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指数 亭

亭可以指:.

109 关系: 博雅山莊卑南上圳大稻埕大風坳 (畢拿山)大清水運動公園天愛苑好運中心妙相亭塔子雲亭定慧寺 (香港)家維邨宋朝建筑富乐山小西湖 (香港)射戟台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上海大观园不見天街中山紀念公園中山桥 (兰州)中國園林中国爵位中正公園 (龜山區)东汉官制三角花園三支香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康寧道公園张天骥彭福公園便亭後院侗族保羅·彼特尼保留皇后碼頭事件圆明园䃟石灣 (北大嶼山)周朝官制呂氏祖師廟八角亭光化亭园冶围柱式建筑獅子亭碧湖公園福民花園秦朝官制立园無雙譜 (2015年電視劇)牛池灣公園...盔顶白石角海濱長廊白鹤泉花墟公園銀禧花園芙蓉堂荷李活道公園華士古達嘉馬花園非建築結構物顯田遊樂場西灣山 (西貢區)西高山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香港郊野公園駿業街遊樂場觀景山骊山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識名園象山公園賞雪 (日本)鳳德邨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鹿巢山黃瑜舊社公園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興田邨蓮座山觀音寺索道蔡襄金獅花園長祥宮長洲關公忠義亭苏小小老襯亭虎豹兒童遊樂場Kiosk柴山自然公園樂群街公園正陽寺武吉巴督市鎮公園歌和老街公園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的閱書報室澳門郊野公園木柵公園月華街望安島最勝臺明十三陵是樂園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新竹縣湖口鄉信勢國民小學新町老街旭輝臺攒尖顶打水灣碼頭手水舍怡園遊樂場景賢里 扩展索引 (59 更多) »

博雅山莊

博雅山莊亦稱渭濱城(Wai Bun Castle),位於香港沙田區大圍城門河河畔,鄰近美城苑,是一座休憩遊樂公園場地。.

新!!: 亭和博雅山莊 · 查看更多 »

卑南上圳

卑南上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境內的灌溉水圳系統,因该鄉另有一座灌溉水圳系統名為「卑南大圳」,為區隔兩者而得名「卑南上圳」,水圳目前由臺東農田水利會卑南工作站進行維護與管理。.

新!!: 亭和卑南上圳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亭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大風坳 (畢拿山)

大風坳(英文:Quarry Gap or (Tai Fung Au)),又稱鰂魚涌坳,是香港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東部大潭以北、鰂魚涌以南,畢拿山與柏架山之間。該坳有柏架山道途經,也是港島徑第五段及第六段的交接處,大風坳作為兩段港島徑的交接處,設有洗手間、遊樂設施和燒烤場、涼亭等郊野設施。 File:quarrygappanorama.JPG|大風坳全景圖.

新!!: 亭和大風坳 (畢拿山) · 查看更多 »

大清水運動公園

大清水運動公園為新北市土城區內的一座小型山區公園,位於明德路一段及永豐路之間。.

新!!: 亭和大清水運動公園 · 查看更多 »

天愛苑

天愛苑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建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於1993年落成,屬第14期丙及第14期丁出售居屋,共有2幢樓宇,1,216個單位,首次推出時售價為455,300 - 813,100港元。.

新!!: 亭和天愛苑 · 查看更多 »

好運中心

好運中心(英文:Lucky Plaza)位於沙田市中心橫壆街1-15號,於1983年至1984年分階段入伙。由華懋集團和新鴻基地產共同發展,因此建築用料及設計較同一時期的華懋樓宇較佳。好運中心鄰近新城市廣場及沙田公園,並且有有蓋天橋連接沙田中心及瀝源邨。好運中心可分為商場及住宅兩部份,地下為銀行,茶餐廳及停車場,2樓為停車場,3樓為各種小型商店及百佳超級廣場。現時的管理公司為富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新!!: 亭和好運中心 · 查看更多 »

妙相亭塔

妙相亭塔位于中國北京市北海公园西北角阐福寺西侧的一座八角攒尖顶的亭中。 此塔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亭子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称“妙相亭”,是为护塔而建。 石塔的基座是十六角形的须弥座,下枋上雕有海浪和假山石,上访上雕有缠枝西番莲,束腰中有二龙戏珠和云文图案。塔身的每面各线雕一位罗汉像,每位罗汉的上方镌刻着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御制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赞》。塔身上有塔檐,檐下雕有腾龙,眼角各雕一狮子头。塔檐顶上有一层须弥座,上面雕有双龙戏珠和宝相花等图案。须弥座上方又有一层檐,外形象一顶唐僧的毗卢帽。塔檐顶上的塔刹是一座小型的覆钵式塔。 石塔上的十六罗汉像是五代时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真迹原藏于杭州孤山的圣因寺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皇帝在第二次南巡时看到了这十六幅罗汉像,他根据梵经改正了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并题写赞文。后来杭州孤山圣因寺住持僧明水募资,将五代时贯休和尚画的十六罗汉相临摹成石刻,並诏令建塔,把十六罗汉像镶于塔身。 category:北京的塔 category:清朝的塔 category:亭阁式塔 category:北海公园.

新!!: 亭和妙相亭塔 · 查看更多 »

子雲亭

子雲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西山,西汉文学家杨雄之书亭。因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雲亭”而名扬天下。 原亭为茅庐,因其简陋早已荡然无存。后人为纪念杨雄,为之建造七层仿古亭,并置其塑像于亭前以示纪念。.

新!!: 亭和子雲亭 · 查看更多 »

定慧寺 (香港)

定慧寺,又稱定慧禪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馬窩村,建立於1923年,是大埔區內最早建立的佛寺。.

新!!: 亭和定慧寺 (香港) · 查看更多 »

家維邨

是香港的一個房協綜合性屋邨,包括了甲類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樓宇,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及管理,由何顯毅建築工程師樓,地產發展顧問有限公司設計。位於九龍紅磡佛光街1A-7號、馬頭圍道44-48號、差館里8-12號。邨名取自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張有權的筆名「家維」。.

新!!: 亭和家維邨 · 查看更多 »

宋朝建筑

宋代建築,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時期,於北宋及南宋境內的建築,一如以往的朝代,繼承著前朝的建築傳統。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碩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層数增多,更出現了不规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築物的類型多樣,其中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由於注重意境的園林設計特意追求把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的意境,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從大木作衍生的小木作專事精細木件加工,追求建築細部刻畫,往往會製作以3厘米為材的斗拱,建築風格變得纖巧秀麗,柔弱纖秀,曲線柔和,注重裝飾,華麗而繁細。郭黛姮,2003年(第一章·緒論)建築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不像唐代渾厚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柔的感覺。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櫺、樑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 建築群的佈局變化多端,既有單一軸線的建築群,又有多條軸線的建築群,還有十字軸線的建築群。建築物高低有序,層次分明,寺院在層層殿堂平面推展,時而十字工字,時而凹字凸字,或作曲尺,圓形圓弧亦非罕見,當中穿插高閣,時常出現雙閣對峙,三閣鼎立。形象多變,遠勝前朝。 數千年來,建築智慧多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但關於建築的文獻亦早已存在,在傳世的中國畫中描繪的建築物也讓歷史學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築的配搭。宋朝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為後世朝代的建築提供了可靠依據。另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建築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以掌管宮室建築,使建築技術的傳承更加系統。為明朝的《營造法式》與清朝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奠定了基礎。 宋朝在經濟活動、農業、文化、都市化與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發展。盛唐年間的人口最高達7500万,而宋代人口卻由初年的約5840万增加到的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15776萬。大部分的宋代政治性城市都發展為經濟中心,譬如汴京與臨安。建築方式打破了之前的裡坊制,而轉變為坊巷制,擺脫了裡坊圍牆的限制,容許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業活動不再受到時間約束。各地遍布驛站、商店和中國戲曲舞台——勾欄。社會開始出現官商合流,經濟活動空前蓬勃,商業建築盛極一時。農業方面,土地開墾面積(高达7.0亿亩)與畝產量皆為唐代最高值的兩倍。華北地區的鐵產量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曾高達12.7萬噸左右。造船業方面,能夠製造運載1536噸貨物和裝載500—600人的船隻。人民生活富庶,追求享受的風氣蔓延,皇室、官員、文人、富商爭相建造園林。 文化方面,理學、文學和藝術都有較大的發展。自北宋起,儒學與佛教復興,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興建。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標誌了史學的發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籌辦官學,地方民間也大量舉辦學校,城鄉書院林立。當時著名的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

新!!: 亭和宋朝建筑 · 查看更多 »

富乐山

富乐山,又称东山、旗山,是位于是四川省绵阳市的一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从1987年开始兴建,以再三国故事为主题、多处园林建筑相结合的大型公园。.

