bridge),是美國最老的懸索橋之一,建於1883年,其1,825公尺(5,988英尺)長的橋面橫跨紐約東河連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的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完工時是世界上主跨最長的懸索橋以及第一座使用由鋼鐵製成的懸索的橋樑。布鲁克林大桥这个名字来源于1867年1月25日写给《》的一封信中, 并于1915年正式由市政府采纳。布魯克林大橋啟用後,它已成為紐約市天際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64年成為了美國國家歷史地標。1972年入选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新!!: 佔領華爾街和布魯克林大橋 · 查看更多 »

广告克星

广告克星媒体基金会(Adbusters Media Foundation,简称 Adbusters)是一个非盈利的、宣传反消费主义和环保主义的加拿大社会活动组织。1989年由和在温哥华创办。该基金会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在信息时代中热衷于发展新的社会运动的艺术家、活动家、作家、恶作剧者(英语:pranksters)、学生、教育者和企业家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 该基金会出版了广受读者支持的、无广告的社会活动杂志《广告克星》,其全球发行量在2009年左右达到12万份。它在捐助者的支持下以抵制消费主义为主要目标。过去和目前的知名捐助者包括:、、、、、等。 该组织已经发起了许多国际性运动,如不消费日、关闭电视周和占领华尔街,同时以其嘲讽流行广告的“颠覆性广告”(英语:)而闻名。 该杂志发刊周期为两月,以英语发行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国际版本。其姐妹组织包括法国的Résistance à l'Aggression Publicitaire、Casseurs de Pub、挪威的Adbusters Norge、瑞典的Adbusters Sverige、以及日本的Culture Jammers。.

新!!: 佔領華爾街和广告克星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Євромайдан,Евромайдан)是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的反政府示威,2013年11月21日開始,至2014年2月國會投票通過解除總統亞努科維奇職務後結束。主要起因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另外,總統亞努科維奇2014年1月17日簽署新法,禁止幾乎所有形式的抗議活動,而再度引發民怨。因此,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台、提前舉行選舉。紀錄片《凛冬烈火:乌克兰为自由而战》詳細記錄此次示威活動,人權組織宣布在佔領為期93天中,示威鎮暴已造成至少125人死亡,1890多人受傷,還有65人失蹤。.

新!!: 佔領華爾街和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 查看更多 »

弗利广场

弗利广场(Foley Square)是纽约市曼哈顿下城的市政中心街区的一个十字路口和绿地空间,由市政大厦主宰。该空间毗邻窝夫街(Worth Street)、中央街和拉菲逸街,介于纽约市政厅和坚尼街之间,靠近曼哈顿华埠,在翠贝卡以东。它得名于著名的坦慕尼协会地区领导和当地沙龙所有者托马斯·F·“大汤姆”弗利(1852年至1925年)。 弗利广场坐落在淡水池(Collect Pond)的原址,曾是该市的淡水水源之一,但在1811年因为严重污染,与伤寒和霍乱爆发有关,而被填平。池塘周围曾是臭名昭著的五点区,许多帮派的所在地。 若干市政建筑位于广场上,包括1933年建成的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的古典主义立面和柱廊入口,门前是著名艺术家Lorenzo Pace的雕塑“人类精神的胜利”;纽约县法院(中央街60号);圣安得烈堂;瑟古德·马歇尔联邦法院(中央街40号)– 在2003年之前称为弗利广场法院 – 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设此;纽约县市政大楼;弗利广场联邦大楼;雅各布·贾维茨联邦大楼和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广场周围的人行道区域,镶嵌有五块青铜牌匾,讲说公园及其周围的历史,包括在广场建设期间出土的一个18世纪的黑人墓地。这块墓地已被保留为非洲人墓地国家文物。2005年,建立了汤姆·潘恩公园,作为广场的一部分。 弗利广场还有其他的用途。九一一袭击事件时它被用作分流中心。弗利广场菜市场全年营业,在中央街的转角,介于窝扶街和珍珠街之间,提供烘焙食品以及当地农场采摘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水果和蔬菜保证在收获三天内销售。因为弗利广场靠近曼哈顿华埠,早晨常有一大群人在打太极拳。 2011年11月17日,占领华尔街运动期间,数千人参加了在弗利广场的抗议集会,包括十几个不同工会的成员。 Image:New York Supreme Court at 60 Centre Street.jpg|纽约县法院 Image:WTM sheila 0036.jpg|瑟古德·马歇尔联邦法院 Image:WTM sheila 0042.jpg|珍珠街500号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联邦法院.

