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伊藤博文

指数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安重根击毙。.

目录

  1. 311 关系: 功山寺舉兵嚴島嚴復城中區 (台北市)历史秘话南港隧道台灣日治時期吉田稔麿吉田松阴吉林西站坂上之雲增上寺大和町 (山口縣)大和族大勳位菊花大綬章大勳位菊花章頸飾大国船梦大隈重信大韩民国大韓帝國大野純二大陆政策 (日本帝国)大正民主大日本帝國憲法大日本帝国天皇太閤外務大臣 (日本)孝明天皇孫中山宍戶璣宣統宫内省容闳安珦安重根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宋伯鲁宋秉畯宛如飛翔寒山寺尚泰王對袁世凱的評價小山豐太郎小倉久寬小松帶刀小森一孝小澤征悅山口县... 扩展索引 (261 更多) »

功山寺舉兵

功山寺舉兵(こうざんじきょへい)是元治元年12月15日(1865年1月12日)高杉晉作為打倒長州藩俗論派在功山寺(下關市長府)發起的政變。也稱回天義舉。以此為發端,長州藩內一連串的紛爭稱作元治之內乱。.

查看 伊藤博文和功山寺舉兵

嚴島

嚴島()是位於日本瀨戶內海西部的島嶼,行政區劃屬於廣島縣廿日市市,全島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600人。 嚴島也被稱做宮島,為日本三景之一,被稱為安藝之宮島;島上最主要的景點是以海上鳥居聞名的嚴島神社及後方的彌山原始林區,已被列入世界遺產。現每年有超過300萬人次的觀光客來到島上,在2011年貓途鷹的日本「外國人人氣觀光景點」排名第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嚴島

嚴復

嚴復(),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復,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後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為京師大學堂校長,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嚴復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嚴復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嚴復

城中區 (台北市)

城中區為台灣舊台北市行政區之一,位於台北市市中心。.

查看 伊藤博文和城中區 (台北市)

历史秘话

历史秘话()是2009年起每周三22:00~22:43在NHK综合频道播放,由NHK大阪放送局制作的历史类节目。.

查看 伊藤博文和历史秘话

南港隧道

南港隧道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汐止區的隧道,曾經是台鐵縱貫線使用的鐵路隧道,介於南港車站與汐科車站之間。雖以「南港」為名,但全線均位於汐止區內,僅因位置靠近南港而得名。舊名為樟樹灣隧道,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第一座鐵路隧道。但張健豐在其《乙未割臺憶舊路》一書中認為該隧道應該是清朝臺灣鐵路已有的設施,因為隧道南北是山與河川,不可能以引道避開,而可能因為該隧道僅有95公尺長,故未見於文獻,此外日本1904年繪製的地圖上也沒有標註此座已完工的隧道,故日治時期可能是進行隧道擴孔工程,將本來僅能容納一條軌道的隧道改為可容納兩條。 日治時期的隧道工程於1895年12月10日開始動工,1896年6月15日完工。原始隧道立面以石砌,中央圓拱型以紅磚砌,上方並有伊藤博文於1896年所題的《開物成務》匾額;隧道內設有一緊急通道。1975年,因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需求,《開物成務》匾額被取下,並進行拓孔改建為混凝土隧道。至2008年9月21日,原使用南港隧道的縱貫線路段改行新闢的汐止山岳隧道,該隧道做為鐵路隧道的功能結束,目前已改建為機車與腳踏車專用道。.

查看 伊藤博文和南港隧道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伊藤博文和台灣日治時期

吉田稔麿

吉田 稔麿(天保12年閏1月24日(1841年3月16日) - 元治元年6月5日(1864年7月8日)),幕末長州藩的活動家。名榮太郎,諱秀實,字無逸,雅號風萍軒(ふうひょうけん)。曾化名為松村小介、松里勇、岩間水之允及関口敬介。文久3年(1863年)改名為稔磨(年麿、稔丸)。與久坂玄瑞、高杉晋作一起並稱為松陰門下三秀。.

查看 伊藤博文和吉田稔麿

吉田松阴

吉田松陰(),名矩方,字義卿,號松陰,又號二十一回猛士,幼名寅之助或大次郎,通稱寅次郎。長州藩武士,名列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及理論奠基者。著作有《讲孟余话》、《幽囚录》、《留魂录》等。在井伊直弼镇压尊王攘夷派的“安政大狱”事件中,吉田松阴于安政6年(1859年)八月被解至江户,同年十月廿七日(11月21日)被处死。.

查看 伊藤博文和吉田松阴

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位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新生街22号。该站目前为沈阳铁路局管辖的货运二等站。.

查看 伊藤博文和吉林西站

坂上之雲

,是从2009年11月29日开始间断性地在日本NHK电视台开始播放的13集特别历史剧(當初原打算以“大河剧”方式製作)。原作为司马辽太郎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但電視劇於改編時,也加入了部分司馬遼太郎所寫的其他同時代背景相關作品內容,如『明治という国家』、『司馬遼太郎が考えたこと』、『殉死』、『この国のかたち』),在1968年(昭和43年)至1972年(昭和47年)间连载于产经新闻。“坂上之云”本身意思是“顺着斜坡路(日文即為「坂」)上升的云”,意指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奋发图强,学习追赶西方列强,国力不断增强的情景。.

查看 伊藤博文和坂上之雲

增上寺

增上寺是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芝公園的一座淨土宗寺院,山號為三緣山,正式的全名為三緣山廣度院增上寺。日本淨土宗鎮西派七個大本山其中之一,也是江戶幕府德川家的靈廟之一。增上寺的前身是由空海的弟子,也是入唐八家之一的宗叡創建於武藏國的貝塚,相當於現在的千代田區及紀尾井町一帶,原寺名為光明寺,屬於真言宗的寺廟。明德4年(1393年)由淨土宗八祖聖聰上人入主,改為淨土宗,並改寺名為增上寺。.

查看 伊藤博文和增上寺

大和町 (山口縣)

大和町()是位于山口縣東部山區一個已不存在的町,過去屬熊毛郡。已於2004年10月4日,與旧光市合併為新光市。.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和町 (山口縣)

大和族

大和族(大和民族/やまとみんぞく),又称日本民族、和人、大和人,是构成日本人的主体民族,以日本語為母語,约占當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族與琉球族),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最早起源於阿伊努人對日本另一地區居民的稱呼,後來「大和」一詞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大日本帝国时代,大和人(内地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琉球族、朝鲜族、蕃人、漢人的民族。.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和族

大勳位菊花大綬章

大勳位菊花大綬章(大勲位菊花大綬章,Grand Cordon of the Supreme Order of the Chrysanthemum),日本勳章的一種。僅次於大勳位菊花章頸飾。1876年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勳位菊花大綬章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日本最高等的勳章。1888年1月4日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因為是做為頸飾所以才以此命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勳位菊花章頸飾

大国船梦

《大国船梦》,中国大陆古装剧,导演苏舟,主演邱心志、于震、蒲巴甲、杜雨露、金晶、张光北、娄宇健。.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国船梦

大隈重信

大隈重信(),幼名八太郎,是日本武士(佐賀藩藩士)、政治家、教育家。從一位大勳位侯爵。曾任參議兼財務大臣、外務大臣(第3、4、11、14、29任)、(第13任)、內閣總理大臣(第8、17任)、內務大臣(第30、32任)、貴族院議員。為早稻田大學的創校者,並任該校第一任校長。.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韩民国

大韓帝國

大韩帝国(,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為汉阳(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國君主。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韩帝国」,得名於古時的三韓。 1897年,亡命俄羅斯駐朝公使館的高宗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被日本併吞而滅亡。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主權國家。.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韓帝國

大野純二

大野純二,日本男性漫畫家。本名相同。筆名有「大野純二」和「おおのじゅんじ將漢字全部轉化成平假名。」。 代表作有《》、《機動戰士鋼彈外傳 MISSING LINK》【首頁的個人簡介】.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野純二

大陆政策 (日本帝国)

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推行的對外扩张政策,意图先吞并朝鲜、中国等周边大陆国家,最终称霸东亚。.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陆政策 (日本帝国)

大正民主

大正民主(大正デモクラシー)意指1912年-1926年,日本大正年間所推行,符合現代民主的政治體制與政策。在第一次大正政變後這期間,日本內閣多為政黨政治的互動,內政上以民意所趨為主,外交則採取對中國內政不干涉、日蘇友好等策略(幣原外交)。 另外,在殖民地經營方面,則更尊重民族自決意旨,多為政策開明。以台灣為例,台灣總督改由文官出任。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工友總聯盟等各種政治、社會運動勃興;.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正民主

大日本帝國憲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君主立憲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在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帝國宪法”或“明治宪法”。相对於现行日本国宪法,也被称作“旧宪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宪法的名称中带有“大日本帝国”的文字,但当时并不是日本正式的国号,一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的国号才正式统一称为“大日本帝国”。.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日本帝國憲法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大日本帝国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天皇

太閤

太閤,正式名稱為太閤下,狹義上是對已經將攝政、關白官位讓給子弟的前攝政、關白,廣義上也可以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這三個官職在古代日本統稱三公)。同攝政、關白一樣,太閤的敬稱為殿下,一般稱為太閤殿下。 出家的太閤稱為禪定太閤,簡稱禪閤。.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太閤

外務大臣 (日本)

外務大臣是主管日本外務省的國務大臣,是內閣中最重要的職位之一,一般由執政黨內的實力派國會議員擔任。如果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有事、出訪或生病,在沒有副首相的情況下,往往會指定外務大臣代理首相職務。日本歷史上,許多曾經擔任過外務大臣的議員後來都成為首相。 外務大臣的職權有:.

查看 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 (日本)

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是日本第121代天皇(在位:1846年3月10日-1867年1月30日)。諱統仁(),幼名熙宮()。 在位時德川幕府將軍分別為: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以及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

查看 伊藤博文和孝明天皇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查看 伊藤博文和孫中山

宍戶璣

宍戶璣()日本長州藩藩士、政治家。原名山縣半藏。 1829年(文政十二年)出生,是長州藩藩士安田直溫的第三子。幼名辰之助,名子誠,後改名敬宇。妻子是清水谷公正的女兒千枝子。他與吉田松陰等人一起進入玉木文之進之塾(松下村塾學習),後進入藩校明倫館學習。1848年(嘉永元年),成為藩儒山縣太華的養子,改名半藏。1854年跟隨幕府役人村垣範正,前往蝦夷地、樺太、俄羅斯巡行。翌年遊學長崎。其間與諸藩志士交流。1857年(安政五年)回到長州藩,任明倫館都講本役,為當主世子毛利定廣(即後來的毛利廣德)的侍講。1860年隨定廣上江戶,為國事奔走。1862年,與同藩的久坂玄瑞、土佐藩中岡慎太郎等人一同拜訪了在松代藩被處以謹慎處罰的學者佐久間象山,受其國際形勢、國防論的燻陶。翌年歸藩,遊說九州諸藩,宣揚尊王攘夷。同年八月十八日政變之後在京都、大坂潛伏,觀察形勢。 此後長州藩公開舉起尊王攘夷大旗,但在禁門之變中敗北,四國聯合艦隊攻打下關,長州藩危在旦夕。此時恭順派執掌了長州藩大權,半藏被禁閉。高杉晉作、伊藤博文等人舉兵,迫使藩論重新倒向尊王攘夷。赦免了他。江戶幕府決定向長州藩派遣問罪使。半藏被長州藩家老宍戶家收為養子,改名宍戶備之助,於廣島國泰寺與幕府問罪使永井尚志應接。由於交涉的長期化,宍戶備之助一直被囚禁在廣島藩。直到翌年幕府在第二次長州征伐中戰敗之後才將他赦免。其間,宍戶備之助的功績得到確認,成為宍戶家的支流,任直目付役。他起草了長防士民合議書。 明治維新之後,於1869年任山口藩權大參事。翌年前往東京,任刑部少輔。1871年任司法大輔。1872年任文部大輔。1877年,任元老院議官。1879年3月,成為日本駐清國公使。在任駐清公使其間,與總理衙門就琉球問題進行多次交涉。他和兩屆外務卿寺島宗則、井上馨,都強調日本對琉球的領有權,拒絕恢復琉球國,僅將宮古、八重山兩島割讓給清方。翌年雙方達成和議,但由於流亡清朝的琉球人強烈反對,清方推翻了這個和議。宍戶璣便拒絕再談,並於1881年1月歸國。 歸國後,出仕於宮內省。1884年4月,任參事院議官。翌年12月,再度當選元老院議官。1887年5月,被封為子爵。1890年,當選貴族院議員、錦鷄間祗候。 1901年10月逝世,享年73歲。.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宍戶璣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宣統

宫内省

宮內省()是日本曾經設置的政府部會,主要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存在於律令制時代、大日本帝國時期,1947年改制為宮內府,1949年再度改制為今天的宮内厅。.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宫内省

容闳

容閎(英语:Yung Wing,),本名達萌,號純甫,學名閎,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之學生,亦為首名於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後又創設幼童留美計畫,世人稱他為中國留學生先驅。1876​​年,美國耶魯大學授予容閎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對於中國和美國之間文化交流重大貢獻。 容閎年輕時便曾與太平天國打交道;洋務自強運動期間,容閎向曾國藩進言,若要船堅炮利,必先造「製器之器」。後來又連續參加了戊戌維新、君主立憲運動、與興中會革命等,在滿清最後六十年之中,從太平天國開始,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每一個最重要的運動裡都能發現他的身影。 容閎在1900年八國聯軍時期發生的自立軍起義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此事件在激發中國人政治思想轉變上有關鍵作用,是革命歷史之思想轉變臨界點、轉捩點之一,容閎此時始感保皇主張業已過時,使他周圍許多維新黨人同受啟廸。他自己也從此開始,真正與孫文革命事業產生聯繫,最終在多年奮鬥後,親眼見證了中國革命成果,在有生之年看到孫文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容闳

安珦

安珦(),初名裕,字士蘊,號晦軒,諡號文成,出生於興州(現慶尚北道豐基)。高丽中后期儒学领袖,是第一个將朱子学思想引進高麗的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安珦

安重根

安重根(안중근,),字应七,韩国独立运动义兵参谋中将,天主教徒,因击毙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而被韩朝称为“民族英雄”。 安重根1879年9月2日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广石洞的一个世代官宦的富裕家庭,早年曾从事教育救国和国债报偿运动。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安重根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武装抗日运动,担任义兵参谋中将。1909年10月26日,他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虽然安重根以义兵参谋中将的名义刺杀伊藤博文,但当时的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最终按照日本政府内部强硬派的指令以普通谋杀罪的名义将安重根处死。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一事在东亚影响甚大。孙中山、章太炎(孙中山枢密顾问)等中国政要名流都曾挥笔讴歌他的爱国之举。周恩来在回顾中朝历史关系时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朝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是本世纪初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重根的事迹曾被编入小学教科书。在日本,安重根被视为恐怖分子。中国在哈尔滨建设安重根义士纪念馆曾引发日本政府的抗议,但遭到中国外交部的拒绝。在日本也许多人承认安重根是值得敬佩的朝鲜爱国义士。东京律师协会副会长鹿野琢見在其所写的《安重根无罪论》一文从法律的层次对安重根的正当性进行了阐释。亚细亚大学教授中野泰雄所著的《安重根》是在日本出版的正面评价安重根的代表作之一。 1947年3月26日,韩国光复后在首尔举行了第一次安重根殉国36周年追悼会。1962年,韩国政府追授安重根建國勳章。韩国首尔南山和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有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安重根

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火车站,是为纪念1909年在该站刺杀日本朝鮮統監伊藤博文的朝鲜族义士安重根而建。.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안중근 이등박문을 쏘다)是1979年北朝鲜为纪念爱国义士安重根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艺术电影,片长145分钟,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上海电影译制厂同年译有中文版本。时至今日,该片作为怀旧影片在中国大陆仍有影碟销售。 本片由白头山创作团编写。.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宋伯鲁

宋伯鲁(),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清朝官员。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汪运渠,硕学鸿儒 帖学一脉——陕西民国书画家宋伯鲁,收藏2011年第12期.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宋伯鲁

宋秉畯

宋秉畯(송병준,)是朝鮮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日本名野田秉畯(日韓合併前叫「野田平次郎」),被視為親日派與賣國賊,丁未七賊之一。號濟庵,出身咸鏡南道長津,是宋时烈的九世孙。.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宋秉畯

宛如飛翔

是NHK於1990年1月7日~12月9日播出的第二十八部大河劇。以薩摩藩為中心,積極描寫從幕末到明治維新時的歷史故事,改編自司馬遼太郎的同名小說。 故事裡,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兩人在島津齊彬的庇護之下嶄露頭角,撼動了薩摩藩。憑著兩人的力量,不但結束了江戶幕府,並且一同參與明治維新,但在新政府內,兩人的意見卻互相不同。最後西鄉下野並於西南戰爭時戰死,大久保則遭到盜賊襲擊而殞命。原作《宛如飛翔》是一部描寫由征韓論爭到西南戰爭時期的作品,本劇的第二部就是這個部份。而電視劇第一部則是編劇小山內美江子由《宛如飛翔》的部份內容再參照同為司馬遼太郎原作的《龍馬來了》與《最後的將軍》情節所綜合編成的劇本。第一部、第二部的旁白都使用鹿兒島方言。  與前三年的作品比起來,本劇收視率略差一點;但是以幕末維新的題材而言,本劇的收視率可謂相當不錯。由於本劇的內容並不輕薄,因此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查看 伊藤博文和宛如飛翔

