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1 关系: 基督的童年,基督的血,基督教,埃斯泰,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大帝,大希律王,大衛王,奥马尔清真寺 (伯利恒),奇维塔韦基亚,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基督徒,巴勒斯坦历史,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童軍總會,中世紀西班牙語,主顯節,九龍真光中學,乳香,乌尔米耶,乔·霍基,亞爾瓦奇,亞莉山德拉·香度,庫斯科,康塞普西翁 (智利),廣州市真光中學,以巴冲突,以諾遊蹤,以色列旅游业,伯大尼,伯利恒 (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 (纽约州),伯利恒之星,伯利恒省,伯利恒民俗博物馆,伯靈頓 (佛蒙特州),彌迦書,但丘石碑,德國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便雅悯,圣巴斯弟盎堂 (马德里),圣彼得堡,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F),全球聖公宗前途會議,犹大旷野,犹大支派,科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米蘭,... 扩展索引 (81 更多) »
基督的童年
《基督的童年》(L'enfance du Christ),作品號二十五,是法國作曲家埃克托·柏辽兹基於耶穌基督童年時,隨家人走避埃及的經歷寫成的合唱曲,並由作曲家自己負責作詞。該曲主要創作於1853至1854年間。而全曲還包含了此前在1850年開始創作的《入埃及記(La fuite en Egypte)》的合唱曲。全曲於1855年12月10日首演於巴黎海茲音樂廳(Halle Herz),由柏辽兹親自指揮巴黎喜歌劇院(Opéra-Comique)的團員演出。 柏辽兹以「宗教三部曲(Trilogie sacrée)」來歸類該曲:第一樂章講述猶太的黑落德王為保王位,而要下令殺死所有猶太的新生嬰兒;第二樂章則是描述天使為聖家帶來了追殺令的警報,因此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帶著耶穌逃往埃及;而最後一個樂章講述聖家逃到埃及的塞易斯,並獲以實瑪利人的家庭收留。值得留意的是,柏辽兹並非一個忠實教徒,創作此曲僅僅顯示了他對羅馬天主教的宗教音樂的讚許。而這部作品當中,也有不少地方顯示,柏辽兹的創作,受其入門導師让·弗朗索瓦·勒絮尔(Jean-François Lesueur)的聖經故事神劇作品所影響。.
查看 伯利恆和基督的童年
基督的血
基督的血是基督教神学術語,指基督耶稣被釘十字架死時流出的血。基督的血使新約聖經的救赎得以完成,使上帝與人的新約生效;也指圣餐中所使用的酒。.
查看 伯利恆和基督的血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伯利恆和基督教
埃斯泰
埃斯泰(Este),是意大利帕多瓦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人口16902人,人口密度515.9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28037。.
查看 伯利恆和埃斯泰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查看 伯利恆和十字軍東征
君士坦丁大帝
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常被稱為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Magnus,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ὁ Μέγας,Constantine the Great),或聖君士坦丁(Saint Constantine),羅馬帝國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在帝国轄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巩固皇位。统治期間,他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均取得勝利,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 ,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
查看 伯利恆和君士坦丁大帝
大希律王
希律(הוֹרְדוֹס,Ἡρῴδης,Herod,),又譯希律王、黑落德王,亦被稱為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希律大帝,希律一世(Herod I),是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從屬王。 根據記載,希律是位殘酷的國王,為了權位,曾下令殺害自己的家人與多位拉比。但他也是猶太歷史上最著名的建設者,他擴建了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又稱希律的聖殿),修建了凯撒利亞的港口,建立馬薩達與希律宮(Herodium)的城牆。他的生平資料主要來自於公元1世紀猶大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著作。.
查看 伯利恆和大希律王
大衛王
大衛(希伯来语:,داود,其他音譯:達味/天主教,多惠聖王或多惠法王/景教,達乌德/伊斯蘭教,大闢/舊譯),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大衛乃“被愛的”、“蒙爱者”之意。他在位四十年;其中有七年六個月在希伯仑。 大部份關於大衛的記載都出自《希伯来圣经》中的《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大衛在以色列歷代國王中,他是《圣经》描述為最正義的君主,並且是一位專心倚靠上帝的人,是優秀的戰士、音樂家和詩人(在聖經中讚美上帝的詩篇絕大部分是他的著作)。根據《聖經》,耶穌的父親約瑟和母亲玛丽亚都是大衛的後裔。.
查看 伯利恆和大衛王
奥马尔清真寺 (伯利恒)
奥马尔清真寺(مسجد عمر)是伯利恒老城最古老的也是唯一的清真寺,位于马槽广场,靠近圣诞教堂。.
奇维塔韦基亚
奇维塔韦基亚(意大利语:Civitavecchia)是意大利拉齐奥大区罗马省的一个海港镇,位于第勒尼安海沿岸,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50,891人(2004年)。.
查看 伯利恆和奇维塔韦基亚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查看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基督徒
巴勒斯坦基督徒是源自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多是阿拉伯人。他們分屬不同的宗派,有東方正統教會、正教會(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及其他教派。 現時他们占了前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範圍內的巴勒斯坦人口的不足4%(約旦河西岸地區人口的約2%,加沙地帶人口的不足1%,以色列境內巴勒斯坦人口的接近10%)。根據英國託管時期的官方估計,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基督徒人口介乎總人口的9.5%(1922年)至7.9%(1946年)之間。時至今天,巴勒斯坦基督徒的大多數人已因為1948年和1967年的戰爭以及被約旦、埃及、以色列佔領等原因而移居至前巴勒斯坦託管地以外的地方,但是許多人仍然留在以色列、約旦及巴勒斯坦領土生活。.
查看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基督徒
巴勒斯坦历史
巴勒斯坦历史悠久。由于该地域随时间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所以至今还没有完全确定的国界。.
查看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历史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查看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Παλαιστίνη;فلسطين;פלשתינה)是中东的一个地区,从地中海东岸一直延伸进入亚欧大陆内部。由于该地域的邊界随歷史上行政區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所以至今还没有完全确定的边界。.
查看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童軍總會
巴勒斯坦童軍總會(جمعية الكشافة والمرشدات الفلسطينية)為巴勒斯坦的童軍組織,1945年經世界童軍局認可,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成員,但於1949年撤銷;1996年經世界童軍會議通過重新加入,服務對象為巴勒斯坦國的青少年。巴勒斯坦的童軍運動始於1912年。巴勒斯坦童軍總會的總部位於西岸地區的拉姆安拉,國際童軍總監為。 2016年2月27日,巴勒斯坦童軍總會於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恢復完整投票權。.
查看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童軍總會
中世紀西班牙語
古西班牙語,也稱爲古卡斯蒂利亞語(西班牙語: castellano antiguo, romançe castellano)或者中世紀西班牙語(),是西班牙語的一種早期形式,使用地區爲伊比利亞半島,使用時間大致爲10世紀至15世紀初葉。隨後發生的輔音變化使得該語言演變爲現代西班牙語。1200年左右的熙德之歌(Cantar de Mio Cid)是現存已知最爲有名及內容最多的以中世紀西班牙語寫就的文學作品。.
查看 伯利恆和中世紀西班牙語
主顯節
主顯節(επιφάνεια;Epiphany,有出現或顯示之意),正教称為洗礼节,新教稱為顯現日,是一个基督教的重要慶日,以紀念及慶祝主耶穌基督在降生為人後首次顯露給外邦人(指東方三賢士)。主顯節為每年的1月6日,但因不同的教派而有不同的慶日或慶祝方式。.
查看 伯利恆和主顯節
九龍真光中學
九龍真光中學(Kowloon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為一所位於香港九龍塘的學校,為基督教女子中學以,鄰近港鐵九龍塘站,並被隔音板所覆蓋。原本是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後來改用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1872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Ms Harriet Noyes)在廣州創校。1949年廣州真光遷港,事實上九龍真光乃廣州真光的正統繼承。.
查看 伯利恆和九龍真光中學
乳香
乳香(frankincense),又名天澤香、摩勒香、馬尾香、滴香,是一種由乳香属植物齿叶乳香、埃及乳香、纸皮乳香和神圣乳香產出的含有挥发--油的香味樹脂。乳香的古法文為franc encens,表示「真/貴重」「香料」,形容它在古代歐洲多貴重。該說法現在還在許多歐洲語言中使用。乳香一詞是因為阿拉伯文稱之為「奶」(al-lubán)而來,理由是樹脂從乳香木滴出時像乳液一樣。乳香产于乳香木,采集方法是在树皮上割开伤口,流出乳状汁液,接触空气后变硬,成为黄色微红的半透明凝块。乳香主要产地是索马里、也门、阿曼的佐法尔和哈德拉毛地区,古代的集散中心是以示巴王国为中心的也门地区。.
查看 伯利恆和乳香
乌尔米耶
乌尔米耶或乌鲁米耶(阿塞拜疆语:اورمو;波斯语:ارومیه;阿拉米语:ܐܘܪܡܝܐ;库尔德语:ورمێ;亚美尼亚语:Ուրմիա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阿塞拜疆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在巴列维王朝时期曾以国王礼萨汗的名字改名为礼萨伊耶(波斯语:رضائیه,意为“礼萨之城”),伊斯兰革命后改回原名。如今乌尔米耶人口在2012年有667,499人,是伊朗第10大城市,也是伊朗阿塞拜疆地区(包括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阿尔达比勒和赞詹四省)仅次于大不里士的第二大城市 。.