新!!: 亭和富乐山 · 查看更多 »

小西湖 (香港)

小西湖(Siu Sai Wu)位於香港九龍的九龍塘之筆架山的筆架山道、歌和老街及龍翔道之間。 小西湖是水務署所建築的人造蓄水池,水深約20英尺,它的儲水主要供九龍塘區淋花及沖廁之用,並開設了一條地下水道連通尖沙嘴火車站。它共有高低等兩個湖泊,驟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景致,因而得名。 南華體育會遊藝部在1937年11月14日(星期日)舉辦「小西湖旅行團」,人數高達50人,當日上午9時45分在香港島統一碼頭出發,每人收費港幣2毫,提供野餐午膳,加插民眾識詠口琴表演及遊戲,下午3時半回程。 九龍的童軍在1939年8月25日至8月27日,連續3天在此處舉行「九龍童子軍第一次大露營」,共有18團參加。 1960年代前,此地是香港的中學及小學舉辦學生集體旅行的熱門選擇之一。在那時的暑假,由於天氣炎熱,吸引許多貧家小童到此處嬉水,部分冒失的泳客常在此地喪命,直至1961年已累計超過百人溺斃,香港政府在1961年7月在四周築起高約8英尺的鐵絲網圍牆,杜絕遊客進入參觀。 小西湖亦指1970年代前期,上述蓄水池附近的貧民窟,當年被稱為「小西湖寮屋」(Siu Sai Wu Huts)。目前,於九龍觀塘翠屏道13號的香港歷史檔案大樓裡,仍保存有70年代,香港政府把那些寮屋居民遷徒到觀塘的秀茂坪徙置區(現在的秀茂坪邨)的書信函件,供香港市民借閱參考。 1972年,該蓄水池停用,目前已經不屬於水務署所管轄,該湖從此空置至今。.

新!!: 亭和小西湖 (香港) · 查看更多 »

射戟台

射戟台現在江蘇省沛縣文化館院裡西側,是一座由有六個木柱支撐柱的亭子,底下有古人踩踏圓形古石板,直徑122釐米,厚12釐。 上方有木板匾額,匾額上書有鎏金字的 「 射戟台 」 。亭柱兩側書有沛縣籍書法理論家馮亦吾題寫的對聯:「一弦飛矢鳴畫戟 十萬雄兵卸征衣 」。 亭內有刻著「射戟台 」的石碑和一圓形石盤,石盤上面隱約可見漢末名將呂布的足跡。 Category:沛縣.

新!!: 亭和射戟台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Junk Bay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y)是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西南部魔鬼山和照鏡環山東麓的一個墳場,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管理。墳場內的先人有土葬,但是多數是火葬的骨灰。 九龍觀塘區的油塘是車輛通往該墳場唯一的出入口。墳場在清明節、重陽節正日,所有車輛由早上5:30到晚上8:00禁止駛入,(即使當日墳場提早開放,車輛亦須於5:30前離開),巴士也不提供服務。掃墓人士都要步行上山。.

新!!: 亭和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 查看更多 »

上海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是根据中国清代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描写设计而成的大型仿古园林建筑群,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海五星级公园,位于上海青浦区青商公路701号,淀山湖西侧,距离上海市区65公里,占地135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原称--风景游览区,1991年改称上海大观园,占地也扩大到1500亩。.

新!!: 亭和上海大观园 · 查看更多 »

不見天街

不見天街是台灣其中一個道路特色。因為道路被雨棚蓋住,看不到天空而得名。因為台灣某些地區夏季多雨多日照;冬季風沙極大,所以才有這種道路特色。算是亭仔腳(騎樓)的一種延伸。.

新!!: 亭和不見天街 · 查看更多 »

中山紀念公園

中山紀念公園(Sun Yat Sen Memorial Park)位於香港香港島西營盤海傍,地處東邊街北和干諾道旁,鄰近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出口。公園的大草坪矗立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的紀念雕像。公園於2008年5月至12月至2010年6月25日期間關閉重新興建(工程期間,西區公園體育館維持開放,體育館其後更改名稱為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全部工程於2011年竣工,重新開放。.

新!!: 亭和中山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中山桥 (兰州)

中山桥,旧名第一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钢桁架桥,坐落在白塔山下,横跨黄河两岸,是兰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地标之一。于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开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侵华日军的轰炸,将原先橘红色的桥体改涂成了铅灰色,并保持至今。 1954年4月1日,中国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盖拱型钢梁,以增加桥梁的强度和荷载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加固,共投资500万元,维修工程结束后,这座黄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桥成为一座步行桥。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桥被列入“兰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将中山桥列入其中。.

新!!: 亭和中山桥 (兰州) · 查看更多 »

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是中國建築的特色之一。廣義上,園林意指在人工建築出來的環境中模擬自然景物,範圍相當廣,小至盆栽的植種,大至池水與假山的布景。中國園林的重點則在於造景的巧妙,如何模擬自然而不落痕跡;如何將有心安排的布局與藝術性的意境搭配一起;如何將理水方式、石、亭、盆栽、林、窗、門一一運用,並搭配季節變化和當地建材、民俗風情、和主人的個性特色等,都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中國園林藝術集建築、書畫、雕刻、文學、園藝等藝術於一身,是中國美學的楷模,反映出中國人深邃的哲理思辨及對生活的追求。东方園林與西亞、歐洲園林並稱為世界三大造園系統,其中屬於皇家園林的承德避暑山莊和頤和園,以及屬於私家園林的多個蘇州古典園林,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見其地位之重要。中國園林亦影響了其他建築,建築師會取用中國園林的元素,如月門等。 中国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此外,还有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公共园林等。.

新!!: 亭和中國園林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亭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中正公園 (龜山區)

中正公園是位於臺灣桃園市龜山區的一座公園,位於陸光三村、精忠五村旁,自強北路與南崁溪交界處,為龜山區最早開闢的公園。 公園包括涼亭、步道等設施外,尚有一巨大烏龜塑像坐鎮園中,象徵龜山區,為公園的一大特色,因此中正公園又被當地人暱稱作『烏龜公園』。 分類:龜山區 分類:桃園市公園.

新!!: 亭和中正公園 (龜山區) · 查看更多 »

东汉官制

东汉的建立,是西汉旧皇族藉着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结果。所以东汉的官制基本上沿襲了西汉的制度,官名也没有多少改变。与西汉比较,东汉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加强皇帝权力,不设丞相(东汉末年董卓任相国、曹操任丞相是特例),削弱三公的权力;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

新!!: 亭和东汉官制 · 查看更多 »

三角花園

三角花園(Amigos do Jardim Triângulo)是位于澳門關閘馬路、黑沙環馬路和關閘橫路之間的小公园,呈三角形。其葡文名稱內的「Amigos」可解釋為朋友。公園中有一小涼亭,2004年改建後,去除環繞著公園的木蘺芭,而成為開放式公園,公園內增設鵝卵石小路與小部分健身設施。 因為該區人口密集,這裡成為附近眾多中年居民下棋、自發演唱粵曲等活動;澳門回歸後的多次遊行亦皆以此作起點。.