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

查看 伊藤博文和寒山寺

尚泰王

尚泰(;)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九代國王,也是最後一位琉球國中山王。1848年至1879年在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尚泰王

對袁世凱的評價

以下内容为对袁世凯的评价。.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對袁世凱的評價

小山豐太郎

小山豐太郎(),通稱六之助,或作六之介。日本上野國館林藩(今日群馬縣館林市)人,著名刺客。.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小山豐太郎

小倉久寬

小倉久寬(小倉 久寛,),日本資深男演員、配音員、旁白。出身於三重縣度會郡(今已併入大紀町)。身高160cm。血型A型。.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小倉久寬

小松帶刀

小松 清廉(こまつ きよかど,),以小松帶刀(こまつ たてわき)之名而為人所知。薩摩藩士、明治時代初期的政治家,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小松帶刀

小森一孝

小森一孝(),日本學生運動家及政治人物,恐怖分子。反共主義日本右翼团体成员。涉嫌殺害中央公論社社長嶋中鵬二的妻子嶋中雅子及傭人丸山氏的犯人。 1960年9月自長崎縣立長崎東高等學校退學,移居東京並入黨大日本愛国黨。同年11月中央公論社的社長嶋中鵬二於《中央公論》雜誌刊載了深澤七郎有關日本天皇和皇太子的諷刺小說「風流夢譚」,而在該篇小說中有日本皇太子與皇太子妃被民眾斬首的情節。此事引起了日本右翼團體的不滿。而身為右翼團體大日本愛國黨的成員小森一孝於1961年2月1日潛入位於東京都新宿區市的嶋中鵬二的私宅將嶋中鵬二的妻子嶋中雅子殺傷並殺死傭人丸山氏。2月2日,日本警察發布通緝,同日上午7時15分、小森一孝於浅草署山谷警察署自首。 1962年,東京地院將小森一孝認定為成年人,判處15年有期徒刑 ,1964年,東京高院駁回上訴判刑確定。1971年11月,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發監後的小森一孝精神狀態顯得相當不穩定,爾後轉至八王子醫療刑務所療養。小森於1971年在監獄中逝世。.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小森一孝

小澤征悅

小沢征悦()是日本演员。美国旧金山出生。著名指揮家小沢征爾與模特及女演员入江美樹之子,女性散文家小沢征良之弟。.

查看 伊藤博文和小澤征悅

山口县

山口縣()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部的縣,為中國地方五縣之一,縣治為山口市,最大城市為下關市。現今縣境為德川幕府時代的長州藩(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受幕府排斥的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山口縣為中國地方最西的一縣,也是本州最西端的都道府縣,隔關門海峽與九州地方相望。.

查看 伊藤博文和山口县

山口二矢

山口二矢(),日本學生運動家及政治人士,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团体大日本爱国党成员。因刺杀左派领导人浅沼稻次郎而闻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山口二矢

山尾庸三

山尾庸三(),日本近代化先驱,“长州五杰”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山尾庸三

山縣有朋

山县有朋(),幼名辰之助、狂介,号椿山庄主。长州藩(今山口县)下级武士出身。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将、元帅、元老。在日军和日本政府中势力庞大,號稱是日本陸軍之父,開啟了長州藩軍人控制陸軍的習慣。據說山縣自恃權重,曾經干涉皇太子裕仁 (後來的昭和天皇)之婚事,時稱宮中某重大事件。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

查看 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

岩倉使節團

岩仓使节团(いわくらしせつだん),是明治4年11月12日(1871年12月23日)至明治6年(1873年9月13日)期间由日本政府派遣至美國及歐洲諸國訪察之使節團。使节团正使为岩倉具視,由政府官员、留学生等共107人组成。岩倉使節團並不是日本第一次向西方派遣使節團。在其之前,日本派遣過万延元年遣美使節、文久遣欧使節和横浜鎖港談判使節團。.

查看 伊藤博文和岩倉使節團

岩倉具視

岩倉具視()是日本政治家,对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展。.

查看 伊藤博文和岩倉具視

崔益鉉

崔益鉉(최익현,),字贊謙,号勉庵,是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儒学家、爱国者,乙巳义兵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崔益鉉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平条约。.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不平等条约

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本表所列为发生在事發当时的中国境内,或发生在今中国境内,或发生在海外但与中国人物等等有关的暗杀事件。事件依发生时间划分,所列朝代仅具时间阶段之意义。 表内所谓“直接主使/组织”是指刺客幕后的直接主使者或主使/所属组织。若无则不列。“结果”分为目标死亡、目标受伤、目标无恙(未死亡或受伤)三个主要选项,若有其他情况,如其他重要人物被误杀误伤等,则在此栏内注明。 中华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1949年后,凡与台湾或台湾人士有关的暗杀事件,皆注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与此无关者则不注。 本表时间划分乃便宜之计,并非严格依本朝代划分,如三国至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南朝刘宋420年建立截止,南北朝时期以隋朝581年建立截止,余则类同。前后两时期衔接时的重叠年份发生的事件,依事件发生时所属朝代或国家划分,无法划分者均归入下一时期。 自清朝末期1895年起,开始注明事件发生地点的国名,并附国旗。国名和旗帜以当时当地实际统治者之自称为限,与法律上的地位无关。事件发生地点一般包括国名和市县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中華五千年

中村敦夫

中村敦夫(なかむら あつお,),日本演员、作家、编剧、新闻主播、政治人物。株式会社中村企画社長,日本ペンクラブ環境委員長。身長179cm,本名中村 敦雄(なかむら あつお),旧姓遠藤(えんどう)。遠藤家長男。父母離婚後、改姓母方中村姓。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印尼語系。 勲等旭日中綬章。参議院議員(1期)、先驅新黨代表、同志社大学大学院综合政策科学研究科大学講師。.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中村敦夫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是指1885年4月18日(光绪十一年三月初四),中國於清朝時与日本在天津就朝鮮问题签订的条约。又称《中日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中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寄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中日关系史

中日關係史是指歷代中國和日本的历史。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近代,日本对中国影响巨大。特别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形成了战后两国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以后的中日关系。.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中日关系史

东方有大海

《东方有大海》,2017年中国时代剧,由印小天、刘小微、聂远、吕丽萍、吕一丁、黄海冰领衔主演,网络平台于爱奇艺在2017年6月8日首播,2017年7月3日在山西卫视播出。.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东方有大海

三國干涉還遼

三国干涉还辽(簡稱三国干涉)之事件,乃发生于甲午战争后。大清帝國光緒政府与大日本帝國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罗斯、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藉口,使日本把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 也有說法是日本從此更發憤圖強,導致之後引發日俄戰爭。.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三國干涉還遼

三羽乌

在日語中,三羽乌(平假名:さんばがらす)意指某一個特定領域中三位表現最為傑出的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三羽乌

三条实美

三条实美(さんじょうさねとみ,),日本政治家,公卿出身,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父为内大臣三条实万。 他是朝廷中象征倒幕運動與明治维新的指导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复兴皇权、恢复天皇和公卿的地位,由于公武合体的八·一八政变而被迫逃出京都,落难太宰府(在北九州);当时一起落难的共七位公卿,史称“七卿落难”。自此他的思想转变为倒幕,明治维新后成为太政大臣,实际上成为政府首脑,直至1885年。 |- |- |- |- |- |- |- Category:貴族院公爵議員 Category:江戶時代公家 Category:日本外务大臣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Category:日本外務部門主管 Category:日本華族 Category:明治維新元勳 Category:三條家 Category: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獲得者.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三条实美

三浦梧楼

三浦梧樓()為日本武士、陸軍軍人、政治人物。陸軍中將、子爵。號「觀樹」。.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三浦梧楼

下關戰爭

下關戰爭是日本幕末時代發生的一場戰爭。古時稱馬關戰爭。 攘夷志士與長州藩不滿幕府開國,決定開始攘夷,因此與英國、荷蘭、法國、美國爆發衝突。 前段戰:1863年五月(舊曆),開始實行攘夷的長州藩封鎖馬關海峽(今關門海峽),並砲擊航行中的美法商船。六月時美法展開報復,攻撃馬關海峽內的長州軍艦、砲台。砲擊後,長州修復砲台,並佔領對岸小倉藩的一部分,建立砲台,繼續封鎖海峽。 後段戰:1864年七月,受到海峽封鎖而經濟損失慘重的英國,決定報復長州藩。荷、美、英、法組成17艘船的聯合艦隊。在同年的八月五日至七日砲擊馬關(今下關市)。遭受慘重打擊的長州藩,立刻轉換政策,積極引進歐美新技術,訓練現代化軍隊,轉向跟同時期的薩摩藩同樣的倒幕路線,組成了薩長同盟。.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下關戰爭

一千日圓紙幣

一千日圓紙幣,是現時流通的日本紙幣之一,面額為1000日圓,現時是日本貨幣裡最小面值額的紙幣,由日本銀行發行,國立印刷局制造。當前發行幣為E號劵,該紙幣的正面圖案顯示了野口英世的肖像,他是一名獻身於黃熱病研究的細菌學家。而背面圖案則顯示了富士山取景和櫻花。 除現行的E號以外,尚有甲號劵、B號劵、C號劵、D號劵共計五種版本的千元劵。.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一千日圓紙幣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执导,陆毅、孙海英、吕丽萍等出演的历史(架空)战争片,背景为大清朝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的甲午战争。.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一進會

一進會為大韩帝国时期的社会團體,活躍於1904年到1910年,是當時最大的政治團體,亦是亲日组织。一进会聚集了很多对韩国政治不满,其中大部分人認同、親近甚至接受日本政府與日本軍的庇護,与日本黑龙会等右翼组织有密切联系。韓國統監府为实行“武断统治”,剥夺韩国民众集会自由,遂支付十五萬圓給一進會,跟同期其他社会團體一齊解散日韓合邦秘史,但領導一進會的宋秉畯等人後來擔任朝鮮總督府中樞院顧問,繼續影響朝鮮政治。.

查看 伊藤博文和一進會

幸德秋水

幸德秋水(),日本明治時代的記者、思想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本名幸德傳次郎,秋水這個名字來源於《莊子·秋水篇》,是其師父中江兆民起的。他是「幸德大逆事件」中被處刑12人中的一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幸德秋水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長府藩藩士家庭,从师玉木文之进。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官階从一位・大勳位・功一級・公爵,1896至1898年任台灣日治時期第3任總督。.

查看 伊藤博文和乃木希典

义兵运动

义兵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民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朝鲜半岛称这些自发抵抗外国侵略的武装为“义兵”或“义军”。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为铲除以闵妃为代表的亲俄势力与朝鲜亲日派发动乙未事变,恢复金弘集亲日内阁,在朝鲜引发大规模反日义兵运动。朝鲜儒生领导农民义兵部队以“尊王攘夷”、“恢复国权”的名义攻克忠州、晋州等重镇,威胁大邱、元山、釜山乃至首都汉阳等大城市。朝鲜亲俄势力利用此次义兵运动,在沙俄的支持下成功推翻金弘集亲日内阁。金弘集、、等亲日派也在此次义兵运动中被民众打死。 第二次大规模义兵武装反日运动是在1905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乙巳条约”之后。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并强行解散朝鲜军队后,朝鲜的反日义兵运动达到高潮。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数字,1907-1911年间,朝鲜半岛参加义兵作战的人数达143600余人,作战2900多次。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义兵运动遭到日本人的残酷镇压。义军将领不得不率队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进入中国东北和俄国沿海州,转为独立军运动。.

查看 伊藤博文和义兵运动

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1895年11月18日;)是臺灣因《馬關條約》被清政府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各地人民為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的戰爭。 「乙未」是指戰事爆發的1895年,因適逢農曆乙未年而得名。文獻紀載上又稱乙未之役、乙未日軍征臺之役 、乙未之變,日本方面則有臺灣平定作戰()、臺灣平定、臺灣征討()等別稱。該戰爭是以臺灣為主要發生地的戰爭中規模最大的,當時以客家族群作戰最力。 1895年5月29日,負責接收臺灣的日軍部隊從現今新北市貢寮區的澳底登陸,象徵乙未戰爭的開始。日本投入包含近衛師團等正規軍隊的三萬餘名兵力,而臺灣方面除了以臺灣民主國為主的抗日政權外,主要有臺灣人民等自發性組成的抗日義軍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P171,五南圖書公司,台北及劉永福的黑旗軍和唐景崧的廣勇等;合計正規軍約有三萬三千餘名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誌》(靖臺事略),及民兵十萬名。經過大約6個月的戰爭,臺灣民主國第一任總統唐景崧及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均逃離臺灣,被劉永福放棄的8000多名清軍和黑旗軍(約3000名)在群龍無首下慌亂的投降,日方認定臺灣民主國已經滅亡,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11月18日向京都大本營報告:「全島悉予平定」。不過,臺灣人後續仍有一些零星的對抗日本統治的活動,尤其原住民部族的武力抗爭持續將近了20年。 乙未戰爭均造成臺日兩方的大量傷亡,日軍計有515人負傷,164人戰死。另有数千日军感染霍乱等疾病而死,死者中包含領軍的近衛師團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近衛師團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不過根據相關考證,日軍在傷亡名單上面採取單位互換、戰死改為病死、戰死隱瞞不報與竄改戰死地點等方式來匿報實際作戰陣亡人數,根據《靖國神社志》的資料顯示,不含病死與意外事故死亡,在臺灣戰場被抗日軍民擊斃的日軍最高可能達1,436人鐘至正、張健豐著,《乙未戰爭研究—你所不知道的台灣保衛戰》,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第80-81頁。。而臺方死傷人數難以估算,依照《臺灣治績誌》論述,「各戰場遺留的屍體在七、八千人以上」;因此乙未戰事陣亡的兵士,至少有14,000人江彥震:(乙未戰爭客家再次展現義民精神),《客家雜誌》,2007年12月1日。.

查看 伊藤博文和乙未戰爭

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Alexander William Williamson,另译:亚历山大·威廉·威廉森,),英国化学家,他被认为是有机合成的先驱人物。有机化学工业中著名的“威廉姆逊合成”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也是日本近代化先驱“长州五杰”的重要导师。.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于右任

康有为

康有为(),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通緝而出逃。1912年宣統退位後,康有为繼續反對共和,1917年曾與張勛合作,發動兵變,擁立宣統帝,是為辮軍復辟,但十二日之內就被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後病逝,被質疑是政敵下毒。.

查看 伊藤博文和康有为

二百三高地

二百三高地」(にひゃくさんこうち)是日本的戰爭片電影,於1980年由日本東映公司發行。.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二百三高地

亂世豪門

《亂世豪門》(The War of Betrayal 1895)為台灣公共電視於2007年10月推出的歷史戲劇,戲劇背景為1895年前後的乙未戰爭與日治時代初期動亂。雖說該劇中的「豪門」內所有主人翁為杜撰,但是週遭配角如劉永福、唐景崧卻為歷史真實人物。 該劇首播期間的贊助商為台塑關係企業。主題曲亂世豪門,吳念真作詞,蔡振南主唱;片尾曲感情線,張錫安作詞,Jewel作曲,黃乙玲主唱。.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亂世豪門

井上馨

井上 馨( 天保6年-大正4年)是、幕末以及明治時代时的活跃人物。幼名勇吉、从藩主拜受的名字是「闻多」。号惟精(korekyo)。乃大隈重信内阁先后任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时的内務大臣。从一位大勋位侯爵、元老。.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井上馨

井上胜

井上胜(いのうえ まさる,),日本近代化先驱,被称为日本的“铁路之父”。任上强烈支持铁路国有化。.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井上胜

井上毅

井上毅(),是日本明治時期的一位政治家。.

查看 伊藤博文和井上毅

仁丹

仁丹是日本的森下仁丹株式會社所販售的一種口服成藥,外觀為直徑約2公厘的銀色小珠,氣味芳香,味道清涼,有提神醒腦、消毒殺菌的功效,常數粒一起服食,用來清新口氣、消除宿醉、治療搭乘交通工具所引起的噁心、暈眩等等。 仁丹的歷史相當悠久,自1905年便販售至今。其大禮服的商標設計非常具有特色,並隨著廣告宣傳的成功與仁丹的暢銷,成為深植日本人心的一種標誌。.

查看 伊藤博文和仁丹

伊藤

伊藤是日本的第6大姓氏,总人数在1080000左右 。 是日本第六大姓氏。.

