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指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英语:Armenian Genocide;亚美尼亚语:Հայոց Ցեղասպանութիւն;土耳其语:Ermeni Soykırımı),指土耳其政府於1915年至1917年间,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屠杀。其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之众。 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次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但亞美尼亞、俄罗斯和其他多数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并论的由一国政府蓄意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一些土耳其学者(如奥尔汗·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观点。目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德国、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荷兰、俄罗斯、瑞典等廿多个国家官方承认这是一场种族屠杀。欧洲议会也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认为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联合国防止歧視和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也将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67 关系: A級控訴堕落体制大屠杀列表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历史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安东尼 - 庞塞特广场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承認小亚美尼亚 (小亚细亚东北)尤瑟夫·卡希巴黎亚美尼亚历史亚美尼亚建交列表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日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博物館亞美尼亞-美國關係亞美尼亞文化亞歷克西斯·瓦尼安代尔祖尔伊萬·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德國-亞美尼亞關係土耳其土耳其历史北高加索戰役 (俄國內戰)切膚之歌哈里里·庫特哈格普·奥斯哈根灾害列表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突厥化納哈佩特納雷科的聖額我略約阿希姆·費斯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猶太人大屠殺特別組織衣索比亞的亞美尼亞人饥荒列表馬努耶爾·別爾別良高德温法则诺曼·斯通阿威梯克·伊萨克扬阿希尔·戈尔基赫蘭特·丁克薩伊德·哈里姆帕夏薩利卡米什戰役葉里溫...艾因阿拉伯雅兹迪System of a Down (專輯)東部安那托利亞地區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成员国欧洲联盟扩大民族恐怖主義湖泊上的日出新加坡-亞美尼亞關係拯救的地圖時事通識1915年2015年4月2015年4月日本2016年6月20世纪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A級控訴

《A級控訴》(英文片名:Ararat,指土耳其境内距亞美尼亞极近的聖山阿勒山)是由艾騰·伊格言在2002年所執導的一部關於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電影。他試圖透過此片來尋找當年的真相。土耳其官方不认为這是一起官方發起的有預謀的屠殺行為。.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A級控訴 · 查看更多 »

堕落体制

没有描述。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堕落体制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屠杀。.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大屠杀列表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历史

奥斯曼帝國的历史始于東羅馬帝國的衰落。1299年,奧斯曼土耳其人部落首領奧斯曼一世稱蘇丹(即王),正式建立奧斯曼帝国,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使東西文明得以統合。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了拜占庭帝國。16世紀初是奧斯曼帝國的強盛時期,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的大部份領土。從塞利姆一世開始,蘇丹即自稱哈里發,雄踞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地位。18世紀,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列強的角逐場。奧斯曼帝国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奥斯曼帝國因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推翻帝國,擊退歐洲勢力,廢除了蘇丹和哈里發的制度,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奥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奥斯曼帝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古亞美尼亞语:Կիլիկիոյ Հայկական Թագաւորութիւն, 转写:Kilikio Haykakan T’agavorout’ioun),是由中世纪中期塞尔柱人入侵亞美尼亞时逃亡的亚美尼亚难民组成的国家。 Poghosyan, S.; Katvalyan, M.; Grigoryan, G. et al.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 - 庞塞特广场

安东尼 - 庞塞特广场(Place Antonin-Poncet)位于里昂第二区(半岛南部),介于白莱果广场与罗讷河之间,属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区域。 这个广场​​是由园艺师迈克尔·伯恩于1990年设计。 广场为长方形,东西向。南侧的酒店建筑具有长长的水平线,取代原慈善医院,在建筑师米歇尔·施皮茨的监督下,建于1935-1938年,风格与广场北侧的18世纪古典风格的立面几乎相同。该建筑装饰有250平方米的壁画,题为“里昂的世界性影响,通过交易和波浪”。入口周围有浮雕。 北侧的建筑,有里昂风格的立面,底楼用于贸易。广场的西部在1980年抬升了50厘米,南北两侧种植椴树,是许多活动的举行地点,有草坪,喷泉和长凳。 植被主要有七叶树、枫和木兰花。 在广场尽头的河边,有一束巨大的鲜花,这是韩国郑华财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题为“花树”。.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安东尼 - 庞塞特广场 · 查看更多 »

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承認

下表列出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國家、地方政府或國際組織。截至2015年7月17日,28個主權國家的國家元首或議會已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澳洲、英國、西班牙和美國有部分地方政府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但國家元首和議會均沒有表示承認。一些國家和地方政府訂立了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紀念日,也有部分國家禁止國民。.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承認 · 查看更多 »

