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勢號戰艦

指数 伊勢號戰艦

伊勢(いせ)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1號艦。 艦名的來源為三重縣的舊國名#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34頁,該名稱在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日向型護衛艦(ひゅうが型護衛艦)2號艦「伊勢(いせ)」所繼承。戰艦「伊勢」的歷代艦長中為著名指揮官輩出,包括有山口多聞和古賀峯一等。.

44 关系: 加古号重巡洋舰吳港空襲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山口多聞川崎重工業中途岛海战平戶號防護巡洋艦伊势级战列舰伊勢伊勢號伊勢號護衛艦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信濃號航空母艦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八八艦隊四一式36公分艦炮第1艦隊 (日本海軍)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第一號型輸送艦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由良号轻巡洋舰菲律賓海海戰衣笠号重巡洋舰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豬口力平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蒼藍鋼鐵戰艦艦隊Collection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雷伊泰灣海戰恩加尼奥角海战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榛名號戰艦漢那憲和漢考克號航空母艦战舰少女日向號戰艦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111號艦1943 中途島海戰

加古号重巡洋舰

加古号重巡洋舰(日语:加古,平假名:かこ)为旧日本海军建造的古鹰级重巡洋舰(旧日本海军省正式名称“古鷹型重巡洋艦”)的2号舰。因为各种原因,该级重巡洋舰有时候也被称为“加古级”。 加古是当时世界上首先采用200毫米主炮的巡洋舰#ポケット海軍年鑑(1937)p.33『一等巡洋艦"加古 かこ" 加古は艦型要目共に古鷹と同様で全長176.78米、幅15.47米、平均吃水4.50米。備砲20糎砲6門は何れも單装砲塔式である。この點すぐ後に出來た二聯装砲塔の衣笠、青葉と何れが勝れてゐるかは論じないが、その威力に相違のある筈はなく、時と場合によつてこの種の7,000頓重巡が用ひられると考へればよい。一等巡洋艦加古は20糎砲巡洋艦の最初の艦で、國産日本海軍がやうやく世界に怖れられて來た頃の待望を一身に擔つて生れたのである。列強の20糎砲巡洋艦の第一艦と較べて、優れたりとも決して劣つてはゐない。』(一等巡洋舰加古 加古和古鹰同样都是全长176.78米,宽15.47米,平均吃水4.50米,装备6门200毫米炮,不过都是单装炮。就单装炮这一点来说,有观点认为不久后就出来的双联装炮塔的衣笠、青叶要更胜一筹,但其实威力相差并不大。考虑一下在当时的场合中,这种7000吨级重巡的装备就很清楚了。一等巡洋舰加古可是最初装备200毫米火炮的巡洋舰,集国产日本海军终于可以威慑世界的期待于一身。将列强装备200毫米火炮的巡洋舰进行比较的话,加古依然占据上风,因此并不能说加古性能不佳。)。加古、古鹰两舰和不久后建成的青叶、衣笠两舰设计上相似,服役后也是大多都在一起行动。1942年8月8日,加古参加了萨沃岛海战,在返航的途中遭遇美军潜艇伏击,被鱼雷命中击沉,成为古鹰、青叶两级4舰中第一艘损失的军舰。.

新!!: 伊勢號戰艦和加古号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吳港空襲

吳港空襲,是美國海軍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載機在1945年7月下旬對日本帝國海軍(IJN)殘存的大型軍艦作出的轟炸行動。 美國海軍第3艦隊對7月24日、7月25日及7月28日三次轟炸吳市海軍基地及其附近地區並擊沉了1艘航空母艦、3艘戰艦、5艘巡洋艦及數艘小型艦隻。在同一期間,攻擊了在瀨戶內海的其他目標,共擊沉兩艘護衛艦、幾艘小型船隻和擊傷了一艘護航航空母艦。.