查看 伊藤博文和伊藤

伊藤隆 (歷史學家)

伊藤隆是一名日本歷史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專攻為日本近現代政治史。其主要功績為昭和戰前期政治史研究、近代日本史料的發掘和公開等。亦為「日本教育再生機構」顧問、新歷史教科書編寫會元理事、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理事。.

查看 伊藤博文和伊藤隆 (歷史學家)

伊藤氏

伊藤氏,日本人的一個姓氏、氏族、苗字。是日本第六大姓氏。.

查看 伊藤博文和伊藤氏

伊藤潔

伊藤潔()是台灣出身,歸化日本的評論家、學者。原杏林大學教授。本名「劉明修」,取得日本國籍時,改名為「伊藤潔」。「伊藤」是取自伊藤潔本人最尊敬的人物伊藤博文的姓氏。 1937年(昭和12年)出生於宜蘭,中興大學畢業後赴日,就讀於早稻田大學,在東京大學完成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津田塾大學、橫濱國立大學、東京大學、二松學舍大學。.

查看 伊藤博文和伊藤潔

伊武雅刀

伊武雅刀(いぶ まさとう、)是日本男性俳優、声優、旁白。本名室田 悟(むろた さとる),曾用艺名伊武雅之(いぶ まさゆき)、伊武雅乃、伊武正己、伊武専。現名的最早读法为「まさと」。.

查看 伊藤博文和伊武雅刀

伦敦大学学院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縮寫:UCL)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最初於1826年,由湯瑪斯·坎貝爾及以“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之名創立,是倫敦市第一所高等學府,且為全英首間不拘學生性別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雖沒有直接介入學校的建設,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對教育的理念啟發了創辦者,故獲譽為“倫大教父”。1836年,以書院聯邦制正式成立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學校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與-zh:倫敦國王學院;zh-cn:伦敦国王学院; zh-sg:伦敦国王学院; zh-tw:倫敦國王學院; zh-hk:倫敦英皇學院; zh-mo:倫敦英皇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為了此大學的兩位始創成員學院。學校隨後迅速發展並與多所專科院校合併,也在英格蘭開創了不少高校學系。 倫敦大學學院共設11所學術學院,擁有超過100個學術科系與研究中心。其本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盧姆茨伯里區,另設兩所分別坐落於澳大利亚及卡塔爾的衛星校園。雖隸屬倫敦大學聯邦,但學院本身擁有包括獨立頒授學位的高度自治權,故性質與一般大學無異。倫大學院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建立的11所生物醫學研究基地及多個科技聯盟的始創者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為英國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亦在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二十,全英四強之列。校內現有17間圖書館、9所博物館及收藏區,館藏涵蓋不同學術範疇。此校的師生、校友包括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獲獎者、多名政治要員與組織領袖及數位著名文藝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伦敦大学学院

張蔭桓

張蔭桓(),字皓巒,號樵野,又號紅棉居士,中国清朝官员,廣東南海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張蔭桓

張泽相

张泽相(장택상,)大韓民国的獨立運動家、警察、政治家。 1945年-1948年駐朝鮮美軍政廳的警官,大韓民國建國後第一代外務部部長,联合国特派大使,第三屆韩国总理。2-5屆大韓民国國會議員。英國爱丁堡大学畢業,字 致雨(치우),號滄浪(창랑)。朝鲜王朝的貴族家出身,朝鲜的文臣张承远的三男,慶尙北道漆谷郡北邑吾太里出生。本貫仁同張氏。.

查看 伊藤博文和張泽相

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華民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與胡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於1923年創建新的文學團體:新月詩社。.

查看 伊藤博文和徐志摩

後藤新平

後藤新平為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政治家、醫師,陸奥塩釜(今岩手縣奥州市)人,曾任東京市第七屆市長、東京放送局(今日本放送協會)第一任總裁、拓殖大學第三屆校長、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南滿鐵道會社首任社長、內務大臣和外務大臣、帝都復興院總裁,1906年封男爵,1922年升為子爵,1928年晉封伯爵。後藤熱衷於童軍活動,也是日本童軍總會的首任會長,是童軍運動推廣者。 後藤是極為稱職的技術官僚,在臺灣民政長官(1898年-1906年)任內,因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軍務繁忙,後藤實際掌握臺灣政治,後出任南滿鐵道會社首任社長,在長春、大連等地致力建設,奠定了日本在滿洲的殖民基礎,並在關東大地震後出任帝都復興院總裁,重建了帝都東京。後藤在各地的治績,至今皆為人所稱道。.

查看 伊藤博文和後藤新平

國債報償運動

國債報償運動,是大韓帝國時期民間自發募款,以贖回國債,保有經濟自主權的運動。現在大邱市有一座「國債報償運動紀念公園」以紀念此事。.

查看 伊藤博文和國債報償運動

國會 (日本)

國會()為日本的最高權力機構與立法機構,現今依《日本國憲法》而設置,由眾議院與參議院構成。 今眾議院議員設465席、參議院議員設242席,選民則為18歲以上的日本國民。國會議員可兼任內閣閣員,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亦由國會推選。 今日本國會的主要政黨為自民黨、立憲民主黨 、國民民主黨 、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等,而最大黨為自民黨。.

查看 伊藤博文和國會 (日本)

國會議事堂

国会议事堂是日本國會所在地,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一丁目,竣工于1936年(昭和11年),当时名为帝国议会议事堂。其左侧为众议院,右侧为参议院(旧贵族院)。建筑物呈左右对称,但是两院管理的范围并不均等,中央前庭、中央大厅、休息室與中央塔楼都由参议院负责管理。.

查看 伊藤博文和國會議事堂

和服

和服()。国民服制是1941年文部省制定《国民礼法要项》中的国民礼服,,包括平民男子礼服纹付羽织袴、帷子和女子長着等。而,又被称为公家着物。「着物」起初泛指衣服,随着洋服(ようふく)进入日本,日本国学运动兴起,本土傳統着物逐渐改称「和服」。。 另一種常用來稱呼和服的名稱是吳服(),原本指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絲綢織品所製作的服裝,現今則指用於製作和服的織品,與服裝剪裁樣式是沒有關係的。現代日本和服,除了皇室傳統服飾和國民服制外,宗教傳統服飾(如神道教巫女、神官的穿著)也是和服的一種。 现代和服主要為日本国民於冠婚葬祭、傳統節日、飨宴,以及進行傳統藝能時所穿著的。根據近代習慣,未婚女性於成人式、婚礼場合可以穿著一種擁有「及地袂」的「振袖」和服。現時部分年紀較大的女性以及極少部分的年長男性會以和服作為日常衣裝。至於職業相撲選手,由於規例所限,他們必須時常穿著和服,但他們所穿著的那種和服比較偏向浴衣,材質以棉為主。.

查看 伊藤博文和和服

品川區

品川区()位於日本東京都,名稱是由境內目黑川的別名「品川」而來。本區西望富士山、東瀕东京湾,是东京的海关区。.

查看 伊藤博文和品川區

哈尔滨站

哈尔滨站原名松花江站,又称为哈尔滨新站以示区别哈尔滨老站(现哈尔滨香坊火车站),俗称秦家岗站,常被简称为哈站,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铁路街1号,于1899年启用,为哈尔滨铁路局管辖的客货运特等站。经过铁路有京哈铁路、哈大铁路、滨洲铁路及滨绥铁路。 2015年,哈尔滨站改造启动,改造后,哈尔滨站将拥有南北两个站房。2017年8月31日,哈尔滨站北站房投入使用,南站房预计2018年投用。正在建设的哈尔滨地铁2号线将会在哈尔滨站南广场设站,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查看 伊藤博文和哈尔滨站

唐景崧

唐景崧(),字維卿,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廣西省桂林府灌陽縣人。同治年間以進士入詞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戰爭期間,請纓南下越南,招撫黑旗軍劉永福,且領軍與法軍激戰有功,歷升道員、布政使,署末代臺灣巡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後,曾出任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大总统。.

查看 伊藤博文和唐景崧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是清朝末期仿日本明治维新之初派出欧美使节团之例而派出的考察欧美日各国政治制度等的大臣。.

查看 伊藤博文和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

內務大臣 (日本)

內務大臣是日本過去負責指揮監督內務省的國務大臣,又通稱為「內相」,前身為「內務卿」。 其過去掌管地方自治財政、警察、公共事業、衛生、業務;內務大臣同時也是中央警察官廳的最高首長。 在日本實施內閣制度之前,內務卿一職相當於當時實質的首相,在實施內閣制後,內務卿改設為內務大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駐日盟軍總司令解散內務省之前,內務 大臣也相當於僅次於內閣總理大臣的副首相的地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內務大臣 (日本)

八重之櫻

《八重之櫻》(八重の桜)為NHK第52部大河劇,2013年1月6日起開始播出。由綾瀨遙主演。.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八重之櫻

八月初五

八月初五,农历八月第五天。.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八月初五

公车上书

公車上書,即公車孝廉連署上書,指康有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率同梁启超等公車孝廉联名向北京的光绪皇帝上书,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舉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根据许多文献的證據,如茅海建等不少学者则表示,康有为所谓的组织「公車孝廉連署上書」,事实上是一次自吹自擂的事件,只有八十人參加連署,而非康有為所稱的一千多人。康有為只征集到80名广东人的連署。而仅仅當時,一名廣東舉人陳景華的上書都有兩百八十人的連署,遠勝康有為。真正成功的上書,实由当时的翁同龢、李鸿藻、汪鸣銮等京城高官发动组织,目的是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公车上书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是王芸生编著的一本讲述近代中日关系的著作,共计八卷,最早是1930年代《大公报》同名专栏的结集。日文译本书名为《日中外交六十年史》。 本书被认为是1930年代系统研究中日关系史的论著,也是一部翔实研究日本侵华史的科学专著。它被认为是同田中奏折一样的重要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文件。 书中大量运用了档案、原始文献,包括《日本外交文书》、故宫档案、李鸿章文集等。作者说,本书“不加剪裁,纯任文献自身说明真相”。.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六氏先生

六氏先生是指1896年1月1日於台北市芝山岩附近遭土匪殺害的六位日本籍小學老師,先生於日語即為「老師」的意思。此事件震撼全台灣甚至全日本,不但造成任職的芝山巖學堂停課三個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擬碑文悼念,也於1929年興建芝山巖神社祭祀該六位老師,並於每年二月一日舉行祭典。.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六氏先生

元老 (日本)

元老,是一种非官方的称呼,指的是二戰前日本处于隐退状态的资深政治家,共有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松方正义、井上馨、西乡从道、大山严、桂太郎、西园寺公望共九人,除來自公家的西园寺公望外,四名来自萨摩,四名来自长州,他們大多功在倒幕和促成明治維新。 尽管在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但元老负责答复天皇咨政,另外,在内阁更迭之际,也参与讨论后继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等国家最高决策过程。自大正时代以后,由于受到舆论的批评,其影响有所减退。进入昭和时代后,仅剩下西园寺公望一人,1940年在其逝世后,元老这一特定称呼也就成为了历史。.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元老 (日本)

元老院 (日本)

元老院()是日本明治時代的立法機構。 1875年,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木戶孝允、板垣退助等人根據大阪會議的共識,提出日本要施行立憲政體。隨後明治天皇頒佈立憲政體詔書,改左院為元老院。 元老院成員包括正副議長各一名、補佐幹事二名(1886年廢止),其他議官28名,共計32名。議長一般由左大臣兼任,但剛設置的時候議長一職處於空缺狀態,由副議長後藤象二郎代行議長職務。1875年,新設補佐幹事二名,由陸奧宗光、河野敏鎌擔任幹事。翌年,有栖川宮熾仁親王被任命為議長。 正院一直在壓制元老院的權力,正院假借1878年立志社之獄,將幹事陸奧宗光等人革職。1880年以後,元老院議官事實上已經沒有定額。1890年10月30日,日本舉辦帝國議會之後,廢除了元老院,改為貴族院。所有元老院議官都改為貴族院議員。 Category:明治時代政治 Category:日本已廢止國家機關.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元老院 (日本)

兵庫縣知事列表

兵庫縣知事列表包括兵庫縣的歷代知事。.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兵庫縣知事列表

兵库县

兵库县()是日本近畿地方的一个县,面積8396.39km²,縣治為神户市。总人口約550萬,縣內城市大部分集中在濑户内海沿岸。其轄區在古代曾分屬播磨、但馬等多個令制國,因此是極具多樣性、也是一體性程度較低的縣。.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兵库县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长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将后继田村怡与造为陆军参谋次长(参谋总长为大山巖),日俄战争中兒玉源太郎升为大将调为满州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将为战场总指挥。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兒玉源太郎

光市

光市()是位於日本山口縣東南部的一個市。 日本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出身于該市。.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光市

光绪帝

清德宗載湉(a)(),又稱光緒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巴达古尔特托尔汗」(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光緒」。 光緒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死后庙号德宗(v),谥号景皇帝(v),葬于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查看 伊藤博文和光绪帝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位於淡水埔頂,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查看 伊藤博文和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為日本國之勳章。依據1875年(明治8年)4月10日勳章制定文件(明治8年太政官布告第54號)為基礎而制定。大綬從右肩到左脇披垂,副章(勳二等旭日重光章之正章相同)佩帶在左胸。2003年(平成15年)11月3日改為旭日大綬章。 受章者合計有1220名(戰前810名、戰後410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国葬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仪式,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尊崇。国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如中国、日本、美国、俄羅斯等。.

查看 伊藤博文和国葬

倫敦大學

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是由多个行政獨立的院校联合组成的學府(聯邦制大學),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这些院校包括不少世界上最具名望的学校(如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城市学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皇家賀洛唯學院、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等)。全英国有大约5%的学生都在伦敦大学的学院中学习过。大學旗下的學院都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各學院在學術上有各自的領域,例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負責社會科學、皇家音樂學院負責音樂、金匠學院負責藝文和傳媒、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負責哲學和神學、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負責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科陶德藝術學院爲頂尖藝術史學府、亞非學院則為世界最重要的亞洲與非洲區域研究機構,其漢學研究與館藏亦享負盛名。2016年新加入的城市学院的法学院以及傳播學院在英國相當知名,在QS新聞傳播科系類排名在全英國第二位。英國衛報記者Michael Hann曾將卡迪夫大學與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的新聞科系比做「傳播界的劍橋牛津」。倫敦大學的學院擁有英國最完整的科系,旗下有些獨立院校(如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皇家賀洛唯學院、城市学院)的規模相比於其他大型大學無異。而倫敦大學主要行政辦公室位於倫敦布卢姆茨伯里區(Bloomsbury)的羅素廣場的议事大楼(Senate House)之內,该处还建有图书馆和校长的住所。 英國和國外很多大學建校時都是倫敦大學的下屬學院,在授權下頒發倫敦大學的學位。例如,南安普敦大學在1952年獲得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升格為獨立大學之前,也是作为倫敦大學的一個學院提供倫敦大學學位的。近年隨着教育市場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海外院校被授權頒發倫敦大學的文憑和學位。 1836年倫敦大學最初建校時,只有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这兩所學院。如今學院有19所,除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之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伦敦玛丽王后大学、亞非學院、皇家賀洛唯學院、金匠學院、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和倫敦商學院等學院在世界享負盛名。各個學院和研究所分散在大倫敦地區,給予高度的自主權。在多數實際場合中,這些學院被作為獨立的大學對待。根據英國法律,這些學院中有些是有權頒發自己的學位的“認可機構”(Recognized bodies)儘管多數學院並不履行這個權利。另外一些則是僅提供倫敦大學學位的課程的“指定機構”(Listed bodies)。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創建於1894年,2016年加入倫敦大學。 倫敦帝國學院的學生曾經被授予倫敦大學的學位,倫敦帝國學院在2007年7月8日其一百週年校慶之际,正式宣布脫離倫敦大學。伦敦大學校长霍华德·戴维斯爵士发表声明,表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决定不会退出伦敦大学,但将对2007年9月入学的新生开始颁发学院自己的学位。 伦敦大学下属眾多学院的学术声望在英国可与牛津、剑桥相比拟,三校被称为金三角名校。.

查看 伊藤博文和倫敦大學

皮葛

弗朗西斯·皮葛(Sir Francis Taylor Piggott,或 Francis Piggott,),法律學家及作家。.

查看 伊藤博文和皮葛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伊藤博文和琉球国

琉球縣

琉球縣是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王國時,明治政府對所得到的新領土稱呼的一種方案。 1879年,日本宣佈廢除琉球藩,改為日本的一個縣。其間,日本內務卿伊藤博文和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曾提出將原琉球國之地命名為琉球縣。但最終明治天皇認為沖繩是日本方面對琉球的稱呼,將新領土命名為沖繩縣更能體現琉球歸屬於日本,因此最終定名為沖繩縣。 美國治理琉球時期,琉球政府當局儘量避免使用沖繩一詞,因此以「琉球」指稱沖繩縣。.

查看 伊藤博文和琉球縣

琉球藩

琉球藩()是日本明治初期在現在的沖繩縣所設的藩。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國為「日本領土」,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王」,把琉球國改為日本琉球藩,史稱「第一次琉球處分」。琉球藩的藩廳設于首里城(今沖繩縣那霸市首里),藩王為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國王。 1879年3月11日第二次琉球處分后,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同年设置冲绳县。自此,琉球被日本并合,原琉球国之领土被分别划入冲绳县和鹿儿岛县。.

