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伊利沙伯醫院

指数 伊利沙伯醫院

伊利沙伯醫院(簡稱伊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QE,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QEH)是香港一所大型公立地區綜合性全科醫院,設有24小時急症室服務,佔地7公頃,位於九龍油尖旺區的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及衛理道一帶,並鄰近佐敦。 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當時由醫務衛生署(後改稱衛生署)管理,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藉以紀念。1992年由醫院管理局接管,屬於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目前由醫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進行管理。該院目前設有1841張病床。現時伊利沙伯醫院的行政總監是盧志遠醫生。.

目录

  1. 139 关系: 加士居道劉志榮基督教聯合醫院博愛醫院 (香港)南丁格爾路南丫島撞船事故史泰祖司徒志仁君頤峰宮粉紅尤光照少新權屯門醫院中國建築國際中華航空831號班機劫機事件九龍區小巴路線列表九龍區專線小巴57M線九龍區專線小巴6線九龍巴士203C線九龍巴士212線九龍巴士2C線九龍中聯網九龍醫院九龍醫院護士學校于粦京士柏京士柏山廣華醫院建築署廖了了伊丽莎白二世張衛健弗羅倫斯·南丁格爾佐敦站佐敦道何家駒何賢徐步高徐步高槍擊案信佳集團國際廣場僱員再培訓局嘉利大廈大火嘉禾大廈大火周一嶽唐若菁唯一大廈啟德醫院六一八雨災石堅... 扩展索引 (89 更多) »

加士居道

加士居道(Gascoigne Road),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九龍京士柏及油麻地以南。以港督卜力爵士任內英軍司令加士居爵士(Major-General Sir William Gascoigne)而命名。道路地底為港鐵觀塘綫的管道。.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加士居道

劉志榮

劉志榮(英文名:David Lau Chi Wing,),祖籍廣西玉林,是華南電影及粵劇著名演員劉克宣之子。劉志榮子承父業,於1973年加入麗的映聲後經歷麗的電視及亞洲電視,並成為其「鎮台之寶」至1997年才離開亞洲電視;後來轉而從政,曾任廣西政協委員、香港油尖旺區議會議員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中央委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劉志榮

基督教聯合醫院

基督教聯合醫院(United Christian Hospital),是一間位於香港觀塘區的公立全科醫院,座落九龍觀塘區觀塘協和街130號,於1973年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合作創立,由醫院管理局管理,隸屬九龍東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為譚錦添醫生。 基督教聯合醫院為全科型急症醫院,提供服務包括24小時急症室、住院、日間醫院、門診和社區護理服務,共設病床約1,300張,主要服務對象為東九龍居民;同時亦為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等專職醫療學系學生的教學醫院。此外,聯合醫院院還負責管理區內5間普通科門診診所、茶果嶺道尤德夫人分科診療所(職業治療服務和藥房服務)及容鳳書紀念中心(老人科日間醫院、物理治療、精神科及放射診斷服務) 。.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基督教聯合醫院

博愛醫院 (香港)

博愛醫院(Pok Oi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POH)是香港的一間公立醫院,位於元朗區的凹頭。博愛醫院現時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李振垣醫生。 博愛醫院創立於1919年,迄今已逾九十載,一直本著「博施濟眾,慈善仁愛」之精神服務市民。當時元朗為鄉村市集,缺乏醫院設立,居民求醫無門,痛苦莫名。故當地熱心人士發起籌建本院,為貧病者提供免費醫療及賑濟服務。 博愛醫院每年3月與無綫電視舉辦《博愛歡樂傳萬家》,是無綫電視慈善節目之一。.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博愛醫院 (香港)

南丁格爾路

南丁格爾路(英文:Nightingale Road),位於油麻地伊利沙伯醫院與伊利沙伯醫院護理學校之間,以英國護士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命名。 2008年地政總署將三條位於伊利沙伯醫院院區的路命名,醫院平台上迴旋處條路叫伊利沙伯醫院路,旁邊條小路就叫伊利沙伯醫院徑,另一條無尾路,就命名為南丁格爾路。該次係香港回歸以後第一次以外國人名作為道路名稱,而在殖民地時代就很普遍。 Category:油尖旺區街道.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南丁格爾路

南丫島撞船事故

南丫島撞船事故是於2012年10月1日香港慶祝中國國慶煙花匯演當晚,在香港離島南丫島西北的西博寮海峽上發生的一宗撞船事故。一艘載逾百人的香港電燈載客船南丫四號被港九小輪雙體船海泰號撞擊後迅速翻沉,南丫四號乘載的127名船員及乘客全部墮海,大量乘客因為未能夠及時逃生而遇溺。連同海泰號上受傷的8名乘客及2名船員,以及參與救援時受傷的4名警察及消防員,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92人受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南丫島撞船事故

史泰祖

史泰祖,是香港皮膚科醫生,匯賢智庫副主席,香港醫學會前副會長以及新力量網絡前主席。曾為新民黨副主席,現已退黨。育有三名子女,分別為長子史雋維,次女史雋丹及三女史雋皓。.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史泰祖

司徒志仁

司徒志仁,CPM(Sze-to Che-yan,),香港高級警官,1977年至1978年成為皇家香港警隊歷來第一位晉升為警務處助理處長的華人。 司徒志仁早年就讀於皇仁書院,1946年加入警隊擔任警察傳譯員,1948年轉任成為副督察,並分別於1957年、1960年和1967年升任助理警司、警司和高級警司,歷任策劃組高級警司、刑事偵緝處副處長和行動組警司等職,是當時警隊內少數擔任高級警官的華人。1953年和1961年,他兩度由警隊送往英國接受培訓,為日後晉升更高級職位作好準備。 1971年,司徒志仁升任總警司,歷任新界區、香港島區和九龍區副指揮官,在任港島區和九龍區副指揮官期間曾多次以署理警務處助理處長身份分別署任兩區指揮官,是歷來首位署任助理警務處長的華人。1975年9月,他再以署理助理警務處長身份出任水警總區指揮官,至1978年3月獲正式確認為警務處助理處長,並追溯自1977年3月起生效,是首位得到正式任命的華人。為肯定他多年來的警務工作,他曾多次獲勳,當中包括於1967年獲頒殖民地警察勞績獎章。 司徒志仁的父親司徒文暐和叔父司徒森都是粵曲曲藝家,他於1951年娶關佩英為妻。司徒關佩英是業餘粵曲演唱家,曾多次率團在香港和海外作慈善義演,而且與藝人黃夏蕙情同姊妹。1975年3月20日早上,司徒志仁發現其妻離奇倒臥於九龍何文田雲華台寓所內的浴室,送抵伊利沙伯醫院時證實死亡,終年49歲,在當時引起輿論轟動。由於官方從來沒有正式公開交代她的真正死因,使得事件充滿謎團。.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司徒志仁

君頤峰

君頤峰(Parc Palais)位於香港九龍京士柏衛理道18號,前身為何文田英國陸軍醫院,於2004年6月落成,屬於區內少有的大型屋苑。 君頤峰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信和集團、九龍倉集團、華人置業集團及萬泰集團共同發展,共有8座樓宇及700個住宅單位。單位面積由1,011至2,035平方呎,主要為3房(連主人套房)2廳及4房(2套房)2廳設計,另有少量為2房(連主人套房)2廳加多用途房。 屋苑住客會所面積達5萬呎,設施包括室內及室外泳池、閱讀室、撞球室、多用途球場、宴會廳、兒童遊樂場、遊戲室、健身室、桑拿室及網球場。.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君頤峰

宮粉紅

宮粉紅(GUNG Fan-Hung,),原名姚是君,是香港著名粵劇紅伶。宮粉紅丈夫是著名粵劇男花旦陳非儂、「影迷公主」陳寶珠的養母;而宮粉紅和陳寶珠被稱為「模範母女」。.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宮粉紅

尤光照

尤光照 (1908年3月30日 – 1967年8月16日),香港电影演员,籍贯南京市,體胖過人,動作詼諧,擅演喜劇的諧星。18歲進「上海乾坤電影養成所」學習,畢業後從影,銀幕處男作為上海默片《南華夢》(1925年,飾演蔣平霖)。之後,在「天一」、「明星」、「聯華」、「國華」及「國泰」等上海影片公司拍片,在「國華」工作期間,曾參加「正鳳劇隊」,合作搞話劇。1949年南來香港演出國語及粵語電影,代表作為《歌女紅菱艶》(1953年)。一生演出200多齣電影。.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尤光照

少新權

少新權(1904年-1966年3月22日,原名:陳利權)是一位香港的粵劇和電影演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少新權

屯門醫院

屯門醫院(Tuen Mun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TMH)是香港一所公營地區綜合醫院,並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自1990年代啟用,為屯門新市鎮及新界西北區近百萬人口提供服務。醫院座落於新界屯門青松觀路,兆康苑以南,屯門河西岸,可容納1,765張病床,截至2013年有5,630名職員,現時提供專科門診、日間診療、社區醫療服務以及十多項專科等服務。醫院積極推展社區護理的工作,建立多個服務中心,並組成專科外展隊,到病人家中和院舍進行探訪和提供醫療服務。 屯門醫院始建於1979年,於1990年3月8日啟用,1991年首季開幕。屬一所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現時屯門醫院行政總監為高拔陞醫生。 屯門醫院是香港最繁忙的醫院之一,緊急手術數量在2013年為全港第一 ,外科病床的使用率高達106.4%,相當於百份百,其原因為屯門醫院是屯門區內唯一一所全科公立醫院,而新界西亦無私家醫院,另外兩間位於屯門的公立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均是精神病專科醫院,所以不能夠分擔屯門醫院的工作。而新界西聯網的博愛醫院則位於元朗區,而且只提供約400張病床,規模細小,基本上只能夠滿足元朗區居民的需求。屯門居民如果不想跨網就醫,就只可以到屯門醫院。加上屯門醫院除服務屯門外,也要服務元朗和天水圍居民,造成屯門醫院服務負擔過重。而隨着天水圍醫院於2017年年初啟用,屯門醫院的負荷可望獲得舒緩。不過在2017年中夏季流感處於高峯期間,內科病房使用率飽和,維持於140%至150%,2個月內已有5名內科醫生離職。加上元朗區的博愛醫院內科使用率亦達150%,屯門醫院需派調人手到該院協助下,屯門醫院人手進一步削弱。.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屯門醫院