查看 伯利恆和乌尔米耶
乔·霍基
--·--·“--”·霍基(Joseph Benedict "Joe" Hockey,),澳大利亚政治家,自由党党员。1996年首次当选联邦众议院议员;曾在約翰·霍華德政府后期担任内阁部长,负责劳工事务。现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
查看 伯利恆和乔·霍基
亞爾瓦奇
亞爾瓦奇(Yalvaç)是土耳其的城鎮,由伊斯帕爾塔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府伊斯帕爾塔105公里,面積1,4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00米,2010年人口20,259。.
查看 伯利恆和亞爾瓦奇
亞莉山德拉·香度
亞莉山德拉·妮可·香度(英語:Alexandra Nicole Chando;1986年7月28日 ─),又通稱是「亞莉山德拉·香度」,她為美國女演員,較知名的作品包括肥皂劇《As the World Turns》 以及 ABC 家庭頻道的影集《謊言遊戲》而聞名。.
查看 伯利恆和亞莉山德拉·香度
庫斯科
庫斯科(西班牙文:Cuzco),又译作科斯科(蓋丘亞語:Qusqu;发音),是秘魯東南方的城市,人口約有30萬人,座落在Huatanay谷中(Huatanay有神聖的意思),被安地斯山脈環繞,是古老的印加帝國的搖籃。庫斯科是库斯科大区及庫斯科省的首府。 庫斯科是一個高海拔城市,海拔有3400公尺(11024英尺),它的名字在秘魯當地話中(蓋丘亞語)意味著「肚臍」。1983年,城市中的古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庫斯科古城。.
查看 伯利恆和庫斯科
康塞普西翁 (智利)
康賽普西翁(西班牙语:Concepción)是智利比奧比奧大區的首府,大康賽普西翁地區的中心,也是智利的工農業中心之一,人口為292,589人。.
廣州市真光中學
广州市真光中学(曾命名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白鹤洞山顶,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此创校,至今已有140年歷史,也是香港真光中学的祖校。广州市真光中学旁为广州市培英中学校本部。 真光中学对面原为广钢中学,后因行政规划原因,广钢中学原校学生被分配到其他学校,原校址改为真光实验中学。.
查看 伯利恆和廣州市真光中學
以巴冲突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是持续中的衝突,為阿以衝突及中東戰爭的一部分。以巴衝突不能夠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衝突。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在以巴衝突,雙方亦皆有主張對方並非真正的民族,故無權建國的論述;現時國際的共識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種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
查看 伯利恆和以巴冲突
以諾遊蹤
《以諾遊蹤》(英文:Enoch's Footprint)是一個香港製作的宗教旅遊節目,由飛躍網絡國際製作,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購入版權並先後於旗下的J2、高清翡翠台及翡翠台播映。節目以基督教聖經的歷史背景作主題,每輯節目均由林以諾牧師主持,並帶同多位藝人參與行程。節目播放完畢後由飛躍網絡國際推出DVD銷售。.
查看 伯利恆和以諾遊蹤
以色列旅游业
以色列旅游业, 是以色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13年以色列共接待了354万名外国游客。 以色列有数量众多、种类各异的景点,包括历史遗迹、宗教圣地、海滩度假地、 考古旅游, 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 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最多博物馆的国家。 2009年,游客最多的景点为西墙和著名拉比Rabbi Shimon bar Yochai的墓地; 最受欢迎的付费景点为马萨达。 游客最多的城市为耶路撒冷,游客最多的景点为西墙。 美国游客人数最多,占18%,游客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还有俄罗斯, 法国, 德国, 英国, 意大利,乌克兰, 波兰上, 加拿大、 荷兰和 西班牙。.
查看 伯利恆和以色列旅游业
伯大尼
伯大尼(新教)或 伯達尼(舊教)為以色列一古地名(בֵּית עַנְיָה) 聖經記載耶穌在此地受膏,亦為馬大、馬利亞、與拉撒路的居住地。 伯大尼,位于橄榄山东麓,(可十一11,路二一37,)是约但河西一个小小的村庄,离耶路撒冷约六里之遥,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城的路上,四围是绿色的丘陵台地,和生趣盎然的橄榄树。前往耶路撒冷的客旅,常在此歇宿。马大、马利亚、和她们的弟弟拉撒路家居于此,患麻疯的西门也客居此地。.
查看 伯利恆和伯大尼
伯利恒 (宾夕法尼亚州)
伯利恒(Bethlehem)是美國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城市,分別位於利哈伊縣和北安普頓縣。2010年人口74,982,是該州第七大市(鎮)。 仅次于费城、匹兹堡、阿伦敦、伊利、雷丁和斯克兰顿之后。同时也是理海谷第二大城市。理海大學位於本市。 1741年平安夜,來自德國薩克森的摩拉維亞弟兄會教徒建立了伯利恆,並以耶穌基督的出生地伯利恆為其命名。 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把当时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伯利恒鋼鐵廠总部改建為賭場渡假村,2009年啟用。 在2006年七月,该市被美国“金钱”杂志评为“最适合居住的100个地方”中的第88位。.
伯利恒 (纽约州)
怕利恒(Bethlehem)是位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县的一个镇,地处奥尔巴尼南部。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该镇有33,656人。其名称来源于圣经中的伯利恒。.
伯利恒之星
伯利恒之星,也被称作圣诞之星或者耶稣之星,是耶稣降生时,天上一顆特別的光體,在耶稣降生後指引来自东方的「博士」找到耶稣。 and.
查看 伯利恆和伯利恒之星
伯利恒省
伯利恒省(محافظة بيت لحم Muḥāfaẓat Bayt Laḥm)為巴勒斯坦16個行政區劃之一,位於巴勒斯坦西岸地區南部,北部與耶路撒冷省相鄰,首府為伯利恒,根據巴勒斯坦中央統計局統計,伯利恒省於2006年人口為180,116人。.
查看 伯利恆和伯利恒省
伯利恒民俗博物馆
伯利恒民俗博物馆(Baituna al-Talhami Museum,متحف بيتنا التلحمي)是巴勒斯坦领土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它位于伯利恒的星街,稍微偏离教宗保罗六世街。 它最初是由朱利亚·达布杜布领导的阿拉伯妇女联盟于1948年开设的难民中心,一些难民在此以刺绣谋生。1979年,阿拉伯妇女联盟建立了博物馆 Bethlehem.ps。它包括两座典型的巴勒斯坦老建筑,展示巴勒斯坦传统的家庭用品、照片,家具和艺术作品 Jerusalem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Centre.
查看 伯利恆和伯利恒民俗博物馆
伯靈頓 (佛蒙特州)
伯灵顿(Burlington)是美國佛蒙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奇滕登县的县治所在。該市位於尚普蘭湖湖畔,遙望紐約州,往西可達綠山山脈。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為38,889人。.
彌迦書
弥迦书是圣经全书的第33本书,也是小先知书之一。弥迦书中很多预言在时隔几百年后获得惊人应验。本书的作者是弥迦,彌迦雖是南國的先知,但他的信息是對南北國的。他的信息強而有力,適時的扭轉了猶大國希西家王的心,改變了猶大的政策,也因而拯救國家於危急存亡之秋。(耶26:17~19) 主題:耶和華對以色列的責備,以及祂賜給以色列的復興。.
查看 伯利恆和彌迦書
但丘石碑
但丘石碑( Tel Dan Stele) 是一黑玄武岩碑,为以色列国北部边境外的某位亚兰人国王所立。亚兰文字碑文记载了这位国王对以色列国的胜利。现存的碑文片段没有记载国王的名字,但学界认为这是一位大马士革亚兰国的国王。从石碑的文字、时间和所在地分析,很可能是哈薛(Hazael),或者是他的儿子 Bar Hadad II/III。这父子两代大马士革王都与以色列国为敌。人们在但丘(Tel Dan)发现了石碑。但丘(Tel Dan)先前名为Tell el-Qadi,这是古代以色列国北部边境城市但的遗存土丘。石碑残片A发现于1993年。石碑残片B1和B2于1994年同时被发现。 石碑的年代被鉴定为公元前9世纪或前8世纪。公元前8世纪这个界限是由亚述人的征服导致的破坏层确定的,这次亚述人的征服由文献明确记载,可确定为公元前733年到前732年。石碑残片发现的层面在此破坏层之下。可以肯定亚述人的征服发生在石碑竖立之后。石碑竖立之后被击碎,碎片被用作但丘某建筑工程的材料,据推测是希伯莱人所为。现在难以推测这些事件的准确年代。 石碑描绘的大马士革亚兰国对以色列国和犹大国的军事优势大致可定在公元前841年到前798年。正相当于以色列国耶户(Jehu)和约阿施(Jehoahaz)两代王在位的这段时间的初期,也相当于犹大国王亚哈谢(Achazyahu或Ahaziah)和以色列国王约兰(Yoram或Joram)的在位时间的末期。上述的年代学推算基于Yohanan Aharoni (Tel Aviv University)死后出版的著作,以及Michael Avi-Yonah和Anson F.
查看 伯利恆和但丘石碑
德國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此列表延伸至友好城市列表德國。 |- | align.