查看 伊藤博文和琉球藩

琉球案

琉球案,又稱琉球事件、琉球問題,指的是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併後,中國清朝與日本明治政府之間產生的外交糾紛案件。在這個外交糾紛中,清朝力主恢復琉球國,但被日本拒絕。後來在雙方多次交涉之下,日本於1880年決定交出宮古、八重山之地,讓清廷擁立琉球王室重建琉球國。雖然清方表示同意甚至準備簽訂條約,但遭到流亡清朝的琉球人的強烈抗議,被迫推翻和議。最終日方以背約為由,拒絕再與清方進行任何談判。 此後在朝鮮壬午事變和中法越南戰爭期間,流亡清朝的琉球人多次上書,要求清廷像保護朝鮮和越南一樣保護琉球;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期間,提議清朝攻打琉球之地。最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不再對日本提出琉球問題。.

查看 伊藤博文和琉球案

福州历史年表

这是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关的历史年表。 具体参见:福州历史.

查看 伊藤博文和福州历史年表

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

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 本舰原本是作为松岛级防护巡洋舰的4号舰,后日本方面重新进行设计而建造,因此本舰成为了日本第一艘从设计到建造均为由日本自行完成的巡洋舰。本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其中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后来又参加了日俄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日本的美称#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41『秋津洲(あきつしま) 艦種 巡洋艦二檣(戦闘檣あり) 艦名考 秋津洲は日本國の別稱なり。 艦歴 明治27・8年戦役従軍』。本舰是日本第一艘以“秋津洲”命名的军舰,后来又有多艘舰艇继承了该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

章泯

泯(),原名谢兴,又名谢韵心,笔名杜山、陆擎等,四川省峨眉县燕岗乡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戏剧家 。.

查看 伊藤博文和章泯

竖三民

三民在新闻史上是指于右任从1909年起陆续创办的三份革命派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查看 伊藤博文和竖三民

立憲政友會

立憲政友會(りっけんせいゆうかい)是戰前日本第一個正式的政黨,1900年(明治33年)9月15日結黨,1940年(昭和15年)7月16日,正統派・統一派解散,同年7月30日,革新派解散,通稱「政友會」(せいゆうかい)。.

查看 伊藤博文和立憲政友會

第1次伊藤內閣

1次伊藤内閣是参議伊藤博文担任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从12月22日到4月30日在位的日本内閣。在任期間共861日。 太政官達第69号太政官制废止,创设内閣制将其取代,本届内阁是日本最早的内阁。内閣制实行的12月22日,内閣職権也制定并颁布了。.

查看 伊藤博文和第1次伊藤內閣

第2次伊藤內閣

自由党 |第3回衆議院議員総選挙第4回衆議院議員総選挙|1893年(明治26年)12月30日1894年(明治27年)6月2日|http://www.kantei.go.jp/jp/rekidai/kakuryo/05.html|前職.

查看 伊藤博文和第2次伊藤內閣

第3次伊藤內閣

3次伊藤内阁,是由伊藤博文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1月12日组成,同年6月30日结束。为第七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查看 伊藤博文和第3次伊藤內閣

第三次日韩协约

《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稱為《第三次韓日協約》、《韓日新協約》、《丁未條約》、《丁未七條約》,是日本与朝鲜王朝(时称大韩帝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海牙密使事件後,日本於1907年7月18日逼朝鮮高宗退位。因乙巳條約已失去外交權,而淪為日本的保護國的大韓帝國,再因此條約,高級官吏任免權落入日本在韓國的統監手上(第四條),韓國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條)。至此韓國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轄之下。该协约的未公开部分还规定解散大韓帝國軍,及喪失司法權與警察權。 大韩帝国的七位内阁大臣对条约签订表示赞同,因而被韩国人民视为卖国贼,合称“丁未七賊”。.

查看 伊藤博文和第三次日韩协约

箱根溫泉

箱根溫泉(はこねおんせん)是神奈川縣足柄下郡箱根町的溫泉之總稱。從箱根火山麓到山腹,散佈著溫泉街。附近為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

查看 伊藤博文和箱根溫泉

篤姬 (電視劇)

《篤姬》(日語:篤姫),是日本放送協會(NHK)在2008年推出的大河劇,同時也是第47部大河劇。由日本小說家宮尾登美子所著小說《天璋院篤姬》改編,描述德川幕府末年,由薩摩藩(今 鹿兒島縣)出身的武士女兒篤姬,嫁給幕府將軍、年輕守寡、幕府倒台等48年的人生。 主角由曾主演NHK晨間劇《純情閃耀》、電影《NANA》的演員宮崎葵主演,演出時年齡為22歲1個月,打破瀧澤秀明在2005年主演《義經》的紀錄(22歲9個月),而上一次紀錄已是1966年由四代目尾上菊之助(寺島忍父親)主演的《源義經》(23歲3個月),亦是繼松嶋菜菜子之後,第二位主演晨間劇和大河劇的演員。 《篤姬》平均收視率為24.5%,是自21世紀以來大河劇的最高收視率,亦是以幕末為背景的大河劇史上第一位。並創下繼1996年的《秀吉》之後,全50集收視率皆在20%以上、史上首次播出中由第一集同時重播的紀錄,為鹿兒島帶來共計達262億圓日幣的觀光旅遊收益,「篤姬館」入場人次亦破60萬人,亦是2008年日本文化廳藝術祭的獲選作品。.

查看 伊藤博文和篤姬 (電視劇)

紅葉饅頭

紅葉饅頭(もみじまんじゅう),是日本廣島縣嚴島(宮島)地區的特色食品,現在也是廣島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餜子。 採用麵粉、蛋、糖、蜂蜜製作了類似蜂蜜蛋糕一樣的質地包豆餡皮,外型仿照了廣島縣縣樹鳥爪槭的樹葉形狀。內餡有很多種變化,例如有腰豆餡、小豆豆餡之外,還有白色豆餡、抹茶豆餡、栗子豆餡,、牛奶蛋糊、奶油、巧克力奶油和乳酪等許多的變化。.

查看 伊藤博文和紅葉饅頭

绞刑

绞刑分为“--”和“勒死”两种。“--”,是指以将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紧颈部绳索,从而引起死亡。“勒死”则是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绞刑一般是指执行死刑。又称問吊、首吊、繯首死刑等。粤語、閩南語稱吊頭或者吊頸。.

查看 伊藤博文和绞刑

置鮎龍太郎

置鮎龍太郎(,),日本男性配音員、旁白。福岡縣北九州市出身,生長於大阪府大阪市。身高170cm。血型O型。.

查看 伊藤博文和置鮎龍太郎

統監府

統監府,是大日本帝國與大韓帝國於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獲得韓國之外交權後,於漢城(今首爾)所成立的一個官署。1910年日韓合併後,改組為朝鮮總督府。.

查看 伊藤博文和統監府

產經新聞

《產經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富士產經集團旗下的產業經濟新聞社(產經新聞社)所發行。其報社宣稱2011年每日發行量为日刊160万,晚报53万,日报的发行量位居全日本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中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东京体育》)。其前身是1933年(昭和8年)6月20日在大阪創刊的《日本工業新聞》。1969年5月至1988年間,報頭題字曾一度改為《サンケイ新聞》。该报近年经营不振,业绩不佳,需要富士产经集团对其进行资金支持。 該報的宣傳口號是「不避諱,不一窩蜂,講重點的报纸」,立場偏右,较为亲近自民党,有媒体称其為“自民党推销员”。.

查看 伊藤博文和產經新聞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查看 伊藤博文和甲午战争

申圭植

申圭植(신규식;),又名申柽(chēng),字睨观,别号青丘、一民、余胥等,韩国独立运动家,诗人、文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参加辛亥革命的唯一外国人,也是参加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位韩国人,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政议院副议长、代国务总理兼法务总长、外务总长、财务总长和劳动总办。 申圭植出生于朝鲜忠清北道文义郡桂山里的一个书香门第望族家庭,早年曾从事义兵运动和教育救国。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他于1911年流亡中国,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他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当时中国的革命党人领袖关系密切,相互支持,友谊深厚。为培养韩国独立运动人才,他在上海组建了和博达学院,并资助韩国学生到中国大学、军校学习或留学欧美。为宣传韩国独立运动,他于1920年10月在上海创办《震坛》周刊。 申圭植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发展有特殊贡献。1921年5月,在李承晚离开上海回美国后,他担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代国务总理兼法务总长、外务总长、财务总长和劳动总办,实际负责掌管临时政府事务。1921年10月3日,申圭植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特使的身份到访孙中山在广州刚刚成立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双方相互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大大提高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孙中山护法政府的国际地位,成为中韩近代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申圭植留有《韩国魂》和诗文集《儿目泪》。.

查看 伊藤博文和申圭植

牧野伸顯

牧野伸顕()、日本政治家。位階为从一位。勲等未勲一等。爵位为伯爵。明治维新功臣大久保利通的次子。原名“是利”。前首相吉田茂是其女婿、麻生太郎和宽仁亲王妃信子是其曾孫。.

查看 伊藤博文和牧野伸顯

盆唐區

唐區()是大韓民國京畿道城南市南部的一個區,面積有69.44平方公里,是韓國首都圈內的一個新興城鎮。根據2006年的人口統計,區內有人口450,130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盆唐區

瀧井一博

瀧井 一博(平假名:たきい かずひろ,) 是一名日本的法制史学者,専門研究国制史、比較法史,目前擔任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查看 伊藤博文和瀧井一博

白朗寧大威力手槍

白朗寧大威力手槍()是一把由美国著名枪械發明家约翰·勃朗宁作基礎上的設計、()和比利时赫尔斯塔尔的國營赫斯塔爾改進及完成以及FN生產的單動操作式半自動手槍,發射當時歐洲威力最強大的9×19毫米手枪子彈。白朗寧是在1926年開始設計,設計完成的數年前逝世。.

查看 伊藤博文和白朗寧大威力手槍

芝山岩

芝山岩為臺北市士林區大直一帶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51.5公尺,面積約10公頃。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18世紀,大量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該山丘附近的台北八芝蘭(今士林區),因其小山丘風景很像漳州芝山,故以芝山岩為名。除此,一般來說,該地名命名方式與山頂上的芝山巖廟宇也有很大關係。(「巖」與「岩」同音。).

查看 伊藤博文和芝山岩

花燃燒

,為日本NHK第54部大河剧,2015年1月4日至12月13日每週日晚間8時(JST)在NHK綜合台播出。时代为幕府末年至明治年间,由井上真央主演。共播出50集。.

查看 伊藤博文和花燃燒

韩国时代剧列表

下列是大韩民国历史题材影視作品 列表.

查看 伊藤博文和韩国时代剧列表

韓國獨立運動

韓國獨立運動(한국의 독립운동)或朝鲜独立运动(조선의 독립운동),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朝鮮半島民眾為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實現民族獨立的反日鬥爭。1907年8月1日,日本强行解散朝鲜军队,并逼迫高宗让位, 实行所谓的统监政治。许多朝鲜士兵拒绝缴械并携枪出走,组织抗日武装,引发大规模的反日义兵运动。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将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击毙。 1919年的「三一運動」是獨立運動的第一個高潮,韓國獨立人士於中國上海成立大韓民国临时政府。1932年,大韓民國临时政府在上海策動了舉世震驚的虹口公園爆炸案。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后,上海被日本攻下,临时政府的核心人员十余人流亡到了重庆。从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大韓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组织光复军。光復軍利用其通曉日語的優勢,主要從事書寫標語、對敵廣播喊話等瓦解敵軍工作以及審問敵軍戰俘、破譯敵軍口令等工作。 而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領導人金日成就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游击队是主要朝鲜抗日力量之一。金日成所率領的部隊在1937年攻下朝鮮半島北部普天堡鎮,可是在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1945年,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美軍軍事佔領朝鮮半島北緯38度以南領土,成立了美軍政廳;蘇聯軍隊佔領北緯38度以北,成立了蘇聯民政廳。1947年秋,美国在联合国提出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朝鲜半岛举行民选,成立政府后,美蘇撤军。然而,1948年的选举仅在--举行,在选举结果的基础上,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布成立。同年9月9日,在苏联的支持下,金日成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后因朝鲜半岛两政府之间存在合法性争议,爆发了朝鲜战争。.

查看 伊藤博文和韓國獨立運動

荣禄

荣禄(),字仲华,满族,乌喇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 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逝。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查看 伊藤博文和荣禄

華族 (日本)

華族是日本于明治維新后至《日本國憲法》頒布前(1869年-1947年)存在的貴族階層,包括來自公卿世家的“公家華族”、來自江戶時代各藩藩主的“大名華族”、對國家立有功勛的“勛功華族”、以及臣籍降下的“皇親華族”等。華族之出現始于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制定于1884年7月7日。1947年5月3日,隨著《日本國憲法》(昭和憲法)生效,基於不承認華族和爵位制度,華族因此遭到全面廢除。明治敘爵之初,華族約500家;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共924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6.4人計算,華族總數約占日本總人口的萬分之一。而未達到華族標準的舊日本貴族,稱為士族主要指當時的藩士。.

查看 伊藤博文和華族 (日本)

華族令

華族令是大日本帝國的一個法令。1884年(明治17年),以制度取調局局長伊藤博文為中心制定並頒佈。 1884年7月7日,日本宮內省發佈明治40年皇室令第2號,將日本的華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爵位,公家按照家格授爵,藩主、諸侯等則以石高數授予爵位。此外,對國家有功勳之人也會授予爵位,稱為新華族。 在華族令頒佈之前,日本的華族分為終身華族和永世華族兩種;終身華族不世襲,永世華族允許代代相傳。華族令頒佈後廢除了終身華族。 1889年,明治政府頒佈貴族院令,規定30歲以上的公爵和侯爵自動成為貴族院議員,伯爵、子爵、男爵則通過互相選舉可以擔任議員。規定了華族的政治特權。 其他的特權包括,日本頒佈「華族世襲財產法」,創立國立銀行(即十五銀行,俗稱華族銀行),凡是華族的爵位繼承之時,都會通過其進行財產的特別保護和管理。此外,華族及其子弟婚姻的時候必須得到宮內大臣的許可。 1907年,日本頒佈皇室令,也有華族相關的一系列規定。 1947年,根據日本國憲法,華族等貴族制度被廢除,華族令也隨之被廢止。 Category:戰前日本政治 Category:日本華族 Category:日本法律 Category:1884年日本建立 Category:1947年日本廢除.

查看 伊藤博文和華族令

萩市

萩市()是位於日本山口縣北部的城市,鄰日本海;在17世紀至19世紀期間曾是毛利氏治理的長州藩的主要據點,也由於長州藩的歷史因素,現本地產業主要以觀光業為主。 主要市區主為位於出海口的三角洲上,此外,位於日本海上的、、、、、、也屬於萩市的轄區。.

查看 伊藤博文和萩市

頭山滿

頭山滿()是日本在20世紀初右翼政治領袖、軍商,極端國家主義祕密團體黑龍會創辦人;日本人認為他是慈善家,被日本侵略國則或有多種看法。頭山與孫中山、金玉均等东亚的有志改革者頗為友好,支持革命黨建立中華民國。.

查看 伊藤博文和頭山滿

風間杜夫

間杜夫(風間 杜夫,),日本男演員。本名以及旧藝名均为住田知仁(すみた ともひと)。東京都世田谷區三軒茶屋出生。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演劇専修中退。身高171cm。.

查看 伊藤博文和風間杜夫

裙带菜酒 (性文化)

裙带菜酒(わかめ酒)是日本艺妓座敷艺的一种,和女体盛、花电车等一样是日本传统性文化的一部分。原本是烟花巷里像在正月这样的庆典中艺妓和风韵之徒之间的一种游戏。 女性裸露身体(或者仅下半身裸露),由正坐姿势开始,上半身向后背弯曲,并向大腿和下腹部形成的凹处倒酒,将女性自己的身体作为酒器。由于酒会从苗条的女性大腿之间的缝隙中漏下,所以对于丰腴的女性更为适当。名字的来由是因为“阴毛在酒中摇曳的样子仿佛像裙带菜一样”。 裙带菜酒的历史久远,虽然有传言明治时期伊藤博文乐此不疲,但一般来说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才比较常见。。.

查看 伊藤博文和裙带菜酒 (性文化)

西南戰爭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县、宮崎縣、大分县及鹿儿岛县地区,以西乡隆盛为盟主的士族藉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查看 伊藤博文和西南戰爭

西大井

西大井()是東京都品川區的地名,設一丁目至六丁目。2013年(平成25年)8月1日為止的人口有18,830人。郵遞區號140-0015。.

查看 伊藤博文和西大井

西大井站

西大井站()是一個位於東京都品川區西大井一丁目,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的鐵路車站。.

