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京杭大运河

指数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緩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37 关系: 城北堂 (杭州)华清大桥站南京条约南环高架快速路南禪寺 (無錫)南运河南长街 (无锡)南水北调工程南河总督南浔区古吉拉特邦帕坦城的王后階梯井吴兴区吴门桥吴江古纤道吴江区吴淞江坎兒井塘栖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塘栖镇塘栖耶稣堂夏集镇 (宝应县)夢麟大王基站大窑路窑群遗址大白菜大運河 (消歧義)大运河天津市天津伊斯兰教天津经济天津经济史天津歷史天津港太湖夹孟铁路宁汶河宁波市宁波交通宁波经济宁波舟山港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宝带桥宝应县安德海宋朝科技寧波港富义仓小白菜尹山斜拉桥尼加拉瓜運河...山东历史山东经济山东省山阳镇 (宝应县)山阳渎岳石文化崔溥崇德城墙崇福镇州桥工运路巴拿马运河上塘河上林湖越窑遗址上海历史不牢河丝绸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列表中华路 (镇江)中山路 (无锡)中國城市史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國水利史中國河流列表中国地理中国内河港口列表中运河临清市常合高速公路常州市丹阳市丹阳站东平县东平县名胜古迹列表东昌府区东海县世界三大列表三垛镇乍浦之战广陵区广济桥广济桥 (杭州)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之江路庚申之劫京口区康桥镇 (杭州市)人民路 (无锡)伊本·白图泰引江济淮工程佑胜教寺何振梁余杭塘河徐州市徐州会战徐州路徐鴻儒徐沛河微山湖德城区德州市德清县忽必烈地理之最列表北京城门北京市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北京旅游景点列表北运河嘉兴市嘉兴三塔唐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中國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列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八国联军之役兰陵 (企业)兴化市元朝元惠宗前贾铁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玉河王瓊 (成化進士)王江泾镇睢宁县硕放街道租界竹西街道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第一次鸦片战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南长老会美南长老会差会美南长老会中国差会翁大立牛牧屯天主堂盘门盂城驿白英 (明代人物)隋唐大运河隋炀帝韩庄运河聊城市靖难之役青果巷青沧战役頔塘顺堤河行在西瀛门西郊镇西湖西湖文化广场西溪河 (杭州)馬加爾尼使團香山河香港回歸高邮市高斌高旻寺鲁南鲁运河趵突泉鹿口河黎世序黃百韜黄河齐鲁文化龙王庙行宫运河运河之江隧道运河区运河街道 (杭州市)运河文化广场茂新面粉厂旧址郭守敬郑家口镇郑集河阊门闸口白塔邳州市邹城市邵伯镇邗江区锡山市里下河平原里运河长安长虹桥 (嘉兴)长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炮舰长江流域镇瑞铁路镇江历史镇江市镇江之战 (1842年)镇江府镇江英租界镇海区 (宁波市)苏南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苏州市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轨道交通苏州日租界苏伊士运河苏北苏北堤河苏北灌溉总渠通州区 (北京市)通益公纱厂旧址通泰方言通济渠老杭州城陳瑄枣庄市林杰 (1970年)捶鸡面捻军李鴻章杨柳青镇杨村街道杭州东站杭州市杭州交通杭州地理杭州关税务司署旧址杭州经济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杭州水上巴士杭州日租界杭州旅游景点列表東昌之戰杜步西桐乡市桃园河 (不牢河)梁溪大桥站梁济运河梧桐街道 (桐乡市)梅关和古驿道梅湾街横街 (崇福镇)武城县武进区永乐迁都氾水镇江南江南运河江都区江苏历史江苏地理江苏省江泽民江淮文化汶上县沧州市沪宜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沭阳县河北省河海工科大学沈姓沈万三泊头市泗阳县洛社镇淮城街道淮安历史淮安市淮安区淮阴地区淮沭新河淮河入海水道淮扬菜渡僧桥温榆河清名桥古运河街区清凉寺 (常州)清江浦清江浦区清朝清朝经济湖州市滨湖区滆湖滕州市漕运潢河濮院镇朝阳门 (北京)戚墅堰区戲說乾隆 (中視)戴德生明清北京城济宁市济宁港浒墅关站浙东运河浙江历史浙江地理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浙江省浙江省经济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新市镇 (德清县)无锡市无锡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无锡空港产业园故城县故城镇 (故城县)扬名站扬州 (古代)扬州历史扬州市拱宸桥曲阜市晏公景县晋朝1290年代4月14日 扩展索引 (287 更多) »

城北堂 (杭州)

城北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境内的一座新教教堂,毗邻京杭大运河上的德胜桥,有逾百年历史。.

新!!: 京杭大运河和城北堂 (杭州) · 查看更多 »

华清大桥站

華清大橋站位于無錫市梁溪区清扬路与新光路交叉路口下,为地下二层岛式車站,该站衔接人民医院站与扬名站。.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华清大桥站 · 查看更多 »

南京条约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条约》,清政府称之为“万年和约”,是大清首個因對西方列強戰敗而簽之條約。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在對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雙方代表在南京静海寺谈判并在泊于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军旗舰汗華囇號上签署《南京條約》,以確切文件達成開放通商,並且大清向英國割讓香港島。 1943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國签订协议,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內容,例如治外法權。 《南京條約》的原件之一由英國政府保存;另一份正本原保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现寄存位於臺北市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京条约 · 查看更多 »

南环高架快速路

南环高架快速路是苏州“井”字形内环高架快速路的南段,市区段全长约7公里,东西走向,西接友新路高架,向西延伸跨过京杭运河过滨河路接地,向东穿过东南环立交,上跨苏嘉杭高速下穿独墅湖到新湖街与新机场路相连。 N.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环高架快速路 · 查看更多 »

南禪寺 (無錫)

南禅寺是江苏省无锡市南门附近的一处佛教寺庙,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古名刹。其毗邻古运河畔,与世界遗产大运河无锡段保护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相接。.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禪寺 (無錫) · 查看更多 »

南运河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从天津到至山东临清的一段,全长524公里。利用原有的卫河加以疏通而成。水流自南而北,至天津汇入海河,流进渤海。 Category:天津河流 Category:京杭大运河.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运河 · 查看更多 »

南长街 (无锡)

南长街是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的一条著名街道,依京杭古运河而建,全长约五公里余,依街而行,可见始建于梁武帝年间的南禅古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等景致。.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长街 (无锡) · 查看更多 »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長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水北调工程 · 查看更多 »

南河总督

江南河道总督(v)全稱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簡稱南河河道总督、南河总督,是清代设在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清初只在山东济宁设河道总督。1677年(康熙十六年),靳辅出任总河,因考虑到淮安是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治河工程最重要处,而总河署所在的山东济宁距此路途遥远,往返不便,为便于及时掌握水情河势,就近指挥,于是在淮安城西北的清江浦原户部分司旧衙署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分设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节清江浦;以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驻济宁。次年又增设直隶河道总督(北河总督),归直隶总督兼领。时南河总督辖有4道、24厅、24营,河督署规模庞大。历任河督中,政绩比较显著的有张鹏翮、徐端、黎世序等。 清初,朝廷每年拨给南河河工修防银达四百五十万两之巨,决口漫溢时还另有支拨。同时,南河总督署官员肆意贪瀆、降低工程标准,中饱私囊的情况,在当时就为舆论谴责。 南河总督及下属官员驻扎的清江浦,繁荣也达到鼎盛,上下十数里长街,各种店铺、酒楼、茶社、浴室鳞次栉比,上百家青楼妓院日夜歌舞,风气奢侈。 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黄河北徙。咸丰十年(1860年),前来夺取粮仓的捻军攻破清江浦,烧毁南河总督署和整个城市。次年,南河总督被裁撤。 今天,南河总督署的花园——清晏园已被修复,位于淮安市清浦区人民南路。.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河总督 · 查看更多 »

南浔区

南潯區是中國浙江省湖州市下轄的一個區,於200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南潯區北瀕太湖,東接江蘇省蘇州市,地處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距離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均為100公里左右,318國道和湖鹽公路貫通全境,京杭運河和長湖申航道、申蘇浙皖和申嘉湖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區域面積716平方公里,轄9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51.4萬。區人民政府駐南潯鎮。.

新!!: 京杭大运河和南浔区 · 查看更多 »

古吉拉特邦帕坦城的王后階梯井

王后阶梯井坐落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位于萨拉斯瓦蒂河畔,是为了纪念一位11世纪的国君修建的。王后阶梯井反映了印度匠人修建技术的高度,其精湛的技术、复杂的工艺和精致的细节使其成为的典范。王后阶梯井是作为一个从地表到地下的反向的神庙而修建的,突出表现了水的圣洁。它被分为七层台阶,每层均被大量精美的浮雕修饰。阶梯井内有超过500个大型塑像和超过1000个小型塑像,分别表示宗教,神话和世俗的故事,常常能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呼应。台阶的第四层是最深的,通往一个9.5米长,9.4米宽,23米深的矩形水池。阶梯井本身位于建筑群的西端,直径约10米,深度约30米。2014年6月22日,与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一起,王后阶梯井获选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新!!: 京杭大运河和古吉拉特邦帕坦城的王后階梯井 · 查看更多 »

吴兴区

吳興區地處長江三角洲十五個城市的中心位置,是中國浙江省湖州市下轄的一個區,於2003年1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所在地,總面積871.9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現轄織裡、八裡店、妙西、埭溪、東林、楊家埠六鎮和道場、環渚二鄉,設月河、朝陽、愛山、飛英、龍泉、鳳凰、康山、仁皇山、濱湖九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八裡店鎮。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该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吴兴区 · 查看更多 »

吴门桥

吴门桥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桥,横跨在苏州城南的京杭大运河上,是出入盘门的主要通道。该桥全长66米多,宽5米,高约10米,是江苏省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桥。吴门桥最早建于北宋年间,现在的石桥为1872年重建。高大的石桥与邻近的盘门城楼、瑞光塔组成苏州城南的一组风景。 Category:苏州桥梁 Category:京杭大运河桥梁 Category:清朝桥梁 Category:中国石拱桥 Category:1872年完工橋梁.

新!!: 京杭大运河和吴门桥 · 查看更多 »

吴江古纤道

吴江古纤道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长1800米,是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段现存的唯一一段古纤道。该纤道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曾在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年)进行过修缮工作。2013年12月,吴江区政府组织对纤道进行重新修缮。.

新!!: 京杭大运河和吴江古纤道 · 查看更多 »

吴江区

吴江区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全区总面积为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区政府驻松陵镇。在撤市建区前,吴江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县级市)第二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吴江区 · 查看更多 »

吴淞江

吴淞江,中國上海市区内河段习称苏州河,古称松江、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明代以后成为黄浦江支流。吴淞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沿岸的瓜泾口,由西向东,在今上海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吴淞江 · 查看更多 »

坎兒井

坎兒井(قنات/کاریز) ,坎兒,意井穴,為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起源於前1千紀的波斯,分布地域以伊朗高原為中心,東至中國新疆(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西至摩洛哥。 史載汉代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工程,称之井渠法。吐鲁番七克台镇的60多道坎儿井多为清代林则徐兴建的,人稱林公井。坎兒井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坝四部份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將地下水匯聚。然後,在井底修通暗渠,將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這樣保證了地下水不會因炎熱及狂風而被蒸發或污染。澇坝將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新!!: 京杭大运河和坎兒井 · 查看更多 »

塘栖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

塘栖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水北社区京杭大运河北岸、水北街东段,塘栖耶稣堂西侧。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此设杭州府水利通判厅,主捕盗和兼管水利,明后期亦多从事缉私盐和维护地方治安,至清初废,民国初府址亦毁,仅存立于其中的乾隆御碑。该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初二,记载了当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为表彰浙江未积欠钱粮,而蠲免当年应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并勒石晓谕官民一事。碑通高5.4米,碑身高3米,宽1.2米,下厚0.5米,正文429字,款10字,四周镌云龙纹,为中国国内现存最大的御碑。.

新!!: 京杭大运河和塘栖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 · 查看更多 »

塘栖镇

塘栖镇,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下辖的一个镇。全镇总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9.9051万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为江南水乡名镇。京杭大运河、09省道贯穿全镇。.

新!!: 京杭大运河和塘栖镇 · 查看更多 »

塘栖耶稣堂

塘栖耶稣堂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水北社区京杭大运河北岸、水北街东段,塘栖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东侧,为前美北长老会塘栖总堂,由苏格兰传教士金·乐德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教堂内存有民国八年(1919)《金·乐德先生纪念碑文》和民国二十一年(1932)《金·乐德师母纪念碑文》,旁有神职人员住所,教堂与住所建筑面积共约1200平方米,首任牧师为徐让三。.

新!!: 京杭大运河和塘栖耶稣堂 · 查看更多 »

夏集镇 (宝应县)

夏集镇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宝应县东南,正东方向与兴化市沙沟镇接壤,东南方向与高邮市临泽镇接壤,西邻京杭大运河,北边与宝应县柳堡镇接壤。淮扬镇铁路、332省道和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河流众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这里开始,此外大潼河与沙沟湖相通,可直接从水路去兴化。 Category:宝应县 宝应县.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夏集镇 (宝应县) · 查看更多 »

夢麟

梦麟(v,),字文子,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子。清朝政治人物、诗人。 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年十八歲。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检讨。乾隆十五年(1750年),迁侍讲学士,再迁國子監祭酒,提督河南学政。十六年(1751年),授内阁学士。十八年(1753年),署户部侍郎,即命提督江苏学政。二十年(1755年),授工部侍郎,调署兵部,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一年(1756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因资望少浅,称“学习行走”之例,自梦麟始。治理黄河、运河。调户部。二十三年(1758年),复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同年卒,年僅三十一,朝廷赐祭葬。《清史稿》有傳。.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夢麟 · 查看更多 »

大王基站

大王基站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与孙蒋路交叉口,沿梁溪路布置,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其中3、4号出入口预留。.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大王基站 · 查看更多 »

大窑路窑群遗址

大窑路窑群遗址,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京杭古运河无锡段东岸伯渎港河口一带。旧时,因此地产品“大窑货”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小窑货”而得名“大窑坊”,1932年定名为“大窑路”,沿用至今。在大窑路沿线,至今仍能看到的古窑,延绵达1.5公里之遥。据载,这里原有砖窑100座,现在残存42座,其中较完整的约19座。大部分是倒焰窑,少数为环窑。其数量之多、分布线之长、保存之完整,实属少见。 大窑路窑群遗址在2003年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大窑路窑群遗址 · 查看更多 »

大白菜

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稱“結球白菜”、“包心白菜”、“黃芽白”、“膠菜”等,在粤语裡叫“紹菜”。 大白菜與小白菜是近親,同属蕓薹一種,和原产地中海沿岸的圓白菜也較近,同屬十字花科蕓薹屬。.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大白菜 · 查看更多 »

大運河 (消歧義)

大運河可以指:.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大運河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大运河

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北起北京,南至宁波,途径天津、河北、山东省、安徽省、江苏、浙江诸省市。隋唐大运河则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州,南到余杭(今杭州),途径现在的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诸省。大运河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仍对区域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大运河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天津伊斯兰教

天津伊斯兰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天津,伊斯兰教也被稱為回教,盖因於少數民族回族多信奉且天津穆斯林多为回族之故。.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天津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天津经济

天津經濟源于漕运,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得名天津卫。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租界及洋务运动使天津工业、商业、金融业迅速发展,天津成为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并产生了桂发祥、狗不理、耳朵眼等众多老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天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1953年,天津的经济总产值首次被北京超过,1989年被广州超过,此后又被重庆、深圳和苏州一度赶超。直到2005年下半年,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被納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和發展戰略,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后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中新生態城等國際合作項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天津被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同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2015年2月26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成立。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 目前,天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推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引擎之一。2016年,天津GDP在中國內地城市中排名第五,为1.7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0%;GDP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1.2%、44.8%、54.0%。天津拥有天津港和天津南港两大港口。2016年天津港的貨物吞吐量达5.5億噸,集装箱吞吐量1450万标准箱,是北方最大的港口。.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天津经济 · 查看更多 »

天津经济史

天津经济史是天津经济的发展过程。.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天津经济史 · 查看更多 »

天津歷史

天津平原地区的开发大约开始于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且经过了一个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步推进的过程。 天津市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城市的雏形始于隋朝的三会海口。海运与漕运的交汇,使得天津逐渐成为商业的枢纽,逐渐繁荣起来。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并更名为“天津”,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目前,天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经过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已经形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布局。.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天津歷史 · 查看更多 »

天津港

天津港,也称天津新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海河的入海口和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沿海岸线,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人工深水港。目前,天津港主航道水深已达21米,可满足30万吨级原油船舶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进出港。2013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5亿吨港口。2014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复式航道在天津港正式通航。.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天津港 · 查看更多 »

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无锡、常州(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太湖 · 查看更多 »

夹孟铁路

夹孟铁路是中国江苏省徐州铁路枢纽西北侧的货车联络线,双线。西起陇海铁路夹河寨站东咽喉,并单线接入235公里线路所(杨九联络线),因而与陇海铁路形成“Y”型连接;北至京沪铁路孟家沟站(现名徐州北编组站)北咽喉,并单线接入茅村站(周茅联络线),因而与京沪铁路形成“Y”型连接。.