新!!: 亭和三角花園 · 查看更多 »

三支香

三支香(又稱青衣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新界青衣南部,由一排三個峰組成,海拔333.99米。。長青隧道和南灣隧道均穿越山下,連接青衣的東西部。.

新!!: 亭和三支香 · 查看更多 »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英文: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Kowloon,原名:King George's Field)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九龍官涌一帶,位置為佐敦道以南,廣東道以東,港景峰及官涌市政大廈以北及上海街以西。鄰近西南面有私人屋苑The Austin及港鐵柯士甸站。.

新!!: 亭和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康寧道公園

康寧道公園(Hong Ning Road Park)是香港一個公園,位於九龍觀塘康寧道及協和街,分為一期及二期,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康寧道公園前身為臨時房屋區,臨屋區拆卸後獲政府重建成一個以中國傳統特色庭園設計的公園,設有一個小型瀑布、兩個人工湖、兩條小橋和多個中式涼亭。.

新!!: 亭和康寧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张天骥

张天骥(1040年—?),字圣涂,北宋人,自号云龙山人,又称张山人,满腹才华,却不愿意做官,醉心于道家修身养性之术,隐居徐州云龙山西麓黄茅冈,以躬耕自资,奉养父母。他养了两只鹤,在云龙山顶建一茅亭,天天以训鹤为事。张天骥也是当时徐州知州苏轼的好友。 Z张.

新!!: 亭和张天骥 · 查看更多 »

彭福公園

彭福公園(英文:Penfold Park)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馬場跑道內圍中央,佔地逾20英畝,由香港賽馬會撥款興建,於1978年落成,以香港賽馬會首任總經理彭福將軍為命名機構公園。彭福公園為不少雀鳥棲息的地方,根據觀鳥人士所提供的資料,有逾67種野鳥在此棲息。.

新!!: 亭和彭福公園 · 查看更多 »

便亭

Kiosk(کوشک / kušk;köşk),中文譯作便亭,是源自地中海沿岸的一種無人值守的亭狀簡易建築物。語源出自中古波斯語kōšk,現已成為英語等歐系語言的詞彙之一。便亭由最初的觀賞功能,逐漸發展成具有交互性能的信息服務站,為路人和遊客提供各種便利,這種功能的便亭也被翻譯為販售亭。 著名的便亭地標有哈佛廣場地鐵站便亭 (Harvard Square Subway Kiosk) 等。.

新!!: 亭和便亭 · 查看更多 »

後院

後院,是位於房子後方的庭院,常見於西方世界的郊區發展。.

新!!: 亭和後院 · 查看更多 »

侗族

侗族(侗語作Gaeml, )英语翻译为Gam或者Kam。说侗语(Kames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新!!: 亭和侗族 · 查看更多 »

保羅·彼特尼

保羅·彼特尼(,)是一名英國演員,早年作品多是舞台劇,後因在漫威電影系列中扮演幻視一角而知名度大增。.

新!!: 亭和保羅·彼特尼 · 查看更多 »

保留皇后碼頭事件

2007年保留皇后碼頭事件,源自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將愛丁堡廣場建築群之一的皇后碼頭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雖然政府聲明把皇后碼頭拆卸後會另覓地方重建,但此舉引發香港部份民間團體不滿,認為是摧毀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並認為把皇后碼頭遷他處,本身的重要性大減,公共空間亦遭消滅。本土保育組織本土行動策劃一連串論壇、靜坐和絕食阻止皇后碼頭拆卸,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這次事件可視為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的延伸。.

新!!: 亭和保留皇后碼頭事件 · 查看更多 »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1860年,圆明园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现時仅存遗址。在中國政府成立圆明圆管理处后开始实施保护与利用。於1979年將其列入為文物保护单位,於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圆明园遗址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08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开放了全园的4/5。.

新!!: 亭和圆明园 · 查看更多 »

䃟石灣 (北大嶼山)

石灣是香港一個海灣,位於大嶼山西南部,沙螺灣與深屈灣之間,背靠彌勒山,面向龍鼓水道。 䃟石灣的沿岸有一條筆直的海灘,有數條溪澗的出海口,東端有一涼亭和公眾碼頭。碼頭以西為夾雜小石的沙灘,以東則為石灘,有數個海蝕洞。 䃟石灣近東澳古道一帶有一同名鄉村,並有一些嘉道理農業輔助會(K.A.A.A.,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前身)的建築和廢棄豬場。從䃟石灣走向沙螺灣,便開始感受到香港國際機場所帶來的噪音。 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在香港的著陸點,位於䃟石灣和沙螺灣之間的一個海岬。受到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經濟衰退,失業指數向上,政府及社會均希望利用十大基建創造就業。䃟石灣對出海面現正大興土木,寧靜不再。不過受港珠澳大橋影響較大的應是沙螺灣,因為大橋距離該地較近。 File:San Shek Wan, Lantau North 1.jpg|䃟石灣碼頭 File:San Shek Wan, Lantau North 4.jpg|洶湧的海浪和海蝕洞 File:San Shek Wan, Lantau North 5.jpg|沙灘旁的村屋和農地 File:San Shek Wan, Lantau North 6.jpg|䃟石灣和䃟石灣碼頭 File:San Shek Wan, Lantau North 7.jpg|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的建築.

新!!: 亭和䃟石灣 (北大嶼山) · 查看更多 »

周朝官制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新!!: 亭和周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呂氏祖師廟

呂氏祖師廟(泰語:ศาลาฤๅษี เขาสามมุข;英語:Khao Sam Muk Ruesi Hall)仍一間供奉位於泰國靈修穩士呂氏祖師(ฤๅษี)的祠堂,位於泰國中部春武里府,,春武里直轄縣(เมืองชลบุรี;Muang Chon Buri),盛素區(แสนสุข;Saen Suk),瓏考三挽路(ถนน รอบเขาสามมุข;Rob Khao Sam Muk Road),離北部海岸300公呎處。其座標:北緯13.306389度;東經100.906999度。.

新!!: 亭和呂氏祖師廟 · 查看更多 »

八角亭

八角亭可以指:.

新!!: 亭和八角亭 · 查看更多 »

光化亭

光化亭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园内,音乐台以东。由华侨捐款,刘敦桢设计,福建蒋源成石厂建造,1931年建成。光化亭是一座仿木结构的重檐八角亭,主要部件全部用花岗石雕成。2006年作为中山陵附属建筑成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亭和光化亭 · 查看更多 »

园冶

《园冶》,园林专著,明代计成著。书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刻印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后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三十年代時,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又在北京图书馆找到喜咏轩丛书(明代刻本《园冶》残卷),並将此二种版本和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所藏明代刻本对照、整理、注释,断句标点,于1932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刊行《园冶注释》,为目前各版本《园冶》的主要依据。 《园冶》在中国长期寂寂无名,只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女墙》中提到《园冶》一书,後來直到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才重新刊行了此书。 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园冶》的学者渐多。该书已经有英语和法语的全译本。.

新!!: 亭和园冶 · 查看更多 »

围柱式建筑

围柱式建筑(Peripteros,Περίπτερος)是一种用于描述被门廊和柱子环绕的古希腊或古罗马神殿样式。 围柱式建筑代表一种建筑类型,该类型建筑的内殿(Cella或naos)被列柱(或pteron)所包围,形成一个四边拱廊 (arcade或peristasis)。 它的引申义还表示建筑的周长,通常用于描述被柱子包围的矩形古典神殿的周长。 该词被频繁地在多立克柱式及其相关内容中使用。.

