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亨利三世 (英格兰)

指数 亨利三世 (英格兰)

亨利三世(英文:Henry III,),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卻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81 关系: 埃莉诺埃莉诺 (布列塔尼)卡佩王朝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大憲章威爾士親王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巴黎条约巴黎條約 (1259年)中世纪世袭贵族下級勳位爵士亚历山大三世 (苏格兰)亚历山大二世 (苏格兰)亨利亨利三世亨利四世 (英格兰)康沃尔肉馅饼康拉德四世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伦敦塔伦敦铁桥垮下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切舍姆冈特的约翰剑桥大学犁頭稅玛格丽特女王 (苏格兰)理查二世 (英格兰)私掠許可證競爭法的歷史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第五代马奇伯爵埃德蒙·莫蒂默第六代莱切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尔约翰 (英格兰国王)约翰二世 (布列塔尼)罗吉尔·培根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牛津大学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領域等級西敏寺议会大火诺曼底公爵貝佛瑞城堡路易九世 (法兰西)路易八世 (法兰西)...黑太子爱德华阿基坦公爵阿尔蒂尔一世阿尔蒂尔二世阿方索十世 (卡斯蒂利亞)金雀花王朝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英国君主英国君主加冕礼英国君主女儿列表英国君主世系图英国世界遗产列表英格兰君主世系图 (简版)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英格蘭君主列表沃尔特·德·格雷溫莎城堡斯卡伯勒集市 (集市)曼弗雷迪 (西西里国王)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普罗旺斯的埃莉诺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一世10月1日11月16日1207年1241年1251年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1272年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扩展索引 (31 更多) »

埃莉诺

埃莉诺是一个常见的女性名字,它是起源于希腊语的名字海伦的异体。 拥有这个名字的著名女性有:.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埃莉诺 · 查看更多 »

埃莉诺 (布列塔尼)

名义上的第五代里奇蒙女伯爵布列塔尼的埃莉諾(),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第四子若弗鲁瓦(英语作乔弗雷)和布列塔尼女公爵康斯坦斯的长女,因美貌出众而被称作布列塔尼的美少女(Fair Maid)、布列塔尼的少女(Damsel)、布列塔尼的珍珠或布列塔尼的美人。1203年她被囚禁的弟弟阿尔蒂尔被认为死后,她成为包括英格兰、安茹、阿基坦在内的不适用排除女性继承权的萨利克法的广大领地的女继承人,因而作为篡位者无地王约翰兄若弗鲁瓦的孩子继承作为指定继承人的阿尔蒂尔的权利,对叔父约翰、及约翰于1216年死后她的堂弟亨利三世的王位构成威胁,她自1202年起被投入监狱,成为被囚最久的英格兰王室成员。因沦为囚徒,她也无法作为母亲的继承人要求继承布列塔尼公国。 和马蒂尔达皇后和之后的约克的伊丽莎白一样,埃莉诺对英格兰王位的权利几乎得不到英格兰诸侯的支持,即使有关于女性君主的合法条款,君主却都被期望是男性。一些史学家认为她被囚是“约翰王最无理的举动”。.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埃莉诺 (布列塔尼) · 查看更多 »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卡佩王朝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

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格兰主教长”("Primate of All England")或英格兰“第一主教”(the "first bishop" of England),,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s official website实际上为既定的英格兰国教会之首,以及象征意义上的全世界普世聖公宗之首。从6世纪至16世纪,坎特伯雷大主教与教宗以及罗马主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教会起初只是暂时脱离了罗马教宗权威,到后来就永久与后者决裂。自此,大主教一直领导着独立的国教会,并表面上继承了罗马天主教堂。 在中世纪里,任命大主教和其他主教的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不同时期,大主教由坎特伯雷座堂的法政牧師、英格兰国王或教宗选出。宗教改革之后,教会明确自身为国教会,教会由英国君主选出属于合法。如今,在任命一事上,先由提名委员会在候选名单中选出两名候选人,然后再由首相选定一人,并将人名呈交君主。 今日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有以下四种主要角色:.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憲章

大憲章(Magna Carta,The Great Charter)又称作自由大宪章(Magna Carta Libertatum,The Great Charter of the Liberties),是英格兰国王約翰最初於1215年6月15日在温莎附近的訂立的拉丁文政治性授权文件;但在随后的版本中將大部分对英國王室絕對權力直接挑战的条目删除;1225年首次成为法律;1297年的英文版本至今仍然是英格兰威尔士的有效法律。 这份由坎特伯里大主教史蒂芬·朗顿起草的大憲章乃封建貴族用來對抗英國國王(主要是針對當時的約翰)權力的封建權利保障協議。訂立大憲章的主因是教宗、英王約翰及封建貴族對王室權力出現意見分歧。大憲章要求王室放棄部分權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過程,接受王權受法律的限制。大憲章是英格蘭議會接收國王行政及立法權的端點。 约翰死后,亨利三世的摄政政府为了争取支持,在删除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条款后,于1216年重新颁布了“大宪章”。到1217年第一次诸侯战争结束时,亨利三世颁布的大宪章成为了停战协议的一部分。由于资金匮乏,1225年,亨利再次颁布了“大宪章”,以此换取征收新税的权力。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在1297年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爱德华一世确认了大宪章是英格兰成文法的一部分。.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大憲章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親王

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Tywysog Cymru),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頭銜賜與王儲。.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威爾士親王 · 查看更多 »

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

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Lionel of Antwerp,1338年-1368年),第一代克拉倫斯公爵、第四代阿爾斯特侯爵及第五代康諾特男爵,嘉德勳章騎士,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次子,黑太子愛德華的弟弟、岡特的約翰、蘭利的埃德蒙及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的兄長,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的叔叔、亨利四世的伯父。.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 · 查看更多 »

巴黎条约

巴黎條約是所有在法國巴黎簽署的條約的概稱,可以指:.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巴黎条约 · 查看更多 »

巴黎條約 (1259年)

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和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于1259年12月4日签署的条约。亨利三世同意放弃诺曼底(除了海峡群岛)、曼恩省、安茹省和普瓦图。他可以继续占有法国的加斯科尼和部分阿基坦,但只作为路易九世的诸侯身份保有。作为交换,路易九世不再支持反英叛乱 。这个条约间接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巴黎條約 (1259年)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世袭贵族

世袭贵族(Hereditary peer),英国的一种贵族爵位。全国大约有八百个持有世袭头衔的贵族。大部分世袭贵族以前在上议院拥有席位。国会通过1999年上议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后,大部分世袭贵族都丧失了担任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只有九十二人保留了席位。世袭贵族可經特别的令状(Writ of summons)獲传召到上议院议事。 具有世袭头衔者,不一定就是世袭贵族。举例而言,世袭头衔从男爵就并非世袭贵族的其中一个等级。相反,不具有世袭头衔的人,如终身贵族,也有可能是贵族。世袭贵族爵位通常由君主签发制誥创设,不过自1965年以来,英国只创设了六个新的世袭贵族爵位。.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世袭贵族 · 查看更多 »