新!!: 京杭大运河和夹孟铁路 · 查看更多 »

宁汶河

宁汶河,又称汶宁新河,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西南部,是梁济运河左岸支流。旧称小汶河,原为明代开挖的引大汶河济大运河的河道,后因年久失修,水患严重。1959年堵住大汶河分洪,同时治理小汶河,改称“宁汶河”。宁汶河失去大汶河来水后,1963年又将流经汶上县杨店乡曹营村的北泉河该道入宁汶河,成为宁汶河上源。北泉河发源自宁阳县西北鹤山乡泗皋村村东诸泉,西南流21公里后至曹营村。宁汶河自北泉河入口,继续西南流至汶上县南旺镇西注入梁济运河。全长89.5公里,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宁汶河 · 查看更多 »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宁波交通

宁波交通由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组成。对外交通主要沟通周边城市和各县市中心,而城市交通主要为市区居民出行提供服务。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北临杭州湾,东临东海,因而历史上陆路运输并不发达 ,但是水运十分发达。宁波港(明州港)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在古代,明州港的货物上溯姚江,通过杭甬运河到达杭州,此后再通过京杭大运河到达全国各地。近代以来,宁波的道路运输开始发展,尤其是近20年,伴随着港口的发展,宁波的道路运输逐渐发达,铁路和航空业日趋完善。.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宁波交通 · 查看更多 »

宁波经济

宁波经济兴起于南宋。当时,大批南迁人口为宁波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周千军,甬人风采,宁波出版社,2007年10月,ISBN 978-7-80743-142-8 北方的战事又使得宁波港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明清时期,宁波作为重要的港口,其繁荣程度与国家对外贸易的大政方针紧密相关。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上海的兴起,太平天国的战乱以及西方商人对市场的占领,宁波经济有了较大的倒退。改革开放之后,宁波由于深水港的开发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再度繁荣。 目前,宁波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翼重要的商业中心,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纺织、化工、汽车、家电、机械、文具为宁波工业中的重要部门。宁波舟山港为中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与此对应,临港工业和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的贡献巨大。进入21世纪,宁波经济日益出现城市制造业空心化的倾向,大量企业开始外迁。对此,宁波市相关决策部门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构想,通过培养本地优秀企业形成本土化的总部经济中心。 作为此构想的一部分,宁波南部商务区于2005年启动建设,其目标是成为宁波的总部商务基地。目前,已有50余家具有实力的企业进驻。.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宁波经济 · 查看更多 »

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Port of Ningbo-Zhoushan)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杭州湾南翼、浙江东北部沿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长江构成的“T型结构”交汇点的南侧,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集装箱航线达236条,其中远洋干线118条,月均航班近1400班。2016年货物吞吐量达到9.22亿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2156.1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4位。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的主枢纽港之一和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宁波舟山港承担中国约40%的油品、30%的铁矿石、20%的煤炭储备量,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1/3的国际航线集装箱都在宁波舟山港进行中转运输。 宁波舟山港港区涉及宁波、舟山两地,主要分布在宁波镇海、北仑海岸和舟山群岛沿岸,由位于宁波港域的镇海、北仑、大榭、穿山、梅山等港区,舟山港域的金塘、衢山、六横、岑港、洋山等共计19个港区组成。港区内现有生产泊位624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57座,设计吞吐能力7.74亿吨,居中国首位。港区进港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港区水深大部分在50米以上,最深处达115米,可供30万吨级巨轮自由进出港,或40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候潮进出。.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宁波舟山港 · 查看更多 »

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

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是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组碑刻的统称,共包含4块石碑,时代分别为元代和清代,反映了浙东运河的功能、价值和作用。其中,两块元代石碑位于海曙区境内,两块清代石碑则分别位于鄞州区和镇海区境内。2011年1月7日,上述碑刻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 · 查看更多 »

宝带桥

宝带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葑门外约3公里处、京杭大运河旁边,跨澹台湖口玳玳河,为历代纤道所经。 桥是联拱53孔石桥;全长316米,宽4米。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年-819年),已经有千年历史,相传是唐朝刺史王仲舒捐出宝带资助修成此桥,又形似宝带,因而得名;后重建四、五次,现存的桥为清朝所建。桥首尾的两端各有石狮一对,北端两侧尚存,南端石狮曾被日军炸毁,1956年冬修复。为江苏省现存最长的多孔古石拱桥。 Category:京杭大运河桥梁 Category:苏州桥梁 Category:中國傳統橋梁 Category:中国世界遗产.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宝带桥 · 查看更多 »

宝应县

宝应县位于中国江苏省中北部的里下河腹地,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宝应县南北,是扬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宝应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同时也是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京杭大运河宝应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6年,宝应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02亿元。引进世界500强、央企3家,5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宝应县 · 查看更多 »

安德海

安德海(),一說名安得海,直隸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人。宦官,清朝咸豐皇帝、慈禧太后的寵臣。 安德海出生年份有多种说法:1837年,1842年,1844年。自幼自閹入宮,成為咸豐帝身邊御前太監,人稱「小安子」,頗知書,可以讀《論語》、《孟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生的辛酉政變中,安德海把遺詔密報慈禧太后那拉氏,深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升為總管太監。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出京辦貨,乘上兩艘太平船從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招搖煽惑,聲勢赫然”,七月二十日,駛入山東境內,抵魯北古城德州。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順治帝祖訓「宦豎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表示:“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為由,命泰安縣知縣何毓福將安德海與其隨從逮捕,派人秘密向慈安太后請示,慈安命軍機處回文,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八月七日,丁寶楨於濟南西門外丁字街(今飲虎池街北段)斬首安德海,暴屍三日,隨行二十餘人,一律處死。 安德海死後,李連英取代其地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安德海 · 查看更多 »

宋朝科技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960年—1279年)出现了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的活字印刷术诞生於宋朝。虽然宋朝时期已同时掌握指南针、造纸、火药、活字印刷等技术,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一定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鉛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Needham,第一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歷来都拥有先进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成功是以古代发明家张衡以及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为基础的。Needham,第四卷,第二分册,466页。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水运”天文钟,此外還有精確繪制並保存至今的石刻《天文图》、《墬理圖》與《帝王紹運圖》,这是继公元前2世纪希腊安提基特拉机械天文钟仪器的又一次改革。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能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才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進了人类的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并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而原始的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發展出市場經濟及商家資本主義的雛形,一些人稱之為「伊斯蘭資本主義」,其商业资本主义(merchant capitalism)对后世欧洲的商业革命产于巨大影响。Jairus Banaji (2007), "Islam,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Journ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15 (1), p. 47-74, Brill Publishers.

新!!: 京杭大运河和宋朝科技 · 查看更多 »

寧波港

寧波港,有1千多年歷史,是浙江歷史古港口,又是中國發展迅速現代化港口。此商港貨物吞吐量在2000年是11千萬噸。2014年12月超过釜山港成为世界第五大貨柜港口。 寧波港是水深、流順、小風浪,不凍、少淤泥的良港,是礦石、原油中轉港及液化產品的接卸港,也是集裝箱跨境運輸的主要中國港口。 寧波港位於太平洋西海岸、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部,內外輻射通過公路、鐵路、長江、京杭大運河,直達華東及長三角;向外與世界560多個境外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 2006年1月1日,宁波港与舟山港正式合并为宁波舟山港。2010年9月28日,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寧波港 · 查看更多 »

富义仓

富义仓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东南面、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处,为杭州现存唯一的大运河航运仓储建筑,由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麟主持建造于清光绪六年至十年(1880-1884),其名称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为当时的杭州粮食供应地和江南谷米集散地,亦自此处经大运河向京师启运贡粮。民国时沿用作浙江省第三积谷仓,后相继改为侵华日军营房和国民党军用仓库,1949年后用作杭州市粮食公司民生仓库分库,部分建筑曾改作宿舍,2007年修复后改为富义仓创意园。 建筑群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三进院落、三排仓房组成(今存建筑共13幢),可存四五万石谷物,原在西侧建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南侧建有碓房(舂米的作坊),东北侧建有司事者居室(管理用房)应宝时《新建富义仓记》:“为仓四、为廒八十,容谷可四五万石……其东筑楼三楹,属司事者居之。其西创屋一区,为砻场,驾乌犍以转环之。向南葺屋,为碓坊”。。.

新!!: 京杭大运河和富义仓 · 查看更多 »

小白菜

小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ch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chinensis或Brassica chinensis)是一种原产东亚的蔬菜,俗称青菜,又稱不結球白菜、膠菜、瓢儿菜、瓢儿白、油菜(中国东北地区)、油白菜等,與大白菜(結球白菜)是近親,同属蕓薹一種,和西方的圓白菜也較近,同屬十字花科蕓薹屬。 在英語中,小白菜按粵語“白菜”發音譯作bok choy(或pak/buk choi),而大白菜则是Chinese Cabbage或napa cabbage。.

新!!: 京杭大运河和小白菜 · 查看更多 »

尹山斜拉桥

尹山斜拉桥是苏州市内的第一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位于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跨京杭运河两岸,跨度100米,是同期国内同类桥梁中最宽的,为国内同类型桥梁的建设取得了经验。 Category:苏州桥梁 Category:中国斜拉桥 Category:2004年完工橋梁 Category:中国公路桥 Category:京杭大运河桥梁.

新!!: 京杭大运河和尹山斜拉桥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運河

尼加拉瓜運河為规划中的横跨尼加拉瓜的跨洋運河,它與巴拿馬運河一樣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為海路運輸節省時間。運河預計由尼加拉瓜西海岸的布里托(Brito)河口,橫跨尼加拉瓜湖,至東部加勒比沿岸的蓬塔戈尔达(Punta Gorda)河,總長278公里,深度27.6米,宽度从230米到520米不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尼加拉瓜運河 · 查看更多 »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新!!: 京杭大运河和山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山东经济

山东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经济实力处在中国前列,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2015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山东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4万亿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万亿元,增长10.6%)和出口(总额1440.6亿美元,下降0.4%)。不过目前,山东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新!!: 京杭大运河和山东经济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京杭大运河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阳镇 (宝应县)

山阳镇,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下属的一个镇,位于宝应县城西,北邻淮安市楚州区,东临宝应湖和白马湖,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山阳镇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辖有16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新!!: 京杭大运河和山阳镇 (宝应县) · 查看更多 »

山阳渎

山阳渎,隋唐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北起山阳(今淮安),南至扬子津(今扬州南),长300里,水面阔40步,沟通淮河和长江,原为春秋时期古邗沟,隋开皇七年(587年)修复疏通,大业元年(605年)再度疏通加宽。元朝修京杭大运河,原隋唐大运河的部分河段作废,而山阳渎仍然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又叫韩江),《水经·淮水注》称中渎水,利用自然湖泊和河流串联而成,路程弯曲。东汉末广陵(治所在今扬州市)太守陈登的改道,由樊梁湖往北,直至淮安入淮,改变过去绕道博芝、射阳两湖的曲折线路。这一改变奠定了后来邗沟的基本格局。晋穆帝时期,地方官员陈敏在原运河的西边,从射阳到末口开凿了另一条路程较短而又较直的新运河,取名山阳运道,亦叫山阳水道。到隋代,这条运河虽被淤塞,但行水路线仍清楚。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修复了这条运河,称山阳渎,与此同时还整修了汴河。605年,隋炀帝又征发淮南10余万人,重修山阳渎,改由扬子津入江,全长150余公里,水面阔40步。.

新!!: 京杭大运河和山阳渎 · 查看更多 »

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名于山东平度东岳石遗址。岳石文化晚于山东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900~前1600年间,属于城邦国家发展时期。 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比较明确,以泰沂山为中心,北起鲁北冀中,向南越过淮河,西自山东省最西部、河南省的兰考、杞县、淮阳一线,东至黄海之滨。岳石文化由于认识较晚,发现的遗址数量也不如龙山文化多,经过发掘的有30余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省的平度东岳石、菏泽安邱堌堆和河南省的杞县鹿台岗等。 牟平照格庄遗址出土的青铜锥以及泗水尹家城遗址的青铜镞说明岳石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

新!!: 京杭大运河和岳石文化 · 查看更多 »

崔溥

崔溥()字渊渊,号锦南,朝鲜王朝官员,全罗道罗州人。崔溥24岁中进士第三名,29岁中文科乙科第一名,1487年任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弘治元年閏正月初三(1488年2月15日),时任济州等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得知父亲病逝,于是渡海回家奔丧,途中遭遇海难,在海上漂流了14天,最后在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今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牛头门)登陆获救。经当地官员审查,排除倭寇嫌疑后,由中国官员护送,自台州走陆路经宁波、绍兴至杭州,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至北京,再由北京走陆路至鸭绿江,返回朝鲜。崔溥也因此成为明代行经京杭大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 崔溥回国后用汉文以日记体记述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名为《漂海录》。全书约5.4万余字,涉及中国明朝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韩关系及中国明朝的重要历史文献。.

新!!: 京杭大运河和崔溥 · 查看更多 »

崇德城墙

崇德城墙为旧崇德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南部崇福镇,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大部分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仅余残迹及护城河。.

新!!: 京杭大运河和崇德城墙 · 查看更多 »

崇福镇

崇福镇,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下辖的一个镇。为1958年撤销的原崇德县驻地。现为国家重点镇和桐乡市西南部的中心镇。.

新!!: 京杭大运河和崇福镇 · 查看更多 »

州桥

州桥,又名天汉桥,是中国河南省开封汴河上的一座古桥梁。该桥是一座石砌平桥,修建于唐朝建中二年(781年),宣武军节度使李勉重修汴州城时所建,当时位于南城门外的通济渠上,名为汴州桥 ,简称州桥。 北宋汴京城扩建后,该桥就变成了闹市中心,连接皇宫和南城门的南北御道与横贯城市的汴河交汇处的水陆交通枢纽。明朝时,周王将州桥改建为拱桥。“州桥明月”为明清“汴京八景”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时,黄河淹没开封城,州桥被淤埋于地下4.3米处。目前州桥埋于开封闹市中心中山路与大纸坊街交叉口南侧,1984年考古挖掘,发现了宽达30米的完整的古桥梁。此外,州桥仍用于地名,有州桥街道、州桥派出所。.

新!!: 京杭大运河和州桥 · 查看更多 »

工运路

工运路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条道路,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余米。该路始于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2年,原称“通运路”,后因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工运桥建成而更名为“工运路”至今。.

新!!: 京杭大运河和工运路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运河

巴拿馬運河(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運河最寬處達304米,最窄處也有152米,是世界的航運要道。 運河在太平洋一側有兩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有一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有三層,高達21米,每扇有745噸重,但平衡相當好,只要30千瓦功率的電機即可驅動開合。船室長305米,寬33.5米,船隻在船閘中被提升26米,進入人工築壩攔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頓湖,通過運河再經過一座單層船閘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船隻在船閘中由軌道牽引機牽引行動。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釐米,並且潮汐較高。嘎頓湖中有幾個小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1881年,法国人开始建造巴拿马运河,但很快由于工程技术问题和劳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美国于1904年接手这一工程,并于1914年8月15日建成。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船隻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时间,使船隻能够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合恩角附近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 在运河的建造过程中,哥伦比亚、法国和美国先后控制了运河周边的区域。美国之后一直控制着运河和其周边的巴拿马运河区,直到1977年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後,美国才着手将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美国和巴拿马共同管理運河一段时期后,最終在1999年將运河完全移交给巴拿马政府,并由其所属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管理至今。 每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隻数量从1914年的约1,000艘,增长到了2008年的14,702艘,总装载重量约为3.337亿吨。直到2012年,至少815,000艘船隻曾通过过巴拿马运河。船隻通过运河需要花费六至八小时。.