新!!: 伊勢號戰艦和吳港空襲 · 查看更多 »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USS Hornet CV-1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八艘以大黃蜂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海軍的一艘單桅縱帆船。 大黃蜂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奇爾沙治(Kearsarge)。同年10月,美軍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損失了大黃蜂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2更名為大黃蜂號,以作紀念。1943年大黃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更避過了日軍所有攻擊。戰後大黃蜂號退役封存,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2),於1953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翌年大黃蜂號返回太平洋艦隊,又在稍後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8年大黃蜂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2,繼續留在太平洋執勤。稍後大黃蜂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先後擔任太陽神3號、太陽神11號及太陽神12號的救援船;並在越戰期間到越南外海執勤,但未有參與陸上攻擊。 大黃蜂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89年除籍。雖然大黃蜂號在1991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但海軍仍在1993年將大黃蜂號出售,並在1995年將之拖到拆船廠拆解。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同年中止出售合約,於1998年正式將大黃蜂號交予民間組織,用作博物館艦。同年大黃蜂號博物館在阿拉米達正式開放。.

新!!: 伊勢號戰艦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新!!: 伊勢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查看更多 »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CV-3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法文「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為名的軍艦,艦名為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最早用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贈送給約翰·保羅·瓊斯的一艘軍艦。 好人理查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參與了即將結束的太平洋戰爭。戰後好人理查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重返現役,先後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1)。1953年好人理查號同時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西洋艦隊服役。 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好人理查號開始參與越戰,並一共進行了六次巡航。她是美國唯一一艘同時參與了二戰、韓戰及越戰實戰戰鬥的航空母艦。1971年好人理查號退役,並自此封存。罗纳德·里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好人理查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好人理查號最終在1989年除籍,並在1992年出售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舷號CV-1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富蘭克林為名的軍艦,但紀念對象卻仍有爭議。其一說法指,雖然前四艘富蘭克林號確實為紀念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但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只不過是繼承前四艦之艦名,並無特殊紀念對象;真正紀念富蘭克林本人的航空母艦應為好人理查號。而另一說法則以艦上銅匾為據,指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是紀念美國內戰的富蘭克林戰役。不論如何,艦上水兵仍以本傑明·富蘭克林之名,暱稱富蘭克林號為大班(Big Ben)。 富蘭克林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在1944年初服役,並在菲律賓海海戰後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空襲日本本土期間,富蘭克林號被日軍轟炸機重創,幾乎沉沒,但最終仍成功撤出戰場,並以自身動力返國維修。戰後富蘭克林號退役停放,雖先後重編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及飛機運輸艦,但未再出海執勤。1964年富蘭克林號除籍,於1966年出售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山口多聞

山口多聞,日本帝國海軍將領。在中途岛海战中战死,追晋海军中将。.

新!!: 伊勢號戰艦和山口多聞 · 查看更多 »

川崎重工業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簡稱川崎重工,是以重工業作為主要業務的日本企業,業務範圍涵蓋航空、太空、鐵路車輛、摩托車、船舶、機械以及各式各樣的設備。.

新!!: 伊勢號戰艦和川崎重工業 · 查看更多 »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新!!: 伊勢號戰艦和中途岛海战 · 查看更多 »

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平户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防護巡洋艦”)3号舰。本舰为日本海军首批搭载汽輪機的巡洋舰,也是日本海军立项建造的最后一艘防护巡洋舰;与姊妹舰类似,属于从防护巡洋舰到轻巡洋舰的过渡设计。本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30年代中日关系紧张时多次奉召前往中国执行任务,随后在1931-1932年间参加了日本与中国的多次作战,1933年2月对日军的热河作战进行支援。同年本舰转为训练船,1940年退役,1945年坐沉,直至战后方才解体,舰体改用作防波堤。 本舰得名自肥前國松浦郡,靠近平户海峡最窄处,是一处重要的贸易市场及国内外航运的重要港口#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新!!: 伊勢號戰艦和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伊势级战列舰

伊势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戰艦,共造2艘。.

新!!: 伊勢號戰艦和伊势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伊勢

伊勢可以指:.

新!!: 伊勢號戰艦和伊勢 · 查看更多 »

伊勢號

伊勢號可以指:.

新!!: 伊勢號戰艦和伊勢號 · 查看更多 »

伊勢號護衛艦

伊勢號護衛艦(いせ,羅馬字/英文:JS Ise, DDH-182)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第六艘直升機護衛艦,也是日向級護衛艦的二號艦。伊勢號的艦名繼承於大日本帝國海軍的伊勢級戰列艦一號艦「伊勢」,而其名稱又源自於令制國制度時代的伊勢國(範圍約與今日的三重縣相當)。.