新!!: 亭和围柱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獅子亭

獅子亭是由國際獅子會分會撥款興建的涼亭,分佈香港和澳門各地。.

新!!: 亭和獅子亭 · 查看更多 »

碧湖公園

碧湖公園位於臺灣臺北市內湖區,即內湖盆地的北側,是以湖為主體的社區公園。地點大約為內湖路二段、內湖路二段103巷、環山路三段所圍起來的範圍,公園面積達16.3公頃,園內的內湖大埤面積約7公頃。內湖大埤本來為灌溉農田的蓄水池塘,由七星農田水利會管理,在1987年由於灌溉的需求下降,因此將內湖大埤興建為公園,改由台北市政府管理,在1989年完成湖邊綠化之後命名為碧湖公園,與距離2公里的大湖公園為內湖的雙璧。由臺北捷運內湖線文德站出站後,大約走10分鐘能夠到達。.

新!!: 亭和碧湖公園 · 查看更多 »

福民花園

福民花園(英文:Fuk Man Garden)是香港的一座船舶主題公園,位於新界西貢市福民路,佔地4,000平方米,於2012年6月2日開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亭和福民花園 · 查看更多 »

秦朝官制

国的政治制度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之后,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这些体系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的汉魏等朝延袭,其监察官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新!!: 亭和秦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立园

立园,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塘口,由當地旅美華僑謝維立於1926年建立的私家園林,並於1936年完工,為中西合併的風格,頗具特色。为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於1983年3月23日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與開平碉樓共同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中國國家AAAA級旅遊區,並入選「江門僑鄉新八景」。.

新!!: 亭和立园 · 查看更多 »

無雙譜 (2015年電視劇)

《無雙譜》(Under The Veil),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古裝神話電視劇,是由黎耀祥、黃宗澤、田蕊妮、黃浩然、郭羨妮及岑麗香領銜主演,並由龔嘉欣及李國麟聯合主演,監製為羅鎮岳。本劇翻拍自於1981年製作的同名電視劇《無雙譜》。此劇是郭羨妮在無綫電視服務16年的告別作。本劇雖由三段神話故事組成,但當中的情節並非獨立,而是互相穿插。 本劇為第1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中無綫電視所推介的19部劇集之一,2014中國國際影視展中無綫電視所推介的25部劇集之一、無綫海外業務及簡介2015‬所推介的17部劇集之一、2015香港國際影視展中無綫電視推介的11部劇集之一及第21届上海电视节中無綫電視推介的3部劇集之一,同時是無綫電視48週年台慶劇。.

新!!: 亭和無雙譜 (2015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牛池灣公園

牛池灣公園(英文:Ngau Chi Wan Park)是香港一個公園,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斧山豐盛街,佔地4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牛池灣公園前身為垃圾堆填區,1975年9月開始接收垃圾,預計兩年內將區內一個山谷填平,堆填區於1977年停用,及後荒廢多年。至2000年代,經環境保護署進行修復工程後,該址於2008年移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興建公園,當時計劃名稱為牛池灣遊樂場。公園耗資2億港元興建,於2009年8月落成啟用。 牛池灣公園依山而建,構成四個不同高度的平台。一個位於豐盛街東面,另外三個(高、中、低)位於該條街道的西面。位於東面的平台提供體育設施,包括草地射箭場和籃球場。 位於西面的平台公園的設施包括天然草地射箭場、室外展覽場、長者健身角、草本植物園、兒童遊樂場、涼亭、卵石步行徑、緩跑徑、中央草坪及籃球場等。而公園中央有一個名為「牛池」的水池,呼應牛池灣的地名來源。.

新!!: 亭和牛池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盔顶

顶是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其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在这一点上,盔顶和攒尖顶相同,所不同的是,盔顶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 南宋人所作的《宫苑图》(传为唐朝人所作)中就有盔顶建筑。现存最大的盔顶建筑是湖南的岳阳楼。.

新!!: 亭和盔顶 · 查看更多 »

白石角海濱長廊

白石角海濱長廊(英文:Pak Shek Kok Promenade)位於香港新界大埔白石角科學園路、創新路及科研路,由香港政府耗資兩千萬港元於2004年12月啟工興建,於2007年9月竣工,於2008年2月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白石角海濱長廊全長兩公里,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遊人可以沿途欣賞吐露港的風景,亦可以遠眺馬鞍山至八仙嶺的景色;其中單車徑連接沙田至大埔的單車徑。.

新!!: 亭和白石角海濱長廊 · 查看更多 »

白鹤泉

白鹤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之湘江河西岸一侧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为岳麓山重要观光点。该泉地处麓山寺观音阁右侧,临清风峡,曾为麓山寺僧侣和游人饮水之处,传说古代常有白鹤飞其上而得名。.

新!!: 亭和白鹤泉 · 查看更多 »

花墟公園

花墟公園 (英文:Fa Hui Park) 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又一村南面,正門面向界限街以及旺角大球場。由於深水埗區與油尖旺區以界限街爲分界線,花墟公園剛好座落在分界線邊上,與旺角核心地段更近,鄰近旺角東站,故香港市民一般都會把花墟公園當成旺角一部分,稱之爲「旺角花墟公園」,但政府官方文件一般會嚴格遵循法定分區分界線,將其稱爲「深水埗花墟公園」,二者實爲同一處地方。 花墟公園為界限街花墟鮮花批發市場及花墟村舊址,1955年11月1日花墟村發生大火,造成5死20餘傷,焚燬400餘間木屋,當局遂於1957年改建成現在的公園。公園佔地3.19公頃,低地設有4個排球場、3個籃球場及兩個硬地足球場、兒童遊樂場、休憩公園、涼亭、小食亭、盥洗室、更衣室等;高地保留著原始叢林,參天巨木間,更陳列了一門於該公園興建時發掘出的古炮。 每逢農曆新年前夕,花墟公園設有年宵市場,人流跟維多利亞公園相差不遠。.

新!!: 亭和花墟公園 · 查看更多 »

銀禧花園

銀禧花園(Jubilee Garden)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火炭樂景街2-18號,由長江實業和僑光置業合組的宜賓地產發展公司在1979年8月以3億8300萬從九廣鐵路局手中投得發展權連實益擁有權,由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是九廣鐵路第一個大型私人商住項目(但九鐵並非實益擁有人),也是沙田區一線藍籌屋苑之一,亦是火炭地區內龍頭盤之一。單位成交及放盤量較多,昔日以高尚住宅項目作為定位。物業大部分單位可享開揚沙田馬場景觀或九肚山山景。物業基座為港鐵東鐵綫何東樓車廠(主要用作維修及洗車的南廠),鄰近火炭站及馬場站。.

新!!: 亭和銀禧花園 · 查看更多 »

芙蓉堂

芙蓉堂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黃海南道之道府海州市,它是在公元1354年間修築「海州城」時修築作防火用途的蓄水庫,後來長出滿池荷花,使它的花香遠近知名,因而得名。 在15世紀期間,再修建一座名為凝香閣的樓亭供途人休息;在公元1526年,再建一座芙蓉堂,以一道橋樑與凝香閣相互連接。芙蓉堂使用33根花崗石枝柱支撐,樓頂為歇山式,富有朝鮮民族風格,高10.5公呎,建築面積幾百平方公呎,是北朝鮮境內唯一的水榭亭樓,它是海州八景之一,曾在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朝鮮稱:祖國解放戰爭)期間,被入侵的朝鮮半島的美國軍隊炸毀。 近期按原來樣貌被重建了,現時,凝香閣、芙蓉堂及布滿荷花的蓄水池被統稱為芙蓉堂,它是海州市的重點觀光地點。鄰近還有宣祖大王駐蹕紀績碑的古蹟。.

新!!: 亭和芙蓉堂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公園

--道公園(Hollywood Road Park)是一個中式設計的花園,於1990年興建,全日開放,免費入場,位於香港上環--,在水坑口街的西面。.