便雅悯
便雅悯(בִּנְיָמִין / Benyāmîn;Benjamin)是雅各和拉结的小儿子(创世记35:18)。 便雅悯出生在从伯特利到以法他的路上,以法他就是伯利恒。拉结生他的时候难产而死,死前给她儿子起名叫便俄尼,意思是「忧患之子」;他父亲却给他起名叫便雅悯,意思是「右手之子」(创世记35:15-18)。他的后代就是便雅悯支派(创世记49:27; 申命记33:12; 约书亚记18:21)。 便雅悯有10个儿子(创世记46:21)。 雅各临终前给他的预言是:"便雅悯是个撕掠的狼,早晨吃他所掠夺的,晚上分他所掳获的(创世记49:27)。 摩西的祝福是:「论便雅悯说,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在耶和华旁边安然居住;耶和华必终日遮蔽他,也住在他两肩之中。」(申命记33:12) 便雅悯支派分得的土地北面是以法莲,东面到约旦河,西面是但支派,南面是犹大。 犹太人的第一个王掃羅,就是出自于便雅悯支派。末底改、使徒保羅(本名也叫掃羅)也是出自于便雅悯支派。 在士师时代便雅悯支派以弓箭手和投石器者著称(撒母耳记上20:20,36;撒母耳记下1:22;历代志上8:40;12:2;士师记20:16)。.
查看 伯利恆和便雅悯
圣巴斯弟盎堂 (马德里)
圣巴斯弟盎堂(Iglesia de San Sebastián)是一座16世纪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西班牙马德里中区的阿托查街39号。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该堂遭到洗劫和轰炸,几乎被毁。许多艺术品被转移到其他地方,例如圣热罗尼莫修道院。该堂在1943-1959年之间重建。1969年,该堂被列为西班牙文化财产。.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查看 伯利恆和圣彼得堡
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F)
以下是ICAO機場代碼(F字頭)。所屬地區是南部非洲。 以下的格式為:.
全球聖公宗前途會議
全球聖公宗前途會議(Global Anglican Future Conference,簡稱GAFCON),是一個為期7天的保守派聖公宗主教與領袖高峰會議。會議由聖公會南半球聯盟主辦。首個會議於2008年6月22日 - 布里斯本時報 2008年6月23日, 2008年6月24日查阅 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舉行。首次會議的日期,被選定在每十年一度的蘭柏會議(普世聖公宗教省主教會議)開幕前的一個月。絕大部分出席的領袖,藉着這個會議抵制蘭柏會議。 雖然這個會議成立的歷史短暫,但根據估計,其所佔的全球信徒人數比例,由最低的三成七,達到最高的六成;所以無論在基督教聖公宗內的影響力、以至聖公宗的合一或分裂,都有着舉足輕重和深遠的影響,絕對不可小窺。.
犹大旷野
犹大旷野 (希伯来语:מִדְבַּריְהוּדָה Midbar Yehuda, 犹大沙漠或犹太沙漠; 阿拉伯语:صحراءيهودا Sahara Yahudan) 是耶路撒冷以东,下斜到死海的一个荒漠,位于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犹太荒漠内有很多干谷和沟壑。犹太荒漠与犹大山地平行,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
查看 伯利恆和犹大旷野
犹大支派
犹大支派来源于以色列人第三代部落首领雅各的第四子猶大(Judah),由利亚所生,后來由于长子流便因與父亲的婢女(妾)辟拉(她為雅各生下二子,亦即他的乳母)通姦,并試圖隱瞞,因而喪失長子命分。次子西缅和三子利未因其妹底拿被姦污而未經雅各的同意率領部族屠殺示劍平民,因而同樣喪失繼承長子名分的資格。 雅各的长子名分(繼承權)就由犹大继承。犹大因以自己和兒子的性命保證便雅憫不會受害而得到雅各的信任,而正因為他,约瑟才因此得以保存性命。(约瑟是雅各第二任太太拉結所生的長子,而拉結生前最受雅各寵幸,因此雅各最疼他,同時因而惹來諸兄嫉妒和密謀殺害,但犹大向諸兄弟建議把約瑟改為販賣作奴隸,而不用將他殺害)他後來在埃及也為便雅憫向約瑟求情。 后来由大卫王建立的長達四百五十多年的王朝就从犹大支派里来,而以色列的圣城首都耶路撒冷,大卫出生地伯利恒等也在犹大支派的地产里。 按照大衛的家谱,耶稣也是从此支派所出。而传说中的以色列之拯救者彌賽亞也出于这个支派。.
查看 伯利恆和犹大支派
科隆
科隆(Köln, ;1919年前德语也拼写为C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是天主教科隆大主教座堂所在地。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 43%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战从东德涌来的大量难民,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2005年,科隆见证最大的天主教青年盛会。第二十届世界青年日从8月15日星期一到8月21日星期日在科隆举办。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 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还以当地的“科隆啤酒”(Kölsch)闻名,Kö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话说Kö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龙水的发源地。 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学生,占市民总数的8.5%。科隆的外国人数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国籍居民,占市民总数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国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长的多文化熔炉的传统。科隆人素来以开放、自由和宽容著称。 柏林和科隆是两个以接受同性恋文化闻名的城市。科隆在这方面历史悠长,很长时间以来科隆是德国同性恋运动的重要阵地。即使有些事情柏林都有些收敛,科隆却以此为荣,并以德国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著名的例如克里斯多佛大街日)自豪。每年七月间,同性恋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游行(每年吸引超过1百万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多个不同同性恋组织(LGBT)和他们活动的基地。.
查看 伯利恆和科隆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條頓騎士團發動的一次十字軍。雖然名為「十字軍」,但其實是次行動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戰鬥行動,由腓特烈純粹靠著展現軍力及外交談判,兵不血刃、不費一兵一卒奪回耶路撒冷,被後世譽為「兵不血刃的十字軍」。 在發起十字軍前,腓特烈深知歐陸諸國經過三次失敗的十字軍元氣大傷,加上自身剛被教皇額我略九世施以絕罰,以武力奪取聖城的勝算甚微。於是,腓特烈率領軍隊於歐洲出發後,先到塞浦路斯短暫停靠補給,再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新首都阿卡出發,公開行軍到耶路撒冷談判,順道展現軍力。 當時統治耶路撒冷的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凱末爾正飽受內外交困之苦;外有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虎視眈眈、煽動叛亂,內有日漸座大的馬木留克奴隸兵階層爭權奪位,無法再負擔多線作戰與十字軍為敵。最後,經過外交談判,凱末爾將聖城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割讓予耶路撒冷王國,並與十字軍締結為期十年的和約。 腓特烈之亡妻伊莎貝拉為耶路撒冷王國前任女王,於1228年4月25日產下幼子康拉德後難產駕崩。由於當時霍亨斯陶芬王朝與教皇以及歐陸諸國關係一般,為避免與歐陸諸國燃起爭端,腓特烈放棄了透過婚姻繼承王位的權利,改為安排未足周歲的幼子康拉德繼位。1229年3月18日,康拉德於耶路撒冷登基,腓特烈開始出任攝政臨朝,掌握王國實權。 是次「十字軍」對歐洲影響深遠,腓特烈向基督教世界證明了,在沒有教皇支持及劣勢兵力下仍然可以發動成功收復聖城的十字軍,並為日後1239年的男爵十字軍打下堅實基礎,令其得以成功攻克黎凡特地區大片腹地,將十字軍國家的版圖擴展到最大。是次重奪耶路撒冷令聖城往後十餘年一直維持於十字軍之手,直至1244年被馬木留克王朝鐵騎及花剌子模流亡傭兵聯軍攻陷為止。 Category:十字军东征.
查看 伯利恆和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米蘭
米蘭(Milano)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也是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程度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與建築景觀聞名於世。米蘭市区目前有182萬居民,其都会区超过800万人是歐洲三大都會區之一。總面積約有1,98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超過2,000人居住。目前米蘭市長為Giuseppe Sala。 市区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這個地區也被稱為藍香蕉(Blue Banana),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米蘭最初被凱爾特人當中的因蘇布雷人(Insubres)稱為Medhlan。後來羅馬人在西元前222年征服該地後,稱它為Mediolanum。米蘭因此成為羅馬帝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並在286年至402年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米蘭在中世紀時期則被稱為Mailand,德語目前依然使用這個名字,它來自於凱爾特語的Mid-lan,意為“平原中心”。拿破崙於1796年佔領米蘭,並於1805年將米蘭當作義大利王國的首都。米蘭隨後成為受到奧地利帝國所控制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首都,並於1859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份,逐漸隸屬於義大利王國。 米蘭是一個國際性及國際化的城市,有15.2%的人口出生於國外。這個城市依然是歐洲主要的運輸和工業中心,米蘭是歐洲聯盟當中第10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2009年).
查看 伯利恆和米蘭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城市列表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城市列表罗列了有关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所有城市(含城镇)的名单。这两个地区的政治地位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进一步谈判。 列表内城市名均采用中文、英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四种语言注明。.
维罗纳
维罗纳(意大利语:Verona)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威尼托阿迪杰河畔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以此城為背景,有「愛之都」之稱。.
查看 伯利恆和维罗纳
真光女書院
真光女書院(True Light Girls' College)是位於香港油麻地的一所傳統名校,為了紀念真光校祖美國傳教士那夏理女士(Ms Harriet Noyes)。1973年,九龍真光中學校董會得到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協助並創立此校。現任校長是譚劍虹先生。由於學校是按30年前的標準興建,為了迎合新的需求,學校作了很多工作翻新校舍基本設施,新翼已在2005年中落成。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1位。.
查看 伯利恆和真光女書院
真光中學
真光中学(True Light Middle School),是位於中国廣州、香港的一系列中學的統稱,其共同起源係1872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宣教士那夏理女士在廣州沙基創辦的「真光書院」。.