新!!: 伊勢號戰艦和伊勢號護衛艦 · 查看更多 »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6,綽號大E或幸运E(Big E或Lucky E)),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它是美軍第七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34年開始建造,在1936年下水,並於1938年服役。接著企業號參與了一次,在1940年編入駐太平洋的。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重設後,企業號仍舊留在太平洋服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企業號原定在前一日進入港口,但因風浪而有所延誤,僥倖避過一劫。此後企業號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重要戰鬥,由早期的空襲東京、中途島海戰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到美軍反攻的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菲律賓戰役及雷伊泰灣海戰,以及晚期的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1945年5月沖繩戰役期間,企業號接連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傷,被迫返回美國維修,使之錯過日本投降前最後三個月的戰鬥。 大戰結束後,戰績彪炳的企業號參與了接載美軍返國的,最後在1947年退役停放。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曾稱讚企業號為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佳象徵,並請求政府將企業號如同憲法號一樣永久保存,然而企業號在戰後多次的捐贈計畫都因故失敗。1952年及1953年企業號先後被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但艦體並沒有作任何改裝。1956年海軍將企業號除籍並出售拆解。艦艇的老兵組織試圖籌款購入企業號不果,而企業號最終在1958年拆解。在老兵的強烈要求下,海軍將在同年開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資紀念。.

新!!: 伊勢號戰艦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查看更多 »

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航空母艦(信濃,假名:しなの,平文式羅馬字:Shinano)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艦,為二次大戰裡艦體最大、排水量最重的航空母艦,在完成長達五年斷斷續續的建造工作後,首次出航僅17小時即被美國海軍的「射水魚號」潛艇所擊沉。 「信濃號」原作為「大和級」戰艦的三號艦進行建造,暫定名為「110號艦」。隨著日軍在太平洋的戰事告急,帝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需求大為提高,故因應戰爭需求,將尚未完成的「110號艦」改造成航空母艦,正式命名為「信濃號」,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國之一的「信濃國」。由於日軍在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的失敗中損失了三艘主力航艦,故加速了「信濃號」的建造進度。「信濃號」擁有「大和級」的戰艦級別堅固船體,超出一般航空母艦的標準,同時它也受到「大鳳號」的影響,鋪上了相當厚實的裝甲保護飛行甲板。 「信濃號」於1944年11月在未完成的情況下投入服役,隨後自橫須賀海軍工廠移至吴海军工厂完成裝修,但被回航中的美軍潛艇攻擊而擊沉,包含艦長大佐在內共1,435名水兵和民間工作者陣亡,為目前下水的航空母艦服役時間最短、也是至今被潛艇擊沉的最大排水量軍艦。信濃號的排水量噸位,一直到1961年美國海軍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服役才將其超越。.

新!!: 伊勢號戰艦和信濃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USS Lexington CV-1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列星頓為名的軍艦,紀念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該戰役為美國獨立戰爭的首場戰鬥。 列星頓號在1941年在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卡伯特(Cabot)。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後來列星頓號於珊瑚海海戰沉沒,海軍將建造中的CV-16更名為列星頓號,以作紀念。 列星頓號於1942年下水,並在1943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列星頓號退役停放,在封存之際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6)。稍後列星頓號先後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到1955年才重返現役。改建後列星頓號在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分別在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及老撾內戰期間到西太平洋警備。1962年列星頓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6),改到大西洋艦隊服役,開始負責訓練海軍飛行員。 1969年,列星頓號正式重編為訓練航母(舷號改為CVT-16);又於1978年重編為輔助訓練航母(舷號改為AVT-16),但繼續在彭薩科拉等地訓練海軍飛行員,直到1991年退役除籍為止;她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級。退役後海軍將列星頓號捐贈予民間組織,改作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92年於聖體市開放。 列星頓號在更改艦名後,同時繼承了前艦列夫人(Lady Lex)的綽號;但其更廣為人知的綽號為藍色幽靈(Blue Ghost)。事緣列星頓號在二戰期間,一直將艦體全部塗上海軍藍,以作偽裝;而日本東京電台雖屢次宣佈日軍擊沉列星頓號,但列星頓號總能夠「重返」作戰,猶如幽靈之不死。其藍色幽靈綽號便自此於美軍廣傳。.