下級勳位爵士

下級勳位爵士(Knight Bachelor),中文通稱「爵士勳銜」。為是英國榮譽制度中的一種勳位。此勳位雖然由君主授勳為騎士,但它並不屬於騎士勳章之一種。下級勳位爵士是英國最古老的一種騎士,最早於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1207年-1272年)在位時就已經出現,但它卻是各種騎士勳位之中最低等的。下級勳位爵士只授與男性,女性一般會獲授DBE勳銜,以作同等待遇。.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下級勳位爵士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三世 (苏格兰)

亚历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1241年9月4日—1286年3月19日)苏格兰国王(1249年—1286年在位)。他是亚历山大二世国王之子,母为科西的玛丽(亚历山大二世的第二个妻子)。 亚历山大三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苏格兰的王位。1251年,还是孩子的亚历山大三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这使得英格兰人企图在其未亲政时再度干涉苏格兰的内政。 1263年,亚历山大三世在Largs战役中打败了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于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继承者马格努斯六世向苏格兰割让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玛格丽特在他去世后继承了王位。 category:蘇格蘭君主 A A.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亚历山大三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二世 (苏格兰)

亚历山大·麦克威廉(中世纪盖尔语:Alaxandair mac Uilliam;现代盖尔语:Alasdair mac Uilleim;现代化简称为亚历山大二世;1198年8月24日– 1249年7月6日)是苏格兰国王(1214年-1249年在位)。.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亚历山大二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

亨利可能具有以下含义:.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亨利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有多位历史人物可以译为亨利三世.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亨利三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四世 (英格兰)

亨利四世(Henry IV,),也被稱為博林布魯克的亨利(Henry (of) Bolingbroke ),英格蘭國王和愛爾蘭領主,1399年到1413年在位。同时也继承从祖父爱德华三世开始的,宣称对法兰西王国的统治。 亨利出生在林肯郡的博灵布罗克城堡。 他的父亲,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存活到成年的第三子,在亨利的堂兄理查二世的大部分统治时期,都享有相当大的权力,并成为了阿基坦公爵,但最终亨利推翻了他的堂兄。亨利的母亲是和博蒙特的伊莎贝尔的女儿,是兰开斯特的重要继承人,因此他成为第一位金雀花王朝的分支兰开斯特家族的英格兰国王,也成为自诺曼征服以来第一位以英语为母语,而不是以法语为母语的英格兰国王。.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亨利四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康沃尔肉馅饼

餡餅(Pasti, Cornish pasty)是與英國康沃爾有關的傳統烤製肉餡餅。圓形酥皮上包入生肉和蔬菜做的餡料,對折起來做成半圓形餃子狀,餅皮邊緣打摺封好後烘烤。 傳統的康沃爾肉餡餅餡料有:牛肉、馬鈴薯絲或馬鈴薯塊、蕪菁甘藍(也叫黃蕪菁或"rutabaga",在康沃爾地區稱作蕪菁)和洋蔥,以鹽和胡椒調味後烤製。至今,已經成為以康沃爾命名的一道名菜,也是公認的國民食物。餡餅有各種餡料,一些店鋪也以販賣多種口味的餡餅聞名。 儘管有很多古文件和小說都有相關紀錄,但起源仍然不明。到各地採礦的康沃爾的礦工們,讓這道菜成為全球知名的菜餚,而在澳洲、美國、阿根廷、墨西哥、阿爾斯特等,各地都有變化版的康沃爾肉餡餅。.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康沃尔肉馅饼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四世

康拉德四世(Konrad IV)()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37年—1254年在位)和西西里国王(1250年—1254年在位),耶路撒冷国王(1228年—1254年),以及士瓦本公爵(1235年—1254年)。.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康拉德四世 · 查看更多 »

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

格洛斯特公爵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Thomas of Woodstock, 1st Duke of Gloucester,1355年1月7日—1397年9月8日或9日),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1377年—1399年在位)強有力的對手。愛德華三世的第七子,1385年封格洛斯特公爵。在理查二世年幼的时候,他野心勃勃,企图摄政。理查二世亲政以后对他实行了报复。1397年,他被捕后未及受审就暴死在狱中。他的格洛斯特公爵等爵位被剥夺,其子汉弗莱只继承了白金汉伯爵。.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伦敦塔

伦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伦敦的陶尔哈姆莱茨区,与伦敦城的东边相隔着被称为“塔丘”的开放区域。伦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一部分。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樓的组合体中间;倫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的这一用途产生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鲁道夫·赫斯。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伦敦塔 · 查看更多 »

伦敦铁桥垮下来

《伦敦大桥倒塌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又译「伦敦桥」) 是一首非常知名的英国传统童谣。此童谣在中国的幼儿园中也广为传唱。 歌曲里所唱的“伦敦大桥”指的是伦敦桥,而不是伦敦塔桥。伦敦桥过去是连接泰晤士河南北两岸唯一的桥梁,歌中所唱的就是老伦敦桥因年久失修而快要倒塌的事。.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伦敦铁桥垮下来 · 查看更多 »

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

以下列表是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54年的君王一览(根据在位时间倒序);绿色为在世君主,粗体为著名君主。.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切舍姆

切舍姆(Chesham,,,)是位於英格蘭白金漢郡奇爾特恩地區的一個城鎮,位於郡治艾爾斯伯里東南11英里。有考古證據顯示這裡自約西元前8000年開始就有人居住。1257年,亨利三世授予這裡開設週市的特許。.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切舍姆 · 查看更多 »

冈特的约翰

岡特的約翰(John of Gaunt,),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兒子,理查二世的叔叔,因為侄子年幼,故此在1377年-1399年間代他治理國家。约翰因娶了兰开斯特伯爵的女儿布兰奇而成为兰开斯特公爵,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康斯坦萨是卡斯蒂利亚暴君佩德罗的女儿,他因此要求卡斯蒂利亚的王位,但未能战胜竞争对手恩里克二世。 约翰死后,理查没收了兰开斯特家的庄园,但约翰的长子亨利于当年兵不血刃夺取了理查的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建立了兰开斯特王朝。都铎王朝的创始人亨利七世则是他第三任妻子凯瑟琳·斯温福德所生的儿子约翰·博福特的后代。.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冈特的约翰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犁頭稅