查看 伯利恆和真光中學
白冷
白冷可以指:.
查看 伯利恆和白冷
百倍之地
倍之地(מאה שערים, Mea She'arim)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犹太街区之一,现主要居民是哈雷迪犹太人,由旧伊舒夫建造。.
查看 伯利恆和百倍之地
莫迪凱·瓦努努
莫迪凱·瓦努努(מרדכי ואנונו,),又名約翰·克羅斯曼(John Crossman),是前以色列核武技術員,聲稱由於反對大殺傷力武器,1986年向英國傳媒揭露以色列核武計劃。其後他被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的特工誘至意大利後,被以色列情報人員下藥及綁架。他被帶到以色列,在一場閉門審訊中被定罪。 瓦努努被囚18年,有超過11年被單獨囚禁。2004年刑滿出獄後,他受到言論和行動上極多限制。出獄後有數次因違反限制令被捕,包括數次接受外國記者訪問及企圖離開以色列。他說他在囚時受到以色列當局「殘酷且野蠻的對待」,又說他要是沒從猶太教改信基督教,待遇便會不同。 2007年瓦努努因違反假釋條件被判囚6個月。這次判刑連控方也意外,控方預期會判緩刑。國際特赦組織隨後發新聞稿,謂「本組織認為莫迪凱·瓦努努是良心犯,並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其人。」2010年10月,瓦努努因懷疑與外國人接觸,違反2004年的出獄條件而被捕,判囚3個月。 瓦努努在國際上視為內部告發者,以色列視之為叛國者。揭發美國政府軍事機密的丹尼爾·艾爾斯伯格,稱瓦努努為「核子時代的卓越英雄」。.
查看 伯利恆和莫迪凱·瓦努努
莫斯克斯
若望·莫斯克斯(Joannes Moschus,),被聖佛提烏称为莫斯克斯之子,又名 Εὐκρατᾶς(Everatas 或 Eviratus),拜占廷时叙利亚的修士及克修作家。.
查看 伯利恆和莫斯克斯
聖誕頌 (電影)
聖誕頌(The Nativity Story)是一齣2006年上映、關於耶穌降生的電影。.
查看 伯利恆和聖誕頌 (電影)
聖誕教堂
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位於巴勒斯坦伯利恆馬槽廣場,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之一。教堂建於耶穌誕生之地馬槽原址之處。公元614年波斯帝國入侵,曾經破壞不少基督教聖地,但這座教堂卻未受破壞並保存至今。.
查看 伯利恆和聖誕教堂
聖若瑟
若瑟(יוֹסֵף,Yosef;Ἰωσήφ)是《新约圣经》記載中耶稣的養父,聖母瑪利亞的丈夫,為大衛家族後裔。又稱為納匝勒的聖若瑟、勞工的聖若瑟、大聖若瑟等,新教譯作約瑟,天主教譯為若瑟。 聖若瑟被天主教會在傳統認為是聖人,可是在十九世紀末才確立其瞻禮日,對其瞻禮日是為每年的3月19日、以及勞工主保的瞻禮於5月1日。.
查看 伯利恆和聖若瑟
達烏德·庫塔
達烏德·庫塔(Daoud Kuttab,)是一位擁有美國國籍的巴勒斯坦記者,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新聞審查制度的反對者之一。.
查看 伯利恆和達烏德·庫塔
萊加內斯
萊加內斯(西班牙文:Leganés),是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的一个市镇。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73584人(2001年),人口密度4037人/平方公里。.
查看 伯利恆和萊加內斯
鐵筷子屬
鐵筷子屬(学名:Helleborus),又名嚏根草屬、聖誕玫瑰屬,是屬於毛茛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屬內約有20個種,其中有很多種類是有毒植物。聖誕玫瑰屬,名字中雖然有玫瑰的名稱,不過它們和薔薇科的玫瑰花並沒有關係。.
查看 伯利恆和鐵筷子屬
西蒙岩修道院
西蒙岩修道院 (Σιμωνόπετρα,Μονή Σίμωνος Πέτρας;英语: Simonopetra Monastery))是希腊阿索斯山的一座东正教修道院,名列第13位。 西蒙岩修道院位于介于达夫尼港与圣格里戈里奥斯修道院之间,修建在阿索斯半岛南部海岸高330米的悬崖上,一块巨大的岩石顶部。 修道院目前有54名修士。.
查看 伯利恆和西蒙岩修道院
馬偕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醫師與長老教會牧師,於19世紀末期至台灣傳教與行醫,與馬雅各齊名。漢名叫偕叡理,在臺灣,一般人皆稱為「馬偕博士」或「偕牧師」。「寧願燒盡,不願朽壞」(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讚賞馬偕的一生,他的座右銘為「攏是為基督」(All for Christ)。.
查看 伯利恆和馬偕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稱之為《瑪竇福音》,而東正教則譯為《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是《新約聖經》第一部份《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全書共有28章,1168節。教會傳統一般認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 这卷福音书主要记载了耶稣的生平,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被釘十字架、复活以复活的耶稣最後向使徒颁布大使命。因為《馬太福音》与《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內容相近,而与《約翰福音》有显著区别,所以这前三本福音書被歸納作「对观福音」(可以互相對照閱讀的福音書)。 在《四福音》中,《马太福音》是最接近猶太基督教传统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犹太人。根据思高圣经,《马太福音》是以亚兰文写成,但原文现已失传。多数学者认为这卷福音,如同《新约圣经》其他各卷一样,都是以通用希腊语写成,也有专家认为它最初是以亚兰文写成。 《马太福音》主題: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救主。.
查看 伯利恆和馬太福音
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
根據《新约圣经》記載,玛利亞/马利亞(מרים,Miriam,Miryam;亞蘭語:Maryām;Μαριάμ;Maria;مريم;Mary;約公元前18年-約公元41年)是一名居住於加利利地區拿撒勒(纳匝勒)城的猶太婦女,是耶稣的母親。中国基督教新教翻譯為馬利亞,中国天主教翻譯為瑪利亞,景教翻譯為末艷,中国伊斯蘭教翻譯為麦尔彦。 基督徒认定《新约圣经》对玛利亚还是处女时順從天主,受聖神感孕而怀孕生出耶穌的记载,並且認定她所生的耶穌是基督(或稱默西亞),降生成人的天主之子。當時瑪利亞已與聖若瑟訂婚,若瑟把瑪利亞娶過來之後,便陪伴她去了伯利恆,在那裡,她生下了耶穌Ruiz, Jean-Pierre.
馬利維議會
利維議會是澳大利亞雪梨大都會內西部的一個地方政府。2016年5月12日併入新設的內西議會。.
查看 伯利恆和馬利維議會
马太福音第1章
《马太福音》第1章是《新约圣经》第一部分《四福音书》的第一书卷《马太福音》的第一章,共有25节,记载了耶稣的家谱和耶稣的降生。.
查看 伯利恆和马太福音第1章
马太福音第2章
太福音2章是《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的第二章。.
查看 伯利恆和马太福音第2章
马槽广场
槽广场是位于伯利恒中心的城市广场,得名于耶稣降生的马槽。马槽广场上的圣诞教堂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巴勒斯坦和平中心和该市唯一的清真寺——奥马尔清真寺也位于马槽广场。几条与耶稣有关的街道汇集到广场:星街和基督降生街。 1998-1999年,马槽广场得到修复,以减轻交通拥堵,目前只允许步行通过。它主要用作当地人和众多朝圣者的集会地点。广场上安设了长椅和白色微黄的大理石喷泉。.
查看 伯利恆和马槽广场
諸聖嬰孩殉道慶日
諸聖嬰孩慶日(聖公會稱嬰孩被殺日,Day of the Holy Innocents,每年12月28日)紀念聖經新約中三位東方賢士朝拜耶穌聖嬰後,黑落德王/希律王為了除去新生的「猶太人君王」,曾屠殺白冷/伯利恆及其周圍境內的兩歲以下嬰兒(瑪竇福音/馬太福音2:16-18)。教會把這些嬰兒視作殉道者,因為他們是為了耶穌的緣故而遭殺害的。 教會在聖誕節後紀念嬰孩被殺日,就是以諸聖嬰孩的犧牲去代表無辜犧牲者的見證。 Category:基督教圣人 Category:教會年曆 Category:天主教節慶 Category:聖公會聖日 Category:聖誕相關節日 Category:聖經中的大屠殺.