新!!: 伊勢號戰艦和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 查看更多 »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老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 Sr.,)是一位美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五星上将。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軍事歷史學家艾德溫·帕爾瑪·霍利(Edwin Palmer Hoyt)因而評論:「海爾賽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 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舊金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新!!: 伊勢號戰艦和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 查看更多 »

八八艦隊

1905年5月27日,在日俄战争中,东乡平八郎率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歼灭了俄罗斯帝国海军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一举确立了日本“海军强国”的地位。从此,大舰巨炮便成了海军的传统,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之前的六六舰队基础上规划的八八舰队便随之出笼,是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裝甲巡洋舰组成,是日本海军以主力军舰为核心的海军扩充计划,其宗旨是组成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敌对决。.

新!!: 伊勢號戰艦和八八艦隊 · 查看更多 »

四一式36公分艦炮

四一式36公分艦砲(45口径四一式36cm砲)是英國維克斯所研製的戰艦艦砲,最早裝備在日本帝國海軍向英國下定的金剛號戰艦上,之後日本再根據維克斯提供的圖紙資料將其國產化,並廣泛裝備於國產化的金剛級和日後日本自製的超無畏艦上。.

新!!: 伊勢號戰艦和四一式36公分艦炮 · 查看更多 »

第1艦隊 (日本海軍)

1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1903年12月26日由常備艦隊分割為二,再編制成軍。此時分離之第2艦隊成為常設艦隊,設置為決戰艦隊之主力戰艦,也經常與第二艦隊組成連合艦隊。第1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作戰行動中出撃機會較少,尤其是戰艦構成的第2戰隊常時停泊在柱島,故被揶揄為「柱島艦隊」。1944年2月25日解散。.

新!!: 伊勢號戰艦和第1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

三艦隊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部隊之一。跟常設的第一艦隊・第二艦隊不同,只在有需要時編制・解散的特設艦隊,日俄戰争至太平洋戰争間共出現過六次。.

新!!: 伊勢號戰艦和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一號型輸送艦

一號型輸送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輸送艦的艦級#内令昭和19年2月(1)p.47『内令第二百九十六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昭和十九年二月五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軍艦、航空母艦大鷹型ノ項中「、冲鷹」ヲ削ル|輸送艦、一等峯風型ノ項中「、沼風」ヲ、同二等若竹型ノ項中「、芙蓉」ヲ削ル|潜水艦、二等呂百型ノ項中「呂號第百、」ヲ削ル|海防艦ノ項ノ次ニ左ノ一項ヲ加フ |輸送艦|一等|第一號型|第一號| 』。於昭和19年度(1944年)的計劃中為強行輸送艦,而在後來再被分類為一等輸送艦。在最初被稱呼為「特特(特々)」,即「特務艦特型」的簡稱。.

新!!: 伊勢號戰艦和第一號型輸送艦 · 查看更多 »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USS Yorktown CV-1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約克鎮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約克鎮圍城戰役。 約克鎮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2年,日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沉了舷號CV-5的約克鎮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0更名為約克鎮號,以作紀念。 1943年約克鎮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約克鎮號退役封存,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期間,約克鎮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0)。1953年約克鎮號完成改建,但在前往西太平洋前夕,韓戰剛好結束,約克鎮號無緣參與。接著約克鎮號留在西太平洋執勤,並在大陳島撤退中援助民國政府,然後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7年約克鎮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0,繼續留在西太平洋。稍後約克鎮號在金門砲戰期間再次到台灣海峽巡邏,並在越戰期間到南中國海執勤,但未有派飛機參與攻擊。除冷戰衝突外,約克鎮號亦有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擔任太陽神8號指揮艙的救援船。服役晚年,約克鎮號調到大西洋艦隊。 約克鎮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73年除籍。稍後海軍將約克鎮號改建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76年於查爾斯頓愛國者地開放,並在1986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新!!: 伊勢號戰艦和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 查看更多 »

