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伊兒汗國

指数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波斯语:سلسله ایلخانی;阿塞拜疆语:Hülakülər dövləti;英语: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统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国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后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目录

  1. 117 关系: 努失儿完埃尔图鲁尔加齐卡爾提德王朝只罕帖木儿叙利亚合贊大不里士大伊朗天下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奧斯曼王朝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完者都察合台汗國不花 (札剌儿氏)不賽因帝国列表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中国朝代丘拜尼王朝也先不花交領右衽交鈔伊朗佛教伊朗高原伊朗阿塞拜疆伊朗歷史伊斯兰书法伊斯蘭黃金時代伯顏 (八鄰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征服王朝忽睹都土耳其历史土耳其人别儿哥列王紀 (伊朗)哈扎拉人凱庫巴德三世凱庫巴德二世凱霍斯魯三世八剌共主元爪战争元朝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元朝藩王列表元朝治藏歷史破碎虚空... 扩展索引 (67 更多) »

努失儿完

努失儿完(Anushirwan),蒙古人,伊兒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马立克·阿希拉夫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努失儿完继位。努失儿完身世模糊,一说是速来蛮的后代,1357年,金帐汗国可汗札尼别攻入桃里寺,马立克·阿希拉夫被杀,楚邦王朝灭亡,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桃里寺的正统伊兒汗國宣告结束。.

查看 伊兒汗國和努失儿完

埃尔图鲁尔加齐

埃尔图鲁尔加齐(奥斯曼土耳其文:ارطغرل غازى,现代土耳其文:Ertuğrul Gazi,约1191/1198年-1280/1281/1288年)是奥斯曼帝国的缔造者奥斯曼一世的父亲。.

查看 伊兒汗國和埃尔图鲁尔加齐

卡爾提德王朝

卡爾提德王朝(波斯語:کرتیان;英語:Kartids)是13世紀至14世紀期間統治呼羅珊大部分地區的波斯王朝,以赫拉特為都,起初臣服於蒙古伊兒汗國。伊兒汗國在1335年分裂,卡爾提德王朝實際上取得了獨立地位,直至1381年帖木兒大舉入侵。 Category:阿富汗王朝 Category:赫拉特歷史.

查看 伊兒汗國和卡爾提德王朝

只罕帖木儿

只罕帖木儿(Jahan Temur),蒙古人,海合都之孙,伊兒汗國末期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拥立的傀儡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巴格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第二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

查看 伊兒汗國和只罕帖木儿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查看 伊兒汗國和叙利亚

合贊

合贊(,),蒙古人,阿鲁浑之长子,伊兒汗國的第七任君主。1295年11月3日 - 1304年5月17日在位。 合贊母親是基督徒,他本人在青年時改信佛教,後來又改信伊斯蘭教,在1295年推翻拜都夺位。他的繼位確立了伊爾汗國的伊斯蘭化。他最大成就是使蒙古人定居,以及委託拉施德丁編輯史集。.

查看 伊兒汗國和合贊

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تبریز;Təbriz),中国古称桃里寺,伊朗西北部城市,是东阿塞拜疆省的首府。位于库赫·塞汉特高原之上。海拔1350米。大不里士位于一个山谷内。冬季寒冷,夏季温和,被认为是一个避暑胜地。.

查看 伊兒汗國和大不里士

大伊朗

大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بزرگ、Irān-e Bozorg;ایران‌زمین、Irān-zamīn;《伊朗百科全書》使用伊朗文化大陸一語)是指明顯受到伊朗文化影響的地區,大抵是指伊朗高原一帶,由高加索延綿至今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符合歷史所認知的伊朗全境。在媒體及學術文章上,大伊朗又被稱為大波斯。 大伊朗一詞與文化有關,意指伊朗部族定居的地區,與任何政治實體無關。這詞語也用以表示後青銅時代伊朗的散落族群,較政治實體的出現早了多個世紀。薩珊王朝在三世紀的刻文首次使用帶有政治含意的「伊朗」,多民族的伊朗地區包括小亞細亞,不包括伊朗兩個鹽土荒漠盆地以東的地區,但卻適用在文化語境上。.

查看 伊兒汗國和大伊朗

天下

-- 天下,最初是中华民族中漢族對世界的專有概念,後來傳播至東亞地區,深深影響東亞周邊的歷史和文化。“天下”的字面意思為「普天之下」,沒有地理和空間的限制,但也有不同的用法,用來形容某一種地理概念。天下这一概念伴隨一定的秩序原理,為某個地域、人民、國家的世界觀。就算對世界觀不明確的地域民眾,他們的「天下」的概念亦會根據一定的秩序形成。.

查看 伊兒汗國和天下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zh-hans:奥斯曼帝国;zh-hk:鄂圖曼帝國;zh-tw:鄂圖曼帝國;-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查看 伊兒汗國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奧斯曼王朝

鄂圖曼王朝(土耳其語:Osmanlı Hanedanı,塞爾維亞語:Османовићи)在1299年至1922年統治鄂圖曼帝國。鄂圖曼一世開創了王朝(不包括其父埃爾圖魯爾),但直至奧爾汗·貝伊繼任蘇丹才正式稱為鄂圖曼王朝,在此前都使用瑟于特這一部落名稱。為了紀念鄂圖曼一世,王朝遂取名為鄂圖曼王朝。 蘇丹在官方上是帝國政府及國家的首領,是唯一及絕對的統治者,蘇丹的權力往往會下放至其他官員,特別是大維奇爾。內廷被稱為最高樸特,托卡比皇宮主要作為後宮。.

查看 伊兒汗國和奧斯曼王朝

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古亞美尼亞语:Կիլիկիոյ Հայկական Թագաւորութիւն, 转写:Kilikio Haykakan T’agavorout’ioun),是由中世纪中期塞尔柱人入侵亞美尼亞时逃亡的亚美尼亚难民组成的国家。 Poghosyan, S.; Katvalyan, M.; Grigoryan, G.

查看 伊兒汗國和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

完者都

完者都(;波斯语:محمد خدابنده - اولجایتو ;)又作完者拔都、合儿班答,蒙古人,阿魯渾第三子,合贊之弟,伊兒汗國的第八任君主。1304年7月21日 -1316年12月16日在位。 完者都的母親兀鲁克哈敦是聶斯妥里教徒,他本人早年以尼古拉斯之名接受洗禮,後來改信什叶派伊斯蘭教。1304年5月17日,合赞去世,由他的弟弟完者都继承王位。.

查看 伊兒汗國和完者都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国(1222年-1570年/1680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2年,于14世纪中叶(1346年)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实际上亡於帖木兒帝国,至1402年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此时为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可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察合台汗国后来形成中亚广泛使用的察合台语(后发展为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

查看 伊兒汗國和察合台汗國

不花 (札剌儿氏)

不花,()伊利汗国官员。蒙古族札剌儿氏。 其父担任怯薛火儿赤,跟随旭烈兀出镇波斯。伊利汗阿八哈死后,其弟貼古迭兒继承汗位。他说阿八哈汗是大汗忽必烈所封,汗位应该由长子阿鲁浑继承,于是起兵拥戴阿鲁浑争位,杀死貼古迭兒。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遣使册立阿鲁浑,并授不花为丞相,封答剌罕,命辅佐伊利汗治国。他擅权跋扈,被阿鲁浑所忌。不花后来暗结诸王阴谋废立,密谋泄露,被杀。.

查看 伊兒汗國和不花 (札剌儿氏)

不賽因

不賽因(;波斯语:ابو سعید بہادر خان. ;1304年6月2日根据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多桑蒙古史》下册,第404页记载 -1335年11月30日),蒙古人,完者都之子,伊兒汗國的第九任君主。1317年4月 - 1335年11月30日在位。 1316年12月16日完者都去世,由儿子不赛因即位,不赛因统治19年后去世,由于不賽因死後无嗣,一度提出找阿里不哥後人阿儿巴當可汗,但也無法阻止各方势力争相推出自己的傀儡;伊兒汗國遂陷於分裂局面、走向瓦解,直到帖木兒将波斯纳入帖木兒帝国的版图後才終結。.

查看 伊兒汗國和不賽因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查看 伊兒汗國和帝国列表

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

安纳托利亚又称小亚细亚是亚洲西部的一个半岛,也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两个通道之一。现代安纳托利亚全境为土耳其领土,历史上也长期完全属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但在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克特战役被塞尔柱帝国击败后的300年内,该地区内有许多完全独立的亦或是附庸国家成立,直到奥斯曼帝国再次统一该地区。 本列表列出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至奥斯曼帝国重新统一期间出现的大部分国家。.

查看 伊兒汗國和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查看 伊兒汗國和中国朝代

丘拜尼王朝

丘拜尼王朝(波斯語:سلسله امرای چوپانی;英語:Chobanids),又译楚邦王朝或出班王朝,是由泰赤烏部後裔建立的王朝,興於14世紀的波斯。丘拜尼王朝起初臣服於伊兒汗國,在伊兒汗國分裂後實質控制著其領土。丘拜尼王朝以阿塞拜疆為根據地,而札剌亦兒王朝則控制著巴格達。.