查看 伊藤博文和西大井站

西園寺公望

西园寺公望(),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日本在明治到大正時期、戰前的政治元老,号陶庵。宫廷贵族清华家出身。德大寺公纯次子,过继西园寺师季。20世纪初期与桂太郎交替出任首相。逝世后举行了国葬。.

查看 伊藤博文和西園寺公望

西鄉從道

西鄉從道是日本近代的軍人、政治家、元老。其兄為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運動、維新運動中十分活躍。.

查看 伊藤博文和西鄉從道

西鄉殿 (大河劇)

《西鄉殿》,2018年1月起,於日本時間每週日晚間八點在NHK電視台播出的第57部大河劇,由鈴木亮平主演。.

查看 伊藤博文和西鄉殿 (大河劇)

马休·佩里

休·卡爾布萊斯·佩里(,),或稱為培里,美国海军将领,因率领黑船打开鎖國時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 日本稱呼其為「伯理」或「彼理」,由於幕府方面的翻譯是荷蘭人的關係(由日語譯為荷蘭語,再由黑船上懂荷蘭語的船員譯為英語),當時的文件上寫的名字是荷蘭文風格發音的「培爾里」(ペルリ)。.

查看 伊藤博文和马休·佩里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国於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称《中日講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下关条约》或《日清講和條約》。清廷代表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鸿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國政府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陆奥宗光。該條約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並導致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予大日本帝國,造成往後50年的台灣日治時期,遼東半島割讓後因三國干涉還遼未成。條約中文原本現典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文原本則藏於東京國立公文書館。.

查看 伊藤博文和马关条约

高松豐次郎

松豐次郎(),日本福島縣人,勞工運動家,藝名「吞氣樓三昧」,為臺灣電影史與新劇史上的先驅人物,著有《新大演說集》、《屁股與政治家》、《滑稽百譚》等書,另編有《大家演說集》,錄有伊澤修二、板垣退助、後藤新平等人的演講。.

查看 伊藤博文和高松豐次郎

高杉晉作

杉 晉作(),諱春風,通稱晉作,又名東一、和助,字暢夫,號東行。幕末長州藩士。以創設奇兵隊而活躍於倒幕活動而知名。 假名有谷 潛藏、谷 梅之助、備後屋助一郎、三谷和助、祝部太郎、宍戸刑馬、西浦松助等。之後改名為谷 潜蔵。贈正四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高杉晉作

高永喜

永喜(고영희,),字子中,本贯济州高氏,是朝鲜王朝和大韩帝国的一位政治家。他被今日的韩国人认为是一个亲日派人物,为庚戌国贼和丁未七贼之一。 1876年《江华岛条约》签订之后,高永喜随朝鲜使团出使日本,考察明治维新之后的变化,成为开化党的一员。1882年参加仁川租界的划定,担任参议交涉通商事务、参议内务府事等职。1884年,甲申政变以后,历任杆城、朔寧、高陽等郡的郡守,后辞职。甲午改革之际,担任内部参议、学务衙门参议、农商衙门协办等职。1895年,被大韩帝国任命为驻日特命全权公使。 1907年,成为李完用内阁的度支部大臣。伊藤博文借海牙密使事件胁迫朝鲜高宗退位之际,他曾与其他六位内阁大臣一起签署第三次日韩协约。此后历任法部大臣、内部大臣临时署理、度支部大臣等职。1910年,参与签署日韩合并条约,后来被日本列为朝鲜贵族,封子爵,担任朝鲜总督府中枢院顾问。 高永喜被今日的韩国政府列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高永喜

高旭

旭,字天梅、号剑公,中国近代诗人,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

查看 伊藤博文和高旭

謝介石

thumb 謝介石(台羅:Siā Kài-tsio̍h;),表字又安,一字幼安,台灣新竹市人,任滿洲國第一任外交總長,也是台灣人於滿洲國期間獲得最高官銜的一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謝介石

護憲運動

護憲運動是大正時代支持立憲政治的日本人與政黨發生的政治運動,也稱為憲政擁護運動。.

查看 伊藤博文和護憲運動

鲁道夫·冯·格耐斯特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尔曼·弗里德里希·冯·格耐斯特(Heinrich Rudolf Hermann Friedrich von Gneist )德国法学家、政治家,德国柏林大学教授。他曾对他的学生,后来的知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产生很大影响。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曾前往德国和冯·格耐斯特学习立宪。知名著作有《英国宪法史》("Engli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

查看 伊藤博文和鲁道夫·冯·格耐斯特

貴族院

貴族院()是昔日日本帝國議會的兩個議院之一,從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至1947年(昭和22年)5月2日間設置,略稱「貴院」。和眾議院同格,但是眾議院擁有預算先議權『事典 昭和戦前期の日本』 37頁。。由非民選的皇族議員、華族議員、勅任議員所構成,不實施解散制度,議員多數是終身任期。貴族院廢止後,其地位由參議院取代。.

查看 伊藤博文和貴族院

賞勳局

賞勳局()是日本內閣府的內部部局之一,負責勳章、獎章與榮典等相關事務的管理。該局於1876年(明治9年)10月12日在《太正官達第96號》的規定下在太政官正院下以賞勳事務局的名義成立。內閣制度施行後,該局又於1886年(明治19年)3月30日因《敕令第10號》的規定而改隸內閣管理。1949年(昭和24年)6月間,原隸屬於內閣總理大臣官房的賞勳局(當時為賞勳部)改編入甫成立的總理府,進而成為總理府賞勳局。2001年(平成13年)實施中央省廳再編時再改由內閣府管轄。.

查看 伊藤博文和賞勳局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或作“花不香,鳥不鳴,男無義,女無情”為近代中國大陸流傳、描述臺灣的一句諺語,二戰後被剛到臺灣的散文作家引用,創作改寫為「清朝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後寫在奏摺裡安慰慈禧太后的」,並刊登至中華日報副刊。之後被廣泛受到引用張晉城,〈台灣武裝抗日秘史‧代序〉,收錄於喜安幸夫之《臺灣抗日秘史》廖祖堯中譯本,1984年,金園出版社,頁3。該序文中稱李鴻章講此語,但未註明任何出處。,包括論文、政治人物言論、教學教材,以及電影文案等。既為流言創作,自然在現有清朝官方奏摺檔案、私人文稿函電及中日雙方甲午戰後談判文獻中,均未能見到李鴻章發表這段評語的文字紀錄。.

查看 伊藤博文和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鹿鳴館 (電視劇)

《鹿鳴館》改編自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劇本《鹿鳴館》。日本朝日電視台在創台50週年紀念所特別製作的電視劇特別篇,於2008年日本新春佳節播出(首播日—2008年1月5日21:00-23:09)。收視率12.2%。.

查看 伊藤博文和鹿鳴館 (電視劇)

黑田內閣

黑田内阁是由日本原农商务大臣黑田清隆被任命为第二届内阁总理大臣后,所组织的日本内阁。黑田清隆辞职后的两个月,由三条实美暂时领导内阁。.

查看 伊藤博文和黑田內閣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小名為仲太郎、了介。曾任第二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在職期間:1888年4月-1889年10月),元老。萨摩藩人。軍階為陸軍中將。位階勳等爵位為從一位大勳位伯爵。.

查看 伊藤博文和黑田清隆

黑船

黑船(日文:くろふね),也称为火轮船,是指日本江户时代末期来自美国、俄国以及欧洲的蒸汽船。在日本,有时还特指嘉永六年(1853年)七月,由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里(又譯培理、伯理等)率领,脅迫其開放門戶的美國海軍船队,四艘軍艦共有六十三門大砲,駛入江戶灣相州浦賀海面(今東京灣神奈川縣南部)商談開國問題。这些船只由于船体被涂成了黑色,“黑船”一词也就由此而来,日本人把這次事件稱為“黑船來航”。 “黑船來航”當夜,江戶城一片混亂,許多人前往神社禱告神靈,乞求神風摧毀黑船。但事與願違,不但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不敢拒絕美國的要求,且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竟在此時病死。江戶幕府老中阿部正弘借口要得到天皇的批准方可接受條約,不過孝明天皇對此一籌莫展。 嘉永七年(1854年)2月11日,佩里再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七艘軍艦一直深入江戶灣內,江戶幕府被迫接受開國的要求。同年3月31日,與美國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兩個月後,又追加簽訂了《下田條約》。日本先後同俄國、英國、荷蘭等國簽訂條約。日本開始向荷蘭訂購蒸汽軍艦觀光丸,設立海軍學校,創立新式海軍。 今日神奈川縣久里濱有紀念黑船事件的“黑船祭”,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在培理登陸處書有“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紀念碑”。.

查看 伊藤博文和黑船

龍馬傳

《龍馬傳》(龍馬伝)是2010年1月3日~11月28日NHK播出的第49部大河劇,全48集,描述幕末志士坂本龍馬31年的生涯。由福山雅治主演。.

查看 伊藤博文和龍馬傳

辻谷耕史

辻谷耕史姓氏「辻谷」的「辻」是以中文字為基礎創造出的日文漢字,並沒有對應的中文字體也無法以中文發音。這個日文字的意思是「十字路口」,由於「辻」字型近似「--,所以在中文翻譯上有時會使用「過」字來表示,但這不是正確翻譯。(辻谷 耕史,),日本資深男演員、配音員、音響監督.

查看 伊藤博文和辻谷耕史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伊藤博文和辛亥革命

龙马来了

《龙马来了》(日文:--,りょうまがゆく)是以司马辽太郎所著的日本历史小说改編的NHK大河剧第六部作品,於1968年播出,全52集。.

查看 伊藤博文和龙马来了

远藤谨助

远藤谨助(),日本近代化先驱之一。日本明治时期长州藩出生的官僚。与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勝、井上馨共五人并称为日本的“长州五杰”。 1863年,经上海转渡英国伦敦,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求学,在导师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下学习近代科学技术。1866年,回国。曾担任日本造币局局长。.

查看 伊藤博文和远藤谨助

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起事的賽德克族人雖在襲擊成功後即回撤備戰,但仍不敵日方的強大武力,身為起事領袖的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在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 。該事件爆發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 霧社事件是臺灣人在日治時代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漢人在西來庵事件後已放棄武力鬥爭,改採社會運動模式)。雖然在1896年日本領台至1920年間,臺灣原住民死士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日行動,但仍以日後發生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後世有不少作品紀念此事件,著名的有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鄧相揚的小說《風中緋櫻》以及魏德聖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

查看 伊藤博文和霧社事件

范鸿泰

范鸿泰(Phạm Hồng Thái,),原名成绩,越南乂安人。1924年他试图在广州刺杀法属印度支那总督马兰(Martial Merlin),但没能成功,自尽。其墓经过迁移,最后建在黄花岗。.

查看 伊藤博文和范鸿泰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中國大陸一部近代史電視連續劇,共六十集(内容等同于海外68集版《满清末代王朝》),但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只能看到五十九集。由張黎執導。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开机拍摄,2003年出品。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廿年間的中國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丁未政潮、孫中山革命起義、宋教仁案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等史事。敘事主要圍繞以下六位主角發展: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次後即被停止重播,其影碟仍被允许发行。該劇第59集中,孫文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说,在第一次播出時被刪剪。2003年,該劇在臺灣由緯來綜合台及中視以《滿清末代王朝》之名先後播出。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購得該劇集之播映權。 《走向共和》是中國歷史劇突破舊思維的一種嘗試,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與迴響。传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孙文在上海大礼堂的讲演),雖然事實上央视在播出的时候确实播放了最后孙文的演讲,但是只播放了部分内容而刪減了許多孫文痛批專制的部分,甚至被許多文章認為是在諷諭目前中共當權者;而整部戲裡在中國被删减了许多民主憲政發展的镜头,完整版在台灣的「滿清末代王朝」始可見全貌。除此之外海外未刪減正體中文版的「走向共和」亦也可見全貌。.

查看 伊藤博文和走向共和

閔元植

元植(韓語:민원식,)是朝鮮王朝和朝鮮日治時期的官僚、思想家、哲學家、記者。他主張在日本法律之下爭取朝鮮人的參政權與自治權。號正菴、蘭谷、韓東、養何,本貫麗興。 1910年以后,他每年前往朝鮮總督府倡議朝鮮人的參政與自治權利。1921年2月他前往日本訪問時,在東京被韓國獨立運動人士梁槿煥刺殺。.

查看 伊藤博文和閔元植

藩閥

藩閥 (羅馬字日文: hambatsu),是日本在明治時期產生的一個統治階級。.

查看 伊藤博文和藩閥

间岛

岛(간도)是韩国人对中国和朝鲜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称呼,在中国并不使用这个词。亦称垦岛,位于图们江北岸,同时韩国方面也有人认为间岛的范围远大于满洲国时期的间岛省,甚至包含目前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区域。满洲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立间岛省,省会是間島市。.

查看 伊藤博文和间岛

葦原金次郎

葦原金次郎()是一位日本的著名精神病患者,活躍於明治時代後期至昭和時代初期。時人稱之為葦原將軍、葦原天皇。 葦原金次郎出生在金澤市,原本是一位製作梳子的手工業者,大約在24歲左右的時候發生了誇大妄想症。1882年發生了他試圖向明治天皇發起直訴未遂的事件,被送進了東京府癲狂院(1889年改名巢鴨病院)。根據醫生的說法,葦原患有躁狂症、分裂症,或者是由梅毒引發的妄想症。 葦原載數次逃跑之後,於1885年再次住院。乃木希典曾與他會面,他也曾向伊藤博文要錢卻被無視,而明治天皇巡幸之際他稱呼天皇為「老大」。 葦原的精神病在日俄戰爭期間更加嚴重,他自稱「葦原將軍」,下令日軍使用相撲來破壞俄軍的碉堡。這被當時當時新聞界爭相報導,成為新聞焦點人物。新聞記者和好事者前往其所住的醫院探望他,他向來訪者亂下所謂的「詔書」。 昭和年間,葦原更是自稱天皇,人稱「葦原天皇」。1919年他被轉入松澤醫院,此後在該院度過了餘生直到88歲逝世。戒名至天院高風談玄居士,其墓位於世田谷區的豪德寺內。.

查看 伊藤博文和葦原金次郎

蒼穹之昴

《蒼穹之昴》(蒼穹の昴,そうきゅうのすばる)是由日本作家浅田次郎创作的长篇小说,於1996年由講談社出版,是以中國清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為第115回(1996年7月)直木獎候選作品。 作者在書中自稱:“我是為了創作這部作品才來當作家的(私はこの作品を書くために作家になった)。”《蒼穹之昴》的兩部續作為《珍妃井》和《中原之虹》,均由講談社出版。 此书由中日合作改编成电视剧,NHK与中国华录百纳合作拍摄,2009年4月开拍,编剧杨海薇,导演汪俊。2010年1月2日至7月10日,NHK衛星高清頻道播出了此剧,共25集。同年3月14日至3月2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此剧,共28集。电视剧的中文版DVD已经发售,日文版发售时期未定。.

查看 伊藤博文和蒼穹之昴

邵友濂

邵友濂(),原名維埏,字筱春(一作小村),浙江餘姚人,為中國清朝的政治家與外交家,曾任台灣巡撫。父邵燦,兄邵曰濂,太常寺卿,与李鸿章為亲家,有孙邵洵美,著名作家、诗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邵友濂

鄭超英

鄭超英(1856年—1895年),號拔甫,福建泉州永春人,本籍泉州南安,清末台灣綠營武官,根據近年考證,鄭超英係明延平王鄭成功後人,受封軍功六品銜。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軍入侵台灣瑯嶠,牡丹社事件爆發,鄭超英追隨欽差大臣沈葆禎赴臺南府城,參與二鯤鯓砲臺興建。鄭超英青年時期致力於洋務運動,從事臺灣近代化建設,後因功敘獎升任道標營都司、恆春營游擊等官職,1890年(光緒十六年)官拜從二品安平水師副將。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參與台灣民主國抗日戰爭,為國捐軀。.

查看 伊藤博文和鄭超英

脇本陣

脇本阵是宿场中本阵以外的预备设施。参勤交代的时候比较大的藩如果光本阵住不下的时候,相对下级的武士就住在脇本阵里。脇本阵平时也提供一般过路人住宿。 脇本阵的建筑规模比本阵略小,但是内部摆设并不逊色,房间布置也有上下级别之分。 本阵和脇本阵只为大名和高级武士服务,进入明治时期随着铁路出现,街道和宿场逐渐凋落,因此本阵和脇本阵为了维持经营也向平民百姓开放。其中与津的脇本阵水口屋建立了从品川宿到伊勢的优良旅馆组合「一新讲社」。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在风光明媚的与津访问时都数次在水口屋投宿。.