中國建築國際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CSCI,)是一家中國資本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建築公司,是中國海外集團的子公司。它的業務包括承接香港政府及公營機構的物業發展、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及基礎建設項目。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香港地址在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中國建築國際主席兼行政總裁為周勇先生。 於2010年的會計年度,營業額為140億港元,稅前溢利為13億港元。.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中國建築國際

中華航空831號班機劫機事件

中華航空831號班機由中華民國高雄市飛往英屬香港。1978年3月9日,中華航空831號班機,由機身編號B-1870之波音737-200型客機飛行。機上乘客92人(華人85人),航班人員全部9人。飛機於下午4時8分離開高雄,於5時許飛至香港上空時,機上工程師機務人員34歲的施明振進入及反鎖駕駛艙,以斧頭及利剪兩樣機上維修工具威脅機組人員改道飛往中國大陸。正機師高志賢及副機師龔仲康(二人俱為中華民國空軍出身)反抗後被擊傷。二人其後透過廣播,要求機上保安人員立即進入駕駛艙。一名便衣保安人員和另外一名機組人員隨即以滅火器撞開駕駛艙門,進入後以手鎗擊斃劫機者施明振。香港國際機場接獲報告後,飛機在機場人員戒備下於下午5時20分成功安全降落。機場特警組登機後搜查,確認無疑犯同黨後收隊離去,各乘客經由偵緝人員盤問後亦於當晚獲准離開。受傷機長及副機長後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中華航空831號班機劫機事件

九龍區小巴路線列表

本列表為九龍區專線小巴路線的一覽表。;顏色說明.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區小巴路線列表

九龍區專線小巴57M線

九龍區專線小巴57M線是香港一條來往佐敦(南京街)和伊利沙伯醫院的小巴路線,由承泰有限公司營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區專線小巴57M線

九龍區專線小巴6線

九龍區專綫小巴6號線為一條位於九龍區的小巴路線,由捷輝汽車(客運營業證編號19250C)營辦,來往黃埔花園及尖沙咀(漢口道),途經紅磡站,部份車輛只會由黃埔花園直達紅磡站。 本線另設立兩條輔助線:6C線來往海濱南岸及尖沙咀(漢口道),去程取道紅磡繞道及梳士巴利道,回程途經柯士甸道及紅磡站。6X線起訖點與主線相同,但取道紅磡繞道及梳士巴利道直接往返尖沙咀。.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區專線小巴6線

九龍巴士203C線

九龍巴士203C線是一條九龍市區路線,由九巴營辦,由大坑東來往尖沙咀東(麼地道)。 九龍巴士203S線是203C輔助路線,由澤安邨單向前往尖沙咀東(麼地道),只在平日早上固定班次一班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巴士203C線

九龍巴士212線

九龍巴士212線是香港九龍一條已取消巴士路線,來往黃埔花園及長沙灣(深旺道)的巴士路線,提供深水埗、旺角、油麻地來往紅磡及黃埔花園的巴士服務。 雖然本線取消前之起訖點與12A相同,但本線取道較繁忙的加士居道及彌敦道來往,後者則途經界限街及九龍城,服務範圍迥異。.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巴士212線

九龍巴士2C線

九龍巴士2C線是香港九龍一條已取消的循環巴士線,來往深水埗區的又一村及尖沙咀,經旺角、伊利沙伯醫院、佐敦。.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巴士2C線

九龍中聯網

九龍中聯網標誌 九龍中聯網(全稱九龍中醫院聯網,Kowloon Central Cluster)是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地區性醫院聯網,負責服務油尖旺區、黃大仙區及九龍城區地區約110萬人口;現任總監為盧志遠醫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中聯網

九龍醫院

九龍醫院(英文:Kowloon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KH)是香港的公營醫院,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圍加多利山亞皆老街147號A,為九龍區首間由香港政府設立的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為九龍中聯網醫院之一,主要提供服務予九龍區病人。 醫院共有17座院舍,分別於1925年至1965年年間建成。九龍醫院的胸肺內科是九龍區最大型胸肺專科中心之一,亦是香港首間提供胸肺康復計劃的醫院。另外,九龍醫院亦為伊利沙伯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病人提供延續護理服務。 九龍醫院還肩負著培育醫護人員的責任。九龍醫院護士學校,亦為非政府機構培訓登記護士。.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醫院

九龍醫院護士學校

九龍醫院護士學校(英文:School of General Nursing, Kowloon Hospital,縮寫:SGN, KH)是香港其中的一間護士訓練學校,隸屬於醫院管理局,位於九龍何文田九龍醫院內。 現時主要開辦課程為社福界登記護士課程(EN),課程一般為期二年,共設五學期,包括實習及理論課,醫院管理局全數資助學費。九龍醫院更提供實習機會給予該護士學校學生。 現時在醫管局管轄下提供護士訓練課程的護士學校包括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科護士訓練學校及九龍醫院護士學校。2008年由於公立醫院護士不斷流失,醫管局在屯門醫院和明愛醫院重開護士學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九龍醫院護士學校

于粦

于粦(),本名黃玉麟,香港作曲家、指揮和電影配樂。.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于粦

京士柏

京士柏(King's Park)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個地方,以加士居道、公主道/衛理道及窩打老道為界。 京士柏主要由信旗山、京士柏山兩座小丘、火棚及皇囿組成。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皇囿一帶被駐守槍會山軍營的駐港英軍用作練靶場之用。當射擊進行期間,英軍便會在其北面的一座山丘掛起紅色的警示旗幟,信旗山因而得名。京士柏一名沿自其英文「King's Park」的諧音直譯,因英皇愛德華七世而起得名,早年曾經意譯為皇囿,香港日佔時期改名為九龍競技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舊名太艱深,改為以粵語音譯為京士柏。.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京士柏

京士柏山

京士柏山(King's Park Hill)指位於九龍西部的一座山崗,現時為京士柏運動場及君頤峰(前身為已拆卸的陸軍醫院)的所在地,鄰近設施有伊利沙伯醫院。「京士柏」一名沿自其英文「King's Park」的諧音直譯,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而起名,早年曾稱作皇囿,日治時期則曾改稱九龍競技場。 在選區劃分方面,京士柏屬於油尖旺區議會的京士柏選區。.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京士柏山

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Kwong Wah Hospital)是香港一间公立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中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張復熾醫生。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耗資1億6,000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廣華醫院

建築署

建築署(Architec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ArchSD或A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專責興建、保養及維修政府公共設施。其工作包括工程策劃、建築設計、屋宇裝備、物業事務、工料測量及結構工程。它接受市民通過「1823政府熱線」溝通。現任建築署署長為林余家慧。.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建築署

廖了了

廖了了,又名廖兴利,字名坚,組籍廣東省新會縣。粵劇編撰家,鄧碧雲的師傅。.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廖了了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伊丽莎白二世

張衛健

張衛健(Dicky Cheung Wai Kin,)香港出生,香港歌手及演員;1984年參加TVB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3屆新秀歌唱大賽得到金獎,之後加入娛樂圈。.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張衛健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OM,RRC(Florence Nightingale,),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出生於義大利一個來自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 在德國學習護理後,曾往倫敦的醫院工作。於1853年成為倫敦慈善醫院的護士長。 克里米亞戰爭時,她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為士兵提供醫療護理。她分析過堆積如山的軍事檔案,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及在戰場上受傷後缺乏適當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圓形圖以說明這些資料。 南丁格爾於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護士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士長,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南丁格爾經常在黑夜中提燈巡視病房,又被譽為「提燈女士」(The Lady with the Lamp)。 由於南丁格爾的貢獻,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佐敦站

佐敦站(Jordan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的一個車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佐敦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地底,1979年12月16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雖然本站處於佐敦道附近而被命名為佐敦站,但本站所處的地區的正式名稱為官涌。就如香港其他地區一樣,都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很多香港人已經將此站周圍稱為佐敦,而非官涌。位處東角的銅鑼灣站和大角嘴的奧運站也有類似的「站名取代地名」情況。.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佐敦站

佐敦道

佐敦道(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此道路於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區內街道名稱重整時改為現時的名稱,同年5月再將加士居道南一併列入佐敦道。根據《南華早報》於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讀者來函指出,與區內其他以英國外交官命名的街道一樣,佐敦道是以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所處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從此以後,該區亦被慣稱為佐敦。 佐敦道食店林立,是吃飯的好地方。而在附近的寶靈街、上海街等街道,是步行往尖沙咀的途徑之一。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佐敦道以南,除西區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進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佐敦道

何家駒

何家駒(William Ho Ka Kui,),香港著名演員,出生於九龍寨城。何入娛樂圈前任職為警務人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何家駒

何賢

何賢(),廣東番禺縣(今廣州番禺區)石樓鎮岳溪村人。何賢獲葡萄牙及中國公認為澳門華人領袖,有「外交大臣」、「影子澳門總督」、「澳門王」之稱。.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何賢

徐步高

徐步高(Tsui Po-ko;),生於福建,香港警員,1993年加入警隊。2006年3月17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與柯士甸道交界行人隧道中被軍裝巡邏小隊警員曾國-恆-擊斃,經調查後,證實他涉嫌參與2001年梁成恩遇襲案及麗城花園恆生銀行劫案,被香港傳媒予以「黑警」、「魔警」等稱號。 2007年2月26日,死因裁判法庭將上述三宗開槍引致死亡案件的死因聆訊合併審理,於同年4月25日裁定徐步高非法殺害警員梁成恩、曾國--和巴基斯坦籍的銀行警衛Khan Zafar Iqbal,並且致使警員冼家強受傷;他本人則是合法被殺。.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徐步高