小亚美尼亚 (小亚细亚东北)

小亚美尼亚,是位于古亚美尼亚王国西部和西北部,曾经由亚美尼亚人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地区的总称,以区别于被称为“大亚美尼亚”的古亚美尼亚王国其他区域。该地区现在是土耳其的一部分。 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化世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两位亚美尼亚首领分别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分别被称为大亚美尼亚和小亚美尼亚。前3世纪,小亚美尼亚一度向北扩张到黑海海岸,后在前1世纪被古罗马吞并。 在其后的两千年中,亚美尼亚人一直是小亚美尼亚的主导种族,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信仰——基督教亚美尼亚教派(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直到1915年奥斯曼帝国开始进行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行动为止。 category:罗马帝国行省 category:土耳其历史 Category:亞美尼亞歷史.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小亚美尼亚 (小亚细亚东北) · 查看更多 »

尤瑟夫·卡希

尤瑟夫·卡希(亚美尼亚语:Յուսուֆ Քարշ;英语:Yousuf Karsh;1908年12月23日 - 2002年7月13日),CC,加拿大摄影师, 尤瑟夫·卡希出生於今土耳其馬爾丁市的一個亞美尼亞人的基督教家庭。在1915年到1918年間,奧斯曼帝國政府針對其國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因受到迫害,1924年卡希獨自來到加拿大,住在其舅父位于魁北克舍布鲁克的家。舅父在當地是一名攝影師.卡希在暑假時總在暗房幫舅父的忙。17歲生日時,舅父送給卡希一台照相機,而卡希對攝影興趣日益濃厚,因此舅父把他送到波士頓的友人約翰·嘉羅那去學習。1933年起,卡希在渥太華经营一家小型照相館,因替加拿大總督貝斯巴勒伯爵(The Earl of Bessborough)拍照而出名,兩年後,獲得加拿大官方攝影師職位。 尤瑟夫·卡西最有名的作品是1941年12月31日为温斯顿·丘吉尔在加拿大国会下议院演讲完毕后拍摄的肖像。2002年7月13日,卡希逝世於波士頓,享年93歲,埋葬於渥太華。.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尤瑟夫·卡希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历史

亚美尼亚位于由亞拉臘山环绕的高地。亚美尼亚国家最初的名字是哈伊克,之后为Hayastan,意为哈伊克人的土地。亚美尼亚--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传统上亚美尼亚的疆域在今天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东部广大区域。.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亚美尼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建交列表

截至2017年,亚美尼亚共和国已先后同161个国家建交,并与其中160国保持外交关系。 目前有七个国家在外交上不承认亚美尼亚共和国。其中土耳其与亚美尼亚在对于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历史认知问题上有着严重的分歧,但2009年两国总统实现了互访,旨在修复关系、重建沟通对话;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存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领土争议问题,双方于1992至1994年间爆发战争,至今依旧处于互相敌对的状态。此外,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巴勒斯坦和西撒国也宣布不承认亚美尼亚的主权国家地位。.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亚美尼亚建交列表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Հայկական Սովետական Սոցիալիստական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Армя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一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個加盟共和國。 亞美尼亞原本是隸屬外高加索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外高加索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亞美尼亞共產黨政權成立于1920年11月29日,这天亚美尼亚共产党宣布控制了亚美尼亚政权。同年12月1日,首相西蒙·弗拉特西恩放弃了政权。之后亚美尼亚更名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作亚美尼亚第二共和,紧接在短命的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之后。 从1828年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并被埃里温省的边界所限制。在土库曼彻条约的第四章写道,埃里温汗国(今日大部分的中亚美尼亚),以往曾隶属波斯,1828年被并入俄国。 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的政府宣布原帝国内的少数民族可以独立自主。于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宣布独立并分别成立共和国。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期间遭受的亚美尼亚种族屠杀以及后来的土耳其-亚美尼亚战争中,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地区已到了毁灭边缘。当1920年布尔什维克进入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 在苏维埃统治下,亚美尼亚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中心转变。1990年8月23日,它更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但它仍保留在苏联统治之下,直到1991年正式宣布独立。.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美尼亞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日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纪念日(Մեծ Եղեռնի զոհերի հիշատակի օր,音译Mets Yegherrni zoheri hishataki,Ermeni Soykırımı Anma Günü)是每年4月24日亚美尼亚和阿尔扎赫共和国及的。每年官方都设置纪念活动悼念大屠杀遇难者。 节日的历史可追溯到。事发后的首个纪念活动由一群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于1919年在伊斯坦布尔圣特瑞呢特亚美尼亚教堂(St.)举行,当时亚美尼亚社区中的许多杰出人物出席活动。之后,首次纪念活动的日期成为了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官方年度纪念日。2015年,世界各地民众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英語:Armenian Catholic Church,亞美尼亞語:Հայ Կաթողիկէ Եկեղեցի ,Hay Kat′oġikē Ekeġec′i)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亞美尼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完全與羅馬天主教會共融,換句話說他們承認羅馬教宗的領袖地位。以歷史而言他們是自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中分離並改宗天主教的支派,該禮儀可追溯至安提阿禮和拜占庭禮。其領袖為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現任宗主教為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2015年7月24日當選、25日獲教宗方濟各賜予「教會共融」)。 自1749年起,他們的總部與宗主教教座就設於黎巴嫩的伯總馬。其發祥地為亞美尼亞,也隨著亞美尼亞人的移民分布於俄羅斯、伊拉克、格魯吉亞、法國、美國等地。.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博物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博物館(Հայոց ցեղասպանության զոհերի հուշահամալիր)是位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山上的一座博物館,紀念亞美尼亞大屠殺,修建於1967年。每年4月24日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紀念日都會有很多人聚集在這裡。除了博物館之外,山上還有紀念碑和長明燈。.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美國關係