由良号轻巡洋舰

由良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4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建成后本舰长期作为水雷战队旗舰而服役,并参与了太平洋战争。1942年,由良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遭受美军空袭沉没,成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损失的轻巡。 本舰舰名来源于注入若狹灣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5頁)『由良(ゆら) 艦種二等巡洋艦 球磨型 艦名考川名に採る、由良川は丹後國にあり、音無瀬川 一名 大雲川 又は福地川の下流にして其の海口を由良港とす。 艦歴昭和6・7年事變(日支)從軍:同7年1月上海及揚子江方面警備(艦長大佐谷本馬太郎)。/―要目― 長152.40米/幅14.40米/喫水4.84米/排水量5,170噸/機關タルビン4臺 艦本式罐12臺/馬力90,000/速力33/兵装 14糎砲7/8糎高角砲2/發射管8 起工 大正10-5-21/進水 同11-2-15/竣工 同12-3-20/建造所 佐世保工廠』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此外,虽然在战后海上自卫队也有叫做“由良”的军舰(首舰),但海自的登陆舰舰名并非来源于由良川(从而并非直接继承于本舰舰名),而是得名于由良半岛。.

新!!: 伊勢號戰艦和由良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海海戰

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日本則稱為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间的一次海戰,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6月19日持續至6月20日,战场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 1942年下半到1943年上半,盟軍藉由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優勢,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著名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尼、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檔。 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工業力,盟軍需要佔領地位重要、位處日本「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納群島做為B-29戰略轟炸機基地,尼米茲派出手中的得力戰將、中途島戰役的英雄斯普鲁恩斯中將執行攻佔馬里亞納的任務,其手上握有第五艦隊15艘航空母艦的重兵,6月15日在塞班島成功登陸,由於進展順利,斯普鲁恩斯原訂18日攻佔關島。 日本總部也意識到美軍的企圖,豐田副武接替殉職的古賀峰一成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後,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あ号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亞那之際,由小澤治三郎中將帶領的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可以對美軍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戰役結果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378架飛機。 此戰役影響甚大,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使之無法在4個月後的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派出飛機支援艦隊,美軍則大獲全勝,只有少數艦隻輕傷,鞏固了塞班的登陸,接下來2個月逐步將馬里亞納佔領,也有了直接以B-29轟炸日本本土的實力,同時與麥克阿瑟的戰線形成夾擊菲律賓群島的態勢。 马里亚纳海战的落敗标志着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已經不复存在,日本的東條英機政權在此期间倒台。.

新!!: 伊勢號戰艦和菲律賓海海戰 · 查看更多 »

衣笠号重巡洋舰

衣笠号重巡洋舰(日语:衣笠,平假名:きぬがさ/きぬかさ)为旧日本海军建造的青叶级重巡洋舰的二号舰。衣笠号1926年10月24日下水,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前、中期,1942年11月14日在遭受美军航母舰载机的空袭后沉没。.

新!!: 伊勢號戰艦和衣笠号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USS Shangri-La CV-3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十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十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香格里拉為名的軍艦;艦名雖取自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的理想國度,但實出於紀念杜立德空襲東京一事。事緣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空襲後被問及B-25轟炸機從何起飛時,僅以「香格里拉」一詞作答,避過談及轟炸機由大黃蜂號起飛的軍事機密。 香格里拉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其時大黃蜂號已在數月前的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沉沒,使香格里拉號亦有紀念其戰損之意。1944年香格里拉號下水服役,在1945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香格里拉號在十字路口行動擔任美軍觀測艦,在稍後退役停放。韓戰爆發後,香格里拉號同時進行了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8)。改建完成後香格里拉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接著香格里拉號留在大西洋艦隊服役,並在越戰期間短暫到西太平洋服役。 香格里拉號1971年退役,在1982年除籍,最終在1988年出售到台灣高雄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豬口力平

口力平(いのぐち りきへい,)出生于日本鸟取县,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入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官拜海军大佐。豬口乃是「神风特攻队」的命名者,战后變更姓名为詫間力平(たくまりきへい)。.