查看 伊兒汗國和丘拜尼王朝

也先不花

也先不花(Esen Buqa I,),察合台汗笃哇之子。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三代大汗,早年住在大都,1308或1309年在一次宴会上都哇的幼子怯别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1310年召集忽里台大会,推举也先不花为可汗。也先不花开始和元朝关系和谐,后来因为边界问题,与元朝和伊利汗国发生冲突。受到元仁宗和伊利汗国完者都的夹击。1320年,也先不花死后,弟弟怯别复位。 《也先不花传》 与蒙哥撒儿(即忙哥撒儿)密赞谋议。 秃鲁(《三公》、《宰相表》并作秃忽鲁,按:秃鲁,谥清献,史失书),历事四朝。追封广阳王。 子阿荣,由宿卫起家。 见: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查看 伊兒汗國和也先不花

交領右衽

交領右衽是一些東亞及東南亞服飾如漢服、和服、韓服、越服、琉裝等的典型特徵之一,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的服飾,称为右衽;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服装是向左掩,称为左衽。 交領右衽並非漢字文化圈獨有,一些非漢字文化圈的民族,例如藏人、蒙古人、不丹人,在歷史上以至流傳至今的傳統服裝亦有交領右衽。例如現任不丹國王穿著傳統服飾會見公眾照片中見到其服裝為交領右衽。滿族傳統服裝也是向右掩,而如今流傳之成吉思汗及以後各元代皇帝畫像,其衣著打扮為傳統服飾,但皆為交領右衽。而在西亞蒙古人建立的伊兒汗國,丞相拉施德主編的《史集》中插圖,顯著反映當時蒙古人都是交領右衽的。 「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則是指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而古代中國中原地區周邊的一些民族的服装是向左掩,称为「左衽」。古代中原贵族“二十而冠”,平民戴巾,只有异族是披髮为常。《論語》中記載孔子曾说,若無管仲尊王攘夷,就会淪為异族统治而「被髮左衽」。由此可见华夏夷狄之分也被体现在服饰之上。此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左”与“右”暗示着在社会中的地位的等级意识,分为“尊左卑右”与“尊右卑左”两种。前者主要体现在乘车、官职封号、宫室、陵墓等设置上,後者則包括服饰的衣襟、出身、官制等。道家以左为阳以右为阴,右衽是生人。反之,左衽就表示故人,这也就是寿衣的由来和基本形制。日本至今仍然把穿和服穿成左衽視為禁忌,認為是死人的穿法。 在交领右衽的基础上,后来出现了盘领、直领。盘领又称“圆领”,向右掩的衣襟一直延长到右肩部,在右肩附近用布扣系扎。圆领也同樣是右衽。直领,又称“对领”,两边衣襟近乎平行,但末端仍然是左襟搭在右襟上。.

查看 伊兒汗國和交領右衽

交鈔

交钞,或称钞,是中国金朝和元朝政府发行并且广泛流通的纸币。.

查看 伊兒汗國和交鈔

伊朗佛教

佛教,在伊朗可追溯至公元前6-5世紀,巴利文傳説也支持這説法,佛陀在世時佛教已傳至阿富汗北部的巴爾赫。 但到224年,薩珊王朝時代政府把拜火教定為國教後,佛教徒受逼害,寺廟被破壞,剩餘的寺廟在5世紀又受嚈噠攻擊,到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多數伊朗東部地區的寺院被阿拉伯人焚毁,只剩下如巴米揚等一些地區的生存至9世紀。 在伊兒汗國早期佛教曾復興,但到合贊汗時代正式接受伊斯蘭教,驅逐佛教僧侣到其他佛教國家。 近年來,伊朗人對佛教的興趣高漲,但國内没真正佛教徒。 category:各國佛教.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伊朗佛教

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英文:Iranian plateau,又稱Persian plateau)是亞洲西南部的高原地帶,亦是古代文化的發源地, University of Texa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retrieved 10 February 2007),它是由於阿拉伯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之後形成的多摺山脈帶地形。 伊朗高原由小亞細亞和高加索開始,一直向東延伸,包括現今阿富汗的絕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伊朗高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其東部邊界是興都庫什山脈,它將伊朗與印度分開;其西部邊界是扎格羅斯山脈,它將伊朗高原與底格里斯河谷分開;其南部邊界是印度洋和波斯灣;其北部邊界是阿拉斯河、里海、科彼特山鏈、阿姆河以南的帕羅帕米蘇斯山。伊朗高原周圍被雄偉的高山所包圍,高原中央是遼濶的內陸盆地,沒有河流通往大海。從伊朗高原各山脈內坡流出的河流,全都消失在這個乾燥貧瘠的盆地之中。伊朗農業條件最好的地區,是毗鄰兩河流域的胡澤斯坦地區,還有北部、西北部山鏈的山麓與河谷地區,特別是里海、高加索山脉的斜坡地區。伊朗高原的總面積有370萬平方公里。 按照自然地理環境,伊朗高原可以劃分為五個特征明顯的自然地區:.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伊朗高原

伊朗阿塞拜疆

伊朗阿塞拜疆(波斯語:آذربایجان ایران、Āzarbāijān-e Irān)是伊朗西北部的一個地區,古代阿特羅帕特尼王國的所在地。許多阿塞拜疆人將這個地區稱之為南阿塞拜疆。不過,一些學家及資料認為這個稱呼帶有民族統一主義和政治動機。.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伊朗阿塞拜疆

伊朗歷史

伊朗历史與大片地域的歷史糾纏在一起,該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及錫爾河,北起高加索、裡海及鹹海,南及波斯灣、阿曼灣與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蘭自青銅時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東歷史的一部份。嚴格來說,波斯帝國是從鐵器時代開始的,伴隨著伊朗人的影響,他們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國、帕提亞以及古典時代的薩珊帝國。 自從其成為超級大國的一部份時起, 波斯便一直擁有此稱呼,其領域範圍及佔有者數世紀來一直在變化。儘管她先後為希臘人, 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入侵并佔領并常常捲入更加強大的國家的事務中,波斯卻一直保持其國家認同,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及文化實體。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鄉,其歷史及聚居點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 米底在公元前625年將伊朗統一為一個國家,并成為了一個帝國。http://www.britannica.com/ebc/article-9371723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Article: Media 阿契美尼德帝國(前550–330)是伊朗人首次統治中東及中亞。之後由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帝國及薩珊王朝繼承,其時間跨度約達千年。 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633–656)及薩珊帝國的滅亡是伊朗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伊朗的伊斯蘭化發生於八至十世紀,導致了祆教在波斯的最終衰退。然而,之前的波斯文化傳統並沒有失去,而是被新的伊斯蘭政權及其文明大量吸收。 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異族統治及短命的地方王朝之後,伊朗于1501年為薩非王朝所再次統一,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該王朝將什葉派作為國教,R.M.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伊朗歷史

伊斯兰书法

伊斯蘭書法,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书法,故也常被称为阿拉伯书法。在伊斯兰艺术中,伊斯兰书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流传于穆斯林分布广泛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由于根据伊斯兰教教义,一切有形的都会湮灭,故真主也绝不能以具体的偶像形式来表示。因此,文字以及其衍生的书法就成为了表露对真主感情的重要渠道,使得今日伊斯兰书法字体种类繁多。实际上,在《古兰经》中约有一百多处提及书法,书法被赋予了宗教的神圣色彩。这也是伊斯兰书法作品多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相关经典相关的主要原因。除了独立艺术品外,伊斯兰书法还较常见于清真寺的顶部及墙壁上,通常伴随着阿拉伯式花纹。伊斯兰世界的当代艺术家们充分地继承了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在企事业牌匾、书籍标题、影视广告等方面随处可见。.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伊斯兰书法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伯顏 (八鄰部)

伯顏(;),中国元朝初年的軍事家和政治人物。 伯顏出生於八鄰部,父親曉古台,曾隨旭烈兀西征西亚,伯顏即在伊儿汗国生長,信奉景教。至元初年,受旭烈兀派遣出使大都,並受到元世祖的赏识和信任,遂留仕于元朝,並娶了宰相安童之妹。1265年成為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1274年,元大舉伐南宋,統帥史天澤因病辭退,伯顏遂成為征宋總帥,進展順利,1276年2月4日宋軍投降,進入臨安,元军俘虏宋恭帝和谢太后以及很多南宋宗室和大臣,元朝改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 后伯颜又统帅大军负责对窝阔台汗国海都汗的战争,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前,任命伯颜和不忽木等人为托孤大臣,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去世,1294年5月10日,伯颜和大臣们拥立元成宗铁穆耳登基称帝,元成宗登基后,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依前知枢密院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庚子日(1295年1月11日),伯颜病逝。 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特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谥忠武。至正四年(1344年),元惠宗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查看 伊兒汗國和伯顏 (八鄰部)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خيبر پښتونخوا、خیبر پختونخوا),原名西北邊境省是巴基斯坦最小的省,它是普什圖族和其它民族的家乡。向西和向北它与阿富汗接壤,向北与巴基斯坦的北部地区和阿扎德克什米尔相邻,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位于西北邊境省与俾路支省之间。向东和向南西北邊境省比邻旁遮普省和联邦首都地区。西北邊境省内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普什图语,在乌尔都语中西北邊境省有时被称为Sarhad。其他语言还有俾路支語、布拉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

查看 伊兒汗國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

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

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奧斯曼土耳其語:ﭖروانه معين الدين سليمان、Pervâne Muineddin Süleyman;阿拉伯語:Mu‘īn al-Dīn Sulaymān)是對安那托利亞政務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名角色,當中魯姆蘇丹國、蒙古伊兒汗國及拜巴爾一世馬木留克都牽涉在內。.

