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8 关系: 夏爾·戴高樂,安德烈·高兹,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巴黎大学,巴黎第五区,中国姑娘,一季风暴,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人民事业报,五月之后,德国六八学运,保罗·利科,冰人 (法国科幻小说),六八运动,共产主义青年联盟(马列),皮埃尔-菲利克斯·伽塔利,玛丽安娜,神话与政治之间,第四国际,無政府主義和尼采,革命共產主義聯盟 (法國),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组织-无产阶级道路,骚乱,賈克·洪席耶,阿尔诺·弗勒昂-狄蒂尔,阿兰·朱佩,赫伯特·马尔库塞,野猫罢工,里昂大学,毛主义-自发主义,汉堡大学,汉斯·马丁·祖特迈斯特,波尔多大学,法国,法国共产党,法国总统列表,潘鸣啸,情境主义国际,戏梦巴黎,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意大利共产党,拉丁区,景觀社會,1968年,5月3日。
夏爾·戴高樂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戰後短暫出任臨時總統,後由於左派政黨反對他要求加強總統權力的憲法被迫辭職。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戴高乐通常被称为“戴高乐将军”(Général de Gaulle)甚至簡稱“将军”(Le Général)。 1944年盟軍攻克法国后,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6年因反對總統沒有實權,與左翼的政治斗争失利而辞去职务。1958年,戴高乐因阿爾及利亞戰爭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1965年成功連任,直至1969年因公投失利辭去總統的職務。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子武器、制定泛欧主义外交政策、支持欧洲大陆联合为大欧洲、扩大法国影响力、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奉行与盟友不同的外交政策,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樂主義。.
查看 五月风暴和夏爾·戴高樂
安德烈·高兹
安德烈·高兹, (André Gorz),是法国左翼作家,社会哲学家,记者。.
查看 五月风暴和安德烈·高兹
工人和士兵委员会
工人委员会是一种经济合作组织形式,是指在一个单独的企业或工作环境(如工厂、学校或农场)中,当地工人集体管控这一实体。形式的核心即是通过临时且可随时撤换的代表管理。在这拥有临时代表的体制内,工人们自行决定工作日程以及工作需求。他们也授权临时代表发布日程和督促追赶进度。临时代表由工人群体选举而出,当被认为有悖于授权人时可被随时替换。代表通常被视为应随时更换的。体制内不存在经理,所有决定权和组织都基于这一授权系统。 在现代历史上,工人委员会或类似的形式曾多次出现过。尽管实际上许多情形下,委员会并没有完全掌握权力且受制于种种外部势力。最早即出现在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随后,在1905年和1917年的俄国出现过,俄语音译即为“苏维埃”Maurice Brinton, pseud.
巴黎大学
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其授课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叶。大学分别在1200年和1215年获得法王腓力二世和教宗英诺森三世的官方认可。1257年,大学的第一个学院机构索邦學院成立,索邦成为大学的代称。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巴黎大学遭到解散。1896年重建。1968年後,被拆分成13所獨立大學。.
查看 五月风暴和巴黎大学
巴黎第五区
巴黎第五区(5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是法国首都巴黎市的20个区之一。它是巴黎最古老的街区,包含了由古罗马人建立的拉丁区的一大部分。 五区位于塞纳河左岸。它北临塞纳河,与四区相接,西临六区,南接十三区和十四区。 根据法国领土法典,五区又名“先贤祠区”,但这个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和很少用。.
查看 五月风暴和巴黎第五区
中国姑娘
《中国姑娘》是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拍摄的一部政治片。该片摄于1967年,“五月风暴”的一年之前,被视为新左派运动的预演。该片并不在戈达尔最受关注的影片之列,然而部分影评家,包括Pauline Kael、Andrew Sarris和Renata Adler等人将其列为戈达尔最好的影片之一。诗人阿拉贡为此写了一篇《论拼贴》的论文。赞扬戈达尔在该片中运用的电影拼贴手法,不仅就人们对戈达尔影片中“七拼八凑”、“寻章摘句”的指责进行辩护,还认为《中国姑娘》的“新的小说结构”是他的一大发明、以文学性副标题把影片分成若干章节使人耳目一新。.