新!!: 佔領華爾街和弗利广场 · 查看更多 »

佔領中環

佔領中環可以指:.

新!!: 佔領華爾街和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佔領中環 (2011年)

2011年10月,為響應美國佔領華爾街和「一起佔領」(Occupy Together)運動,香港部分市民發起了佔領中環運動。佔領營區設在香港中環滙豐總行大廈地下的廣場。在活動晚期,成為背包客免費住宿的地方。 次年6月底,匯豐以取回業權為理由,要求示威者撤出。8月13日,高等法院發出禁制令,責令佔據者於8月27日晚上9時前離開,但佔據者違抗禁令,更在27日當晚舉行音樂會。期限後15天,即9月11日,法庭的執達吏前往驅逐佔領者,長達11個月的佔領行動正式告終。.

新!!: 佔領華爾街和佔領中環 (2011年) · 查看更多 »

德國佔領運動

佔領德國運動 (Occupy Germany; Besetzt Deutschland) 是2011年發生於德國數個城市的示威遊行與抗議活動之總稱。 佔領德國運動借鏡於同年稍早發生於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訴求從政治層面來對付肆虐全球的、尤其出自金融業的資本投機,以及經濟政策上新自由主義帶來的嚴重貧富差距。.

新!!: 佔領華爾街和德國佔領運動 · 查看更多 »

匿名者臺灣行動

匿名者臺灣行動()是2015年時,一個號稱駭客組織匿名者亞洲支部的專頁為了聲援反對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抗議活動的學生和群眾而發起的網際網路行動。其中在7月31日,自稱「匿名者亞洲」的群體在Facebook專頁上發表支持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學生的影片。隨後「匿名者亞洲」的駭客發起行動並且針對中華民國教育部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等網站展開攻擊,試圖藉由網際網路攻擊施壓政府單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們能夠正視抗議學生的訴求。其中「匿名者亞洲」持續運用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方式進行攻擊行動,藉由網站因為連線數量暴增後獲得過多資料使得流量超載,並且導致網頁回應時間較久或暫時無法連線,進而達成使特定網站無法對外提供服務的目的。 之後「匿名者亞洲」針對多個中華民國政府單位,以及被認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較好的政黨與電視臺的網站發動攻擊。後續遭到攻擊者包括了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國國民黨、新黨以及中天電視等多個官方網站,另外「匿名者亞洲」也曾經表示將針對臺灣銀行網站發動攻擊行動。而先前中華民國政府部門遭遇大規模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則是發生在2013年與菲律賓之間發生的廣大興28號事件。.

新!!: 佔領華爾街和匿名者臺灣行動 · 查看更多 »

公民不服從

--(也称--、政治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為在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反對權的政治權利。當然,政治權利還包括反對權,如保護少數群體、舉行抗議、游行示威以及讓公民了解政府信息和進行政治查詢。反對權其實就是指「公民不服從」。所謂「公民不服從」,乃是一些對被自己判斷為已偏離正義的法律或政府政策的公開違反,以期達到糾正不正義的目的。公民不服從是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它是違法行為,但卻基於對法律的忠誠,是出於良知、出於對正義的關注而選擇的違法 公民的「反對權」就是指「公民不服從」,雖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卻是出於对「社會良知及正義」等公共利益的重视而不得已所采用的一種手段,是少數人出於對法律的尊重和表現的一種喚起多數人認同的非常手段。 馬丁·路德·金認為“任何違反法律但卻是因為良心告訴他法律是不公正的,爲了喚起社會對法律的不公正而在獄中接受懲罰的人,都是在表示對法律的最高尊重。” 基於公民的道德、良知所從事的「公民不服從」,這是不同於一般的「暴民反抗」及「暴動」。「公民不服從」參與者的訴求,是否符合「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是須要訴諸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所進行的一種抗爭行為。.