新!!: 京杭大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 查看更多 »

上塘河

上塘河或上塘运河,位于杭州城市东北,自杭城艮山门映月桥运河口,由北到半山,东折至嘉兴海盐县长安镇,于盐官镇最终入海,全长48.3公里;是江南运河浙西段的故道之一,杭州有记载的最早由人工疏浚的运河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首批申遗的点段之一。上塘河系与如今的大运河河系并列为杭州钱塘江水系外的两大重要城市水系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 · 查看更多 »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一处古代瓷窑遗址。遗址分布于上林湖、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上岙湖、筑溪湖等湖泊沿岸的缓坡上。20世纪30年代经学者考察,证实为唐代七大瓷窑——越窑的故址。经过多年调查,共发现近200处窑址,年代从东汉至南宋,覆盖了越窑从创烧到衰败的历史,为中国已知规模最大、持续烧制时间最长的古代窑址。2016年发掘的后司岙窑址表明,法门寺地宫和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的秘色瓷很有可能产自上林湖。 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寺龙口窑址和开刀山窑址并入,2013年3月,白洋湖、里杜湖越窑遗址并入。2017年12月2日,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遗址也是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中国古瓷窑遗址”的组成部分。.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上林湖越窑遗址 · 查看更多 »

上海历史

上海历史最早可溯及距今6000余年前的马家浜与-崧-泽文化。至泰伯奔吴及周天子分封后,此地被纳入中原版图。随后的上海,由于气候温润、濒临大海,遂逐渐发展成为盐业的产区之一。东吴立国后,境内发展愈速。至唐宋时期,境内在行政区划上有了长足进展,出现了独立的县治华亭县。上海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入元后,华亭县升格为松江府,上海镇升级为上海县。明代,随着上海地区棉纺技术的改进,松江府成为全国主要的棉布生产地而被誉为“衣被天下”。黄浦江成为上海地区最大河流也形成于明代。清末,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上海成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由此开启现代化的进程。至192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首屈一指的国际都会。1978年改革开放后,上海又重新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上海历史 · 查看更多 »

不牢河

不牢河也作不老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北起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的蔺家坝枢纽,上接京杭大运河南四湖下级湖西段(东段为韩庄运河),东南流经徐州市区北部和邳州市西北部地区,最后于邳城镇大王庙村汇入中运河。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1343平方公里。途纳顺堤河、苏北堤河和徐沛河等支流。在徐州市东北郊,不牢河右岸坐落着中国内河最大煤港——万寨港。.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不牢河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近10%,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7年中国國內生產總值827122亿元(12兆25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農業)65468亿元,增加值占比7.9%;第二級产业(工業和建築業)334623亿元,增加值占比40.5%,第三級产业(服務業)427032亿元,增加值占比51.6%。根据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数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若依購買力平價则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农业国和第二大服务业国。中国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和世界最大貿易國(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超過200多種製品產量和出口量排行首位、數十種出口產品占世界70%以上。由于中国經濟成長仰賴投資和出口收益,2010年後--明顯地減速,中國政府為此調整經濟結構,改以消費帶動經濟成長,2016年時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6%。 中国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開放私人財產的所有權,成為國家資本主義的典型例子。政府主導能源生產、重工業等戰略工業,视製造業為重要的經濟基礎。 《-zh-hans:财富; zh-tw:財星; zh-hk:財富;-》在2015年-zh-hans:财富世界500强; zh-tw:財富世界500大; zh-hk:財富世界500強;-中有106家上榜,所涵蓋的30種行業前三名中有採礦原油生產(15家)、銀行(11家)和金屬產品(10家)。《--》於2015年發布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上,由阿里巴巴集團、百度、華為、小米科技、海爾、騰訊、萬達、格力、聯想集團、京東商城位列前十名;《富比士》報導的前十大上市公司中則有5家中國企業,包括銀行總資產最多的中國工商銀行。今日中國股票總市值為全球第二名、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居世界首位。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在中国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则相对落后。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亿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亿93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迄今中國政府預算收入和支出都位居世界第二名,2010年的財政赤字有人民幣1兆元,2016年時達到人民幣2.83兆元。.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列表

本条目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级行政区的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路 (镇江)

中华路是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条街道,东至电力路,西转北至长江路,长927米,宽10-20米。原为京杭大运河在镇江的5个入江口门中最西面的一个,称为大京口。民国初年逐渐淤废,到1931年,大京口被填平筑成碎石马路,自江边公共码头至石浮桥,取名大口门大街,后改名为中华路。工程于当年3月份开工,11月竣工。文革期间,中华路一度改称反帝路,文革后又恢复原名。中华路起初东至宝塔路,1994年,延伸至电力路。 中华路由于邻近江边轮船码头,曾经是镇江的主要繁华街道之一,店铺林立。1937年在抗日战争中遭受日军破坏。水运衰落以及镇江市中心东移以后,中华路也渐趋衰落。 与中华路交汇的小街小巷甚多,纵横交错:日新街、盆汤巷、天主街(今人民街)、鱼巷、柴炭巷、宝安新街、狮子街、老新街、又新街、大杨家巷、小杨家巷、小营盘、大闸口、中华路后街、姚一湾、陶家门、打索街、邹家巷、浮桥巷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华路 (镇江) · 查看更多 »

中山路 (无锡)

中山路是位於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条道路,爲溝通無錫老城中心南北的主幹道,也是商業核心區域。道路兩旁,大型百貨公司、商業綜合體林立,其销售总量居全国商业街排行第七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山路 (无锡) · 查看更多 »

中國城市史

中國歷史上的城市發展,經歷了一個時空轉換的過程。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政治中心位於西北,從秦漢到唐代,長安(今西安)是中國城市的最高代表。宋代,政治中心向中原位移,汴京(開封)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中心。其後,又向東南轉移至臨安(杭州)。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城市中心北移。進入20世紀,中華民國在南京建都,城市中心南移。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城市中心又移往北方。 同時在都市規劃方面,農耕時代除了大城市,並沒有明確的都市規劃,但伴隨著工業化歷程,中國大陸在民國時期經歷了西方租界的都市化建設後,到了中共建政開始改為建造蘇聯形式的現代化集體主義都市,特色是寬闊的街道與分散的居民小區,但當時移入城市人數不多,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首度經歷了大規模的都市化,近期隨著社會變遷並開展新型都市更新,對於物產與行人友善的窄馬路密路網與社區公園化的西方式設計逐漸成為發展目標。.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國城市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在数量上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ISBN 7-5438-3534-7。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水利史

中国水利史,记录中國地区水利活动历史。司马迁《河渠书》中记述了上自大禹治水。中國水災頻仍,商朝的五次遷都均為水患所致,其中又以黄河最為暴虐,很早就成了中國水利防治的重點。.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國水利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河流列表

中國河流列表,本條目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主要河流列表。中国东部河流較大者有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與黑龍江七大水系;西部河流较大者有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两大水系;以及一些较小的沿海河流、内陆河流和出境河流;还有京杭大运河(南北向)、灵渠、南水北调工程(黃河至長江)等人工运河。 中国的疆域包含了长江和黄河的全流域,世界前十大河流中,由一个国家独占全流域的仅此两条。中国与其它国家共有的河流中,也有六条属于世界级大河流,包括了黑龙江(阿穆尔河上游)、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正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怒江(萨尔温江上游)、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恒河流域正源)、狮泉河(印度河上游)。 根据2010~201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203条,总长度为150.85万公里。 以下依各流域的河口位置由南至北排序;主要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國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地理

中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在美国之前或之后,参见国家面积列表)。其中陆地面积为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中国疆域东西跨越62度、五个时区,约5200公里,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也有“最东端是黑瞎子岛中国控制区”的说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中国大陆使用统一的“北京时间”;南北跨越近50度,约5500公里。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最南端的为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最大的群岛为舟山群岛;山东半岛为最大的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另外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位于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由于疆域的宽广和地理的大跨度,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达65%,全世界8000公尺以上的12座山峰中国就有7座;山脉多呈东西和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和横断山等山脉,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公尺,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为最低点。中国的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为最大的高原;四大盆地分别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为面积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为最高的盆地;三大平原分别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为最大的平原。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陆地的河流、湖泊众多,但它们主要属于太平洋海洋水系,这决定了水流向东的基本走向;其次为西南部部分区域属于印度洋水系,西部部分地区存在内陆独立水系;西北部几条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河流分为外流河与和内流河,南部、东部和北部河流均为外流河,南方河流水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为中国最大内流河。长江、黄河和珠江分别为中国第一、二和三大河流,其中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流。中国湖泊众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部,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均分布于长江流域;青海湖为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为第二大咸水湖。 秦岭-淮河构成的连线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但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作为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由于地形和位置差异,大致分为三大自然区,一是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二是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区,三是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国地理 · 查看更多 »

中国内河港口列表

依照2007年《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国内河主要港口有28个:.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国内河港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运河

中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江苏北部徐州市、宿迁市和淮安市,从江苏、山东边界的台儿庄,到淮安黄河故道的河段。北接鲁运河,南接里运河。 明代,曾利用为黄河所夺的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下游故河道进行漕运。清代,与黄河故道平行,在其东侧,自台儿庄向南至清江浦(淮安)黄淮运三水交汇处,开凿中运河,长186公里。 今日,中运河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也较高,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连同里运河构成整个京杭大运河中等级最高的部分。只是沿线大小船闸甚多,例如皂河闸、刘老涧闸等。 Category:江苏河流 Category:京杭大运河 Category:淮安地理 Category:宿迁地理 Category:徐州地理 Category:淮安交通 Category:宿迁交通 Category:徐州交通.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中运河 · 查看更多 »

临清市

临清市是中国山东省省辖市,因为临近古清河而得名。.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临清市 · 查看更多 »

常合高速公路

常熟—合肥高速公路,简称常合高速,江苏段编号S38,安徽段编号S24,是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常熟市和安徽省合肥市的一条高速公路。该线路起自江苏省常熟市董浜枢纽,接沈海高速公路,途经常熟市、张家港市、江阴市、常州市、常州市金坛区、南京市溧水区、安徽省马鞍山市、巢湖市,止于合肥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常合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常州市

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经此地。长三角中心地带、衔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良好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及常州奔牛机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京杭大运河和常州市 · 查看更多 »

丹阳市

丹阳市为中国江苏省下辖县级市,由镇江地级市代管。丹阳为经济较发达、具备较强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江苏省县(市)的第八位,全国县(市)第十六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丹阳市 · 查看更多 »

丹阳站

丹阳站,是京沪铁路和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上的一个车站,始建于1907年,目前每天有50余列列车在丹阳火车站停靠,货运不办理货物发送、到达业务,包括中转苏北28县市的物资 。车站设有南北两个站房,同时为所有旅客列车乘客服务。.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丹阳站 · 查看更多 »

东平县

东平县是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常住人口75.72万人。 东平县是中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其境内的东平湖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东平县的“端鼓腔”和腊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东平县 · 查看更多 »

东平县名胜古迹列表

这里列举了东平县部分名胜古迹。.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东平县名胜古迹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是中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西临京杭大运河。.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东昌府区 · 查看更多 »

东海县

东海县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037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为122.84万。东海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水晶储量丰富,有“水晶之都”之称。.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东海县 · 查看更多 »

世界三大列表

世界三大一覽是世界上各樣事物最具代表性的頭三位列表。但其選出標準不一定得到公認。.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世界三大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垛镇

是下辖的一个镇。是高邮三大镇(三垛,临泽镇,界首镇)之首,位于高邮湖东约27公里,沿邮兴公路以及北澄子河(京杭大运河支流,60年代开挖的人工运河)。.

新!!: 京杭大运河和三垛镇 · 查看更多 »

乍浦之战

乍浦之战发生于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5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是英国远征军为控制长江,封锁京杭大运河,截断漕运,进攻清朝海防要地乍浦同清军进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最终以英国军队获胜告终。这场战役过后,英军开始沿着长江口向中国内地进攻,为清朝最终战败埋下了伏笔。.

新!!: 京杭大运河和乍浦之战 · 查看更多 »

广陵区

广陵区是中國江苏省扬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行政区域面积341.96平方公里,人口49.82万人。政府驻于扬州市四望亭路40号。.

新!!: 京杭大运河和广陵区 · 查看更多 »

广济桥

广济桥,可以指:.

新!!: 京杭大运河和广济桥 · 查看更多 »

广济桥 (杭州)

塘栖广济桥亦称广济长桥或通济桥,俗称长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内西北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南北向跨京杭大运河。该桥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二年(1489)重建(拱券上刻有此纪年),清康熙间修缮。桥长78.7米,面宽5.2米,中孔跨径15.69米,矢高7.7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南北两侧各沿80级台阶而上。桥面两侧设有高0.4米的素面石栏板,共有望柱64根,桥顶四柱饰有莲瓣,其余为球形。.

新!!: 京杭大运河和广济桥 (杭州) · 查看更多 »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原为始建于明代宣德八年(1433年)永丰屯屯中祠堂,后改为供奉吕洞宾的吕祖堂,1900年庚子事变中成为义和团总坛口,该遗址位于中国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目前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目前为天津义和团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义和团坛口遗址和惟一的义和团运动纪念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 查看更多 »

之江路

之江路是杭州的一条主干道,东起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交汇处的运河之江隧道接三新路,沿钱塘江江堤西行,经钱江新城、六和塔、九溪,进入之江旅游度假区至转塘街道止,全长18.5公里。 之江路也是杭州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三江两岸”绿道的一部分。.

新!!: 京杭大运河和之江路 · 查看更多 »

庚申之劫

庚申之劫一般是指清咸丰十年(1860年),江苏和浙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的这一个重要事变。作为主战场的苏南和浙江地区人口从战前的6193.0万减少到战后的3077.9万,损失率达到50.3%。.

新!!: 京杭大运河和庚申之劫 · 查看更多 »

京口区

京口古时为镇江地名。现为中國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区,是镇江市的最早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目前名义上管辖镇江新区的丁卯地区和大港地区。15px京沪铁路穿境而过,15px镇大地方铁路将镇江大港港口与15px京沪铁路直接相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区内交汇。区内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大专)、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大专)。.

新!!: 京杭大运河和京口区 · 查看更多 »

康桥镇 (杭州市)

康桥镇,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所辖镇,已更名为康桥街道,位于杭州市北郊,西邻京杭大运河,南邻石祥公路。总面积12.5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5万人。.

新!!: 京杭大运河和康桥镇 (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人民路 (无锡)

人民路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条道路,全长约5.5公里。该路由人民西路、人民路、人民东路三段组成,是沟通无锡市区东西的一条主干道。.

新!!: 京杭大运河和人民路 (无锡) · 查看更多 »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全名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智·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117,000公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他的旅程記錄在《》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伊本·白图泰 · 查看更多 »

引江济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联通长江、巢湖和淮河,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其中新开河渠88.7公里、利用现有河湖311.6公里、疏浚扩挖215.6公里、压力管道107.1公里。工程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4市55县(市、区),总面积7.06万平方公里。工程具有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增强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水保障能力,构建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入江通道,优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恢复巢湖水生态功能,遏制淮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势头,改善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与合作,支撑皖北地区乃至两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引江济淮工程分为三段,分别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和江水北送。.

新!!: 京杭大运河和引江济淮工程 · 查看更多 »

佑胜教寺

佑胜教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大成街1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京杭大运河和佑胜教寺 · 查看更多 »

何振梁

何振梁,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无锡,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官员,著名的体育外交家。他是国际奥委会首位中国籍委员,曾先后三次当选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逝世前任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名誉委员。他是1993年和2001年北京申奥代表团陈述人之一,被视为北京申奥成功的功臣、中国奥林匹克之父。 何振梁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新!!: 京杭大运河和何振梁 · 查看更多 »

余杭塘河

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 位于中国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历史上商船云集、航运发达。河流自余杭街道,经仓前街道、五常街道,汇入京杭大运河,全长19.8公里,连接着西溪湿地、和睦水乡,是杭州市生态绿化廊道。.

新!!: 京杭大运河和余杭塘河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指1938年1月至6月间,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会战。 日本军队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继续挥军北上,而另一股日军亦从华北方向南下,意图打通津浦线。中日两国军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激战。其中,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另有约5800人一说),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徐州会战 · 查看更多 »

徐州路

徐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正八年(1348年),因扼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要冲升徐州置,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至正十二年(1352年),降为武安州。明朝初年,复为徐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江苏的路 Category:安徽的路 Category:徐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4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5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徐州路 · 查看更多 »

徐鴻儒

徐鴻儒(),山东省巨野人,白莲教徒,明末民变首领。 天启二年(1622年6月19日),徐鴻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义军头带红巾,先得巨野,渡京杭运河,攻占滕县、邹县,袭击曲阜。十月,朝廷派军镇压,徐鴻儒被叛徒出卖,被官军俘杀,起义失败,是为明末民变的先声。.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徐鴻儒 · 查看更多 »

徐沛河

徐沛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在徐沛铁路西侧,沿37米等高线开挖而成。徐沛河北起沛县北部龙固镇大沙河右岸,向南流经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张寨镇、张庄镇和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在郑集镇南部的冯代庄附近与桃园河合流,至蔺家坝枢纽下注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全长70公里。沿途与沿河、鹿口河和郑集河等河流相交。.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徐沛河 · 查看更多 »

微山湖

微山湖,亦名南四湖,位于中国山东、江苏交界处,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归山东省微山县管辖。微山四湖南北长120公里,东西最宽处达25公里,水域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狭义上,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南的下级湖,同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构成广义微山湖。《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其实就是描寫北宋時的微山湖。.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 · 查看更多 »

德城区

德城区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为德州市市政府所在地,因位于德州市城区而得名。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边界,总面积为539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54万。在德州地区,口头语中的“德州”可以指代整个德州市区域,也可以特指德城区,另外“德城”一般也指代德城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德城区 · 查看更多 »

德州市

德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东与济南、滨州两市相邻,南与聊城市相连,西接河北省衡水、邢台两市,北与河北省沧州市相接。市区邻近冀、鲁两省边界,京杭大运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10,358平方公里,人口574.23万。.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德州市 · 查看更多 »

德清县

德清县为中国浙江省下辖县份,隶属湖州市管辖。德清县辖域面积为93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8万人(2009年)。德清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界于湖州与杭州二市之间,东邻上海市和嘉兴市,北接苏南和湖州市城区,南部紧邻杭州,为杭州都市圈成员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德清县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京杭大运河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地理之最列表

地理之最列表紀錄了世界在地理方面可創下世界紀錄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地理之最。.

新!!: 京杭大运河和地理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

新!!: 京杭大运河和北京城门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京杭大运河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北京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京旅游景点列表

北京旅游景点列表羅列北京市市域內的旅遊景點。 北京市有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共有6处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这六处是:长城、明清皇家宫殿的故宫、北京的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北京的皇家祭坛的天坛、明清皇家陵寝的十三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八达岭的十三陵、石花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

新!!: 京杭大运河和北京旅游景点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运河

北运河是流经北京市东郊和天津市的一条河流,为海河的支流。干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沾水和潞河。为北京市主要排水河道之一,大量城区废污水排入北运河。 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燕山以南,有39条支流分别汇流为北沙河、东沙河和南沙河,在昌平区沙河镇汇合后称温榆河,沿途流经顺义区、朝阳区、通州区,依次汇入蔺沟、清河、坝河、凉水河等支流(其他支流有通惠河、凤港减河、龙凤河),流过通州區北关之后称为北运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全长142.7公里,流域面积6166平方公里。 漕运咽喉河西务,曾盛极一时。.