查看 伯利恆和諸聖嬰孩殉道慶日
鲍德温二世 (耶路撒冷)
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 of Jerusalem,Baudouin II de Jérusalem,)是休一世和梅利桑德的第三个儿子,第二任埃德萨伯爵,后继承鲍德温一世的王位成为第三任耶路撒冷国王。他早年参与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跟随他的表亲戈弗雷四世及鲍德温一世一同前往圣地。当鲍德温一世在戈弗雷部下的请求下,为继承戈弗雷的王位而离开埃德萨时,将其埃德萨伯爵爵位传给了鲍德温。后鲍德温在1104年的哈兰之战中被阿尔图格王朝所俘虏,安条克公国的摄政坦克里德及其表弟在此期间代替鲍德温统辖埃德萨城。 1108年,鲍德温的表亲乔治林一世将鲍德温赎回,尽管坦克里德不愿意放弃埃德萨城的统治权,安条克的拉丁牧首最终劝服他将埃德萨还给了鲍德温。很快鲍德温就与贾瓦里结盟。却于托贝索被坦克里德和拉德温所击败。1109年4月,在的黎波里举行的一次十字军会议中,坦克里德和鲍德温和好。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摩苏尔总督马杜德针对埃德萨伯国发起了一系列的攻击,摧毁了伯国的东部地区。而后鲍德温指责乔治林一世侵占了富饶的托贝索及附近的亚美尼亚领土。 1118年7月2日,鲍德温一世去世,他死前将耶路撒冷转予尤斯塔斯三世,规定如果尤斯塔斯没有前来圣地继承王国,那么王位就会被赐予鲍德温。拥有耶路撒冷王国最多采邑的拉丁牧首阿尔努夫及乔治林一世说服了其他人推举鲍德温二世为王,于是鲍德温前往耶路撒冷并将埃德萨传给了乔治林一世。在1119年安条克公国的军队几乎被歼灭的情况下,鲍德温被选为摄政,替代博希蒙得二世暂时治理安条克。由于塞尔柱军队持续袭击安条克地区,鲍德温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安条克的政务上,这也使得耶路撒冷对他越加不满。于是当1123年4月在巴拉克俘获了鲍德温后,耶路撒冷中的一部分贵族联合将王位提供给弗兰德斯伯爵查尔斯一世,却被查尔斯所拒。后耶路撒冷军队在威尼斯舰队的协助下占据了泰尔。 鲍德温在1131年去世时,王国将几乎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都纳入了其版图,一直到达今天黎巴嫩的中部。他的女儿梅利桑德和女婿安茹的福尔克继承了他的王位。.
貝內文托
貝內文托(Benevento)是位於義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大區貝內文托省的一個城市。貝內文托是貝內文托省的省府所在地。 貝內文托市內有图拉真拱门、雷托里城堡、贝内文托圣巴尔多禄茂宗徒圣殿、贝内文托圣母都主教座堂、恩宠圣母圣殿、古罗马剧场、政府宫、上智堂等眾多名勝古跡。.
查看 伯利恆和貝內文托
贝伦 (消歧义)
贝伦可以指:.
查看 伯利恆和贝伦 (消歧义)
贝伦宫
贝伦宫(Palácio Nacional de Belém)曾是葡萄牙君主的王宫,共和国成立后,为葡萄牙总统官邸。它位于贝伦区的山丘上,面临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广场,靠近贝伦历史中心和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以及特茹河岸边。 由五座建筑组成的主立面可追溯到17世纪下半叶。.
查看 伯利恆和贝伦宫
贝伦区
贝伦塔 贝伦区(葡萄牙语:Santa Maria de Belém)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个区。位于里斯本市中心以西6公里,4月25日大桥以西2公里。该地名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 地理大发现中众多航海家正是从这里的港口启程前往世界各地的,其中不乏著名的探险家,如瓦斯科·达伽马。 区内16世纪的防御工事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亦是里斯本的标志性建筑。著名的葡撻的原始店也在這裡。.
查看 伯利恆和贝伦区
贝西克塔什
贝西克塔什区(Beşiktaş;发音)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区,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东隔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于斯屈达尔相望.
查看 伯利恆和贝西克塔什
贾希尔宫殿
贾希尔宫殿(Jacir Palace或Qasr Jacir,قصر جاسر)是约旦河西岸地区伯利恒最大的酒店。该建筑的原始设计是基于典型的巴勒斯坦建筑和阿拉伯家庭的特点。贾希尔宫有三层,每层800平方米。新建的部分增加了室外游泳池、健康水疗中心,两个会议室,250个房间和十一个餐饮店,包括餐馆和酒吧。 贾希尔宫殿建于1910年,建造者是伯利恒工匠和商人苏莱曼·贾希尔米,他是女艺术家艾米丽·贾西尔和女导演安娜玛丽·雅西尔的曾祖父。他和他的五个兄弟的家庭一起住在这所房子里。但是贾希尔家族在1920年代破产,他们被迫放弃宫殿,并出售里面所有的家具。贾希尔宫最终被英国接管,后者在1940年代将其用作监狱。在1950年代,这所房子是一所私立学校,后来改为一所公立男校,后来又被改造成一所公立女校。这所房子也被以色列军队使用,特别是在第一次起义期间,作为一个控制点,考虑到它的有利位置,并且是当地投掷石块的青年和以色列军队之间的一个主要对抗点。 2000年,一批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有联系的巴勒斯坦投资者收购了贾希尔宫殿,不久进行翻新和装修。酒店曾经在2000年至2005年关闭。.
查看 伯利恆和贾希尔宫殿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Τὸ κατὰ Λουκᾶν εὐαγγέλιον)是《新約聖經》正典中,四福音書之一,並與《馬太福音》、《馬可福音》構成对观福音。 這本福音书记述了耶穌一生的生活,详细记载了他的降生、工作、受難与復活等相關事蹟,並以耶稣升天结束。路加福音是四部福音中對耶稣出生前及童年生活描述最詳細的一部。 《路加福音》主題:赦罪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人救主。.
查看 伯利恆和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第2章
《路加福音》第2章是《新約聖經·路加福音》的第2章,全章共有52節。内容包括耶稣的出生及幼年。.
查看 伯利恆和路加福音第2章
路得
路得(基督新教翻譯)、盧德(天主教翻譯)(Ruth;רוּת)是生活在大约公元前1100年的一位摩押族(摩阿布)中东女子。以色列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大衛王(達味王)的曾祖母。 路得本来是犹太人拿俄米(納敖米)的儿媳。拿俄米和丈夫以利米勒(厄里默肋客)来自犹大支派的伯利恒(白冷),于以色列国遭遇饥荒的时候带两个儿子玛伦(瑪赫隆)和基连(基肋雍)来到异族摩押地寄居。两个儿子在当地娶了摩押女子俄珥巴(敖爾帕)和路得(盧德)为妻。后来这个家庭遭逢不测,先是父亲去世,然后两个儿子也相继死去。结果只剩下了三个无儿无女的寡妇,以致以利米勒后继无人。 拿俄米听闻耶和华再次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遂决定返回故土犹大。她的媳妇欲与她一同起行去犹大地。拿俄米请她们返回摩押的娘家,并祈愿耶和华恩待她们,使她们在本族中找到新的夫家。结果,俄珥巴“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而路得却诚心诚意,坚决归附耶和华的崇拜,因此她决意追随拿俄米。 追随婆婆返回伯利恒后,路得在前夫族人波阿斯的田里与波阿斯的侍女一起拾遗穗而与波阿斯产生爱情。 后来波阿斯以购赎者的身分娶了路得,而他们的儿子俄备得就是后来著名的大衛王的祖父。.
查看 伯利恆和路得
路得記
路得記是圣经旧约中的篇章。这一篇是圣经中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内容之一。这本书讲述大卫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的故事,围绕路得这一人物展开。 主題:一幅完整的表號,說到外邦的罪人,藉著基督的救贖而與基督聯結,與神的選民以色列同被帶進神聖的產業。.
查看 伯利恆和路得記
麦比拉洞
麦比拉洞(希伯来语: מערת המכפלה, ,Cave of Machpelah),又名列祖之洞(Cave of the Patriarchs),穆斯林称之为易卜拉欣清真寺(الحرم الإبراهيمي,),是一系列地下室 位于希伯仑旧城中心。圣经和古兰经都提到,该洞及周围是亚伯拉罕所购买的一块墓地。(创世纪23:17-19;50:13) 列祖之洞位于一座萨拉丁时代的清真寺下方,该寺又是由希律王时代的大型矩形犹太建筑改建的。 其希伯来名字反映了犹太人非常古老的传统,相信的列祖亚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亚,都埋葬在那里。唯一缺席的犹太列祖是拉结,她在分娩时死在伯利恒附近,葬在那里。 其阿拉伯名字反映穆斯林尊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为先知。在圣经和古兰经之外,还有多项与该洞有关的传说和传统。在圣经使徒行传7:16,列祖之洞位于示剑(Neapolis; 阿拉伯语: Nablus)。.
查看 伯利恆和麦比拉洞
迦薩浸信會
| name.
查看 伯利恆和迦薩浸信會
阿卜杜勒·卡迪姆·扎卢姆
谢赫·阿卜杜勒·卡迪姆·本·优素福·本·尤尼斯·本·易卜拉欣·谢赫·扎卢姆()生于巴勒斯坦al-Khaleel(希伯伦),伊斯兰教学者及法官,1977年至2003年担任伊扎布特的埃米尔。.