亞美尼亞-美國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和美國(包括現在亞美尼亞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據記載,1618年已有亞美尼亞人移民到當時的十三殖民地。而現代的美國和亞美尼亞則於1992年建交。.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美尼亞-美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文化

亞美尼亞文化,是指外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的文化和風俗;當地的文化涵蓋很多元素,例如、建築、等,這些元素都是基於亞美尼亞的地理環境。 亞美尼亞在1922至1936年為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1922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自此至苏联在1991年解體,亞美尼亞文化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除此以外,亞美尼亞文化亦受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同時感染到格魯吉亞、意大利飲食等外國文化。 苏联解體後,獨立的亞美尼亞經濟疲弱、嚴重,社會氣氛惡化,窒礙文化藝術的發展。亞美尼亞共和國設有,負責向公眾解釋和執行涉及文化的政策,當前的文化部部長為。亞美尼亞政府向年青一代推廣文化保育的工作得到國際亞美尼亞社群的支持;此外,亞美尼亞境內有超過4000件不同時期的古蹟,也有很多文藝作品,故有「露天博物館」之稱。.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美尼亞文化 · 查看更多 »

亞歷克西斯·瓦尼安

亞歷克西斯·凱利·瓦尼安(Alexis Kerry Ohanian,)是一個美國創業者、行動主義者和投資者,也是Reddit的創辦人之一。.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亞歷克西斯·瓦尼安 · 查看更多 »

代尔祖尔

代尔祖尔(دير الزور;阿拉米语:ܕܝܪܐ ܙܥܘܪܬܐ, Տէր Զօր,Դեր Զոր,Ter Zor)也译为德尔祖尔,是叙利亚东北部城市,代尔祖尔省省会。代尔祖尔地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450公里,阿勒颇东南方320公里处的幼发拉底河河畔。经济以农业为主。附近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從2015年3月起,代爾祖爾被恐怖組織伊斯兰国長期圍攻,城內的敘政府軍和20萬居民倚賴空運接濟。2017年9月,包圍圈外的敘政府軍成功打破包圍,代爾祖爾之圍結束。.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代尔祖尔 · 查看更多 »

伊萬·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

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或称霍夫汉内斯·哈恰图罗维奇·巴格拉米扬,Christapory)Բաղրամյան;西里尔化:Оване́с Хачату́рович Баграмя́н;拉丁化:Hovhannes Khachaturi Baghramyan ),亚美尼亚族,蘇聯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陸軍總司令、蘇聯元帥。194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是第一位非斯拉夫民族將軍成為蘇聯方面军司令員,也是數位蘇聯亞美尼亞族將軍裡擔任歷練最多指揮官職位將官,也是當時15位蘇聯亞美尼亞將軍裡唯一苏軍元帥;他的同村同族同乡巴巴贾尼扬后任苏联装甲兵主帅(相当于大将)。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巴格拉米楊曾指揮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 戰後,巴格拉米楊擔任拉脫維亞與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年,他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他当选党的中央委員。由於巴格拉米楊在戰時有所貢獻,令其在蘇聯全国與亞美尼亞均贏得了廣泛的尊重与讚揚。.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伊萬·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 · 查看更多 »