犁頭稅(Carucage ,中世紀carrūcāgium 源於 carrūca「輪式犁」)是英國中世紀的土地稅,1194年由英王理查一世創立,以納稅人私有土地的大小計算所課的稅率。原本的丹麥金稅制由於免稅項目增加,使得推行日益困難,於是1162年最後一次徵收丹麥金後,便改以實施犁頭稅制。然而,歷史上僅徵收了六次犁頭稅:1194年和1198年於理查一世統治期間;1200年,由理查一世的弟弟、同時也是繼位者的英王約翰執行;以及1217年、1220年和1224年的亨利三世(約翰之子)。此後稅收便改為依據私人財產及收入徵收。.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犁頭稅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女王 (苏格兰)

玛格丽特(盖尔语:Mairead或Maighread,)是苏格兰女王(1286年11月25日–1290年9月26日在位)及挪威公主,也被称为苏格兰的玛格丽特(挪威语:Margrete av Skottland)和挪威的女孩(挪威语:Jomfruen av Norge)。她死在航向苏格兰途中,她的死引发了苏格兰王位继承战争。 她是挪威国王埃里克二世和苏格兰的玛格丽特的女儿,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的外孙女。1283年4月9日玛格丽特在滕斯贝格出生。她的母亲死于难产。.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玛格丽特女王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理查二世 (英格兰)

查二世(Richard II,),1377年登基成為英格蘭國王,1399年被廢。 理查二世出生于波尔多,是黑太子爱德华最小的儿子。其父及兄長昂古萊姆的愛德華先後早於祖父愛德華三世逝世,所以愛德華三世於1377年逝世後,年僅10歲的理查便继承英格蘭國王王位。.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理查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私掠許可證

私掠許可證(Letter of Marque and Reprisal)是16至19世紀間,西方許多海權強國授權給指定的航海家,允許他們可以針對本國以外的違法人士、船隊進行追捕、摧毀等私掠行為的一種特許證或委任狀。除了上述權力之外,私掠許可證常常還允許攻擊、掠奪敵國的商船。擁有私掠許可證的船隊稱為私掠船。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締結了巴黎條約,同年4月16日發表,以附件追加的形式廢止了私掠許可權,但當時主要只剩下美國未批准此合議。直到1907年,含美國在內的列強在海牙和會中決議武裝商船必須視為軍艦造冊管理之後,私掠許可證的歷史才正式畫下句點。.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私掠許可證 · 查看更多 »

競爭法的歷史

爭法的歷史是指政府試圖規範商品與服務的競爭市場,以致今日遍及世界各地的現代競爭法或反托拉斯法之歷史。競爭法最早的紀錄可追溯至羅馬時期,為控制價格波動與不公平交易行為所為之立法。經過中世紀的歐洲,國王與女王多次打擊獨占事業,包括那些因國家立法而產生的。英國普通法限制交易原則為現代競爭法的前身,最終促成美國反托拉斯法之立法,並對二次世界大戰後之歐盟競爭法的發展產生重大之影響。今日,越來越多的重心已轉移至全球化經濟下的國際競爭執法。.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競爭法的歷史 · 查看更多 »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

九次十字军东征被公认为最后一次目标为圣地的大规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东征常常与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相提并论。它发生于1271年—1272年。 路易九世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中夺取突尼斯的失败导致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决定驶往阿卡城,这便是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的开端。据说,第九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十字军精神“荡然无存”,和拜巴尔和马穆鲁克势力在埃及的兴起。它的失败预兆着十字军在地中海地区最后据点的陷落。.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第九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第五代马奇伯爵埃德蒙·莫蒂默

五代马奇伯爵和第七代北爱尔兰伯爵埃德蒙·莫蒂默(),英格兰贵族。作为爱德华三世孙女的孙子,当堂舅理查二世被废黜而由亨利四世登基时,他是理查的王储。埃德蒙·莫蒂默的王位继承权成为反对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的叛乱和图谋的基础,尽管莫蒂默本人是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的一位重要和忠诚的封臣,但其王位继承权后仍在玫瑰战争中被约克王朝提出。埃德蒙·莫蒂默是莫蒂默家族最后一位马奇伯爵。.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第五代马奇伯爵埃德蒙·莫蒂默 · 查看更多 »

第六代莱切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尔

六代莱切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尔(Simon de Montfort, 6th Earl of Leicester,)是法国裔英格蘭贵族。 在第二次男爵战争(1263-1264年)中,率领贵族反抗亨利三世的统治,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在统治期间,召开了第一次由直接选举产生的议会(即英國下議院),这在中世纪的欧洲还是第一次。因此西蒙·德·孟福尔被视为现代议会制的创始人之一。1265年,在与保王党的军队作战中阵亡。.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第六代莱切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尔 · 查看更多 »

约翰 (英格兰国王)

约翰(英文:John,),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五子,母親為阿基坦的埃莉诺,而幼王亨利、狮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則是约翰的兄長。他父王把在法国的领地全部授予几位兄长,由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封给约翰,他被称为无地王(the Lackland,源自亨利二世的戏称)。.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约翰 (英格兰国王) · 查看更多 »

约翰二世 (布列塔尼)

约翰二世 Jean II(1239年1月3日~1305年11月18日)法国封建领主,布列塔尼公爵(1286年~1305年在位)和里士满伯爵(英国封号,1268年起)。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一世之子,母亲为纳瓦拉公主布朗歇。 1259年,约翰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女儿比阿特丽丝结婚。他们育有6个子女:.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约翰二世 (布列塔尼) · 查看更多 »

罗吉尔·培根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英国方济各会修士、哲学家、炼金术士。他学识渊博,著作涉及当时所知的各门类知识,并对阿拉伯世界的科学进展十分熟悉。提倡经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罗吉尔·培根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英文:Edward I,),英格兰国王,俗称“长腿(Longshanks)”「長腿愛德華」、又稱「蘇格蘭人之鎚(Hammer of the Scots)」,因征服威尔士和几乎征服苏格兰而闻名。然而他的死使得他儿子爱德华二世(Edward II)即位,最终并未能征服苏格兰。“长腿”在位35年(1272年-1307年),于1272年11月20日,他的父亲,国王亨利三世去世后即位,他的母亲就是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按照诺曼人(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君主的称号排序习惯,“长腿”爱德华被称为爱德华一世(Edward I),尽管他是英格兰第四位爱德华国王,前三位分别是:長者爱德华、殉教者爱德华和懺悔者爱德华。.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爱德华一世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

