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亦思馬因

指数 亦思馬因

亦思马因,()元朝军人。回回人,西域旭烈(今阿富汗赫拉特)人。善造回回炮,至元八年(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大都。1273年,随元军攻襄阳不克,亦思马因将重一百五十斤的回回炮置于城东南隅,发射,造成重大破坏,入地七尺。南宋安抚吕文焕因恐惧献城投降。亦思马因以功赐银二百五十两,命为回回砲手总管,佩虎符。1274年病故。儿子布伯世袭。.

12 关系: 劉寧布伯 (元朝)亦不剌金周璽 (明朝將領)元史元史人物列表回族襄樊之战马可·波罗重力拋石機汪直擅政新元史

劉寧

劉寧,字世安,山陽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亦思馬因和劉寧 · 查看更多 »

布伯 (元朝)

布伯()元朝军官。亦思馬因之子,世袭亦思馬因职务。 色目人。西域旭烈(今阿富汗赫拉特)人。 元军渡江,宋朝军队屯兵南岸,拥舟师迎战,布伯于北岸使用回回炮将宋军军舰全部击沉。后来每战用之,皆有功。至元十八年(1281年),佩三珠虎符,加镇国上将军、回回砲手都元帅。次年,改军匠万户府万户。改任刑部尚书,不久又改任通奉大夫、浙东道宣慰司宣慰使,赐钞二万五千贯,养老。.

新!!: 亦思馬因和布伯 (元朝) · 查看更多 »

亦不剌金

亦不剌金()元朝军事人物。亦思馬因之子,布伯的弟弟,色目人。西域旭烈(今阿富汗赫拉特)人。 布伯任刑部尚书时,他任万户,佩元降虎符,官广威将军。致和元年(1328年)八月,枢密院命其所部军匠至京师,赐钞二千五百贯、金绮四端,与阿老瓦丁的孙子马哈马沙造回回炮。天历二年(1329年),病故。子亚古世袭。.

新!!: 亦思馬因和亦不剌金 · 查看更多 »

周璽 (明朝將領)

周璽,字廷玉,遷安人。明朝軍事將領。 周璽嗣職為開平衛指揮使,善騎射。因征北功,擢署都指揮僉事充右參將,分守陽和。成化十六年,跟從王越征威寧海子,累進都指揮使。成化十八年,蒙古分道入掠,周璽與遊擊董昇戰黑石崖,劉寧戰塔兒山,皆有功。周璽進署都督僉事,遷大同副總兵。成化十九年,亦思馬因入侵,大同總兵官許寧分遣周璽守懷仁,劉寧與董昇營西山,自將中軍,擊之夏米莊,敗績。劉寧與董昇被團團包圍,幾乎淪陷。之後發巨炮擊之,敵多死,方才解圍。周璽聽聞中軍失利,亟還兵援,并乘勝追擊。隨後劉寧重整部隊,接連獲勝。當時許寧因作戰失利獲罪,唯獨劉寧與周璽有功,以功予實授。之後以右副總兵分守代州,兼督偏頭關等。弘治初年,改鎮陝西,討平扶風諸縣附籍回族叛變。弘治三年,佩征西將軍印,鎮守寧夏,次年去世。死前召諸子曰:「吾佩印分閫,分已足,獨未嘗大破敵,抱恨入地矣。」連呼「殺賊」而瞑。.

新!!: 亦思馬因和周璽 (明朝將領) · 查看更多 »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新!!: 亦思馬因和元史 · 查看更多 »

元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亦思馬因和元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新!!: 亦思馬因和回族 · 查看更多 »

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中國南宋与元朝之间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南宋一直以来有长江作天险,元将郭侃、郝經認為攻宋戰略需自漢水重兵突破,刘整向忽必烈献计取襄阳以攻宋,建议受到采纳,开始準備大戰。 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命令刘整、阿朮兵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阳),守將是呂文德、呂文煥兄弟,呂文德是南宋權相賈似道的親信。 第二年,忽必烈又派丞相史天泽助战。蒙古军在襄、樊二城四周修筑城围,并封锁汉水,多次打退南宋援军。咸淳六年(1270年),李庭芝督战增援襄,不利。由于襄、樊长期被围困,粮饷断绝,而与此同时宋度宗却依旧终日淫乐不理政事,当权的贾似道亦拒絕予以支援。 咸淳八年(1272年),李庭芝进驻郢州(今湖北钟祥),以张顺、张贵为统帅。同年五月,二张率师逆汉水而上,冲破元军重围,箭射傷蒙副帥劉整並于25日抵襄。入襄后,张贵率军突围,卻大败而回。战斗中张贵重伤被俘,至死不屈。至此南宋5年8次15萬水兵為主的救援通通失敗。 蒙帥阿朮及河南行省史天澤聽萬戶張弘范、水軍總管張禧,加蒙萬山新訓水兵70,000發動對襄樊水陸夾擊。又使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所--回回炮攻城,樊城破。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元军破樊城后大开殺戒,吕文焕陣前號哭不已。南宋守将范天顺誓死不投降,终自缢身亡;牛富率百余勇士巷战,重伤投火自尽。蒙古军帥阿朮感慨,逐保证襄陽投降後可全城安全,之后襄阳宋将吕文焕為免元军屠城,在元軍保证不屠殺后投降元朝。襄阳和樊城这两个城市的失守,使元军得以越过长江,导致南宋的最终灭亡。.

新!!: 亦思馬因和襄樊之战 · 查看更多 »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新!!: 亦思馬因和马可·波罗 · 查看更多 »

重力拋石機

重力拋石機,又稱配重拋石機、回回砲、襄陽砲,伊斯蘭学者拉施德丁在《史集》中稱作法兰克砲,本投石機主要結構為一槓桿,其一端為砲彈,一端為配重物。先用人力或獸力拉下砲彈端同時使配重端上升至高處來蓄能。發射時,放開槓桿使配重端下墜同時使砲彈上升並投射出去。.

新!!: 亦思馬因和重力拋石機 · 查看更多 »

汪直擅政

汪直擅政,又稱汪直亂政、汪直用事、汪直專權,是指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十九年(1483年)間,太監汪直通過西廠控制、擾亂朝政的時期。雖然汪直擅政沒有像王振擅政一樣導致明朝政權有顛覆的危險,但其卻打開了宦官通過警察特務系統與朝廷官員勾結的先例。.

新!!: 亦思馬因和汪直擅政 · 查看更多 »

新元史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所作,包括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民国九年刊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二十四史中未包含此書。 由於明代《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歷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於1920年脫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內容比《元史》正確詳備。《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末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皆一一列傳。近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但《新元史》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此外,《新元史》循旧史观念,一味求简,删掉元史部分史料。还盲目迷信外国史料和野史,以讹传讹。.

新!!: 亦思馬因和新元史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