查看 伊兒汗國和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

征服王朝

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漢學家德裔美国人魏復古所提出的歷史學名詞,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學說」,首次出現于他與馮家昇合著的《中國社會史:遼》。征服王朝相對於汉族王朝,意指草原民族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國家與朝代,該民族吸收漢文化但刻意保持自身文化,這與吸收漢文化並徹底被漢化的滲透王朝是不一樣的魏復古與馮家昇.《中國遼代社會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1949年.

查看 伊兒汗國和征服王朝

忽睹都

忽睹都,元睿宗拖雷的第二子。 忽睹都是元宪宗蒙哥的弟弟,元世祖忽必烈、伊利汗国创始人旭烈兀、阿里不哥的哥哥。忽睹都早逝,没有留下后代。.

查看 伊兒汗國和忽睹都

土耳其历史

代土耳其人原為烏古斯人的一個分支,但经过迁徙和混合,已经和原中亚突厥人关系较远。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末期开始衰落。19世紀末,奧匈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奧匈與俄在中東的爭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查看 伊兒汗國和土耳其历史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是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源自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该民族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德国、法國、及其他一些国家如伊拉克、阿塞拜疆、北塞浦路斯、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格鲁吉亚、马其顿、科索沃、波斯尼亚、羅馬尼亞、奧地利、英國、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澳大利亞、中亚、北美地区等地。而土耳其人祖先最早可追溯至突厥人。 他們使用的語言為土耳其語。他們的主要族源是安納托利亞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與波斯人,以及古代的赫梯、吕底亚人与後來的高加索和巴尔干半岛的居民。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 土耳其人最早是由拜占廷希腊人与阿拉伯人混合而成,1071年之後,烏古斯人開始在安納托利亞建國,蒙古伊尔汗國时代大量乌古斯人因躲避蒙古人进入安納托利亞,逐渐融入當地居民中(同時傳入伊斯蘭教)。.

查看 伊兒汗國和土耳其人

别儿哥

別兒哥(;阿拉伯语:;)金帳汗國的君主之一,正式名稱是納速剌丁·摩訶末·別兒哥汗。統治期間為1257年-1267年。他是拔都的弟弟,成吉思汗的孫子,在他統馭期間,汗國的區域擴及鹹海與裏海北部與中亞西部,他在布哈拉也有五千戶百姓的管理權。並佔領今東歐和中歐部分地區。他的名字在蒙古语解顽固。母亲是苏丹可敦。他曾在1239年于库班与捷列克河打败最后一批钦察人与蔑兒乞。 別兒哥是金帳汗國首位接受伊斯蘭教的可汗(他在拔都死前已经信教),金帳汗國的伊斯蘭化由此開始。他是由一位名為巴哈兒昔的教士接納入教(有个故事是他在沙莱楚克询问伊斯兰问题)。他改宗的原因是奪取汗位,以及境內的保加爾人與花剌子模人的影響,以及經濟理由。外交上他也與埃及马木留克蘇丹結盟,對抗伊兒汗國。別兒哥與旭烈兀的爭議是近東與阿塞拜疆的監督權,他指责过旭烈兀屠杀巴格達居民,以及未与其他的成吉思汗宗王们协商就处置了哈里发。另一方面是大汗的人選問題。旭烈兀支持忽必烈為大汗。別兒哥支持阿里不哥,1262年11-12月,两汗国在高加索边境開戰,互有勝負。他在向高加索進軍的途中死在軍中。 他在國內設清真寺與教育兒童學經的學校。他在首都拔都薩萊外建設別兒哥薩萊作商業中心。別兒哥時代,欽察汗國影響力很大,因此有時欽察草原被稱為別兒哥草原。在埃及有些人視他為馬木路克宗主,為加強與拜巴爾一世的關係,他曾派一些欽察人與俄羅斯人到埃及從軍。 1264年,拜巴爾一世要麥地那与开罗、耶路撒冷清真寺在星期五禮拜宣佈,他的名在自己之後。.

查看 伊兒汗國和别儿哥

列王紀 (伊朗)

《諸王之書》,亦稱為《王书》、《列王書》、《諸王書》(波斯語:شاهنامه、Šāhnāmeh;即《諸王之書》),是波斯民族的史诗。《列王纪》由10世纪末及11世纪初期的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用波斯文所著,长约6万多联押韵对句(共12万多行),记录了从远古神话时期到7世纪的波斯萨珊王朝灭亡这4000多年间的波斯帝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及50多位帝王的统治。这部史诗被称为是波斯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波斯语言和文化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能够得以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是伊朗民族的文化認同中重要的一部份。《列王记》不仅在波斯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亚其他民族的文学也有明显的影响。.

查看 伊兒汗國和列王紀 (伊朗)

哈扎拉人

哈扎拉人(هزاره,)是一個使用波斯语族哈扎拉吉語為母語的民族,拥有突厥-蒙古人血统。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阿富汗中部、伊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主要是在奎達)。哈扎拉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是阿富汗的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人口占全阿人口的9%。还有许多哈扎拉人以难民身份居住在伊朗以及世界各地。.

查看 伊兒汗國和哈扎拉人

凱庫巴德三世

凱庫巴德三世(阿拉伯語:علا الدين كيقباد بن فراموزس、Alā al-Dīn Kayqubād bin Ferāmurz;土耳其語:III.

查看 伊兒汗國和凱庫巴德三世

凱庫巴德二世

凱庫巴德二世(阿拉伯語、波斯語:علا الدين كيقبادان بن كيخسرو、Alā al-Dīn Kayqubād bin Kaykhusraw,土耳其語:Alaeddin Keykubad)是魯姆蘇丹國蘇丹凱霍斯魯二世三名兒子裡最年幼的一名。作為蘇丹愛妻居爾居·哈頓的兒子,凱庫巴德二世被指為儲君。凱庫巴德二世體質虛弱,在1246年父親逝世時年僅七歲。 維齊爾沙姆斯丁·伊斯法哈尼(Shams al-Din al-Isfahani)為了在蒙古人的威脅下維護塞爾柱人在安那托利亞的主權,同時將凱庫巴德二世及他的兩名哥哥凱考斯二世及基利傑阿爾斯蘭四世放上王位。 1254年,蒙古人傳召十九歲的凱考斯二世會見可汗蒙哥。三兄弟在開塞利商討後決定讓凱庫巴德二世代替凱考斯二世前往晉見可汗。前往哈拉和林的路途艱辛,凱庫巴德二世將行程延遲到1256年。他看到拜住聚集騎兵準備移入安那托利亞,他通知哥哥們要滿足蒙古人的需求。凱庫巴德二世被發現死在路上。阽同凱庫巴德二世出使的巴巴·圖厄拉伊被指控殺害凱庫巴德二世,但最終不了了之。凱庫巴德二世被葬在安那托利亞與哈拉和林之間的荒野。.

查看 伊兒汗國和凱庫巴德二世

凱霍斯魯三世

凱霍斯魯三世(阿拉伯語、波斯語:غياث الدين كيخسرو بن قلج ارسلان、Ghīyāth al-Dīn Kaykhusraw bin Qilij Arslān;土耳其語:III.