德國-亞美尼亞關係

德國-亞美尼亞关系,是指歷史上的德國和亞美尼亞、以至現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亞美尼亞共和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德國和亞美尼亞在公元300年首次有往來,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時干戈相向;兩國建交以來,在經貿、軍事等多個領域俱有往來。.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德國-亞美尼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历史

代土耳其人原為烏古斯人的一個分支,但经过迁徙和混合,已经和原中亚突厥人关系较远。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末期开始衰落。19世紀末,奧匈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奧匈與俄在中東的爭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土耳其历史 · 查看更多 »

北高加索戰役 (俄國內戰)

俄國內戰中的北高加索戰役(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發生於1918年6月8日-1920年3月2日,可細分為與,也可稱為俄國內戰北高加索戰區,是一場發生在北高加索的戰役。在1918年6月8日由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開始,從而引發當地地方政權崩潰,先後由多個派別組成之政權執政,車臣人佔主體的北高加索酋長國崛起,(Узун-Хаджи)在奧斯曼帝國支援下自任埃米爾兼伊瑪目,最終遭到俄軍西南方面軍總司令米哈伊爾·伏龍芝率領軍隊,成立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結束。.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北高加索戰役 (俄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切膚之歌

《切膚之歌》(The Cut)是2014年由法提·阿金執導的電影作品,講述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倖存者的故事。本片獲選為第71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切膚之歌 · 查看更多 »

哈里里·庫特

哈里里·庫特,(1881-20/8/1957),是土耳其人出身的奧斯曼帝國總督和軍事指揮官,也是恩維爾帕夏的叔父。 他也是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和亞述人種族大屠殺的主要組織者之一,他監督比特利斯、穆什和多烏巴亞澤特對亞美尼亞人成年男女與兒童的殺戮。許多受害者被活埋在專門準備的溝渠中。他還跨入鄰國波斯並屠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和波斯人。 他在回憶錄中聲稱他親自殺害了“多或少於”30萬亞美尼亞人。 在1918年夏天在埃里溫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在許多亞美尼亞人的面前,庫特宣稱:“我努力殲滅最後一個亞美尼亞人。.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哈里里·庫特 · 查看更多 »

哈格普·奥斯哈根

哈格普·奥斯哈根(Յակոբ Օշական;),亚美尼亚剧作家、小说家。.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哈格普·奥斯哈根 · 查看更多 »

灾害列表

災難是一個自然或人為造成的事件,對人類的生命、財產有負面的影響,甚至會對人類的社會、生態和環境造成永久的改變。在這個列表中的災難通常只發生在歷史中一個特定的、不連續的時間,而不列舉長時間的事件(因此這個列表不包括整個戰爭,不過包括戰爭中發生的特定事件)。.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灾害列表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

罕默德·塔拉特帕夏(محمد طلعت پاشا;),出生于阿德里安堡。奧斯曼帝國波馬克人出身的政治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國家實際統治者。 他在奧斯曼帝國的政治生涯開始於1908年的埃迪爾內,後來成為內政部長和財政部長,最後於1917年成為大維齊爾。塔拉特也被普遍認為是亞美尼亞大屠殺的主犯,他於1915年4月24日下令逮捕和驅逐伊斯坦堡亞美尼亞人知識分子,其中大部分最終被殺害,並於1915年5月30日要求實行特西爾法(臨時遞解出境的法律),這些事件引發了亞美尼亞大屠殺。 在1918年11月2-3日奧斯曼帝國敗戰後,他與恩維爾·帕夏等人逃往國外,在1921年在德國柏林被一個亞美尼亞人暗殺。.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 · 查看更多 »

突厥化

突厥化,是指用來描述一種文化或政治變革的過程中,中亚、东欧与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自願或強逼下成为突厥人。此詞的另一個含義包括許多早期安納托利亞的土著人民的同化過程。他們通過轉換宗教,文化和語言發生同化(突厥化通常與伊斯蘭化一起進行)。 安納托利亞的突厥牧民最初只是少數,在近代前希臘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與库尔德人仍存在。.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突厥化 · 查看更多 »