新!!: 佔領華爾街和公民不服從 · 查看更多 »

共识主动性

共识主动性(Stigmergy)是社会网络中生物个体自治的信息协调机制。在没有中枢控制和接触交流的条件下,群体通过同频共振,达到信息对称,个体独立行动,互相修正,自我更新,逐步完善群体的生态环境。 共識主動性是生物界的自組織或人類的直接民主。 其原理是,在群体行动中,每个个体通过同频共振来识别其他个体留下的信息和存留物,来独立完成下一个任务。虽然个体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和联系,他们后续自发的行动,却加强和完善了其他个体行动产生的成果,并导致了行动的连贯性,具有系统性活动特征。共识主动性也是无为而治行为,在缺乏任何规划、控制、或者个体之间直接联系的环境中,产生非常繁盛、并具有智能生态体系。从而为缺乏记忆、思维、交流,极其单纯的群体,生物群体提供了高效的合作机制。非洲教堂白蚁筑巢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单细胞生物群,到整个生物界;以及人类的反核蠕蟲、开源软件、 全球脑、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等,也都具有共识主动性的特征。.

新!!: 佔領華爾街和共识主动性 · 查看更多 »

光雕投影

光雕投影(Projection mapping),也稱為立體光雕,是一種投影技術,可以將物體(多半是不規則外形的物體)變成影像投影的顯示表面。物體可以是像建築或大樓等大型的景觀、小的室外物體或是戲劇佈景。利用特製的軟體,可以用程式投影二維或立體的影像,而且配合物體調整其影像,使影像符合物體及其環境。軟體可以和投影機互動,以特定角度投影在物體的表面。此技術已由藝術家及廣告設計師所使用,可以在以往靜態的物體上增加額外的維度、製造視覺幻象及運動的概念。光雕投影常會和聲音結合,或是由聲音觸發,以產生影音的觀感。.

新!!: 佔領華爾街和光雕投影 · 查看更多 »

祖科蒂公园

科蒂公园(Zuccotti Park),又譯儒柯帝公园或祖克提公园,以前叫做自由广场公园(Liberty Plaza Park),是一个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地区的一个公园,面积3100平方米。Brookfield房地产公司拥有公园的产权但公众可以使用,它具体位于百老汇大街、和Cedar大街之间。公园的西北角通往世界贸易中心。.

新!!: 佔領華爾街和祖科蒂公园 · 查看更多 »

經濟日本化

經濟日本化,又稱日本病,是相對於另一種經濟問題荷蘭病的用語,日本病的表徵為流動性陷阱的表現,伴隨長期經濟低迷通縮或接近通縮,和為改善經濟環境產生之巨大國債,多數人實質薪資倒退等現象綜合,即使政府使用所有金融工具改造社會、推動經濟政策來提振景氣,亦無有效作用,嚴重時甚至還會負增長。金融海嘯後歐美經濟衰退不振,逐漸出現日本化的名詞於主流討論。.

新!!: 佔領華爾街和經濟日本化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佔領華爾街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经济大衰退

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引发的经济衰退。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并开始蔓延至其他经济领域。.

新!!: 佔領華爾街和经济大衰退 · 查看更多 »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发生于2010年11月28日,文件泄露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泄露了251287份美国国务院与美国驻外大使馆之间联系的文传电报。 维基解密首先公开了220份外交电报,并将另一部分发给了五家大媒体(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周刊》、西班牙《国家报》以及法国《世界报》)进行报导。维基解密计划将在几个月内完全公开所有文件。 大多数文件有关美国和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文件还覆盖了有关中国大陸、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与德国、英国、俄罗斯、利比亚国家元首的内容。 文件中大约100000份被标签为“秘密”(confidential),大约15000份“机密”(secret)文件,没有“最高机密”(top secret)的文件。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导致了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和延续至今的土耳其、乌克兰和泰国等反对政商合一统治的占领运动。.