新!!: 伊勢號戰艦和豬口力平 · 查看更多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胡蜂號航空母艦(USS Wasp CV-1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艦上水兵以胡蜂之形象,暱稱胡蜂號為強力蜂刺(Mighty Stinger)。 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Oriskany),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未前往西太平洋,而是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8),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8),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 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查看更多 »

蒼藍鋼鐵戰艦

《蒼藍鋼鐵戰--艦》(蒼き鋼のアルペジオ)為Ark Performance的日本漫畫作品,2009年9月30日開始於《YOUNG KING OURs》(少年畫報社)上連載,是以近未來的日本、潛艦為舞台的青年向科幻海洋戰記漫畫作品。繁體中文版由長鴻出版社發行。2013年5月29日宣布動畫化,於同年秋季開播。 《Newtype》2014年2月號十大人氣作品排行獲得第2名,動畫大賞2014各部門獲得角色設計獎第三名、劇本獎第五名、機械設計獎第一名、音樂獎(伴奏)第五名、主題曲獎第六名、監督獎第六名、作品獎(電視放送)第二名。.

新!!: 伊勢號戰艦和蒼藍鋼鐵戰艦 · 查看更多 »

艦隊Collection

《艦隊Collection -艦Colle-》(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一般譯作「艦隊收藏」,是由角川遊戲開發、DMM.com提供及營運的網頁遊戲,簡稱《艦Colle》(艦これ);DMM表記《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本遊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日本帝國軍艦為題材,而遊戲內容為玩家需要收集稱為「艦娘」(艦娘(かんむす))的軍艦萌擬人化角色卡片,為艦娘進行強化及改造同時,並以在戰鬥中打倒敵人作為目標。作為PC瀏覽器運行的網頁遊戲,在營運半年用戶即突破100萬。 拥有音乐CD、Drama CD、四格漫畫、動畫、小說等衍生作品。由於遊戲畫面與對話設計別具特色、對史實的再解釋,成為同人創作與同人作品的熱門素材。.

新!!: 伊勢號戰艦和艦隊Collection · 查看更多 »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USS Essex CV-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1799年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居民捐贈第一艘艾塞克斯艦給美國政府。由於在二戰表現出色,艦上水兵稱之為海軍最善戰之軍艦(The Fightingest Ship in the Navy)。 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9。韓戰後艾塞克斯號進行代號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稍後調往大西洋艦隊。1960年艾塞克斯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9。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及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 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雷伊泰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稱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戰列艦海戰,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战進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合計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此次戰鬥。 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喪失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的日本雖居劣勢,但若是再失去菲律賓或臺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將斷絕,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日軍決定孤注一擲,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在經過許多的考量下,放棄原先攻打臺灣的計劃,而改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结果如所預料,数量上远居於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上、陸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洲所屬巡洋舰澳大利亚號被重创,似乎顯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新!!: 伊勢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恩加尼奥角海战

恩加尼奥角海戰(The Battle of Cape Engañ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海軍艦隊和美國於1944年10月25日至26日進行的1場戰役。這場戰役是雷伊泰灣海戰的一部分。.

新!!: 伊勢號戰艦和恩加尼奥角海战 · 查看更多 »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六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提康德羅加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民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 提康德羅加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漢考克(Hancock),但在動工兩個月後與CV-19調換艦名,更名為提康德羅加。1944年提康德羅加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提康德羅加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4)。改建完成後提康德羅加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提康德羅加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發生後,提康德羅加號與星座號率先派飛機空襲越南,為美軍全面介入越戰拉開序幕。接著提康德羅加號在越戰執行攻擊任務,直到1969年重編為反潛航母為止(舷號改為CVS-14)。此後提康德羅加號雖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參戰。退役前夕,提康德羅加號參與最後兩次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16號及太陽神17號的指揮艙。 提康德羅加號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終在1974年出售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新!!: 伊勢號戰艦和榛名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漢那憲和

漢那憲和(;),琉球人,本姓昂,是大日本帝国海軍軍人、政治家。最終階級為海軍少將。眾議院議員。海軍兵學校27期畢業。他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末代國王尚泰王(亡國後為日本侯爵)的女婿。.