徐步高槍擊案

徐步高槍擊案是指於2001年至2006年在香港發生的三宗涉及休班警員徐步高的槍擊案,包括發生於2001年3月的荃灣石圍角邨槍擊案、2001年12月的荃灣麗城花園恒生銀行劫殺案及2006年3月的尖沙咀警員槍擊案。三宗案件合共造成4人死亡,包括警員梁成恩、巴基斯坦籍銀行警衛Zafar Iqbal Khan、警員曾國恒和非法殺害上述3人的休班警員徐步高,另外造成警員冼家強嚴重受傷。由於案情嚴重且複雜,因而備受香港社會關注及傳媒廣泛報道。 2007年2月26日,死因裁判法庭將上述三宗案件的死因研訊合併審理,於同年4月25日審結,陪審團一致裁定徐步高非法殺死案中3人,而他本人則是合法被殺。.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徐步高槍擊案

信佳集團

信佳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是一間總部位於英國漢普郡庫克鎮(Hook, Hampshire)的外判公司,業務包括管理設施、工程項目、資訊系統管理、金融、 設計及與建新設施、醫院、交通系統及運作。.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信佳集團

國際廣場

國際廣場(iSQUARE)是香港的一座商場,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彌敦道63-67號,由凱聯國際酒店()及天德地產()投資約13億元共同發展。商場於2009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國際廣場

僱員再培訓局

僱員再培訓局(英文:Employees Retraining Board,縮寫:ERB),是香港的法定機構,根據香港法例《僱員再培訓條例》於1992年成立,專門負責為香港的合資格僱員提供技術訓練,以協助他們應付香港經濟結構轉型,並協助他們重新投入就業市場。現任主席是梁永祥先生。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至晚上七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僱員再培訓局

嘉利大廈大火

嘉利大廈大火是在1996年11月20日發生的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是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亦是香港自1963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事發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道,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香港社會。 火災後,該大廈一直空置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嘉利大廈後來被拆卸重建,於2007年重建為銀座式購物商場佐敦薈(JD Mall)。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嘉利大廈大火

嘉禾大廈大火

嘉禾大廈大火是2008年8月10日在香港旺角彌敦道嘉禾大廈發生的五級大火,事件造成4死55傷,其中兩名死者是消防員。這宗火警是香港21世紀首宗亦是2000年代唯一一宗五級火警,而上一宗五級火警是在1996年發生的嘉利大廈大火。.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嘉禾大廈大火

周一嶽

周一嶽(Dr.,),香港骨科醫生,於1992年出任伊利沙伯醫院行政總監,於2001年出任瑪麗醫院行政總監,於2002年出任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總監,於2004年10月接替辭任的楊永強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至2012年。卸任后,獲政府任命為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周一嶽

唐若菁

唐若菁,香港著名甘草演員,父親為中國電影史上有一席之位的唐槐秋,她曾在其組織的中國旅行劇團任台柱,跑遍大江南北。戰後南來香港,作電影演出。1960年代,她曾大病一場,從此隱居了十多年,1976年復出,簽約麗的電視。她選擇簽約麗的,一來是因為內裏老朋友多,彼此有照顧;二來是自己靜極思動,希望有機會再演幾台好劇讓觀眾欣賞。惜後期心臟病不時發作,需要休息,才減少演出,轉以特約方式作演出。她十四歲開始演戲,演過名劇如《雷雨》、《日出》、《茶花女》等,但最為人津津樂道是在電影清宮秘史飾演慈禧太后及在電視劇《變色龍》飾演賀大媽的演出。她於1983年5月19日因心臟病發逝世於伊利沙伯醫院,享年61歲,最後一部劇集為查傳誼監製的亞洲電視劇集誓不低頭,演王偉母親。.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唐若菁

唯一大廈

唯一大廈(Wearbest Building)是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66號的一幢工業大廈,樓高13層,於1973年建成 ,在1990年發生石屎簷篷坍塌,造成6死7傷慘劇。.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唯一大廈

啟德醫院

啟德醫院(英文:Kai Tak Hospital,縮寫:KTH;項目名稱:大型急症全科醫院,英文:Acute General Hospital)是一所政府撥款興建,由醫院管理局九龍東醫院聯網管理,將會興建的香港,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啟德,現址為政府飛行服務隊貨倉及香港兒童醫院建築工地辦公室,涉及兩幅介乎22,000至24,000平方米的地皮,預計每層建築樓面面積介乎8,000至12,000平方米,毗連香港兒童醫院。啟德醫院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預計於2021年完成,於該階段,啟德醫院將會設有800張病牀,設置腫瘤科中心,並且提供住院及日間手術服務。至第二期(規劃於2015年進行)完成時,啟德醫院將會設有2,400張病牀(每層提供200張病牀,其中300張病牀屬於日間服務,主要為黃大仙區、九龍城區和觀塘區居民服務),並且會提供急症服務;屆時,啟德醫院將會成為全香港規模最大型的急症醫院。 醫管局最新文件顯示,啟德醫院由兩大工地組成,分別佔地31800平方米及21700平方米,合共佔地 53500平方米,毗鄰香港兒童醫院,設五座大樓,分別提供急症、腫瘤科的日間及住院服務;日間專科門診;臨床教學等四大種類服務,五座大樓的二樓及四樓將有天橋連接,另外第一層地庫、二樓及四樓亦設有隧道及天橋連接兒童醫院,局方將在腫瘤學大樓及專科門診大樓前預留六千九百平方米面積興建海濱長廊,兩座大樓中間地面將興建花園,病友可飽覽整個維港海景。.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啟德醫院

六一八雨災

六一八雨災(或稱六一八水災、壬子水災、壬子雨災,事發當年為壬子年)是指香港於1972年6月18日因為持續暴雨而導致山泥傾瀉的嚴重災難事故。當日,在九龍觀塘區翠屏道木屋區及香港島半山區旭龢大廈先後發生的山泥傾瀉及大廈坍塌慘劇,造成共156死、117傷,成為香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水災、山洪暴發及山泥傾瀉意外。1972年6月16日至18日期間,香港連日大雨(三日總降雨量達652.3毫米),成為引發此次慘劇的主要成因。.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六一八雨災

石堅

石堅(),原名石榮璋,籍貫廣東番禺石崗村,香港粵語電影演員,演出過多部電影、電視作品。另有外號--人堅,是粵語電影中的老牌反派,經常都在黃飛鴻電影裡擔任反派的角色。.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石堅

石燕子

石燕子( ),原名麦志胜,香港著名粤剧演员。 新派武狀元,文武兼併,擅演傳統排場戲目,1930年代成名,40至50年代在舞台上紅極一時,在香港拍了很多武俠電影和粵劇電影。70年代他和妻任冰兒的燕新聲劇團是香港頗有威望的猛班,在六國大封相紀錄片中可一睹他武狀元之風采。 雖然石燕子年齡比何非凡還要年輕兩歲,但何非凡也要拜他為師學藝,稱他為師父,羅家寶亦曾經是他旗下之員。不過他1980年代在香港電台《紅伶訴心聲》專訪節目中曾經給對方一些評價,說何非凡和羅家寶都只是專注唱腔,忽略了粵劇在表演各方面等等全面演、打、翻、唸的五功、五法藝術。 石燕子晚年嗜好騎術和國畫,生活多彩多姿。1986年7月24日,石燕子與朋友打麻將後因突發性腦中風送入九龍伊利沙伯醫院,其後轉送聖德肋撒醫院,入院第一個星期尚清醒,可與探病的朋友交談,粵劇名伶任劍輝及白雪仙曾多次探望。第二個星期後病情惡化,每日處於半昏迷狀態,左邊身亦癱瘓,直至9月9日上午9時45分病逝,終年66歲。9月12日於九龍殯儀館以佛教儀式出殯,隨即奉柩葵涌政府火葬場火化。.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石燕子

簡慧真

簡慧真(),香港女演員,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曾與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合作演出《龍在江湖》,兩人甚為好友。也演出不少知名電影,例如《霸王花》系列、《英雄本色2》。後來簡慧真經常頭疼之故,1997年被檢查發現罹患腦癌,之後曾動過數次手術治療,但不久再度復發。1999年7月24日上午,簡慧真突發全身痙攣,被緊急送至伊利沙伯醫院救治。由於病情惡化,該年8月16日下午二時,簡慧真病逝於伊利沙伯醫院,得年30歲。.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簡慧真

美心食品

美心食品有限公司(英文:Maxim's Caterers Limited,簡稱美心)是一個總部設於香港的飲食集團。於香港經營中菜、西菜、日菜、東南亞菜、快餐、西餅、星巴克咖啡店、元氣壽司、東海堂,以及提供為多間本地工商、教育等機構及醫院提供機構餐飲服務。該公司由祖籍廣東台山商人兄弟伍舜德及伍沾德所創辦。牛奶國際有限公司持有美心50%股份,但決策權仍由伍氏家族擁有。 美心的飲食服務還包括一系列的應節食品,包括賀年糕品、端午粽子、臘腸臘味及中秋月餅等。美心集團目前的代言人為陳慧琳及張智霖。 澳門美心餅店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溫哥華的同名西餅店與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並無業務關係。 美心的宗旨是成為「三益公司」,「三益」是指對僱員、顧客及僱主三方均有益處。.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美心食品