阿布·卡塔达
阿布·卡塔達·菲里斯提尼(1959年或1960年出生)出生名字為奧瑪·馬哈茂德·奧斯曼(Omar Mahmoud Othman),是一名約旦籍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神職人員暨政治人物,同時也被認為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穆斯林參與聖戰鼓吹者之一,有時候則被戲稱為「奧薩瑪·賓·拉登的歐洲大使」。其中根據1999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所提出的《》中將其認定為與蓋達組織有著密切的從屬關係,並且各個聯合國成員國應該凍結其底下資產、實施旅遊禁令以及禁止武器販售買賣等;而阿爾及利亞政府則將其視為在英國倫敦以及其他地方積極活躍的伊斯蘭恐怖主義份子,並且曾經多次下達伊斯蘭教令要求謀殺特定人士以及作為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與等團體的聯絡人。而他除了成功在漢堡說服穆罕默德·阿塔擔任九一一襲擊事件的劫機者外,同時馬德里三一一連環爆炸案的兇手、以及有所聯繫;這些恐怖行動使得約旦、阿爾及利亞、比利時、法國、美國、西班牙、德國和義大利皆要求要對其展開審判,然而突尼西亞司法部門則表示願意提供政治庇護。 在1998年以及2000年時,他分別被約旦國家法院以「資助犯法團體」、「與蓋達組織有所聯繫」以及「準備於2000年慶典期間襲擊前往宗教聖地的美國和猶太人遊客」而判處15年的勞動教育。2002年時他因為反恐怖主義條文而遭到拘禁,之後在沒有犯下任何刑事罪刑或者策畫陰謀而遭到起訴的情況下長期被英國政府居留。2004年3月時,將其列為將蓋達組織及其恐怖活動引至英國的「真正危險人物」。但儘管最初英國政府計畫將阿布·卡塔達驅逐出境並且引渡至約旦進行司法審判,然而他則提出上訴表示如果引渡至約旦的話將會遭遇酷刑折磨。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發生之後,於同年8月英國警方隨即將其逮捕並且準備驅逐出境,不過在2008年6月17日時再度出獄。之後儘管曾經一度又被捕入獄,但是在2009年1月時則由於馬格里布蓋達組織挾持4名英國人質使得英國政府被迫將其放出。這段期間他除了監督數本伊斯蘭雜誌的出版外,同時自己也撰寫了數本關於聖戰之理想和解釋的書籍。 英國政府之後一直期望能夠將阿布·卡塔達引渡至約旦進行司法審判,不過歐洲人權法院在2012年1月17日的初步判決中認定由於可能之後會遭遇酷刑已獲得口供的緣故,使得這次的引渡反而危害了嫌疑犯自身所擁有的公平審判之權利。也因此在2月6日時他獲得釋放但是必須接受過著軟禁以及限制訪問的生活,對此英國內政大臣文翠珊則表示將其釋放反而可能會為英國社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不過之後於2012年5月時歐洲人權法院則改駁回了阿布·卡塔達所提出的申訴並且表示英國要將行使驅逐出境權利時並不需要提供理由,但也期望約旦能夠保障阿布·卡塔達的人權問題。但是到了2012年11月12日時,入境事務上訴特別委員會則轉而支持阿布·卡塔達的主張而反對將其引渡他國,且認為應該要在嚴格的情況之下提供假釋的機會,對此英國內政大臣文翠珊則表示英國政府將會繼續提出上訴。到了2013年7月7日在英國與約旦正式達成了在之後審判中將不會對其使用酷刑來蒐集證據的協議後,正式藉由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將其載往約旦並且接受後續約旦國家法院的司法審判。.
查看 伯利恆和阿布·卡塔达
阿克萨群众起义
阿克薩群众起义(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从2000年9月开始爆发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它也被称为“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Second Intifada)。许多巴勒斯坦人将它看作是反抗外族占领的解放战争,而以色列则认为它是一个恐怖运动。 在大起义爆发前以色列国防军将这些冲突事件称为“潮汐事件”()。至今为止以色列国防军内部依然使用这个代号。 认为这场起义是奥斯陆协议中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做出的妥协的结果的人也称之为“奥斯陆战争”(),认为这次起义是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动的人则称之为“阿拉法特战争”。阿拉法特是第一个称之为阿克薩群众起义的人。有人认为阿拉法特发动了这场起义来分散他自己在奥斯陆协议中的责任以及他本人拒绝了以色列的妥协建议。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通讯部长说:“在戴维营阿拉法特主席决绝了美国总统比爾·克林頓和美国提出的条件回来后就已经计划了(这场起义)。”米歇尔委员会后来也分析认为“沙龙(对圣殿山)的访问没有导致阿克薩群众起义,”而这场冲突是巴勒斯坦领导人计划的。 这次起义是在2005年沙姆沙伊赫首脑会议比较成功结束后巴勒斯坦总统马赫姆得·阿巴斯和其它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同意会议达成的协议。2005年武装冲突比较少,因此许多人认为实际上这次起义已经结束。亚西尔·阿拉法特死后巴勒斯坦政府的政策的改变和以色列单方面从加沙地带和撒馬利亞撤军也带来了一定的缓和。 从2000年至2007年在整个冲突中的死亡人数(包括军人和平民)估计为4901名巴勒斯坦人和1027名以色列人,不过有人指责这个数字没有区别作战人员和平民。从2000年9月至2004年1月36.2%被杀的巴勒斯坦人是非作战人员被误杀,77.6%被杀的以色列人士被炸弹爆炸或伏击杀害的平民。巴勒斯坦受害者中至少有215人是被其他巴勒斯坦人杀害的,其中118名被怀疑与以色列合作。此外63名外国人受害(53名被巴勒斯坦人杀害,10名被以色列军队杀害)。.
查看 伯利恆和阿克萨群众起义
阿西西
阿西西 (Assisi,天主教中文译作“亚西西”)是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苏巴修山的西侧。 阿西西是亚西西的方济各的诞生地,他于1208年在此创立方济各会;也是亚西西的圣嘉勒的出生地,她创立了贫穷修女会。19世纪的痛苦聖母加俾額爾也出生在这里。 2000年,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圣殿和其他方济各会建筑被列为世界遗产。 1986年以來,世界宗教領導人會議不定期舉行。.
查看 伯利恆和阿西西
阿摩司
阿摩司(עָמוֹס"Burden"),天主教譯作亞毛斯,是以色列人的先知,《聖經·舊約全書·阿摩司書》的作者,十二小先知之一。「阿摩司」在希伯來語的意思为“負荷”或“挑重擔者”。 有關阿摩司的生平只在《阿摩司書》內記載:他本身是猶大王國在伯利恆南方的鄉村提哥亞的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農夫(1章:1節,7:14),却奉命到北方以色列王國傳警告。當時,猶大的王是烏西雅,以色列王是耶羅波安二世。 在東正教,阿摩司的瞻禮日在6月15日;在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他的瞻禮日在7月31日。 A.
查看 伯利恆和阿摩司
蒙泰萨尔基奥
蒙泰萨尔基奥(Montesarchio),是意大利贝内文托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6.26平方公里,人口13661人,人口密度520.2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62043。.
查看 伯利恆和蒙泰萨尔基奥
金门高地国家公园
金门高地国家公园位于南非自由州,莱索托边境附近。占地面积为340km²。公园最著名的特点就是深深侵蚀着金色、赭色和橙色调的砂岩悬崖和露出岩层, 特别是布兰德威格岩石。 另一特色是大量绘着圣岩石画的洞穴。公园内野生生物包括猫鼬、大羚羊、斑马和100余种鸟类。它是自由州唯一的国家公园,其秀美风景比之野生生物更为闻名。公园里还发现包括恐龙蛋和骨架在内的大量古生物化石。.
查看 伯利恆和金门高地国家公园
雅各 (舊約聖經)
雅各(Jacob或Ya'akov;יַעֲקֹב;يعقوب),天主教翻譯為雅各伯;後来改名为以色列(יִשְׂרָאֵל:“与天使搏斗者”;اسرائيل,Isrāʾīl)是《圣经》裡的一名族长。他的故事可見於《創世記》。名字意思為「抓住」。 他用“一碗红豆汤”買了哥哥以扫的长子名份,为舅舅拉班劳动超過二十年,以换取妻子拉结。在他与神摔跤後,被改名为以色列(《创世記》32:23-30),他是以色列人的祖先。.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查看 伯利恆和雅典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查看 伯利恆和耶稣
耶稣诞生
耶稣降生的事迹记载在《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据信完成最早的《马可福音》没有记载相关情况。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耶稣是马利亚所生的儿子,当时马利亚已经与大卫家族的约瑟订婚,却奇迹般地由圣灵的能力怀孕,约瑟并非耶稣真正的父亲。天使向一群牧羊人宣告耶稣的降生,至少40天之后来自东方的三个占星术士也由于一个特别的星的引导前来祝贺。 福音书宣称耶稣的降生是以色列先知预言 在基督教的圣诞节庆典中,中心内容就是回忆、再现耶稣降生的场景,圣诞节的名称意味着基督徒相信拿撒勒的耶稣就是旧约圣经中应许要来的“基督”或弥赛亚。在罗马天主教和其他一些基督教团体中,圣诞节主要的宗教庆典就是教堂仪式午夜弥撒或圣诞节早晨的礼拜仪式,圣诞节确定在12月25日。在圣诞节前的40天内,东正教实行斋戒。.
查看 伯利恆和耶稣诞生
耶穌家族之墓
耶穌家族之墓(The Jesus Family Tomb: The Discovery,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Evidence That Could Change History),是一本由辛卡‧傑科波維奇(Simcha Jacobovici)和查理‧裴列格里諾(Charles Pellegrino)合著的書籍,主要內容是稱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恆中間發現的是耶穌的家族墓。.
查看 伯利恆和耶穌家族之墓
耶西
耶西(希伯来语:יִשַׁי,意为“神的礼物”),天主教譯名為葉瑟,是希伯来圣经撒母耳记 中的人物,大卫王的父亲。大卫有时简称为“耶西的儿子”(ben yishai)。耶西是俄备得的儿子、波阿斯和路得的孙子。他是一位伯利恒人。.