查看 五月风暴和中国姑娘
一季风暴
一季风暴(Sigwa ng Unang Kuwatro)是菲律宾的一个民间动乱时期,由一系列激烈的反对政府的示威、抗议、游行组成,时间是1970年1月至3月,即1970年第一季度。学生积极分子在这些示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达了他们对该国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猖獗的谴责。这些暴力抗议,以及他们随后发起的抗议活动,是导致1972年宣布戒严的主要因素。.
查看 五月风暴和一季风暴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低地德语:Alexander Grothendieck,Alexandre 或 Alexander Grothendieck;姓氏發音:,,),法國数学家、1966年菲爾茲獎得主,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他於德国柏林出生,一生主要在法國成長及居住,但是工作生涯中長時期是無國籍的,1970至1980年代入籍法國。 他是現代代數幾何的奠基者,他的工作極大地拓展了代数几何此一領域,並將交换代数、同调代数、層論以及范畴论的主要概念也納入其基礎中。他的导致了纯粹数学很多领域革命性的进展。 他的多產數學家工作在1949年開始。1958年他獲任為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IHÉS)的研究教授,直至1970年,他發現研究所受到軍事資助,與個人政治理念相反,因而離任。雖然他後來成為蒙彼利埃大學教授,也做了一些私人的數學研究,但他其時已離開數學界,把精力用於政治理想上。他在1988年正式退休後,到比利牛斯山隱居,與世隔絕,直至2014年在法國聖利齊耶離世,享年86歲。.
人民事业报
《人民事业报》(La Cause du peuple)是一份已停刊的法国报纸。它由于1968年5月1日创办。《人民事业报》报社曾是无产阶级左翼的机关报。.
查看 五月风暴和人民事业报
五月之后
《五月風暴(電影)》(Après mai) 是一部2012年由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编剧、导演的法国电影。入围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查看 五月风暴和五月之后
德国六八学运
西德六十年代学生运动是一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联邦德国(西德)发生的一系列激进的批判与带有复杂政治因素的抗议活动。它是同时期美国国际学运的一部分,受影响于法兰克福学派。学运的首要目标在于人的解放,即带有反权威色彩的对统治关系的反对。这些思想倾向于但明显不同于同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中更广为人知的是对那些从前为第三帝国工作,如今依然身居高位的官僚的反对;以及对五十年代保守且虚伪的性道德的反动。 西德学运与二战后的德国社会紧密相联。相对于当时西方世界的其他学运,在运动的形成、传播与所针对的目标上,它更为独特地批判着那些原属纳粹的行事方式。 抗议起始于1961年,左翼学生联盟遭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开除。本诺·欧内索格的被杀(1967年6月2日),与鲁迪·杜契克的被枪击(1968年5月11日)使运动朝向暴力与极端的地下武装斗争发展,如从七十年代兴起的七二运动与红军旅。但从1969年起,学生运动内部逐渐分裂,派系间的相互倾轧使学运趋于瓦解。是时,随着后物质主义的兴起和1966年以来由在野党构成的大联合政府的掌权,人的解放这一概念在西德社会中发生了转变,学生运动也退变为少数极端激进派的运动。 毋庸置疑的是,这场学生运动(或更具体地说,六八学运)深刻地改变了德国社会。至今时常爆发的对此运动如何评价的争论,部分集中于右翼所要求的,对被这场运动所摧毁的价值的回溯。.
查看 五月风暴和德国六八学运
保罗·利科
約翰·保羅·古斯塔夫·利科(Jean Paul Gustave Ricœur,),法國哲學家。保羅知名於結合現象學和解釋學,因此,他的思想是在主要解釋學的現象學家——马丁·海德格尔和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認同。2000年,保羅獲得了因「徹底改變了解釋學和現象學的方式,擴展了文本解釋的研究:包括擴闊了哲學的具體領域、宗教、精神分析、隐喻的理論、和敘述的理論」而獲得了。.