納哈佩特

《納哈佩特》(Նահապետ),又名《生命得勝》(Life Triumph),是一部在1977年上映的亞美尼亞劇情片,劇情乃是基於赫拉奇亞·科恰爾所創作同名小說,講述一名亞美尼亞大屠殺生還者的故事。.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納哈佩特 · 查看更多 »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Գրիգոր Նարեկացի Grigor Narekatsi;),是一名亞美尼亞僧侶,詩人,神秘主義哲學家、神學家,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尊奉的聖人。額我略出生於文學氣息濃厚的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終生居住的後成為中世紀時亞美尼亞重要的學術中心。納雷科的聖額我略是位傑出的神學家,也是上舉足輕重的詩人,他被稱為“亞美尼亞第一位偉大的詩人”。 纳雷科的圣额我略著有诸多著作,值得一提的是《童贞荣福玛利亚赞颂词》和第80篇祈祷文,题名为《从内心深处与天主之母相会》。圣人在这篇祈祷文中呈现了他被诸多失望的理由所淹没,却仍表达出炽热的爱,确信天主之母必定会予以援助。收錄了额我略95篇祈禱文的祈禱之書(Book of Prayers),也稱作悲歌之書(Book of Lamentations),是亞美尼亞文學中最為世人所知的作品之一。 額我略早已同時被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與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尊為聖人。拉丁禮教會承認他的聖德是「在教義、著作和神秘學上的卓越成就」,記載了他的這些聖德,訂定每年2月27日紀念他。於2015年2月21日,教宗方濟各批准了聖座封聖部的決議,宣布他為普世教會聖師之一。2015年4月12日(),在紀念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發生一百周年的彌撒中,教宗方濟各正式將納雷科的聖額我略冊封爲教會聖師。.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 查看更多 »

約阿希姆·費斯特

約阿希姆·克萊門斯·費斯特(,1926年12月8日-2006年9月11日)是德國歷史學家、記者、評論家和編輯,他同時也是德國對於納粹時期最為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其最著名的著​​作和公開評論主要是關於納粹德國題材,其中又以講述阿道夫·希特勒和亞伯特·史佩爾的傳記、以及介紹德國抵抗運動的書籍聞名。.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約阿希姆·費斯特 · 查看更多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Qarabağ müharibəsi,Արցախյան ազատամարտ,中文报道有时简称纳卡战争或纳-卡战争)是一场于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之间发生在阿塞拜疆西南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上的由亚美尼亚共和国支持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主要民族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共和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在战争进行中,阿塞拜疆尝试--止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分裂主义运动,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陷入了旷日持久而又未正式宣战的卡拉巴赫山地战中。当地议会投票赞成与阿塞拜疆统一,但是卡拉巴赫大多数人口在全民公决中投票赞成独立。与亚美尼亚统一的要求在1980年代后期变得日益强烈,运动开始时进行相对平和,但是在之后的几个月中,随着苏联解体趋势日益明显,逐渐成为两民族之间不断升级的暴力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进行种族清洗 。 1988年2月20日,阿塞拜疆自治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议会投票决定本地区与亚美尼亚统一,不久之后双方即爆发種族冲突。领土争端的最终结果是这一地区宣布从阿塞拜疆分离。 苏联解体的大环境助长了亚美尼亚人在阿塞拜疆的分裂运动。在阿塞拜疆宣布从苏联独立并撤销该飞地的自治权的同时,占多数的亚美尼亚人投票从阿塞拜疆分离,并在这一过程中宣布该地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冲突在1992年冬末全面爆发。包括欧安组织在内的旨在达成双方共同参与的解决方案的国际斡旋失败。1993年春,亚美尼亚部队夺取了飞地外缘,使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有被卷入的危险。至1994年战争结束为止,亚美尼亚全面控制着该地大部分地区,还占领即控制着飞地之外阿塞拜疆约9%的领土。多达23万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人和80万亚美尼亚和卡拉巴赫的阿塞拜疆人由于冲突流离失所。 Military involvement denied by the Armenian government.(亚美尼亚政府否认军事介入)1994年5月雙方在俄国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后参加了由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主持的和平谈判。.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 查看更多 »