查看 伊兒汗國和凱霍斯魯三世

八剌

八剌(Baraq),察合台汗国察合台长子木阿秃干之孙,哈剌旭烈汗的侄子,也孙都哇的儿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七任可汗。 1266年,忽必烈支持八剌夺取了木八剌沙的汗位。然而在八剌即位后,就向忽必烈发起进攻,攻克和田。1268年,窝阔台汗国海都汗被忽必烈击败,转而联合金帐汗国忙哥帖木儿进攻八剌。八剌战败,次年,海都与八剌重新划分中亚的势力范围。八剌又进攻呼罗珊,被伊利汗国阿八哈击退。1271年,八剌去世。.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八剌

共主

共主,亦即宗主。自人类文明早期阶段、国家形成过程中或产生国家以后,各个部落或共同体共同承认的首领,或封建时代各个王国、诸侯国共同承认的中央政权,現在也叫宗主國。.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共主

元爪战争

元爪战争,指元朝元世祖晚年对爪哇岛的入侵战争。 13世纪爪哇岛上信诃沙里国崛起。1290年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Kertanagara)将三佛齐逐出爪哇。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亚萨(Kertarajasa)创立强大的满者伯夷王朝,以满者伯夷城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随后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被叛将贾亚卡特望(Jayakatwang)杀害。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行省泉州渡海,登陆爪哇岛,联合满者伯夷王克塔拉亚萨攻打信诃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诃沙里国。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随后反戈,打退元军,统一爪哇。《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偌巴歇”,是爪哇国的国都。.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元爪战争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元朝

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元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元朝藩王列表

元朝的封藩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三部分:.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元朝藩王列表

元朝治藏歷史

元代治藏歷史是指元朝建立,至1368年灭亡、明朝建立前這期間的蒙古帝国與西藏的關係史。 從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總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开始,萨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机制建立起隶属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权薩迦巴(薩迦王朝)以統治整个西藏地区。而元朝则在西藏驻扎军队,设立各级官府和驿站,以保证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和政令的推行。这种情况直到元末帕木竹巴正式取代了薩迦巴在西藏的領導地位才告结束。不久后元朝也被推翻,明朝正式成立。.

查看 伊兒汗國和元朝治藏歷史

破碎虚空

《破碎虛空》是香港作家黃易所寫的武俠小說,同時也是他個人的第一部小說,他亦表示最喜愛的也是這部作品。 由於看到《武俠世界》雜誌徵稿啟事,於是寫了第一本作品《破碎虛空》,於1986年11月寄給《武俠世界》雜誌,至隔年6月始獲雜誌通知登載,1988年香港由博益出版社出版(共三冊),1992年臺灣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共三冊),然而出版後未能獲得廣大讀者迴響。本篇是以真實歷史為背景,夾雜虛構人物情節的短篇武俠作品,題目上也很特別,乃是出自一首禪謁:「明還日月,暗還虛空」。因此「破碎虛空」就是超越宇宙,進入另一空間(宇宙)的意思。此境界與港漫新著龍虎門中所提及武者最高境界:超化還虛,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劇情主要敘述主角傅鷹深入驚雁宮和元軍精銳浴血苦戰,無意中得到《戰神圖錄》,到最後破碎虛空的故事。《破碎虛空》全書僅三卷,分別為〈迷宮悟〉、〈神魔決〉、〈天道驚〉。篇幅較短,但書中思想內涵一直持續沿用,可視為黃易思想的代表作,其中「破碎虛空」更是黃易筆下人物的最高境界。.

查看 伊兒汗國和破碎虚空

突厥化蒙古人

突厥化的蒙古人(Turko-Mongol,Turkic-Mongol)为历史上蒙古帝国统治下被突厥文化影响的中亚遊牧民族。有本身种族特征为突厥种的,也有父系祖先出于蒙古部落或认可自己是蒙古人的,如帖木儿、巴布尔。 历史上著名的突厥蒙古人的国家有: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国、金帳汗國、喀山汗國、諾蓋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 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察合台汗国疆域内生活着众多突厥化蒙古人的族群,东察合台汗国被波斯人称为蒙兀儿斯坦,其地蒙古人又称蒙兀儿人,蒙兀儿人在14世纪集体皈依伊斯兰教,迅速伊斯兰化。蒙兀儿斯坦西部(Western Moghulistan)为叶尔羌、蒙兀儿斯坦东部(Eastern Moghulistan)又被称为畏兀儿斯坦(Uyghurstan,即吐鲁番汗国)。.

查看 伊兒汗國和突厥化蒙古人

第一次霍姆斯戰役

一次霍姆斯戰役,是1260年12月10日伊兒汗國和馬木留克王朝在叙利亞霍姆斯發生的戰鬥。 在1260年9月埃及羸得阿音札鲁特战役勝利後,旭烈兀以為阿尤布王朝大馬士革蘇丹復仇為名進軍叙利亞。當時大多數叙利亞城市已被馬木留克王朝控制,但霍姆斯和哈馬仍被阿尤布王室控制。這些諸侯而不是開羅自己的馬木留克,居然戰鬥並贏得第一霍姆斯戰役。 因為當時金帳汗國的別兒哥汗和伊兒汗國發生戰爭,因此只能派6000人到叙利亞,這些人很快被馬木留克打敗了,並收回阿勒頗等城市,征服持續了一年多但伊兒汗國也沒法打敗馬木留克王朝。.

查看 伊兒汗國和第一次霍姆斯戰役

第二次霍姆斯戰役

第二次霍姆斯戰役,是1281年10月29日伊兒汗國與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在叙利亞西部的戰役。這戰役也是阿八哈汗試圖從馬木留克王朝奪走叙利亞的戰鬥。 馬木留克王朝在1260年阿音札魯特戰役和1277年埃布斯坦戰役勝利後,阿八哈派他的兄弟蒙哥·帖木兒率領一支由50,000蒙古人和30000亞美尼亞人和格魯吉亞人組成的軍隊前往叙利亞。 兩軍相遇於霍姆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厄魯特聯軍由亞美尼亞國王利奧二世和蒙古將軍指揮。他們攻擊馬木留克的左翼,但由蘇丹嘉拉溫率領的馬木留克直插聯軍的中軍,蒙哥·帖木兒負傷而逃,聯軍陷入混亂,但嘉拉溫也沒再追擊,聯軍撤退。 在阿八哈死後,他的繼承者貼古迭兒改變了他的政策,皈依伊斯蘭教並假裝和馬木留克王朝結盟。 category:叙利亞歷史.

查看 伊兒汗國和第二次霍姆斯戰役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八次十字軍东征(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為報1250年兵敗之仇,不聽法蘭西貴族及近臣的勸阻,領導僱--騎士,进军突尼斯穆斯林哈夫斯王朝。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全軍染上瘟疫,一路上有大批士兵死亡,路易九世亦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馬上下令撤退。十字军撤退而告失敗收場,此後,教皇曾多次號召組織十字軍,都未能實現,而在波斯地區的伊兒汗國也曾支援过这次東征的十字軍。 十字軍東征前後八次,歷時近200年,原佔領的領土,逐一被穆斯林收復,從北非、小亞細亞,一直到東南歐,都成了穆斯林的勢力範圍。1291年最後據點阿卡城(今巴勒斯坦北部)被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佔領,耶路撒冷王國滅亡,標誌著十字軍東征徹底失敗。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增進了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團結,為13世紀以後的文藝復興運動開啟大門。.

查看 伊兒汗國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米海尔八世

米海尔八世(拉丁语:Michael VIII Palaiologos,希腊语:Μιχαήλ Η΄ Παλαιολόγος,)又稱麥克尔八世,是一位東羅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259年至1282年。他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一直统治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1261年他从拉丁帝国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由此将尼西亚帝国转化为重建的東羅馬帝国。.

查看 伊兒汗國和米海尔八世

纳西尔丁·图西

纳西尔丁·图西,十三世纪波斯天文学家、数学家。生于图斯(今伊朗东部),早年在图斯和尼沙普尔学习,后来到伊斯梅利供职,曾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用。他是中世纪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之一。在数学方面,曾注释过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托勒密等许多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他撰写的著作《论完全四边形》对三角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还著有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书,以《纳西尔伦理学》最为著名。 纳西尔丁·图西于1248年根据当时流行的各种版本,重新修订了《几何原本》,分大版、小版两种。小版流传很广,至今在欧洲一些地方的图书馆里还能见到。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建立伊尔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任命纳西尔丁·图西为首相。.

查看 伊兒汗國和纳西尔丁·图西

羁縻

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採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開放貿易。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越南、朝鮮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也曾對於所統治的少數民族地區沿用中國的羈縻政策,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查看 伊兒汗國和羁縻

花剌子模语

花剌子模语是花剌子模(别称“回回国”)使用的官方语言,语言归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支,约于13世纪流失。地理分布为咸海之南,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语言学家对花剌子模语的了解停留在中古波斯语同时期的阶段,而对其上古语言形态却了解甚少。在中亚河中地区被伊斯兰化之前,即8世纪前期之前,花剌子模语是用一种类似粟特字母的字母文字来书写,其中包含了一些亞蘭字母的借文。12世纪左右,由于蒙古、突厥的侵征,两河地区逐渐被突厥化,而后又被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的征服者波斯化,此后各种突厥语族语言以及波斯语代替了当地的花剌子模语。花剌子模语终于13世纪,此后不再见到用花剌子模文标示的钱币。.

查看 伊兒汗國和花剌子模语

花拉子模州

花拉子模州(烏茲別克語:Xorazm viloyati)是烏茲別克十二個州份之一。它涵蓋6,300平方公里,有人口1,200,000。花拉子模州下轄10個縣,首府設於烏爾根奇市。.

查看 伊兒汗國和花拉子模州

莫扎法爾王朝

莫扎法爾王朝(波斯語:مظفریان;英語:Muzaffarids)在14世紀伊兒汗國分裂後成為了伊朗的主要勢力。.