愛德華二世(Edward II,),英格蘭國王(1307年—1327年在位),金雀花王朝成员。他的一生皆为其宠信的弄臣和叛乱的贵族所主宰,以致最后悲惨地死去。葬于格洛斯特大教堂。.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位於英格蘭牛津市。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雖然大學的實際創立日期難以考證,但授課紀錄最晚可上溯到1096年。 牛津大學的師生人數自1167年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前往巴黎大學就學後就開始迅速上升。1209年,牛津師生與鎮民的衝突使一些牛津學者另闢蹊徑,他們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後來的劍橋大學。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架構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 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 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而學術學院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牛津大學並沒有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大樓和設施散見整個牛津鎮。 大學的本科教育包括書院的每週輔導課程,以及由學術學院提供的學科課程。上課地點除了書院外,還包括由校方提供的講堂、課室及實驗室。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另一為羅德獎學金。牛津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當中包括26位英國首相、29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計算學生;連教職員計算則達69位)、6位图灵奖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文學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牛津大学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是牛津大学最著名、最古老的学院之一,以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曾经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其他英国政界的重要人物。此外该学院也是招收最多外国学生的牛津学院。贝利奥尔学院早期一直是比较不引人注目的学院,直到19世纪中期本杰明·乔维特(Benjamin Jowett)出任院长后才逐渐将学院发展成为牛津最重要的学院之一。英国前首相H·H·阿斯奎斯曾形容贝利奥尔的学生“平静地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优越感”。.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 查看更多 »

領域等級

域等級是指由中世紀到 社會等級制度的廣泛階級。不同的系統,為了劃分社會成員因隨著時間的演變形成的等級。 最著名的系統是法蘭西的舊制度,三等級制度,一直持續存在到1789年-1799年的 法蘭西大革命。三等級制度由第一等級的神職人員,第二等級的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平民組成。 有些地區,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和基輔羅斯,再區分和農村平民成為單獨的等級,創建四等級制度,農村平民是排名最低的第四等級。 在英國,演化出二等級制度,貴族和主教合併為”地主等級”("lordly estate")和“民眾”("commons")作為第二等級。這系統產生兩個 國會大廈,下議院和上議院。 在德國南部,三等級制度包括貴族(王子和高級神職人員), 和自治市的居民。 今天,所謂“ 第四權 ”,通常是指已建立的權力結構的外部力量,是對中世紀三等級系統回憶,最常提到對應獨立的新聞或媒體。從歷史上看,在北歐和東歐,第四等級意味著農村平民。.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領域等級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议会大火

威斯敏斯特宫是中世纪的一座皇宫,同时也是议会所在地,它在1834年10月的一场大火中受到严重破坏。起因:1826年之前,英国财政部一直用一种木制计数棒来核算收支状况,后来这些木块便被随意扔在上议院下层的两个火炉中烧毁,导致穿过上议院楼下的两个烟囱管道起火,并顺着墙壁蔓延开来。 火势在大厦中迅速蔓延,并且发展成为伦敦自1666年大火至二战德国轰炸造成的火災之间最大的一次大火;许多人,包括诸多艺术家都在其画作中记录了这一重大事件。火灾持续了大半夜,烧毁了皇宫中的大部分地方,包括改建后的(当时的下议院会议召开地)和上议院,“国王厅”以及议长和下议院主事官的住所。 所幸的是伦敦消防局主管及时采取措施保住了威斯敏斯特大厅和旧议会所在地的一小部分地方。1836年, 查尔斯·巴里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了新皇宫的建造设计权。巴里和奥古斯塔斯·普金共同提出的设计方案将幸存下来的建筑容纳到新的建筑群中。这场竞争的结果也使得哥特风格成为当时国内建筑风格的主流,而后来这座新皇宫也因为它“卓越的普世价值”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议会大火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公爵

诺曼底公爵(法语:ducs de Normandie)是一个法国爵位称号。在历史上,大多数强大的诺曼底公爵都只是名义上效忠于法国国王。 诺曼底公国本身是法国国王查理三世(昏庸者)于911年为与入侵及占据加来海峡一带的诺曼人妥协而建立的,第一任公爵是诺曼人领袖羅洛。但是在理查二世公爵第一个正式自称为公爵之前,历任统治者实际上仍然是使用着北欧传统的贵族称号雅尔(Jarl)作为自己的头衔。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即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兰,从此诺曼底公爵之位一直由英格兰王室成员担任。 1204年,强大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兼併了诺曼底公国的全部领土,但是各英格兰国王仍然自称为诺曼底公爵,直到1259年在巴黎条约中永远放弃了对诺曼底公国的领土要求。此后这个公国就成为法兰西王国的一部分。 法国王子路易—夏尔(路易十六之子)在其兄长去世前也曾拥有诺曼底公爵的称号。但在他的兄长去世后,保王党人即宣布他为国王路易十七(1789年)。.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诺曼底公爵 · 查看更多 »

豹(学名:Panthera pardus)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适应能力强,行踪隐秘,总体生存状况好于它的猫科亲戚狮和虎,但是有些豹亚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不同亚种的豹毛色有浅黄,金黄,黄褐等不同。因为其浑身布满圆形斑纹,所以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花豹有時會有黑化現象,即為黑豹,皮膚及毛髮上出現大量黑色素,但還是可隱約見到斑點。.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豹 · 查看更多 »

貝佛瑞城堡

贝佛瑞城堡(Peveril Castle),又称卡斯尔顿城堡(Castleton Castle)或峰区城堡(Peak Castle),是位於英國英格蘭德比郡的一座城堡遺跡。贝佛瑞城堡曾是在其封建领地上的主要定居点,始建于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至1086年《末日审判书》对其初次记载之间。贝佛瑞在诺丁汉郡和德比郡作为持有土地,贝佛瑞城堡所在地是贝佛瑞领地的经济中心。从贝佛瑞城堡可以看到,和。 贝佛瑞死后,其子继承了他的财产。贝佛瑞城堡于1155年被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没收。由王室所有期间,亨利二世于1157年、1158年、1164年多次访问贝佛瑞城堡,并招待过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四世。期间,城堡的防卫力量由三人增加到和博爾索弗城堡、諾丁漢城堡共用的一支由20位骑士带领的队伍。通过婚姻关系,获得了对城堡的要求权。1199年,以2,000马克的价格买下了峰区的领地,但是城堡仍由王室控制。1216年,约翰国王将城堡交给威廉·费勒斯,原先的城堡主虽然是约翰国王的支持者,但是拒不执行命令。约翰国王于是授权威廉·费勒斯以武力进行驱逐,原先的城堡主最终投降了,城堡没有留下受到攻击的痕迹。 1223年,贝佛瑞城堡重归王室所有。其后,城堡陆续经历了数次建设,直至1300年形成其最终的形态。14世纪末,城堡所属的封建领地被授予给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冈特的约翰很少使用这座城堡,因此令人从城堡的建筑材料中抽取部分重复使用于其他地方,这标志着贝佛瑞城堡衰落的开端。自此以后,城堡由拥有和管理。贝佛瑞城堡在行政上变得不再重要,1609年,记载已经显示其“严重荒废以致无法使用”。19世纪,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在其小说《》中描述了这座城堡。贝佛瑞城堡位于国家公园内,由英格蘭遺產委員會管理,是英国的和I级登录建筑。.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貝佛瑞城堡 · 查看更多 »