新!!: 伊勢號戰艦和漢那憲和 · 查看更多 »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USS Hancock CV-1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一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漢考克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位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第二屆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 漢考克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但在動工四個月後與CV-14調換艦名,更名為漢考克。1944年漢考克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漢考克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9)。改建完成後漢考克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漢考克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後兩個月,漢考克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多次派飛機到陸上攻擊。此後十一年間,漢考克號一共進行了九次越戰巡航,為美國航空母艦之最。1975年越戰即將結束之際,漢考克號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參與美國多場撤退行動,在金邊及西貢淪陷前夕,救走多名高棉、南越及美國人員、僑民。西貢淪陷後,漢考克號曾被派往營救遭紅色高棉脅持的馬亞圭斯號貨船,但因引擎故障而未能趕上參與。 越戰結束後,漢考克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19,但翌年漢考克號便從海軍退役除籍,並出售拆解。.

新!!: 伊勢號戰艦和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战舰少女

《战舰少女》是由中国幻萌网络参考日本《舰队Collection》,内容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军舰船(包括了少量战前和战后舰船)的拟人化(娘化)为题材的手机客户端游戏,整体框架和玩法类似于《舰队Collection》。作为一名海军指挥官(提督),玩家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强化军舰,使用自己的舰船组成舰队进行战斗。 在游戏研发商与运营商的矛盾爆发后,研发商幻萌网络于2015年7月27日宣布将与香港一游戏代理商发布繁体中文版,中国大陆服务器玩家可以使用原账号登陆,其中保存了大陆服务器在7月8日之前的玩家数据。繁体中文版发布当天玩家只能登陆胡德服(HMS Hood),后渐渐开放其他服务器。目前iOS服已经在Appstore上线,原官服的玩家可以直接用以前的账号登陆,而渠道服玩家尚无法登陆。正因为繁体版的出现,《战舰少女》从1.3.9版本开始分裂成由派趣科技运营的简体版(又称国服、大陆服、私服)与繁体版(又称亚服、港服、台服)两个发展方向不同的游戏。 2015年11月12日,幻萌网络开发游戏《戰艦少女R》正式上线,继承前“繁体版”的游戏进度,繁体版关服。2016年1月18日,《战舰少女R》在Appstore正式上线。 2016年2月22日,泰国代理的《WARSHIP GIRLS R》正式上线。 2016年10月24日,日本版《戰艦少女R》正式上線。.

新!!: 伊勢號戰艦和战舰少女 · 查看更多 »

日向號戰艦

日向(ひゅうが,當時由於使用舊假名遣,所以艦名的表示為ひうが)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2號艦。於太平洋戰爭中期,改造成航空戰艦,「航空戰艦」只是因方便上的稱呼,於正式的艦籍中仍為戰艦。艦名的來源為日本宮崎縣的舊國名,因此艦內神社所供奉的是來自宮崎神宮的分神。該艦名在帝國海軍只有1代,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日向(ひゅうが)」所繼承。.

新!!: 伊勢號戰艦和日向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以下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列表.

新!!: 伊勢號戰艦和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 查看更多 »

111號艦

111號艦(ひゃくじゅういちごう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和級戰艦計畫中的四號艦,不過後來於1942年3月間中止建造,已建成的艦體亦遭拆解#庭田、建艦秘話54-55頁『2.第百十一号艦について』#海軍軍備(3)p.10『三.戰艦信濃及紀伊の建造工事中止 (マル4)計畫に基く戰艦信濃及紀伊は夫々横須賀及呉海軍工廠に於て起工(紀伊は予定より六ヶ月繰上げ)し二重底迄の船殻工事を終つた時期に主として甲鈑の製造遅延の為一時建造工事を中止するに至つたが後日開戰後の軍備戰備計畫の大改變に基き信濃は航空母艦として再現せしめ得たが紀伊は遂に解体することとなつたものである。』。本艦原先的預定艦名可能為「紀伊」(きい)。.

新!!: 伊勢號戰艦和111號艦 · 查看更多 »

1943 中途島海戰

是CAPCOM在1987年6月推出的縱向捲軸射擊遊戲,平臺是大型電玩,也有移植到紅白機的版本,除了日文版也有英文版,以下簡稱為《1943》。.

新!!: 伊勢號戰艦和1943 中途島海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