瑪嘉烈醫院

嘉烈醫院(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PMH)是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的一所大型公立地區綜合全科醫院,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荔景;醫院成立於1975年,10月20日啓用開始收容病人,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之妹瑪嘉烈公主命名。瑪嘉烈醫院現有超過1,400張病床及3,900多名員工。 瑪嘉烈醫院毗鄰葵涌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屬於九龍西聯網,主要為九龍西及新界南區(包括荔枝角、下葵涌、青衣、荃灣及東涌)的居民提供服務。隨著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7月落成啟用,瑪嘉烈醫院除為訪港旅客提供緊急醫療護理外,如機場發生災難事故,是接收傷者的主要醫院之一。 瑪嘉烈醫院同時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的專科訓練中心,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提供臨床教育訓練及為畢業生安排實習。.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H7N9(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記作A(H7N9)或H7N9)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因病毒在禽鳥類的死亡率低,經基因交換後轉移到人類上感染後成為病發期短、重症率與死亡率均相對於SARS略高而引發社會注意。 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仅在禽间发现。2006年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开了1988年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身上第一个病毒记录。2013年3月下旬,人类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與病例在上海開始陸續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帶的城市被发现,這是該病毒全球首次感染人類,中国農業部獸醫師于康震表示:家禽、鴿子中分離到的H7N9與患者分離出之病毒高度同源,該病毒經基因交換後仍能感染雞、鴿子等禽鳥,對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後沒有顯著症狀或大規模患病與死亡,尚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該病毒在活禽市場檢出率最高,在養禽場尚未檢出),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主任田代正人表示,H7N9病毒相對於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5N1)较难追查,病毒在禽鸟间传播而不能被飼養者以至衛生部門及時發覺」 中国国家衛計委與世衛组织駐華代表藍睿明均認為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但至今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不排除通過候鳥遷徙帶入國內的可能;5月22日中新社報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青年教師熊成龍、張志傑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傳染病領域著名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研究成果顯示,H7N9病毒起源於華東地區,而非學界之前所認為的「來自於中韓禽類混血」。國家衛計委在4月17日之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表示,不排除該病毒存在有限「人传人」的能力。.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韓美洵

韓美洵,CBE(,),英國殖民地官員,1964年3月至1969年5月出任香港副輔政司,任內曾多次署任輔政司兼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韓美洵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1941年加入香港政府任職官學生,同年12月參與香港保衛戰。香港淪陷後,他以戰俘身份被日方囚禁,1942年9月與另外千餘名戰俘和其他被囚人士登上客貨輪里斯本丸,準備被押往日本從事苦工。不過,里斯本丸在10月1日駛至浙江舟山對開海面時遭美國海軍潛水艇用魚雷擊中,該船旋於翌日沉沒。是次海難造成多名戰俘喪生,但韓美洵成功獲救,此後他在日本繼續遭到拘禁,直到二戰於1945年結束為止。 戰後,韓美洵重新加入香港政府,1964年出任副輔政司前歷任首席助理華民政務司、助理輔政司、兩局秘書、副防衞司和人事處主任等職,期間又曾於1954年至1956年被借調到英屬洪都拉斯出任發展專員一職。返回香港後,他在1958年至1959年參與香港紋章的設計工作,1962年至1963年主持初級公務員薪酬調查,發表備受爭議的《韓美洵報告書》。在副輔政司任內,韓美洵曾應對六七暴動,並在暴動初期兼任港府內部的宣傳委員會主席一職。他在暴動過後負責評估事件和撰寫報告,以及處理個別滋事份子被港府引用緊急條例長期拘留的問題。韓美洵喜愛研究港府歷史,曾於1963年和1969年分別為港府出版《香港旗章、公印和紋章》和《香港政府部門:1841年-1969年》兩書。.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韓美洵

莫愁 (演員)

莫愁(),本名王麗貞,香港國語電影女演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莫愁 (演員)

過海隧道巴士103線

過海隧道巴士103線是香港的一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營運,來往竹園邨及蒲飛路,途經天馬苑、樂富、九龍塘、何文田、銅鑼灣、灣仔、金鐘及半山區(堅道、般咸道、香港大學)。 過海隧道巴士103P線為103線的晨早特快班次。單--由蒲飛路開往旺角(染布房街)的特快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開出兩班,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營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過海隧道巴士103線

過海隧道巴士N103線

過海隧道巴士N103線是一條已取消的節日特別巴士路線,來往竹園邨及蒲飛路,由九巴及城巴營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過海隧道巴士N103線

聖若瑟英文中學

聖若瑟英文中學(St.,簡稱SJACS或SJAC)是香港觀塘區一所政府津貼的男子中學,也是觀塘區第一所中學譚美芳,,《東方日報》,2008年1月24日,A16。,學校最新消息,2010年3月19日。,以英語及中文授課。中文校訓為「臻於至善,力行仁愛」,而拉丁文校訓則為“Ad Astra, Caritas”(英譯:“To the stars, Benevolence”)。該校是一所天主教中學,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以大聖若瑟為主保聖人及學校校名,並以大聖若瑟的瞻禮日-3月19日為校慶。 該校於2011年1月由觀塘道遷至位於九龍東新清水灣道的平山新校舍,並於同年1月2日在前校舍舉行告別活動,結束了前校舍在聖若瑟英文中學的43年歷史任務。 2014年9月,校長楊少雄退休離任,由香港教區委派潘永強先生接任。.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聖若瑟英文中學

荃灣官立中學

荃灣官立中學(簡稱荃官;Tsuen Wa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於1961年成立,於1998年由政府評定為香港114間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的中學之一。其聯繫學校為海壩街官立小學、荃灣官立小學、福榮街官立小學及深水埗官立小學。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7位。.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荃灣官立中學

荔景邨情殺案

荔景邨情殺案是1980年代香港轟動一時的殺人案,案發於1984年5月8日,退役警員葉少文因與女友梁雪詩感情破裂,持刀到女友居住的葵涌荔景邨樂景樓3樓16室家中,斬殺梁雪詩(22歲)、其妹妹梁雪雁(18歲)及其母楊惠群(53歲),造成梁雪詩、梁雪雁身亡,楊惠群重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荔景邨情殺案

衛佛儉

衛佛儉,已故香港足球運動員,司職守門員,曾先後效力九巴、東昇。1954至1964年間為香港足球代表隊首席門將,綽號「新攝鐵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衛佛儉

風雨故園

是香港居美導演楊紫燁首部紀錄片,由五名背景各異的平凡人拍攝生活點滴,剪輯成90分鐘的影片,折射香港人處於政權交替之際的矛盾心情。影片在全美247間公共電視台播放,先後參加歐美多項影展,並被美國多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定為教科書和亞裔研究教材。.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風雨故園

西貢南邊圍旅遊巴翻側事故

西貢南邊圍旅遊巴翻側事故是一宗於2008年5月1日早上在香港新界西貢區南邊圍新西貢公路回旋處發生的嚴重交通意外。一架旅遊巴翻側,造成19死43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西貢南邊圍旅遊巴翻側事故

馬儀英

儀英博士,MBE,JP(Dr.,),香港基督教女教育家,1947年至1949年任廣州真光中學校長,1949年至1973年任九龍真光中學創校校長。 馬儀英早年在香港和廣州接受教育,後來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除擔任九龍真光中學校長外,也是多間教會學校校董,亦曾獲香港政府委任為教育委員會委員和中文中學會考委員會委員。在1964年,她獲港府委任為教育報告書工作委員會委員,就《馬殊及森遜報告書》的建議作出研究和檢討。工作委員會復於1965年1月發表報告,促成港府在同年4月發表《香港教育政策白皮書》,對港府教育政策的方針起一定影響。 馬儀英是虔誠的基督徒,曾為中華基督教會和合一堂等擔任教會事工。.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馬儀英

馮康 (香港)

馮康醫生,曾是香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負責管理新界東七間醫院,女兒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治助理馮海容。.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馮康 (香港)

馮兩努

馮兩努(Ronald Fung,),原名馮國輝,幼名馮國喜,香港企业家,商战谋略培训讲师,曾任區議員及電視節目主持,亦經常進行演講,有不少著作。 馮兩努出生於廣東中山翠亨村(即孫中山家鄉)的一處貧苦家庭內。1976年,他在加拿大的約克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他將個人名字改作「兩努」,是取「兩倍努力」之意。 馮兩努曾先後於1995年及1996年在亞洲電視主持《三國啟示錄》與《三國演義超智版》電視節目,開始取得不少知名度。自此他亦主持了一些批論政經的節目,包括《中國財神秘笈》和《馮兩努論雍正》。他亦在1998年至1999年期間擔任時事節目《互動新聞網》的嘉賓主持。 及後,他曾在1999年參選香港區議會選舉在不被看好下擊敗從政多年的周梁淑怡勝出,代表灣仔區司徒拔道選區。競選時,他連續18日每天早上6時45分至9時均站在司徒拔道的主要交通路口向每一架路過的車輛和每一個走過的行人說一聲早安並送上微笑。然而,次年他參與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港島區選區卻以15,419票(5.91%)落敗,僅次於取得最後一席的民建聯團隊之第二位候選人蔡素玉(7.85%)。 2008年10月11日,馮兩努在香港理工大學李嘉誠樓16樓聽講座期間,發覺心臟不適,及後校方馬上將其送往伊利沙伯醫院,至晚上證實死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馮兩努

香港2007年10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2007年10月

香港2007年6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2007年6月

香港2008年1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2008年1月

香港導遊與安徽旅客爭執事件

香港導遊與安徽旅客爭執事件是2011年2月5日(農曆大年初三)一個由安徽到香港的旅行團中,香港導遊林如蓉在解釋購物安排時,和安徽旅客張勇、柴化芳發生爭執,期間涉嫌發生打鬥的事件。三人同告受傷,被警方拘捕,其後獲撤銷在公共地方打架罪。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林如蓉與2010年香港導遊辱罵大陸旅客事件的主角李巧珍相提並論,後來張勇夫婦主動要求賠償一事曝光,亦令公眾關注中國大陸港澳遊衍生的「旅霸」問題。.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導遊與安徽旅客爭執事件

香港影圈四大惡人

香港影圈四大惡人(The four greatest villains of Hong Kong film industry)是指四位香港電影的綠葉演員,分別為何家駒、李兆基、成奎安及黃光亮。他們主要活躍於1980至1990年代,擅長飾演壞蛋或江湖人士一類角色,由於形象鮮明且令人深刻,故成為香港電影經典反派人物的標誌。.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影圈四大惡人