查看 伊兒汗國和莫扎法爾王朝

聶古迭兒

聶古迭兒(Negudar;),是金帳汗國可汗別兒哥手下的將領和那顏,他後來改信伊斯蘭教,取名阿赫馬德汗。 在別兒哥和旭烈兀發生戰爭前,聶古迭兒促進呼羅珊東部和中亞其周邊地區的和平,同時在1230年代他也突襲德里蘇丹國西北部。當1260年金帳汗國和伊兒汗國採敵對行動後,他是別兒哥在阿富汗東部和加茲尼地區一個相當大的力量。 他最後和手下士兵定居在阿富汗,在阿魯忽在位時代,他手下的突厥-蒙古士兵以聶庫達里部之名移居察合台汗國。.

查看 伊兒汗國和聶古迭兒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是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于1938年发表的中亚通史著作。书中将活跃于欧亚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合并为一个草原帝国进行研究。上至人类文明产生初期,下至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之亂。该书中文版有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本、青海人民出版社译本。.

查看 伊兒汗國和草原帝国

西使記

《西使記》,一卷,元代劉郁作,成书于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西使记实分两部分,前半部记述常德西使的行程,后半部记述被旭烈兀攻陷、征伐、或自行归降的几个中亚国家。.

查看 伊兒汗國和西使記

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喀喇契丹,是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使西辽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1218年,西辽被蒙古帝国灭亡。.

查看 伊兒汗國和西辽

馬木留克王朝

鲁克王朝(1250年-1517年)是一個統治埃及、巴勒斯坦和敍利亞的國家。分前後二期:前期名為伯海里王朝,是由欽察突厥傭兵主政。伯海里即是河洲,因為他們是在尼羅河上值班。後期即是第二期,由1382年開始,名布尔吉王朝,由高加索人,特別是切爾克斯人組成。.

查看 伊兒汗國和馬木留克王朝

設拉子

設拉子(شیراز Shīrāz))位於伊朗西南部,是法爾斯省的首府。根據2005年的資料,設拉子的人口為1,255,955,是伊朗第六大城市。 設拉子地處札格羅斯山脈的山腳,海拔超過1,450公尺。由於氣候溫和,因此盛產包括葡萄、綿花和白米。.

查看 伊兒汗國和設拉子

魯姆蘇丹國

罗姆蘇丹國(波斯語:سلجوقیان روم,現代土耳其語:Anadolu Selçuklu Devleti),是在安那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延續政權,在1077年至1307年間統治安那托利亞内陆大部分区域,初時的首都在伊茲尼克,及後在科尼亚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ancient, medieval, and modern,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罗姆蘇丹國宮廷的流動性強,故開塞利、錫瓦斯等城市也扮演著首都的角色。在東面,罗姆蘇丹國逐步吞并、整合其它的突厥國家。在罗姆蘇丹國最強盛時,領土橫跨地中海安塔利亞及阿拉尼亞一線至黑海錫諾普地區的安那托利亞中部领土東至凡湖,西端接近代尼兹利及愛琴海流域。 罗姆(Rûm)出自阿拉伯语,指安纳托利亚,后来在阿拉伯语及伊斯兰世界指羅馬帝國,亦即后来的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塞爾柱人称他們的蘇丹國為罗姆是因為蘇丹國建立在長久以來属于拜占庭帝國的地區。在一些較古老的西方文獻裡,罗姆蘇丹國有時被稱為科尼亞蘇丹國或以哥念蘇丹國。 十二世紀末及十三世紀初,罗姆蘇丹國興盛,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地中海及黑海的重要港口。在安那托利亞,罗姆苏丹通過建立商隊旅館鼓勵通商,便利了貨物由伊朗及中亞運往港口,還與熱那亞人建立了穩健的貿易關係。財富的累積使罗姆蘇丹國得以併吞曼齐克特战役以後建立的諸多突厥國家,如达尼什曼德王朝、、、阿爾圖格王朝。罗姆蘇丹成功抵受十字軍的攻擊,但在1243年被蒙古人打败,在此之前塞尔柱帝国已经灭亡,罗姆苏丹国成為了伊兒汗國的附庸。即使有一些精明强干的統治者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努力,但罗姆蘇丹國还是在十三世紀末分崩离析,並在十四世紀徹底消失。 在罗姆蘇丹國統治的最後十年裡,領土内許多小(酋长国)宣布独立,其中包括奧斯曼人的奥斯曼贝立克。其地位最终被奥斯曼人崛起后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取代。.

查看 伊兒汗國和魯姆蘇丹國

谢赫·大哈散王公

谢赫·大哈散(Shaikh Hasan Buzurg),号称布祖格(Buzurg,意为大),蒙古札剌亦儿部人。伊兒汗國末期,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就是札剌亦儿王朝的建立者。1337年7月26日,谢赫·大哈散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在伊儿汗国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继位。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第二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楚邦王朝衰落的过程中,谢赫·大哈散多次干涉其内部事务。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

查看 伊兒汗國和谢赫·大哈散王公

谢赫·乌畏思

谢赫·乌畏思一世(Shaikh Uvais I),蒙古札剌亦儿部人。伊兒汗國末期,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谢赫·乌畏思是札剌亦儿王朝的建立者谢赫·大哈散王公的儿子。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谢赫·乌畏思在报达(巴格达)继位。1357年,金帐汗国可汗札尼别攻入桃里寺(大不里士),楚邦王朝君主马立克·阿希拉夫被杀,楚邦王朝灭亡,伊兒汗國可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桃里寺的正统伊儿汗国宣告结束。随即,札尼别遇刺,谢赫·乌畏思乘机在1358年占领并迁都桃里寺。1374年,谢赫·乌畏思去世。.

查看 伊兒汗國和谢赫·乌畏思

貼古迭兒

貼古迭兒(Tekuder,),蒙古人,旭烈兀第七子,阿八哈之弟,貼古迭兒的母亲是忽推哈敦,他是伊兒汗國的第三任君主。1282年6月21日至1284年8月10日在位。.

查看 伊兒汗國和貼古迭兒

麻合马

麻合马(Muhammad,),蒙古人,旭烈兀幼子忙哥帖木儿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二任君主。1336年7月26日,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王公在首都伊兒汗國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继位。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

查看 伊兒汗國和麻合马

胡达费林桥

胡达费林桥,位于高加索地区阿拉斯河上的两座建于中世纪的联拱桥。胡达费林桥分为相互独立的两座,均处于下游不远处,两桥相距约800米,下游的东桥仍可以使用,而上游的西桥已经毁坏。两桥均呈东北-西南方向,所在河段为伊朗与阿塞拜疆两国的国界,北侧名义上属于阿塞拜疆杰布拉伊尔区,但事实上属于未广泛受承认为国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境內的,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胡达费林村;南侧为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的胡达费林县,距离最近的村庄为。.

查看 伊兒汗國和胡达费林桥

阿塞拜疆族

阿塞拜疆族(Azərilər آذریلر 或 Azəri türkləri,آذری ها 或 آذربایجانیStephan Thernstrom、Ann Orlov、Oscar Handlin。,引言:「在他們的家鄉,阿塞拜疆族被稱做『Azerbaijanis』或『Azeri Turks』……」)是阿塞拜疆共和國的主體民族。主要分布於阿塞拜疆共和國與伊朗西北部,從高加索至伊朗高原的四周國家,如吉爾吉斯、塔吉克、格魯吉亞共和国、伊朗、阿富汗等,也有零星分布。絕大多數的阿塞拜疆族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其文化傳統融合了伊朗、高加索民族與突厥等周边诸多元素。 尽管自1813年《古利斯坦条约》和1828年《土库曼恰伊条约》签订后分居于国境线两边,但是伊朗还是将自己北部的来自阿塞拜疆一单一民族的领土割让给了俄罗斯帝国,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塞拜疆族

阿富汗历史

阿富汗历史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至約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考古證據顯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間已有城鎮文化出現。亞歷山大大帝及其馬其頓軍隊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國後,征服了阿富汗。阿富汗曾是不少強大帝國的首都所在地,包括大夏、貴霜帝國、贵霜-萨珊王朝、喀布爾-夏希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伽色尼王國、古爾王朝、卡爾提德王朝、帖木兒帝國、蒙兀兒帝國、漢達基王朝和杜蘭尼王朝。阿富汗位於許多移民和貿易路線上,因此被稱為「中亚绕道」,那些路線從兩河流域經伊朗高原,從印度河流域通過興都庫什山脈,從遠東到塔里木盆地和從毗鄰的歐亞草原。 中亞人被認為是從公元前20世紀抵達阿富汗,放棄原本的語言並組成新的普什圖語和達利語 。中東地區影響了阿富汗文化,印度教、祆教、馬其頓和佛教都在阿富汗消失了。有為的統治者使中世紀的阿富汗不但是一個軍事強國,還是一個文化強國,產生許多著名學者如伊本·西那和比魯尼等標誌性人物。 在18世紀初,艾哈邁德沙·杜蘭尼效法米尔维斯·霍塔克,統一了阿富汗各部落並建立最後一個杜蘭尼王朝"" Omrani, Bijan, published in Asian Affairs, Volume 38, Issue 2, 2007, pp.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富汗历史