新!!: 京杭大运河和北运河 · 查看更多 »

嘉兴市

嘉兴市(汉语拼音:jiā xìng,吴语拼音:Kā shīng,IPA:/gᴀɕi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上海、杭州、苏州三座江南名城的中间位置,属于长三角地区核心地带。是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嘉兴市 · 查看更多 »

嘉兴三塔

三塔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西门外京杭运河边,始建于唐代,据《嘉禾志》记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塔以镇之。” 三塔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三塔后为茶禅寺,唐代名龙渊寺,乾隆南巡经此,曾在寺中饮茶赋诗,题匾“赐名”茶禅寺。清代“茶禅夕照”为嘉禾八景之一。 文革期间(1971年)三塔被拆除造水泥厂,塔砖一部分用于修人民广场。1999年拆水泥厂在原址重建三塔。 三塔均为九层砖塔,中间一座稍高,约15米,塔内无梯可攀,每层壁龛嵌铁制浮雕佛像,饰白、黑、红三色。.

新!!: 京杭大运河和嘉兴三塔 · 查看更多 »

唐皋

唐皋(),字守之,號心庵(一作新庵),別號紫陽山人。南直隸徽州府歙县巖鎮(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人。明正德年間狀元,官至侍講學士兼經筵講官。曾奉旨出使朝鮮,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明史稿》有傳。.

新!!: 京杭大运河和唐皋 · 查看更多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中國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列表

中國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列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當中的古建築。皆屬於前三批公布的文物是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4至7批是古建築。.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中國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当年重大考古发现的一项活动,始于1990年。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查看更多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1961年至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共七批429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第四批开始,每批同时将一些未被列入的项目合并至现有项目中,共计188项。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至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和第四至七批类别不统一,其中前三批分为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石窟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刻及其他、古遗址、古墓葬等六类。从第四批开始,重新划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六类。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以新分类为准,对前三批进行了统一归类,同时对第一至七批重新进行了统一编号。本列表按照新分类统一整理。.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八国联军之役

八國聯軍之役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英、法、德、美、日、俄、-zh:意;zh-hans:意;zh-hk:意;zh-tw:義;-、奧派遣的聯合遠征軍,為保護被清軍和義和團運動圍困的各國駐華外交機構和人員、被清軍和義和團運動屠殺的僑民和中國基督教徒,對抗清朝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所引发的战争。派遣的聯合遠征軍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八國聯軍的行動,成功鎮壓義和團。义和团溃败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遼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衝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日俄衝突等變化。.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八国联军之役 · 查看更多 »

兰陵 (企业)

山东兰陵企业(集团)总公司,简称兰陵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成立于1993年。旗下拥有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前称为山东兰陵美酒厂)、山东兰陵陈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该集团生产的兰陵美酒享誉中外,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有“先有兰陵酒,后有酒文明”之称。,山东省旅游局该集团拥有的“兰陵”商标在2006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兰陵 (企业) · 查看更多 »

兴化市

兴化市是位于中國江苏省泰州市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淮河、黄海和京杭大运河之间的里下河地域内,是中国百强县。兴化是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又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和新兴旅游城市。兴化市拥有耕地180万亩,157万人口,非农业人口28.84万人,辖28个镇、6个乡、一个省级开发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兴化市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惠宗

元惠宗妥懽貼睦爾(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明朝諡號為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新!!: 京杭大运河和元惠宗 · 查看更多 »

前贾铁路

前贾铁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起自京沪铁路前亭站,至贾汪站。.

新!!: 京杭大运河和前贾铁路 · 查看更多 »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中国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其中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育种价值或特殊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保护对象为重要的、洄游性的共用水产种质资源或保护对象分布区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际行政区划或海域管辖权限的,经国务院或农业部批准并公布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迄今全国共有464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 查看更多 »

玉河

玉河,古称御河,是今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河流。.

新!!: 京杭大运河和玉河 · 查看更多 »

王瓊 (成化進士)

王瓊(),字德華,號晉溪,別署雙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縣(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区)人。進士出身,明朝中期重臣,曾官吏部、兵部、戶部尚書。 王瓊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 王琼多有政績。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此外“任人唯贤”,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另外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使西北“边境益靖”。.

新!!: 京杭大运河和王瓊 (成化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江泾镇

是下辖的一个镇,南面毗邻嘉兴城区,北面毗邻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8.57万。京杭大运河和苏嘉乍高速公路纵贯该镇。 王江泾镇是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一个历史悠久的工商业市镇,一向以纺织业为主。近年来,大量的民间投资注入该镇,王江泾镇在中国领先实现了织造无梭化。.

新!!: 京杭大运河和王江泾镇 · 查看更多 »

睢宁县

宁县古稱晉陵,睢陵,在中国江苏省地區,東接宿遷市宿城區,宿豫區,北接徐州市銅山區,南接安徽省泗縣,西接壤安徽省靈璧縣,春秋時期屬「淮夷」,西漢開始屬於臨淮郡,明朝屬淮安府,是淮揚菜起源時期的地域範圍內,近代歸屬多次更迭,1949年屬於淮陰地區,1983年屬於徐州市代管。 (淮揚菜起源於明朝的,淮安府,揚州府,睢寧當時屬於淮安府) 睢寧黃河古道以南的淮揚文化(南方文化),黃河古道以北屬於「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县境南北文化兼收并蓄,南方文化向北方文化的過渡區域,近年來由於北方文化影響,逐漸北化。.

新!!: 京杭大运河和睢宁县 · 查看更多 »

硕放街道

,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无锡市东南郊,距离无锡市区10公里左右,距离苏州市区20公里左右,为两中心城区之间。国内生产总值在无锡市92个乡镇中名列前茅。硕放人口4.3万,土地面积为46平方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硕放街道 · 查看更多 »

租界

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其特点是外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由侨民组织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来行使这些权力,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不受本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国中之国”。.

新!!: 京杭大运河和租界 · 查看更多 »

竹西街道

是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东傍京杭大运河,南依千年古运河,西临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北望邵伯湖,境内有宁启铁路扬州货站。 2013年12月2日,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瓦窑村、黄金村、竹西社区、安平社区所在区域设立竹西街道办事处。.

新!!: 京杭大运河和竹西街道 · 查看更多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

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列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类型,较之前批次共新增795处,占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40.9%。此外与原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共计9处。.

新!!: 京杭大运河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又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年) 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圣旨於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新!!: 京杭大运河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计1080处).

新!!: 京杭大运河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美南长老会

美南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基督教宗派,开始于1861年,包括美国南方各州的长老会,美国长老会是由于废奴问题而南北分裂的产物。1983年再度与美国长老会(美北长老会)合并成立长老会 (美国)(Presbyterian Church (U.S.A.))。 美南长老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桑威尔(James Henley Thornwell)、罗伯特·刘易斯·达布尼(Robert Lewis Dabney)、本杰明·摩根·帕尔默(Benjamin Morgan Palmer)、钟爱华(Nelson Bell,葛培理的岳父)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美南长老会 · 查看更多 »

美南长老会差会

美南长老会差会(American Southern Presbyterian Mission)是美南长老会的海外传教机构,美南长老会在1861年成立。.

新!!: 京杭大运河和美南长老会差会 · 查看更多 »

美南长老会中国差会

美南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是1861年美国长老会由于废奴问题而南北分裂的产物。数年之后,尽管南方正处于战后的困难时期,美南长老会还是在1867年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传教士。第一个传教基地选择在浙江省会杭州。以后沿京杭大运河逐步向北扩展。1905年,美南长老会中国差会大体以长江为界,形成了华中教区(包括长江以南除了镇江以外所有的传教站),和江北教区(包括镇江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传教站)。1925年,华中教区加入中华基督教会的华东大会(1947年分属江南大会和浙江大会);江北教区则继续留在中华长老会。两个教区的中央机构在上海。1952年,美南长老会撤出中国大陆。 1950年代,江北教区的长老会也加入了中华基督教会,成为其下设的江淮大会。.

新!!: 京杭大运河和美南长老会中国差会 · 查看更多 »

翁大立

翁大立(),字元本,又字儒参、道生,號見海,浙江余姚(今宁波)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京杭大运河和翁大立 · 查看更多 »

牛牧屯天主堂

牛牧屯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区牛牧屯大圣若瑟堂,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牛牧屯村,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牛牧屯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盘门

是位于苏州城南面城墙上偏西的一座水陆城门,门前临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和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吴国都城——阖闾城。盘门即是当时的8座城门之一,因门上悬有木制蟠龙,以震慑南面的越国,最初称为蟠门。后来因为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改称盘门。根据流传至今的南宋《平江图》碑,当时的盘门已经坐落在今天的位置。现存的城门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原址上重建,1356年张士诚又增建了瓮城。明初、清初、晚清和1986年都曾进行过修缮,但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的旧观。 盘门是一座水陆城门,两门交错并列,呈曲尺形。陆城门分内外两重,朝向东偏南10度,两道城垣之间形成周长180米的方形瓮城,藏兵洞可以匿藏数百兵丁,适应古代防御的需要。城上筑有飞檐翘角的城楼,以及锯齿形雉碟、射孔、闸口及绞关石等防御设施。水城门在陆门南侧,也有内外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两门之间有暗道通向城楼。两侧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历史上,苏州西、南两面的三座城门都面临京杭大运河:阊门、胥门和盘门,盘门的重要性仅次于阊门、胥门,而超过其他城门。 1963年,盘门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门、吴门桥和瑞光寺塔共同构成盘门三景。吴门桥位于盘门前的护城河上,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被毁,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是一座高达10米的苏州最大的单拱石桥。盘门内不远处的瑞光塔,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是八面七级楼阁式砖塔,高约43米,垂直轮廓逐层收缩。历史上该塔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寺庙殿宇构筑全毁,仅存瑞光塔独自耸立。.

新!!: 京杭大运河和盘门 · 查看更多 »

盂城驿

城驿位于中国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外馆驿巷,京杭大运河东侧,是明清时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驿站。驿站名中的盂城二字是高邮的别称,取自秦观的《送孙诚之尉北海》“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一句。 驿站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永乐年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毁于火,隆庆二年(1568年)重修。清康熙、嘉庆、道光先后修葺。据记载,驿站鼎盛时厅房多达100多间,驿马多达65匹,驿船多达18条,马夫和水夫多达200多人。盂城驿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现在的盂城驿占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现存的建筑有门厅、皇华厅(正厅)、驻节堂(后厅)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盂城驿 · 查看更多 »

白英 (明代人物)

白英(1363年—1419年),祖籍山西洪洞县,山东汶上县人(今汶上县康驿镇颜珠村),明代初年水利家。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在河南原武县决口,导致京杭大运河淤塞数百里。1411年,当时的工部尚书宋礼奉命带领民工数十万人沟通漕运。白英向宋礼提出了引汶济运的方案,并与宋礼一起指挥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引汶河水注入会通河,解决了会通河水量不足的难题,使运河再度畅通。.

新!!: 京杭大运河和白英 (明代人物) · 查看更多 »

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是隋代统一南北以后,将以前已有的自然水道加上隋代开凿的运河组成了一条自江南一直到京城洛阳的路上水道,主要目的是运送首都所需的物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别由公元584年开凿的向西到陕西西安的廣通渠,603年开凿的经山东临清北上至河北涿郡的永濟渠,公元605年向南开凿到江苏清江的通濟渠和公元610年连接江苏镇江和浙江杭州的江南运河构成。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大运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随后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仅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与隋朝大运河有重合)取代。.

新!!: 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京杭大运河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韩庄运河

韩庄运河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京杭大运河所经的南四湖的湖东段出口(湖西段出口为不牢河)。其前身是明朝后期开挖的泇河,经历代治理,今韩庄运河西起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镇西南湖口,向东南流经枣庄市峄城区、台儿庄区,在台儿庄东南,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左纳陶沟河后,下接中运河。全长42.5公里,流域面积1996平方公里。航道为Ⅲ级标准。.

新!!: 京杭大运河和韩庄运河 · 查看更多 »

聊城市

聊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东北与德州市相邻,东南接济南、泰安两市,西南与河南省濮阳市相连,西及西北分別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毗邻。地处鲁、豫、冀三省交界,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在此交汇。境内多平原,是典型的农业产区,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8,628平方公里,人口597.06万。.

新!!: 京杭大运河和聊城市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新!!: 京杭大运河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青果巷

青果巷为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城区中部偏南、南市河北侧的一条东西向街道,跨天宁区和钟楼区以晋陵中路为界,东属天宁区,西属钟楼区。,东西分别至南大街和和平北路,南侧与南市河并行,民居临河而建。因南市河旧时曾为京杭大运河常州段的一部分京杭大运河原穿城而过,经西水关、西下塘、东下塘和东水关至舣舟亭,后河道淤塞,民宅迭筑,行舟不便,故明万历九年(1581)开凿新河,改经大水关、南门至舣舟亭。,沿岸形成果品贸易集散地,故有“千果巷”之称,清代褚邦庆《常州赋》称“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又因常州方言“千”与“青”相通,故亦称青果巷。青果巷以名门望族聚集著称,如唐顺之、盛宣怀、赵元任和瞿秋白均出自此地,街上集中了常州近半数的名人故居。常州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均以青果巷及南市河为主体,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至和平路,南至东下塘路刘氏宗祠院落南边界,西至晋陵中路,北至古村巷和约园,总面积为8.2公顷。.

新!!: 京杭大运河和青果巷 · 查看更多 »

青沧战役

青沧战役是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进攻中华民国政府统治下的青县、沧县的战役。此次战役发生于1947年6月12日至15日。 解放军在东北连连进攻,而国民政府保定绥靖公署所属部队之华北主力分布于平、津、保三角一带,有增援东北之势。解放军华北部队为牵制敌军,对国军津浦路薄弱的青县、沧县路段发动进攻,阻其增援。 此次战役由朱德和刘少奇亲自制定战略决策,杨得志、罗瑞卿和胡耀邦亲自指挥,在四倍于敌的兵力优势下攻占青县、沧县。.

新!!: 京杭大运河和青沧战役 · 查看更多 »

頔塘

塘为位于中国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西北、自浙江省湖州市市区经南浔镇至江苏省平望镇的运河,西起湖州城东门迎春桥,东至平望(唐代属湖州)莺脰湖,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全长约60公里,宽80-100米,今有33公里位于湖州市境内,途经升山乡、塘南乡、晟舍乡、苕南乡、东迁乡和南浔镇,为长湖申航道的一部分。 頔塘由西晋吴兴郡太守殷康主持开凿,因沿塘多芦荻而古名荻塘,唐贞元八年(792)湖州刺史于頔主持重筑,民颂其德,因改今名,又因起自湖州城之东而称东塘河。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湖州知府陈幼学改土塘为石塘,民国十二年至十七年(1923-1928)南浔地方绅士筹资重筑,后几经修缮,今北岸有318国道并行 。 頔塘的作用在于将东西苕溪之水逐渐分流至大小河港中,既减轻旱涝之灾,又利于灌溉,同时也成为湖州通往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并对沿途湖州、南浔、震泽和平望等市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流经南浔镇的頔塘河段被称为东西市河,与南北市河相交形成十字港,为南浔镇中心,今尚存有一段頔塘故道,因1949年后在其北侧开挖新航道而得以保留。故道自西栅祇园寺旧址至东栅分水墩,总长约1.8公里,均为砖石护坡,其上架有古桥通津桥和洪济桥 。.

新!!: 京杭大运河和頔塘 · 查看更多 »

顺堤河

顺堤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紧邻南四湖湖西大堤,是一条解决苏北堤河与湖西大堤之间洼地涝灾的一条骨干自排河道,因大体顺着湖西大堤而得名。顺堤河北起沛县东北部苏鲁边界的姚楼河东岸,东南流经沛县东部和徐州市铜山区北部,在铜山区柳新镇的张谷山附近与苏北堤河合流,至蔺家坝枢纽下注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全长80公里。沿途与大沙河、沿河、鹿口河和郑集河等河流平交。.

新!!: 京杭大运河和顺堤河 · 查看更多 »

行在

行在(漢語拼音:xínɡ zài;古譯:Quinsay),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指在名义上并非帝都,但实际上是皇帝、皇宫和朝廷所在并行使首都职能的地方。因帝權年代以皇帝為中心,被称为行在的地方是彼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圓明園、或咸豐北狩熱河時的避暑山莊,而陪都、行宮则未必。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下·呂諲傳:「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僖皇行在住于成都,令孜與敬瑄相與交結,事盜國柄,人皆畏威。」 舊時皇帝巡幸的行宮亦稱為行在,鞏華城沙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眾多行宮等,只要是皇帝所在皆稱之。陪都成為行在后,反而經常成為政治中心。.

新!!: 京杭大运河和行在 · 查看更多 »

西瀛门

西瀛门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瀛里,南侧为京杭大运河表场至西水关段。采用砖石垒砌的常州新城城墙营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该门则为民国十七年(1923)12月为便于防火取水而新辟,位于西南侧的朝京门与广化门之间,1952年拆除常州城墙时因其嵌于民宅中而得以保存,为常州城墙仅有的遗迹,今存城门、马面各一及部分城墙,总长221.8米,高3.5米到5.5米,宽5.2米,门上原有常州书法家唐驼所书门额,今已散佚。.

新!!: 京杭大运河和西瀛门 · 查看更多 »

西郊镇

西郊镇位于兴化城西,与扬州市高邮接壤,西距京杭大运河35公里(马横公路相通),东距盐靖高速(京沪高速支线)30公里。人口32000,辖17个行政村,面积73.6平方公里。境内土地肥沃,人工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19.2%,号称“苏中意杨之乡”。2004年修筑西郊公路之后带来了工业兴起,兴建了西郊工业集中区,发展潜力巨大。西郊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湿地资源丰富,著名的徐马荒是兴化有名的风景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西郊镇 · 查看更多 »

西湖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南北长约3.2--,东西宽约2.8--,绕湖一周近15--。 西湖平均水深2.27--,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京杭大运河和西湖 · 查看更多 »

西湖文化广场

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市中心,2009年7月28日正式落成。它集科普文化、演艺会展、娱乐休闲、商务会馆于一体。.