香港佛教醫院

香港佛教醫院(Hong Kong Buddhist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BH),座落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樂富杏林街10號,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所籌辦。醫院始建於1966年,到1970年投入服務。醫院初期只獲得政府資助部分經費,1977年得到政府全面資助,1991年加入醫院管理局,隸屬於九龍中聯網。 香港佛教醫院以「慈悲無我解病苦,修身護人創新生」為宗旨,提供內科、療養科及腫瘤科服務,並且與伊利沙伯醫院合作,提供復康服務。為了提高服務質素,在1993年推行「禮貌運動」。佛教醫院主要為九龍中聯網的病人提供療養服務。.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佛教醫院

香港復康會

香港復康會(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Rehabilitation),成立於1959年,是一家由香港著名骨科醫生,有「香港復康之父」之稱的方心讓爵士所創辦的非牟利慈善機構。香港復康會總部位於香港九龍藍田復康徑7號香港復康會藍田綜合中心1樓。.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復康會

香港命案列表

此列表記錄香港曾經發生過涉及人命的案件,包括謀殺、誤殺、倫常慘劇等他殺命案,而天災意外涉及人命案件則不在此列。此列表可能並不完全,尚有大量案件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完整而未被記錄。根據香港法例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條例》第2條,18歲或以上人士一旦被裁定謀殺罪成立,必須一律判處終身監禁。而所有因精神失常犯下謀殺罪者,不分年齡,一律判等效於終身監禁的無限期醫院令。.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命案列表

香港兒童醫院

香港兒童醫院(英文:Hong Kong Children's Hospital,縮寫:HKCH;於計劃時稱為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英文: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aediatrics)是一所興建中的的兒童醫院,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啟德原南停機坪,觀塘避風塘岸邊,佔地21,685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79,223平方米,包括兩座各樓高11層的獨立大樓、中央庭院、地庫以及相關設施,共提供468張床位。香港兒童醫院屬於《啟德發展計劃》次階段項目之一,2014年2月25日動工,2018年竣工,將於2018年第4季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投入服務初階段,初期提供約230張病床 《香港01》 2018年3月5日。.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兒童醫院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The Hong Kong Private Hospitals Association)於2000年成立,宣稱「透過有效的臨床醫療監管、外界專業評審制度、暨同業間互相砥礪及通力合作,致力提升醫護水平,以優質的健康服務,為大眾謀求福祉」。 現任主席是劉國霖醫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私家醫院聯會

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紅十字會(Hong Kong Red Cross,縮寫:HKRC),全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簡稱香港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分會)是香港一個慈善團體,於1995年7月7日前稱為「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是國際红十字與红新月運動在香港的執行機構,積極推動社群,本著人道理念與志願服務精神,竭力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 在香港,紅十字標誌的使用,受到《日內瓦公約》和《》(《香港法例》第1129章)所保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Hong Kong Red Cross Hospital Schools)是香港紅十字會轄下的一系列特殊學校的統稱。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轄下共有23個單位,附設於各大醫院內,大部份來自各醫院兒科病房,亦設有精神科班,讓患有精神科疾病未能入學的兒童有機會接受教育。.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3屆區議會補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3屆區議會補選是指所有第3屆區議會任期內(即2007年區議會選舉後至2011年區議會選舉前)的香港區議會補選。.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3屆區議會補選

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錯綜複雜,街道眾多,根據地政總署的紀錄,已經刊憲命名及年代太久遠而沒有刊憲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沒有刊憲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4千條。道路的長度共達1,984公里。而街道的名稱亦五花八門。由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當中亦有部份街道名稱以英國地名或人名而命名,不过在英国治下,亦有不少街道以中國地方名或城市名来命名,这种中西文化滙聚,互相包容,亦成为香港的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有些街道名稱則以一些吉祥的用語或字眼來而命名。亦有不少是以香港開埠以來各行各業的興起及當地社區的發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稱。.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特殊學校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的特殊學校,以按照欄位中的「學校名稱」下方使用漢語拼音開首文字排列。.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特殊學校列表

香港醫院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的醫院及主要醫療設施。.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醫院列表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電台

香港歷史年表

本條目記錄了從有紀錄歷史開端至今的香港、中國、英國和世界大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歷史年表

香港旗

香港旗(Hong Kong Flag),是英屬香港時期代表香港的旗幟,由英國藍船旗衍生。香港旗於1871年首度出現,一直使用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為止。在此期間,旗幟設計曾經歷四次的轉變。.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旗

香港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事件

香港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事件是香港教育大學的民主牆於2017年9月先後出現奚落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及冒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和其妻子劉霞的大字報,並因為教大校方洩露閉路電視截圖及教大學生會的反應而成為備受香港社會各界關注的事件。由於大字報的語句被指涼薄歹毒,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均開腔譴責並發出聲明,有立法會議員及中小學校長發起聯署表達不滿,並有多個建制派團體到教育大學在大埔的校園示威抗議,教大學生會則認為學生有權表達並批評校方以閉路電視錄像追查造成「白色恐怖」。另一方面,香港教育大學洩漏的閉路電視截圖廣泛流傳及被傳媒刊登後,被指是侵犯私隱,教大學生會對校方表達強烈不滿並要求校方道歉,私隱專員公署調查後認為教大校方需要為截圖的洩露負上最大責任。香港教育大學在事件發生三個月後證實張貼譏諷蔡若蓮喪子大字報的人士均為教大校內學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事件

駱恭

駱恭(Lok Kung,),原名:駱迪琳1968年5月24日(星期五),香港《工商日報》,第四張,第四頁。。1950年代至1980年代之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駱恭

高寶強

寶強,又名高保強,(),香港1950、60年代足球運動員,曾擔任香港足球代表隊隊長多年。有「Captain高」、「南華之寶」、「瑞典腳」等綽號。 高寶強司職中堅,1947年加盟南華。1955年轉會東方,其後效力傑志、東華、元朗等香港甲組球隊。1968年退役。他曾代表香港參加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和1958年東京亞運會。1956年亞洲盃足球賽為港隊贏得季軍。1957年贏得第一屆默迪卡杯冠軍。 2003年在香港足球總會與香港電台合辦的香港足球明星選舉中,高寶強獲得「香港廣播七十五年球壇榮譽大獎」。 2009年6月17日,高寶強在乘坐的士途中突然昏倒,經伊利沙伯醫院搶救,最終離世。.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高寶強

謝伯昌

謝伯昌,廣東台山人。中國國民黨黨員、香港基督徒。早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畢業後赴美攻讀商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香港辦理孤兒院、老人院等公益慈善事業。戰後香港百廢待興,謝伯昌獲委任為九龍商業總會復興主任委員。九龍商業總會改組為九龍總商會後,當選為理事長。1951年,擔任九龍總商會英文中學創校校長。後任港九各界救濟調景嶺難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駐香港代表,負責救濟中國內戰後來港的大陸難民。救濟調景嶺難民營委員會接辦香港調景嶺中學後,謝伯昌兼任調景嶺中學校長、董事長等職。197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當選為僑選立法委員。197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連任。後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981年9月26日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逝世,享年79歲。.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謝伯昌

譚志成

譚志成,MBE(,),香港水墨畫畫家,1976年起出任香港藝術館館長,後於1988年至1993年擔任該館首任總館長。 自少已對繪畫和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的譚志成畢業於羅富國師範學院,1956年至1971年於九龍華仁書院任教美術、英文、數學和物理等科目,業餘又學習水墨畫,曾師從陳福善和呂壽琨等,1968年出任元道畫會首任會長,並在師父呂壽琨領導下推動「新水墨畫運動」,曾參與和舉辦不少畫展。在華仁書院任教期間,他還曾經獲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到英國深造文憑課程,以及修讀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和香港大學的碩士課程。 譚志成在1971年加入香港政府市政事務署(後改稱市政總署)擔任香港博物美術館副館長,香港藝術館在1975年從香港博物美術館分拆出來後,他在翌年升任館長,1988年出任該館首任總館長,至1993年退休。任內他除了負責在香港推廣藝術以外,又參與茶具文物館、香港藝術館新址以及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籌建工作。 譚志成多年來--有不少關於中國藝術的著作,至晚年仍不時發表藝評,2013年3月臨終以前,他更在月初堅持帶病出席遺作《舉隅:從文化角度認識香港藝術》一書的新書發佈會,期間三度獲在場出席人士起立鼓掌致敬。.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譚志成

譚耀宗

譚耀宗(Tam Yiu-chung,),香港出生,祖籍廣東惠州市惠陽。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曾任民建聯主席及香港立法會議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譚耀宗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麥理浩

麥敬時

麥敬時醫生,CMG,OBE(,),英國殖民地政府醫生,1958年1月至1963年9月任香港醫務衛生總監兼立法局官守議員,是香港歷史上最後一位擔任醫務衛生總監的外籍人士。 麥敬時在紐西蘭出生,但少時在英國生活,1929年於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他在1932年移居南非,旋於1934年加入殖民地醫療服務,歷任貝專納蘭保護領醫務官和副醫務總監等職,1946年至1957年先後出任貝專納蘭、尼亞薩蘭保護領和北尼日利亞三地的醫務總監,對非洲的熱帶病和流行病具深入認識。 在香港供職期間,防治傳染病散播成為他的主要工作。1961年和1962年的8月至10月,香港分別因為爆發霍亂疫潮而成為疫埠,期間他採取多項緊急措施,當中包括設立收容霍亂病人醫院和隔離檢疫所,以及在全港各地廣設注射站,大力呼籲市民免費接種疫苗,從而有效控制疫潮。此外,他在任內著手擴充公營醫療服務,廣華醫院北翼大廈和伊利沙伯醫院等大型醫療設施相繼落成啟用,以應對香港人口急增和對醫療服務急升的需求。 麥敬時從香港政府退休後,曾先後任職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傳染病中心和南非開普敦大學醫學院。晚年的他定居南非,並在當地去世。.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麥敬時

黃貴權

黃貴權(),祖籍廣東潮陽,香港退休醫生,著名香港攝影大師之一。本職是內科醫生,業餘從事攝影創作,早年參加國際沙龍,九次名列世界十傑,擅長多重曝光技術及使用反射鏡(香港人俗稱為「波波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黃貴權