查看 伊藤博文和脇本陣

重庆市经济

重庆经济的总量(按GDP排位)在省级行政区中(中国大陆)位居第24位(2008年);对全国的贡献率(2007年),GDP为1.50%,财政收入为2.06%。重庆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查看 伊藤博文和重庆市经济

自立軍起義

自立軍起義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時期,由唐才常所發起之起事,又稱唐才常起義,目標是推翻慈禧,建立光緒君主立憲政府,普選國會議員;結果事敗。此事件激發了維新黨人同情革命,是革命歷史轉捩點之一。 1900年,华北發生义和拳之乱,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在1900年初,於東亞同文會的支持下秘密組織了「正氣會」,對外則託名「東文譯社」,1900年3月改名自立會,因他的激進派立場遂能同時號召維新派、清軍士兵、革命黨、以及興漢會裡的各會黨人員。 這支力量中軍人方面由秦力山、吳祿貞等人領導,會黨方面則由身為哥老會龍頭的畢永年來聯繫,康有為與梁啟超負責向海外華僑募集餉糈,用以接濟義師。1900年7月26日,在上海愚園召開了中國議會,投票選出容閎為議長,嚴復為副議長,唐才常、汪康年、鄭觀應等十人為幹事,決定以自立會為基礎成立自立軍,訂在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時起事,北上營救光緒皇帝,建立滿人天子,漢族執政的君主立憲國家。 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收攬了孫文的部份人手如畢永年、林圭、秦力山、吳祿貞、與「哥老會」等,最後卻没有得到康有为原先許諾的金錢資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袖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自立軍起義還未全面展開,便被張之洞徹底消滅,更使得興中會來不及在廣東發難響應。隨後孫文等人於惠州起義,亦失敗。.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自立軍起義

自由民權運動

自由民權運動,是在日本明治時代發生的一場政治及社會運動。自1874年民撰議院設立建白書遞交以來,該運動的分子就向明治政府提出一系列開設議會、減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條約、保障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等等的要求。直至1890年帝國議會開設後,該運動仍繼續。.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自由民權運動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

台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是位在台灣總督府官署內部的內部部局,作為輔佐台灣總督的官房。該機構轄下設有多課,也有政策面的制定與研擬。.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

臺灣製糖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簡稱臺糖)是臺灣日治時期由三井財閥創立的製糖會社;該會社建造了臺灣第一座新式糖廠橋仔頭工場,可說是臺灣新式製糖業的始祖,其旗下阿緱工場曾因高產能被譽為臺灣糖業的新高山,並在日治末期時掌握曾文溪以南所有的製糖所與原料區。戰後,臺灣製糖在臺灣的資產與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鹽水港製糖的在臺資產皆併入臺灣糖業公司;在日本內地的資產則由台糖株式會社承繼,直至2005年4月時與新三井製糖株式會社及株式會社KS合併成立三井製糖。.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臺灣製糖

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台灣與日本關係史是指台灣歷代與日本歷代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雙方自十六世紀即有相互來往,并建構了各式各样的关系。台日關係可分为几个阶段:1895年前明鄭與清朝统治下台湾与日本的关系、1895至1945年臺灣做為日本殖民地与日本内地之间的关系、1945年後中華民國统治下的關係。.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亦稱為福爾摩沙共和國(Republic of Formosa)。中國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該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與周邊島嶼割讓予日本,遭到臺灣住民強烈反對,臺灣部分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該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然而在隨後因日方接收臺灣而起的乙未戰爭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變,臺北遭到佔領,唐景崧不久後便逃亡廈門,第一共和迅速瓦解。該年6月下旬,劉永福被選出任第二任大總統,以臺南為基地建立第二共和,並以大天后宮為總統府。但劉永福亦於該年10月19日西渡中國大陸,兩日後臺南遭日軍攻陷,臺灣民主國滅亡,歷時僅150天。連雅堂,《台灣通史》卷四,獨立紀,118頁儘管台日軍隊有數場激戰,日軍傷亡以病死者多。 臺灣民主國是臺灣住民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牽制日本統治而建立的,由年號定為「永清」便可看出其本質上奉清朝為宗主,並於獨立時闡明事成後(驅逐日本人)將回歸清朝統治。台湾民主国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承认,另有一種說法是:連清廷方面也不支持臺灣民主國,並曾跟唐景崧警告過他不要節外生枝。.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是1895年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之最高領導人,前後共有兩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金弼淳

金弼淳(김필순,),朝鲜半岛最早拥有行医执照的西医,世福兰斯医学院最早的韩方负责人,韩国独立运动家,中国第一位影帝金焰的父亲。.

查看 伊藤博文和金弼淳

金焰

金焰(김염,),原名金德麟,华语电影早期男演员,中国历史上首位由观众投票选举产生的影帝,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上海市第1-5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第一常委和第五届委员。 金焰在20世纪二十年代末投身电影业。1930年,他在孙瑜编导的影片《野草闲花》中与阮玲玉合作,饰演男主角黄云,一举成名。他朴实、自然的表演和俊朗的新青年形象,给当时被鲁迅称为“浅亡极矣”的华语电影带来新的气息。之后,他与阮玲玉合作主演了《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性》等多部影片。两人成为当时华语影坛的“金童玉女”。1933年,金焰在《电声日报》举行的“中国十大电影明星”评选活动中,成为得票数最高的男演员,并摘得“观众最喜爱的男明星”、“最俊朗的男明星”和“观众最愿意作朋友的男明星”三项桂冠,成为华语电影历史上的首位“电影皇帝”。 金焰出生于韩国独立运动志士世家,两岁的时候跟随父母流亡中国东北,入中国籍。日本入侵中国后,金焰先后主演了《野玫瑰》(1931年)、《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大路》(1935年)、《壮志凌云》 (1936年)、《长空万里》(1940年)等多部宣扬抗日救国题材的电影。1933年2月,金焰成为新成立的中国电影文化协的执行委员。在田汉的鼓励下,他发表了“演员不做资产阶级的玩偶,要以自己的艺术为社会服务,为抗日反帝斗争效力”的公开信。他亦与金九领导的韩国独立运动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金焰不顾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拒绝为日本人拍片。韩国抗日志士金山传记《阿里郎》的作者,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曾评价金焰说:“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超出肉体之美的精神之美。” 在他30余年的从影生涯中,金焰经历了华语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型,共出演了39部电影。英国作家Richard Meyer J.在其所著的金焰传记中称他是“上海的瓦伦蒂诺”(The Rudolph Valentino of Shanghai)。他先后与王人美和秦怡两位中国知名电影女演员结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与赵丹、白杨被授予“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同时被任命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1956年,金焰在青藏高原拍摄《暴风雨中的雄鹰》时,因不适应当地高寒气候和饮食,喝了过多的酒御寒,导致胃出血,后发展成经常性的胃痉挛。1962年,他因病情恶化做了胃切除手术,由于医疗事故,胃神经被全部切除,导致他长期卧床,从此退出影坛。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金焰被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选为126名“中华影星”和30位“世纪影星”(即“世纪奖”)之一。200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11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金焰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百年百位优秀电影演员”的称号。同年,他主演的影片《大路》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举行的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的评选中当选第30位最佳华语电影。.

查看 伊藤博文和金焰

长崎事件

1893年時的長崎港 长崎事件(亦称镇远骚动),日方称長崎清國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北洋水师造访日本长崎的期间,因清軍違法亂紀而引發的一起暴動事件。事件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不是清廷的单方面退让收场,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清廷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外交胜利。然而此事件也種下日本民間反清情緒的種子,被視為日清戰爭的原因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长崎事件

长州五杰

长州五杰指的是日本江戶时代末期长州藩政府秘密派往英国留学的五位藩士,包括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勝、井上馨、远藤谨助。他们均在后来明治维新和之后的明治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63年,五人在英国驻日领事Anthony James Gower和怡和洋行驻横滨机构的帮助下,化装为英国水手到达上海,然后,藏在一艘鸦片船中,再分为两组,跨海抵达英国,入读伦敦大学学院。导师为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因国内发生与英法美荷4国战事,于1864年回国调停。伊藤后曾担任日本首相。井上馨曾任外交等部大臣。 山尾庸三后转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1868年回国,曾任工部大臣、法制局长官,创建了东京大学工学院前身,并担任日本工学会会长36年。在日本创办了第一所聋哑学校。 远藤谨助于1866年回国,曾任造币局长。 井上勝于1868年回国,是日本铁道之父。 * Category:日本人物并称 Category:幕末人物 Category:日本名数5.

查看 伊藤博文和长州五杰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查看 伊藤博文和长州藩

苍穹之昴 (电视剧)

《苍穹之昴》(The Firmament of The Pleiades)2010年上映于中国大陆的中日合拍电视剧,导演汪俊,主演田中裕子、余少群、殷桃、周一围。此剧拍摄於浙江省東陽市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拍摄基地,基地为按原尺寸仿造的故宫,与当时的香港街创造出同样宏伟的布景。2010年1月2日,日本NHK衛星高清頻道播出了此剧,共25集;同年3月14日,中国北京卫视播出此剧,共28集。该剧最初一共拍摄了41集,而在电视台播放时,被删减剪辑成28集进行播放。中国版和日本版两版在剪辑顺序上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在内容上,日本版比中国版减少了三集,西太后、梁文秀、光绪帝、珍妃等角色的戏份都有所减少。.

查看 伊藤博文和苍穹之昴 (电视剧)

陸奧宗光

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有剃刀大臣(カミソリ大臣)的外號,正二位・勲一等・伯爵。家紋是仙台牡丹。.

查看 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陸小曼

小曼(),又稱陸眉,別名小眉、小龍,是一位出身江蘇武進的畫家。.

查看 伊藤博文和陸小曼

FN M1900手槍

FN M1900是一款由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勃朗寧於1896年設計,交由比利時Fabrique Nationale生產的單動式半自动手槍。該槍亦是史上第一款使用套筒設計的手槍。.

查看 伊藤博文和FN M1900手槍

ONE PIECE角色列表

ONE PIECE角色列表是日本漫畫《ONE PIECE》裡全部登場人物的概覽。 有關本漫畫短暫登場人物、隱藏人物、封面連載登場人物,以及同名改編電視動畫裡的原創人物概覽,請詳見本條目的動畫原創人物段。 有關《ONE PIECE》的地理、組織、動植物、物件及特別用語等介紹,請參照ONE PIECE用語列表。 擔當聲優配音排列順序為:日文配音(日本);中文配音(台灣);粵語配音(香港) ※備註:香港版動畫配音有【亞視】亞洲電視〔舊版〕與【now】now寬頻電視/香港電視娛樂〔新版〕(Now TV/ViuTV)兩種不同的版本。.

查看 伊藤博文和ONE PIECE角色列表

School Days角色列表

《School Days》是一款由日本0verflow公司推出的日本成人遊戲,除了之後該遊戲作品還發行相關的的動畫和漫畫版本外,並且還和《Summer Days》(Shiny Days)、《Cross Days》、《Island Days》等享有相似的世界觀和角色設定。在這些故事中部分的角色其姓氏和生日都是源自於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且多半和澤越止或是間瞬有血緣關係的隱藏設定。.

查看 伊藤博文和School Days角色列表

暗杀事件列表

* Category:歷史相關列表.

查看 伊藤博文和暗杀事件列表

林維源

林維源(),字時甫,號冏卿,臺灣臺北板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板橋林家的族長,生父林國華,養父林國芳。是一位富商、紳士、官吏。曾任太僕寺卿、幫辦台灣撫墾大臣等職。林維源與其兄林維讓屬板橋林家第四代,將林家聲勢推上最高峰,板橋林家花園也多在其手中完成。清朝馬關條約割台於日本後,遷居于閩南厦门至卒。.

查看 伊藤博文和林維源

提督

提督,俗稱「軍門」。中國歷史上的武官差遣,為從一品官,就品级而言,受总督或巡抚节制。總督與巡撫掌軍政,總兵官與提督則掌軍令;一個是行政統治行為,一個則是統帥權力,沒有一定的上下階級規定,比如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 明代提督并非正式官职,而是委派的差遣使职,除了东厂提督以外,通常以文官担任,个别情况下,军人也曾担任过提督,如李如松。清代提督演变为正式的武官官职,从一品。清代在各地共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及江南水師提督)。 漢字文化圈古時常以「提督」或「水師提督」稱海軍將領,日本宰相伊藤博文曾經立碑紀念黑船來航的美國海軍將領伯理:「北美合眾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紀念碑」。20世紀時,仍以「提督」一詞來稱呼海軍將領的,有韓語詞「제독」和越南語詞「Đề đốc」。前者通常指「海軍將領」,但今日較少使用。後者在越戰時期的越南共和國海軍(南越海軍)中為「海軍少將」的正式軍階名稱。.

查看 伊藤博文和提督

李垠

李垠(이은,),朝鮮王朝最後的王世子及日本近現代皇族之一,日本軍人。朝鲜高宗第七子(庶三子)。他的封號為英親王,亦稱李王世子。朝鮮王朝最後的王位繼承者,死後諡懿愍皇太子,簡稱懿愍太子。.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垠

李容九

李容九()是朝鮮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日韓併合的推動者之一。出身慶尚道尚州。親日派。 李容九出身兩班階級中的高級門閥,早年加入崔時亨的東學黨,並且於西元1894年的東學黨之亂中與日軍作戰。1898年李容九在對東學黨的檢舉中被捕並受到拷問,李容九堅持不吐露其他參與者的姓名,後被釋放。之後李容九於1901年培同東學改組的天道教領袖孫秉熙前往日本,在日俄戰爭中轉向親日。 1904年李容九與宋秉畯合組一進會,李容九出任首任會長,鼓吹亞細亞主義與大東合邦論,主張亞洲人團結對抗歐洲帝國主義的侵略;李容九並且主張日本與朝鮮王朝組成軍事同盟對抗俄羅斯,並尋求讓韓國富強的方法。1906年李容九首次提出日韓合邦的主張,並且於同年脫天道教而成立侍天教,自任教主;伊藤博文死後,李容九又發動一進會成員,聯名上書要求日韓合邦,1910年8月22日韓併合之後,李容九於9月10日解散一進會。1911年李容九積勞成疾進入漢城醫院,1912年5月22日過世。 Category:朝鮮王朝政治人物 R Category:親日反民族行為認定者.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容九

李完用

李完用,字敬德,號一堂,朝鲜京畿道人,本貫牛峰李氏。朝鮮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積極參與消滅大韓帝國并推動日韓併合,被朝鮮與韓國視為親日派的賣國賊,是乙巳五賊、丁未七賊、庚戌國賊之一。 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李完用也是迄今最後一位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政府首腦。.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完用

李儁 (大韩帝国)

李儁(,),韩国独立运动家,著名的殉国志士,海牙密使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字舜七,号一醒,又号海史、青霞、海玉,曾用名性在、汝天、璿在,本贯全州,是朝鲜王室的远房亲戚,系朝鲜太祖异母兄李元桂的后裔。.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儁 (大韩帝国)

李相卨

李相卨(),字舜五,号溥齋,本贯庆州李氏,大韩帝国政治人物、外交官、朝鲜独立运动家。 出生在忠清道镇川郡。后担任议政府参赞。1907年初,荷兰海牙举办万国和平会议,朝鲜高宗派李相卨为正使,李儁、李瑋鍾为副使出席会议,控诉日本殖民侵略韩国的罪行,呼吁各国声援韩国。此事件就是海牙密使事件。和平会议向大韩帝国方面询问此事,但电报落入日本统监伊藤博文之手,因此失败。 此后李相卨便不再回国,在海外组织朝鲜独立运动。1914年,他在俄罗斯的海参崴组建大韓光復軍政府。1917年,病逝于俄罗斯。.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相卨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鴻章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字菩岳 ,英国傳教士。属于大英浸信會。這一教会在中國先後開辟了三個傳教區:山東、山西、陕西。.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

杨崇伊

楊崇伊,字莘伯,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考授廣西道監察御史,到任第一疏即彈劾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師創設強學會,導致朝廷將其封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糾內閣侍讀學士文廷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楊崇伊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丁忧回籍,寄寓扬州,因爭搶妓女,被江苏布政使瑞澄参劾,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后来,杨崇伊之子杨云史为父申冤,正值光绪,慈禧先后逝世,事被搁置,清廷也知是冤案,最后于民国十一年为杨崇伊冤案平反,并颁发“含謨吐忠”的祠额。杨家在得到祠额后,重新建造新杨家祠堂,该祠堂直至一九九五年才被常熟地方拆除。.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杨崇伊

松下村塾

松下村塾(しょうかそんじゅく)是江戶時代末期(幕末)長州藩士吉田松陰講學的私塾。1842年(天保13年),松陰的叔父玉木文之進在長州萩城下的松本村(現・山口縣萩市)設立,松陰也在此學習。.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松下村塾

松本十郎

松本十郎(),日本的政治家、大藏省官僚,出生于兵库县。是自由民主党的众议院议员。在第1次海部内閣中担任防卫厅长官。长子是松本剛明,妻子松本悦子(本名伊藤悦子)是伊藤博文的曾孙女。2000年获得勋一等瑞宝章。.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松本十郎

松本剛明

松本剛明()日本政治家。日本自由民主黨所屬眾議院議員(6期)。前任外務大臣(第145代)。松本剛明出身政治世家,他是日本初代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的外玄孫。父親松本十郎,曾任眾議院議員。.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松本剛明

松方正義

松方正义(),幼名金次郎。通称助左衛門。号海東。明治維新时期政治家、财政改革家,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公爵。萨摩藩武士出身。其财政改革在1880年代稳定和加强了日本财政,为日本提供了现代化的资金。.