猶太人大屠殺

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השואה,Shoah;חורבן,Hurban)指的是纳粹德国及其协作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当时欧洲共有近900万犹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万儿童。一些学者称大屠杀亦当涵盖近500万非犹太遇难者,由此总受害人数将达到近1,100万人。屠杀发生于纳粹德国、德佔欧洲地区及纳粹德国盟国所控区域。 1941年至1945年,纳粹对欧洲诸种族及政治群体展开迫害,犹太人遭到广泛系统性屠杀,其规模为史上最大。。在纳粹党领导及党卫队协调之下,德国所有政府部门均参与了大屠杀的相关事宜。其他受害的非犹太群体包括波兰人、其他斯拉夫人、苏联平民及苏联战俘、罗姆人、共产党人、同性恋者、共济会成员、耶和华见证人及身心障碍者。德国与德国占领区有近42,500个设施用于集中关押受害者,将其作为奴隶劳工使用,对其进行屠杀或其他反人权活动。参与执行大屠杀的总人数估计超过200,000人。 迫害与屠杀分阶段进行,最终发展为所谓的“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欧洲犹太人进行集体灭绝。最初德国政府通过法案(如《1935年纽伦堡法案》)以将犹太人自社会中排除出去。1933年起纳粹开始建立一系列集中营,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建立犹太区。1941年,德国在东欧开始广泛获取新领土,别动队在这些区域屠杀了近两百万犹太人、游击队员及其他群体,手段普遍为大规模射杀。至1942年年末,受害者普遍乘火车前往灭绝营,若能在旅途中幸存,则将于毒气室中遭系统性杀害。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1945年4月至5月欧洲战场尾声阶段。 犹太武装抵抗运动规模相对有限。最大规模的抵抗运动为1943年的华沙犹太区起义,数千武装贫乏的犹太人抵御武装党卫队时间长达四周。在东欧,约20,000至30,000犹太游击队员同纳粹及其协作者展开斗争。法国犹太人加入法国抵抗运动行列,对纳粹及维希法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期间犹太武装起义超过一百次, accessed 22 December 2013.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特別組織

特別組織(奧斯曼土耳其語:تشکیلاتمخصوصه,Teşkilât-I Mahsusa),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陸軍部下的特殊部隊,由庫爾德人和貝都因人組成,用於鎮壓受英法支持的阿拉伯起義。最有名的成員是恩維爾帕夏。 特別組織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召開奧斯曼議會。這組織在亞美尼亞大屠殺期間也發揮特殊的作用,該組織的成員也參加了利比亞對意大利在的抵抗活動。 特別組織也是土耳其共和國國家安全局的前身。.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特別組織 · 查看更多 »

衣索比亞的亞美尼亞人

亞美尼亞人,是衣索比亞的世居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首都阿的斯阿貝巴。他們在公元一世紀已與衣索比亞有貿易關係。.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衣索比亞的亞美尼亞人 · 查看更多 »

饥荒列表

饑荒列表是一份關於世界各地已知的主要饑荒的列表,各場饑荒依照期發生日期排列。.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饥荒列表 · 查看更多 »

馬努耶爾·別爾別良

努耶爾·別爾別良(مانوئل بربریان,Մանուել Բերբերյանին,),是一名畢業於劍橋大學的地球科學家;他的研究領域為地質學、遙測和環境工程,涉足的學科包括地震学、地质构造、等。.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馬努耶爾·別爾別良 · 查看更多 »

高德温法则

德温法则(Godwin's Law,又称高德温反纳粹类比规则)是指在因特网文化中,1990年由麦克·高德温(Mike Godwin)首倡的一句格言。 这句格言源于因特网上很多人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就拿希特勒来类比。早年在很多Usenet新闻组上有这样一个传统:某话题一旦出现这样的类比即告结束,做类比者被认为自动认输。然而,故意用这种手段来结束话题的做法也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在很多地方不被承认。 高德温法则最早在Usenet上出现,但现在用于各种以话题分类的互联网讨论: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高德温法则 · 查看更多 »

诺曼·斯通

诺曼·斯通 (Norman Stone, )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剑桥大学教授,撒切尔首相政府顾问,欧亚研究中心成员,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否认者。.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诺曼·斯通 · 查看更多 »

阿威梯克·伊萨克扬

阿威梯克·沙科维奇·伊萨克扬(Ավետիք Սահակի Իսահակյան;Аветик Саа́кович Исаакя́н;),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的亚美尼亚著名的抒情诗人、作家和公共活动家。伊萨克扬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在22岁时出版第一本抒情诗集《歌声与创伤》。伊萨克扬曾于1946年获得了斯大林奖金一等奖。.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阿威梯克·伊萨克扬 · 查看更多 »

阿希尔·戈尔基

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 Gorky,出生名Ոստանիկ Մանուկ Ադոեան,)是一个亚美尼亚裔美国画家,他的作品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抽象表现主义,表现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痛苦和损失。.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阿希尔·戈尔基 · 查看更多 »