龍耳

龍耳(Silence),於2008年成立,為香港慈善團體,目的旨在凝聚聾人及弱聽人士的自強力量,能夠共融社會,並且透過聚會和手語訓練等活動,促進健聽與聾人互相了解;令聾人及弱聽人士能更容易融入主流社會,讓他們享有發揮潛能、自我實現及平等的發展機會。 龍耳現為香港公益金、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機構會員及惠施網認可的慈善機構成員。龍耳創辦人為李鸝和邵日贊,他們接受多個電視節目及多份報章的訪問,講述成立龍耳的原因。.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龍耳

龐曹聖玉

曹聖玉博士,(TSO Shing Yuk, Alice DBA, MHA, FACHSE, FHKAN, FHKIoD, RN, RM(),又名龐曹聖玉,其丈夫是牙醫龐可榮醫生,兒子是龐朝輝醫生。 龐曹聖玉曾經是TVB節目婦女新姿主辦的《香港太太》選舉冠軍,一度也是該節目主持。 曹聖玉曾是伊利沙伯醫院護理總經理,亦是香港自由黨黨員。早年因參選關係,已與丈夫一起退黨。 2010年至2012年間, 於中國寧波籌組及規劃全國首家中外合資醫院 - 慈林醫院, 出任首席執行官。 現為臨時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常務委員暨籌款事務委員會主席, 同時為香港護理及衞生管理學院院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龐曹聖玉

郝履仁

郝履仁(Ho Li Jen,1911年-1978年4月18日),籍貫:浙江省,出身「警官學校」,畢業後曾長期居住山東省,做過山東省政府屬下的實習員,為譽稱「韓青天」的軍閥韓復渠站過堂;後來在香港「永華片場」任警衛,進而參予拍攝電影,銀幕處男作國語文藝片《黃花閨女》(1957年3月 公映);息影作粵語文藝片《死亡塔》(1981年3月 才公映),演出80多齣香港及臺灣的國語及粵語電影 。晚年居住在香港新界西貢大埔仔,喜歡飲酒及寫作。郝履仁在1978年4月18日(星期二)因肺腫,於九龍伊利沙伯醫院病逝,享齡66歲,遺下3位女兒,由於只有一位女兒在香港,導演李翰祥負責辦理後事,遺體移至世界殯儀館;1978年4月23日(星期日)下午1時出殯;遺體在1978年4月23日(星期日)移交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郝履仁

蘭桂坊慘劇

蘭桂坊慘劇是香港最嚴重的人群踩踏事故,1993年1月1日于中環蘭桂坊及德己立街发生,釀成21死63傷。事後香港總督彭定康委任按察司包致金獨立調查事件,香港警務處在往後的大型節日慶祝地點均採取人群管制措施,地鐵則於同年12月起每年新年前夕提供通宵開放,避免慘劇再次發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蘭桂坊慘劇

蘇杏璇

蘇杏璇(),香港著名甘草演員,前無綫電視藝員,也是已故演員黄曼梨的契女,並信奉佛教。.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蘇杏璇

藍天 (演員)

藍天(Lam Tin,),原名藍繼澤,籍貫廣東潮州縣,已故香港演員,他是1970年代無綫電視著名甘草演員之一。.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藍天 (演員)

藍鴻震

藍鴻震(5月29日),人稱藍爺,籍貫廣東大埔,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局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藍鴻震

藍新福

藍新福醫生,OBE(Dr Lam Sim-fook,),一作藍薪福,〈新書發佈儀式 "The Quest for Gold: Fifty Years of Amateur Sports in Hong Kong, 1947-1997"〉(2006年3月2日)來自馬六甲的香港骨科醫生,1977年至1984年任香港政府醫務衛生署副署長(醫務),期間曾經臨時兼任立法局官守議員,1972年至1974年任香港骨科醫學會主席。 藍新福生於馬六甲,1941年考入香港大學,二戰期間轉到重慶的國立上海醫學院學習,其後參與中華民國空軍。戰後,他恢復港大學業,並跟隨骨科高級講師侯信,到1953年醫科畢業。藍新福於1957年加入港府醫務衛生署任職醫生,1959年至1961年派往英國深造,1963年升任高級醫生,翌年成為伊利沙伯醫院首任骨科專科醫生,隨後於1973年晉升為骨外科顧問醫生。 在醫務衛生署副署長任內,因應人口和需求增長,藍新福著手擴充新界新市鎮地區和原有市區的急症醫療服務,威爾斯親王醫院等大型公立醫療設施也相繼落成。另一方面,他還要處理醫務衛生署管方和職方的緊張關係,當中包括政府護理員協會在1979年因為不滿薪酬水平和夜班護士工作時數等問題而爆發的工潮,以及瑪麗醫院兒科部門醫生在1980年發表公開信批評署方漠視兒科服務不足等等。在1979年的護士工潮當中,由於藍新福在電視節目中認為護士發動工潮為的只是一個「錢」字,結果引起護理員工會方面的強烈反響,其間更要求他引咎辭職。不過,藍新福在事件中擺出強硬姿態,除了表明不會自動辭職以外,還對護協方面的指責加以反駁。 在醫務工作以外,藍新福熱衷於體育活動,早年就讀於香港大學期間已經參與不少體育比賽,並且在1949年的全港羽毛球雙打少年組公開比賽中勝出。1984年退休後,他繼續出任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醫生,其後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為香港代表團團部擔任首席醫生,以及在1990年分別為北京亞洲運動會和奧克蘭英聯邦運動會的香港代表團團部擔任團長,同時為後者兼任醫學顧問。1992年移民加拿大後,他仍長年留任香港射箭總會會長一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藍新福

葛量洪教育學院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葛量洪教育學院

鄭萃雯

鄭萃雯(Karen Cheng Sui Man,),香港新聞工作者,曾任無綫電視新聞新聞報導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鄭萃雯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截至2018年4月1日,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3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6,000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醫院管理局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源自于一种反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进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New disease baffles medical community, J.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艾滋病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雨傘革命

雙非問題

雙非問題是指父母皆非香港居民(通常是指中國大陸公民)以生育旅行方式在香港所生的嬰兒(「雙非嬰兒」或「雙非」)可取得香港永久性居留權,並可享有香港社會資源及福利,由於人數不斷增多,引起香港社會的強烈不滿,香港市民多次遊行抗議,甚至引發「蝗蟲論」的歧視爭議。 在民怨沸騰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尋求解決措施。 雙非孕婦有從合法途徑預約來港產子,亦有在無預約情況下闖急症室產子。2010年,配偶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大陸孕婦在香港誕下32,653名嬰兒,比起2001年的620名上升逾50倍。從2001年至2011年間,獲得居港權的「雙非」嬰兒逾17萬人。2012年,香港有91,000多名嬰兒出生,其中約33,000人為「雙非」或「單非」嬰兒。 梁振英在2012年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後,推動「零雙非」政策,要求所有私立醫院停止接受雙非孕婦在2013年1月1日或以後的預約分娩,2013年以後雙非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目大幅下降。從2013年至2014年2月底,有172名雙非嬰兒在香港出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雙非問題

陳美鳳 (香港)

陳美鳳(May Chan Mee Fung,),臨床心理學家,粵語流行曲幕後和唱,兒歌創作人及歌手,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 的作家會員,偶爾亦為電影或音樂劇擔任歌唱指導,亦曾參與灌錄多套迪士尼電影中粵語版的主角代唱部份,2009年5月21日起於TVB翡翠台兒童節目放學ICU主持逢星期四「跳躍小精英」中的「開心有得揀」環節。.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陳美鳳 (香港)

陳曾熙

陳曾熙(),原籍廣東順德,是香港大型地產商恆隆集團之創辦人兼首任董事長,陳啟宗、陈乐宗之父親,陳曾熙家族主要成員。 陳曾熙的家庭富有,在二戰前,留學日本,攻讀土木工程。之後,任職伍宜孫家族的永隆集團,負責外匯、樓宇按揭等。在1950年代初,自立大隆地產。其弟陳曾燾來香港助兄長發展,外包政府及其他地產發展商的建築項目。陳曾熙在1960年9月13日創立恒隆集團,並在1960年代初贏得與政府換地權益,早前購下九龍荔園毗鄰的九華徑山地,給興建瑪嘉烈醫院,所以交換得何文田發展恆信園,獲利甚豐。在1970年代始,陳曾熙致力業務多元化,由日本引入乾洗,及經營石油氣、停車場、金融、保險等。1972年帶領恒隆上市。1977年,發展九龍灣德福花園和淘大花園,其後1984年興建康山花園、康怡花園等。1985年,陳曾熙發現身患重病,即深居簡出,並曾到外國求醫。1986年初病發入住伊利沙伯醫院,3月8日病逝,終年63歲。3月10日上午出殯,隨即火葬。陳曾熙遺下一妻三子,家屬遵照遺願設立「陳曾熙紀念基金」以培養後進,遺產由舊屬殷尚賢當基金信托人。 晨兴集团是其子陳啟宗、陈乐宗創辦,是一家集創投、地產等多元事業的企業。.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陳曾熙

陶傑

陶傑(Chip Tsao,)原名曹捷,生於香港,曾居於英國16年,为华文作家及傳媒工作者。其風格多以幽默的形式批評香港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國文化的陋習。.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陶傑

On Call 36小時II

《On Call 36小時II》(The Hippocratic Crush II),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時裝醫務電視劇,由吳啟華、馬國明及楊怡領銜主演,並由黃智雯、羅仲謙、朱千雪、岑麗香、蘇玉華、袁偉豪及古明華聯合主演,監製潘嘉德。本劇為第十七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中無綫電視重點推介的劇集之一,亦是無綫電視46週年台慶劇,並由FWD香港富衛保險呈獻。此劇於伊利沙伯醫院取景拍攝。.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On Call 36小時II