阿富汗君主列表

18世纪前,现代阿富汗国家所控制的区域是分裂的,多数地区是被的印度的德里苏丹国统治。西部的赫拉特属于波斯的萨非王朝,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属于布哈拉汗国。南部的坎大哈是莫卧儿帝国和萨非王朝的争夺区。被压迫的现代阿富汗人(普什图族)多次寻求独立,都没能成功。 1709年,Mirwais Hotak在坎大哈带领阿富汗人脱离了波斯的统治。 Mirwais建立城堡将坎大哈作为国家的首都。一系列战争后,阿富汗在1747年由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建立杜兰尼王朝。 艾哈迈德沙·杜兰尼被视为阿富汗的国父,,穆罕默德·查希尔沙是末代国王。;阿富汗地区自古以来的控制势力.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富汗君主列表

阿儿巴

阿儿巴(Arpa Ke'un,),蒙古人,阿里不哥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任君主。 不賽因死後无嗣,伊兒汗國陷於分裂局面,阿儿巴乘机继位。但是他已经不能控制汗国的势力和钦察汗国的攻击,1336年,阿儿巴被一位反叛的地方长官打败杀死。.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儿巴

阿八哈

阿八哈(,1234年2月27日-1282年4月1日),蒙古人,旭烈兀之長子,伊兒汗國的第二任君主。1265年6月19日 - 1282年4月1日在位。.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八哈

阿爾-阿迪勒·怯的不花

阿爾-阿迪勒·怯的不花(الملك العادل زين الدين كتبغا بن عبد الله المنصورى التركى المغلى;),埃及伯海里王朝的蘇丹,由1294年12月-1296年11月在位。 他是伊兒汗國旭烈兀汗手下的衛拉特士兵,在第一次霍姆斯戰役中被擄至埃及,後來皈依伊斯蘭教,成為最高級埃米爾,後成為蘇丹。 在他統治時期,埃及和地中海東部的統治面臨的水和糧食短缺,經濟困難,造成許多人死亡的流行病,而他衛拉特人出身也是不受歡迎的原因。 他後來被叙利亞的埃米爾拉吉推翻。.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爾-阿迪勒·怯的不花

阿音札鲁特战役

阿音札鲁特战役(Battle of Ain Jalut, معركة عين جالوت),亦作艾因札鲁特战役,是1260年9月3日在巴勒斯坦北部进行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穆斯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和蒙古帝国军队,该战役以埃及军队全胜而告终,这也宣布蒙古帝国未能进一步向西侵略到非洲。 不過,马木留克王朝在這場戰爭中勝利的真正原因是1259年7月27日蒙哥大汗的去世,導致負責西征的旭烈兀率領蒙古軍主力回師爭奪汗位,而留下为数不多的蒙古軍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原先用於攻打西亞地區的軍隊,結果戰敗於马木留克王朝。 旭烈兀於1262年回到伊兒汗國後,並沒有率領其主力對马木留克王朝進行報復,這是因為他與金帳汗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別兒哥汗對1258年掠奪巴格達一事結仇,結果導致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兩汗國之間的激烈戰爭,使他再也沒有精力去顧及马木留克王朝。 马木留克蘇丹忽秃思的手下拜巴爾表現出色,但他向蘇丹請求以阿勒頗為封地,得不到,在回埃及途中殺死他,自立為第四代蘇丹。.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音札鲁特战役

阿魯渾

阿魯渾(,,),蒙古人,阿八哈之子,在1284年推翻叔父貼古迭兒,继任伊兒汗國的第四任君主。1284年8月11日至1291年3月10日在位。他在位時試圖阻止其汗國走向伊斯蘭化。.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魯渾

阿魯渾王朝

阿魯渾王朝,是十五世纪後期至十六世纪早期統治阿富汗南部和信德地區的突厥-蒙古小王朝。 他們宣稱源自伊兒汗國阿魯渾汗,該王朝分成兩支,均在十六世纪後期被蒙兀兒帝國所滅。 category:蒙古王朝 category:巴基斯坦歴史.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魯渾王朝

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約1219年-1266年),又譯阿里布哥,蒙古貴族,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幼子,根据《元史》,拖雷有十一子,正妻唆鲁禾帖尼生蒙哥(长子)、忽必烈(第四子)、旭烈兀(第六子)、阿里不哥(第七子)四子。也就是說,他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之弟。他们四人的生母都是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里不哥

阿拉加措特恩省

阿拉加措特恩省位於亞美尼亞東北,與首都葉里溫、-zh-hant:亞馬維爾; zh-hans:阿尔马维尔-省、科泰克省、洛里省、希拉克省等省份及喬治亞、土耳其相鄰。.

查看 伊兒汗國和阿拉加措特恩省

葉里溫

葉里溫(Yerevan)是西亚國家亞美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在西方有葉里萬(Erivan)、葉烈布尼(Erebuni)、葉烈溫(Ereun)、耶烈萬等多種稱呼。常見的名稱表記有「Erewan」、「Ayrivan」、「Erevan」等。 葉里溫人口約106万人(2004年統計)。主要產業為機械製造及金属工業、红葡萄酒及白兰地釀造、煙草製造等。(Hrazdan River)流經市內,北望著名的亞拉拉特山。若以文獻記載為準,該城是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都市之一。 埃里温的兹瓦尔特诺茨国际机场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的主要机场。于1949年开始运行,有轨电车则因为高昂的运营成本而被关闭。葉里溫地鐵共有一条线路,负责着全城的地铁交通。铁路方面,只有一条国际线路通往邻国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将亚美尼亚和伊朗直接连接的新铁路仍在建设中。当地的公共交通高度私有化,小巴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 埃里温共有250余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200余所,私有学校50所左右。此外,埃里温在苏维埃的统治下成为了科学研究的主要中心。医疗方面,埃里温的数家医院通过现代技术改善了自己并开始提供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服务,利克沃尔(Liqvor)制药厂是亚美尼亚最大的药品生产商。能源方面,赫拉兹丹河附近建立了数座水力发电厂,当地还建有一些火力发电厂。互联网方面,亚美尼亚的3家移动电话服务商均位于埃尔温,许多中小企业也参与了互联网服务。.

查看 伊兒汗國和葉里溫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古帝国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戰爭爆發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當時雄踞中亞的花剌子模沙朝的國境面積相當於印度次大陸的大小。 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沙朝」並非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計劃。《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曾經寫信給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阿拉烏丁·摩訶末蘇丹,以平等溫和的用詞之禮問候摩訶末,成吉思汗口述:“摩訶末可汗你統治日落地方,我統治日升地方”,言明且以貿易和文化交流,興盛彼此。當時成吉思汗方與西夏言和、正與他眼中的世仇也是強敵的金朝交戰於滿洲及華北。西方有研究學者認為,土庫曼與其他遊牧民族,彼此多少皆有血緣姻親關係,因此只要貿易順利,在尊重政治及文化的自主性之慣例下,至多納為附庸。該研究也分析,甚至在蒙古侵略中原時,就其觀點視之,早先遊牧民族侵略金朝、宋朝都會有流血事端,花剌子模原本不會有這樣的遺憾出現。Nicolle, David.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國家列表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帝國、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自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這是蒙古統治者、蒙古國家和自治區的列表。.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古國家列表

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國,簡稱四大汗國,是對蒙古帝國及其分裂后存在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蒙古汗國的合稱。.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蒙古突襲巴勒斯坦主要於1260年及1300年發生,是蒙古入侵敘利亞取得暫時勝利後的進一步軍事行動,當時十字軍運動已趨於結束。蒙古人每次成功入侵敘利亞後,就會有歷時數個月的侵掠巴勒斯坦行動,最南甚至到達加沙。 侵掠巴勒斯坦的兵力--佔蒙古大軍的一小部份,延續劫掠、殺人及破壞。兩次侵掠中,蒙古人似乎無意把巴勒斯坦納入蒙古政權的管治範圍內,蒙古入侵敘利亞數個月後,從埃及反攻的馬木留克軍--遇到少許抵抗就奪回了敘利亞。.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蒙古汗国列表

蒙古汗國列表如下.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古汗国列表

蒙哥

蒙哥汗(,),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後一個受普遍承認的大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由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长大。1251年7月1日登基,在位8年零2个月。其间长期主持对南宋、大理的战争,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桓肃皇帝 。.