查看 五月风暴和保罗·利科
冰人 (法国科幻小说)
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或翻译为勒内·巴雅维尔)在1968年发表的著名科幻小说,法语原名:La Nuit des temps(意思是“远古时代”),英译本名:The Ice People(意思是“冰人”)。中文版有彭力群的译本,翻译为《冰人》,可见是从英文版翻译的。与另外两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六只纸质十字架》( 罗·列昂尼德夫 著 张雷莉 译)、《神圣的梦》( 彼德·菲利浦斯 著 张洁 译)一起结集出版。是河南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说译丛》系列丛书的一本。.
六八运动
六八运动(68er-Bewegung)是指在1960年代中后期,1968年達到高峰,在歐洲及美洲主要由左翼学生和民权运动分子共同发起的一个反战、反资本主义、反官僚精英等抗议活动所使用的一个活动口号,在法國、義大利等地皆出現學生示威的情況。.
查看 五月风暴和六八运动
共产主义青年联盟(马列)
共产主义青年联盟(马列)(Union des jeunesses communistes marxistes-léninistes),简称共青盟(马列)(UJC(ml)),是法国的一个已不存在的毛派青年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66年12月10日,由被共产主义学生联盟排除在外的青年活动家组成。1968年6月12日,为应对“五月风暴”,当时的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签署一项法令,取缔共青盟(马列)等激进左翼组织。 共青盟(马列)的一些成员成立了新的政治组织:无产阶级左翼。.
皮埃尔-菲利克斯·伽塔利
埃尔-菲利克斯·伽塔利(Pierre-Félix Guattari,1930年4月30日-1992年8月29日)法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师、社会活动家。他发明了“精神分裂分析”和“生态智慧”。 他因与德勒兹合作《反俄狄浦斯》和《千高原》而闻名于世,两本书成为《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两部分。.
玛丽安娜
玛丽安娜(法语:Marianne),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象征。就其外延意义而言,她还是自由与理性的拟人表现。与代表法兰西民族及其历史、国土与文化的“高卢雄鸡”相对,玛丽安娜代表了作为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国家(state)的法国以及她的价值观念。她的形象遍布法国各地,还常常被放置在市政厅或法院显著位置。她的形象被雕刻成了一座铜像,矗立在巴黎的共和国广场(Place de la République)上,以象征“共和的胜利”。她的形象不仅在国家政府机关的印章以及法国的邮票上出现,还被刻在了法國的歐元硬幣上,在已经退出流通的法郎上也有她的身影。玛丽安娜是法兰西共和国最为著名的象征之一。 关于玛丽安娜形象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说法之一认为玛丽安娜源自艺术家奥诺雷·杜米埃在1848年创作的抚育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的母亲形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她的形象来自于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德在七月王朝时期创作的凯旋门的浮雕上高唱《马赛曲》、愤怒的女武士。无论如何,玛丽安娜都已然成为了法国的象征。作为共和制度的人格象征,她的形象常常被用来指代共和派,也屡屡遭到反对共和的人士的讽刺和侮辱。尽管玛丽安娜与高卢雄鸡都是常见的法国象征,但他们都未能享受官方地位:根据法国宪法(Constitution française)第二条的规定,法国的唯一官方象征是法国国旗。.