新!!: 亭和荷李活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Jardim de Vasco da Gama)位於澳門半島松山西南方山腳,北靠塔石體育館正門入口,位於得勝馬路、東望洋斜巷、東望洋街之間的一個面積細小的花園。.

新!!: 亭和華士古達嘉馬花園 · 查看更多 »

非建築結構物

非建築結構物(nonbuilding structures),簡稱結構物,是指那些不是設計來讓人類長久居住或活動的物體。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及机械工程師常用這個術詞,以明確地辨別那些非建築物的結構物。.

新!!: 亭和非建築結構物 · 查看更多 »

顯田遊樂場

顯田遊樂場(Hin Tin Playground),位處於香港新界沙田大圍車公廟路,是康文署轄下的遊樂場,於1993年啟用,設施包括1個兒童遊樂場、1個草地足球場、4個網球場、洗手間及更衣室。.

新!!: 亭和顯田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西灣山 (西貢區)

西灣山是香港的一個山峰,位於西貢半島萬宜水庫以東,大浪灣以南,浪茄灣以北,得名自山腳下的西灣。西灣山海拔314米,山頂上設有地政總署的三角測量站。西灣山是西貢東郊野公園的一部分,而區域上則屬於西貢區。 麥理浩徑第二段取道西灣山山脊。通過西灣山和吹筒坳,遊人可來住西灣、西貢西灣路(西灣亭)和浪茄等地。 西灣山山徑沿途無樹蔭遮擋,居高臨下,為上佳的觀景點。漁農自然護理署在M23和M25標距柱旁,以及吹筒坳都建有涼亭,可供遊人休息。 山徑沿途都可以看到廣闊的萬宜水庫。山頂上的景色只是一般,因為該處有矮樹叢遮蔽了東面的風景,但西面仍可看到水庫。 但在山頂以北,M025和M026標距柱之間有一個西灣山觀景台。該處可一次過眺望大浪灣的四個海灘——西灣、東灣、大灣和鹹田灣,以及蚺蛇尖、米粉頂、東灣山和大蚊山等山。 而山頂以南,則可見到浪茄灣、浪茄仔,海灣兩旁的山峰和海岬(東北面的為長岩頂、罾棚角頂和罾棚角;西南面則為孤獨山和標尖角)、糧船灣及其附近島嶼,以及一望無際的南海。 File:Sai Wan Shan View Compass 1.jpg|西灣山觀景台 File:Sai Wan Shan Trigonometrical Station 1.jpg|三角測量站 File:Sai Wan Shan M025 pavilion 1.jpg|M025標距柱旁的涼亭(近山頂) File:Sai Wan Shan M023 pavilion 1.jpg|M023標距柱旁的涼亭(近南面山腰).

新!!: 亭和西灣山 (西貢區) · 查看更多 »

西高山

西高山(High West)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香港島西部介乎中西區與南區之間,龍虎山以南(以薄扶林道遊樂場及克頓道、盧吉道及夏力道交界處為界),扯旗山之西南(以盧吉道為界),海拔,為香港島上第四高的山峰。 西高山大部分屬於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範圍,為茂密的樹林所覆蓋。不過南面近山頂一帶為懸崖峭壁,幾乎寸草不生,亦因此成為一個良好的攀岩地點。 瑪麗醫院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座落於其西南山腰。 西高山曾用的土名有砲台山和摩天嶺。.

新!!: 亭和西高山 · 查看更多 »

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

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Hong Kong Space Museum Astropark)是香港一個以天文為主題的主題公園,位於新界西貢區萬宜水庫西壩上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面積約1,200平方米。花園工程耗資300萬港元興建,於2010年1月30日由香港太空館首任總館長廖慶齊擔任開幕嘉賓。.

新!!: 亭和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郊野公園

香港郊野公園是指由香港政府將市郊未開發地區的地方劃出,作為康樂及保育用途的公園,地位與國家公園相若。 香港政府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並於同年12月3日劃定首3個郊野公園。目前全港已劃定了24個郊野公園,連特別地區總面積達44,300公頃,佔香港約四成(39.98%)的土地面積。2014年,郊野公園吸引了1,120萬人次遊客到訪,《明報》,2007年8月29日。.

新!!: 亭和香港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駿業街遊樂場

駿業街遊樂場 (英文:Tsun Yip Street Playground)是香港一座以工業傳統為題材的主題公園,位於九龍觀塘駿業街,佔地約8,300平方米,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隨著《起動九龍東》計劃發展,觀塘工業區轉型為觀塘商貿區,駿業街遊樂場正接受翻新工程及改造',首階段於2013年年初動工,於2014年9月落成,次階段預計於2016年年初動工,預計於2017年年底竣工。.

新!!: 亭和駿業街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觀景山

觀景山(Scenic Hill)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赤鱲角南端的山丘,高77米,其南端並有一個名為白沙咀的海角。該處原是一個三面環海的無名山丘,名氣遠遠不及北面的虎地灣大。 但在1990年代初,香港政府在赤鱲角興建新的香港國際機場,把島上大部分的地方夷平,除了該山和白沙咀。因此該山現時反而成為全島的最高點,在機場落成後被冠上「觀景山」之名。 觀景山山頂建有一座涼亭,能近觀平坦的機場和遠眺對岸的大嶼山東涌市及其背後的群山。正因如此,觀景山成為飛機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拍攝熱點之一。觀景山山頂亦建有地政總署的二等三角測量站,編號236。 該山三面被道路包圍,北面是過路灣路,西面是觀景路,南面是赤鱲角南路,中間為興建中並預計於2017年初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高架橋和觀景山隧道部分穿越。登山小徑入口則位於赤鱲角南路近觀景路的昂坪360機場島轉向站旁。沿梯級住上走片刻即到山頂。遊人遊覽完畢後需由原路折返車路。 File:Trigonometrical_station_236_at_Scenic_Hill,_Tung_Chung,_Hong_Kong.jpg|觀景山山頂的二等三角測量站,編號236 File:Tung Chung Waterfront Road, Hong Kong.jpg|從東涌海濱路向西眺望位於右前方的觀景山.

新!!: 亭和觀景山 · 查看更多 »

骊山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环城东路3号,距离西安市区25公里,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4公里,最高海拔1302米。它是“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辟有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之一。 骊山得名一说是因为其远望如黑色骏马;一说这里是商周时期骊戎国地。 骊山是传说中女娲补天处,骊山西绣岭第二峰有老母殿,山下有溫泉著稱的华清池。.

新!!: 亭和骊山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市立林園高級中學,(英語:Kaohsiung Municipal Lin Yuan Senior High School,LYHS),簡稱林園中學、林中、畢業證書上簡稱高市林高。位於高雄市林園區的一所公立完全中學。校區位於林園北路,鄰近清水巖風景區、林園夜市、林園工業區。該校創立于1935年,名為高雄州林園庄立林園農業專修學校,簡稱林農專,1950年才改為普通初中,並于1955年至1968年首度改制完全中學,再于1996年二度改制完全中學,是高雄縣最早的第一所完全中學。林園中學目前設有體育班,並以體育項目聞名。.

新!!: 亭和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識名園

識名園,琉球國時代又稱識名之御殿(),是琉球园林之一,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識名,佔地約4萬2千平方米,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室的離宮和接待中國派遣之冊封使的地方,由於座落於首里城之南約1.56公里,別稱南苑 。.

新!!: 亭和識名園 · 查看更多 »

象山公園

象山公園,舊稱中強公園,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信義計畫區內,沿著象山山腳而建,是個長條帶狀地形的公園,園內包含了籃球場、溜冰場、涼亭、組合遊具及健康步道等多項設施。 象山公園以保育台北樹蛙著稱,保育區主要集中在象山公園的東北隅,靠近信義快速道路出口的山坡,目前此區植被狀況完整,姑婆芋、野薑花等植物生長茂盛;另外公園內還有人發現原本應該很難得見到的台灣藍鵲。.