查看 伊兒汗國和蒙哥

那海

那海(;),別兒哥的侄孫,朮赤的土斡耳之子塔塔兒之子。那海的妻子阿刺忽是基督徒。 他统领一個萬人軍團;同時,他也有他的個人宮廷衛隊。他的軍團由居住在烏拉爾河的曼吉特人和諾蓋人組成,他們兩部自別一部,另成單位。後來的諾蓋汗國由他們組成。說他是拔都的兄弟。他是諾蓋汗國曼吉特人的可汗,他曾經在1262於高加索的傑爾賓特與伊兒汗國作戰,不勝,在1266年,又於高加索作戰,被射瞎一眼。 他的領地大約在第聂伯河與多瑙河下游一帶(包括加里西亞,奧塞梯與羅馬尼亞一帶)。1287年,那海聲稱拔都曾授予他特殊爵位,他後來成為多瑙河下游統治者,並處理埃及和拜占庭關係。他曾干預巴爾幹事務。後來拜占庭了解蒙古的重要,皇帝米海尔八世曾把他的私生女歐菲柔細訥(Euphrosyne Palaeologina)嫁給他。忙哥帖木兒死,脫脫蒙哥即位,西方人將兩者並列,形成二元政府。西方史料稱那海為皇帝,埃及人稱他為國王,俄羅斯人稱為沙皇。叫他是白帐汗国王子。他在1265-1285年多次對東歐用兵,他在1285年入侵匈牙利,1286年入侵波蘭的加里西亞,這汗國在北高加索至第聶伯河。他经常发兵巴尔干与波兰使保加利亚成为属国。 後來脫脫即位,對他不滿,1297年那海與脫脫在顿河附近開戰,脫脫戰敗。那海在脫脫退往萨莱时,沒有繼續進逼,1299年於第聂伯河附近的波塔瓦再次開戰,脫脫勝利,脫脫軍中一名俄羅斯士兵追斬那海,那海的兒子試圖繼位,但也被打敗。 其中一個兒子恰卡逃亡到巴什基爾人那裡,後逃亡到阿蘭,再前往保加利亞,恰卡是保加利亚的一位君主。但保加利亞原王斯維托斯拉夫向脫脫稱臣。於1301年把恰卡交出,恰卡被處死。.

查看 伊兒汗國和那海

脫古思可敦

脫古思可敦是蒙古克烈族公主,生於13世紀,本嫁予拖雷,後因拖雷在成婚前死去,就按照蒙古習俗嫁旭烈兀為妻。 脫古思可敦以隨旭烈兀軍隊出征聞名。在1258年的巴格達之戰,蒙古軍屠殺了數以萬計的當地人民,但由於她信奉景教的關係,基督徒才能免難。 由於疼愛脫古思可敦,儘管旭烈兀信仰彌勒佛,他對基督教亦抱友善的態度,所以脫古思可敦也被教廷視為基督教的恩人。當蒙古人派遣使節到歐洲時,他們亦會提及脫古思可敦信奉基督教,聲稱她和唆魯禾帖尼是傳說中祭司王約翰的後代,以令外交過程更見順利。 脫古思可敦死於1265年,與旭烈兀同年。他們的兒子阿八哈於旭烈兀死後繼承其王位。.

查看 伊兒汗國和脫古思可敦

脫合帖木兒

脫合帖木兒(Togha Temür,?-約1352年)是蒙古裔人,14世紀伊兒汗國分裂後,他因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而被推舉為汗(合撒儿后人),在今伊朗東部建立脫合帖木兒王朝。 Category:伊朗君主 Category:蒙古君主.

查看 伊兒汗國和脫合帖木兒

金哀宗

金哀宗完颜守緒(),金朝第九位皇帝(1224年1月15日—1234年2月9日在位),女真名寧甲速。哀宗在位10年,国破后自缢而死,终年37岁。.

查看 伊兒汗國和金哀宗

雅巴拉哈三世

雅巴拉哈三世(Yaballaha III,1245年-1317年11月13日)是東方亞述教會大公牧首,任期由1281年11月2日直至去世。.

查看 伊兒汗國和雅巴拉哈三世

雅克·德·莫莱

雅克·德·莫莱(法文:Jacques de Molay,)圣殿骑士团第二十三任、亦为最后一任大团长。于公元1292年4月20日开始担任大团长一职直至1312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宣布解散骑士团, Catholic Encyclopedia 。因其身为最后一任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在历史上与圣殿骑士团的创始人雨果·德·帕英齐名。1307年法王腓力四世在法国逮捕雅克·德·莫莱及众多其他圣殿骑士团成员。雅克·德·莫莱在狱中不堪酷刑而认罪,后又将认罪推翻。1314年3月在巴黎塞纳河上的小岛被腓力四世处以火刑。.

查看 伊兒汗國和雅克·德·莫莱

速来蛮

速来蛮(Suleiman),蒙古人,旭烈兀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四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于1339年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速来蛮,第二年击败大哈散,札剌亦儿王朝取代报达(巴格达)的可汗只罕帖木儿,速来蛮成为伊兒汗國西部唯一的旭烈兀家族可汗。1343年,小哈散被谋杀,汗國内讧,速来蛮请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干涉,结果失去汗位。.

查看 伊兒汗國和速来蛮

揑兀魯思

揑兀魯思(Nawrūz;),13世紀伊兒汗國權臣,他是阿兒渾阿加之子。他是穆斯林,被拉班·扫马和雅巴拉哈三世形容為景教的兇猛敵人。 在1289-90年,他進行反伊兒汗阿魯渾的叛亂,但被打敗,逃亡到河中加入海都集團。 在1295年,合贊在揑兀鲁思幫助下從拜都手中奪得大櫂,並接受伊斯蘭教。但在1297年5月,揑兀鲁思和他的支持者被指叛亂,合贊指揮呼羅珊地區的軍隊攻打揑兀鲁思,在內沙布爾附近打敗了他。揑兀鲁思逃到赫拉特的卡爾提德王朝避難,但國王法克爾·丁把他交回合贊,他在8月13日被處決。.

查看 伊兒汗國和揑兀魯思

梅尔夫

梅尔夫(Merv),古称木鹿、蒙奇、马鲁、麻里兀、马兰等,是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一个古代绿洲城市。梅尔夫古城在撒马儿罕和巴格达之间(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市附近),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1999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伊兒汗國和梅尔夫

梅蘇德二世

梅蘇德二世(阿拉伯語:غياث الدين مسعود بن كيكاوس、Ghīyāth al-Dīn Mas'ūd bin Kaykā'ūs)在1284年至1308年間兩度出任塞爾柱魯姆蘇丹國蘇丹。他是蒙古人的附庸,不能行使實權。歷史並沒有交代他的最後命運。 他是凱考斯二世(Kaykaus II)的長子,年輕時曾在克里米亞流亡,也在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生活過一段時間。1280年,他作為王位顗覦者在安那托利亞現身。1284年,新任的伊兒汗國蘇丹貼古迭兒廢黜及處死了凱霍斯魯三世(Kaykhusraw III),以梅蘇德二世取代其位。貼古迭兒的繼任者阿魯渾將塞爾柱的土地分割,將科尼亞(Konya)及蘇丹國的西半部賜給凱霍斯魯三世的兩名兒子。梅蘇德二世起兵進犯,殺死兩人,在1286年攻佔科尼亞。 他對一些土耳其公國發動了多次戰爭,經常都代表蒙古人,甚至有蒙古軍隊的參與。當中最著名的是1286年對蓋爾米揚(Germiyan)的遠征。蓋爾米揚是一個好戰的部族,可能是庫爾德人及土庫曼人的祖先。梅蘇德二世在維齊爾及政治家薩希卜·阿塔(Sâhib Ata)的陪同下發動戰爭。蓋爾米揚雖然不能取得甚麼勝利,但機動性強的蓋爾米揚仍能在區內保留一支重要的軍隊。梅蘇德二世及其蒙古盟友同樣對嘎勒莽帝國(Karamanoğlu)及艾休雷夫魯(Eşrefoğlu)發動了類似的徒勞遠征。 1297年,當時正處於陰謀詭計及叛亂對抗伊兒汗國頻生的環境。蒙古官員及土庫曼的權勢都牽涉在內。倒楣的梅蘇德二世都被捲入一場對抗伊兒汗國的陰謀,梅蘇德二世被褫奪王位及被幽禁在大不里士。他被凱庫巴德三世取代,凱庫巴德三世很快就被捲入另一宗相似的陰謀裡,終被合贊處決。梅蘇德二世得以在1303年重新執政。 約1306年,梅蘇德二世在歷史文獻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查看 伊兒汗國和梅蘇德二世

波剌黑·哈只卜

波剌黑·哈只卜(Baraq Hajib;),克爾曼王朝國王。這個國家是西遼亡國後,一个西辽人到花剌子模被蘇丹收容,留在克爾曼(今伊朗境内)一帶建立的國家。 穆斯林編年記說他最早信仰密教,後成為穆斯林,這個國家與他在伊兒汗國時代繼續生存,蒙古人授他庫魯汗名號,但是在完者都時代(1306年)徹底解散,再也沒有契丹人,他們成為穆斯林。 category:中亞 category:西辽人.