查看 五月风暴和玛丽安娜
神话与政治之间
《神话与政治之间》(Entre mythe et politique)是法国学者让-皮埃尔·韦尔南的一部文集,1996年由巴黎Le Seuil出版社初版,有余中先中文译本。韦尔南是著名的古希腊学研究家,曾加入法国共产党,后退党。该书包含58篇论文,收集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的一些零散文章,置于9个标题之下。 书中的第一部分是对作者生命历程的回顾,含有一些谈话、重要的宣读文章以及关于方法和基础问题的辩论。德国的布克尔特等人认为,韦尔南是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韦尔南则视自己为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批评的方法论。他认为结构主义能够理清神话叙事框架内对立、同形的体系,但轻视历史分析。韦尔南认为自己遵循的是历史心理学的路线,其基础来自伊尼亚斯·迈耶松。而路易·热尔奈对希腊宗教、城邦中集体主义特点的强调,亦为韦尔南所继承。 第二部分是对古希腊宗教的描述,占了全书的大部分。韦尔南认为古希腊宗教与今日的宗教一样丰富、严格,万神殿中神与神的关系是逻辑的。希腊神话中宙斯的胜利,强调原则和秩序。希腊人对神旅行义务,而非被其奴役。希腊民主、理性的来源,根植于希腊神话与宗教之中。前14至12世纪,重要神明依然产生,而前11世纪末开始产生了城邦国家的集体生活。前8世纪,宗教扎根,整合了地方的神明,成为万神殿。韦尔南认为,希腊理性不仅与社会及精神文化相关,而且与城邦国家的产生有关。关于悲剧来源,作者否定了尼采日神与酒神对立的观点,认为酒神的边缘和非理性是现代宗教史上的创造。酒神崇拜是中心因素,表现为一种“他者”形象,在神与人之间建立沟通的空间,悲剧就是为了显现“他者”的归化。韦尔南还讨论了神、人的形象以及希腊人的死亡观。 第三部分是韦尔南对当代政治的反思,讨论了五月风暴、法国共产党、极权主义、阿尔巴尼亚革命等问题。.
查看 五月风暴和神话与政治之间
第四国际
四国际(Fourth International,缩写为FI;Quatrième Internationale;Cuarta Internacional),正式名称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World Party of Socialist Revolution),是由流亡海外的苏联领导人之一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创建的国际性联合组织。该组织创建于1938年9月,与斯大林所控制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相抗衡。在1940年托洛茨基遇刺身亡后,第四国际不断分裂,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1953年的分裂。 第四国际的前身是1929年托洛茨基等人组织的国际左翼反对派,在政治上宣称继承共产国际前四次大会的政纲和决议(共产国际前三次大会的宣言乃至共产国际前身齐美尔瓦尔德国际的宣言的主要执笔人正是托洛茨基)。 目前,第四国际仍然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
查看 五月风暴和第四国际
無政府主義和尼采
无政府主义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关系历来并不清晰。即使尼采批评无政府主义在《善恶的彼岸》中 (6.2:126) 提到“无政府主义狗”,他的思想仍被证明影响了很多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尼采的许多特质吸引着无政府主义者:他对国家的厌恶、他对不理智的社会羊群行为的不信任、他的《反基督》、他对市场和国家对文化生产的影响的质疑、他对超人的渴望 ——一种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奴隶的新人类。”.
革命共產主義聯盟 (法國)
革命共產主義联盟(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簡稱革共盟(LCR),有时譯作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法國的一个已不存在的托洛茨基主义政黨。該黨是第四國際原来的法國支部。2000年后,該黨一度成為法国激進左翼力量的主要政黨。.
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组织-无产阶级道路
列主义共产主义组织-无产阶级道路(Organisation communiste marxiste-léniniste - Voie prolétarienne)是法国的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成立于1976年9月。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主义者和毛主义者。 它的政治立场是极左翼。它的总部位于圣旺。它是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国际通讯)成员。.
骚乱
骚乱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或阶层内部的冲突与对立,包括社会底层为争取自身权益与统治阶层的对抗,或因统治阶层不当行为激发民怨,引发的与统治阶层冲突与对立。长时间的持续对立,可能会使冲突范围扩大化,冲突的升级可能诱发政局动荡与战争,最终导致政权更迭。 骚乱通常是隨機發生並混亂無秩序的,對象可以是政府官員、工廠老闆、政党,導火線通常是不特定的事件,例如阿拉伯之春中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骚乱背後皆有其動機:對整個大環境的不滿。當骚乱次數越趨頻繁,規模漸大,群眾漸增。骚乱開始時是有預謀的行動時就導致叛亂,但骚乱亦可以是由有秩序的示威遊行演變而成。.