新!!: 佔領華爾街和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 · 查看更多 »

遊行示威

遊行,或稱為遊行示威,是指民眾走到街頭示威,對特定議題表達不滿。 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散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游行方式。在臺灣則使用「路過」一詞做為規避《集會遊行法》的代名詞。.

新!!: 佔領華爾街和遊行示威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佔領華爾街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Arab Spring)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然而各穆斯林國家的命運並不相同,使得這場波及多國的民主化運動蒙上陰影。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实现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中,已經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

新!!: 佔領華爾街和阿拉伯之春 · 查看更多 »

蓋伊·福克斯面具

蓋伊·福克斯面具(又譯蓋·福克斯面具)是根據蓋伊·福克斯的面容加以風格化而描繪成的一種肖像。這位火藥陰謀計劃中最著名的成員曾於1605年企圖在倫敦炸毀上議院但未成功。長久以來,焚毀戴有蓋伊·福克斯面具肖像的人偶已成為蓋伊·福克斯之夜的慶祝活動之一。 插畫家將蓋伊·福克斯的臉部肖像設計成有著特大的笑容、透紅的雙頰、開開往上翹的八字鬍、以及下巴上有著細細尖尖垂直鬍鬚樣子的風格。1982年所出版的《V怪客》漫畫以及2006年所改編的同名電影都將這樣風格的肖像用作為故事情節的主要元素,使得該肖像已然成為各式各樣抗議活動的象徵。自其在網路論壇上出現之後,網路駭客組織團體「匿名者」便在2008年的佔領運動「Chanology 行動」中使用這種風格的面具肖像,也曾在世界各地其他的反政府、反體制的示威遊行中使用過,使得該面具成為眾所周知匿名者組織的象徵符號。.

新!!: 佔領華爾街和蓋伊·福克斯面具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佔領華爾街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1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佔領華爾街和英國2011年10月 · 查看更多 »

梅根·凯利

梅根·玛丽·凯利(Megyn Marie Kelly,),曾用名梅根·肯德尔(Megyn Kendall),是美国一位新闻记者、主播、新闻和政治评论人,她曾经还是一位律师。2004年至2017年间在福斯新闻频道工作,2017年起加入NBC新闻。2013至2017年间,凯利每周一至周五在福斯新闻频道的纽约总部主持新闻类节目《凯利档案》(The Kelly File);在此之前她则主持另一档新闻节目《直播美国》(America Live);之前还曾与比尔·海默共同主持新闻谈话节目《美国新闻室》(America's Newsroom)。2007年至2012年间,凯利与海默合作一同主持了福斯新闻频道的跨年夜特别节目《全美新年》(All American New Year)。2014年,《时代》杂志将凯利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百大人物”之一。2016年,凯利还成为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人物。.

新!!: 佔領華爾街和梅根·凯利 · 查看更多 »

沈彤 (中國)

沈彤(), 1989年六四事件的學生領袖之一 ,1989年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風雲人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後期成為軟體和媒體企業家,并担任美国诗人与作家协会理事(Poets & Writers)。目前為NYU FILM學院訪問學者.

新!!: 佔領華爾街和沈彤 (中國) · 查看更多 »

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Consumerism)指相信持續及增加消費活動有助於經濟的意識形態。"Consumerism"創造出在生活態度上對商品的可欲及需求(多消費是好事)讓資本主義可以提高工資及提高消費。消費主義為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引擎,使現代人有購買與獲得商品的社會及經濟上的信念及集體情緒。然而在社會科學領域中,不同領域因各別知識傳統對消費主義有不同的定義與詮釋,此差異也反映在如綠色消費主義、消費者運動、消費者保護、消費者權利等概念及實踐上。.

新!!: 佔領華爾街和消費主義 · 查看更多 »

我們就是那99%的人

我們就是那99%的人(We are the 99%)是一個广泛应用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政治口号。.

新!!: 佔領華爾街和我們就是那99%的人 · 查看更多 »

新闻编辑室集数列表

《新聞編輯室》是一部由艾倫·索金原創的美國劇情類電視劇,于2012年6月24日在HBO電視臺首播。該劇講述了一個虛構電視臺“亞特蘭蒂斯有線新聞台”(Atlantis Cable News,簡稱:ACN)台前幕後的故事,同時也描述了ACN主播威爾·麥卡沃伊及其製作團隊面對“電視臺商業需求與個人新聞操守發生衝突時”的一系列表現。.