新!!: 京杭大运河和西湖文化广场 · 查看更多 »

西溪河 (杭州)

西溪河是中國杭州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南起天目山路,北至余杭塘路,靠近保俶路。是沿山河在保俶路八字桥大拐弯后向北段的名称。之后过文一路并入余杭塘河,最终注入京杭大运河。西溪河全长2.7千米,平均水深2.5米,实际流量10.8万立方米每天。 西溪河河道狭窄,自身净化能力弱,而沿岸楼盘林立,居民密集,生活污水排放成为了西溪河的主要污染源,水质在四到五类之间。.

新!!: 京杭大运河和西溪河 (杭州) · 查看更多 »

馬加爾尼使團

加爾尼使團是英國首個派到中國的使團,其出使於1793年,以其領導者馬加爾尼伯爵命名。使團的目標包括:開放更多貿易口岸、在北京設立使館並放寬對英國商人的貿易限制、讓中國讓出領土作為英商的居留地、允许英人傳教等。 使團最後成功覲見到了當時中國的統治者——清乾隆皇帝,但因各種問題發生爭議,所請事項全部被拒絕,最後無功而返。.

新!!: 京杭大运河和馬加爾尼使團 · 查看更多 »

香山河

香山河可以指:.

新!!: 京杭大运河和香山河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京杭大运河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高邮市

邮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沿岸,高邮湖畔,为扬州市代管的县级市。高邮是汉唐时期的各地传信机构,也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2016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江苏省高邮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京杭大运河和高邮市 · 查看更多 »

高斌

斌(),原为包衣,後入滿洲镶黄旗,玉牒內改書高佳氏,字右文,号东轩。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河道总督。为清朝的治河名臣。 本为内务府包衣,授内务府主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南河道总督,开挖砀山毛城铺引河,开新运口,堵塞旧口,防止黄河水倒灌入京杭运河。乾隆六年(1741年)任直隸總督兼总河印务。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辛卯,接替訥親,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十二月入直军机处。乾隆十二年(1747年)遷议政大臣。由來保接任吏部尚書。三月任文淵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再管江南河道总督。十八年(1753年),运河决口,宝应、高邮被淹,高斌被革职留任。乾隆二十年(1755年),高斌在任上去世,谥号文定。其女慧賢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之妹(即另一女)嫁鄂爾泰二子鄂實,其子高恒,其侄高晋。.

新!!: 京杭大运河和高斌 · 查看更多 »

高旻寺

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南,古运河和仪扬河汇合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高旻寺 · 查看更多 »

鲁南

鲁南,是一个地理概念,泛指山东南部地区,东临黄海,北靠泰山,南面苏北,西抵豫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并有泰山支脉深入境内。主要水体有微山湖、沂河、沭河、京杭运河,境内河流多属淮河水系。 鲁南地区具体的县市划分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0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狭义的仅包括枣庄,临沂,济宁三个地级市,而传统意义上日照属于鲁东,菏泽则属于鲁西南。.

新!!: 京杭大运河和鲁南 · 查看更多 »

鲁运河

鲁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经过山东省的一段。 鲁运河北起临清接卫运河,南至台儿庄,贯穿山东省西部,长约380公里。 元代,为了使大都(今北京市)与东南产粮区之间有便捷的南北水道相通,从临清到济州(今济宁市)之间开凿了济州河和会通河。河上也建立了许多闸坝。不过这两段运河的水源不稳定,河道时患浅滩,不胜重载,故元一代漕粮北运仍以海道为主;元末,会通河废弃不用。 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命疏通。宋礼修筑戴村坝,遏汶水济运。从此大运河南北畅通。在济宁设有东河总督,负责山东河南两省河道。 1855年黄河北徙,鲁运河被冲毁淤塞,航运遂告中断。但济宁以南的大运河迄今仍然为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临清至天津的大运河航运直至1960年代末才停止。 Category:山东河流 Category:京杭大运河.

新!!: 京杭大运河和鲁运河 · 查看更多 »

趵突泉

趵突泉又名槛泉,旧称泺,为泺水的源头。三股泉水成一线紧密排列,齐声迸发,声势浩大,因此被乾隆皇帝称为「第一泉」,是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同时也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趵突泉 · 查看更多 »

鹿口河

鹿口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属于南四湖水系。鹿口河西起丰县南部华山镇芦楼村大沙河东岸,向东流经沛县栖山镇、张寨镇和胡寨镇,最后于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注入微山湖,沿途与徐沛河、苏北堤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相交。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428平方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鹿口河 · 查看更多 »

黎世序

黎世序(),初名承惠,字湛溪,又字湛谿、景和。河南省汝寧府羅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學家、經學家。諡襄勤。由於治水有功,同治時敕封為孚惠黎河神。.

新!!: 京杭大运河和黎世序 · 查看更多 »

黃百韜

黃百韜()又作佰韜,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黃新,天津府人(今天津市)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時與解放軍作戰,戰敗後自杀殉国。.

新!!: 京杭大运河和黃百韜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齐鲁文化

鲁文化,又称海岱文化,是指以今中國山东省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山东省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江苏省北部、辽东半岛,基本上与胶辽官话区以及山东省内的冀鲁官话区相符,向西以大运河与中原文化为界,向南与江淮官话区的江淮文化相邻。齐鲁文化可细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

新!!: 京杭大运河和齐鲁文化 · 查看更多 »

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毗邻京杭大运河和骆马湖,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住在这里,故俗称乾隆行宫,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御码头遗址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归入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雍正五年(1727年)和嘉庆十八年(1813年)两次重修。总占地2.2公顷,有三进院落,殿宇十四座,建筑面积1996.75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御碑亭、献殿、龙王殿、灵官殿和大禹王殿,两侧有钟鼓楼和配殿。主体建筑龙王殿立于须弥座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内部梁枋饰以苏式彩绘。.

新!!: 京杭大运河和龙王庙行宫 · 查看更多 »

运河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规模比较大的,可以使水流流过的運輸通道。運河通常連接湖泊、河流和海洋,或橫貫半島、地峽而造。 相傳在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已有開運河,但具體難以考證。信史上中國的胥河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中國的京杭大运河是歷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1700公里,但今日只有少部份河段可供航運。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土庫曼南部的卡拉庫姆運河,全長約1375公里,大部份河段都可航行。運河的主要用途是行駛船隻運輸貨物。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建造成本和運輸時間的緣故,內陸運河逐漸被鐵路取代。許多運河目前都只剩下觀光用途,如威尼斯的運河。 运河主要可以分為二種:有一種是和現有的河流平行,分擔河流的水流量,在維持河谷及流域的條件下,通過建設水壩和水閘來調整水量,維持夠高的緩流水位。另一種則會越過分水岭的山脊,這種方式多半會需要在海拔最高點上方有水源供應。許多的運河。會興建在在山谷及其他水路高很多的地方。城市需要很多的水源,而海拔較高的運河可以提供水源給海拔較低的缺水地區。像羅馬帝國的高架渠就有類似功能。.

新!!: 京杭大运河和运河 · 查看更多 »

运河之江隧道

运河之江隧道是杭州市的一条穿越京杭运河的隧道,地处钱塘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区,位于钱塘江北岸,西接钱江新城一期之江东路,东接新城二期之江东路(沿江大道),于2012年12月28日开通。.

新!!: 京杭大运河和运河之江隧道 · 查看更多 »

运河区

运河区是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因京杭运河纵贯南北而得名。.

新!!: 京杭大运河和运河区 · 查看更多 »

运河街道 (杭州市)

运河街道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余杭区东北部,2001年8月由原亭趾、博陆、五杭三镇合并而成,因京杭大运河横线东西而得名。全镇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总人口6.242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5万人 ,运河镇人民政府,于2009年5月26日查阅。.

新!!: 京杭大运河和运河街道 (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运河文化广场

运河文化广场是杭州市的一个广场,位于拱墅区拱宸桥东,金华路西侧,区政府大楼南侧,属于杭州段京杭大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集文化、商贸、观赏旅游和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附近居民早上和晚上喜欢在此休闲、娱乐、健身。.

新!!: 京杭大运河和运河文化广场 · 查看更多 »

茂新面粉厂旧址

茂新麵粉廠舊址,是一座位於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國近代民族資本家榮宗敬和榮德生在清朝末年提出建設麵粉廠的構想,與朱仲甫、榮瑞馨等人合資開辦無錫首家麵粉廠——保興麵粉廠,後更名為茂新面粉厂,出產兵船牌麵粉。茂新面粉厂起初面臨銷情不佳的困難,後來多次獲行,能夠在其他中國城市設廠,兵船牌麵粉亦在中國內外變得知名。到了抗日戰爭期間,茂新面粉厂遭到戰火波及,有厂房被日軍炸燬,戰後方進行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廠改為國營企業,易名「無錫市第一麵粉廠」,又一度因生產任務不足而轉為生產機械,後恢復使用「茂新麵粉廠」廠名和「兵船」商標。隨着各個小麥出產地不斷興建麵粉廠,無錫糧食加工業失去優勢,逐步退出市場。茂新麵粉廠在2003年關閉,但廠房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並改建為博物館。舊址在1994年列入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於2002年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新!!: 京杭大运河和茂新面粉厂旧址 · 查看更多 »

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學家。.

新!!: 京杭大运河和郭守敬 · 查看更多 »

郑家口镇

郑家口是中国河北省故城县下辖的一个镇,今多称其郑口,是故城县的县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畔,东与山东省相邻,人口9万(2004)。 明代,郑氏在京杭大运河上设一渡口,时人皆称“郑家渡口”,后改为郑家口。清代中期,郑家口已成为一个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因濒临京杭大运河,素得漕渔之利,物阜民丰,有“小天津卫”之称。1945年6月,县城由故城镇迁至郑家口。 Category:故城县 Category:衡水乡级行政区划.

新!!: 京杭大运河和郑家口镇 · 查看更多 »

郑集河

郑集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属于南四湖水系。郑集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郑集北支河发源于丰县南部大沙河镇的陆座楼,东南流经沛县敬安镇,在徐州市铜山区与南支相汇;郑集河南支河发源于大沙河镇的荒庄,东南流经梁寨镇、范楼镇、铜山区何桥镇和黄集镇,在黄集镇以东的松林村与北支河相汇。郑集河自南北两支相汇处继续东流,经郑集镇,最后于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永胜北村注入微山湖,沿途与徐沛河、苏北堤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相交。干、支流全长约100公里,流域面积497平方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郑集河 · 查看更多 »

阊门

阊门,俗稱吳門,原是吳中(苏州)西北面的一个城门,特别以附近一带曾经繁华盖世的商业区著称。.

新!!: 京杭大运河和阊门 · 查看更多 »

闸口白塔

口白塔,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钱塘江畔白塔公园内,是一座仿木结构的八角楼阁式石塔。该塔的建造年代不明,可根据其建筑风格和文献推断其大致建造时间为五代至北宋年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塔曾被当做京杭大运河汇入钱塘江的地标。该塔曾位于一座名为白塔寺的寺庙之内,但寺庙已无存。该塔通高14米,共有9层塔身,每层塔身均有造像或经文雕刻,但由于年久失修,每层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和塌毁。1988年,闸口白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闸口白塔 · 查看更多 »

邳州市

州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北部,是徐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城别称良城。.

新!!: 京杭大运河和邳州市 · 查看更多 »

邹城市

邹城市,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孟子诞生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曲阜、南靠滕州。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总人口115万(2011年)。秦始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是由济宁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此外,邹城市还是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邹城市 · 查看更多 »

邵伯镇

邵伯镇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下辖的一个镇,面积98.6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建成区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7万亩,水面面积1.2万亩),户籍人口8.58万,位于江都区(仙女镇)以北12公里,扬州市区东北23公里,北与高邮市车逻镇、八桥镇接壤,西濒邵伯湖与扬州市邗江区相望,南接仙女镇。下辖4个社区、23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场圃。 邵伯镇地处平原水乡,河网密布,特产老菱、鸭蛋等。 邵伯镇得名于公元385年(东晋太元十年)谢安所筑的邵伯埭,自唐宋以后即为运河沿线重要商埠,明清时期设邵伯巡检司。1946年和1949年,共产党占领邵伯后,曾两度设市,后改为镇。2005年昭关镇并入。 邵伯镇的经济以工业为主,有39家重点骨干企业。 邵伯镇水陆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经过镇区,淮江公路穿境而过,附近有京沪高速公路。 邵伯镇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景点包括邵伯湖、明清条石老街(长1.5公里)、斗野亭、镇水铁牛、古甘棠树等。新建有美食街。.

新!!: 京杭大运河和邵伯镇 · 查看更多 »

邗江区

邗江区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区。命名得自吳王夫差始掘的邗溝(隋煬帝大業中貫通的隋唐大運河之南段)。.

新!!: 京杭大运河和邗江区 · 查看更多 »

锡山市

锡山市,即原无锡县,江苏省无锡市属县级市,现已撤市,其行政区全部并入无锡市。 锡山市位于江苏省南部,环绕于无锡市外围。全市1115平方公里,总人口99.3万,京杭运河、沪宁铁路、锡澄运河、锡澄公路、312国道、沪宁高速等通过境内,曾被誉为“华夏第一县”、“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 锡山市历史悠久、古迹丰富,其境内梅村即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南下奔吴之地,如今泰伯墓、庙仍在,而严家桥的唐氏家族、东(土夅)的周氏家族、七房桥的钱氏家族则是近现代锡山儒风蔚然与工商兴旺的历史见证。 锡山市行政辖区在历史上一向为无锡地区的一部分,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无锡后,设苏南行署区,分原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行署驻无锡市,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27个县、市。无锡市下辖无锡县和3个指导区。1953年,江苏正式建省后,无锡市由省直辖,无锡县编入苏州专区,1958年又划归无锡市。1962年9月25日,复归苏州专区,直到1983年,与江阴、宜兴二县同时编入无锡市。 1995年6月8日,无锡县撤县建市,成立锡山市,县政府由无锡市广瑞路迁锡山市东亭。2000年12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另有部分辖区并入滨湖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锡山市 · 查看更多 »

里下河平原

里下河平原是位于江苏省中部的以兴化市为中心的一碟形平原洼地,又称苏中湿地(位于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5市交界区)。本区属淮河流域湿地区,它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古淮河,南抵通扬运河,大约在北纬32~33.5度,东经119~120度之间,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 其跨越的行政区域包括淮安(淮安区、金湖县,洪泽县),扬州(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区),盐城(亭湖区、盐都区、阜宁县、建湖县),泰州(海陵区、兴化市、姜堰区),南通(海安市西北局部)。里下河地区也是江淮文化,淮扬文化代表地区,流行江淮官话淮扬片和通泰片。 由于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里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得名于此。里下河平原地势极为低平,而且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形态,状如锅底,地面高程从周围海拔4.5米,逐渐下降到海拔只有1米左右(射阳河),并且大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 全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湖荡相连,人工水网稠密,曾是全省淡水沼泽湿地最集中分布的区域,现有湿地以湖泊湿地、少量沼泽湿地,及围垦利用湖泊、沼泽后形成的人工养殖场、沟渠湿地为主,是全省重要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区。本区湿地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调蓄水量和引水排水、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湿地的开发利用主要以围垦、水产养殖、渔业捕捞等为主。.

新!!: 京杭大运河和里下河平原 · 查看更多 »

里运河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河段,流经江苏省淮安市和扬州市,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 明清时期里运河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在施桥镇六圩入长江,长168公里。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有些河段水面高出地面四至五米。 明、清两代,朝廷在京杭大运河的枢纽部位,里运河、中运河与黄河故道(即古淮河)交汇处——淮安府城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城西北30里外南船北马的水陆要冲清江浦设有南河总督,负责江苏、安徽两省河道。来自徽州和山西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则聚居在扬州新城以及淮安河下,竞相建造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 今日,里运河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也较高,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连同中运河构成整个京杭大运河中等级最高的部分。沿线船闸有淮阴闸、淮安闸、邵伯闸、施桥闸。 里运河穿过淮安市和扬州市市中心繁华的老城区,沿岸文物古迹甚多。.