查看 五月风暴和骚乱
賈克·洪席耶
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生於阿爾及爾,法國哲學家,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榮譽教授。 前任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早年即與阿尔都塞合著《讀資本論》(Lire le Capital,1965)。八○年代先後以「哲學教育」、「歷史性」及「詩學提問」的研究著稱,九○年代初開始整理其自身的理論系統,專注於美學-政治的研究上,提出「歧論」(Mésentente)。 隨後在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創立的國際哲學研討會裡主持美學講座,主講「藝術表現的美學制域」(Régime esthétique des arts),提出「感性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的概念,引發美學界討論;他的論述主要涉及文學、電影與政治等哲學思考,論及概念思考、書寫形式與藝術表現如何在十八、十九世紀之後產生深刻的連結,並在今天展現出我們所看到的多樣互動(《美學中的不適》(Malaise dans l'esthétique, 2004)))。 在二十一世紀離開學院之後,除了整理先前的美學講座內容之外,更接續感性分享的論述,對於當代民主提出批判(《民主之恨》(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 2005)),《影像的宿命》(Le Destin des images, 2003)與《獲解放的觀眾》(Le Spectateur émancipé, 2008)則提擘挈領地論述了攝影、電影與當代藝術影像的美學-政治,在歐美已譽為當代美學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曾同讓-呂克‧南希(Jean-Luc Nancy, 1940-)受邀在法國國家文化電台主講『哲學接龍』,定期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及康乃爾大學講授法國文學哲思,並於德國、西班牙客座與演講。.
查看 五月风暴和賈克·洪席耶
阿尔诺·弗勒昂-狄蒂尔
阿尔诺 弗勒昂-狄蒂尔 (:fr:Arnaud Fleurent-Didier)(),法国歌手兼音乐家。他的音乐穿梭在法国香颂和法国电子风格之间,饶舌、禁忌的歌词撼动人心,像是克制的(:fr:Léo Ferré)(法国香颂歌手)或者文艺的(:fr:Michel Polnareff)(法国流行摇滚歌手)。他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脆弱,爱讽刺、胡思乱想和暴力,沉迷于夜店并且喜欢向人们讲述1968年的五月风暴和法国抵抗运动,以此来忘记如今“完全迷失的”世界。 阿尔诺 弗勒昂-狄蒂尔在2010年8月19日被邀请到纽约现在艺术博物馆演出了最新专辑《La Reproduction》。他 于2010年8月20日和21日分别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泽布伦和巴黎威廉斯堡的巴尔伯举办了另外两场演出。 Category:法国歌手.
阿兰·朱佩
阿兰·玛丽·朱佩(Alain Marie Juppé;),法國政治家,曾任法国总理,外交部長,國防部长。現任波爾多市市長。 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973號決議的6498次會議上,朱佩代表法國作了發言。 2016年,已宣佈參加共和黨下屆總統候選人初選,參加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根據法國民意測驗,是強有力的競爭者。然而在11月27日的第二轮党内选举中不敌尼古拉·萨科齐时期的总理弗朗索瓦·菲永。.
查看 五月风暴和阿兰·朱佩
赫伯特·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 (德語:Herbert Marcuse,),德国裔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他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在法国五月风暴中,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3M”。.
野猫罢工
野猫罢工(Wildcat Strike Action)指的是没有經過工会同意的罢工 ,这种罢工形式在许多国家被认定为非法。李凌云.