QE

QE,可能是指:.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QE

柏立基

柏立基爵士,GCMG,OBE(Sir Robert "Robin" Brown Black,),英國殖民地官員,1952年至1955年任香港輔政司、1955年至1957年任第三任新加坡總督、以及自1958年至1964年任第23任香港總督。 在1930年加入馬來亞殖民地政府的柏立基,早年曾在海峽殖民地、千里達、北婆羅乃和香港等地供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在北婆羅乃組織游擊隊抵抗日軍,但隨後遭日軍俘獲囚禁。柏立基在二戰後出任新加坡總督,任內化解多場憲制危機,並參與自治談判和推動公務員本地化,為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和在1963年脫離英國獨立作好準備。 在香港總督任內,柏立基見證港府財政自主,而隨著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也為香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連帶工業和本土經濟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為應付大批難民對社會構成的沉重壓力,柏立基著手推動社會建設,當中包括興建伊利沙伯醫院、香港大會堂和創辦香港中文大學,另外又推出「廉租屋計劃」,以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擔任港督後期,香港連年水旱交侵,促使他興修水塘,並率先向大陸當局購買東江水以濟水荒。 柏立基在1964年卸任後甚少返港,而且保持傳統殖民地官員的作風,未曾撰寫回憶錄,但事實上,他對香港事務仍然十分關注。柏立基在1999年以93歲之齡去世,是繼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爵士後歷史上第二長壽的香港總督,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新加坡總督。他生前曾多次獲英廷授勳,在1962年更獲授予屬於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之中最高級別的GCMG勳銜,以肯定他多年來在殖民地的表現。.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柏立基

林子健

林子健,(Howard Lam Tsz Kin,)香港政治人物,民主党成員,基督路小教會教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政治神學博士研究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林子健

李小龙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Bruce Jun Fan Lee,),國際著名華人武術家、武打演員、導演。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截拳道創始人。 李小龍生於三藩市唐人街東華醫院,年少時期在香港九龍生活,是詠春拳宗師葉問的門生,並且參與演出多部香港電影。1959年,18歲的李小龍到美國留學、主修哲學,留學期間,他開展武館授徒邊磨煉武術,又客串演出多部美國電視劇。他的努力改变了亚洲人在美国影片中的形象。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邹文怀邀请,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获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此后他主演了《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此4部半动作电影震撼了整個影坛,而且在国际上迅速声名鹊起。 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於丁佩在香港九龍西九龍塘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其死因至今依然充满争议。然而,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電影亦帶有中華民族主義色彩。李小龙亦带领了香港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香港电影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技术和观众,使得香港电影在1980年代開始风靡全球、为成为东方荷里活奠定了基础。.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李小龙

李觀生

李觀生(),香港警務處殉職警員(編號3810),未婚,於六七暴動期間在新界元朗錦田巡邏時,被左派暴徒搶奪佩槍將其射殺,終年21歲。.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李觀生

梁國賢

梁國賢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梁國賢

楊千嬅

楊千嬅(Miriam Yeung Chin-wah,),原名楊澤嬅,香港女歌手、女演員,為香港集「歌--」及「影--」於一身的巨星天后,首位囊括《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女歌手金獎」、《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為千禧年香港樂壇及影壇標誌性人物。2000年起推出《少女的祈禱》、《小城大事》年度金曲,也領衍主演《五個小孩的校長》和《春嬌救志明》香港票房冠軍電影。.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楊千嬅

楊國璋 (醫生)

楊國璋,CMG()公共衛生與傳染病專家,香港首位華人醫務總監。.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楊國璋 (醫生)

楊秀鳳

楊秀鳳(1907年-1969年8月15日),粵劇花旦及電影演員,自銀幕處女作《少婦的瘋狂》(1937年5月)至《天賜橫財》(1969年5月),一生演出約80齣電影。楊秀鳳的徒弟是新加坡粵劇艷旦倩影儂。楊秀鳳的丈夫張生,亦是香港電影演員及麗的映聲配音藝員,兩人育有一子兩女。20世紀60年代,楊秀鳳患上慢性瘤癌,留院醫治經年,終告藥石無靈,1969年8月15日(星期五)下午5時在九龍伊利沙伯醫院病逝,享年62歲。由「演員公司」為她辦理喪禮,1969年8月18日(星期一)下午2時在九龍殯儀館舉殯,卜葬和合石墳場。.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楊秀鳳

楊永強

楊永強,OBE(Yeoh Eng-kiong,),前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楊永強

歐化藥業

香港歐化藥業有限公司(Europharm Laboratoires Co,簡稱歐化藥業),雅各臣科研藥業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一家藥品生產商,創立於1986年7月,其4千平方米的製藥工廠位於大埔工業邨。歐化藥業的生產標準根據香港衛生署1995年的優良藥品生產管理規範(簡稱GMP)要求。歐化藥業生產的成藥包括水劑、片劑、膠囊、軟膏和滴眼液等。現有100名員工以上,負責生產、品質控制、銷售及行政等。另外更組織科研人員,改良產品及市場開發。 2009年3月,歐化藥業發生藥物受污染事件。.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歐化藥業

歐化藥業藥物受污染事件

歐化藥業藥物受污染事件是發生於2009年初的重大醫療事故,影響香港及澳門。事件起因於藥廠的原材料受到毛黴菌的污染。原材料受污染,結果使製造出來的藥雖然表面不能驗出污染物,但其實污染物深藏於藥物內。由於部分受污染的別嘌醇(Allopurinol)藥片「Purinol」被血癌病人服用,使沒有抵抗力的病人受到毛黴菌感染而死亡。 事件發生後,香港衛生署即時為全香港所有被處方別嘌醇藥片的病人更換由另一藥廠生產的同類藥物。為疏導前往換藥的市民,瑪麗醫院、東區醫院、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威爾斯醫院、屯門醫院及另外一家共7家醫院的配藥處延長辦公時間至24小時服務。私立的仁安醫院同時亦停止使用同一藥廠生產的所有藥物,但衛生署未有跟隨。 2009年4月30日,歐化藥業於粉嶺裁判法院承認四項“售賣人類不適合使用藥物”罪名,共被罰款港幣二十萬元。法官表示,雖然已判處最高的罰款,但此並未能反映事件的嚴重性。.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歐化藥業藥物受污染事件

歐陽英傑

歐陽英傑(Dr.,),香港醫生,基督徒,業餘作家,香港西醫工會會董,多媒體創作人。他從事寫作網誌並以星屑醫生的筆名推出多本書籍作品並出席公開活動。 2010年起,於香港社會運動中活躍,現為維園行動及全民發聲核心成員、選民力量發言人、人民力量執行委員,亦被傳媒稱為維園阿哥。.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歐陽英傑

油尖旺區

油尖旺區(Yau Tsim Mo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西南部。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42,970人。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油尖旺區

沈殿霞

沈殿霞( Lydia Shum Tin Ha;),暱稱肥肥、因地位崇高而被號肥姐、開心果,是一名已故香港實力派女演員、電視主持和女歌手。她亦是著名藝人張學友及陳庭威的誼母,其女兒是香港女歌手鄭欣宜。沈殿霞在1958年時跟隨父母移居香港,及在1960年時被招聘為電影《一樹桃花千朵紅》的童星,而開始其演藝生涯,曾參與多部電影的演出,拍攝過的電影逾百齣,其後加入香港無綫電視,開始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的主持工作,1970年代曾與張德蘭、汪明荃、王愛明組成「四朵金花」。 沈殿霞的招牌響亮尖銳的笑聲、貓頭鷹式髮型(她自譽為「銷魂勾」並稱之為她的「Trademark」康熙來了2005年8月5日《肥姊過江》集,第7-8分鐘的談話內容。)及稍向上的黑框眼鏡框深入民心,這種歡樂形象從196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2000年代中,被不少傳媒、政要及市民公認為香港人的「開心果」。她的前夫為鄭少秋,二人有一女兒鄭欣宜,離婚後女兒成為她的精神支柱。 沈殿霞長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2006年因為健康狀況問題而暫時停止其演藝工作。她在2006年9月進行了通膽管手術,其後證實罹患肝腫瘤。2008年2月19日早上8時38分,沈殿霞於瑪麗醫院病逝,享壽62歲。 沈殿霞逝世後,各界對她有很崇高的評價。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對沈殿霞的逝世感到難過,指出她雖然被病魔纏擾,但她的堅毅意志代表了香港人尊敬的精神。沈殿霞是香港人的開心果,她的笑聲陪伴香港人成長,帶給香港人許多歡樂。 香港體育館因沈殿霞的逝世,打破先例首次用作追思用途,而至今未有第二次。《肥姐 我們永遠懷念您追思會》成為香港一次全港電視台同步直播的節目。.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沈殿霞

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

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是在2016年6月21日起於香港九龍牛頭角牛頭角道7號淘大工業村第一座時昌迷你倉的四級火警。大火導致2名消防員殉職及12名消防員受傷,另有多名附近居民及消防员不適送院。大火焚燒歷時108小時,超越1970年焚燒約72小時的葵涌盈豐酒房工業大廈5級大火,成為其時香港歷來工業大廈第二長命火警。事件令公眾關注迷你倉的監管問題,以至舊式工廈的消防安全問題。.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