路易九世 (法兰西)

路易九世(Louis IX;),绰号贤人(le Prudhomme),俗称圣路易(Saint Louis),自1226年至去世为卡佩王朝法兰西国王,在位超过43年。天主教會1297年封他为圣人。路易九世是法王雄狮路易八世和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布朗什的次子,幼年接受了严格且宗教性强的教育。他是父母幸存孩子中的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时年12岁。1226年11月29日他在兰斯主教座堂加冕,但他的母后根据路易八世的遗嘱对他进行“监护”,直到他长大成人。 成年后,路易结束了卡佩王朝和金雀花王朝间的冲突,将包括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博凯尔、卡尔卡松地区及布卢瓦、沙特尔、沙托丹和桑塞尔等伯爵领地并入王家领地,并加强了对诺曼底、安茹、图赖讷、曼恩和普瓦圖的控制。 路易九世是一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试图在他的王国内实现公平。他发布“国王四十日”,将執達吏和軍事糾察引入国内,導入无罪推定原则,减少使用酷刑,禁止神意裁判和私斗,建立被告对原告的第二次答辩。路易的行动和声望超越国界,他是欧洲不同君主間的仲裁人和争端平息者。他还建立了王国单一货币,以及最高法院和审计法院的前身机构。另一方面,路易非常虔诚,建立很多教堂、修道院和收容所以扶贫济弱,努力使蒙古大汗皈依基督教,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索邦學院,于1242年建造圣礼拜堂以崇敬圣物。 路易根据他病笃时的心愿,在奇迹般病愈后再度起誓,在弟弟阿图瓦的罗贝尔、普瓦捷的阿尔封斯以及安茹的夏尔的陪同下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埃及。回国后,路易将十字军失败的原因归因为神的惩罚,因此加强王权,重建基督教道德秩序。他决定惩治褻瀆、赌博、放贷和卖淫;他也试图让犹太人自愿或强制改宗。为此,他对犹太人施以各种手段,包括焚毁塔木德等,他在统治末期,迫使犹太人在胸前和后背佩戴黄色或红色的圆形标志,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攻击。最后他在组织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突尼斯期间,可能因痢疾于1270年去世。 路易九世于1297年8月11日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尊崇为法兰西的圣路易(saint Louis de France)。他的庆节日固定在他去世之日8月25日。身为君主,当今人们认为他促进了法国经济、知识和艺术复苏,并把处于祖父菲利普·奥古斯特和孙子美男子菲利普之间的他视为卡佩王朝直系三大君主之一。.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路易九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路易八世 (法兰西)

路易八世(狮子)(Louis VIII le Lion,),法蘭西卡佩王朝国王(1223年—1226年在位),且在1216年—1217年要求英格兰王位。他生于巴黎,是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和埃诺的伊莎贝拉之子,并通过母亲继承阿图瓦伯爵。 路易八世虽然作为国王只统治了三年,但在作为王太子期间是一个积极的领导者。在其父对约翰王治下的安茹王朝作战时,他在军事上的应用为他赢得“狮子”的称号。在1214年的穆瓦讷的罗歇城堡战役中取胜后,他入侵南英格兰,于1216年6月2日被伦敦的反叛诸侯拥戴为“英格兰国王”。在被开除教籍和驱逐后,他未曾加冕,也不放弃宣称王位。1217年,路易开始征服吉耶讷,只将波尔多周围的小片地区留给亨利三世。 他短暂的任期以与王室军队对法国南方阿尔比派十字军的介入决定性地将这一冲突带向终结闻名。他死于1226年,由子路易九世继位。.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路易八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黑太子爱德华

爱德华(黑王子)(Edward the Black Prince,),英格兰君主爱德华三世與埃诺的菲利帕()之長子,英格兰统帅,英法百年戰爭初期的主要領袖之一。.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黑太子爱德华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公爵

阿基坦公爵(Duc d'Aquitània,法语:Duc d'Aquitaine)是古代阿基坦地区的统治者(不要与现代阿基坦混淆),居于至高无上的法兰克、英格兰和后来的法国国王之下。 作为西哥特王国(418-721)的继承国,奥克西塔尼亚(阿基坦)和隆格多克(图卢兹)继承了西哥特法律和罗马法,罗马法允许妇女在20世纪之前享有比同时代人更多的权利。特别是在“自由裁判会”第642/643号编纂并在653年被“再起义法”扩大之后,妇女可以继承土地和所有权,独立于丈夫或男性关系进行管理,如果没有继承人, 代表自己,从14岁起在法庭上见证,20岁以后安排自己的婚姻。Klapisch-Zuber, Christiane; A History of Women: Book II Silences of the Middle Age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阿基坦公爵 · 查看更多 »

阿尔蒂尔一世

阿尔蒂尔一世(),英语作亚瑟一世(Arthur I),在1196-1203年间为第四代里奇蒙伯爵、布列塔尼公爵。他是前公爵若弗鲁瓦二世(英语作乔弗雷)和女公爵康斯坦斯的遗腹子。若弗鲁瓦是亨利二世之子。若弗鲁瓦年幼于理查一世,但年长于约翰。1190年,他被伯父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立为王储,此举意味着理查的继承人将是阿尔蒂尔,而不是理查的弟弟约翰。阿尔蒂尔被囚禁于鲁昂城堡后自1203年起失去记载,真实命运不详,传统上认为是被约翰杀害。.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阿尔蒂尔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蒂尔二世

阿尔蒂尔二世 Arthur II (1261年7月25日~1312年8月27日)法国封建领主,布列塔尼公爵(1305年~1312年在位)。 阿尔蒂尔二世为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二世的长子,母亲为英格兰公主比阿特丽丝。他的外祖父是英格兰的亨利三世。 1275年,阿尔蒂尔二世与利摩日女子爵玛丽·德·利摩日结婚。他们育有以下子女:.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阿尔蒂尔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十世 (卡斯蒂利亞)