查看 五月风暴和野猫罢工
里昂大学
里昂大学(Université de Lyon)是位于法国历史文化名城—里昂的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始建于1896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建于1808年的自然科学院,是法国东南部最大的高等学府。里昂大学是素有“欧洲常春藤”之称的欧洲顶尖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成员(Coimbra Group)。大学历史上培养了如格氏试剂的发现者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11所分校/学院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里昂地区),拥有17所博士生院,这些机构承担了里昂大学主要的教学、及科研任务。里昂大学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学、人文和法学等领域声名卓著。.
查看 五月风暴和里昂大学
毛主义-自发主义
术语毛主义-自发主义(德语:Sponti,Sponti-Szene;英语:Mao-Spontex)是指1960年至1970年间西欧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运动。该词由“ 毛主义 ”(Maoist)和“ 自发主义 ”(spontaneist) 组成。这个术语的完整和准确的写法应该是毛-自发性(Mao-spontaneity)。.
汉堡大学
汉堡大学是一座位于德国汉堡市的大学,1919年建校,它是德国最大的大学之一。大学校区位于汉堡-爱斯布图勒,地理位置为北纬53°34'1",东经9°59'2"。.
查看 五月风暴和汉堡大学
汉斯·马丁·祖特迈斯特
汉斯·马丁·祖特迈斯特(Hans Martin Sutermeister,)是一位作家,出生於阿爾高州,最有名的作品是《Summa Iniuria》(1976年)一本关于冤獄。.
波尔多大学
波尔多大学(Université de Bordeaux)是位于法国波尔多的一所公立大学,2014年由波尔多地区的三所大学合并而来。目前在校人数大约为45000人。.
查看 五月风暴和波尔多大学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五月风暴和法国
法国共产党
法国共产党(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简称法共(PCF),是法国的一个重要的左翼政党,也是目前西欧人数最多的共产主义政党。目前,法共在马恩河谷省以及圣但尼和蒙特勒伊两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执政。.
查看 五月风暴和法国共产党
法国总统列表
这是一个法国总统的列表。首位法国总统通常被认为是在1848年大选中获胜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后称帝成为拿破仑三世),当时法国处于第二共和时期。根据1958年的《法国宪法》,法国总统与总理领导的内阁执掌行政权,由全体法国合资格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为7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查看 五月风暴和法国总统列表
潘鸣啸
潘鸣啸(Michel Bonnin,)出生于法国伊夫林省圣日耳曼昂莱,具有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当代史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中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查看 五月风暴和潘鸣啸
情境主义国际
情境主义国际(Internationale situationniste,缩写为IS;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缩写为SI)是一个由先锋派艺术家、知识分子和政治理论家(这些人以社会革命家自居)组成的左翼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57年,解散于1972年,主要活动于欧洲。该组织被认为是对欧洲现当代先锋艺术和激进哲学话语有极其重要影响的思想母体。 该组织最初承袭于先锋派艺术,实验艺术家国际、字母主义运动以及包豪斯印象运动国际等团体对该组织早期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组织认为,商品社会正在被所谓“景观社会”取代;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经济政治生活等概念,开始被景观、空间和日常生活等概念取代;过去指向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阶级斗争,应转换为将存在瞬间艺术化的“日常生活的革命”;扬弃异化和反对拜物教则变成了艺术家的“漂移”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观念“异轨”。这种文化革命的本质就是所谓建构积极本真的生存情境。“情境主义”也正是由此得名。 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中,情境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艺术观念在西方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成为所谓新型“文化革命”的战斗旗帜。 该组织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包括居伊·德波(也是该组织的创始人)的《景观社会》和拉乌尔·范内格姆的《日常生活的革命》,他们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让·鲍德里亚等人,成为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和后现代思潮的关键性学术资源。.
查看 五月风暴和情境主义国际
戏梦巴黎
《戏梦巴黎》(The Dreamers)是2003年上映的法国电影,由貝納多·貝托魯奇执导,以少男少女的情感为主题。剧本由根據他自己的小说《》基础上改编。 戏梦巴黎讲述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巴黎期间遇到一对酷爱电影的兄妹,结识,进而陷入肉体和情感纠葛的故事。故事背景是1968年发生在巴黎的学生运动。电影中主人公模仿电影片段的情节,提到了多部古典好莱坞电影和法國新浪潮电影。 影片因为含有裸露和色情内容,在美国得到了NC-17的评级。.