新!!: 京杭大运河和里运河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长虹桥 (嘉兴)

长虹桥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东南侧,东西向跨京杭大运河,是浙北平原软基上修建的最长的石拱桥,因该桥“气势宏伟,遥遥相望,犹如长虹卧波”,故名长虹桥。1997年8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大运河的重要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虹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年),康熙五年(1677年)重修,嘉庆十七年(1813年)又重修。太平天国时,桥南北栏石因战乱损毁,光绪六年(1880年)修复。长虹桥为三孔马蹄形驼峰式石拱桥,全长72.8米,桥顶宽4.85米,桥堍宽6.7米,中孔净跨16.2米,拱矢高10.7米,两边孔净跨9.3米。.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长虹桥 (嘉兴)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又称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或简称长三角,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区域、中國第一大經濟圈以及經濟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制造业中心、跻身于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它的雏形为1982年12月22日成立的上海经济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年批准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区域面积35.44万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共有42个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江苏省17个,浙江省14个,安徽省11个),约占全国文明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规划中的亚洲最大城市群,并有望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查看更多 »

长江炮舰

长江炮舰是一类主要在中国的内河流域及沿海港口活动的内河炮舰。这种炮舰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因此而得名;但也有一些虽然主要在其他河流流域活动,但依然分为长江炮舰的例子。长江炮舰中有部分采纳了特殊的设计,以适应三峡以上的长江航段的水文情况,这一类炮舰又得名川江炮舰。 长江炮舰(包括川江炮舰在内)通常作为浮动警察站使用,仅配备少量中小口径武器,防护较差,强调居住性。其使用者既有各列强海军,用以维护在华利益陈悦,#中国军舰图志,243-244页;也有中国海军,试图在列强手中保卫自己的内陆主权。 长江炮舰的使用自十九世纪中期始,二十世纪后类型和数量都逐渐增多。抗日战争期间长江炮舰面对空中威胁时活动很受限制,至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大部分都逐步退出现役。.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介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东西直距3000公里以上,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一般均达1000公尺左右。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经济总量巨大,有上海、南京、重庆和武汉等中心城市,是中国基础原材料、机电工业和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集中地;也是中国水资源配置——南水北调水源地。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18.8%,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支流众多,其中支流长度500公里以上的18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达437条;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湖泊总面积15200平方公里,约为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流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众多稀有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居中国七大流域首位。长江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9960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8亿千瓦,可开发量约2.6亿千瓦,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木蓄积量、矿产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80%以上土地面积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2005年,全流域人口4.4亿,占全国的3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30000亿元,占全国的35.5%。长江流域为中国农业主产区,耕地20多万平方公里;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约占全国的33%,淡水鱼出产约占全国的60%。长江流域为中国主要内河航运集中地区,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干、支流航道里程5.7万多公里,占全国的52.5%。.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流域 · 查看更多 »

镇瑞铁路

镇瑞铁路原名镇大铁路,是连接京沪铁路和镇江大港码头、途径大港新区的货运铁路。线路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全长24.9千米,每日仅有两、三对货运列车运行。线路开通营运初期为地方铁路,2004年之后改由上海铁路局管理。.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瑞铁路 · 查看更多 »

镇江历史

Category:镇江历史.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江市 · 查看更多 »

镇江之战 (1842年)

镇江之战发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六月(1842年7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是英国远征军为进攻清朝战略要地镇江同清军进行的一场战役。此战是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次作战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也是伤亡最为重的一次。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此战失败后清朝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江之战 (1842年) · 查看更多 »

镇江府

镇江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置。为长江与大运河水运交通要冲。南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帅。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南侵后回师至此,为韩世忠所困。同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抚,以浙西安抚复还临安。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属两浙路。崇宁时,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七,口一十六万四千五百六十六。贡罗、绫。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扬中、金坛、溧阳、溧水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镇江路。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丙申年,1356年),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十二月又改江淮府为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金坛等市地。同年十二月,改名镇江府。始属江浙行省,后直隶中央六部。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仍领三县。顺治初年,设镇海将军,乾隆年间裁撤。雍正八年(1730年),江宁府的溧阳县来属。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太平厅。终清一朝,领四县、一厅,考评冲,繁,疲,难。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江府 · 查看更多 »

镇江英租界

镇江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另外6个是上海英租界(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汉口英租界、天津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广州英租界和厦门英租界),之后美国根据“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精神,提出开辟“公共租界”的办法,与英国在镇江租界里的领事馆协商租借部分土地建立了美国领事馆。这也在全国各地租界开了先例。.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江英租界 · 查看更多 »

镇海区 (宁波市)

镇海区,古称蛟川,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市辖区,為宁波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区。镇海区位于宁波市域东面,宁绍平原东端,甬江下游,北与慈溪市相邻,南隔甬江与北仑区相望,西与江北区相接,东隔海与舟山市相望,全区陆域面积245.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23.46平方千米。 镇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越国,五代时始建县,1985年成为宁波市辖区。历史上,镇海是宁波的海防门户,曾经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抗日战争等多次战事,因而有“海天雄镇”之称。镇海的航海与经商传统浓厚。镇海商人是宁波商帮的重要一支,同时镇海也是宁波商帮最大的聚居地,因而镇海也有“商帮故里”的称号。甬江口有长久的通航历史,镇海港区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临港工业是镇海经济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新!!: 京杭大运河和镇海区 (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苏南

苏南,地区名,与苏中、苏北相对,官方定义为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五市。傳統蘇南地區是指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的南京到上海一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于2013年4月25日公布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南 · 查看更多 »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原名无锡硕放机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东南部,西北距无锡市区16公里,离无锡新区2公里、东南距苏州市区20公里,离苏州新区5公里。在机场西南约3公里处设有沪宁铁路无锡新区站,东北端1.65公里处则有沪宁高速公路通过。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是江蘇省第二大机场,也是江苏全省9個機場中除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外唯一一个盈利的機場。机场目前有两个航站楼、23个登机口(T1航站楼1-12,T2航站楼13-23)、25个停机位,飞行跑道长3200米,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1992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该开发区与虎丘区政府机构合署办公。.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查看更多 »

苏州轨道交通

苏州轨道交通,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营运中的线路为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4号线。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开工,2012年4月28日开始正式营运.CCTV新闻联播.2012-04-28。2号线于2009年12月开工,一期于2013年12月28日通车,二期于2016年9月24日通车。4号线于2010年12月31日开工,于2017年4月15日通车。目前近期规划有6条地铁线路,总长度240公里,车站187座;远期规划8条地铁线路,总长度约356公里,车站268座。另有6条有轨电车线(不隶属苏州轨道交通管辖)和6条市域铁路线。全网最大客流出现在2017年12月31日,达到120.12万人次。2014、2015、2016和2017年苏州轨道交通总客流分别为1.15亿,1.36亿,1.49亿和2.23亿人次。.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州轨道交通 · 查看更多 »

苏州日租界

苏州日租界是近代中国5个在华日租界之一(另外4个是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 重庆日租界和杭州日租界)。是苏州惟一的租界。.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州日租界 · 查看更多 »

苏伊士运河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语: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苏伊士地峡,頭尾則在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 这条运河連結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隻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以從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航行為例,穿過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至少43%的航程距離(約7000公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透過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运输。 运河当前由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拥有和管理。由於戰略位置極重要,根据国际协定,“运河在战时也可像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被任何商用或军用船只使用而无需悬挂区别旗帜。”.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 · 查看更多 »

苏北

苏北,即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常常与苏南相对。 傳統意義上的蘇北指代江蘇(包括上海,不包括盱眙、泗洪,但包括蕭縣、碭山)長江以北,崇明島、六合縣、浦口、江浦縣皆屬於蘇北。.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北 · 查看更多 »

苏北堤河

苏北堤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整治因堆筑苏北大堤形成的取土塘而成的排水河道。今苏北堤河大沙河以上河段已入其他水系。现苏北堤河起自沛县北部大沙河右岸,东南流至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的张谷山附近与顺堤河合流,至蔺家坝枢纽下注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全长约75公里。沿途与沿河、鹿口河和郑集河等河流相交。.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北堤河 · 查看更多 »

苏北灌溉总渠

苏北灌溉总渠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的一条东西向大型运河,全长168公里。西起洪泽湖畔的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街道(原洪泽县城),流经淮安市洪泽区、清江浦区、淮安区、阜宁县、射阳县和滨海县,东至扁担港口入黄海。.

新!!: 京杭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 · 查看更多 »

通州区 (北京市)

通州区位于北京城正东,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市(燕郊镇)、大厂县、香河县相邻,与北京市的朝阳区、大兴区、顺义区接壤,与天津市的武清区交界。2015年,通州被定位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2017年9月29日,通州提升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政協三大機關單位于2017年12月20日搬入通州区,北京市人民政府於2018年年底搬遷,中國人民大學於2020年啟用東校區。.

新!!: 京杭大运河和通州区 (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通益公纱厂旧址

通益公纱厂旧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京杭大运河西岸、拱宸桥西堍(现属桥西历史街区),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文物之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益公纱厂最初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南浔富商庞元济和杭州富商丁丙、王震元等筹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工建设,次年竣工。因经营不善,于1902年停办。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该厂,于1903年8月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通益公纱厂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三家民族资本开办的近代棉纺织工厂之一。后几经盘手更名,1956年改为杭州第一棉纺厂,2000年9月改组为杭州一棉有限公司,属香港查氏集团。 厂区现存砖木结构历史建筑4幢,分别为东、西、北三座厂房(均坐北朝南,分别编为2号、3号和1号)和办公用房(坐东朝西),东西厂房呈一字形排列,东厂房与北厂房、办公用房相隔约20米。其中东西厂房今为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厂房均为单层等高多跨建筑,以单坡三角形木桁架组成锯齿形的排架结构,每组屋架以三根斜向拉腹杆支撑,立于两根方形木柱上(柱径为10厘米),梁柱交接处以斗形金属套套接并以螺栓固定。办公用房为两层建筑,歇山顶,外立面上下层之间饰有水平线脚,二层檐下设一层菱角牙装饰,墙面辟平窗。.

新!!: 京杭大运河和通益公纱厂旧址 · 查看更多 »

通泰方言

通泰方言(通州-泰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話。大致分佈在江蘇省長江以北,京杭運河以東的濱海區域。佔地面積15000余平方公里,使用人口1137万(2004年)。.

新!!: 京杭大运河和通泰方言 · 查看更多 »

通济渠

通济渠,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凿的一条水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洛阳到扬州。通济渠共分为东、中、西三段,三段总长度约为2000里。西段的起点是洛阳,水源为洛水和洛水的支流谷水;中段的起点是今荥阳市西部的板渚,水源是黄河,引水向东流向开封市,至江苏盱眙入淮河。通济渠经过的地方,以现今的区划计有三省十八县(市),分别为为:河南省荥阳、郑州、中牟、汴州(开封市)、开封县、杞县、睢县、宁陵、宋州(商丘)、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濉溪、宿州、灵璧、夏丘(泗县);江苏省泗洪、盱眙。 通济渠的完工,成为沟通黄河、淮河和长江的干道,对南粮北运有重大意义。通济渠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五个时期,通航了600多年。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取直,由北京直通苏杭,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通济渠 · 查看更多 »

老杭州城

杭州城垣的历史大概有一千五百多年。 唐朝个辰光钱塘县就有城墙个,吴越王钱镠两卯次扩大城市,一直到清光绪民国年間城址并无太大变化。清光緒三十三年,滬杭鐵路設車站於清泰門內,於是拆城門與城牆數十丈,此時杭州城已經喪失完整防禦功能,民初時新之士呼籲拆除舊城牆,發展商業及新式汽車馬路交通,原本首個被拆的是上海縣城,然而,卻被杭州地方人士搶先提報政事部,撥款拆除錢塘、清波兩門(每十丈約百兩白銀,上海拆城花了26萬兩),1912年1月19日《申报》报道,杭州「日后马路通行入城,湖山春色,亦可饱餐,惟以城门梗隔,游人往返不便,庶几地亩广大,嗣后添列商市,繁盛较于拱埠十倍。速招人投标所有两城垣卸去之砖石等件,以开标之日,取定价数,银多者为标准。」因此可知杭州城是因為交通及地方商市繁榮拆除部分城門城牆的,而與城外靠西湖邊的鬧市打成一片,因為在洋槍洋砲的威脅下舊式城牆防禦功能有限,同時早已失去一門,故也沒受到軍政府因防禦需求上的反對。後杭州城墙在国民党和共产党政府统治的一百年内全部拆完,现今只有老底子同老相片可以见证杭州城墙的模样。.

新!!: 京杭大运河和老杭州城 · 查看更多 »

陳瑄

陳瑄(),字彥純,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平江伯。 陳瑄早年跟隨徐達征戰,在靖難之役時率領水師投降燕王朱棣,封平江伯。之後長達三十余年組織修築、管理京杭大運河,使得明初漕運得以完備,并影響到明、清兩朝的漕運制度。.

新!!: 京杭大运河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枣庄市

枣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全市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人口387.8万。中国抗日战争时,台儿庄战役在此爆发。此外电影《铁道游击队》也取材于当地的抗日斗争。枣庄地区历史悠久,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枣庄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还是大文学家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凿壁偷光的匡衡,大文学家贾三近的故乡。这里曾诞生过滕国,薛国,邾国,小邾国,郳国,鄫国,蔇国,偪阳国等历史国家都城,是全国两个出现历史古城邦最多的城市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枣庄市 · 查看更多 »

林杰 (1970年)

林杰(Liam D'Arcy Brown,,英國伦敦出生)是英籍的汉学家、游记作家,目前跟他妻子Becky住在英国中部地区的华威郡。他在牛津大学学了中文,毕业后就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了中国古代史。他写的《Green Dragon, Sombre Warrior》2003年出版。林杰2006年沿着京杭大运河旅游了从杭州到北京,成为现代史旅游整条大运河的少数几个外国人之一,2010年就出版了《The Emperor's River: Travels to the Heart of a Resurgent China》一本书。 Category:英国汉学家 Category:英国作家 Category: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校友 Category:复旦大学校友 Category:倫敦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林杰 (1970年) · 查看更多 »

捶鸡面

捶鸡面是发源于江苏的手工面,其味道特点是“是鸡不像鸡,像面又不是面”。现在由京杭运河流传到山东。其做法需要反复地捶,因此而得名。现在捶鸡面在山东分布、销售较为广泛。.

新!!: 京杭大运河和捶鸡面 · 查看更多 »

捻军

捻军(1853年-1868年),清朝官方稱之為捻匪或捻賊,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安徽北部及江苏、山東、河南三省部分地区的反清農民軍,兴起后一度響應同时期的太平軍。捻军重要人物為沃王張洛行(又稱張樂行,張宗禹之叔)、奏王苗沛霖、梁王張宗禹、遵王賴文光、魯王任柱等人。捻军持續活動16年,全盛時曾經斬殺清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最後分為東西兩支,由清朝將領李鴻章和左宗棠平定。.

新!!: 京杭大运河和捻军 · 查看更多 »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李鴻章 · 查看更多 »

杨柳青镇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依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也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2005年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杨柳青镇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称号。2009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杨柳青镇 · 查看更多 »

杨村街道

杨村街道为武清区政府驻地,是武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 杨村辖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 杨村地处津京之要冲,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城区北距首都北京市区75千米,南距天津市区25千米,东距天津新港71千米,西距廊坊市40千米。国道103、104线穿城而过,京津塘、京沪、京津(北线)高速公路均在城区附近设有出口。京津城铁武清站也座落在城区南缘。.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杨村街道 · 查看更多 »

杭州东站

杭州东站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天城路,为上海局集团杭州站管辖的车站。经过铁路有沪昆铁路、沪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宁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以及规划中的沪杭磁悬浮。该站始建于1992年,2010年开始改造重建,新站房于2013年7月1日开通启用,成为亞洲最大铁路车站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东站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杭州交通

杭州交通,由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等系统组成。杭州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的中心、华东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之一,是连接上海与华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直接联通的高速公路有9条,分别与海宁(G92)、嘉兴(G60)、苏州(S13)、南京(G25)、长兴(S14)、黄山(G56)、衢州(G25)、诸暨(G60)、宁波(G92)等地相连。通过客运专线,杭州分别与上海、南京、衢州(南昌)、宁波(福州)等城市相连接。 杭州市内交通系统主要由快速路网、轨道交通、普通道路、水上交通等组成。其中快速路网由“一环一绕三纵五横”组成,即杭州都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杭州绕城公路、中河上塘快速路、秋石快速路、东湖通城快速路、留石快速路、德胜快速路、天目山路快速路、机场快速路、彩虹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组成。截至2015年2月,钱塘江流经杭州的河段上,共有十座大桥和两条隧道已建成通车,还有地铁1号线与2号线均通过专用隧道穿过钱塘江底。 从2012年11月24日一号线试运营开始,杭州进入了地铁时代。截至2015年2月,已有一号线、二号线和四号线三条线路通车营运。.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交通 · 查看更多 »

杭州地理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经全市大部分地区。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与绍兴、金华、衢州、黄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兴等地级市相邻。土地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8,000平方公里。市域的四至分别为:北纬29°11′至30°34′;东经118°20′至120°37′。.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地理 · 查看更多 »

杭州关税务司署旧址

杭州关税务司署旧址俗称“洋关”,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街道温州路126号、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内。杭州在《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6月设立杭州海关,近拱宸桥,为杭州最主要的征税机关,也是大运河货物进出的枢纽,1949年后先后作为杭州农科所和合作医疗站,1954年后归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旧址原大门朝西(位置在南楼西侧),内原由四栋建筑组成,包括A楼(税务司,今南楼或称9号楼),B楼(杭州海关办事处,今东楼或称10号楼),C楼(帮办人员住宅,今北楼或称20号楼)和D楼(码头检货厂,已拆除),A、B、C三楼呈品字形布局,均以灰红两色的清水砖砌筑(红色清水砖主要用于拱券及砖柱部分),立面采用殖民地外廊式,室内铺木地板(今已用水磨石替换)。其中A楼三层,中式重檐屋顶,屋脊端部微翘、出檐短浅,B、C楼两层,坡形屋顶。目前为医院办公用房和图书馆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关税务司署旧址 · 查看更多 »

杭州经济

杭州经济总量在中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高于成都,位于全国第二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经济 · 查看更多 »

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

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是西湖国际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也是标志着西博会正式开幕的一个大型活动。有一些重点区域需要购票才能进入,不过大多数观众还是在免费区域观看的。.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 · 查看更多 »

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

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地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杭州市中心城区,是在市场自发形成基础上由中國政府推动建设的区域性中央商务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 · 查看更多 »

杭州水上巴士

杭州水上巴士是杭州市内运行于运河以及市区河道上的水上公交系统,于2004年10月28日正式开通,由杭州市水上公共观光巴士有限公司负责经营。水上巴士是杭州“五位一体”公交网络体系的组成部分,承担了水上公共交通与观光旅游的职能。.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水上巴士 · 查看更多 »

杭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是近代中国5个在华日租界之一(另外4个是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 重庆日租界和苏州日租界),也是杭州惟一的租界。.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日租界 · 查看更多 »

杭州旅游景点列表

杭州旅游景点列表主要介绍杭州市重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博物馆、寺庙祠堂、重要遗址、五星级酒店等旅游景点。.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杭州旅游景点列表 · 查看更多 »

東昌之戰

東昌之戰是明朝靖难之役的一部分。.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東昌之戰 · 查看更多 »

杜步西

杜步西(Hampden Coit DuBose,)是一位美南长老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中国禁烟会(Anti-Opium League in China)的创立者。.