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de Castilla,又名el Sabio(智者),),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在位时间为1252年-1284年。阿方索十世为斐迪南三世與霍亨斯陶芬家族出身的妻子的長子,在托萊多出生。他在位期间,同时担任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莱昂王国国王、加利西亚王国国王。因為他的外祖父士瓦本公爵菲利普曾是神聖羅馬皇帝的對立國王,所以阿方索十世曾经试圖競選神聖羅馬皇帝,但1257年和1272年两次竞选均告失败。 由西奧博爾德一世作為納瓦拉國王的選舉結束後,阿方索十世的父親斐迪南三世試圖安排他與西奧博爾德一世的女兒納瓦拉的布蘭奇結婚,但此舉並不成功。因此,在1240年,他娶了吉蘭代古斯曼,但後來他們被宣布婚姻無效,又宣布其子女皆為私生子。在同一時期(1240年至1250年),他和他的父親一起征服了幾個穆斯林在安達盧斯的據點,如穆爾西亞、阿利坎特和加迪斯。 1249年,阿方索十世迎娶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與匈牙利的約蘭德所生的女兒維奧蘭特,他們在三年前(1246年)訂婚。1252年,斐迪南三世逝世,阿方索十世繼承了他父親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的王位。次年(1253年),他入侵及佔領葡萄牙阿爾加維地區。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三世被迫割地,但他獲得阿方索十世提出的一項協議,條件是他同意娶阿方索十世的私生女比阿特麗斯;結婚後,被佔領的土地將被送回給他倆的繼承人。1263年,阿方索十世兌現承諾退回阿爾加維與葡萄牙。 1254年,阿方索十世簽署了與英國國王和阿基坦公爵亨利三世的聯盟條約,在戰爭中支持亨利三世對抗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同一年,阿方索的妹妹,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與亨利三世的王位繼承人愛德華一世結婚。阿方索十世永遠放棄自稱擁有加斯科尼公國,由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與英格蘭和加斯科尼的埃莉諾的結婚開始,卡斯蒂利亞一直聲稱擁有此地。 1256年,在荷蘭的威廉二世去世後,阿方索通過他的母親是皇帝紅鬍子腓特烈的兒子士瓦本的菲利普的女兒而擁有霍亨斯陶芬家族後裔的身份,聲稱代表士瓦本主線去繼承羅馬人民國王的王位。阿方索其實是受到選帝侯的誤導,將選舉變成了複雜的計劃,浪費了大量金錢作為選舉費用,但從未真正擁有羅馬人民國王的地位。他的對手康沃爾的理查卻於1257年前往德國的亞琛加冕為羅馬人民國王。阿方索卻從來未有到德國。他最初的支持者教皇亞歷山大四世亦因阿方索的盟友而轉為不支持他。最後在理查去世後,哈布斯堡王朝的魯道夫王子於1272年當選,由羅馬教皇格雷戈里十世宣布廢黜阿方索十世,1275年阿方索經過和教皇漫長的談判,終於放棄羅馬人民國王的頭銜。 為了獲得金錢去選舉,他將貨幣貶值,然後努力以關稅壓抑通漲。這樣他毀了領地內的小商家,亦冒犯了農民。他試圖通過零星的暴力行為嚇住貴族,但是他們終於在1272年背叛了阿方索十世。這次叛亂最終在1273年由阿方索十世的兒子斐迪南解決。 1273年,阿方索十世創建了梅斯塔,協會約有3000名的在卡斯蒂利亞牧羊人參與,這是作為對傳統羊毛出口國英格蘭減少羊毛出口所作出的反應。該組織後來成為國家中非常強大的勢力(因羊毛成為卡斯蒂利亞第一大出口商品),並最終被因為其特權而成為卡斯蒂利亞經濟的致命傷。再者,其中一個副作用是迅速擴大羊群被抽出送到卡斯蒂利亞的農田中放牧。 阿方索十世的長子斐迪南王子,在1275年死於抵抗摩洛哥和格拉納達入侵的戰鬥中,留下兩個仍是嬰兒的兒子。阿方索的第二個兒子桑喬王子,自稱是新的繼任者,基於他要求以卡斯蒂利亞傳統習俗,認為以血脈接近及父系資歷等都應優先於斐迪南王子的兒子。阿方索十世卻傾向於將王位傳給他的孫子,但是桑喬得到貴族的支持。一場慘烈的內戰爆發導致阿方索十世在1282年被迫接受桑喬作為他的繼承人,而不是他年輕的孫子,當時只有城市塞維利亞,穆爾西亞和巴達霍斯仍然對他效忠。阿方索十世當時試圖推動民族團結運動,卻使摩爾人支持了他的兒子和貴族,而當他自己與摩洛哥馬林王朝蘇丹阿布優素福結盟時,阿方索十世被譴責為宗教敵人。1284年,他在被打敗和被遺棄在塞維利亞而逝世,只留下一份排除桑喬繼承的遺囑,因而再引發內戰。 阿方索十世對文化貢獻很大,他的作品由拉丁文、希伯來文以及阿拉伯文的作品翻譯或改寫而成的。他也是當時歐洲最有學問的國王之一,所以被稱爲“智者”。他的國家成爲歐洲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阿方索十世建立托萊多翻譯學校,把許多東方作品翻譯成拉丁文。這所翻譯學校爲西班牙帶來文化的繁榮。他的主要作品有歷史著作《世界歷史》和《西班牙編年通史》。法學的巨著包括《法典七章》,阿方索十世將從羅馬法律條文中得到啓迪的東西進行整理收集並加以系統化。這部作品使人們瞭解到當時的生活習俗,它也是西班牙散文作品中的瑰寶。科學著作則有《阿方索星表》而娛樂方面的著作有《對弈集》。 Category:卡斯蒂利亞君主 Category:天文學相關人物.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阿方索十世 (卡斯蒂利亞) · 查看更多 »

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王室家族是一个源於法国安茹的貴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統治過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此间的“百年战争”便是一次代表性历史事件。.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金雀花王朝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11年—125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20年加冕)。他也是西西里国王(称腓特烈一世,1198年起),耶路撒冷国王(1225年—1228年),意大利国王和勃艮第领主。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独生子。 腓特烈二世极其注重君威,留下了大量雕塑,使今人得以猜测他的容貌。青年时,其容貌相当地俊美清秀,显得很沉静。但随着岁月增长,而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皱着双眉、似乎相当严厉的君主。 雖是被開除教籍的皇帝,但利用外交手段指導第六次十字軍,毫無死傷地進入聖地耶路撒冷,被稱為「王座上第一個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ruler)的知識份子。.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