新!!: 亭和象山公園 · 查看更多 »

賞雪 (日本)

雪见(),意即赏雪,是日本至中世纪以来的一种冬日风俗,盛于江户时期,以眺望欣赏落雪或者雪后的美景来取乐。古时,有于亭中赏雪、坐船赏雪(称“雪见船”)、站在桥上赏雪(称“雪见桥”)、在料亭上赏雪(称“雪见宴”)等。当时江户的武士、贵族每逢下雪,就立刻出门赏雪。据说俳圣松尾芭蕉也经常在向岛的长命寺赏雪。 现代的雪见则是在室内等温暖场所中,并有“雪见酒”和“雪见澡”等衍生产物。此外,每至雪见季节,商店就会推出雪见大福、雪见丸子等似雪球般的商品;餐馆也会打出“雪见锅”料理,最上面都加上磨好的白萝卜泥,象征一层雪花。.

新!!: 亭和賞雪 (日本) · 查看更多 »

鳳德邨

鳳德邨(英語:Fung Tak Estate)為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山腳的鑽石山,屬香港房屋委員會之公共屋邨,其後於1998年第1期租者置其屋計劃中,把屋苑內單位出售予當時的租戶,現由鳳德邨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現在的管理公司為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鳳德邨銀鳳樓(第7座)及斑鳳樓(第8座)是香港最後一座廣義長型相連大廈,而兩座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內設通道互通兩者(惟地下不能互通;一樓為老人中心,能互通,但不對外開放;二樓為商場,不能互通,但對外開放)。鳳德邨落成至今,從未進行大型維修工程。 鳳鑽苑(英語:Fung Chuen Court)即鳳德邨第6座,是鳳德邨發展計劃內的單幢式居屋屋苑,於1991年落成。 鳳禮苑(英語:Fung Lai Court)則是鳳德邨邨內騰空地盤加建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在鳳禮苑銷售期間,合資格的鳳德邨住戶可優先購買鳳禮苑的兩座樓宇,鳳禮苑於1997年1月落成。其中鳳鑽苑是香港最後一座Y4型居屋大廈,其樓型與雪鳳樓一樣。.

新!!: 亭和鳳德邨 · 查看更多 »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是越南歷史上一段被中國統治的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公元40年,在徵氏姐妹的領導下,交州爆發了反漢的起義。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徵。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次北屬時期開始。 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地區曾先後被置於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曹魏、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的統治之下。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誌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新!!: 亭和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鹿巢山

鹿巢山(Luk Chau Shan),又名六巢山或鹿槽山,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沙田區馬鞍山昂平西北面的一座小山峰,座落於馬鞍山與石芽山之間。鹿巢山分東、西兩峰,三角網測站位於近富安花園的西峰,而在石壟仔舊村之上的東峰亦被稱為石壟仔,是以奇岩怪石而聞名的「鹿巢山石林」所在。.

新!!: 亭和鹿巢山 · 查看更多 »

黃瑜

,字廷美。香山县(今属广东省)人。 生卒年皆不详。曾祖黃教。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授长乐知县,有惠政。後因事弃官,種有槐樹二株,又蓋一涼亭,吟啸其间,自號双槐老人,学者称双槐先生。著有《双槐岁抄》十卷、《双槐文集》十卷、《书传旁通》十卷、《应诏六疏事》。有子黃畿。.

新!!: 亭和黃瑜 · 查看更多 »

舊社公園

舊社公園位於台中市北屯路與松竹路口,於1995年落成,面積約為4公頃,為台中市的大型公園之一,公園旁為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松安派出所與北新國中,與即將動工臺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相鄰。 公園內有大量的樹木與環繞公園的石板步道,還有蓮花池、小型蓄洪池、涼亭、兒童遊樂設施與活動中心。.

新!!: 亭和舊社公園 · 查看更多 »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英文:The Mountain Lodge Guard House),是香港法定古跡之一,是舊總督山頂別墅(英文:The Mountain Lodge)的遺址,與旁邊的山頂公園園內的石牆地基及同樂徑旁仍然有的小石碑均刻有英文港督官邸(Governor's Residence),見證著香港20世紀初的歷史變遷。.

新!!: 亭和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 查看更多 »

興田邨

興田邨(Hing Ti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連德道8號,於1987年落成入伙,其後於2001年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四期)把約三分之二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新!!: 亭和興田邨 · 查看更多 »

蓮座山觀音寺索道

蓮座山觀音寺索道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大溪區蓮座山的纜索鐵路,主要用於將物資運送至山頂的蓮座山觀音寺。此類鐵路運輸被日本鐵道迷米澤光敦定義為「街角軌道」或「細微軌道」。 蓮座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的大漢溪畔,因形如出水蓮花而得名。嘉慶六年(1801年),廣東墾民鍾房緒見此地風景明媚,乃集資經建寺廟於山頂,供奉觀世音菩薩,命名為「觀音寺」,通稱「蓮座山觀音寺」。經過歷次的修繕,規模逐漸增大,現為三級古蹟。為搬運廟宇的物資至山頂,廟方沿入口石階修建索道。 索道路線的起點位於蓮座山觀音寺的拱型入口右側,一旁豎立刻有廟宇捐獻芳名錄的石碑。軌道全長50~60m,整體不太穩固,道床也有些鬆動。軌道上半部較下半部陡峭,且上半部具有穩定纜索方向的滾輪。山頂設有0.5hp的電動機帶動的減速機,做為捲揚機使用,且漆為淺藍色。路線持續延伸至捲揚機後的馬型雕塑旁為止。裝載貨物的台車以煤礦台車改造,上半部被鋸掉,亦漆為藍色。側板的山形木箍使人可以辨認其本為煤礦台車,且軌距應同為508mm。捲揚機一旁有一輛廢棄的台車,被90°側翻作為隔板使用。機房上方為有樓梯可通的觀景台,其上附有涼亭與座位。.

新!!: 亭和蓮座山觀音寺索道 · 查看更多 »

蔡襄

蔡襄(),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諡號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遊縣(今福建省仙遊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錄》、《荔枝譜》等書。.

新!!: 亭和蔡襄 · 查看更多 »

金獅花園

金獅花園 (Golden Lion Garden)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隔田,發展商為華懋集團。金獅花園分為2期,分別位於翠田街及隔田街,與隔田村的村屋及田心村的村屋鄰近。由於附近馬路比較少,故此該處環境清幽,從單位可以遠望獅子山及大圍的全景,部分單位更可以遠望望夫石。此外,現時第1期管理公司為金獅管理有限公司及第2期管理公司為銀獅管理有限公司。屋苑鄰近新翠商場,隆亨商場及車公廟,並且鄰近天橋連接大圍站(大約10分鐘)、新翠邨及隆亨邨。.

新!!: 亭和金獅花園 · 查看更多 »

長祥宮

長祥宮又稱五穀先帝廟,位於新屋區九斗里,佔地共1甲7分,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民間信仰認為五穀神農是新屋的守護神,護佑當地魚米物產豐收。因新屋是桃園最大的米倉,故又有魚米之鄉的美名。長祥宮每逢假日會有許多香客前來進香祭拜,是新屋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新!!: 亭和長祥宮 · 查看更多 »

長洲關公忠義亭

長洲關公忠義亭是香港一所關帝廟,位於新界長洲南部的山上,因為建築外觀像亭,故不稱「廟」而改稱「亭」。該處亦以香港唯一的櫻花林著名。.