查看 伊兒汗國和波剌黑·哈只卜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查看 伊兒汗國和波斯

法國-蒙古同盟

在第13世纪,法蘭克的十字軍和蒙古帝国曾數次嘗試建立法國-蒙古同盟以抗衡兩國共同的敌人--伊斯蘭哈里發國。在當時的時局上,此同盟的成立理據乃是十分明顯:鉴于蒙古皇室中存在许多有影响力的聶斯脫里派信徒,蒙古人已经對基督教感到有所同情; 黎凡特十字军国和位於西欧洲的法蘭克人開始對接受東方的援助持有開放態度,其中是因為传奇神话中的祭司王約翰(一個來自東方且會在聖地協助十字軍的王)。穆斯林也是法蘭克人和蒙古人的共同的敌人。 然而,尽管几十年中不斷互相傳遞訊息和派遣使者交流以及送禮,這個時常建議成立的同盟卻从来没有取得成果。 歐洲人與蒙古人之間的聯繫可追溯至大約1220年,教皇和欧洲君主偶爾會聯繫蒙古的領導人(例如大汗),其後與受伊兒汗國統治的伊朗人聯絡尤其頻繁。通常兩方之間是西方勸喻蒙古改為信奉西方基督教,而蒙古人則希望西方降服於蒙古及進貢予蒙古。蒙古人在推进至亚洲各地時已经征服了许多基督教和穆斯林国家,破坏了穆斯林的阿拔斯王朝和阿尤布王朝。而接下来的几代蒙古人則在地區中與剩下的 埃及籍馬木留克穆斯林力量鬥爭。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的國王海屯一世在1247年降服於蒙古人,并鼓勵其他君主組成基督教-蒙古同盟,但只能够说服他的女婿(十字軍安條克公國的王子博希蒙德六世十字军国家的安提阿)。在1260年,博希蒙德六世亦降服於蒙古人。其他基督教领袖,如阿卡的十字军更不信任的蒙古人,認為蒙古人反而為地區中最大的威脅。阿卡的爵士因此与穆斯林馬木留克建立了個不尋常的被動同盟,令埃及馬木留克可以經阿卡的同意底下在1260年的阿音札魯特戰役而經過十字軍的領土以對抗和迎擊蒙古人。 Category:法国外交史 Category:蒙古帝國.

查看 伊兒汗國和法國-蒙古同盟

木撒

木撒(Musa),蒙古人,拜都之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一任君主。在阿儿巴被杀后两天后的4月12日,在巴格达城主阿里拥立下继承汗位,木撒只是阿里的傀儡。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进攻巴格达,木撒逃跑,阿里被杀。.

查看 伊兒汗國和木撒

最大帝國列表

以下是歷史上最大帝國的一些列表。.

查看 伊兒汗國和最大帝國列表

成吉思汗 蒼狼與白鹿IV

是日本光荣公司發行的遊戲軟件,是以蒙古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為中心的回合制戰略遊戲。同系列遊戲自1985年推出第一作起,共推出四作。本作為此系列的第四代,於1998年發售。1999年,推出該作的威力加強版(PK版)。.

查看 伊兒汗國和成吉思汗 蒼狼與白鹿IV

明里帖木儿

明里帖木儿(Melig-Temür,),阿里不哥之子。 1276年,随昔里吉反抗忽必烈,叛军内讧时,支持以撒里蛮(玉龙答失之子)为主取代昔里吉,昔里吉失败后投靠海都。大德十年(1306年),弃察八儿投降元朝海山。第二年正月,随安西王阿难答入朝大都。元成宗驾崩,伯岳吾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谋立阿难答为帝,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杀死阿忽台,废伯岳吾皇后。明里帖木儿和阿难答同党,对抗海山兄弟。明里帖木儿兵败,押到上都,与阿难答都被元武宗海山赐死。明里帖木儿的曾孙阿儿巴,继承伊利汗国(旭烈兀后王)不赛因的汗位。.

查看 伊兒汗國和明里帖木儿

海合都

海合都(,),又译乞合都,蒙古帝国人,阿八哈次子,阿魯渾之兄弟,伊兒汗國的第五任君主,1291年7月23日 -1295年3月24日 在位。在位时沉迷酒色,昏庸无能。.

查看 伊兒汗國和海合都

旭烈兀

旭烈兀(,名字意为“战士”,),蒙古人,伊儿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之兄。旭烈兀的军队大大拓展了蒙古帝国的西南疆界。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摧毁了伊斯兰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使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开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查看 伊兒汗國和旭烈兀

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繼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征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這次西征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查看 伊兒汗國和旭烈兀西征

撒迪别

撒迪别(Sati Beg),蒙古人,女性,完者都的女儿,不赛因的妹妹,伊兒汗國的第十三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大哈散拥立的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楚邦王朝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撒迪别为可汗。次年,小哈散改立速来蛮为可汗。撒迪别大约死于1345年前后。.

查看 伊兒汗國和撒迪别

拜占庭-蒙古联盟

拜占庭-蒙古联盟是13世紀末14世紀初拜占庭帝國和蒙古帝國間的同盟。欽察汗國經常和伊兒汗國彼此互相爭戰,而拜占庭則努力維持自身與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的關係。雙方經常交換禮物、進行軍事合作、聯姻。雙方的聯盟在14世紀中結束。.

查看 伊兒汗國和拜占庭-蒙古联盟

拜都

拜都(,),蒙古人,海合都之堂兄弟,旭烈兀第五子塔剌海的儿子,伊兒汗國的第六任君主。 1295年3月24日,海合都汗被亲穆斯林的蒙古贵族推翻并处决之后,拜都被强逼登上了汗位。对于政变集团来说,拜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容易控制的统治者。虽然拜都被要求表现出亲穆斯林的姿态,但事实上他本人非常热衷于基督教。他曾允许基督徒在他的斡耳朵内设立礼拜堂并曾经随身佩戴十字架。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却曾任命多位基督徒為官員。 在一次与合赞的会面中,拜都的随从们建议他除掉这位王子,但是拜都拒绝这样做。不久之后,在与由合赞领导的反对势力的内战中,拜都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战败。他试图经阿塞拜疆逃往格鲁吉亚,但仍被俘获,最终于1295年10月4日被合赞处死。.

查看 伊兒汗國和拜都

拉施德丁

拉施德丁(رشیدالدین فضل‌الله همدانی,Rashid-al-Din Hamadani,),伊兒汗國丞相,學者。出生在伊朗哈馬丹一個猶太人學者家中,後來改宗伊斯蘭教,歸附蒙古軍,30歲時,成為阿八哈汗的御醫。後被合贊汗委任為丞相。 他是《史集》(Jami al-Tawarikh)的作者,受合贊與完者都汗委託,撰寫一本世界歷史全書。他召集一個編輯同仁小組,成員有中國學者,克什米爾的喇嘛,一個蒙古人,一位法國天主教士,多位波斯人,編輯一本西至英格蘭,東至中國的世界大歷史,這一嘗試比歐洲超前五百年。 1316年,完者都去世,不赛因即汗位。拉施德丁受政敵指控向完者都投毒而获罪。1318年,70岁的拉施德丁與17岁的幼子同被腰斬,財產被沒收,直到權臣出班被處死後,才歸還財產。.

查看 伊兒汗國和拉施德丁

怯别

怯别(Kebek,),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四代大汗,1308或1309年在一次宴会上怯别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怯别暂时接管汗国,击败了力图复国的察八儿。1310年召集忽里台大会,推举哥哥也先不花为可汗。1320年,也先不花死后,弟弟怯别复位。怯别缓和了也先不花时代和元朝、伊利汗国的紧张关系,火州(今中国新疆吐鲁番)的亦都护臣服怯别,他在那黑沙不(今卡尔希)建立宫殿,1326年去世。.

查看 伊兒汗國和怯别

4月1日

4月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1天(闰年的第9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4天。.

查看 伊兒汗國和4月1日

亦称为 伊儿汗王朝,伊兒汗國君主列表。

突厥化蒙古人第一次霍姆斯戰役第二次霍姆斯戰役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米海尔八世纳西尔丁·图西羁縻花剌子模语花拉子模州莫扎法爾王朝聶古迭兒草原帝国西使記西辽馬木留克王朝設拉子魯姆蘇丹國谢赫·大哈散王公谢赫·乌畏思貼古迭兒麻合马胡达费林桥阿塞拜疆族阿富汗历史阿富汗君主列表阿儿巴阿八哈阿爾-阿迪勒·怯的不花阿音札鲁特战役阿魯渾阿魯渾王朝阿里不哥阿拉加措特恩省葉里溫蒙古帝国蒙古征服花剌子模蒙古國家列表蒙古四大汗国蒙古突袭巴勒斯坦蒙古汗国列表蒙哥那海脫古思可敦脫合帖木兒金哀宗雅巴拉哈三世雅克·德·莫莱速来蛮揑兀魯思梅尔夫梅蘇德二世波剌黑·哈只卜波斯法國-蒙古同盟木撒最大帝國列表成吉思汗 蒼狼與白鹿IV明里帖木儿海合都旭烈兀旭烈兀西征撒迪别拜占庭-蒙古联盟拜都拉施德丁怯别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