查看 伊藤博文和松方正義

桂太郎

桂太郎(),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半島,推動日韓合併。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查看 伊藤博文和桂太郎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查看 伊藤博文和梁启超

梅謙次郎

梅 謙次郎(うめ けんじろう;)是日本明治時代的法學家,專長為民法,有「日本民法之父」之稱號。梅謙次郎曾任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教授、法科大學長;他不僅是日本民法、商法的起草委員,亦是日本法政大學的創校者。.

查看 伊藤博文和梅謙次郎

森有礼

森有礼(),日本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改革家,是日本现代教育的先驱和首任文部大臣,被称为日本“”之一、和“日本现代教育之父”。.

查看 伊藤博文和森有礼

楊深秀

楊深秀(),初名毓秀,同治十三年甲戌改名深秀,字漪邨(會試硃卷作衣純),又用里名自號儀村,號孴孴子,山西絳州聞喜縣人。生於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849年4月24日)戌時,行一,大行二,民籍,以廩生中式同治九年庚午科本省鄉試舉人第三名,以員外郎分刑部學習,會試中式第266名貢士,著有《晉中國都考》、《山西星度譜》、《聞喜縣志疑存文鈔》、《雪虛聲堂詩鈔》 他是“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楊深秀

樞密院 (日本)

日本的枢密院,是由枢密顾问(顾问官)组成的天皇的谘询机构。因为处理了许多宪法问题,也被称为“宪法的守护者”。1888年设立,在1947年被废止。简称为枢府,议长被称为枢相。.

查看 伊藤博文和樞密院 (日本)

機巧奇傳

《機巧奇傳》(機巧奇傳ヒヲウ戦記)為以幕末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為舞台、是一部描述主角ヒヲウ駕駛巨大的人偶『炎(ほむら)』在亂世之中冒險的電視動畫,全26集。 從2000年10月在NHK衛星第2頻道毎週二18時30分播放之後,也在2004年於Kids Station和每日放送(《Anime Shower》時段)播放。 另外也有漫畫版存在。中文版在台灣由尖端出版代理發行,譯名為《幕府遊龍-機巧奇傳》。.

查看 伊藤博文和機巧奇傳

櫻井誠

櫻井誠(さくらい まこと),日本极右翼分子,真名為高田誠,櫻井誠是社會活動時使用的偽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櫻井誠

毕克

毕克(),中国著名配音员和译制导演。.

查看 伊藤博文和毕克

河殇

《河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时称“六集電視連續節目”),在1988年6月16日首播,苏晓康和王鲁湘为总撰稿人,夏骏为导演,学者谢选骏为全片的主要内容最初策划者。《河殇》的“河”指黄河,此片由对中华传统的“黄土文明”进行反思和批判入手,逐步引入对西方“蓝色海洋”文明的介绍,对包括“长城”和“龙”在内的许多长期被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事物进行了辨析和评判,同时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嚮往。该片播出后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很大轰动,后被认为是六四事件的思想前导。.

查看 伊藤博文和河殇

法務大臣

法務大臣,主管日本法務省的國務大臣,一般簡稱「法相」。 法務省雖僅次於總務省,但法務大臣一職被認為是日本內閣閣僚中份量較輕的職位,常安排參議院議員、女性、民間人士出任,甚至數次由內閣總理大臣短暫兼任。戰後,曾擔任法務大臣的人士中,沒有一人能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查看 伊藤博文和法務大臣

津田梅子

津田梅子,生於1864年12月31日,卒於1929年(昭和4年)8月16日),是明治時代的教育者、日本女子教育的先驅。父親是舊江戶幕府幕臣、出身東京府士族的津田仙。津田梅子是其次女。初名むめ(mume),後於1902年改漢字名梅子。.

查看 伊藤博文和津田梅子

洛伦兹·冯·施泰因

勞倫斯·馮·史坦恩(,德文:Lorenz von Stein),出生于德国埃肯弗德县,为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公共行政学家。作为日本明治时期改革的导师之一,其保守的政治主张影响到《明治宪法》的措词。.

查看 伊藤博文和洛伦兹·冯·施泰因

清国征讨方略

清国征讨方略()又名“征讨清国策”,由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于1887年2月编写的计划书,旨在武力攻取中国(即当时的大清帝国)沿海地区并将其划归日本版图,以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1895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即受此文件影响。.

查看 伊藤博文和清国征讨方略

清朝外交

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沙皇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国称为平等条约,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称为不平等条约(俄罗斯人认为《瑷珲条约》中收回了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有人认为,这一条约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但实际上,直到总理衙门成立前,清朝都是以藩属的概念来处理与外国的事务,并且在交往中竭力要求外国臣服(如马戛尔尼),与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并不相同。 随着清朝国家的衰落和政府的腐败,以及外国的侵略,以《南京条约》为开端,清朝开始与外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要求割地,或要求赔款,使得清朝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逐步走向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多次的打擊下,最终導致清朝被推翻的命運。 清朝前前后后共和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近二百个条约。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如:《中英天津条约》),但也有国家辉煌时签订的弘扬国家尊严的条约(如:《尼布楚条约》)。但自始至终,清朝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天朝大国”的威仪。即使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时,也依旧不忘摆摆架子,把自己视为天朝,把对方视为被天朝道德与尊严所感化,向天朝朝贡的小国。.

查看 伊藤博文和清朝外交

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

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或:漢字使用國間固有名詞表記),是指傳統上共同擁有漢字文化的華語(中國和臺灣有不同)、、韓語(南北韓有不同)、日語、越南語相互間專有名詞(人名及地名)的翻譯和表記。這些國家的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多為漢字構成。當今,在翻譯相互間的專有名詞時,通常采用漢字直譯或音譯的方法。.

查看 伊藤博文和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

澎湖之役 (1895年)

澎湖之役是甲午戰爭末期清朝及大日本帝國和談期間,日本為了控制南中國海及獲得在和談時可要求割讓臺灣之藉口而發動的戰役。1895年,清朝大臣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赤馬關馬關港(今下關港)第二次和談時,日本不願將臺灣澎湖納入停戰範圍,第三次會談時日相伊藤博文才正式將日軍攻打澎湖之事告知李鴻章。 日本在威海衛被攻陷(2月2日)之前,便有攻下澎湖當作海軍基地,殲滅清朝在南中國海的艦隊的打算,於1月13日便下令伊東祐亨準備攻澎。日方於1895年2月初組成進攻澎湖的陸軍混成支隊,但從實際登陸到攻佔澎湖只花了三天的時間。而在後來的臺灣乙未戰爭中,已為日本控制的澎湖便成為日軍集結軍力進攻臺灣本島南部地區的基地。.

查看 伊藤博文和澎湖之役 (1895年)

朝鮮總督列表

對比台灣,大日本帝國政府比較重視朝鮮。出任韓國統監、朝鮮總督的官員都是地位相當高的政治家、軍人,比起出任台灣總督的都要高級。總督中除了齋藤是海軍大將以外全是陸軍大將。.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朝鮮總督列表

朝鮮高宗

朝鮮高宗(;)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1897年朝鲜正式宣布脫離清國,建国号为大韓帝國。高宗是大韩帝国開國君主。姓李,諱㷩 ()寫作「李㷩」。「㷩」字為「熙」字的異體字,故而許多中文書籍寫作「李熙」。(;具體详见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1863年,因朝鲜哲宗无子而逝,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李㷩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12月13日即位。高宗在位期間先後由生父興宣大院君、妻子閔氏等執掌大權,自己並無實權。此時朝鮮正在受到列強的威脅,岌岌可危。國內則因政見不同,分為事大黨和開化黨兩派,互相爭權。 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之後,高宗在1897年宣佈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改元光武,因此又別稱「光武帝」()。高宗試圖進行改革,且多次試圖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但都失敗了。最終在1907年因為海牙密使事件而被日本人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軟禁於慶雲宮(改名德壽宮)內。 1910年,日本吞併大韓帝國,高宗被封為「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高宗在德壽宮突然逝世。他的死是朝鮮三一運動的導火線。.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朝鮮高宗

朝鮮日治時期

朝鮮日治時期,韓國稱為日帝強佔期,日本稱為日本統治時代,指的是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半島的時期。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总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内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8月27日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半島併入大日本帝國,由朝鲜总督府管治。朝鮮總督府所在地為京城府(今首爾特別市)。主张韩国独立运动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 日本统治朝鲜共35年。初期采用强硬手段统治。后因民族主义运动不断,在三一运动发生后,日本开设学校,开办报章,加强皇民化运动促进内鲜一体。1940年代起,由于中日战争旷日持久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开始在朝鲜征召士兵并投入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并撤出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被美国和苏联分为南北两块分别占领,并分别建政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日本殖民者将朝鲜半岛纳入其经济计划体系,在学校、铁路以及基础设施上大量投资,使朝鲜实现了高速工业化。然而由于工业化目的为服务日本本土,因此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剥削朝鲜半岛人民。 2010年8月1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日韩合并条约》签署100周年发表首相谈话,就日本过去对韩国实行的殖民统治表示反省和道歉:“韩国人民因违背本意受到殖民统治,民族自尊受到了严重伤害。对于殖民统治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痛苦,日本政府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朝鮮日治時期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鐵器时代。 韓國信史大約在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时建立。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四百多年。但到公元4世纪以后,中原勢力漸衰,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鮮半島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今日韓國人所稱的統一是在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鮮半岛,朝鮮因為政治因素對此則有不同見解,不過無論如何,等到中古時代的高麗國(高麗也是韓國英文名Korea的來源)出現之後,韓民族國家的概念基本已經確立。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后更滅新羅正式統一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又維持500餘年,並在世宗時並創制朝鮮文字-諺文,在此同時儒教也大力發展並取代佛教的主導地位。後來於1592年與日本爆發戰爭而鎖國,西方勢力入侵日本後,日本也內部革新而成為殖民國家,甲午一役後在列強的操縱下朝鲜高宗改革建立大韓帝國正式脫離朝貢體系。但很快的於1910年“日韩合并”就遭滅亡。 1945年2月,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2国共同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鮮半島被美苏分為南北兩塊分别占領,并分别建政,北部蘇聯勢力範圍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南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缺席下,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军支援南韩。1953年,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由中国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北朝鲜最终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分裂至今。.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朝鲜历史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朝鲜王朝

朝鲜总督府

朝鮮总督府是大日本帝國统治朝鲜期間,在京城(今首爾)景福宫内设立的最高政府机构。 朝鮮總督府大樓於1926年完工,位在當時漢城主要的南北向大街的主軸線上,1910年日韓合併后更將景福宮拆除了一部份讓與這座建築當作建地,佔有當年正宮的位置;建築物的造型是歐洲的學院派,上有圓頂、下有列柱的官府建築,體型與規模比起當時的台灣總督府顯得恢宏些。駐有朝鲜总督,直隸于日本天皇,掌握朝鲜殖民地的军事、立法、行政、司法。全权总督下设置政务总監、总督官房、五部(总务部、内务部、度支部、农商工部、司法部)。另外,设有中枢院、警务总監部、法院和铁路司等机构。 朝鲜总督府统治时期可以分為三期;.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朝鲜总督府

木戶孝允

木戶孝允 ()為幕末到明治時代初期活躍的武士、政治家。位階勳等為贈從一位勳一等。 幕末時期以長州的「桂小五郎」之名聞名,為尊王攘夷派中心人物。維新後分別擔任總裁局顧問、參與、外國官副知事、待詔院出仕、參議(明治3年6月至7年5月)、特命全權副使、文部卿(明治7年1月至同年5月)、兼内務卿、再度擔任參議(明治8年3月至9年3月)、宮内省出仕、內閣顧問等職務,為長州閥之統帥代表者。與薩摩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並稱為維新三傑,同時也是之一。其妹妹之孫子是政治家木戶幸一。.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木戶孝允

札幌農學校

札幌農學校(さっぽろのうがっこう)是日本明治初期設置於北海道札幌市的教育機構,亦是日本早期有授予學士學位的教育機構之一。札幌農學校與札幌以至整個北海道的開拓史有著緊密的聯繫,除著札幌的迅速發展,札幌農學校的規模也日益擴張,發展成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北海道帝國大學,最後變成今日的北海道大學。現在的北海道著名景點之一札幌市鐘樓,就是由札幌農學校的演練操場改建過來的。.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札幌農學校

朴重陽

朴重陽(諺文:박중양,)字源根,號海岳(해악)·一笑(일소),別名朴源根(박원근),日本名朴忠重陽,山本信。李氏朝鮮和朝鮮日治時期的高級文官及政客;開化黨思想家。身為近代日本的開明思想家政客伊藤博文的門下,以其留學日本的背景成為堅定的親日派;於朝鮮日治時期歷任全羅南道、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忠淸南道、慶尙北道道尹、兩任黃海道道尹、中樞院副議長、日本帝國伯爵與帝國議會貴族院議員。.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朴重陽

有地品之允

有地 品之允(日語:ありち しなのじょう、天保14年3月15日(1843年4月14日) - 大正8年(1919年)1月17日)的日本軍人,政治家。海軍中将,貴族院議員,男爵。別名・信政。.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有地品之允

最後通牒

最後通牒(Ultimatum),是指一个团体向另一个团体提出的最后的条件,是一种最高威胁:表明或意隐含着如果条件不被接受就以严厉的惩罚相威胁的声明,尤指在外交谈判中这样的声明。中文早期亦有按音譯成「哀的美敦書」,其語源為拉丁语中「最後一個」。 外交上的最後通牒通常是沒有談判餘地的最後要求。如果最後通牒不被接納,下一步就是严厉的制裁,甚至是宣战。 有时候,有意宣戰的國家會以最後通牒為開戰手段。這些最後通牒一般含有較苛刻的條款,而開立者知道對方是不會全盤接受的。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的七月最後通牒即屬此類。.

查看 伊藤博文和最後通牒

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量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畫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查看 伊藤博文和戊戌变法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明治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與日俄戰爭

《明治天皇與日俄戰爭》(明治天皇と日露大戦争、平假名:めいじてんのうとにちろだいせんそう)於1957年日本上映的一部歷史電影,故事以明治天皇開始,描述日俄戰爭時,雙方交戰於旅順、203高地以及日本海海戰幾場大戰,獲得了全面的勝利,當時堪稱是新東寶公司的一部屬於大企劃的製作,票房賺近七億日圓。.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明治天皇與日俄戰爭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明治维新

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名閔茲暎(),是朝鮮王朝高宗的王妃、純宗的母親,本貫為驪興閔氏。在近代朝鮮歷史中又被稱為閔妃(),死后谥号明成皇后,后连同尊号加谥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洪功诚德齐徽烈穆明成太皇后”。.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 (電視劇)

《明成皇后》(명성황후)是韩国KBS2台在2002年收视最高的电视剧之一,该剧在韩国收视率颇高,但该剧集在中日两国播放后却因被认为该剧与中日两国所记载的历史事实有较大出入,而受到不少批评。.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明成皇后 (電視劇)

春帆樓

春帆樓()是位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市阿彌陀寺町一間旅館,設在赤間神宮旁、可眺望關門海峽的一處高台上。此地原為醫院,之後改為旅館兼餐館,由伊藤博文題為現名、並在1888年成為現代日本第一間合法提供河豚料理的餐館。 春帆樓在華語圈為人所知,乃因此為中日《馬關條約》的談判與簽署地點。原建物在1945年因戰爭空襲而燒毀,之後經過重建,即今所見之主建物,一旁則建有「日清議和紀念館」以留紀念。經過多次經營權易手,現今的春帆樓是在日本各地提供高級和式料理的連鎖餐廳;下關總店則仍設有旅館,為當地知名觀光景點。.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春帆樓

春之波濤

《春之波濤》(春の波涛),是NHK於1985年1月6日-12月15日製播的第23部大河劇,全50回。 本劇以杉本苑子的《冥府回廊》、《貞奴夫人》為原著,由中島丈博編劇,是大河劇「近現代三部作」的第二部(前一部是上年度的山河燃燒,後一部是下年度的命)。本劇是以「日本第一號女演員」川上貞奴為中心演出的群像劇,企圖演出明治與大正時期的眾生相。劇中人物還包括貞奴之夫川上音二郎、與貞奴戀愛的福澤桃介(福澤諭吉女婿,被稱為「電力王」),以及貞奴在藝者時代賣出初夜的對象伊藤博文等等。雖然登場人物相當廣泛,但收視率並不高(平均收視率18.2%,最高收視率24.7%)。本劇曾牽扯著作權問題而長年進行官司訴訟,最後NHK勝訴,本劇得以重播以及DVD化,並於2007年11月起再次播出。.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春之波濤

昭宮猶仁親王

昭宮猶仁親王(あきのみやみちひとしんのう、1887年8月22日 - 1888年11月12日)、日本皇族明治天皇第四皇子。母為園祥子、大正天皇異母弟。滿宮輝仁親王同母弟。徽印印號不明。誕生的時候有關稱號方面並沒有做通知。本来就因作為直宮家當主立場、不過、因夭折而宮家未興辦。逝世時由於正值樞密院會議的11月12日,伊藤博文向出席的明治天皇報告這件事,不過,天皇到會議結束前在會場都沒動容這樣的逸話流傳。 Category:1887年出生 Category:1888年逝世 Category:日本近現代親王.