新!!: 京杭大运河和杜步西 · 查看更多 »

桐乡市

桐乡市在中国浙江省北部,为嘉兴市下辖的县级市。桐乡市经济较为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二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五位,2016年GDP总量693.73亿元。 桐乡市东与秀洲区相连,南邻海宁市,西毗杭州市余杭区和德清县,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交界。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34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桐乡市 · 查看更多 »

桃园河 (不牢河)

桃园河,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发源于王月铺水库北侧,东南流至郑集镇南部的冯代庄附近与徐沛河合流,至蔺家坝枢纽下注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全长24.1公里,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桃园河 (不牢河) · 查看更多 »

梁溪大桥站

梁溪大桥站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梁溪大桥和五爱路路口下方,沿五爱路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共设置4各出入口,其中1、2号出入口预留,3、4号出入口分别位于车站西侧的南北两端,并在3号出入口处设置有1部无障碍电梯。.

新!!: 京杭大运河和梁溪大桥站 · 查看更多 »

梁济运河

梁济运河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因地处梁山县与济宁市之间而得名,属于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今梁济运河北起梁山县北部小路口镇国那里村,与黄河相接,东南流经梁山县中部,沿嘉祥县与汶上县边界,进入济宁市,最后于济宁市郊区李集村西南注入南阳湖。全长87.8公里,流域面积3306平方公里。梁济运河具有航运、输水、排洪、灌溉等综合功能。是1959年开挖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以及南水北调输水的大型综合利用的新运河。1960年春为了排泄东平湖的滞黄退水,疏浚了梁济运河长河口至长沟镇36千米的河道。1967年因航运需要按六级航道(100吨驳船,一拖五驳)标准整治。为使梁济运河与黄河沟通,兴建了国那里入黄船闸。1970年梁山至济宁开始通航,但后由于河道逐渐淤积和入黄船闸达不到黄河防汛要求待原因,于1981年封堵并停止使用。以后逐渐改为防洪功能为主的河道。.

新!!: 京杭大运河和梁济运河 · 查看更多 »

梧桐街道 (桐乡市)

梧桐街道,原称梧桐镇,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下辖的一个街道,桐乡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梧桐街道 (桐乡市) · 查看更多 »

梅关和古驿道

梅關和古驛道位於中國江西省大余縣和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的梅岭上,是唐朝名相張九齡所開凿。现存梅關關樓和古驛道约8公里,2006年梅關關樓和江西境內的古驛道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梅關關樓和廣東境內的古驛道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漢以前,嶺南一帶因地理環境影響與中原隔絕,致使其發展相對落後。及至秦代,秦始皇赢政為方便軍隊調遣,於梅嶺設關,稱「橫埔關」。唐開元年間,始建「梅嶺古道」(宋代建關樓,亦稱梅關古道,大庾嶺路),而後又於廣州設立市舶司,其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力漸獲重視。 由於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與中原地區來源不同。嶺南曾經被中原譏為"蠻荒之地",嶺南人民則被稱作"化外之民"。直至梅關古道的開鑿,令穿越南嶺不再被視為畏途。梅關古道成為南北交通的主要幹道,溝通中原與嶺南的要衝,使南北交通往來更加便利,大批的嶺南物資也由此配合河運運輸至江淮各地及首都長安。隨著廣州市舶司的出現,嶺南更開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加速了中原的經濟重心南移。.

新!!: 京杭大运河和梅关和古驿道 · 查看更多 »

梅湾街

梅湾街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为古城南门外由环城南路、城南路和南护城河(含西南湖)围合而成的地段统称,内部以禾兴南路为界分为东西两片,总占地约16.4公顷,为嘉兴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此处历史上原为米市和丝市汇聚地,主街梅湾街东西长300米,南北宽4.6米,因相传古代其地多植梅,且濒临大运河河湾而得名。现街区西部为格局保存较好的住宅区,具有”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传统特色风貌,东部亦有部分晚清至民国传统民居。现状已被打造成集休闲、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内部由美食城、新天地、古街、商街(以上位于西部)和商务公馆(位于东部)五个部分组成。 街区内现存历史建筑主要有:.

新!!: 京杭大运河和梅湾街 · 查看更多 »

横街 (崇福镇)

横街为中国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崇福镇(原崇德县县治)的一条东西向街道,也是原崇德县的主要街道之一,位于原县城内西南、县前河与宫前河(今崇德中路与宫前路)之间,长约345米,平均宽3.5米,西至庙弄,东至浒弄口京杭大运河河边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修筑县城时曾将京杭大运河改道并回环绕城,原城内直线河道改称南北市河,1971年重新取直。(街口有一棵皂荚树),以半爿弄为界分东西两段,两侧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战乱后所重建,至今仍保持着较完整的清代街市风貌。历史上的横街不仅商业繁荣,也是当地崇邑望族的聚居之地,具代表性的建筑包括明代布政使劳永嘉故居、清初诗人吴之振故居(守愚堂)、清末画家吴滔故居、秋瑾挚友徐自华故居、足球名将戴麟经故居(戴家楼)、桥梁专家程庆国故居和民国沪军都督陈英士学过生意的善长当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横街 (崇福镇) · 查看更多 »

武城县

武城县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武城 建置于春秋时期,西晋太康年间称谓武城,沿用至今。.

新!!: 京杭大运河和武城县 · 查看更多 »

武进区

武进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武进区原为武进县,1995年撤县设武进市,2002年再撤市设武进区。2015年5月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批准,原戚墅堰区并入武进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武进区 · 查看更多 »

永乐迁都

永樂遷都,即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應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迁往北京順天府,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新!!: 京杭大运河和永乐迁都 · 查看更多 »

氾水镇

水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该县南部,京杭大运河沿线。.

新!!: 京杭大运河和氾水镇 · 查看更多 »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南 · 查看更多 »

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是中国京杭大运河在长江以南的一段,又分为苏南运河和浙北运河两段。沟通长江、钱塘江及太湖平原诸水系,是这一地区重要的水运通道。江南人民俗称江南运河为“官塘河”、“官河”或“官塘”。 运河长约330公里,北起镇江,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到杭州。运河北接长江,南接钱塘江,和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锡澄运河、望虞河、浏河、吴淞江、太浦河、吴兴塘、平湖塘、华亭塘、杭甬运河等运河相连接,是江南河运的主干道。运河在吴江平望镇以南分成三道,去往嘉兴的一道称为古运河,直接去往杭州的一道由元末军阀张士诚开凿,去往湖州的一道称为吴兴塘。 江南运河的开凿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孙吴时代,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建业城和太湖平原而开凿江南运河,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加强,至唐代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 早在春秋時的吳國,即以都城吳(今蘇州)為中心,在太湖平原鑿了許多條運河,其中一條向北通向長江,一條向南通向錢塘江。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东巡会稽,在春秋古运河的基础上建成北起丹徒(治所在今镇江东南丹徒镇),中经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南到钱塘(今杭州)的水道。此后东吴、东晋时又多次对此水道加以疏浚整修。到隋朝时,隋煬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凿连通南北的大运河。在先后开凿通济渠、疏通邗沟、开凿永济渠之后,隋煬帝于大業六年610年下旨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的运河古道,连接京口(今镇江)和餘杭(今杭州),这就是江南河。《资治通鉴·隋纪四》記載:“大業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使可通龍舟,並置驛宮、草頓,欲東巡會稽。”.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南运河 · 查看更多 »

江都区

江都区(江淮官话江都话:/tɕiaŋ t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扬州市的市辖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都区 · 查看更多 »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苏历史 · 查看更多 »

江苏地理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南毗邻上海市,南面毗邻浙江省,西面毗邻安徽省,北面毗邻山东省,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境内地势平坦,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省,整体特征为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向东倾斜。 江苏省东面毗邻黄海,海岸线长954千米;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比居全国之首,有“水乡江苏”之称。由于地理上跨越中国南方和北方,江苏省的气候、植被同时具有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苏地理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江泽民

江泽民(),祖籍江西婺源江湾,出生于中國江苏扬州,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6月至2002年11月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至2004年9月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至2005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泽民 · 查看更多 »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江淮文化 · 查看更多 »

汶上县

汶上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西邻京杭大运河。.

新!!: 京杭大运河和汶上县 · 查看更多 »

沧州市

沧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连衡水市,东南邻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东临渤海。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南运河、子牙新河流经境内。全市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744.3万。沧州盛产海盐,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沧州市 · 查看更多 »

沪宜高速公路

上海—宜兴高速公路,简称沪宜高速,是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与江苏省宜兴市之间的一条省际高速公路。起于上海市的沪崇高速公路,止于长深高速公路的西坞枢纽。.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沪宜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沪陕高速公路

上海-西安高速公路,简称沪陕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40,起点在上海,途经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合肥、六安、潢川、信阳、南阳、商洛、终点在西安,全长1490公里。规划路线南京至六安段与'''G42'''沪蓉高速重线。.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沪陕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沭阳县

沭阳县,简称沭,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江苏省三个试点省直管县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有“花乡”的美誉。沭阳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强,位列中国百强县47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沭阳县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河海工科大学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1915年创办于南京,隶属于全国水利局。1924年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次年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是现河海大学的前身。 清朝末年,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呼吁治水“导淮”。中华民国成立后,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1913年在北京成立导淮局(次年改为全国水利局)并兼任总裁。1915年,经张謇亲自筹划,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办学目标是为治理京杭大运河培养水工人才,学校经费由大运河经过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分担。河海学制最初为两年,许肇南、沈奎候相继任校长,主要教师有李仪祉等。郑肇经.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河海工科大学 · 查看更多 »

沈姓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4。其讀音因不同的來源而有別,分別為「審」音和「真」音。讀「審」音的沈姓,是黃帝的後代。《姓纂》上說:「周文王第十子晡季食采於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輿、沈亭,即沈子國也。」讀「真」音的沈,是顓頊帝的後代。宋人在《新唐書》編纂時誤將葉姓的前身沈尹氏與姬姓沈氏混為一談,造成民間有沈葉同宗之訛傳。.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沈姓 · 查看更多 »

沈万三

沈萬三(),又名沈万山,沈秀,本名富,字仲荣,小名万三,本浙江乌程县南潯鎮人(今湖州)人,父親沈佑,始徙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長洲县(今江蘇蘇州)東蔡村。明初富商,據說其富,勝於政府。沈万三的故事幾近於傳奇,真假難辨。現代學者顧誠等人認為,沈萬三的事蹟應被誇大,他可能只是一個元朝末年的普通的有錢人,並未有富可敵國的事蹟。 沈万三於元惠宗至正末年随父沈佑由湖州南浔镇徙居苏州周庄东(土宅),以躬耕起家。后又迁至周庄银子滨,到吴江分湖陆道源家理财,并得巨资。沈氏返周庄后以北蚬江(古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经浏河出海的有利条件,开始“競以求富为务”的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第一富豪。发迹后,他曾先后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富名遍天下。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重修長城,命沈萬三出資三分之二;而後修建首都,沈万三又资助修筑了都城南京的三分之一,還提早完工,毫无困苦的样子,并且还主动想出资犒軍,一人一兩銀,花費數百萬兩,如数输之,卻仍有餘財。朱元璋深恐“民富敌国”,又认为他犒劳军队,是要作乱,打算將沈萬三處死,馬皇后求情:“妾闻法也者,所以诛不法也,非所以诛不祥。民富侔国,民自不祥尔,夫不祥之民,天甾有之,于国法何予焉?”,皇帝於是赦免萬三,但將其发配云南、充军,財產半數充公。萬三死后水葬於周庄銀子浜;至萬三之子在世時,仍富甲一方,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向萬三之兒威脅索賄,萬三兒上告朝廷,明成祖怒之,指揮使因此被撤換。 也有人認為沈萬三未被流放,只是畏懼朱元璋,一生謹慎,深居淺出,是直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被牵涉进了蓝玉案,不仅顾家被灭门,沈家也因此广受株连,几乎被满门抄斩,沈家也就此衰落。.

新!!: 京杭大运河和沈万三 · 查看更多 »

泊头市

泊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位于河北东部,沧州市西南部。.

新!!: 京杭大运河和泊头市 · 查看更多 »

泗阳县

泗阳县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宿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淮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沿大运河城镇轴交叉辐射区,被称为“泗水古国”、“意杨之乡”,有“平原林海,世外桃源”之美誉,是江苏省四个“书香之县”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泗阳县 · 查看更多 »

洛社镇

洛社镇是无锡市惠山区所辖的一个镇,位于无锡市西北侧,是惠山区“一区四组团”中最大的一个组团,无锡市主城区西侧的卫星城。面积93.4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万(其中常住人口11.5万)。现洛社镇为2004年2月由原洛社镇、杨市镇、石塘湾镇三镇合并而成,下辖3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洛社镇距无锡市区约12公里,主要交通有京杭大运河、312国道、沪宁铁路、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沪宜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

新!!: 京杭大运河和洛社镇 · 查看更多 »

淮城街道

是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城街道 · 查看更多 »

淮安历史

淮安市的历史悠久。.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安历史 · 查看更多 »

淮安市

淮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属于江淮淮扬文化,自古为水运及漕运枢纽、南北要冲,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安市 · 查看更多 »

淮安区

淮安区,原名山阳县,淮安县,县级淮安市,淮安市楚州区,位于中國江苏省中北部,隶属于淮安市。为中国古代的漕运和盐业中心,曾一度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是周恩来、韩信、吴承恩等的故乡,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安区 · 查看更多 »

淮阴地区

淮阴地区及淮阴专区为中國江苏省曾存在过的準行政区——地区(地级行政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阴地区 · 查看更多 »

淮沭新河

淮沭新河,是江苏省北部的一条人工河道,开凿于1958年-1960年,长196公里,南起洪泽湖二河闸,向北在淮安市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在沭阳县与新沂河交汇,最后在连云港市临洪口注入海州湾。沿线兴建多处闸坝等控制工程。淮沭新河干流可分为二河(洪泽湖二河闸至淮阴闸)、淮沭河(淮阴闸至新沂河)和沭新河(新沂河至蔷薇河)三段。 淮沭新河的功能包括灌溉、防洪、通航以及发电。在汛期,如果淮、沂洪水不同时遭遇,可通过此河分泄淮河洪水入新沂河入海;在旱季,则可以引洪泽湖水或调引由江都水利枢纽抽引的长江水,北上补给淮北平原的灌溉用水,并保证淮沭新河航运,以及连云港市用水。.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沭新河 · 查看更多 »

淮河入海水道

淮河入海水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的一条人工河道,西通过二河与洪泽湖相通,东北流经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与京杭大运河、通榆河立体交叉,至扁担港入黄海。水道南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形成两河三堤格局。水道全长163.5公里,一期工程于1999年正式开工,2003年全线通水后不久即投入运行,2006年通过竣工验收。淮河入海水道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拓宽、浚深全线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大堤,扩大、扩建各枢纽泄洪建筑物,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预计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2020年前建成发挥效益。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结束了自1194年黄河决口南泛夺淮以来,淮河800多年没有直接入海通道的历史,将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对于解决淮河洪涝灾害频繁问题发挥了重要战略性作用。 淮河入海水道有四级控制工程:.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 · 查看更多 »

淮扬菜

淮扬菜是中国菜四大菜系之一,指流行于江苏省淮安、扬州、镇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南起长江沿岸,北到宿迁睢宁沭阳一线,都是淮扬菜的属地,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开洋蒲菜和蟹黄汤包。.