湛保庶

湛保庶,CBE(John Walter Chambers,),英國殖民地官員,1983年出任香港社會福利署署長,1984年升任衛生福利司兼立法局官守議員,任內負責檢討香港的公營醫療制度,促成醫院管理局後來於1990年成立。1988年從港府退休後,他旋獲重新聘用為臨時醫院管理局首任秘書長,1990年透過公開招聘成功過渡到新成立的醫管局續任秘書長一職,到1993年底卸任。 湛保庶畢業於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1955年加入香港政府,早年曾任副民政司、副新界政務司和副社會事務司等職,1980年出任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秘書長,任內協助薪常會發表多份以公務員薪酬水平為議題的報告書。後來在社會福利署署長任內,他特別關注香港的長者安老服務和託兒服務,並且積極擴充社署人手。 在衛生福利司任內,湛保庶全面檢討香港的公營醫療制度,期間於1985年2月委託澳洲的W·D·司葛顧問公司負責檢討工作。港府其後於1986年3月對外公佈顧問公司撰寫的報告書,提出要設立一個獨立於公務員體制的醫院管理機構,把政府醫院和受政府資助的補助醫院納入同一架構,並調整醫療收費,希望藉以解決當時公立醫院面對病床不足、人滿為患和制度僵化等問題。湛保庶隨後就顧問公司的報告書建議對公眾展開廣泛諮詢,促成港府在1987年9月原則上決定成立法定的醫院管理局,但要先設立一個「臨時醫院管理局」作過渡安排,以便有充足的時間順利銜接。 臨醫局在1988年成立後,出任該局秘書長的湛保庶與多家補助醫院就將來醫管局的接管安排商討方案,並研究將來醫管局的組織和運作細節。臨醫局復於1989年底向港府提交報告書,交代成立醫管局的細節,港府遂根據報告書的建議在1990年5月向立法局動議二讀《醫院管理局條例草案》。草案在同年7月三讀通過成為法例後,醫管局即於同年12月正式成立,標誌著香港公營醫療的發展踏入新的階段。醫管局成立後,湛保庶順利過渡成為首任秘書長,任內參與逐一和當時的醫院事務署和15家補助機構簽署合併協議的工作,並處理原有公務員和補助醫院員工轉職到醫管局等涉及複雜聘用條款的事務,一直到1993年底才約滿離任。雖然醫管局的成立一度解決公立醫院過往病床不足等問題,但隨著病人數目急增和服務大幅擴展,結果後來又逐漸衍生出種種制度上和運作上的問題。.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湛保庶

旺角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傷人案

旺角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傷人案,是發生在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一帶的一連串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傷人案件(香港傳媒多以「鏹水彈」稱之)。由2008年12月起至2009年6月,共發生了3宗同類案件,導致合共100人受傷。.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旺角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傷人案

懲教署

香港懲教署(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HKCSD;副名: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C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安局轄下編制的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專門負責羈管及提供更生服務。現任懲教署署長為林國良,領導近7,000名懲教人員。.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懲教署

曾蔭權涉貪案

曾蔭權涉貪案起源於201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前後,香港傳媒鋪天蓋地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報道其涉嫌官商勾結的指控文章。事源於2012年2月20日,東方日報記者發現曾氏伉儷出席澳門新濠天地勵盈會的春茗,同場包括華人置業集團董事會主席劉鑾雄等,曾氏一行人於中途離場,留下一張吉桌。及後東方日報頭條,報稱曾氏與澳門人士有來往,及乘坐豪華遊艇Cross Harbour號,而艇主是西區海底隧道股東張松橋。根據2013年1月25日的報章報導,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曾經指出,前特首曾蔭權曾答應馬澄坤讓其父親東方日報創辦人馬惜珍回港,但曾蔭權未能辦到,結果東方報業與曾蔭權結怨,天天狠批曾蔭權(馬惜珍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於2015年6月15日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病逝,終年77歲)。其後一眾香港傳媒陸續地針對曾蔭權作出相關的報道。廉政公署展開調查後,律政司決定起訴曾蔭權,曾蔭權於2017年2月罪成入獄,成為香港首個入獄的特首。.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曾蔭權涉貪案

1990年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蓬倒塌意外

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蓬倒塌意外發生於1990年10月26日的香港,當天下午6時30分左右,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66號唯一大廈外牆的一幅25米長、3米闊、3分米厚的非法建築簷蓬倒塌大公報, 1990-10-27 第1頁,由於正值下班繁忙時間,樓下過路處是香港賽馬會投注站與KK超級市場入口,多同途人走避不及,13名途人慘遭幾十噸重的巨型混凝土活埋。 附近的街坊及途人很多上前協助救人,而消防員亦很快趕至,首先將輕傷者救出,由多輛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搶救,由於大塊的混凝土瓦礫重達50噸,十多名消防員亦無法抬起,要動用吊臂車與重型機械到場拯救,動用近約一小時才能夠搬開混凝土瓦礫,將其他傷者救出送院搶救,但抬出時經已經血肉模糊,一名女死者的左脚被壓成肉醬,無法尋回。搜索工作在晚上7時30分完成,證實無人被困。 其中三男一女送院後證實不治,而一名左脚被軋斷的女子送院1小時後告不治,深夜再有一名男子傷重不治,最終導致4男2女合共6人死亡,其餘7人受傷。 據街坊表示,簷蓬倒塌時多名途人慌忙逃入KK超級市場避禍,但超級市場經理拒讓途人進入,更下令員工落閘,因而受到街坊指責。該處行人路平日在該段時間熙來攘往,並且有很多小販在擺賣,當日是假期行人本來較少,但適逢賽馬日,事發時仍有數十人經過,而投注站門口亦有兩名老婦擺檔為人填寫投注表格。 多個有關部門人員事後趕到現場,包括建築物條例執行處人員,初步檢驗認為樓宇結構並無危險,後來經屋宇署調查後,證實簷蓬屬於非法僭建,9名死傷者家屬向大廈業主、管理公司和建築師索償,經過7年訴訟,雙方獲達成庭外和解,賠償金額合共1700萬港元。.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1990年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蓬倒塌意外

1993年香港

1993年的香港,以罕見而嚴重的人群踐踏事故揭開序幕,釀成21死62人輕重傷,國際傳媒亦有廣泛報道。年中又發生嚴重工業意外,一架地盤升降機因超重及缺乏保養維修而直墜平台,造成12人喪生,成為香港史上第二嚴重的建築業意外。 中英關係則因為末代香港總督彭定康於1992年10月突然推出直選成份極高的政改方案而陷入谷底,中英雙方雖經過多輪政制談判,惟談判破裂,中方決定「另起爐灶」(即後來成立的臨立會),於1995年經過直選選出的立法局議員將不能夠直接過度至1997年香港回歸後,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平對彭定康的一句「千古罪人」則成為名句。 本年香港經濟暢旺,股市屢創新高,由年初約5,000點逐步攀升至年底的11,000點,升幅超過一倍。 年內,亦有多位知名人士逝世,2月,著名香港粵語片演員吳楚帆在溫哥華病逝。5月,立法局議員張鑑泉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6月,著名唱作歌手、搖滾樂隊BEYOND的主音黃家駒於出席日本電視台遊戲節目時失足墮台,經過多番救治後返魂乏術,終年31歲,死訊轟動香港社會,出殯期間數千人在烈日下追逐靈車,場面混亂;10月,電視藝員余綺霞因鼻咽癌逝世,終年36歲。於80年代紅極一時的著名歌星陳百強也離世。 此年香港治安逐步改善,罪案數字減少,中港加強合作,中方交還失車及疑犯,惟1月初,有匪徒公然手持AK-47自動步槍行劫旺角金舖的一幕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鑑於距離香港回歸時間不遠,英方遂逐步將主要司局級官員改由香港華人出任,11月,陳方安生被委任為首位華人布政司,成為香港擁有第二高權力的人士。 年度內亦颱風頻仍,造成人命損傷、廣泛水浸及交通擠塞,其中11月颱風帶來的一場豪雨使屯門市中心嚴重淹浸,濾水廠被浸壞導致全區40萬居民暫停食水供應達5日。.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1993年香港

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

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指在2011年11月30日凌晨於香港九龍旺角花園街188至198號之小販排檔所發生之四級大火,大火波及2座唐樓,事件造成9死34傷,其中5人危殆,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多人死亡的火災。而花園街排檔於差不多一年前的2010年12月6日亦發生過一場三級火警,當時有7人受傷,為縱火所為。.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

2015年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

2015年大韓民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指2015年5月起於韓國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 2015年5月20日,韓國公布第一宗中東呼吸綜合症感染個案,截至2015年6月26日共有181確診病例(其中,醫院工作人員28人:醫生4人、護士9人、照顧者7人、其他9人),31人死亡、81人出院。2015年12月23日,韩国官方宣布疫情正式结束。.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2015年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

2017年港鐵縱火案

2017年港鐵縱火案發生於2017年2月10日的香港。當日,60歲乘客張錦輝於一列港鐵荃灣綫列車上放火自焚。事件前後共造成1死18傷,其中3名危殆的男女傷者分別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廣華醫院搶救。本次事故為香港繼2004年地鐵縱火案後,相隔13年再次發生鐵路縱火事件。此次縱火案發生的位置恰巧與2004年發生縱火的位置是同一路段的相反方向,起火位置同為第一卡列車,並且發生於另外一段繁忙時間,而兩名犯案者同樣有精神病紀錄。.

查看 伊利沙伯醫院和2017年港鐵縱火案

亦称为 伊院。

石燕子簡慧真美心食品瑪嘉烈醫院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韓美洵莫愁 (演員)過海隧道巴士103線過海隧道巴士N103線聖若瑟英文中學荃灣官立中學荔景邨情殺案衛佛儉風雨故園西貢南邊圍旅遊巴翻側事故馬儀英馮康 (香港)馮兩努香港2007年10月香港2007年6月香港2008年1月香港導遊與安徽旅客爭執事件香港影圈四大惡人香港佛教醫院香港復康會香港命案列表香港兒童醫院香港私家醫院聯會香港紅十字會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香港特別行政區第3屆區議會補選香港特色街道名稱香港特殊學校列表香港醫院列表香港電台香港歷史年表香港旗香港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事件駱恭高寶強謝伯昌譚志成譚耀宗麥理浩麥敬時黃貴權龍耳龐曹聖玉郝履仁蘭桂坊慘劇蘇杏璇藍天 (演員)藍鴻震藍新福葛量洪教育學院鄭萃雯醫院管理局艾滋病雨傘革命雙非問題陳美鳳 (香港)陳曾熙陶傑On Call 36小時IIQE柏立基林子健李小龙李觀生梁國賢楊千嬅楊國璋 (醫生)楊秀鳳楊永強歐化藥業歐化藥業藥物受污染事件歐陽英傑油尖旺區沈殿霞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湛保庶旺角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傷人案懲教署曾蔭權涉貪案1990年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蓬倒塌意外1993年香港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2015年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2017年港鐵縱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