新!!: 佔領華爾街和新闻编辑室集数列表 · 查看更多 »

15-M運動

15-M运动(Movimiento 15-M),又称愤怒者运动,是指一系列在西班牙进行的抗议示威活动。该事件开始自2011年5月15日西班牙的58个城市¡Democracia Real Ya!; 。该系列抗议活动要求对西班牙政治做出激进变化,抗议者认为自己无法被任何传统政党代表。.

新!!: 佔領華爾街和15-M運動 · 查看更多 »

2011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佔領華爾街和2011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佔領華爾街和2011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英国骚乱

2011年英国骚乱,有傳媒稱為倫敦之炎、倫敦暴動,是2011年8月6日晚上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始的一系列社会骚乱事件,一直持续到8月10日才平息。骚乱的导火索是2011年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Tottenham),一名29岁的黑人男性平民马克·達根(Mark Duggan)被伦敦警察厅的警務人员枪杀。之后民众上街抗议警察暴行。由於受害人的非裔背景,移民問題自然首當其衝,也有当地人认为英国的经济不景氣,加上政府撙节支出,冲击托特纳姆等高失业率地区,才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至8月9日,騷亂已擴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茲、布里斯托等英格蘭地區的大城市的社區。英国政府在相关动乱地区部署了大量镇暴警察以图稳定局势,并逮捕了大批疑犯。媒体称,参与骚乱者通过黑莓手机及Twitter等网络工具相互联系,使得英国政府难以控制势态发展。同时有媒体质疑,如果英国政府的对应能力不足,是否会动摇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安保信心。.

新!!: 佔領華爾街和2011年英国骚乱 · 查看更多 »

2013年巴西抗议运动

2013年巴西抗议运动(又名沙拉反抗、巴西之秋、热带之春)是2013年5月爆发在巴西几个城市的抗议运动,抗议群体倡导“自由的公共交通”,最初抗议者抗议在巴西几个城市抗议“巴西当局增加公共汽车、火车和地铁票价”,后来巴西警察用暴力镇压抗议者,导致矛盾激化,6月中旬,抗议运动扩大,是巴西自1992年抗议总统费尔南多·科洛尔·德梅洛当局以来最大的抗议运动。此次抗议运动中,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抗议运动中扮演了抗议者彼此之间联系和为公共事业大声疾呼的作用。.

新!!: 佔領華爾街和2013年巴西抗议运动 · 查看更多 »

2013年土耳其反政府抗议运动

2013年土耳其抗议运动是从2013年5月28日在土耳其发生至今的抗议运动,被抗议者称为“占领盖齐运动”,也被媒体称为“土耳其之春”。 抗议运动最初是约50名环保人士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搭建帐篷营地,抗议政府将塔克西姆盖齐公园征收改造成购物中心。土耳其警察逮捕抗议者,焚烧他们的帐篷,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抗议运动。随后更蔓延到土耳其上百个城市,数百万民众游行抗议,同时在其他国家的土耳其人社区也有聲援。土耳其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並未有留守土耳其处理此事,他於6月3日开始了访问北非国家的3天之旅;同日,土耳其工会宣布在4日和5日举行全国大罢工。 在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安塔利亚、埃迪尔内、梅尔辛、亚达那、科尼亚、萨姆松、安塔基亚、博德鲁姆和马尔丁省都有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政府。 抗议人群包括左翼反對派,世俗主義者、自由主義者以及民族主义的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犹太人,抗议的内容包括地方环境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威权统治、土耳其政府的限酒令、公共场合接吻和叙利亚内战。新闻媒体报道此事,认为此次运动是埃尔多安统治土耳其十年以來的最大挑战。.

新!!: 佔領華爾街和2013年土耳其反政府抗议运动 · 查看更多 »

9月17日

9月17日是阳历年的第260天(闰年是26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5天。.

新!!: 佔領華爾街和9月17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佔據華爾街占据华尔街占领华尔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