英国君主(Monarch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君主的头衔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现任君主和国家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继承其父乔治六世登基为英国女王。 君主及其近亲具有一系列的官方、礼仪、外交和代表性权力。在君主立宪体系之下,君主的职责仅限于授勋及嘉奖和任命首相。根据传统,君主亦为。现今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名义上仍旧通过君主的皇家特权来行使,但事实上这一权力仅能根据国会立定的法律行使,并且受到传统与先例的限制。 英国的君主政体可以追溯至及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诸多。这些政权至公元10世纪已统一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1066年在诺曼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最后一位加冕盎格鲁-撒克逊君主哈罗德二世于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败并战死,英格兰王权由此转移至胜者威廉及其后裔手中。 13世纪,威尔士公国成为英格兰的从属国。同一时期,《大宪章》开始对英格兰君主的政治权力进行限制。 1603年,苏格兰君主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由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开始为同一君主统治。1649年至1660年,英国君主制传统为共和制的英格兰联邦所打断。1701年的《》(现今仍旧有效)将信仰罗马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合者排除于王位继承顺位之外。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爱尔兰王国加入联邦,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此成立。英国君主成为大英帝国的名义元首,这一帝国于1921年达到其领土最大范围,囊括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1920年代,爱尔兰六分之五的领土宣布脱离联邦,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6年的《》承认帝国各自治领将各自发展为独立自治国家,但仍旧为英联邦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的英国殖民地和领地独立,基本宣告了帝国时代的终结。乔治六世及其继承者伊丽莎白二世使用了英联邦元首这一称号,象征其独立成员国的自由联合。 英国和十五个英联邦国家共享一个君主,称英联邦王国。“英国君主”一词仍旧用于形容这一体系下的君主和政体,但事实上每个国家都为独立主权国家,在不同国家君主的官方亦有所不同。.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加冕礼

英国君主加冕礼是正式加冕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并授予其王权象征物的仪式(具体来说,等於成人礼)。英国君主加冕礼与历史上其他欧洲国家君主的加冕仪式一样,但这些国家现在已经不再举行加冕仪式,而是举行就职仪式或登基典礼。 加冕礼通常在前一位君主去世数月后举行。在上一位君主的缅怀期时,举行加冕礼这种欢乐的场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一安排也给加冕礼的策划人足够的时间来做详尽精细的准备,这种详尽精细的前期准备也正是加冕礼所需要的。例如伊丽莎白二世是在1952年2月6日获得王位的,但她却直到1953年6月2日才举行加冕礼。 加冕礼的主持人是英格兰国教会中资历最深的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其他神职人员及贵族成员也在加冕礼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按要求,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应着正式制服或礼服。许多其他政府官员及宾客,包括别国代表,均参加加冕礼。 加冕礼的基本要素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君主首先面见人民,接受人民的欢呼,然后宣誓維護法律与英国国教,接着涂油,加冕,授予王权象征物,最后接受子民的致敬。.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国君主加冕礼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女儿列表

英国君主女儿的头衔为Princess(译为公主)。 注意:列表收录的英国君主女儿不含私生女。.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国君主女儿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世系图

本条目是英格兰王国和大不列颠到联合王国从征服者威廉到今天的世系图。由於此後直到今天的改朝換代之間,前後的君主都存在或遠或近的合法血緣關係,各王朝的首任君主包括諾曼王朝的威廉一世,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及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等,全都是現任女王的直系先祖,換而言之上述王朝實際並沒有絕嗣,只是因故需要母系子孫傳承而改變了君主的姓氏。.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国君主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英国世界遗产列表

英国世界遗产列表是列出英国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為世界遗产的列表。目前英国共有28处世界遗产,其中17個在英格蘭、4個在蘇格蘭、3個在威爾士、1個在北愛爾蘭,海外領土的百慕達、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分別各有1個。 1986年,圭內斯郡愛德華國王的城堡和城牆、达勒姆城堡和座堂、巨人堤道及堤道海岸、铁桥峡谷、圣基尔达、巨石阵、埃夫伯里和相关地点群、包括方廷斯隐修院废墟的斯塔德利王家公园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开启了英国世界遗产的先河。随后又有多处世界遗产列入,最近被列入的是2009年的庞特基西斯特输水道及运河。.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国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君主世系图 (简版)

本条目是英格兰王国从征服者威廉到安妮女王的世系图。自1603年詹姆斯一世起,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成为共主邦联,直到1707年安妮女王在位时两国正式合并,建立大不列颠王国。.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格兰君主世系图 (简版)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

这里列出的是英格兰王国君主配偶的名单。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所以称为王后;但也有部分男性,他们的头衔并不统一,由其配偶的统治背景而定。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之后的君主配偶名单参见英国君主配偶列表。.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1707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組成大不列颠王国前的英格兰君主,此后的英格兰君主列表参看英国君主列表。.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英格蘭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德·格雷

沃尔特·德·格雷(英文名:Walter de Gray 或 Walter de Grey),死于1255年5月1日,是一名英国教士和外交官,1215年至1255年期间担任约克大主教。除此之外,他还是无地王约翰手下的大法官。.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沃尔特·德·格雷 · 查看更多 »

溫莎城堡

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區域伯克郡溫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鎮溫莎,目前是英國王室溫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現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 溫莎城堡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時期,城堡的地板面積大約有45,000平方公尺(484,000平方英尺)。與倫敦的白金漢宮、愛丁堡的荷里路德宮(Holyrood Palace)一樣,溫莎城堡也是英國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每年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溫莎城堡度過,在這裡進行國家或是私人的娛樂活動。她的另外兩棟宅邸則是皇室的私人住宅,分別是桑德林漢姆別墅(Sandringham House)及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 有許多英國君主對城堡的建造與擴展有直接的影響,是他們的要塞、住所與行政官邸,有時甚至是監獄。城堡的歷史也和英國的君主體制有相當密切的關連,跟隨著溫莎城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當時統治的英國君主。在和平時期時,溫莎城堡會擴建許多巨大且華麗的房間;在戰爭時期,城堡則會加強防衛,這個模式直到現在仍然不變。.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溫莎城堡 · 查看更多 »

斯卡伯勒集市 (集市)

在中世纪晚期,約克郡的海滨小镇斯卡伯勒是全英格兰商人的重要聚集地。它主办一个始于8月15日,持续45天的大型交易活动,在那时对于一个集市来说是异常之长。遍及英格兰、挪威、丹麦、波罗的海国家和拜占庭帝国的商人来到这里买卖。斯卡伯勒集市始于亨利三世于1253年1月22日颁发的特许状。这份赋予斯卡伯勒诸多特权的特许状规定“市民与他们的后嗣永久可以每年在(斯卡伯勒)自治市举办一个集市,自圣母升天节持续至随后的圣米迦勒节”。(在现代天主教日历上,对应的日期为8月15日至9月29日。)自然,这么大的场合吸引的人群不仅仅是商人;他们也需要被娱乐并填饱肚子,因此大群买家、卖家与寻欢作乐的人参加了集市。其中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而商品常常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记录显示自1383年起斯卡伯勒的繁荣开始衰退。 17世纪早期,来自其他城镇市场与集市的竞争以及提高的税收预示着该集市进一步的崩溃,直到它终于在财政上无力支持。集市曾一度于18世纪复苏,但由于激烈的竞争,斯卡伯勒集市最终于1788年停办。 传统的“斯卡伯勒集市”已不复存在,但是每年9月当地还会举办为数众多的低调庆祝活动以纪念最初的盛况。斯卡伯勒集市于2006年7月出现于英国遗产委员会主办的中世纪长矛比武比赛,是在惯常的招徕活动之外临时添加。 该集市的名字见于英格兰传统民歌,斯卡伯勒集市。.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斯卡伯勒集市 (集市) · 查看更多 »