新!!: 亭和長洲關公忠義亭 · 查看更多 »

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約502年)是中国南北朝的南齐時期,生活在钱塘的著名歌妓,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

新!!: 亭和苏小小 · 查看更多 »

老襯亭

老襯亭,原名鮑寧亭,是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已拆卸的建築,即今日凌霄閣前身的別稱,曾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最早期的老襯亭建於20世紀初,只是一個觀景亭(當地第一代建築),於香港日治時期被毀,後於1950年代由香港大酒店建成後來的建築物,作為山頂纜車山頂站的建築,仍被俗稱為老襯亭,此老襯亭當地為第二代建築,1955年5月開放華僑日報, 1955-05-03 第5頁,並於1969年11月10日開始拆卸華僑日報, 1969-11-10 第7頁。 1972年,建築物重建成上一代的爐峰塔(當地第三代建築),於8月29日正式開放,頂層設有西餐廳,餐廳下層為咖啡室,而底層則是中菜餐館。隨著九十年代初香港旅遊業模式改變,山頂纜車於1989年8月現代化工程後首三年不斷有旅客投訴山頂站設備老化,身為山頂纜車有限公司的母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也深受抨擊,連番召開股東會議。受輿論壓力及其他不明朗因素,1992年大酒店宣布爐峰塔於短期內重建,最終提早在1993年7月清拆,原址發展成今日的凌霄閣,此為當地第四代建築,在施工期間,纜車公司曾搭建臨時月台,確保服務不受影響。雖然改建後已經易名為凌霄閣,但部份老一輩的香港居民仍將凌霄閣稱呼為老襯亭。.

新!!: 亭和老襯亭 · 查看更多 »

虎豹兒童遊樂場

虎豹兒童遊樂場(สนามเด็กเล่น โฮ้ว-ป่า、สนามโฮ้ว-ป่า;英文:Hwa Par Children Playground)位於泰國曼谷巴吞旺縣沙拉信路(Sara Sin Road)、叻差南蒂路(Ratch Damri Road)、無線電路及拍喃四路之間的是樂園裡,由胡文虎在1938年春季捐款建築,以宣傳他的藥。.

新!!: 亭和虎豹兒童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Kiosk

Kiosk可能意指下列事物:.

新!!: 亭和Kiosk · 查看更多 »

柴山自然公園

柴山自然公園位於台灣高雄市西麓的柴山地區,其成立源自於1992年時的高雄市市民自主護山運動,期間包括數個環保團體與台灣政府各單位的協商,以及萬人連署運動等等。高雄市政府於1997年公佈「高雄市壽山自然公園管理辦法」,明訂鼓山區海拔10公尺以上及西部海岸以東之柴山地區劃定為柴山自然公園的範圍。.

新!!: 亭和柴山自然公園 · 查看更多 »

樂群街公園

樂群街公園(Lok Kwan Street Park)位於九龍大角咀西,東為工業區及亮賢居,建於1999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擁有及管理。.

新!!: 亭和樂群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正陽寺

正陽寺(정양사)位于江原道金剛郡內金剛萬瀑洞入口處。始建于公元600年,在1326年重修,朝鮮王朝時期又多次重修。.

新!!: 亭和正陽寺 · 查看更多 »

武吉巴督市鎮公園

武吉巴督市鎮公園(Bukit Batok Town Park)位於新加坡 的西部,別名小桂林,由廢棄的花崗石礦場改建成的「市鎮公園」,由於風光類似中國 的廣西壯族自治區 之桂林市 ,因此在新加坡被譽為:「小桂林」,跟桂林市 的風光相似,巨大的花崗岩石山及湖影,環境優美化,綠樹成蔭,四通八達的羊腸小徑,處處曲徑通幽。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及來拍攝婚紗照片的情侶。晚上,燃亮五彩繽紛的射燈 ,令人目不霞給,熱戀中的情侶,在樹蔭及岩邊談心,春光處處。.

新!!: 亭和武吉巴督市鎮公園 · 查看更多 »

歌和老街公園

歌和老街公園(Cornwall Street Park)位於香港九龍歌和老街及達之路交界,以從小西湖流下來的溪澗,築成各種水玩意,給公眾作遊園地。公園在1995年落成,現時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

新!!: 亭和歌和老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的閱書報室

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的閱書報室(通稱八角亭圖書館; Biblioteca Pública da Associação Comercial de Macau),是位於澳門嘉思欄花園之圖書館,為澳門第一間中文圖書館和最早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其通稱乃因其八角形的亭形建築而來,建築物於1927年建成,閱書報室於1948年剪綵開幕。.

新!!: 亭和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的閱書報室 · 查看更多 »

澳門郊野公園

澳門的郊野公園是指由作為康樂及保育用途的公園,是根據香港的郊野公園制度基礎而定立,大多是人工綠化的。.

新!!: 亭和澳門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木柵公園

木柵公園,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50號,面積有40,664平方公尺。園區內有榕樹林、池塘(名為「萃湖」)、環湖三棵老樹(九丁榕、大葉楠、大葉雀榕)、游泳池、溜冰場、涼亭、兒童遊戲場等設施。.

新!!: 亭和木柵公園 · 查看更多 »

月華街

月華街(Yuet Wah Street)是香港九龍觀塘區一條單程道路,位於觀塘市中心東面的小山丘,鳥瞰呈U形,兩端連接協和街,全長約884米,街道尾段分支出一條名為平成里的掘頭路。街道接近U形底部的環狀,由另一條街道天香街所連接,天香街的中段再分支出一條名為紫來里的掘頭路。而位於月華街、天香街、紫來里及平成里的4條道路,合稱月華街區或月華區。 街道兩旁盡是1960年代建成的住宅,屬區內罕有的中密度發展,故成為該區著名的私人住宅區。各大廈外望翠屏邨、港鐵觀塘站一帶,街上有樓梯連接兩地。私人住宅設有升降機和私家停車場,對當時生活水平來說,可算是相當先進和前衛。 街道南端在1970年代陸續發展,分別有1975年創辦的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月華街遊樂場和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前者是一所開辦中一至中六課程的非牟利直資中學。毗鄰學校的月華街遊樂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場內遍植林木,設有涼亭、座椅供市民休憩;共融遊樂設施讓任何2至12歲的兒童和傷殘人士使用。後者曾是觀塘市中心最大型的巴士樞紐,因鄰近市中心,2009年8月8日完成其27年歷史任務後,成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首個發展。同時,區內不少私人住宅正進行由市區重建局資助的樓宇復修計劃。 街道靠北面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公營房屋和樂邨,由1962年至1966年分階段落成,共11座樓宇。當中,靠近內街的樓宇為新式七層大廈,有別於當年普遍用作徙置的七層大廈。2011年中起,因應屋邨人口老化,有關方面在這些七層大廈外加裝升降機,方便居民出入。 街道東端介乎是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及天星樓設有一條通往觀塘道、觀塘道/協和街休憩花園(即港鐵觀塘站C1出口)、觀塘大廈、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幼稚園及中華基督教會梁發紀念禮拜堂的樓梯,是居民出入必經之路。 位於月華街25-39號的月華大廈由於建築呈新月型,電視劇如無綫電視《換樂無窮》等均在此進行外景拍攝。 由於來往月華街及觀塘港鐵站必須經過180級樓梯,一直欠缺無障礙通道。為應付區內人口增長及老化需要,發展局於2012年11月向立法會申請2億元撥款,建「觀塘月華街升降機及行人系統」接駁月華街及港鐵觀塘站,系統於2015年10月28日啟用。 File:Tin Heung St near Tsz Loi Lane.JPG|海景花園大廈 File:Kai King Building 2015.jpg|佳景樓 File:Wo Lok Estate Playground 2010.jpg|和樂邨 File:Yuet Wah Street Playground 2015.jpg|月華街遊樂場.