查看 伯利恆和耶西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查看 伯利恆和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查看 伯利恆和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獨立個體
耶路撒冷獨立個體(Corpus separatum),是1947年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計劃中所提出設立的。因為耶路撒冷於三大宗教都甚為重要,故計劃將耶路撒冷賦予特殊地位,置於特殊國際政權之下。 按此計劃,這一獨立個體將包括耶路撒冷市區,及週圍的各村鎮,東至阿布迪斯,南至伯利恆,西至艾因卡里姆(包括莫扎建造區),北至舒法特。這區域會「在特殊國際政權之下,由聯合國管理之」。1948年聯合國大會194號決議成立和解委員會,並重提對耶路撒冷的決議。1949年聯合國大會303號決議重申耶路撒冷須由永久國際政權管治的決定。 此一提議未有實行。1948至1949年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進攻新成立的以色列。其後阿以簽署停戰協定,西耶路撒冷歸以色列,東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區歸外約旦。1967年的六日戰爭,以色列收復東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區,耶路撒冷正式回歸以色列。.
查看 伯利恆和耶路撒冷獨立個體
耶柔米
耶柔米,天主教譯聖熱羅尼莫或聖葉理諾,也译作圣杰罗姆(約;英文:Jerome(以前叫 Saint Hierom);拉丁文:Eusebius Sophronius Hieronymus;希臘文:Εὐσέβιος Σωφρόνιος Ἱερώνυμος)是古代西方教會領導群倫的聖經學者,公元340年生於的一個基督徒家庭。耶柔米很早就显露出对藏书的热情,并建立了古典晚期最卓著的私人图书馆(由学生时代的异教文学经典开始,逐渐包含大量的基督教圣经与神学作品);他在罗马接受教育,去莱茵河边寻求仕途,并在皈依苦修理念后前往叙利亚的荒漠地区苦行,晚年時(386年-420年)定居於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過苦修隱居的生活。 在早期的拉丁教會他被尊為四位西方教會聖師之一,這個約定俗成的稱號後來被教宗鮑尼法八世列為正式頭銜。.
查看 伯利恆和耶柔米
考文垂座堂
考文垂圣米迦勒座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
查看 伯利恆和考文垂座堂
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下方列出Google街景自2007年5月25日引入美國後所覆蓋的範圍。.
提尔的威廉
提尔的威廉(拉丁语:Willelmus_Tyrensis或Guillelmus Tyrensis;法语:Guillaume de Tyr;意大利语:Guglielmo_di_Tiro;希腊语:Γουλιέλμος_της_Τύρου;约1130年-1186年9月29日)是中世纪和。身为,他有时被称为威廉二世,以和他的一位前任区分开来。耶路撒冷王国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在1099年建立,威廉出身耶路撒冷王国上层阶级,在耶路撒冷长大成人。他用了二十年时间在接受博雅教育,学习教会法。 威廉于1165年返回耶路撒冷之后,国王阿莫里任命其为大使,遣他出使东罗马帝国。威廉在成为国王的儿子、未来的国王博杜安四世的家庭教师后,发现博杜安是个麻风病人。威廉在阿莫里死后,担任王国中两个最高级的职务书记长及提尔大主教。后在1179年,威廉带领东方代表团出席了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不过,由于他卷入了博杜安四世统治期间的宫廷斗争,因此在敌对阵营控制了王室事务以后,他的显赫地位受到了削弱。威廉最终未能当选久负盛名的耶路撒冷宗主教,并可能于1186年默默无闻的死去。 威廉曾写下拉特朗公会议的记录以及一部穆罕默德时代以来的伊斯兰国家历史,但这两部作品都没能流传下来。他以耶路撒冷王国历史的作者身份闻名于今。威廉在其有生之年,用优美的拉丁文写作他的编年史,而这部作品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该编年史有时被冠以《大海彼岸的历史往事》(Historia rerum in partibus transmarinis gestarum)或《耶路撒冷历史》(Historia Ierosolimitana)之名,或简称为《历史》(Historia)。这部作品在他死后很快就被翻译成法文,随后又被译为多种不同的语言。由于他所写的这部编年史是现存唯一一部十二世纪耶路撒冷人所写的同时代当地历史,因此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威廉的记述是可信的。然而,近世更多的历史学家表示,威廉卷入王国政治纠纷,使他的记述可以看出带有明显的偏见。尽管如此,他仍被视为十字军中最伟大的编年史作家,以及中世纪最好的作家之一。.
查看 伯利恆和提尔的威廉
東方三博士
東方三國王(μάγοι;拉丁转写:magoi),又稱東方三王、東方三賢士、三智者、麥琪,術士等,是艺术作品和基督教刊物经常提到,出現在許多與圣诞节有关的画像里面的人物,一般会与耶稣和其父母、牧羊人,以及馬廄中的動物一同出现。根据《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2章第1-12节的记载,在耶稣基督出生時,有來自東方的「博士」朝拜耶稣。天主教會在1月6日主顯節慶祝。《福音书》中没有提到有三个人,也没有提到他们的身份。指出,“MAGI”就是拜火教祭司或神职人员的称呼,类似于天主教中的神父或主教、基督教中的牧师或長老。.
查看 伯利恆和東方三博士
格鲁吉亚字母
格鲁吉亚字母(ქართული დამწერლობა)是一種從左到右書寫的字母,用作拼寫喬治亞語及其他屬於南高加索語系的語言。現代格魯吉亞字母有33個字母,但是最初數量更多。.
查看 伯利恆和格鲁吉亚字母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Glasgow ; Glesca;Glaschu)是英國苏格兰最大城市,位於蘇格蘭西部的克萊德河河口。格拉斯哥不僅是蘇格蘭最大城市與最大商港,也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大格拉斯哥地区拥有人口230万,占苏格兰总人口的41%。 格拉斯哥是從主教區和皇家自治鎮發展而來的,隨著15世紀時格拉斯哥大學的建立而成為區域文化中心,在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英屬北美及英屬西印度群島之間有頻繁的貿易往來。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重要性更大,在维多利亚及爱德华时期被誉为仅次于伦敦的“(大英)帝国第二城”,是继伦敦和巴黎之后第三个人口达到百万的欧洲城市。 近年来格拉斯哥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众多苏格兰企业将总部设于此。 2011年格拉斯哥被评选为英国第3、世界第57适宜居住的城市。.
查看 伯利恆和格拉斯哥
比勒陀利亞
普利托里亞(Pretoria),是位於南非豪登省(Gauteng)北部的城市,亦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府位於這個城市內,各國使館亦集中於此城的使館街,所以事實上--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城市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zh-hans:比勒陀利乌斯;zh-hk:普利托里奧斯;zh-tw:普利托里奧斯;-的名字命名,不過使用殖民者的名字使得當前城市名稱還有爭議。市內種滿不同的花草樹木,故亦有“花園城”的美譽。.
查看 伯利恆和比勒陀利亞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危世界遗产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1条第4项规定列出,包含所有“需要采取重大活动加以保护并为根据本公约要求给予援助的”世界遗产。这些遗产面对的威胁包括“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威胁;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随意摈弃;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灾害和灾变;严重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和海啸等”。这份名单旨在提高应对这些威胁的国际意识,鼓励各国采取保护行动。.
查看 伯利恆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朝聖
朝聖是宗教或靈性生活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通常是到一處聖地或者是對某人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各大宗教都有朝聖的活動。從世俗的角度而言,朝聖是一種族群的認同,而非基於信仰。流行文化也正把朝聖重新定義,例如去探訪某小說、電視劇、電影或ACG等作品取材、拍攝的地點也被稱為朝聖、聖地巡禮。旅遊業興起之前,朝聖是人們離開家鄉出外遊歷的主要方式之一。.
查看 伯利恆和朝聖
我看見三隻船
我看見三隻船(I Saw Three Ships (Come Sailing In))是一首傳統的英格蘭聖誕頌歌,是“綠袖子”的變種,最早版本印刷於17世紀的德比郡,1833年由威廉·桑德斯再版。 歌曲描述的是航向伯利恒的船,不過實際上離此地最近的水域是20英里之外的死海,而“三隻船”可能指的是12世紀用來將東方三博士遺骸運往科隆主教座堂的三隻船。.
查看 伯利恆和我看見三隻船
星街 (伯利恒)
星街(شارع النجمة,Star Street)是伯利恒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连接老城的北部和南部。沿街的大部分建筑建于19世纪。在2001年阿克萨群众起义之前,星街上有98家商店。由于伯利恒的旅游业由于暴力而急剧下降,近一半关闭。 然而,2008年商店数量增加到63家。自2008年6月以来,为促进沿街的商业,设立了“周四市场” ,是一个为期一天的商业和社区的庆祝活动。伯利恒民俗博物馆和历史悠久的曼苏尔府位于星街。.
查看 伯利恆和星街 (伯利恒)
摩西·蒙蒂菲奥里
摩西·蒙蒂菲奥里(Moses Haim Montefiore)爵士(1784年10月24日 - 1885年7月28日)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慈善家和伦敦治安官。他出生于意大利的英国犹太人家庭,曾捐赠大笔资金,以促进黎凡特的犹太社区的工业,商业,经济发展,教育和健康,包括在1860年创建的第一个犹太新定居点平安居所。 作为英国犹太人代表局领袖,他在1841-42年与英国驻大马士革领事查尔斯·亨利·丘吉尔的通信被视为原始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关键事件。Notes on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Jewish Question with texts of protocols, treaty stipulations and other public act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Lucien Wolf, published by the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England, 1919.
查看 伯利恆和摩西·蒙蒂菲奥里
摩押人
摩押 (Moab;מוֹאָב "Seed of father/leader", Standard Hebrew Moʾav, Tiberian Hebrew Môʾāḇ),是中東一個古老民族的名稱。他們本來居住在今日約旦的死海東岸的山區。根據中東的傳統,每一個民族都有一位同名的祖先。而摩押人的祖先摩押,根據《聖經·創世記》所記載,是亚伯拉罕的侄子羅得與兩個女兒在逃離罪惡之城所多瑪之後,與自己的長女所生下的兒子。.
