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桠果科

指数 五桠果科

五桠果科(学名:)包括13属共400余种,基本都是生长在澳大利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是木本植物,有大树但也有草本植物。其中钮扣花属(Hibbertia)被广泛用于园艺栽培,有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花卉种类;锡叶藤属(Tetracera)的叶面粗糙,用于擦光锡器和工具;五桠果属(Dillenia)一些种类的果实可以食用。中国有2属4种,都是生长在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区。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设一个五桠果亚纲和五桠果目,将芍药科分入五桠果目;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曾考虑是否将其分入石竹目,但最终决定列为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的一个单独科,没有分入任何一目。2016年的修定版APG IV正式承认五桠果目。.

17 关系: 双子叶植物大花五桠果小花五桠果中国植物志五桠果亚纲五桠果目克朗奎斯特分类法第伦桃科第倫桃Dilleniaceae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被子植物APG分类法锡叶藤锡叶藤属植物分類表 (NCBI)毛果锡叶藤

双子叶植物

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又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木--蘭綱(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種子有兩個子葉之開花植物的總稱,約有199350個物種。非雙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則稱為單子葉植物,一般只有一個子葉。 雙子葉植物不再被視為是一個恰当的類群名称,且此一名稱亦至少不被使用在分類的意涵上。但前述之雙子葉植物的絕大部份可以分至一名為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單系群。此一單系統可以以其花粉的結構於其他的開花植物所區隔。其他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花粉都是單溝或單溝衍生的樣式;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花粉則為三溝或三溝衍生的樣式,其花粉的溝上會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細孔。.

新!!: 五桠果科和双子叶植物 · 查看更多 »

大花五桠果

大花五桠果(学名:Dillenia turbinata)为五桠果科五桠果属下的一个种。.

新!!: 五桠果科和大花五桠果 · 查看更多 »

小花五桠果

小花五桠果(学名:Dillenia pentagyna)为五桠果科五桠果属下的一个种。.

新!!: 五桠果科和小花五桠果 · 查看更多 »

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是全面总结中国维管植物系统分类的著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共计80卷(126册)。.

新!!: 五桠果科和中国植物志 · 查看更多 »

五桠果亚纲

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是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对显花植物分类中采用的一种纲以下、目以上的分类。共包括13个目:.

新!!: 五桠果科和五桠果亚纲 · 查看更多 »

五桠果目

五桠果目只有1科10属约300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五桠果亚纲中,包括2科—五桠果科和芍药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目,将芍药科列在虎耳草目之下,将五桠果科直接列在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不属于任何一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7年2月21日新修订的结果是恢复五桠果目,只包括五桠果科一个科。.

新!!: 五桠果科和五桠果目 · 查看更多 »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約翰·克朗奎斯特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此網頁之分類系統主要乃參考克朗奎斯特於1988出版之《開花植物的演化及分類》(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是數個常被使用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之一,Zomlefer在書中(第2頁)提到,當時流行的高等植物分類系統有克朗奎斯特 (1981年、1983年、1988年)、塔赫塔江 (1969年、1980年、1983年、1991年)、 (1974年)、與相關的系統等。,但目前因為分子生物学的發展,學者倾向採納《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分別是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及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

新!!: 五桠果科和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第伦桃科

#重定向 五桠果科.

新!!: 五桠果科和第伦桃科 · 查看更多 »

第倫桃

倫桃(學名:Dillenia indica),(英文名稱:Elephant Apple、Indian dillenia)樹木谷,別稱擬琵琶、五椏果等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為五椏果科五椏果屬植物。果肉含粘液果膠帶酸味,可製酸味飲料、果汁或果醬網絡植物園。在印度,第倫桃果實的萼片可作蔬菜食用;在馬來西亞,其果實可加入咖喱,果肉則用於洗髮。果肉亦有止咳、解熱之效;葉及樹皮可作收斂劑 ,葉的汁液可治禿頭,樹皮可治鵝口瘡。第倫桃的葉因與枇杷叶相似,故而有拟枇杷的別稱。第倫桃的果實外層包著肥厚的萼片,看似綠色的桃子,故而得名。.

新!!: 五桠果科和第倫桃 · 查看更多 »

Dilleniaceae

#重定向 五桠果科.

新!!: 五桠果科和Dilleniaceae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修订版)》是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于2003年發表的,基于1998年所發表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之修訂版,在吸收了全世界大部分植物分类学家的意见,2009年發表《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目前已经在现代的参考文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新!!: 五桠果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订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新!!: 五桠果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2003年这种分类法出版了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又出版了 APG III,2016年更新到 APG IV。.

新!!: 五桠果科和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锡叶藤

锡叶藤(学名:Tetracera asiatica),英文名Sandpaper Vine,为五桠果科锡叶藤属下的一个种。另外馬鞭草科藍花藤屬的植物:藍花藤,中文俗名有時也會被稱為錫葉藤。.

新!!: 五桠果科和锡叶藤 · 查看更多 »

锡叶藤属

锡叶藤属(学名:Tetracera)是五桠果科下的一个属,为藤本植物。该属共有约40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

新!!: 五桠果科和锡叶藤属 · 查看更多 »

植物分類表 (NCBI)

NCBI是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其分类方法一般吸收了最新的科学进展,能被全世界的生物界所接受。 本列表僅列出有胚植物(Embryophyta)部分,所有分類單元均分至科。以下所有有胚植物亦俱屬於鏈形植物(Streptophytina),格式方便起見另起段落。绿色植物的其他部分参见藻类分类表。.

新!!: 五桠果科和植物分類表 (NCBI) · 查看更多 »

毛果锡叶藤

毛果锡叶藤(学名:Tetracera scandens),为五桠果科锡叶藤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新!!: 五桠果科和毛果锡叶藤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五椏果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