赫蘭特·丁克

赫蘭特·丁克(Հրանդ Տինք,拉丁化:Hrant Dink,)是土耳其的亞美尼亞裔編輯、記者和專欄作家。他創辦了在土耳其出版的報章《犁溝報》(意譯自亞美尼亞語Agos,意指犁溝,音譯為阿戈斯;有亞美尼亞語和土耳其語版本),並曾擔任總編輯,成為在土耳其阿美尼亞少數族裔的名人。 他堅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曾引起“亞美尼亞大屠殺”,因而遭到極端分子的威脅。2007年1月19日,他到達伊斯坦堡希什利區的報社門外時,遭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向他連開數槍。丁克頭部和身上分別中了兩彈,當場死亡。 1月20日,土耳其總理雷杰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宣布疑犯奧京·薩馬斯特被捕。 200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著名作家奥尔汗·帕穆克是其生前好友,在丁克遇刺后也收到了恐吓威胁并因而推迟了对德国的访问计划。.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赫蘭特·丁克 · 查看更多 »

薩伊德·哈里姆帕夏

薩伊德·哈里姆帕夏,(18/1/1865-6/12/1921),奧斯曼帝國政治家,阿爾巴尼亞人,1913年-1917年出任大維齊爾。.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薩伊德·哈里姆帕夏 · 查看更多 »

薩利卡米什戰役

薩勒卡默什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交戰。它發生在1914年12月22日至1915年7月17日,是高加索戰役一部分。結果是俄羅斯的勝利。 戰爭原因是奧斯曼帝國欲奪回1877年俄土戰爭時割讓給俄羅斯的巴統和卡爾斯等地方,恩維爾帕夏希望取得成功將有助於打開通向第比利斯和其他地區的路線,另一個土耳其或德國的戰略目標是削減俄羅斯在里海周圍的石油資源。而德國則希望俄羅斯把兵力調回高加索減輕前線壓力。 奧斯曼人採取了一項策略,要求他們的部隊高度機動並在準確的時間達到特定的目標。這種方法基於德國和拿破崙的戰術。奧斯曼軍隊因準備冬季作戰條件不足而備受重創,在本廷山脈的Allahuekber山區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大批士兵凍死)。 之後,奧斯曼領袖恩維爾帕夏公開指責亞美尼亞人導致他戰敗,這場戰鬥成為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前奏。.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薩利卡米什戰役 · 查看更多 »

葉里溫

葉里溫(Yerevan)是西亚國家亞美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在西方有葉里萬(Erivan)、葉烈布尼(Erebuni)、葉烈溫(Ereun)、耶烈萬等多種稱呼。常見的名稱表記有「Erewan」、「Ayrivan」、「Erevan」等。 葉里溫人口約106万人(2004年統計)。主要產業為機械製造及金属工業、红葡萄酒及白兰地釀造、煙草製造等。(Hrazdan River)流經市內,北望著名的亞拉拉特山。若以文獻記載為準,該城是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都市之一。 埃里温的兹瓦尔特诺茨国际机场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的主要机场。于1949年开始运行,有轨电车则因为高昂的运营成本而被关闭。葉里溫地鐵共有一条线路,负责着全城的地铁交通。铁路方面,只有一条国际线路通往邻国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将亚美尼亚和伊朗直接连接的新铁路仍在建设中。当地的公共交通高度私有化,小巴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 埃里温共有250余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200余所,私有学校50所左右。此外,埃里温在苏维埃的统治下成为了科学研究的主要中心。医疗方面,埃里温的数家医院通过现代技术改善了自己并开始提供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服务,利克沃尔(Liqvor)制药厂是亚美尼亚最大的药品生产商。能源方面,赫拉兹丹河附近建立了数座水力发电厂,当地还建有一些火力发电厂。互联网方面,亚美尼亚的3家移动电话服务商均位于埃尔温,许多中小企业也参与了互联网服务。.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葉里溫 · 查看更多 »

艾因阿拉伯

艾因阿拉伯(عين العرب,ʿAyn al-ʿArab)库尔德语称科巴尼(Kobanê),是由敘利亞阿勒頗省管轄的城鎮,位於該國北部,距離首府阿勒頗150公里,毗鄰與土耳其接壤的邊境,海拔高度520米,2007年人口54,681。叙利亚内战之后,该处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艾因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雅兹迪