新!!: 京杭大运河和淮扬菜 · 查看更多 »

渡僧桥

渡僧桥是中国江苏苏州古运河上的一座桥梁,位于阊门外,桥南是正对阊门、毗邻古运河的上塘街,桥北就是七里山塘的东端起点。渡僧桥建于宋代以前,为单孔拱形石桥,上下有72级。196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浇梁平板桥。.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渡僧桥 · 查看更多 »

温榆河

温榆河古称温水、湿余水、温余水,俗称果渠。发源于燕山南麓昌平县居庸关,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汇合而成,全長47.5公里,流域面积2478平方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上游,属海河水系,为北运河在通州区以上的部分之名称。元朝时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转运点。是北京五大水系(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和泃河)中惟一常年有水的河流。.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温榆河 · 查看更多 »

清名桥古运河街区

清名桥古运河街区,又稱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中國江蘇無錫市梁溪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爲“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街區由南长街、京杭大运河無錫段、南下塘、伯渎港、大窑路一带等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组成。街區以古运河为轴,占地18.78公顷,由寺、塔、河、街、桥、窑、坊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於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橋”則是街區內的標誌。 2014年6月22日,清名橋歷史街區被列爲世界文化遗产大運河中的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組成部分。.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清名桥古运河街区 · 查看更多 »

清凉寺 (常州)

清凉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清凉路14号,原常州府城南德安门外德安街、邻近京杭大运河,现任方丈为松纯和尚。该庙宇建筑群坐西朝东,中轴线上分别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遗址、大悲阁、海镜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南北有禅堂和法堂,主体建筑已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陆续修复,其他建筑则正在修复中,现为免费开放。 该寺历史源自北宋枢密副使胡宿于治平元年(1064年)请额在德安门外三里建造的报恩感慈禅院(简称报恩寺),元祐三年(1088年)改为守护胡氏先祖坟墓的坟寺,南宋淳佑八年(1248年)常州郡守李迪在寺内创建祀胡宿的胡文恭公祠。元末寺毁,明永乐元年(1403年)移建于今址,景泰五年(1454年)礼部尚书胡滢奏请将其易名为端明寺,明正统、嘉靖、清康熙时多次重修,后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的太平天国战火。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三十年(1904年)由静波禅师主持重建并复名清凉寺,复建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旨准,故又名敕建清凉禅寺,又因逢慈禧太后寿辰,故山门上刻以“万寿无疆”4个大字和“护国”、“佑民”等10排小字。建筑在近代曾用作难民庇护所及国共两党驻兵地,1958年后被工厂、学校占用并遭到损毁,1984年恢复佛寺用途。 旧时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得道日”和六月十九日“观音生日”时在此举行盛大庙会,六月十九日另在德安桥上举行对山歌活动。.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清凉寺 (常州) · 查看更多 »

清江浦

清江浦是今中国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区)的历史名称,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设有属于户部管理的皇家仓库和属于工部管理的4大漕船厂,驻扎有南河总督等许多重要官员。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须在此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的变更。 清江浦本是水名,位于淮安府山阳县境内。公元486年,春秋时期的吴国,开凿了连接长江、淮水的邗沟。隋炀帝时开挖通济渠,以“上达黄河,下通于淮”;南线则疏竣邗沟,使黄河与江、淮通连。宋转运使乔维岳为了漕运的方便,开辟从末口到泗口的沙河,“以避淮水山阳湾之险”。明永乐八年(1410年),漕督平江伯陈瑄走访当地群众,寻沙河故道,并加以疏渡,易其名为清江浦。自此,清江浦与古邗沟相通,合称里运河。 陈瑄重浚清江浦时,还就河筑堤,建筑了新庄、福兴、清江、移风4道闸。后来新庄闸以下日就淤塞,不通舟,于是在清江闸下游筑坝,称仁义坝(今水渡口)。北上漕船都要从这里起旱,经石码头,“盘驳以入黄河”,过河再从王家营(今淮阴区王营镇)启程登通京大道。近浦之地渐渐兴起为镇,称“清江浦镇”。随着工商百业的兴旺发达,“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地位愈益重要。 清江浦镇在行政上原来属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1761年由于清河县县城(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旧县村)毁于洪水,于是将清江浦一带由山阳县划归清河县,作为清河县的新县治。原有名称清江浦因知名度甚高,仍被习称多年。 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致使漕运被阻;1855年黄河改道,使运河山东段淤塞。1860年清江浦20华里长的街市被前来抢粮的捻军彻底焚毁。1865年建造城墙,规模收缩,仅将中心区官衙附近修在城内。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从此漕运和南北客运大多数改走海路;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清江浦失去交通上的优势,迅速衰败下去,仅成为附近十余县范围普通的商品集散地。 1914年,为避免同名,清河县改名为淮阴县。1951年,又划出城区设立清江市,作为淮阴地区公署所在地。1983年,淮阴地区改设地级市,清江市则改设清浦区和清河区。2000年底,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辖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改设)和淮阴区(原淮阴县改设)。2016年,清河区與清浦区合併設清江浦區。 Category:江苏地名 Category:淮安历史 Category:运河城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清江浦 · 查看更多 »

清江浦区

清江浦区是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1983年淮阴地区改设地级市,原县级清江市一分为二,分为清浦区和清河区。2016年7月由清河区、清浦区合并组成新的清江浦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清江浦区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经济

清朝經濟發達,人口大增——乾隆時期已達三億,相對使糧食作物的產量需要更加提升。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相對發達。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瑯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中心。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清朝曾實施海禁政策,直到統治台灣後,沿海貿易才稍為活絡,貨幣方面採銀銅雙本位制。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工商業的發展。.

新!!: 京杭大运河和清朝经济 · 查看更多 »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京杭大运河和湖州市 · 查看更多 »

滨湖区

滨湖区是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77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78万(均不含无锡新区)。自2010年11月15日起,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机关从崇安区迁至滨湖区新金匮路1号市民中心办公,滨湖区成为新的无锡市政府所在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滨湖区 · 查看更多 »

滆湖

滆湖也称西滆湖、西滆沙子湖,俗称沙子湖、西太湖,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宜兴与武进交界处的淡水湖。为由地震形成的潟湖,是一座草型浅水湖泊,湖底平坦。湖面呈长茄形,面积167平方--,为苏南第二大湖泊。通过湟里河等接长荡湖来水,向东通过太滆运河等流入太湖,北承京杭大运河。富有蓄洪、灌溉、航运、养殖之利。.

新!!: 京杭大运河和滆湖 · 查看更多 »

滕州市

滕州市在中国山东省南部,是枣庄市代管的县级市,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滕州人文历史悠久,据传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和工匠祖师爷鲁班的故里。.

新!!: 京杭大运河和滕州市 · 查看更多 »

漕运

漕运,指中国历史上从内陆河流和海路运送官粮到朝廷和运送军粮到军区的系统,包括开发运河、制造船只、征收官粮及军粮等。.

新!!: 京杭大运河和漕运 · 查看更多 »

潢河

潢河可以指:.

新!!: 京杭大运河和潢河 · 查看更多 »

濮院镇

院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下属的一个镇,位于市境东部,境内有京杭大运河、申嘉湖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经过。全镇总面积64.71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6万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濮院镇 · 查看更多 »

朝阳门 (北京)

朝陽門是北京內城九門之一,位於內城東垣正中,现已拆毁。原城樓、箭樓形制與崇文門相似,城樓寬31.35米,深19.2米,城樓連同城台通高32米。瓮城寬68米,深62米,北側辟閘樓、券門,朝陽門關帝廟位於瓮城東北角,南向。.

新!!: 京杭大运河和朝阳门 (北京) · 查看更多 »

戚墅堰区

戚墅堰区是历史上隶属于武进县(1947-1953)和常州市(1953-2015)的一个区。曾经的戚墅堰区位于常州市区东部,以发达的重工业而闻名。其东、南、北方向是武进区,西边连天宁区、新北区。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签署《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戚墅堰区与武进区合并。.

新!!: 京杭大运河和戚墅堰区 · 查看更多 »

戲說乾隆 (中視)

《戲說乾隆》是1991年中國電視公司八點檔古裝連續劇,由台灣的飛騰電影公司与中国大陆的北京電影製片廠電視部合拍,三個系列共42集,投資額共1,500萬港元,製作人是周令剛,編劇是宋項如,導演是范秀明。.

新!!: 京杭大运河和戲說乾隆 (中視) · 查看更多 »

戴德生

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英國基督教新教來華傳教士,中國內地會(今)創辦人。戴德生在華51年。他創立的差會(傳道會)差派了超過800名傳教士及建立了125間學校,並在中國帶領一萬八千人歸信基督教,在十八省成立了三百多所由五百多位本地助理參與的傳教站(stations of work)。 戴德生以他對中國文化的敏銳,對傳教的熱忱而聞名。他也在只有很少的傳教士穿唐裝的時代已穿起中國服裝。在他領導下,內地會成為一個突出的非宗派差會,從所有基督教團體和勞工階層、單身女性、不同國籍的個人吸納成員。由於內地會的反鴉片貿易運動,戴德生被西方視為19世紀以來最矚目的來華歐洲人。歷史學者褟嘉路得(Ruth Tucker)總結其一生:.

新!!: 京杭大运河和戴德生 · 查看更多 »

明清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京师顺天府城防建筑的总称,从内到外由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4道城池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池自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4年)兴建的元大都开始计算,已有850多年的建城建都史,奠定了明清北京城风貌的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的筑城迁都计划;明嘉靖帝三十二年时(1553年)增筑外城,形成了今日北京城“凸”字型的布局。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兴建的最后一座帝王都城,作为完整跨越两代封建王朝的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在许多方面集中了明清时期中国城池建设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上的集大成之作。 北京城池的变迁始自明末1644年李自成出逃时对城墙建筑的焚毁。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攻城时曾有过较大破坏,其后历任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等都对北京城池进行过拆改,至1949年北平和平易帜时,北京城池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后,因为交通发展和修建地铁的需要,北京城池自1958年起逐渐被市政府拆除、改造。目前,城池的核心——宫城(紫禁城)尚保存完整;皇城余有城门天安门一座、南皇城墙一段保留较完好,东皇城墙尚有一段明代残余;内城拆改严重,现存正阳门城楼与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西便门桥段也有一段城墙遗址;外城被完全拆除,只有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后被重建。对城池的拆除在1970年代后期停止,2000年后陆续开始复原部分城墙、城楼、箭楼等。现今的北京城墙已被环绕着的二环路取代,为完全恢复城池原貌带来难度。.

新!!: 京杭大运河和明清北京城 · 查看更多 »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济宁市 · 查看更多 »

济宁港

济宁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京杭运河畔,为山东省最大的内河港口,为中国内河主要港口。济宁港年吞吐能力500万吨,有2个1000吨级泊位。 济宁港共有10个作业区,分别为:郭庄港作业区、太西港作业区、许庄港作业区、鲁任港作业区、侨盛港作业区、常宁港作业区、京杭港作业区、京龙顺航港作业区、许庄南港作业区、银通港作业区。.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济宁港 · 查看更多 »

浒墅关站

墅关站,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的一个铁路车站,距上海站96公里,位于苏州市区的西侧。车站属上海铁路局管辖,不办理客运业务,办理长三角货物快运列车的货运业务;车站设有通往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的专用线。.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浒墅关站 · 查看更多 »

浙东运河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2002年,浙东运河全线进行改造,2007年底部分通航,2009年工程全部完成,但宁波段长时间无法贯通,至2013年年末方才通航。 由于浙东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多为南北向,因此,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需要穿越多条自然河流。为维持不同区域的水位并使船隻能够通过水位不同的河段,运河中修建了许多碶闸和堰坝设施。这与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桥梁一起成为了浙东运河的特色,也成为了重要的运河遗产。 2013年5月,浙东运河被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大运河项目的一部分。在此之前的2008年11月,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和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通道,浙东运河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14年与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 · 查看更多 »

浙江历史

今天浙江省的范围定型于明朝初期,且700年改变甚小。此前的历史有些历史时期涉及太湖地区北部和东部,如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和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政区。 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浙江地理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北邻上海市、江苏省、西依安徽省、江西省、南接福建省。东侧面临东海,大部分海岸线相当曲折,海湾、岛屿众多。杭州湾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海湾。沿海有3000多个岛屿,是中国拥有最多岛屿的省份。舟山群岛中的舟山岛是浙江省第一大岛屿,也是中国大陆仅次于海南岛和崇明岛的第三大岛屿。 浙江省总体上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占浙江总面积的70%,并且大体上西部和南部的海拔较高。天台山、四明山、天目山、雁荡山几大山系贯穿全省,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全省最高峰是西南部的 黄茅尖 (1929米)。全省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江地理 · 查看更多 »

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浙江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经济

浙江省地处江南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传统上盛产丝绸、茶叶、瓷器,自古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一直为较富庶地区,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居各省市之冠。浙江是中国大陆各省、区当中经济发展最平衡,也是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全省GDP总量1978年位居全国第十二位,至1994年开始稳居第四位。浙江省在经济上的总体实力不是最强的,但是平均水平最高,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为平衡,落差较小。 1979-2007年的29年,按绝对数比,2007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150.65倍。按不变价格测算(以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为基准),GDP年平均增长率12.7%,增长速度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1978-2008年,除1983、1989和1990年3个年份以外,其余年份GDP年增幅高于10%,其中1978、1984、1985、1993和1994年5个年份GDP高于20%的增长率;GDP增幅最高年份为1993年,年增长率达到22.0%。2016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46484.98亿元,比上年增长7.5%。 1995年,浙江人均经济指标首次超过广东,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直辖市,成为中国最富裕省份,2009年起被江苏超过,退居全国第5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江省经济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文物局组织进行评审,并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7年1月,浙江省已经公布了七批省級文物保护单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新市镇 (德清县)

新市镇是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辖的一个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设立于西晋永嘉二年(308),现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9万人(2015年)。 该镇位于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腹地,德清县东部,距杭州、湖州、嘉兴均50公里,离宣杭铁路、杭宁高速、沪杭甬高速均为30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8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220公里,京杭大运河绕镇10余公里。 镇内现辖仙潭、西安、南昌和东升4个社区、士林1个居委会,句城、梅林、加元、厚皋、栎林、韶村、城东、蔡界、城西、乐安、石泉、谷门、勇兴、丰年、孟溪、东安、士林、白彪、宋市、子思桥、舍渭、水北、新塘和王公郎24个行政村。 该镇为浙北地区保存较完好的水乡古镇之一,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民居400余处、古桥14座、古河道3000余米、明清时期的驳岸1000多米,以及明清时期的河埠(码头)近百个。尤以西河口老街最为典型,是电影《林家铺子》、《蚕花姑娘》的外景地。特产有酱羊肉、茶糕。.

新!!: 京杭大运河和新市镇 (德清县) · 查看更多 »

无锡市

无锡市,简称锡,古有梁溪、金匮等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位於江苏省南部,下辖江阴市与宜兴市。无锡东邻苏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依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及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无锡历史悠久,曾为吴国的首都。无锡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无锡不仅是江南地区传统的鱼米水乡,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及现代乡镇民营企业的摇篮。早在1981年,无锡市便被列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而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无锡也不乏文化软实力相伴,从无锡走出过诸如顾恺之、倪云林、钱穆、钱锺书等诸多名流,也有以寄畅园、蠡园、鼋头渚等为代表的古今著名园林传世。.

新!!: 京杭大运河和无锡市 · 查看更多 »

无锡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1961年3月4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180处。1988年,寄畅园被选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的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诞生。截至2013年3月,无锡市共有31座历史遗迹被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了10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座古建筑、7座古遗址、3座石窟寺及石刻和1座古墓葬。 其中,寄畅园是无锡唯一一个古建筑兼历史纪念建筑物。京杭大运河于2006年被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等市共有。2013年,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被合并成大运河选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选为世界遗产。.

新!!: 京杭大运河和无锡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京杭大运河之畔,前身为创办于1941年的“念春小学”,现为江苏省四星级高级中学。.

新!!: 京杭大运河和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 查看更多 »

无锡空港产业园

无锡空港产业园是一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东南部的产业园区,于2007年初经无锡市市委和市政府批准建立,硕放街道(无锡空港)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为整个园区的核心。截止2016年,全园入驻企业多达1445家,产值高达700亿。.

新!!: 京杭大运河和无锡空港产业园 · 查看更多 »

故城县

故城县位於中國河北省东南部,东与山东省接壤,隶属于地级市衡水市。有汉、回、满等民族。.

新!!: 京杭大运河和故城县 · 查看更多 »

故城镇 (故城县)

故城镇在河北省故城县下辖的一个镇,在故城县东北部,南临京杭大运河,北靠邢德公路,人口3万,是故城县的旧县城。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东阳县,县治所设在此处。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东阳县改名漳南县,此处仍是县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漳南县城向西南移22华里,移至今山东省武城县漳南镇,此处始有“故城”之名。故城,漳南之“故城”也。元代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复于故城置县,名故城县,从那时起县治所一直在故城镇。1945年6月县城迁至郑家口镇。 Category:故城县 Category:衡水乡级行政区划.

新!!: 京杭大运河和故城镇 (故城县) · 查看更多 »

扬名站

揚名站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梁东路与芦中路交叉口,是无锡地铁1号线由北向南24个站点的第17站。扬名站爲地下二层10m岛式站台车站,向北衔接华清大桥站,向南连接南湖家园站。.

新!!: 京杭大运河和扬名站 · 查看更多 »

扬州 (古代)

扬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區域名稱,使用於公元589年以前的漫长时间里以及620年到626年,并不是指现在中国江苏省的扬州市。.

新!!: 京杭大运河和扬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扬州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盛唐到晚唐时期;第三次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扬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北端,东连台州路,西接桥弄街,是杭州城区现存最大的石拱桥,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 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为三孔薄墩联拱桥,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总长92米,宽6.6米,中孔高9.2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两端设踏跺,两侧以素面石栏板及望柱围护,望柱头多雕以仰莲。拱宸桥中的“宸”意为帝王宫殿,高大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桥由此而得名。.

新!!: 京杭大运河和拱宸桥 · 查看更多 »

曲阜市

曲阜市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济宁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古称鲁县,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它与南临的孟子故乡邹城市并称为“孔孟桑梓之邦”。 曲阜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孔子、颜回、左丘明、鲁班等名人的故乡,黄帝诞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等儒家文化圈具有深远影响,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新!!: 京杭大运河和曲阜市 · 查看更多 »

晏公

晏公是中国水神信仰的一位对象。晏公本为江西的地方性水神,明朝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信仰尤盛;清代之后逐渐衰微,但在許多地方被視為媽祖的幕僚神。晏公也常常與另一位水神萧公(英佑侯)一同奉祀。.

新!!: 京杭大运河和晏公 · 查看更多 »

景县

景县在中国河北省东南部,是衡水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山东省。.

新!!: 京杭大运河和景县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京杭大运河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12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京杭大运河和1290年代 · 查看更多 »

4月14日

4月14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4天(闰年的第10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1天。.

新!!: 京杭大运河和4月14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京杭大運河京杭运河京杭運河南北大运河明清大运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