查看 五月风暴和戏梦巴黎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StraßburgAdrian Room - - McFarland, 2006, p. 359.
查看 五月风暴和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大学
斯特拉斯堡大学(,,简称:Unistra或UDS)坐落于法国阿尔萨斯大区首府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大学最早成立于1538年,前身为德意志,后者于1566年升为学术院,1621年改建为大学。1681年,随着斯特拉斯堡市的主权由神圣罗马帝国移交给法兰西王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开始由法兰西管辖。在法国大革命、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管辖权曾多次变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特拉斯堡大学管辖权被重新交还给法兰西共和国。受1968年“五月风暴”运动影响,斯特拉斯堡大学在1971年拆分为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二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三大学等三所大学。2009年1月1日,三所大学重新合并为斯特拉斯堡大学。 斯特拉斯堡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公立大学:在校学生约48011人(其中20%为留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2727人,下设36个部门机构(学院、培训研究单位、学校、研究院)以及72个研究单位。斯特拉斯堡大学是法国第一批自治大学之一,也是法国最先设立基金会的大学之一。斯特拉斯堡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成员,也是历史悠久的欧洲学院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校友和教师中,有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位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1位法兰西学院院士,12名法兰西科学院院士,4名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另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3位、17位、铜奖37位。 在2016年路透社《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Top100》排名中,斯特拉斯堡大学全球排名98位。在2013-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斯特拉斯堡大学连续3年进入全球前100名。.
查看 五月风暴和斯特拉斯堡大学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查看 五月风暴和文化大革命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於提升個人自由及廢除政府當局與所有的政府管理機構。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無政府主義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無政府狀態、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有人认为莊子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Murray Rothbard.
查看 五月风暴和无政府主义
意大利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unista Italiano),简称意共(PCI),是意大利历史上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曾是西欧人数最多的共产党。1943年,流亡莫斯科的原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unista d’Italia, PCd'I)领导人将原有的党组织重组为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unista Italiano, PCI)。1991年2月3日,该党宣布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改名为意大利左翼民主党。.
查看 五月风暴和意大利共产党
拉丁区
拉丁区(法語:Quartier latin),处于巴黎五区和六区之间,从聖日耳曼德佩區到卢森堡公园,是巴黎著名的学府区。「拉丁区」这个名字来源于中世纪这里以拉丁语做为教学语言。 拉丁区处在巴黎几个区的交界处,不能算巴黎真正的一个街区。他的中心位于索邦大学(5区)。 这是一片学生与教师频繁往来的地区,因为周围除了索邦大学,法兰西学院 (大学)和圣吉纳维芙图书馆,还遍布着法国最高级别的院校:亨利四世中学、路易大帝高中、圣路易高中、巴黎矿业学院、法国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理工学院旧址、巴黎高等电子学学院等。 六十年代,尤其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得拉丁区也成为著名的学生抵抗运动和抗议游行敏感区。.
查看 五月风暴和拉丁区
景觀社會
《景观社会》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是法国思想家居伊·德博所写的一部哲学和批判理论的作品,最初在法国出版于1967年。1990年,其续作《景观社会评论》(Comments o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在法国出版。作为“情境主义国际”的骨干,德博写著此书意在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1968年前后的巴黎学生运动。.
查看 五月风暴和景觀社會
1968年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水球比赛由1968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进行,为期11天;只设男子项目,决出金、银、铜牌各一面。本届赛事原有16支队伍参与,但由于澳大利亚因故弃权,后只余下15队竞逐。最终,由南斯拉夫夺得金牌。.
查看 五月风暴和1968年
5月3日
5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3天(闰年第1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2天。.
查看 五月风暴和5月3日