查看 伯利恆和摩押人
撒母耳
撒母耳(新教)、撒慕爾(天主教)(שְׁמוּאֵל,Samuel或Shmu'el;صموئيل Ṣamuil;Σαμουήλ, Samouēl;Samvel;Samuel),生於公元前11世紀中葉,介乎以色列的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之間,是以色列人進入君王時期前最後一位掌權的士師。他是拯救以色列脫離士師時代的危難絕望,轉入君主政制的平安興盛時代的民族英雄;他也是膏立以色列王(掃羅和大衛)的申言者。.
查看 伯利恆和撒母耳
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记上是圣经全书的第9冊,原来和撒母耳记下是同一冊,後來分為兩冊。 关于本书的作者,历史背景等请参看主条目:撒母耳记。一般認為作者並不是圣经上所记载的先知撒母耳、迦得、拿單。.
查看 伯利恆和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記下
撒母耳记下是圣经全书的第10本书,主要记录以色列王国第二位国王大卫执政其间的历史。撒母耳记下原和撒母耳记上合并为一册。 本书的作者信息以及写作背景等信息请参看主条目撒母耳记。.
查看 伯利恆和撒母耳記下
教宗列表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查看 伯利恆和教宗列表
教宗立德
教宗聖立德(Sanctus Evaristus PP.,)於96年或99年―108年出任教宗。他在任內最重要的貢獻,是確立了樞機團的組織,而這個組織日後亦演變成推舉教宗的機構。他的瞻禮日在10月27日。 现代对教宗立德所知甚少,根据《教宗实录》所载,他出生于一个居住在伯利恒(白冷)的希腊犹太人家庭,在多米仙(图密善)皇帝在位期间,他继承克肋孟一世,当选为罗马主教,继承时值第二次大迫害时期。根据《教宗实录》记载,他将罗马分为若干个领衔堂区,每一个堂区指派一位神父负责。同时,他在罗马城任命7名执事。 据优西比乌在《教会史》中记载,教宗立德在图拉真12年,也就是他当选教宗的第八年去世。他通常被认为是殉道者,然而并没有切实证据。他可能被安葬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墓附近。此外据信,圣若望宗徒可能是在教宗立德的任期内离世的。.
查看 伯利恆和教宗立德
托莫洪
托莫洪(印尼语:Tomohon)是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的一座城市,是该省的四个建制市之一其他三个是万鸦老市、比通市和哥打莫巴谷市,托莫洪市位于米纳哈萨半岛东北内陆地区,四周被米纳哈萨县包围,是米纳哈萨县的一个内飞地。托莫洪原是米纳哈萨县的一部分,2003年2月25日印尼政府颁布当年第10号法案,批准托莫洪从米纳哈萨县中析出,2003年8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托莫洪市。城市附近有洛孔-恩蓬双火山。托莫洪因家庭花卉种植、木屋生产、棕榈糖生产和蔬菜农业等产业而闻名,也是一个基督教的事工中心和教学城。因其盛产鲜花,又有“花城”(Kota Bunga)的别称。市域内主要居民是基督徒,新教徒占总人口的68.97%,天主教徒占24.71%,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只有4.25%。.
查看 伯利恆和托莫洪
所罗门池
所罗门池(برك سليمان, Burak Suleīmān, Solomon's Pools;בריכות שלמה, Breichot Shlomo)是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村庄al-Khader以南的三个巨大的古代水库,在伯利恒西南5公里,靠近通往希布伦的公路。 三个水库建于约公元前100-30年间, 为矩形或梯形,长118-179米,深8-16米,总容量约29万立方米。 它们是一个复杂的古老的供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向耶路撒冷的城市和圣殿供水。水源来自泉水以及雨水,通过两个罗马渡槽运输到此储存。.
查看 伯利恆和所罗门池
所羅門
所罗门(שְׁלֹמֹה),天主教汉译为撒罗满,阿拉伯语称为苏莱曼(سليمان)。根据《希伯来圣经》记载,曾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代帝王,後來在《古兰经》,則視之为先知。据《希伯來聖經》记载,所罗门王是大卫与拔示巴的儿子,以色列王國第三任君主,是北方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犹大王国分裂前的最后一位君主。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是耶路撒冷第一圣殿的建造者,并有超人的智慧,大量的财富和无上的权力。但最后由于所罗门王的罪过(包括偶像崇拜和背弃神的旨意)导致在他的儿子罗波安执政时期王国发生了分裂。所罗门王还是后世许多文献和传说的主角。.
查看 伯利恆和所羅門
拿俄米
納敖米拿俄米(希伯来文:נָעֳמִי,意为“我的愉悦”)是路得的婆婆,见于希伯来圣经路得記记载。后来,她对伯利恒的妇人自称玛拉(意为“苦”,路得記1:20-21):“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因为她的丈夫(以利米勒)和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都死了。在路得記1:13,她对两个儿媳说“我比你们更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表明拿俄米确实是痛苦。巴里·韦伯指出,她的痛苦既有客观因素(丧亲,流离失所和贫穷),也有主观因素 - 痛苦的感觉。 拿俄米的一个儿媳路得决定追随她,而她的另一个儿媳俄珥巴选择回到摩押。路得嫁给波阿斯,他们的儿子由拿俄米养育,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儿子了”(路得記4:17)。这样一来,这卷书可以看作是拿俄米的故事:格雷戈里·戈斯韦尔认为拿俄米是这卷书的中心人物。这个孩子就是俄备得,后来成为大卫的祖父,也是耶稣的先祖。路得也是古代的希伯来人应该如何照顾他们的家族成员的一个例子。.
查看 伯利恆和拿俄米
拉巴特
拉巴特(阿拉伯語:الرباط / ),摩洛哥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建成區位於摩洛哥西北部-布-雷格雷格河河口,是一所濱臨大西洋的城市。 拉巴特都會區有180萬人口,擁有全國重要的紡織業及建築業,自1912年起就一直是摩洛哥的首都。.
查看 伯利恆和拉巴特
拉结
拉结(רחל),根据《圣经·创世记》的记载,是以色列人祖先雅各第二位和最宠爱的妻子(原是表妹),古埃及大內總管约瑟和便雅悯的母亲,拉班的女儿,雅各第一位妻子利亚(Leah)的妹妹。丈夫雅各是她的表兄,婆婆利百加是拉结的姑母。.
查看 伯利恆和拉结
拉赫穆
拉赫穆或拉赫是阿卡德神话中的神灵。.
查看 伯利恆和拉赫穆
曹啟謙
曹啟謙(Monte Cho Kai Him,),香港男配音員。.
查看 伯利恆和曹啟謙
12月21日
12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5天(闰年第3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0天。.
查看 伯利恆和12月21日
1896年威廉·麦金莱竞选美国总统
1896年,俄亥俄州前州长、共和党候选人威廉·麦金莱在大选中战胜民主党和人民党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及其他多位小党派候选人,成为第25任美国总统。在部分历史、政治学家看来,麦金莱以较大优势赢得的这场政党选民重组选举,为此前多年总统大选中两个主要政党基本势均力敌的局面畫上句点,迎来共和党占显著絕对优势的新时代。 麦金莱于1843年生于俄亥俄州尼尔斯,曾在内战期间服役,退伍后当上律师并定居坎顿。1876年当选国会议员后,他多次获得连任,直至1890年才被对手通过选区杰利蝾螈的手段击败,此时他已有望成为总统候选人,1891和1893年连续当选俄亥俄州州长又令他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麦金莱曾不慎与朋友一起签字贷款,这位朋友在1893年大恐慌中破产,债主于是要求麦金莱偿还。资不抵债的麦金莱本来难以加入1896年大选,但在好友兼政治经理人马克·汉纳的帮助下,多名商人出手为麦金莱解围。障碍解除后,汉纳在1895至1896年间为麦金莱的竞选添砖加瓦。麦金莱本人不愿同东部包括托马斯·普拉特、马修·奎伊在内的党魁打交道,这些人于是通过鼓励各州自行推荐候选人、力阻麦金莱得到多数代表支持获得党派提名,希望借此迫使候选人让步,承诺政治恩惠换取他人支持。事实证明,这些手段都是白费心机,麦金莱在1896年共和党全国大会的首轮投票中就以绝对优势胜出,来自新泽西州的加勒特·霍巴特成为他的竞选搭档。 麦金莱以支持保护主义闻名,对赢得以保护主义为主要议题的大选信心十足,实际上成为竞选主要议题的却是自由铸造银币问题。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通过批判金本位赢得民主党提名。 汉纳筹资数百万美元资金用于印刷书册,向选民宣扬自由铸造银币的坏处,声称一旦准许银币不受限制地发行,工人阶级和美国经济就都会受到重创。麦金莱留在位于坎顿的故居,向组队前来的人们演说,这些演说再通过报纸传达给数百万人。布莱恩的做法完全相反,他乘火车前往全国各地竞选。最终,麦金莱在城市居民、富农等有产阶层的支持下赢得普选,在选举人票上更是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麦金莱的这次选举通过井然有序的手段争取民众支持,最终赢得总统宝座,对现代竞选产生深远影响,此次选举结成的联盟还令共和党此后36年中连续执政28年,直至1932年才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