曼弗雷迪 (西西里国王)

曼弗雷迪(Manfredi,)是西西里国王(1258年-1266年在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与意大利贵妇比安卡·兰恰的私生子。 父亲腓特烈二世安排他作为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德国国王康拉德四世在意大利的代理人,但曼弗雷迪很快就自己取得了西西里王國的王位。康拉德四世于1254年死后,曼弗雷迪作为康拉德儿子康拉丁的监护人不顾教宗的反对占据了西西里王国。教宗亚力山大四世将曼弗雷迪处以绝罚,并册封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之子埃德蒙·克劳奇巴克(Edmund Crouchback)为西西里国王。曼弗雷迪成功抵挡了教宗的军队并于1258年8月10日加冕为西西里国王。 1260年,曼弗雷迪通过将女儿康斯坦丝与阿拉贡的继承人佩德罗订婚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他试图与新教宗乌尔班四世进行和谈,但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为了击败曼弗雷迪,乌尔班四世放弃英格兰转而寻求法国的帮助,册封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的查理为西西里国王。1266年2月26日安茹的查理在贝内文托战役击败并杀掉了曼弗雷迪。.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曼弗雷迪 (西西里国王) · 查看更多 »

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

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或亞桑蒲坊(法语:Aix-en-Provence)是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河口省的一座城市,人口134,222(1999年)。.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 · 查看更多 »

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普罗旺斯的埃莉诺(Eleanor of Provence,Charles Cawley, Medieval Lands, Provence)是英格蘭金雀花王朝國王亨利三世的王后。.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 查看更多 »

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

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Provence,Charles Cawley, Medieval Lands, Provence)是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王后。.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 · 查看更多 »

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一世

奧托卡一世(Přemysl Ottokar I,)。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公爵(1192年-1193年及1197年-1198年)及其後為波希米亞國王(1198年-1230年)。波希米亞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之子,波希米亞公爵貝德日赫之弟、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的兄長,母親為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的第二位妻子皇后圖林根的朱迪思。 父親弗拉迪斯拉夫二世於1172年遜位給同父異母的兄長貝德日赫後,爵位幾經更替,才於1192年落入奧托卡一世之手上,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所確認。可惜不久便因德意志諸侯的陰謀推翻霍亨斯陶芬王朝而被逼下台。1197年,奧托卡一世逼同母弟弗拉迪斯拉夫三世退位,再一次成為波希米亞公爵。同年,亨利六世逝世後,韋爾夫家族在科隆大主教和英王約翰的支持下把奧托四世選為國王,與亨利六世的弟弟士瓦本的菲利普亙相對抗。翌年,奧托卡一世趁此場德意志諸侯的內戰,爭取到士瓦本的菲利普的支持下,進稱為國王,建立了波希米亞王國。 1199年,奧托卡一世與出身於韋爾夫家族的妻子邁森的阿德萊德離婚,以迎娶匈牙利國王貝拉三世的幼女康斯坦絲。 1200年,因奧托四世勢力漸大,奧托卡一世放棄支持士瓦本的菲利普,改為支持韋爾夫家族,得到奧托四世及教皇英諾森三世承認為波希米亞國王。菲利普因為奧托卡一世的背叛,隨之而來的成功入侵波希米亞,奧托卡一世被迫支付罰款,奧托卡一世再次成為菲利普的黨羽,其後又成為出身於霍亨斯陶芬家族年輕的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者。所以於1212年,腓特烈二世於西西里島發佈金璽詔書。承認波希米亞王位由貴族選舉產生,帝國不加以干涉;波希米亞王國可在帝國範圍之外,享有獨立地位,自鑄貨幣,有權任命主教,並且在帝國境內三百多個大小諸候國中,波希米亞居有首席地位。 奧托卡一世在世時德意志人遷居至波希米亞,使波希米亞境內黑森林中的城市迅速擴大。1226年,因奧地利公爵利奧波特六世阻撓奧托卡一世的女兒阿格尼絲與皇帝腓特烈二世之子西西利國王亨利的婚事而開戰。其後,奧托卡一世安排阿格尼絲嫁給英王亨利三世,卻因為亨利三世即將成為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敵人而被腓特烈二世否決。腓特烈二世自己想迎娶阿格尼絲,阿格尼絲為了避免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因而進入修道院。 1230年,奧托卡一世逝世,王位由其子瓦茨拉夫一世繼承。 Category:捷克君主 Category:歐洲紙幣上的人物.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一世 · 查看更多 »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0月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6日

11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0天(闰年第3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5天。.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1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207年

没有描述。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207年 · 查看更多 »

1241年

没有描述。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241年 · 查看更多 »

1251年

没有描述。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251年 · 查看更多 »

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

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是天主教會史上舉行時間最長的教宗選舉。教宗克勉四世離世後,樞機團在1268年11月29日至1271年9月1日期間舉行這次選舉來選出新教宗。這次選舉之所以成為舉行時間最長的教宗選舉主要是因為各樞機之間出現政治暗鬥。提歐巴·維斯康蒂最後當選成為額我略十世,而他是史上首次採用「折衷」方法而被選出的新教宗。參與選舉的樞機中有10人同意讓樞機團其中6人組成選舉委員會,而新教宗則由該6人負責選出。維泰博當局後來將各樞機關在維泰博教宗宮、只向他們提供麵包和水及將教宗宮的屋頂移除,然而樞機團在此之後的1年多期間仍持續進行選舉。 由20人組成的樞機團在這場長時間舉行的選舉前後共有3人去世,而3人的其中1人還辭去樞機一職。額我略十世1274年7月4日(或同月16日)在進行期間頒布宗座憲令《》,當中指明教宗選舉必須以選舉秘密會議形式進行。憲令亦就當年維泰博當局對各樞機施加的手段而制訂選舉秘密會議的規則。這次選舉有時會被視作首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272年

没有描述。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272年 · 查看更多 »

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以下是13世紀以前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亨利三世 (英格兰)和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亨利三世 (英格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