新!!: 亭和月華街 · 查看更多 »

望安島

望安島是澎湖群島第四大島嶼,位於澎湖縣南方的海域,離澎湖本島距離約有18海浬之遠,而整個面積大約有6.7413平方公里,望安地勢較平坦,最高高度54公尺,海岸彎曲多,島上附近海域大多為暗礁。望安地理位置約在東經119度18–59分至北緯23度12–23分之間,附近還有40個大小島嶼及礁塭。.

新!!: 亭和望安島 · 查看更多 »

最勝臺

最勝臺(최승대)位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首都平壤的名勝牡丹峰上,是朝鮮王朝時期的樓亭。 公元1716年,修建了叫初名五勝臺的亭子。 建在高高的臺基上,四面圍了城垛,是單層雙檐、歇山式屋頂的建築。正面3間(7.36米),側面2間(4.67米),上細下粗的柱子上施了雙翼拱斗栱。 在春季,這一帶一簇簇金達萊(Azalea Blossoms)盛開,鮮豔奪目,與郁郁蔥蔥的松林、杏林交相輝映,綺麗如畫。 Category: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 Category: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築 Category: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旅遊景點 Category:朝鮮王朝建築 Category:平壤市建築物 Category:亭.

新!!: 亭和最勝臺 · 查看更多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天壽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離北京市区約50公里,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築群。自永樂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2003年7月3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亭和明十三陵 · 查看更多 »

是樂園

是樂園(又名:倫披尼公園 ,英文:Lumpini Park ,สวนลุมพินี)位於泰國首都曼谷巴吞旺縣的沙拉信路(Sara Sin Road)、叻差南蒂路(Ratch Damri Road)、無線電路(wireless Road)及拍喃四路(Rama 4 Road)之間,在1920年成為公眾遊園地,佔地約0.57平方公里,地處中央商業區裡,園裡綠茵叢林、湖水,景觀秀麗,遊人如鯽。.

新!!: 亭和是樂園 · 查看更多 »

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全稱:中華民國駐印軍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簡稱:新一軍公墓)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一軍全體官兵響應孫立人軍長的號召,捐款購地為陣亡戰友修建的墓園。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濂泉路至广园东路區間。 新一軍公墓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2015年12月。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落成於1947年。  .

新!!: 亭和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 · 查看更多 »

新竹縣湖口鄉信勢國民小學

新竹縣立信勢國民小學(即「新竹縣湖口鄉信勢國民小學」,簡稱「信勢國小」),位於新竹縣湖口鄉信義村成功路360號。.

新!!: 亭和新竹縣湖口鄉信勢國民小學 · 查看更多 »

新町老街

新町老街,位在台灣彰化縣彰化市,民族路與華山路口之開彰祖廟後側,南郭排水支線旁,該渠道稱為「新町溝」,據考證「新町溝」為彰化古城的護城河。沿著「新町溝」,仍保有部分日治時代的日式老屋和老樹,充滿著濃濃日式風味。彰化市公所整治「新町溝」,將老街規劃為散步道,同時增添鳥居、石燈籠、涼亭等設施。.

新!!: 亭和新町老街 · 查看更多 »

旭輝臺

旭輝臺(Radiant Towers)位於新界將軍澳毓雅里1號,旭輝臺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外貌採用金黃色為主題,襯以灰色,以突出曉日金輝的設計意念。物業鄰近港鐵將軍澳綫寶琳站步行距離僅五分鐘。於1999年1月1日入--。是現時毓雅里之中最新落成的住宅項目。若以實用率作比較旭輝臺是寶琳區內第二高之屋苑。亦是區內藍籌一線屋苑之一。.

新!!: 亭和旭輝臺 · 查看更多 »

攒尖顶

攒尖顶,即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語稱宝形造。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則常用於茶室。 攒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则为盔顶。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样。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File:Inside_view_of_tented_roof_at_Zhongshan_Park,_Beijing.jpg|攒尖顶的内部,北京中山公园,兰亭八柱亭 File:DaigojiDaikodo3204.jpg|日本醍醐寺內的單檐攒尖顶 File:Chiang_Kai-shek_memorial_amk.jpg|八角攒尖顶的中正紀念堂 File:Hokiji03ds1536.jpg|日本法起寺三重塔的攒尖顶.

新!!: 亭和攒尖顶 · 查看更多 »

打水灣碼頭

打水灣碼頭為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陰澳打水灣的公眾碼頭,經已拆除。該碼頭於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竹篙灣基礎工程及欣澳站需要填海時消失。 該碼頭以往位置在港鐵欣澳站旁邊停車場附近的涼亭及行人隧道。.

新!!: 亭和打水灣碼頭 · 查看更多 »

手水舍

手水舍是位於神社,寺廟的參道或社殿旁,設有淨手池讓參拜者洗手和漱口的建築物。大部分的手水舍是沒有牆壁的亭子,四根柱子稍微向手水舍中心傾斜,並於中心安置水盤。水盤多以石材製成,亦有鐵製和木製品。在水盤裡會放置杓子並注滿清水,參拜者首先用杓子取一瓢水,洗完左手,右手之後,再將水倒在手裡漱口,再洗一次左手之後,以杓子中剩下的水來清洗杓子。 File:Kokawadera07s3872.jpg|日本粉河寺手水舍 File:嘉義神社手水舍.jpg|台灣嘉義神社手水舍 Category:神社 Category:日本佛寺.

新!!: 亭和手水舍 · 查看更多 »

怡園遊樂場

怡園遊樂場(Yee Yuen Amusement Park)乃香港一個附設西菜館的主題公園,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峽道旁邊的客家村之小峽谷裡,在愉園隔鄰,地址現為『怡園(Woodland Heights)』私人住宅區。1903年農曆癸卯兔年正月開幕。.

新!!: 亭和怡園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景賢里

景賢里(英文:King Yin Lei),原名禧廬,是一座有年歷史的嶺南大宅,是散建於港島山邊的歷史豪宅之一。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半山司徒拔道45號,糅合中西方建築特色、是華南地區保存最好的1930年代嶺南大宅。由早年香港富商,望族李陞家族成員李寶椿在戰前出資興建,其後李寶椿送給妹妹,即李陞的女兒李寶麟及李寶麟丈夫岑日初,岑日初先生則是廣東新會著名的殷商。 景賢里是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糅合優秀的中西式建築特色的罕有例子。這種中西結合的風格,令該建築物在香港成為一幢罕見、出色的建築藝術品。 景賢里原名「禧廬」,約建於1937年,首任業主為岑李寶麟女士。大宅由厘份則師樓設計。大宅具有標誌著香港歷史發展的重要性。它是散建於港島山邊的歷史豪宅之一,不僅反映當時華人社群在本港地位日高,財富日增,也展示高尚住宅區開始在半山區成形的本港早期歷史。 1978年,大宅售予邱氏家族-邱子文先生及其子邱木城先生,邱氏家族把大宅易名為「景賢里」。 2004年6月,業主邱木城有意清拆及於該處進行重新興建。2007年9月,業主開始清拆瓦頂。在香港社會輿論壓力下,香港政府將其列為暫定香港法定古蹟;2008年1月25日,香港政府宣佈將其列為法定古蹟,於同年7月11日刊憲。2011年4月,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定於同年4月2日至5月8日的周末、復活節及勞動節假期於景賢里舉行為期15日的公眾開放日。至今,景賢里處於招標階段,以準備未來進行活化及作為其他用途。 景賢里是香港受破壞程度最大而需要復修的歷史建築,由於建於1930年代,很多當年的工藝已經失傳或淘汰,保育花了很多時間去尋找工場製造組件。在製造組件前要確定原貌,但大宅大部份地方已經被工人拆掉,門窗、地磚、瓦頂等散落在四周,保育人員根據場地留下的散件及舊業主提供的舊相片,花了差不多一年去推敲原貌。.

新!!: 亭和景賢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亭子水榭涼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