雅兹迪教(Yazidi、庫爾德語:Êzidîtî/Êzidî、阿拉伯文:/ايزيدي),是中東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宗教。雅茲迪教徒可以說是一種族教群體(Ethnoreligious group),但雅茲迪人也屬於庫爾德人的一部分。雅茲迪教徒只佔库尔德人的少數,而大多數库尔德人則为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穆斯林。目前雅茲迪人正遭到恐怖主義極端分子的武裝團體伊斯蘭國以宗教名義進行大批量的屠殺與迫害,處在滅族的危殆中。.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雅兹迪 · 查看更多 »

System of a Down (專輯)

System Of A Down 是美國搖滾樂隊墮落體制的第一張專輯,是在1998年發表的。.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System of a Down (專輯) · 查看更多 »

東部安那托利亞地區

東部安那托利亞地區(Doğu Anadolu Bölgesi)是土耳其的七個地理分區之一,位於該國的東側。該地區多數位於亞美尼亞高原,有著七個分區中最高的平均海拔,也是七分區中最大的地理分區,面積達146,330平方--,但是人口密度為七分區之末,2014年該地區有5,906,565的人口。該地區原本被稱為西亞美尼亞,但在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發生後,變被換為現今的名稱。.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東部安那托利亞地區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成员国

欧洲联盟成员国是根据《欧洲联盟条约》,自愿加入欧洲联盟的国家。和一般的国际组织不同,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统一法律;但和联邦制的国家(如美国)又不同,每个成员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自行决定外交政策、有自己的军队等。 截至2013年7月1日,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1957年创立欧盟的核心成员有6个国家,其他国家是先后加入的。要加入欧盟,必须达到哥本哈根标准所要求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民主、自由市场的政府,有相应的自由制度、成文的法律;申请国还必须承认欧盟已经存在的法律,并得到已经存在的成员国同意。 成员国的大小、富裕程度、政治体系都不尽相同,但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有些问题的投票过程,人口多的大国可能享有较多的投票权。到2016年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正式退出欧盟,虽然英国于2016年6月24日举行公投做出了退出欧盟的决定,但是在经过正式谈判前,英国依然是欧盟的一员。.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欧洲联盟成员国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扩大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最早有6个成员国,目前已有28个国家加入。拟加入欧盟的国家必须符合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并且在政治和经济上达到欧盟的要求。.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欧洲联盟扩大 · 查看更多 »

民族恐怖主義

民族恐怖主義是指因民族冲突而進行的恐怖主義活動及內戰行為。 民族恐怖主义可以由團體主導,例如三K黨、光头党和新納粹等,具體行為包括恐嚇壓迫、剝奪公民權等。 实际上,民族恐怖主义则更通常与政治的血腥暴力联系起来,由一個執政黨及其领导的獨裁政府对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开展实施的種族屠殺,例如:納粹德國在歐洲領導的猶太人大屠殺、蘇聯的大清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印度尼西亚苏哈托軍政府(對印度尼西亚華人及共產黨)、緬甸軍政府、泰國軍政府、紅色高棉领导的民主柬埔寨、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針對本省人及臺灣原住民),印度(1980年代針等錫克教徒及信奉該教的族裔)以及1994年的盧旺達胡图族政權。 Category:各类恐怖主义 Category:种族主义.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民族恐怖主義 · 查看更多 »

湖泊上的日出

《湖泊上的日出》(亞美尼亞語:Վանա ծովուն արշալույսը),是一齣2011年亞美尼亞劇情片,由和執導。此電影曾在美國、法國和土耳其安那托利亞取景,於2011年4月在首映,也曾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中國等地上映。.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湖泊上的日出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亞美尼亞關係

新加坡-亞美尼亞關係,是指歷史上的新加坡和亞美尼亞、以至現在新加坡共和國與亞美尼亞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於1992年7月1日建交,但兩國並沒有互設大使館。新加坡並沒有向亞美尼亞派駐大使,而亞美尼亞駐新加坡大使由該國駐華大使兼任。.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新加坡-亞美尼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拯救的地圖

《拯救的地圖》(Map of Salvation),是一齣在2015年4月22日()上映的亞美尼亞電影,講述五名外國人道主義工作者在亞美尼亞大屠殺期間的遭遇。.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拯救的地圖 · 查看更多 »

時事通識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時事通識 · 查看更多 »

1915年

没有描述。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1915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2015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4月日本

没有描述。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2015年4月日本 · 查看更多 »

2016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2016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亚美尼亚种族屠杀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亞美尼亞人集體屠殺事件亞美尼亞大屠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亞美尼亞種族滅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