查看 伊藤博文和昭宮猶仁親王

浪客劍心角色列表

浪客劍心角色列表是和月伸宏的漫畫《浪客劍心》以及於改編動畫、遊戲作品登場之虛構人物列表。.

查看 伊藤博文和浪客劍心角色列表

浪客剑心:传说的最后时刻篇

是一部由大友啟史执导的日本时代剧動作片,改编自日本漫画《神劍闖江湖》。影片剧情紧接2012年电影《神劍闖江湖》以及2014年8月上映的《神劍闖江湖 京都大火篇》。.

查看 伊藤博文和浪客剑心:传说的最后时刻篇

海牙密使事件

海牙密使事件() 1907年,萬國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召開,大韓帝國皇帝高宗秘密派遣前議政府參贊李相卨(xiè)、前平理院檢事李儁(jùn)與前駐俄公使館書記李瑋鍾持其委任狀及親筆信赴海牙,向和平會議控訴日本侵略韓國罪行,同時表達獨立願望,並呼籲國際社會聲援韓國。 但由於與會的列強已經承認了日本對韓國的保護權。和平會議在向高宗確認這些代表真實身份之前,拒絕這些韓國代表出席會議。同時,和平會議向高宗詢問的電報又落入了日本統監伊藤博文之手,伊藤博文以無派使之事復電海牙。 最終,李儁自殺殉國,血濺海牙。日本這時又調兵遣將。揚言要向韓國宣戰,逼迫高宗讓位,由其子李坧繼位,是為純宗。 Category:1907年政治事件 Category:荷兰外交事件 Category:朝鲜半岛外交事件 Category:大韩帝国外交 Category:日朝关系 (朝鲜王朝) Category:海牙历史 Category:朝鮮半島獨立運動.

查看 伊藤博文和海牙密使事件

施肇基

施肇基(Alfred Sao-ke Sze,),字植之,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人,笠泽施氏,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

查看 伊藤博文和施肇基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俄战争

日军战争罪行

日本战争罪行列出大日本帝国武装力量從军事扩张、到二战投降期间,在亞洲各地的戰爭罪行。.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军战争罪行

日韩合并条约

日韓合併條約(-),是由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於1910年8月22日签订的条约,將朝鮮的主权割與日本,同年8月29日公告,大韓帝國正式覆滅,歸日本統治。 韩国和朝鲜方面认为,该条约是基于之前在日军逼宫的情况下朝鮮王朝国王签立的《乙巳条约》,故而两个条约「締結時就是無效的條約」,签约时朝鮮纯宗亦拒绝签名;日本则认为日韓合併條約符合當時的國際法。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由同盟軍佔領朝鮮,日本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合併條約後因1965年的《日韓基本條約》而失效。.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韩合并条约

日韓合併

日韓合併是指1910年8月22日日本(大日本帝国)基於《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大韓帝國)併入版圖的歷史事件;此舉象徵朝鮮歷史上長久做為獨立國家地位的中斷,以及朝鮮日治時期的開始。此事件在東亞史中依照各方用語及觀點不同,而有韓國併合、朝鮮併合、日韓併合/韓日併合、日韓合邦/韓日合邦等稱呼。韓國人本身則不使用此名稱,將日韓合併後由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稱為「日帝強佔期」(일제 강점기)、「日帝時期」或是「日政時期」。.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韓合併

日英關係

日英關係(日英関係,Japan-United Kingdom relations),或稱英日關係,是指日本和英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關係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 在戰國時代,英國航海家威廉·亞當斯(日文名:三浦按針)曾是德川家康的外交顧問。在日本於近代重新對外國開放之後,英國和日本之間的外交關係亦重新開始。1902年,英國和日本之間締結日英同盟。 二戰期間的日英兩國曾經是敵國,但現在日英之間的雙邊關係緊密,兩國外交關係十分友好。日本近代史上眾多名人都曾有過留學英國的經歷,如伊藤博文、夏目漱石、東鄉平八郎。而許多在近代來日的英國人亦對日本的近代化做出貢獻,如等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英關係

日比谷縱火事件

日比谷縱火事件是日俄戰爭後對賠償不滿的日本群眾,在1905年9月5日東京日比谷公園的集會引起的暴動事件。.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日本历代内阁

这里是日本历代内阁一览表。.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历代内阁

日本幕末人物列表

日本幕末時代(江戶時代末期)活躍人物列表。.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幕末人物列表

日本人名

在日本的人名,或是姓名,又稱和名,由家族姓氏(名字,みょうじ,苗字,又稱氏),以及個人名字(名前,なまえ)組成。一般由一至四個漢字所組成,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在日語和漢語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使用西方語言或轉寫成拉丁字母時,大多依西方慣例,名字在前,姓氏在後。 日语中氏一词,在歷史上,指的是氏族(氏名),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等日本氏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在現代日本民法中,氏代表了某個人的家族姓氏。.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人名

日本人墓地

日本人墓地是指因爲戰爭、俘虜、滯留、賣身、僑居、移民、歸化、失蹤等各種原因,喪生海外的日本人的墳園、墓地或埋葬所;有時,一些因爲工作或旅行意外逝世在海外的日本人,也會因爲個別的理由,沒能夠將遺體運送回國。.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人墓地

日本商法典

ja:商法#日本の商法 日本商法(しょうほう),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商法典

日本內閣

內閣()為日本的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最初由明治天皇在位时期仿效西方所立院会制度建構,至今共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个历史时期。 目前的內閣是2017年11月1日就任的第4次安倍內閣。.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內閣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的國家行政首長,負責領導內閣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中文常稱其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總理()、首相()等,尊稱「閣下」。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夫人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夫人是日本總理大臣的配偶,這個稱謂並不是法定的官職或公共職務。總理大臣夫人通常簡稱爲「總理夫人」或「首相夫人」,。另外,至今尚未有女性出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所以目前不存在對女總理大臣配偶的相應稱呼。.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夫人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

歷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最長的是桂太郎(2886天),最短的是東久邇宮稔彥王(54天).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列表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通稱「首相」、日本國內通稱「總理」等)是日本行政機關的政府首脑,首設於1885年(明治18年),直至2018年(平成30年)1月為止共有62人曾擔任此職。.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列表

日本製鋼所

,是一家生產鋼鐵加工品及工業用機械的日本企業,屬三井集團旗下公司。.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製鋼所

日本觀光

日本觀光,2016年時有2403.9萬名觀光客入境日本,多於一個台灣或是三個香港的人口。而2017上半年訪日的外國觀光客更高達1375萬人次,比起前一年同期成長了17.4%。日本政府寄望於2020年東京奧運時觀光人數能突破4000萬。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觀光競爭力報告中日本排名全球第四,相較於2015年的第九或2011年的第二十二名而言已大幅成長。日本境內共有19項世界遺產,包含姬路城以及古京都遺址。其中以京都來說,2015年便有5684萬日本國內外旅客造訪,連續兩年蟬聯美國旅遊雜誌《漫旅Travel+Leisure》評選的最具人氣旅遊城市榜首。除此之外,外國觀光客亦時常造訪東京、奈良、富士山、沖繩等地,並且透過日本的交通網絡造訪各溫泉區。.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觀光

日本计划

《日本计划》(プロジェクトJAPAN,ぷろじぇくとじゃぱん),是日本放送協會(NHK)从2009年开始,连续播放三年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计划。.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计划

日本阳明学

日本阳明学(陽明学、ようめいがく),是在日本发展的阳明学。阳明学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创立的学说,在明朝传播至了日本列岛。日本阳明学起源自中国明朝姚江学派,但有不同的发展和经历,是阳明学的重要一支,并有自己的特色。日本阳明学对日本的近现代历史进程影响很大,曾是日本现代化的主流思想之一,特别影响了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等重大事件。阳明学也对日本武士道的发展颇有影响。阳明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自朱子学之后唯一一次能全面影响日本,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精神来源。.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阳明学

日本银行券

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發行的紙幣。除了失效券外,是日本國內無限法償的法定貨幣。.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银行券

日本陪審團制度

日本陪審團制度已有很長的歷史。日本最初接触陪审制这一概念,是在幕府末期到明治初年期间。最初"jury"被翻译为“立会”(福泽谕吉《西洋事情》1866年)、“断士”或“誓士”(津田真道《泰西国法论》1868年)、“陪坐听审”(柳河春三译《知环启蒙》1864年)、“陪审(たちあひ)”(中村正直《共和政治》1873年)等。此后根据法国法学家波伊索纳德在日本刑法草案和治罪法草案中使用“陪审”一词,“陪审(ばいしん)”这一概念就被固定下来了。 起初明治宪法并未采用陪审制。1928年(昭和3年)至1943年(昭和18年)间,日本颁布的陪审法,对于刑事案件实行了陪审制。这一制度在1943年(昭和18年)被停止施行。 另外,在二战后美军控制的冲绳地区,自1963年(昭和38年)至1972年(昭和47年)为止,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法院也实行了陪审制。.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陪審團制度

日本海大海戰

《日本海大海戰》是1969年日本上映的戰爭電影,敘述日俄戰爭,日本聯合艦隊和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海上激烈對戰,但在第二年特技導演圓谷英二便因狹心症而去世,此部電影便是他的最後的作品。.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海大海戰

日本時代劇列表

下列是日本拍攝以日本歷史(包括明治維新以後)或他國歷史為時代背景題材的日本影視作品列表。.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日本時代劇列表

旅順大屠殺

旅順大屠殺是一场发生于1894年11月21日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军在中國旅顺进行的大屠杀。在独眼将军日军第2軍第1師團山地元治師團長的指挥下,第1师團下的伊瀬知好成聯隊長率領的步兵第2聯隊,連同河野通好聯隊長率領的步兵第15聯隊第3大隊等一些部队在旅顺屠杀了约1,000人至20,000人的军人和平民。但是此最高人数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因為战争时期的旅顺人口僅有約6000人(将卫戍部队包括在内則为13000人)。.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旅順大屠殺

旅顺监狱旧址

旅顺监狱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市区北部,现为“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是俄罗斯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统治旅顺时建立的一座监狱,1902年由俄罗斯帝国始建,1907年由大日本帝国扩建,1945年苏军进入旅大后解体。监狱主要关押当时满洲和朝鲜的抗日活动组织和参与者,也有苏联、埃及乃至日本国内的反战人士,据称1906至1936年间累计关押近2万人,而1942年到1945年8月间有大约700多名革命及反抗人士在此牺牲。1971年7月,监狱修复后改为陈列馆向公众开放。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伊藤博文和旅顺监狱旧址

慶熙宮

慶熙宮是朝鲜王朝時代的宮殿,位於大韓民國首爾市。.

查看 伊藤博文和慶熙宮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查看 伊藤博文和慈禧太后

曾禰荒助

曾禰荒助,日本政治人物、外交官。曾擔任日本司法大臣、大藏大臣、外務大臣、遞信大臣、眾議員、貴族院議員、韓國統監等職務。.

查看 伊藤博文和曾禰荒助

10月16日

10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9天(闰年第29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6天。.

查看 伊藤博文和10月16日

10月26日

10月2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9天(闰年第3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6天。.

查看 伊藤博文和10月26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6天(闰年第3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天。.

查看 伊藤博文和12月22日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發生於1895年10月21日,英國籍商船「塞--斯輪」(Thales,《臺灣通史》譯作「爹利士」)於距離中國廈門港15海哩遠的台灣海峽公海上,遭日本海軍艦隊扣押,而其扣押理由是為了搜捕追查台灣民主國總統刘永福。 該事件經英國駐日公使--日本明治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後,日本政府與軍方立即鄭重向英國致歉。由於日本計劃對英國採購大批軍用艦艇,英國也退讓與日本政府達成不追究賠償之和解。該事件是英日同盟締結前的罕見英日衝突,也對日後同盟結成有若干影響。.

查看 伊藤博文和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1895年臺灣

1895年的臺灣正經歷一系列劇烈的政權更迭,在短短的一年之間,由清治時期走向建立民主國、再進入日治時期。 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由日本獲得勝利。1895年4月17日,日清雙方於今日的山口縣下關市簽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5月8日,條約生效,長達212年的清治時期正式結束。5月15日,大總統唐景崧發佈《獨立宣言》,臺灣民主國第一共和建立。6月11日,日軍進入臺北城,第一共和瓦解,為期50年的日治時期自此開始。6月26日,民主國第二共和定都臺南城,直至10月21日劉永福西渡清國,才徹底瓦解亡國。.

查看 伊藤博文和1895年臺灣

19世纪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着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迫使這些國家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查看 伊藤博文和19世纪

2009失去的记忆

《2009失去的记忆》(2009 로스트메모리즈),又译《2009迷失记忆》,是一部2002年出品的大韩民国电影。.

查看 伊藤博文和2009失去的记忆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查看 伊藤博文和20世纪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查看 伊藤博文和3月26日

9月2日

9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45天(闰年是24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0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2日的下一天為9月14日。.

查看 伊藤博文和9月2日

山口二矢山尾庸三山縣有朋岩倉使節團岩倉具視崔益鉉不平等条约中国暗杀事件列表中華五千年中村敦夫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中日关系史东方有大海三國干涉還遼三羽乌三条实美三浦梧楼下關戰爭一千日圓紙幣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一進會幸德秋水乃木希典义兵运动乙未戰爭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于右任康有为二百三高地亂世豪門井上馨井上胜井上毅仁丹伊藤伊藤隆 (歷史學家)伊藤氏伊藤潔伊武雅刀伦敦大学学院張蔭桓張泽相徐志摩後藤新平國債報償運動國會 (日本)國會議事堂和服品川區哈尔滨站唐景崧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內務大臣 (日本)八重之櫻八月初五公车上书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六氏先生元老 (日本)元老院 (日本)兵庫縣知事列表兵库县兒玉源太郎光市光绪帝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勳一等旭日大綬章国葬倫敦大學皮葛琉球国琉球縣琉球藩琉球案福州历史年表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章泯竖三民立憲政友會第1次伊藤內閣第2次伊藤內閣第3次伊藤內閣第三次日韩协约箱根溫泉篤姬 (電視劇)紅葉饅頭绞刑置鮎龍太郎統監府產經新聞甲午战争申圭植牧野伸顯盆唐區瀧井一博白朗寧大威力手槍芝山岩花燃燒韩国时代剧列表韓國獨立運動荣禄華族 (日本)華族令萩市頭山滿風間杜夫裙带菜酒 (性文化)西南戰爭西大井西大井站西園寺公望西鄉從道西鄉殿 (大河劇)马休·佩里马关条约高松豐次郎高杉晉作高永喜高旭謝介石護憲運動鲁道夫·冯·格耐斯特貴族院賞勳局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鹿鳴館 (電視劇)黑田內閣黑田清隆黑船龍馬傳辻谷耕史辛亥革命龙马来了远藤谨助霧社事件范鸿泰走向共和閔元植藩閥间岛葦原金次郎蒼穹之昴邵友濂鄭超英脇本陣重庆市经济自立軍起義自由民權運動臺北市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臺灣製糖臺灣與日本關係史臺灣民主國臺灣民主國大總統金弼淳金焰长崎事件长州五杰长州藩苍穹之昴 (电视剧)陸奧宗光陸小曼FN M1900手槍ONE PIECE角色列表School Days角色列表暗杀事件列表林維源提督李垠李容九李完用李儁 (大韩帝国)李相卨李鴻章李提摩太杨崇伊松下村塾松本十郎松本剛明松方正義桂太郎梁启超梅謙次郎森有礼楊深秀樞密院 (日本)機巧奇傳櫻井誠毕克河殇法務大臣津田梅子洛伦兹·冯·施泰因清国征讨方略清朝外交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澎湖之役 (1895年)朝鮮總督列表朝鮮高宗朝鮮日治時期朝鲜历史朝鲜王朝朝鲜总督府木戶孝允札幌農學校朴重陽有地品之允最後通牒戊戌变法明治明治天皇明治天皇與日俄戰爭明治维新明成皇后明成皇后 (電視劇)春帆樓春之波濤昭宮猶仁親王浪客劍心角色列表浪客剑心:传说的最后时刻篇海牙密使事件施肇基日俄战争日军战争罪行日韩合并条约日韓合併日英關係日比谷縱火事件日本历代内阁日本幕末人物列表日本人名日本人墓地日本商法典日本內閣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夫人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列表日本製鋼所日本觀光日本计划日本阳明学日本银行券日本陪審團制度日本海大海戰日本時代劇列表旅順大屠殺旅顺监狱旧址慶熙宮慈禧太后曾禰荒助10月16日10月26日12月22日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1895年臺灣19世纪2009失去的记忆20世纪3月26日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